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9482B - 柳叶刀组件以及穿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柳叶刀组件以及穿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9482B
CN103169482B CN201210557497.8A CN201210557497A CN103169482B CN 103169482 B CN103169482 B CN 103169482B CN 201210557497 A CN201210557497 A CN 201210557497A CN 103169482 B CN103169482 B CN 1031694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cet
shell
syringe
engaging part
cutter h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574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9482A (zh
Inventor
佐伯秀明
居森博和
关和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ZUMI Ltd
Asahi Polyslid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ZUMI Ltd
Asahi Polyslid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862999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169482(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IZUMI Ltd, Asahi Polyslid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IZUM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69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9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9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94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374Details of piercing elements or protective mean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injuries by such piercing elements
    • A61B5/150534Design of protective means for piercing element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needle sticks, e.g. shields, caps, protectors, axially extensible sleeves, pivotable protective sleeves
    • A61B5/150541Breakable protectors, e.g. caps, shields or sleeves, i.e. protectors separated destructively, e.g. by breaking a connecting area
    • A61B5/150564Protectors removed by pulling or push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within the blood, pH-value of blood
    • A61B5/1405Devices for taking blood samples
    • A61B5/1411Devices for taking blood samples by percutaneous method, e.g. by lanc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015Source of blood
    • A61B5/150022Source of blood for capillary blood or interstitial flu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175Adjustment of penetration depth
    • A61B5/15019Depth adjustment mechanism using movable stops located inside the piercing device housing and limiting the travel of the drive mechanis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374Details of piercing elements or protective mean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injuries by such piercing elements
    • A61B5/150381Design of piercing elements
    • A61B5/150412Pointed piercing elements, e.g. needles, lancets for pierc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374Details of piercing elements or protective mean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injuries by such piercing elements
    • A61B5/150534Design of protective means for piercing element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needle sticks, e.g. shields, caps, protectors, axially extensible sleeves, pivotable protective sleeves
    • A61B5/15058Joining techniques used for protective means
    • A61B5/150618Integrally moulded protectors, e.g. protectors simultaneously moulded together with a further component, e.g. a hub, of the piercing el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374Details of piercing elements or protective mean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injuries by such piercing elements
    • A61B5/150534Design of protective means for piercing element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needle sticks, e.g. shields, caps, protectors, axially extensible sleeves, pivotable protective sleeves
    • A61B5/150694Procedure for removing protection means at the time of piercing
    • A61B5/150709Procedure for removing protection means at the time of piercing semi-automatically removed, i.e. before puncturing the protection is removed by a mechanism initiated by a deliberate action by the user, such as pressing a butt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374Details of piercing elements or protective mean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injuries by such piercing elements
    • A61B5/150534Design of protective means for piercing element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needle sticks, e.g. shields, caps, protectors, axially extensible sleeves, pivotable protective sleeves
    • A61B5/150694Procedure for removing protection means at the time of piercing
    • A61B5/150725Procedure for removing protection means at the time of piercing removal procedure linked to further actions, e.g. cocking of the piercing device,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piercing device is used or temper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885Preventing re-use
    • A61B5/150893Preventing re-use by indicating if used, tampered with, unsterile or defect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885Preventing re-use
    • A61B5/150908Preventing re-use by disconnecting components, e.g. breaking or rupturing of connected parts, e.g. piston and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aking samples of capillary blood, e.g. by lancets, needles or blades
    • A61B5/15101Details
    • A61B5/15103Piercing procedure
    • A61B5/15107Piercing being assisted by a triggering mechanism
    • A61B5/15113Manually triggered, i.e. the triggering requires a deliberate action by the user such as pressing a drive butt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aking samples of capillary blood, e.g. by lancets, needles or blades
    • A61B5/15101Details
    • A61B5/15115Driving means for propelling the piercing element to pierce the skin, e.g. comprising mechanisms based on shape memory alloys, magnetism, solenoids, piezoelectric effect, biased elements, resilient elements, vacuum or compressed flu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aking samples of capillary blood, e.g. by lancets, needles or blades
    • A61B5/15101Details
    • A61B5/15115Driving means for propelling the piercing element to pierce the skin, e.g. comprising mechanisms based on shape memory alloys, magnetism, solenoids, piezoelectric effect, biased elements, resilient elements, vacuum or compressed fluids
    • A61B5/15117Driving means for propelling the piercing element to pierce the skin, e.g. comprising mechanisms based on shape memory alloys, magnetism, solenoids, piezoelectric effect, biased elements, resilient elements, vacuum or compressed fluids comprising biased elements, resilient elements or a spring, e.g. a helical spring, leaf spring, or elastic stra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aking samples of capillary blood, e.g. by lancets, needles or blades
    • A61B5/15186Devices loaded with a single lancet, i.e. a single lancet with or without a casing is loaded into a reusable drive device and then discarded after use; drive devices reloadable for multiple use
    • A61B5/1518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usable driv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aking samples of capillary blood, e.g. by lancets, needles or blades
    • A61B5/15186Devices loaded with a single lancet, i.e. a single lancet with or without a casing is loaded into a reusable drive device and then discarded after use; drive devices reloadable for multiple use
    • A61B5/1518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usable driving devices
    • A61B5/151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usable driving devices comprising driving means, e.g. a spring, for propelling the piercing uni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aking samples of capillary blood, e.g. by lancets, needles or blades
    • A61B5/15186Devices loaded with a single lancet, i.e. a single lancet with or without a casing is loaded into a reusable drive device and then discarded after use; drive devices reloadable for multiple use
    • A61B5/1518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usable driving devices
    • A61B5/1519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usable driving devices comprising driving means, e.g. a spring, for retracting the lancet unit into the driving device housing
    • A61B5/1519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usable driving devices comprising driving means, e.g. a spring, for retracting the lancet unit into the driving device housing fully automatically retracted, i.e. the retraction does not require a deliberate action by the user, e.g. by terminating the contact with the patient's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206Construction or design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ackages; sterilisation of piercing element, piercing device or sampling device
    • A61B5/150259Improved gripping, e.g. with high friction pattern or projections on the housing surface or an ergonometric sha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763Details with identification means
    • A61B5/150786Optical identification systems, e.g. bar codes, colour co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柳叶刀组件以及穿刺装置。穿刺装置能够在利用柳叶刀采血时以更少的步骤简易地进行穿刺,并且能够在穿刺后更安全地处理使用完毕的柳叶刀。本发明的穿刺装置是具备柳叶刀、柳叶刀卡合部件以及收容它们的柳叶刀外壳的柳叶刀组件。柳叶刀卡合部件与柳叶刀帽以能够相互抵接的状态设置,若柳叶刀卡合部件相对于柳叶刀朝前方的穿刺方向相对移动,则柳叶刀的帽被柳叶刀卡合部件推压,由此,帽从柳叶刀体分离,若柳叶刀卡合部件朝前方继续移动,则分离的帽在柳叶刀外壳内移动至与穿刺部件的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

Description

柳叶刀组件以及穿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穿刺的柳叶刀组件以及与这样的柳叶刀组件组合使用的注射器。另外,本发明还涉及由柳叶刀组件以及注射器构成的穿刺装置。上述的穿刺装置供以采取血液等体液为目的利用锋利的穿刺部件(例如针)穿刺身体的规定位置之用。
背景技术
为了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而需要采取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为了采取微量的血液而使用各种穿刺装置。这样的装置通常由设置有用于穿刺身体的规定位置的穿刺部件的柳叶刀以及注射器构成。注射器具有将柳叶刀朝向规定位置发射的功能。在使用时,在将柳叶刀装填于注射器后,利用在注射器内被压缩的弹簧的伸长的作用而使柳叶刀朝向规定位置发射,从而穿刺规定位置。
在上述的穿刺装置中,必须以将柳叶刀装填于注射器的操作为开始,接着进行穿刺操作,然后进行将使用完毕的柳叶刀从注射器取出的操作,通常存在以下九个步骤:
(1)从注射器取下注射器帽;
(2)将柳叶刀嵌入注射器;
(3)从已嵌入的柳叶刀除去柳叶刀帽来使穿刺部件的前端部露出;
(4)使在上述(1)中取下的注射器帽覆盖注射器;
(5)成为将注射器击发并装填有柳叶刀的状态(即、穿刺准备完成的状态);
(6)将注射器的前端开口部贴在穿刺位置,按下触发按钮,发射柳叶刀;
(7)取下注射器帽;
(8)通过将保护帽套在露出的状态下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来从周围的环境隔离穿刺部件的前端部;以及
(9)从注射器取下柳叶刀,并作为使用完毕的柳叶刀处理掉。
依次实施上述的九个步骤,实际上是复杂的作业,所以优选为尽量减少必要的步骤。
在使用穿刺装置进行采血的情况下,对使用完毕的柳叶刀的处理需要特别注意。对于穿刺后的柳叶刀而言,通常,附着有被采血者的血液的穿刺部件(特别是穿刺部件的前端部)从柳叶刀体的前端露出。因此,在被采血者以外的人、例如实施采血作业的护士以及医生等医务工作者的身体误碰该穿刺部件的前端部的情况下,有前端部损伤身体的可能性,其结果是,被采血者的血液从伤口进入医务工作者的体内,从而存在患上感染性疾病的危险。
目前所使用的穿刺装置在使用完毕的柳叶刀的处理方面上并未做到充分地研究。例如,如上所述,虽提出有将保护帽覆盖在已露出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的方案(参照美国专利说明书第5385571号公报),但是在这样的穿刺装置中,覆盖保护帽的行为本身就危险。换句话说,在覆盖保护帽时,需要在穿刺部件的前端部露出的状态下处理柳叶刀,所以在该点上未消除上述危险。
这样,对穿刺后的柳叶刀的处理需要注意,期待穿刺后能够在更安全的状态下处理柳叶刀的穿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的。换句话说,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穿刺装置,能够在利用柳叶刀采血时以更少的步骤简易地进行穿刺,并且能够在穿刺后更加安全地处理使用完毕的柳叶刀。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柳叶刀组件,其具备柳叶刀、柳叶刀卡合部件以及收容它们的柳叶刀外壳,该柳叶刀组件的特征在于:柳叶刀构成为具有柳叶刀体、柳叶刀帽以及穿刺部件,金属制的穿刺部件跨设于树脂制的柳叶刀体以及柳叶刀帽且存在于它们的内部,穿刺部件的前端部被柳叶刀帽覆盖,并且柳叶刀帽与柳叶刀体经由连结部件而结合成一体,柳叶刀卡合部件与柳叶刀帽以能够相互抵接的状态设置,若柳叶刀卡合部件相对于柳叶刀或者柳叶刀外壳朝前方的穿刺方向相对移动,则柳叶刀帽被柳叶刀卡合部件推压,由此,连结部件被破坏,从而能够获得柳叶刀帽从柳叶刀体分离而穿刺部件的前端部露出的柳叶刀体,若柳叶刀卡合部件朝前方继续移动,则已分离的柳叶刀帽在柳叶刀外壳内移动至与穿刺部件的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柳叶刀组件的特征之一在于:上述的组件由“柳叶刀”、“柳叶刀卡合部件”以及“柳叶刀外壳”三个部件构成。另外,如下所述,其特征还在于这样的组件所包括的“柳叶刀卡合部件”至少是用于“柳叶刀帽的拆卸”以及“防止柳叶刀的再使用”的部件。
在本发明的柳叶刀组件的优选的形态中,柳叶刀帽能够与设置于注射器(发射穿刺部件的装置)的内部的“前方突出部”抵接。因此,在从注射器的前端开口部插入柳叶刀外壳来将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时,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后端部与注射器内的前方突出部抵接。然后,若进一步插入柳叶刀外壳,则由于柳叶刀外壳与前方突出部的抵接而在柳叶刀卡合部件作用相对于柳叶刀外壳朝前方相对移动的力,由此,柳叶刀帽被推压而从柳叶刀体分离。换句话说,在柳叶刀体保持于柳叶刀外壳内时,若在该状态下柳叶刀帽被柳叶刀卡合部件朝前方推压,则在柳叶刀帽与柳叶刀体之间作用有相对地远离的力,其结果是,连结柳叶刀帽与柳叶刀体的连结部件被破坏。若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则柳叶刀体暂时保持固定于柳叶刀外壳,因此柳叶刀体欲与柳叶刀外壳一同朝插入方向移动,与此相对,未保持固定于柳叶刀外壳的柳叶刀帽成为被朝前方移动的柳叶刀卡合部件推压的形态,从而分别对两者作用反向的力。因此,最终,若该力超过某阈值,则连结柳叶刀帽与柳叶刀体的连结部件被破坏。若连结部件被破坏,则柳叶刀帽从柳叶刀体分离,因此能够获得穿刺部件的前端部露出的状态。然后,若继续插入柳叶刀外壳,则分离的柳叶刀帽成为被柳叶刀卡合部件继续推压的形态,从而在柳叶刀外壳内移动至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
鉴于上述事项,可以说本发明的柳叶刀组件具有如下特征,即:若将该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则不仅能够将柳叶刀帽从柳叶刀体分离,还能够使分离的柳叶刀帽移动至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前方”实际上意味着在穿刺时发射穿刺部件(或者穿刺部件的前端部露出的柳叶刀体)的方向亦即穿刺方向,所谓“后方”实际上意味着与上述的前方相反的方向。换句话说,所谓“前方”与“穿刺方向”实际上同义,并且,“穿刺方向”相当于“穿刺轨道方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与穿刺轨道脱离(或者脱落)”实际上意味着在朝前方(即、穿刺方向)发射柳叶刀体(更具体而言为“穿刺部件的前端部露出的柳叶刀体”)来使穿刺部件穿刺规定位置时,柳叶刀帽不阻碍这样的发射以及穿刺,优选意味着柳叶刀体完全不与分离的柳叶刀帽接触。
在某优选的形态中,柳叶刀卡合部件具有中空构造。具体而言,柳叶刀卡合部件具有围绕沿着穿刺方向的中央轴而具备中空部分的构造。优选为柳叶刀卡合部件与柳叶刀以柳叶刀收纳于上述的柳叶刀卡合部件的中空部分的方式相互组合。
柳叶刀卡合部件优选具备一对帽推压部,并优选这一对帽推压部成为与柳叶刀帽的后端部分能够抵接的状态。另外,这里所说的“能够抵接的状态”意味着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帽推压部与柳叶刀帽的后端部分相互接近,且它们预先接触、或者帽推压部通过少量地移动而能够相互接触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柳叶刀组件中,柳叶刀帽从柳叶刀体分离,从而能够获得穿刺部件的前端部露出的柳叶刀体。这里,若在分离后朝注射器内进一步插入柳叶刀外壳,则如上所述,柳叶刀帽成为被柳叶刀卡合部件推压的形态,从而分别在柳叶刀帽以及柳叶刀外壳作用有相对地远离的力。由此,柳叶刀帽在柳叶刀外壳内移动至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优选在柳叶刀外壳的内部设置倾斜部,以便将分离的柳叶刀帽适当地引导至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另外,根据需要,柳叶刀帽也可以具有呈与倾斜部对应的形状的被倾斜部。
柳叶刀体暂时被保持于柳叶刀外壳内。特别是优选以阻止柳叶刀体朝前方移动的方式被保持。例如,优选在分离柳叶刀帽之前,使设置于柳叶刀外壳内部的卡止部A与柳叶刀体的被卡止部B相互卡合,从而限制柳叶刀体朝前方的移动(换言之,优选使柳叶刀体的一部分与柳叶刀外壳的内部构造卡止,从而限制柳叶刀体朝前方的移动)。在该情况下,在柳叶刀帽的分离后,解除卡止部A与被卡止部B的卡合状态(换句话说,最终解除柳叶刀体的在柳叶刀外壳内的固定保持状态)。例如,柳叶刀卡合部件构成为具有用于解除卡止部A与被卡止部B的卡合状态的卡合解除部。优选在柳叶刀帽从柳叶刀体分离后,朝前方移动的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卡合解除部推碰到卡止部A而使卡止部A朝外扩张,其结果,解除柳叶刀外壳的卡止部A与柳叶刀体的被卡止部B的卡合状态。进行这样的解除,从而能够在穿刺时朝穿刺方向可靠地发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露出的柳叶刀体”。
在本发明的柳叶刀组件的优选的形态中,柳叶刀以及柳叶刀卡合部件以未从柳叶刀外壳露出的方式收容于柳叶刀外壳内。换句话说,柳叶刀以及柳叶刀卡合部件的整体收容于柳叶刀外壳而未从柳叶刀外壳“伸出”。
在某优选的形态中,在柳叶刀外壳的主体部设置有局部切开部分,并且在柳叶刀卡合部件设置有指示部。在该情况下,优选为若柳叶刀卡合部件朝前方移动直至能够获得分离的柳叶刀帽从穿刺轨道脱离的状态,则柳叶刀卡合部件的指示部从柳叶刀外壳的局部切开部分露出。由此,能够通过目视观察从外部确认柳叶刀帽是否从柳叶刀体分离,进而确认穿刺部件的发射准备是否结束。
在其他的某优选的形态中,柳叶刀体的后端部具有用于与注射器的推杆卡合的卡合部。例如形成为,柳叶刀体的后端部的卡合部嵌入在作为分割成两部分的部件而构成的推杆的前端部设置的凹部的形态。在该情况下,柳叶刀体的后端的卡合部使推杆的前端部扩张并嵌入其中。在其他的形态下,也可以是柳叶刀体的后端的卡合部利用压入配合(pressfit)的关系嵌入推杆的前端部的形态。由于形成为这样的形态,所以在从注射器的前端开口部插入柳叶刀外壳来将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时,柳叶刀体的后端部与注射器的推杆的前端部相互卡合。因此,若伴随着柳叶刀外壳的插入,而将在该柳叶刀外壳内被保持固定的柳叶刀体插入注射器内,则推杆被柳叶刀体压入而后退,从而在推杆存储发射穿刺部件所需要的力。另外,解除上述的柳叶刀外壳的卡止部A与柳叶刀体的被卡止部B的卡合的操作,优选在柳叶刀体的后端部与注射器的推杆相互卡合后进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注射器,能够与上述柳叶刀组件组合使用来发射穿刺部件的前端露出的状态的柳叶刀体。上述的注射器构成为具有:推杆,其能够与柳叶刀体的后端部卡合,并使柳叶刀体朝穿刺方向发射;筒形状的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其设置于注射器的前端开口部,并在内部具备前方突出部;以及触发杆,若在穿刺时从外部推压该触发杆,则引起穿刺部件的发射。
上述的注射器能够将柳叶刀外壳的一部分收纳于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由此,能够将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若相对于上述的注射器装填“限制柳叶刀体朝前方移动的状态的柳叶刀组件”,则柳叶刀卡合部件与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的前方突出部抵接,若继续插入柳叶刀外壳,则由于该前方突出部的抵接而在柳叶刀卡合部件作用相对于柳叶刀外壳朝前方相对移动的力。由此,最终,柳叶刀帽能够从柳叶刀体分离并移动至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注射器的优选的形态中,在注射器的前方侧的壳体内壁还具有外壳锁定部件。在外壳锁定部件的表面具有朝注射器内部方向突出的止动部,并且在外壳锁定部件与注射器的壳体侧壁面之间设置有弹簧,由此,在外壳锁定部件朝向注射器内部方向作用力。因此,在将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时,设置于柳叶刀外壳的外壁面的锁定用突起部在外壳锁定部件上滑动,若锁定用突起部越过止动部,则锁定用突起部与止动部成为能够抵接的状态,以使得被装填的柳叶刀外壳不从注射器脱落。
本发明的注射器还构成为具有用于排出被装填的柳叶刀组件的推出器。在该情况下,若在穿刺后使推出器朝前方移动,则推出器与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后端部抵接并实施推压作用,从而能够使柳叶刀卡合部件在柳叶刀外壳内朝前方移动,由此,结果是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前端部最终与柳叶刀外壳内壁部抵接(换句话说,结果是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前端部推碰到柳叶刀外壳内壁部分)。因此,若使推出器朝前方继续移动,则在柳叶刀组件整体作用朝前方推压的力,最终将柳叶刀组件从注射器排出。另外,推出器优选构成为具有朝前方呈长条状突出的形态的锁定解除部。在该情况下,若在穿刺后使推出器朝前方移动,则推出器的锁定解除部推碰到外壳锁定部件,由此,外壳锁定部件朝外移动,从而解除锁定用突起部与止动部的能够抵接的状态。另外,优选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可挠性锁定部件在推出器驱动时发挥作用。具体而言,若穿刺后的柳叶刀卡合部件被推出器推压而在柳叶刀外壳内朝前方移动,则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可挠性锁定部件推碰到柳叶刀外壳的内壁隆起部,由此,可挠性锁定部件朝内位移,从而可挠性锁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于柳叶刀体的凹部。此外,还优选指示部在穿刺后的推出器驱动时发挥作用。具体而言,若柳叶刀卡合部件被推出器推压而在柳叶刀外壳内朝前方移动,则柳叶刀卡合部件的指示部从柳叶刀外壳的局部切开部分更多地露出。由此,能够通过目视观察从外部确认柳叶刀组件是否使用完毕。
特别是优选本发明的设置于注射器的推出器的整体形状形成为长条状。在该情况下,优选将能够施加用于使推出器朝前方移动的力的力起点部设置于长条状的推出器后端部,该力起点部以能够从注射器的壳体露出的方式设置。另外,优选在推出器的相当于力起点部的后端部设置有局部切开部分,若推杆后退直至发射穿刺部件所需要的力存储于推杆,则推杆的后端部从推出器的局部切开部分露出。
另外,对于从注射器排出的使用完毕的柳叶刀组件而言,与使用前相比,柳叶刀体在柳叶刀外壳内位于最前方侧,其结果是,即使将使用完毕的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柳叶刀体的后端部与注射器的推杆也形成为无法相互卡合的位置关系。换句话说,即使暂时将使用完毕的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推杆也不能后退,因此无法再次获得“能够穿刺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还提供有构成上述那样的柳叶刀组件的柳叶刀以及柳叶刀外壳。另外,还提供有组合这样的柳叶刀组件以及注射器而构成的穿刺装置。另外,还一并提供有构成穿刺装置的、由本发明的柳叶刀组件以及本发明的注射器构成的穿刺装置用套件(kit)。
在使本发明的柳叶刀组件与本发明的注射器组合而作为穿刺装置使用的情况下,仅通过将柳叶刀外壳本身插入注射器的操作,便可完成穿刺准备。因此,能够实现柳叶刀的击发而不需要用手(或者手指)取下柳叶刀帽。此外,若使用本发明的穿刺装置,则在穿刺后,能够仅通过对推出器进行操作(即、仅使推出器滑动),而更安全地从注射器排出“收容有使用完毕的穿刺部件的柳叶刀外壳”。因此,实际上能够以柳叶刀组件相对于注射器的装填步骤、穿刺步骤、之后的利用推出器排出柳叶刀组件的排出步骤这三个步骤结束穿刺作业。
另外,在本发明的柳叶刀组件中,即使在使用前或者使用后的任一时刻,柳叶刀也收容于柳叶刀外壳内而未从柳叶刀外壳露出。换句话说,在能够将柳叶刀保持在与周围的环境比较隔离的状态的方面上,能够提供更卫生的柳叶刀。特别是在穿刺后,由于柳叶刀卡合部件的锁定部件发挥作用,从而限制柳叶刀体的移动,因此在使用完毕的柳叶刀(穿刺部件)不会从外壳脱离这方面上形成为安全的柳叶刀制品。
另外,在本发明的柳叶刀组件中,具备由柳叶刀卡合部件带来的指示功能,从而能够通过目视观察简单地辨别柳叶刀组件是否处于能够穿刺的状态、该柳叶刀组件是否使用完毕等。换句话说,在本发明中提供便利性更优越的柳叶刀。
附图说明
图1(a)以及图1(b)是柳叶刀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柳叶刀组件的外观图以及剖视图。
图3是表示柳叶刀组件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柳叶刀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a)~图5(d)是表示柳叶刀外壳的外观以及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6(a)~图6(c)是表示柳叶刀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7A(a)~图7A(d)是表示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7B(a)~图7B(d)是表示柳叶刀卡合部件的俯视图、侧视图、剖视图的立体图。
图8A是表示柳叶刀组件的内部构造的垂直方向剖面图以及水平方向剖面图(使用前的状态)。
图8B是表示柳叶刀组件的内部构造的垂直方向剖面图以及水平方向剖面图(将帽分离的状态)。
图8C是表示柳叶刀组件的内部构造的垂直方向剖面图以及水平方向剖面图(使用完毕状态)。
图9A(a)以及图9A(b)是表示柳叶刀组件以及注射器的使用时的形态的剖视图。
图9B(c)以及图9B(d)是表示柳叶刀组件以及注射器的使用时的形态的剖视图。
图9C(e)以及图9C(f)是表示柳叶刀组件以及注射器的使用时的形态的剖视图。
图9D(g)是表示柳叶刀组件以及注射器的使用时的形态的剖视图。
图10是用于对帽分离进行说明的剖视图以及立体图。
图11是用于对解除柳叶刀外壳的卡止部A与柳叶刀体的被卡止部B的卡合进行说明的示意立体图。
图12是用于对指示功能进行说明的示意立体图。
图13(a)以及图13(b)是表示可挠性锁定部件的位移形态的示意立体图。
图14A(a)以及图14A(b)是注射器的立体图。
图14B是注射器的外观图以及剖视图。
图14C(a)以及图14C(b)是表示注射器的内置构造的立体图。
图15(a)~图15(c)是注射器构成部件的立体图(图15(a):壳体,图15(b):推杆,图15(c):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
图16(a)~图16(d)是注射器构成部件的立体图(图16(a):触发杆,图16(b):推出器,图16(c):射出弹簧,图16(d):复位弹簧)。
图17(a)~图17(d)是注射器构成部件的立体图(图17(a):外壳锁定部件,图17(b):钩,图17(c):调节器,图17(d):调节器环)。
图18是用于对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的形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9是用于对“外壳锁定”以及“锁定解除”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20是用于对推出器的推压形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21是示意地表示穿刺装置的使用形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柳叶刀组件;102…柳叶刀外壳;104…外壳外表面的突起部;103…后端开口端;105…穿刺开口部;106…外壳壳体的局部切开部;107…设置于外壳内壁的突起部;110…设置于外壳内部的卡止部A;111…卡止部A的突起部分;114…卡止部A的长条部分;135…设置于柳叶刀体的被卡止部B;150…柳叶刀;151…柳叶刀体;152…柳叶刀帽;152b…帽的倾斜面;153…穿刺部件;153a…穿刺部件的前端部;154…连结部件;157…柳叶刀体的被引导部;158…设置于柳叶刀体的凹部;165…柳叶刀体的后端部;165′…柳叶刀体的后端的横剖方向上的伸出部分;170…外壳内部的倾斜部;170a…倾斜部的倾斜面;180…设置于外壳内壁的隆起部(内部隆起部);190…柳叶刀卡合部件;191…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引导部;192…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帽推压部;193…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前端部;194…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卡合解除部;195…柳叶刀卡合部件的指示部;196…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可挠性部分;197…柳叶刀卡合部件的中空部;198a~198d…柳叶刀卡合部件的突起部;199;199′…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后端部;200…注射器;202…注射器的前端开口部;201(201a、201b)…注射器壳体;204…推杆;204a…推杆的前端部;204b…推杆的触发用突起部;204c…推杆的后端部;205a…射出弹簧;205b…复位弹簧;210…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212…容纳部件的前方突出部;217…容纳部件的引导突起;230…触发杆;230a…触发杆的后方阶梯部;230c…触发环;240…外壳锁定部件;240a…止动部;240b…锁定部件的后端边缘;242…用于外壳锁定的弹簧;250…钩;270…推出器;272…设置于推出器后端的力起点部;272a…推出器后端部的局部切开部;274…推出器的前端部(与柳叶刀卡合部件抵接并进行推压的部分);274a…设置于推出器的前端部的翼;275…推出器的锁定解除部;275a…锁定解除部的前端部;300…调节器(穿刺深度调节部件);310…调节器环;320…调节器弹簧;1000…穿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柳叶刀组件以及构成该柳叶刀组件的柳叶刀、柳叶刀穿刺部件以及柳叶刀外壳详细地进行说明,并且对与柳叶刀组件组合地使用的注射器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伴随着上述说明,也一并对由柳叶刀组件以及注射器构成的穿刺装置等进行说明。
对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关于方向的用语而言,如上所述,将在穿刺时柳叶刀体移动的“穿刺方向”(即、在穿刺时穿刺部件朝向穿刺部位移动的方向)设为“前”方,将其相反的方向设为“后”方。在附图中示出上述方向。另外,“穿孔方向”相当于从柳叶刀外壳的开口端朝穿刺开口部的方向,相当于“前方”。
柳叶刀组件的基本构成
图1~图4示出了柳叶刀组件100。图1示出了柳叶刀组件100的外观图、图2示出了柳叶刀组件100的侧视图、剖视图。为了能够容易理解柳叶刀组件100的内部构造,图3以沿柳叶刀外壳的长度方向将其切除一半的状态示出了柳叶刀外壳。而且,为了能够容易理解柳叶刀组件100的构成要素,图4一并示出了组件的分解图/展开图。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柳叶刀组件100具有在柳叶刀外壳102内收容有柳叶刀150以及柳叶刀卡合部件190的构造。换句话说,本发明的柳叶刀组件100实际上包括“柳叶刀150”、“柳叶刀卡合部件190”以及“柳叶刀外壳102”这三个部件。
具体而言,如图3以及图4所示,柳叶刀150以位于柳叶刀卡合部件190的内侧的中空部分的方式与上述柳叶刀卡合部件190相互组合,且这样的组合收容于柳叶刀外壳102内。若使用其他的表现方法,则在柳叶刀150的周围配置有柳叶刀卡合部件190,并且以将上述柳叶刀150和柳叶刀卡合部件190整体包在里面的方式设置有柳叶刀外壳102。特别是,以柳叶刀卡合部件的“成对的帽推压部192”能够与柳叶刀帽152的后端部分152a抵接的状态设置柳叶刀150和柳叶刀卡合部件190(参照图4)。
下面,对柳叶刀组件100的各构成部件进行说明。
柳叶刀外壳
如图5所示,柳叶刀外壳102例如整体呈圆筒的形态。上述的柳叶刀外壳102的尺寸较小,例如图5所示的长度(L、D1、D2)可以为:L=28~52mm(例如约40mm)、D1=0.7~1.3mm(例如约10mm)、D2=3.5~6.5mm(例如约5mm)。柳叶刀外壳102的形状未必限定于圆筒的形态,例如也可以为棱筒的形态。
柳叶刀外壳102若为通常的柳叶刀所使用的树脂材料,则可以由任意种类的树脂材料形成。柳叶刀外壳102具有开口后端103并在与该开口后端103对置的位置具有穿刺开口部105。上述的穿刺开口部105相当于贴在待穿刺的规定部位(例如指尖)的部分。
如图5(b)所示,在柳叶刀外壳的外表面(特别是外壳外表面的后端侧区域)设置有突起部104。优选多个突起部104沿柳叶刀外壳主体部的周向呈环状地设置。上述的多个突起部104在柳叶刀外壳插入于注射器后与注射器的多个引导突起(参照图14A以及14C的编号217)彼此卡合,由此,实现顺利的插入。另外,突起部104本身还能够作为用于预先将暂时插入的柳叶刀外壳保持固定于注射器的“锁定用突起部”发挥作用。因此,在将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时,柳叶刀外壳的突起部104与注射器的外壳锁定部件(参照图14C的编号240)卡合(特别是与外壳锁定部件的止动部240a卡合)。
另外,如图5(a)所示,优选在柳叶刀外壳的外表面(特别是外壳外表面的前侧区域)设置局部切开部分106。上述的局部切开部分106有利于发挥指示部(indicator)作用。由于存在局部切开部分106,所以柳叶刀外壳内的指示部(参照图3的编号195)能够伴随着柳叶刀卡合部件的移动而露出。
在柳叶刀外壳10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预先阻止柳叶刀的主体部分朝前方移动的卡止部A(110)(特别是参照图5(d))。如图所示,卡止部A(110)具有朝向注射器的内部中央突出的形态(即、突起部111),并且具有长条部分114,该长条部分114具备能够朝外侧挠曲的自由端。
另外,如图5(c)以及图5(d)所示,在柳叶刀外壳102的内部设置有供“分离的柳叶刀帽”滑动移动的倾斜部170。倾斜部170优选具备相对于穿刺方向形成角度的倾斜面170a,以使柳叶刀帽能够朝前方适当地移动至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
优选在柳叶刀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有助于防止使用完毕的柳叶刀的可动/再使用的构件。具体而言,优选设置有如图5(c)所示那样的内部隆起部180。上述的内部隆起部180在使用时与柳叶刀卡合部件190的可挠性锁定部件196(参照图3)协同动作。如图所示,内部隆起部180具有从外壳内壁朝向外壳中央侧局部突出的形态。若可挠性锁定部件196推碰到上述的内部隆起部180,则能够获得朝内位移的状态的可挠性锁定部件196(对于内部隆起部180的形态以及可挠性锁定部件196的位移也一并参照图8B、图8C)。
此外,如图5(c)所示,在柳叶刀外壳102的内壁还设置有一对有助于保持柳叶刀卡合部件190的突起部107。
柳叶刀
图6表示柳叶刀150的立体图、剖视图。上述的柳叶刀150与柳叶刀外壳102同样地小,并形成为能够收容于该柳叶刀外壳102内的尺寸。如图所示,柳叶刀150构成为具有柳叶刀体151、柳叶刀帽152以及穿刺部件153。穿刺部件153例如为金属制造的针或者刀片。特别是如图6(c)所示,穿刺部件153跨设于树脂制造的柳叶刀体151以及柳叶刀帽152并存在于它们之中,穿刺部件153的前端部153a被柳叶刀帽152覆盖。因此,在图6(a)以及图6(b)中未表示出穿刺部件153。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柳叶刀帽152与柳叶刀体151经由连结部件154而结合成一体。上述的柳叶刀150能够通过将穿刺部件153插入金属模具而使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成型的所谓插入成型来制造,连结部件154能够在该插入成型时一并制造。因此,连结部件154能够由与柳叶刀帽152以及柳叶刀体151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连结部件154可以为小径的棒状部件,该棒状部件优选以架设柳叶刀帽152和柳叶刀体151的形态设置。如图所示,特别优选以穿刺部件153为中心对称地设置有两个连结部件154。另外,也可以以使连结部件154更容易被破坏的方式在连结部件154设置凹口(例如,V字形的刻纹)。
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柳叶刀帽152具有沿横切方向伸出的形态,且其伸出部分155的后端侧能够被其他部件推压。由于这样的柳叶刀帽的形态,能够以使柳叶刀卡合部件190能够与柳叶刀帽的后端部分152a抵接的方式设置,并且能够在使用时利用柳叶刀卡合部件190推压柳叶刀帽的后端部分152a。
虽然柳叶刀的主体151以暂时被保持于柳叶刀外壳102的方式设置,但是柳叶刀体151具备为此所需的构件。具体而言,柳叶刀体151具有能够与柳叶刀外壳的卡止部A卡合的被卡止部B(135)(参照图6(b))。例如优选,在形成柳叶刀外壳的卡止部A(110)朝向注射器的内部中央突出的形态的情况下(参照图5(d)),如图6(b)所示,柳叶刀体的被卡止部B(135)具有阶梯形态或者凹部形态。“突出形态的卡止部A(110)”与“阶梯形态/凹部形态的被卡止部B(135)”相互卡合,从而限制柳叶刀体151朝前方的移动(例如参照图8A)。
在柳叶刀体151中穿刺部件153的主体部被固定。因此,在穿刺时,柳叶刀体151与穿刺部件153被成为一体地朝前方发射。另外,在柳叶刀体151的后端部具有用于与注射器的推杆(例如参照图14C的编号204)卡合的卡合部165。换句话说,在将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时,柳叶刀体的后端部165能够与推杆204的前端部204a卡合,由此,推杆随着柳叶刀外壳的插入而后退,从而能够在推杆存储发射穿刺部件所需要的力。另外,为了实现与推杆的卡合稳定化,柳叶刀体的后端部分165′也可以如图示地形成为在横切方向上伸出的形态。
柳叶刀体151能够具有一对被引导部157,该被引导部157构成为与柳叶刀卡合部件190的引导部191(参照图7A)卡合。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优选一对被引导部157为一对具有以穿刺部件153为中心朝外侧对称地连续地突出的形态的连续突出部。
此外,在柳叶刀体151设置有有助于防止使用完毕的柳叶刀的可动/再使用的构件。具体而言,设置有与柳叶刀卡合部件190的可挠性锁定部件196(参照图3、图8B以及图8C)协同动作的凹部158(参照图6(a))。如图6(a)所示,柳叶刀体151通过部分地形成为壁薄来形成凹部158,这样的凹部158例如可以设置于主体的前方侧。在使用完毕的柳叶刀组件中,通过将柳叶刀卡合部件190的可挠性锁定部件196置于上述的凹部158,能够发挥“防止再使用”的作用。
柳叶刀卡合部件
在图7A以及图7B中示出了柳叶刀卡合部件190。如图所示,柳叶刀卡合部件190具有围绕沿穿刺方向的中央轴而具备中空部分197的中空构造。上述的中空部分197相当于收容柳叶刀150的空间。换句话说,在柳叶刀组件100中,以使柳叶刀收纳于柳叶刀卡合部件的中空部分197的方式将柳叶刀卡合部件190与柳叶刀150相互组合。
特别是如图7A(a)以及图7A(b)所示,柳叶刀卡合部件190构成为具有一对有利于柳叶刀帽152的分离的帽推压部192。在柳叶刀组件100中,该一对帽推压部192成为能够与柳叶刀帽的后端部分152a抵接的状态。
柳叶刀卡合部件190具有解除柳叶刀体和柳叶刀外壳的暂时保持状态的功能。换句话说,设置有卡合解除部194,该卡合解除部194能够解除设置于柳叶刀外壳内部的卡止部A(110)与柳叶刀体的被卡止部B(135)的卡合状态/卡止状态(参照图7B(c)以及图7B(d))。特别是如图7B(c)所示,卡合解除部194优选具有所谓的“镊子”那样的形态。更具体而言,柳叶刀卡合部件190的卡合解除部194优选由一对具有前端朝斜前方倾斜弯曲的形态的长条部构成。
柳叶刀卡合部件190构成为具有用于在穿刺时朝穿刺方向引导柳叶刀体(更具体而言为“穿刺部件的前端部露出的状态的柳叶刀体”)的引导部191(参照图7A)。如图所示,引导部191优选在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内侧面形成为“连续的隆起部”,并且,优选为以成对的方式形成。上述的引导部191与柳叶刀体151的被引导部157(参照图6(a)以及图6(b))卡合,从而有利于柳叶刀体沿穿刺方向的移动(因为具有这样的功能,柳叶刀卡合部件190也被称为“内部引导部”)。
另外,特别是如图7A(c)以及图7B(b)所示,优选在柳叶刀卡合部件190具备指示部195。如图所示,指示部195优选可以设置于柳叶刀的前方侧,并具有朝前方延伸的长条形态。上述的指示部195是与柳叶刀外壳的局部切开部分106(图5(a))关联地发挥作用的部件。具体而言,在进行穿刺操作时,指示部195从局部切开部分106部分地露出。
柳叶刀卡合部件190还具有用于防止使用完毕的柳叶刀的可动/再使用的功能。具体而言,优选将可挠性锁定部件196设置于柳叶刀卡合部件190(参照图7A(c)以及图7B(c))。特别是如图7B(c)所示,可挠性锁定部件196的根部分196a形成为壁薄的形态。可挠性锁定部件196形成为,可挠性锁定部件能够以其壁薄部分为轴朝内侧方向挠曲。因此,若由使用后的操作所引起的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可挠性锁定部件196推碰到柳叶刀外壳的内壁隆起部180,则可挠性锁定部件成为朝内位移的状态。
另外,柳叶刀卡合部件190具备四对与柳叶刀外壳内壁的突起部107协同动作的突起部198a~198d(参照图7B(a)),以使柳叶刀卡合部件190适当地保持于柳叶刀外壳102内。该四对突起部198a~198d与柳叶刀外壳的突起部107(参照图5(c))卡合,从而将柳叶刀卡合部件适当地保持于柳叶刀外壳,进而,也同样适当地保持与柳叶刀卡合部件组合的柳叶刀。在使用前的状态下,柳叶刀外壳的突起部107以夹持在柳叶刀卡合部件的两个突起部198a与198b之间的状态下与柳叶刀卡合部件的突起部(198a、198b)卡合(参照图8A)。另一方面,在柳叶刀帽分离后至穿刺结束,以柳叶刀外壳的突起部107夹持在柳叶刀卡合部件的两个突起部198c与198d之间的状态,柳叶刀外壳的突起部107与柳叶刀卡合部件的突起部(198c、198d)卡合(参照图8B)。此外,在将柳叶刀组件从注射器排出的使用完毕后,柳叶刀外壳的突起部107被置于柳叶刀卡合部件的突起部198d的后方侧且后端部199′的前方侧(参照图8C)。
柳叶刀组件的功能
以下,对本发明的柳叶刀组件的具有特点的各种功能进行说明。另外,根据需要参照图8A~图8C的柳叶刀组件100的经时变化图以及图9A~图9D的穿刺装置1000的经时变化图进行说明。
柳叶刀帽拆卸机构
在图10中示出了将柳叶刀150收纳于柳叶刀外壳102内的状态。特别是如图10(a-1)所示,柳叶刀帽152位于柳叶刀外壳102的穿刺开口部105侧,另一方面,柳叶刀体151位于柳叶刀外壳102的后端开口端103侧。这里,如上述言及的那样,柳叶刀外壳的卡止部A(110)与柳叶刀体的被卡止部B(135)形成为相互抵接的状态,柳叶刀体151暂时保持于柳叶刀外壳102(柳叶刀体151朝前方的移动被阻止)。换句话说,柳叶刀体151固定于柳叶刀外壳102,另一方面,柳叶刀帽152本身未固定于柳叶刀外壳102。因此,若朝穿刺方向的前方仅推压柳叶刀帽152,则作用使柳叶刀帽152与柳叶刀体151相对地远离的力,从而连结部件154被破坏,结果是,柳叶刀帽152与柳叶刀体151分离,从而能够获得穿刺部件153的前端部露出的状态。
分离的柳叶刀帽152若朝穿刺方向继续被推压则朝前方移动(参照图10(a-2)以及图10(b-2))。这里,在柳叶刀外壳102内的穿刺开口部105附近设置有将分离的柳叶刀帽152引导至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的倾斜部170,并且在柳叶刀帽152设置有具有与倾斜部170对应的形状的被倾斜面152b(参照图6(b))。更具体而言,倾斜部170以及被倾斜面152b优选分别具有相互互补的形状。由于设置有这样的倾斜部170以及被倾斜面152b,所以在分离的柳叶刀帽152朝前方继续移动时,柳叶刀帽152的被倾斜面152b在与柳叶刀外壳102内的倾斜部170抵接的状态下滑动,结果是,柳叶刀帽152能够适当地移动至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在图10(a-1)~图10(a-3)以及图10(b-1)~图10(b-3)中分别示出了柳叶刀帽152被分离、分离的柳叶刀帽152移动至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的形态。
对柳叶刀帽152的移动进行详细叙述。柳叶刀外壳102内的倾斜部170具有相对于穿刺方向形成角度的倾斜面170a(特别是参照图10(b-1))。另一方面,柳叶刀帽152的被倾斜面152b具有能够与倾斜面170a互补地抵接的形态(特别是参照图6(b))。因此,若朝穿刺方向推压柳叶刀帽152,则柳叶刀帽152在上述倾斜面与被倾斜面相互抵接的状态下朝前方滑动,结果是朝斜前方移动。例如图10(a-1)、图10(b-1)示出了柳叶刀帽152移动前的形态,另一方面,图10(a-3)、图10(b-3)示出了柳叶刀帽152移动后的形态,从而能够从柳叶刀帽152从图10(a-1)、图10(b-1)所示的位置移动至图10(a-3)、图10(b-3)所示的位置的形态,理解柳叶刀帽152移动至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的情况。另外,在图10(a-3)中示出了柳叶刀帽152的移动轨道。柳叶刀帽152最终移动至与穿刺部件153的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但示出其移动轨迹。倾斜面170a与穿刺方向所成的角度(即移动轨迹的角度α),优选为120°~150°,更优选为130°~140°。
如上所述,柳叶刀帽152朝斜前方移动至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的结果是,在穿刺时不受柳叶刀帽152阻碍地朝前方发射穿刺部件153(具体而言,是穿刺部件153露出的柳叶刀体151)。另外,在图9B(d)中示意地示出了穿刺时(即、发射穿刺部件后)的柳叶刀组件100的状态,并示出了穿刺部件的前端153a不受柳叶刀帽152阻碍地从穿刺开口部105露出的状态。
这里,当在使用时将柳叶刀组件100装填于注射器200时,如图9A(a)所示,将组件100从注射器200的前端开口部202朝向后方(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插入。上述的装填是指在利用一只手的指尖捏住柳叶刀外壳102、利用另一只手保持注射器200的状态下,将柳叶刀外壳102朝注射器200的前端开口部202插入。然后,以达到由普通人所能够施加的力而不能进一步插入的状态的时刻表示装填结束。在图9B(c)中示出了装填结束的形态。在进行这样的装填操作时,注射器200内的推杆204后退,从而在推杆渐渐地存储发射穿刺部件所需要的力。与该推杆的后退同时进行的有:
(1)连结部件被破坏从而柳叶刀帽152从柳叶刀体151分离,
(2)分离的柳叶刀帽152移动而与穿刺轨道脱离。
柳叶刀体卡合解除的机构
优选,在分离柳叶刀帽152之前,将柳叶刀体保持于柳叶刀外壳102以限制柳叶刀体151朝前方移动,另一方面,在柳叶刀帽152分离后,解除上述的保持状态。因为能够在穿刺时使柳叶刀体(特别是“穿刺部件的前端部露出的柳叶刀体”)朝穿刺方向发射。具体而言,优选,在分离柳叶刀帽之前,通过使设置于柳叶刀外壳内部的卡止部A(110)与柳叶刀体的被卡止部B(135)相互卡合来限制柳叶刀体151朝前方移动,另一方面,在柳叶刀帽152分离后,解除上述的卡合状态(关于“卡止部A(110)”以及“被卡止部B(135)”例如参照图5(d)以及图6(b))。
对上述的卡合解除进行详细叙述。图8A示出了“使用前(帽分离前)的柳叶刀组件100”。如图所示,在帽分离前,位于前方侧的柳叶刀外壳的卡止部A(110)与位于后方侧的柳叶刀体的被卡止部B(135)相互卡合,由此,限制柳叶刀体151朝前方移动。换句话说,即使在帽分离时柳叶刀帽152朝前方被推压,柳叶刀体151也能产生克服上述推压的力,结果,在柳叶刀帽152以及柳叶刀体151作用有相对地远离的力。由于这样的作用而使柳叶刀帽从柳叶刀体分离。
图8B示出了“帽分离后的柳叶刀组件100”。如图所示,在帽分离后,若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卡合解除部194发挥作用,则解除柳叶刀外壳的卡止部A(110)与柳叶刀体的被卡止部B(135)的卡合状态。如图11所示,朝前方移动的卡合解除部194使柳叶刀外壳的卡止部A(110)朝外侧位移,由此,解除柳叶刀外壳的卡止部A(110)与柳叶刀体的被卡止部B(135)的卡合状态。更具体而言,通过将卡合解除部194的朝斜前方弯曲的一对长条部194a推碰到卡止部A(110)的长条部分114的自由端,而使该长条部分114以朝外侧挠曲的方式扩张,结果是,能够解除柳叶刀外壳的卡止部A的突起部111与柳叶刀体的被卡止部B(135)的卡合。若进行这样的解除,则能够在穿刺时使“穿刺部件的前端部露出的柳叶刀体”朝穿刺方向可靠地发射。
指示功能
在柳叶刀组件的优选的形态中,具备表示设置于注射器内的柳叶刀组件能够进行规定的穿刺的情况的指示机构。有助于柳叶刀组件的指示功能的部件/部分主要指设置于柳叶刀卡合部件190的“具有朝向前方延伸的长条形态的指示部195(参照图7B(b))”、以及设置于柳叶刀外壳102的“局部切开部106(参照图5(a))”。
在“使用前(帽分离前)的柳叶刀组件100”中,如图8A所示,将柳叶刀卡合部件的指示部195置于从柳叶刀外壳102的局部切开部106不能观察到的位置。具体而言,如图所示,将指示部195置于比局部切开部106靠后方的位置,其结果是,使用前的指示部195未从局部切开部106露出(也一并参照图12)。
与此相对,如图8B所示,在帽分离后,柳叶刀卡合部件的指示部195以从柳叶刀外壳102的局部切开部106部分露出的方式被定位(也一并参照图12)。这是因为柳叶刀卡合部件190在帽分离时在柳叶刀外壳内朝前方移动。柳叶刀卡合部件190的移动是伴随着柳叶刀帽152的分离/移动而进行的。换句话说,能够根据上述的柳叶刀卡合部件190的指示部195的露出状态掌握柳叶刀帽的分离,进而,能够间接地掌握是否处于发射穿刺部件所需要的力存储于推杆的能够穿刺状态。换言之,如果是指示部195的露出状态处于图12所示的“B状态”的情况,则表示处于装填于注射器的柳叶刀组件的穿刺准备完毕的状态。这样,在本发明的柳叶刀组件中,能够从外部间接地掌握外壳内的状态,因此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能够可靠地掌握操作阶段,从而有助实现顺利的使用。
另外,如图8C所示,在柳叶刀组件进行穿刺并从注射器排出的使用后,柳叶刀卡合部件的指示部195以从柳叶刀外壳102的局部切开部106进一步露出的方式被定位(也一并参照图12)。这是因为柳叶刀卡合部件190在注射器排出时在外壳内朝前方进一步地移动。换句话说,能够根据这样的指示部195的露出状态间接地掌握是否成为穿刺后的使用完毕状态。换言之,如果是指示部195的露出状态处于图12所示的“C状态”的情况,则该表示是使用后从注射器被排出的柳叶刀组件,处于不能用于穿刺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指示功能,能够降低误使用已使用完毕的柳叶刀组件的危险性。
安全(safety)功能/防止再使用功能
在柳叶刀组件的优选的形态中,具备“防止使用完毕的穿刺部件从外壳脱落的功能”、“防止已经使用的柳叶刀被再次使用的情况的防止再使用功能”。有助于这样的功能的部件/部分主要为设置于柳叶刀卡合部件190的“能够朝内侧方向挠曲的可挠性锁定部件196(参照图7A(c))”、设置于柳叶刀外壳102的“具有朝向外壳中央侧突出的形态的内部隆起部180(参照图5(c))”、以及设置于柳叶刀体151的“具有局部地形成为壁薄的形态的凹部158(参照图6(a))”。
如图13(a)以及图8B所示,在“穿刺后的柳叶刀组件”中,可挠性锁定部件196与柳叶刀外壳102的内部隆起部180相互邻接,但是未成为可挠性锁定部件196推压于内部隆起部180的状态。换句话说,在该状态下,未引起可挠性锁定部件196的位移,且未形成为与柳叶刀体151的卡合。若柳叶刀卡合部件从这样的状态朝前方移动(柳叶刀卡合部件伴随着外壳排出而朝前方移动),则通过内部隆起部180引起可挠性锁定部件196位移,结果,形成为可挠性锁定部件196与柳叶刀体151卡合(参照图13(b)以及图8C)。
具体而言,当在穿刺后将柳叶刀组件从注射器排出时,柳叶刀卡合部件190被推出器推压而在柳叶刀外壳102内朝前方移动(参照图8B、图8C、以及图9C(e)、图9C(f))。柳叶刀卡合部件190朝前方移动意味着该部件所具备的可挠性锁定部件196也同样地朝前方移动。若可挠性锁定部件196相对于柳叶刀外壳102朝前方相对地移动,则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可挠性锁定部件196推碰到柳叶刀外壳的内壁隆起部180,由此,可挠性锁定部件196朝内位移。然后,位移了的可挠性锁定部件196结果被置于柳叶刀体151的凹部158的位置(参照图13(b)、图8C以及图9C(f))。若能够获得这样的状态,则柳叶刀体151本身的移动/动作被柳叶刀卡合部件190的锁定部件196限制。若如上述那样限制移动/动作,则穿刺后的柳叶刀不会从外壳脱落,因此能够提高使用完毕的柳叶刀组件的安全性/卫生性。另外,柳叶刀体处于不可动的状态意味着不能用于再次的穿刺。换句话说,从注射器排出的柳叶刀组件无法再次使用。
注射器的整体结构/功能
在图14A~图14C中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注射器200。图14A示出了注射器200的外观,图14B以及图14C示出了注射器200的侧面以及内部构造。特别是如图14C所示,注射器200构成为具有壳体201、推杆204以及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210,另外,还构成为具有触发杆230、推出器270、射出弹簧(射出用弹簧)205a、复位弹簧205b、外壳锁定部件240、钩250、调节器(穿刺深度调节部件)300、以及调节器环310等。在图15(a)~图15(c)、图16(a)~图16(d)以及图17(a)~图17(d)中分别示出这些部件。
注射器200的壳体201优选由分割成两部分的部件构成,例如将图15(a)所示的部件201a和部件201b组合为一体而构成。
推杆204以沿着注射器200的长度方向轴的方式配置,并具有朝穿刺方向发射柳叶刀体151的功能。如图9A或者图15(b)所示,推杆204的前端部204a能够与柳叶刀体151的后端部165(参照图6(b))卡合。在将柳叶刀组件100装填于注射器200时,将柳叶刀体151插入注射器200内,从而推杆204的前端部204a与柳叶刀体151的后端部165卡合。之后,若朝向后方进一步地插入柳叶刀体151,则推杆204被朝后方推入。其结果是,设置于推杆204的射出弹簧205a被压缩。射出弹簧205a被压缩意味着在推杆204存储发射穿刺部件153所需要的力(关于弹簧205a也一并参照图14C)。
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
本发明的注射器200构成为具有“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210”。上述的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210具有在使用时收纳柳叶刀组件的功能,并且在装填时也有助于帽拆卸。特别是如图18所示,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210整体具有筒形状或环状,并在其内部具备前方突出部212。如图所示,前方突出部212具有以容纳部件210的底部分为基点朝前方侧延伸的形态。另外,前方突出部212优选以“成对”的方式形成。
如图18所示,容纳部件210本身设置于注射器的前端开口部,容纳在使用时被插入的柳叶刀组件。换句话说,构成为能够以在容纳部件210收容柳叶刀外壳的一部分的方式将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在对注射器200装填柳叶刀组件的装填操作中,在将柳叶刀组件插入容纳部件210时,由于存在前方突出部212,所以对柳叶刀卡合部件190作用朝前方移动的力(特别是相对于柳叶刀外壳朝前方相对地移动的力)。具体而言,若将“柳叶刀体朝前方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的柳叶刀组件”插入容纳部件210,则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后端部199与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210的前方突出部212抵接(例如参照图9A(a)以及图9A(b)),若继续插入柳叶刀外壳102,则成为柳叶刀卡合部件190被该前方突出部212推压的形态,从而柳叶刀卡合部件190在柳叶刀外壳内朝前方移动(同样例如参照图9B(c))。换句话说,由于插入注射器的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后端部199与容纳部件210的前方突出部212抵接,所以“相对于柳叶刀外壳朝前方相对地移动的力”作用于柳叶刀卡合部件。由此,柳叶刀帽被柳叶刀卡合部件的推压部192推压,结果是柳叶刀帽从柳叶刀体分离并移动至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参照图10)。
另外,在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210的内周面具有引导突起217(参照图14A以及图14C)。具体而言,在容纳部件210的内周面设置有多个沿插入方向连续地隆起的突起部217。上述的引导突起217在装填柳叶刀组件100时与柳叶刀外壳外表面的多个突起部104(参照图5(b))卡合,从而有利于实现外壳顺利的插入。另外,只要这样的容纳部件的引导突起217与外壳的突起部啮合,则柳叶刀组件无论以任何旋转朝向(以中央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朝向可以是任何朝向)都能插入注射器,所以使用时的操作性优越(可以说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柳叶刀组件的插入方向的限制)。
外壳锁定功能
本发明的注射器200优选构成为具有外壳锁定功能。上述的功能是指在柳叶刀组件插入注射器后,即使柳叶刀组件受到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柳叶刀组件也被保持而不从注射器脱落的功能。有助于上述外壳锁定功能的部件/部分主要为注射器的“外壳锁定部件240(参照图14C以及图17(a))”,和设置于柳叶刀外壳外表面的“突起部104(参照图5(b))”。
如图19(a)所示,在外壳锁定部件240的表面具有朝注射器内部方向突出的止动部240a(也一并参照图17(a))。另外,在外壳锁定部件与注射器的壳体侧壁面之间设置有弹簧242,由此,对外壳锁定部件240朝向注射器内部方向作用力。若相对于具备这样的外壳锁定部件240的注射器200插入柳叶刀组件100,则柳叶刀外壳102的突起部104在外壳锁定部件240上滑动。然后,若保持原样地继续插入,则外壳的突起部104会越过止动部240a。这里,通过弹簧242对外壳锁定部件240朝内地作用力,因此在越过止动部时,外壳的突起部104使锁定部件240以该弹簧部分242为枢轴朝外侧可动,但是一旦越过,则外壳锁定部件240会再次返回原来的位置。因此,若外壳的突起部104越过止动部240a,则能够获得突起部104与止动部240a能够相互抵接的状态(参照图19(a-2))。由此,柳叶刀外壳将不会从注射器脱落。
推出器功能
注射器200具有在穿刺后将柳叶刀外壳102从注射器200取下的推出器功能。换句话说,为了排出被装填的柳叶刀组件而使用设置于注射器200的推出器270。如图16(b)所示,推出器270的整体形状优选形成为长条状。换句话说,优选整体具有细长地延伸的形态。上述的推出器270为了朝其前方移动而在长条状后端部设置有能够施加力的力起点部272,该力起点部272优选以能够从注射器的壳体露出的方式设置(例如参照图20以及图9C(f)、图9D(g))。
若对推出器后端部的力起点部272施加力而朝前方推压该力起点部272,则推出器270整体朝前方移动(参照图20)。由此,推出器的前端部274与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后端部199′(与供前方突出部212抵接的部位199不同的部位199′(参照图8C))抵接,从而推出器的前端部274能够推压柳叶刀卡合部件。因此,若在抵接后使推出器朝前方进一步移动,则能够使柳叶刀卡合部件190在柳叶刀外壳内朝前方移动。另外,推出器的前端部274可以具备翼部274a,以使推压操作稳定化(参照图20)。上述的翼部274a在推出器朝前方移动时与注射器/壳体内壁部(或者从壳体内壁面隆起的隆起部分)接触,因此,对推出器(特别是其前端部274)作用“克服从卡合部件190受到的反作用的力”。
朝前方移动的柳叶刀卡合部件190最终在柳叶刀外壳内位于最前方侧。换句话说,结果是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前端部193最终与柳叶刀外壳内壁部抵接(参照图8C)。由此,若继续推压推出器使柳叶刀卡合部件朝前方移动,则柳叶刀外壳也以被柳叶刀卡合部件推压的形态朝前方被推压,结果,柳叶刀组件整体朝前方被推压。因此,若使推出器继续移动,则柳叶刀组件最终从注射器被排出。
锁定解除功能
外壳锁定在柳叶刀组件从注射器排出时被解除。此时,推出器270的锁定解除部275(参照图16(b))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如图19(b-1)~图19(b-3)所示,若在穿刺后使推出器朝前方移动,则推出器270的锁定解除部275推碰到外壳锁定部件的后端边缘240b。由此,外壳锁定部件240朝外移动而解除外壳锁定。更具体而言,朝前方移动的锁定解除部275的前端部275a以朝外侧推压外壳锁定部件的后端边缘240b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外壳锁定部件240以其弹簧部分242为轴朝外侧位移,其结果是,外壳的突起部104与锁定部件的止动部240a的能够抵接的状态被解除。
使用时的形态
以下,参照图9A(a)~图9D(g),从柳叶刀组件100的装填操作开始,按顺序对装填结束、穿刺、然后穿刺后的柳叶刀组件100的排出进行说明。图9A(a)~图9D(g)按该编号顺序示出了柳叶刀组件100以及注射器200(即穿刺装置1000)的经时变化。
首先,如图9A(a)所示,准备柳叶刀组件100以及注射器200。接下来,从注射器200的前端开口部202将柳叶刀外壳102插入注射器200内,从而开始柳叶刀组件100的装填。如图9A(b)所示,在装填时,以柳叶刀外壳102的穿刺开口部105朝向前方的方向插入柳叶刀外壳102。换言之,从柳叶刀外壳102的开口端103的一方开始先朝注射器200内的容纳部件210插入。
若插入柳叶刀组件100,则如图9B(c)所示,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后端部199与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210的前方突出部212抵接,因此柳叶刀卡合部件190以被该前方突出部212推压的形态在柳叶刀外壳内朝前方移动。另外,如图9A(b)所示,在柳叶刀卡合部件与前方突出部212抵接之前,柳叶刀体151与推杆204相互卡合。因此,此后,若进一步地插入柳叶刀外壳102,则被柳叶刀外壳102保持固定的柳叶刀体151推压推杆204,从而推杆204后退。在朝后方压入推杆204的期间,通过柳叶刀体151的后端部,以克服射出弹簧205a的力的方式压下推杆204。这样压下的结果是,推杆204的弹簧205a被适当地压缩,从而在推杆204存储发射穿刺部件153所需要的力。最终,使推杆后退直到推杆204的触发用突起部204b与触发杆230的后方阶梯部230a卡止而形成击发状态为止(参照图9B(c))。另外,若推杆后退至击发状态,则推杆的后端部204c从推出器的后端部(力起点部272)的局部切开部分272a露出(参照图9B(c)、图15(b)以及图16(b)),由此,能够通过目视观察确认是否处于能够穿刺的状态。
这里,柳叶刀体151被限制朝前方移动,与此相对,柳叶刀帽152本身并未被这样保持。因此,被前方突出部212实施“推压”的柳叶刀卡合部件以推压柳叶刀帽152的方式发挥作用。由此,在柳叶刀帽152与柳叶刀体151之间作用有相对地远离的力,最终连结柳叶刀帽152与柳叶刀体151的连结部件154被破坏。若连结部件154被破坏,则柳叶刀帽152从柳叶刀体151分离,分离的柳叶刀帽152最终移动至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在图9A(b)中示出了帽152在穿刺轨道上进行脱离的状态)。另外,在帽分离后,设置于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卡合解除部194发挥作用,从而柳叶刀外壳的卡止部A(110)与柳叶刀体的被卡止部B(135)的卡合被解除(参照图8B)。
如上所述,通过将柳叶刀外壳102插入注射器200内,来完成以下动作:
(i)柳叶刀帽152从柳叶刀体151分离,从而能够获得穿刺部件153的前端部露出的柳叶刀体151;
(ii)分离的柳叶刀帽152移动至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
(iii)压入推杆;
(iv)推杆204的突起部204b与触发杆230的后方阶梯部230a形成为击发状态;
(v)进行解除柳叶刀体151与柳叶刀外壳102的卡止状态的操作,完成装填。
在穿刺时,若在使穿刺开口部105贴在应穿刺的规定部位(例如指尖)后,朝向注射器的内部压入触发杆230(参照图21),则触发杆230的后方阶梯部230a与推杆204的突起部204b的抵接状态(卡止状态)被解除,其结果是,被压缩的弹簧205a瞬间地一气伸长,从而柳叶刀体151朝向前方的穿刺方向被发射。图9B(d)示出了朝向注射器200的内部压入触发杆230来发射“穿刺部件的前端部露出的柳叶刀体151”的时刻的形态。
在发射柳叶刀体151时,柳叶刀体151被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内引导部引导而沿穿刺方向朝前方移动。具体而言,柳叶刀卡合部件190的引导部191(参照图7A)与柳叶刀体151的被引导部157(参照图6(a)以及图6(b))相互卡合,从而适当地沿穿刺方向发射柳叶刀体。在上述的穿刺时,射出弹簧205a最大限度地伸长,并且复位弹簧205b被压缩。因此,在穿刺规定部位后,射出弹簧205a欲返回原来的形状,并且被压缩的复位弹簧205b也欲返回原来的形状,因此对推杆204作用朝后方的力。其结果是,柳叶刀体151即穿刺部件153在穿刺后快速后退。在图9C(e)中示出了穿刺后的状态。
为了在穿刺后从注射器200排出柳叶刀外壳102(更具体而言是使用完毕的柳叶刀组件100),而使设置于注射器200的推出器270作用。具体而言,对推出器270的后端部的力起点部272从外部施加力。由此,推出器270的锁定解除功能起作用,而朝前方推压柳叶刀卡合部件190。
由于推出器作用而朝前方移动的柳叶刀卡合部件190最终在柳叶刀外壳内位于最前方侧。换句话说,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前端部193与柳叶刀外壳内壁部抵接(参照图8C)。在实现上述的抵接后,若继续推压推出器来使柳叶刀卡合部件朝前方移动,则柳叶刀外壳也以被柳叶刀卡合部件推压的形态朝前方被推压,结果,柳叶刀组件整体朝向前方被推压。因此,若使推出器朝前方继续移动,则最终柳叶刀组件整体朝前方移动而从注射器被排出。在上述的排出时,可挠性锁定部件196位移而与柳叶刀体151卡合(参照图9C(f)),因此柳叶刀体151本身在外壳内移动的情况被限制,从而之后无法进行穿刺。换句话说,即使将已经被排出的使用完毕的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柳叶刀体也不是可动状态,因此无法用于穿刺。
在被排出的柳叶刀外壳102内收纳有穿刺部件153的前端露出的柳叶刀体151。这里,对于从注射器排出的使用完毕的柳叶刀组件而言,与使用前相比柳叶刀体在柳叶刀外壳内位于最前方侧,其结果是,即使将使用完毕的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也处于柳叶刀体的后端部与注射器的推杆无法相互卡合的位置关系。具体而言,图9D(g)所示的距离L1比L2大,因此即使将使用完毕的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柳叶刀体的后端部也无法充分地到达推杆的前端部的卡合部。在这方面也能防止再使用。换句话说,即使将本发明的使用完毕的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推杆也无法有效地后退,因此无法再次形成“能够穿刺的状态”。
最后,以确认的方式附带说明本发明具有下述的实施方式的情况。
第一方式:
一种柳叶刀组件,具备柳叶刀、柳叶刀卡合部件以及收容柳叶刀和柳叶刀卡合部件的柳叶刀外壳,该柳叶刀组件的特征在于:柳叶刀构成为具有柳叶刀体、柳叶刀帽以及穿刺部件,金属制的穿刺部件跨设于树脂制的柳叶刀体以及柳叶刀帽且存在于柳叶刀体和柳叶刀帽的内部,穿刺部件的前端部被柳叶刀帽覆盖,并且柳叶刀帽与柳叶刀体经由连结部件而结合成一体,柳叶刀卡合部件与柳叶刀帽以能够相互抵接的状态设置,若柳叶刀卡合部件相对于柳叶刀朝前方的穿刺方向相对移动,则柳叶刀帽被柳叶刀卡合部件推压,由此,连结部件被破坏,柳叶刀帽从柳叶刀体分离,从而能够获得穿刺部件的前端部露出的柳叶刀体,若柳叶刀卡合部件朝前方继续移动,则已分离的柳叶刀帽在柳叶刀外壳内移动至与穿刺部件的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
第二方式:
根据上述第一方式,柳叶刀组件的特征在于:柳叶刀卡合部件具有围绕沿着穿刺方向的中央轴而具备中空部分的中空构造,柳叶刀卡合部件与柳叶刀以柳叶刀被收纳于柳叶刀卡合部件的中空部分的方式相互组合。
第三方式:
根据上述第一方式或者第二方式,柳叶刀组件的特征在于:柳叶刀卡合部件构成为具有一对帽推压部,所述一对帽推压部处于能够与柳叶刀帽的后端部分抵接的状态。
第四方式:
根据上述第一方式~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柳叶刀组件的特征在于:柳叶刀以及柳叶刀卡合部件以未从柳叶刀外壳露出的方式收容于柳叶刀外壳内。
第五方式:
根据上述第一方式~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柳叶刀组件的特征在于:在柳叶刀外壳内设有将已分离的柳叶刀帽引导至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的倾斜部。
第六方式:
根据上述第一方式~第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柳叶刀组件的特征在于:在柳叶刀帽被分离之前,由于设置于柳叶刀外壳内部的卡止部A与柳叶刀体的被卡止部B卡合,柳叶刀体朝前方的移动被限制。
第七方式:
根据上述第六方式,柳叶刀组件的特征在于:柳叶刀卡合部件构成为具有用于解除卡止部A与被卡止部B的卡合状态的卡合解除部,在柳叶刀帽从柳叶刀体分离后,朝前方移动的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卡合解除部使卡止部A朝外扩张,由此,柳叶刀外壳的卡止部A与柳叶刀体的被卡止部B的卡合状态被解除。
第八方式:
根据上述第一方式~第七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柳叶刀组件的特征在于:在柳叶刀外壳的主体部设置有局部切开部分,并且在柳叶刀卡合部件设置有指示部,若柳叶刀卡合部件朝前方移动直至已分离的柳叶刀帽与穿刺轨道脱离,则指示部从柳叶刀外壳的局部切开部分露出。
第九方式:
根据上述第一方式~第八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柳叶刀组件的特征在于: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后端部能够与设置于发射穿刺部件的注射器的内部的前方突出部抵接,在将柳叶刀外壳从注射器的前端开口部插入来将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时,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后端部与注射器内的前方突出部抵接,若进一步地插入柳叶刀外壳,则由于该前方突出部的抵接而在柳叶刀卡合部件作用相对于柳叶刀外壳朝前方相对移动的力,由此,柳叶刀帽被推压而从柳叶刀体分离,若进一步地继续插入柳叶刀外壳,则已分离的柳叶刀帽在柳叶刀外壳内移动至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
第十方式:
根据上述第九方式,柳叶刀组件的特征在于,柳叶刀体的后端部具有与设置于注射器的推杆卡合的卡合部,在将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时,柳叶刀体的后端部与推杆的前端部卡合,由此,推杆伴随着柳叶刀外壳的插入而后退,从而在推杆存储发射穿刺部件所需要的力。
第十一方式:
根据上述第一方式~第十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柳叶刀组件的特征在于:柳叶刀卡合部件构成为具有可挠性锁定部件,并且柳叶刀体构成为具有凹部,在穿刺部件被发射后,若柳叶刀卡合部件相对于柳叶刀外壳朝前方相对移动,则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可挠性锁定部件推碰到柳叶刀外壳的内壁隆起部从而可挠性锁定部件成为朝内位移的状态,由此,可挠性锁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于柳叶刀体的凹部。
第十二方式:
一种注射器,其与上述第一方式~第十一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柳叶刀组件组合使用来发射穿刺部件,该注射器的特征在于构成为具有:推杆,其能够与柳叶刀体的后端部卡合,并使柳叶刀体朝穿刺方向发射;筒形状的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其设置于注射器的前端开口部,并在内部具备前方突出部;以及触发杆,若在穿刺时从外部推压该触发杆,则引起穿刺部件的发射,所述注射器形成为:能够以柳叶刀外壳的一部分收纳于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的方式将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在对注射器装填处于柳叶刀体朝前方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的柳叶刀组件时,柳叶刀卡合部件与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的前方突出部抵接,若继续插入柳叶刀外壳,则由于该前方突出部的抵接而在柳叶刀卡合部件作用相对于柳叶刀外壳朝前方相对移动的力,由此,柳叶刀帽能够从柳叶刀体分离并移动至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
第十三方式:
根据上述第十二方式,注射器的特征在于:在注射器的前方侧的壳体内壁还具有外壳锁定部件,在外壳锁定部件的表面具有朝注射器内部方向突出的止动部,并在外壳锁定部件与注射器的壳体侧壁面之间设置有弹簧,由此,在外壳锁定部件朝向注射器内部方向作用力,在将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时,设置于柳叶刀外壳的外壁面的锁定用突起部在外壳锁定部件上滑动,若锁定用突起部越过止动部,则锁定用突起部与止动部成为能够抵接的状态,以使得被装填的柳叶刀外壳不从注射器脱落。
第十四方式:
根据上述第十二方式或者第十三方式,注射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注射器构成为还具有用于排出被装填的柳叶刀组件的推出器,若在穿刺后使推出器朝前方移动,则由于推出器与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后端部的抵接,柳叶刀卡合部件在柳叶刀外壳内朝前方移动,由此,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前端部推碰到柳叶刀外壳内壁部,若使推出器朝前方继续移动,则在柳叶刀组件整体作用朝前方推压的力,从而柳叶刀组件被从注射器排出。
第十五方式:
根据上述第十四方式,注射器的特征在于:推出器的整体形状形成为长条状,并且在长条状的推出器后端部设置有为了使推出器朝前方移动而施加力的力起点部,该力起点部以能够从注射器的壳体露出的方式设置。
第十六方式:
根据从属于上述第十一方式的上述第十四方式或者第十五方式,注射器的特征在于:在柳叶刀卡合部件被推出器推压而在柳叶刀外壳内朝前方移动时,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可挠性锁定部件推碰到柳叶刀外壳的内壁隆起部,由此,可挠性锁定部件朝内位移,从而可挠性锁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于柳叶刀体的凹部。
第十七方式:
根据从属于上述第八方式的上述第十四方式~第十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注射器的特征在于:在发射穿刺部件后,若柳叶刀卡合部件被推出器推压而在柳叶刀外壳内朝前方移动,则柳叶刀卡合部件的指示部从柳叶刀外壳的局部切开部分更多地露出。
第十八方式:
根据从属于上述第十三方式的上述第十四方式~第十七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注射器的特征在于:推出器构成为具有朝前方呈长条状突出的状态的锁定解除部,若在穿刺后使推出器朝前方移动,则推出器的锁定解除部推碰到外壳锁定部件,由此,外壳锁定部件朝外移动,从而解除锁定用突起部与止动部的能够抵接的状态。
第十九方式:
一种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具有上述第一方式~第十一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柳叶刀组件以及上述第十二方式~第十八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注射器。
以上,虽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使之容易理解而能够实施各种的改变。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所参照的附图中,穿刺部件153具有最前端尖锐的“针形态”,但是未必限定于上述的形态。例如,穿刺部件153可以是前端部的一侧面锐利的“刀片形态(blade)”。
另外,关于柳叶刀150,可以是柳叶刀150的连结部件154处于预先被切断的状态,此外,也可以不在柳叶刀150设置连结部件154。换句话说,也可以不形成为柳叶刀帽152与柳叶刀体151经由连结部件154而结合成一体的形态,而形成为柳叶刀帽152与柳叶刀体151被分别各自地成形的形态(即、柳叶刀帽152与柳叶刀体151未相互结合的形态)。在未在柳叶刀150设置连结部件154的情况下,本发明所涉及的柳叶刀组件100具有如下的结构以及功能:
该柳叶刀组件100具备柳叶刀150、柳叶刀卡合部件190以及收容它们的柳叶刀外壳102,柳叶刀150构成为具有柳叶刀体151、柳叶刀帽152以及穿刺部件153,金属制的穿刺部件153跨设于树脂制的柳叶刀体151以及柳叶刀帽152且存在于它们的内部,穿刺部件153的前端部被柳叶刀帽152覆盖,柳叶刀卡合部件190与柳叶刀帽以能够相互抵接的状态设置,若柳叶刀卡合部件190相对于柳叶刀150朝前方的穿刺方向相对移动而通过柳叶刀卡合部件190推压柳叶刀帽170,则柳叶刀帽152与柳叶刀体151相对分离,其结果是,能够获得柳叶刀帽152从穿刺部件153分离从而穿刺部件153的前端部露出的柳叶刀体151,若柳叶刀卡合部件190朝前方继续移动,则分离的柳叶刀帽152在柳叶刀外壳102内移动至与穿刺部件153的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另外,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而使这样的柳叶刀组件也能够具有与到此为止所说明的柳叶刀组件相同的各种特征/功能。
工业上的利用可行性
若使用由上述的柳叶刀组件以及注射器构成的穿刺装置,则能够更简便且更安全地采血。因此,上述的穿刺装置不限定于糖尿病患者的采血,而能够在需要采血的各种用途中进行利用。
有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主张基于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278465号(申请日:2011年12月20日,发明的名称“柳叶刀组件以及穿刺装置”)的巴黎公约上的优先权。本申请所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该引用而包含于本说明书中。

Claims (17)

1.一种柳叶刀组件,具备柳叶刀、柳叶刀卡合部件、以及收容柳叶刀和柳叶刀卡合部件的柳叶刀外壳,
所述柳叶刀组件的特征在于,
柳叶刀构成为具有柳叶刀体、柳叶刀帽以及穿刺部件,金属制的穿刺部件跨设于树脂制的柳叶刀体以及树脂制的柳叶刀帽且存在于柳叶刀体和柳叶刀帽的内部,穿刺部件的前端部被柳叶刀帽覆盖,并且柳叶刀帽与柳叶刀体经由连结部件而结合成一体,
柳叶刀卡合部件与柳叶刀帽以能够相互抵接的状态设置,
若柳叶刀卡合部件相对于柳叶刀朝前方的穿刺方向相对移动,则柳叶刀帽被柳叶刀卡合部件推压,由此,连结部件被破坏,柳叶刀帽从柳叶刀体分离,从而能够获得穿刺部件的前端部露出的柳叶刀体,
若柳叶刀卡合部件朝前方继续移动,则已分离的柳叶刀帽在柳叶刀外壳内移动至与穿刺部件的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
在柳叶刀帽被分离之前,由于设置于柳叶刀外壳内部的卡止部与柳叶刀体的被卡止部卡合,柳叶刀体朝前方的移动被限制,
柳叶刀卡合部件构成为具有用于解除卡止部与被卡止部的卡合状态的卡合解除部,
在柳叶刀帽从柳叶刀体分离后,朝前方移动的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卡合解除部使卡止部朝外扩张,由此,柳叶刀外壳的卡止部与柳叶刀体的被卡止部的卡合状态被解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柳叶刀组件,其特征在于,
柳叶刀卡合部件具有围绕沿着穿刺方向的中央轴而具备中空部分的中空构造,
柳叶刀卡合部件与柳叶刀以柳叶刀被收纳于柳叶刀卡合部件的中空部分的方式相互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柳叶刀组件,其特征在于,
柳叶刀卡合部件构成为具有一对帽推压部,所述一对帽推压部处于能够与柳叶刀帽的后端部分抵接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柳叶刀组件,其特征在于,
柳叶刀以及柳叶刀卡合部件以未从柳叶刀外壳露出的方式收容于柳叶刀外壳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柳叶刀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柳叶刀外壳内设有将已分离的柳叶刀帽引导至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的倾斜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柳叶刀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柳叶刀外壳的主体部设置有局部切开部分,并且在柳叶刀卡合部件设置有指示部,
若柳叶刀卡合部件朝前方移动直至已分离的柳叶刀帽与穿刺轨道脱离,则指示部从柳叶刀外壳的局部切开部分露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柳叶刀组件,其特征在于,
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后端部能够与设置于发射穿刺部件的注射器的内部的前方突出部抵接,
在将柳叶刀外壳从注射器的前端开口部插入来将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时,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后端部与注射器内的前方突出部抵接,若进一步地插入柳叶刀外壳,则由于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后端部与所述前方突出部的抵接而在柳叶刀卡合部件作用相对于柳叶刀外壳朝前方相对移动的力,由此,柳叶刀帽被推压而从柳叶刀体分离,
若进一步地继续插入柳叶刀外壳,则已分离的柳叶刀帽在柳叶刀外壳内移动至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柳叶刀组件,其特征在于,
柳叶刀体的后端部具有与设于注射器的推杆卡合的卡合部,
在将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时,柳叶刀体的后端部与推杆的前端部卡合,由此,推杆伴随着柳叶刀外壳的插入而后退,从而在推杆存储发射穿刺部件所需要的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柳叶刀组件,其特征在于,
柳叶刀卡合部件构成为具有可挠性锁定部件,并且柳叶刀体构成为具有凹部,
在穿刺部件被发射后,若柳叶刀卡合部件相对于柳叶刀外壳朝前方相对移动,则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可挠性锁定部件推碰到柳叶刀外壳的内壁隆起部从而可挠性锁定部件成为朝内位移的状态,由此,可挠性锁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于柳叶刀体的凹部。
10.一种注射器,其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柳叶刀组件组合使用来发射穿刺部件,
所述注射器的特征在于,构成为具有:
推杆,该推杆能够与柳叶刀体的后端部卡合,并使柳叶刀体朝穿刺方向发射;
筒形状的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该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设置于注射器的前端开口部,并在内部具备前方突出部;以及
触发杆,若在穿刺时从外部推压该触发杆,则引起穿刺部件的发射,
所述注射器形成为:能够以柳叶刀外壳的一部分收纳于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的方式将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
在对注射器装填处于柳叶刀体朝前方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的柳叶刀组件时,柳叶刀卡合部件与柳叶刀组件容纳部件的前方突出部抵接,若继续插入柳叶刀外壳,则由于柳叶刀卡合部件与该前方突出部的抵接而在柳叶刀卡合部件作用相对于柳叶刀外壳朝前方相对移动的力,由此,柳叶刀帽从柳叶刀体分离并移动至与穿刺轨道脱离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射器构成为在注射器的前方侧的壳体内壁还具有外壳锁定部件,
在外壳锁定部件的表面具有朝注射器内部方向突出的止动部,并且在外壳锁定部件与注射器的壳体侧壁面之间设置有弹簧,由此,对外壳锁定部件朝向注射器内部方向作用力,
在将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时,设置于柳叶刀外壳的外壁面的锁定用突起部在外壳锁定部件上滑动,若锁定用突起部越过止动部,则锁定用突起部与止动部成为能够抵接的状态,以使得被装填的柳叶刀外壳不从注射器脱落。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射器构成为还具有用于排出被装填的柳叶刀组件的推出器,
若在穿刺后使推出器朝前方移动,则由于推出器与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后端部的抵接,柳叶刀卡合部件在柳叶刀外壳内朝前方移动,由此,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前端部推碰到柳叶刀外壳内壁部,
若使推出器朝前方继续移动,则在柳叶刀组件整体作用被朝前方推压的力,从而柳叶刀组件被从注射器排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推出器的整体形状形成为长条状,并且在长条状的推出器后端部设置有为了使推出器朝前方移动而施加力的力起点部,所述力起点部以能够从注射器的壳体露出的方式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柳叶刀卡合部件构成为具有可挠性锁定部件,并且柳叶刀体构成为具有凹部,
在发射穿刺部件后,若柳叶刀卡合部件被推出器推压从而柳叶刀卡合部件相对于柳叶刀外壳朝前方相对移动,则柳叶刀卡合部件的可挠性锁定部件推碰到柳叶刀外壳的内壁隆起部,从而可挠性锁定部件成为朝内位移的状态,由此,可挠性锁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于柳叶刀体的凹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在柳叶刀外壳的主体部设置有局部切开部分,并且在柳叶刀卡合部件设置有指示部,
若柳叶刀卡合部件朝前方移动直至已分离的柳叶刀帽与穿刺轨道脱离,则指示部从柳叶刀外壳的局部切开部分露出,并且,
若穿刺部件被发射后柳叶刀卡合部件被推出器推压而在柳叶刀外壳内朝前方移动,则柳叶刀卡合部件的指示部从柳叶刀外壳的局部切开部分更多地露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在注射器的前方侧的壳体内壁还具有外壳锁定部件,并且推出器构成为具有朝前方呈长条状突出的形态的锁定解除部,
在外壳锁定部件的表面具有朝注射器内部方向突出的止动部,并且在外壳锁定部件与注射器的壳体侧壁面之间设置有弹簧,由此,在外壳锁定部件朝向注射器内部方向作用力,
在将柳叶刀组件装填于注射器时,设置于柳叶刀外壳的外壁面的锁定用突起部在外壳锁定部件上滑动,若锁定用突起部越过止动部,则锁定用突起部与止动部成为能够抵接的状态,以使得被装填的柳叶刀外壳不从注射器脱落,并且,
若在穿刺后使推出器朝前方移动,则推出器的锁定解除部推碰到外壳锁定部件,由此,外壳锁定部件朝外移动而解除锁定用突起部与止动部的能够抵接的状态。
17.一种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刺装置构成为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柳叶刀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注射器。
CN201210557497.8A 2011-12-20 2012-12-20 柳叶刀组件以及穿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694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8465A JP5753071B2 (ja) 2011-12-20 2011-12-20 ランセット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穿刺デバイス
JP2011-278465 2011-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9482A CN103169482A (zh) 2013-06-26
CN103169482B true CN103169482B (zh) 2016-03-16

Family

ID=48629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5749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69482B (zh) 2011-12-20 2012-12-20 柳叶刀组件以及穿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38185B2 (zh)
JP (1) JP5753071B2 (zh)
CN (1) CN1031694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7256B (zh) * 2012-01-19 2015-03-21 Bionime Corp 穿刺裝置
USD762298S1 (en) 2013-09-10 2016-07-26 Theranos, Inc. Blood collection device
TW201513832A (zh) * 2013-10-11 2015-04-16 Ysp Co Ltd 採血裝置及其採血針與採血筆
JP6193097B2 (ja) * 2013-11-08 2017-09-06 パナソニックヘルスケア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穿刺針カートリッジと、それを装着する穿刺器具と、この穿刺針カートリッジの穿刺器具への装着方法
CN107205703B (zh) * 2015-02-19 2020-07-10 泉株式会社 注射器、刺针组件以及穿刺设备
JP6557072B2 (ja) * 2015-06-30 2019-08-07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穿刺器具
JP6549185B2 (ja) * 2017-06-16 2019-07-24 株式会社旭ポリスライダー インジェクター
JP6366121B1 (ja) * 2017-07-06 2018-08-01 上野精機株式会社 テーピング装置
CN107638180B (zh) * 2017-10-23 2019-08-23 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尾拉手上膛和卸针的采血笔
CN108186029B (zh) * 2018-02-24 2019-12-27 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尾部按压式一次性安全采血器
JP1691605S (zh) * 2020-11-24 2021-08-02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85571A (en) * 1992-08-28 1995-01-31 Apls Co., Ltd. Lancet
US5423847A (en) * 1992-09-25 1995-06-13 Amg Medical, Inc. Safe lancet injector
CN1953707A (zh) * 2004-05-17 2007-04-25 泉株式会社 柳叶刀组件
CN101466308A (zh) * 2006-06-13 2009-06-24 泉株式会社 柳叶刀组件和穿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33246B1 (en) * 2004-04-16 2012-03-13 Caribbean Medical Brokers, Inc. Safety lancet assembly
WO2006038340A1 (ja) * 2004-10-06 2006-04-13 Izumi-Cosmo Company, Limited ランセットアッセンブリ
DE102004058164B4 (de) * 2004-12-02 2009-04-16 Roche Diagnostics Gmbh Stechvorrichtung zur Entnahme von Blu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afür
US8246645B2 (en) * 2005-09-29 2012-08-21 Izumi-Cosmo Company, Limited Lancet assembly and pricking device
MX2008015502A (es) * 2006-06-13 2009-01-13 Izumi Cosmo Co Ltd Ensamble de lanceta.
WO2009035084A1 (ja) * 2007-09-12 2009-03-19 Izumi-Cosmo Company, Limited ランセットアッセンブリ
JP4923109B2 (ja) * 2007-09-28 2012-04-25 泉株式会社 ランセット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穿刺デバイス
EP2263543B1 (en) * 2008-03-07 2012-10-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Piercing device
JP5488868B2 (ja) * 2009-03-27 2014-05-14 ニプロ株式会社 ディスポーザブル型採血器具
JP5337592B2 (ja) * 2009-06-19 2013-11-06 泉株式会社 ランセット穿刺機構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85571A (en) * 1992-08-28 1995-01-31 Apls Co., Ltd. Lancet
US5423847A (en) * 1992-09-25 1995-06-13 Amg Medical, Inc. Safe lancet injector
CN1953707A (zh) * 2004-05-17 2007-04-25 泉株式会社 柳叶刀组件
CN101466308A (zh) * 2006-06-13 2009-06-24 泉株式会社 柳叶刀组件和穿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53071B2 (ja) 2015-07-22
US20130204162A1 (en) 2013-08-08
US9138185B2 (en) 2015-09-22
CN103169482A (zh) 2013-06-26
JP2013128560A (ja) 201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9482B (zh) 柳叶刀组件以及穿刺装置
JP6707155B2 (ja) ランセット装置
TWI574669B (zh) 刺針可回縮之刺胳針裝置
CN104825173B (zh) 柳叶刀穿刺装置
EP1632179B1 (en) Lancet with needle protector
CN101912268B (zh) 穿刺针筒
EP1913872A1 (en) Needle insertion device, and lancet assembly and injector assembly that form the same
CN101166466B (zh) 穿刺器具以及穿刺针筒
JP2010536405A (ja) 外科針装置
JP2008538713A (ja) 導入器、針保護具および採血システムを備えたカニューレ
WO2007145102A1 (ja) ランセット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穿刺デバイス
WO2007114101A1 (ja) ランセットアッセンブリ
US20090264911A1 (en) Single-use disposable lan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7320161B (zh) 自回缩穿刺芯
EP2220999B1 (en) Puncture device
CN103370008B (zh) 柳叶刀装置
JP5012921B2 (ja) 採血用穿刺器具
CN113520388A (zh) 注射器、刺血针组件以及穿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