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7857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7857A
CN109427857A CN201810947561.0A CN201810947561A CN109427857A CN 109427857 A CN109427857 A CN 109427857A CN 201810947561 A CN201810947561 A CN 201810947561A CN 109427857 A CN109427857 A CN 109427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r portion
inclined surface
display device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475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7857B (zh
Inventor
黄贤旻
张龙圭
高在庆
金东朝
金永敏
朴赞永
韩东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27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7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7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7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2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显示基底和第二显示基底,具有第一显示基底与第二显示基底彼此叠置的叠置区域,并且具有在叠置区域的一侧上的突出区域;密封构件,沿着叠置区域的边缘位于第一显示基底与第二显示基底之间;以及至少一个倒角部,包括形成在突出区域的至少一侧上的第一倒角部和形成在叠置区域上且与第一倒角部相邻的第二倒角部,其中,在第二倒角部中,第一显示基底的端部设置为超出第二显示基底的端部。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8月22日提交的第10-2017-0105883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其全部内容而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自发射显示装置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由于它的诸如宽的视角、优异的对比度和快速的响应速度的许多优点而作为下一代显示装置已经引起了关注。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显示图像并且包括有机发光元件和用于驱动有机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单元;以及柔性电路板,其向驱动电路单元传输信号。
通常,通过将形成有用于显示图像的元件的下基底与上基底结合来形成母面板,并且通过将母面板切割成期望的单元尺寸来形成显示面板。可以使用切割轮来执行母面板的切割。
为了减少通过切割母面板而形成的显示面板与外盖之间的干扰,通过激光切割工艺切割显示面板的一些角(例如,下基底的不与上基底叠置的角部),从而在下基底的角部处形成倒角部。
然而,由于激光切割工艺,会在倒角部中产生裂纹或缺陷,因此,会使显示面板的强度劣化。因此,执行对倒角部的边缘进行抛光以去除倒角部中产生的裂纹或缺陷的工艺。
近来,由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已经增大,所以已经有倒角部甚至延伸到下基底和上基底彼此叠置的角部的趋势。
通过具有有着与下基底的厚度近似的宽度的抛光槽的抛光轮来执行下基底的不与上基底叠置的部分的抛光,并且通过具有有着与上基底和下基底的厚度之和近似的宽度的抛光槽的抛光轮来执行下基底和上基底彼此叠置的部分的抛光。
然而,用于对下基底的不与上基底叠置的部分进行抛光的抛光轮会由于干扰而不能够在下基底和上基底彼此叠置的部分附近的位置处适当地执行抛光。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下基底和上基底彼此叠置的部分附近的区域中,下基底的不与上基底叠置的部分不会被抛光。因此,裂纹或缺陷会保留在显示面板中。
因此,能够减少倒角部的保持未抛光的部分的抛光工艺可以是有用的,并且通过这种抛光工艺而具有较少留下的未抛光的部分的倒角部也可以是有用的。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能够通过形成具有较少留下的未抛光部分的倒角部以减少裂纹或缺陷来改善显示面板的强度。
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通过参考下面给出的本公开的详细描述,对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本公开的下面的和其它实施例将变得更加明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显示基底和第二显示基底,具有第一显示基底与第二显示基底彼此叠置的叠置区域,并且具有在叠置区域的一侧上的突出区域;密封构件,沿着叠置区域的边缘位于第一显示基底与第二显示基底之间;以及至少一个倒角部,包括形成在突出区域的至少一侧上的第一倒角部和形成在叠置区域上且与第一倒角部相邻的第二倒角部,其中,在第二倒角部中,第一显示基底的端部设置为超出第二显示基底的端部。
突出区域可以由第一显示基底的不与第二显示基底叠置的部分限定。
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在平面上可以是连续的。
倒角部可以相对于突出区域的一侧倾斜并且具有线性或弯曲形状。
第一显示基底可以具有彼此平行的第一顶表面和第一底表面以及连接第一顶表面和第一底表面的第一侧表面,其中,第二显示基底具有彼此平行的第二顶表面和第二底表面以及连接第二顶表面和第二底表面的第二侧表面,其中,第一顶表面和第二底表面彼此面对。
在第二倒角部中,第一显示基底可以具有位于第一顶表面与第一侧表面之间的第一上倾斜表面以及位于第一底表面与第一侧表面之间的第一下倾斜表面,第二显示基底可以具有位于第二顶表面与第二底表面之间的第二倾斜表面。
在第二倒角部中,第一显示基底的端部可以位于第一侧表面上,并且第二显示基底的端部可以位于第二顶表面与第一上倾斜表面之间。
第二倾斜表面的宽度和第一下倾斜表面的宽度可以不同。
第二倾斜表面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一下倾斜表面的宽度,第二倾斜表面的宽度可以不同于第一上倾斜表面的宽度。
第二顶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彼此形成的第二倾斜角可以与第一顶表面和第一上倾斜表面彼此形成的第一上倾斜角相同。
第一上倾斜角可以与第一底表面与第一下倾斜表面之间的第一下倾斜角相同。
第一上倾斜角可以不同于第一底表面与第一下倾斜表面之间的第一下倾斜角。
第一下倾斜角可以大于第一上倾斜角。
密封构件可以包括玻璃料。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定位为彼此面对的第一显示基底和第二显示基底,具有第一显示基底和第二显示基底彼此叠置的叠置区域,并且具有在叠置区域的一侧上的突出区域;密封构件,沿着叠置区域的边缘位于第一显示基底与第二显示基底之间;以及至少一个倒角部,包括形成在突出区域的至少一侧上的第一倒角部和形成在叠置区域上且与第一倒角部相邻的第二倒角部,其中,在第二倒角部中,第二显示基底与第一显示基底相对于密封构件不对称。
突出区域可以由第一显示基底的不与第二显示基底叠置的部分限定。
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在平面上可以是连续的。
倒角部可以相对于突出区域的一侧倾斜并且具有线性或弯曲形状。
第一显示基底可以具有彼此平行的第一顶表面和第一底表面以及连接第一顶表面和第一底表面的第一侧表面,其中,第二显示基底具有彼此平行的第二顶表面和第二底表面以及连接第二顶表面和第二底表面的第二侧表面,其中,第一顶表面和第二底表面彼此面对。
在第二倒角部中,第一显示基底可以具有位于第一顶表面与第一侧表面之间的第一上倾斜表面以及位于第一底表面与第一侧表面之间的第一下倾斜表面,并且第二显示基底可以具有位于第二顶表面与第二底表面之间的第二倾斜表面。
第二倾斜表面的宽度和第一下倾斜表面的宽度可以彼此不同。
第二倾斜表面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一下倾斜表面的宽度,第二倾斜表面的宽度可以不同于第一上倾斜表面的宽度。
第二顶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之间的第二倾斜角可以与第一顶表面和第一上倾斜表面之间的第一上倾斜角相同。
第一上倾斜角可以与第一底表面和第一下倾斜表面之间的第一下倾斜角相同。
第一上倾斜角可以与第一底表面和第一下倾斜表面彼此形成的第一下倾斜角不同。
第一下倾斜角可以大于第一上倾斜角。
密封构件可以包括玻璃料。
根据本公开的前述和其它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减少显示面板中的裂纹或缺陷来改善显示面板的强度。
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其它特征和实施例可以是明显的。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实施例及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图1的像素的电路图;
图5是图1的像素的剖视图;
图6是图1的区域A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图1的区域B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图1的区域C的放大剖视图;
图9至图16是示出各种示例性倒角部的示意图;
图17至图20包括示出了如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执行的倒角部的抛光步骤的示意图和剖视图;并且
图21至图26是示出用于形成倒角部的各种示例性抛光工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照附图及下面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发明构思的特征及实现该发明构思的特征的方法。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仅限于这里示出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作为示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本发明的方面和特征。因此,可以不描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对完全理解本发明的方面和特征不是必需的工艺、元件和技术。除非另外指出,否则在整个附图和书面描述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因此,将不重复其描述。另外,不会示出与实施例的描述不相关的部件,以使描述清楚。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可以夸大元件、层和区域的相对尺寸。
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或者具有一个或更多个等同布置的情况下来实践各种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以框图的形式示出了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避免使各种实施例不必要地模糊。
将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该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用来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下面描述的第一元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可被命名为第二元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下”、“在……下面”、“在……上方”、“上”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另一些)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除了图中描绘出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装置在使用中或在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之下”或“下面”的元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和“在……下面”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装置可以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并且应该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类似地,当第一部件被描述为布置“在”第二部件“上”时,这表示第一部件布置在第二部件的上侧或下侧处,而不局限于第二部件的基于重力方向上的上侧。
将理解的是,当元件、层、区域或组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层、区域或组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层、区域或组件时,该元件、层、区域或组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层、区域或组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元件、层、区域或组件,或者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中间层、中间区域或中间组件。然而,“直接连接到/直接结合到”表示一个组件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组件,而不存在中间组件。同时,可以类似地解释诸如“在……之间”、“直接在……之间”或“与……相邻”和“与……直接相邻”的描述组件之间的关系的其它表述。此外,还将理解的是,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两个元件或层“之间”时,该元件或层可以是所述两个元件或层之间的唯一元件或层,或者也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或中间层。
为了本公开的目的,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种/者)”的表达位于一列元件之后时,修饰整列元件,并且不修饰该列元件中的单个元件。例如,“X、Y和Z中的至少一个(种/者)”以及“从由X、Y和Z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种/者)”可以被解释为仅X、仅Y、仅Z,或者X、Y和Z中的两个(种/者)或更多个(种/者)的任意组合,诸如以XYZ、XYY、YZ和ZZ为例。同样的标号始终表示同样的元件。如这里所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列出项的任意和全部组合。
在下面的示例中,x轴、y轴和z轴不限于直角坐标系的三个轴,并可以以更广泛的含义来解释。例如,x轴、y轴和z轴可以彼此垂直,或者可以表示彼此不垂直的不同的方向。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出于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非意图限制本发明。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种/者)”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还将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列出项的任意和全部组合。
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近似”以及类似术语被用作近似的术语而不是程度的术语,并且意图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和与具体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限制),如这里所使用的“大约”或“近似”包括所陈述的值并且意味着在对于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特定值的偏差的可接受范围内。例如,“大约”可以表示在一个或更多个标准偏差内,或在所陈述值的±30%、±20%、±10%、±5%内。此外,当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时,使用的“可以”指“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如这里所使用的,可以认为术语“使用”及其变型分别与术语“利用”及其变型同义。另外,术语“示例性”意图指示例或图示。
当某个实施例可以被不同地实施时,可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地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或者可以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
这里参照作为实施例和/或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剖视图来描述各种实施例。如此,将预计由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导致的图示的形状的变化。此外,为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构思的实施例的目的,这里公开的具体结构或功能描述仅是说明性的。因此,这里公开的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具体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将包括因例如制造导致的形状的偏差。例如,示出为矩形的注入区域在其边缘处将通常具有倒圆或弯曲特征和/或注入浓度的梯度,而不是从注入区域到非注入区域的二元变化。同样,通过注入形成的埋区可以在埋区与发生注入所通过的表面之间的区域中引起一些注入。因此,附图中示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它们的形状不意图示出装置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不意图限制。另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在全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
根据这里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或电气装置和/或任何其它相关装置或组件可以利用任何合适的硬件、固件(例如,专用集成电路)、软件或者软件、固件与硬件的组合来实现。例如,这些装置的各种组件可以形成在一个集成电路(IC)芯片上或形成在单独的IC芯片上。此外,这些装置的各种组件可以实施在柔性印刷电路膜、带载封装件(TCP)、印刷电路板(PCB)上或者形成在一个基底上。此外,这些装置的各种组件可以是在一个或更多个计算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并与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其它系统组件进行交互的进程或线程。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存储在存储器中,所述存储器可以使用诸如以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为例的标准存储器装置来在计算装置中实现。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其它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诸如以CD-ROM、闪存驱动器等为例。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各种计算装置的功能组合或集成到单个计算装置中,或者可以将特定计算装置的功能分布遍及一个或更多个其它计算装置。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的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的意思。还将理解的是,除非这里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和/或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的意思一致的意思,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者过于形式化的含义来解释它们。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图2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3,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10以及传输用于显示图像的驱动信号和控制信号的电路板20。
显示面板10可以是用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或液晶显示(LCD)装置的显示面板。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是用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显示基底110和第二显示基底210。
显示面板10可以具有第一显示基底110与第二显示基底210彼此叠置的叠置区域OA以及位于叠置区域OA的一侧上的突出区域PA。突出区域PA可以与第一显示基底110的不与第二显示基底210叠置的部分对应。
第一显示基底110和第二显示基底210中的每个可以由玻璃或石英形成,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基底110和第二显示基底210中的每个可以由塑料材料形成并且可以具有柔性。第一显示基底110和第二显示基底210可以具有相同的厚度,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第一显示基底110可以具有彼此平行的第一顶表面111和第一底表面112以及连接第一顶表面111与第一底表面112的第一侧表面113。第二显示基底210可以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二顶表面211和第二底表面212以及连接第二顶表面211与第二底表面212的第二侧表面213。
密封构件SM可以位于第一显示基底110与第二显示基底210之间。密封构件SM可以使第一显示基底110和第二显示基底210结合,并且可以沿着叠置区域OA的边缘定位。
密封构件SM可以包括玻璃料,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密封构件SM的最外边缘可以与第二显示基底210的最外边缘重合,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密封构件SM的最外边缘可以与第二显示基底210的最外边缘间隔开(例如,以预定距离间隔开)。因为在用于形成稍后将描述的倒角部CF的切割工艺期间密封构件SM的部分可以在倒角部CF附近的区域中被切掉,所以密封构件SM的与倒角部CF相邻的部分的宽度SMW1可以小于密封构件SM的其余部分的宽度SMW2。
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位于叠置区域OA中的显示单元DA和位于突出区域PA中的数据驱动单元DD。
显示单元DA可以包括多个像素PX,并且可以显示图像。稍后将描述像素PX。
栅极驱动单元GD响应于驱动信号和控制信号来产生栅极信号,并且经由栅极布线将栅极信号施加到像素PX。然后,像素PX可以通过栅极信号被选择,并因此可以被顺序地供应数据信号。
栅极驱动单元GD可以与像素PX的电路一起以形成在第一显示基底110上的薄膜晶体管(TFT)的形式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由电路板20提供的驱动信号和控制信号可以经由栅极连接布线GW被传输到栅极驱动单元GD。在一些实施例中,栅极驱动单元GD可以形成为玻璃上芯片(COG)结构、带载封装件(TCP)结构或膜上芯片(COF)结构。
发射控制驱动单元可以位于叠置区域OA中。发射控制驱动单元可以响应于由电路板20提供的驱动信号和控制信号来顺序地向可以与栅极布线平行定位的发射控制布线施加发射控制信号。然后,由发射控制信号控制像素PX中的光的发射。
数据驱动单元DD响应于由电路板20提供的驱动信号和控制信号来产生数据信号,并且经由数据布线DW将数据信号施加到像素PX。然后,像素PX分别被充入与数据信号对应的电压。
数据驱动单元DD可以形成为COG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驱动单元DD可以形成为TCP结构或COF结构。
电路板20可以被构造为向显示面板10传输驱动信号和控制信号,并且可以包括连接到位于突出区域PA中的垫(pad,亦或称“焊盘”)PD的端子TN。电路板2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
参照图1和图2,“OW”表示用于向数据驱动单元DD传输由电路板20提供的驱动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布线,“AM”表示用于在突出区域PA中对准垫PD上的端子TN的对准标记。
显示面板10包括倒角部CF,并且倒角部CF中的每个包括形成在突出区域PA的至少一侧上的第一倒角部170以及形成在叠置区域OA中以与第一倒角部170相邻的第二倒角部180。倒角部CF的第一倒角部170和第二倒角部180可以在平面上连续,并且倒角部CF中的每个可以相对于突出区域PA的一侧倾斜,并可以具有弯曲形状。
倒角部CF通过使用激光对显示面板10的角进行倒角来形成,以减少在显示面板10与外盖的结合步骤期间的干扰。倒角部CF还可以包括第三倒角部190,第三倒角部190形成在叠置区域OA中且位于叠置区域OA的与第一倒角部170间隔开的角处。第三倒角部190可以提供自然弯曲形状作为设计特征。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省略第三倒角部190。稍后将进一步详细描述倒角部CF。
在下文中将描述像素PX的结构。
图4是图1的像素的电路图,图5是图1的像素的剖视图。
参照图4,像素PX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TFT(T1和T2)、至少一个电容器C和有机发光元件OLED。图4的像素PX的电路仅是示例,因此,本公开不限于此。
TFT(T1和T2)包括第一TFT T1和第二TFT T2。
第一TFT T1连接到栅极线GL和数据线DL。第一TFT T1通过施加到栅极线GL的栅极信号而导通,因此向第二TFT T2提供施加到数据线DL的数据电压。
第二TFT T2通过由第一TFT T1提供的数据电压而导通,因此通过驱动电压VDD控制流向有机发光元件OLED的输出电流IOLED
电容器C连接在第二TFT T2的栅电极与源电极之间,存储与提供给第二TFT T2的栅电极的数据电压对应的电压,并且用所存储的电压导通第二TFT T2。
有机发光元件OLED电连接在第二TFT T2的漏电极与施加有共电压VSS的电源之间,并且根据由第二TFT T2提供的输出电流IOLED来发射光。
像素PX可以通过导通或截止或控制第二TFT T2来控制由于驱动电压VDD而流向有机发光元件OLED的输出电流IOLED,因此可以允许有机发光元件OLED发射光以显示图像。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5描述有机发光元件OLED的结构以及向有机发光元件OLED提供输出电流IOLED的第二TFT T2的结构。
参照图5,第二TFT T2包括半导体图案AP、栅电极GE、源电极SE和漏电极DE。
第二TFT T2接收用于允许有机发光元件OLED发射光的数据电压,并且经由源电极SE、半导体图案AP和漏电极DE将数据电压施加到有机发光元件OLED的第一电极E1。第一电极E1和漏电极DE可以彼此连接。
半导体图案AP可以位于缓冲层120上,所述缓冲层120位于第一显示基底110上,第一层间绝缘层130可以位于半导体图案AP与栅电极GE之间,第二层间绝缘层140可以位于栅电极GE与源电极SE和漏电极DE之间,平坦化层150可以位于第一电极E1与源电极SE和漏电极DE之间,并且暴露第一电极E1的像素限定膜160可以位于平坦化层150上。
有机发光元件OLED包括第一电极E1、位于第一电极E1上的有机发射层EML以及位于有机发射层EML上的第二电极E2。
第一电极E1可以是作为空穴注入电极的阳极电极,第二电极E2可以是作为电子注入电极的阴极电极。如果数据电压通过第二TFT T2被提供给第一电极E1,并且如果共电压(图4的VSS)被提供给第二电极E2,则来自第一电极E1的空穴和来自第二电极E2的电子可以被注入到有机发射层EML中,并且有机发射层EML可以响应于通过使空穴和电子复合而形成的激子从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而发射光。
在下文中将描述通过对显示面板10的角进行倒角而形成的倒角部CF。
图6是图1的区域A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图1的区域B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图1的区域C的放大剖视图。
参照图1和图6,如上所述,第一倒角部170可以形成在显示面板10的突出区域PA的至少一侧上。作为被激光切割的部分的第一倒角部170通过使用抛光轮(例如,图18的抛光轮300)的抛光工艺来进行抛光,以去除第一倒角部170中的裂纹或缺陷。
由于抛光工艺,在第一倒角部170中,第一上倾斜表面114a可以形成在第一显示基底110的第一顶表面111与第一侧表面113之间,第一下倾斜表面115a可以形成在第一显示基底110的第一底表面112与第一侧表面113之间。
第一顶表面111和第一上倾斜表面114a彼此形成的第一上倾斜角Uθ1可以与第一底表面112和第一下倾斜表面115a彼此形成的第一下倾斜角Lθ1相同。
第一上倾斜表面114a的宽度(例如,平面图中的宽度)Ugrw1可以与第一下倾斜表面115a的宽度(例如,平面图中的宽度)Lgrw1相同。第一上倾斜表面114a的宽度Ugrw1可以被定义为在用于对第一倒角部170进行抛光的抛光工艺之后第一顶表面111的端部与第一侧表面113之间的水平距离,第一下倾斜表面115a的宽度Lgrw1可以被定义为在用于对第一倒角部170进行抛光的抛光工艺之后从第一底表面112的端部到第一侧表面113的水平距离。
参照图1和图7,如上所述,第二倒角部180可以形成在显示面板10的叠置区域OA中,并且可以定位为与第一倒角部170相邻。作为被激光切割的部分的第二倒角部180与第一倒角部170一起通过使用也可以用于对第一倒角部170进行抛光的抛光轮(例如,图18的抛光轮300)的抛光工艺来进行抛光,以去除第二倒角部180中的裂纹或缺陷。
由于抛光工艺,在第二倒角部180中,第一上倾斜表面114b可以形成在第一显示基底110的第一顶表面111与第一侧表面113之间,第一下倾斜表面115b可以形成在第一显示基底110的第一底表面112与第一侧表面113之间。另外,在第二倒角部180中,第二倾斜表面214b可以形成在第二显示基底210的第二顶表面211与第二底表面212之间。
在第二倒角部180中,第一显示基底110的端部ed1可以设置在第二显示基底210的端部ed2的外侧。第一显示基底110的端部ed1可以设置在第一侧表面113上,第二显示基底210的端部ed2可以设置在第二顶表面211与第一上倾斜表面114b之间。另外,在第二倒角部180中,第二显示基底210可以与第一显示基底110相对于密封构件SM不对称。
第一顶表面111和第一上倾斜表面114b彼此形成的第一上倾斜角Uθ2、第一底表面112和第一下倾斜表面115b彼此形成的第一下倾斜角Lθ2以及第二顶表面211与第二倾斜表面214b彼此形成的第二倾斜角θ2可以全部相同或相近。
(例如,在平面图中)第一上倾斜表面114b的宽度Ugrw2可以与第一下倾斜表面115b的宽度Lgrw2相同,第二倾斜表面214b的宽度grw2可以与第一下倾斜表面115b的宽度Lgrw2不同。例如,第二倾斜表面214b的宽度grw2可以比第一下倾斜表面115b的宽度Lgrw2大。第二倾斜表面214b的宽度grw2可以被定义为在用于对第二倒角部180进行抛光的抛光工艺之后从第二顶表面211的端部到第二底表面212的端部(即,第二显示基底210的端部ed2)的水平距离。第二倾斜表面214b的宽度grw2与第一下倾斜表面115b的宽度Lgrw2之间的差可以根据用于对第二倒角部180进行抛光的抛光轮中的抛光槽的结构而变化。
参照图1和图8,如上所述,第三倒角部190可以形成在显示面板10的叠置区域OA中且位于与第一倒角部170间隔开的角处。作为被激光切割的部分的第三倒角部190通过使用抛光轮的抛光工艺被抛光以去除第三倒角部190中的裂纹或缺陷。抛光轮的抛光槽可以具有与第一显示基底110和第二显示基底210的厚度之和相同的最大宽度。
由于抛光工艺,在第三倒角部190中,第一下倾斜表面115c可以形成在第一显示基底110的第一底表面112与第一侧表面113之间,第二倾斜表面214c可以形成在第二显示基底210的第二顶表面211与第二侧表面213之间。
在第三倒角部190中,第一显示基底110的端部ed3可以与第二显示基底210的端部ed4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第一显示基底110的端部ed3可以设置在第一侧表面113上,第二显示基底210的端部ed4可以设置在第二侧表面213上。另外,在第三倒角部190中,第二显示基底210可以与第一显示基底110相对于密封构件SM对称。
第一底表面112和第一下倾斜表面115c彼此形成的第一下倾斜角Lθ3可以与第二顶表面211和第二倾斜表面214c彼此形成的第二倾斜角θ3相同。
第一下倾斜表面115c的宽度Lgrw3可以与第二倾斜表面214c的宽度(例如,平面图中的水平宽度)Ugrw3相同。
简言之,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第一倒角部170和第二倒角部180,第一倒角部170和第二倒角部180都可以被具有抛光槽(例如,图18的抛光槽310)的抛光轮(例如,图18的抛光轮300)抛光。
因此,可以减小包括在第二倒角部180附近的区域中的第一倒角部170的保持未抛光的部分,因此,可以减少显示面板10中的裂纹或缺陷。因此,可以改善显示面板10的强度。
在下文中将描述倒角部的各种实施例。
图9至图16是示出各种示例性倒角部的示意图。
参照图9和图10,倒角部可以包括第一倒角部170a和第二倒角部180a。
图9示出了在第一倒角部170a中,第一上倾斜角Uθ11与第一下倾斜角Lθ11相同的示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倾斜表面114aa的宽度Ugrw11和第一下倾斜表面115aa的宽度Lgrw11分别比图6的第一上倾斜表面114a的宽度Ugrw1和图6的第一下倾斜表面115a的宽度Lgrw1小。
图10示出了(在第二倒角部180a中)第二倾斜角θ12、第一下倾斜角Lθ12和第一上倾斜角Uθ12全部相等并且第一上倾斜表面114ba的宽度Ugrw12和第一下倾斜表面115ba的宽度Lgrw12分别比图7的第一上倾斜表面114b的宽度Ugrw2和图7的第一下倾斜表面115b的宽度Lgrw2小的示例。第一倒角部170a和第二倒角部180a可以使用图21的抛光轮400形成。
第二倒角部180a的第二倾斜表面214ba的宽度grw12比图7的第二倒角部180的第二倾斜表面214b的宽度grw2小。这意味着不仅减小了在第二倒角部180a的抛光步骤期间密封构件SM被削减的量或者密封构件SM被去除的程度,而且还减小了在第二倒角部180a的抛光步骤期间产生的噪声的量。
也就是说,图9和图10的倒角部可以减小由于密封构件SM引起的第一显示基底110与第二显示基底210之间的结合力的劣化。
参照图11和图12,倒角部可以包括第一倒角部170b和第二倒角部180b。
图11示出了在第一倒角部170b中,第一上倾斜角Uθ21和第一下倾斜角Lθ21彼此不同并且第一上倾斜表面114ab的宽度Ugrw21和第一下倾斜表面115ab的宽度Lgrw21彼此不同的示例。
例如,第一下倾斜角Lθ21可以比第一上倾斜角Uθ21大。此外,例如,(例如,在平面图中)第一下倾斜表面115ab的宽度Lgrw21可以比第一上倾斜表面114ab的宽度Ugrw21大。
图12示出了(在第二倒角部180b中)第二倾斜角θ22与第一上倾斜角Uθ22相同且与第一下倾斜角Lθ22不同,第一上倾斜表面114bb的宽度Ugrw22与第一下倾斜表面115bb的宽度Lgrw22不同并且第二倾斜表面214bb的宽度grw22比图10的第二倾斜表面214ba的宽度grw12小的示例。
例如,第一下倾斜角Lθ22可以比第二倾斜角θ22大。此外,例如,(例如,在平面图中)第一下倾斜表面115bb的宽度Lgrw22可以比第一上倾斜表面114bb的宽度Ugrw22大。
第一倒角部170b和第二倒角部180b可以使用图23的抛光轮500形成。
本实施例的第二倒角部180b的第二倾斜表面214bb的宽度grw22比图10的第二倒角部180a的第二倾斜表面214ba的宽度grw12小。这意味着不仅进一步减小了在第二倒角部180b的抛光步骤期间密封构件SM被去除或削减的量,而且还进一步减小了在第二倒角部180b的抛光步骤期间产生的噪声的量。
也就是说,图11和图12的倒角部可以进一步减小由于密封构件SM引起的第一显示基底110与第二显示基底210之间的结合力的劣化。
参照图13和图14,倒角部可以包括第一倒角部170c和第二倒角部180c。
图13示出了(在第一倒角部170c中)第一上倾斜角Uθ31与第一下倾斜角Lθ31彼此不同并且第一上倾斜表面114ac的宽度Ugrw31与第一下倾斜表面115ac的宽度Lgrw31彼此不同的示例。
例如,第一下倾斜角Lθ31可以比第一上倾斜角Uθ31大,第一下倾斜表面115ac的宽度Lgrw31可以比第一上倾斜表面114ac的宽度Ugrw31大。此外,第一下倾斜角Lθ31可以比图11中的第一下倾斜角Lθ21小。
图14示出了(在第二倒角部180c中)第二倾斜角θ32与第一上倾斜角Uθ32相同但与第一下倾斜角Lθ32不同的示例。此外,第一上倾斜表面114bc的宽度Ugrw32与第一下倾斜表面115bc的宽度Lgrw32不同,第二倾斜表面214bc的宽度grw32比第一下倾斜表面115bc的宽度Lgrw32小,并且也比图12的第二倾斜表面214bb的宽度grw22小。
例如,第一下倾斜角Lθ32可以比第二倾斜角θ32大,并且第一下倾斜表面115bc的宽度Lgrw32可以比第一上倾斜表面114bc的宽度Ugrw32大。
第一倒角部170c和第二倒角部180c可以使用图25的抛光轮600形成。
第二倒角部180c的第二倾斜表面214bc的宽度grw32比图12的第二倒角部180b的第二倾斜表面214bb的宽度grw22小。这意味着不仅进一步减小了在第二倒角部180c的抛光步骤期间密封构件SM被削减或抛光掉的量,而且还进一步减小了在第二倒角部180c的抛光步骤期间产生的噪声的量。
因此,图13和图14的倒角部可以进一步减小由于密封构件SM引起的第一显示基底110与第二显示基底210之间的结合力的劣化。
图15示出了显示装置2,在显示装置2中,包括第一倒角部170d和第二倒角部180d的倒角部CF4在平面上相对于突出区域(例如,图1的突出区域PA)的侧面倾斜并且具有线性形状。
倒角部CF4可以适用于图1至图14的上述实施例。
图16示出了显示装置3,在显示装置3中,密封构件SM3的位于每个倒角部CF的第二倒角部180附近的部分的宽度SMW3与密封构件SM3的其余部分的宽度SMW4相同。
密封构件SM3可以适用于图1至图15的上述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描述如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执行的倒角部的抛光步骤。
图17至图20包括示出如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执行的倒角部的抛光步骤的示意图和剖视图。
参照图17,准备包括通过密封构件SM结合的第一显示基底110和第二显示基底210的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具有倒角部CF,所述倒角部CF包括通过激光切割工艺形成的第一倒角部170和第二倒角部180。已经在上面描述了显示面板10,因此将省略其重复的详细描述。
此后,抛光轮300面向每个倒角部CF。可以在从第二倒角部180到第一倒角部170的方向上执行每个倒角部CF的使用抛光轮300的抛光步骤,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可选择地,可以在从第一倒角部170到第二倒角部180的方向上执行每个倒角部CF的使用抛光轮300的抛光步骤。在下文中,将把每个倒角部CF的使用抛光轮300的抛光步骤描述为在从第二倒角部180到第一倒角部170的方向上执行。
参照图18,抛光轮300面向第二倒角部180。倾斜表面尚未形成在第二倒角部180上。
抛光轮300包括用于抛光的抛光槽310,抛光槽310的表面可以镶有金刚石。抛光轮300围绕垂直旋转轴来旋转,并且被构造为公共地用于对第一倒角部170和第二倒角部180两者进行抛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特别是在第二倒角部180附近的区域中减小第一倒角部170的保持未抛光的部分。
抛光槽310具有内侧表面311、在内侧表面311下方连接到内侧表面311的第一内倾斜表面312以及在内侧表面311上方连接到内侧表面311的第二内倾斜表面313。
当抛光轮300的抛光槽310面向第二倒角部180时,使抛光轮300的抛光槽310以内侧表面311的中心可以与第一显示基底110的第一顶表面111和第一底表面112之间的中心重合的这样的方式来对准。(通过抛光轮300的抛光槽310的对准形成的)水平轴CA和第一内倾斜表面312彼此形成的第一角Gθ1可以与水平轴CA和第二内倾斜表面313彼此形成的第二角Gθ2相同。
抛光槽310的第一内倾斜表面312与第二内倾斜表面313之间的最大宽度可以大于第一显示基底110的第一底表面112与第二显示基底210的第二顶表面211之间的厚度。
参照图19,可以通过使用抛光轮300的抛光槽310(如图18中所示)对第二倒角部180进行抛光来在第二倒角部180上形成第一上倾斜表面114b、第一下倾斜表面115b和第二倾斜表面214b。
此后,移动抛光轮300的抛光槽310经过第二倒角部180以面向第一倒角部170。此后,当抛光轮300的抛光槽310面向第一倒角部170时,通过以内侧表面311的中心可以与第一显示基底110的第一顶表面111和第一底表面112之间的中心重合的这样的方式使抛光轮300的抛光槽310对准来对尚未形成有倾斜表面的第一倒角部170进行抛光。因此,参照图20,在第一倒角部170上形成第一上倾斜表面114a和第一下倾斜表面115a。
在下文中将描述用于形成倒角部的各种示例性抛光工艺。
图21至图26是示出用于形成倒角部的各种示例性抛光工艺的剖视图。
图21示出了抛光轮400面向其上尚未形成有倾斜表面的第二倒角部180a的示例。
抛光轮400与图18的抛光轮300类似,但具有与图18的抛光槽310的形状不同的形状的抛光槽410。
抛光槽410具有内侧表面411、在内侧表面411下方连接到内侧表面411的第一内倾斜表面412以及在内侧表面411上方连接到内侧表面411的第二内倾斜表面413。
当抛光轮400的抛光槽410面向第二倒角部180a时,使抛光轮400的抛光槽410以内侧表面411的中心可以与第一显示基底110的第一顶表面111和第一底表面112之间的中心重合的这样的方式对准。(通过抛光轮400的抛光槽410的对准形成的)水平轴CA和第一内倾斜表面412彼此形成的第一角Gθ11可以与水平轴CA和第二内倾斜表面413彼此形成的第二角Gθ12相同。图21的第一角Gθ11和第二角Gθ12可以分别大于图18的第一角Gθ1和第二角Gθ2。
参照图22,可以通过使用抛光轮400的抛光槽410(如图21中所示)对第二倒角部180a进行抛光来在第二倒角部180a上形成第一上倾斜表面114ba、第一下倾斜表面115ba和第二倾斜表面214ba。
可以以与图20的第一倒角部170的抛光步骤相同的方式来执行在第二倒角部180a的抛光步骤之后的第一倒角部(例如,图9的第一倒角部170a)的抛光步骤,因此,将省略其重复的详细描述。
图23示出了抛光轮500面向其上尚未形成有倾斜表面的第二倒角部180b的示例。
抛光轮500与图18的抛光轮300类似,但是具有抛光槽510,所述抛光槽510具有与图18的抛光槽310的形状不同的形状。
抛光槽510具有内侧表面511、在内侧表面511下方连接到内侧表面511的第一内倾斜表面512以及在内侧表面511上方连接到内侧表面511的第二内倾斜表面513。
当抛光轮500的抛光槽510面向第二倒角部180b时,使抛光轮500的抛光槽510以内侧表面511的中心可以与第一显示基底110的第一顶表面111和第一底表面112之间的点(例如,中心或中点)重合的这样的方式进行对准。(通过抛光轮500的抛光槽510的对准形成的)水平轴CA与第一内倾斜表面512彼此形成的第一角Gθ31可以不同于水平轴CA与第二内倾斜表面513彼此形成的第二角Gθ32。例如,第二角Gθ32可以大于第一角Gθ31。
参照图24,可以通过使用抛光轮500的抛光槽510(如图23中所示)对第二倒角部180b进行抛光来在第二倒角部180b上形成第一上倾斜表面114bb、第一下倾斜表面115bb和第二倾斜表面214bb。
可以以与图20的第一倒角部170的抛光步骤相同的方式执行在第二倒角部180b的抛光步骤之后的第一倒角部(例如,图11的第一倒角部170b)的抛光步骤,因此,将省略其重复的详细描述。
图25示出了抛光轮600面向其上尚未形成倾斜表面的第二倒角部180c的示例。
抛光轮600与图18的抛光轮300相似,但是具有抛光槽610,所述抛光槽610具有与图18的抛光槽310的形状不同的形状。
抛光槽610具有内侧表面611、在内侧表面611下方连接到内侧表面611的第一内倾斜表面612以及在内侧表面611上方连接到内侧表面611的第二内倾斜表面613。
当抛光轮600的抛光槽610面向第二倒角部180c时,使抛光轮600的抛光槽610以内侧表面611的中心可以与第一显示基底110的第一顶表面111和第一底表面112之间的中心大体上重合的这样的方式进行对准。(通过抛光轮600的抛光槽610的对准来形成的)水平轴CA与第一内倾斜表面612彼此形成的第一角Gθ41可以不同于水平轴CA与第二内倾斜表面613彼此形成的第二角Gθ42。例如,第二角Gθ42可以大于第一角Gθ41。第二角Gθ42可以大于图23的第二角Gθ32,并且第一角Gθ41可以小于图23的第一角Gθ31。
参照图26,可以通过使用抛光轮600的抛光槽610(如图25中所示)对第二倒角部180c进行抛光来在第二倒角部180c上形成第一上倾斜表面114bc、第一下倾斜表面115bc和第二倾斜表面214bc。
可以以与图20的第一倒角部170的抛光步骤基本相同的方式来执行在第二倒角部180c的抛光步骤之后的第一倒角部(例如,图13的第一倒角部170c)的抛光步骤,因此,将省略其重复的详细描述。
总结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基本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优选实施例进行许多变化和修改。因此,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以一般的和描述性的含义来被使用,而不是出于限制的目的。

Claims (27)

1.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显示基底和第二显示基底,具有所述第一显示基底与所述第二显示基底彼此叠置的叠置区域,并且具有在所述叠置区域的一侧上的突出区域;
密封构件,沿着所述叠置区域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基底与所述第二显示基底之间;以及
至少一个倒角部,包括形成在所述突出区域的至少一侧上的第一倒角部和形成在所述叠置区域上且与所述第一倒角部相邻的第二倒角部,
其中,在所述第二倒角部中,所述第一显示基底的端部被设置成超出所述第二显示基底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突出区域由所述第一显示基底的不与所述第二显示基底叠置的部分限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倒角部和所述第二倒角部在平面上是连续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倒角部相对于所述突出区域的一侧倾斜并且具有线性形状或弯曲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基底具有彼此平行的第一顶表面和第一底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顶表面和所述第一底表面的第一侧表面,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基底具有彼此平行的第二顶表面和第二底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顶表面和所述第二底表面的第二侧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顶表面和所述第二底表面彼此面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倒角部中,所述第一显示基底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顶表面与所述第一侧表面之间的第一上倾斜表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底表面与所述第一侧表面之间的第一下倾斜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显示基底具有位于所述第二顶表面与所述第二底表面之间的第二倾斜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倒角部中,所述第一显示基底的所述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二显示基底的所述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顶表面与所述第一上倾斜表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的宽度与所述第一下倾斜表面的宽度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下倾斜表面的宽度,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的所述宽度不同于所述第一上倾斜表面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顶表面和所述第二倾斜表面彼此形成的第二倾斜角与所述第一顶表面和所述第一上倾斜表面彼此形成的第一上倾斜角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上倾斜角和所述第一底表面与所述第一下倾斜表面之间的第一下倾斜角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上倾斜角不同于所述第一底表面与所述第一下倾斜表面之间的第一下倾斜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下倾斜角大于所述第一上倾斜角。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密封构件包括玻璃料。
15.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定位为彼此面对的第一显示基底和第二显示基底,具有所述第一显示基底和所述第二显示基底彼此叠置的叠置区域,并且具有在所述叠置区域的一侧上的突出区域;
密封构件,沿着所述叠置区域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基底与所述第二显示基底之间;以及
至少一个倒角部,包括形成在所述突出区域的至少一侧上的第一倒角部和形成在所述叠置区域上且与所述第一倒角部相邻的第二倒角部,
其中,在所述第二倒角部中,所述第二显示基底与所述第一显示基底相对于所述密封构件不对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突出区域由所述第一显示基底的不与所述第二显示基底叠置的部分限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倒角部和所述第二倒角部在平面上是连续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倒角部相对于所述突出区域的一侧倾斜并且具有线性形状或弯曲形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基底具有彼此平行的第一顶表面和第一底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顶表面和所述第一底表面的第一侧表面,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基底具有彼此平行的第二顶表面和第二底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顶表面和所述第二底表面的第二侧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顶表面和所述第二底表面彼此面对。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倒角部中,所述第一显示基底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顶表面与所述第一侧表面之间的第一上倾斜表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底表面与所述第一侧表面之间的第一下倾斜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显示基底具有位于所述第二顶表面与所述第二底表面之间的第二倾斜表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的宽度与所述第一下倾斜表面的宽度彼此不同。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下倾斜表面的宽度,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的所述宽度不同于所述第一上倾斜表面的宽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顶表面和所述第二倾斜表面之间的第二倾斜角与所述第一顶表面和所述第一上倾斜表面之间的第一上倾斜角相同。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上倾斜角与所述第一底表面和所述第一下倾斜表面之间的第一下倾斜角相同。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上倾斜角与所述第一底表面和所述第一下倾斜表面彼此形成的第一下倾斜角不同。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下倾斜角大于所述第一上倾斜角。
2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密封构件包括玻璃料。
CN201810947561.0A 2017-08-22 2018-08-20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4278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05883 2017-08-22
KR1020170105883A KR102369938B1 (ko) 2017-08-22 2017-08-22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7857A true CN109427857A (zh) 2019-03-05
CN109427857B CN109427857B (zh) 2023-10-20

Family

ID=65437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47561.0A Active CN109427857B (zh) 2017-08-22 2018-08-20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0547024B2 (zh)
KR (2) KR102369938B1 (zh)
CN (1) CN10942785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39772A (zh) * 2017-11-29 2019-06-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3193015A (zh) * 2021-04-16 2021-07-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08091B1 (ko) * 2016-10-07 2023-12-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316563B1 (ko) * 2017-05-22 2021-10-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금속으로 형성된 상부 기판을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517268B1 (ko) * 2018-07-16 2023-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20200064670A1 (en) * 2018-08-22 2020-02-27 Innolux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200071907A (ko) * 2018-12-11 2020-06-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제조 방법
US11056630B2 (en) * 2019-02-13 2021-07-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module having glass substrate on which side wirings are forme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11099442B2 (en) * 2019-07-01 2021-08-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KR20210059146A (ko) * 2019-11-14 2021-05-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유리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33349A (ja) * 2006-01-31 2007-09-1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表示装置
US20110194063A1 (en) * 2010-02-08 2011-08-11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70062293A1 (en) * 2015-09-01 2017-03-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conductor chip
CN107004617A (zh) * 2014-12-10 2017-08-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桥接配线迹线的柔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0336A (ja) 2001-12-27 2003-07-15 Optrex Corp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面取り方法
DE10219951A1 (de) * 2002-05-03 2003-11-13 Patent Treuhand Ges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Verfahren zur Verkapselung eines Bauelements auf Basis organischer Halbleiter
JP2007287669A (ja) * 2006-03-23 2007-11-01 Canon Inc 有機発光装置及び有機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153383B2 (ja) * 2008-02-26 2013-02-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DE112013001392T5 (de) * 2012-03-12 2014-12-04 Panasonic Corp. Organisches Elektrolumineszenzelement
JP5931553B2 (ja) * 2012-04-13 2016-06-0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KR102076503B1 (ko) * 2013-01-24 2020-02-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430346B1 (ko) * 2014-12-16 2022-08-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661278B1 (ko) 2015-07-14 2016-09-29 에스피텍 주식회사 초박형 유리의 가공방법
WO2017022622A1 (ja) * 2015-07-31 2017-02-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
KR20180061483A (ko) * 2016-11-28 2018-06-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표시장치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33349A (ja) * 2006-01-31 2007-09-1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表示装置
US20110194063A1 (en) * 2010-02-08 2011-08-11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10092062A (ko) * 2010-02-08 2011-08-17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7004617A (zh) * 2014-12-10 2017-08-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桥接配线迹线的柔性显示装置
US20170062293A1 (en) * 2015-09-01 2017-03-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conductor chip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39772A (zh) * 2017-11-29 2019-06-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9839772B (zh) * 2017-11-29 2023-07-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3193015A (zh) * 2021-04-16 2021-07-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193015B (zh) * 2021-04-16 2022-07-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369938B1 (ko) 2022-03-03
KR102430307B1 (ko) 2022-08-08
CN109427857B (zh) 2023-10-20
KR20190021509A (ko) 2019-03-06
US10734604B2 (en) 2020-08-04
US10547024B2 (en) 2020-01-28
KR20220030980A (ko) 2022-03-11
US20200358028A1 (en) 2020-11-12
US10903447B2 (en) 2021-01-26
US20190067630A1 (en) 2019-02-28
US20200152909A1 (en) 2020-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7857A (zh) 显示装置
US10203573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85483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non-adhesive member or support part surfaces overlapping with the folding area
US9773849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CN106501983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595086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160232838A1 (en) Display device
US9082774B1 (en) Display device
US20150179586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6007737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1393851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plurality of pad terminals including connection pad terminals and dummy pad terminals
KR20120012741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60026340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7799561A (zh) 显示装置
US20180146578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2627214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0570977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US9818768B2 (en) Array substrate for display device
US947093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654301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KR10185470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90030906A (ko) 표시 장치
KR20170039801A (ko) 박막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11543709B2 (en)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of tes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30126287A (ko) 연성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