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2315A - 转子及旋转机 - Google Patents

转子及旋转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2315A
CN109392315A CN201880002500.5A CN201880002500A CN109392315A CN 109392315 A CN109392315 A CN 109392315A CN 201880002500 A CN201880002500 A CN 201880002500A CN 109392315 A CN109392315 A CN 109392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electromagnetic steel
segmentation iron
stacking direction
stee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25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天谷祐次
饭田和也
佐佐木健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k Top
Top KK
Original Assignee
Kk To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k Top filed Critical Kk Top
Publication of CN109392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23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8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02K1/276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 H02K1/2773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consisting of tangentially magnetized radial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3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3Couplings; Details of 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在转子(30)的旋转体(32)中,多个永久磁铁(45)与多个分割铁心(33)沿周向交替地配置。多个永久磁铁(45)以在分割铁心(33)的周向的两侧配置的两个永久磁铁(45)的对置的各磁极面成为同一磁极的状态与分割铁心(33)的周向的侧面进行面接触。在旋转体(32)的树脂制的覆盖部(50)中,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覆盖多个永久磁铁(45)的端面,多个第三部分(53)覆盖多个永久磁铁(45)的外周面,第四部分(54)覆盖多个分割铁心(33)的内周面和多个永久磁铁(45)的内周面。分割铁心(33)的外周面未由覆盖部(50)覆盖而露出。

Description

转子及旋转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或发电机那样的旋转机的转子和旋转机。
背景技术
提出了与旋转机有关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埋入磁铁型马达。埋入磁铁型马达的转子是通过一体地构成轴、永久磁铁及多个电磁钢板而成的。轴、永久磁铁及多个电磁钢板为注塑嵌件树脂成形。轴为不锈钢制。多个电磁钢板按每个磁极而构成分离的极靴。电磁钢板为按每个磁极进行分割的扇形,且在沿轴向层叠的状态下进行粘接。转子为十极。在转子中,以由电磁钢板构成的磁极部为中央,在其两侧呈放射状地设置有永久磁铁。转子的外周遍及整周地被树脂覆盖。树脂填充在电磁钢板和永久磁铁的内侧。在转子中,也可以在电磁钢板的轴向的两侧装配永久磁铁保持构件。在转子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粘接剂而使轴、永久磁铁和多个电磁钢板成为一体,并进行注塑嵌件树脂成形。
专利文献2公开了旋转电机。在旋转电机中,转子具备轴、转子铁心、多个第一永久磁铁、多个第二永久磁铁、以及板。转子铁心具备多个第一铁心部和多个第二铁心部。第一铁心部作为转子的N极发挥功能,第二铁心部作为转子的S极发挥功能。多个第一铁心部及第二铁心部沿着周向以大致等角度间隔交替地配置。多个第一永久磁铁及第二永久磁铁从内周部侧朝向外周部侧而呈放射状地设置在转子铁心的内部。第一永久磁铁及第二永久磁铁被配置成在第一铁心部与第二铁心部之间相邻。第一永久磁铁及第二永久磁铁的内周面配置在相比于轴的外周面而向半径方向的外侧远离的位置,在这些永久磁铁的内周面侧设置有空隙。在空隙中填充有粘接剂层。除了粘接剂层之外,还能够在空隙中填充树脂制的环构件。粘接剂层填充在第一永久磁铁与第一铁心部之间的间隙、第二永久磁铁与第二铁心部之间的间隙、第一永久磁铁与第二永久磁铁之间的间隙、第一永久磁铁与第一铁心部的磁铁覆盖部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永久磁铁与第二铁心部的磁铁覆盖部之间的间隙。转子铁心和第一永久磁铁及第二永久磁铁从轴向的两侧被两张板夹入。板由不锈钢或树脂等非磁性材料形成。
专利文献3公开了同步电动机的转子。在转子中,转子铁心和磁体沿着圆周方向交替地设置。在转子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填充有模制用树脂。前述树脂从磁体与转子铁心之间向转子表面溢出。在填充树脂时,将圆筒状的夹具箱盖在转子的外侧。由此,溢出的树脂收纳在转子的最大外径内。
专利文献4公开了永久磁铁旋转型马达用转子的转子铁心。在转子铁心分别形成有八个磁极片、槽和圆槽。在各磁极片的外周端形成有圆弧状的连接部,各磁极片被连结。在各磁极片装配轴和八个永久磁铁。在八个永久磁铁及八个磁极片的内周端面与轴之间形成有空间。该空间与八个槽相连。在连续的空间和八个槽中填充铝,由此形成转子。在转子中,对八个连接部进行切削。与此相伴,八个磁极片分离。
专利文献5公开了永久磁铁形转子。永久磁铁形转子具备转子铁心。转子铁心通过将磁极片和永久磁铁在转子轴的外周呈放射状地排列而构成,为圆筒状。磁极片通过将由扇状的钢板构成的层叠片层叠规定厚度而形成。永久磁铁设置在磁极片之间。在磁极片的两平面相交的部分设置有楔状的突起。在转子轴的外周通过树脂模制而一体成形有支承部。在支承部设置有楔状的卡合槽。在永久磁铁形转子中,突起与卡合槽卡合。在支承部一体成形有支承转子铁心的一端的凸缘部。在转子铁心的另一端,压板固定于转子轴。压板由非磁性材料形成。
专利文献6公开了无刷电机。无刷电机具备转子和定子。转子具有转子铁心和多个磁体。转子铁心具有环状部、多个扇形的磁极片、多个磁体收容部、以及多个第一磁通屏蔽部。环状部形成于供旋转轴插入的贯通孔的周围。多个磁极片从环状部呈放射状地形成。多个磁体收容部呈放射状地形成在相邻的两个磁极片之间。磁体收容部以转子铁心的旋转轴为中心而呈放射状地形成。在磁体收容部,以使与相邻的磁体相同的磁极彼此在转子铁心的周向上对置的方式收容磁体。磁体收容部在旋转轴侧的端部具有第二磁通屏蔽部。第一磁通屏蔽部形成于环状部的外侧。第一磁通屏蔽部形成于相邻的第二磁通屏蔽部之间。第一磁通屏蔽部和第二磁通屏蔽部抑制从板状的磁体漏出的磁通在转子铁心内的短路。
专利文献7公开了埋入磁铁型旋转电机。在埋入磁铁型旋转电机的转子中,磁体装配在转子铁心内部。转子铁心通过层叠板状构件而构成。板状构件由复合磁性材料构成。复合磁性材料在同一构件中具有强磁性部和弱磁性部。板状构件的弱磁性部通过对强磁性材料进行加工及加热处理而形成。
专利文献8公开了永久磁铁埋入型转子。在转子中,以两个永久磁铁为一组,沿周向等角度地配置。在转子的转子铁心沿轴向形成有磁铁收容孔。在各收容孔收容固定构成一极的两个永久磁铁。两个永久磁铁为在外周面侧相互分离开的V字状。转子铁心通过交替地层叠一体铁心片和分割铁心片而形成。分割铁心片由多个外侧铁心片和多个内侧铁心片构成。外侧铁心片固定于一体铁心片的外部区域面。内侧铁心片固定于一体铁心片的内部区域面。在转子铁心中,外侧及内侧的桥接部由一体铁心片的磁性部分、和由外侧铁心片与内侧铁心片形成的间隙的非磁性部分构成。转子铁心也可以通过按规定的顺序层叠不同张数的一体铁心片和分割铁心片来形成。例如,在转子铁心中,也可以在一体铁心片与一体铁心片之间层叠多张分割铁心片。
专利文献9公开了磁体内装型转子。磁体内装型转子具备转子铁心和多个磁体。转子铁心沿圆周方向被分割。转子铁心在两个分割面具备缺口部。缺口部在将转子铁心接合成环状的状态下成为孔部。多个磁体在极性交替的状态下固定于多个孔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74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343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2-4164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平6-2935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实开平3-314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5-211624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0-226785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6-158008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4-889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旋转机不断被实用化。旋转机具备转子。转子在旋转体的内部具备永久磁铁。这样的类型的旋转机例如被称为埋入磁铁型的旋转机。旋转机包括马达和发电机。例如,在埋入磁铁型的马达中,伴随着来自定子的磁通,磁体转矩和磁阻转矩会作用于转子。因此,根据埋入磁铁型的马达,例如能够利用前述两种转矩来实现高转矩化或省电化。发明人研究了能够在埋入磁铁型的旋转机的转子中降低漏磁通的构造。能够通过降低漏磁通来增加有效磁通。此时,发明人考虑了能够将永久磁铁固定于由电磁钢板形成的转子铁心而不会使永久磁铁松动或位置偏移的转子的构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增加有效磁通并且能够抑制永久磁铁的松动或位置偏移的埋入磁铁型的旋转机的转子和旋转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面为旋转机的转子,其中,所述转子具备:轴,其成为所述转子的旋转轴;以及旋转体,其设置有所述轴,所述旋转体具备:多个分割铁心,它们通过层叠多个第一电磁钢板而形成,且沿着与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对应且以所述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周向配置;多个永久磁铁,它们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为相同数量,且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沿所述周向交替地配置;以及树脂制的覆盖部,其覆盖多个所述永久磁铁,多个所述永久磁铁在被配置在所述分割铁心的所述周向的两侧的两个所述永久磁铁的对置的各磁极面成为同一磁极的状态下,与所述分割铁心的所述周向的侧面进行面接触,所述覆盖部包括:环状的第一部分,其覆盖处于层叠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钢板的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多个所述永久磁铁的端面;环状的第二部分,其覆盖处于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的多个所述永久磁铁的端面;多个第三部分,它们与多个所述永久磁铁为相同数量,且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割铁心之间与多个所述永久磁铁对应地设置,并覆盖多个所述永久磁铁的处于以所述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径向的外周侧的外周面;以及圆筒状的第四部分,其覆盖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径向的内周侧的内周面和多个所述永久磁铁的处于所述径向的内周侧的内周面,在所述覆盖部中,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多个所述第三部分、以及所述第四部分成为一体,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中,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径向的外周侧的外周面未由所述覆盖部覆盖而露出。
根据该转子,能够利用覆盖部来约束多个永久磁铁。能够防止多个永久磁铁沿着径向及层叠方向移动。在旋转机的转子中,例如能够将旋转体设为如下的构造。前述构造为利用连结部在层叠方向的整个区域连结设置于永久磁铁的周向的两侧的转子铁心的部分的构造。连结部与前述转子铁心的部分一起通过电磁钢板而形成在层叠方向的整个区域。但是,在这样的构造中,来自永久磁铁的磁通会在前述连结部流动。即,来自永久磁铁的磁通的一部分成为漏磁通。在上述转子中,对于旋转体,多个分割铁心未由磁性材料连结。因此,能够降低漏磁通。能够减小多个分割铁心的外周面与旋转机的定子的内周面之间的距离。
在转子中,也可以是,所述旋转体具备支承部,该支承部设置于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径向的内周侧,并支承所述轴。根据该结构,能够经由设置于第四部分的支承部而使轴与旋转体成为一体。
在转子中,也可以是,所述旋转体具备第一环状铁心,该第一环状铁心由环状的第二电磁钢板形成,且所述第一环状铁心成为使所述第二电磁钢板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与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钢板一起沿所述层叠方向层叠的状态,所述第一环状铁心具备:多个第一铁心部,它们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为相同数量,且在所述周向及所述径向上配置在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相同的位置;以及第一连结部,其与多个所述第一铁心部成为一体,并沿所述周向连结多个所述第一铁心部,所述第一连结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环状铁心的内周部分,所述第一环状铁心设置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中的一侧的端面,但未设置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中的另一侧的端面。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环状铁心设置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端面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端面之间,且所述第一环状铁心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中设置于所述层叠方向上相同的位置,所述第一环状铁心成为使所述第二电磁钢板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被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钢板中的规定的两张所述第一电磁钢板夹入的状态。除此之外,在转子中,也可以是,所述旋转体具备第一环状铁心,该第一环状铁心由环状的第二电磁钢板形成,且所述第一环状铁心成为使所述第二电磁钢板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与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钢板一起沿所述层叠方向层叠的状态,所述第一环状铁心具备:多个第一铁心部,它们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为相同数量,且在所述周向及所述径向上配置在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相同的位置;以及第一连结部,其与多个所述第一铁心部成为一体,并沿所述周向连结多个所述第一铁心部,所述第一连结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环状铁心的内周部分,所述第一环状铁心设置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端面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端面之间,且所述第一环状铁心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中设置于所述层叠方向上相同的位置,所述第一环状铁心成为使所述第二电磁钢板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处被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钢板中的规定的两张所述第一电磁钢板夹入的状态。
根据上述各结构,能够利用第一环状铁心来连结多个分割铁心。在制造旋转体时,能够在一体的状态下处理多个分割铁心。第一电磁钢板和第二电磁钢板可以为材质相同的电磁钢板,或者,也可以为材质不同的电磁钢板。第一电磁钢板和第二电磁钢板可以为相同的厚度的电磁钢板,或者,也可以为不同的厚度电磁钢板。
在转子中,也可以是,所述旋转体具备第二环状铁心,该第二环状铁心由环状的第三电磁钢板形成,且所述第二环状铁心成为使所述第三电磁钢板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与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钢板一起沿所述层叠方向层叠的状态,所述第二环状铁心具备:多个第二铁心部,它们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为相同数量,且在所述周向及所述径向上配置在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相同的位置;以及第二连结部,其与多个所述第二铁心部成为一体,并沿所述周向连结多个所述第二铁心部,所述第二连结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环状铁心的外周部分。在该情况下,在转子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环状铁心设置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中的一侧的端面。而且,在转子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环状铁心设置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中的另一侧的端面。除此之外,在转子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环状铁心设置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端面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端面之间,且所述第二环状铁心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中设置于所述层叠方向上相同的位置,所述第二环状铁心成为使所述第三电磁钢板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处被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钢板中的规定的两张所述第一电磁钢板夹入的状态。
根据上述各结构,能够利用第二环状铁心来连结多个分割铁心。在制造旋转体时,能够在一体的状态下处理多个分割铁心。第一电磁钢板和第三电磁钢板可以为材质相同的电磁钢板,或者,也可以为材质不同的电磁钢板。第一电磁钢板和第三电磁钢板可以为相同的厚度的电磁钢板,或者,也可以为不同的厚度电磁钢板。
本发明的另一侧面为具备上述任一种转子和定子的旋转机。根据该旋转机,能够设为可发挥上述功能的旋转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能够增加有效磁通并且能够抑制永久磁铁的松动或位置偏移的埋入磁铁型的旋转机的转子和旋转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旋转机的马达的简要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定子、转子、轴承及托架的简要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是省略一部分结构地表示马达的简要结构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支承部、多个永久磁铁、多个分割铁心及转子的旋转体的简要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层叠第一电磁钢板并形成分割铁心的工序的剖视图。第一电磁钢板的切断位置对应于图4所示的D-D线。
图6是表示覆盖部的简要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上段表示覆盖部的整体结构。下段表示覆盖部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多个第三部分及第四部分。
图7是表示第一形态的第一例的连结铁心和旋转体的简要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E1-E1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一形态的第二例的连结铁心和旋转体的简要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E2-E2线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形态的连结铁心的简要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形态的连结铁心的简要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形态的连结铁心和旋转体的简要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F-F线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五形态的连结铁心的简要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第六形态的连结铁心的简要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记载的结构,在相同的技术思想下,能够采用各种结构。例如,以下示出的结构的一部分可以省略或与其他结构等置换。也可以包含有其他结构。
<马达>
参照图1~图3,对作为旋转机的马达10进行说明。马达10搭载于各种产品。例如,马达10作为使空调机具备的风扇旋转的驱动源而进行利用。除此之外,马达10作为压缩机的驱动源而进行利用。而且,马达10作为电动车辆的驱动源而进行利用。作为电动车辆,可以例示电动机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轮椅、电动推车或电动配餐车。电动机动车包括混合动力机动车。马达10为埋入磁铁型的无刷电机。马达10为内转型的无刷电机。马达10具备定子20、转子30、轴承60、61以及托架62、63(参照图1及图2)。在图1及图2中,托架62、63由双点划线进行图示。
定子20具备定子铁心21、多个线圈24、绝缘体25、连接器26及模制部28(参照图1~图3)。定子铁心21例如通过利用压力机冲裁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并将被冲裁成规定的形状的电磁钢板层叠而形成。在实施方式中,将层叠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冲裁出的第一电磁钢板的方向称为“层叠方向”。第一电磁钢板形成转子30的分割铁心33。针对第一电磁钢板和分割铁心33,随后进行叙述。将层叠方向的各侧称为“第一侧”及“第二侧”。在实施方式中,在冲裁后,将通过压力机而冲裁成规定的形状的电磁钢板依次层叠在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在定子铁心21层叠冲裁出的电磁钢板的方向与层叠方向一致。即,在马达10中,在定子铁心21层叠电磁钢板的方向与在分割铁心33层叠第一电磁钢板的方向为同一方向(层叠方向)。
定子铁心21具备磁轭22和多个齿23(参照图3)。在定子铁心21中,多个齿23以等角度间隔从磁轭22向转子30侧突出。线圈24设置于齿23。线圈24通过将导线卷绕于齿23而形成。在形成线圈24时,在定子铁心21装配绝缘体25。绝缘体25将定子铁心21与线圈24之间电绝缘。
在实施方式例示的马达10中,定子铁心21的齿23的数量为十二个。因此,定子20具备十二个线圈24。十二个线圈24被分类为U相、V相及W相中的任一种线圈24。在同相的四个线圈24中,线圈24之间由搭接线连接。搭接线由形成线圈24的导线形成。各相的线圈24以规定的方式进行接线。例如,各相的线圈24被星形接线。在星形接线的情况下,将各相的线圈24的两根引出线中的第一引出线连接并形成中性点。各相的线圈24的两根引出线中的第二引出线与连接器26的对应的相的端子27连接。第二引出线与端子27的连接也可以经由印刷线路板或汇流条那样的连接构件来进行。在图1~图3中,省略了搭接线的图示和第一引出线及第二引出线的图示。在图3中,省略了轴承60、61及托架62、63的图示和连接器26及模制部28的图示。
如下的状态的定子铁心21在与包含有与第二引出线连接的端子27的连接器26一起被定位在注塑成型机的模具内的状态下进行设置。前述状态的定子铁心21为经由绝缘体25而设置有线圈24的状态。模制部28通过由注塑成型机进行的树脂成形而形成。作为前述树脂材料,例示了BMC(Bulk Molding Compound)。模制部28覆盖隔着绝缘体25而设置有线圈24的定子铁心21(参照图1及图2)。但是,齿23的内周面从模制部28露出(参照图2)。齿23的内周面是与转子30(后述的旋转体32的外周面)对置的齿23的面。在马达10中,定子铁心21的外周部分也从模制部28露出。
在模制部28设置有连接器26。连接器26从模制部28突出。在模制部28设置有托架62、63。托架62在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同定于模制部28。托架63在层叠方向的第二侧固定于模制部28。例如,托架62以将外周部埋设于模制部28的状态固定于模制部28。在该情况下,上述树脂成形是在将托架62与定子铁心21及连接器26一起设置在注塑成型机的模具内的状态下进行的。托架63螺纹固定于模制部28的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端面。但是,托架62、63向模制部28的固定也可以通过与前述方法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在图2中,除了供螺纹固定用的螺钉通过的在托架63上形成的多个贯通孔之外,省略前述螺纹固定用的结构的图示。定子20与已经实用化的马达(旋转机)的定子相同。因此,省略与定子20有关的其他说明。
<转子>
参照图1~图6,对转子30进行说明。转子30具备轴31和旋转体32(参照图1~图3)。旋转体32具备多个分割铁心33、多个永久磁铁45、支承部46、以及覆盖部50(参照图4)。在转子30中,分割铁心33与永久磁铁45的数量相同。在实施方式例示的马达10中,分割铁心33与永久磁铁45的数量均为十四个。
轴31设置于旋转体32(参照图1~图3)。在轴31上,沿层叠方向夹着旋转体32地设置有轴承60、61。轴承60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轴承61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在马达10中,托架62在层叠方向的第一侧支承轴承60,托架63在层叠方向的第二侧支承轴承61。与此相伴,在马达10中,轴31为转子30的旋转轴,转子30被支承为旋转自如。在实施方式中,将以轴31的轴心C为中心的周向称为“周向”。周向对应于转子30的旋转方向。将以轴31的轴心C为中心的径向称为“径向”。在转子30中,轴31安装于旋转体32的径向的中心部。在径向上,将轴31的轴心C侧称为“内周侧”,将从轴心C沿着径向离开的一侧称为“外周侧”。例如,规定的结构的内周面或内周部分为处于径向的内周侧的前述结构的面或部分。规定的结构的外周面或外周部分为处于径向的外周侧的前述结构的面或部分。在马达10中,轴31的轴心C为沿着层叠方向的状态。在图1中标注有附图标记C的单点划线为与轴31的轴心C对应的直线。
多个分割铁心33沿周向以等角度间隔配置(参照图4)。多个分割铁心33形成转子铁心。在分割铁心33设置有两个突起部36。两个突起部36形成于旋转体32的径向的外周侧且分割铁心33的周向的两侧部分。分割铁心33通过沿层叠方向层叠第一电磁钢板而形成。第一电磁钢板具有扇状的形状。分割铁心33通过利用压力机将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冲裁成扇状并层叠扇状的第一电磁钢板而形成。多个第一电磁钢板的固定例如采用被称作“铆接”的方法。在旋转机的领域,前述的固定方法也被称作“接连”等。
参照图5,对通过铆接进行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的固定的一例进行说明。该说明将如下点作为前提。分割铁心33通过层叠M张第一电磁钢板而形成。将形成分割铁心33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中的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端的第一电磁钢板设为第一张,将以后的第一电磁钢板设为第二张、第三张、…第M张。第M张第一电磁钢板为形成分割铁心33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中的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端的第一电磁钢板。
在通过铆接来固定多个第一电磁钢板的情况下,第二张以后的第一电磁钢板包括凸部37。凸部37设置在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第一电磁钢板的端面的规定的预定位置。凸部37向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突出。凸部37通过使第一电磁钢板塑性变形而形成。在分割铁心33中,凸部37形成于两个部位。在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第一电磁钢板的端面,与凸部37对应的凹部38形成在与凸部37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凸部37和凹部38是在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将第二张以后的各第一电磁钢板冲裁出的时机形成的。在第一张第一电磁钢板,未形成凸部37和凹部38。在第一张第一电磁钢板中,前述预定位置的部分被冲裁并成为沿层叠方向贯穿的孔部39。孔部39是在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将第一张第一电磁钢板冲裁出的时机形成的。图5所示的凸部37及凹部38和孔部39为例示,也可以为与图5不同的形状。凸部37及凹部38和孔部39的数量及配置中的任一方或两方也可以与图5不同。
将形成于第二张第一电磁钢板的凸部37嵌入于在第一张第一电磁钢板上形成的孔部39(参照图5的“<第二张层叠>”)。与此相伴,第一张第一电磁钢板和第二张第一电磁钢板被固定。接着,将形成于第三张第一电磁钢板的凸部37嵌入于在第二张第一电磁钢板上形成的凹部38(参照图5的“<第三张层叠>”)。与此相伴,第二张第一电磁钢板和第三张第一电磁钢板被固定。第四张以后的第一电磁钢板也与第二张及第三张的各第一电磁钢板同样地被固定。最后,将形成于第M张第一电磁钢板的凸部37嵌入于在第M-1张第一电磁钢板上形成的凹部38(参照图5的“<第M张层叠>”)。与此相伴,制造将M张第一电磁钢板层叠而成的分割铁心33。
永久磁铁45为稀土类磁铁。但是,永久磁铁45也可以是其他材质的磁铁。例如,永久磁铁45也可以是铁氧体磁铁。永久磁铁45具有板状的长方体形状(参照图4)。多个永久磁铁45沿着周向以等角度间隔配置。即,多个永久磁铁45与多个分割铁心33沿周向交替地配置。在实施方式中,将多个分割铁心33和多个永久磁铁45沿周向交替地配置的状态称为“配置状态”。多个永久磁铁45以如下的各磁极面成为同一磁极的状态与分割铁心33的周向的侧面进行面接触。前述各磁极面为在分割铁心33的周向的两侧配置的两个永久磁铁45的相互对置的各侧面。关于配置状态下的多个永久磁铁45中的规定的一个永久磁铁45,在周向的第三侧的磁极面的极性为N极的情况下,周向的第四侧的磁极面的极性为S极。周向的第四侧为与第三侧相反的一侧。在实施方式中,不确定周向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地进行说明。由在配置状态下沿周向相邻的两个分割铁心33夹入的永久磁铁45通过径向的外周侧的角部与该两个分割铁心33的突起部36的径向的内周侧的面相接。对于分割铁心33与永久磁铁45,尺寸H1、H2相同。尺寸H1为分割铁心33的层叠方向上的尺寸,尺寸H2为永久磁铁45的层叠方向上的尺寸(参照图4)。
支承部46为形成有沿层叠方向贯穿的贯通孔47的圆筒状的构件(参照图4)。支承部46例如为金属制。支承部46设置于旋转体32的径向的中心部。支承部46支承轴31(参照图2)。即,轴31嵌入贯通孔47并固定于支承部46。轴31固定于旋转体32,轴31与旋转体32成为一体。与此相伴,形成转子30。
覆盖部50覆盖多个永久磁铁45(参照图4)。覆盖部50不具有磁性。覆盖部50为树脂制。作为形成覆盖部50的树脂材料,例示了BMC。但是,覆盖部50也可以由与BMC不同的树脂材料形成。形成覆盖部50的树脂材料考虑各条件而适当地决定。覆盖部50例如通过由注塑成型机进行的树脂成形而一体地形成(参照图6上段)。在覆盖部50的树脂成形时,多个分割铁心33、多个永久磁铁45和支承部46以被定位在注塑成型机的模具内的状态设置。在该情况下,多个分割铁心33和多个永久磁铁45在模具内为配置状态,而且,支承部46被放置在配置状态下的多个分割铁心33和多个永久磁铁45的径向的中心部(参照图4的“配置状态”)。之后,向模具内注入树脂,形成一体的覆盖部50。
覆盖部50包括第一部分51、第二部分52、多个第三部分53、以及第四部分54(参照图6下段)。第一部分51、第二部分52、多个第三部分53、以及第四部分54成为一体(参照图6上段)。在图6下段,为了便于说明,第一部分51、第二部分52、多个第三部分53、以及第四部分54以分割的状态进行图示。第一部分51为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覆盖部50的部分。第一部分51具有在径向的中心形成有贯通孔56的环状的形状。第一部分51覆盖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多个永久磁铁45的端面。而且,第一部分51覆盖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第二部分52为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覆盖部50的部分。第二部分52具有在径向的中心形成有贯通孔57的环状的形状。第二部分52覆盖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多个永久磁铁45的端面。而且,第二部分52覆盖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
多个第三部分53与第一部分51相连,并与第二部分52相连。即,多个第三部分53在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端部与第一部分51的外周部分成为一体,在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端部与第二部分52的外周部分成为一体。多个第三部分53在径向的外周侧与多个永久磁铁45对应地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进行设置。即,覆盖部50包括与多个永久磁铁45相同数量的第三部分53。多个第三部分53在下述的两个突起部36之间与多个永久磁铁45对应地设置,所述两个突起部36是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分割铁心33的沿周向对置的两个突起部。多个第三部分53覆盖多个永久磁铁45的外周面。在转子30中,前述两个突起部36之间成为沿着层叠方向的空间。因此,第三部分53为沿着层叠方向的柱状的形状。多个第三部分53的外周面与多个分割铁心33的外周面一起形成旋转体32的外周面。第三部分53的外周面也可以为与分割铁心33的外周面相同的形状。例如,在将分割铁心33的外周面和第三部分53的外周面设为相同的曲率半径的曲面的情况下,旋转体32的外周面为圆柱面。
第四部分54与第一部分51相连,并与第二部分52相连。即,第四部分54在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端部与第一部分51的内周部分成为一体,在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端部与第二部分52的内周部分成为一体。第四部分54设置在下述的内周面与支承部46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前述内周面为由多个分割铁心33的内周面和多个永久磁铁45的内周面形成的圆筒状的面。因此,第四部分54为在径向的中心形成有贯通孔58的圆筒状的形状。第四部分54以外周面覆盖多个分割铁心33的内周面和多个永久磁铁45的内周面,并以内周面固定支承部46。在覆盖部50中,第一部分51的贯通孔56、第四部分54的贯通孔58及第二部分52的贯通孔57在层叠方向上连续。因此,覆盖部50在径向的中心部包括由贯通孔56、58、57形成的一个贯通孔55。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
(1)在转子30的旋转体32中,多个分割铁心33和多个永久磁铁45沿周向交替地配置(参照图4)。在旋转体32中,多个永久磁铁45成为如下的状态。前述状态是指在分割铁心33的周向的两侧配置的两个永久磁铁45的对置的各磁极面成为同一磁极的状态。永久磁铁45与分割铁心33的周向的侧面进行面接触。覆盖部50包括第一部分51、第二部分52、多个第三部分53、以及第四部分54(参照图6)。在覆盖部50中,第一部分51、第二部分52、多个第三部分53及第四部分54成为一体。第一部分51覆盖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多个永久磁铁45的端面。第二部分52覆盖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多个永久磁铁45的端面。多个第三部分53覆盖多个永久磁铁45的外周面。第四部分54覆盖多个分割铁心33的内周面和多个永久磁铁45的内周面。即,在旋转体32中,多个永久磁铁45与多个分割铁心33沿周向交替地配置,覆盖部50覆盖如此配置的多个永久磁铁45(参照图4)。在旋转体32中,多个分割铁心33的外周面未由覆盖部50覆盖而露出。
因此,能够利用覆盖部50来约束多个永久磁铁45。能够防止多个永久磁铁45沿着径向及层叠方向移动。在旋转机的转子中,例如也可以将旋转体设为如下的构造。前述构造为在永久磁铁的周向的两侧设置的转子铁心的部分在层叠方向的整个区域由连结部连结的构造。连结部与前述转子铁心的部分一起通过电磁钢板而形成在层叠方向的整个区域。但是,在这样的构造中,来自永久磁铁的磁通会在前述连结部流动。即,来自永久磁铁的磁通的一部分成为漏磁通。在转子30中,旋转体32的多个分割铁心33未由磁性材料连结。因此,能够降低漏磁通。能够减小多个分割铁心33的外周面与齿23的内周面之间的距离。
虽然在上述内容中省略了说明,但在旋转体32中,多个分割铁心33与多个永久磁铁45一起由覆盖部50固定。即,在通过铆接来固定多个第一电磁钢板的分割铁心33中,在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端面存在凹部38,在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端面存在凹部40(参照图4及图5)。凹部40在第二张第一电磁钢板的凸部37被嵌入孔部39的状态下形成于前述端面(参照图5)。在覆盖部50的树脂成型时,形成覆盖部50的树脂材料填充于凹部38、40,该凹部38、40在多个分割铁心33的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及第二侧形成于各侧的端面。包括由填充于凹部38的树脂形成的部分在内的第一部分51在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对多个分割铁心33进行约束。包括由填充于凹部40的树脂形成的部分在内的第二部分52在层叠方向的第二侧对多个分割铁心33进行约束。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防止多个分割铁心33沿着层叠方向移动。而且,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防止多个分割铁心33沿着径向移动,并防止多个分割铁心33沿着周向移动。多个分割铁心33向径向的内周侧的移动也会被第四部分54防止。多个分割铁心33沿着周向的移动既会被多个永久磁铁45防止,也会被与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突起部36相接的多个第三部分53防止。
(2)旋转体32具备支承部46(参照图4)。支承部46支承轴31(参照图2)。因此,能够经由支承部46而使轴31与旋转体32成为一体(参照图1~图3)。
<变形例>
实施方式也可以设为如下方式。以下示出的变形例中的一些结构也可以适当地组合并采用。以下,对与上述内容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并适当地省略关于同样的点的说明。
(1)作为旋转机,以马达10为例进行了说明。也可以在作为旋转机的发电机的转子中采用上述构造。即,在发电机的转子中,旋转体具备上述同样(参照图4及图6)的覆盖部。在旋转体中,多个永久磁铁与多个分割铁心沿周向交替地配置,覆盖部覆盖如此配置的多个永久磁铁。
(2)分割铁心33通过层叠多个第一电磁钢板而形成(参照图4)。在分割铁心33中,多个第一电磁钢板通过铆接来固定(参照图5)。作为多个第一电磁钢板的固定方法,也可以采用与铆接不同的方法。例如,作为多个第一电磁钢板的固定方法,也可以采用粘接或焊接这样的固定方法。在基于粘接的固定方法中,多个第一电磁钢板通过粘接剂而被固定。在基于焊接的固定方法中,多个第一电磁钢板被焊接。基于粘接及焊接的固定方法为已经被实用化的技术。因此,省略与通过粘接及焊接进行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的固定有关的其他说明。
在粘接或焊接多个第一电磁钢板的情况下,在分割铁心中,不形成上述凹部38、40。因此,在分割铁心中,也可以在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端面形成与凹部38对应的凹部,在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端面形成与凹部40对应的凹部。也可以形成沿层叠方向贯穿分割铁心的贯通孔。在前述凹部或贯通孔中填充有形成覆盖部50的树脂材料。也可以是,不论多个第一电磁钢板的固定方法如何,都可以在分割铁心设置在径向的内周侧埋设于覆盖部50的第四部分54的部分。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埋设于第四部分54的前述部分形成有凸状部或凹状部。凸状部在第四部分54的内部咬入形成第四部分54的树脂材料。形成第四部分54的树脂材料在第四部分54的内部进入凹状部。根据前述各结构,利用覆盖部50来约束多个分割铁心,能够在层叠方向、径向及周向中的任一方向或全部方向上防止多个分割铁心的移动。
(3)在转子30中,旋转体32由多个分割铁心33、多个永久磁铁45、支承部46、以及覆盖部50形成(参照图4)。也可以在旋转体32设置第一环状铁心70(参照图7~图12)。第一环状铁心70连结多个分割铁心33。也可以在旋转体32设置第二环状铁心75(参照图13~图16)。第二环状铁心75连结多个分割铁心33。根据第一环状铁心70或第二环状铁心75,在制造旋转体32时,能够将多个分割铁心33在一体的状态下进行处理。第一环状铁心70由第二电磁钢板形成。以与第一电磁钢板相同的电磁钢板为原材料来形成第二电磁钢板。第二环状铁心75由第三电磁钢板形成。以与第一电磁钢板相同的电磁钢板为原材料来形成第三电磁钢板。与第一电磁钢板同样地,第二电磁钢板和第三电磁钢板例如通过利用压力机冲裁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而形成。但是,第一电磁钢板、第二电磁钢板和第三电磁钢板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以材质及厚度中的任一方或两方不同的电磁钢板为原材料。
以下,关于在旋转体32中利用第一环状铁心70或第二环状铁心75连结多个分割铁心33而成的一体的层叠体,以第一形态~第六形态这六个形态为例进行说明。在第一形态~第六形态的说明中,为了明确与上述图1~图6所示的各部分的对应关系,将各部分的名称及附图标记设为与上述内容相同。但是,将前述层叠体称为“连结铁心41”。第一形态(参照图7~图10)、第二形态(参照图11)和第三形态(参照图12)涉及利用第一环状铁心70连结多个分割铁心33而成的连结铁心41。第四形态(参照图13及图14)、第五形态(参照图15)和第六形态(参照图16)涉及利用第二环状铁心75连结多个分割铁心33而成的连结铁心41。
第一形态~第三形态的不同点在于相对于多个分割铁心33设置第一环状铁心70的位置。第一形态包括第一例(参照图7及图8)和第二例(参照图9及图10)这两个结构。第三形态是将第一形态的第一例与第二形态复合而成的例子。在第三形态中,第一环状铁心70设置于在第一形态的第一例及第二形态中设置有第一环状铁心70的全部的位置。第四形态~第六形态的不同点在于相对于多个分割铁心33设置第二环状铁心75的位置。第六形态是将第四形态与第五形态复合而成的例子。在第六形态中,第二环状铁心75设置于在第四形态及第五形态中设置有第二环状铁心75的全部的位置。在该变形例中,首先,对第一形态进行说明,之后,依次对第二形态~第六形态进行说明。在第二形态~第六形态的各说明中,适当地省略对与已说明的第一形态~第五形态共通的点的说明。在第一形态~第六形态的各说明中,标注有相同的名称且相同的附图标记的各结构表示说明对象的形态中的规定的结构。这对于在第一形态中对第一例与第二例进行区别并说明的情况而言也是相同的。
<第一形态>
参照图7~图10,对第一形态的第一例及第二例的连结铁心41进行说明。第一形态的连结铁心41包括多个分割铁心33和一个第一环状铁心70(参照图7及图9)。在连结铁心41中,第一环状铁心70设置在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中的一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未设置在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中的另一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第一环状铁心70由环状的第二电磁钢板形成。第一环状铁心70也可以通过层叠多个第二电磁钢板来形成。在该变形例中,第一环状铁心70通过层叠两张第二电磁钢板而形成。形成第一环状铁心70的第二电磁钢板的张数考虑各条件而适当地决定。在连结铁心41中,第一环状铁心70成为如下的状态。前述状态为使第二电磁钢板在多个分割铁心33与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一起沿层叠方向层叠的状态。
第一环状铁心70包括多个第一铁心部71、以及第一连结部72(参照图7及图9)。第一环状铁心70中的第一铁心部71的数量与分割铁心33的数量相同。即,在分割铁心33的数量为十四个的情况下,第一环状铁心70包括十四个第一铁心部71。多个第一铁心部71在周向及径向上配置在与多个分割铁心33相同的位置。第一铁心部71在从层叠方向观察时具有与分割铁心33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因此,在连结铁心41中,多个第一铁心部71以与多个分割铁心33一致的状态沿层叠方向重叠。第一连结部72设置在第一环状铁心70的内周部分。第一连结部72在第一环状铁心70的内周部分与多个第一铁心部71成为一体,且沿周向连结多个第一铁心部71。
以下,参照图7及图8,对第一形态的第一例进行说明。之后,参照图9及图10,对第一形态的第二例进行说明。在第二例的说明中,适当省略对与第一例共通的点的说明。在第一形态的第一例中,连结铁心41在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包括第一环状铁心70。在第一形态的第二例中,连结铁心41在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包括第一环状铁心70。
<第一例>
第一例的连结铁心41例如通过包含有如下的第一工序及第二工序的制造方法而形成。在第一工序中,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冲裁出与多个分割铁心33相同数量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可以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同时冲裁出多个第一电磁钢板。这在制造上述实施方式的分割铁心33(参照图4)时也是同样的。在该变形例中,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同时冲裁出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以配置在如下的各位置的状态进行层叠。前述各位置是与旋转体32中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配置一致的位置。在同时进行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的冲裁中,反复进行与分割铁心33中的第一电磁钢板的张数一致的次数。将在第二次以后的冲裁中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依次层叠在刚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上。在第一工序中,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形成多个分割铁心33。在第二工序中,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冲裁出规定张数的第二电磁钢板。第二电磁钢板层叠在在第一工序中最后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上。即,第二电磁钢板以如下的状态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冲裁出,并层叠在在第一工序中形成的多个分割铁心33上。前述状态为在周向及径向上多个分割铁心33与多个第一铁心部71一致的状态。在第二工序中,第二电磁钢板形成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第一环状铁心70。
在连结铁心41中,在沿层叠方向层叠的第一电磁钢板与第二电磁钢板的固定中采用铆接。在由多个第二电磁钢板形成第一环状铁心70的情况下,如下的第二电磁钢板层叠在刚冲裁出的第二电磁钢板上。前述第二电磁钢板是通过反复进行与第二电磁钢板的张数一致的次数的第二电磁钢板的冲裁中的第二次以后的冲裁而冲裁出的第二电磁钢板。在多个第二电磁钢板的固定中也采用铆接。在连结铁心41的形成中使用的铆接与图5所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的情况同样地进行。因此,省略与前述铆接有关的说明。在连结铁心41中,在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第一环状铁心70的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端面形成有凹部38。
也可以是,在包含有连结铁心41的旋转体32中,使分割铁心33的尺寸H1(参照图7)与永久磁铁45的尺寸H2(参照图4)相同,并使多个分割铁心33的层叠方向的位置与多个永久磁铁45的层叠方向的位置一致(参照图7的“配置状态”)。在该情况下,在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在如下的多个部分形成有与永久磁铁45的数量相同数量的第一空间S1(参照图7及图8)。前述多个部分为在多个第一铁心部71中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铁心部71之间且比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永久磁铁45的端面靠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多个部分。在图8中,在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示出的虚线的区域对应于第一空间S1。
形成第一部分51的树脂材料填充于多个第一空间S1。与此相伴,在第一部分51形成有与多个永久磁铁45相同数量的第一突出部P1。第一突出部P1向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突出,并嵌入第一空间S1(参照图8)。在旋转体32中,能够提高连结铁心41与覆盖部50的结合性。能够提高旋转体32的刚性。永久磁铁45未设置于第一空间S1。能够抑制经由第一连结部72的漏磁通的产生。但是,永久磁铁45的尺寸H2也可以与尺寸H3相同。尺寸H3为连结铁心41的层叠方向的尺寸(参照图7)。在该情况下,未形成第一空间S1。在第一部分51未形成第一突出部P1。
在第一例中,第一环状铁心70未设置于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因此,在旋转体32中,在层叠方向的第二侧未形成与第二空间S2对应的空间。其结果是,在旋转体32中,与第二突出部P2对应的突出部未形成于第二部分52。第二部分52为与上述同样的形状(参照图6及图8)。通过第二例,对第二空间S2和第二突出部P2进行说明。
<第二例>
第二例的连结铁心41例如通过包含有如下的第一工序及第二工序的制造方法而形成。在第一工序中,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冲裁出规定张数的第二电磁钢板。在第一工序中,第二电磁钢板形成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第一环状铁心70。在第二工序中,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同时冲裁出与多个分割铁心33相同数量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以配置在与旋转体32中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配置一致的各位置的状态同时被冲裁出,并层叠在在第一工序中最后冲裁出的第二电磁钢板上。即,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分别层叠在在第一工序中形成的第一环状铁心70的多个第一铁心部71上。在第二工序中,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形成多个分割铁心33。在连结铁心41中,在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第一环状铁心70的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端面形成有凹部40。
也可以是,在包含有连结铁心41的旋转体32中,使分割铁心33的尺寸H1(参照图9)与永久磁铁45的尺寸H2(参照图4)相同,并使多个分割铁心33的层叠方向的位置与多个永久磁铁45的层叠方向的位置一致(参照图9的“配置状态”)。在该情况下,在层叠方向的第二侧,在如下的多个部分形成有与永久磁铁45的数量相同数量的第二空间S2(参照图10)。前述多个部分为在多个第一铁心部71中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铁心部71之间且比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永久磁铁45的端面靠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多个部分。在图10中,在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示出的虚线的区域对应于第二空间S2。
形成第二部分52的树脂材料填充于多个第二空间S2。与此相伴,在第二部分52形成有与多个永久磁铁45相同数量的第二突出部P2。第二突出部P2向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突出,并嵌入第二空间S2(参照图10)。在旋转体32中,能够提高连结铁心41与覆盖部50的结合性。能够提高旋转体32的刚性。永久磁铁45未设置于第二空间S2。能够抑制经由第一连结部72的漏磁通的产生。但是,永久磁铁45的尺寸H2也可以与尺寸H3相同。尺寸H3为连结铁心41的层叠方向的尺寸(参照图9)。在该情况下,未形成第二空间S2。在第二部分52未形成第二突出部P2。
在第二例中,第一环状铁心70未设置于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因此,在旋转体32中,在层叠方向的第一侧未形成与第一空间S1对应的空间。其结果是,在旋转体32中,与第一突出部P1对应的突出部未形成于第一部分51。第一部分51为与上述同样的形状(参照图6及图10)。
<第二形态>
参照图11,对第二形态的连结铁心41进行说明。连结铁心41包括多个分割铁心33和一个第一环状铁心70。在连结铁心41中,第一环状铁心70设置于多个分割铁心33的层叠方向的如下位置。前述位置为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与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之间的位置。而且,在多个分割铁心33中,前述位置的层叠方向上的位置相同。分割铁心33在层叠方向上被第一环状铁心70分割成两个部分。在该变形例中,将分割后的分割铁心33的两个部分中的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部分称为“第一片34”,将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部分称为“第二片35”。多个分割铁心33利用第一片34和第二片35而从层叠方向的两侧夹入第一环状铁心70。与此相伴,第一环状铁心70成为如下的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为使第二电磁钢板在多个分割铁心33与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一起沿层叠方向层叠的状态。第二状态为第二电磁钢板在多个分割铁心33处被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中的规定的两张第一电磁钢板所夹入的状态。前述两张第一电磁钢板为形成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第一片34的端面的第一电磁钢板和形成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第二片35的端面的第一电磁钢板。在连结铁心41中,与第一形态的连结铁心41同样地,多个第一铁心部71以与多个分割铁心33一致的状态沿层叠方向重叠。在该变形例中,第一片34和第二片35具有层叠方向的尺寸一致的相同的形状。但是,将分割铁心33分割成两个部分的层叠方向的位置考虑各条件而适当地决定。
连结铁心41例如通过包含有如下的第一工序~第三工序的制造方法而形成。在第一工序中,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同时冲裁出与多个分割铁心33相同数量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以配置在如下的各位置的状态进行层叠。前述各位置为与旋转体32中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配置一致的位置。在同时进行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的冲裁中,反复进行与第二片35中的第一电磁钢板的张数一致的次数。在第一工序中,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形成多个第二片35。在第二工序中,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冲裁规定张数的第二电磁钢板。第二电磁钢板层叠于在第一工序中最后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上。即,第二电磁钢板以如下的状态被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冲裁出,并层叠于在第一工序中形成的多个第二片35上。前述状态为多个分割铁心33(多个第二片35)和多个第一铁心部71在周向及径向上一致的状态。在第二工序中,第二电磁钢板形成设置于第一片34与第二片35之间的第一环状铁心70。在第三工序中,再次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同时冲裁出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以配置在与第一工序的情况相同的各位置的状态被同时冲裁出,并层叠于在第二工序中最后冲裁出的第二电磁钢板上。即,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分别层叠于在第二工序中形成的第一环状铁心70的多个第一铁心部71上。在同时进行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的冲裁中,反复进行与第一片34中的第一电磁钢板的张数一致的次数。在第三工序中,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形成多个第一片34。
在连结铁心41中,在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多个第一片34的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端面形成有凹部38。在连结铁心41中,在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多个第二片35的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端面形成有凹部40。也可以是,在包含有连结铁心41的旋转体32中,尺寸H4与永久磁铁45的尺寸H2(参照图4)相同。尺寸H4为连结铁心41的层叠方向的尺寸(参照图11)。
<第三形态>
参照图12,对第三形态的连结铁心41进行说明。连结铁心41包括多个分割铁心33和两个第一环状铁心70。分割铁心33被分割成第一片34和第二片35。在连结铁心41中,如上所述,两个第一环状铁心70设置在与第一形态的第一例及第二形态的各连结铁心41相同的位置。连结铁心41例如通过包含有四个工序的制造方法而形成。在该制造方法中,首先,依次实施与第二形态的第一工序~第三工序对应的各工序。最后,实施与第一形态的第一例的第二工序对应的工序。在与第一形态的第一例的第二工序对应的工序中,第二电磁钢板层叠于在与第二形态的第三工序对应的工序中最后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上。即,第二电磁钢板以如下的状态被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冲裁出,并层叠于在与第二形态的第三工序对应的工序中形成的多个第一片34上。前述状态为多个分割铁心33(多个第一片34)和多个第一铁心部71在周向及径向上一致的状态。在与第二形态的第一工序对应的工序中,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形成多个第二片35。在与第二形态的第二工序对应的工序中,第二电磁钢板形成设置于第一片34与第二片35之间的第一环状铁心70。在与第二形态的第三工序对应的工序中,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形成多个第一片34。在与第一形态的第一例的第二工序对应的工序中,第二电磁钢板形成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第一环状铁心70。
也可以是,在包含有连结铁心41的旋转体32中,使如下尺寸与永久磁铁45的尺寸H2(参照图4)相同,并使如下状态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层叠方向的位置与多个永久磁铁45的层叠方向的位置一致。前述尺寸为夹入第一环状铁心70后的状态下的分割铁心33的层叠方向的尺寸(与图11的“尺寸H4”一致)。前述状态为与夹入第一环状铁心70的第二形态的连结铁心41(参照图11)相同的状态。根据这样的旋转体32,与包含有第一形态的第一例的连结铁心41的旋转体32(参照图7及图8)的情况同样地,能够提高连结铁心41与覆盖部50的结合性,并能够提高旋转体32的刚性。而且,能够抑制经由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第一连结部72的漏磁通的产生。但是,永久磁铁45的尺寸H2也可以与尺寸H5相同。尺寸H5为连结铁心41的层叠方向的尺寸(参照图12)。
与图12不同,第一环状铁心70也可以与第一形态的第二例同样地设置在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但是,在该变形例中,省略与如下连结铁心有关的图示。前述连结铁心是将两个第一环状铁心70设置在与第一形态的第二例及第二形态的各连结铁心41相同的位置的连结铁心。在该连结铁心的制造方法中,实施如下的四个工序。即,首先,实施与第一形态的第二例的第一工序对应的工序。之后,依次实施与第二形态的第一工序~第三工序对应的各工序。在与第二形态的第一工序对应的工序中,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以配置在与旋转体32中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配置一致的各位置的状态同时被冲裁出,并层叠于在与第一形态的第二例的第一工序对应的工序中最后冲裁出的第二电磁钢板上。即,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分别层叠于在与第一形态的第二例的第一工序对应的工序中形成的第一环状铁心70的多个第一铁心部71上。在与第一形态的第二例的第一工序对应的工序中,第二电磁钢板形成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第一环状铁心70。在与第二形态的第一工序对应的工序中,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形成多个第二片35。在与第二形态的第二工序对应的工序中,第二电磁钢板形成设置于第一片34与第二片35之间的第一环状铁心70。在与第二形态的第三工序对应的工序中,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形成多个第一片34。在包含有该连结铁心的旋转体中,连结铁心中的多个永久磁铁45的配置也可以与上述第三形态的连结铁心41(参照图12)的情况相同。根据这样的旋转体,与包含有第一形态的第二例的连结铁心41的旋转体32(参照图9及图10)的情况同样地,能够提高连结铁心与覆盖部的结合性,并能够提高旋转体的刚性。而且,能够抑制经由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第一连结部72的漏磁通的产生。但是,永久磁铁45的尺寸H2也可以与该连结铁心的层叠方向的尺寸相同。
<第四形态>
参照图13及图14,对第四形态的连结铁心41进行说明。连结铁心41包括多个分割铁心33和两个第二环状铁心75。在连结铁心41中,第二环状铁心75设置在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和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即,多个分割铁心33被两个第二环状铁心75从层叠方向的两侧夹入。第二环状铁心75由环状的第三电磁钢板形成。第二环状铁心75也可以通过层叠多个第三电磁钢板而形成。在该变形例中,第二环状铁心75通过层叠两张第三电磁钢板而形成。形成第二环状铁心75的第三电磁钢板的张数考虑各条件而适当地决定。在连结铁心41中,第二环状铁心75成为如下状态。前述状态为使第三电磁钢板在多个分割铁心33与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一起沿层叠方向层叠的状态。
第二环状铁心75包括多个第二铁心部76、以及第二连结部77(参照图13)。第二环状铁心75中的第二铁心部76的数量与分割铁心33相同。即,在分割铁心33的数量为十四个的情况下,第二环状铁心75包括十四个第二铁心部76。多个第二铁心部76在周向及径向上配置在与多个分割铁心33相同的位置。第二铁心部76在从层叠方向观察时具有与分割铁心33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因此,在连结铁心41中,多个第二铁心部76以与多个分割铁心33一致的状态沿层叠方向重叠。第二连结部77设置于第二环状铁心75的外周部分。前述外周部分对应于处于如下两个突起部36之间的周向的部分。前述两个突起部36为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分割铁心33中沿周向对置的两个突起部36。即,第二连结部77由在第二环状铁心75的外周部分沿周向等角度间隔地设置的多个部分形成。第二连结部77在第二环状铁心75的外周部分与多个第二铁心部76成为一体,且沿周向连结多个第二铁心部76。
连结铁心41例如通过包含有如下的第一工序~第三工序的制造方法而形成。在第一工序中,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冲裁出规定张数的第三电磁钢板。在第一工序中,第三电磁钢板形成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第二环状铁心75。第二工序与第一形态的第二例的第二工序同样地实施。但是,在第二工序中,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以配置在与旋转体32中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配置一致的各位置的状态同时被冲裁出,并层叠于在第一工序中最后冲裁出的第三电磁钢板上。即,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分别层叠于在第一工序中形成的第二环状铁心75的多个第二铁心部76上。在第二工序中,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形成多个分割铁心33。在第三工序中,再次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冲裁出规定张数的第三电磁钢板。在第三工序中,第三电磁钢板层叠于在第二工序中最后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上。即,第三电磁钢板以如下的状态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被冲裁出,并层叠于在第二工序中形成的多个分割铁心33上。前述状态为多个分割铁心33与多个第二铁心部76在周向及径向上一致的状态。在第三工序中,第三电磁钢板形成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第二环状铁心75。
在连结铁心41中,在沿层叠方向层叠的第一电磁钢板与第三电磁钢板的固定中采用铆接。在第二环状铁心75由多个第三电磁钢板形成的情况下,如下第三电磁钢板层叠在刚冲裁出的第三电磁钢板上。前述第三电磁钢板是通过反复进行与第三电磁钢板的张数一致的次数的第三电磁钢板的冲裁中的第二次以后的冲裁而冲裁出的第三电磁钢板。在多个第三电磁钢板的固定中也采用铆接。在连结铁心41的形成中使用的铆接与图5所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的情况同样地进行。因此,省略与前述铆接有关的说明。在连结铁心41中,在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第二环状铁心75的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端面形成有凹部38。在连结铁心41中,在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第二环状铁心75的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端面形成有凹部40。
也可以是,在包含有连结铁心41的旋转体32中,使分割铁心33的尺寸H1(图13参照)与永久磁铁45的尺寸H2(参照图4)相同,使多个分割铁心33的层叠方向的位置与多个永久磁铁45的层叠方向的位置一致(参照图13的“配置状态”)。在该情况下,在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在如下多个部分形成与永久磁铁45的数量相同的第三空间S3(参照图13及图14)。前述多个部分为多个第二铁心部76中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铁心部76之间且比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永久磁铁45的端面靠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多个部分。在层叠方向的第二侧,在如下多个部分形成有与永久磁铁45的数量相同的第四空间S4(参照图14)。前述多个部分为多个第二铁心部76中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铁心部76之间且比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永久磁铁45的端面靠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多个部分。第三空间S3与第四空间S4成为同一形状。在图14中,在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示出的虚线的区域对应于第三空间S3,在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示出的虚线的区域对应于第四空间S4。
形成第一部分51的树脂材料填充于多个第三空间S3,形成第二部分52的树脂材料填充于多个第四空间S4。与此相伴,在第一部分51形成有与多个永久磁铁45相同数量的第三突出部P3,在第二部分52形成有与多个永久磁铁45相同数量的第四突出部P4。第三突出部P3向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突出,并嵌入第三空间S3(参照图14)。第四突出部P4向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突出,并嵌入第四空间S4(参照图14)。第三突出部P3和第四突出部P4成为同一形状。在旋转体32中,能够提高连结铁心41与覆盖部50的结合性。能够提高旋转体32的刚性。永久磁铁45未设置在第三空间S3和第四空间S4。能够抑制经由第二连结部77的漏磁通的产生。但是,永久磁铁45的尺寸H2也可以与尺寸H6相同。尺寸H6为连结铁心41的层叠方向的尺寸(参照图13)。在该情况下,未形成第三空间S3和第四空间S4。在第一部分51未形成第三突出部P3。在第二部分52未形成第四突出部P4。
在覆盖部50的树脂成型时,树脂材料通过间隙G。间隙G为在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及第二侧形成于永久磁铁45与第二环状铁心75的第二连结部77之间的间隙(参照图14)。由此,第三部分53在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端部与第一部分51成为一体,并在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端部与第二部分52成为一体(参照图14)。也可以使第二连结部77的径向的尺寸小于分割铁心33的突起部36的径向的尺寸。除此之外,也可以在第二连结部77的处于径向的外周侧或内周侧的部分设置缺口。根据前述各结构,能够使树脂材料顺畅地通过间隙G。关于上述第四形态的连结铁心41,也可以省略两个第二环状铁心75中的一个。即,也可以是,在连结铁心中,第二环状铁心75设置于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中的一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但不设置在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中的另一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
<第五形态>
参照图15,对第五形态的连结铁心41进行说明。连结铁心41包括多个分割铁心33和一个第二环状铁心75。在连结铁心41中,第二环状铁心75设置于多个分割铁心33的层叠方向的如下位置。前述位置为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与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之间的位置。而且,在多个分割铁心33中,前述位置的层叠方向上的位置相同。分割铁心33被分割成第一片34和第二片35。多个分割铁心33利用第一片34和第二片35而从层叠方向的两侧夹入第二环状铁心75。与此相伴,第二环状铁心75成为如下第三状态及第四状态。第三状态为使第三电磁钢板在多个分割铁心33与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一起沿层叠方向层叠的状态。第四状态为第三电磁钢板在多个分割铁心33处被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中的规定的两张第一电磁钢板夹入的状态。前述两张第一电磁钢板为形成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第一片34的端面的第一电磁钢板和形成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第二片35的端面的第一电磁钢板。在连结铁心41中,与第四形态的连结铁心41同样地,多个第二铁心部76以与多个分割铁心33一致的状态沿层叠方向重叠。
连结铁心41例如通过包含有如下的第一工序~第三工序的制造方法而形成。第一工序与第二形态的第一工序同样地实施。在第一工序中,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形成多个第二片35。在第二工序中,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冲裁出规定张数的第三电磁钢板。第三电磁钢板层叠于在第一工序中最后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上。即,第三电磁钢板以如下状态被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冲裁出,并层叠于在第一工序中形成的多个第二片35上。前述状态为多个分割铁心33(多个第二片35)和多个第二铁心部76在周向及径向上一致的状态。在第二工序中,第三电磁钢板形成设置于第一片34与第二片35之间的第二环状铁心75。第三工序与第二形态的第三工序同样地实施。但是,在第三工序中,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以配置在与第一工序的情况相同的各位置的状态同时被冲裁出,并层叠于在第二工序中最后冲裁出的第三电磁钢板上。即,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分别层叠于在第二工序中形成的第二环状铁心75的多个第二铁心部76上。在第三工序中,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形成多个第一片34。
也可以是,在包含有连结铁心41的旋转体32中,使尺寸H7与永久磁铁45的尺寸H2(参照图4)相同。尺寸H7为连结铁心41的层叠方向的尺寸(参照图15)。在覆盖部50的树脂成型时,形成第三部分53的树脂材料通过如下间隙。前述间隙为在永久磁铁45与第二环状铁心75的第二连结部77之间形成的间隙。在该变形例中,省略前述间隙的图示。由此,第三部分53成为在层叠方向上连续的形状。为了使树脂材料顺畅地通过前述间隙,也可以使第二连结部77的径向的尺寸小于分割铁心33的突起部36的径向的尺寸。除此之外,也可以在第二连结部77的处于径向的外周侧或内周侧的部分设置缺口。
<第六形态>
参照图16,对第六形态的连结铁心41进行说明。连结铁心41包括多个分割铁心33和三个第二环状铁心75。分割铁心33被分割成第一片34和第二片35。在连结铁心41中,如上所述,三个第二环状铁心75设置在与第四形态及第五形态的各连结铁心41相同的位置。连结铁心41例如通过包含有五个工序的制造方法而形成。在该制造方法中,最先实施与第四形态的第一工序对应的工序。接着,依次实施与第五形态的第一工序~第三工序对应的各工序。在与第五形态的第一工序对应的工序中,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以配置在与旋转体32中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配置一致的各位置的状态同时被冲裁出,并层叠于在与第四形态的第一工序对应的工序中最后冲裁出的第三电磁钢板上。即,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分别层叠于在与第四形态的第一工序对应的工序中形成的第二环状铁心75的多个第二铁心部76上。最后,实施与第四形态的第三工序对应的工序。在与第四形态的第三工序对应的工序中,第三电磁钢板层叠于在与第五形态的第三工序对应的工序中最后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上。即,第三电磁钢板以如下状态被从成为原材料的电磁钢板冲裁出,并层叠于在与第五形态的第三工序对应的工序中形成的多个第一片34上。前述状态为多个分割铁心33(多个第一片34)与多个第二铁心部76在周向及径向上一致的状态。
在与第四形态的第一工序对应的工序中,第三电磁钢板形成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第二环状铁心75。在与第五形态的第一工序对应的工序中,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形成多个第二片35。在与第五形态的第二工序对应的工序中,第三电磁钢板形成设置于第一片34与第二片35之间的第二环状铁心75。在与第五形态的第三工序对应的工序中,同时冲裁出的多个第一电磁钢板形成多个第一片34。在与第四形态的第三工序对应的工序中,第三电磁钢板形成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第二环状铁心75。
也可以是,在包含有连结铁心41的旋转体32中,使如下尺寸与永久磁铁45的尺寸H2(参照图4)相同,并使如下状态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层叠方向的位置与多个永久磁铁45的层叠方向的位置一致。前述尺寸为夹入第二环状铁心75后的状态下的分割铁心33的层叠方向的尺寸(与图15的“尺寸H7”一致)。前述状态为与将第二环状铁心75夹入的第五形态的连结铁心41(参照图15)相同的状态。根据这样的旋转体32,与包含有第四形态的连结铁心41的旋转体32(参照图13及图14)的情况同样地,能够提高连结铁心41与覆盖部50的结合性,并能够提高旋转体32的刚性。而且,能够抑制经由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及第二侧的第二连结部77的漏磁通的产生。但是,永久磁铁45的尺寸H2也可以与尺寸H8相同。尺寸H8为连结铁心41的层叠方向的尺寸(参照图16)。关于上述第六形态的连结铁心41,也可以省略设置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及第二侧的两个第二环状铁心75中的一个。即,在连结铁心中,第二环状铁心75也可以设置于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或第二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和第一片34与第二片35之间。
(4)在覆盖部50中,第一部分51覆盖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多个永久磁铁45的端面、以及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第二部分52覆盖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多个永久磁铁45的端面、以及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参照图4及图6)。也可以是,将在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由覆盖部的第一部分覆盖的区域设为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多个永久磁铁45的端面,并使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也可以是,将在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由覆盖部的第二部分覆盖的区域设为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多个永久磁铁45的端面,并使处于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多个分割铁心33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包括这样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内的覆盖部例如也可以在利用第一环状铁心70或第二环状铁心75来连结多个分割铁心33的情况(参照图7~图16)中采用。
附图标记说明:
10马达、20定子、21定子铁心
22磁轭、23齿、24线圈
25绝缘体、26连接器、27端子
28模制部、30转子、31轴、32旋转体
33分割铁心、34第一片、35第二片、36突起部
37凸部、38凹部、39孔部、40凹部
41连结铁心、45永久磁铁、46支承部、47贯通孔
50覆盖部、51第一部分、52第二部分、53第三部分
54第四部分、55、56、57、58贯通孔
60、61轴承、62、63托架、70第一环状铁心
71第一铁心部、72第一连结部、75第二环状铁心
76第二铁心部、77第二连结部、C轴心、G间隙
H1、H2、H3、H4、H5、H6、H7、H8尺寸
P1第一突出部、P2第二突出部、P3第三突出部
P4第四突出部、S1第一空间、S2第二空间
S3第三空间、S4第四空间。

Claims (10)

1.一种转子,其为旋转机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具备:
轴,其成为所述转子的旋转轴;以及
旋转体,其设置有所述轴,
所述旋转体具备:
多个分割铁心,它们通过层叠多个第一电磁钢板而形成,且沿着与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对应且以所述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周向配置;
多个永久磁铁,它们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为相同数量,且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沿所述周向交替地配置;以及
树脂制的覆盖部,其覆盖多个所述永久磁铁,
多个所述永久磁铁在所述分割铁心的所述周向的两侧配置的两个所述永久磁铁的对置的各磁极面成为同一磁极的状态下,与所述分割铁心的所述周向的侧面进行面接触,
所述覆盖部包括:
环状的第一部分,其覆盖处于层叠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钢板的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多个所述永久磁铁的端面;
环状的第二部分,其覆盖处于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的多个所述永久磁铁的端面;
多个第三部分,它们与多个所述永久磁铁为相同数量,且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割铁心之间与多个所述永久磁铁对应地设置,并覆盖多个所述永久磁铁的处于以所述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径向的外周侧的外周面;以及
圆筒状的第四部分,其覆盖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径向的内周侧的内周面和多个所述永久磁铁的处于所述径向的内周侧的内周面,
在所述覆盖部中,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多个所述第三部分、以及所述第四部分成为一体,
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中,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径向的外周侧的外周面未由所述覆盖部覆盖而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旋转体具备支承部,该支承部设置于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径向的内周侧,并支承所述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旋转体具备第一环状铁心,该第一环状铁心由环状的第二电磁钢板形成,且所述第一环状铁心成为使所述第二电磁钢板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与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钢板一起沿所述层叠方向层叠的状态,
所述第一环状铁心包括:
多个第一铁心部,它们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为相同数量,且在所述周向及所述径向上配置在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相同的位置;以及
第一连结部,其与多个所述第一铁心部成为一体,且将多个所述第一铁心部沿所述周向连结,
所述第一连结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环状铁心的内周部分,
所述第一环状铁心设置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中的一侧的端面,但未设置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中的另一侧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环状铁心设置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端面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端面之间,且所述第一环状铁心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中设置于所述层叠方向上相同的位置,
所述第一环状铁心成为使所述第二电磁钢板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被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钢板中的规定的两张所述第一电磁钢板夹入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旋转体具备第一环状铁心,该第一环状铁心由环状的第二电磁钢板形成,且所述第一环状铁心成为使所述第二电磁钢板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与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钢板一起沿所述层叠方向层叠的状态,
所述第一环状铁心包括:
多个第一铁心部,它们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为相同数量,且在所述周向及所述径向上配置在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相同的位置;以及
第一连结部,其与多个所述第一铁心部成为一体,且将多个所述第一铁心部沿所述周向连结,
所述第一连结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环状铁心的内周部分,
所述第一环状铁心设置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端面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端面之间,且所述第一环状铁心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中设置于所述层叠方向上相同的位置,
所述第一环状铁心成为使所述第二电磁钢板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被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钢板中的规定的两张所述第一电磁钢板夹入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旋转体具备第二环状铁心,该第二环状铁心由环状的第三电磁钢板形成,且所述第二环状铁心成为使所述第三电磁钢板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与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钢板一起沿所述层叠方向层叠的状态,
所述第二环状铁心包括:
多个第二铁心部,它们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为相同数量,且在所述周向及所述径向上配置在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相同的位置;以及
第二连结部,其与多个所述第二铁心部成为一体,且将多个所述第二铁心部沿所述周向连结,
所述第二连结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环状铁心的外周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二环状铁心设置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中的一侧的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二环状铁心设置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中的另一侧的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二环状铁心设置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一侧的端面与多个所述分割铁心的处于所述层叠方向的第二侧的端面之间,且所述第二环状铁心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中设置于所述层叠方向上相同的位置,
所述第二环状铁心成为使所述第三电磁钢板在多个所述分割铁心被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钢板中的规定的两张所述第一电磁钢板夹入的状态。
10.一种旋转机,其中,
所述旋转机具备: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以及
定子。
CN201880002500.5A 2017-06-05 2018-02-07 转子及旋转机 Pending CN1093923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1104 2017-06-05
JP2017111104 2017-06-05
PCT/JP2018/004276 WO2018225296A1 (ja) 2017-06-05 2018-02-07 ロータ及び回転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2315A true CN109392315A (zh) 2019-02-26

Family

ID=64565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2500.5A Pending CN109392315A (zh) 2017-06-05 2018-02-07 转子及旋转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65626A1 (zh)
EP (1) EP3490112A4 (zh)
JP (1) JPWO2018225296A1 (zh)
CN (1) CN109392315A (zh)
WO (1) WO201822529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8914A (zh) * 2019-05-29 2020-12-01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转子和马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42616C2 (en) * 2018-09-27 2020-06-16 Leine & Linde Ab Rotary encod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rotary encoder
JP7415438B2 (ja) * 2019-10-28 2024-01-1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ボールねじナット、転舵ユニット、及びボールねじナット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12852A (ja) * 1994-05-13 1995-11-28 Yaskawa Electric Corp 永久磁石形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CN101401279A (zh) * 2006-03-13 2009-04-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转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动车辆
CN101630887A (zh) * 1999-07-16 2010-01-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永久磁铁同步电动机
DE102009046838A1 (de) * 2009-11-18 2011-05-19 Robert Bosch Gmbh Rotor
US20110127859A1 (en) * 2008-07-14 2011-06-02 Hanning Electro-Werke GmbH & Co. KG Permanent-magnetic rotor
US20120146336A1 (en) * 2010-12-08 2012-06-14 Masahiro Hori Permanent magnet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rotor of the same
JP2012165576A (ja) * 2011-02-08 2012-08-30 Yaskawa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N102916511A (zh) * 2011-08-03 2013-02-06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旋转电机
CN103107619A (zh) * 2011-11-10 2013-05-1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203135606U (zh) * 2012-08-07 2013-08-1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转子和马达
CN103430430A (zh) * 2011-03-31 2013-12-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转子及使用该转子的旋转电气机械
CN104704714A (zh) * 2012-10-04 2015-06-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磁体埋入型电动机
WO2016148541A1 (ko) * 2015-03-19 2016-09-22 주식회사 고아정공 회전자코어를 포함하는 모터의 회전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059140A (zh) * 2015-04-01 2016-10-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层叠式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51981A (zh) * 2016-09-26 2017-02-22 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自启动电机转子、自启动永磁电机以及家用电器
CN106602764A (zh) * 2015-10-15 2017-04-26 湖景创新有限公司 扭矩最佳化的转子和具有该类型转子的小型电发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4007B2 (ja) 1988-08-02 1997-01-2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同期電動機のロータ
US5109172A (en) * 1989-04-26 1992-04-28 Pace Sang H L Permanent magnet motor having diverting magnets
JP2727657B2 (ja) 1989-05-31 1998-03-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セット装着装置
JP2604506B2 (ja) 1991-06-13 1997-04-30 山形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素子用容器
JP3224890B2 (ja) * 1993-02-15 2001-11-05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同期電動機のロータ
JPH08168222A (ja) * 1994-12-16 1996-06-25 Fanuc Ltd 同期電動機のロータ
JP2001204146A (ja) * 1999-11-08 2001-07-27 Isuzu Motors Ltd 回転機のロータ及びその製作方法
JP4154957B2 (ja) 2002-08-27 2008-09-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グネット内装型ロ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TW595072B (en) * 2003-01-06 2004-06-21 Unique Product & Design Co Ltd Assembly type rotor structure of brushless motor
JP2006158008A (ja) 2004-11-25 2006-06-15 Asmo Co Ltd 永久磁石埋め込み型ロ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US8299661B2 (en) * 2007-05-11 2012-10-30 Sntech Inc. Rotor of brushless motor
JP2009077469A (ja) 2007-09-19 2009-04-09 Yaskawa Electric Corp 埋込磁石型モー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26785A (ja) 2009-03-19 2010-10-07 Yaskawa Electric Corp 板状部材の製造方法と、板状部材、および板状部材を用いたロータとこのロータを有する埋込磁石型回転電機
JP5772924B2 (ja) * 2013-10-31 2015-09-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JP6315790B2 (ja) 2014-04-30 2018-04-25 マブチ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DE102014220699A1 (de) * 2014-10-13 2016-05-12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Rotor-Wellen/Hülsen-Einheit und Rotor-Wellen/Hülsen-Einheit
KR101808566B1 (ko) * 2015-05-29 2017-12-13 니혼 덴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로터 코어의 제조 방법, 로터의 제조 방법, 로터, 및 모터
JP6657803B2 (ja) * 2015-05-29 2020-03-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ロータコアの製造方法、ロータの製造方法、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12852A (ja) * 1994-05-13 1995-11-28 Yaskawa Electric Corp 永久磁石形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CN101630887A (zh) * 1999-07-16 2010-01-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永久磁铁同步电动机
CN101401279A (zh) * 2006-03-13 2009-04-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转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动车辆
US20110127859A1 (en) * 2008-07-14 2011-06-02 Hanning Electro-Werke GmbH & Co. KG Permanent-magnetic rotor
DE102009046838A1 (de) * 2009-11-18 2011-05-19 Robert Bosch Gmbh Rotor
US20120146336A1 (en) * 2010-12-08 2012-06-14 Masahiro Hori Permanent magnet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rotor of the same
JP2012165576A (ja) * 2011-02-08 2012-08-30 Yaskawa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N103430430A (zh) * 2011-03-31 2013-12-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转子及使用该转子的旋转电气机械
CN102916511A (zh) * 2011-08-03 2013-02-06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旋转电机
CN103107619A (zh) * 2011-11-10 2013-05-1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203135606U (zh) * 2012-08-07 2013-08-1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转子和马达
CN104704714A (zh) * 2012-10-04 2015-06-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磁体埋入型电动机
WO2016148541A1 (ko) * 2015-03-19 2016-09-22 주식회사 고아정공 회전자코어를 포함하는 모터의 회전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059140A (zh) * 2015-04-01 2016-10-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层叠式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02764A (zh) * 2015-10-15 2017-04-26 湖景创新有限公司 扭矩最佳化的转子和具有该类型转子的小型电发动机
CN106451981A (zh) * 2016-09-26 2017-02-22 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自启动电机转子、自启动永磁电机以及家用电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8914A (zh) * 2019-05-29 2020-12-01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转子和马达
CN112018914B (zh) * 2019-05-29 2023-12-29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转子和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25296A1 (ja) 2018-12-13
EP3490112A1 (en) 2019-05-29
EP3490112A4 (en) 2020-02-19
US20190165626A1 (en) 2019-05-30
JPWO2018225296A1 (ja) 2020-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97612B2 (en) Permanent magnet rotating machine
US20210328466A1 (en) Electric Machines with Energizable and Non-Energizerable U-Shaped Stator Segments
US6043583A (en) Motor structure
CN101958588B (zh) 用于旋转电机器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JP5128538B2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US4788465A (en) Armature for DC motor
US20210234415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9236773B2 (en) Segmented stator with controlled eddy current
US20090134737A1 (en) Stator of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and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CN109392315A (zh) 转子及旋转机
CN109314418A (zh) 交替极型转子、电动机及空气调节机
WO2012007984A1 (ja) アモルファスコア、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磁部材と回転電機、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6545387B2 (ja) コンシクエントポール型の回転子、電動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871759B (zh) 短路部件、整流子及短路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6921228A (zh) 一种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及永磁无刷电机
CN103683597A (zh) 转子、具有该转子的旋转电机以及转子制造方法
CN110337772B (zh) 分段定子电机
JP2005151785A (ja) リング状の電機子コイルを有する同期発電機
WO2011148501A1 (ja) ステータ
JP2004015998A (ja) 軸方向に分割された三相固定子巻線を有する永久磁石型回転機
US20190372408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2006187091A (ja) コア、電機子、モータ及び圧縮機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WO2018180344A1 (ja) 電動モータ用ステータおよび電動モータ
WO2018180345A1 (ja) 電動モータ用ステータおよび電動モータ
JP2005124378A (ja) リング状の固定子コイルを有する誘導電動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