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2447A - 模具结构 - Google Patents

模具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2447A
CN109422447A CN201711267223.4A CN201711267223A CN109422447A CN 109422447 A CN109422447 A CN 109422447A CN 201711267223 A CN201711267223 A CN 201711267223A CN 109422447 A CN109422447 A CN 1094224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structure
lower die
mold
surface forming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672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政雄
邱明哲
朱建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rle Autom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rle Autom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rle Autom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Mirle Autom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22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24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3/00Re-forming shaped glass
    • C03B23/02Re-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23/023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 C03B23/03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by press-bending between shaping moulds
    • C03B23/0302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by press-bending between shaping moulds between opposing full-face shaping moul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3/00Re-forming shaped glass
    • C03B23/02Re-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23/023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 C03B23/03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by press-bending between shaping moulds
    • C03B23/0307Press-bending involving applying local or additional heating, cooling or insulating mea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具结构,用以制造模造玻璃。模具结构包括上模以及下模。上模具有第一断热沟以及第一曲面成型部,其中第一断热沟的位置对应第一曲面成型部的位置。下模具有第二曲面成型部。上模与下模共同夹持模造玻璃,且第一曲面成型部与第二曲面成型部配合对模造玻璃的周围进行热压成型。当利用环形加热器自模具结构的周围对模具结构进行加热时,断热沟可缩小上模与下模侧边的热传导路径截面积,从而加大模具结构的内外温差。因此,在加热的过程中,模具结构的周围温度会高于模具结构的内部温度。当模造玻璃的周围的温度达到可弯折温度时,模造玻璃的中间平面区较低温,不会因过热而产生橘皮、雾纹等表面瑕疵。

Description

模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提高模具内外温差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图1是现有技术的玻璃成型设备1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玻璃成型设备1包括模具结构10、上加热板12以及下加热板14。模具结构10由上模100以及下模102组成,其中玻璃成型空间104形成于上模100与下模102之间,且玻璃成型空间104用以容纳模造玻璃2。在以模具结构10对模造玻璃2进行模造成型时,现有技术是先以上加热板12与下加热板14分别接触上模100与下模102,使上加热板12与下加热板14经由热传导的方式对模具结构10与模造玻璃2进行加热。模造玻璃2加热软化后,上模100与下模102夹持并施压模造玻璃2,使模造玻璃2的边缘依玻璃成型空间104的形状而热压成型。
当上加热板12与下加热板14经由热传导的方式对模具结构10与模造玻璃2进行加热时,模具结构10的中间区域A1会产生聚热效果,且模具结构10的侧面区域A2会产生散热效果。因此,当模造玻璃2的周围的温度达到可弯折温度时,模造玻璃2的中间平面区会因过热而产生橘皮、雾纹等表面瑕疵,进而影响模造玻璃2成型后的表面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模具内外温差的模具结构,以解决前述问题。
本发明的模具结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模具结构用以制造模造玻璃,所述模具结构包括上模以及下模。所述上模具有第一断热沟以及第一曲面成型部,所述第一断热沟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曲面成型部的位置。所述下模具有第二曲面成型部。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共同夹持所述模造玻璃,且所述第一曲面成型部与所述第二曲面成型部配合对所述模造玻璃的周围进行热压成型。
所述第一断热沟的深度小于所述上模的厚度且大于所述上模的厚度的1/2。
所述第一断热沟是环形。
所述下模还具有第二断热沟,所述第二断热沟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曲面成型部的位置。
所述第二断热沟的深度小于所述下模的厚度且大于所述下模的厚度的1/2。
所述第二断热沟是环形。
所述上模还具有多个第一散热沟以及第一平面成型部,所述第一散热沟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平面成型部的位置。
所述第一散热沟的深度小于所述上模的厚度的1/2。
所述第一散热沟是环形。
所述下模还具有多个第二散热沟以及第二平面成型部,所述第二散热沟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平面成型部的位置,所述第一平面成型部与所述第二平面成型部配合夹持所述模造玻璃的中间平面区。
所述第二散热沟的深度小于所述下模的厚度的1/2。
所述第二散热沟是环形。
所述上模包括第一外模具件以及第一内模具件,所述第一内模具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外模具件中。
所述下模包括第二外模具件以及第二内模具件,所述第二内模具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外模具件中且对应所述第一内模具件。
因此,根据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模具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于上模对应第一曲面成型部的位置设置第一断热沟。此外,本发明亦可于下模对应第二曲面成型部的位置设置第二断热沟。当利用环形加热器(例如,辐射加热器或电磁加热器)自模具结构的周围对模具结构进行加热时,断热沟可缩小上模与下模侧边的热传导路径截面积,从而加大模具结构的内外温差。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可于上模对应第一平面成型部的位置设置第一散热沟,且于下模对应第二平面成型部的位置设置第二散热沟。当利用环形加热器自模具结构的周围对模具结构进行加热时,散热沟可提高模具结构中间区域的散热面积,从而加大模具结构的内外温差。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上模可包括不同热传导效果的模具件,且下模亦可包括不同热传导效果的模具件,以利用热传导效果的差异来控制模具结构的内外温差。
因此,在加热的过程中,模具结构的周围温度会高于模具结构的内部温度。当模造玻璃的周围的温度达到可弯折温度时,模造玻璃的中间平面区较低温,不会因过热而产生橘皮、雾纹等表面瑕疵。因此,本发明可有效确保模造玻璃成型后的表面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玻璃成型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模具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模具结构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图2中的模具结构的爆炸图。
图5是以环形加热器对模具结构进行加热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的模具结构与环形加热器沿X-X线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模具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图7中的模具结构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9是以环形加热器对模具结构进行加热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模具结构的爆炸图。
图11是以环形加热器对模具结构进行加热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玻璃成型设备
2、4 模造玻璃
10、30、30'、30” 模具结构
12 上加热板
14 下加热板
32 环形加热器
100、300 上模
102、302 下模
104 玻璃成型空间
3000 第一断热沟
3002 第一曲面成型部
3004 第一平面成型部
3006 第一散热沟
3008 第一外模具件
3010 第一内模具件
3020 第二断热沟
3022 第二曲面成型部
3024 第二平面成型部
3026 第二散热沟
3028 第二外模具件
3030 第二内模具件
A1 中间区域
A2 侧面区域
D1、D2、D3、D4 深度
T1、T2 厚度
X-X 剖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至图6,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模具结构30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的模具结构30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4是图2中的模具结构30的爆炸图,图5是以环形加热器32对模具结构30进行加热的立体图,图6是图5中的模具结构30与环形加热器32沿X-X线的剖面图。
如图2至图6所示,模具结构30包括上模300以及下模302。上模300具有第一断热沟3000、第一曲面成型部3002以及第一平面成型部3004,其中第一断热沟3000的位置对应第一曲面成型部3002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断热沟3000是环形,但不以此为限。下模302具有第二断热沟3020、第二曲面成型部3022以及第二平面成型部3024,其中第二断热沟3020的位置对应第二曲面成型部3022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断热沟3020亦是环形,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6所示,模具结构30用以制造模造玻璃4,其中模具结构30的上模300与下模302即是用以共同夹持模造玻璃4。在以模具结构30制造模造玻璃4时,本发明可利用环形加热器32(例如,辐射加热器或电磁加热器)自模具结构30的周围对模具结构30进行加热。当利用环形加热器32自模具结构30的周围对模具结构30进行加热时,第一断热沟3000与第二断热沟3020可缩小上模300与下模302侧边的热传导路径截面积,从而加大模具结构30的内外温差。因此,在加热的过程中,模具结构30的周围温度会高于模具结构30的内部温度。当模造玻璃4的周围的温度达到可弯折温度时,模造玻璃4的中间平面区较低温,不会因过热而产生橘皮、雾纹等表面瑕疵。因此,本发明可有效确保模造玻璃4成型后的表面品质。
当模造玻璃4的周围的温度达到可弯折温度时,即可致动上模300与下模302移动至合模位置,使得上模300的第一曲面成型部3002与下模302的第二曲面成型部3022配合对模造玻璃4的周围进行热压成型,且上模300的第一平面成型部3004与下模302的第二平面成型部3024配合夹持模造玻璃4的中间平面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断热沟3000的深度D1可小于上模300的厚度T1且大于上模300的厚度T1的1/2;第二断热沟3020的深度D2可小于下模302的厚度T2且大于下模302的厚度T2的1/2。借此,可有效缩小上模300与下模302侧边的热传导路径截面积,从而加大模具结构30的内外温差。
请参考图7至图9,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模具结构30'的立体图,图8是图7中的模具结构30'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9是以环形加热器32对模具结构30'进行加热的剖面图。
模具结构30'与前述的模具结构3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模具结构30'的上模300还具有多个第一散热沟3006,且模具结构30'的下模302还具有多个第二散热沟3026,如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沟3006的位置对应第一平面成型部3004的位置,且第二散热沟3026的位置对应第二平面成型部3024的位置。此外,第一散热沟3006与第二散热沟3026皆是环形,但不以此为限。需说明的是,图7-9中与图1-5中所示相同标号的组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当利用环形加热器32自模具结构30'的周围对模具结构30'进行加热时,第一散热沟3006与第二散热沟3026可提高模具结构30'中间区域的散热面积,从而加大模具结构30'的内外温差。因此,在加热的过程中,模具结构30'的周围温度会高于模具结构30'的内部温度。当模造玻璃4的周围的温度达到可弯折温度时,模造玻璃4的中间平面区较低温,不会因过热而产生橘皮、雾纹等表面瑕疵。因此,本发明可有效确保模造玻璃4成型后的表面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沟3006的深度D3可小于上模300的厚度T1
的1/2,且第二散热沟3026的深度D4可小于下模302的厚度T2的1/2。借此,可有效提高模具结构30'中间区域的散热面积,从而加大模具结构30'的内外温差。
请参考图10以及图11,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模具结构30”的爆炸图,图11是以环形加热器32对模具结构30”进行加热的剖面图。
模具结构30”与前述的模具结构3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模具结构30”的上模300包括第一外模具件3008以及第一内模具件3010,且模具结构30”的下模302包括第二外模具件3028以及第二内模具件3030,如图10与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模具件3010设置于第一外模具件3008中而构成上模300。此外,第二内模具件3030设置于第二外模具件3028中而构成下模302,其中第二内模具件3030对应第一内模具件3010。上模300的第一曲面成型部3002可由第一外模具件3008提供,且上模300的第一平面成型部3004可由第一内模具件3010提供。下模302的第二曲面成型部3022与第二平面成型部3024可由第二内模具件3030提供。需说明的是,图10-11中与图1-5中所示相同标号的组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模具件3008与第二外模具件3028可由石墨、碳化硅或其它类似材料制成,且第一内模具件3010与第二内模具件3030可由陶瓷、氧化铝、氧化锆、石墨、碳化硅或其它类似材料制成。优选地,第一外模具件3008与第二外模具件3028的热传导率可介于90与100(W/m℃)之间,且第一内模具件3010与第二内模具件3030的热传导率可小于20(W/m℃),但不以此为限。
当利用环形加热器32自模具结构30”的周围对模具结构30”进行加热时,第一外模具件3008与第二外模具件3028导热速度较快,且第一内模具件3010与第二内模具件3030因材质及组合间隙使导热速度较慢。因此,可利用热传导效果的差异来控制模具结构30”的内外温差。因此,在加热的过程中,模具结构30”的周围温度会高于模具结构30”的内部温度。当模造玻璃4的周围的温度达到可弯折温度时,模造玻璃4的中间平面区较低温,不会因过热而产生橘皮、雾纹等表面瑕疵。因此,本发明可有效确保模造玻璃4成型后的表面品质。
因此,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模具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于上模对应第一曲面成型部的位置设置第一断热沟。此外,本发明亦可于下模对应第二曲面成型部的位置设置第二断热沟。当利用环形加热器(例如,辐射加热器或电磁加热器)自模具结构的周围对模具结构进行加热时,断热沟可缩小上模与下模侧边的热传导路径截面积,从而加大模具结构的内外温差。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可于上模对应第一平面成型部的位置设置第一散热沟,且于下模对应第二平面成型部的位置设置第二散热沟。当利用环形加热器自模具结构的周围对模具结构进行加热时,散热沟可提高模具结构中间区域的散热面积,从而加大模具结构的内外温差。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上模可包括不同热传导效果的模具件,且下模亦可包括不同热传导效果的模具件,以利用热传导效果的差异来控制模具结构的内外温差。
因此,在加热的过程中,模具结构的周围温度会高于模具结构的内部温度。当模造玻璃的周围的温度达到可弯折温度时,模造玻璃的中间平面区较低温,不会因过热而产生橘皮、雾纹等表面瑕疵。因此,本发明可有效确保模造玻璃成型后的表面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模具结构,用以制造模造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结构包括:
上模,具有第一断热沟以及第一曲面成型部,所述第一断热沟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曲面成型部的位置;以及
下模,具有第二曲面成型部;
其中,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共同夹持所述模造玻璃,且所述第一曲面成型部与所述第二曲面成型部配合对所述模造玻璃的周围进行热压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断热沟的深度小于所述上模的厚度且大于所述上模的厚度的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断热沟是环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还具有第二断热沟,所述第二断热沟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曲面成型部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断热沟的深度小于所述下模的厚度且大于所述下模的厚度的1/2。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断热沟是环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还具有多个第一散热沟以及第一平面成型部,所述第一散热沟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平面成型部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沟的深度小于所述上模的厚度的1/2。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沟是环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还具有多个第二散热沟以及第二平面成型部,所述第二散热沟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平面成型部的位置,所述第一平面成型部与所述第二平面成型部配合夹持所述模造玻璃的中间平面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沟的深度小于所述下模的厚度的1/2。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沟是环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第一外模具件以及第一内模具件,所述第一内模具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外模具件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第二外模具件以及第二内模具件,所述第二内模具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外模具件中且对应所述第一内模具件。
CN201711267223.4A 2017-08-23 2017-12-05 模具结构 Pending CN1094224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2457 2017-08-23
TW106212457U TWM552030U (zh) 2017-08-23 2017-08-23 模具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2447A true CN109422447A (zh) 2019-03-05

Family

ID=61014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67223.4A Pending CN109422447A (zh) 2017-08-23 2017-12-05 模具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22447A (zh)
TW (1) TWM5520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8065A (zh) * 2020-07-24 2022-01-25 盟立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曲面贴合治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58254Y (zh) * 2005-01-10 2006-02-15 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像管玻壳屏压制成型模圈
CN2761604Y (zh) * 2004-12-21 2006-03-01 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开设有散热槽的彩色显像管玻锥底模模具
KR101715606B1 (ko) * 2016-09-29 2017-03-13 (주)대호테크 유리성형용 금형장치
CN106536431A (zh) * 2014-05-19 2017-03-22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形成具有形状的玻璃制品的模具组件
CN206188643U (zh) * 2016-09-22 2017-05-24 凯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热弯模具
CN206188645U (zh) * 2016-11-11 2017-05-24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3d四边热弯成型的两板模具
CN206266425U (zh) * 2016-11-21 2017-06-20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可改善四边热弯产品质量的两板模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1604Y (zh) * 2004-12-21 2006-03-01 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开设有散热槽的彩色显像管玻锥底模模具
CN2758254Y (zh) * 2005-01-10 2006-02-15 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像管玻壳屏压制成型模圈
CN106536431A (zh) * 2014-05-19 2017-03-22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形成具有形状的玻璃制品的模具组件
CN206188643U (zh) * 2016-09-22 2017-05-24 凯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热弯模具
KR101715606B1 (ko) * 2016-09-29 2017-03-13 (주)대호테크 유리성형용 금형장치
CN206188645U (zh) * 2016-11-11 2017-05-24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3d四边热弯成型的两板模具
CN206266425U (zh) * 2016-11-21 2017-06-20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可改善四边热弯产品质量的两板模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8065A (zh) * 2020-07-24 2022-01-25 盟立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曲面贴合治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2030U (zh) 2017-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15606B1 (ko) 유리성형용 금형장치
CA2913111C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lding metal separator
TW201604149A (zh) 用於形成定型玻璃物品的模具組合件
CN109422447A (zh) 模具结构
TW201806883A (zh) 模造立體玻璃連續成型裝置之加熱裝置
CN103677404B (zh) 无边框的触摸屏
CN204509101U (zh) 用来制造模造玻璃的成型设备
CN207330729U (zh) 模造立体玻璃模具
CN205328855U (zh) 立体模造玻璃连续成型装置
CN105729731A (zh) 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CN207405073U (zh) 层叠式模具结构及玻璃成型设备
CN110625015A (zh) 一种提高铝合金热冲压件成形质量的分区冷却方法
KR20180009070A (ko) 자재 성형 장치
CN109747132A (zh) 一种玻璃高光盖板一次成型弧度的生产工艺
CN214820649U (zh) 一种生产丝网热熔垫片用注塑模具
TWI634084B (zh) 層疊式模具結構及玻璃成型設備
CN107948913A (zh) 一种音膜组件的加工方法、音膜组件及微型扬声器
CN205528395U (zh) 立体模造玻璃连续成型装置的加热装置
CN114149169B (zh) 一种5d曲面玻璃热弯成型制造工艺
KR102121216B1 (ko) 유리기판의 엣지성형용 금형
CN107793013A (zh) 模造立体玻璃连续成型装置的加热装置
CN203947022U (zh) 一种分段式加热炉
JP3760360B2 (ja) 真空成型用金型
CN207210253U (zh) 玻璃成型设备
CN206318867U (zh) 玻璃成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