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3102A - 卡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3102A
CN105703102A CN201510903828.2A CN201510903828A CN105703102A CN 105703102 A CN105703102 A CN 105703102A CN 201510903828 A CN201510903828 A CN 201510903828A CN 105703102 A CN105703102 A CN 105703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ard
terminal
recess
groov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038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03102B (zh
Inventor
纪平觉
东地昭博
石动尚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03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3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03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31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卡用连接器,不用担心损伤触头。连接器(10)具备外壳(1)和罩板(2)。此外,连接器(10)具备第1触头(3)和第2触头(4)。多个第2触头(4)具有将一对板簧(4a、4a)的末端部桥接起来的倾倒自由的绝缘杆(4b)。当将在端部具有第1槽部(D1)的第1卡(C1)插入到第1外壳(1)的凹部(11)时,第1卡(C1)的包括第1槽部(D1)的缘部(阶梯差缘部)的底面与绝缘杆(4b)抵接,多个第2触头(4)以远离第1卡(C1)的底面的方式倾倒。

Description

卡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卡用连接器。尤其涉及能够共用外形尺寸及厚度相同但连接端子的排列局部不同的两种卡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中,为了与组装有CPU或者存储元件等IC部品的IC卡连接而搭载有卡用连接器。
有关作为IC卡的一种的存储卡,开发出了外形尺寸、或者厚度及连接端子的排列不同的多种卡。另一方面,从电子设备的需要者的角度考虑,期望将能够共用不同的多种卡的卡用连接器搭载于电子设备。为了响应这样的电子设备的需要者的期望,开发出了能够共用外形尺寸、或者厚度及连接端子的排列不同的多种卡的卡用连接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6-164749号公报(专利文献1))。
图31、图32及图33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图4、图3及图6。此外,本申请的图34A至图34C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图9至图11。
图31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将罩板取下的状态。图32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33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俯视图,示出将罩板取下的状态。
图34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卡用连接器中应用的卡的结构的图,图34A是示出作为第1种卡的MSDUO卡的结构的图,图34B是示出作为第2种卡的SD卡的结构的图,图34C是示出作为第3种卡的miniSD卡的结构的图。另外,在图34中,上段示出各卡的俯视图,中段示出各卡的仰视图,下段示出各卡的右侧视图。
参照图31至图33,现有技术的卡用连接器(以下,简称为连接器)9具备板状的外壳91和罩板92。此外,连接器9具备多个第1触头93和多个第2触头94。
参照图31或者图33,外壳91具有第1凹部911和第2凹部912。第1凹部911和第2凹部912具有阶梯差。第2凹部912的底面比第1凹部911的底面高。在第1凹部911中排列有多个第1触头93。在第2凹部912中排列有多个第2触头94。
参照图31至图33,第1凹部911和第2凹部912被罩板92覆盖。并且,后述的第1种卡D或者、第2种卡S及第2种卡M中的任一种卡能够从第1凹部911侧插入至连接器9(参照图34)。
参照图31至图33,在第1凹部911的两端部配置有一对板簧状的卡引导件95a、95b。一对卡引导件95a、95b能够与插入到第1凹部911中的卡的两侧面抵接并进行引导。此外,一对卡引导件95a、95b能够将卡的底面朝向罩板92按压(参照图32)。在一个卡引导件95a的附近配置有卡识别用的开关(未图示)。在将卡插入到第1凹部911时,卡识别用的开关能够与一个卡引导件95a的动作联动地工作。
此外,参照图31或者图33,连接器9具备弹出机构J。当将卡插入到第1凹部911或者第2凹部912时,弹出机构J能够动作以使该卡停止,如果按压在外壳91内停止状态的卡,则能够将卡从外壳91排出。这样动作的弹出机构J也称作双推机构。
弹出机构J由平板状的滑动部件J1、压缩螺旋弹簧J2及引导棒J3构成。滑动部件J1以在与卡的插拔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进退自由的方式与外壳91连结。此外,在滑动部件J1的一个面上穿设有心形的凸轮槽Jd(参照图33)。
压缩螺旋弹簧J2保持于外壳91。此外,压缩螺旋弹簧J2向卡被排出的方向对滑动部件J1施力。引导棒J3的一端部与心形的凸轮槽Jd连结,另一端部旋转自由地与外壳91连结。
参照图33,引导棒J3的一端部位于心形的凸轮槽Jd的起点。当从图33所示的状态将卡插入到第1凹部911而使滑动部件J1克服压缩螺旋弹簧J2的作用力向外壳91的进深侧移动时,引导棒J3的一端部向心形的凸轮槽Jd的分支点移动。并且,当引导棒J3的一端部到达心形的凸轮槽Jd的分支点时,引导棒J3能够锁定滑动部件J1,能够限定卡的停止位置。
参照图33,当从引导棒J3的一端部位于心形的凸轮槽Jd的分支点的状态起按一下卡时,引导棒J3的一端部从心形的凸轮槽Jd的分支点释放而在心形的凸轮槽Jd的返回行程上相对地移动。然后,压缩螺旋弹簧J2使滑动部件J1向外壳91的开口侧移动,由此,能够将卡排出。
接下来,对图31至图33所示的连接器9中应用的卡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4A所示的第1种卡D例如是称作MSDUO卡的小型的存储条。图34B所示的第2种卡S例如是称作SD卡的存储卡。图34C所示的第3种卡M例如是称作微型SD卡的存储卡。
参照图34A,卡D具有规定的外形宽度Dw和厚度Dt。此外,在卡D的角部形成有防止错误插入用的切口Da。另外,在卡D的插入侧的端部排列有多个连接端子Dc。连接端子Dc能够与第2触头94电连接(参照图31至图33)。
参照图34B,卡S具有规定的外形宽度Sw和厚度St。此外,在卡S的插入侧的端部排列有多个连接端子Sc。连接端子Sc能够与第1触头93电连接(参照图31至图33)。
对比图34A和图34B,卡D比卡S的进深尺寸长。另一方面,卡S的外形宽度Sw比卡D的外形宽度Dw大。此外,卡S的厚度St比卡D的厚度Dt大。即,成为如下关系:外形宽度Sw>外形宽度Dw,而且,厚度St>厚度Dt。
参照图34C,卡M具有规定的外形宽度Mw和厚度Mt。此外,在卡M的一端部侧的两个侧面形成有一对切口Ma、Mb。另外,在卡M的插入侧的端部排列有多个连接端子Mc。连接端子Mc能够与第1触头93电连接(参照图31至图33)。
对比图34A、图34B及图34C,卡M的进深尺寸与卡S大致相同。另一方面,卡M的外形宽度Mw与卡D的外形宽度Dw相同。此外,卡M的厚度Mt与卡D的厚度Dt相同。即,成为如下关系:外形宽度Sw>外形宽度Dw=外形宽度Mw,而且,厚度St>厚度Dt=厚度Mt。
参照图31至图34,卡D通过第1凹部911而被插入到第2凹部912,由此,卡D与第1触头93不接触,连接端子Dc能够与第2触头94接触。此外,通过将卡S插入第1凹部911,连接端子Sc能够与第1触头93接触。
另一方面,参照图31至图34,由于卡M成为外形宽度Dw=外形宽度Mw且厚度Dt=厚度Mt的关系,因此,即使能够将卡M插入到第1凹部911,也不容易使连接端子Mc与第1触头93可靠地接触。即,即使卡M插入到连接器9,也不容易朝向第1触头93的接点按压连接端子Mc。
因此,连接器9利用保持卡M的支座(未图示)。该支座具有与卡S的外形宽度Sw相同的宽度,并且具有规定的板厚以使得成为与卡S的厚度St相同的厚度,并以装卸自由的方式保持卡M。由此,实现了插入到第1凹部911的带支座的卡M的连接端子Mc与第1触头93可靠地接触。由此,连接器9能够共用外形尺寸或者厚度及连接端子的排列不同的多种卡。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64749号公报
近年来,出现了提高了存储的传输速度的UHS-I对应SD存储卡或者UHS-II对应SD存储卡。UHS-II对应SD存储卡能够实现UHS-I对应SD存储卡的传输速度的大约3倍的传输速度。以下,将UHS-I对应SD存储卡称作第1卡,将UHS-II对应SD存储卡称作第2卡。
但是,寻求能够共用上述那样的第1卡和第2卡的卡用连接器。第1卡和第2卡的矩形的外形尺寸和厚度相同。此外,第1卡和第2卡的形成于插入侧的端部的多个第1连接端子的排列相同。另一方面,第2卡与第1卡具有如下不同:在多个第1连接端子的后段排列有多个第2连接端子。
作为实体,在从第1卡的底面凹陷的第1槽部的底部配置有多个第1连接端子。另一方面,在从第2卡的底面凹陷的第2槽部的底部配置有多个第1连接端子及多个第2连接端子。即,第1槽部的距端缘的长度比第2槽部的距端缘的长度短。
如图31至图33所示,通过将能够与第1连接端子接触的第1触头和能够与第2连接端子接触的第2触头在外壳的凹部配置于底面,当将第2卡插入到外壳的凹部时,能够使第2卡与第1触头及第2触头电连接。另一方面,存在如下担忧:当将第1卡插入到外壳的凹部时,第1槽部的阶梯差与第2触头抵接而损伤第2触头。
即,如果利用引用文献1那样的结构来实现能够共用外形尺寸及厚度相同但连接端子的排列局部不同的两种卡的卡用连接器,则可能损伤连接器的触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共用外形尺寸及厚度相同但连接端子的排列局部不同的两种卡的卡用连接器,该卡用连接器不会损伤触头。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如下。
(1)一种卡用连接器,一种卡用连接器,该卡用连接器能够共用多种卡,所述多种卡分别配置有从底面凹陷的槽部并且在该槽部的底部分别配置有多个连接端子,并且所述槽部及所述连接端子的形态不同,其中,该卡用连接器具备:板状的外壳,其具有自由插入所述多种卡的凹部;覆盖所述外壳的凹部的罩板;以及在所述凹部中能够与所述连接端子的形态对应地接触的多个触头,所述多个触头中的被选择的触头具有保护用的绝缘部件,该绝缘部件配置于所述被选择的触头的延伸中间部分上,当将所述多种卡中的一个插入到所述外壳的凹部中时,所述绝缘部件抵接于卡的底面,由此使该被选择的触头以远离所述卡的底面的方式倾倒。
根据上述(1)的结构,在使卡插入外壳的凹部而停止或者拔出卡的过程中,当在卡底面的仅下方存在被选择的触头的情况下,(i)只要保护用的绝缘部件与卡底面抵接,则被选择的触头与该绝缘部件一起倾倒,至少不会触到卡底面。(ii)只要保护用的绝缘部件不与卡底面抵接,则被选择的触头不会与该绝缘部件一起倾倒,能够与卡的槽部的规定的连接端子接触。即,按照是否需要连接,利用上述(i)、(ii)对被选择的触头进行倾倒控制,能够将与卡的无用的接触、摩擦抑制为最小限。
(2)一种卡用连接器,在上述(1)的结构中,所述多种卡包括矩形的第1卡和矩形的第2卡,所述矩形的第1卡具有从一个端部的底面凹陷的第1槽部,在该第1槽部的底部配置有多个第1连接端子,所述矩形的第2卡的外形尺寸及厚度与所述第1卡相同,具有从一个端部的底面凹陷的第2槽部,并且在该第2槽部的底部配置有多个所述第1连接端子及多个第2连接端子,所述外壳的凹部中的多个触头包括多个第1触头和多个第2触头,所述多个第1触头配置于所述凹部的进深侧,且能够分别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接触,所述多个第2触头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开口侧,且能够分别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接触,在所述多个第2触头上具有作为所述保护用的绝缘部件的绝缘杆,该绝缘杆被自由倾倒的板簧支承,并且,以与所述第2触头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式被配置在该第2触头的延伸中间部分上,该绝缘杆具有不进入到所述第1卡的所述第1槽部的阶梯差内并且进入到所述第2卡的所述第2槽部的阶梯差内的尺寸。
根据上述(2)的结构,当将第1卡插入外壳的凹部时,包括第1槽部的缘部(阶梯差缘部)的第1卡的底面与第2触头的绝缘杆抵接而使多个第2触头倾倒,第2触头与第1卡不接触而被保护。此外,当将第2卡插入上述外壳的凹部时,上述绝缘杆进入到第2槽部的阶梯差内,不会使多个第2触头倾倒,这些第2触头与第2连接端子接触。
(3)一种卡用连接器,在上述(2)的结构中,所述多个第2连接端子包括多个成对的信号端子和配置于该成对的信号端子的两侧的接地端子,所述多个第2触头包括与所述成对的信号端子自由接触的信号触头和与所述接地端子自由接触的接地触头,所述板簧是沿与该接地触头朝向所述接地端子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的一对板簧,所述绝缘杆是将一对所述板簧的末端部桥接而构成的,与成对的所述信号触头及所述接地触头一起自由倾倒。
(4)一种卡用连接器,在上述(2)或者(3)的结构中,所述多个第2触头是由对展开板成型而得的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的,通过包含该金属板的中央部的模塑而成型出所述外壳,并使所述信号触头、所述接地触头及所述板簧分别分离。
(5)一种卡用连接器,在上述(2)至(4)中的任意的结构中,所述板簧分别被配置于成对的所述信号触头的两侧,所述绝缘杆是将所述板簧的末端部的桥接部分模塑而成的,所述被模塑的桥接部分也包括延伸至所述接地触头上的部分。
(6)一种卡用连接器,在上述(5)的结构中,在成型出所述绝缘杆之后,一对所述板簧被朝向成对的所述信号触头弯折。
根据上述(3)至(6)中的任一项的结构,有助于绝缘杆的结构的稳定及/或具备绝缘杆的触头及不具备绝缘杆的触头的结构的稳定。
(7)一种卡用连接器,在上述(1)的结构中,所述多种卡包括矩形的第1卡和矩形的第2卡,所述矩形的第1卡具有从一个端部的底面凹陷的第1槽部,在该第1槽部的底部配置有多个第1连接端子,所述矩形的第2卡的外形尺寸及厚度与所述第1卡相同,具有从一个端部的底面凹陷的第2槽部,并且在该第2槽部的底部配置有多个所述第1连接端子及多个第2连接端子,所述外壳的凹部中的多个触头包括多个第1触头和多个第2触头,所述多个第1触头配置于所述凹部的进深侧,且能够分别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接触,所述多个第2触头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开口侧,且能够分别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接触,在所述多个第2触头上分别具有作为所述保护用的绝缘部件的绝缘块,该绝缘块分别形成于所述第2触头的延伸中间部分上。
根据上述(7)的结构,当将第1卡插入外壳的凹部时,第1卡的底面与各个第2触头的绝缘块抵接而使多个第2触头倾倒,第2触头与第1卡(卡的底面)不接触而被保护。此外,当将第2卡插入上述外壳的凹部时,上述绝缘块进入到第2槽部的阶梯差内,不使多个第2触头倾倒,这些第2触头与第2连接端子接触。
(8)一种卡用连接器,在上述(7)的结构中,所述多个第2连接端子包括多个成对的信号端子和配置于该成对的信号端子的两侧的接地端子,所述多个第2触头包括与所述成对的信号端子自由接触的信号触头和与所述接地端子自由接触的接地触头,所述绝缘块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信号触头及所述接地触头一起自由倾倒。
(9)一种卡用连接器,在上述(7)或者(8)的结构中,所述多个第2触头是由对展开板成型而得的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的,通过包含该金属板的中央部的模塑而成型出所述外壳,并使所述信号触头及所述接地触头分别分离。
根据上述(8)或(9)的结构,有助于具备绝缘块的触头及不具备绝缘块的触头的结构的稳定。
(10)一种卡用连接器,在上述(2)至(9)的任意的结构中,所述第1卡包括UHS-I对应SD存储卡,所述第2卡包括UHS-II对应SD存储卡。
(11)一种卡用连接器,该卡用连接器能够共用矩形的第1卡和矩形的第2卡,该矩形的第1卡在从一个端部的底面凹陷的第1槽部的底部上配置有多个第1连接端子,该矩形的第2卡的外形尺寸及厚度与所述第1卡相同,在从一个端部的底面凹陷的第2槽部的底部上配置有多个所述第1连接端子及多个第2连接端子,该卡用连接器具备:具有自由插入所述第1卡或者所述第2卡的凹部的板状的外壳;覆盖所述外壳的凹部的罩板;配置于所述凹部的进深侧且能够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接触的多个第1触头;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开口侧且能够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接触的多个第2触头,所述第2连接端子包括多个成对的信号端子和配置于所述成对的信号端子的两侧的接地端子,所述第2触头包括:与所述成对的信号端子接触自由的信号触头;与所述接地端子接触自由的接地触头;在与所述接地触头朝向所述接地端子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板簧;以及将一对所述板簧的末端部桥接且使成对的所述信号触头及所述接地触头自由倾倒的绝缘杆,
当将所述第1卡插入所述外壳的凹部时,所述第1卡的底面与所述绝缘杆抵接而使多个所述第2触头倾倒,当将所述第2卡插入所述外壳的凹部时,所述绝缘杆不与所述第2槽部的底部抵接而通过,所述绝缘杆不会使多个所述第2触头倾倒,所述第2触头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接触。
(12)一种卡用连接器,在上述(11)的结构中,多个所述第2触头是由对展开板成形而得的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的,通过包含该金属板的中央部的模塑而成型出所述外壳,并使所述信号触头、所述接地触头及所述板簧分别分离。
(13)一种卡用连接器,在上述(11)或者(12)的结构中,所述绝缘杆的两端部包括配置于所述成对的信号触头的两侧的所述板簧的末端部的模塑部分。
(14)一种卡用连接器,在上述(11)至(13)中的任一项的结构中,在成型出所述绝缘杆后,一对所述板簧被朝向成对的所述第1信号触头弯折。
(15)一种卡用连接器,该卡用连接器能够共用矩形的第1卡和矩形的第2卡,该矩形的第1卡在从一个端部的底面凹陷的第1槽部的底部上配置有多个第1连接端子,该矩形的第2卡的外形尺寸及厚度与所述第1卡相同,在从一个端部的底面凹陷的第2槽部的底部上配置有多个所述第1连接端子及多个第2连接端子,该卡用连接器具备:具有自由插入所述第1卡或者所述第2卡的凹部的板状的外壳;覆盖所述外壳的凹部的罩板;配置于所述凹部的进深侧且能够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接触的多个第1触头;以及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开口侧且能够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接触的多个第2触头,所述第2连接端子包括多个成对的信号端子和配置于所述成对的信号端子的两侧的接地端子,所述第2触头包括:与所述成对的信号端子接触自由的信号触头;与所述接地端子自由接触的接地触头;绝缘块,其被配置为自由通过所述第1槽部或者所述第2槽部,且在所述信号触头及所述接地触头的中间部被成形而成,且使所述信号触头及所述接地触头自由倾倒,
当将所述第1卡插入所述外壳的凹部时,所述第1卡的底面与所述绝缘块抵接而使多个所述第2触头倾倒,当将所述第2卡插入所述外壳的凹部时,所述绝缘块不与所述第2槽部的底部抵接而通过,所述绝缘块不使多个所述第2触头倾倒,所述第2触头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接触。
(16)一种卡用连接器,在上述(15)的结构中,多个所述第2触头是由对展开板成型而得的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的,通过包含该金属板的中央部的模塑而成型出所述外壳,并使所述信号触头及所述接地触头分别分离。
(17)一种卡用连接器,在(1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结构中,所述第1卡包括UHS-I对应SD存储卡,所述第2卡包括UHS-II对应SD存储卡。
根据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在要保护的触头的延伸中间部分上以自由倾倒的方式配置绝缘部件(绝缘杆或者绝缘块)。由此,当插入外壳的卡与绝缘部件抵接时,上述要保护的触头与绝缘部件一起倾倒,不与卡接触而被保护。由此,在能够与不同的卡对应的卡用连接器的各触头中,能够极大地避免与对应的卡的必要部分以外的部分的接触。其结果,能够提供不会损伤触头的卡用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取下罩板的立体图。
图4是通过剖面示出图3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从底面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中应用的第1卡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从表面侧观察第1卡的状态。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中应用的第1卡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从底面侧观察第1卡的状态。
图10A和图10B分别是示出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中应用的第1卡的结构的平面图,图10A示出第1卡的表面侧,图10B示出第1卡的底面侧。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中应用的第2卡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从表面侧观察第2卡的状态。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中应用的第2卡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从底面侧观察第2卡的状态。
图13A和图13B分别是示出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中应用的第2卡的结构的平面图,图13A示出第2卡的表面侧,图13B示出第2卡的底面侧。
图14是第1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中配备的第1触头及第2触头的俯视图,示出去除作为外壳的模塑件的状态。
图15是第1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中配备的第1触头及第2触头的立体图,示出去除作为外壳的模塑件的状态。
图16是第1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中配备的第1触头及第2触头的立体图,示出在外壳上模塑的状态。
图17A和图17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图17A示出将第1卡向卡用连接器中插入的中途状态,图17B示出将第1卡插入到了卡用连接器中的状态。
图18A和图18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图18A示出将第2卡向卡用连接器中插入的中途状态,图18B示出将第2卡插入到了卡用连接器中的状态。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
图21是第2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取下罩板的状态图。
图22是通过剖面示出图2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3是从底面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26是第2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中配备的第1触头及第2触头的俯视图,示出取下作为外壳的模塑件的状态。
图27是第2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中配备的第1触头及第2触头的立体图,示出取下作为外壳的模塑件的状态。
图28是第2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中配备的第1触头及第2触头的立体图,示出在外壳上铸模的状态。
图29A和图29B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图29A示出将第1卡向卡用连接器中插入的中途状态,图29B示出将第1卡插入到了卡用连接器中的状态。
图30A和图30B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图30A示出将第2卡向卡用连接器中插入的中途状态,图30B示出将第2卡插入到了卡用连接器中的状态。
图31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将罩板取下的状态。
图32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33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俯视图,示出取下罩板的状态。
图34A~图34C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卡用连接器中应用的卡的结构的图,图34A是示出作为第1种卡的MSDUO卡的结构的图,图34B是示出作为第2种卡的SD卡的结构的图,图34C是示出作为第3种卡的miniSD卡的结构的图。
标号说明
1、5:外壳;1ct:第1连接端子;2、6:罩板;2ct:第2连接端子;2gt:接地端子;2st:信号端子;3、7:第1触头;4、8:第2触头;4a:板簧;4b:绝缘杆;4g、8g:接地触头;4s、4s;8s、8s:成对的信号触头;8b:绝缘块;10、20:连接器(卡用连接器);11:凹部;C1:第1卡;C2:第2卡;D1:第1槽部;D2:第2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卡用连接器的结构)
最初,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
图3是图1的卡用连接器的、取下罩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通过剖面示出图3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从底面侧观察图1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1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主视图。图7是示出图1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后视图。
(第1卡及第2卡的结构)
在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之前,对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中应用的第1卡及第2卡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中应用的第1卡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从表面侧观察第1卡的状态。图9是示出从底面侧观察图8的第1卡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A和图10B分别是示出图8及图9的第1卡的结构的平面图,图10A示出第1卡的表面侧(表侧),图10B示出第1卡的底面侧(背侧)。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中应用的第2卡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从表面侧观察第2卡的状态。图12是示出从底面侧观察图11的第2卡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A和图13B分别是示出图11及图12的第2卡的结构的平面图,图13A示出第2卡的表面侧(表侧),图13B示出第2卡的底面侧(背侧)。
参照图8至图10,第1卡C1示出UHS-I对应SD存储卡。在第1卡C1中,其外形形成为矩形,在角部形成有防止错误插入用的切口Ca。此外,多个第1槽部D1形成于第1卡C1的一个端部。第1槽部D1从第1卡C1的底面Bf凹陷。并且,在第1槽部D1的底部分别配置有由金属箔构成的第1连接端子1ct。
在上述第1卡C1中,在具有绝缘性的塑料壳体ch1的内部收纳有IC芯片(未图示)。该IC芯片与第1槽部D1的第1连接端子1ct连接。第1连接端子1ct分别能够与后述的第1触头3电连接。
参照图11至图13,第2卡C2示出UHS-II对应SD存储卡。在第2卡C2中,其外形形成为矩形,在角部形成有防止错误插入用的切口Ca。此外,多个第2槽部D2形成于第2卡C2的一个端部。第2槽部D2从第2卡C2的底面Bf凹陷。并且,在第2槽部D2的底部分别配置有由金属箔构成的第1连接端子1ct及第2连接端子2ct。
在上述第2卡C2中,在具有绝缘性的塑料壳体ch2的内部收纳有IC芯片(未图示)。该IC芯片与第2槽部D2的第1连接端子1ct及第2连接端子2ct连接。第2卡C2的第1连接端子1ct分别能够与后述的第1触头3电连接。
参照图12或者图13B,第2连接端子2ct包括一组成对的信号端子2st、2st和多个接地端子2gt。一对接地端子2gt、2gt配置于成对的信号端子2st、2st的两侧。信号端子2st分别能够与后述的第2触头4中的第1信号触头4s电连接。接地端子2gt分别能够与后述的第2触头4中的接地触头4g电连接。
对比图8和图11,在第1卡C1与第2卡C2中,当从各自的表面Sf侧观察时,矩形的外形尺寸及厚度t相同。
此外,对比图10B和图13B,在第1卡C1与第2卡C2中,形成于插入侧的端部的多个第1连接端子1ct的排列相同。另一方面,第2卡C2与第1卡C1的不同在于,第2卡C2在多个第1连接端子1ct的后段排列有多个第2连接端子2ct。
此外,对比图9和图12,不同在于:第1槽部D1的距端缘的长度比第2槽部D2的距端缘的长度短。
(整体结构)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1至图7,卡用连接器(以下,简称为连接器)10具备板状的外壳1和罩板2。此外,连接器10具备多个第1触头3和多个第2触头4。
参照图2至图4,在外壳1上形成有自由插入第1卡C1或者第2卡C2的凹部11。凹部11被一对侧壁1a、1b和后壁1c围起。参照图1或者图2,凹部11被罩板2覆盖。能够将被罩板2覆盖的凹部11作为第1卡C1或者第2卡C2的容纳空间。
参照图2至图4,第1触头3配置于凹部11的进深侧。第1触头3能够与第1卡C1的第1连接端子1ct接触(参照图9或图10B)。此外,第1触头3能够与第2卡C2的第1连接端子1ct接触(参照图12或图13B)。
参照图2至图4,第2触头4配置于凹部11的开口侧。第2触头4能够与第2卡C2的第2连接端子2ct接触(参照图12或图13B)。
参照图2至图5,第2触头4包括成对的信号触头4s、4s和四个接地触头4g。此外,第2触头4分别具有被一对板簧4a、4a支承的绝缘杆4b、4b。这里,第2触头4是被选择的触头,绝缘杆4b是保护用的绝缘部件的一例。
参照图2至图5,成对的信号触头4s、4s能够与成对的信号端子2st、2st接触(参照图12或图13B)。接地触头4g能够与接地端子2gt接触(参照图12或图13B)。一对板簧4a、4a在与接地触头4g朝向接地端子2gt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形成于外壳1上的第2触头4下方的开口部4H具有与绝缘杆4b、4b一起倾倒的信号触头4s、4s及接地触头4g能够进入的区域和深度。
参照图2至图4,绝缘杆4b支承于倾倒自由的板簧(这里是一对板簧4a、4a),并且在第2触头4的延伸中间部分上被配置为与第2触头4的延伸方向垂直。更具体而言,绝缘杆4b将一对板簧4a、4a的末端部桥接,并且在各信号触头4s及接地触头4g的延伸中间部分上被配置为以与各信号触头4s及接地触头4g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式具有规定的尺寸。即,绝缘杆4b具有不进入到上述第1卡C1的第1槽部D1的阶梯差内并且进入到上述第2卡C2的第2槽部D2的阶梯差内的尺寸。换言之,绝缘杆4b中的与第2触头4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比第1卡C1的第1槽部D1所对应的槽宽大,并且比第2卡C2的第2槽部D2所对应的槽宽小。
在这样的结构中,当将第1卡C1插入到外壳1的凹部11时,由于包括第1槽部D1的缘部(阶梯差缘部)的第1卡C1的底面Bf与绝缘杆4b抵接,因此,各信号触头4s及接地触头4g被绝缘杆4b按压而以远离第1卡C1的底面的方式倾倒(参照图17B)。此外,当将第2卡C2插入到外壳1的凹部11时,绝缘杆4b进入到第2槽部D2的阶梯差内,各信号触头4s及接地触头4g能够与第2连接端子2ct接触(参照图18B)。
(外壳的结构)
接下来,对第1实施方式的外壳1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1至图7,外壳1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对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进行成型,能够得到期望的形状。
参照图2至图4,在外壳1中,弹出机构E配置于凹部11的一个端部。当将第1卡C1或者第2卡C2插入到凹部11时,弹出机构E能够动作,以使第1卡C1或者第2卡C2停止,当对在外壳1内停止状态的第1卡C1或者第2卡C2进行按压时,能够将第1卡C1或者第2卡C2从外壳1排出。以下,以第1卡C1为代表对弹出机构E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参照图4,弹出机构E由平板状的滑动部件E1、压缩螺旋弹簧E2及引导棒E3构成。滑动部件E1在与第1卡C1的插拔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进退自由地与外壳1连结。此外,滑动部件E1在其末端部形成有与第1卡C1的切口Ca卡合的L字片。此外,滑动部件E1具有与形成于第1卡C1的侧面的槽部(参照图8)卡合自由的板簧Ea。此外,在滑动部件E1的侧面穿设有心形的凸轮槽(未图示)。
参照图4,压缩螺旋弹簧E2被保持于滑动部件E1的内部。此外,压缩螺旋弹簧E2朝向第1卡C1被排出的方向对滑动部件E1施力。引导棒E3的一端部与心形的凸轮槽(未图示)连结。此外,引导棒E3的另一端部以旋转自由的方式与外壳1连结。
参照图4,当将第1卡C1向凹部11中插入而克服压缩螺旋弹簧E2的作用力使滑动部件E1向外壳1的进深侧移动时,引导棒E3的一端部向心形的凸轮槽的分支点移动。然后,当引导棒E3的一端部到达心形的凸轮槽的分支点时,引导棒E3能够将滑动部件E1锁定,能够限定第1卡C1的停止位置。
参照图4,从引导棒E3的一端部位于心形的凸轮槽的分支点的状态起,按压一下第1卡C1,则引导棒E3的一端部从心形的凸轮槽的分支点释放,在心形的凸轮槽的返回行程上相对移动。并且,压缩螺旋弹簧E2使滑动部件E1向外壳1的开口侧移动,由此,第1卡C1能够从外壳1排出。
(罩板的结构)
接下来,对第1实施方式的罩板2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1或者图2,罩板2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罩板2由顶板21和一对侧面板22、23构成。
参照图1或者图2,顶板21与凹部11对置配置。一对侧面板22、23是由顶板21的两端部呈直角弯折而形成的。一对侧面板22、23能够与外壳1的两侧面紧密贴合。将一对侧面板22、23的一部分进一步弯折而能够与外壳1的底面紧密贴合。并且,通过将第1罩板2从外壳1的开口侧插入,来组装外壳1。
参照图1或者图2,容易目视确认多个第2触头4的窗21w在顶板21上开口。此外,顶板21具有从表面Sf侧按压第1卡C1或者第2卡C2的板簧片21a,并且具有按压滑动部件E1的板簧片21b(参照图4)。此外,在一个侧面板22上具有按压引导棒E3的板簧片22a(参照图4)。
参照图1或者图2,通过具有导电性的罩板2覆盖外壳1,由此,能够保护容纳于内部的第1卡C1或者第2卡C2不受电磁干扰。
接下来,对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触头及第2触头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4、图15分别是图1的卡用连接器中配备的第1触头及第2触头的俯视图、立体图,示出取下作为外壳的模塑件的状态。
(第1触头的结构)
参照图14或者图15,第1触头3是由对展开板(未图示)成型而得的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的,对展开板进行冲裁加工或者弯折加工,能够得到具有导电性的悬臂状的波纹触头。考虑到加工的容易性及弹簧特性、导电性等,优选第1触头3使用铜合金,但是,不限于铜合金。
参照图14或者图15,九个第1触头3互相分离,但是,在模塑以前,九个第1触头3也可以是局部彼此相连的连锁状触头,如图16所示,在以将第1触头3的固定部模塑的方式成型出外壳1之后,适当地对连锁状触头进行冲裁加工,由此,能够将九个第1触头3彼此分离。
参照图2至图4,第1触头3的固定端部固定于外壳1。另一方面,第1触头3的自由端部从凹部11的底面倾斜地延伸。并且,在第1触头3的自由端部的顶部形成有能够与第1连接端子1ct接触的接点3s(参照图15)。
参照图7,在第1触头3的固定端部形成有簧片3r。这些簧片3r能够钎焊接合于印刷基板1p的一个面11p(参照图1)。即,连接器10是表面安装型的连接器。
(第2触头的结构)
参照图14或者图15,第2触头4是由对展开板(未图示)成型而得的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4p构成。对展开板进行冲裁加工或者弯折加工,能够得到具有导电性的悬臂状的波纹触头。考虑到加工的容易性及弹簧特性、导电性等,优选第2触头4使用铜合金,但是,不限于铜合金。
参照图14或者图15,通过对金属板4p的中央部进行模塑,能够成型出外壳1。并且,如图16所示,在第2触头4中,信号触头4s、接地触头4g及板簧4a彼此分离。这里的板簧4a、4a与接地触头4g电连接。
参照图2至图4,信号触头4s的固定端部被固定于外壳1。另一方面,信号触头4s的自由端部从凹部11的底面倾斜地延伸。并且,在信号触头4s的自由端部的顶部形成有能够与信号端子2st接触的接点41s(参照图15)。
同样地,参照图2至图4,接地触头4g的固定端部被固定于外壳1。另一方面,接地触头4g的自由端部从凹部11的底面倾斜地延伸。并且,在接地触头4g的自由端部的顶部形成有能够与接地端子2gt接触的接点(参照图15)。
参照图2或者图3,使接地触头4g的宽幅的簧片4gr从外壳1的两侧面延伸。这些簧片4gr能够钎焊接合于印刷基板1p的一个面11p(参照图1)。即,连接器10是表面安装型的连接器。此外,通过使簧片4gr成为宽幅,能够强化接地(接地)。
参照图2至图4,绝缘杆4b的两端部包括配置于成对的信号触头4s、4s的两侧的板簧4a、4a的末端部的模塑部分。更具体而言,绝缘杆4b是将配置于成对的信号触头4s、4s的两侧的板簧4a、4a的末端部的桥接部分模塑而成的。该被模塑的桥接部分也包括延伸至接地触头4g上的部分。如图16所示,在成型出绝缘杆4b之后,优选使一对板簧4a、4a朝向成对的信号触头4s、4s弯折,得到图2至图4所示那样的绝缘杆4b的形态。
(卡用连接器的作用)
接下来,对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动作进行说明并对连接器10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图17A和图17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图17A示出将第1卡向卡用连接器中插入的中途状态,图17B示出将第1卡插入到了卡用连接器中的状态。
图18A和图18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图18A示出将第2卡向卡用连接器中插入的中途状态,图18B示出将第2卡插入到了卡用连接器中的状态图。
参照图17A,当将第1卡C1向外壳1的凹部11中插入时,第1卡C1的末端缘朝向绝缘杆4b行进。参照图17B,在将第1卡C1插入到外壳1的凹部11的状态下,在第1卡C1的末端缘与信号触头4s及接地触头4g抵接之前,第1卡C1的包括第1槽部D1的阶梯差缘部的底面Bf与绝缘杆4b抵接,绝缘杆4b被按压而经由板簧4a、4a倾倒并且使信号触头4s及接地触头4g倾倒。倾倒的信号触头4s及接地触头4g比绝缘杆4b、4b进一步进入到外壳1的开口部4H,避免了与第1卡C1的接触。由此,信号触头4s及接地触头4g不接触第1卡C1的底面Bf,能够防止信号触头4s及接地触头4g的损伤。另外,在将第1卡C1插入到了外壳1的凹部11的状态下,第1连接端子1ct与第1触头3接触(参照图17B)。
参照图18A,当将第2卡C2向外壳1的凹部11中插入时,第2卡C2的末端缘朝向绝缘杆4b行进。参照图18B,在将第2卡C2插入到外壳1的凹部11的状态下,绝缘杆4b能够不与第2槽部D2的底面抵接而通过。并且,绝缘杆4b不会使信号触头4s及接地触头4g倾倒,能够使信号触头4s及接地触头4g与第2连接端子2ct接触。另外,绝缘杆4b构成为,即使绝缘杆4b与第1槽部D1的底面抵接,也不会使信号触头4s及接地触头4g倾倒。此外,在将第2卡C2插入到了外壳1的凹部11中的状态下,第1连接端子1ct与第1触头3接触(参照图18B)。
这样,在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中,在要保护的多个第2触头4的延伸中间部分上,以适当的尺寸与第2触头4的延伸方向垂直地配置绝缘杆4b。绝缘杆4b被板簧4a支承为倾倒自由。在绝缘杆4b与插入到外壳1的卡的底部抵接的情况下,绝缘杆4b被卡的底部按压而使多个第2触头4以远离卡的底面的方式倾倒。由此,在能够与不同的卡(C1、C2)对应的卡用连接器10的各触头中,能够极大地避免与对应的卡的必要部分以外的部分的接触。其结果,能够提供不会损伤触头的卡用连接器。
[第2实施方式]
(卡用连接器的结构)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0是示出图19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
图21是示出图19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是取下罩板的状态图。图22是通过截面示出图19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23是从底面侧观察图19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图19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主视图。图25是示出图19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后视图。另外,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的结构件由于作用相同,因此有时省略说明。
(整体结构)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19至图25,卡用连接器(以下,简称为连接器)20具备板状的外壳5和罩板6。此外,连接器20具备多个第1触头7和多个第2触头8。
参照图20至图22,在外壳5上形成有自由插入第1卡C1或者第2卡C2的凹部51。凹部51被一对侧壁5a、5b和后壁5c围起。参照图19或者图20,凹部51被罩板6覆盖。能够将被罩板6覆盖的凹部51作为第1卡C1或者第2卡C2的容纳空间。
参照图20至图22,第1触头7配置于凹部51的进深侧。第1触头7能够与第1卡C1的第1连接端子1ct接触(参照图9或者图10B)。此外,第1触头7能够与第2卡C2的第1连接端子1ct接触(参照图12或者图13B)。
参照图20至图22,第2触头8配置于凹部51的开口侧。第2触头8能够与第2卡C2的第2连接端子2ct接触(参照图12或者图13B)。
参照图20至图23,第2触头8包括成对的信号触头8s、8s和四个接地触头8g。各信号触头8s及接地触头8g具有形成于其中间部分上的八个绝缘块8b。这里,第2触头8是被选择的触头,绝缘块8b是保护用的绝缘部件的一例。
参照图20至图23,成对的信号触头8s、8s能够与成对的信号端子2st、2st接触(参照图12或者图13B)。接地触头8g能够与接地端子2gt接触(参照图12或者图13B)。形成于外壳1的第2触头8下方的开口部8H具有供与绝缘块8b一起倾倒的各信号触头8s及接地触头8g进入的区域和深度。
参照图20至图22,绝缘块8b是在第2触头8(各信号触头8s及接地触头8g)的延伸中间部分上还包括该触头的中间部分的周围地,通过对规定形状的绝缘部件成型(例如基于合成树脂的成型)而配置成的,并且至少具有使需要与第2触头8接触的卡的槽部自由通过的尺寸。这里的绝缘块8b配置为使第1槽部D1或者第2槽部D2自由通过(参照图9或者图12)。
在这样的结构中,当将第1卡C1插入到外壳5的凹部51时,由于包括第1槽部D1的阶梯差缘部的第1卡C1的底部Bf与绝缘块8b抵接,因此,各信号触头8s及接地触头8g被各个绝缘块8b按压而以远离第1卡C1的底面的方式倾倒(参照图29B)。此外,当将第2卡C2插入到外壳1的凹部11时,绝缘块8b分别直接进入到第2槽部D2,各信号触头8s及接地触头8g能够与第2连接端子2ct接触(参照图30B)。
(外壳的结构)
接下来,对第2实施方式的外壳5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19至图25,外壳5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对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进行成型,能够得到期望的形状。
参照图19至图22,在外壳5中,弹出机构E配置于凹部51的一个端部。当将第1卡C1或者第2卡C2插入到凹部51时,弹出机构E能够动作,以使第1卡C1或者第2卡C2停止,当对按下在外壳5内停止状态的第1卡C1或者第2卡C2进行按压时,能够将第1卡C1或者第2卡C2从外壳5排出。
(罩板的结构)
接下来,对第2实施方式的罩板6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19或者图20,罩板6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罩板6由顶板61和一对侧面板62、63构成。
参照图19或者图20,顶板61与凹部51对置配置。一对侧面板62、63是由顶板61的两端部呈直角弯折而形成的。一对侧面板62、63能够与外壳5的两侧面紧密贴合。将一对侧面板62、63的一部分进一步向外侧弯折。并且,通过将罩板6朝向外壳5的凹部51插入,来组装外壳5。
参照图19或者图20,在顶板61上至少开设有容易目视确认多个第2触头8的窗61w。此外,顶板61具有从表面Sf侧按压第1卡C1或者第2卡C2的板簧片61a,并且具有按压滑动部件E1的板簧片61b(参照图22)。在一个侧面板62上具有按压引导棒E3的板簧片62b(参照图22)。
参照图19或者图20,通过具有导电性的罩板6覆盖外壳5,由此,能够保护容纳于内部的第1卡C1或者第2卡C2不受电磁干扰。
接下来,对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第1触头及第2触头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6、图27分别是图19的卡用连接器中配备的第1触头及第2触头的俯视图、立体图,示出取下作为外壳的模塑件的状态。
(第1触头的结构)
参照图26或者图27,第1触头7是由对展开板(未图示)成型而得的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的,对展开板进行冲裁加工或者弯折加工,能够得到具有导电性的悬臂状的波纹触头。考虑到加工的容易性及弹簧特性、导电性等,优选第1触头7使用铜合金,但是,不限于铜合金。
参照图26或者图27,九个第1触头7互相分离,但是,在模塑以前,九个第1触头7也可以是局部彼此相连的连锁状触头,如图28所示,在以将第1触头7的固定部模塑的方式成型出外壳5之后,适当地对连锁状触头进行冲裁加工,由此,能够将九个第1触头3彼此分离。
参照图20至图22,第1触头7的固定端部固定于外壳5。另一方面,第1触头7的自由端部从凹部51的底面倾斜地延伸。并且,在第1触头7的自由端部的顶部形成有能够与第1连接端子1ct接触的接点3s(参照图27)。
参照图25,在第1触头7的固定端部形成有簧片7r。这些簧片7r能够钎焊接合于印刷基板1p的一个面11p(参照图19)。即,连接器20是表面安装型的连接器。
(第2触头的结构)
参照图26或者图27,第2触头8是由对展开板(未图示)成型而得的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8p构成。对展开板进行冲裁加工或者弯折加工,能够得到具有导电性的悬臂状的波纹触头。考虑到加工的容易性及弹簧特性、导电性等,优选第2触头8使用铜合金,但是,不限于铜合金。
参照图26或者图27,通过对金属板8p的中央部进行模塑,能够成型出外壳5。并且,如图28所示,在第2触头8中,信号触头8s及接地触头8g彼此分离。
参照图20至图22,信号触头8s的固定端部固定于外壳5。另一方面,信号触头8s的自由端部从凹部51的底面倾斜地延伸。并且,在信号触头8s的自由端部的顶部形成有能够与信号端子2st接触的接点81s(参照图27)。
同样地,参照图20至图22,接地触头8g的固定端部固定于外壳5。另一方面,接地触头8g的自由端部从凹部51的底面倾斜地延伸。并且,在接地触头8g的自由端部的顶部形成有能够与接地端子2gt接触的接点(参照图27)。
参照图20或者图21,接地触头8g从外壳5的两侧面延伸出宽幅的簧片81r。此外,接地触头8g向外壳5的开口侧延伸出一组簧片82r、82r。这些簧片81r、82r能够钎焊接合于印刷基板1p的一个面11p(参照图19)。即,连接器20是表面安装型的连接器。此外,通过将多个簧片81r、82r钎焊接合于印刷基板1p的一个面11p(参照图19),能够强化接地(接地)。
参照图20至图22,绝缘块8b配置于信号触头8s的延伸中间部分上,更具体而言,是包括该中间部分的周围地进行模塑成型而配置成的。此外,绝缘块8b配置于接地触头8g的延伸中间部分上,更具体而言,是包括该中间部分的周围地进行模塑成形而配置成的。如图28所示,多个绝缘块8b排列成横向一列。
(卡用连接器的作用)
接下来,对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的动作进行说明并对连接器20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图29A和图29B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图29A示出将第1卡向卡用连接器中插入的中途状态,图29B示出将第1卡插入到了卡用连接器中的状态。
图30A和图30B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图30A示出将第2卡向卡用连接器中插入的中途状态,图30B示出将第2卡插入到了卡用连接器中的状态。
参照图29A,当将第1卡C1向外壳5的凹部51中插入时,第1槽部D1的阶梯差部朝向绝缘块8b行进。参照图29B,在将第1卡C1插入到外壳5的凹部51的状态下,在第1槽部D1的阶梯差部与信号触头8s及接地触头8g抵接之前,第1卡C1的底面Bf与绝缘块8b抵接,绝缘块8b使信号触头8s及接地触头8g倾倒。倾倒的信号触头8s及接地触头8g比绝缘块8b进一步进入到外壳5的开口部8H,避免了与第1卡C1的接触。由此,信号触头8s及接地触头8g不接触第1卡C1的底面Bf,能够防止信号触头8s及接地触头8g的损伤。另外,在将第1卡C1插入到了外壳5的凹部51的状态下,第1连接端子1ct与第1触头7接触(参照图29B)。
参照图30A,当将第2卡C2向外壳5的凹部51中插入时,第2槽部D2的阶梯差朝向绝缘块8b行进。参照图30B,在将第2卡C2插入到外壳5的凹部51的状态下,绝缘块8b能够不与第2槽部D2的底面抵接而通过。并且,绝缘块8b不会使信号触头8s及接地触头8g倾倒,能够使信号触头8s及接地触头8g与第2连接端子2ct接触。此外,在将第2卡C2插入到了外壳5的凹部51的状态下,第1连接端子1ct与第1触头7接触(参照图30B)。
这样,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构成为,对于要保护的多个第2触头8,在这些触头的延伸中间部分上分别设置绝缘块8b。在绝缘块8b与插入于外壳1的卡的底部抵接的情况下,绝缘块8b被卡的底部按压,使多个第2触头8以远离卡的底面的方式倾倒。由此,在能够与不同的卡(C1、C2)对应的卡用连接器20的各触头中,能够极大地避免与对应的卡的必要部分以外的部分的接触。其结果,能够提供不会损伤触头的卡用连接器。
此外,由于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不需要支承绝缘杆4b的一对板簧4a、4a,因此,具有如下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不同的效果:结构简单。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中,由于在触头本身上设置有绝缘块8b,因此,具有如下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不同的效果:无需将一对板簧4a、4a朝向信号触头4s、4s弯折的步骤。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中,在信号触头8s及接地触头8g的中间部分上分别设置绝缘块8b,由此,即使在第1卡C1的极间壁破损的情况下(参照图9),绝缘块8b也能够通过极间壁之间(参照图29),因此,具有如下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不同的效果:能够防止信号触头8s及接地触头8g的变形。
本发明是能够共用外形尺寸及厚度相同但连接端子的排列局部不同的两种卡的卡用连接器,虽然公开了保护触头的卡用连接器,但是,只要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也能够保护卡用连接器以外的触头。

Claims (10)

1.一种卡用连接器,该卡用连接器能够共用多种卡,所述多种卡分别配置有从底面凹陷的槽部并且在该槽部的底部分别配置有多个连接端子,并且所述槽部及所述连接端子的形态不同,其中,
该卡用连接器具备:
板状的外壳,其具有自由插入所述多种卡的凹部;
覆盖所述外壳的凹部的罩板;以及
在所述凹部中能够与所述连接端子的形态对应地接触的多个触头,
所述多个触头中的被选择的触头具有保护用的绝缘部件,该绝缘部件配置于所述被选择的触头的延伸中间部分上,当将所述多种卡中的一个插入到所述外壳的凹部中时,所述绝缘部件抵接于卡的底面,由此使该被选择的触头以远离所述卡的底面的方式倾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多种卡包括矩形的第1卡和矩形的第2卡,所述矩形的第1卡具有从一个端部的底面凹陷的第1槽部,在该第1槽部的底部配置有多个第1连接端子,所述矩形的第2卡的外形尺寸及厚度与所述第1卡相同,具有从一个端部的底面凹陷的第2槽部,并且在该第2槽部的底部配置有多个所述第1连接端子及多个第2连接端子,
所述外壳的凹部中的多个触头包括多个第1触头和多个第2触头,所述多个第1触头配置于所述凹部的进深侧,且能够分别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接触,所述多个第2触头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开口侧,且能够分别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接触,
在所述多个第2触头上具有作为所述保护用的绝缘部件的绝缘杆,该绝缘杆被自由倾倒的板簧支承,并且,以与所述第2触头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式被配置在该第2触头的延伸中间部分上,该绝缘杆具有不进入到所述第1卡的所述第1槽部的阶梯差内并且进入到所述第2卡的所述第2槽部的阶梯差内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2连接端子包括多个成对的信号端子和配置于该成对的信号端子的两侧的接地端子,
所述多个第2触头包括与所述成对的信号端子自由接触的信号触头和与所述接地端子自由接触的接地触头,
所述板簧是沿与该接地触头朝向所述接地端子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的一对板簧,
所述绝缘杆是将一对所述板簧的末端部桥接而构成的,与成对的所述信号触头及所述接地触头一起自由倾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2触头是由对展开板成型而得的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的,通过包含该金属板的中央部的模塑而成型出所述外壳,并使所述信号触头、所述接地触头及所述板簧分别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板簧分别被配置于成对的所述信号触头的两侧,所述绝缘杆是将所述板簧的末端部的桥接部分模塑而成的,所述被模塑的桥接部分也包括延伸至所述接地触头上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
在成型出所述绝缘杆之后,一对所述板簧被朝向成对的所述信号触头弯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多种卡包括矩形的第1卡和矩形的第2卡,所述矩形的第1卡具有从一个端部的底面凹陷的第1槽部,在该第1槽部的底部配置有多个第1连接端子,所述矩形的第2卡的外形尺寸及厚度与所述第1卡相同,具有从一个端部的底面凹陷的第2槽部,并且在该第2槽部的底部配置有多个所述第1连接端子及多个第2连接端子,
所述外壳的凹部中的多个触头包括多个第1触头和多个第2触头,所述多个第1触头配置于所述凹部的进深侧,且能够分别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接触,所述多个第2触头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开口侧,且能够分别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接触,
在所述多个第2触头上分别具有作为所述保护用的绝缘部件的绝缘块,该绝缘块分别形成于所述第2触头的延伸中间部分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2连接端子包括多个成对的信号端子和配置于该成对的信号端子的两侧的接地端子,
所述多个第2触头包括与所述成对的信号端子自由接触的信号触头和与所述接地端子自由接触的接地触头,
所述绝缘块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信号触头及所述接地触头一起自由倾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2触头是由对展开板成型而得的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的,通过包含该金属板的中央部的模塑而成型出所述外壳,并使所述信号触头及所述接地触头分别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1卡包括UHS-I对应SD存储卡,
所述第2卡包括UHS-II对应SD存储卡。
CN201510903828.2A 2014-12-11 2015-12-09 卡用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031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1203 2014-12-11
JP2014251203 2014-12-11
JP2015-209097 2015-10-23
JP2015209097A JP2016115663A (ja) 2014-12-11 2015-10-23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3102A true CN105703102A (zh) 2016-06-22
CN105703102B CN105703102B (zh) 2020-02-14

Family

ID=56142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0382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03102B (zh) 2014-12-11 2015-12-09 卡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115663A (zh)
CN (1) CN105703102B (zh)
TW (1) TW20163361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1488B2 (ja) 2016-06-09 2021-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信号伝送装置、信号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機器
JP6812402B2 (ja) * 2018-12-26 2021-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収納ユニッ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92991A1 (en) * 2001-06-19 2002-12-19 Joe Motojima Push-push type card connector comprising a cam mechanism using a generally heart-shaped cam groove
CN2845209Y (zh) * 2005-09-12 2006-12-06 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2909565Y (zh) * 2006-05-25 2007-06-06 莫列斯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038363Y (zh) * 2007-02-09 2008-03-19 林乐贤 具有插卡保护功能的连接器
CN201130765Y (zh) * 2007-11-09 2008-10-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92991A1 (en) * 2001-06-19 2002-12-19 Joe Motojima Push-push type card connector comprising a cam mechanism using a generally heart-shaped cam groove
CN2845209Y (zh) * 2005-09-12 2006-12-06 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2909565Y (zh) * 2006-05-25 2007-06-06 莫列斯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038363Y (zh) * 2007-02-09 2008-03-19 林乐贤 具有插卡保护功能的连接器
CN201130765Y (zh) * 2007-11-09 2008-10-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3102B (zh) 2020-02-14
TW201633615A (zh) 2016-09-16
JP2016115663A (ja) 2016-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3175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tructure capable of reduc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signal modules
KR101611025B1 (ko) 카드 커넥터 및 콘택트
EP1453145A1 (en) Receptacle
JP2008027906A (ja) 携帯電話simカードとメモリカードとのツーインワンコネクタ
JP2008004523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及びハウジングSubAssyの製造方法
CN101740899A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2111238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3398364U (zh) 卡连接器、电子设备和连接端子
TWI294198B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104733960A (zh) 托盘式卡连接器
US20110300734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CN105703102A (zh) 卡用连接器
CN201773987U (zh) 连接器
CN103368035B (zh) 卡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US7128612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7670161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9197020B2 (en) Mini USB connector
US7371120B1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CN103579807A (zh) 端子、电连接器及电连接装置
JP7002115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EP3429030A1 (en) Electrical contact terminal
CN105789948A (zh) 卡连接器以及接触件
CN204497437U (zh) 电子卡连接器
US7604493B2 (en) Card connector
CN107508060A (zh) 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