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7839A - 糖化白蛋白的测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糖化白蛋白的测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7839A
CN109477839A CN201780043633.2A CN201780043633A CN109477839A CN 109477839 A CN109477839 A CN 109477839A CN 201780043633 A CN201780043633 A CN 201780043633A CN 109477839 A CN109477839 A CN 109477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ion
value
albumin
formula
absorb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36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7839B (zh
Inventor
小熊良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Phar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Pharm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Pharma Corp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Pharm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77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7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7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7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26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oxidoreductas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6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proteins,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 G01N33/6803General methods of protein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specific proteins or families of proteins
    • G01N33/6827Total protein determination, e.g. albumin in urin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1/00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 C12M1/34Measuring or testing with condition measuring or sensing means, e.g. colony coun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6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ionisation of gases, e.g. aerosol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ic discharges, e.g. emission of cathode
    • G01N27/622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 G01N27/623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combin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1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solving equations, e.g. nonlinear equations, general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7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435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G01N2333/76Assays involving albumins other than in routine use for blocking surfaces or for anchoring haptens during immunisation
    • G01N2333/765Serum albumin, e.g. HS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440/00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 in 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2440/38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 in 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addition of carbohydrates, e.g. glycosylation, glyc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458/00Labels used in 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2458/15Non-radioactive isotope labels, e.g. for detection by mass spectrometry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BBIO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NETIC OR PROTEIN-RELATED DATA PROCESSING IN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 G16B5/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delling or simulations in systems biology, e.g. gene-regulatory networks,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or metabolic network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BBIO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NETIC OR PROTEIN-RELATED DATA PROCESSING IN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 G16B50/00ICT programming tools or database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oinformatic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因测定方法不同导致测定值不一致的情况下使测定值一致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简便且低成本地在短时间内测定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A1)通过包括下述b)、c)和e0)~h)的工序确定回归式III的工序;b)确定具有不同的GA认定值的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的工序;c)测定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的工序;e0)制作设截距为零的线性式II0的工序;f)使用式II0来确定2种以上的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的工序;g)确定2种以上的GA值(F)的工序;以及h)制作回归式III的工序。

Description

糖化白蛋白的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糖化白蛋白(GA)值的测定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糖化蛋白质是在进行糖尿病的诊断和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作为该糖化蛋白质,在常规检查中引入了反映过去约1~2个月的平均血糖值的血红蛋白A1c(HbA1c)或反映更近的过去约2周的平均血糖值的GA等。任一种糖化蛋白质均有多种测定方法,在各方法中测定对象不同,为了提高测定值的可靠性,对于HbA1c的测定法进行基于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的标准化,目前在日本国内也采用了在世界上广泛使用的NGSP值。
另一方面,关于GA值的测定,还没有确立标准测定法,存在测定值的可溯源性系统未得到构建的问题。因此,由日本临床化学会(JSCC)发起了“GA测定的标准法的确立”的项目,结果在2008年发行了利用新开发的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法)测定GA的JSCC推荐方法(非专利文献1)。进一步还根据该JSCC推荐方法中的标准化于2013年发布了血清基础的有证标准物质(社团法人检验医学标准物质机构,有证标准物质名:糖化白蛋白测定用常用参考标准物质:JCCRM 611)。
如此地,在GA值的标准化中,将使用ID-MS法的JSCC推荐方法确立为参考方法,将基于该方法的测定值作为GA认定值,但在临床检验现场中,通过与吸光度测定进行了组合的酶法这一简便且低成本的定量方法来进行GA值的测定(非专利文献1),在该酶法中,使用酶法独有的校正物质(例如,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2/061119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77457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武井等人,临床化学、2008、37:178-19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通过GA值的标准化的确立,今后通过使用ID-MS法的JSCC推荐方法测定得到的GA测定值会成为GA认定值,但ID-MS法是非常耗时且需要昂贵的设备的测定方法。因此,在临床现场中继续通过使用吸光度测定的酶法来测定GA值,需要将通过该酶法得到的GA测定值作为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值。例如,需要将利用ID-MS法测定的GA值作为认定值而确定的有证标准物质作为上级标准,确立一种与酶法用标准物质的值关联的可溯源系统。
关于这一点,在GA值的标准化的过程中已经确认到,通过ID-MS法得到的GA认定值(mmol/mol)与作为使用酶法的液相色谱法(HPLC)的值的GA值(%)、即通过HPLC测定的糖化白蛋白面积/白蛋白面积(%)存在关联(非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本发明人发现,采用使用基于酶法的测定用的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通过使用吸光度测定的酶法对JSCC推荐方法中的有证标准物质(JCCRM 611)的GA值(mmol/mol)进行测定后,结果与有证标准物质中记载的GA认定值不一定一致。另外发现,GA认定值与通过使用吸光度测定的酶法测定的GA值(mmol/mol)的背离程度根据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的水平而不同。结果表明,仅是基于使用酶法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通过使用吸光度测定的酶法测定上述有证标准物质(JCCRM611)和被测材料的GA值,并与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相比较,也无法确定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被测材料的GA值。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因测定方法不同导致测定值不一致的情况下使测定值一致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简便且低成本地在短时间内测定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的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上述的不一致是由于酶法的测定对象物(对GA进行蛋白酶分解而得到的糖化氨基酸/糖化肽)与ID-MS法的测定对象物(对GA进行水解而游离出的全部的“结合了葡萄糖的赖氨酸残基(DOF-Lys)”)的不同所致的。由于利用蛋白酶不能完全地分解为全部的DOF-Lys部位,因而使ID-MS法与酶法的测定对象物质相同是非常困难的。
在这样的背景基础下,本发明人发现了下述方法:将利用ID-MS法测定的GA值作为认定值而确定的有证标准物质作为上级标准,确立一种与基于酶法等的测定用的标准物质的值关联的可溯源性系统(图1),使基于酶法的测定对象物的测定值与基于ID-MS法的测定对象物的测定值一致。另外还发现了通过使用吸光度测定的酶法简便且低成本地在短时间内测定被测材料的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的方法。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1]
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
A0)
确定用于下述换算的式的工序,所述换算为:
将被测材料的GA值的实测值换算为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
将被测材料的GA浓度[P]的实测值换算为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
将被测材料的GA值的实测值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换算为在被测材料中所设定的GA值、或者
将被测材料的GA浓度[P]的实测值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换算为在被测材料中所设定的GA浓度[L];以及
F0)
确定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的工序,使用设定了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换算的GA浓度[P]和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换算的白蛋白浓度的标准物质来制作校正曲线,采用所制作的校正曲线测定被测材料的GA浓度[P]和白蛋白浓度,使用工序A0)中确定的回归式来确定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
(在上述各工序中,GA浓度[L]为结合了葡萄糖的赖氨酸残基(DOF-Lys)的浓度,GA浓度[P]为糖化氨基酸或糖化肽的浓度)。
[2]
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
A1)通过包括下述b)、c)和e0)~h)的工序确定回归式III的工序;
b)使用下述式1来确定具有不同的GA认定值的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的工序;
GA浓度[L](A)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 (式1)
c)测定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的工序;
e0)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的线性式II0的工序,
D=α0E (式II0)
(此处,α0为任意的正值,E为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
f)使用式II0来确定2种以上的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的工序;
g)使用下述式2来确定2种以上的GA值(F)的工序;
GA值(F)=GA浓度[P](E)/白蛋白浓度(C) (式2)
以及
h)根据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和相对应的2种以上的GA值(F)制作回归式III的工序,
B=γF+δ (回归式III)
(上述各工序中,GA浓度[L]为结合了葡萄糖的赖氨酸残基(DOF-Lys)的浓度,GA浓度[P]为糖化氨基酸或糖化肽的浓度)。
[2-1]
如[2]所述的方法,其中,式II0是通过包括下述d)和e)的工序制作的式II。
d)根据2种以上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和2种以上的GA浓度[L](A)来制作回归式I的工序;
D=αA+β (回归式I)
e)制作设回归式I的截距为零的式II的工序。
D=αE (式II)
[2-2]
如[2]所述的方法,其中,式II0为通过包括下述e1)的工序制作的式II1
e1)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式II1的工序,
D=α1E (式II1)
(此处,α1=[工序c)中测定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1种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工序b)中确定的相对应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
[3]
如[2]~[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
B)测定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G),使用式II0、式II或式II1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H)的工序;以及
C)通过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来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的工序。
[4]
如[3]所述的方法,其中,工序C)包括下述工序C1)~C3):
C1)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K)和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确定满足下式3的ε的工序;
K=εC (式3)
C2)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的工序;以及
C3)使用式3’根据吸光度(I)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的工序,
I=εJ (式3’)。
[5]
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工序b)之前包括下述工序a1)~a3):
a1)使用下述式4确定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的工序;
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
=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认定值/白蛋白的分子量(式4)
a2)测定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M)的工序;以及
a3)根据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和吸光度(M)确定满足下式5的θ的工序;
M=θL (式5)
工序C)包括下述工序C2)和C4):
C2)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的工序;以及
C4)使用式5’根据吸光度(I)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的工序,
I=θJ (式5’)。
[6]
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F1)~F4):
F1)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N)的工序;
F2)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工序F1)中使用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K)确定相对应的白蛋白浓度(O)的工序;
F3)使用下式6确定GA值(P)的工序;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值(P)=GA浓度[P](N)/白蛋白浓度(O) (式6)
以及
F4)使用GA值(P)和上述回归式III,确定可溯源至工序F1)中使用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的GA值(Q)的工序。
[7]
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
A2)通过包括下述b)、c)、e0)、f)和i)的工序确定回归式IV的工序;
b)使用下述式1确定具有不同的GA认定值的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的工序;
GA浓度[L](A)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 (式1)
c)测定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的工序;
e0)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线性式II0的工序,
D=α0E (式II0)
(此处,α0为任意的正值,E为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
f)使用式II0来确定2种以上的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的工序;
i)根据2种以上的GA浓度[L](A)和GA浓度[P](E)制作回归式IV的工序,
A=κE+λ(回归式IV)
(上述各工序中,GA浓度[L]为结合了葡萄糖的赖氨酸残基(DOF-Lys)的浓度,GA浓度[P]为糖化氨基酸或糖化肽的浓度)。
[7-1]
如[7]所述的方法,其中,式II0为通过包括下述d)和e)的工序制作的式II。
d)根据2种以上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和2种以上的GA浓度[L](A)来制作回归式I的工序;
D=αA+β (回归式I)
e)制作设回归式I的截距为零的式II的工序。
D=αE (式II)
[7-2]
如[7]所述的方法,其中,式II0为通过包括下述e1)的工序制作的式II1
e1)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式II1的工序
D=α1E (式II1)
(此处,α1=[工序c)中测定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1种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工序b)中确定的相对应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
[8]
如[7]~[7-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
B)测定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G),使用式II0、式II或式II1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H)的工序;
C)通过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来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的工序。
[9]
如[7]~[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
F1)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确定相对应的基于酶法的GA浓度[P](N)的工序;
F2)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工序F1)中使用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K)确定相对应的白蛋白浓度(O)的工序;
F5)使用回归式IV根据GA浓度[P](N)确定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R)的工序;以及
F6)使用下式7,确定可溯源至工序F1)中使用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的GA值(Q1’)的工序。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值(Q1’)=GA浓度[L](R)/白蛋白浓度(O) (式7)
[10]
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
A3)通过包括下述b)~e0)和j)~o)的工序来确定回归式V的工序;
b)使用下述式1来确定具有不同的GA认定值的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的工序;
GA浓度[L](A)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 (式1)
c)测定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的工序;
d)根据2种以上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和2种以上的GA浓度[L](A)来制作回归式I的工序;
D=αA+β (回归式I)
e0)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线性式II0的工序,
D=α0E (式II0)
(此处,α0为任意的正值,E为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
j)测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S),使用回归式I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L](T)的工序;
k)测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U),确定白蛋白浓度(V)的工序;
l)使用下述式8根据GA浓度[L](T)确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的GA值1(W)的工序;
GA值1(W)=GA浓度[L](T)/白蛋白浓度(V)(式8)
m)使用式II0根据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S)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X)的工序;
n)使用下述式9根据GA浓度[P](X)确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的GA值2(Y)的工序;
GA值2(Y)=GA浓度[P](X)/白蛋白浓度(V)(式9)
o)根据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的GA值1(W)和相对应的2种以上的GA值2(Y)制作回归式V的工序,
(回归式V)
(上述各工序中,GA浓度[L]为结合了葡萄糖的赖氨酸残基(DOF-Lys)的浓度,GA浓度[P]为糖化氨基酸或糖化肽的浓度)。
[10-1]
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式II0为通过包括下述e)的工序制作的式II,
e)制作设回归式I的截距为零的式II的工序。
D=αE (式II)
[10-2]
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式II0为通过包括下述e1)的工序制作的式II1
e1)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式II1的工序,
D=α1E (式II1)
(此处,α1=[工序c)中测定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1种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工序b)中确定的相对应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
[11]
如[10]~[10-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
B)测定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G),使用式II0、式II或式II1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H)的工序;
C)通过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来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的工序。
[12]
如[10]~[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
F1’)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被测材料的源自GA的吸光度(S)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N’)的工序;
F2’)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工序F1’)中使用的被测材料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U)确定相对应的白蛋白浓度(O’)的工序;
F3’)使用下式6’确定GA值(P’)的工序;
被测材料的GA值(P’)=GA浓度[P](N’)/白蛋白浓度(O’) (式6’)
以及
F4’)使用GA值(P’)和上述回归式V,确定可溯源至对工序F1’)中使用的被测材料进行了赋值的认定GA值1(W)的GA值(Q2’)的工序。
[13]
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
A4)通过包括下述b)~e0)、j)、m)以及p)的工序来确定回归式VI的工序;
b)使用下述式1来确定具有不同的GA认定值的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的工序;
GA浓度[L](A)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 (式1)
c)测定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的工序;
d)根据2种以上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和2种以上的GA浓度[L](A)来制作回归式I的工序;
D=αA+β (回归式I)
e0)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线性式II0的工序,
D=α0E (式II0)
(此处,α0为任意的正值,E为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
j)测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S),使用回归式I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L](T)的工序;
m)使用式II0根据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S)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X)的工序;以及
p)根据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的GA浓度[L](T)和GA浓度[P](X)制作回归式VI的工序,
T=ψX+ω (回归式VI)
(上述各工序中,GA浓度[L]为结合了葡萄糖的赖氨酸残基(DOF-Lys)的浓度,GA浓度[P]为糖化氨基酸或糖化肽的浓度)。
[13-1]
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式II0为通过包括下述e)的工序制作的式II,
e)制作设回归式I的截距为零的式II的工序。
D=αE (式II)
[13-2]
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式II0为通过包括下述e1)的工序制作的式II1
e1)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式II1的工序,
D=α1E (式II1)
(此处,α1=[工序c)中测定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1种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工序b)中确定的相对应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
[14]
如[13]~[1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
B)测定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G),使用式II0、式II或式II1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H)的工序;以及
C)通过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来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的工序。
[15]
如[13]~[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工序b)之前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a1)~a3):
a1)使用下述式4确定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的工序;
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
=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认定值/白蛋白的分子量 (式4)
a2)测定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M)的工序;
a3)根据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和吸光度(M)确定满足下式5的θ的工序;
M=θL (式5)
工序A4)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k):
k)测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U),确定白蛋白浓度(V)的工序;
工序A4)在工序j)和k)之后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l):
l)使用下述式8根据GA浓度[L](T)确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GA值1(W)的工序;
GA值1(W)=GA浓度[L](T)/白蛋白浓度(V) (式8)
方法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
F1’)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被测材料的源自GA的吸光度(S)确定相对应的基于酶法的GA浓度[P](N’)的工序;
F2’)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工序F1’)中使用的被测材料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U)确定相对应的白蛋白浓度(O’)的工序;
F5’)使用回归式VI,根据GA浓度[P](N’)确定被测材料的GA浓度[L](R’)的工序;以及
F6’)使用下式7’确定可溯源至工序F1’)中使用的被测材料中所设定的GA认定值1(W)的GA值(Q3’)的工序,
被测材料的GA值(Q3’)=GA浓度[L](R’)/白蛋白浓度(O’) (式7’)。
[16]
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3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
[17]
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GA认定值为基于同位素稀释质谱(ID-MS)法的GA认定值。
[18]
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GA认定值为基于同位素稀释质谱(ID-MS)法的GA认定值,上述GA有证标准物质为JCCRM 611。
[19]
一种GA值测定用试剂盒,其包含:
选自由下述回归式组成的组中的回归式:在[2]、[2-1]或[2-2]的方法中确定的回归式III;在[7]、[7-1]或[7-2]的方法中确定的回归式IV;在[10]、[10-1]或[10-2]的方法中确定的回归式V;以及在[13]、[13-1]或[13-2]的方法中确定的回归式VI;
GA测定用试剂;
白蛋白测定用试剂;以及
标准物质。
[20]
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装置,其包括:
运算部,其设定了选自由下述式组成的组中的式:在[2]、[2-1]或[2-2]的方法中确定的式III;在[7]、[7-1]或[7-2]的方法中确定的式IV;在[10]、[10-1]或[10-2]的方法中确定的式V;以及在[13]、[13-1]或[13-2]的方法中确定的式VI;
使用通过式II0、式II或式II1而设定了GA浓度[P]的标准物质来制作校正曲线的校正曲线制作部;或者将式II0、式II或式II1加入到运算中的校正曲线制作部;
以及
测定GA值的测定部。
[21]
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以下的1)标准物质和2)运算程序:
1)通过上述在工序e0)中制作的式II0、在工序e)中制作的式II、或者在工序e1)中制作的式II1而设定了GA浓度[P]的标准物质;以及
2)加入了选自由下述式组成的组中的式的运算程序:在[2]、[2-1]或[2-2]的方法中确定的式III;在[7]、[7-1]或[7-2]的方法中确定的式IV;在[10]、[10-1]或[10-2]的方法中确定的式V;以及在[13]、[13-1]或[13-2]的方法中确定的式VI。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述[2]~[5]所引用的项编号以范围来表示,在该范围内配置了[2-2]等具有分枝编号的项的情况下,意味着也引用了[2-2]等具有分枝编号的项。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因测定方法不同导致测定值不一致的情况下使测定值一致的方法。例如,能够使用可以简便且低成本地在短时间内进行测定的酶法来测定被测材料的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根据本发明,还能够提供一种可简便且低成本地在短时间内测定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中所确立的可溯源性系统图。
图2是实施例1中以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单位换算后的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为横轴、以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M)为纵轴进行作图而得到的回归线性式(式5)。
图3是实施例1中以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A)为横轴、以源自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D)为纵轴进行作图而得到的回归线性式(I)。
图4是实施例2中按照截距为0平行移动回归线性式(I)而得到的线性式(II)。
图5是实施例2中以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认定值(B)为纵轴、以糖化白蛋白值(F)为横轴进行作图而得到的回归线性式(III)。
图6是实施例3中以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为横轴、以白蛋白吸光度(K)为纵轴进行作图而得到的回归线性式(式3)。
图7是实施例6中以实施例1中得到的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HH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A)330.0μmol/L为基准按照截距为0对回归线性式(I)进行斜率变更而得到的线性式(II(d))。
图8是实施例6中以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认定值(B)为纵轴、以糖化白蛋白值(F(d))为横轴进行作图而得到的回归线性式(III(d))。
图9是实施例9中以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A)为纵轴、以糖化白蛋白浓度[P](E)为横轴进行作图而得到的回归线性式(IV)。
图10是实施例10中以被测材料的糖化白蛋白值(W)(设定值)为纵轴、以糖化白蛋白值(Y)为横轴进行作图而得到的回归线性式(V)。
图11是实施例11中以被测材料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T)为纵轴、以糖化白蛋白浓度[P](X)为横轴进行作图而得到的回归线性式(VI)。
图12是实施例12中以低值(L)和高值(H)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T-2)为横轴、以源自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S-2)为纵轴进行作图而得到的回归线性式(I-2)。
图13是实施例12中按照截距为0平行移动回归线性式(I-2)而得到的线性式(II-2)。
图14是实施例12中以低值(L)和高值(H)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值(W-2)(设定值)为纵轴、以糖化白蛋白值(Y-2)(测定值)为横轴进行作图而得到的回归线性式(III-2)。
图15是实施例13中以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A(a))为横轴、以源自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D(a))为纵轴进行作图而得到的回归线性式(I(a))。
图16是实施例13中按照截距为0平行移动回归线性式(I(a))而得到的线性式(II(a))。
图17是实施例13中以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认定值(B)为纵轴、以糖化白蛋白值(F(a))为横轴进行作图而得到的回归线性式(III(a))。
图18是实施例14中以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A(b))为横轴、以源自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D(b))为纵轴进行作图而得到的回归线性式(I(b))。
图19是实施例14中按照截距为0平行移动回归线性式(I(b))而得到的线性式(II(b))。
图20是实施例14中以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认定值(B)为纵轴、以糖化白蛋白值(F(b))为横轴进行作图而得到的回归线性式(III(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称为“本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并非旨在将本发明仅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在一个方式中,本实施方式的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包括确定回归式III的工序(A1)。
在本实施方式中,糖化白蛋白(GA。也称为糖化白蛋白)是通过下文详述的JSCC推荐方法所定义的“具有结合了葡萄糖的赖氨酸残基(Nε-(1-脱氧-D-果糖-1-基)-L-赖氨酸,DOF-Lys)的白蛋白”。
本实施方式中,GA值是由JSCC推荐方法定义的“白蛋白的DOF-Lys与白蛋白的摩尔比”。GA值的单位是mmol/mol,可以由下式计算出。
GA值=GA浓度/白蛋白浓度
此处,关于GA浓度,由于测定原理的差异,在使用酶法测定的情况下的GA浓度是指糖化氨基酸或糖化肽的浓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其称为GA浓度[P]。另一方面,在使用ID-MS法测定的情况下的GA浓度是指DOF-Lys浓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其称为GA浓度[L]
在本实施方式中,认定值是在有证标准物质中显示出的值,使用标准测定操作法进行测定。例如,GA认定值是在GA有证标准物质中显示出的值。在本实施方式的优选方式中,GA认定值是指基于ID-MS法的GA认定值,是指由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法(JSCC推荐方法)进行了赋值的经认定的GA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GA测定的JSCC推荐方法是指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法,其是将血清白蛋白级分水解并将游离出的全部DOF-Lys和赖氨酸利用ID-MS同时进行测定的GA测定法。基于JSCC推荐方法的GA值测定中使用昂贵的试剂和LC-MS,是单次测定需要数日的非常复杂的测定方法。这是由于,GA中的59个赖氨酸残基未全部与葡萄糖结合形成DOF-Lys,在对白蛋白的肽键进行水解的条件下,DOF-Lys也会发生分解,因而需要进行DOF-Lys的稳定化或使用作为内标物质的DOF-Lys的稳定同位素。
在本实施方式中,“有证标准物质”由JIS Q0030定义,是指“带有认定证书的标准物质,一个以上的特性值通过确立对表示该特性值的单位进行准确呈现的可溯源性的过程而得到认定,各认定值中附有某一记述的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GA有证标准物质”是用于测定糖化白蛋白的有证标准物质,例如可以举出一般社团法人:检验医学标准物质机构所提供的糖化白蛋白测定用常用参考标准物质(JCCRM 611。存在M、H、HH这3种不同的浓度水平)。另外,其也可以是根据地域、使用时的技术水平而由该技术领域确定的用于测定糖化白蛋白的有证标准物质。在本实施方式的优选方式中,作为GA有证标准物质,可以使用3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例如,可以使用3种不同的浓度水平的的JCCRM 611即M、H和HH。
在本实施方式中,“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是用于测定白蛋白的有证标准物质,只要是包含白蛋白且设定了白蛋白的认定值的有证标准物质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一般社团法人检验医学标准物质机构所提供的IFCC血浆蛋白国际标准物质(ERM-DA470k/IFCC)、白蛋白测定用常用参考标准物质JCCRM613-1等。另外,其也可以是根据地域、使用时的技术水平而由该技术领域确定的用于测定白蛋白的有证标准物质。
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可溯源的”“可溯源”,如JIS Q0030中所定义,是指“通过记述了全部的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与通常作为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约定标准相关联地得到的测定结果或标准的值的性质”。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中,规定的测定结果可溯源是指测定结果以±5%的范围与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联系起来。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中,确定回归式III的工序包括下述工序b)~h)。
工序b)是使用式1(GA浓度[L](A)=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来确定具有不同的GA认定值的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的工序。此处,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可以通过任意方法测定或确定,例如可以使用酶法等进行测定。另外,还可以使用GA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证书中记载的白蛋白浓度作为参考值来实施工序b)。
工序c)是测定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的工序。需要说明的是,源自GA的吸光度是利用GA测定用试剂等得到的基于GA的吸光度,实际是从将被测材料使用GA测定用试剂等进行测定时所得到的吸光度减去空白吸光度所得到的值、或者是通过HPLC等分离出GA并利用GA测定用试剂等进行测定得到的吸光度。
吸光度的测定可以使用公知的任意方法来实施。例如可以参照日本特开2001-54398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方法使用GA的测定用试剂来实施。作为GA的测定用试剂,包含氧化酶、分解酶、显色剂等,只要能够将GA氧化/分解等生成过氧化氢、测定与该过氧化氢反应的显色剂的吸光度来测定GA浓度就没有特别限定。GA的测定用试剂可以包含后述的标准物质,也可以包含稀释液、稳定化剂等其他成分。另外,各成分也可以分别容纳在不同的容器中。关于试剂的具体例,可以参照后述的实施例,例如可以使用GA试剂Lucica(注册商标)GA-L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工序d)是根据2种以上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和2种以上的GA浓度[L](A)来制作回归式I的工序。
D=αA+β (回归式I)
工序d)例如可以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如下实施:使2种以上的源自GA的吸光度(D)为纵轴、2种以上的GA浓度[L](A)为横轴进行作图来设定回归线性式,由此实施工序d)。
工序e0)为制作设截距为零的线性式II0的工序。
D=α0E (式II0)
此处,E为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工序e0)可以通过设定任意的正斜率α0来实施。另外,工序e0)可以在实施工序c)后在不进行工序d)的条件下来实施。
工序e)为下述工序:作为工序e0)中的斜率α0的式II0,制作设由工序d)得到的回归式I的截距为零的式II。
D=αE (式II)
此处,E为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
工序e1)为下述工序:作为工序e0)中的斜率α0的式II0,制作通过下述点和原点这2点的、截距设为零的式II1的工序,所述点是根据工序c)中测定的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1种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和工序b)中确定的相对应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设定的点。
D=α1E (式II1)
此处,斜率α1是[工序c)中测定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1种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工序b)中确定的相对应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E为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
工序e1)例如可以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如下实施:使GA有证标准物质HH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D)为纵轴、相对应的GA浓度[L](A)为横轴进行作图,设定通过该点和原点这2点的线性式,由此实施工序e1)。
工序f)是使用式II0来确定2种以上的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的工序。可以根据工序c)中测定的源自GA的吸光度(D)使用式II0、即通过式D=α0E来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E)。
工序g)是使用式2(GA值(F)=GA浓度[P](E)/白蛋白浓度(C))来确定2种以上的GA值(F)的工序。此时,为了使GA值的单位为mmol/mol,可以适宜地进行单位匹配。例如,在将GA浓度[P](μmol/L)除以白蛋白浓度(μmol/L)的情况下,可以乘以1000以进行单位匹配。
工序h)是根据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和相对应的2种以上的GA值(F)制作回归式III的工序。
B=γF+δ (回归式III)
工序h)例如可以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如下实施:以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为纵轴、相对应的2种以上的GA值(F)为横轴进行作图来设定回归线性式,由此实施工序h)。
通过像这样设定回归式III,能够使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与利用酶法测定GA有证标准物质的情况下的GA值存在关联。
本实施方式的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B)和C):
B)测定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G),使用式II0、式II或式II1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H)的工序;以及
C)通过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来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的工序。
通过这些工序,能够将根据认定值换算的浓度对标准物质赋值。需要说明的是,来自白蛋白的吸光度是基于利用白蛋白测定用试剂等得到的白蛋白的吸光度,实际是从将被测材料使用白蛋白测定用试剂进行测定时所得到的吸光度减去空白吸光度所得到的值、或者是通过HPLC等分离出白蛋白并利用白蛋白测定用试剂等进行测定得到的吸光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标准物质”如JIS Q0035:2008所定义,是指“针对一种以上的规定特性足够均匀且稳定、按照适于测定工艺中的使用目的的方式制作的物质”。标准物质也被称为校正试样、校准品、校正曲线制作用物质,是在制作校正曲线时所使用的物质。例如,作为上述工序B)和C)中使用的标准物质,可以使用通过酶法测定GA浓度和白蛋白浓度时的标准物质。作为这样的标准物质,可以举出例如,GA-L校准品(旭化成制药株式会社)、校准品(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糖化白蛋白校准品(IVDLab CO.,LTD)、糖化血清蛋白检测校准品(Diazyme实验室)以及糖化白蛋白校准品(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在工序B)中,源自GA的吸光度(G)的测定可以参照上述工序c)来实施。可以由所测定的吸光度(G)使用式II0、式II或式II1、即通过式G=α0H、G=αH或G=α1H来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H)。
在工序C)中,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的测定可以使用公知的任意方法来实施。例如,可以参照日本特开2009-159989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方法使用白蛋白的测定用试剂来实施。作为白蛋白的测定用试剂,只要包含色素等且通过白蛋白与色素的结合能够测定所生成的色素结合体的吸光度、测定白蛋白浓度即可。白蛋白的测定用试剂可以包含上述的标准物质,也可以包含稀释液、稳定化剂等其他成分。作为白蛋白的测定方法,可以举出例如BCG法、BCP法、改良BCP法等。BCG法是利用白蛋白与溴甲酚绿(BCG)结合生成色素结合体的测定原理的测定方法。BCP法是利用白蛋白与溴甲酚紫(BCP)结合生成色素结合体的测定原理的测定方法。与BCG法相比,其具有对球蛋白的特异性低的特征。改良BCP法是指下述方法:其以上述BCP法作为基本原理,为了避免作为误差原因的具有SH基的人巯基白蛋白(HMA)的影响,包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DTNB)作为试剂。关于色素,只要是溴甲酚紫、溴甲酚绿等与白蛋白结合的色素即可使用任一种。关于试剂的具体例,可以参照后述的实施例,例如可以使用作为基于改良BCP法的白蛋白测定试剂的Lucica(注册商标)GA-L、作为基于BCG法的白蛋白测定试剂的糖化白蛋白测定试剂盒(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糖化血清白蛋白(IVDLab CO.,LTD)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一个方式中,工序C)包括下述工序C1)~C3):
C1)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K)和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确定满足下式3的ε的工序;
K=εC (式3)
C2)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的工序;以及
C3)使用式3’根据吸光度(I)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的工序;
I=εJ (式3’)
由此能够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
工序C1)中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K)和C2)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可以参照工序C)进行测定。
在另一方式中,本实施方式的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在工序b)之前包括下述工序a1)~a3):
a1)使用下述式4确定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的工序;
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
=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认定值/白蛋白的分子量 (式4)
a2)测定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M)的工序;以及
a3)根据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和吸光度(M)确定满足下式5的θ的工序;
M=θL (式5)
工序C)包括下述工序C2)和C4):
C2)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的工序;以及
C4)使用式5’根据吸光度(I)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的工序;
I=θJ (式5’)
由此能够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
工序a1)可以参照后述的实施例来实施,例如,可以将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认定值(g/dL)除以白蛋白的分子量,来确定白蛋白摩尔认定值(μmol/L)。工序a2)和C2)可以参照上述工序C)来实施。白蛋白的分子量为约66000,更具体地说,可以使用公知的文献中记载的分子量,例如可以使用(Geisow MJ et.Al.In:Villafranca JJ,ed.Techniquesin proteinchemistry.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1991:576-572)中记载的66438。
本实施方式的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F1)~F4):
F1)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N)的工序;
F2)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工序F1)中使用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K)确定相对应的白蛋白浓度(O)的工序;
F3)使用下式6确定GA值(P)的工序;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值(P)=GA浓度[P](N)/白蛋白浓度(O) (式6)
以及
F4)使用GA值(P)和上述回归式III,确定可溯源至工序F1)中使用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的GA值(Q)的工序。
通过这些工序,能够确认到可通过利用使用标准物质得到的校正曲线对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并进行换算来计算出认定值。
对工序F1)和F3)中的标准物质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中,在同时实施工序B)和C)以及工序F1)和F2)的情况下,工序B)和C)中使用的标准物质与工序F1)和F2)中使用的标准物质相同。
工序F1)中校正曲线的制作可以对于规定了GA浓度[P]的标准物质与工序c)的方法同样地测定源自GA的吸光度来实施。
工序F2)中校正曲线的制作可以对于规定了白蛋白浓度的标准物质与工序C)的方法同样地测定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来实施。
在工序F3)中,通过将工序F1)中确定的GA浓度[P](N)除以工序F2)中确定的白蛋白浓度(O)来确定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值(P)。此时,为了使GA值的单位为mmol/mol,可以适宜地进行单位匹配。例如,在将GA浓度[P](μmol/L)除以白蛋白浓度(μmol/L)的情况下,可以乘以1000以进行单位匹配。
进而,在工序F4)中,通过使用GA值(P)、回归式III、即通过套入Q=γP+δ,能够确定可溯源至工序F1)中使用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的GA值(Q)。通过确认工序F4中得到的GA值(Q)与工序F1)中使用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一致,能够确认到使用回归式III确立了GA值的可溯源性系统。即确认到能够使用回归式III和酶法简便地测定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
上述各工序中,只要可得到各工序中所需要的测定值、回归式等,也可以以任意顺序实施。例如,工序b)与c)可以以任意顺序实施,工序B)与C)可以以任意顺序实施,工序F1)与F2)可以以任意顺序实施。
本实施方式的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在工序b)之前可以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a):通过测定具有不同的GA认定值的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Z)来确定白蛋白浓度(C)的工序。
工序a)可以参照上述工序C)来实施,例如可以使用BCG法、BCP法或改良BCP法来实施。
在一个方式中,工序a)可以包括下述工序a1)~a5):
a1)使用下述式4确定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的工序;
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
=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认定值/白蛋白的分子量 (式4)
a2)测定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M)的工序;以及
a3)根据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和吸光度(M)确定满足下式5的θ的工序;
M=θL (式5)
a4)测定具有不同的GA认定值的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Z)的工序;以及
a5)使用下式5”根据吸光度(Z)确定白蛋白浓度(C)的工序。
Z=θC (式5”)
工序a1)~a3)可以如上述那样来实施。工序a4)可以参照工序C)来实施。
在一个方式中,本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包括工序A2)。工序A2)包括下述工序b)、c)、e0)、f)和i),是确定回归式IV的工序。
b)使用下述式1确定具有不同的GA认定值的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的工序;
GA浓度[L](A)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 (式1)
c)测定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的工序;
e0)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线性式II0的工序,
D=α0E (式II0)
(此处,α0为任意的正值,E为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
f)使用式II0来确定2种以上的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的工序;以及
i)根据2种以上的GA浓度[L](A)和GA浓度[P](E)制作回归式IV的工序。
A=κE+λ(回归式IV)
在一个方式中,本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中,工序A2)所包括的工序e0)和工序f)中的式II0为通过包括下述工序d)和工序e)的工序制作的式II。
d)根据2种以上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和2种以上的GA浓度[L](A)来制作回归式I的工序;
D=αA+β (回归式I)
e)制作设回归式I的截距为零的式II的工序。
D=αE (式II)
在一个方式中,本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中,工序A2)所包括的工序e0)和工序f)中的式II0为通过包括下述工序e1)的工序制作的式II1
e1)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式II1的工序
D=α1E (式II1)
(此处,α1=[工序c)中测定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1种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工序b)中确定的相对应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
工序b)、c)、d)、e0)、e)、e1)和f)可以如上述那样实施。
工序i)例如可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如下实施:以2种以上的GA浓度[L](A)为纵轴、2种以上的GA浓度[P](E)为横轴进行作图,设定回归线性式,由此实施工序i)。
通过像这样设定回归式IV,能够使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与利用酶法测定GA有证标准物质的情况下的GA浓度[P]存在关联,使用该回归式IV和白蛋白浓度的测定值,能够使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与利用酶法测定GA有证标准物质的情况下的GA值存在关联。
包括上述的制作回归式IV的工序的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也可以在工序b)之前实施上述的、工序a);工序a1)~a5);或者工序a1)~a3)以及工序C2)和C4)。
包括上述的制作回归式IV的工序的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B)和C)。
B)测定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G),使用式II0、式II或式II1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H)的工序;
C)通过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来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的工序。
工序B)和C)可以如上述那样实施。通过这些工序,能够将根据认定值换算的浓度对标准物质赋值。
包括上述的制作回归式IV的工序的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F1)、F2)、F5)和F6)。通过这些工序能够确认到可以利用使用标准物质得到的校正曲线对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并进行换算来计算出认定值。
F1)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确定相对应的基于酶法的GA浓度[P](N)的工序;
F2)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工序F1)中使用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K)确定相对应的白蛋白浓度(O)的工序;
F5)使用回归式IV根据GA浓度[P](N)确定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R)的工序;以及
F6)使用下式7,确定可溯源至工序F1)中使用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的GA值(Q1’)的工序。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值(Q1’)=GA浓度[L](R)/白蛋白浓度(O) (式7)
工序F1)和F2)可以如上述那样实施。
在工序F5)中,可以使用回归式IV根据工序F1)中得到的GA浓度[P](N)确定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R),进而,在工序F6)中,可以确定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值(Q1’)。需要说明的是,在工序F6中,为了使GA值的单位为mmol/mol,可以适宜地进行单位匹配。例如,在将GA浓度[P](μmol/L)除以白蛋白浓度(μmol/L)的情况下,可以乘以1000以进行单位匹配。
通过确认工序F5)中得到的GA值(Q1’)与工序F1)中使用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一致,能够确认到使用回归式IV确立了GA值的可溯源性系统。即确认到能够使用回归式IV和酶法简便地测定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
上述各工序中,只要可得到各工序中所需要的测定值、回归式等,也可以以任意顺序实施。例如,工序b)与c)可以以任意顺序实施,工序B)与C)可以以任意顺序实施,工序F1)与F2)可以以任意顺序实施。
在一个方式中,本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包括工序A3)。工序A3包括下述工序b)~e0)和j)~o),是确定回归式V的工序。
b)使用下述式1确定具有不同的GA认定值的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的工序;
GA浓度[L](A)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 (式1)
c)测定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的工序;
d)根据2种以上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和2种以上的GA浓度[L](A)来制作回归式I的工序;
D=αA+β (回归式I)
e0)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线性式II0的工序,
D=α0E (式II0)
(此处,α0为任意的正值,E为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
j)测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S),使用回归式I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L](T)的工序;
k)测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U),确定白蛋白浓度(V)的工序;
l)使用下述式8根据GA浓度[L](T)确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的GA值1(W)的工序;
GA值1(W)=GA浓度[L](T)/白蛋白浓度(V) (式8)
m)使用式II0根据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S)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X)的工序;
n)使用下述式9根据GA浓度[P](X)确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的GA值2(Y)的工序;
GA值2(Y)=GA浓度[P](X)/白蛋白浓度(V) (式9)
o)根据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的GA值1(W)和相对应的2种以上的GA值2(Y)制作回归式V的工序。
(回归式V)
在一个方式中,本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中,工序A3)所包括的工序e0)和工序m)中的式II0为根据包括如下所示的工序e)的工序制作的式II。
e)制作设回归式I的截距为零的式II的工序,
D=αE (式II)
(此处,E为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
在一个方式中,本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中,工序A3)所包括的工序e0)和工序m)中的式II0为通过包括如下所示的工序e1)的工序制作的式II1
e1)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式II1的工序,
D=α1E (式II1)
(此处,α1=[工序c)中测定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1种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工序b)中确定的相对应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
工序b)~d)、e0)、e)和e1)可以如上述那样实施。
工序j)和k)可以参照工序B)和C)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测材料”只要含有糖化白蛋白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任何物质,可以优选使用血液来源成分、例如血清、血浆、全血、对血液成分进行加工所得到的物质等。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健康人被测物、患者被测物、GA-L管理血清(旭化成制药株式会社)、GA-L校准品(旭化成制药株式会社)等。
工序l)~n)可以按照各工序的步骤并参考后述的实施例来实施。工序o)可以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如下实施:以2种以上的GA值1(W)为纵轴、相对应的2种以上的GA值2(Y)为横轴进行作图,设定回归线性式,由此实施工序o)。
根据该方法,可以经由回归式I设定任意的被测材料的GA值1(W),使其与酶法来源的被测材料的GA值2(Y)用回归式V相关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工序f)、m)和工序B)也可以使用通过包括下述工序的方法制作的式II’以代替式II0来实施,所述工序为:
使用回归式I根据被测材料的源自GA的吸光度(S)求出相对应的GA浓度[L](T)的工序;
根据吸光度(S)和GA浓度[L](T)制作回归式I’的工序;
制作设回归式I’的截距为零的式II’的工序。
另外,上述的工序f)、m)和工序B)也可以使用通过包括下述工序的方法制作的式II”以代替式II0来实施,所述工序为:
使用回归式I根据被测材料的源自GA的吸光度(S)求出相对应的GA浓度[L](T)的工序;
制作通过根据吸光度(S)和相对应的GA浓度[L](T)设定的点和原点这2点的、截距设为零的式II”的工序。
另外,上述的工序j)也可以使用通过包括下述工序的方法制作回归式I’以代替回归式I来实施,所述工序为:
使用回归式I根据被测材料的源自GA的吸光度(S)求出相对应的GA浓度[L](T)的工序;
根据吸光度(S)和GA浓度[L](T)制作回归式I’的工序。
包括上述的制作回归式V的工序的本实施方式的方法还可以在工序b)之前实施上述的、工序a);工序a1)~a5);或者工序a1)~a3)以及工序C2)和C4)。
包括上述的制作回归式V的工序的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B)和C)。
B)测定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G),使用式II0、式II或式II1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H)的工序;以及
C)通过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来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的工序。
工序B)和C)可以如上述那样实施。通过这些工序,能够将根据认定值换算出的浓度对标准物质赋值。
包括上述的制作回归式V的工序的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F1’)~F4’)。通过这些工序,能够确认到可利用使用标准物质得到的校正曲线对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并进行换算来计算出认定值。
F1’)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被测材料的源自GA的吸光度(S)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N’)的工序;
F2’)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工序F1’)中使用的被测材料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U)确定相对应的白蛋白浓度(O’)的工序;
F3’)使用下式6’确定GA值(P’)的工序;
被测材料的GA值(P’)=GA浓度[P](N’)/白蛋白浓度(O’)(式6’)
以及
F4’)使用GA值(P’)和上述回归式V,确定可溯源至对工序F1’)中使用的被测材料进行了赋值的认定GA值1(W)的GA值(Q2’)的工序。
工序F1’)~F4’)可以参照上述工序F1)~F4)进行实施。
通过确认工序F4’)中得到的GA值(Q2’)与对工序F1’)中使用的被测材料进行了赋值的认定GA值1(W)一致,能够确认到使用回归式V确立了GA值的可溯源性系统。即确认到能够使用回归式V和酶法简便地测定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
上述各工序中,只要可得到各工序中所需要的测定值、回归式等,也可以以任意顺序实施。例如,工序b)与c)可以以任意顺序实施,工序j)与k)可以以任意顺序实施,工序B)与C)可以以任意顺序实施,工序F1’)与F2’)可以以任意顺序实施。
在一个方式中,本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包括工序A4)。工序A4包括下述工序b)~d)、e0)、j)、m)以及p),是确定回归式VI的工序。
b)使用下述式1来确定具有不同的GA认定值的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的工序;
GA浓度[L](A)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 (式1)
c)测定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的工序;
d)根据2种以上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和2种以上的GA浓度[L](A)来制作回归式I的工序;
D=αA+β (回归式I)
e0)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线性式II0的工序,
D=α0E (式II0)
(此处,α0为任意的正值,E为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
j)测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S),使用回归式I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L](T)的工序;
m)使用式II0根据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S)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X)的工序;以及
p)根据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的GA浓度[L](T)和GA浓度[P](X)制作回归式VI的工序。
T=ψX+ω(回归式VI)
在一个方式中,本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中,工序A4)所包括的工序e0)和工序m)中的式II0为通过包括如下所示的工序e)的工序制作的式II。
e)制作设回归式I的截距为零的式II的工序,
D=αE (式II)
(此处,E为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
在一个方式中,本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中,工序A4)所包括的工序e0)和工序m)中的式II0为通过包括如下所示的工序e1)的工序制作的式II1
e1)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式II1的工序,
D=α1E (式II1)
(此处,α1=[工序c)中测定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1种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工序b)中确定的相对应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
工序b)~d)、e0)、e)、e1)、j)和m)可以如上述那样实施。
工序p)例如可以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如下实施:以2种以上的GA浓度[L](T)为纵轴、以2种以上的GA浓度[P](X)为横轴进行作图,设定回归线性式,由此来实施工序p)。
根据该方法,可以经由回归式I确定任意的被测材料的GA浓度[L](T),经由式II0确定任意的被测材料的GA浓度[P](X),使两者在回归式VI中存在关联。
包括上述的制作回归式VI的工序的本实施方式的方法还可以在工序b)之前实施上述的、工序a);工序a1)~a5);或者工序a1)~a3)与工序C2)和C4)。
包括上述的制作回归式VI的工序的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B)和C)。
B)测定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G),使用式II0、式II或式II1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H)的工序;
C)通过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来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工序。
工序B)和C)可以如上述那样实施。通过这些工序,可以将根据认定值换算的浓度对标准物质赋值。
包括上述的制作回归式VI的工序的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在工序b)之前可以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a1)~a3):
a1)使用下式4确定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的工序:
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
=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认定值/白蛋白的分子量 (式4)
a2)测定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M)的工序;
a3)根据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和吸光度(M)确定满足下式5的θ的工序;
M=θL (式5)
工序A4)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k):
k)测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U),确定白蛋白浓度(V)的工序;
工序A4)在工序j)和k)之后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l):
l)使用下述式8根据GA浓度[L](T)确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GA值1(W)的工序;
GA值1(W)=GA浓度[L](T)/白蛋白浓度(V) (式8)
方法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
F1’)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被测材料的源自GA的吸光度(S)确定相对应的基于酶法的GA浓度[P](N’)的工序;
F2’)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工序F1’)中使用的被测材料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U)确定相对应的白蛋白浓度(O’)的工序;
F5’)使用回归式VI,根据GA浓度[P](N’)确定被测材料的GA浓度[L](R’)的工序;以及
F6’)使用下式7’确定可溯源至工序F1’)中使用的被测材料中所设定的GA认定值1(W)的GA值(Q3’)的工序。
被测材料的GA值(Q3’)=GA浓度[L](R’)/白蛋白浓度(O’) (式7’)
工序a1)~a3)、k)和l)可以如上述那样实施。
工序F1’)、F2’)、F5’)和F6’)分别可以参照工序F1)、F2)、F5)和F6)来实施。
通过确认工序F6’)中得到的GA值(Q3’)与工序F1’)中使用的被测材料中所设定的GA认定值1(W)一致,能够确认到使用回归式VI确立了GA值的可溯源性系统。即确认到使用回归式VI和酶法能够简便地测定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
上述各工序中,只要可得到各工序中所需要的测定值、回归式等,也可以以任意顺序实施。例如,工序b)与c)可以以任意顺序实施,工序B)与C)可以以任意顺序实施,工序F1’)与F2’)可以以任意顺序实施。
如此地,本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A0以及工序F0
工序A0
确定回归式III、回归式IV、回归式V或回归式VI的工序,即确定下述回归式的工序:
用于将被测材料的GA值的实测值换算为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的回归式(回归式III)、
用于将被测材料的GA浓度[P]的实测值换算为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的回归式(回归式IV)、
用于将被测材料的GA值的实测值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换算为在被测材料中所设定的GA值的回归式(回归式V)、或者
用于将被测材料的GA浓度[P]的实测值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换算为在被测材料中所设定的GA浓度[L]的回归式(回归式VI);
工序F0
确定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的工序,使用设定了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换算的GA浓度[P]和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换算的白蛋白浓度的标准物质来制作校正曲线,采用所制作的校正曲线测定被测材料的GA浓度[P]和白蛋白浓度,使用工序A0)中确定的回归式来确定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换算的GA浓度[P]”和“与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关联的GA浓度[P]”含义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方法,能够确立GA值的可溯源性。关于可溯源性的确立,在与GA同为糖化蛋白质的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中,已经确立了由标准测定操作法的测定值向作为日常检査法的酶法中的可溯源性,但该HbA1c被定义为“在β链N末端缬氨酸结合了葡萄糖的血红蛋白”,其糖化部位是明确的。另外,HbA1c的标准测定操作法被定义为利用桥蛋白酶Glu-C将血红蛋白分解成糖化六肽来进行定量的方法。另一方面,作为日常检査法的HbA1c酶法是通过蛋白酶的作用将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的糖化二肽(果糖基-缬氨酸-组氨酸)碎片化并对碎片化后的糖化二肽进行测定的方法。因此,在HbA1c的情况下,在基准测定操作法与作为日常检査的酶法之间,测定对象物相对于1分子的血红蛋白均为1比1的关系,因此非常容易确立可溯源性系统。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GA的定义为“具有DOF-Lys的白蛋白”,在每1分子的白蛋白中在59处赖氨酸残基的任一部位均可以被糖化。另外,作为GA的标准测定操作法的ID-MS法是将位于59处的赖氨酸残基全部碎片化来进行测定的。而在作为日常检査法的GA酶法中会使用蛋白酶,但利用蛋白酶处理难以将全部赖氨酸残基碎片化,因此在GA的情况下,在基准测定操作法与作为日常检査的酶法之间,测定对象物相对于1分子的白蛋白不是1比1的关系而具有差异。因此,GA的可溯源性系统的确立无法与HbA1c的情况同样地实施。
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中得到的各种回归式,能够简便地测定被测材料的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
例如,分别利用酶法测定被测材料的GA浓度[P]和白蛋白浓度,由它们确定GA值。
可以根据上述GA值与回归式III或回归式V简便地测定被测材料的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回归式V的情况下,将GA值代入到Y中)、并且
可以根据上述的GA浓度[P]与回归式IV或回归式VI求出GA浓度[L],通过进一步将该GA浓度[L]除以白蛋白浓度,能够简便地测定被测材料的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
在一个方式中,本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GA值测定用试剂盒,其包含:
选自由回归式III、回归式IV、回归式V和回归式VI组成的组中的回归式;
GA测定用试剂;
白蛋白测定用试剂;以及
标准物质。
利用该测定试剂盒,分别利用酶法测定被测材料的GA浓度[P]和白蛋白浓度,能够简便地测定被测材料的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上述试剂盒中包含的标准物质优选为使用式II0、式II或II1通过上述工序B)和工序C)而设定了GA浓度[P]的标准物质。
在一个方式中,本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执行上述各测定方法中的各工序的程序,其是进行可溯源至基于ID-MS法的GA认定值的GA值的鉴定的计算机程序。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程序可以为执行下述步骤的程序:
b)使用下述式1确定具有不同的GA认定值的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的步骤;
GA浓度[L](A)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 (式1)
c)输入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的步骤;
e0)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线性式II0的步骤,
D=α0E (式II0)
(此处,α0为任意的正值,E为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
f)使用式II0来确定2种以上的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的步骤;
g)使用下述式2确定2种以上的GA值(F)的步骤;
GA值(F)=GA浓度[P](E)/白蛋白浓度(C) (式2)
以及
h)根据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和相对应的2种以上的GA值(F)制作回归式III的步骤。
B=γF+δ (回归式III)
另外,在一个方式中,上述程序还可以为下述程序:
步骤e0)为如下所示的步骤d)和步骤e);
步骤f)中的式II0为式II。
d)根据2种以上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和2种以上的GA浓度[L](A)来制作回归式I的步骤;
D=αA+β (回归式I)
e)制作设回归式I的截距为零的式II的步骤。
D=αE (式II)
另外,在一个方式中,上述程序还可以为下述程序:
步骤e0)为如下所示的步骤e1),
步骤f)中的式II0为式II1
e1)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式II1的步骤,
D=α1E (式II1)
(此处,α1=[步骤c)中测定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1种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GA的吸光度(D)]/[步骤b)中确定的相对应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
本实施方式的程序同样可以为执行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方法中的各工序的程序。
在一个方式中,本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具备用于实施上述各测定方法中的各工序的单元的装置,其是可溯源至基于ID-MS法的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用装置。例如,本实施方式的装置可以为具备下述单元的装置:
b)用于使用下述式1确定具有不同的GA认定值的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的单元;
GA浓度[L](A)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 (式1)
c)用于测定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的单元;
e0)用于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线性式II0的单元,
D=α0E (式II0)
(此处,α0为任意的正值,E为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
f)用于使用式II0来确定2种以上的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的单元;
g)用于使用下述式2确定2种以上的GA值(F)的单元;
GA值(F)=GA浓度[P](E)/白蛋白浓度(C) (式2)
以及
h)用于根据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和相对应的2种以上的GA值(F)制作回归式III的单元。
B=γF+δ (回归式III)
另外,在一个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可以为下述装置:
单元e0)为如下所示的单元d)和单元e),
单元f)中的式II0为式II。
d)根据2种以上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和2种以上的GA浓度[L](A)来制作回归式I的单元;
D=αA+β (回归式I)
e)制作设回归式I的截距为零的式II的单元。
D=αE (式II)
另外,在一个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可以为下述装置:
单元e0)为如下所示的单元e1),
单元f)中的式II0为式II1
e1)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式II1的单元,
D=α1E (式II1)
(此处,α1=[单元c)中测定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1种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单元b)中确定的相对应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
本实施方式的装置同样可以为具备用于实施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方法中的各工序的单元的装置。
在一个方式中,本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装置,其包括:
设定了选自由式III、式IV、式V和式VI组成的组中的式的运算部;
使用通过式II0、式II或式II1而设定了GA浓度[P]的标准物质来制作校正曲线的校正曲线制作部;或者将式II0、式II或式II1加入到运算中的校正曲线制作部;以及测定GA值的测定部。
此处,各式可以使用上述的任意方法确定。
在一个方式中,本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使用以下的1)标准物质和2)运算程序。
1)通过上述在工序e0)中制作的式II0、在工序e)中制作的式II、或者在工序e1)中制作的式II1而设定了GA浓度[P]的标准物质;以及
2)加入了选自由式III、式IV、式V和式VI组成的组中的式的运算程序。
此处,2)中的各式可以使用上述的任意方法来确定。
实施例
接下来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实施例等)更详细地叙述本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受实施例等的任何限定。在以下的实施例等中,糖化白蛋白浓度[L]是结合了葡萄糖的赖氨酸残基(DOF-Lys)的浓度,糖化白蛋白浓度[P]是糖化氨基酸或糖化肽的浓度。
本实施例1~11和比较例1中使用了以下的物质、装置、方法等。
1)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
使用一般社团法人检验医学标准物质机构所制造销售的糖化白蛋白测定用常用参考标准物质(JCCRM 611-1)。认定值(糖化白蛋白值)从低值起依次为M、H和HH。
2)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
使用一般社团法人检验医学标准物质机构所销售的IFCC血浆蛋白国际标准物质(ERM-DA470k/IFCC)。
3)测定试剂
对白蛋白(ALB)(改良BCP法)和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进行测定的试剂使用LucicaGA-L(旭化成制药株式会社)。
LucicaGA-L的糖化白蛋白试剂由第一试剂(前处理液)和第二试剂(酶液)构成,ALB试剂由第一试剂(前处理液)和第二试剂(显色液)构成。
4)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中,使用GA-L校准品(旭化成制药株式会社)作为高值标准物质。
5)测定装置
作为进行吸光度测定以及将吸光度换算为浓度的装置,使用7180型日立自动分析装置(Hitachi High-tech Fielding(株式会社))。
6)糖化白蛋白测定方法
使用上述5的测定装置,以样品4.5μL、第一试剂180μL、第二试剂45μL的10分钟模式进行测定。在测光点0点进行样品和第一试剂的采样和搅拌,开始测定,进行第一反应。之后在16点进行第二试剂的采样和搅拌后进行第二反应。总共测定至34点。
其他操作按照各自所附的文件或操作说明书进行。
7)糖化白蛋白吸光度的计算方法
关于糖化白蛋白吸光度(测定样品的测定吸光度变化),使用33和34点的平均吸光度与添加第二试剂前的15和16点的平均吸光度,通过下述计算式求出。
ΔmAbs=(Ab1-(Ab2×0.8))/10
ΔmAbs:糖化白蛋白吸光度变化量
Ab1:33和34点的平均吸光度
Ab2:15和16点的平均吸光度
式中“0.8”为由通过下述计算式所计算出的值。
第一试剂量(180μL)/(第一试剂量(180μL)+第二试剂量(45μL))=0.8
8)白蛋白测定方法
使用上述5)的测定装置,以样品3.0μL、第一试剂220μL、第二试剂110μL的10分钟模式进行测定。在0点进行样品和第一试剂的采样和搅拌,开始测定,进行第一反应。之后在16点进行第二试剂的采样和搅拌后进行第二反应。总共测定至34点。
其他操作按照各自所附的文件或操作说明书进行。
9)白蛋白(ALB)吸光度的计算方法
ALB吸光度(测定样品的测定吸光度变化)使用33和34点的平均吸光度与添加第二试剂前的13和14点的平均吸光度通过下述计算式求出。
ΔmAbs=(Ab1-(Ab2×0.67))/10
ΔmAbs:ALB吸光度变化量
Ab1:33和34点的平均吸光度
Ab2:13和14点的平均吸光度
式中“0.67”为通过下述计算式计算出的值。
第一试剂量(220μL)/(第一试剂量(220μL)+第二试剂量(110μL))=0.67
[实施例1]
<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的确定>
1)使用Lucica GA-L,测定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M)和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K)。
2)将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认定值(3.72g/dL)换算成摩尔。换算中使用的分子量使用66438(Geisow MJ et.Al.In:Villafranca JJ,ed.Techniques inproteinchemistry.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1991:576-572),结果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为559.9μmol/L。
3)以上述单位换算后的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为横轴、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M)为纵轴进行作图,从而制作出回归线性式(式5)y=0.3351x(图2)。
4)通过将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吸光度(K)代入到上述回归线性式(式5)中,来确定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
<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的确定>
1)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认定值(B)从低值起依次为M:230mmol/mol、H;365mmol/mol、HH:564mmol/mol。通过将各糖化白蛋白认定值乘以上述确定的白蛋白浓度(C),来确定糖化白蛋白浓度[L](A)。
<用于将源自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与糖化白蛋白浓度[L]相关联的回归线性式的确定>
1)使用LucicaGA-L,测定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D)。
将上述求出的各值记载于表1中。
[表1]
2)以上述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A)为横轴、源自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D)为纵轴进行作图,设定回归线性式(I)y=0.2344x-7.9194(图3)。
[实施例2]
为了使测定值和认定值一致,研究了两阶段回归线性式的设定。
<设回归线性式(I)的截距为0的线性式(II)的设定>
1)将上述回归线性式(I)按照截距为0进行平行移动,设定线性式(II)y=0.2344x(图4)。
<用于将实测值换算成认定值的回归线性式(III)的设定>
1)将上述源自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D)代入到上述计算出的线性式(II)中,计算出糖化白蛋白浓度[P](E)。
2)将上述糖化白蛋白浓度[P](E)除以上述白蛋白浓度(C),通过乘以1000计算出糖化白蛋白值(F)。
在表2中记载了使用了线性式(II)的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各值。
[表2]
3)以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认定值(B)为纵轴、上述糖化白蛋白值(F)为横轴进行作图,设定回归线性式(III)y=1.0177x+48.752(图5)。
[实施例3]
<使用线性式(II)的在标准物质中的值的设定>
1)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G),带入到上述线性式(II)中,计算出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P](H)。
2)以上述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为横轴、上述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K)为纵轴进行作图,设定回归线性式(式3)y=0.3351x(图6)。
3)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带入到上述回归线性式(式3)中,计算出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
表3中记载了使用了线性式(II)的标准物质的各值。
[表3]
[实施例4]
<对于使用采用线性式(II)确定了糖化白蛋白浓度和白蛋白浓度的标准物质计算出的测定值,进一步使用回归线性式(III)得到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的值的工序>
1)使用在实施例3中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制作校正曲线,测定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P](N)。
2)使用在实施例3中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制作校正曲线,测定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O)。
3)通过将上述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P](N)除以白蛋白浓度(O)并乘以1000,计算出糖化白蛋白值(P)。
4)通过将糖化白蛋白值(P)代入到回归线性式(III)中,得到糖化白蛋白值(Q)。
表4中记载了使用了线性式(II)的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值和使用回归线性式(III)换算后的值。
[表4]
由表4可知,使用由线性式(II)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将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值(P)用回归线性式(III)换算而得到的换算值(Q)与在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中规定的认定值(B)非常一致。即,由于采用了使用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作为上级标准进行了值的设定的标准物质而计算出了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因而确立了一系列的链式的可溯源性系统。
[实施例5]
<使用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校正曲线的在标准物质中的白蛋白浓度的设定>
1)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代入到上述回归线性式(式5)中,计算出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
表5中记载了使用了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校正曲线的标准物质的各值。
[表5]
由于将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代入到上述回归线性式(式5)中所得到的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与上述白蛋白浓度(J)一致,因而确认到使用回归线性式(式5)也求出了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
在标准物质中设定白蛋白浓度(J’)来代替上述白蛋白浓度(J),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确认到能够确立可溯源性系统。
[实施例6]
<设回归线性式(I)的截距为0的线性式(II(d))的设定>
1)以实施例1中得到的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HH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A)330.0μmol/L为基准按照截距为0变更上述回归线性式(I)的斜率,设定线性式(II(d))y=0.2103x(图7)。
<用于将实测值换算为认定值的回归线性式(III(d))的设定>
1)将上述源自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D)代入到线性式(II(d))中,计算出糖化白蛋白浓度[P](E(d))。
2)通过将上述糖化白蛋白浓度[P](E(d))除以上述白蛋白浓度(C)并乘以1000,计算出糖化白蛋白值(F(d))。
表6中记载了使用了线性式(II(d))的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各值。
[表6]
3)以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认定值(B)为纵轴、上述糖化白蛋白值(F(d))为横轴进行作图,设定回归线性式(III(d))y=0.913x+48.752(图8)。
[实施例7]
<使用线性式(II(d))的在标准物质中的值的设定>
1)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G),代入到线性式(II(d))中,计算出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P](H(d))。
2)使用实施例3中记载的方法,计算出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
表7中记载了使用了线性式(II(d))的标准物质的各值。
[表7]
[实施例8]
<对于采用使用线性式(II(d))确定了糖化白蛋白浓度和白蛋白浓度的标准物质计算出的测定值,进一步使用回归线性式(III(d)),得到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的值的工序>
1)使用在实施例7中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制作校正曲线,测定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P](N(d))。
2)通过将上述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P](N(d))除以实施例4中得到的白蛋白浓度(O)并乘以1000,计算出糖化白蛋白值(P(d))。
4)通过将糖化白蛋白值(P(d))代入到回归线性式(III(d))中,得到糖化白蛋白值(Q(d))。
表8中记载了使用了线性式(II(d))的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值和使用回归线性式(III(d))换算后的值。
[表8]
由表8可知,使用由线性式(II(d))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将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值(P(d))用回归线性式(III(d))换算而得到的换算值(Q(d))与在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中规定的认定值(B)非常一致。即,由于采用了使用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作为上级标准进行了值的设定的标准物质而计算出了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因而确立了一系列的链式的可溯源性系统。
[实施例9]
对基于回归式的设定(其使用了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的可溯源性系统的确立进行了研究。
<回归线性式(IV)的设定>
1)以上述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A)为纵轴、上述糖化白蛋白浓度[P](E)为横轴进行作图,设定回归线性式(IV)y=0.9998x+33.783(图9)。
<对于使用由线性式(II)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计算出的测定值进一步使用回归线性式(IV)进行换算而得到可溯源的值的工序>
1)使用在实施例3中由线性式(II)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制作校正曲线,使用上述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D)测定糖化白蛋白浓度[P](N)。
2)通过将糖化白蛋白浓度[P](N)代入到回归线性式(IV)中,得到糖化白蛋白浓度[L](R)。
3)通过将上述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R)除以上述白蛋白浓度(O)并乘以1000,计算出糖化白蛋白值(Q1’)。
表9中记载了使用了线性式(II)的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值和使用回归线性式(IV)换算后的值。
[表9]
由表9可知,使用由线性式(II)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将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P](N)用回归线性式(IV)换算,将所得到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R)除以白蛋白浓度(O),由此得到的糖化白蛋白值(Q1’)与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中规定的认定值(B)非常一致。即,由于采用了使用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作为上级标准进行了值的设定的标准物质而计算出了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因而确立了一系列的链式的可溯源性系统。
对于本实施例10和11,追加使用以下内容。
1)被测材料
使用GA-L管理血清L、H(旭化成制药株式会社)。
按照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由L、H构成。
[实施例10]
对基于回归式的设定(其使用了被测材料)的可溯源性系统的确立进行了研究。
<被测材料中的各种值的设定>
1)测定被测材料的源自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S),代入到上述回归线性式(I)中,确定被测材料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T)。
2)对被测材料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U)进行测定,代入到上述回归线性式(式5)中,确定被测材料的白蛋白浓度(V)。
3)通过将上述糖化白蛋白浓度[L](T)除以上述白蛋白浓度(V)并乘以1000,根据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计算出可溯源的糖化白蛋白值(W)(设定值)。
<回归线性式(V)的设定>
1)将上述被测材料的源自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S)代入到上述线性式(II)中,计算出被测材料的糖化白蛋白浓度[P](X)。
2)通过将上述糖化白蛋白浓度[P](X)除以上述白蛋白浓度(V)并乘以1000,计算出糖化白蛋白值(Y)。
表10中记载了被测材料的各值。
[表10]
3)以上述糖化白蛋白值(W)(设定值)为纵轴、上述糖化白蛋白值(Y)为横轴进行作图,设定回归线性式(V)y=0.9961x+47.467(图10)。
<对于使用采用线性式(II)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计算出的测定值进一步使用回归线性式(V)得到可溯源的值的工序>
1)使用在实施例3中采用线性式(II)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制作校正曲线,测定被测材料的糖化白蛋白浓度[P](N’)。
2)使用在实施例5中采用回归线性式(式5)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制作校正曲线,测定被测材料的白蛋白浓度(O’)。
3)通过将上述被测材料的糖化白蛋白浓度[P](N’)除以白蛋白浓度(O’)并乘以1000,计算出糖化白蛋白值(P’)。
4)通过将糖化白蛋白值(P’)代入回归线性式(V),得到糖化白蛋白值(Q2’)。
表11中记载了使用了线性式(II)的被测材料的测定值和使用回归线性式(V)换算后的值。
[表11]
由表11可知,使用根据线性式(II)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将被测材料的糖化白蛋白值(P’)用回归线性式(V)换算得到的换算值(Q2’)与被测材料中设定的糖化白蛋白值(W)非常一致。即,由于采用了使用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作为上级标准进行了值的设定的标准物质而计算出了根据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设定的被测材料的设定值,因而确立了一系列的链式的可溯源性系统。
[实施例11]
对基于回归式的设定(其使用了被测材料的糖化白蛋白浓度)的可溯源性系统的确立进行了研究。
<回归线性式(VI)的设定>
1)以上述被测材料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T)为纵轴、糖化白蛋白浓度[P](X)为横轴进行作图,设定回归线性式(VI)y=x+33.786(图11)。
<对于使用根据线性式(II)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计算出的被测材料的测定值进一步使用回归线性式(VI)进行换算而确立可溯源体系的工序>
1)通过将在实施例10中测定了值的被测材料的糖化白蛋白浓度[P](N’)代入到回归线性式(VI)中,得到糖化白蛋白浓度[L](R’)。
2)通过将上述被测材料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R’)除以实施例10中得到的白蛋白浓度(O’)并乘以1000,计算出糖化白蛋白值(Q3’)。
表12中记载了将使用线性式(II)的被测材料的测定值使用回归线性式(VI)换算后的值。
[表12]
由表12可知,使用根据线性式(II)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将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P](N’)在回归线性式(VI)中换算,将所得到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R’)除以白蛋白浓度(O’),由此得到的糖化白蛋白值(Q3’)与在实施例10中在被测材料中设定的糖化白蛋白值(W)非常一致。即,由于采用了使用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作为上级标准进行了值的设定的标准物质而计算出了根据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设定的被测材料的设定值,因而确立了一系列的链式的可溯源性系统。
[实施例12]
在本实施例12中,除了高值标准物质(H)以外,还进一步使用了作为低值标准物质(L)的Off the Clot人血清(Golden west Biologicals,Inc.)。
<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的计算>
1)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U-2),代入到上述回归线性式(式3)中,计算出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V-2)。
<回归线性式的设定>
1)测定上述标准物质的源自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S-2),代入到上述回归线性式(I)中,计算出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T-2)。
2)以上述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T-2)为横轴、源自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S-2)为纵轴进行作图,设定回归线性式(I-2)y=0.2344x-7.9194(图12)。
3)将上述回归线性式(I-2)按照截距为0进行平行移动,设定线性式(II-2)y=0.2344x(图13)。
<用于将测定值换算为认定值的回归线性式的设定>
1)将上述源自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S-2)代入到上述计算出的线性式(II-2)中,计算出糖化白蛋白浓度[P](X-2)。
2)通过将上述糖化白蛋白浓度[L](T-2)除以上述白蛋白浓度(V-2)并乘以1000,计算出糖化白蛋白值(W-2)(设定值)。
3)通过将上述糖化白蛋白浓度[P](X-2)除以上述白蛋白浓度(V-2)并乘以1000,计算出糖化白蛋白值(Y-2)(测定值)。
表13中记载了低值(L)和高值(H)标准物质的各值。
[表13]
4)以上述糖化白蛋白值(W-2)(设定值)为纵轴、上述糖化白蛋白值(Y-2)(测定值)为横轴进行作图,设定回归线性式(III-2)y=0.9999x+43.977(图14)。
<对于采用使用线性式(II-2)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计算出的测定值进一步使用回归线性式(III-2)得到可溯源的值的工序>
1)使用采用线性式(II-2)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制作校正曲线,测定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P](N-2)。
2)使用采用回归线性式(式3)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制作校正曲线,测定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O-2)。
3)通过将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P](N-2)除以白蛋白浓度(O-2)并乘以1000,计算出糖化白蛋白值(P-2)(测定值)。
4)通过将糖化白蛋白值(P-2)(测定值)代入回归线性式(III-2),得到糖化白蛋白值(Q-2)(换算值)。
在表14中记载了使用了线性式(II-2)的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值和使用回归线性式(III-2)换算后的值。
[表14]
由表14可知,使用根据线性式(II-2)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将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值(P-2)用回归线性式(III-2)换算而得到的换算值(Q-2)与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中规定的认定值(B)非常一致。即,由于采用了使用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作为上级标准进行了值的设定的标准物质而计算出了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因而确立了一系列的链式的可溯源性系统。
[实施例13]
使用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和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以及以下的物质、装置、方法来实施试验。
1)测定试剂
测定白蛋白(ALB)和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的试剂使用糖化白蛋白测定试剂盒(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糖化白蛋白测定试剂盒的糖化白蛋白试剂由第一试剂和第二试剂构成,ALB试剂(BCG法)由第一试剂构成。
2)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使用校准品(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测定装置
作为进行吸光度测定以及将吸光度换算为浓度的装置,使用7180型日立自动分析装置(Hitachi High-tech Fielding(株式会社))。
4)糖化白蛋白测定方法
使用上述3的测定装置,以样品3.0μL、第一试剂160μL和第二试剂40μL的10分钟模式进行测定。测光点0点进行样品和第一试剂的采样和搅拌,开始测定,进行第一反应。之后在16点进行第二试剂的采样和搅拌后进行第二反应。总共测定至34点。
其他操作按照各自所附的文件或操作说明书进行。
5)糖化白蛋白吸光度的计算方法
关于糖化白蛋白吸光度(测定样品的测定吸光度变化),使用33和34点的平均吸光度与添加第二试剂前的15和16点的平均吸光度,通过下述计算式求出。
ΔmAbs=(Ab1-(Ab2×0.8)/10
ΔmAbs:糖化白蛋白吸光度变化量
Ab1:33和34点的平均吸光度
Ab2:15和16点的平均吸光度
式中“0.8”为通过下述计算式所计算出的值:第一试剂量(160μL)/(第一试剂量(160μL)+第二试剂量(40μL))=0.8
6)白蛋白测定方法
使用上述3的测定装置,以样品2.0μL和第一试剂200μL的5分钟模式进行测定。在0点进行样品和第一试剂的采样和搅拌,开始测定,进行反应。总共测定至17点。
其他操作按照各自所附的文件或操作说明书进行。
7)白蛋白(ALB)吸光度的计算方法
ALB吸光度(测定样品的测定吸光度变化)使用8和9点的平均吸光度通过下述计算式求出。
ΔmAbs=(Ab1)/10
ΔmAbs:ALB吸光度变化量
Ab1:8和9点的平均吸光度
<回归线性式(I(a))的设定>
1)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研究,表15中记载了研究结果的各值。
[表15]
2)以上述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A(a))为横轴、糖化白蛋白吸光度(D(a))为纵轴进行作图,设定回归线性式(I(a))y=0.1372x-2.1875。(图15)
<设回归线性式(I(a))的截距为0的回归线性式的设定>
1)将上述回归线性式(I(a))按照截距为0进行平行移动,设定线性式(II(a))y=0.1372x(II(a))。(图16)
<回归线性式(III(a))的设定>
1)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了研究,表16中记载了研究结果的各值。
[表16]
2)以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认定值(B)为纵轴、上述糖化白蛋白值(F(a))为横轴进行作图,设定回归线性式(III(a))y=1.0065x+22.763。(图17)
<使用回归线性式(III(a))的在标准物质中的值的设定>
与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了研究,表17中记载了研究结果的各值。
[表17]
<使用回归线性式(III(a))的可溯源性的确立>
与实施例4同样地进行了研究,表18中记载了研究结果的各值。
[表18]
由表18可知,与实施例4同样地使用根据线性式(II(a))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将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值(P(a))用回归线性式(III(a))换算而得到的换算值(Q(a))与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中规定的认定值(B)非常一致。即,由于采用了使用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作为上级标准进行了值的设定的标准物质而计算出了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因而确立了一系列的链式的可溯源性系统。
[实施例14]
使用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和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以及以下的物质、装置、方法来进行试验。
1)测定试剂
测定白蛋白(ALB)、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的试剂使用糖化血清白蛋白(IVDLabCO.,LTD)。
糖化血清白蛋白的糖化白蛋白试剂由第一试剂和第二试剂构成,ALB试剂(BCG法)由第一试剂构成。
2)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使用糖化白蛋白校准品(IVDLab CO.,LTD)。
3)测定装置
作为进行吸光度测定以及将吸光度换算为浓度的装置,使用7180型日立自动分析装置(Hitachi High-tech Fielding(株式会社))。
4)糖化白蛋白测定方法
使用上述3的测定装置,以样品10.0μL、第一试剂200μL和第二试剂50μL的10分钟模式进行测定。在测光点0点进行样品和第一试剂的采样和搅拌,开始测定,进行第一反应。之后在16点进行第二试剂的采样和搅拌后进行第二反应。总共测定至34点。
其他操作按照各自所附的文件或操作说明书进行。
5)糖化白蛋白吸光度的计算方法
关于糖化白蛋白吸光度(测定样品测定吸光度变化),使用33和34点的平均吸光度与添加第二试剂前的15和16点的平均吸光度,通过下述计算式求出。
ΔmAbs=(Ab1-(Ab2×0.8))/10
ΔmAbs:糖化白蛋白吸光度变化量
Ab1:33和34点的平均吸光度
Ab2:15和16点的平均吸光度
式中“0.8”为通过下述计算式所计算出的值。
第一试剂量(200μL)/(第一试剂量(200μL)+第二试剂量(50μL))=0.8
6)白蛋白测定方法
使用上述3的测定装置,以样品2.0μL和第一试剂200μL的1分钟模式进行测定。在0点进行样品和第一试剂的采样和搅拌,开始测定,进行反应。总共测定至4点。
其他操作按照各自所附的文件或操作说明书进行。
7)白蛋白(ALB)吸光度的计算方法
ALB吸光度(测定样品测定吸光度变化)使用3和4点的平均吸光度通过下述计算式求出。
ΔmAbs=(Ab1)/10
ΔmAbs:ALB吸光度变化量
Ab1:3和4点的平均吸光度
<回归线性式(I(b))的设定>
1)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研究,表19中记载了研究结果的各值。
[表19]
2)以上述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A(b))为横轴、糖化白蛋白吸光度(D(b))为纵轴进行作图,设定回归线性式(I(b))y=0.2888x-6.4827(图18)。
<设回归线性式(I(b))的截距为0的回归线性式的设定>
1)将上述回归线性式(I(b))按照截距为0进行平行移动,设定线性式(II(b))y=0.2888x(II(b))(图19)。
<回归线性式(III(b))的设定>
1)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了研究,表20中记载了研究结果的各值。
[表20]
2)以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认定值为纵轴、上述糖化白蛋白值(F(b))为横轴进行作图,设定回归线性式(III(b))y=1.01x+31.856(图20)。
<使用回归线性式(III(b))的在标准物质中的值的设定>
与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了研究,表21中记载了研究结果的各值。
[表21]
<使用回归线性式(III(b))的可溯源性的确立>
与实施例4同样地进行了研究,表22中记载了研究结果的各值。
[表22]
由表22可知,与实施例4同样地使用根据线性式(II(b))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将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值(P(b))用回归线性式(III(b))换算而得到的换算值(Q(b))与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中规定的认定值(B)非常一致。即,由于采用了使用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作为上级标准进行了值的设定的标准物质而计算出了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因而确立了一系列的链式的可溯源性系统。
[比较例1]
<使用回归线性式(I)的在标准物质中的值的设定>
1)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糖化白蛋白的吸光度(G)。
2)将上述糖化白蛋白吸光度(G)代入到上述回归线性式(I)中,计算出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T(c))。
3)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
4)将上述白蛋白吸光度(I)代入到实施例3的回归线性式(式3)中,计算出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
表23中记载了上述求出的标准物质的各值。
[表23]
<根据使用回归线性式(I)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对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测定的结果>
1)采用使用回归线性式(I)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制作由糖化白蛋白吸光度转换为糖化白蛋白浓度的校正曲线,对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N(c))进行测定。
2)采用使用回归线性式(I)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制作由白蛋白吸光度转换为白蛋白浓度的校正曲线,对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O)进行测定。
3)通过将上述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浓度[L](N(c))除以白蛋白浓度(O)并乘以1000,计算出糖化白蛋白值(P(c))。
表24中记载了使用了回归线性式(I)的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各值。
[表24]
4)由表24可知,即使使用根据回归线性式(I)设定了值的标准物质,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糖化白蛋白值的测定值(P(c))与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中规定的认定值(B)也不一致。即,由于使用以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作为上级标准并利用上述实施例的方法进行了值的设定的标准物质未能计算出糖化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因而利用该方法无法确立一系列的链式的可溯源性系统。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因测定方法不同导致测定值不一致的情况下使测定值一致的方法。能够通过例如酶法(其是能够简便且低成本地在短时间内进行测定的、使用吸光度测定的方法)测定被测材料的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因此,本发明在以糖尿病为代表的GA值参与疾病或状态的诊断和管理中是特别有用的,在医疗领域、试剂领域等中具有工业实用性。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6年7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48973号的优先权,其内容以参考的形式并入到本文中。

Claims (19)

1.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
A0)
确定用于下述换算的式的工序,所述换算为:
将被测材料的GA值的实测值换算为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
将被测材料的GA浓度[P]的实测值换算为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
将被测材料的GA值的实测值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换算为在被测材料中所设定的GA值、或者
将被测材料的GA浓度[P]的实测值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换算为在被测材料中所设定的GA浓度[L];以及
F0)
确定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的工序,使用设定了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换算的GA浓度[P]和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换算的白蛋白浓度的标准物质来制作校正曲线,采用所制作的校正曲线测定被测材料的GA浓度[P]和白蛋白浓度,使用工序A0)中确定的回归式来确定可溯源至GA认定值的GA值,
上述各工序中,GA浓度[L]为结合了葡萄糖的赖氨酸残基(DOF-Lys)的浓度,GA浓度[P]为糖化氨基酸或糖化肽的浓度。
2.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
A1)通过包括下述b)、c)和e0)~h)的工序确定回归式III的工序;
b)使用下述式1来确定具有不同的GA认定值的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的工序;
GA浓度[L](A)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 (式1)
c)测定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的工序;
e0)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线性式II0的工序,
D=α0E (式II0)
式II0中,α0为任意的正值,E为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
f)使用式II0来确定2种以上的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的工序;
g)使用下述式2来确定2种以上的GA值(F)的工序;
GA值(F)=GA浓度[P](E)/白蛋白浓度(C) (式2)
以及
h)根据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和相对应的2种以上的GA值(F)制作回归式III的工序,
B=γF+δ (回归式III)
上述各工序中,GA浓度[L]为结合了葡萄糖的赖氨酸残基(DOF-Lys)的浓度,GA浓度[P]为糖化氨基酸或糖化肽的浓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
B)测定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G),使用式II0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H)的工序;以及
C)通过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来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的工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工序C)包括下述工序C1)~C3):
C1)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K)和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确定满足下式3的ε的工序;
K=εC (式3)
C2)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的工序;以及
C3)使用式3’根据吸光度(I)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的工序,
I=εJ (式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工序b)之前包括下述工序a1)~a3):
a1)使用下述式4确定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的工序;
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
=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认定值/白蛋白的分子量 (式4)
a2)测定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M)的工序;以及
a3)根据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和吸光度(M)确定满足下式5的θ的工序;
M=θL (式5)
工序C)包括下述工序C2)和C4):
C2)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的工序;以及
C4)使用式5’根据吸光度(I)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的工序,
I=θJ (式5’)。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F1)~F4):
F1)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N)的工序;
F2)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工序F1)中使用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K)确定相对应的白蛋白浓度(O)的工序;
F3)使用下式6确定GA值(P)的工序;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值(P)=GA浓度[P](N)/白蛋白浓度(O) (式6)
以及
F4)使用GA值(P)和所述回归式III,确定可溯源至工序F1)中使用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的GA值(Q)的工序。
7.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
A2)通过包括下述b)、c)、e0)、f)和i)的工序确定回归式IV的工序;
b)使用下述式1确定具有不同的GA认定值的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的工序;
GA浓度[L](A)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 (式1)
c)测定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的工序;
e0)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线性式II0的工序,
D=α0E (式II0)
式II0中,α0为任意的正值,E为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
f)使用式II0来确定2种以上的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的工序;
i)根据2种以上的GA浓度[L](A)和GA浓度[P](E)制作回归式IV的工序,
A=κE+λ(回归式IV)
上述各工序中,GA浓度[L]为结合了葡萄糖的赖氨酸残基(DOF-Lys)的浓度,GA浓度[P]为糖化氨基酸或糖化肽的浓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
B)测定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G),使用式II0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H)的工序;
C)通过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来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的工序。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
F1)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确定相对应的基于酶法的GA浓度[P](N)的工序;
F2)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工序F1)中使用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K)确定相对应的白蛋白浓度(O)的工序;
F5)使用回归式IV根据GA浓度[P](N)确定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R)的工序;以及
F6)使用下式7,确定可溯源至工序F1)中使用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认定值的GA值(Q1’)的工序,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值(Q1’)=GA浓度[L](R)/白蛋白浓度(O) (式7)。
10.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
A3)通过包括下述b)~e0)和j)~o)的工序来确定回归式V的工序;
b)使用下述式1来确定具有不同的GA认定值的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的工序;
GA浓度[L](A)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 (式1)
c)测定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的工序;
d)根据2种以上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和2种以上的GA浓度[L](A)来制作回归式I的工序;
D=αA+β (回归式I)
e0)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线性式II0的工序,
D=α0E (式II0)
式II0中,α0为任意的正值,E为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
j)测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S),使用回归式I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L](T)的工序;
k)测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U),确定白蛋白浓度(V)的工序;
l)使用下述式8根据GA浓度[L](T)确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的GA值1(W)的工序;
GA值1(W)=GA浓度[L](T)/白蛋白浓度(V) (式8)
m)使用式II0根据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S)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X)的工序;
n)使用下述式9根据GA浓度[P](X)确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的GA值2(Y)的工序;
GA值2(Y)=GA浓度[P](X)/白蛋白浓度(V) (式9)
o)根据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的GA值1(W)和相对应的2种以上的GA值2(Y)制作回归式V的工序,
(回归式V)
上述各工序中,GA浓度[L]为结合了葡萄糖的赖氨酸残基(DOF-Lys)的浓度,GA浓度[P]为糖化氨基酸或糖化肽的浓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
B)测定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G),使用式II0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H)的工序;
C)通过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来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的工序。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
F1’)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被测材料的源自GA的吸光度(S)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N’)的工序;
F2’)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工序F1’)中使用的被测材料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U)确定相对应的白蛋白浓度(O’)的工序;
F3’)使用下式6’确定GA值(P’)的工序;
被测材料的GA值(P’)=GA浓度[P](N’)/白蛋白浓度(O’) (式6’)
以及
F4’)使用GA值(P’)和所述回归式V,确定可溯源至对工序F1’)中使用的被测材料进行了赋值的认定GA值1(W)的GA值(Q2’)的工序。
13.一种可溯源至糖化白蛋白(GA)认定值的GA值的测定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
A4)通过包括下述b)~e0)、j)、m)以及p)的工序来确定回归式VI的工序;
b)使用下述式1来确定具有不同的GA认定值的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浓度[L](A)的工序;
GA浓度[L](A)
=GA有证标准物质的GA认定值(B)×GA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C) (式1)
c)测定2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D)的工序;
d)根据2种以上的源自GA的吸光度(D)和2种以上的GA浓度[L](A)来制作回归式I的工序;
D=αA+β (回归式I)
e0)制作设截距为零的下述线性式II0的工序,
D=α0E (式II0)
式II0中,α0为任意的正值,E为与源自GA的吸光度(D)成比例的GA浓度[P](E);
j)测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S),使用回归式I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L](T)的工序;
m)使用式II0根据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S)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X)的工序;以及
p)根据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的GA浓度[L](T)和GA浓度[P](X)制作回归式VI的工序,
T=ψX+ω (回归式VI)
上述各工序中,GA浓度[L]为结合了葡萄糖的赖氨酸残基(DOF-Lys)的浓度,GA浓度[P]为糖化氨基酸或糖化肽的浓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
B)测定标准物质中的源自GA的吸光度(G),使用式II0确定相对应的GA浓度[P](H)的工序;以及
C)通过测定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I)来确定标准物质的白蛋白浓度(J)的工序。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工序b)之前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a1)~a3):
a1)使用下述式4确定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的工序;
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
=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白蛋白认定值/白蛋白的分子量 (式4)
a2)测定白蛋白有证标准物质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M)的工序;
a3)根据白蛋白摩尔认定值(L)和吸光度(M)确定满足下式5的θ的工序;
M=θL (式5)
工序A4)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k):
k)测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U),确定白蛋白浓度(V)的工序;
工序A4)在工序j)和k)之后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l):
l)使用下述式8根据GA浓度[L](T)确定2种以上的被测材料中的GA值1(W)的工序;
GA值1(W)=GA浓度[L](T)/白蛋白浓度(V) (式8)
方法进一步包括下述工序:
F1’)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被测材料的源自GA的吸光度(S)确定相对应的基于酶法的GA浓度[P](N’)的工序;
F2’)采用使用标准物质制作的校正曲线,根据工序F1’)中使用的被测材料的源自白蛋白的吸光度(U)确定相对应的白蛋白浓度(O’)的工序;
F5’)使用回归式VI,根据GA浓度[P](N’)确定被测材料的GA浓度[L](R’)的工序;以及
F6’)使用下式7’确定可溯源至工序F1’)中使用的被测材料中所设定的GA认定值1(W)的GA值(Q3’)的工序,
被测材料的GA值(Q3’)=GA浓度[L](R’)/白蛋白浓度(O’) (式7’)。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3种以上的GA有证标准物质。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GA认定值为基于同位素稀释质谱(ID-MS)法的GA认定值。
18.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GA认定值为基于同位素稀释质谱(ID-MS)法的GA认定值,所述GA有证标准物质为JCCRM 611。
19.一种GA值测定用试剂盒,其包含:
选自由在权利要求2的方法中确定的回归式III、在权利要求7的方法中确定的回归式IV、在权利要求10的方法中确定的回归式V、以及在权利要求13的方法中确定的回归式VI组成的组中的回归式;
GA测定用试剂;
白蛋白测定用试剂;以及
标准物质。
CN201780043633.2A 2016-07-28 2017-07-19 糖化白蛋白的测定方法 Active CN1094778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8973 2016-07-28
JP2016-148973 2016-07-28
PCT/JP2017/026014 WO2018021098A1 (ja) 2016-07-28 2017-07-19 糖化アルブミンの測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7839A true CN109477839A (zh) 2019-03-15
CN109477839B CN109477839B (zh) 2022-06-14

Family

ID=61017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3633.2A Active CN109477839B (zh) 2016-07-28 2017-07-19 糖化白蛋白的测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70762A1 (zh)
EP (1) EP3492920A4 (zh)
JP (1) JP6720311B2 (zh)
KR (1) KR102194577B1 (zh)
CN (1) CN109477839B (zh)
WO (1) WO2018021098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2230A (en) * 1989-03-28 1992-07-21 Isolab, Inc. Primary standard and method of making secondary standards for calibration of glycated protein assays
WO2001094618A1 (fr) * 2000-06-07 2001-12-13 Bml, Inc. Procede de detection d'albumine saccharifiee
JP2006064706A (ja) * 2002-06-18 2006-03-09 Asahi Kasei Pharma Kk 糖化アルブミンの測定方法
JP2006149230A (ja) * 2004-11-25 2006-06-15 Asahi Kasei Pharma Kk 糖化タンパク質割合の測定方法
CN102337325A (zh) * 2001-01-31 2012-02-01 旭化成制药株式会社 测定糖化蛋白质的组合物
CN103305588A (zh) * 2012-03-15 2013-09-18 爱科来株式会社 使用了酶的测定方法
CN104164473A (zh) * 2013-05-16 2014-11-26 北京豪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糖化白蛋白酶法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69023B2 (ja) 2002-06-18 2012-11-07 旭化成ファーマ株式会社 糖化タンパク質測定用検量物質および標準測定法
JP4183116B2 (ja) * 2002-06-18 2008-11-19 旭化成ファーマ株式会社 糖化タンパク質測定用検量物質および標準測定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2230A (en) * 1989-03-28 1992-07-21 Isolab, Inc. Primary standard and method of making secondary standards for calibration of glycated protein assays
WO2001094618A1 (fr) * 2000-06-07 2001-12-13 Bml, Inc. Procede de detection d'albumine saccharifiee
CN102337325A (zh) * 2001-01-31 2012-02-01 旭化成制药株式会社 测定糖化蛋白质的组合物
JP2006064706A (ja) * 2002-06-18 2006-03-09 Asahi Kasei Pharma Kk 糖化アルブミンの測定方法
JP2006149230A (ja) * 2004-11-25 2006-06-15 Asahi Kasei Pharma Kk 糖化タンパク質割合の測定方法
CN103305588A (zh) * 2012-03-15 2013-09-18 爱科来株式会社 使用了酶的测定方法
CN104164473A (zh) * 2013-05-16 2014-11-26 北京豪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糖化白蛋白酶法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7839B (zh) 2022-06-14
US20190170762A1 (en) 2019-06-06
KR20190017979A (ko) 2019-02-20
WO2018021098A1 (ja) 2018-02-01
EP3492920A1 (en) 2019-06-05
EP3492920A4 (en) 2019-07-17
JP6720311B2 (ja) 2020-07-08
KR102194577B1 (ko) 2020-12-23
JPWO2018021098A1 (ja) 2019-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outten et al. Enzymatic but not compensated Jaffe methods reach the desirable specifications of NKDEP at normal levels of creatinine. Results of the French multicentric evaluation
Noble et al. Quantitation of protein
Panteghini et al. Standardization in laboratory medicine: new challenges
CN104569134B (zh) 一种基体中蛋白质酶切效率的准确测定方法
Cao et al. Validation of capillary blood analysis and capillary testing mode on the epoc Point of Care system
CN103278574A (zh) 利用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方法
Miller et al. The evolving role of commutability in metrological traceability
Frank et al. Comparison of potential higher order reference methods for total haemoglobin quantification—an interlaboratory study
Liu et al.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or a thorough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body acidic charge variants
Luo et al. Lot-to-lot variance in immunoassays—causes, consequences, and solutions
CN105445409B (zh) 一种利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量糖化血红蛋白的方法
Rustandi et al. Use of imaged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 technique in development of diphtheria toxin mutant CRM197
CN109477839A (zh) 糖化白蛋白的测定方法
CN109187972A (zh) 一种定量检测血浆肾素含量的磁微粒化学发光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Bullock et al. Immunochemical assays of serum proteins: a European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survey and the effects of calibration procedures on interlaboratory agreement
CN106501532B (zh) 一种用于检测胃泌素17的试剂盒
CN110133280A (zh) 一种β链变异的血红蛋白糖化率的测定方法
Omar Essential laboratory knowledge for the clinician
Schlebusch et al. Analytical performance of a portable critical care blood gas analyzer
JP2003329551A (ja) 標準試料の値付け方法
Lee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D A1cCare as a HbA1c analyzer for point-of-care testing
Gifford et al. A high-throughput test for diabetes care: an evaluation of the next generation Roche Cobas c 513 hemoglobin A1C assay
Li Recent Applications of Quantitative Mass Spectrometry in Biopharmaceutical Process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Haglock-Adler et al. Simplified sample preparation in th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whole blood antimony, bismuth, manganese, and zinc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Zh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atrix-based candidate reference material for human glycated albumin using isotope-dilu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