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2605A - 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2605A
CN109392605A CN201811515802.0A CN201811515802A CN109392605A CN 109392605 A CN109392605 A CN 109392605A CN 201811515802 A CN201811515802 A CN 201811515802A CN 109392605 A CN109392605 A CN 109392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ucalyptus barks
eucalyptus
mixture
barks
water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158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92605B (zh
Inventor
陈雪凤
韦仕岩
吴圣进
苏启臣
吴小建
王灿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Zhuang Nationality Autonomous Regio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81151580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926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92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2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92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26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是采用桉树皮制成的栽培基质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所述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2:8:1。本发明通过对桉树皮进行处理,并对原料配比进行优化,能成功用桉树皮全部代替稻草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且鲜菇产量为15.94‑18.09kg/㎡,生物转化率为53.13%‑60.30%,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均达到甚至高于传统栽培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孢蘑菇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目前我国双孢蘑菇都是白色变种。双孢蘑菇是草腐菌,能很好地利用多种草本植物秸秆和叶子中的多种营养素,如稻草、麦秸、玉米秸、玉米芯等,但需要有其它微生物先行将其发酵腐熟,否则不能利用。同时,双孢蘑菇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对培养料碳氮比的要求较其它菇类严格,配料中碳氮比不适就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可见,双孢蘑菇对栽培基质有一定专有性,必须是草本植物秸秆或叶子,且对配料的碳氮比要求很高。这使双孢蘑菇大规模推广栽培具有局限性,仅以草本植物作为原料进行栽培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
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生长量、蓄积量均为全国第一,桉树用于加工前需先去掉桉树皮,因此桉树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桉树皮,传统桉树皮处理方法主要为抛弃、焚烧或填埋等,但由于桉树皮渗出物含有有害物质,不但导致资源浪费,还污染环境。桉树皮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和木质素,可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并用于食用菌栽培,是一种可利用资源。目前已有人将桉树皮用于食用菌栽培,陈丽新等人用桉树皮栽培平菇、毛木耳、赤灵芝等,均获得较好的效果(桉树皮不同发酵时间对食用菌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陈丽新等,南方农业学报,2015-12-15.);中国专利号CN 201610502073.X公开了桉木废料和稻草为原料的草菇栽培料及制备方法,可见,桉树皮可用于栽培平菇、木耳、灵芝和草菇等多种菌类,但由于双孢蘑菇对栽培基质有专有性,对碳氮比的要求较其它菇类严格,同时桉树皮含有有害物质,需进行无害化处理,桉树皮与其他原料的配比难以确定,因此桉树皮在双孢蘑菇的栽培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目前尚未有用桉树皮全部代替草本植物对其进行栽培的报道。
基于上述问题,申请人通过对桉树皮进行处理,并对原料配比进行优化,经多年研究试验,终于能使用桉树皮全部代替稻草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且效果能达到甚至高于现有技术水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所述栽培方法是采用桉树皮制成的栽培基质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所述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2:8:1。
进一步地,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桉树皮粉碎,自然堆放6-8个月,得处理桉树皮;(2)分别将处理桉树皮的含水量调整为50%,将鸡粪的含水量调整为30%,将花生麸的含水量调整为13%;(3)按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料;(4)将所述混合料的含水量调整为60%-70%后,建堆发酵,待混合料温度升高至60-65℃时,继续发酵3-4天,即开始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向混合料均匀补水至含水量为60%-70%,4-5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石膏,3-4天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由等量石灰粉和碳酸钙混合得到添加剂,继续发酵2-3天,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为:将粉碎后的桉树皮放入熟石灰溶液中浸泡1-2h,捞出,干燥至含水量为55-65%后,接种桉树皮总重量0.2-0.5%的短小芽孢杆菌菌剂,拌匀后建堆,在物料堆上挖若干个孔径为3-5cm的通气孔进行发酵,待温度升高至40-50℃时,保持2-3天,接着拌入桉树皮总重量0.1-0.4%的弯曲高温单胞菌菌剂,继续发酵7-10天,得处理桉树皮。
进一步地,所述熟石灰溶液由熟石灰与水以1-5:100的重量配比混制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弯曲高温单胞菌菌剂也可以用等量的嗜热假诺卡氏菌菌剂代替。
进一步地,所述石膏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1%,所述添加剂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2%。
所述弯曲高温单胞菌菌剂和嗜热假诺卡氏菌菌剂均可通过市售购买获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对桉树皮进行处理,并对原料配比进行优化,能用桉树皮全部代替稻草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且鲜菇产量为15.94-18.09kg/㎡,生物转化率为53.13%-60.30%,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均达到甚至高于传统栽培方法。
2、本发明栽培基质是先将桉树皮进行处理,再与其他原料一同发酵后用于栽培双孢蘑菇,桉树皮通过本处理后,其中的石炭酸、糅酐酸等有害物质,以及木酸质等高分子物质被分解或挥发去除,使蘑菇菌丝能正常生长和发育。同时,用处理后的桉树皮与鸡粪和花生麸按照适宜的配比进行发酵,在微生物和高温的作用下,物料转变为利于被蘑菇吸收利用的养分,且物料中不稳定物质变为稳定、对菌丝生长无害的稳定物质,进而提高了栽培效果。
3、本发明一种桉树皮处理方法是控制其水分含量后自然堆放而成,另一种处理方法是通过特定微生物处理而成,两种方法均能将桉树皮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中,前者桉树皮干燥至含水量为20-35%后堆放更利于有害物质的自然清除;后者熟石灰溶液处理可去除桉树皮中的部分糅酐酸,再通过短小芽孢杆菌的作用将其中的挥发性有害物质去除,有害物质通过物料堆上的通气孔可快速挥发掉,最后通过弯曲高温单胞菌或嗜热假诺卡氏菌,将物料堆的温度迅速升高,在高温作用下桉树皮中不挥发有害物质会转化成无害物质,处理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所述栽培方法是采用桉树皮制成的栽培基质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所述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2:8:1。
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桉树皮粉碎,自然堆放6个月,得处理桉树皮;(2)分别将处理桉树皮的含水量调整为50%,将鸡粪的含水量调整为30%,将花生麸的含水量调整为13%;(3)按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料;(4)将所述混合料的含水量调整为60%后,建堆发酵,待混合料温度升高至60℃时,继续发酵3天,即开始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向混合料均匀补水至含水量为60%,4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石膏,所述石膏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1%,3天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由等量石灰粉和碳酸钙混合得到添加剂,所述添加剂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2%,继续发酵2天,即得。
本实施例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在此不做重复叙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所述栽培方法是采用桉树皮制成的栽培基质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所述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2:8:1。
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桉树皮粉碎,自然堆放8个月,得处理桉树皮;(2)分别将处理桉树皮的含水量调整为50%,将鸡粪的含水量调整为30%,将花生麸的含水量调整为13%;(3)按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料;(4)将所述混合料的含水量调整为70%后,建堆发酵,待混合料温度升高至65℃时,继续发酵4天,即开始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向混合料均匀补水至含水量为70%,5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石膏,所述石膏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1%,4天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由等量石灰粉和碳酸钙混合得到添加剂,所述添加剂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2%,继续发酵3天,即得。
本实施例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在此不做重复叙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所述栽培方法是采用桉树皮制成的栽培基质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所述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2:8:1。
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粉碎后的桉树皮放入熟石灰溶液中浸泡1h,所述熟石灰溶液由熟石灰与水以1:100的重量配比混制而成,捞出,干燥至含水量为55%后,接种桉树皮总重量0.2%的短小芽孢杆菌菌剂,拌匀后建堆,在物料堆上挖若干个孔径为3cm的通气孔进行发酵,待温度升高至40℃时,保持2天,接着拌入桉树皮总重量0.1%的弯曲高温单胞菌菌剂,继续发酵7天,得处理桉树皮;(2)分别将处理桉树皮的含水量调整为50%,将鸡粪的含水量调整为30%,将花生麸的含水量调整为13%;(3)按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料;(4)将所述混合料的含水量调整为60%后,建堆发酵,待混合料温度升高至60℃时,继续发酵3天,即开始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向混合料均匀补水至含水量为60%,4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石膏,所述石膏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1%,3天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由等量石灰粉和碳酸钙混合得到添加剂,所述添加剂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2%,继续发酵2天,即得。
本实施例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在此不做重复叙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所述栽培方法是采用桉树皮制成的栽培基质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所述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2:8:1。
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粉碎后的桉树皮放入熟石灰溶液中浸泡2h,所述熟石灰溶液由熟石灰与水以5:100的重量配比混制而成,捞出,干燥至含水量为65%后,接种桉树皮总重量0.5%的短小芽孢杆菌菌剂,拌匀后建堆,在物料堆上挖若干个孔径为5cm的通气孔进行发酵,待温度升高至50℃时,保持3天,接着拌入桉树皮总重量0.4%的嗜热假诺卡氏菌菌剂,继续发酵10天,得处理桉树皮;(2)分别将处理桉树皮的含水量调整为50%,将鸡粪的含水量调整为30%,将花生麸的含水量调整为13%;(3)按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料;(4)将所述混合料的含水量调整为70%后,建堆发酵,待混合料温度升高至65℃时,继续发酵4天,即开始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向混合
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孢蘑菇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目前我国双孢蘑菇都是白色变种。双孢蘑菇是草腐菌,能很好地利用多种草本植物秸秆和叶子中的多种营养素,如稻草、麦秸、玉米秸、玉米芯等,但需要有其它微生物先行将其发酵腐熟,否则不能利用。同时,双孢蘑菇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对培养料碳氮比的要求较其它菇类严格,配料中碳氮比不适就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可见,双孢蘑菇对栽培基质有一定专有性,必须是草本植物秸秆或叶子,且对配料的碳氮比要求很高。这使双孢蘑菇大规模推广栽培具有局限性,仅以草本植物作为原料进行栽培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
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生长量、蓄积量均为全国第一,桉树用于加工前需先去掉桉树皮,因此桉树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桉树皮,传统桉树皮处理方法主要为抛弃、焚烧或填埋等,但由于桉树皮渗出物含有有害物质,不但导致资源浪费,还污染环境。桉树皮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和木质素,可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并用于食用菌栽培,是一种可利用资源。目前已有人将桉树皮用于食用菌栽培,陈丽新等人用桉树皮栽培平菇、毛木耳、赤灵芝等,均获得较好的效果(桉树皮不同发酵时间对食用菌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陈丽新等,南方农业学报,2015-12-15.);中国专利号CN 201610502073.X公开了桉木废料和稻草为原料的草菇栽培料及制备方法,可见,桉树皮可用于栽培平菇、木耳、灵芝和草菇等多种菌类,但由于双孢蘑菇对栽培基质有专有性,对碳氮比的要求较其它菇类严格,同时桉树皮含有有害物质,需进行无害化处理,桉树皮与其他原料的配比难以确定,因此桉树皮在双孢蘑菇的栽培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目前尚未有用桉树皮全部代替草本植物对其进行栽培的报道。
基于上述问题,申请人通过对桉树皮进行处理,并对原料配比进行优化,经多年研究试验,终于能使用桉树皮全部代替稻草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且效果能达到甚至高于现有技术水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所述栽培方法是采用桉树皮制成的栽培基质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所述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2:8:1。
进一步地,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桉树皮粉碎,自然堆放6-8个月,得处理桉树皮;(2)分别将处理桉树皮的含水量调整为50%,将鸡粪的含水量调整为30%,将花生麸的含水量调整为13%;(3)按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料;(4)将所述混合料的含水量调整为60%-70%后,建堆发酵,待混合料温度升高至60-65℃时,继续发酵3-4天,即开始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向混合料均匀补水至含水量为60%-70%,4-5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石膏,3-4天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由等量石灰粉和碳酸钙混合得到添加剂,继续发酵2-3天,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为:将粉碎后的桉树皮放入熟石灰溶液中浸泡1-2h,捞出,干燥至含水量为55-65%后,接种桉树皮总重量0.2-0.5%的短小芽孢杆菌菌剂,拌匀后建堆,在物料堆上挖若干个孔径为3-5cm的通气孔进行发酵,待温度升高至40-50℃时,保持2-3天,接着拌入桉树皮总重量0.1-0.4%的弯曲高温单胞菌菌剂,继续发酵7-10天,得处理桉树皮。
进一步地,所述熟石灰溶液由熟石灰与水以1-5:100的重量配比混制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弯曲高温单胞菌菌剂也可以用等量的嗜热假诺卡氏菌菌剂代替。
进一步地,所述石膏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1%,所述添加剂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2%。
所述弯曲高温单胞菌菌剂和嗜热假诺卡氏菌菌剂均可通过市售购买获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对桉树皮进行处理,并对原料配比进行优化,能用桉树皮全部代替稻草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且鲜菇产量为15.94-18.09kg/㎡,生物转化率为53.13%-60.30%,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均达到甚至高于传统栽培方法。
2、本发明栽培基质是先将桉树皮进行处理,再与其他原料一同发酵后用于栽培双孢蘑菇,桉树皮通过本处理后,其中的石炭酸、糅酐酸等有害物质,以及木酸质等高分子物质被分解或挥发去除,使蘑菇菌丝能正常生长和发育。同时,用处理后的桉树皮与鸡粪和花生麸按照适宜的配比进行发酵,在微生物和高温的作用下,物料转变为利于被蘑菇吸收利用的养分,且物料中不稳定物质变为稳定、对菌丝生长无害的稳定物质,进而提高了栽培效果。
3、本发明一种桉树皮处理方法是控制其水分含量后自然堆放而成,另一种处理方法是通过特定微生物处理而成,两种方法均能将桉树皮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中,前者桉树皮干燥至含水量为20-35%后堆放更利于有害物质的自然清除;后者熟石灰溶液处理可去除桉树皮中的部分糅酐酸,再通过短小芽孢杆菌的作用将其中的挥发性有害物质去除,有害物质通过物料堆上的通气孔可快速挥发掉,最后通过弯曲高温单胞菌或嗜热假诺卡氏菌,将物料堆的温度迅速升高,在高温作用下桉树皮中不挥发有害物质会转化成无害物质,处理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所述栽培方法是采用桉树皮制成的栽培基质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所述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2:8:1。
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桉树皮粉碎,自然堆放6个月,得处理桉树皮;(2)分别将处理桉树皮的含水量调整为50%,将鸡粪的含水量调整为30%,将花生麸的含水量调整为13%;(3)按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料;(4)将所述混合料的含水量调整为60%后,建堆发酵,待混合料温度升高至60℃时,继续发酵3天,即开始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向混合料均匀补水至含水量为60%,4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石膏,所述石膏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1%,3天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由等量石灰粉和碳酸钙混合得到添加剂,所述添加剂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2%,继续发酵2天,即得。
本实施例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在此不做重复叙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所述栽培方法是采用桉树皮制成的栽培基质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所述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2:8:1。
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桉树皮粉碎,自然堆放8个月,得处理桉树皮;(2)分别将处理桉树皮的含水量调整为50%,将鸡粪的含水量调整为30%,将花生麸的含水量调整为13%;(3)按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料;(4)将所述混合料的含水量调整为70%后,建堆发酵,待混合料温度升高至65℃时,继续发酵4天,即开始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向混合料均匀补水至含水量为70%,5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石膏,所述石膏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1%,4天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由等量石灰粉和碳酸钙混合得到添加剂,所述添加剂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2%,继续发酵3天,即得。
本实施例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在此不做重复叙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所述栽培方法是采用桉树皮制成的栽培基质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所述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2:8:1。
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粉碎后的桉树皮放入熟石灰溶液中浸泡1h,所述熟石灰溶液由熟石灰与水以1:100的重量配比混制而成,捞出,干燥至含水量为55%后,接种桉树皮总重量0.2%的短小芽孢杆菌菌剂,拌匀后建堆,在物料堆上挖若干个孔径为3cm的通气孔进行发酵,待温度升高至40℃时,保持2天,接着拌入桉树皮总重量0.1%的弯曲高温单胞菌菌剂,继续发酵7天,得处理桉树皮;(2)分别将处理桉树皮的含水量调整为50%,将鸡粪的含水量调整为30%,将花生麸的含水量调整为13%;(3)按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料;(4)将所述混合料的含水量调整为60%后,建堆发酵,待混合料温度升高至60℃时,继续发酵3天,即开始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向混合料均匀补水至含水量为60%,4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石膏,所述石膏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1%,3天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由等量石灰粉和碳酸钙混合得到添加剂,所述添加剂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2%,继续发酵2天,即得。
本实施例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在此不做重复叙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所述栽培方法是采用桉树皮制成的栽培基质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所述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2:8:1。
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粉碎后的桉树皮放入熟石灰溶液中浸泡2h,所述熟石灰溶液由熟石灰与水以5:100的重量配比混制而成,捞出,干燥至含水量为65%后,接种桉树皮总重量0.5%的短小芽孢杆菌菌剂,拌匀后建堆,在物料堆上挖若干个孔径为5cm的通气孔进行发酵,待温度升高至50℃时,保持3天,接着拌入桉树皮总重量0.4%的嗜热假诺卡氏菌菌剂,继续发酵10天,得处理桉树皮;(2)分别将处理桉树皮的含水量调整为50%,将鸡粪的含水量调整为30%,将花生麸的含水量调整为13%;(3)按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料;(4)将所述混合料的含水量调整为70%后,建堆发酵,待混合料温度升高至65℃时,继续发酵4天,即开始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向混合料均匀补水至含水量为70%,5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石膏,所述石膏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1%,4天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由等量石灰粉和碳酸钙混合得到添加剂,所述添加剂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2%,继续发酵3天,即得。
本实施例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在此不做重复叙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所述栽培方法是采用桉树皮制成的栽培基质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所述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2:8:1。
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桉树皮粉碎,自然堆放7个月,得处理桉树皮;(2)分别将处理桉树皮的含水量调整为50%,将鸡粪的含水量调整为30%,将花生麸的含水量调整为13%;(3)按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料;(4)将所述混合料的含水量调整为65%后,建堆发酵,待混合料温度升高至63℃时,继续发酵3.5天,即开始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向混合料均匀补水至含水量为65%,4.5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石膏,所述石膏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1%,3.5天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由等量石灰粉和碳酸钙混合得到添加剂,所述添加剂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2%,继续发酵2.3天,即得。
本实施例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在此不做重复叙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所述栽培方法是采用桉树皮制成的栽培基质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所述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2:8:1。
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粉碎后的桉树皮放入熟石灰溶液中浸泡1.5h,所述熟石灰溶液由熟石灰与水以3:100的重量配比混制而成,捞出,干燥至含水量为60%后,接种桉树皮总重量0.4%的短小芽孢杆菌菌剂,拌匀后建堆,在物料堆上挖若干个孔径为4cm的通气孔进行发酵,待温度升高至45℃时,保持2.5天,接着拌入桉树皮总重量0.3%的弯曲高温单胞菌菌剂,继续发酵8天,得处理桉树皮;(2)分别将处理桉树皮的含水量调整为50%,将鸡粪的含水量调整为30%,将花生麸的含水量调整为13%;(3)按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料;(4)将所述混合料的含水量调整为65%后,建堆发酵,待混合料温度升高至63℃时,继续发酵3.5天,即开始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向混合料均匀补水至含水量为65%,4.5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石膏,所述石膏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1%,3.5天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由等量石灰粉和碳酸钙混合得到添加剂,所述添加剂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2%,继续发酵2.5天,即得。
本实施例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在此不做重复叙述。
对比试验:
试验地点在广西农业科学院内的菇棚进行,桉树皮分别收集于广西不同地区的木材加工厂,其他原料均由市场上购买获得;供试菌株为W192,由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存提供,经活化后使用。
试验一:本试验是将本发明与常规栽培方法进行对比。
试验设计:试验设有组1、组2、组3、组4、组5、组6、对照组1、对照组2共8个小组。组1至组6分别采用实施例1至实施例6的方法进行栽培;对照组1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栽培,即以干稻草和干牛粪为主要原料;对照组2栽培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但桉树皮不做任何前处理,而是直接与鸡粪、花生麸进行发酵。每组重复3次,各组其他管理条件均一致。
试验结果:成熟采收后,统计各组单位面积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求均值,单位面积产量为每平米的鲜菇重量,生物转化率=(鲜菇重量/栽培基质干重)×100%,结果见表1:
表1各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情况
组别/项目 产量(kg/㎡) 生物转化率(%)
组1(实施例1) 15.94 53.13
组2(实施例2) 16.38 54.60
组3(实施例3) 18.09 60.30
组4(实施例4) 16.75 55.83
组5(实施例5) 16.15 53.83
组6(实施例6) 17.33 57.77
对照组1(稻草) 15.28 50.93
对照组2(桉树皮不处理) 5.29 17.63
从表1可知:本发明通过对桉树皮进行处理,并对原料配比进行优化,能使用桉树皮全部代替稻草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且产量为15.94-18.09kg/㎡新鲜蘑菇,生物转化率为53.13%-60.30%,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均高于传统栽培方法。
试验二:桉树皮含水量对产量及生物转化率的影响。
试验设计:试验设有组1、组1、组3、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对照组4、共7个小组。栽培基质制备方法的步骤(2)中,组1、组1、组3、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对照组4桉树皮干燥至含水量依次为:20%、25%、35%、10%、15%、40%、45%;各组其他原料处理方法和栽培条件均和实施例1相同,每组重复3次。
试验结果:成熟采收后,统计各组单位面积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求均值,单位面积产量为每平米的鲜菇重量,生物转化率=(鲜菇重量/栽培基质干重)×100%,结果见表2:
表2各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情况
组别/项目 产量(kg/㎡) 生物转化率(%)
组1(含水量20%) 15.88 52.93
组2(含水量25%) 16.29 54.30
组3(含水量35%) 18.01 60.03
对照组1(含水量10%) 10.12 33.73
对照组2(含水量15%) 10.35 34.50
对照组3(含水量40%) 11.91 39.70
对照组4(含水量45%) 10.68 35.60
从表2可知:桉树皮前处理含水量对双孢蘑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有很大影响,采用本发明方案(含水量20%-35%)最优,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
试验三:试验设计:试验设有组1、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对照组4、共5个小组。
组1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2:8:1;
对照组1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0:6:1;
对照组2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4:10:1;
对照组3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18:12:1;
对照组4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6:12:1。
各组其他原料处理方法和栽培条件均和实施例1相同,每组重复3次。
试验结果:成熟采收后,统计各组单位面积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求均值,单位面积产量为每平米的鲜菇重量,生物转化率=(鲜菇重量/栽培基质干重)×100%,结果见表3:
表3各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情况
组别/项目 产量(kg/㎡) 生物转化率(%)
组1(22:8:1) 15.92 53.07
对照组1(20:6:1) 9.88 32.93
对照组2(24:10:1) 10.03 33.43
对照组3(18:12:1) 9.93 33.10
对照组4(26:12:1) 9.75 32.50
从表3可知: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对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有很大影响,本发明配比(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2:8:1)为最优,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是采用桉树皮制成的栽培基质对双孢蘑菇进行栽培;所述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桉树皮:鸡粪:花生麸=22: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桉树皮粉碎,自然堆放6-8个月,得处理桉树皮;(2)分别将处理桉树皮的含水量调整为50%,将鸡粪的含水量调整为30%,将花生麸的含水量调整为13%;(3)按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料;(4)将所述混合料的含水量调整为60%-70%后,建堆发酵,待混合料温度升高至60-65℃时,继续发酵3-4天,即开始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向混合料均匀补水至含水量为60%-70%,4-5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石膏,3-4天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时向混合料中撒一层由等量石灰粉和碳酸钙混合得到添加剂,继续发酵2-3天,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为:将粉碎后的桉树皮放入熟石灰溶液中浸泡1-2h,捞出,干燥至含水量为55-65%后,接种桉树皮总重量0.2-0.5%的短小芽孢杆菌菌剂,拌匀后建堆,在物料堆上挖若干个孔径为3-5cm的通气孔进行发酵,待温度升高至40-50℃时,保持2-3天,接着拌入桉树皮总重量0.1-0.4%的弯曲高温单胞菌菌剂,继续发酵7-10天,得处理桉树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熟石灰溶液由熟石灰与水以1-5:100的重量配比混制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高温单胞菌菌剂也可以用等量的嗜热假诺卡氏菌菌剂代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膏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1%,所述添加剂撒入量为所述混合料重量的2%。
CN201811515802.0A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Active CN1093926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5802.0A CN109392605B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5802.0A CN109392605B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2605A true CN109392605A (zh) 2019-03-01
CN109392605B CN109392605B (zh) 2021-01-08

Family

ID=65458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15802.0A Active CN109392605B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9260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6455A (zh) * 2019-06-05 2019-09-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纯桉树皮作为主料栽培草菇的方法
CN114027088A (zh) * 2021-11-12 2022-02-11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大球盖菇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4038A (zh) * 2014-01-23 2014-05-21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食用菌渣和家禽羽毛生产有机肥的方法
CN105967776A (zh) * 2016-06-30 2016-09-28 广西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桉木废料和稻草为原料的草菇栽培料及制备方法
CN105967774A (zh) * 2016-06-30 2016-09-28 广西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桉木废料和麦草为原料的双孢菇栽培料及制备方法
CN106171509A (zh) * 2016-06-30 2016-12-07 广西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桉木废料和稻草生产草菇的方法
CN107517729A (zh) * 2017-09-26 2017-12-29 界首市海棠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平菇的栽培方法
CN107836280A (zh) * 2017-10-25 2018-03-27 翔天农业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菇菌种苛性环境驯化方法
JP6326567B2 (ja) * 2015-03-06 2018-05-23 中野市農業協同組合 キノコ用の培地の製造方法
CN108260473A (zh) * 2018-03-05 2018-07-10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主栽培料栽培灵芝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4038A (zh) * 2014-01-23 2014-05-21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食用菌渣和家禽羽毛生产有机肥的方法
JP6326567B2 (ja) * 2015-03-06 2018-05-23 中野市農業協同組合 キノコ用の培地の製造方法
CN105967776A (zh) * 2016-06-30 2016-09-28 广西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桉木废料和稻草为原料的草菇栽培料及制备方法
CN105967774A (zh) * 2016-06-30 2016-09-28 广西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桉木废料和麦草为原料的双孢菇栽培料及制备方法
CN106171509A (zh) * 2016-06-30 2016-12-07 广西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桉木废料和稻草生产草菇的方法
CN107517729A (zh) * 2017-09-26 2017-12-29 界首市海棠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平菇的栽培方法
CN107836280A (zh) * 2017-10-25 2018-03-27 翔天农业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菇菌种苛性环境驯化方法
CN108260473A (zh) * 2018-03-05 2018-07-10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主栽培料栽培灵芝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康超等: "我国农林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的研究进展", 《贵州农业科学》 *
李登煜等: "《农业微生物应用技术》", 30 November 2001, 四川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6455A (zh) * 2019-06-05 2019-09-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纯桉树皮作为主料栽培草菇的方法
CN110226455B (zh) * 2019-06-05 2021-08-17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纯桉树皮作为主料栽培草菇的方法
CN114027088A (zh) * 2021-11-12 2022-02-11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大球盖菇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2605B (zh) 2021-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47038B (zh) 一种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883063A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生产工艺
CN106386163A (zh) 利用农作物秸秆种植食用菌的方法
CN102633544B (zh) 一种以农家肥为原料生产烟草生物肥料方法
CN109679860A (zh) 一种用于园林绿色废弃物处理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199049A (zh) 一种微生物有机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9574A (zh) 用棉花秸秆制备侧耳属食用菌栽培原料的一种前期处理方法
CN101011013A (zh) 菌草栽培蘑菇的方法
CN104496573B (zh) 一种葡萄专用生防复合微生物肥料、生产方法及应用
CN106946630A (zh) 一种以污泥为原料的有机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80015B (zh) 鸡粪发酵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44088A (zh) 一种以蘑菇渣为主要原料生产有机肥的方法
CN102351593A (zh) 一种利用污泥和食用菌菌糠制备微生物生防有机肥的方法
CN102827774A (zh) 微生物菌剂及其改善设施农业的应用
CN102432146B (zh) 一种高效转化禽类养殖排泄物的复合菌剂及其制作方法
CN105481486A (zh) 利用秸秆和滤泥生产木霉生物有机肥的方法及获得的产品
CN103351188B (zh) 以纯秸秆为原料的农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7896818A (zh) 一种双孢蘑菇的培养方法
CN103044125A (zh) 一种绿色有机农作物微生物菌肥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92605A (zh) 一种用桉树皮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CN107502578A (zh) 一种腐熟制剂及其在水稻秸秆还田中的用途
CN104488550A (zh) 一种反季节工厂化栽培蘑菇方法
CN107197710A (zh) 一种果蔬有机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26551A (zh) 一种天然富硒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
CN1706880A (zh) 生化黄腐酸的高效制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3

Address after: No.174, Daxue East Road, Nanning, Guangxi 530000

Patentee after: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530007, 174 East University Road,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