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18687B - 一种触觉反馈式穿刺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觉反馈式穿刺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18687B
CN106618687B CN201611125583.6A CN201611125583A CN106618687B CN 106618687 B CN106618687 B CN 106618687B CN 201611125583 A CN201611125583 A CN 201611125583A CN 106618687 B CN106618687 B CN 1066186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locking
proximal
distal end
di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255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18687A (zh
Inventor
朱莫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5r Med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5r Med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5r Med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5r Med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255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186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18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8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18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86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9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with safety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cutting or pricking, e.g. limiting insertion depth, pressure sens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一种触觉反馈式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包含手柄部分和远端部分以及其间的杆部分。所述远端部分包含工作模式和保护模式两种结构状态.所述手柄部分包含手柄仓,手柄基体,锁定机构和触觉反馈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和触觉反馈机构安装在手柄基体与手柄仓之间,所述触觉反馈机构与所述锁定机构或活动杆联动。所述触觉反馈机构包括触碰端,所述手柄仓上设有与所述触碰端对应的指示孔。当所述远端部分由工作模式切换为保护模式的瞬间,即所述保护套由近端移动到远端并覆盖所述工作刃的瞬间,所述触碰端由所述指示孔内部向外露出并给予操作者触觉提示。

Description

一种触觉反馈式穿刺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创手术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穿刺针结构。
背景技术
穿刺器是一种微创手术中(尤其是硬管腔镜手术),用于建立进入体腔的人工通道的手术器械。穿刺器通常包含套管组件和穿刺针两部分。其临床的一般使用方式为:先在患者皮肤上切开小口,再将穿刺针贯穿套管组件,穿刺针的远端超过套管组件的远端,再一起经由皮肤开口处穿透体壁进入体腔。
穿透体壁的过程中,手术医生握持穿刺器并施加较大的穿刺操作力,用于克服刺破和割开组织的阻力,以及扩张和胀大组织的阻力。穿刺针的远端通常包含锋利的工作刃,有助于减小刺破和割开组织的力。而穿透体壁的瞬间所述阻力突然消失,医生来不及停止施力或由于惯性作用,所述工作刃可能意外损伤患者内部组织。因此穿刺针通常包含可选择性的轴向移动的保护套和自动锁定装置,称之为带刀自动保护穿刺针(后文简称保护穿刺针)。所述保护穿刺针具有锁定状态和释放状态:处于所述释放状态时,所述保护套可由远端向近端退回而露出所述工作刃;处于保护模式时,所述保护套不能由远端向近端退回,所述工作刃被保护套所覆盖。而且,穿透体壁的瞬间,几乎同时触发所述自动锁定装置,从而迅速的自动的从释放状态切换为保护模式。即穿透体壁的瞬间,所述保护套几乎同时的,迅速的移动至远端覆盖工作刃并锁定,从而防止工作刃露出造成意外损伤。
已经商业化的保护穿刺针通常提供视觉或听觉的提示来提醒手术医生其穿刺针远端已经穿透体壁。所述视觉或听觉的提示通常与保护套由近端向远端移动而覆盖工作刃并锁定的过程同时发生。然而当手术医生进行穿刺时,其注意力往往集中于患者的身体特征及其症状变化情形,某些情形下容易忽视所述视觉或听觉提示。更重要的,即便手术医生看到视觉的提示或听到听觉的提示,还需经过大脑分析判断后再输出指令停止穿刺操作力,从而导致动作延迟。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穿刺针工作刃及保护套穿透体壁的瞬间,由于体壁的肌肉和组织与保护套间存在阻力,因此保护套由近端向远端移动而覆盖工作刃并锁定的过程也会延迟。停止穿刺操作力的延迟增加了穿刺针远端对患者内部器官或组织造成损伤的风险。
即便在前述保护套的有效保护作用下,因医生经验欠缺,或因医生施加的穿刺操作力过大,或因医生没有及时停止施加穿刺操作力等因素,仍然可能发生意外损伤患者内部器官的情形。特别是使用保护穿刺针建立第一个穿刺通道时,手术医生无法看到或精确的感知穿刺针远端是否已穿透体壁,往往在感受到穿刺针和套管组件整体穿透体壁的落空感之后,才停止施加操作力。然而通常为时已晚,由于操作力过大和惯性作用,所述穿刺针远端的保护套以冲击的方式接触患者内部器官或组织,仍然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难以预测的损伤。而且由于内窥镜手术视野受限,这种损伤通常难以被发现。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手术的广泛推广和大量应用,前述保护套以冲击的方式接触患者内脏器官从而造成的意外损伤的临床案例逐渐增多,并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针对此问题的穿刺针解决方案。
应用穿刺针穿透患者体壁的过程很复杂,隐藏诸多风险。从腹壁解剖学和穿刺力学角度综合分析,有助于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参考图1,基于腹壁解剖学,大体的,人体腹壁从体外向体内依次为皮肤,脂肪层,肌肉层和腹膜。穿刺针贯穿套管组件并穿透腹壁的过程中,保护穿刺针的工作刃10超出保护套的远端20,所述远端20超出套管组件的远端30。为了减小腹壁疝孔并发症概率,通常优选穿刺器与腹壁成30~60°夹角的方位进行穿刺。皮肤具有很好的弹性和强度,建立穿刺通道时通常先将穿刺位置的皮肤切开,其切口宽度约为穿刺器最大直径的1.5倍,则穿刺时皮肤处的刺破和胀大阻力没有或者很小。腹膜的厚度较薄,约为1mm,肌肉层的厚度通常为10~15mm,脂肪层的厚度因肥胖程度不同而差异很大,通常为15~40mm。脂肪层相对较疏松,刺破和扩张脂肪层的力度适中;肌肉层相对较致密,刺破和扩张肌肉层的力度较大;腹膜弹性较好,刺破和扩张腹膜的力度较大。
参考图1-2,穿透腹壁的过程可细分成7个阶段:第1阶段,工作刃10刺破和扩张脂肪层(阻力FT10),保护套的远端20和套管组件的远端30裸露在皮肤外侧;第2阶段,工作刃10刺破和扩张肌肉层(阻力FT10),远端20扩张脂肪层(阻力FT20),远端30裸露在皮肤外侧;第3阶段,工作刃10继续完全刺破肌肉层(阻力FT10),远端20扩张肌肉层(阻力FT20),远端30扩张脂肪层(阻力FT30);第4阶段,工作刃10刺破腹膜(阻力FT10),远端20继续扩张肌肉层(阻力FT20),远端30扩张肌肉层(阻力FT30);第5阶段,工作刃10进入腹腔,远端20扩张腹膜(阻力FT20),远端30继续扩张肌肉层(阻力FT30);第6阶段,远端20进入腹腔并触发锁定装置使得远端20覆盖工作刃10,远端30扩张腹膜(阻力FT30);第7阶段,远端30进入腹腔,停止穿刺。
参考图1-2,理想状态下,医生施加的穿刺操作力Fi满足下述公式:
Fi=FT10+FT20+FT30
其中:
FT10=工作刃10受到的阻力;
FT10=远端20受到的阻力;
FT10=远端30受到的阻力;
理想状态下,医生施加的穿刺操作力Fi等于穿刺针受到的阻力,则穿刺针的移动平稳或近似匀速。结合图2,因为第1,2,3,4阶段中穿刺针的阻力逐渐增加,医生需逐渐增加穿刺操作力Fi才能克服阻力迫使穿刺针继续刺入组织中;到第5阶段,由于工作刃10已刺破腹膜进入腹腔,穿刺针受到的阻力减小,此时施加的穿刺操作力Fi应相应的减小,然而由于医生无法感知远端刺破腹膜的瞬间,实际施加的穿刺操作力Fr持续增加,使远端20和远端30加速的完成第6阶段,导致第7阶段穿刺针及套管组件整体进入腹腔的速度和深度增加,导致保护套对于患者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冲击力较大,从而增加了损伤风险。
本发明提出了减小前述风险的措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穿刺针,当穿刺针的穿透患者体壁时,能给予操作者及时的,明显的触觉提醒。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穿刺针包含手柄部分和远端部分以及其间的杆部分。所述远端部分包含工作模式和保护模式两种结构状态.所述远端部分包含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包含工作刃,所述活动部分包含活动杆和保护套。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杆部分或手柄部分连接在一起,而所述活动部分可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沿杆部分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手柄部分包含手柄仓,手柄基体,锁定机构和触觉反馈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和触觉反馈机构安装在手柄基体与手柄仓之间,所述触觉反馈机构与所述锁定机构或活动杆联动。所述触觉反馈机构包括触碰端,所述手柄仓上设有与所述触碰端对应的指示孔。且当所述远端部分处于保护模式时,所述触碰端超出所述手柄仓的外表面。当所述远端部分处于工作模式时,所述触碰端不超出所述手柄仓的外表面。当所述远端部分由工作模式切换为保护模式的瞬间,即所述保护套由近端移动到远端并覆盖所述工作刃的瞬间,所述触碰端由所述指示孔内部向外露出并给予操作者触觉提示。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锁定机构包含锁件,锁齿和复位弹簧。所述锁件包含锁定端,释放臂和锁钩。所述活动部分还包括轴向弹簧,所述活动部分的活动杆包括近端杆。
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锁定机构包含初始锁定状态,释放状态,触发状态和复位锁定状态。所述锁定机构处于初始锁定状态时,所述触碰端超出所述手柄仓外表面;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触碰端不超出所述手柄仓外表面;所述锁定机构处于触发状态时,所述触碰端不超出所述手柄仓的外表面;所述锁定结构处于复位锁定状态时,所述触碰端超出所述手柄仓外表面。
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锁定机构包含锁件,锁齿和复位弹簧,所述锁件包含锁定端,释放臂,锁钩和驱动轴。所述触觉反馈机构还包括旋转轴,以及连接触碰端和旋转轴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包含滑槽。所述活动部分还包括轴向弹簧,所述活动部分的活动杆包括近端杆。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滑槽接触,所述锁件运动时所述驱动轴在所述滑槽中滑动从而驱动所述触碰端围绕所述旋转轴转动。
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锁定机构处于初始锁定状态时,所述锁钩与所述锁齿不接触,而所述锁定端限制所述近端杆使其不可由远端向近端运动。向手柄仓内推进锁件使锁钩和锁齿咬合则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释放状态。对远端部分沿着轴线方向施加由远端朝向近端的外力则近端杆驱动锁钩与锁齿脱离,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触发状态。移除远端部分的外力则轴向弹簧驱动所述活动部分由近端向远端运动,而所述复位弹簧驱动所述锁件由手柄仓内向外运动直到所述锁定端限制所述近端杆使其不可由远端向近端运动,同时所述触碰端由手柄仓内向外超出手柄仓外表面,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复位锁定状态。
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锁定机构包含锁件,传动件,驱动件和复位弹簧,所述锁件包含锁定端,释放臂和锁钩。所述触碰端与所述锁件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块和传动轴。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按钮,驱动转轴和驱动转臂,所述驱动转臂包含驱动滑槽。所述活动部分还包括轴向弹簧,所述活动部分的活动杆包括近端杆。所述传动块与所述锁钩接触,所述传动轴与所述驱动滑槽接触。
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锁定机构处于初始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端限制所述近端杆使其不可由远端向近端运动。施加外力使所述驱动按钮围绕所述驱动转轴旋转时,所述驱动转臂同时旋转从而迫使所述转动轴在所述驱动滑槽中滑动,从而推动所述传动件移动,进而所述传动块推动锁钩和整个锁件移动直到所述锁定端不限制所述近端杆,则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释放状态。对远端部分沿着轴线方向施加由远端朝向近端的外力则近端杆驱动锁钩与传动块脱离,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触发状态。移除远端部分的外力则轴向弹簧驱动所述活动部分由近端向远端运动,而所述复位弹簧驱动所述锁件由手柄仓内向外运动直到所述锁定端限制所述近端杆使其不可由远端向近端运动,同时所述触碰端由手柄仓内向外超出手柄仓外表面,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复位锁定状态。
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锁定机构包含锁件和复位弹簧,所述锁件包含锁件转轴,锁定臂,释放臂和锁齿。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触碰端与所述锁件分成两个相互连接的零件。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锁件和触碰端构成一个单独的零件。所述活动部分还包括轴向弹簧,所述活动部分的活动杆包括近端杆。所述锁定机构处于初始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臂限制所述近端杆使其不可由远端向近端运动。施加外力使所述锁件围绕所述锁件转轴旋转直到所述释放臂与所述锁齿咬合,则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释放状态。对远端部分沿着轴线方向施加由远端朝向近端的外力则近端杆驱动所述释放臂与所述锁齿脱离,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触发状态。移除远端部分的外力则轴向弹簧驱动所述活动部分由近端向远端运动,而所述复位弹簧驱动所述锁件围绕所述锁件转轴旋转直到所述锁定臂限制所述近端杆使其不可由远端向近端运动,同时所述触碰端由手柄仓内向外超出手柄仓外表面,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复位锁定状态。
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锁定机构包含锁件,锁头,驱动件和复位弹簧,所述锁件包含锁栓和与之连接的锁件悬臂,所述锁头包含传动轴和斜齿。所述驱动件包含驱动按钮和驱动臂。所述触觉反馈机构还包括旋转轴,以及连接触碰端和旋转轴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包含传动滑槽。所述手柄基体还包括按钮孔和手柄底面。所述活动部分还包括轴向弹簧,所述活动部分的活动杆包括近端杆,所述锁头与所述近端杆连接在一起,所述传动轴与所述传动滑槽接触,并同时与所述驱动臂接触。所述驱动按钮穿过所述按钮孔并超出手柄底面,而所述驱动臂与所述锁件接触。所述传动轴在所述传动滑槽中滑动时,驱动所述触碰端围绕所述旋转轴旋转。
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锁定机构处于初始锁定状态时,所述锁栓与所述斜齿咬合,从而限制所述近端杆使其不可由远端向近端运动。施加外力使所述驱动按钮缩进所述手柄部分的内部时,所述驱动臂驱动所述锁件并使得所述锁件悬臂弹性变形,所述锁栓与所述斜齿脱离,则所述近端杆可由远端向近端运动,即锁定机构转变为释放状态。对远端部分施加由远端朝向近端的外力,所述锁头由远端向近端运动使所述驱动臂与所述锁件脱离,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触发状态。移除远端部分的外力则轴向弹簧驱动所述活动部分由近端向远端运动,所述锁栓和所述斜齿动咬合,则所述近端杆不可由远端向近端运动,同时所述触碰端由手柄仓内向外超出手柄仓外表面,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复位锁定状态。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穿刺器包含前述任一所述的穿刺针,所述穿刺器还包括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包括套管远端,所述保护套包括保护套远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穿刺器使用方法。
一种穿刺器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穿刺针的工作刃刺破和扩张脂肪层,保护套远端和套管远端裸露在皮肤外侧;
S2:所述工作刃刺破和扩张肌肉层,保护套远端扩张脂肪层,套管远端裸露在皮肤外侧;
S3:所述工作刃继续完全刺破肌肉层,保护套远端扩张肌肉层,套管远端扩张脂肪层;
S4:所述工作刃刺破腹膜,保护套远端继续扩张肌肉层,套管远端扩张肌肉层;
S5:所述工作刃进入腹腔,保护套远端扩张腹膜,套管远端继续扩张肌肉层;
S6:保护套远端进入腹腔并触发锁定机构使得所述保护套覆盖所述工作刃,所述触觉反馈机构的触碰端瞬间从所述指示孔中露出,给手术医生的手掌以触觉提示。
S7:当手术医生感受到触觉提示后,迅速停止施加穿刺操作力。
S8:然后以较小的穿刺操作力缓慢进入直到整个套管远端进入腹腔后停止施加操作力,移走穿刺针后再调整套管组件的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充分的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人体腹壁横断面及穿刺示意图;
图2是穿刺过程受力分析图;
图3是穿刺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穿刺针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穿刺针的立体的分解图;
图6是图5所述穿刺针的固定部分的立体剖视图;
图7是图5所示穿刺针的活动部分的详细立体图;
图8是图5所示穿刺针的锁件的详细立体图;
图9是图5所示穿刺针初始锁定状态时垂直其工作刃的纵向剖面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穿刺针的由近端向远端的投影图;
图11是图9中所示穿刺针的手柄部分局部立体图;
图12是图5所示穿刺针释放状态时垂直其工作刃的纵向剖面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穿刺针的手柄部分局部立体图;
图14是图5所示穿刺针工作模式时垂直其工作刃的纵向剖面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穿刺针的手柄部分局部立体图;
图16是穿刺器握持手法示意图;
图17是穿刺针刺破腹膜时的模拟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穿刺针的立体的分解图;
图19是图18所示穿刺针的驱动件的详细立体图;
图20是图19所示穿刺针的传动件的详细立体图;
图21是图10所示穿刺针的锁件的详细立体图;
图22是图18所示穿刺针初始锁定状态时垂直其工作刃的纵向剖面图;
图23是图22中所示穿刺针的手柄部分局部立体图;
图24是图18所示穿刺针释放状态时垂直其工作刃的纵向剖面图;
图25是图24中所示穿刺针的手柄部分局部立体图;
图26是图18所示穿刺针工作模式时垂直其工作刃的纵向剖面图;
图27是图26中所示穿刺针的手柄部分局部立体图;
图28是图18所示穿刺针的保护套复位状态时垂直其工作刃的纵向剖面图;
图29是图28中所示穿刺针的手柄部分局部立体图;
图30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穿刺针的立体的分解图;
图31是图30所示穿刺针初始锁定状态时垂直其工作刃的纵向剖面图;
图32是图31中所示穿刺针的手柄部分局部立体图;
图33是图30所示穿刺针释放状态时垂直其工作刃的纵向剖面图;
图34是图33中所示穿刺针的手柄部分局部立体图;
图35是图20所示穿刺针工作模式时垂直其工作刃的纵向剖面图;
图36是图35中所示穿刺针的手柄部分局部立体图;
图37-38是图30所述穿刺针的锁件的分体式方案;
图39是采用图37-38所示分体式方案时穿刺针手柄部分局部立体图;
图40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穿刺针的立体的分解图;
图41是图40所示穿刺针初始锁定状态时垂直其工作刃的纵向剖面图;
图42是图41中所示穿刺针的手柄部分局部立体图;
图43是图42所示手柄部分的反向的局部立体图;
图44是图40所示穿刺针释放状态时垂直其工作刃的纵向剖面图;
图45是图44中所示穿刺针的手柄部分局部立体图;
图46是图40所示穿刺针工作模式时垂直其工作刃的纵向剖面图;
图47是图46中所示穿刺针的手柄部分局部立体图;
图48是图40所示穿刺针的保护套复位状态时垂直其工作刃的纵向剖面图;
图49是图48中所示穿刺针的手柄部分局部立体图;
图50是图49所示手柄部分的反向的局部立体图;;
在所有的视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等同的零件或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但是,应该理解所公开的实施方案仅是本发明的示例,本发明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因此,这里公开的内容不是被解释为限制性的,而是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以及作为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使用本发明的基础。
图3-4描绘了穿刺器的整体结构。一种典型穿刺器包含套管组件100和穿刺针200。套管组件100包含密封仓110和通气阀120。所述密封仓110包含套管顶面111(未示出)和中心通孔113(未示出),通常零密封(亦称自动密封)和密封膜(亦称器械密封)由远端向近端依次安装在密封仓110中。所述零密封通常不提供对于插入器械的密封,而在器械移走时自动关闭并形成密封。所述密封膜在器械插入时箍紧器械并形成密封。所述套管130包含开放的远端132以及联通密封仓110的中空管133。所述穿刺针200可主要划分成手柄部分202,杆部分204和远端部分206。所述手柄部分包含手柄顶面291和手柄底面213。
参考图3-4,所述穿刺针200贯穿套管组件100,所述套管顶面111和手柄底面213相接触。定义所述套管组件100含有通气阀120的一侧为正面107,其相对面为背面108,其两侧为侧面109。根据穿刺针200与套管组件100匹配时的位置关系,定义穿刺针的前面207,后面208和左右侧面209。当进行穿刺动作时,医生手指紧握密封仓110,而手掌紧贴手柄顶面291和后面208,持续的施加穿刺操作力使其穿透患者体壁。一旦完全穿透体壁,穿刺针被取走,留下套管组件作为器械进出体腔的通道。为方便表述,后续凡接近操作者的一方定义为近端,而远离操作者的一方定义为远端,定义穿刺针杆部分204的中心轴线为轴线201(未示出),后续凡大致平行轴线201的方向称为轴向,而大致垂直轴线201的方向称为横向。
图5-15详细描绘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触觉反馈式保护穿刺针200的结构组成和装配关系。所述手柄部分202包含手柄基体210,锁定机构230,触觉反馈机构270和手柄仓290。所述杆部分204包含固定杆340和活动杆360。所述远端部分206包含工作刃320,固定半边330和保护套370。所述手柄基体210,固定杆340和固定半边330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固定部分310。所述活动杆360和保护套370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活动部分350。本实例中所述固定部分310和活动部分350为整体注塑而成的单个零件,然而所述固定部分310和活动部分350也可由多个零件通过粘接,铆接,焊接,螺纹连接等公知的机械连接技术连接而成。
参考图5-6,所述工作刃320包含平面形刀体322,刀尖321和两个相互成锐角的刀刃323。所述工作刃320还包括矩形孔325,所述矩形孔325包含短边324和长边32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可采用多种公知的连接技术,例如粘接,焊接,机械固定等方式将所述工作刃320安装在固定半边330上。本实例中固定半边330包含柱339,所述柱339穿过工作刃320上的通孔326,再采用热压的方式使柱339变形从而将工作刃320安装到固定半边330上的安装平面338上并牢固固定。所述固定半边330还包括半圆柱332和半圆锥334。所述半圆柱332包含配合平面333,凹坑335,第一横筋336和第二横筋337。
参考图5-6,所述固定杆340包含中空管342。所述中空管342包括中心孔341。第一U型槽343横向切开中空管342并与中心孔341联通,第二U型槽345横向切开中空管342并与第一U型槽343联通。且第二U型槽345的深度大于第一U型槽343的深度,则第一U型槽343和第二U型槽345相交处形成台阶344。第二U型槽345延伸至杆远端346。所述第一U型槽343和第二U型槽345构成开口中空管347。
参考图5和图7,所述保护套370包括半圆盖372和鼻状尖端374并处于平移面373的一侧。所述保护套370还包括T型块376,所述T型块376包含扣375和臂377。所述扣375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矩形孔325的短边324长度,而所述臂377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矩形孔325的短边324长度。所述活动杆360包含推杆362。所述推杆362包含近端杆361和远端杆363。U型体364一端与保护套370相交形成台阶378,其另一端朝向近端延伸并与推杆362平行且部分相交。遮挡块366一端与U型体364相交形成平台365而另一端朝向近端延伸至近端面367。
参考图5和图9,先将轴向弹簧70安装到活动部分350的推杆362上,再将其一起安装固定部分310之中。所述推杆362与中心孔341匹配,所述U型体364与所述第二U型槽344匹配,所述配合平面333与所述平移面373匹配。用力挤压保护套370使扣375弹性变形后整体穿过矩形孔325,使得臂377与矩形孔325匹配,一旦所述扣375穿过所述矩形孔325,其弹性形变恢复,使所述保护套370不能横向脱出。同时矩形孔325沿轴向的长度尺寸大于T型块376沿轴向的厚度尺寸,保护套370可沿着轴向运动。当所述活动部分350由远端向近端移动露出刀尖321或刀刃323,称所述远端部分206处于工作模式;当所述活动部分350由近端向远端运动而所述保护套370覆盖刀尖321和刀刃323并锁定时(即活动部分350不能由远端向近端运动),称所述远端部分206处于保护模式。
参考图5和图8,所述手柄基体210包含凸缘212。所述凸缘212包含上面211和手柄底面213。所述凸缘211还包括导向槽215,缺口216和穿透凸缘的中心孔341。所述凸缘212还包括从上面211朝向近端凸起的弹簧座221,导向筋222,固定位223,锁齿225和四个近似均布的固定柱228。所述锁齿225包含锁定面224和推挤面226,且所述锁定面224与所述中心孔341外切。锁件240具有近端平面241和远端平面249。所述锁件240包含释放端243和锁定端244。2个导向壁242将释放端243和锁定端244连接在一起,形成近似矩形的空腔245,所述矩形的空腔245在锁定端244处包含半圆形孔246。所述锁定端244包含横轴247。所述释放端243包含按钮248和触发臂251。所述触发臂251从释放端243朝向所述空腔245内部延伸,所述触发臂251包含锁钩253。所述锁钩253包含直面252和斜面254。所述远端平面249包含导向块255。
所述锁件240还包括U型的驱动臂257以及从驱动臂的侧壁横向延伸的驱动轴258。
参考图5,所述触觉反馈机构270包含触碰端271和固定端276以及其间的旋转臂272。所述固定端276包含旋转轴278,所述旋转轴278包含同轴的第一转轴277和第二转轴279。所述旋转臂272包括滑槽274,所述滑槽274包括滑槽近端273和滑槽远端275。
参考图9-11,所述锁件240安装到手柄基体210上,其中所述导向壁242与导向筋222匹配,所述导向块255与导向槽215匹配,所述远端平面249与上面211匹配,使锁件240在上面211限定的平面内,可沿着导向筋222滑动。复位弹簧80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弹簧座221中,而其另一端安装在横轴247上,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触觉反馈机构270安装到手柄基体210上,其中所述旋转轴278与所述固定位223匹配,所述滑槽274与所述驱动轴258匹配。
参考图5,所述手柄仓290包括手柄顶面291,侧壁292,指示孔293和按钮缺口294。参考图5和图11,所述手柄仓290还包括4个含有中心盲孔的固定柱296以及多个轴向限位筋。所述手柄仓290安装到手柄基体210上,所述4个固定柱228与4个固定柱296的中心盲孔对齐并过盈配合,且所述多个轴向限位筋分别限制触觉反馈机构270,锁件240和复位弹簧80的轴向位移。本领域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可以稍作适应性修改,很容易理解和运用轴向限位筋实现如下功能:触觉反馈机构270可在所述固定位223中转动且其轴向(平行轴线201的方向)位移足够小;所述锁件260可以在所述上面211限定的平面内沿着导向筋222滑动且其轴向(平行轴线201的方向)位移足够小;所述复位弹簧80可自由伸缩变形且其轴向(平行轴线201的方向)位移足够小。限于篇幅和为了简化表述,本发明的图示中并未详细披露所述轴向限位筋的结构。
初始锁定状态:参考图9,图10和图11,所述复位弹簧80处于压缩状态而具有舒张力,其舒张力推动所述锁件240沿着导向筋222朝向手柄仓290的外部方向滑动至最远端,而所述锁定端244刚好堵住所述中心孔341,称之为锁定状态。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活动部分350的近端杆361不能从远端向近端移动,刀尖321和刀刃323没有露出,即远端部分206处于保护模式。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钩253不与所述锁齿225接触。参考图10,同时所述驱动轴258沿着滑槽274朝向滑槽远端275滑动,迫使所述触觉反馈机构270围绕其旋转轴278旋转至所述触碰端271从所述指示孔293中露出,即所述触碰端271超出手柄顶面291。
释放状态:参考图12和图13,施加外力按下按钮248,使锁件240沿着导向筋222朝向手柄仓290内部的方向滑动,所述复位弹簧80被继续压缩,直到所述锁钩253接触所述推挤面226;继续滑动则所述推挤面226挤压所述斜面254,使得所述释放臂251产生弹性变形和锁钩253产生由远端向近端的轴向位移;继续滑动使所述锁钩253跨过所述锁齿225,所述释放臂251回弹使得所述锁钩253的直面252与所述锁定面224咬合。此时所述锁定端244已移开,露出所述中心孔341,所述活动部分350的近端杆361可以从远端向近端移动,称之为释放状态。停止施加外力,所述复位弹簧80的舒张力推动所述锁件240沿着导向筋222朝向手柄仓290外部的方向滑动,而由于所述锁钩253与所述锁齿225咬合,使得所述锁件240不能滑动而处于稳定状态。参考图12,同时所述驱动轴258沿着滑槽274朝向滑槽近端273,迫使所述触觉反馈机构270围绕其旋转轴278旋转至所述触碰端271藏入所述指示孔293内部,即所述触碰端271不超出手柄顶面291。
触发状态:参考图3,图14和图15,所述触觉反馈式保护穿刺针200贯穿套管组件100然后一起经由穿刺点的皮肤切口处向体内穿刺。如前文所述按下按钮248使所述穿刺针200处于释放状态,当保护套370受到轴向压缩力作用从远端向近端运动露出刀尖321或刀刃323时;状态1,所述活动部分350的近端杆361接触锁钩253,继续运动迫使释放臂251变形和锁钩253产生由远端向近端的轴向位移而与锁齿225脱开,即锁件被释放;状态2,参考图14和图15,近端杆361继续由远端向近端运动到行程终点,此时锁钩253已与锁齿225完全脱开,所述锁件240在复位弹簧80推力作用下沿着导向筋222朝向手柄仓290外部的方向滑动,直到锁定端244被近端杆361挡住。所述触发状态(状态1和状态2)时,所述穿刺针都处于工作模式,且所述触碰端271藏入所述指示孔293内部。
复位锁定状态:参考图9-11,一旦穿刺针完全穿透体壁,所述保护套370所受到的横向压力和轴向阻力消失,活动部分350在轴向弹簧70的推力作用下迅速向远端移动至尽头;而锁件240在复位弹簧80推力作用下沿着导向筋222朝向手柄仓290的外部方向滑动,直到锁定端244挡住所述中心孔341,使得所述近端杆361不能由远端向近端退回,穿刺针的远端部分206由工作模式转变成保护模式。即穿刺针穿透腹壁后继续向体腔运动并接触体腔内器官或组织时,刀尖321和刀刃323不会露出,仅保护套370接触腔内器官或组织。而同时,所述驱动轴258沿着滑槽274朝向滑槽远端275滑动,迫使所述触觉反馈机构270围绕其旋转轴278旋转至所述触碰端271从所述指示孔293中露出,给操作者手掌以触觉提示,提示穿刺针尖端已经穿透患者腹壁。
如背景所述第6阶段中远端20穿透腹膜进入腹腔,相当于本实例中所述保护套370完全穿透腹膜进入腹腔。而当所述保护套370完全穿透腹膜后,腹膜和肌肉与所述保护套370的接触面积小,因此腹膜和肌肉对于所述保护套370的阻力较小,则活动部分350在轴向弹簧70的推力下迅速向远端移动至尽头,即保护套370完全覆盖工作刃。如前文所述,此时穿刺针的远端部分206由工作模式转变成保护模式。如背景所述,由于医生无法看到或者精确的感知穿刺针尖端是否穿透腹膜,往往第6阶段和第7阶段仍然加大穿刺操作力,使得第6阶段和第7阶段加速完成;而在感受到第7阶段穿刺针和穿刺套管整体穿透腹壁的落空感之后才停止施加穿刺操作力,通常为时已晚,由于惯性作用,穿刺针带保护装置的远端可能对内部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难以预测的损伤。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穿刺针200包含手柄部分202和远端部分206以及其间的杆部分204。所述远端部分206包含工作模式和保护模式。所述远端部分206包含固定部分310和活动部分350;所述固定部分310包含工作刃320(金属刀刃或塑胶分离刃),所述活动部分350包含活动杆360和保护套370。所述固定部分310与所述杆部分204或手柄部分202连接在一起,而所述活动部分350可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310沿杆部分204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手柄部分202包含手柄仓290,手柄基体210,锁定机构230和触觉反馈机构270。所述触觉反馈机构270安装在手柄基体210与手柄仓290之间,并与所述锁定机构230或活动杆360联动。所述触觉反馈机构270包括触碰端271,所述手柄仓209上设有与所述触碰端271对应的指示孔293;且当所述远端部分206处于保护模式时,所述触碰端271超出所述手柄仓290的外表面;当所述远端部分206处于工作模式时,所述触碰端271不超出所述手柄仓290的外表面;当所述远端部206分由工作模式切换为保护模式的瞬间,即所述保护套370由近端移动到远端并覆盖工作刃320的瞬间,所述触碰端271由所述指示孔293内部向外露出给予操作者触觉提示。
参考图16和图17,如前文所述,所述触觉反馈式保护穿刺针200贯穿套管组件100,手术医生手指紧握密封仓110,而手掌紧贴手柄顶面291和背面208,持续施加穿刺操作力使其一起经由穿刺点的皮肤切口处向体内穿刺。当完成第6阶段时,即保护套370完全穿透腹膜后,保护套370在轴向弹簧70的推力下迅速向远端移动至尽头;同时,所述复位弹簧80的舒张力推动所述锁件240沿着导向筋222朝向手柄仓290外部的方向滑动至尽头;而几乎同时,所述驱动轴258沿着滑槽274朝向滑槽远端275滑动,迫使所述触觉反馈机构270围绕其旋转轴278,横轴267旋转至所述触碰端271从所述指示孔293中露出,给手术医生的手掌以触觉提示。如背景所述,特别是建立第一个穿刺通道时,医生无法看到或者精确的感知穿刺针尖端是否穿透腹膜,或因其他因素而延迟停止施加穿刺操作力,由于惯性作用,穿刺针带保护装置的远端可能对内部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难以预测的损伤。而所述触觉提示能给予手术医生清晰的提示,有助于手术医生及时停止施加操作力。
所述穿刺针200,其活动部分350的保护套370仅为圆锥和圆柱的一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这有助于减小背景所述的腹壁肌肉和组织与保护套间的阻力,因此可减少保护套由近端向远端移动而覆盖尖端并锁定的过程的延迟时间,有助于手术医生更加及时的做出判断。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阐述了运用触觉反馈式穿刺针建立穿刺通道的方法。触觉反馈式保护穿刺针200贯穿套管组件100,手术医生手指紧握密封仓110,而手掌紧贴手柄顶面291和背面207,持续施加穿刺操作力使其一起经由穿刺点的皮肤切口处向体内穿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通常使用保护穿刺针进行穿刺时,需要持续的不间断的施加穿刺操作力,突然停止或间歇式施加穿刺操作力,容易使得保护套自动由工作模式变化为保护模式。目前已经商业化的保护穿刺针,通常其正常使用模式为持续施加穿刺操作力直到感受到穿刺针200及套管组件100整体穿透腹壁的落空感后再停止。即通常连续不间断的完成如背景所述的7个阶段后才停止。而本发明提出8阶段穿刺法:
S1:穿刺针的工作刃320刺破和扩张脂肪层,保护套370远端和套管远端132裸露在皮肤外侧;
S2:所述工作刃320刺破和扩张肌肉层,保护套370远端扩张脂肪层,套管远端132裸露在皮肤外侧;
S3:所述工作刃320继续完全刺破肌肉层,保护套370远端扩张肌肉层,套管远端132扩张脂肪层;
S4:所述工作刃320刺破腹膜,保护套370远端继续扩张肌肉层,套管远端132扩张肌肉层;
S5:所述工作刃320进入腹腔,保护套370远端扩张腹膜,套管远端132继续扩张肌肉层;
S6:保护套370进入腹腔并触发锁定机构230使得保护套370远端覆盖所述工作刃320;所述触觉反馈机构270的触碰端271瞬间从所述指示孔293中露出,给手术医生的手掌以触觉提示。
S7:当手术医生感受到触觉提示后,迅速停止施加穿刺操作力。
S8:然后以较小的穿刺操作力缓慢进入直到整个套管远端132进入腹腔后停止施加操作力,移走穿刺针后再调整套管的位置。
图18-23详细描绘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触觉反馈式保护穿刺针400的结构组成和装配关系。图18-23中几何结构的数字标号与图5-15中相应的数字标号相同,表示实例二与实例一中相同数字标号的结构是基本等同的。所述穿刺针400包含手柄部分402,杆部分204和远端部分206。即所述穿刺针400和所述穿刺针200的杆部分和远端部分等同,其区别主要在于手柄部分,在此不赘述杆部分和远端部分的详细结构和装配方式。所述穿刺针400同样包含工作模式和保护模式。
首先参考图18,所述手柄部分402包含手柄基体410,锁件430,传动件450,驱动件470,手柄仓490。所述手柄基体410包含凸缘412。所述凸缘412包含上面411和手柄底面413。所述凸缘412还包括导向槽415,过孔416和穿透凸缘412的中心孔341。所述凸缘412还包括从上面411朝向近端凸起的弹簧座421,导向筋422,固定位423,拉簧柱425和四个近似均布的固定柱428。
参考图18和图21,锁件430具有近端平面431和远端平面439。所述锁件430包含释放端433和锁定端434。2个导向壁432将释放端433和锁定端434连接在一起,形成近似矩形的空腔435,所述矩形的空腔435在锁定端434处包含半圆形孔436。所述锁定端434包含横轴437。所述释放端433包含触碰端449和触发臂441。所述触发臂441从释放端433朝向所述空腔435内部延伸,所述触发臂441包含锁钩443。所述锁钩443包含直面442和斜面444。
参考图18和图20,所述传动件450包含滑动壁452,所述滑动壁452包含近端滑动面451和远端滑动面459。导向筋455从所述远端滑动面459向远端凸起。所述滑动壁452还包括第一臂453和第二臂454,其中第一臂453包含通孔457,第二臂454整体呈钩状并包含驱动轴458。所述滑动壁452的一端包括传动块456,所述传动块456包括竖咬合面456a和倾斜面456b。
参考图18和图19,所述驱动件470包含驱动转臂472和驱动按钮478及其之间的连接横轴476。所述驱动转臂472包含驱动槽474,所述驱动槽474包含近端位置474a和远端位置474b。驱动转轴475和驱动转轴477分别处于横轴476的两端并大致同轴。
参考图18,所述手柄仓490包括手柄顶面491,侧壁492和指示孔493。所述手柄仓490还包括4个包含中心盲孔的固定柱496以及多个轴向限位筋。
所述传动件450安装到手柄基体410上,其中传动件450的远端滑动面459与手柄基体410的上面411匹配,其导向筋455与导向筋422匹配,使传动件450可在上面411限定的平面内,沿着导向筋422滑动。所述锁件430安装到手柄基体410上,其中所述导向壁432与导向筋422匹配,所述远端平面439与上面411匹配,使锁件430在上面411限定的平面内,沿着导向筋422滑动。所述驱动件470安装到手柄基体上,其中所述驱动按钮478与驱动过孔416匹配,驱动转轴475和驱动转轴477与固定位423匹配,而传动件450的驱动轴458与所述驱动件470的驱动槽474匹配。所述手柄仓490安装到手柄基体410上,所述4个固定柱428与4个固定柱296的中心盲孔对齐并过盈配合,且所述多个轴向限位筋分别限制驱动件470,传动件450,锁件430和复位弹簧80的轴向位移。如前文所述,限于篇幅和为了简化表述,本发明的图示中并未详细披露所述轴向限位筋的结构。
初始锁定状态:参考图22和图23,拉簧90的一端安装在拉簧柱425上而其另一端安装在传动件450的通孔457中,且拉簧90处于拉伸状态,使得传动件450沿着导向筋422并朝向远离复位弹簧座421的方向滑动,同时所述驱动轴458沿着所述驱动槽474滑动至近端位置474a,从而使得驱动件470围绕驱动转轴477旋转,使得驱动按钮478超出手柄基体410的手柄底面413。复位弹簧80安装所述弹簧座421和横轴374a之间并处于压缩状态,迫使锁件430沿着导向筋422朝向远离所述弹簧座421的方向滑动,直到锁定端434刚好挡住所述中心孔341,而锁钩443的直面442刚好接触传动块456的咬合面456a,称之为锁定状态。而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触碰端449穿过所述指示孔493孔并露出在所述手柄仓490表面之外;所述近端杆361无法回缩,如前文所述,则所述活动部分350无法回缩,刀230没有露出,即穿刺针的远端部分处于保护模式。
释放状态:参考图18,图23和图24,所述穿刺针400贯穿套管组件100,所述套管顶面111和所述手柄底面413相匹配。当进行穿刺动作时,医生手指紧握密封仓110而手掌紧贴手柄顶面491,握紧穿刺针400和套管组件100使所述手柄底面413接触所述套管顶面111,迫使驱动件470的驱动按钮478围绕其驱动转轴477旋转并缩进手柄仓490中。而所述驱动转臂472同时旋转并迫使所述驱动轴458沿着所述驱动槽474滑动,从而驱动传动件450沿着导向筋422朝向接近复位弹簧座421的方向滑动。而所述传动件450的传动块456推动锁钩443滑动进而推动整个锁件430沿着导向筋422朝向接近复位弹簧座421的方向滑动,直到锁定端434刚好露出所述中心孔341。此时所述近端杆361可以作轴向缩回运动,称之为释放状态。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触碰端449藏于所述手柄仓490内部。
触发状态:参考图16,图17,图26和图27,所述穿刺针400贯穿套管组件100,所述套管顶面111和所述手柄底面413相匹配。当进行穿刺动作时,医生手指紧握密封仓110而手掌紧贴手柄顶面491,握紧穿刺针400和套管组件100使所述手柄底面413接触所述套管顶面111,使穿刺针400处于前文所述的释放状态,然后一起经由穿刺点的皮肤切口处向体内穿刺。当保护套370受到轴向压缩力作用从远端向近端运动露出刀尖321或刀刃323时:状态1,所述近端杆361接触锁钩443,继续运动迫使释放臂441变形和锁钩443产生由远端向近端的轴向位移而与传动块456脱开,即锁件被释放。状态2,参考图26和图27,近端杆361继续由远端向近端运动到行程终点,此时锁钩443已与传动块456完全脱开,所述锁件430在复位弹簧80推力作用下沿着导向筋422朝向远离复位弹簧座421的方向滑动,直到锁定端434被近端杆361挡住。状态1和状态2所述远端部分406都处于工作模式,且所述触碰端449藏入所述手柄仓490内部。
复位锁定状态:参考图28和图29,一旦穿刺针完全穿透腹壁,所述保护套370所受到的横向压力和轴向阻力消失,保护套370在轴向弹簧70的推力作用下迅速向远端移动至尽头;而锁件430在复位弹簧80推力作用下沿着导向筋422朝向远离复位弹簧座421的方向滑动,直到锁定端434挡住所述中心孔341,使得所述近端杆361不能由远端向近端退回,所述远端部分406由工作模式转变成保护模式。即穿刺针穿透腹壁后继续向体腔运动并接触体腔内器官或组织时,刀尖321和刀刃323不会露出,仅保护套接触腔内器官或组织。而几乎同时,所述触碰端449从所述指示孔493中露出,给操作者手掌以触觉提示,提示穿刺针的远端部分已经穿透患者腹壁。
当穿刺器已经穿透至目标位置时,医生松开手,拉簧90拉动传动件450沿着导向筋422朝向远离复位弹簧座421的方向滑动,直到所述传动件450的传动块456接触所述锁钩443,继续滑动则所述传动块456的倾斜面456b挤压所述锁钩443,迫使释放臂441变形和锁钩443产生由远端向近端的轴向位移,则所述传动块456完全跨过锁钩443后,释放臂441回弹和锁钩443产生由近端向远端的轴向位移,所述传动块456的咬合面456a接触锁钩443。同时,所述传动件450滑动时,其第二臂454上的驱动轴458沿着驱动件470的驱动槽474滑动,迫使所述驱动件470围绕其驱动转轴477旋转,驱动按钮478从手柄仓280内部向外部旋转复位,即为初始锁定状态。所述穿刺针400也是一种触觉反馈式保护穿刺针,所述触觉提示能给予手术医生清晰的提示,有助于手术医生及时停止施加操作力。
图30-36详细描绘了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触觉反馈式保护穿刺针500的结构组成和装配关系。图30-36中几何结构的数字标号与图5-15中相应的数字标号相同,表示实例二与实例一中相同数字标号的结构是基本等同的。所述穿刺针500包含手柄部分502,杆部分204和远端部分206。即所述穿刺针500和所述穿刺针200的杆部分和远端部分等同,其区别主要在于手柄部分,在此不赘述杆部分和远端部分的详细结构和装配方式。所述穿刺针500同样包含工作模式和保护模式。
首先参考图30,所述手柄部分402包含手柄基体502,锁件530和手柄仓590。所述手柄基体510包含凸缘512。所述凸缘512包含上面511和手柄底面513及贯穿凸缘512的中心孔341。所述凸缘512还包括从上面511朝向近端凸起的锁件转轴521,锁件限位522,锁齿524,扭簧限位柱526,拉簧固定柱527和手柄仓固定柱528。所述锁齿524包含咬合面523和斜坡面525。参考图30,所述手柄仓590包括手柄顶面591,侧壁592,指示孔593和按钮开口594。参考图30和图32,所述手柄仓590还包括4个含有中心盲孔的固定柱596以及多个轴向限位筋。
参考图30,所述锁件530包含圆柱壁532,锁定臂538和释放臂536。所述圆柱壁532包括近端平面533和远端平面539,并限定出锁件转轴531(未示出)和中心孔534。所述锁定臂538连接圆柱壁532并在远端和近端都与之对齐,所述锁定臂538还包括按钮部分538a。所述释放臂536连接圆柱壁532,所述释放臂536包含近端平面535和远端面537,所述远端面537和所述远端平面539不对齐,且所述远端面537距离所述近端平面533更近。所述锁件530还包含触觉反馈机构540,所述触觉反馈机构540包含触碰端544以及连接至圆柱壁532的臂部分542。所述扭簧60包括圆环部分62,竖轴64和横臂66。
参考图31和图32,所述锁件530安装到手柄基体510上,其中所述中心孔534与锁件转轴521匹配,锁件530的远端平面539与上面511匹配,锁件530可围绕锁件转轴531旋转。
初始锁定状态:参考图31和图32,扭簧60安装在锁件转轴521上,扭簧60的横臂66被扭簧限位柱526所限定,而其竖轴64被锁定臂538所限定。扭簧60处于受力状态,迫使锁件530围绕锁件转轴531顺时针旋转(从近端面向远端面观察),直到锁定臂538被锁件限位522所限定,称之为锁定状态。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臂538刚好挡住所述中心孔341,使得所述活动部分350的近端杆361无法回缩。参考图30-32,所述手柄仓590安装到手柄基体510上,所述4个固定柱426与4个固定柱496的中心盲孔对齐并过盈配合,且所述多个轴向限位筋分别限制锁件530和复位弹簧80的轴向位移。如前文所述,限于篇幅和为了简化表述,本发明的图示中并未详细披露所述轴向限位筋的结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触碰端544穿过所述指示孔593孔并露出在所述手柄仓490之外;所述近端杆361无法回缩,如前文所述,则保护套370无法回缩,刀230没有露出,即穿刺针的远端部分处于保护模式。
释放状态:参考图30-32,施加外力逆时针旋转按钮部分538a(从近端面向远端面观察),即迫使锁件530围绕所述锁件转轴531逆时针旋转;继续旋转则所述斜坡面525迫使所述锁件530产生整体的由远端向近端的轴向位移,同时迫使所述释放臂536弹性变形从而产生由远端向近端的轴向位移;继续旋转直到所述释放臂536整体跨过所述斜坡面525,则所述释放臂的变形恢复而产生由近端向远端的轴向位移,同时锁件530产生整体的由近端向远端的位移;停止施加旋转力,所述扭簧60迫使锁件530围绕锁件转轴531顺时针旋转直到所述释放臂536与所述咬合面523相互咬合达到平衡。此时所述锁定臂538已移开,露出所述中心孔341,所述活动部分350的近端杆361可以从远端向近端移动,称之为释放状态。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触碰端544藏入所述手柄仓490的内部。
触发状态:参考图16,图17,图33和图34,所述触觉反馈式保护穿刺针500贯穿套管组件100然后一起经由穿刺点的皮肤切口处向体内穿刺。如前文所述逆时针旋转按钮部分538a使所述穿刺针500处于释放状态,当保护套370受到轴向压缩力作用从远端向近端运动露出刀尖321或刀刃323时;状态1,所述活动部分350的近端杆361接触释放臂536,继续运动迫使释放臂536弹性变形和锁件530产生由远端向近端的轴向位移而与锁齿524脱开,即锁件被释放;状态2,参考图34和图35,近端杆361继续由远端向近端运动到行程终点,此时释放臂536已与锁齿524完全脱开,所述锁件530在扭簧60的扭力作用下围绕锁件转轴531顺时针旋转,直到锁定臂538被近端杆361挡住;状态1和状态2所述穿刺针的远端部分都处于工作模式,且所述触碰端544藏入所述手柄仓590的内部。
复位锁定状态:参考图31和图32,一旦穿刺针完全穿透腹壁,所述保护套370所受到的横向压力和轴向阻力消失,保护套370在轴向弹簧70的推力作用下迅速向远端移动至尽头;而锁件530在扭簧60的扭力作用下围绕锁件转轴531顺时针旋转,直到所述锁定臂538被所述锁件限位522所限定。此时,所述锁定臂538挡住所述中心孔341,使得所述近端杆361不能由远端向近端退回,穿刺针的远端部分由工作模式转变成保护模式。即穿刺针穿透腹壁后继续向体腔运动并接触体腔内器官或组织时,刀尖321和刀刃323不会露出,仅保护套接触腔内器官或组织。而几乎同时,所述触碰端544穿过所述指示孔593从手柄仓490内部旋转到手柄仓490的外部,并给操作者手掌以触觉提示,提示穿刺针的远端部分已经穿透患者腹壁。
本实例中,所述锁件530和所述触觉反馈机构540为注塑成型的单一零件,然而也可以分成两个独立的零件。参考图37-38,所述锁件550基本与所述锁件530等同,所述锁件550包含圆柱壁532,锁定臂538释放臂536,锁件转轴531和中心孔534。所述锁件550还包括驱动臂552和驱动轴554。所述指示器560包含圆珠壁562,中心孔564和臂566,所述臂566包含触碰端567,滑槽568和拉簧固定孔569。参考图39,所述锁件550和指示器560一起替代所述锁件530安装到所述手柄基体510上,所述圆柱壁532与所述锁件转轴521匹配,扭簧60安装在锁件转轴521上,扭簧60的横臂66被扭簧限位柱526所限定,而其竖轴64被锁定臂538所限定。所述驱动轴554与所述滑槽568匹配,拉簧50一端固定在所述拉簧固定柱527上,而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拉簧固定孔569中。所述触碰端567穿过所述指示孔593孔并露出在所述手柄仓590之外。所述锁件550和触觉反馈机构560替代所述锁件530后,其功能和动作过程基本等同,在此不赘述。所述锁件和触觉反馈机构分成独立的两个零件后,所述触觉反馈机构可提供更优的触觉体验。
图40-50详细描绘了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触觉反馈式保护穿刺针600的结构组成和装配关系。所述穿刺针600可主要划分成手柄部分602,杆部分604和远端部分606。所述手柄部分包含手柄顶面691和手柄底面613。首先参考图40,所述手柄部分602包含手柄基体610,锁定机构630,触觉反馈机构670和手柄仓690。所述杆部分604包含固定杆740和活动杆760。所述远端部分606包含工作刃720,刀柄730和保护套770。所述手柄基体610,固定杆740和刀柄730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固定部分710。所述活动杆760和保护套770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活动部分750。
参考图40,所述工作刃720包含平面形刀体722,刀尖721和两个相互成锐角的刀刃72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可采用多种公知的连接技术,例如粘接,焊接,机械固定等方式将所述工作刃720安装在刀柄730上。本实例中刀柄730包含柱739,所述柱739穿过工作刃720上的通孔726,再采用热压的方式使柱739变形从而将工作刃720安装到刀柄730上的固定台阶738上并牢固固定。所述刀柄730还包括近端圆柱732和远端圆柱736及其之间的凸台734。所述刀柄730还包括中心盲孔733,所述远端圆柱736包含与中心盲孔733联通的过孔735。所述过孔735近似为矩形,包括短边735a和长边735b,且所述长边735b大致与所述中心盲孔733的轴线平行。所述近端圆柱732的外表面包含多个凸点731。
参考图40和41,所述固定杆740包含中空管744,所述中空管744包括第一通孔746和第二通孔748。所述第二通孔748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746,第一,第二通孔交接处形成轴肩747。所述固定杆740的远端包含多个横向穿透中空管744并与第二通孔748联通的通孔749。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可采用多种公知的连接技术,例如粘接,焊接,机械固定等方式将所述刀柄730和固定杆740固定在一起。本实例中,近端圆柱732和第二通孔748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而凸点731与通孔749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从而将刀柄730和固定杆740牢固的固定在一起。
参考图40,所述手柄基体610包含凸缘612,所述凸缘612包含上面611和手柄底面613。所述固定杆740与所述凸缘612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一通孔746完全穿透所述凸缘612。所述凸缘612还包含从上面611朝向近端凸起的固定柱615,竖直导向筋655和倾斜导向筋656,所述倾斜导向筋656包含斜面657。所述凸缘612还包括按钮通孔658和指示器固定位659。锁件650与凸缘612连成一体,然而也可以分成两个零件而采用公知的机械连接技术将其连接成一体。所述锁件650包含2个锁件悬臂651,锁栓652和2个对称的驱动耳653。
参考图40-41,保护套770整体呈子弹形,包含倾斜的近端772和倾斜的远端778以及其间的圆柱部分776。所述远端778包含与工作刃720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刀槽777(未示出)。所述保护套770还包括从近端延伸并与所述槽777部分联通的中心孔773。所述圆柱部分776还包含与中心孔773联通的侧孔775。所述活动杆760包括近端圆柱762和远端圆柱766及其之间的凸台764,所述凸台764的直径大于所述近端圆柱762的直径。所述近端圆柱762包括近端杆761,所述远端圆柱766的包括销孔765。所述近端杆761包含2个凸起763。
参考图40-41,其中主要参考图41。所述活动杆760安装在刀柄730和固定杆740的内部,其近端圆柱762和第一通孔746相匹配,其远端圆柱766与中心盲孔733匹配,且销孔765与过孔735基本对齐。推力弹簧70安装在活动杆760的近端圆柱762之上,位于平台747和凸台764之间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保护套770的中心孔773与所述远端圆柱766匹配,而所述侧孔775与所述销孔765基本对齐。销690包含长边692,宽边694和高边696。所述销690,销孔765,过孔735和侧孔775的形状和尺寸匹配,销690从外向内依次穿过侧孔775,过孔735和销孔765,且销690与侧孔775过盈配合,从而将保护套770和活动杆760牢固的固定在一起。过孔735的长边735b的尺寸大于销690的宽边694的尺寸,则保护套770和活动杆760可一起沿着轴线方向运动。当保护套770和活动杆760由远端向近端移动露出刀尖723或刀刃724,称所述远端部分606处于工作模式;当保护套770和活动杆760由近端向远端运动覆盖刀尖723和刀刃724并锁定时(即保护套770和活动杆760不能由远端向近端运动),称所述远端部分606处于保护模式。
参考图40,驱动件660包含横梁666,按钮668近似从横梁666中间向远端延伸,滑块664一端与所述按钮668连接而另一端向近端延伸,而压簧固定柱665与滑块664连接并朝向近端延伸。两个对称的驱动臂662分别从所述横梁666的两端向近端倾斜延伸,所述驱动臂662的近端包含叉661。参考图40-41,所述锁头640包含圆柱642和与之相连的斜块648,所述斜块648包含斜齿647。轴645和轴646大致同轴并贯穿所述斜块648。所述圆柱642包含中心盲孔643和横向侧孔644。
参考图40和图41,将所述锁头640安装到所述活动杆760的近端,利用所述圆柱642的弹性变形,强行将所述近端杆761压入所述中心盲孔643中,并使得所述凸起763与所述横向侧孔644向匹配,从而将所述锁头640和所述活动杆760固定在一起。所述活动杆760和锁头640在所述推力弹簧70的作用下由近端向远端移动,直到所述斜齿647与所述锁栓652咬合。
参考图40,所述触觉反馈机构680包含触碰端682和远端臂688以及从近端延伸至远端的连接臂686。所述连接臂686包含两个近似相同的横向转轴684。所述远端臂688包含传动滑槽685,所述传动滑槽685包含近端位置685a和远端位置685b。
参考图40-42,所述驱动件660安装到手柄基体610上,其中所述按钮668穿过按钮通孔658,所述横梁666与所述斜面657接触,所述叉661与所述驱动耳653接触。复位弹簧80一端安装在所述压簧固定柱665上而其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手柄仓690中,所述复位弹簧80处于压缩状态。参考图40-42,将所述触觉反馈机构680安装到手柄基体610上,其中所述横向转轴684与所述指示器固定位659匹配,所述轴646与所述传动滑槽685匹配。所述触碰端682穿过所述指示器孔693露出到所述手柄仓690之外。参考图40-41,所述手柄仓690安装到手柄基体610上,所述4个固定柱615与4个固定柱696的中心盲孔对齐并过盈配合,且所述多个轴向限位筋分别触觉反馈机构680和复位80的轴向位移。如前文所述,限于篇幅和为了简化表述,本发明的图示中并未详细披露所述轴向限位筋的结构。
初始锁定状态:所述斜齿647与所述锁栓652咬合,因此所述推杆760无法回缩,如前文所述,则保护套770无法回缩,工作刃720没有露出,即穿刺针的远端部分处于保护模式。所述复位弹簧80处于压缩状态,其产生的弹簧推力推动所述驱动件660从近端向远端运动,所述按钮668穿过按钮通孔658超出所述手柄底面613。所述轴646处于所述传动滑槽685的近端位置685a,使得所述触碰端682穿过所述指示器孔693露出到所述手柄顶面691之外。
释放状态:参考图16,图44-45,所述穿刺针600贯穿套管组件100,所述套管顶面111和所述手柄底面613相匹配。当进行穿刺动作时,医生手指紧握密封仓110而手掌紧贴手柄顶面691,握紧穿刺针600和套管组件100使所述手柄底面613接触所述套管顶面111,迫使驱动件660的按钮668沿着竖直导向筋655从远端向近端滑动直到按钮668全部处于手柄底面613以上;而所述横梁666沿着所述斜面657滑动。因此所述驱动件660整体倾斜,其驱动臂662和叉661倾斜着推动所述驱动耳653,使所述锁件悬臂651产生弯曲变形,则所述斜齿647与所述锁栓652脱开。此时所述锁头640和推杆760可以由远端向近端回缩,称之为释放状态。
触发状态:参考图16,图17,图46和图47,所述穿刺针600贯穿套管组件100,所述套管顶面111和所述手柄底面613相匹配。当进行穿刺动作时,医生手指紧握密封仓110而手掌紧贴手柄顶面691,握紧穿刺针600和套管组件100使所述手柄底面613接触所述套管顶面111,使穿刺针600处于前文所述的释放状态,然后一起经由穿刺点的皮肤切口处向体内穿刺。当保护套770受到轴向压缩力作用从远端向近端运动露出刀尖721或刀刃723时;状态1,所述驱动件660整体倾斜,其驱动臂662和叉661倾斜着推动所述驱动耳653,使所述锁件悬臂651产生弯曲变形,则所述斜齿647与所述锁栓652脱开,即锁件被释放。状态2,参考图46-47,所述保护套770由远端向近端运动到行程终点,即所述推杆760和锁头640由远端向近端运动到行程终点,此时斜齿647与所述锁栓652完全脱离,而所述斜块648继续挤压所述锁栓652使得所述锁件悬臂651保持弯曲变形。同时,所述轴645和轴646推动驱动臂662使得叉661与驱动耳653脱离。状态1和状态2所述穿刺针的远端部分都处于工作模式,且所述指示器680的触碰端682藏入所述手柄仓690内部。
复位锁定状态:参考图48-50,一旦穿刺针完全穿透腹壁,所述保护套770所受到的横向压力和轴向阻力消失,保护套770,推杆760和锁头640在轴向弹簧600的推力作用下迅速向远端移动至尽头。而同时,所述锁件悬臂651弹性恢复,使得所述止口652与所述斜齿647咬合,则所述锁头640和推杆760不能由远端向近端回缩,穿刺针的远端部分由工作模式转变成保护模式。即穿刺针穿透腹壁后继续向体腔运动并接触体腔内器官或组织时,刀尖721和刀刃723不会露出,仅保护套接触腔内器官或组织。而几乎同时,所述触碰端682从所述指示孔693中露出,给操作者手掌以触觉提示,提示穿刺针尖端已经穿透患者腹壁。
当穿刺器已经穿透至目标位置时,医生松开手,复位弹簧80推动驱动件660沿着竖直导向筋655和斜面657由近端向远端滑动,直到所述按钮668穿过按钮通孔658超出所述手柄底面613,而同时所述叉661与所述驱动耳653接触,所述驱动件完成复位,即为初始锁定状态。
所述穿刺针600也是一种触觉反馈式保护穿刺针,所述触觉提示能给予手术医生清晰的提示,有助于手术医生及时停止施加操作力。如前文所述,同样可运用穿刺针500进行两段式穿刺和并基于条件反射原理建立穿刺通道。
本发明展示的案例均为含有金属刀片的有刀穿刺针,然而也可以用于无刀穿刺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理解,内窥镜手术中使用的穿刺针通常可分为有刀穿刺针和无刀穿刺针两个大类。所述“有刀”指含金属刀刃,所述“无刀”指不含金属刀刃。含有塑胶刀刃的穿刺针通常被称为无刀穿刺针,这是本领域约定俗成的。前述案例中,不含金属刀片,而其固定部分带有塑胶工作刃时,即为无刀穿刺针。
已经展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很多不同的实施方案和实例。本领域的一个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通过适当修改能对所述方法和器械做出适应性改进。例如修改驱动件,传动件和锁件的外形,或者为传动件和锁件增加辅助导向结构,或者修改弹簧的位置,或者采用弹片替代弹簧,或者修改实施方案中提到的旋转方向等。例如本发明中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孔和轴配合,然而也可以采用销钉铆接配合,球副配合,或其他公知旋转配合方式。好几种修正方案已经被提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他修正方案也是可以想到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该依照附加权利要求,同时不应被理解为由说明书及附图显示和记载的结构,材料或行为的具体内容所限定。

Claims (9)

1.一种穿刺针,包含手柄部分和远端部分以及其间的杆部分;所述远端部分包含工作模式和保护模式两种结构状态;所述远端部分包含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包含工作刃,所述活动部分包含活动杆和保护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杆部分或手柄部分连接在一起,而所述活动部分可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沿杆部分的轴线方向移动;
所述手柄部分包含手柄仓,手柄基体,锁定机构和触觉反馈机构;
所述锁定机构和触觉反馈机构安装在手柄基体与手柄仓之间,所述触觉反馈机构与所述锁定机构和活动杆联动;
所述触觉反馈机构包括触碰端,所述手柄仓上设有与所述触碰端对应的指示孔;且当所述远端部分处于保护模式时,所述触碰端超出所述手柄仓的外表面;当所述远端部分处于工作模式时,所述触碰端不超出所述手柄仓的外表面;当所述远端部分由工作模式切换为保护模式的瞬间,即所述保护套由近端移动到远端并覆盖所述工作刃的瞬间,所述触碰端由所述指示孔内部向外露出并给予操作者触觉提示;
所述锁定机构包含锁件,锁齿和复位弹簧,所述锁件包含锁定端,释放臂,锁钩和驱动轴;所述触觉反馈机构还包括旋转轴,以及连接触碰端和旋转轴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包含滑槽;所述活动部分还包括轴向弹簧,所述活动部分的活动杆包括近端杆;
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滑槽接触,所述锁件运动时所述驱动轴在所述滑槽中滑动从而驱动所述触碰端围绕所述旋转轴转动;
所述锁定机构包含初始锁定状态,释放状态,触发状态和复位锁定状态;
所述锁定机构处于初始锁定状态时,所述触碰端超出所述手柄仓外表面;
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触碰端不超出所述手柄仓外表面;
所述锁定机构处于触发状态时,所述触碰端不超出所述手柄仓的外表面;
所述锁定机构处于复位锁定状态时,所述触碰端超出所述手柄仓外表面;
所述工作刃包含平面形刀体,刀尖和两个相互成锐角的刀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机构处于初始锁定状态时,所述锁钩与所述锁齿不接触,而所述锁定端限制所述近端杆使其不可由远端向近端运动;
向手柄仓内推进锁件使锁钩和锁齿咬合则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释放状态;
对远端部分沿着轴线方向施加由远端朝向近端的外力则近端杆驱动锁钩与锁齿脱离,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触发状态;
移除远端部分的外力则轴向弹簧驱动所述活动部分由近端向远端运动,而所述复位弹簧驱动所述锁件由手柄仓内向外运动直到所述锁定端限制所述近端杆使其不可由远端向近端运动,同时所述触碰端由手柄仓内向外超出手柄仓外表面,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复位锁定状态。
3.一种穿刺针,包含手柄部分和远端部分以及其间的杆部分;所述远端部分包含工作模式和保护模式两种结构状态;所述远端部分包含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包含工作刃,所述活动部分包含活动杆和保护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杆部分或手柄部分连接在一起,而所述活动部分可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沿杆部分的轴线方向移动;
所述手柄部分包含手柄仓,手柄基体,锁定机构和触觉反馈机构;
所述锁定机构和触觉反馈机构安装在手柄基体与手柄仓之间,所述触觉反馈机构与所述锁定机构和活动杆联动;
所述触觉反馈机构包括触碰端,所述手柄仓上设有与所述触碰端对应的指示孔;且当所述远端部分处于保护模式时,所述触碰端超出所述手柄仓的外表面;当所述远端部分处于工作模式时,所述触碰端不超出所述手柄仓的外表面;当所述远端部分由工作模式切换为保护模式的瞬间,即所述保护套由近端移动到远端并覆盖所述工作刃的瞬间,所述触碰端由所述指示孔内部向外露出并给予操作者触觉提示;
所述锁定机构包含锁件,传动件,驱动件和复位弹簧,所述锁件包含锁定端,释放臂和锁钩;所述触碰端与所述锁件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块和传动轴;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按钮,驱动转轴和驱动转臂,所述驱动转臂包含驱动滑槽;所述活动部分还包括轴向弹簧,所述活动部分的活动杆包括近端杆;
所述传动块与所述锁钩接触,所述传动轴与所述驱动滑槽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机构处于初始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端限制所述近端杆使其不可由远端向近端运动;
施加外力使所述驱动按钮围绕所述驱动转轴旋转时,所述驱动转臂同时旋转从而迫使所述驱动转轴在所述驱动滑槽中滑动,从而推动所述传动件移动,进而所述传动块推动锁钩和整个锁件移动直到所述锁定端不限制所述近端杆,则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释放状态;
对远端部分沿着轴线方向施加由远端朝向近端的外力则近端杆驱动锁钩与传动块脱离,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触发状态;
移除远端部分的外力则轴向弹簧驱动所述活动部分由近端向远端运动,而所述复位弹簧驱动所述锁件由手柄仓内向外运动直到所述锁定端限制所述近端杆使其不可由远端向近端运动,同时所述触碰端由手柄仓内向外超出手柄仓外表面, 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复位锁定状态。
5.一种穿刺针,包含手柄部分和远端部分以及其间的杆部分;所述远端部分包含工作模式和保护模式两种结构状态;所述远端部分包含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包含工作刃,所述活动部分包含活动杆和保护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杆部分或手柄部分连接在一起,而所述活动部分可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沿杆部分的轴线方向移动;
所述手柄部分包含手柄仓,手柄基体,锁定机构和触觉反馈机构;
所述锁定机构和触觉反馈机构安装在手柄基体与手柄仓之间,所述触觉反馈机构与所述锁定机构和活动杆联动;
所述触觉反馈机构包括触碰端,所述手柄仓上设有与所述触碰端对应的指示孔;且当所述远端部分处于保护模式时,所述触碰端超出所述手柄仓的外表面;当所述远端部分处于工作模式时,所述触碰端不超出所述手柄仓的外表面;当所述远端部分由工作模式切换为保护模式的瞬间,即所述保护套由近端移动到远端并覆盖所述工作刃的瞬间,所述触碰端由所述指示孔内部向外露出并给予操作者触觉提示;
所述锁定机构包含锁件和复位弹簧,所述锁件包含锁件转轴,锁定臂,释放臂和锁齿;所述触碰端与所述锁件分成两个相互连接的零件或构成一个单独的零件;所述活动部分还包括轴向弹簧,所述活动部分的活动杆包括近端杆。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处于初始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臂限制所述近端杆使其不可由远端向近端运动;施加外力使所述锁件围绕所述锁件转轴旋转直到所述释放臂与所述锁齿咬合,则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释放状态;对远端部分沿着轴线方向施加由远端朝向近端的外力则近端杆驱动所述释放臂与所述锁齿脱离,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触发状态;移除远端部分的外力则轴向弹簧驱动所述活动部分由近端向远端运动,而所述复位弹簧驱动所述锁件围绕所述锁件转轴旋转直到所述锁定臂限制所述近端杆使其不可由远端向近端运动,同时所述触碰端由手柄仓内向外超出手柄仓外表面, 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复位锁定状态。
7.一种穿刺针,包含手柄部分和远端部分以及其间的杆部分;所述远端部分包含工作模式和保护模式两种结构状态;所述远端部分包含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包含工作刃,所述活动部分包含活动杆和保护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杆部分或手柄部分连接在一起,而所述活动部分可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沿杆部分的轴线方向移动;
所述手柄部分包含手柄仓,手柄基体,锁定机构和触觉反馈机构;
所述锁定机构和触觉反馈机构安装在手柄基体与手柄仓之间,所述触觉反馈机构与所述锁定机构和活动杆联动;
所述触觉反馈机构包括触碰端,所述手柄仓上设有与所述触碰端对应的指示孔;且当所述远端部分处于保护模式时,所述触碰端超出所述手柄仓的外表面;当所述远端部分处于工作模式时,所述触碰端不超出所述手柄仓的外表面;当所述远端部分由工作模式切换为保护模式的瞬间,即所述保护套由近端移动到远端并覆盖所述工作刃的瞬间,所述触碰端由所述指示孔内部向外露出并给予操作者触觉提示;
所述锁定机构包含锁件,锁头,驱动件和复位弹簧,所述锁件包含锁栓和与之连接的锁件悬臂,所述锁头包含传动轴和斜齿;所述驱动件包含驱动按钮和驱动臂;所述触觉反馈机构还包括旋转轴,以及连接触碰端和旋转轴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包含传动滑槽;所述手柄基体还包括按钮孔和手柄底面;
所述活动部分还包括轴向弹簧,所述活动部分的活动杆包括近端杆,所述锁头与所述近端杆连接在一起,所述传动轴与所述传动滑槽接触,并同时与所述驱动臂接触;所述驱动按钮穿过所述按钮孔并超出手柄底面,而所述驱动臂与所述锁件接触;
所述传动轴在所述传动滑槽中滑动时,驱动所述触碰端围绕所述旋转轴旋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处于初始锁定状态时,所述锁栓与所述斜齿咬合,从而限制所述近端杆使其不可由远端向近端运动;施加外力使所述驱动按钮缩进所述手柄部分的内部时,所述驱动臂驱动所述锁件并使得所述锁件悬臂弹性变形,所述锁栓与所述斜齿脱离,则所述近端杆可由远端向近端运动,即锁定机构转变为释放状态;对远端部分施加由远端朝向近端的外力,所述锁头由远端向近端运动使所述驱动臂与所述锁件脱离,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触发状态;移除远端部分的外力则轴向弹簧驱动所述活动部分由近端向远端运动,所述锁栓和所述斜齿动咬合,则所述近端杆不可由远端向近端运动,同时所述触碰端由手柄仓内向外超出手柄仓外表面,所述锁定机构转变为复位锁定状态。
9.一种穿刺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穿刺针,所述穿刺器还包括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包括套管远端,所述保护套包括保护套远端。
CN201611125583.6A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触觉反馈式穿刺针 Active CN1066186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25583.6A CN106618687B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触觉反馈式穿刺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25583.6A CN106618687B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触觉反馈式穿刺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8687A CN106618687A (zh) 2017-05-10
CN106618687B true CN106618687B (zh) 2023-05-26

Family

ID=58825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25583.6A Active CN106618687B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触觉反馈式穿刺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186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9379B (zh) * 2017-06-03 2023-05-26 成都五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自动复位锁扣的套管组件
CN107049441B (zh) * 2017-06-03 2023-05-26 成都五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自动复位锁扣的穿刺器
CN107320161B (zh) * 2017-08-30 2023-03-10 无锡华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自回缩穿刺芯
CN107812312A (zh) * 2017-10-13 2018-03-20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扩张引导器
CN109674515B (zh) * 2017-10-18 2021-08-06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容置空间的调节方法
CN109009254A (zh) * 2018-04-02 2018-12-18 成都五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新型锁机构的手术器械
CN111938780B (zh) * 2020-08-17 2021-10-08 山东南道北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外科手术包含径向卡块的细长管组件
CN112137665A (zh) * 2020-10-21 2020-12-29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一种可调节式自动腹腔穿刺分离腹膜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29501A1 (en) * 1999-12-30 2001-06-30 Ethicon, Inc. Safety intravenous catheter
CN1706348A (zh) * 2004-05-21 2005-12-14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装有套管和多功能闭塞器的磁共振成像活组织检查器械
WO2006109452A1 (ja) * 2005-03-31 2006-10-19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穿刺装置
CN101264364A (zh) * 2007-03-14 2008-09-17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用于医疗或医药应用的插入头部
CN102215761A (zh) * 2008-09-12 2011-10-12 海克托·D·J·维利兹里维拉 硬膜外腔定位装置
CN102824688A (zh) * 2012-09-13 2012-12-19 张亚平 安全静脉穿刺针用离断截止夹
CN105997204A (zh) * 2016-08-02 2016-10-12 成都五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多维褶皱的穿刺器密封膜
CN106037898A (zh) * 2016-08-02 2016-10-26 成都五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整体内翻的穿刺器密封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143095D1 (de) * 2000-12-12 2010-10-28 Olympus Corp Trokar und trokarsystem
US20040267121A1 (en) * 2003-06-12 2004-12-30 Sarvazyan Armen P. Device and method for biopsy guidance using a tactile breast image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29501A1 (en) * 1999-12-30 2001-06-30 Ethicon, Inc. Safety intravenous catheter
CN1706348A (zh) * 2004-05-21 2005-12-14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装有套管和多功能闭塞器的磁共振成像活组织检查器械
WO2006109452A1 (ja) * 2005-03-31 2006-10-19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穿刺装置
CN101264364A (zh) * 2007-03-14 2008-09-17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用于医疗或医药应用的插入头部
CN102215761A (zh) * 2008-09-12 2011-10-12 海克托·D·J·维利兹里维拉 硬膜外腔定位装置
CN102824688A (zh) * 2012-09-13 2012-12-19 张亚平 安全静脉穿刺针用离断截止夹
CN105997204A (zh) * 2016-08-02 2016-10-12 成都五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多维褶皱的穿刺器密封膜
CN106037898A (zh) * 2016-08-02 2016-10-26 成都五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整体内翻的穿刺器密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8687A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18687B (zh) 一种触觉反馈式穿刺针
CN106510808B (zh) 一种包含组合工作刃的穿刺器
WO2018103573A1 (zh) 一种包含双保护罩的穿刺器
US6030402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he penetration of tissue, and the creation of an opening therein
EP2347720B1 (en) Suture passer assembly
AU2003225597B2 (en) Safety trocar with progressive cutting tip guards and gas jet tissue deflector
US5690664A (en) Trocar having movable blade
US6719746B2 (en) Safety trocar with progressive cutting tip guards and gas jet tissue deflector
US5332142A (en) Linear stapling mechanism with cutting means
CN106377304B (zh) 一种按钮驱动式自动移动保护穿刺针
JP2009539570A (ja) ランセット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CN103169482B (zh) 柳叶刀组件以及穿刺装置
US20190321078A1 (en) Dual-mode bladeless obturator with two havles and trocar
US9936943B1 (en) Suture passing surgical device with atraumatic grasper preventing accidental perforations
US20140277036A1 (en) Blade postioning device
CN106510810B (zh) 一种按钮驱动式自动旋转保护穿刺针
US20120109185A1 (en) Percutaneous tissue gras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4602625A (zh) 手术针
CN206714800U (zh) 一种触觉反馈式穿刺针及穿刺器
CN107320161B (zh) 自回缩穿刺芯
WO2018103571A1 (zh) 一种包含无损保护装置的穿刺针
JP4481052B2 (ja) 手術用把持器
CN106510813B (zh) 一种可局部变形的无刀穿刺针
US8657760B2 (en) Ergonomic biopsy instrument
CN206809318U (zh) 一种包含无损保护装置的穿刺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