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8097B - 燃料电池系统、漏电区域的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系统、漏电区域的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8097B
CN109428097B CN201810965987.9A CN201810965987A CN109428097B CN 109428097 B CN109428097 B CN 109428097B CN 201810965987 A CN201810965987 A CN 201810965987A CN 109428097 B CN109428097 B CN 1094280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ell
side relay
cell stack
positiv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659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8097A (zh
Inventor
斋藤拓
鸟海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28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8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8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8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537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604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 H01M8/04619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of fuel cel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23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during start-up or shut-down; Depolarisation or activation, e.g. purging; Means for short-circuiting defective fuel cells
    • H01M8/04228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during start-up or shut-down; Depolarisation or activation, e.g. purging; Means for short-circuiting defective fuel cells during shut-dow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537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544Voltage
    • H01M8/04559Voltage of fuel cel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537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634Other electric variables, e.g.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 H01M8/04649Other electric variables, e.g.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of fuel cel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664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679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of fuel cel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664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686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of auxiliary devices, e.g. batteries,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40Application of hydrogen technology to transportation, e.g. using fuel cells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漏电区域的确定方法,在检测到绝缘电阻的降低的情况下,打开FC正侧继电器,断开开关元件。在绝缘电阻因打开FC正侧继电器、断开开关元件而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确定为在从正侧继电器至二极管的区域产生漏电。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系统、漏电区域的确定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7年8月29日申请的申请编号2017-163970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公开的全部通过参照引入至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漏电的检查。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4-03646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确定出包括搭载于混合动力车的电源与负载在内的电气系统中的漏电位置的手法。具体而言,使设置于电源至负载的电力路径的具有电力截断功能的电力控制装置在电力截断状态与电力非截断状态之间进行状态迁移,根据状态迁移的前后产生的检测部的输出的变化的大小来确定绝缘电阻的降低产生的位置。
燃料电池车在搭载包括电源与负载在内的电气系统这点与混合动力车共通。在燃料电池车的情况下,通常在燃料电池组的正极侧设置有倒流防止用二极管。并且,在燃料电池车的情况下,通常设置有将燃料电池组相对于负载电连接以及截断的继电器电路。继电器电路包括与燃料电池组的正极对应的正侧继电器和与燃料电池组的负极对应的负侧继电器。以下,在统一称呼正侧继电器与负侧继电器的情况下,称为两侧继电器。
继电器电路能够配置于燃料电池组与倒流防止用二极管之间。在采用该配置的情况下,正侧继电器配置于燃料电池组的正极与上述二极管之间。
在燃料电池车的情况下,存在还设置有连接确定位置的电容器的情况。确定位置的连接是指燃料电池组的正侧的配线与负侧的配线且正侧的连接位置位于正侧继电器至倒流防止用二极管之间的连接。若为该结构,则即便在两侧继电器打开的状态下,漏电检测用信号也到达正侧继电器至倒流防止用二极管之间。
与此相对,在不设置有上述电容器的结构中,若两侧继电器打开,则漏电检测用信号不到达正侧继电器至倒流防止用二极管之间。因此,在为了检查燃料电池组是否为漏电区域而使两侧继电器打开的情况下,即便绝缘电阻恢复为正常值,也无法区别正侧继电器至倒流防止用二极管之间为漏电位置还是燃料电池组的区域为漏电位置。
因此,在漏电位置的确定中,期望能够对正侧继电器至倒流防止用二极管之间与其他区域进行区别。
发明内容
第一方式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系统具备:燃料电池组;二极管,其防止电流向上述燃料电池组的正极倒流;继电器电路,其包括与上述燃料电池组的负极对应的负侧继电器和配置于从上述燃料电池组的正极至上述二极管之间的正侧继电器;漏电检测部,其输出将经由上述负侧继电器而输入至上述燃料电池组的漏电检测用信号,对绝缘电阻的降低进行检测;以及控制装置,其执行上述正侧继电器的开闭的控制、上述负侧继电器的开闭的控制、以及基于上述漏电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的取得。当在上述正侧继电器与上述负侧继电器闭合的状态下检测到上述绝缘电阻的降低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执行打开上述正侧继电器的截断处理;在上述绝缘电阻因上述截断处理而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确定为在从上述正侧继电器至上述二极管的区域产生漏电。根据第一方式,在漏电位置的确定中,能够对从正侧继电器至倒流防止用二极管之间与其他区域进行区别。
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截断处理后、上述绝缘电阻的降低继续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打开上述负侧继电器;在上述绝缘电阻因打开上述负侧继电器而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确定为在上述燃料电池组的区域产生漏电。根据该方式,在燃料电池组的区域产生漏电的情况下,能够对该情况进行确定。
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截断处理后、上述绝缘电阻的降低继续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打开上述负侧继电器;在打开上述负侧继电器之后、上述绝缘电阻的降低继续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确定为在从上述正侧继电器至上述二极管的区域以及上述燃料电池组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产生漏电。根据该方式,在从正侧继电器至二极管的区域以及燃料电池组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产生漏电的情况下,能够对该情况进行确定。
第二方式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系统具备:燃料电池组;二极管,其防止电流向上述燃料电池组的正极倒流;开关元件,其具有对从与上述燃料电池组的负极相连的配线向与上述燃料电池组的正极相连的配线的导通状态进行切换的功能,配置于上述燃料电池组与上述二极管之间;继电器电路,其包括与上述燃料电池组的正极对应的正侧继电器和与上述燃料电池组的负极对应的负侧继电器,配置于上述燃料电池组与上述开关元件之间;漏电检测部,其输出将经由上述负侧继电器输入至上述燃料电池组的漏电检测用信号,对绝缘电阻的降低进行检测;以及控制装置,其执行上述正侧继电器的开闭的控制、上述负侧继电器的开闭的控制、上述开关元件的控制、以及上述漏电检测部检测的检测结果的取得。当在上述正侧继电器与上述负侧继电器闭合的状态下检测到上述绝缘电阻的降低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执行截断处理,该截断处理包括打开上述正侧继电器、打开上述负侧继电器、以及使上述开关元件处于截断状态;在上述绝缘电阻因上述截断处理而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执行导通控制,即在维持上述正侧继电器与上述负侧继电器打开的状态的同时,使上述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在上述绝缘电阻因将上述开关元件控制为导通状态而降低的情况下,确定为在从上述正侧继电器至上述二极管的区域产生漏电。根据第二方式,在漏电位置的确定中,能够对从正侧继电器至倒流防止用二极管之间与其他区域进行区别。
在第二方式的基础上,可以构成为在上述导通控制后、上述绝缘电阻为正常值时,上述控制装置确定为在上述燃料电池组的区域产生漏电。根据该方式,在燃料电池组的区域产生漏电的情况下,能够对该情况进行确定。
在第二方式的基础上,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截断处理后、上述绝缘电阻的降低继续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确定为在从上述正侧继电器至上述二极管的区域以及上述燃料电池组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产生漏电。根据该方式,在从正侧继电器至二极管的区域以及上述燃料电池组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产生漏电的情况下,能够对该情况进行确定。
在第二方式的基础上,可以构成为还具备:高电压辅机;和能够将上述高电压辅机相对于上述燃料电池组电截断的电路;在执行上述截断处理前,上述控制装置通过控制上述电路来将上述高电压辅机相对于上述漏电检测部电截断;在上述绝缘电阻因上述高电压辅机的截断而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确定为在上述高电压辅机的区域产生漏电。根据该方式,在执行截断处理之前,能够对在高电压辅机的区域产生漏电这一情况进行确定。
在第二方式的基础上,可以构成为在上述燃料电池系统移至停止状态时,上述控制装置执行上述截断处理。根据该方式,可以不中断燃料电池组的供电。
第三方式提供一种在具备燃料电池组的燃料电池系统确定产生漏电的区域的方法。第三方式所涉及的方法具备如下内容,即在配置于上述燃料电池组的正极与防止电流电流向上述正极倒流的二极管之间的正侧继电器和与上述燃料电池组的负极对应的负侧继电器闭合的状态下,经由上述负侧继电器向上述燃料电池组输入漏电检测用信号,在因上述信号的输入而检测到绝缘电阻的降低的情况下,执行打开上述正侧继电器的截断处理,在上述绝缘电阻因上述截断处理而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确定为在从上述正侧继电器至上述二极管的区域产生漏电。
第四方式提供一种对在具备燃料电池组的燃料电池系统中产生漏电的区域进行确定的方法。第四方式所涉及的方法具备如下内容,即在配置于上述燃料电池组的正极与防止电流向上述正极倒流的二极管之间的正侧继电器和与上述燃料电池组的负极对应的负侧继电器闭合的状态下,经由上述负侧继电器向上述燃料电池组输入漏电检测用信号,在因上述信号的输入而检测到绝缘电阻的降低的情况下执行截断处理,该截断处理包括打开上述正侧继电器、打开上述负侧继电器、以及使开关元件成为截断状态,该开关元件具有对从与上述燃料电池组的负极相连的配线向与上述燃料电池组的正极相连的配线的导通状态进行切换的功能,配置于上述燃料电池组与上述二极管之间,在上述绝缘电阻因上述截断处理而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执行导通控制,即在维持上述正侧继电器与上述负侧继电器打开的状态的同时,将上述开关元件控制为导通状态,在上述绝缘电阻因上述导通控制而降低的情况下,确定为在从上述正侧继电器至上述二极管的区域产生漏电。
根据第三以及第四方式所涉及的方法,分别能够获得与通过第一方式以及第二方式获得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公开能够以上述以外的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确定漏电区域的方法、用于实现该方法的程序、存储该程序的非暂时的存储介质等方式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燃料电池系统的图。
图2是漏电检测部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漏电区域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漏电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漏电区域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其他区域的检查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漏电区域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其他区域的检查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1表示燃料电池系统100。燃料电池系统100搭载于燃料电池车1。燃料电池系统100具备燃料电池组10、FDC20、FC继电器电路30、逆变器40、空气压缩机MG1、驱动马达MG2、二次电池50、二次电池用继电器电路60、二次电池用升压转换器70、控制装置80、电容器C3以及漏电检测部200。FDC是DC/DC转换器。
燃料电池组10层叠多个单电池而形成,通过氢与空气的电化学反应发电。各单电池是各自为单体也能够发电的发电要素,具备:作为发电体的膜电极接合体,其在电解质膜的两面配置有电极;和隔板,其配置于膜电极接合体的两侧。
燃料电池用电压传感器12设置于燃料电池组10的输出端子,对燃料电池组10所输出的电压进行测定。燃料电池用电压传感器12将表示电压的测定值Vf的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80。
空气压缩机MG1设置于用于向燃料电池组10供给压缩空气的空气系统。驱动马达MG2将三相交流电力转换为旋转动力,使燃料电池车1的车轮(未图示)旋转。
逆变器40将从二次电池50以及燃料电池组10侧供给的直流的电力转换为三相交流的电力。逆变器40将转换后的电力向驱动马达MG2与空气压缩机MG1所具备的马达供给。电容器C3配置于二次侧配线20b以及二次侧配线70b的连接触点与逆变器40之间。
FDC20配置于燃料电池组10与逆变器40之间。FC继电器电路30配置于FDC20与燃料电池组10之间。一次侧配线20a经由FC继电器电路30将FDC20与燃料电池组10连接。二次侧配线20b连接FDC20与逆变器40。一次侧是指被供给电力的一侧,即输入侧。二次侧是指供给电力的一侧,即输出侧。
FC继电器电路30将燃料电池组10与FDC20电连接或截断。FC继电器电路30具有FC正侧继电器FCRB、FC负侧继电器FCRG、FC预充电继电器FCRP、限制电阻R。上述3个继电器均为常开式继电器。继电器也称为继电器接触点。
FC预充电继电器FCRP与FC负侧继电器FCRG并联连接。限制电阻R与FC预充电继电器FCRP串联连接。限制电阻R抑制FC负侧继电器FCRG的熔接。
FDC20将燃料电池组10的发电电压升压。FDC20将升压后的电力供给至逆变器40。FDC20具备升压用线圈La、升压用二极管Db、电容器Ca以及升压用IPM20i。IPM是智能功率模块(Intelligent Power Module)的简称。线圈也称为电抗器(reactor)。
升压用IPM20i具备开关元件Sa、二极管Da、倒流防止用二极管DX以及电流传感器22。
升压用线圈La配置于FC正侧继电器FCRB与倒流防止用二极管DX的阳极端子之间。开关元件Sa将升压用线圈La与倒流防止用二极管DX之间的点20c和燃料电池组10的负极侧连接。开关元件Sa对点20c与上述负极侧的导通状态进行切换。即,开关元件Sa将点20c与上述负极侧导通或截断。将这样导通的情况也称为接通控制,将截断的情况也称为断开控制。
二极管Da相对于开关元件Sa并联连接。在倒流防止用二极管DX的阴极端子侧与燃料电池组10的负极侧之间连接有电容器Ca。倒流防止用二极管DX防止倒流。倒流是指电流从FDC20的二次侧配线20b侧向一次侧配线20a侧流动。
电流传感器22设置于升压用线圈La与点20c之间,对流动至升压用线圈La的电流进行测定。电流传感器22将表示电流的测定值IL的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80。
在二次电池用升压转换器70的一次侧配线70a经由二次电池用继电器电路60连接有二次电池50。二次电池50为本实施方式中锂离子二次电池。
二次侧配线70b和连结FC继电器电路30与逆变器40的配线连接。因此,从二次电池50至二次电池用升压转换器70的电路群相对于从燃料电池组10至FC继电器电路30的电路群并联连接。
二次电池用继电器电路60具有二次电池用第一继电器BMRB、二次电池用第二继电器BMRG、二次电池用预充电继电器BMRP以及限制电阻R。上述3个继电器均为常开式继电器。
二次电池用预充电继电器BMRP与二次电池用第二继电器BMRG并联连接。限制电阻R与二次电池用预充电继电器BMRP串联连接。限制电阻R抑制二次电池用第二继电器BMRG的熔接。
二次电池用继电器电路60配置于二次电池50与二次电池用升压转换器70的一次侧配线70a之间。二次电池用继电器电路60将二次电池50与二次电池用升压转换器70之间电连接或截断。
二次电池用升压转换器70具备:开关元件S1、S2、二极管D1、D2、线圈L1以及电容器C1、C2。二次电池用升压转换器70将二次电池50的电力升压。二次电池用升压转换器70将升压后的电力供给至逆变器40。电容器C1、C2设置于一次侧配线70a侧与二次侧配线70b侧各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二次电池用升压转换器70可以构成为还能够将已供给至二次侧配线70b的电力降压并将降压后的电力供给至二次电池50的双向DC/DC转换器。
在二次电池50的输出端子设置有对二次电池50所输出的电压进行测定的二次电池用电压传感器52。二次电池用电压传感器52将表示电压的测定值Vb的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80。
在连结二次电池用继电器电路60与二次电池用升压转换器70的配线65,连接有从二次电池50接受供电的各种负载。上述负载分类为高电压辅机90与低电压辅机95。
高电压辅机90是驱动电压高的负载。向高电压辅机90供给由与配线65连接的升压DC/DC转换器91将电压提高至300V左右的电力。本实施方式中的高电压辅机90包括氢泵90a、冷却水泵90b以及水加热加热器(未图示)。氢泵90a将阳极废气向燃料电池组10供给。冷却水泵90b使用于冷却燃料电池组10的冷却水循环。水加热加热器实施加热以便燃料电池组10内的水不冻结。
本实施方式中的高电压辅机90可以包括燃料电池系统100内不包括的装置。例如,高电压辅机90可以包括空调用压缩机90c。
低电压辅机95是驱动电压低的负载。向低电压辅机95供给由与配线65连接的降压DC/DC转换器96将电压降低至12V左右的电力。作为低电压辅机95,能够举出流量调节阀、废气排出机构等。流量调节阀设置于相对于燃料电池组10供排氢、空气、冷却水的流路。
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80由多个ECU构成。控制装置80取得设置于燃料电池车1的功率开关(未图示)的输出信号、来自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未图示)的信号等,对FDC20、FC继电器电路30、逆变器40、二次电池用继电器电路60以及二次电池用升压转换器70等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80通过对FDC20、FC继电器电路30、二次电池用继电器电路60以及二次电池用升压转换器70进行控制来对燃料电池组10以及二次电池50的输出电力进行控制,通过对逆变器40进行控制来对空气压缩机MG1的同步马达的输出扭矩以及驱动马达MG2的输出扭矩进行控制。
控制装置80在内置的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控制装置80通过执行已存储的程序例如实现后述的漏电区域确定处理。
图2是漏电检测部200的结构图。漏电检测部200包括交流电源261、电阻262、电容器263、带通滤波器264以及峰值保持电路265。
交流电源261以及电阻262被串联地连接在节点N1与接地节点GND(燃料电池车1的底盘或车身)之间。电容器263被连接在节点N1与二次电池50的负极之间。此外,图1中与二次电池50连接的电路整体表示电路系统270。
交流电源261输出低频率的交流信号。交流信号为漏电检测用信号。本实施方式中的交流信号的频率为2.5Hz。本实施方式中的交流信号的电压为5V。交流信号经由电容器263输入至电路系统270。因此,构成直流电源电路的电路系统270相对于漏电检测部200直流分离。因此,电路系统270相对于大地绝缘。
带通滤波器264接受节点N1上的交流信号的输入。带通滤波器264从输入的交流信号提取2.5Hz的成分向峰值保持电路265输入。峰值保持电路265保持从带通滤波器264输入的2.5Hz的交流信号的峰值,将其保持的波高值Vk向控制装置80输入。
波高值Vk根据漏电的有无而变化。即,通过监视波高值Vk能够对绝缘电阻的降低进行检测。将阈值以上的波高值Vk称为正常值的波高值Vk。若波高值Vk为正常值,则绝缘电阻正常,判定为未产生漏电。将波高值Vk不足阈值的情况也表现为绝缘电阻降低。若绝缘电阻降低,则判定为产生漏电。
图3是表示漏电区域确定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以判定为产生漏电为契机由控制装置80执行。
首先,控制装置80打开FC正侧继电器FCRB(S440)。此外,在漏电区域确定处理中,将未明示开闭的继电器闭合,打开一次的继电器继续打开的状态。S440也称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截断处理。
接着,控制装置80将开关元件Sa控制为断开(S445)。若将开关元件Sa控制为断开,则交流信号被开关元件Sa截断。此外,在S440的执行时刻,存在开关元件Sa被控制为断开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80在S445中将开关元件Sa维持为断开的状态。
接下来,控制装置80判定绝缘电阻的降低是否继续(S450)。在绝缘电阻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S450,否),控制装置80确定为FDC20的正侧区域是漏电区域(S460)。FDC20的正侧区域具体是指从FC正侧继电器FCRB至倒流防止用二极管DX的区域。
能够这样判定是因为:若FC正侧继电器FCRB闭合,则交流信号经由燃料电池组10到达从FC正侧继电器FCRB至倒流防止用二极管DX的区域。在该情况下,燃料电池组10的负极作为交流信号的入口发挥功能,燃料电池组10的正极作为交流信号的出口发挥功能。
在绝缘电阻的降低继续的情况下(S450,是),确定为其他区域是漏电区域(S490)。
控制装置80将确定结果存储于内置的存储介质。在以下的步骤中确定出漏电区域的情况下也相同。控制装置80根据来自外部的要求将已存储的内容输出为故障代码。
根据以上说明过的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在FDC20的区域的正侧产生漏电的情况下,无判定为在其他区域产生漏电。
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的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为主要对象。不特别说明的点与实施方式1相同。
图4是表示漏电检测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在燃料电池系统100的运转开始之后由控制装置80反复执行。
控制装置80对绝缘电阻是否降低进行判定(S310)。在绝缘电阻未降低的情况下(S310,否),控制装置80对功率开关是否已被断开操作进行判定(S330)。若功率开关被断开操作,则为了使燃料电池车1移至驻车状态,控制装置80使燃料电池系统100移至停止状态。
在功率开关未被断开操作的情况下(S330,否),控制装置80重复S310的判定。在功率开关已被断开操作的情况下(S330,是),控制装置80对在本次跳闸中是否检测到绝缘电阻的降低进行判定(S340)。在未检测到绝缘电阻的降低的情况下(S340,否),控制装置80结束漏电检测处理。
另一方面,在绝缘电阻降低的情况下(S310,是),控制装置80点亮警告灯。警告灯设置于仪表盘,以便驾驶员能够目视确认。然后,在功率开关断开的情况下(S330,是),控制装置80在S340中判定为“是”,将低电压辅机95、空气压缩机MG1以及驱动马达MG2电截断(S350)。
接着,控制装置80对绝缘电阻的降低是否继续进行判定(S360)。在绝缘电阻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S360,否),确定漏电区域(S370)。这里所说的漏电区域的确定是指对低电压辅机95、空气压缩机MG1以及驱动马达MG2中的哪个的区域为产生漏电的区域进行确定。
另一方面,在绝缘电阻的降低继续的情况下(S360,是),执行漏电区域确定处理(S400)。
图5是表示漏电区域确定处理的流程图。首先,控制装置80截断高电压辅机90(S410)。控制装置80对升压DC/DC转换器91进行控制,将高电压辅机90相对于配线65以及一次侧配线70a电截断。
接下来,控制装置80对绝缘电阻的降低是否继续进行判定(S420)。在绝缘电阻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S420,否),控制装置80将高电压辅机90的区域确定为漏电区域(S430),结束漏电区域确定处理。
另一方面,在绝缘电阻的降低继续的情况下(S420,是),控制装置80对FC正侧继电器FCRB是否熔接进行判定(S435)。本实施方式中的S435的判定如下那样实施。以在借助通过二次电池50产生的电压使一次侧配线20a间产生电位差的同时,打开FC正侧继电器FCRB、闭合FC负侧继电器FCRG与FC预充电继电器FCRP的方式进行控制。在进行如此控制的情况下,若电流传感器22的测定值大致为零,则判定为未熔接,若电流传感器22的测定值为规定以上的值,则判定为熔接。此外,在其他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专用的电路来检测熔接。
在FC正侧继电器FCRB熔接的情况下(S435,是),控制装置80结束漏电区域确定处理。这是因为在FC正侧继电器FCRB熔接的情况下无法正常执行以下的步骤。在FC正侧继电器FCRB熔接的情况下,控制装置80对FC正侧继电器FCRB熔接这一情况进行存储。
在FC正侧继电器FCRB未熔接的情况下(S435,否),控制装置80打开FC正侧继电器FCRB(S440)。
接着,控制装置80将开关元件Sa控制为断开(S445)。接下来,控制装置80对绝缘电阻的降低是否继续进行判定(S450)。在绝缘电阻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S450,否),控制装置80确定为FDC20的正侧区域是漏电区域(S460)。
在绝缘电阻的降低继续的情况下(S450,是),执行其他区域的检查(S500)。
图6是表示其他区域的检查的流程图。控制装置80对FC负侧继电器FCRG以及FC预充电继电器FCRP的至少一者是否熔接进行判定(S505)。判定的方法与S435同样。
在FC负侧继电器FCRG以及FC预充电继电器FCRP的至少一者熔接的情况下(S505,是),控制装置80结束漏电区域确定处理。这是因为在FC正侧继电器FCRB熔接的情况下无法正常地执行以下步骤。在FC负侧继电器FCRG以及FC预充电继电器FCRP的至少一者熔接的情况下,控制装置80对FC负侧继电器FCRG以及FC预充电继电器FCRP的至少一者熔接这一情况进行存储。
在FC负侧继电器FCRG以及FC预充电继电器FCRP均未熔接的情况下(S505,否),控制装置80打开FC负侧继电器FCRG以及FC预充电继电器FCRP(S510)。
接着,控制装置80对绝缘电阻的降低是否继续进行判定(S520)。在绝缘电阻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S520,否),控制装置80确定为燃料电池组10的区域是漏电区域(S430),结束其他区域的检查。燃料电池组10的区域具体是指燃料电池组10本身、从燃料电池组10至FC继电器电路30的一次侧配线20a、以及燃料电池用电压传感器12。
从燃料电池组10至FC继电器电路30的一次侧配线20a的正侧是指从燃料电池组10至FC正侧继电器FCRB的配线。从燃料电池组10至FC继电器电路30的一次侧配线20a的负侧是指从燃料电池组10至FC负侧继电器FCRG的配线以及为了FC预充电继电器FCRP而分支了的配线。分支了的配线包括限制电阻R。
另一方面,在绝缘电阻的降低继续的情况下(S520,是),控制装置80确定为二次电池50的区域以及直流区域中的任一者是漏电区域(S540)。二次电池50的区域是指从二次电池50至二次电池用继电器电路60的区域。直流区域是指被FDC20、逆变器40、二次电池用继电器电路60、升压DC/DC转换器91以及降压DC/DC转换器96围起的区域。
能够确定为二次电池50的区域以及直流区域中的任一者是漏电区域是因为执行使逆变器40、升压DC/DC转换器91以及降压DC/DC转换器96截断的处理。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在针对逆变器40、升压DC/DC转换器91以及降压DC/DC转换器96的至少任一者未执行截断的情况下,未执行截断的区域也包括在S540中的确定对象内。
根据以上说明过的本实施方式,在FDC20的区域的正侧与燃料电池组10的区域的任一者产生漏电的情况下,能够对在哪个区域产生漏电进行判定。
此外,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在将FC正侧继电器FCRB、FC负侧继电器FCRG以及FC预充电继电器FCRP全部在同一时期打开的情况下,即便绝缘电阻恢复为正常值,也无法区别漏电的区域是燃料电池组10的区域还是FDC20的正侧区域。这是因为若将FC正侧继电器FCRB、FC负侧继电器FCRG以及FC预充电继电器FCRP全部打开,则交流信号不到达FDC20的正侧区域。
交流信号之所以不到达FDC20的正侧区域,是由于在一次侧配线20a的正侧交流信号被倒流防止用二极管DX截断、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元件Sa被控制为断开。此外,对于交流信号而言,电压较小,因而无法顺向地通过升压用二极管Db。
对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实施方式3的说明以与实施方式2不同的点为主要对象。不特别说明的点与实施方式2相同。
图7是表示漏电区域确定处理的流程图。对于标注了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步骤编号的步骤而言,步骤的内容与实施方式2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在作为S440打开FC正侧继电器FCRB之后,作为S505,控制装置80对FC负侧继电器FCRG以及FC预充电继电器FCRP的至少一者是否熔接进行判定。在S505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80实施其他区域的检查(S600)。
图8是表示其他区域的检查的流程图。控制装置80打开FC负侧继电器FCRG以及FC预充电继电器FCRP(S610)。接着,控制装置80将开关元件Sa控制为断开(S615)。在本实施方式中,将S445、S610以及S615合并称为截断处理。
接着,控制装置80对绝缘电阻的降低是否继续进行判定(S620)。在绝缘电阻的降低继续的情况下(S620,是),控制装置80确定为二次电池50的区域与直流区域中的任一者是漏电区域(S630)。
在绝缘电阻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S620,否),控制装置80将开关元件Sa控制为接通(S640)。若将开关元件Sa控制为接通,则交流信号到达FDC20的正侧区域。
接着,控制装置80对是否产生了绝缘电阻的降低进行判定(S650)。在产生了绝缘电阻的降低的情况下(S650,是),控制装置80确定为FDC20的正侧区域是漏电区域(S660)。在未产生绝缘电阻的降低的情况下(S650,否),控制装置80确定出FDC20的正侧区域为漏电区域(S670)。
根据以上说明过的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效果。
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发明内容中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能够适当地替换、组合。若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未被说明为必需的结构,则能够适当地削除。例如例示了以下的实施方式。
在实施方式2中,截断高电压辅机90的时机可以是打开FC正侧继电器FCRB之后。例如,可以在S450中判定为“是”之后、执行其他区域的检查之前,截断高电压辅机90,对在高电压辅机90的区域是否产生漏电进行判定。
在实施方式3中,截断高电压辅机90的时机可以是打开FC负侧继电器FCRG以及FC预充电继电器FCRP之后。例如在S620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可以截断高电压辅机90。在即便截断高电压辅机90绝缘电阻的降低也继续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实施S640以后的步骤。
在实施方式3中,推断为高电压辅机90不是产生漏电的区域,可以不截断高电压辅机90。
FC继电器电路30可以不具备FC预充电继电器FCRP以及限制电阻R。
FDC20可以不具备升压用二极管Db。
漏电区域确定处理可以在燃料电池车能够行驶的状态下执行。例如,可以利用等候信号灯的时间执行。在燃料电池车能够行驶的状态下执行的情况下,可以不执行逆变器40、升压DC/DC转换器91以及降压DC/DC转换器96的截断处理。
漏电检测部200可以不搭载于燃料电池车1。在该情况下,在执行漏电区域确定处理时,可以将漏电检测部200与电路系统270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软件实现的功能以及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另外,通过硬件实现的功能以及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作为硬件,例如可以使用集成电路、分立电路或将上述电路的电路模块等各种电路。
燃料电池车可以是互联汽车。互联汽车是指搭载有通信机、能够通过与云端的通信来接受服务的汽车。

Claims (14)

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中,具备:
燃料电池组;
二极管,其防止电流向所述燃料电池组的正极倒流;
继电器电路,其包括与所述燃料电池组的负极对应的负侧继电器和配置于从所述燃料电池组的正极至所述二极管之间的正侧继电器;
漏电检测部,其输出将经由所述负侧继电器而输入至所述燃料电池组的漏电检测用信号,并对绝缘电阻的降低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装置,其执行所述正侧继电器的开闭的控制、所述负侧继电器的开闭的控制、以及所述漏电检测部检测的检测结果的取得,
当在所述正侧继电器与所述负侧继电器闭合的状态下检测到所述绝缘电阻的降低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打开所述正侧继电器的截断处理,
在所述绝缘电阻因所述截断处理而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确定为在从所述正侧继电器至所述二极管的区域产生漏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
在所述截断处理后、所述绝缘电阻的降低继续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打开所述负侧继电器,
在所述绝缘电阻因打开所述负侧继电器而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确定为在所述燃料电池组的区域产生漏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
在所述截断处理后、所述绝缘电阻的降低继续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打开所述负侧继电器,
在打开所述负侧继电器之后、所述绝缘电阻的降低继续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确定为在从所述正侧继电器至所述二极管的区域以及所述燃料电池组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产生漏电。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还具备:
高电压辅机;和
能够将所述高电压辅机相对于所述燃料电池组电截断的电路,
所述控制装置在执行所述截断处理之前,通过控制所述电路来将所述高电压辅机相对于所述漏电检测部电截断,
在所述绝缘电阻因所述高电压辅机的截断而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确定为在所述高电压辅机的区域产生漏电。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
在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移至停止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所述截断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
在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移至停止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所述截断处理。
7.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中,具备:
燃料电池组;
二极管,其防止电流向所述燃料电池组的正极倒流;
开关元件,其具有对从与所述燃料电池组的负极相连的配线向与所述燃料电池组的正极相连的配线的导通状态进行切换的功能,并配置于所述燃料电池组与所述二极管之间;
继电器电路,其包括与所述燃料电池组的正极对应的正侧继电器和与所述燃料电池组的负极对应的负侧继电器,并配置于所述燃料电池组与所述开关元件之间;
漏电检测部,其输出将经由所述负侧继电器而输入至所述燃料电池组的漏电检测用信号,并对绝缘电阻的降低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装置,其执行所述正侧继电器的开闭的控制、所述负侧继电器的开闭的控制、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以及所述漏电检测部检测的检测结果的取得,
当在所述正侧继电器与所述负侧继电器闭合的状态下检测到所述绝缘电阻的降低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截断处理,该截断处理包括打开所述正侧继电器、打开所述负侧继电器、以及使所述开关元件处于截断状态,
在所述绝缘电阻因所述截断处理而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执行导通控制,即在维持所述正侧继电器与所述负侧继电器打开的状态的同时,使所述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
在所述绝缘电阻因将所述开关元件控制为导通状态而降低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确定为在从所述正侧继电器至所述二极管的区域产生漏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
在所述导通控制后、所述绝缘电阻为正常值时,所述控制装置确定为在所述燃料电池组的区域产生漏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
在所述截断处理后、所述绝缘电阻的降低继续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确定为在从所述正侧继电器至所述二极管的区域以及所述燃料电池组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产生漏电。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还具备:
高电压辅机;和
能够将所述高电压辅机相对于所述燃料电池组电截断的电路,
所述控制装置在执行所述截断处理之前,通过控制所述电路来将所述高电压辅机相对于所述漏电检测部电截断,
在所述绝缘电阻因所述高电压辅机的截断而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确定为在所述高电压辅机的区域产生漏电。
11.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
在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移至停止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所述截断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
在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移至停止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所述截断处理。
13.一种漏电区域的确定方法,其对在具备燃料电池组的燃料电池系统中产生漏电的区域进行确定,
其中,
在配置于所述燃料电池组的正极与防止电流向所述正极倒流的二极管之间的正侧继电器和与所述燃料电池组的负极对应的负侧继电器闭合的状态下,经由所述负侧继电器向所述燃料电池组输入漏电检测用信号,
在因所述信号的输入而检测到绝缘电阻的降低的情况下,执行打开所述正侧继电器的截断处理,
在所述绝缘电阻因所述截断处理而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确定为在从所述正侧继电器至所述二极管的区域产生漏电。
14.一种漏电区域的确定方法,其对在具备燃料电池组的燃料电池系统中产生漏电的区域进行确定,
其中,
在配置于所述燃料电池组的正极与防止电流向所述正极倒流的二极管之间的正侧继电器和与所述燃料电池组的负极对应的负侧继电器闭合的状态下,经由所述负侧继电器向所述燃料电池组输入漏电检测用信号,
在因所述信号的输入而检测到绝缘电阻的降低的情况下执行截断处理,该截断处理包括打开所述正侧继电器、打开所述负侧继电器以及使开关元件成为截断状态,所述开关元件具有对从与所述燃料电池组的负极相连的配线向与所述燃料电池组的正极相连的配线的导通状态进行切换的功能,并配置于所述燃料电池组与所述二极管之间,
在所述绝缘电阻因所述截断处理而恢复为正常值的情况下,执行导通控制,即在维持所述正侧继电器与所述负侧继电器打开的状态的同时,将所述开关元件控制为导通状态,
在所述绝缘电阻因所述导通控制而降低的情况下,确定为在从所述正侧继电器至所述二极管的区域产生漏电。
CN201810965987.9A 2017-08-29 2018-08-23 燃料电池系统、漏电区域的确定方法 Active CN1094280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3970 2017-08-29
JP2017163970A JP6897429B2 (ja) 2017-08-29 2017-08-29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漏電エリア特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8097A CN109428097A (zh) 2019-03-05
CN109428097B true CN109428097B (zh) 2021-08-24

Family

ID=65321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65987.9A Active CN109428097B (zh) 2017-08-29 2018-08-23 燃料电池系统、漏电区域的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73098B2 (zh)
JP (1) JP6897429B2 (zh)
CN (1) CN109428097B (zh)
DE (1) DE1020181182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123030U (zh) * 2019-07-23 2020-07-2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绝缘电阻故障检测系统
CN110315980B (zh) * 2019-08-30 2020-01-3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电堆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JP7396262B2 (ja) * 2020-12-21 2023-12-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FR3140170A1 (fr) * 2022-09-28 2024-03-29 Psa Automobiles Sa Procede de detection d’un liquide indesirable dans un ensemble electriqu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7813A (zh) * 2004-09-28 2007-08-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燃料电池的漏电检测装置和漏电检测方法
CN103022969A (zh) * 2012-10-29 2013-04-03 埃泰克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漏电保护装置
WO2017026058A1 (ja) * 2015-08-11 2017-02-1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調整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7356B2 (en) * 2001-02-23 2003-07-01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Start-up circuit and control for high power isolated boost DC/DC converters
JP4853004B2 (ja) * 2005-12-08 2012-01-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
JP2009093822A (ja) 2007-10-04 2009-04-30 Toyota Industries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漏電検出装置
JP2010238538A (ja) * 2009-03-31 2010-10-21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を搭載した電動車両
JP5353377B2 (ja) 2009-03-31 2013-11-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を搭載した電動車両
JP2011003445A (ja) 2009-06-19 2011-01-06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1155743A (ja) * 2010-01-26 2011-08-11 Toyota Motor Corp 電気自動車
JP5862506B2 (ja) * 2012-08-07 2016-02-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制御装置
JP2017041928A (ja) * 2015-08-18 2017-02-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
JP2017163970A (ja) 2016-03-14 2017-09-21 東洋紡株式会社 黄色ブドウ球菌を検出するためのオリゴヌクレオチド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7813A (zh) * 2004-09-28 2007-08-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燃料电池的漏电检测装置和漏电检测方法
CN103022969A (zh) * 2012-10-29 2013-04-03 埃泰克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漏电保护装置
WO2017026058A1 (ja) * 2015-08-11 2017-02-1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調整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118245A1 (de) 2019-02-28
CN109428097A (zh) 2019-03-05
JP6897429B2 (ja) 2021-06-30
JP2019040824A (ja) 2019-03-14
US20190067718A1 (en) 2019-02-28
US10873098B2 (en) 202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8097B (zh) 燃料电池系统、漏电区域的确定方法
JP5333348B2 (ja) 車両の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車両
CN108232251B (zh) 驱动系统和车辆
US20130268158A1 (en) Abnormality diagnosis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system
CN109962270B (zh) 燃料电池系统
JP2007028803A (ja) 電動車両の制御装置
JPWO2010146688A1 (ja) コンバータの出力ダイオード短絡検出装置
CN110034318B (zh) 燃料电池系统和燃料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
JP5691993B2 (ja) 蓄電システム及び電流センサ異常を検出する方法
JP5780107B2 (ja) 蓄電システム及び電流センサ異常を検出する方法
JPWO2019035169A1 (ja) 電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8198519A (ja) 車両用電源装置
JP2007236132A (ja) 車両用制御装置
CN112046288B (zh) 电源系统
US9987931B2 (en) Method of disconnecting secondary battery and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
JP5810945B2 (ja) 蓄電システム
KR20160066762A (ko) 차량용 배터리 시스템의 전원 단속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20170108592A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배터리 보호 방법
US11435408B2 (en) External power feed system and electric leak detection method therefor
JP7484741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リレーによる遮断確認方法
JP2020031513A (ja) 電磁開閉器の異常診断装置
JP6834911B2 (ja) 車両用電源システム
US11652361B1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inspection method
US20220200085A1 (en) Fuel cel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 system
KR20090063190A (ko) 연료전지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보조동력원 방전 시퀀스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