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4277A - 处置器具 - Google Patents

处置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4277A
CN109414277A CN201680086970.5A CN201680086970A CN109414277A CN 109414277 A CN109414277 A CN 109414277A CN 201680086970 A CN201680086970 A CN 201680086970A CN 109414277 A CN109414277 A CN 1094142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shell
rotation axis
state
opera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69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4277B (zh
Inventor
田中千博
武井祐介
北村央士朗
小林明誉
山本达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14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4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4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42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17/2909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68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1Scis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68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 A61B17/072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for applying a row of staples in a single action, e.g. the staples being applied simultaneously
    • A61B17/07207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for applying a row of staples in a single action, e.g. the staples being applied simultaneously the staples being applied sequential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9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ounted on or guided by flexible, e.g. catheter-like, means
    • A61B2017/003Steerable
    • A61B2017/0030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flexible means
    • A61B2017/00314Separate linked me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367Details of actuation of instruments, e.g. relations between pushing buttons, or the like, and activation of the tool, working tip, or the like
    • A61B2017/00398Details of actuation of instruments, e.g. relations between pushing buttons, or the like, and activation of the tool, working tip, or the like using powered actuators, e.g. stepper motors, soleno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17/2909Handles
    • A61B2017/2912Handles transmission of forces to actuating rod or piston
    • A61B2017/2919Handles transmission of forces to actuating rod or piston details of linkages or pivot poi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17/2909Handles
    • A61B2017/2925Pistol gri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2926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 A61B2017/2927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the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head being adjustable with respect to the shaf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2926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 A61B2017/2927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the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head being adjustable with respect to the shaft
    • A61B2017/2929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the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head being adjustable with respect to the shaft with a head rotatable about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shaf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2946Locking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处置器具包括:外壳;轴,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绕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末端执行器,其设在所述轴的顶端部,该末端执行器与所述轴一起绕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锁定构件,其通过与所述轴卡合来抑制所述轴相对于所述外壳的所述旋转;以及操作构件,其安装于所述外壳,该操作构件通过相对于所述外壳移动来切换所述锁定构件和所述轴的卡合状态。

Description

处置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末端执行器对处置对象进行处置的处置器具。
背景技术
在美国专利5383888号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在轴的顶端部设有用于对处置对象进行处置的末端执行器的处置器具。在该处置器具中,在能够保持的外壳连结有轴,通过使手柄相对于外壳的把手张开或者闭合,从而在末端执行器中一对把持片之间张开或者闭合。通过把持片之间闭合,从而在把持片之间把持生物体组织等处置对象。此外,旋转构件(旋转旋钮)以能够将轴的中心轴线作为中心地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外壳。在施加使旋转构件旋转的操作力时,轴和末端执行器将轴的中心轴线作为规定的旋转轴线而与旋转构件一起相对于外壳旋转。由此,末端执行器绕规定的旋转轴线的角度位置发生变化。并且,在该处置器具中,根据设于外壳的弯折操作部(翼构件)的操作,末端执行器相对于轴(轴的中心轴线)弯折。
在使用美国专利5383888号说明书这样的处置器具进行的处置中,有时以末端执行器相对于轴弯折的状态进行处置、或者在末端执行器中在一对把持片之间张开的状态下进行处置。在这样的处置中,有时对末端执行器中的自轴的中心轴线分离的位置作用力。在该情况下,因作用于末端执行器的力而绕轴的中心轴线产生旋转力矩,存在轴与末端执行器一起旋转的可能性。例如在把持片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等状态下像前述那样轴和末端执行器一起旋转时,存在对处置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地防止由对末端执行器作用的力引起的末端执行器的旋转和轴的旋转的处置器具。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处置器具包括:外壳,其具有朝向宽度方向的侧面,该外壳能够被保持;轴,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绕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末端执行器,其设在所述轴的顶端部,该末端执行器与所述轴一起绕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锁定构件,其以能够与所述轴卡合的方式设在所述外壳的内部,该锁定构件通过与所述轴卡合来抑制所述轴相对于所述外壳绕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的旋转;以及操作构件,其安装于所述外壳,该操作构件通过相对于所述外壳在沿着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的第1方向、朝向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的第2方向、或者沿着所述侧面并且与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交叉的第3方向上移动,从而在所述锁定构件和所述轴卡合的卡合状态与所述锁定构件和所述轴不卡合的非卡合状态之间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外壳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概略图。
图2是从相对于规定的旋转轴线而言的与把手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末端执行器的概略图。
图3是从外壳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外壳内部的锁定构件和操作构件的概略图。
图4是从外壳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观察用一只手保持着第1实施方式的外壳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5是从外壳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概略图。
图6是用与外壳的宽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外壳内部的锁定构件和操作构件的概略图。
图7是从基端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旋转构件的概略图。
图8是用与外壳的宽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锁定构件卡合于旋转构件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9是从外壳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概略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A-A线截面的剖视图。
图11是从外壳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观察用一只手保持着第2实施方式的外壳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图9的A-A线截面的剖视图。
图13是从外壳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观察第3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概略图。
图14是用与外壳的宽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锁定构件和操作构件的概略图。
图15是从外壳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观察用一只手保持着第3实施方式的外壳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顶端部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顶端部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又一个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顶端部的结构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和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把持处置器具)1的图。如图1和图2所示,处置器具1具有长度轴线C。在此,将沿着长度轴线C的方向的一侧设为顶端侧(箭头C1侧),将与顶端侧相反的那一侧设为基端侧(箭头C2侧)。
处置器具1包括能够保持的外壳2、连结于外壳2的顶端侧的轴(护套)3、以及设在轴3的顶端部的末端执行器5。轴3从基端侧向顶端侧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轴3的中心轴线与长度轴线C大致同轴。在轴3中,朝向外壳2的一侧成为基端侧,朝向末端执行器5的一侧成为顶端侧。轴3能够绕中心轴线相对于外壳2旋转。即,轴3的中心轴线成为轴3相对于外壳2进行的旋转的规定的旋转轴线R。
外壳2包括沿着长度轴线C(轴3的规定的旋转轴线R)延伸设置的外壳主体11和从外壳主体11沿着与规定的旋转轴线R交叉的方向(箭头Y1和箭头Y2所示的方向)延伸设置的把手(固定手柄)12。把手12设在自规定的旋转轴线R(长度轴线C)分离的部位。在把手12连接有线缆13的一端。线缆13的另一端连接于能量控制装置(未图示)。在此,将与长度轴线C(规定的旋转轴线R)交叉(大致垂直)且与把手12的延伸设置方向交叉的(大致垂直的)方向设为外壳2的宽度方向(箭头W1和箭头W2所示的方向)。图1是从外壳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箭头W1侧)观察处置器具1的图。此外,图2是从相对于规定的旋转轴线R(长度轴线C)而言的与把手12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观察处置器具1的图。
末端执行器5能够与轴3一起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相对于外壳2旋转,并且能够相对于轴3(规定的旋转轴线R)弯折。通过末端执行器5旋转,从而末端执行器5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角度位置发生变化。此外,末端执行器5的弯折方向(箭头B1和箭头B2所示的方向)与规定的旋转轴线R交叉(大致垂直)。末端执行器5包括中继构件15、第1把持片16及第2把持片17。中继构件15以能够相对于轴3弯折的方式安装在轴3的顶端。即,在轴3和中继构件15之间形成有弯折关节18。此外,在末端执行器5中,一对把持片16、17之间能够开闭。把持片16、17的开闭方向(箭头X1和箭头X2所示的方向)与规定的旋转轴线R交叉,且与末端执行器5的弯折方向交叉。
在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把持片16、17中的一者与中继构件15呈一体或者固定于中继构件15,另一者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中继构件15。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把持片16、17这两者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中继构件15。并且,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从中继构件15的内部朝向顶端侧延伸设置有杆构件(未图示),由杆构件的从中继构件15向顶端侧的突出部分形成把持片16、17中的一者。而且,把持片16、17中的另一者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中继构件15。
手柄(可动手柄)2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外壳2。通过手柄21相对于外壳2转动,从而手柄21相对于把手12张开或者闭合。即,手柄21能够相对于把手12开闭。手柄21具备施力部22,该施力部22用于施加使手柄21相对于把手12张开或者闭合的操作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枪形的处置器具1,因此施力部22位于相对于规定的旋转轴线R(长度轴线C)而言的把手12所处的一侧且是相对于把手12而言的顶端侧的位置。此外,手柄21相对于把手12进行的张开动作和闭合动作的移动方向与长度轴线C大致平行。由施力部22施加操作力,手柄21相对于把手12张开或者闭合,从而在轴3的内部延伸设置的可动构件(未图示)相对于轴3和外壳2沿着长度轴线C(规定的旋转轴线R)移动。由此,把持片16、17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中继构件15转动,把持片16、17之间张开或者闭合。
此外,在外壳2上作为弯折操作输入部安装有弯折拨盘23。例如通过使弯折拨盘23转动等利用弯折拨盘(弯折操作输入部)23进行操作输入,从而在轴3的内部延伸设置的弯折线(未图示)相对于轴3和外壳2沿着长度轴线C(规定的旋转轴线R)移动。由此,末端执行器5相对于轴3弯折。另外,弯折拨盘23既可以是能够与轴3和末端执行器5一起相对于外壳2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旋转,也可以不与轴3和末端执行器5一起绕旋转轴线R旋转。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壳主体11的基端面安装有弯折拨盘23,但弯折拨盘23的位置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外壳主体11中的、朝向相对于规定的旋转轴线R(长度轴线C)而言的与把手12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安装有弯折拨盘(23)等弯折操作输入部。
在外壳主体11的顶端侧安装有作为轴3的一部分的旋转构件(旋转旋钮)25。轴3以从顶端侧插入到外壳主体11的内部的状态安装于外壳2。旋转构件25在外壳2的外部相对于轴3固定。因此,旋转构件25露出到外壳2的外部。旋转构件25与轴3和末端执行器5一起相对于外壳2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旋转。旋转构件25是旋转操作输入部。对旋转构件25施加使轴3和末端执行器5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旋转的操作力。
在外壳2的外表面上的、手柄21的施力部22和旋转构件25之间的位置设有朝向顶端侧的设置面28。在设置面28安装有操作按钮27。通过按压操作按钮27来进行操作输入。通过按压操作按钮27,从而例如能量控制装置检测出利用操作按钮27进行操作输入的状况。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检测出操作按钮27的操作输入时,例如与众所周知的处置器具同样,对在把持片16、17之间把持的处置对象赋予高频电流、超声波振动及加热器热量中的任一者作为处置能量。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检测出操作按钮27的操作输入时,也可以通过驱动电动马达(未图示)而使卡钉穿刺入在把持片16、17之间把持的处置对象。
图3是表示外壳主体11的内部的图。如图3所示,在外壳2中,轴3从顶端侧插入到外壳主体11的内部。轴3具有卡合部31。卡合部31在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径向上固定于轴3的外侧。卡合部31在轴3的外周面向外周侧突出。卡合部31位于外壳主体11的内部。卡合部31与轴3一起相对于外壳2以规定的旋转轴线R为中心地旋转。卡合部31的外周面形成为凸凹形状(齿轮形状)。
转动构件33(锁定构件)以能够相对于外壳主体11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外壳主体11的内部。转动构件33例如利用销等支承构件35以能够相对于外壳主体11转动的方式安装。支承构件35的中心轴线沿着外壳2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转动构件33以支承构件35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地相对于外壳主体11转动。转动构件33具有突出部37。通过转动构件33相对于外壳主体11转动,从而突出部37在与卡合部31的外周面的凸凹形状(齿轮形状)的凹部卡合的位置和不与该凹部卡合的位置之间移动。
在设置面28设有开口39。开口39是在沿着长度轴线C的方向上贯通设置面28的贯通孔。在设置面28设有操作杆41(操作构件)。操作杆41沿着规定的旋转轴线R延伸设置,从外壳主体11的内侧穿过开口39朝向顶端侧突出。
操作杆41的基端部在外壳主体11的内部借助销等连结构件43连结于转动构件33。连结构件43在转动构件33中位于相对于支承构件35而言的与突出部37相反的一侧。
操作杆41能够在沿着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方向(第1方向)上相对于外壳2移动。通过操作杆41相对于外壳2移动,从而借助连结构件43对转动构件33作用驱动力。由此,转动构件33以支承构件35为中心地相对于外壳2转动。通过转动构件33转动,从而突出部37在与卡合部31的外周面的凹形状卡合的位置和不与该凹形状卡合的位置之间移动。在突出部37和卡合部31卡合的状态下,限制卡合部31绕旋转轴线R的旋转。在此,卡合部31与轴3一起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旋转。此外,轴3与末端执行器5一起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旋转。因而,通过限制卡合部31绕旋转轴线R的旋转,从而限制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旋转轴线R的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构件33成为通过与轴3(卡合部31)卡合而抑制(限制)轴3相对于外壳2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的锁定构件。通过操作杆41在沿着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方向(第1方向)上相对于外壳2移动,从而在突出部37(转动构件33)和卡合部31(轴3)之间卡合的卡合状态与突出部37(转动构件33)和卡合部31(轴3)之间不卡合的非卡合状态之间切换。即,操作杆41是能够在使锁定构件(转动构件33)和轴3之间成为卡合状态的锁定位置与使锁定构件(转动构件33)和卡合部31(轴3)之间成为非卡合状态的非锁定位置之间移动的操作构件。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在使用处置器具1处置生物体组织等处置对象时,手术操作者用一只手(右手或者左手)保持外壳2,将末端执行器5插入到腹腔等体腔中。而且,在操作杆41位于非锁定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旋转构件25旋转而使轴3和末端执行器5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旋转、或者利用弯折拨盘23的操作而使末端执行器5相对于轴3弯折,从而在体腔中调整末端执行器5的位置和姿势。而且,在将末端执行器5的位置和姿势调整为在把持片16、17之间配置有处置对象的状态之后,将手柄21相对于把手12闭合,使把持片16、17之间闭合。由此,在把持片16、17之间把持处置对象。在把持处置对象的状态下,通过利用操作按钮27输入操作,从而对像前述那样把持的处置对象赋予处置能量(高频电流等)、或者穿刺卡钉。
图4是表示用一只手(在图4中是右手)H0保持处置器具1的外壳2的状态的图。在此,图4是从外壳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箭头W1侧)观察到的图。如图4所示,在用一只手(例如右手)H0保持着外壳2的状态下,手掌H1和大拇指F1从基端侧抵接于把手12。而且,无名指F4和小指F5勾在手柄21的施力部22,利用无名指F4和/或小指F5对施力部22施加使手柄21相对于把手12张开或者闭合的操作力。此外,在使末端执行器5相对于轴3弯折时,利用大拇指F1进行弯折拨盘(弯折操作输入部)23的操作。而且,在调整末端执行器5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角度位置时,利用食指F2(未图示)进行旋转构件25的操作。利用中指F3或者食指F2按压操作按钮27,利用中指F3或者食指F2输入操作按钮27的操作。
此外,在使用处置器具1进行的处置中,有时在末端执行器5相对于轴3(规定的旋转轴线R)弯折的状态下对末端执行器5作用力。在该情况下,由于对末端执行器5中的、自轴3的中心轴线(规定的旋转轴线R)分离的位置作用力,因此存在因对末端执行器5作用的力而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绕轴3的中心轴线)产生旋转力矩的可能性。在因对末端执行器5作用的力而产生了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力矩时,手术操作者在外壳2的设置面28上使食指F2或者中指F3抵接于操作杆41的顶端部。而且,通过使食指F2或者中指F3弯折,从而朝向基端侧按压操作杆41。由此,对操作杆41施加操作力,操作杆41从非锁定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通过操作杆41从非锁定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从而像前述那样转动构件33的突出部37和设于轴3的卡合部31从非卡合状态成为卡合状态。即,锁定构件(转动构件33)和轴3从非卡合状态成为卡合状态。通过锁定构件和轴3从非卡合状态成为卡合状态,从而像前述那样限制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因对末端执行器5作用的力而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产生旋转力矩,也通过从食指F2或者中指F3对作为操作构件的操作杆41施加操作力,从而锁定构件(转动构件33)与轴3卡合。而且,有效的防止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由此,在把持片16、17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下进行的处置等过程中适当地确保处置性能等。
在此,在处置器具1这样的枪形的处置器具中,在用一只手(例如右手)H0保持着外壳2的状态下,手掌H1和大拇指F1从基端侧抵接于把手12,无名指F4和小指F5勾在手柄21的施力部22。此时,食指F2和中指F3沿着规定的旋转轴线R从手掌H1延伸设置到顶端侧。因此,食指F2和中指F3能够通过弯折而从顶端侧抵接于设置面28。利用中指F3或者食指F2按压被设于设置面28的操作按钮2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置面28设有操作杆41。因此,在用手H0保持着外壳2的状态下,操作杆(操作构件)41位于能够供食指F2和中指F3抵接的范围。因此,手术操作者仅使用一只手进行操作杆41的操作,能够防止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
此外,在处置器具1这样的枪形的处置器具中,在用一只手(例如右手)H0保持着外壳2的状态下,食指F2和中指F3沿着规定的旋转轴线R从手掌H1延伸设置到顶端侧。而且,在对设于朝向顶端侧的设置面28的操作杆41施加操作力时,使食指F2或者中指F3弯折,使食指F2的指肚P2(未图示)或者中指F3的指肚P3抵接于操作杆41。因此,易于从食指F2或者中指F3向操作杆41朝向基端侧施加操作力。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操作杆41沿着规定的旋转轴线R从顶端侧移动到基端侧的位置,从而转动构件33和轴3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因此,在向卡合状态进行切换的过程中,易于从食指F2或者中指F3对操作杆41施加使操作杆41移动到锁定位置的操作力。因而,手术操作者能够用单手且容易地进行操作杆41的操作。由此,有效地防止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
此外,通过对操作杆41施加沿着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方向上的操作力,从而在操作杆41维持在锁定位置的状态下转动构件33和轴3成为卡合状态,限制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在该状态下,在操作操作杆41的手指(食指F2和/或中指F3)离开操作杆41的情况下,成为不对操作杆41施加操作力的状态。即,操作杆41成为被解除了操作力的施加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杆41进行瞬时动作。在该情况下,在操作杆41维持在锁定位置的状态下解除了对操作杆41施加的操作力的情况下,利用众所周知的动作机构使操作杆41的位置从锁定位置移动到非锁定位置。通过操作杆41的位置从锁定位置移动到非锁定位置,从而转动构件33和轴3从卡合状态切换为非卡合状态。因此,解除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受到限制的状态。
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操作杆41进行交替动作。在该情况下,在操作杆41维持在锁定位置的状态下解除了对操作杆41施加的操作力的情况下,也利用众所周知的动作机构使操作杆41的位置维持在锁定位置。因此,能维持转动构件33和轴3的卡合状态,能维持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受到限制的状态。
在操作杆41位于锁定位置且解除了对操作杆41施加的操作力的状态下利用食指F2或者中指F3对操作杆41向基端侧施加了操作力的情况下,操作杆41移动到非锁定位置。通过操作杆41从锁定位置移动到非锁定位置,从而转动构件33和轴3从卡合状态切换到非卡合状态。由此,解除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受到限制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限制末端执行器5和轴3的旋转的操作和解除限制的操作这两个过程中,从食指F2或者中指F3对操作杆41施加朝向基端侧的方向的操作力。因此,在限制末端执行器5和轴3的旋转的操作(使操作杆41移动到锁定位置的操作)和解除旋转限制的操作(使操作杆41移动到非锁定位置的操作)这两个过程中,易于对操作杆41施加操作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卡合部31的外周面设有凸凹形状(齿轮形状),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卡合部也可以是在外周面具有摩擦材料的圆盘。在该情况下,在操作杆41位于锁定位置时,突出部37与卡合部31的外周面抵接。通过突出部37和卡合部31的外周面抵接,从而在突出部37和卡合部31的外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通过在突出部37和卡合部31的外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来抑制卡合部31与轴3一起相对于外壳2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旋转的状况。即,转动构件33(锁定构件)只要是通过与轴3(卡合部31)卡合来抑制(限制)轴3绕旋转轴线R的旋转的结构即可。
(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构件25在外壳2的顶端侧设于轴3,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5中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示的那样,在外壳2的内部在轴3设有旋转构件25。在该情况下,旋转构件25在外壳主体11的内部配置在比外壳主体11的顶端(外壳2的顶端)靠基端侧(例如外壳主体11的基端部)的部位,并与轴3一起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旋转。在外壳主体11的外表面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绕长度轴线C)设有开口部14。旋转构件25自开口部14露出到外壳主体11的外表面的外侧。
在本变形例中,在用一只手H0保持着处置器具1的外壳2的状态下,利用大拇指F1进行旋转构件25的操作,调整末端执行器5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角度位置。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从食指F2或者中指F3对操作杆41施加使操作杆41移动的操作力。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即使因对末端执行器5作用的力而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产生旋转力矩,也能有效地防止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
(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旋转构件25和外壳主体11的内部的图。如图6所示,旋转构件25包括操作部51和设在操作部51的基端侧的连结构件52。连结构件52由弹性构件形成。连结构件52具有外周面57。在外周面57上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设有卡合槽54。卡合槽54从外周面57朝向规定的旋转轴线R凹入。外周面57包括形成在卡合槽54的顶端侧的顶端侧外周面58和形成在卡合槽54的基端侧的基端侧外周面59。外壳主体11的外壳的顶端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嵌合于卡合槽54。由此,限制旋转构件25和轴3在沿着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方向上相对于外壳2的移动。此时,基端侧外周面59位于外壳主体11的内部。
图7是从基端侧观察连结构件52的图。如图6和图7所示,连结构件52具有朝向基端侧的基端面60。在基端面60设有从连结构件52的基端面60朝向顶端侧凹入的凹部55。凹部55在与规定的旋转轴线R交叉的(大致垂直的)截面中形成以规定的旋转轴线R为中心的圆形。凹部55具有缘部62。在基端侧外周面59上绕旋转轴线R形成有多个切口56。切口56分别是从基端侧外周面59朝向旋转轴线R地设置到缘部62的缺口。
在本变形例中,在外壳主体11的内部设有滑动构件71(锁定构件)而替代卡合部31。滑动构件71沿着规定的旋转轴线R延伸设置,其能够沿着规定的旋转轴线R(长度轴线C)相对于轴3移动。在滑动构件71的顶端部,随着朝向顶端侧而与旋转轴线R交叉的截面中的直径变小。因此,在滑动构件71的顶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随着朝向顶端侧而朝向旋转轴线R倾斜的倾斜面73。
图8是表示操作杆41(操作构件)朝向基端侧移动到锁定位置的状态下的旋转构件25和外壳主体11的内部的图。如图6所示,在操作杆41位于非锁定位置的状态下,转动构件33的突出部37抵接于滑动构件71的基端,滑动构件71的倾斜面73抵接于旋转构件25的缘部62。如图8所示,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通过操作杆41朝向基端侧相对于外壳2移动,从而转动构件33转动,突出部37移动到顶端侧。在本变形例中,通过突出部37移动到顶端侧,从而滑动构件71被突出部37朝向顶端侧按压。此时,缘部62被从倾斜面73朝向旋转轴线R的外侧和顶端侧按压。由此,切口56各自之间朝向旋转轴线R的外侧开放,并且缘部62朝向旋转轴线R的外侧扩展。同时,滑动构件71相对于连结构件52移动到顶端侧。在连结构件52的基端面60,通过缘部62朝向旋转轴线R的外侧扩展,从而基端侧外周面59朝向旋转轴线R的外侧扩展。而且,基端侧外周面59抵接于外壳主体11的内表面63。通过基端侧外周面59和外壳主体11的内表面63抵接,从而在轴3相对于外壳2绕旋转轴线R旋转时,在旋转构件25的基端侧外周面59和外壳2的内表面63之间产生摩擦力。通过在基端侧外周面59和内表面63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抑制旋转构件25与轴3一起相对于外壳2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旋转的状况。
在本变形例中,滑动构件71成为通过与轴3(旋转构件25)卡合而抑制(限制)轴3相对于外壳2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的锁定构件。此外,滑动构件71的顶端卡合于旋转构件25的凹部55的状态成为锁定构件(滑动构件71)和轴3卡合的卡合状态,滑动构件71的顶端不卡合于旋转构件25的凹部55的状态成为锁定构件(滑动构件71)和轴3不卡合的非卡合状态。在本变形例中,也是通过操作杆41(操作构件)从非锁定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从而锁定构件(滑动构件71)和轴3之间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抑制轴3相对于外壳2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因而,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即使因对末端执行器5作用的力而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产生旋转力矩,也通过作为操作构件的操作杆41在沿着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方向(第1方向)上移动,从而有效地防止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即,操作杆41是能够在使锁定构件(滑动构件71)和轴3之间成为卡合状态的锁定位置与使锁定构件(滑动构件71)和轴3之间成为非卡合状态的非锁定位置之间移动的操作构件。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9~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地变形而成的。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图。此外,图10是表示图9的A-A线截面的剖视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外壳主体11在其外表面具有朝向外壳2的宽度方向的侧面19。如图10所示,侧面19具有开口部44。开口部44是在宽度方向上贯通外壳主体11的外表面的贯通孔。
在外壳主体11的内部沿着旋转轴线R延伸设置有轴3,该轴3从顶端侧插入到外壳2的内部。在轴3的外表面绕旋转轴线R形成有卡合部76。卡合部76例如具有凸凹形状。在外壳主体11的内部沿着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有滑移构件75(锁定构件)。滑移构件75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自形成于外壳主体11的开口部44突出到外壳主体11的外侧。由滑移构件75的向外壳主体11的外侧的突出部形成滑移操作部77(操作构件)。滑移构件75能够相对于外壳2在与规定的旋转轴线R交叉且沿着侧面19的方向(第3方向)上移动。
在滑移构件75上,在与旋转轴线R交叉的A-A线截面中形成有供轴3插入的孔部78。孔部78是沿着旋转轴线R贯通滑移构件75的贯通孔。轴3沿着旋转轴线R插入到孔部78。利用孔部78在滑移构件75形成有与轴3的外周面相对的相对面79。相对面79在与规定的旋转轴线R和宽度方向交叉的(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包括朝向相对于旋转轴线R而言把手12所配置的一侧的第1相对面80和朝向与第1相对面80相反的一侧的第2相对面81。在第1相对面80设有与轴3的卡合部76卡合的卡合部82。卡合部82例如形成为凸凹形状。
通过滑移构件75在把手12的延伸设置方向(第3方向)上移动,从而设于第1相对面80的卡合部82在与规定的旋转轴线R和宽度方向交叉的(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卡合部82通过在与规定的旋转轴线R和宽度方向交叉的(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在与轴3的卡合部76卡合的位置和不与轴3的卡合部76卡合的位置之间移动。即,通过滑移构件75(滑移操作部77)在与规定的旋转轴线R交叉且沿着侧面19的方向(第3方向)上移动,从而在轴3的卡合部76和滑移构件75的卡合部82不卡合的状态(非卡合状态)与轴3的卡合部76和滑移构件75的卡合部82卡合的状态(卡合状态)之间切换。在轴3的卡合部76和滑移构件75的卡合部82卡合的状态下,限制轴3相对于外壳2绕旋转轴线R的旋转。即,滑移操作部77是通过在与规定的旋转轴线R交叉且沿着侧面19的方向(第3方向)上移动而能够在使轴3和锁定构件(滑移构件75)之间成为非卡合状态的非锁定位置与使轴3和锁定构件(滑移构件75)之间成为卡合状态的锁定位置之间移动的操作构件。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用一只手(在图11中是右手)H0保持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外壳2的状态的图。在此,图11是从外壳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箭头W1侧)观察到的图。如图11所示,手术操作者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用一只手(在图11中是右手)H0保持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外壳2,使用处置器具1进行生物体组织等处置对象的处置。
在因对末端执行器5作用的力而产生了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力矩时,手术操作者使从把手12延伸设置到侧面19的大拇指F1抵接于滑移操作部77。而且,利用大拇指F1将滑移操作部77在与规定的旋转轴线R交叉且沿着侧面19的方向(第3方向)上向朝向把手12的方向按压。由此,对滑移操作部77施加操作力,滑移构件75从非锁定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通过滑移构件75从非锁定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从而像前述那样轴3的卡合部76和滑移构件75的卡合部76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即,滑移构件75和轴3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通过转动构件33和轴3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从而像前述那样限制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即,滑移操作部77是通过相对于外壳2向与旋转轴线R交叉且沿着侧面19的方向(第3方向)移动而在转动构件33和轴3的卡合状态与非卡合状态之间切换的操作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即使因对末端执行器5作用的力而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产生旋转力矩,也通过从大拇指F1对操作构件(滑移操作部77)施加操作力,从而锁定构件(滑移构件75)与轴3卡合。由此,有效地防止了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由此,在把持片16、17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下进行的处置等过程中,适当地确保处置性能等。
此外,在处置器具1这样的枪形的处置器具中,在用一只手(例如右手)H0保持着外壳2的状态下,大拇指F1从手掌H1朝向顶端侧地在外壳2的侧面19上延伸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壳2的侧面19设有滑移操作部77。因此,在用手H0保持着外壳2的状态下,滑移操作部(操作构件)77位于能够供大拇指F1抵接的范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手术操作者能够仅使用一只手H操作滑移操作部77,防止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
此外,在对在外壳2的侧面19设置的滑移操作部77施加操作力时,使在侧面19上延伸设置的大拇指F1的指肚P1抵接于滑移操作部77。因此,易于从大拇指F1对滑移操作部77向沿着侧面19的方向施加操作力。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滑移构件75沿着把手12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对于旋转轴线R移动到把手12所处的一侧,从而滑移构件75(锁定构件)和轴3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即,通过使滑移构件75在沿着侧面19的方向上移动,从而滑移构件75(锁定构件)和轴3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易于从大拇指F1对滑移操作部77施加使滑移操作部77移动到锁定位置的操作力。因而,手术操作者能够用单手且容易地进行滑移操作部77的操作。由此,有效地防止了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滑移构件75沿着把手12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对于旋转轴线R移动到把手12所处的一侧,从而从轴3和锁定构件(滑移构件75)不卡合的状态(非卡合状态)切换为轴3和锁定构件(滑移构件75)卡合的状态(卡合状态),但并不限于此。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滑移构件75沿着把手12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对于旋转轴线R移动到把手12所处的一侧,从而从轴3和锁定构件(滑移构件75)卡合的状态(卡合状态)切换为轴3和锁定构件(滑移构件75)不卡合的状态(非卡合状态)。在该情况下,在滑移构件75的第2相对面81设有卡合部82。而且,通过从大拇指F1施加操作力而使滑移构件75在把手12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相对于旋转轴线R移动到与把手12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从而滑移构件75的卡合部82卡合于轴3的卡合部76,轴3的卡合部76和滑移构件75的卡合部82之间切换为卡合状态。在该情况下,也是通过使滑移构件75在沿着侧面19的方向上移动而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因此,易于从大拇指F1对滑移操作部77施加使滑移操作部77移动到锁定位置的操作力。
此外,也可以是,滑移构件75能够在沿着旋转轴线R的方向上相对于外壳2移动。在该情况下,通过滑移构件75在沿着旋转轴线R的方向(第1方向)上相对于外壳2移动,从而在滑移构件75(锁定构件)和轴3之间的非卡合状态与卡合状态之间切换。在该情况下,也是通过使滑移构件75在沿着侧面19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因此,易于从大拇指F1对滑移操作部77施加使滑移操作部77移动到锁定位置的操作力。
(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图9的A-A线截面的剖视图。如图12所示,在本变形例中,使用棒状构件86(锁定构件)而替代滑移构件75。棒状构件86沿着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其嵌合于在侧面19设置的开口部44。棒状构件86在嵌合于开口部44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外壳2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棒状构件86具有与轴3的卡合部76卡合的卡合部87。卡合部87设在棒状构件86中的、位于外壳主体11的内部的一侧的端部。卡合部87例如具有凸凹形状。此外,棒状构件86具备按压构件88(操作构件)。按压构件88设在棒状构件86中的、位于比开口部44靠外壳主体11的外部的一侧的端部。
在本变形例中,在因对末端执行器5作用的力而产生了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力矩时,手术操作者使从把手12延伸设置到侧面19的大拇指F1抵接于棒状构件86的按压构件88。而且,利用大拇指F1将按压构件88在宽度方向上向朝向旋转轴线R的方向(第2方向)按压。由此,对按压构件88施加操作力,棒状构件86从非锁定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通过棒状构件86从非锁定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从而像前述那样轴3的卡合部76和棒状构件86的卡合部87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通过棒状构件86和轴3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从而像前述那样限制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即,按压构件88是通过相对于外壳2在朝向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方向(第2方向)上移动而能够在使锁定构件(棒状构件86)和轴3之间成为卡合状态的锁定位置和使锁定构件(棒状构件86)和轴3之间成为非卡合状态的非锁定位置之间移动的操作构件。
在本变形例中,也是即使因对末端执行器5作用的力而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产生旋转力矩,通过从大拇指F1对操作构件(按压构件88)施加操作力,从而锁定构件(棒状构件86)与轴3卡合。而且,有效地防止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由此,在把持片16、17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下进行的处置等过程中,适当地确保处置性能等。
此外,在处置器具1这样的枪形的处置器具中,在用一只手(例如右手)H0保持着外壳2的状态下,大拇指F1从手掌H1朝向顶端侧地在外壳2的侧面19上延伸设置。在本变形例中,在外壳2的侧面19设有按压构件88。因此,在用手H0保持着外壳2的状态下,操作构件(按压构件88)位于能够供大拇指F1抵接的范围。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也是手术操作者能够仅使用一只手H操作操作构件(按压构件88),防止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
此外,在对设置于外壳2的侧面19的按压构件88施加操作力时,使在侧面19上延伸设置的大拇指F1的指肚P1抵接于按压构件88。因此,易于从大拇指F1对按压构件88向朝向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方向施加操作力。在本变形例中,通过锁定构件(棒状构件86)相对于外壳2在朝向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方向(第2方向)上移动,从而锁定构件(棒状构件86)和轴3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也易于从大拇指F1对操作构件(按压构件88)施加使棒状构件86向锁定位置移动的操作力。因而,手术操作者能够用单手且容易地进行操作构件(按压构件88)的操作。由此,有效地防止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3~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地变形而成的。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图。此外,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外壳主体11的内部的图。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同样,旋转构件25在外壳2的内部设于轴3,其从在外壳主体11的外表面设置的开口部14露出到外壳主体11的外侧。外壳主体11具有朝向相对于旋转轴线R而言的与把手12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20。在上表面20设有开关91(操作构件)。开关91在贯通上表面20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外壳2在与上表面20交叉的(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即,开关91能够在朝向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方向(第2方向)上移动。开关91配置在外壳主体11中的顶端侧。
在开关91中的、在与上表面20交叉的(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朝向外壳主体11的内侧的一侧的端部设有抵接构件92(锁定构件)。抵接构件92例如使用摩擦材料。抵接构件92与开关91一起相对于外壳2在与上表面20交叉的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2实施方式等同样,在轴3的外表面形成有卡合部76。卡合部76例如由摩擦材料形成。通过开关91和抵接构件92在与上表面20交叉的(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从而抵接构件92在与轴3的卡合部76卡合的位置和不与轴3的卡合部76卡合的位置之间移动。即,通过开关91在与上表面20交叉的(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在抵接构件92和轴3的卡合部76之间的卡合状态与非卡合状态之间切换。即,开关91是能够在使锁定构件(抵接构件92)和轴3之间成为卡合状态的锁定位置与使锁定构件(抵接构件92)和轴3之间成为非卡合状态的非锁定位置之间移动的操作构件。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用一只手(在图15中是右手)H0保持着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外壳2的状态的图。在此,图15是从外壳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箭头W1侧)观察到的图。如图15所示,手术操作者与第1实施方式等同样用一只手(在图15中是右手)H0保持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外壳2,使用处置器具1进行生物体组织等处置对象的处置。
在因对末端执行器5作用的力而产生了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力矩时,手术操作者使从把手12延伸设置到上表面20的食指F抵接于开关91。而且,利用食指F2将开关91在把手12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向朝向旋转轴线R的方向按压。由此,对开关91施加操作力,开关91从非锁定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通过开关91从非锁定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从而像前述那样轴3的卡合部76和抵接构件92之间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即,锁定构件(抵接构件92)和轴3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通过锁定构件(抵接构件92)和轴3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从而像前述那样限制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即使因对末端执行器5作用的力而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产生旋转力矩,通过从食指F2对作为操作构件的开关91施加操作力,从而作为锁定构件的抵接构件92与轴3卡合。而且,有效地防止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由此,在把持片16、17之间把持着处置对象的状态下进行的处置等过程中,适当地确保处置性能等。
此外,在处置器具1这样的枪形的处置器具中,在用一只手(例如是右手)H0保持着外壳2的状态下,食指F2从手掌H1延伸设置到外壳主体11的上表面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壳2的上表面20设有开关91。因此,在用手H0保持着外壳2的状态下,操作构件(开关91)位于能够供食指F2抵接的范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手术操作者能够仅使用一只手H操作开关91,防止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
此外,在对设置于外壳2的上表面20的开关91施加操作力时,使延伸设置到上表面20的食指F2的指肚P2抵接于开关91。因此,易于从食指F2对开关91向朝向旋转轴线R的方向施加操作力。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开关91在朝向旋转轴线R的方向上移动,从而锁定构件(抵接构件92)和轴3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易于从食指F2对开关91施加使开关91向锁定位置移动的操作力。因而,手术操作者能够用一只手且容易地进行开关91(操作构件)的操作。由此,有效地防止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
(其他的变形例)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和第3实施方式等中之前说明的作为操作构件的滑移操作部77、按压构件88及开关91分别像在第1实施方式中之前说明的那样既可以是瞬时式,也可以是交互式。
此外,因对末端执行器5作用的力而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产生旋转力矩的处置器具并不限于像前述的实施方式等那样设有弯折关节18的处置器具1。例如作为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也可以如图16所示在相对于轴3而言的顶端侧的部位设有弯曲部96而替代弯折关节18。在弯曲部96中,并列设有多个弯曲片97,弯曲片97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相邻设置的弯曲片(81所对应的1者或两者)。而且,在外壳2设有弯曲操作输入部而替代弯折拨盘(弯折操作输入部)23,根据弯曲操作输入部的操作,弯曲部96进行工作。通过弯曲部96进行工作,从而包含弯曲部96的末端执行器5相对于轴3(规定的旋转轴线R)弯曲。通过在末端执行器5相对于轴3弯曲的状态下对末端执行器5作用力,从而像前述那样对自规定的旋转轴线R分离的位置作用力,因此存在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绕轴3的中心轴线)产生旋转力矩的可能性。在本变形例中,也是通过设置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等相同的操作构件(41;77;88;91)和锁定构件(33;71;75;86;92),从而即使因对末端执行器5作用的力而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产生旋转力矩,锁定构件(33;71;75;86;92)和轴3也能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因此,有效地防止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
此外,在图17所示的另一个变形例中,末端执行器5自轴3的顶端突出到顶端侧,在末端执行器5设有以相对于轴3(规定的旋转轴线R)弯曲的状态延伸设置的弯曲延伸设置部98。通过在末端执行器5中的比弯曲延伸设置部98靠顶端侧的部位作用力,从而像前述那样对自规定的旋转轴线R分离的位置作用力,因此存在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绕轴3的中心轴线)产生旋转力矩的可能性。在本变形例中,也是通过设置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等相同的操作构件(41;77;88;91)和锁定构件(33;71;75;86;92),从而即使因对末端执行器5作用的力而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产生旋转力矩,锁定构件(33;71;75;86;92)和轴3也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因此,有效地防止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
此外,在图18所示的又一个变形例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末端执行器5设有一对把持片16、17。但是,在本变形例中,在处置器具1未设置弯折关节18、弯曲部96及弯曲延伸设置部85中的任一者。在设有把持片16、17的处置器具1中,有时在把持片16、17之间张开的状态下进行处置。在把持片16、17之间张开的状态下,例如通过对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轴3的把持片(例如是第2把持片17)作用力,从而像前述那样对自规定的旋转轴线R分离的位置作用力,因此存在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绕轴3的中心轴线)产生旋转力矩的可能性。在本变形例中,也是通过设置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等相同的操作构件(41;77;88;91)和锁定构件(33;71;75;86;92),从而即使因对末端执行器5作用的力而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产生旋转力矩,锁定构件(33;71;75;86;92)和轴3也从非卡合状态切换为卡合状态。因此,有效地防止末端执行器5和轴3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等中,处置器具1包括:外壳2,其具有朝向宽度方向的侧面19,该外壳2能够被保持;轴3,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2绕规定的旋转轴线R旋转;末端执行器5,其设在所述轴3的顶端部,该末端执行器5与所述轴3一起绕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R旋转;锁定构件(33;71;75;86;92),其以能够与所述轴3卡合的方式设在所述外壳2的内部,该锁定构件(33;71;75;86;92)通过与所述轴3卡合来抑制所述轴3相对于所述外壳2绕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旋转;以及操作构件(41;77;88;91),其安装于所述外壳2,该操作构件(41;77;88;91)通过相对于所述外壳2在沿着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R的第1方向、朝向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的第2方向、或者沿着所述侧面并且与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交叉的第3方向上移动,从而在所述锁定构件(33;71;75;86;92)和所述轴3卡合的卡合状态与所述锁定构件(33;71;75;86;92)和所述轴3不卡合的非卡合状态之间切换。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等,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等,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变形是不言而喻的。

Claims (15)

1.一种处置器具,其中,
该处置器具包括:
外壳,其具有朝向宽度方向的侧面,该外壳能够被保持;
轴,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绕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
末端执行器,其设在所述轴的顶端部,该末端执行器与所述轴一起绕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
锁定构件,其以能够与所述轴卡合的方式设在所述外壳的内部,该锁定构件通过与所述轴卡合来抑制所述轴相对于所述外壳绕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的旋转;以及
操作构件,其安装于所述外壳,该操作构件通过相对于所述外壳在沿着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的第1方向、朝向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的第2方向、或者沿着所述侧面并且与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交叉的第3方向上移动,从而在所述锁定构件和所述轴卡合的卡合状态与所述锁定构件和所述轴不卡合的非卡合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外壳具备把手,该把手沿着与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在自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分离的部位,
所述操作构件在所述外壳中配置在相对于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而言的所述把手所处的一侧且是比所述把手靠顶端侧,并且设置在朝向所述顶端侧的外表面,在所述卡合状态和所述非卡合状态之间的切换过程中该操作构件在所述第1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在用手保持着所述外壳的状态下,手掌和大拇指从基端侧抵接于所述把手,并且所述操作构件位于能够供食指和/或中指抵接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操作构件通过在所述第1方向上从顶端侧移动到基端侧而使所述锁定构件和所述轴之间从所述非卡合状态切换为所述卡合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外壳具备把手,该把手沿着与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在自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分离的部位,
所述操作构件在所述外壳中配置在所述侧面,并且在所述卡合状态和所述非卡合状态之间的切换过程中在所述第1方向、所述第2方向或者所述第3方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在用手保持着所述外壳的状态下,手掌和大拇指从基端侧抵接于所述把手,并且所述操作构件位于能够供所述大拇指抵接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操作构件通过在所述第1方向上从顶端侧移动到基端侧、在所述第2方向上朝向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移动、或者在所述第3方向上朝向把手所处的一侧移动而使所述锁定构件和所述轴之间从所述非卡合状态切换为所述卡合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外壳具备把手,该把手沿着与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在自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分离的部位,
所述操作构件在所述外壳中配置在相对于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而言的与所述把手相反的一侧,并且在所述卡合状态和所述非卡合状态之间的切换过程中所述操作构件在所述第2方向上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在用手保持着所述外壳的状态下,手掌和大拇指从基端侧抵接于所述把手,并且所述操作构件位于能够供食指抵接的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操作构件通过在所述第2方向上朝向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移动而使所述锁定构件和所述轴之间从所述非卡合状态切换为所述卡合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操作构件能够在使所述锁定构件和所述轴之间成为所述卡合状态的锁定位置与使所述锁定构件和所述轴之间成为所述非卡合状态的非锁定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操作构件通过从位于所述非锁定位置的状态施加操作力而移动到所述锁定位置,
对于所述操作构件,在由于所述操作力而移动到所述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即使解除向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操作力的施加,所述操作构件也维持在所述锁定位置,
所述操作构件通过自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状态被施加所述操作力而移动到所述非锁定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操作构件能够在使所述锁定构件和所述轴之间成为所述卡合状态的锁定位置与使所述锁定构件和所述轴之间成为所述非卡合状态的非锁定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操作构件通过自位于所述非锁定位置的状态被施加操作力而移动到所述锁定位置,
对于所述操作构件,在由于所述操作力而移动到所述锁定位置的状态下通过解除向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操作力的施加,从而所述操作构件移动到所述非锁定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末端执行器相对于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弯折或者弯曲。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轴具有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从顶端侧连结于所述外壳,露出到所述外壳的外部,而且与所述轴一同绕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轴插入到所述外壳的内部,
所述轴具有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设在比所述外壳的顶端靠基端侧的部位,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中露出到所述外壳的外部,而且与所述轴一同绕所述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
CN201680086970.5A 2016-06-20 2016-06-20 处置器具 Active CN1094142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8289 WO2017221307A1 (ja) 2016-06-20 2016-06-20 処置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4277A true CN109414277A (zh) 2019-03-01
CN109414277B CN109414277B (zh) 2022-04-29

Family

ID=60783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6970.5A Active CN109414277B (zh) 2016-06-20 2016-06-20 处置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34972B2 (zh)
JP (1) JP6626969B2 (zh)
CN (1) CN109414277B (zh)
WO (1) WO20172213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87104B2 (en) * 2017-10-30 2021-04-27 Covidien Lp Apparatus for endoscopic procedures
IT202000004669A1 (it) * 2020-03-05 2021-09-05 Marco Balzani "suturatrice meccanica a singolo binario di punti metallici per isterectomie laparoscopich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6695A (en) * 1993-10-25 1995-10-10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Multi-tool surgical apparatus
CN101152099A (zh) * 2005-07-08 2008-04-02 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科用装订仪的旋转刀头
CN204106087U (zh) * 2014-09-25 2015-01-21 瑞奇外科器械(中国)有限公司 外科手术器械的驱动装置及外科手术器械
CN104869915A (zh) * 2012-12-17 2015-08-26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具有可选择的机动和手动控制的圆形缝合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83888A (en) 1992-02-12 1995-01-24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Articulating endoscopic surgical apparatus
US5334198A (en) * 1992-10-09 1994-08-02 Innovasive Devices, Inc. Surgical instrument
US5609601A (en) * 1994-09-23 1997-03-11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Endoscopic surgical apparatus with rotation lock
JPH09538A (ja) 1995-06-21 1997-01-07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高周波処置具
DE10064623C1 (de) * 2000-12-22 2002-08-22 Winter & Ibe Olympus Zange für endoskopische Chirurgie
US8764765B2 (en) * 2003-09-23 2014-07-01 Covidien Lp Laparoscopic instrument and related surgical method
WO2006119139A2 (en) 2005-04-29 2006-11-09 Bovie Medical Corporation Forceps for performing endoscopic or arthrocsopic surgery
US9561045B2 (en) 2006-06-13 2017-02-07 Intuitive Surgical Operations, Inc. Tool with rotation lock
WO2008073362A2 (en) * 2006-12-08 2008-06-19 Bovie Medical Forceps for performing endoscopic surgery
US7954685B2 (en) 2007-11-06 2011-06-07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Articulation and firing force mechanisms
DE102011007121A1 (de) * 2011-04-11 2012-10-11 Karl Storz Gmbh & Co. Kg Handhab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mikroinvasiv-chirurgisches Instrument
US9072524B2 (en) 2012-06-29 2015-07-07 Covidien Lp Surgical forceps
JP2015080556A (ja) * 2013-10-22 2015-04-27 株式会社スズキプレシオン 高機能手術デバイ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6695A (en) * 1993-10-25 1995-10-10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Multi-tool surgical apparatus
CN101152099A (zh) * 2005-07-08 2008-04-02 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科用装订仪的旋转刀头
CN104869915A (zh) * 2012-12-17 2015-08-26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具有可选择的机动和手动控制的圆形缝合器
CN204106087U (zh) * 2014-09-25 2015-01-21 瑞奇外科器械(中国)有限公司 外科手术器械的驱动装置及外科手术器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4277B (zh) 2022-04-29
US20190117248A1 (en) 2019-04-25
WO2017221307A1 (ja) 2017-12-28
JP6626969B2 (ja) 2019-12-25
US11134972B2 (en) 2021-10-05
JPWO2017221307A1 (ja) 2019-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3928B2 (en) Device for atrial appendage exclusion
US11234726B2 (en) Blade positioning device
EP1815809B1 (en) Handle for surgical instruments
JP3148464U (ja) 自動安全機構を備えたサーキュラーステープラー
US20110251626A1 (en) Suture passer assembly
JP2009045428A (ja) 操作機構、医療用マニピュレータ及び手術用ロボットシステム
CN106618687B (zh) 一种触觉反馈式穿刺针
JP2017099879A (ja) 給電式内視鏡縫合デバイス
CN109414277A (zh) 处置器具
EP2691039A1 (en) Surgical positioning assembly and surgical instrument
CA2843700A1 (en) A surgical suture apparatus
CN109803596A (zh) 外科处置器具
CN111902090A (zh) 缝纫装置
CN109310448A (zh) 处置器具
CN108366806A (zh) 在端部执行器的关节运动期间用于增加旋转扭矩的装置和方法
JP2000217829A5 (zh)
JP3648922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WO2018146725A1 (ja) 手術装置
CN219629684U (zh) 一种医疗器械的手柄及医疗器械
KR101013081B1 (ko) 수술용 로봇의 마스터 인터페이스
JP3922955B2 (ja) 外科用処置具
US11013525B2 (en) Treatment tool
TWI674875B (zh) 內視鏡切割夾持裝置
CN110049737B (zh) 处置器具
CN208709954U (zh) 一种保险机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