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0738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0738A
CN109390738A CN201810796727.3A CN201810796727A CN109390738A CN 109390738 A CN109390738 A CN 109390738A CN 201810796727 A CN201810796727 A CN 201810796727A CN 109390738 A CN109390738 A CN 109390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elastic engaging
engaging portion
connecto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967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90738B (zh
Inventor
泽田高生
武田英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90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0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90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07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8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连接器,能够确保弹性卡合部的挠曲变形的容易度并且也抑制刚性的降低,抑制弹性卡合部的形状的复杂化,进而缓和弹性卡合部的挠曲变形量的限制。弹性卡合部(13)具有在厚度方向上排列地一体设置且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彼此不同的第一梁部(24)和第二梁部(25)。第一梁部(24)设置为在壳体(12)内的供端子(11)插入的区域侧延伸的部分,第二梁部(25)设置为在壳体(12)内的弹性卡合部(13)弹性变形而挠曲的区域侧延伸的部分。在第一梁部(24)的末端侧设置有突出部(26),突出部(26)以与第一梁部(24)所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式突出并且与端子(11)抵接而卡合。第二梁部(25)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第一梁部(24)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端子从壳体的插入口插入而保持于壳体的形态的连接器。在这样的连接器中,具有弹性卡合部,该弹性卡合部在壳体内呈悬臂状延伸,与从插入口插入的端子抵接并弹性变形而挠曲,并且在弹性变形之后弹性恢复而与端子卡合。
作为上述那样的连接器,在日本特许第6048342号说明书中,公开了如下的连接器:将端子金属件从后方收纳在设置在壳体内的空腔内,通过设置在空腔的内壁上的弹性卡定片从后方卡定端子金属件。即,在日本特许第6048342号说明书的连接器中,作为在壳体内呈悬臂状延伸,与从插入口插入的端子抵接并弹性变形而挠曲并且在弹性变形之后弹性恢复而与端子卡合的弹性卡合部,设置有上述弹性卡定片。
日本特许第6048342号说明书的连接器的弹性卡定片具有:弹性部,形成为朝向前方呈悬臂状延伸,以基端部为支点朝向设置于空腔的外侧的挠曲空间弹性移位;以及卡定突部,其设置于弹性部的空腔侧,在收纳端子金属件时,该卡定突部被端子金属件从后方按压,当端子金属件到达标准的收纳位置时,该卡定突部从后方卡定端子金属件。而且,在弹性部的挠曲空间侧设置有支承部,该支承部具有随着从挠曲空间侧朝向弹性部侧而朝向弹性部的宽度方向中央变薄的渐细部。并且,渐细部配置成横跨弹性部的在空腔侧未配置卡定突部的区域和弹性部的在空腔侧配置有卡定突部的区域。日本特许第6048342号说明书的连接器的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具有弹性卡定片,来确保弹性卡定片的刚性,而不会使插入于壳体的端子金属件的插入阻力变高,其中,该弹性卡定片具有弹性部,该弹性部设置有具有上述那样的复杂形状的渐细部的支承部。
在日本特许第6048342号说明书的连接器中,作为在壳体内呈悬臂状延伸,与从插入口插入的端子抵接并弹性变形而挠曲,并且在弹性变形之后弹性恢复而与端子卡合的弹性卡合部,设置有上述弹性卡定片。而且,日本特许第6048342号说明书的连接器的弹性卡合部(弹性卡定片)的向挠曲空间侧弹性变形的弹性部设置有具有复杂形状的渐细部的支承部。因此,日本特许第6048342号说明书的连接器虽然确保了弹性卡合部(弹性卡定片)的挠曲变形的容易度并且也实现了抑制刚性的降低,但也存在如下的问题:使弹性卡合部(弹性卡定片)的形状复杂化。另外,若弹性卡合部(弹性卡定片)的形状复杂化,则用于形成设置有这样的弹性卡合部(弹性卡定片)的壳体的模具的构造也复杂化。
另外,日本特许第6048342号说明书的连接器的弹性卡合部(弹性卡定片)的弹性部的空间侧的部分设置有支承部,该支承部具有随着从挠曲空间侧朝向弹性部侧而朝向弹性部的宽度方向中央变薄的渐细部。而且,日本特许第6048342号说明书的连接器的弹性卡合部(弹性卡定片)为了通过上述形状而确保挠曲变形的容易度并且实现抑制刚性的降低,支承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成为沿弹性卡合部(弹性卡定片)的厚度方向较大地突出的构造。这样,由于具有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沿弹性卡合部(弹性卡定片)的厚度方向较大地突出的支承部,因此日本特许第6048342号说明书的连接器的弹性卡合部(弹性卡定片)在挠曲变形时容易使支承部与壳体内所对置的壁部抵接。因此,日本特许第6048342号说明书的连接器存在弹性卡合部(弹性卡定片)的挠曲变形量容易受到限制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确保弹性卡合部的挠曲变形的容易度并且也实现了抑制刚性的降低,抑制弹性卡合部的形状的复杂化,进而缓和弹性卡合部的挠曲变形量的限制。
(1)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连接器具有:端子;壳体,其设置有供所述端子插入的插入口,并且对从所述插入口插入的所述端子进行保持;以及弹性卡合部,其设置成在所述壳体内呈悬臂梁状延伸,与从所述插入口插入的所述端子抵接并弹性变形而挠曲,并且在弹性变形之后进行弹性恢复而与所述端子卡合。而且,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合部具有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所述第一梁部和所述第二梁部在该弹性卡合部的厚度方向上排列地一体设置,并且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彼此不同,所述第一梁部设置为在所述壳体内的区域中的供所述端子插入的区域侧延伸的部分,所述第二梁部设置为在所述壳体内的区域中的所述弹性卡合部弹性变形而挠曲的区域侧延伸的部分,在所述第一梁部的末端侧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朝向与该第一梁部所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并且与所述端子抵接而卡合,所述第二梁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第一梁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
根据该结构,从壳体的插入口插入的端子与在壳体内呈悬臂梁状延伸的弹性卡合部的末端侧的突出部抵接。由此,弹性卡合部弹性变形而挠曲,进而,在弹性变形之后进行弹性恢复而在突出部处与端子卡合。通过端子与弹性卡合部卡合,将端子保持于壳体。
而且,根据上述结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彼此不同的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构成为:在弹性卡合部的厚度方向上排列地一体设置,第一梁部在供端子插入的区域侧延伸,第二梁部在弹性卡合部弹性变形而挠曲的区域侧延伸。而且,第二梁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比第一梁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因此,上述结构的连接器的弹性卡合部的在壳体内的区域中的供端子插入的区域侧延伸的第一梁部的部分设置为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小从而宽度较窄的部分,在壳体内的区域中的弹性卡合部弹性变形而挠曲的区域侧延伸的第二梁部的部分设置为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大从而宽度较宽的部分。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能够通过宽度较窄的第一梁部来确保挠曲变形的容易度并且通过宽度较宽的第二梁部来实现抑制刚性的降低的弹性卡合部的构造。而且,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以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的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在厚度方向上排列地一体设置的简单形状构成弹性卡合部,因此抑制了弹性卡合部的形状的复杂化。
另外,在日本特许第6048342号说明书的连接器的弹性卡合部(弹性卡定片)中,由于在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较大地突出的支承部,因此在挠曲变形时容易使支承部与在壳体内所对置的壁部抵接,容易产生弹性卡合部(弹性卡定片)的挠曲变形量的限制。然而,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弹性卡合部为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的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在厚度方向上排列地一体设置的形状,因此没有沿厚度方向较大地突出的部分。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缓和弹性卡合部的挠曲变形量的限制。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确保弹性卡合部的挠曲变形的容易度并且也实现了抑制刚性的降低,抑制弹性卡合部的形状的复杂化,进而缓和弹性卡合部的挠曲变形量的限制。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像上述那样以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的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在厚度方向上排列地一体设置的简单形状构成弹性卡合部,因此抑制了弹性卡合部的形状的复杂化。因此,能够实现用于形成设置有弹性卡合部的壳体的模具的构造的简化。并且,由于弹性卡合部为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的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在厚度方向上排列地一体设置的简单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实现不使用左右模而仅由前后模构成壳体的模具。
(2)在所述连接器中,也可以是,具有多个所述弹性卡合部,多个所述弹性卡合部包含作为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排列的两个所述弹性卡合部而构成的弹性卡合部单元,所述弹性卡合部单元中的一个所述弹性卡合部的所述第二梁部和另一个所述弹性卡合部的所述第二梁部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彼此对置。
根据该结构,在弹性卡合部单元中,一个弹性卡合部的第二梁部和另一个弹性卡合部的第二梁部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彼此对置。因此,在壳体内,能够省略一个弹性卡合部挠曲的区域与另一个弹性卡合部挠曲的区域之间的分隔壁,从而高空间效率地有效利用彼此挠曲的区域。由此,在壳体内可以使多个端子和弹性卡合部更密集并高效地配置,从而能够实现连接器的进一步小型化。另外,由于在壳体内可以省略一个弹性卡合部挠曲的区域与另一个弹性卡合部挠曲的区域之间的分隔壁,因此能够实现用于形成设置有多个弹性卡合部的壳体的模具的构造的进一步简化。
(3)在所述连接器中,也可以是,具有多个所述弹性卡合部单元,多个所述弹性卡合部单元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
根据该结构,由能够高空间效率地有效利用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彼此挠曲的区域的两个弹性卡合部构成的弹性卡合部单元在壳体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多个。因此,能够使更多的端子和弹性卡合部更密集并高效地配置,从而能够实现连接器的进一步小型化。
(4)在所述连接器中,也可以是,分别具有多个所述端子和多个所述弹性卡合部,多个所述端子以在所述壳体的至少宽度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保持于所述壳体,多个所述弹性卡合部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的至少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所述壳体设置有在该壳体内彼此平行地延伸的多个分隔壁部,多个所述分隔壁部分别构成为:在所述壳体内以将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排列的所述端子之间分隔开的方式延伸,并且延伸至与所述第一梁部对置的位置,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所述弹性卡合部的所述第二梁部配置成隔着空间而相邻。
根据该结构,在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端子彼此之间被分隔壁部分隔。因此,防止了在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端子彼此接触。而且,根据上述结构,将在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端子彼此之间分隔开的分隔壁部只延伸至与弹性卡合部的第一梁部对置的位置,在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弹性卡合部的第二梁部配置成隔着空间而相邻。即,成为在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二梁部之间不存在分隔壁部的状态。因此,在壳体内,能够以高空间效率地有效利用不存在分隔壁部的区域的方式配置宽度比第一梁部宽的第二梁部。因此,能够使多个弹性卡合部在壳体的宽度方向上更密集并高效地配置。由此,在壳体内能够使多个端子和弹性卡合部更密集并高效地配置,从而能够实现连接器的进一步小型化。
(5)在所述连接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梁部构成为:在所述弹性卡合部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朝向呈悬臂梁状延伸的所述弹性卡合部的根部侧而变大。
根据该结构,第二梁部的厚度尺寸被设定为:朝向根部侧而变大,根部侧是在端子与突出部抵接而使得弹性卡合部挠曲时因来自端子的作用力而产生的弯曲力矩更大地作用的那一侧。因此,第二梁部能够实现如下构造:随着朝向弹性卡合部挠曲变形时的弯曲力矩较大地作用的根部侧而逐渐增大截面积,从而有效地降低产生的应力。由此,能够确保弹性卡合部的挠曲变形的容易度并且也实现了进一步抑制刚性的降低。另外,关于弹性卡合部,越靠根部侧则挠曲变形量越相当小,因此也能够容易维持缓和弹性卡合部的挠曲变形量的限制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确保弹性卡合部的挠曲变形的容易度并且也实现了抑制刚性的降低,抑制弹性卡合部的形状的复杂化,进而缓和弹性卡合部的挠曲变形量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与电线一起示出的立体图,图1的(A)是示出连接器的整体的立体图,图1的(B)是示出连接器的剖面的立体图。
图2是将连接器与电线和对方侧连接器一起示出的立体图,图2的(A)是示出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的整体的立体图,图2的(B)是示出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的剖面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连接器的端子的立体图,是与电线一起示出的图。
图4是示出连接器的壳体的图,图4的(A)是后视图,图4的(B)是俯视图,图4的(C)是主视图。
图5是壳体的立体图,图5的(A)是示出壳体的整体的立体图,图5的(B)是示出壳体的剖面的立体图。
图6是壳体的立体图,图6的(A)是示出壳体的整体的立体图,图6的(B)是示出壳体的剖面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壳体的图,图7的(A)是俯视图,图7的(B)是图7的(A)的X4-X4线向视位置处的剖视图,图7的(C)是图7的(A)的X5-X5线向视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连接器的弹性卡合部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连接器的弹性卡合部单元的图,图9的(A)是俯视图,图9的(B)是主视图,图9的(C)是图9的(A)的X8-X8线向视位置处的剖视图,图9的(D)是侧视图。
图10是将变形例的连接器与电线一起示出的立体图,图10的(A)是示出变形例的连接器的整体的立体图,图10的(B)是示出变形例的连接器的剖面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连接器;11:端子;12:壳体;13:弹性卡合部;21:插入口;24:第一梁部;25:第二梁部;26: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并能够广泛应用,该连接器具有:端子;以及壳体,其设置有供端子插入的插入口,并且对从插入口插入的端子进行保持。
[连接器的概略]
图1是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与电线一起示出的立体图,图1的(A)是示出连接器的整体的立体图,图1的(B)是示出连接器的剖面的立体图。图2是将连接器1与电线100和对方侧连接器101一起示出的立体图,图2的(A)是示出连接器1和对方侧连接器101的整体的立体图,图2的(B)是示出连接器1和对方侧连接器101的剖面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和图2中,对于电线100仅图示了一部分。另外,在图2中,也图示了与对方侧连接器101连接的电线102,对于电线102也仅图示了一部分。
图1和图2所示的连接器1是作为将多个电线100和对方侧连接器101电连接的连接器而设置的。而且,连接器1构成为具有多个端子11、壳体12、多个弹性卡合部13。另外,在连接器1中,分别具有多个端子11和弹性卡合部13,并且数量相同。
连接器1的多个端子11分别构成为:与电线100机械连接并电连接,并且与对方侧连接器101中的对方侧端子103也机械连接并电连接。各端子11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各端子11例如以与电线100连接的状态插入并安装于壳体12。另外,关于端子11的详细结构在后面说明。
连接器1的壳体12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构成为对多个端子11进行保持。而且,壳体12作为与对方侧连接器101机械连接的要素而设置。通过壳体12与对方侧连接器101机械连接,多个端子11与对方侧连接器101的多个对方侧端子103分别电连接并机械连接。另外,关于壳体12的详细结构在后面说明。
连接器1的多个弹性卡合部13分别设置为在壳体12内呈悬臂梁状延伸,并且在壳体12的内部与壳体12一体设置。因此,各弹性卡合部13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而且,各弹性卡合部13在连接器1中作为与插入于壳体12的端子11抵接并弹性变形而挠曲并且在弹性变形之后弹性恢复而与端子11的卡合的要素而设置。另外,关于弹性卡合部13的详细结构在后面说明。
与连接器1连接的对方侧连接器101作为将多个电线102和连接器1电连接的连接器而设置。而且,对方侧连接器101构成为具有多个对方侧端子103、对方侧壳体104、多个弹性卡合部105。
对方侧连接器101的多个对方侧端子103分别构成为:与电线102机械连接并电连接,并且与连接器1中的端子11也机械连接并电连接。各对方侧端子103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各对方侧端子103以与电线102连接的状态插入并安装于对方侧壳体10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连接器1的端子11构成为母型端子而对方侧连接器101的对方侧端子103构成为公型端子的形态。
对方侧连接器101的对方侧壳体104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构成为对多个对方侧端子103进行保持。而且,对方侧壳体104作为与连接器1机械连接的要素而设置。通过对方侧壳体104与连接器1机械连接,多个对方侧端子103与连接器1的多个端子11分别电连接并机械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连接器1构成为插头型连接器而对方侧连接器101构成为插座型连接器的形态。因此,在对方侧连接器101和连接器1中,壳体12以嵌入的方式插入于对方侧壳体104的嵌合孔104a,由此,构成为对方侧壳体104与壳体12嵌合。另外,通过壳体12与对方侧壳体104嵌合,多个端子11与多个对方侧端子103分别连接,连接器1与对方侧连接器101电连接并机械连接。另外,通过连接器1与对方侧连接器101连接,多个电线100与多个电线102分别电连接。
对方侧连接器101的多个弹性卡合部105分别设置为在对方侧壳体104内呈悬臂梁状延伸,并且在对方侧壳体104的内部与对方侧壳体104一体设置。因此,各弹性卡合部105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而且,各弹性卡合部105在对方侧连接器101中作为与插入于对方侧壳体104的对方侧端子103抵接并弹性变形而挠曲并且在弹性变形之后弹性恢复而与对方侧端子103卡合的要素而设置。
[端子]
图3是示出连接器1的端子11的立体图,是与电线100一起示出的图。另外,在图3中,仅图示了连接器1中的一个端子11。另外,在图3中,对于电线100仅图示了一部分。在连接器1中具有多个图1至图3所示的端子1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有六个端子11的形态。
端子11与电线100连接并且插入并保持于壳体12。另外,以保持于壳体12的状态与对方侧端子103连接。而且,端子11构成为具有主体部11a、电线连接部11b、端子连接部11c、卡合凹部11d等。端子11例如是通过对适当实施了冲裁加工和切除加工等的1张金属板进行弯折加工而形成的。
端子11的主体部11a具有大致方筒状的基本外形,构成为通过插入于壳体12的后述的插入口21而安装并保持于壳体12。主体部11a的大致方筒状的基本外形部分的截面外形形状形成为与插入口21的截面形状大致对应。
电线连接部11b在大致方筒状的主体部11a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与主体部11a一体设置。而且,电线连接部11b作为与电线100的导体100a电连接的部分而构成。更具体而言,电线连接部11b构成为:通过被凿紧并压接于电线100的导体100a而与该导体100a连接。
另外,电线100构成为具有:导体100a,其构成为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线材;以及包覆部100b,其由具有绝缘性的橡胶材料等构成,包覆导体100a的周围。电线100的导体100a例如构成为将多根金属线材绞合而形成的绞合线。另外,电线100的末端部以使导体100a露出到外部的方式被去除包覆部100b的一部分。另外,在图1和图2中,对于导体100a和包覆部100b的剖面用相同的剖面线示意性地图示出。另外,在端子11中,也与电线连接部11b相邻地设置有包覆凿紧部11e。包覆凿紧部11e设置为被凿紧在电线100的包覆部100b上的部分,是为了将端子11相对于电线100牢固地固定而设置的。
端子连接部11c与主体部11a一体设置,构成为与对方侧端子103电连接的部分。在端子11从壳体12的插入口21插入于壳体12而被壳体12保持的状态下,端子连接部11c与从壳体12的后述的端子连接口22插入的对方侧端子103接触。由此,端子连接部11c与对方侧端子103电连接。
另外,端子连接部11c在主体部11a的长度方向上的与电线连接部11b侧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处与主体部11a一体设置。另外,在主体部11a的设有端子连接部11c的端部处设置有供对方侧端子103插入的开口。另外,端子连接部11c设有用于确保对对方侧端子103的接触压力的弹簧构造。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构造构成为呈半圆状弯曲了接近大致180度而形成的板簧状的弹簧构造。
卡合凹部11d设置成:在端子11从壳体12的插入口21插入于壳体12的状态下与配置在壳体12的内部的弹性卡合部13卡合的部分。卡合凹部11d设置成在主体部11a的一部分以划分出孔状或凹陷状的区域的方式形成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卡合凹部11d设置成以使主体部11a的一部分朝向内部贯穿的方式切掉的孔状部分的缘部的形态。
[壳体]
图4是示出连接器1的壳体12的图,图4的(A)是后视图,图4的(B)是俯视图,图4的(C)是主视图。图5是壳体12的立体图,图5的(A)是示出壳体12的整体的立体图,图5的(B)是示出壳体12的剖面的立体图。图6是壳体12的立体图,图6的(A)是示出壳体12的整体的立体图,图6的(B)是示出壳体12的剖面的立体图。另外,图5和图6示出从彼此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壳体12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壳体12的图,图7的(A)是俯视图,图7的(B)是图7的(A)的X4-X4线向视位置处的剖视图,图7的(C)是图7的(A)的X5-X5线向视位置处的剖视图。另外,图4至图7示出了端子11未插入于壳体12从而端子11未保持于壳体12的状态。
图1、图2、图4至图7所示的壳体12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设置为具有对多个端子11进行保持的框体状的部分的部件。而且,壳体12构成为具有多个插入口21、多个端子连接口22、多个分隔壁部23等。
壳体12的多个插入口21分别设置为供多个端子11分别插入的孔,相对于外部开口。各端子11从各插入口21插入到壳体12的内部。而且,壳体12构成为分别对从多个插入口21分别插入的多个端子11进行保持。另外,多个插入口21在壳体12的与连接于对方侧连接器101的一侧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处开口。因此,各端子11从与连接于对方侧连接器10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插入于壳体12的各插入口21。
另外,多个插入口21沿壳体12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排列设置。因此,多个插入口21在壳体12的端部呈格子配置状排列配置。壳体12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为与垂直于壳体12的进深方向的面平行的方向,其中壳体12的进深方向是与端子11从插入口21向壳体12中插入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另外,壳体12的高度方向在图4至图7中用两端箭头X1示出。另外,壳体12的宽度方向在图4至图7中用两端箭头X2示出。另外,壳体12的进深方向在图4至图7中用两端箭头X3示出。另外,壳体12的高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进深方向分别为连接器1的高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进深方向。
如上所述,多个插入口21沿壳体12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呈格子配置状排列配置。因此,分别插入于多个插入口21而保持于壳体12的多个端子11也在壳体12内沿壳体12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呈格子配置状排列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壳体12内六个端子11呈格子配置状排列配置的形态。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壳体12内在壳体12的高度方向上排列的两个端子11的列在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上排成3列的形态。另外,在图4至图7中,由于示出端子11未插入于壳体12从而端子11未保持于壳体12的状态,因此省略端子11的图示。
壳体12的多个端子连接口22分别设置为连接器1与对方侧连接器101连接时用于连接各端子11和各对方侧端子103的孔,相对于外部开口。因此,各端子连接口22设置为在各端子11与各对方侧端子103连接时供各对方侧端子103插入的孔,在壳体12的内部与各插入口21连通。而且,多个端子连接口22在壳体12的与对方侧连接器101连接的一侧的端部处开口。
壳体12的多个分隔壁部23设置成在壳体12内彼此平行地延伸的多个壁部。而且,多个分隔壁部23分别设置成在壳体12内沿壳体12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壁部。另外,在壳体12中,作为分隔壁部23,设置有分隔壁部23a和分隔壁部23b。
分隔壁部23a作为从壳体12的上表面部12a朝向壳体12的内部的壳体12的高度方向中央的区域而向壳体12的高度方向的下方延伸的分隔壁部23而设置。分隔壁部23b作为从壳体12的底面部12b朝向壳体12的内部的壳体12的高度方向中央的区域而向壳体12的高度方向的上方延伸的分隔壁部23而设置。并且,各分隔壁部23在壳体12的内部沿与端子11从插入口21向壳体12中插入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多个分隔壁部23构成为:通过在壳体12内像上述那样配置,在壳体12内对在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从插入口21插入而保持于壳体12的端子11彼此之间进行分隔。即,多个分隔壁部23分别设置成在壳体12内以将沿壳体12的宽度方向排列的端子11之间分隔开的方式延伸。另外,在壳体12内,上表面部12a侧的在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三个端子11彼此之间被分隔壁部23a分隔。而且,在壳体12内,底面部12b侧的在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三个端子11彼此之间被分隔壁部23b分隔开。
[弹性卡合部]
连接器1具有多个图1至图7所示的弹性卡合部13,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有与端子11相同的数量即六个的形态。多个弹性卡合部13分别设置成在壳体12内呈悬臂梁状延伸。各弹性卡合部13在呈悬臂梁状延伸的各弹性卡合部13的根部部分处与壳体12的中央壁部27一体设置。另外,中央壁部27作为在壳体12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处沿与壳体12的高度方向垂直的面从插入口21侧的端部朝向壳体12的内部延伸的壁部而设置。另外,中央壁部27在壳体12的内部从插入口21侧的端部延伸至壳体12的进深方向的中央部分。
根部部分与壳体12的中央壁部27一体设置的各弹性卡合部13在壳体12的内部沿与壳体12的进深方向平行的方向从中央壁部27的端部呈悬臂梁状延伸。并且,各弹性卡合部13在壳体12的内部沿与壳体12的进深方向平行的方向从插入口21侧朝向端子连接口22侧呈悬臂梁状延伸。而且,各弹性卡合部13在连接器1中作为与插入于壳体12的端子11抵接并弹性变形而挠曲并且在弹性变形之后进行弹性恢复而与端子11卡合的要素而设置。
如上所述,连接器1具有多个弹性卡合部13。而且,多个弹性卡合部13包含作为在壳体12的高度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弹性卡合部13而构成的弹性卡合部单元1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有六个弹性卡合部13从而具有三个弹性卡合部单元14的连接器1的形态。
图8是示出连接器1中的一个弹性卡合部单元14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连接器1中的一个弹性卡合部单元14的图,图9的(A)是俯视图,图9的(B)是主视图,图9的(C)是图9的(A)的X8-X8线向视位置处的剖视图,图9的(D)是侧视图。另外,在图8和图9中,仅将一个弹性卡合部单元14及其附近的部分以切口状态示意性地图示出。下面,除了图1至图7还参照图8和图9对弹性卡合部13和弹性卡合部单元14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9所示的弹性卡合部13具有在弹性卡合部13的厚度方向上排列地一体设置并且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彼此不同的第一梁部24和第二梁部25。另外,弹性卡合部13的厚度方向是与第一梁部24和第二梁部25的厚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在图8和图9中,用两端箭头X6示出。弹性卡合部13、第一梁部24以及第二梁部25的厚度方向为与壳体12的高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另外,第一梁部24和第二梁部25的宽度方向是与弹性卡合部13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在图8和图9中,用两端箭头X7示出。弹性卡合部13、第一梁部24以及第二梁部25的宽度方向为与壳体12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
第一梁部24设置为在壳体12内的区域中的供端子插入的区域即端子插入区域28侧延伸的部分。另一方面,第二梁部25设置为在壳体12内的区域中的弹性卡合部13弹性变形而挠曲的区域即挠曲区域29侧延伸的部分。而且,在壳体12内的端子插入区域28侧延伸的第一梁部24和在壳体12内的挠曲区域29侧延伸的第二梁部25设置成以在弹性卡合部13的厚度方向上一体地重叠的状态沿壳体12的进深方向延伸。
另外,在端子插入区域28侧延伸的第一梁部24构成为:以面积大致恒定的长方形截面沿与壳体12的进深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即,第一梁部24构成为:在弹性卡合部13呈悬臂梁状延伸的方向即弹性卡合部13的长度方向上具有厚度方向的尺寸以及宽度方向的尺寸大致恒定的长方形截面。
另一方面,在挠曲区域29侧延伸的第二梁部25构成为:以长方形截面的面积逐渐变化的方式沿与壳体12的进深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更具体而言,第二梁部25的长方形截面构成为:朝向弹性卡合部13的根部侧而长方形的面积逐渐变大。即,第二梁部25的长方形截面构成为:在弹性卡合部13的长度方向上,朝向弹性卡合部13的根部侧而长方形的面积变大。更具体而言,第二梁部25的长方形截面构成为:在弹性卡合部13的长度方向上,宽度方向的尺寸大致恒定且厚度方向的尺寸朝向弹性卡合部13的根部侧而变大。因此,第二梁部25构成为:弹性卡合部13的厚度方向(第二梁部25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朝向呈悬臂梁状延伸的弹性卡合部13的根部侧而变大。
另外,第一梁部24和第二梁部25构成为:第二梁部25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第一梁部24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因此,弹性卡合部13的在端子插入区域28侧延伸的第一梁部24的部分被设置为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小从而宽度较窄的窄幅部分,在挠曲区域29侧延伸的第二梁部25的部分被设置为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大从而宽度较宽的宽幅部分。另外,弹性卡合部13的设置为窄幅部分的第一梁部24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在弹性卡合部13的长度方向上大致恒定的尺寸。而且,弹性卡合部13的设置为宽幅部分的第二梁部25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在弹性卡合部13的长度方向上大致恒定的尺寸。
另外,在第一梁部24的末端侧设置有突出部26,该突出部26朝向与第一梁部24所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并且与端子11抵接而卡合。另外,第一梁部24的末端侧是从中央壁部27呈悬臂梁状延伸的弹性卡合部13的长度方向的与中央壁部27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侧。突出部26与第一梁部24一体设置,设置为在第一梁部24的末端侧从第一梁部24朝向端子插入区域28侧呈突起状突出的部分。
当从壳体12的插入口21插入端子11时,所插入的端子11以沿壳体12的进深方向插入到壳体12内的方式插入到端子插入区域28中。而且,插入到端子插入区域28中的端子11与第一梁部24所延伸的方向平行地移动,在主体部11a的端部与突出部26抵接。当端子11与突出部26抵接时,弹性卡合部13以朝向挠曲空间29侧挠曲的方式弹性变形。而且,当端子11的主体部11a的端部通过突出部26时,突出部26嵌入端子11的卡合凹部11d的同时弹性卡合部13进行弹性恢复。在突出部26嵌入卡合凹部11d并且弹性卡合部13进行了弹性恢复的状态下,突出部26与卡合凹部11d卡合。这样,弹性卡合部13构成为:与从插入口21插入的端子11抵接并弹性变形而挠曲并且在弹性变形之后进行弹性恢复而与端子11卡合。
另外,在突出部26设置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作为供端子11抵接的面,相对于端子11从插入口21插入的方向倾斜地延伸。通过在突出部26设置倾斜面,弹性卡合部13构成为:在从插入口21插入的端子11与突出部26抵接时容易弹性变形而挠曲。另外,突出部26的与弹性卡合部13的卡合凹部11d卡合的面构成为与端子11从插入口21插入的方向大致垂直地延伸的面。因此,弹性卡合部13构成为:在突出部26嵌入卡合凹部11d而卡合时不容易解除与卡合凹部11d的卡合。
另外,如上所述,具有多个作为在壳体12的高度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弹性卡合部13而构成的弹性卡合部单元1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有三个弹性卡合部单元14的形态。而且,多个弹性卡合部单元14在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
另外,各弹性卡合部单元14中的一个弹性卡合部13的第二梁部25和另一个弹性卡合部13的第二梁部25在壳体12的高度方向上彼此对置。即,在各弹性卡合部单元14中,配置于上表面部12a侧的弹性卡合部13的第二梁部25和配置于底面部12b侧的弹性卡合部13的第二梁部25在壳体12的高度方向上彼此对置。因此,配置于上表面部12a侧的弹性卡合部13挠曲的挠曲区域29和配置于底面部12b侧的弹性卡合部13挠曲的挠曲区域29作为没有基于分隔壁的边界的一体的空间区域而构成。
另外,在连接器1中,多个端子11沿壳体12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呈格子配置状排列配置。因此,多个端子11以在壳体12的至少宽度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保持于壳体12。另外,在连接器1中,多个弹性卡合部13也沿壳体12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呈格子配置状排列配置。因此,多个弹性卡合部13在壳体12内在壳体12的至少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
而且,在连接器1中,多个分隔壁部23分别构成为:在壳体12内以将沿壳体12的宽度方向排列的端子11之间分隔开的方式延伸,并且延伸至与第一梁部24对置的位置。另外,从上表面部12a延伸的分隔壁部23a构成为:在上表面部12a侧以将沿壳体12的宽度方向排列的端子11之间分隔开的方式延伸,并且延伸至与配置于上表面部12a侧的弹性卡合部13的第一梁部24对置的位置。而且,从底面部12b延伸的分隔壁部23b构成为:在底面部12b侧以对在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端子11之间进行分隔的方式延伸,并且延伸至与配置于底面部12b侧的弹性卡合部13的第一梁部24对置的位置。
并且,在连接器1中,在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弹性卡合部13的第二梁部25配置成隔着空间相邻。即,成为在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二梁部25之间不存在分隔壁部23的状态。另外,从上表面部12a延伸的分隔壁部23a的端部配置在配置于上表面部12a侧的弹性卡合部13的第一梁部24的侧方,而未配置在配置于上表面部12a侧的弹性卡合部13的第二梁部25的侧方。而且,从底面部12b延伸的分隔壁部23b的端部配置在配置于底面部12b侧的弹性卡合部13的第一梁部24的侧方,而未配置在配置于底面部12b侧的弹性卡合部13的第二梁部25的侧方。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壳体12的插入口21插入的端子11与在壳体12内呈悬臂梁状延伸的弹性卡合部13的末端侧的突出部26抵接。由此,弹性卡合部13弹性变形而挠曲,进而,在弹性变形之后进行弹性恢复而在突出部26处与端子11卡合。通过端子11与弹性卡合部13卡合,将端子11保持于壳体12。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彼此不同的第一梁部24和第二梁部25在弹性卡合部13的厚度方向上排列地一体设置,构成为:第一梁部24在供端子11插入的端子插入区域28侧延伸,第二梁部25在弹性卡合部13弹性变形而挠曲的挠曲区域29侧延伸。而且,第二梁部25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比第一梁部24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弹性卡合部13的在壳体12内的区域中的供端子11插入的端子插入区域28侧延伸的第一梁部24的部分被设置为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小从而宽度较窄的部分,在壳体12内的区域中的弹性卡合部13弹性变形而挠曲的挠曲区域29侧延伸的第二梁部25的部分被设置为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大从而宽度较宽的部分。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能够通过宽度较窄的第一梁部24来确保挠曲变形的容易度并且通过宽度较宽的第二梁部25来实现抑制刚性的降低的弹性卡合部13的构造。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以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的第一梁部24和第二梁部25在厚度方向上排列地一体设置的简单形状构成弹性卡合部13,因此抑制了弹性卡合部13的形状的复杂化。
另外,在日本特许第6048342号说明书的连接器的弹性卡合部(弹性卡定片)中,由于在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较大地突出的支承部,因此在挠曲变形时容易使支承部与在壳体内所对置的壁部抵接,容易产生弹性卡合部(弹性卡定片)的挠曲变形量的限制。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弹性卡合部13为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的第一梁部24和第二梁部25在厚度方向上排列地一体设置的形状,因此没有沿厚度方向较大地突出的部分。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缓和弹性卡合部13的挠曲变形量的限制。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如下的连接器1:能够确保弹性卡合部13的挠曲变形的容易度并且也实现了抑制刚性的降低,抑制弹性卡合部13的形状的复杂化,进而缓和弹性卡合部13的挠曲变形量的限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像上述那样以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的第一梁部24和第二梁部25在厚度方向上排列地一体设置的简单形状构成弹性卡合部13,因此抑制了弹性卡合部13的形状的复杂化。因此,能够实现用于形成设置有弹性卡合部13的壳体12的模具的构造的简化。并且,由于弹性卡合部13为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的第一梁部24和第二梁部25在厚度方向上排列地一体设置的简单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实现不使用左右模而仅由前后模构成壳体12的模具。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弹性卡合部单元14中,一个弹性卡合部13的第二梁部25和另一个弹性卡合部13的第二梁部25在壳体12的高度方向上彼此对置。因此,在壳体12内,可以省略一个弹性卡合部13挠曲的挠曲区域29与另一个弹性卡合部13挠曲的挠曲区域29之间的分隔壁,从而高空间效率地有效利用彼此挠曲的区域。由此,在壳体12内能够使多个端子11和多个弹性卡合部13更密集并高效地配置,从而能够实现连接器的进一步小型化。另外,由于在壳体12内可以省略一个弹性卡合部13挠曲的挠曲区域29与另一个弹性卡合部13挠曲的挠曲区域29之间的分隔壁,因此能够实现用于形成设置有多个弹性卡合部13的壳体12的模具的构造的进一步简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能够高空间效率地有效利用在壳体12的高度方向上彼此挠曲的挠曲区域29的两个弹性卡合部13构成的弹性卡合部单元14在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因此,能够使更多的端子11和弹性卡合部13更密集并高效地配置,从而能够实现连接器的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端子11彼此之间被分隔壁部23分隔。因此,防止了在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端子11彼此接触。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对在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端子11彼此之间进行分隔的分隔壁部23只延伸至与弹性卡合部13的第一梁部24对置的位置,在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弹性卡合部13的第二梁部25配置成隔着空间而相邻。即,成为在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二梁部25之间不存在分隔壁部23的状态。因此,在壳体12内,能够以高空间效率地有效利用不存在分隔壁部23的区域的方式配置宽度比第一梁部24宽的第二梁部25。因此,能够使多个弹性卡合部13在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上更密集并高效地配置。由此,在壳体12内能够使多个端子11和弹性卡合部13更密集并高效地配置,从而能够实现连接器的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二梁部25的厚度尺寸被设定为:朝向根部侧而变大,根部侧是在端子11与突出部26抵接而使得弹性卡合部13挠曲时因来自端子11的作用力而产生的弯曲力矩更大地作用的那一侧。因此,第二梁部25能够实现如下构造:随着朝向弹性卡合部13挠曲变形时的弯曲力矩较大地作用的根部侧而逐渐增大截面积,从而有效地降低产生的应力。由此,能够确保弹性卡合部13的挠曲变形的容易度并且也实现了进一步抑制刚性的降低。另外,关于弹性卡合部13,越靠根部侧则挠曲变形量越相当小,因此也能够容易维持缓和弹性卡合部13的挠曲变形量的限制的状态。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如下进行变更并实施。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分别具有多个端子和弹性卡合部的形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是这种形态。也可以实施分别具有一个端子和弹性卡合部的形态。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分别具有六个端子和弹性卡合部的形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是这种形态。即,端子和弹性卡合部的数量也可以不限定于六个。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多个端子沿壳体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排列配置的连接器的形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是这种形态。也可以实施多个端子仅沿壳体的高度方向排列配置的连接器的形态。或者,也可以实施多个端子仅沿壳体的宽度方向排列配置的连接器的形态。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多个弹性卡合部包含作为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弹性卡合部而构成的弹性卡合部单元的结构的连接器的形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是这种形态。也可以实施多个弹性卡合部不包含作为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弹性卡合部而构成的弹性卡合部单元的结构的连接器的形态。
图10是将变形例的连接器2与电线100一起示出的立体图,图10的(A)是示出变形例的连接器2的整体的立体图,图10的(B)是示出变形例的连接器2的剖面的立体图。另外,在以下的对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要素和与上述实施方式对应地构成的要素,通过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标号、或者通过引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另外,对于连接器2的壳体31的高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进深方向,也通过在附图中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壳体12的高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进深方向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
图10所示的变形例的连接器2构成为多个端子11仅沿壳体31的宽度方向排列配置的连接器。另外,图10所示的变形例的连接器2构成为多个弹性卡合部13不包含弹性卡合部单元14的结构的连接器2。
连接器2的壳体31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壳体12同样地设置有多个插入口21、多个端子连接口22、多个分隔壁部23。但是,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壳体12不同,壳体31的多个插入口21和多个端子连接口22仅沿壳体31的宽度方向排列配置。而且,在连接器2中,分别插入于多个插入口21而保持于壳体31的多个端子11也在壳体31内仅沿壳体31的宽度方向排列配置。并且,在连接器2中,多个弹性卡合部13也在壳体31内仅沿壳体31的宽度方向排列配置。
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即,根据图10所示的变形例,能够提供如下的连接器2:能够确保弹性卡合部13的挠曲变形的容易度并且也实现了抑制刚性的降低,抑制弹性卡合部13的形状的复杂化,进而缓和弹性卡合部13的挠曲变形量的限制。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具有构成为第二梁部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朝向弹性卡合部的根部侧而变大的弹性卡合部的连接器的形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是这种形态。也可以实施具有第二梁部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为在弹性卡合部的长度方向上大致相同的尺寸的弹性卡合部的连接器的形态。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相邻配置的弹性卡合部构成为以各自分离而独立的状态呈悬臂梁状延伸,且在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弹性卡合部的末端侧的突出部也以各自分离而独立的状态构成的形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是这种形态。也可以实施如下的形态:在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相邻配置的弹性卡合部彼此的设置于弹性卡合部的末端侧的突出部一体地结合。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连接器并能够广泛应用:该连接器具有端子以及壳体,该壳体设置有供端子插入的插入口,并且对从插入口插入的端子进行保持。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具有:
端子;
壳体,其设置有供所述端子插入的插入口,并且对从所述插入口插入的所述端子进行保持;以及
弹性卡合部,其设置成在所述壳体内呈悬臂梁状延伸,与从所述插入口插入的所述端子抵接并弹性变形而挠曲,并且在弹性变形之后进行弹性恢复而与所述端子卡合,
所述弹性卡合部具有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所述第一梁部和所述第二梁部在该弹性卡合部的厚度方向上排列地一体设置,并且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彼此不同,
所述第一梁部设置为在所述壳体内的区域中的供所述端子插入的区域侧延伸的部分,所述第二梁部设置为在所述壳体内的区域中的所述弹性卡合部弹性变形而挠曲的区域侧延伸的部分,
在所述第一梁部的末端侧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朝向与该第一梁部所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并且与所述端子抵接而卡合,
所述第二梁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第一梁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器具有多个所述弹性卡合部,
多个所述弹性卡合部包含作为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排列的两个所述弹性卡合部而构成的弹性卡合部单元,
所述弹性卡合部单元中的一个所述弹性卡合部的所述第二梁部和另一个所述弹性卡合部的所述第二梁部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彼此对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器具有多个所述弹性卡合部单元,
多个所述弹性卡合部单元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器分别具有多个所述端子和多个所述弹性卡合部,
多个所述端子以在所述壳体的至少宽度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保持于所述壳体,
多个所述弹性卡合部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的至少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
所述壳体设置有在该壳体内彼此平行地延伸的多个分隔壁部,
多个所述分隔壁部分别构成为:在所述壳体内以将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排列的所述端子之间分隔开的方式延伸,并且延伸至与所述第一梁部对置的位置,
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所述弹性卡合部的所述第二梁部配置成隔着空间而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梁部构成为:在所述弹性卡合部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朝向呈悬臂梁状延伸的所述弹性卡合部的根部侧而变大。
CN201810796727.3A 2017-08-08 2018-07-19 连接器 Active CN1093907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2992 2017-08-08
JP2017152992A JP6915858B2 (ja) 2017-08-08 2017-08-08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0738A true CN109390738A (zh) 2019-02-26
CN109390738B CN109390738B (zh) 2022-03-01

Family

ID=65417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96727.3A Active CN109390738B (zh) 2017-08-08 2018-07-19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15858B2 (zh)
CN (1) CN10939073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1902A (zh) * 2019-10-24 2022-06-1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接头连接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3198A (ja) * 1999-01-28 2000-08-11 Ryosei Electro-Circuit Systems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4457917B2 (ja) * 2005-02-23 2010-04-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2437457A (zh) * 2010-08-06 2012-05-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2216344A (ja) * 2011-03-31 2012-11-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3022778A (zh) * 2011-09-22 2013-04-0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203871530U (zh) * 2014-05-29 2014-10-08 泰科电子科技(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
CN104662742A (zh) * 2012-09-21 2015-05-2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6048342B2 (ja) * 2013-08-09 2016-12-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6225241A (ja) * 2015-06-03 2016-12-2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N106711662A (zh) * 2017-03-14 2017-05-24 广州共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用供电接头及汽车电路安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3198A (ja) * 1999-01-28 2000-08-11 Ryosei Electro-Circuit Systems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4457917B2 (ja) * 2005-02-23 2010-04-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2437457A (zh) * 2010-08-06 2012-05-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2216344A (ja) * 2011-03-31 2012-11-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3022778A (zh) * 2011-09-22 2013-04-0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662742A (zh) * 2012-09-21 2015-05-2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6048342B2 (ja) * 2013-08-09 2016-12-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3871530U (zh) * 2014-05-29 2014-10-08 泰科电子科技(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
JP2016225241A (ja) * 2015-06-03 2016-12-2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N106711662A (zh) * 2017-03-14 2017-05-24 广州共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用供电接头及汽车电路安装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1902A (zh) * 2019-10-24 2022-06-1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接头连接器
CN114641902B (zh) * 2019-10-24 2024-04-1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接头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32988A (ja) 2019-02-28
JP6915858B2 (ja) 2021-08-04
CN109390738B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0847B (zh) 连接器
CN101325291B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US9350125B2 (en) Reversible USB connector with compliant member to spread stress and increase contact normal force
CN100492778C (zh) 电连接器组件
TW200638275A (en) Memory card adapter
US7419411B2 (en) Exposed-spring female terminal
CN1983737A (zh) 插座型连接器和插头型连接器
US20070161300A1 (en) Female terminal with guiding piece
CN103155295B (zh) 阴型金属端子配件
CN107710517B (zh) 接头连接器
KR960706211A (ko) 커넥터 조립체(connector assembly)
CN101667689B (zh) 连接器
WO2013157616A1 (en) Substrate connector
CN105684226A (zh) 端子金属件以及具备其的电连接器
TWM539711U (zh) 連接器
CN109390738A (zh) 连接器
CN106602307A (zh) 端子金属配件以及使用该端子金属配件的连接器
CN1881700B (zh) 阴端子以及使用阴端子的电连接器
CN106104945B (zh) 连接器
EP2621025A1 (en) Contact impedance adjusting method, contact, and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CN102610939A (zh) 扁平电缆连接器组装体
CN105024202A (zh) 连接端子
CN105703102A (zh) 卡用连接器
CN206225601U (zh) 连接器
US9472880B2 (en)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