CN109477871A - 蓄电装置、蓄电系统以及电源系统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蓄电系统以及电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7871A
CN109477871A CN201780042509.4A CN201780042509A CN109477871A CN 109477871 A CN109477871 A CN 109477871A CN 201780042509 A CN201780042509 A CN 201780042509A CN 109477871 A CN109477871 A CN 1094778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y
full charge
voltage
power
charge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25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7871B (zh
Inventor
川边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ek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nek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eka Corp filed Critical Kanek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77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7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7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78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74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with means for correcting the measurement for temperature or age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4Battery terminal connectors with integrated measu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 G01R31/3828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using current integ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 G01R31/384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combining voltage and current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2Determining battery ageing or deterioration, e.g. state of heal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8End of discharge regulating meas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6Acquisition or processing of data for testing or for monitoring individual cells or groups of cells within a batt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Tests Of Electric Status Of Batterie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开发出能够实施与实际的满充电容量相应的满充电容量的设定的蓄电装置、蓄电系统以及电源系统。结构如下:具有电池部和用于控制电池部的充放电的控制部,电池部能够从满充电容量放电到预先设定的设定容量,控制部能够执行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在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中,在电池部从满充电容量放电到设定容量的情况下,实施剩余容量计算动作和消耗容量计算动作,其中,在所述剩余容量计算动作中,基于预先设定的电池部的电压与电池容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来计算与放电到设定容量的状态下的第一电压对应的剩余容量;在所述消耗容量计算动作中,运算从满充电容量起至设定容量为止的期间的电池部的电流量,计算在从满充电容量起至设定容量为止的期间消耗的消耗容量,将剩余容量与消耗容量之和设定为满充电容量。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蓄电系统以及电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装置、蓄电系统以及电源系统。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固置型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除了系统电源以外还开发出一种电源系统,该电源系统具备发电装置和蓄电装置,能够将系统自身发电产生的电力供给到外部负载。该电源系统与系统电源并联,一般来说,在电费低的夜间将从系统电源供给的电力充电到蓄电装置中,在白天从蓄电装置向家电产品等外部负载供给所充的电力。通过这样,能够减少电费。另外,关于蓄积电力的蓄电装置,存在内置有多个二次电池串联地连接而成的二次电池组的蓄电装置,在这样的蓄电装置中,通过将多个二次电池串联地连接来提高电压,能够对更大的电力进行充放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57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关于内置于蓄电装置的二次电池,当由于长期的使用而二次电池的构成材料劣化时,该二次电池的电池容量下降,在实际的满充电容量与出厂时的满充电容量之间产生差异。因此,存在如下风险:若依然在出厂时的满充电容量的设定下持续运行,则会实施与实际的满充电容量不相符的充电、放电,根据情况会发生过放电、过充电。当发生过放电、过充电时,存在如下问题:二次电池的构成材料的劣化加速,二次电池的寿命进一步缩短。尤其是,在内置有将多个二次电池串联地连接而成的二次电池组的蓄电装置中,还存在如下的问题:即使在使用相同的二次电池的情况下,在制造时在二次电池组中的二次电池之间也会产生个体差异,因此在二次电池组中的容量小的二次电池中易发生过放电、过充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能够进行与实际的满充电容量相应的满充电容量的设定的蓄电装置、蓄电系统以及电源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具有电池部和用于控制所述电池部的充放电的控制部,所述电池部能够从满充电容量放电到预先设定的设定容量,所述控制部能够执行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在所述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中,在所述电池部从所述满充电容量放电到所述设定容量的情况下,实施剩余容量计算动作和消耗容量计算动作,其中,在所述剩余容量计算动作中,基于预先设定的所述电池部的电压与电池容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来计算与放电到所述设定容量的状态下的第一电压对应的剩余容量;在所述消耗容量计算动作中,运算从所述满充电容量起至所述设定容量为止的期间的所述电池部的电流量,计算在从所述满充电容量起至所述设定容量为止的期间消耗的消耗容量,将所述剩余容量与所述消耗容量之和设定为满充电容量。
在此所说的“电流量”不仅包括正电流量,也包括负电流量。例如,当将基于放电的电流量设为+i〔A〕时,基于充电的电流量为-i〔A〕。
在此所说的“满充电容量”是指基于规定的基准可视为满充电状态的状态下的充电容量。
在此所说的“设定容量下的第一电压”是指设定容量下的电池部整体或部分的电压。即,在电池部由单一的电池构成的情况下,“设定容量下的第一电压”是指电池部整体的电压,在电池部由多个电池构成的情况下,“设定容量下的第一电压”不仅包括电池部整体的电压,也包括各电池各自的电压、一组电池的电压。
根据本方式,在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中,将电池部从满充电容量放电到设定容量作为条件来分别实施计算剩余容量的剩余容量计算动作和计算消耗容量的消耗容量计算动作,将剩余容量计算动作与消耗容量计算动作的计算结果相加来重新设定为实际的满充电容量。即,在剩余容量计算动作中,利用预先设定的电池部的电压与电池容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来计算实际的充电容量、即剩余容量,并且,在消耗容量计算动作中,监视电池部的变化,根据与剩余容量计算动作不同的基准来计算消耗容量,重新设定满充电容量。因此,能够准确地设定与由于电池部的劣化引起的电池部的容量下降相应的满充电容量,能够进行与该满充电容量相符的控制,因此能够防止过电压、过充电。
优选的方式为:在所述电池部从所述满充电容量起至所述设定容量为止只实施了放电的情况下,实施所述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
根据本方式,在从满充电容量起至所述设定容量为止只实施了放电的情况下,进行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能够在排除了由于充电引起的容量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的状态下设定实际的满充电容量,因此能够更准确地设定满充电容量。
优选的方式为:所述控制部具有用于检测所述电池部的电压的电压检测单元,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电池部的流入流出电流实质上为0来维持所述设定容量的状态下从达到所述设定容量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后获取所述电池部的电压来作为所述第一电压。
在此所说的“使电池部的流入流出电流实质上为0”是指将向电池部流入的充电电流和从电池部流出的放电电流限制为能够忽略的程度,具体地说,是指将向电池部流入的充电电流和从电池部流出的放电电流限制为0.01C以下。
在此所说的“1C”是在经过1小时的恒定电流放电后作为放电结束的电流值。即,“0.01C”是在经过100小时的恒定电流放电后作为放电结束的电流值。
根据本方式,在使电池部的流入流出电流实质上为0的状态下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测量第一电压。因此,能够获取稳定了的状态的设定容量下的虚拟开路电位(以下也称作OCV),因此测量值不易发生波动,容易计算实际的充电容量。
更优选的方式为:所述电池部是多个二次电池组串联地连接而成的,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能够检测各二次电池组的电压,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电池部的流入流出电流实质上为0来维持所述设定容量的状态的状态下从达到所述设定容量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后获取各二次电池组的最小电压,在所述剩余容量计算动作中,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最小电压来计算所述剩余容量。
根据本方式,除了基于虚拟开路状态下的第一电压以外还基于电池部中的二次电池组的最小电压来计算剩余容量,因此能够根据电池部中的二次电池组的最小电压来设定满充电容量。
优选的方式为:所述电池部是多个二次电池组串联地连接而成的,所述控制部重复地执行所述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在从过去的满充电容量的设定起经过规定的期间且在从所述满充电容量起至所述设定容量为止只实施了放电的情况下,进行所述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
根据本方式,在处于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的进行间隔相隔了规定的期间的状态且只实施了放电的情况下,执行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因此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不易妨碍通常的运转动作。
优选的方式为:在所述消耗容量计算动作中,将从所述满充电容量起至所述设定容量为止的所述电池部的电流量进行累计来计算所述消耗容量。
根据本方式,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在从满充电容量起至成为设定容量为止的期间消耗的消耗容量。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一种蓄电系统,该蓄电系统具有上述的蓄电装置以及在交流电力与直流电力之间进行转换的电力转换装置,所述蓄电系统能够与发电装置电连接,所述蓄电系统能够将由所述发电装置发电产生的电力充电到蓄电装置中。
根据本方式,能够利用蓄电装置来蓄积由发电装置发电产生的电力,因此能够减少使用者要支付的电费等。
优选的方式为:所述电力转换装置能够与系统电源电连接,能够将从所述系统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后充电到所述蓄电装置中。
根据本方式,能够将从系统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后充电到蓄电装置中,因此例如能够在电费便宜的时间段进行充电,在电费高的时间段使用蓄电装置中蓄积的电。因此,能够减少使用者要支付的电费等。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一种电源系统,该电源系统具有上述的蓄电装置以及能够获取与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有关的信息并显示该信息的显示装置,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电池部的流入流出电流实质上为0来维持所述设定容量的状态下从达到所述设定容量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后获取所述电池部的电压来作为所述第一电压,所述显示装置在所述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中,在从所述电池部达到所述设定容量时起的规定期间内不更新与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有关的信息。
在此所说的“与电力有关的信息”是指电压、电流、电力、充电容量等。
根据本方式,具备能够获取与蓄电装置的电力有关的信息并显示该信息的显示装置。因此,使用者能够目视确认与蓄电装置的电力有关的信息,能够掌握蓄电装置的当前的状况。
在此,在理论上,在以使电池部的流入流出电流实质上为0的状态维持设定容量的情况下,不存在流入流出电流,因此会显示固定的电压。
然而,实际上在紧接只实施了放电而达到设定容量之后,有电压紊乱的倾向。因此,存在如下可能性:与电压联动的信息伴随电压的变动而发生变化,因此使用者在看到与电压联动的信息的显示时,感觉发生了故障等。
因此,根据本方式,显示装置在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中,在从电池部达到设定容量起的规定的期间内不更新与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有关的信息,因此能够防止使用者在看到显示装置中显示的信息时感觉发生了故障等。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施与实际的满充电容量相应的满充电容量的设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源系统的框图。
图2是图1的蓄电装置的框图。
图3是图1的蓄电装置从通常运转模式转变为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为止的流程图。
图4是图3的蓄电装置的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图3的蓄电装置的二次电池组的充电率与开路电位之间的相关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图3的蓄电装置在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下的代表性的电压的推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源系统1是构成电器产品等外部负载100的电源的电源系统,主要设置于房屋、大厦等建筑物。即,电源系统1为固定于期望的位置来使用的固置型的电源系统。
如图1所示,电源系统1具备发电装置2、电源控制装置3、未图示的显示装置以及蓄电系统5。电源系统1的电源控制装置3与外部负载100及系统电源101连接,该电源系统1向外部负载100供给从系统电源101供给的电力,该系统电源101是从电力公司等供给的商用电源。
发电装置2为太阳能电池模块、燃料电池模块等电力产生装置,是成为系统电源101以外的电力源的装置。
电源控制装置3为能够将向外部负载100供电的供电源在系统电源101与蓄电系统5之间切换的装置。
显示装置为显示与发电装置2的电力、蓄电装置8的电力有关的信息的装置,能够显示发电装置2、蓄电装置8的电流电压曲线等。
如图1所示,蓄电系统5具备电力转换装置7和蓄电装置8。
电力转换装置7为所谓的功率调节器,能够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即,电力转换装置7能够通过与发电装置2电连接来将由发电装置2发电产生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后供给到电源控制装置3,或者通过与系统电源101电连接来将从系统电源101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后供给到蓄电装置8。
蓄电装置8暂时蓄积由发电装置2发电产生的电力、从系统电源101供给的电力。如图2所示,蓄电装置8具有二次电池单元10(电池部)和控制单元9(控制部)。
二次电池单元10是多个二次电池组20a~20e串联地电连接而成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单元10由五个二次电池组20a~20e构成。
二次电池组20a~20e是多个二次电池串联地电连接而成的。
控制单元9控制二次电池单元10的充放电,具备多个电压检测单元11a~11e(电压信息检测单元)、电流检测单元12(电流信息检测单元)、充放电控制部15以及切换部16来作为主要构成构件。
电压检测单元11a~11e是检测各二次电池组20a~20e的电压的构件,与各二次电池组20a~20e相对应地设置,且能够分别独立地检测各二次电池组20a~20e的电压。
电流检测单元12为检测二次电池单元10的充放电电流的装置,也是检测通过二次电池单元10的总电流量的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单元12将放电电流检测为正电流、将充电电流检测为负电流。即,电流检测单元12当流过1A的放电电流时检测为“+1A”,当流过1A的充电电流时检测为“-1A”。
充放电控制部15为控制二次电池单元10的充放电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并且为管理二次电池单元10的剩余容量的剩余容量管理装置。
充放电控制部15还是能够基于由各电压检测单元11a~11e和电流检测单元12检测出的信息来执行规定的运算处理的运算装置,且与各电压检测单元11a~11e以及电流检测单元12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且,充放电控制部15还是能够实施将由电流检测单元12检测出的电流量进行累计的累计处理的电流量累计部。
具体地说,充放电控制部15具备进行各种运算处理的CPU(中央运算装置)、作为主存储器的ROM、用于暂时存储各种数据的RAM、通信I/F、HDD(硬盘驱动器)等存储装置。
切换部16为用于在与电力转换装置7电连接及电切断之间进行切换的开关。
蓄电装置8能够执行通常运转模式,在所述通常运转模式中,进行对由发电装置2发电产生的电力进行充电的充电动作和将所蓄积的电力向外部负载100侧放电的放电动作。
在该通常运转模式中,设定为:在放电动作中电压不成为预先设定的电池容量以下,在充电动作中电压不成为预先设定的电压以上。
另外,蓄电装置8除了能够执行该通常运转模式之外,还能够根据满足规定的条件来重复地执行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在所述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中,基于二次电池组20a~20e的各二次电池随时间的变化等而产生的容量下降,来对实际的满充电容量(以下也称作FCC)进行更新或再设定。
如上所述,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是如下校正模式:在蓄电装置8以通常运转模式运行的状态下满足了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转变为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
具体地说,在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中,基于图3的流程图,如下述那样进行转变。
即,蓄电装置8以通常运转模式运行,当检测到二次电池单元10通过充电而成为满充电状态时(步骤1,满充电检测工序),判定从初次启动时或从上次进行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期间T1(步骤2)。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源系统1中,作为检测满充电状态的方法,根据满足下述的两个基准中的某一方来进行检测。
具体地说,第一个基准是:根据构成二次电池单元10的二次电池组20a~20e之中的最大电压Vmax达到规定的电压来检测满充电状态。
第二个基准是:根据二次电池组20a~20e的总电压达到规定的电压来检测满充电状态。
这些“规定的电压”为与预先设定的规定的充电率对应的电压,且为作为充电的阈值的电压。当然,在这两个基准中,“规定的电压”的值不同。
另外,“规定期间T1”为设想二次电池单元10的满充电容量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的期间。关于“规定期间T1”,从实施频度的观点出发优选设定为20天以上,从防止由于满充电容量的不一致引起的过电压等的观点出发优选设定为90天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规定期间T1”设定为30天。
在从初次启动时或从上次进行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起、即从过去设定满充电容量起经过了规定期间T1(在步骤2中为“是”)且未检测到充电电流的情况下(在步骤3中为“否”),与通常运转模式同样地基于来自外部负载100的电力请求向外部负载100侧进行放电直到达到预先设定的规定的电池容量(以下也称作设定容量)为止。
此时,利用电压检测单元11a~11e和电流检测单元12来监视施加于二次电池单元10的电压和通过二次电池单元10的电流。
在此,优选的是,设定容量为初始设定的满充电容量或在上次的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中设定的满充电容量的10%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40%以下。即,优选的是,已充电的电量相对于OCV下的电容量的比率、即充电率(以下也称作SOC)为10%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40%以下。
如果处于该范围,则在后述的消耗容量计算动作中能够更准确地计算消耗容量DCR。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OCV对应的充电率设定为满充电状态的30%。
然后,若直到成为预先设定的设定容量为止都没有检测到充电电流(在步骤3中为“否”)且检测到已放电到设定容量时(在步骤4中为“是”,放电结束检测工序),则转变为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将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实质上限制为0A(步骤5)。即,使蓄电装置8相对于外部的流入流出电流实质上为0A,形成虚拟开路状态。
当转变为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时,如图4的流程图所示,确认是否存在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的解除请求(步骤6),并且在不存在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的解除请求的状态下待机直到经过规定时间T2为止(步骤7)。即,不进行二次电池单元10的充放电动作,在使流入流出电流实质上为0A来维持设定容量的状态下待机直到经过规定时间T2为止。
规定时间T2为直到OCV充分稳定为止的时间,优选为100分钟以上且200分钟以下,更优选为120分钟以上且180分钟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时间T2为150分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8中,在电池容量达到设定容量之后设置在显示装置中不更新二次电池单元10的电流和电压的状态的时间T3。即,在时间T3的期间,在显示装置中依然显示刚刚的电流和电压的状态的图像、文字等,不显示实际的电流和电压的状态的图像、文字等。
优选时间T3为10秒以上且20秒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时间T3为15秒。
当不存在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的解除请求且在维持设定容量的状态下经过了规定时间T2时(在步骤7中为“是”),检测并且获取二次电池单元10的电压(第一电压)和各二次电池组20a~20e各自的电压(第一电压)(电池电压检测工序),进行对与后述的OCV有关的信息进行更新的OCV更新动作(步骤8)。继OCV更新动作之后,进行对与后述的满充电容量有关的信息进行更新的FCC更新动作(步骤9)。然后,当FCC更新动作结束时,向通常运转模式转变而返回到通常运转模式(步骤10)。
在步骤2中,在从上次成为满充电起尚未经过规定期间T1的情况下(在步骤2中为“否”),判断为不需要向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转变,依然以通常运转模式进行运转。
在步骤3中,当检测到充电电流时(在步骤3中为“是”),不向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转变,进行充电,依然以通常运转模式进行运转。
在步骤6中,当存在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的解除请求时(在步骤6中为“否”),结束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步骤11),向通常运转模式转变(步骤10)。
在此,对OCV更新动作进行说明。
在OCV更新动作中,进行下述数式(1)~(2)的运算来计算充电率SOCOCV和剩余容量RC,对充电率SOCOCV进行再设定。
具体地说,首先,利用电压检测单元11a~11e和/或电流检测单元12获取图6所示的时刻t3时的二次电池单元10整体的开路电压VOCV,根据开路电压VOCV计算各二次电池组20a~20e的开路电压的平均电压V2OCV。然后,根据预先存储在充放电控制部15的存储装置中的表示开路电压(OCV)与充电率(SOC)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相关表(参照图5),来计算二次电池单元10的实际的充电率SOCV2
另外,利用电压检测单元11a~11e测量图6所示的时刻t3时的各二次电池组20a~20e的开路电压,获取二次电池单元10中的二次电池组20a~20e的各开路电压之中的最小电压Vmin
然后,使用预先设定的初始设定或在上次的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中再设定的二次电池组20a~20e的平均电压V1OCV及充电率SOCV1,按照下述的数式(1)来计算开路状态的充电率SOCOCV。即,使用上次的图6所示的时刻t3所对应的二次电池组20a~20e的平均电压V1OCV以及在上次的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中设定的、充电的电量相对于OCV下的电容量的比率即充电率SOCV1,来计算实际的开路状态下的充电率SOCOCV
[数1]
当根据上述数式(1)计算出实际的开路状态的充电率SOCOCV时,使用初始设定或在上次的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中更新或再设定的满充电容量FCC1,按照数式(2)来计算剩余容量RC(剩余容量计算动作)。即,按照数式(2)来计算此次的时刻t3时的开路状态下的实际的充电容量。
[数2]
接着,对FCC更新动作进行说明。
在FCC更新动作中,使用通过上述的OCV更新动作计算出的剩余容量RC和从自满充电状态后开始放电起至成为设定容量为止的电流量的累计值即消耗容量DCR,进行下述数式(3)、(4)的运算来计算满充电容量FCC2,并将该满充电容量FCC2作为以后使用的FCC1来进行更新或再设定。
具体地说,通过下述的数式(3),将从自成为满充电状态后开始放电的时刻t1起至成为设定容量的时刻t2为止的电流量进行累计,计算从开始放电起至成为剩余容量RC为止的期间消耗的消耗容量DCR(消耗容量计算动作)。
然后,通过下述的数式(4),将通过剩余容量计算动作计算出的剩余容量RC与通过消耗容量计算动作计算出的消耗容量DCR相加,将实际的满充电容量FCC2作为满充电容量来进行更新或再设定。
[数3]
[数4]
FCC2=RC+DCR...(4)
接着,对电源系统1的各构件的电连接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发电装置2经由电力转换装置7而与蓄电装置8连接。因此,蓄电装置8能够直接对由发电装置2发电产生的直流电力进行充电。
发电装置2经由电力转换装置7及电源控制装置3而与外部负载100电连接。因此,能够通过电力转换装置7将由发电装置2发电产生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后供电到外部负载100。
蓄电装置8经由电力转换装置7及电源控制装置3而与外部负载100电连接。因此,能够通过电力转换装置7将在蓄电装置8中蓄积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后供电到外部负载100。
蓄电装置8经由电力转换装置7及电源控制装置3而与系统电源101电连接。因此,能够通过电力转换装置7将从系统电源101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后蓄积在蓄电装置8中。换言之,能够将从系统电源101供给的交流电力设为直流电力来对蓄电装置8进行充电。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8,将从满充电容量起至设定容量为止只实施了放电作为条件来实施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将初始设定的OCV或上次的OCV与当前的OCV进行比较来计算当前的剩余容量RC,通过对从成为满充电状态起至规定的SOC状态为止的电流量进行累计来计算消耗容量DCR,将剩余容量RC与消耗容量DCR之和作为实际的满充电容量来进行更新或再设定。
即,根据独立的不同的基准分别计算消耗容量DCR和剩余容量RC来设定实际的满充电容量,因此能够设定与由于二次电池单元10的劣化导致的二次电池单元10的容量下降相应的实际的满充电容量。另外,能够进行与按照实际设定的满充电容量相符的控制,因此能够防止各二次电池组20a~20e的过电压、过充电。因而,蓄电装置8能够装设多个二次电池,能够内置大容量的二次电池单元1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进行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时一定更新满充电容量、OCV、SOC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中,在OCV相比于过去的OCV几乎没有变化的情况下、OCV相比于过去的OCV增加的情况下,不更新满充电容量、OCV、SOC等。
作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应用,也可以根据基于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计算出的FCC来计算劣化状态(SOH)。能够通过用FCC除以设计容量(DC)来计算SOH。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电池容量达到规定的电池容量(SOCV2)之后设置了在显示装置中不更新二次电池单元10的电流和电压的状态的时间T3,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始终将当前状态的二次电池单元10的电流和电压的状态显示于显示装置,还可以不显示当前状态的二次电池单元10的电流和电压的状态。另外,还可以显示与电流及电压的状态不同的画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中,通过程序将二次电池单元10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实质上限制为0A,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通过切换部16将二次电池单元10与电力转换装置7电切断来形成开路,来将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限制为0A。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与各二次电池组20a~20e分别对应地设置电压检测单元11a~11e,电压检测单元11a~11e对各二次电池组20a~20e只进行电压的检测,OCV更新动作由充放电控制部15进行,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电压检测单元11a~11e中,与充放电控制部15同样地设置用于进行各种运算处理的CPU(中央运算装置)、作为主存储器的ROM、用于暂时存储各种数据的RAM、通信I/F、HDD(硬盘驱动器)等存储装置,通过各电压检测单元11a~11e进行OCV更新动作。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利用电压检测单元11a~11e直接检测二次电池组20a~20e的电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电压检测单元11a~11e检测与二次电池组20a~20e的电压有关的信息,来间接地检测电压。
在此所说的“与电压有关的信息”是指与电压一一对应的信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二次电池单元10具备五个二次电池组20a~20e,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对二次电池单元10中的二次电池组20的个数没有特别进行限定。即,二次电池单元10中的二次电池组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二次电池组20由多个二次电池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二次电池组20也可以由二次电池单体构成。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从满充电容量起直至达到设定容量为止,基于来自外部负载100的电力请求来进行放电,不强制形成放电环境,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与向电力公司等的电力供给相应地,从满充电容量起至达到设定容量为止强制性地进行放电。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从满充电容量起至设定容量为止单调地通过放电来消耗电池容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从满充电容量起至设定容量为止的期间进行充电。在该情况下,在消耗容量计算动作中,将放电时的电流量设为正电流量,将充电时的电流量设为负电流量,将从自成为满充电状态后开始放电的时刻t1起至成为设定容量的时刻t2为止的电流量进行累计。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当检测满充电状态时,使用二次电池单元10整体的电压和二次电池组20a~20e各自的电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只根据二次电池单元10整体的电压来检测满充电状态,还可以只根据二次电池组20a~20e各自的电压来检测满充电状态。另外,还可以通过其它公知的满充电状态的检测方法来检测满充电状态。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根据预先存储在充放电控制部15的存储装置中的表示开路电压与充电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相关表(在图5中将相关表设成曲线图进行图示),来计算二次电池单元10的实际的充电率SOCV2,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根据预先存储在充放电控制部15的存储装置中的表示开路电压与充电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相关数据,来计算二次电池单元10的实际的充电率SOCV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始终将在放电时由电流检测单元12检测的电流量进行累计来计算出剩余容量RC,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每隔规定时间由电流检测单元12检测的电流量乘以经过时间所得到的电流量进行累计。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过去进行了多次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的情况下,判定从上次进行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期间T1,但规定期间T1的基准日无需一定为上次的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也可以将其以前的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作为基准。即,也可以是,在从上次之前的满充电容量的设定起经过规定的期间且从在当前时间点设定的满充电容量起至设定容量为止只实施了放电的情况下,进行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就能够在各实施方式之间自由地置换、附加各构成构件。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源系统;2:发电装置;3:电源控制装置;5:蓄电系统;7:电力转换装置;8:蓄电装置;9:控制单元(控制部);10:二次电池单元(电池部);11a~11e:电压检测单元(电压信息检测单元);12:电流检测单元;15:充放电控制部;16:切换部;20a~20e:二次电池组。

Claims (9)

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电池部和用于控制所述电池部的充放电的控制部,
所述电池部能够从满充电容量放电到预先设定的设定容量,
所述控制部能够执行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
在所述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中,
在所述电池部从所述满充电容量放电到所述设定容量的情况下,实施剩余容量计算动作和消耗容量计算动作,其中,在所述剩余容量计算动作中,基于预先设定的所述电池部的电压与电池容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来计算与放电到所述设定容量的状态下的第一电压对应的剩余容量;在所述消耗容量计算动作中,运算从所述满充电容量起至所述设定容量为止的期间的所述电池部的电流量,计算在从所述满充电容量起至所述设定容量为止的期间消耗的消耗容量,
将所述剩余容量与所述消耗容量之和设定为满充电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部从所述满充电容量起至所述设定容量为止只实施了放电的情况下,实施所述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有用于检测所述电池部的电压的电压检测单元,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电池部的流入流出电流实质上为0来维持所述设定容量的状态下从达到所述设定容量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后获取所述电池部的电压来作为所述第一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部是多个二次电池组串联地连接而成的,
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能够检测各二次电池组的电压,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电池部的流入流出电流实质上为0来维持所述设定容量的状态的状态下从达到所述设定容量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后获取各二次电池组的最小电压,
在所述剩余容量计算动作中,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最小电压来计算所述剩余容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部是多个二次电池组串联地连接而成的,
所述控制部重复地执行所述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
在从过去的满充电容量的设定起经过规定的期间且在从所述满充电容量起至所述设定容量为止只实施了放电的情况下,进行所述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消耗容量计算动作中,将从所述满充电容量起至所述设定容量为止的所述电池部的电流量进行累计来计算所述消耗容量。
7.一种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以及在交流电力与直流电力之间进行转换的电力转换装置,所述蓄电系统能够与发电装置电连接,
所述蓄电系统能够将由所述发电装置发电产生的电力充电到蓄电装置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转换装置能够与系统电源电连接,能够将从所述系统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后充电到所述蓄电装置中。
9.一种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以及能够获取与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有关的信息并显示该信息的显示装置,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电池部的流入流出电流实质上为0来维持所述设定容量的状态下从达到所述设定容量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后获取所述电池部的电压来作为所述第一电压,
所述显示装置在所述满充电容量校正模式中,在从所述电池部达到所述设定容量时起的规定期间内不更新与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有关的信息。
CN201780042509.4A 2016-07-08 2017-06-27 蓄电装置、蓄电系统以及电源系统 Active CN1094778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6275 2016-07-08
JP2016136275 2016-07-08
PCT/JP2017/023552 WO2018008469A1 (ja) 2016-07-08 2017-06-27 蓄電装置、蓄電システム、並びに、電源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7871A true CN109477871A (zh) 2019-03-15
CN109477871B CN109477871B (zh) 2021-12-17

Family

ID=60912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2509.4A Active CN109477871B (zh) 2016-07-08 2017-06-27 蓄电装置、蓄电系统以及电源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19639A1 (zh)
EP (1) EP3444625A4 (zh)
JP (1) JP6932696B2 (zh)
CN (1) CN109477871B (zh)
WO (1) WO20180084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3855B2 (ja) * 2017-05-09 2019-10-23 合同会社チュラエコネット 太陽光発電設備
US20190033377A1 (en) 2017-07-28 2019-01-31 Northstar Battery Company,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tilizing battery operating data and exogenous data
JP6991247B2 (ja) * 2018-01-05 2022-01-12 株式会社カネカ 蓄電装置、蓄電システム、電源システム、及び蓄電装置の制御方法
KR102458526B1 (ko) * 2018-02-07 2022-10-25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배터리의 동작 상태에 따라 soc를 추정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12540313B (zh) * 2019-09-20 2022-05-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修正电池可用容量的方法及车辆、介质
CN112698225B (zh) * 2019-10-22 2022-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容量跟踪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053195A1 (ja) * 2021-09-28 2023-04-06 武蔵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池管理装置および蓄電池の管理方法
CN113884884B (zh) * 2021-10-21 2022-07-26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相关性的动力电池组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TWI788165B (zh) * 2021-12-28 2022-12-2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源傳輸系統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1521A (zh) * 2003-01-16 2003-07-23 华南理工大学 锂离子电池电量的测量方法及其装置
KR20070060215A (ko) * 2005-12-08 2007-06-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충전용량 및 방전제한 전압 보정방법 및 장치
CN101282381A (zh) * 2007-04-03 2008-10-08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电池剩余电量的装置与方法
CN102590754A (zh) * 2011-01-11 2012-07-18 株式会社电装 锂离子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池容量检测装置
US20130057290A1 (en) * 2011-09-01 2013-03-07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3226183A (zh) * 2012-01-31 2013-07-3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算出方法以及组式电池
CN103823185A (zh) * 2012-11-16 2014-05-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系统及计算满充电容量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09040B2 (ja) * 2006-02-08 2010-07-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ク電池の制御方法
US9146280B2 (en) * 2011-10-26 2015-09-2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imating a capacity of a battery
JP2014181924A (ja) * 2013-03-18 2014-09-2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満充電容量推定方法及び装置
JP6221728B2 (ja) * 2013-12-19 2017-11-0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劣化状態検出装置
JP5959566B2 (ja) * 2014-04-10 2016-08-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蓄電池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1521A (zh) * 2003-01-16 2003-07-23 华南理工大学 锂离子电池电量的测量方法及其装置
KR20070060215A (ko) * 2005-12-08 2007-06-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충전용량 및 방전제한 전압 보정방법 및 장치
CN101282381A (zh) * 2007-04-03 2008-10-08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电池剩余电量的装置与方法
CN102590754A (zh) * 2011-01-11 2012-07-18 株式会社电装 锂离子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池容量检测装置
US20130057290A1 (en) * 2011-09-01 2013-03-07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3226183A (zh) * 2012-01-31 2013-07-3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算出方法以及组式电池
CN103823185A (zh) * 2012-11-16 2014-05-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系统及计算满充电容量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丙炜: "动力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及SOC估算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7871B (zh) 2021-12-17
EP3444625A4 (en) 2020-01-15
WO2018008469A1 (ja) 2018-01-11
JP6932696B2 (ja) 2021-09-08
JPWO2018008469A1 (ja) 2019-04-25
EP3444625A1 (en) 2019-02-20
US20190219639A1 (en) 2019-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7871A (zh) 蓄电装置、蓄电系统以及电源系统
JP5924346B2 (ja) 蓄電池状態監視システム
US8963499B2 (en) Battery pack,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cluding the battery pack
JP5677161B2 (ja) 充放電判定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2032776A1 (ja) 電力制御装置、電力制御方法、及び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EP2629388A1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JP4691140B2 (ja) 充放電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式コンピュータ
US9843222B2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preventing charging of batterie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system
JP6225905B2 (ja) 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制御装置
CN111557067A (zh) 蓄电装置、蓄电系统、电源系统及蓄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584358A (zh) 蓄电池控制装置以及蓄电池控制方法
WO2013179350A1 (ja) 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制御装置
CN102741699A (zh) 满充电容量修正电路、充电系统、电池组件以及满充电容量修正方法
WO2019155507A1 (ja) 直流給電システム
WO2014187487A1 (en) A system for providing a primary control power for a power grid
JP2013239328A (ja) 蓄電池の運用管理方法及び運用管理装置
KR20150135843A (ko) 하이브리드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6207196B2 (ja) 直流電源システム
JP2014209827A (ja) 独立電源装置
JP2018042320A (ja) 蓄電システム
JP6257425B2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6257387B2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2011229323A (ja) 電力運用システム、蓄電装置、蓄電ステーション、及び電力運用方法
JP2017067627A (ja) 電池管理システム
WO2013069145A1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充放電制御方法及び充放電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