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3841A - 保育辅助工具 - Google Patents

保育辅助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3841A
CN109393841A CN201810922165.2A CN201810922165A CN109393841A CN 109393841 A CN109393841 A CN 109393841A CN 201810922165 A CN201810922165 A CN 201810922165A CN 109393841 A CN109393841 A CN 109393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art
slot
infant
bearing main
auxiliary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221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寺内健
谷崎雅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393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38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13/00Other nursery furniture
    • A47D13/02Baby-carriers; Carry-cots
    • A47D13/025Baby-carriers; Carry-cots for carrying children in seated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13/00Other nursery furniture
    • A47D13/08Devices for use in guiding or supporting children, e.g. safety harne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15/00Accessories for children's furniture, e.g. safety belts or baby-bottle holders
    • A47D15/005Restraining devices, e.g. safety belts, contoured cushions or side bumpers
    • A47D15/006Restraining devices, e.g. safety belts, contoured cushions or side bumpers in chai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ediatric Medicine (AREA)
  • Undergarments, Swaddling Clothes, Handkerchiefs Or Underwe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育辅助工具。该保育辅助工具(10)对抱婴幼儿的动作进行辅助。保育辅助工具具有:支承主体部(20),其形成有从其上边缘向下方延伸的狭长口(25);肩带(30A、30B),其从支承主体部延伸出;和闭锁机构(60),其能够限制狭长口的打开。采用本发明,能够兼顾简化到使用保育辅助工具来抱住婴幼儿为止的作业和到将抱着的婴幼儿放下来为止的作业的效果、以及使用保育辅助工具来稳定地抱住婴幼儿的效果。

Description

保育辅助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抱婴幼儿的保育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JP2007-215551A)公开所示,已知一种辅助抱婴幼儿的保育辅助工具。该保育辅助工具也被称为婴儿背带或护幼背带,在带婴幼儿外出时等中被广泛使用。通过使用保育辅助工具,使用者不需要亲自用手持续地抱着婴幼儿,行动的自由度大幅度地扩大,另外,也能够采取轻松的姿势。
如专利文献1公开所示,通常在护幼背带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婴幼儿的机构。在使用护幼背带来抱住婴幼儿时,使用者首先将婴幼儿固定于护幼背带。接着,将手臂穿过护幼背带的肩带,并将固定有婴幼儿的护幼背带安装于自己的身体。在将婴幼儿从身上放下来时,使用者首先将护幼背带从身上取下。之后,将婴幼儿从护幼背带解放出来。
然而,将固定有婴幼儿的护幼背带安装于使用者的身体的作业和将该护幼背带从使用者的身上取下的作业都是需要谨慎的作业,并且伴随着使用者的不安。
若在使用者安装好护幼背带之后,用护幼背带来保持婴幼儿的话,则能够应付这些问题。然而,可以预想到在使用者安装好护幼背带之后,将婴幼儿放入到该使用者与护幼背带之间且将婴幼儿固定于护幼背带不仅伴随着繁杂的作业,还无法用护幼背带稳定地保持婴幼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点而创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在安装于使用者且对该使用者抱婴幼儿的动作进行辅助的保育辅助工具中,兼顾简化到使用保育辅助工具来抱住婴幼儿为止的作业和到将抱着的婴幼儿放下来为止的作业的效果、以及使用保育辅助工具来稳定地抱住婴幼儿的效果。
本技术方案中的保育辅助工具用于辅助抱婴幼儿,该保育辅助工具具有:支承主体部,其形成有从该支承主体部的上边缘向下方延伸的狭长口;肩带,其从所述支承主体部延伸出;和闭锁机构,其能够限制所述狭长口的打开。
在本技术方案中的保育辅助工具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闭锁机构能够在所述狭长口的全长上限制所述狭长口的打开。
在本技术方案中的保育辅助工具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狭长口的上端从所述支承主体部的横向中心线向横向上的一侧偏移而配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的保育辅助工具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狭长口从所述支承主体部的横向中心线向横向上的一侧偏移而配置。
本技术方案中的保育辅助工具还可以具有婴幼儿保持带,所述婴幼儿保持带固定于所述支承主体部的与所述使用者面对面的内表面,所述婴幼儿保持带在比所述狭长口靠横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固定于所述支承主体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的保育辅助工具中,所述婴幼儿保持带可以具有从所述支承主体部延伸出的一对带部和设置于所述一对带部中的至少一方且能够连接所述一对带部的连接机构,与所述一对带部中的位于所述横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带部相比,所述一对带部中的位于所述横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带部较长。
本技术方案中的保育辅助工具还可以具有把手,所述把手固定于所述支承主体部的不与所述使用者面对面的外表面,所述把手在比所述狭长口靠横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固定于所述支承主体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的保育辅助工具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把手具有带状部件,所述带状部件在上下相离的两处位置固定于所述支承主体部。
本技术方案中的保育辅助工具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还具有相对于所述闭锁机构另外设置的辅助闭锁机构,所述辅助闭锁机构能够在所述闭锁机构打开所述狭长口的状态下限制所述狭长口的打开。
在本技术方案中的保育辅助工具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能够将所述闭锁机构维持在能够打开所述狭长口的自由状态和限制所述狭长口的打开的限制状态,所述闭锁机构具有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和移动体,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隔着所述狭长口而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承主体部,且沿所述狭长口延伸;所述移动体是安装于所述第一卡合部的移动体,而且,所述移动体通过沿所述第一卡合部向上方移动,来使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而使所述闭锁机构处于所述限制状态,并且,所述移动体通过沿所述第一卡合部向下方移动,来解除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而使所述闭锁机构处于所述自由状态,所述辅助闭锁机构具有一对连接部件,所述一对连接部件隔着所述狭长口而保持于支承主体部。
本技术方案中的保育辅助工具还可以具有连接于所述支承主体部的下方的腰带,所述狭长口延伸到所述支承主体部的与所述腰带连接的位置为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安装于使用者且对该使用者抱婴幼儿的动作进行辅助的保育辅助工具中,兼顾简化到使用保育辅助工具来抱住婴幼儿为止的作业和到将抱着的婴幼儿放下来为止的作业的效果、以及使用保育辅助工具来稳定地抱住婴幼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图,且是表示使用保育辅助工具来抱住婴幼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不同的方向表示图1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婴幼儿放到图1所示的保育辅助工具或者从该保育辅助工具放下来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在展开图1所示的保育辅助工具的状态下从外表面侧表示的图。
图5是在展开图1所示的保育辅助工具的状态下从内表面侧表示的图。
图6是在打开狭长口且折回支承主体部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表示图4所示的保育辅助工具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保育辅助工具的一实施方式的图。保育辅助工具10是由婴幼儿的监护人(下面也称为“使用者”)来安装,且对使用者保持婴幼儿的动作、尤其是在使用者与婴幼儿面对面的状态下保持该婴幼儿的动作、即使用者抱婴幼儿的动作进行辅助的装置。图1~图3表示保育辅助工具10被使用者安装好的状态,图4~图6表示从使用者取下后的保育辅助工具。
如图1所示,保育辅助工具10具有由布构件构成的支承主体部20以及从支承主体部20延伸出的肩带30A、30B和腰带40。其中,肩带30A、30B和腰带40用于将保育辅助工具10安装于使用者c。另一方面,支承主体部20在保育辅助工具10安装在使用者c上的状态下配置于与使用者c面对面的位置,在与使用者c之间支承婴幼儿i。尤其是,支承主体部20在保育辅助工具10安装在使用者c上的状态下,从婴幼儿i的臀部和背部支承婴幼儿i。为此,在支承主体部20的内表面20a设置有用于将婴幼儿i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的婴幼儿保持带50(参照图5)。
在此处所要说明的保育辅助工具10中,如图4明确所示,在支承主体部20形成有狭长口25。另外,保育辅助工具10具有用于限制该狭长口25的自由打开的闭锁机构60和辅助闭锁机构70A、70B。另外,伴随着狭长口25的设置,为了容易操作支承主体部20,而在支承主体部20的外表面设置有把手80。
如下面的说明所示,该保育辅助工具10通过在支承主体部20形成狭长口25且设置闭锁机构60,不仅能够简化到使用保育辅助工具10来抱住婴幼儿为止的作业和到将抱着的婴幼儿从保育辅助工具10放下来为止的作业,还能够使用保育辅助工具10来稳定地抱住婴幼儿。下面,对各结构要素的结构进行说明。
支承主体部20由具有缓冲性的片状部件形成。支承主体部20具有:在将保育辅助工具10安装在使用者上时与使用者面对面的内表面20a(图5所示的表面)、和与内表面20a相背的外表面20b(图4所示的表面)。支承主体部20由分别构成内表面20a或者外表面20b的一对彼此缝合的布构件、和配置于一对布构件之间的缓冲材料构件例如棉花形成。
如图4所示,狭长口25从支承主体部20的上边缘向下方延伸。狭长口25的上端25a从支承主体部20的横向中心线td1向横向td上的一侧(图4和图6的纸面上的横向左侧、图5的纸面上的横向右侧)偏移而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狭长口25整体上从支承主体部20的横向中心线td1向横向上的一侧偏移而配置。狭长口25不与支承主体部20的横向中心线td1交叉。
支承主体部20在横向td上被狭长口25划分为位于横向上的一侧的第一部分21、和位于横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的沿着横向td的宽度w1小于第二部分22的沿着横向td的宽度w2。
如图4所示,在支承主体部20的外表面20b设置有包覆布82。包覆布82与支承主体部20之间形成有向上方开口的口袋(收纳部)83。口袋83的上边缘83a以从横向td上的一侧向另一侧朝下方偏移的方式相对于横向td倾斜。另外,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把手80设置于支承主体部20的外表面20b中的成为口袋83的内部的位置。即,把手80被包覆布82所覆盖。把手80具有由带状的布构件构成的带状部件81。
带状部件81在上下方向上的两处位置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在图示的例子中,带状部件81的两端部被缝合于支承主体部20。如图4所示,把手80配置于与横向中心线td1交叉的位置。其中,构成把手80的带状部件81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在上下方向上相离的两处位置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的把手80与口袋83的上边缘83a同样地以从横向td上的一侧向另一侧朝下方偏移的方式相对于横向td和上下方向倾斜。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由包覆布82覆盖,能够有效地防止把手80在外部发生卡挂的同时,通过位于横向上的另一侧的手容易地操作配置于口袋83内的把手80。
闭锁机构60能够维持在能够打开狭长口25的自由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和限制狭长口25的打开的限制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作为闭锁机构60,可以使用能够约束狭长口25的自由打开的各种部件、要素等。在图示的例子中,闭锁机构60具有第一卡合部61、第二卡合部62和移动体63,其中,第一卡合部61和第二卡合部62隔着狭长口25而分别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移动体63安装于第一卡合部61。第一卡合部61和第二卡合部62分别沿狭长口25延伸。移动体63能够沿第一卡合部61上下移动。移动体63通过沿第一卡合部61向上方移动,而使第一卡合部61和第二卡合部62卡合,以使闭锁机构60处于限制状态。另外,移动体63通过沿第一卡合部61向下方移动,来解除第一卡合部61和第二卡合部62的卡合,而使闭锁机构60处于自由状态。即,图示的闭锁机构60由能够低价获得的拉锁构成。在图示的例子中,闭锁机构60的第一卡合部61和第二卡合部62在狭长口25的全长上延伸。因此,闭锁机构60能够在狭长口25的全长上限制狭长口25的打开。
辅助闭锁机构70A、70B相对于闭锁机构60另外设置,用于限制狭长口25的自由打开。即,即使闭锁机构60被维持在自由状态,也能够限制狭长口25的自由打开。辅助闭锁机构70A、70B能够维持在能够打开狭长口25的自由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和限制狭长口25的打开的限制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作为辅助闭锁机构70A、70B,可以使用能够约束狭长口25的自由打开的各种部件、要素等。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狭长口25的长边方向上相离而设置有两个辅助闭锁机构70A、70B。第一辅助闭锁机构70A配置于狭长口25的上端25a的周边。第二辅助闭锁机构70B位于狭长口25的沿着长边方向的中心。
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辅助闭锁机构70A和第二辅助闭锁机构70B具有同样的结构。各辅助闭锁机构70A、70B具有第一连接部件71和第二连接部件72,该第一连接部件71和第二连接部件72在隔着支承主体部20的狭长口25的位置被保持。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件71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的第一部分21,该第一部分21相对于狭长口25位于横向上的一侧。第二连接部件72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的第二部分22,该第二部分22相对于狭长口25位于横向上的另一侧。第一连接部件71和第二连接部件72可以以可解除的方式连接。第一连接部件71具有:第一插扣保持带71a,其一端固定于第一部分21;和第一插扣零部件71b,其保持于第一插扣保持带71a。同样地,第二连接部件72具有:第二插扣保持带72a,其一端固定于第二部分22;和第二插扣零部件72b,其保持于第二插扣保持带72a。第一插扣零部件71b和第二插扣零部件72b以一对构成所谓的插扣,而被维持在连接状态或者非连接状态。无论闭锁机构60的状态如何,均可以通过连接第一连接部件71和第二连接部件72来限制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的自由相对移动。另一方面,当闭锁机构60被维持在自由状态,并且第一连接部件71和第二连接部件72的连接被解除时,容许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的自由相对移动。
此外,如图5所示,在支承主体部20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表面包覆布84。内表面包覆布84从第二部分22的位于第一部分21侧的边缘部延伸出,位于与狭长口25及闭锁机构60面对面的位置。通过内表面包覆布84,能够防止闭锁机构60向婴幼儿较大地露出。此外,如图4所示,辅助闭锁机构70A、70B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的外表面20b,且不会向与婴幼儿面对面的一侧露出。
如图5所示,在支承主体部20的内表面20a保持有婴幼儿保持带50。婴幼儿保持带50通过环绕婴幼儿的身体来将该婴幼儿保持于支承主体部20。婴幼儿保持带50在比狭长口25靠横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的内表面20a。即,婴幼儿保持带50是细长状的部件,其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中的宽度较宽的第二部分22。婴幼儿保持带50具有第一带部51、第二带部52和连接机构53,其中,第一带部51和第二带部52从支承主体部20延伸出;连接机构53设置于一对带部51、52中的至少一方且能够连接一对带部51、52。通过由连接机构53连接第一带部51和第二带部52,能够形成环绕婴幼儿的身体的环状的带状部。
在图示的例子中,带部51、52使用带状布构件56和与带状布构件56叠合而配置的带构件57来形成。带状布构件56是具有缓冲性的细长部件。具有缓冲性的带状布构件56能够使用与支承主体部20相同的材料来制作。带构件57是将其一部分缝合于带状布构件56的带构件。带构件57不仅具有柔软性,还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度。带状布构件56从与婴幼儿面对面的一侧至少局部地覆盖带构件57。带状布构件56和带构件57的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被缝合于支承主体部20的第二部分22的内表面20a。其结果,由带状布构件56和带构件57的位于比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的部分靠横向上的一侧的位置的部分形成第一带部51,由带状布构件56和带构件57的位于比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的部分靠横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的部分形成第二带部52。
另外,连接机构53可以由以可拆开的方式能够连接第一带部51和第二带部52的各种部件、要素等构成。在图示的例子中,连接机构53由所谓的插扣构成。该连接机构53具有:第一插扣58a,其被带构件57中的构成第一带部51的部分保持;和第二插扣58b,其被带构件57中的构成第二带部52的部分保持。第一插扣58a和第二插扣58b以一对构成所谓的插扣,而被维持在连接状态或者非连接状态。带构件57的保持第一插扣58a的位置能够变更。通过预先调节带构件57上的保持第一插扣58a的位置,而能够调节被维持成环状的婴幼儿保持带50的周长。
另外,如从图4~图6可理解的那样,与位于横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带部51相比,一对带部中的位于横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带部52较长。因此,连接机构53在环绕婴幼儿的身体来连接第一带部51和第二带部52时,相对于婴幼儿容易地位于横向td上的一侧。也就是说,连接机构53位于比婴幼儿靠狭长口25侧的位置。
接着,对肩带30A、30B进行说明。在图示的保育辅助工具10中,左右一对的肩带30A、30B从支承主体部20延伸出。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肩带30A的一端连接于支承主体部20的上边缘中的横向td上的一侧端。另外,第一肩带30A的另一端连接于位于横向td上的一侧的支承主体部20的侧边缘。即,第一肩带30A的两端连接于支承主体部20的第一部分21。第二肩带30B的一端连接于支承主体部20的上边缘中的横向td上的另一侧端。另外,第二肩带30B的另一端连接于位于横向td上的另一侧的支承主体部20的侧边缘。即,第二肩带30B的两端连接于支承主体部20的第二部分22。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者c通过将右臂穿过由第一肩带30A和支承主体部20围成的空间,且将左臂穿过由第二肩带30B和支承主体部20围成的空间,而将保育辅助工具10保持在身体上。
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肩带30A和第二肩带30B虽然具有对称性,但是结构相同。如图4所示,各肩带30A、30B具有肩带主体31和肩部调节带33。肩带主体31的一端连接于支承主体部20的上边缘。在穿上保育辅助工具10时,肩带主体31与使用者的肩接触。肩带主体31是具有缓冲性的部件,能够使用与支承主体部20相同的材料来制作。肩部调节带33的一端连接于支承主体部20的侧边缘。肩部调节带33是不仅具有柔软性,还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度的带构件。在肩带主体31的另一端附近安装有固定部件32。固定部件32能够保持肩部调节带33。肩部调节带33的任意位置均能够被固定部件32保持。通过变更固定部件32保持肩带主体31的位置,而能够调整肩带30A、30B的全长。作为固定部件32,可以使用能够在肩部调节带33的具有某种程度的长度的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保持该肩部调节带33的各种部件、要素等。图示的固定部件32为所谓的梯扣。
此外,如图2所示,在图示的保育辅助工具10中,设置有连接一对肩带30A、30B的背部连接机构35。背部连接机构35通过防止一侧的肩带远离另一侧的肩带,来抑制肩带30A、30B从使用者c的肩上滑落。作为背部连接机构35,可以使用能够连接一对肩带30A、30B的各种部件、要素等。但是,由于使用者c要在后背侧操作背部连接机构35,因此,优选操作性优异的部件、要素等。
在图示的例子中,背部连接机构35具有:背部连接第一带部件36,其一端连接于第一肩带30A;背部连接第二带部件37,其一端连接于第二肩带30B;和背部连接机构38,其连接背部连接第一带部件36和背部连接第二带部件37。背部连接第一带部件36和背部连接第二带部件37是不仅具有柔软性,还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度的带构件。背部连接机构38具有:背部第一插扣38a,其保持于背部连接第一带部件36;和背部第二插扣38b,其保持于背部连接第二带部件37。背部第一插扣38a和背部第二插扣38b以一对构成所谓的插扣,而被维持在连接状态或者非连接状态。
接着,对腰带40进行说明。如图4和图5所示,腰带40连接于支承主体部20的下边缘。上述的支承主体部20的狭长口25延伸到支承主体部20的连接于腰带40的位置为止。即,狭长口25的下端25b位于腰带40的附近。腰带40可维持成环状。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者c通过将腰带40卷绕在自己的腰上,而将保育辅助工具10保持在身体上。腰带40可以使用能够维持在带状状态和环状状态的各种部件、要素等来构成。
在图示的例子中,如图4和图5所示,腰带40具有腰带主体41和腰部调节带42。腰带主体41在支承主体部20的下边缘的全长上连接于支承主体部20的下边缘。另外,腰带主体41从成为支承主体部20的下方的区域向横向td上的两侧延伸出。腰带主体41是具有缓冲性的部件,可以使用与支承主体部20和肩带30A、30B的肩带主体31相同的材料来制作。
腰部调节带42的一端连接于腰带主体41,并从腰带主体41向横向td延伸出。在图示的例子中,腰部调节带42的一端被缝合于腰带主体41的外表面,并向横向上的另一侧延伸出。腰部调节带42是不仅具有柔软性,还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度的带构件。
另外,图示的腰带40为了将其外形保持为环状,还具有腰部连接机构43。腰部连接机构43连接腰带主体41的位于横向td上的一侧的部分和腰部调节带42的位于横向td上的另一侧的部分。通过由腰部连接机构43连接腰带主体41和腰部调节带42,而能够形成环绕使用者的腰的环状的带状部。作为腰部连接机构43,可以使用以可拆下的方式能够连接腰带主体41和腰部调节带42的各种部件、要素等。在图示的例子中,腰部连接机构43由所谓的插扣构成。该腰部连接机构43具有:腰部第一插扣43a,其被腰部调节带42保持;和腰部第二插扣43b,其固定于腰带主体41的外表面。腰部调节带42的保持腰部第一插扣43a的位置能够变更。通过调节腰部调节带42上的保持腰部第一插扣43a的位置,而能够调节被维持成环状的腰带40的周长。
接着,对使用由以上这种结构构成的保育辅助工具10来抱婴幼儿时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对于肩带30A、30B,调节其被肩部调节带33的由固定部件32保持的位置,将肩带30A、30B的长度调节到与使用者的体型相对应的长度。另外,对于腰带40,调节腰部调节带42保持腰部第一插扣43a的位置,将腰带40的长度调节到与使用者的体型相对应的长度。再者,对于婴幼儿保持带50,调节带构件57保持第一插扣58a的位置,将婴幼儿保持带50的长度调节到与婴幼儿的体型相对应的长度。这些调节作业按照哪种顺序实施都可以。
接着,将使用者的右手穿过由第一肩带30A和支承主体部20的侧边缘划分的空间内,并将使用者的左手穿过由第二肩带30B和支承主体部20的侧边缘划分的空间内。另外,使腰带40环绕使用者的腰,并使用腰部连接机构43将腰带40安装在使用者的腰上。肩带30A、30B对肩的安装和腰带40对腰的安装先实施哪一个都可以。
之后,使闭锁机构60和辅助闭锁机构70A、70B分别处于自由状态,而能够打开形成于支承主体部20的狭长口25。关于闭锁机构60,通过使移动体63相对于第一卡合部61向下方移动,而能够使该闭锁机构60处于自由状态。关于辅助闭锁机构70A、70B,通过将第二插扣零部件72b从第一插扣零部件71b拆下而使第一连接部件71和第二连接部件72处于非卡合状态,而能够使该辅助闭锁机构70A、70B处于自由状态。此外,从作业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在将辅助闭锁机构70A、70B处于自由状态之后,实施使闭锁机构60处于自由状态的操作。
接着,通过掀开支承主体部20的第二部分22,来展开狭长口25。通过展开的狭长口25,将婴幼儿放入到使用者与支承主体部20之间的空间。此时,使婴幼儿的手在各肩带30A、30B的两端之间的区域从支承主体部20向横向外方延伸出,使婴幼儿的脚在各肩带30A、30B与腰带40之间的区域中从支承主体部20向横向外方延伸出。
接着,如图3所示,将婴幼儿保持带50卷绕于婴幼儿i的身体,使用连接机构53将婴幼儿保持带50维持成环状。据此,能够在使用者c与支承主体部20之间将婴幼儿i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此外,婴幼儿保持带50的位于远离狭长口的一侧的第二带部52的长度比婴幼儿保持带50的位于狭长口侧的第一带部51的长度长(参照图4)。因此,连接第一带部51和第二带部52的连接机构53相对于婴幼儿i位于狭长口25侧。因此,使用者c能够经由狭长口25容易地操作连接机构53。
之后,使闭锁机构60和辅助闭锁机构70A、70B处于限制状态。据此,如图1所示,能够使用保育辅助工具10来抱住婴幼儿i。通过使用保育辅助工具10,使用者c也可以不用用手持续地支撑婴幼儿i。因此,使用者c的行动自由度大幅度地上升,另外,也能够采用不勉强且轻松的姿势。再者,通过预先调节肩带30A、30B、腰带40和婴幼儿保持带50的长度,而不会在使用者c与支承主体部20之间形成多余的间隙,从而能够稳定地保持婴幼儿i。
另外,通过使用背部连接机构35连接一对肩带30A、30B,能够有效地防止肩带30A、30B从使用者c的肩上滑落。据此,能够进一步稳定地保持婴幼儿i。此外,使用背部连接机构35连接肩带30A、30B的作业在将婴幼儿i放到支承主体部20上且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之前或者之后实施都可以,另外,也可以与将婴幼儿i放到支持主体部20上且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的作业同时实施。
另一方面,在将抱着的婴幼儿i放下来时,大致按照与上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进行作业。具体而言,首先,将闭锁机构60和辅助闭锁机构70A、70B维持在自由状态。之后,操作婴幼儿保持带50的连接机构53,而使婴幼儿保持带50呈带状。接着,从使用者c与支承主体部20之间的空间,经由狭长口25将婴幼儿i取出。可以在这些作业之前或者中途解除背部连接机构35对一对肩带30A、30B的连接。
此外,在开闭闭锁机构60和辅助闭锁机构70A、70B时、在将婴幼儿i放到支承主体部20或者将婴幼儿i从支承主体部20放下来时、以及在操作婴幼儿保持带50时,使用者c能够把持口袋83内的把手80。通过把持把手80,而能够稳定地实施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育辅助工具10具有:支承主体部20,其形成有从其上边缘向下方延伸的狭长口25;肩带30A、30B,其从支承主体部20延伸出;和闭锁机构60,其能够限制狭长口25的打开。因此,在使用者(监护人)将保育辅助工具10安装在身体上之后,通过展开延伸到支承主体部20的上边缘为止的狭长口25,而能够容易地将婴幼儿放入到使用者与支承主体部20之间的空间中。之后,通过由闭锁机构60来闭锁狭长口25以限制该狭长口25的打开来使婴幼儿紧贴使用者的身体,从而能够将该婴幼儿稳定地保持在使用者与支承主体部20之间。另外,在将婴幼儿从保育辅助工具10解放出来时,通过解除闭锁机构60对狭长口25的闭锁,而能够展开狭长口25,从而容易地将婴幼儿从支承主体部20与使用者之间的空间取出。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安装于使用者且对该使用者抱婴幼儿的动作进行辅助的保育辅助工具10中,能够兼顾实现简化到使用保育辅助工具10来抱住婴幼儿为止的作业和到将抱着的婴幼儿放下来为止的作业的效果、以及使用保育辅助工具10来稳定地保持婴幼儿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闭锁机构60能够在狭长口25的全长上限制狭长口25的打开。因此,通过由闭锁机构60在全长上闭锁狭长口25,而能够更稳定地将婴幼儿保持在使用者和支承主体部20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狭长口25的上端25a从支承主体部20的横向中心线td1向横向上的一侧偏移而配置。另外,狭长口25从支承主体部20的横向中心线td1向横向上的一侧偏移而配置。即,支承主体部20包括由狭长口25划分的、在横向上宽度较窄的第一部分21和在横向上宽度较宽的第二部分22。通过折回宽度较宽的第二部分22,而能够使支承婴幼儿的第二部分22的内表面较大地露出。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将婴幼儿放入到使用者与支承主体部20之间的空间的动作以及将婴幼儿从该空间取出的动作。另外,通过由宽度较宽的第二部分22的内表面支承婴幼儿,而能够更稳定地保持婴幼儿。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有婴幼儿保持带50,该婴幼儿保持带50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的与使用者面对面的内表面20a且被卷绕于婴幼儿的身体上。婴幼儿保持带50在比狭长口25靠横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即,婴幼儿保持带50固定于在横向上宽度较宽的第二部分22。在横向上宽度较宽的第二部分22通过折回而使其内表面较大地露出。因此,能够进一步容易地处理婴幼儿保持带50。
在本实施方式中,婴幼儿保持带50具有从支承主体部20延伸出的一对带部51、52和设置于一对带部51、52中的至少一方且能够连接一对带部51、52的连接机构53。与一对带部51、52中的位于横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带部51的长度相比,一对带部51、52中的位于横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带部52的长度较长。因此,连接机构53在横向上的一侧、即在狭长口25的附近连接第一带部51和第二带部52。据此,能够更容易地处理婴幼儿保持带50。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有把手80,该把手80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的不与使用者面对面的外表面。通过利用该把手80,能够更稳定地进行将婴幼儿放入到使用者与支承主体部20之间的空间的动作以及将婴幼儿从该空间取出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80具有带状部件81,该带状部件81在上下相离的两处位置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即,把手80为简单且便宜的结构,并且具有容易把持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育辅助工具10还具有辅助闭锁机构70A、70B,该辅助闭锁机构70A、70B与闭锁机构60分开设置,即使在闭锁机构60打开狭长口25的状态下,也能够限制狭长口25的打开。通过设置除闭锁机构60外,还设置辅助闭锁机构70A、70B,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狭长口25被不经意地打开。据此,能够更稳定地将婴幼儿保持在使用者与支承主体部20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闭锁机构60具有第一卡合部61、第二卡合部62和移动体63,其中,第一卡合部61和第二卡合部62隔着狭长口25而分别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且沿狭长口25延伸,移动体63安装于第一卡合部61。移动体63通过沿第一卡合部61向上方移动,来使第一卡合部61和第二卡合部62卡合,而使闭锁机构60处于限制状态,并且,移动体63通过沿第一卡合部61向下方移动,来解除第一卡合部61和第二卡合部62的卡合,而使闭锁机构60处于自由状态。另外,辅助闭锁机构70A、70B具有一对连接部件71、72,该一对连接部件71、72在隔着支承主体部20的狭长口25的位置被保持。即,闭锁机构60为所谓的拉锁,辅助闭锁机构70能够被设定为以横跨拉锁的方式设置的插扣等紧固机构。这种闭锁机构60和辅助闭锁机构70便宜且小型,另外,能够以极其简单的操作来控制狭长口25的闭锁和打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育辅助工具10还具有连接于支承主体部20的下部的腰带40,狭长口25延伸到支承主体部20的与腰带40连接的位置为止。因此,通过展开较长的狭长口25,而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将婴幼儿放入到使用者与支承主体部20之间的空间的动作以及将婴幼儿从该空间取出的动作。另外,由于狭长口25的下端被腰带40闭锁,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狭长口25的下端25b开裂这样的损伤。
以上基于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肩带30A、30B的两端以固定于支承主体部20且无法拆下的方式连接于支承主体部20的例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肩带30A、30B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以可拆下的方式连接于支承主体部20。
另外,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狭长口25在其全长上位于支承主体部20的比横向中心线td1靠横向td上的一侧的区域内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依赖于该例子,也可以为狭长口25在其全长上位于支承主体部20的比横向中心线td1靠横向td上的另一侧的区域内。另外,还可以为狭长口25在一处以上的位置与支承主体部20的横向中心线td1交叉。

Claims (11)

1.一种保育辅助工具,其用于辅助抱婴幼儿,其特征在于,
具有:
支承主体部,其形成有从该支承主体部的上边缘向下方延伸的狭长口;
肩带,其从所述支承主体部延伸出;和
闭锁机构,其能够限制所述狭长口的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育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锁机构能够在所述狭长口的全长上限制所述狭长口的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育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长口的上端从所述支承主体部的横向中心线向横向上的一侧偏移而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育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长口从所述支承主体部的横向中心线向横向上的一侧偏移而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保育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婴幼儿保持带,所述婴幼儿保持带固定于所述支承主体部的与使用者面对面的内表面,
所述婴幼儿保持带在比所述狭长口靠横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固定于所述支承主体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育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婴幼儿保持带具有从所述支承主体部延伸出的一对带部和设置于所述一对带部中的至少一方且能够连接所述一对带部的连接机构,
与所述一对带部中的位于所述横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带部相比,所述一对带部中的位于所述横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带部较长。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保育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把手,所述把手固定于所述支承主体部的不与使用者面对面的外表面,
所述把手在比所述狭长口靠横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固定于所述支承主体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育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具有带状部件,所述带状部件在上下相离的两处位置固定于所述支承主体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育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相对于所述闭锁机构另外设置的辅助闭锁机构,所述辅助闭锁机构能够在所述闭锁机构打开所述狭长口的状态下,限制所述狭长口的打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育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
能够将所述闭锁机构维持在能够打开所述狭长口的自由状态和限制所述狭长口的打开的限制状态,
所述闭锁机构具有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和移动体,其中,
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隔着所述狭长口而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承主体部,且沿所述狭长口延伸;
所述移动体是安装于所述第一卡合部的移动体,而且,所述移动体通过沿所述第一卡合部向上方移动,来使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而使所述闭锁机构处于所述限制状态,并且,所述移动体通过沿所述第一卡合部向下方移动,来解除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而使所述闭锁机构处于所述自由状态,
所述辅助闭锁机构具有一对连接部件,所述一对连接部件隔着所述狭长口而保持于支承主体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育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连接于所述支承主体部的下方的腰带,
所述狭长口延伸到所述支承主体部的与所述腰带连接的位置为止。
CN201810922165.2A 2017-08-15 2018-08-14 保育辅助工具 Pending CN1093938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6925A JP2019033895A (ja) 2017-08-15 2017-08-15 保育補助具
JP2017-156925 2017-08-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3841A true CN109393841A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63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22165.2A Pending CN109393841A (zh) 2017-08-15 2018-08-14 保育辅助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33895A (zh)
KR (1) KR20190018606A (zh)
CN (1) CN109393841A (zh)
TW (1) TW20190979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0961U (ja) * 1983-02-03 1984-08-15 有限会社育児の友社 ベビ−キヤリア
JPH051314U (ja) * 1991-06-27 1993-01-14 すみ子 山口 ウエストバツグ
CN102497796A (zh) * 2009-08-14 2012-06-13 达尼埃拉·拉尔克 用于婴儿或小孩的背负装置
CN104188423A (zh) * 2014-09-26 2014-12-10 邹思佳 一种婴儿背带
JP2015057170A (ja) * 2014-12-22 2015-03-26 株式会社ママイト 子守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8434Y2 (zh) * 1988-10-20 1992-04-24
JP3403599B2 (ja) * 1997-01-24 2003-05-06 コンビ株式会社 子守り帯
US20100282808A1 (en) * 2009-05-11 2010-11-11 Antwaine Ja-Quay Debnam Personal carrier harness
JP3171045U (ja) * 2011-07-29 2011-10-13 日本エイ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ベビーキャリア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0961U (ja) * 1983-02-03 1984-08-15 有限会社育児の友社 ベビ−キヤリア
JPH051314U (ja) * 1991-06-27 1993-01-14 すみ子 山口 ウエストバツグ
CN102497796A (zh) * 2009-08-14 2012-06-13 达尼埃拉·拉尔克 用于婴儿或小孩的背负装置
CN104188423A (zh) * 2014-09-26 2014-12-10 邹思佳 一种婴儿背带
JP2015057170A (ja) * 2014-12-22 2015-03-26 株式会社ママイト 子守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33895A (ja) 2019-03-07
TW201909795A (zh) 2019-03-16
KR20190018606A (ko) 2019-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57852B2 (en) Infant carrier with expandable seat
EP1767125B1 (en) Sling type baby holding carrier
JP6271137B2 (ja) 子守帯
JP6366897B2 (ja) 子守帯
US20140263492A1 (en) Baby carrier and interchangeable carrier cover
US20210030076A1 (en) Inner wrapper for infant
JP2009207848A (ja) 交差式折畳み抱っこ紐
WO2009090732A1 (ja) ベビーキャリア
CN109393841A (zh) 保育辅助工具
KR102072217B1 (ko) 어깨 끈이 착탈되는 아기 띠
JP4772499B2 (ja) スリング式子守帯
JP2011092325A (ja) 子守帯
KR20200000481U (ko) 접이식 방석을 갖는 아기용 포대기
JP6945912B1 (ja) 保育補助具
JP6957074B1 (ja) 保育補助具
JP3232671U (ja) 抱っこ紐用よだれパッド
JP3247212U (ja) 子守帯
US2333652A (en) Safety holder for care of babies
KR20190103658A (ko) 아기수용부가 구비된 의류상의
JP5558123B2 (ja) 子守帯
JP3104306U (ja) ベビーカー用乳幼児固定装具
JP3491802B2 (ja) ベビーキャリア
JP2024000091A (ja) ベビーキャリア
KR20240023802A (ko) 자체 수납이 가능한 슬링형 아기띠
JP2007195937A (ja) スリング式子守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623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