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53176B - 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或抑制癌细胞药物方面的应用、抗肿瘤药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或抑制癌细胞药物方面的应用、抗肿瘤药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53176B
CN109453176B CN201811401835.2A CN201811401835A CN109453176B CN 109453176 B CN109453176 B CN 109453176B CN 201811401835 A CN201811401835 A CN 201811401835A CN 109453176 B CN109453176 B CN 1094531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mor
component
antitumor
dihydroartemisinin
m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018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53176A (zh
Inventor
王继刚
谷丽维
徐承超
朱永平
刘丹丹
孙鹏
孟雨晴
孙继超
李玉洁
廖福龙
高鹏
吕明
朱晓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Priority to CN2018114018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531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53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3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53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31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atoms, e.g. piperazine or tetrazines
    • A61K31/505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 A61K31/519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heterocyclic rings
    • A61K31/52Purines, e.g. adenine
    • A61K31/522Purines, e.g. adenine having oxo group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heterocyclic ring, e.g. hypoxanthine, guanine, acyclov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5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two or more oxygen atoms in the same ring, e.g. crown ethers, guanadr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65Lactones
    • A61K31/366Lactone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e.g. delta-lact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atoms, e.g. piperazine or tetrazines
    • A61K31/505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 A61K31/519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heterocyclic rings
    • A61K31/52Purines, e.g. aden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2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leukemia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或抑制癌细胞药物方面的应用、抗肿瘤药物,属于药物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抗肿瘤组合物包括第一抗肿瘤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第一抗肿瘤组分为巯嘌呤、硫鸟嘌呤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巯嘌呤、硫鸟嘌呤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盐;所述第二抗肿瘤组分为双氢青蒿素,第一抗肿瘤组分与双氢青蒿素的摩尔比为1:1‑4;或者第二抗肿瘤组分为青蒿素类衍生物,第一抗肿瘤组分与青蒿素或第二抗肿瘤组分代谢产生的双氢青蒿素的摩尔比为1:1‑4,能够代谢产生双氢青蒿素的抗肿瘤化合物为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本发明的抗肿瘤组合物的两种抗肿瘤组分有协同增效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或抑制癌细胞药物方面 的应用、抗肿瘤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或抑制癌细胞药物方面的应用、抗肿 瘤药物,属于药物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至今仍无法治愈,已成为当今全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称, 目前全球平均每8个死亡病例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比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导致的死亡 人数总和还要高。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数据表明,2002年全世界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为1090万例,死亡670万例。IARC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每年新 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WHO统计表明,2012年全球癌症新增病例和死亡人 数出现惊人的增长,中国更是高居榜首。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恶性肿瘤发 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80.4万例,死亡病例229.6 万例。中国分别约占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与死亡病例的21.8%和27%,在184个国家和 地区中,位居中等偏上水平。这意味着平均每分钟有7人被确诊为癌症,4人因癌症死亡。 目前癌症治疗的方式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疗法、生物治疗等,其中,化学药 物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治疗癌症的化学药物中,巯嘌呤(Mercaptopurine),属于抑制嘌呤合成途径的细胞周 期特异性药物,化学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因而能竞争性地抑制次黄嘌呤的转变过程,本 品在细胞内必须由磷酸核糖转移酶转为6-巯基嘌呤核糖核苷酸后才具有活性。巯嘌呤在体 内首先转变成6-硫代肌苷酸,干扰许多代谢途径,最主要的是干扰嘌呤生物合成的第一步, 即抑制次黄嘌呤核苷酸(肌苷酸)转变为腺嘌呤核苷酸,并阻止氧化成为黄嘌呤核苷酸, 从而抑制DNA和RNA的合成。适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急变期。
硫鸟嘌呤(Thioguanine),属于抑制嘌呤合成途径的常用嘌呤代谢拮抗药物,是细胞 周期特异性药物,对处于S期细胞最敏感。本品的作用环节与巯嘌呤相似,与巯嘌呤有效交叉耐药。适应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期及继续治疗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慢性期及急变期。
青蒿为常用中药,是一年生菊科植物黄花蒿(Aretemisia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 古本草书记述的“草蒿”及“青蒿”与“黄花蒿”无异,中药习称“青蒿”,而植物学通 称为“黄花蒿”。
中药青蒿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的功效,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1971年我国屠呦呦研究团队首次从中药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Artemisinin,ART),并于1972年确定其化学结构为倍半萜类化合物。青蒿素是我国首创、国际认可的抗疟药物。在青蒿素的基础上,研究人员保留过氧桥活性结构,相继研制出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双氢青蒿素、马来酸蒿乙醚胺(SM934)等一系列青蒿素衍生 物。
青蒿素及几种常见的青蒿素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如下:
Figure BDA0001876479040000021
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广泛,不仅对疟疾、弓形虫等寄生 虫疾病有治疗作用,还具有抗炎、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的功能,对红斑狼疮、风湿等均有显著疗效,对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宫颈癌、 前列腺癌等均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抑制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铁离子 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抗血管形成、放化疗增敏及多药耐药肿瘤细胞的逆转作用等方面。双 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是青蒿素经硼氢化钠还原的化合物,是青蒿素的活 性代谢产物。DHA抗肿瘤活性良好;值得注意的是,DHA是上述青蒿素类衍生物共有的 活性代谢产物,是现有青蒿素类衍生物的典型代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潜在的临床新适应 症符合当前全球疾病谱演变规律,针对当前新分子实体药物研发疲软现状,设计该类药物 应用组合物蕴藏巨大开发潜力。巯嘌呤和硫鸟嘌呤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应用 于肿瘤治疗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协同增效的抗肿瘤组合物。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 一种能够协同增效的抗肿瘤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或抑制癌细胞的药物方面的应用。本发明 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抗肿瘤药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包括第一抗肿瘤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所述第一抗肿瘤组分为 巯嘌呤、硫鸟嘌呤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巯嘌呤、硫鸟嘌呤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盐;所述第二抗 肿瘤组分为双氢青蒿素,所述第一抗肿瘤组分与双氢青蒿素的摩尔比为1:1-4;或者所述 第二抗肿瘤组分为青蒿素或能够代谢产生双氢青蒿素的抗肿瘤化合物,所述第一抗肿瘤组 分与青蒿素或第二抗肿瘤组分代谢产生的双氢青蒿素的摩尔比为1:1-4,所述能够代谢产 生双氢青蒿素的抗肿瘤化合物为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的抗肿瘤组合物采用的第一抗肿瘤组分为巯嘌呤和/或硫鸟嘌呤,第二抗肿瘤组 分为双氢青蒿素或青蒿素或代谢能产生双氢青蒿素的抗肿瘤化合物,使得两种抗肿瘤组分 在对肿瘤细胞作用时能够相互协同,提高了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第一抗肿瘤组分为抑 制嘌呤类抗肿瘤化合物,其与青蒿素或青蒿素衍生物联合作用,可以优势互补,减少单药 用量避免毒性反应,提高抗肿瘤活性,扩大临床适应症范围,降低或减缓产生耐药性的风 险。
所述第一抗肿瘤组分为巯嘌呤,第二抗肿瘤组分为双氢青蒿素,巯嘌呤与双氢青蒿素 的摩尔比为1:1。此处的第一抗肿瘤组分优选为巯嘌呤,其与双氢青蒿素的摩尔比优选为 1:1,该配比的两种组分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所述第一抗肿瘤组分为巯嘌呤,第二抗肿瘤组分为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 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巯嘌呤与青蒿素或第二抗肿瘤组分代谢产生的双氢青蒿素的摩 尔比为1:1。此处的第一抗肿瘤组分优选为巯嘌呤,第二抗肿瘤组分为青蒿素或代谢能够 产生双氢青蒿素的抗肿瘤化合物,摩尔比优选为1:1,该配比的两种组分具有良好的协同 增效作用。
所述第一抗肿瘤组分为硫鸟嘌呤,第二抗肿瘤组分为双氢青蒿素,所述硫鸟嘌呤与双 氢青蒿素的摩尔比为1:1-4。此处的第一抗肿瘤组分优选为硫鸟嘌呤,其与双氢青蒿素的摩 尔比优选为1:1-4,该配比的两种组分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所述第一抗肿瘤组分为硫鸟嘌呤,第二抗肿瘤组分为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蒿 乙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硫鸟嘌呤与青蒿素或第二抗肿瘤组分代谢产生的双氢青 蒿素的摩尔比为1:1-4。第二抗肿瘤组分为青蒿素或代谢能够产生双氢青蒿素的抗肿瘤化合 物,摩尔比优选为1:1-4,该配比的两种组分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一种上述的抗肿瘤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上述的抗肿瘤组合物中的两 种抗肿瘤组分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将该抗肿瘤组合物用来制备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细胞具 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一种上述的抗肿瘤组合物在制备抑制癌细胞药物方面的应用,所述癌细胞为白血病、 结肠癌、肝癌、乳腺癌细胞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抗肿瘤组合物对白血病、结肠癌、肝癌、乳腺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用来制备抑制这些癌细胞的药物。
一种抗肿瘤药物,包括主药和辅料,所述主药包括第一抗肿瘤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 所述第一抗肿瘤组分为巯嘌呤、硫鸟嘌呤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巯嘌呤、硫鸟嘌呤中的一种或 两种的盐;所述第二抗肿瘤组分为双氢青蒿素,所述第一抗肿瘤组分与双氢青蒿素的摩尔 比为1:1-4;或者所述第二抗肿瘤组分为青蒿素或能够代谢产生双氢青蒿素的抗肿瘤化合 物,所述第一抗肿瘤组分与青蒿素或第二抗肿瘤组分代谢产生的双氢青蒿素的摩尔比为1: 1-4,所述能够代谢产生双氢青蒿素的抗肿瘤化合物为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中的一种 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的抗肿瘤药物的主药采用了两种抗肿瘤组分,这两种抗肿瘤组分能够协同作 用,提高抗肿瘤效果。
所述抗肿瘤药物的剂型为片剂、胶囊剂、溶液剂、丸剂、脂质体制剂、纳米粒制剂中的一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抗肿瘤组合物的实施例1作用于肝癌细胞的试验结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抗肿瘤组合物的实施例2作用于乳腺癌细胞的试验结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抗肿瘤组合物的实施例1作用于乳腺癌细胞的试验结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抗肿瘤组合物的实施例3作用于乳腺癌细胞的试验结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抗肿瘤组合物的实施例4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的试验结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抗肿瘤组合物的实施例5作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的试验 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抗肿瘤组合物包括第一抗肿瘤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所述第一抗肿瘤组分 为巯嘌呤、硫鸟嘌呤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巯嘌呤、硫鸟嘌呤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盐;所述第二 抗肿瘤组分为双氢青蒿素,所述第一抗肿瘤组分与双氢青蒿素的摩尔比为1:1-4;或者所 述第二抗肿瘤组分为青蒿素或能够代谢产生双氢青蒿素的抗肿瘤化合物,所述第一抗肿瘤 组分与青蒿素或第二抗肿瘤组分代谢产生的双氢青蒿素的摩尔比为1:1-4,所述能够代谢 产生双氢青蒿素的抗肿瘤化合物为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的抗肿瘤药物包括主药和辅料,其中主药为上述抗肿瘤组合物。本发明的抗肿 瘤组合物和抗肿瘤药物中的第二抗肿瘤组分可以是双氢青蒿素或代谢产生双氢青蒿素的 抗肿瘤化合物。当第二抗肿瘤组分为双氢青蒿素时,第一抗肿瘤组分与第二抗肿瘤组分的 摩尔比直接采用第一抗肿瘤组分与双氢青蒿素的摩尔比计量。当第二抗肿瘤组分不是双氢 青蒿素而是代谢能够产生双氢青蒿素的化合物时,以该化合物代谢产生的双氢青蒿素的摩 尔数来进行计量。当第二抗肿瘤组分是青蒿素时,直接以青蒿素的摩尔数进行计量。
本发明的抗肿瘤组合物和抗肿瘤药物中的巯嘌呤、硫鸟嘌呤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盐为盐 酸盐、草酸盐、柠檬酸盐或甲磺酸盐,也可以为钠盐、钾盐或镁盐。
本发明的抗肿瘤药物包括主药和辅料。辅料可以根据药物制剂的剂型,采用现有技术 中的辅料,如填充剂、润湿剂、粘合剂等。例如,当剂型为片剂或者胶囊时,辅料可以为糊精、淀粉、蔗糖等。
本发明的抗肿瘤药物的制备方法没有限制,可以将两种抗肿瘤组分直接混合做成制 剂,或分别和\或相应的辅料混合分别做成制剂,然后再按照本领域常规方式包装在一起, 或分别和相应的辅料混合然后再混合做成制剂。
本发明的抗肿瘤药物可以为适于胃肠道给药的药物制剂,也可以为非胃肠道给药的药 物制剂。优选为胃肠道给药的药物制剂。
本发明的抗肿瘤组合物及抗肿瘤药物中的第一抗肿瘤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在给药 时可以同时给药,也可以以任何先后顺序分开给药。对于分开给药的方式,两者给药的时 间间隔没有特别要求,优选的,二者给药的时间间隔不超过一天。或者也可以采取两种组 分交替给药的方式。
本发明的抗肿瘤药物中的第一抗肿瘤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同时给药的方案中,第一 抗肿瘤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可以制成包含这两种组分的同一种制剂,如片剂或胶囊。也 可以将两种组分制成分别包含这两种组分的两种不同的药物制剂,如片剂或胶囊,此时可 以将两种制剂按照常规方法包装或组合在一起,患者可按照药品说明书提示同时服用。
本发明的抗肿瘤药物的第一抗肿瘤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先后给药的方案中,可以将 第一抗肿瘤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制成分别包含这两种组分的两种不同的药物制剂,如片 剂或胶囊,此时可以将两种制剂按照常规方法包装或组合在一起,患者可按照药品说明书 提示的先后顺序先后服用。也可以将采用常规方法将上述两种组分制成一种控释的制剂, 先释放一种组分,然后再释放另一种组分,患者只需要服用该控释制剂即可。
本发明的抗肿瘤药物的第一抗肿瘤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交替给药的方案中,可以将 第一抗肿瘤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分别制成不同的制剂,将两种制剂按照常规方法包装或 组合在一起,患者可按照药品说明书提示的交叉顺序进行服用。或者将上述两种组分制成 交叉释放的控释制剂,患者只需要服用该控释制剂即可。
本发明的抗肿瘤药物为溶液剂时,溶剂可以为蓖麻油、医用玉米油、乙醇、吐温-80中的一种。优选的,当第二抗肿瘤组分为青蒿琥酯时,将抗肿瘤组分与碳酸氢盐、水混合 制成注射剂。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下面实施例中采用的实验材料及仪器如下:
1)实验材料。
细胞株:
本发明所采用的肿瘤细胞株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及人乳腺癌细胞MCF-7,购 自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细胞中心;采用的人肝癌细胞HepG2、结肠 癌细胞HT29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李琦教授惠赠。
2)实验仪器:
本发明所采用的二氧化碳培养箱由Thermo公司生产,多功能酶标仪由MolecularDevices公司生产。
3)实验试剂:
本发明所采用的细胞培养基及胎牛血清(FBS)均购自Gibco公司,0.25%胰酶、青链 霉素购自Hyclone公司,CCK8检测试剂购自日本同仁化学试剂公司。
双氢青蒿素(DHA)购自重庆华方武陵山制药有限公司。
巯嘌呤(7M)、硫鸟嘌呤(9T)购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肿瘤组合物的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抗肿瘤组合物由第一抗肿瘤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组成,第一抗肿瘤组分 为巯嘌呤(7M),第二抗肿瘤组分为双氢青蒿素(DHA),第一抗肿瘤组分与第二抗肿瘤组分的摩尔比为1:1。
抗肿瘤组合物的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抗肿瘤组合物由第一抗肿瘤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组成,第一抗肿瘤组分 为巯嘌呤(7M),第二抗肿瘤组分为双氢青蒿素(DHA),第一抗肿瘤组分与第二抗肿瘤组分的摩尔比为1:4。
抗肿瘤组合物的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抗肿瘤组合物由第一抗肿瘤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组成,第一抗肿瘤组分 为硫鸟嘌呤(9T),第二抗肿瘤组分为双氢青蒿素(DHA),第一抗肿瘤组分与第二抗肿瘤 组分的摩尔比为1:1。
抗肿瘤组合物的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抗肿瘤组合物由第一抗肿瘤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组成,第一抗肿瘤组分 为硫鸟嘌呤(9T),第二抗肿瘤组分为双氢青蒿素(DHA),第一抗肿瘤组分与第二抗肿瘤 组分的摩尔比为1:2。
抗肿瘤组合物的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抗肿瘤组合物由第一抗肿瘤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组成,第一抗肿瘤组分 为硫鸟嘌呤(9T),第二抗肿瘤组分为双氢青蒿素(DHA),第一抗肿瘤组分与第二抗肿瘤 组分的摩尔比为1:4。
抗肿瘤药物的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抗肿瘤药物为混合物,由上述抗肿瘤组合物的实施例1-5中的第一抗肿瘤 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按照对应摩尔比直接混合后得到。
抗肿瘤药物的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抗肿瘤药物为片剂,包括主药和辅料,主药为上述抗肿瘤组合物的实施例 1-5中的抗肿瘤组合物,辅料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辅料。
试验例
下面试验例中双氢青蒿素(DHA)溶液、巯嘌呤(7M)溶液、硫鸟嘌呤(9T)溶液 均为培养基溶液,培养基溶液中DMSO体积百分比不大于0.5%。
(1)作用于肝癌细胞的试验
取人肝癌HepG2细胞用含10%(质量分数)的FBS、100U/mL的青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基在37℃温度下、5%(体积百分比)的CO2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 期,用0.25%的胰酶消化液消化制备单细胞悬液,以每孔5000个细胞的浓度接种于96孔 板中。
培养12小时后用200μmol/L、100μmol/L、50μmol/L、25μmol/L、12.5μmol/L、6.25μmol/L、 3.125μmol/L的双氢青蒿素(DHA)溶液以及200μmol/L、100μmol/L、50μmol/L、25μmol/L、 12.5μmol/L、6.25μmol/L、3.125μmol/L的巯嘌呤(7M)溶液分别作用于培养后的细胞,并 用上述双氢青蒿素(DHA)溶液、巯嘌呤(7M)溶液分别以摩尔比1:1联合作用于培养后的细胞。以相同体积分数的DMSO逐级倍比稀释作为对照。
作用48h后,每孔加入10μL的CCK8检测试剂,继续培养2h。用全波长酶标仪检测OD450nm处的吸光值,然后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GI)=(C-T)/C*100%,其中C为对照组肿瘤细胞活性,T为药物治疗组肿瘤细 胞活性。
应用Calcusyn软件计算联合用药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根据Chou-Talaly定 义,CI<1表示两药(组分)协同增效,CI=1表示两药(组分)具有叠加效应,CI>1表 示两药(组分)具有拮抗作用。
两药联用Chou-Talaly公式为CI=(D)1/(Dx)1+(D)2/(Dx)2(公式及各参数的含义可参考 文献:Chou T C.Theoretical basis,experimental design,and computerizedsimulation of synergism and antagonism in drug combination studies[J].Pharmacological Reviews,2006, 58(3):621-681.)。
结果如表1及图1所示。
表1 作用于肝癌细胞的试验结果
用药种类 浓度(μM) 抑制率(%) CI
DHA 25 52.48 -
7M 25 26.73 -
DHA+7M 25+25 66.24 0.734
由表1和图1可知,巯嘌呤在适当浓度范围内与DHA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2)作用于乳腺癌细胞的试验
取人乳腺癌MCF-7细胞用含10%(质量分数)的FBS、100U/mL的青链霉素的DMEM 培养基在37℃温度下、5%(体积百分比)的CO2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 期,用0.25%的胰酶消化液消化制备单细胞悬液,以每孔5000个细胞的浓度接种于96孔 板中。
培养12小时后用200μmol/L、100μmol/L、50μmol/L、25μmol/L、12.5μmol/L、6.25μmol/L、 3.125μmol/L的双氢青蒿素(DHA)溶液,200μmol/L、100μmol/L、50μmol/L、25μmol/L、 12.5μmol/L、6.25μmol/L、3.125μmol/L的巯嘌呤(7M)溶液,50μmol/L、25μmol/L、12.5μmol/L、 6.25μmol/L、3.125μmol/L、1.563μmol/L、0.781μmol/L的巯嘌呤(7M)溶液,200μmol/L、 100μmol/L、50μmol/L、25μmol/L、12.5μmol/L、6.25μmol/L、3.125μmol/L的硫鸟嘌呤(9T) 溶液分别作用于培养后的细胞,并用上述双氢青蒿素(DHA)溶液与巯嘌呤(7M)溶液或硫鸟嘌呤(9T)分别以摩尔比1:1联合作用于培养后的细胞。以相同体积分数的DMSO 逐级倍比稀释作为对照。
作用48h后,每孔加入10μL的CCK8检测试剂,继续培养2h。用全波长酶标仪检测OD450nm处的吸光值,然后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GI)=(C-T)/C*100%,其中C为对照组肿瘤细胞活性,T为药物治疗组肿瘤细 胞活性。
应用Calcusyn软件计算联合用药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根据Chou-Talaly定 义,CI<1表示两药(组分)协同增效,CI=1表示两药(组分)具有叠加效应,CI>1表 示两药(组分)具有拮抗作用。
两药联用Chou-Talaly公式为CI=(D)1/(Dx)1+(D)2/(Dx)2(公式及各参数的含义可参考 文献:Chou T C.Theoretical basis,experimental design,and computerizedsimulation of synergism and antagonism in drug combination studies[J].Pharmacological Reviews,2006, 58(3):621-681.)。
结果如表2及图2、图3、图4所示。
表2 作用于乳腺癌细胞的试验结果
用药种类 浓度(μM) 抑制率(%) CI
DHA 25 13.12 -
7M 25 21.70 -
DHA+7M 25+25 46.10 0.225
DHA 6.25 4.40 -
9T 6.25 28.76 -
DHA+9T 6.25+6.25 39.30 0.254
DHA 25 13.12 -
9T 25 41.35 -
DHA+9T 25+25 53.07 0.226
由表2和图2、图3、图4可知,巯嘌呤、硫鸟嘌呤在适当浓度范围内与DHA有明显 的协同增效作用。
(3)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的试验
取人结肠癌HT29细胞用含10%(质量分数)的FBS、100U/mL的青链霉素的DF-12 培养基在37℃温度下、5%(体积百分比)的CO2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 期,用0.25%的胰酶消化液消化制备单细胞悬液,以每孔5000个细胞的浓度接种于96孔 板中。
培养12小时后用100μmol/L、50μmol/L、25μmol/L、12.5μmol/L、6.25μmol/L、3.125μmol/L、1.563μmol/L的双氢青蒿素(DHA)溶液以及50μmol/L、25μmol/L、12.5μmol/L、6.25μmol/L、3.125μmol/L、1.56μmol/L、0.78μmol/L的硫鸟嘌呤(9T)溶液分别作用于培 养后的细胞,并用上述双氢青蒿素(DHA)溶液与硫鸟嘌呤(9T)分别以摩尔比2:1联合 作用于培养后的细胞。以相同体积分数的DMSO逐级倍比稀释作为对照。
作用48h后,每孔加入10μL的CCK8检测试剂,继续培养2h。用全波长酶标仪检测OD450nm处的吸光值,然后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GI)=(C-T)/C*100%,其中C为对照组肿瘤细胞活性,T为药物治疗组肿瘤细 胞活性。
应用Calcusyn软件计算联合用药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根据Chou-Talaly定 义,CI<1表示两药(组分)协同增效,CI=1表示两药(组分)具有叠加效应,CI>1表 示两药(组分)具有拮抗作用。
两药联用Chou-Talaly公式为CI=(D)1/(Dx)1+(D)2/(Dx)2(公式及各参数的含义可参考 文献:Chou T C.Theoretical basis,experimental design,and computerizedsimulation of synergism and antagonism in drug combination studies[J].Pharmacological Reviews,2006, 58(3):621-681.)。
结果如表3及图5所示。
表3 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的试验结果
用药种类 浓度(μM) 抑制率(%) CI
DHA 3.125 0.7 -
9T 1.563 51.59 -
DHA+9T 3.125+1.563 53.93 0.387
由表3和图5可知,硫鸟嘌呤在适当浓度范围内与DHA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4)作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的试验
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用含10%(质量分数)的FBS、100U/mL的青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在37℃温度下、5%(体积百分比)的CO2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生长至 对数生长期,用0.25%的胰酶消化液消化制备单细胞悬液,以每孔8000个细胞的浓度接种 于96孔板中。
培养12小时后用50μmol/L、25μmol/L、12.5μmol/L、6.25μmol/L、3.125μmol/L、1.562μmol/L、0.781μmol/L的双氢青蒿素(DHA)溶液以及12.5μmol/L、6.25μmol/L、 3.125μmol/L、1.56μmol/L、0.78μmol/L、0.39μmol/L、0.195μmol/L的硫鸟嘌呤(9T)溶液 分别作用于培养后的细胞,并用上述双氢青蒿素(DHA)溶液与硫鸟嘌呤(9T)分别以摩 尔比4:1联合作用于培养后的细胞。以相同体积分数的DMSO逐级倍比稀释作为对照。
作用48h后,每孔加入10μL的CCK8检测试剂,继续培养2h。用全波长酶标仪检测OD450nm处的吸光值,然后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GI)=(C-T)/C*100%,其中C为对照组肿瘤细胞活性,T为药物治疗组肿瘤细 胞活性。
应用Calcusyn软件计算联合用药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根据Chou-Talaly定 义,CI<1表示两药(组分)协同增效,CI=1表示两药(组分)具有叠加效应,CI>1表 示两药(组分)具有拮抗作用。
两药联用Chou-Talaly公式为CI=(D)1/(Dx)1+(D)2/(Dx)2(公式及各参数的含义可参考 文献:Chou T C.Theoretical basis,experimental design,and computerizedsimulation of synergism and antagonism in drug combination studies[J].Pharmacological Reviews,2006, 58(3):621-681.)。
结果如表4及图6所示。
表4 作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的试验结果
用药种类 浓度(μM) 抑制率(%) CI
DHA 1.563 34.17 -
9T 0.39 15.33 -
DHA+9T 1.563+0.39 43.41 0.614
DHA 3.125 43.4 -
9T 0.78 30.36 -
DHA+9T 3.125+0.78 49.0 0.805
由表4和图6可知,硫鸟嘌呤在适当浓度范围内与DHA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当第二抗肿瘤组分为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中的一种时,由于其与双氢 青蒿素的结构相似性,其在适当浓度范围内与巯嘌呤、硫鸟嘌呤也有协同增效作用。

Claims (4)

1.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抗肿瘤组分和第二抗肿瘤组分;所述第二抗肿瘤组分为双氢青蒿素,所述第一抗肿瘤组分为巯嘌呤,巯嘌呤与双氢青蒿素的浓度分别为25μM、25μM;或者第一抗肿瘤组分为硫鸟嘌呤,硫鸟嘌呤与双氢青蒿素的摩尔浓度分别为6.25μM、6.25μM。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肿瘤组合物在制备抑制癌细胞药物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癌细胞为乳腺癌细胞。
3.一种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药和辅料,所述主药为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肿瘤组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肿瘤药物的剂型为片剂、胶囊剂、溶液剂、丸剂、脂质体制剂、纳米粒制剂中的一种。
CN201811401835.2A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或抑制癌细胞药物方面的应用、抗肿瘤药物 Active CN1094531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01835.2A CN109453176B (zh)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或抑制癌细胞药物方面的应用、抗肿瘤药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01835.2A CN109453176B (zh)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或抑制癌细胞药物方面的应用、抗肿瘤药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3176A CN109453176A (zh) 2019-03-12
CN109453176B true CN109453176B (zh) 2021-08-31

Family

ID=65611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01835.2A Active CN109453176B (zh)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或抑制癌细胞药物方面的应用、抗肿瘤药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531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9868B (zh) * 2019-04-08 2022-07-19 深圳宾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青蒿素类化合物在促进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中的应用及药物组合物
CN112656800A (zh) * 2021-02-09 2021-04-16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巯嘌呤及其衍生物在制备解除恶性肿瘤免疫抑制药物中的用途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6352A (zh) * 2009-04-10 2010-10-13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化疗剂的协同作用
CN101940569A (zh) * 2009-07-07 2011-01-12 鼎泓国际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含有索拉非尼和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14460B1 (en) * 2013-04-09 2016-04-19 Stc.Unm Method for cancer cell reprogramm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6352A (zh) * 2009-04-10 2010-10-13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化疗剂的协同作用
CN101940569A (zh) * 2009-07-07 2011-01-12 鼎泓国际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含有索拉非尼和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3176A (zh) 2019-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53176B (zh) 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或抑制癌细胞药物方面的应用、抗肿瘤药物
CN103179967A (zh) 抗肿瘤药物组合物
CN109481454B (zh) 抗肿瘤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或抑制癌细胞药物方面的应用、抗肿瘤药物
CN105476996B (zh) 姜黄素与阿法替尼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用途
CN110063953A (zh)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药物组合物
CN101062041B (zh) 葫芦素新的医药用途
CN101143148B (zh) 重楼皂甙ⅰ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CN101485665B (zh) 葫芦素的医药用途
CN103417521B (zh) 高原儿茶酸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CN105399794A (zh) 罗汉果三萜皂甙及其盐和其制备方法、应用及包含该罗汉果三萜皂甙及其盐的药物组合物
US9943560B2 (en) Medical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liquorice extracts with synergistic effect
CN102335429B (zh) 一种抗肿瘤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1821303B (zh) 沃替西汀及其盐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9453156A (zh) 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及其应用、抗肿瘤药物
CN109106716A (zh) 芒柄花素与氟尿嘧啶的组合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CN110893192B (zh) 治疗鼻咽癌的药物组合物
CN102100694A (zh) 四氢巴马汀对映体在制备p-糖蛋白抑制剂中的应用
CN102846868A (zh) 藏药仁青芒觉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CN101199534B (zh) 一种原人参二醇衍生物的抗肿瘤用途
CN102178689A (zh) 腺苷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4892707A (zh) 一种定向合成化合物clcn及其在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04055786A (zh) 苜蓿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苜蓿酸及其盐在制备防治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3483187A (zh) 4-乙氧基-2-羟基-6-甲基苯甲酸及其药用组合物和应用
CN102139037A (zh) 重楼总皂苷在制备抗癌药辅助药物的应用
CN101342143A (zh) 抗肿瘤药多西他赛注射液的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