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68295B - 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 - Google Patents

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68295B
CN109368295B CN201811573727.3A CN201811573727A CN109368295B CN 109368295 B CN109368295 B CN 109368295B CN 201811573727 A CN201811573727 A CN 201811573727A CN 109368295 B CN109368295 B CN 1093682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m
moving
groove
frame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737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68295A (zh
Inventor
秦宗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57372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682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68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8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68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82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02Loading or unloading lan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货运列车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本发明包括安装于货运列车两侧的装卸桥和安装于货运列车的集装箱上的滑动机构,滑动机构上设置有在装卸桥上滑行的移动轮;所述装卸桥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配合安装的上层平台、中部承重架和底层框架,底层框架上设置有竖直滑槽,中部承重架的两侧固定有配合安装于竖直滑槽内的滑块,中部承重架的上端设置有便于上层平台移动的滚轴组,上层平台的下端配合设置于滚轴组上,上层平台的上端安装有与移动轮相对应的滑轨;所述上层平台内设置有带动集装箱移动的移动机构。本发明能够提高装卸效率,为客户节约时间和费用,减少尾气排放,减轻公路压力。

Description

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货运列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火车比汽车速度快,运能也远远大于汽车,运输成本也比汽车低很多,并且清洁环保,可是目前国内60%-70%的货物仍然是是靠公路运输完成的,而且据业内描述现有的货源并不足,但是货主还是选择了速度慢、运费高、风险又大的汽车,其中主要原因如下:
1)火车虽然跑得快,但是途中停靠的时间却远远大于运行的时间,因此使得周期变长,无法跟上物联网的需求;
2)现有的货车运输办理手续太复杂,中间环节太多,如申请车匹,等待审批,有了车匹才能组织货物再上站,对有些货车这些流程花费的时间就足以误过商机,铁路方面,还要调车匹,换车头图中再多次编组,到站后再转运,这些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缓解现有的火车运输问题的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本发明能够提高装卸效率,为客户节约时间和费用,减少尾气排放,减轻公路压力。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包括安装于货运列车两侧的装卸桥和安装于货运列车的集装箱上的滑动机构,滑动机构上设置有在装卸桥上滑行的移动轮;所述装卸桥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配合安装的上层平台、中部承重架和底层框架,底层框架上设置有竖直滑槽,中部承重架的两侧固定有配合安装于竖直滑槽内的滑块,中部承重架的上端设置有便于上层平台移动的滚轴组,上层平台的下端配合设置于滚轴组上,上层平台的上端安装有与移动轮相对应的滑轨;所述上层平台内设置有带动集装箱移动的移动机构。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滑动机构包括ㄇ形支架,ㄇ形支架包括位于两端的两条腿和将两条腿连接起来的连接部,每条腿的两侧均安装有移动轮;所述连接部内设置有贯穿其两端的通孔,通孔内匹配的设置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的两端均与集装箱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底层框架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根大梁和相互平行的两根第一横梁,两根大梁和两根第一横梁首尾相连组合成长方形框架,长方形框架四个角的上端均固定有一根立柱,每根立柱上均设置有开口朝向其对应的大梁方向的所述竖直滑槽,且竖直滑槽的开口从内向外逐渐变小;所述底层框架的下端连接有底槽,底槽内设置有推动中部承重架做上下运动的液压缸;所述底槽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滑轮。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中部承重架包括均与第一横梁平行的四根第二横梁及将四根第二横梁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梁,滑块分别安装于四根第二横梁中位于两侧的两根第二横梁上;四根第二横梁的上端均设置有开口槽,每个开口槽内均设置有滚轴组;两侧的两根第二横梁上均设置有位于滑块一侧的挡板;第一连接梁的下端与液压缸的上端相接触。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上层平台包括配合设置于滚轴组上的四根移动梁及将四根移动梁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连接梁,每根移动梁上均配合设置有所述滑轨,且四根移动梁中位于中部的两根移动梁的上端中部均凸设有限位靠轨;四根移动梁中位于两端的两根移动梁的外侧均固定有齿条,两个挡板的中部均设置有通孔,且两个挡板的外侧均固定有带动上层平台移动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穿过通孔后与对应的齿条相啮合。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上层平台的一侧设置有动力传动组,动力传动组包括第二电机以及由第二电机带动的蜗杆组;所述蜗杆组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蜗杆、第二蜗杆和第三蜗杆,第一蜗杆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第二蜗杆的一端与第一蜗杆的另一端之间、以及第二蜗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蜗杆的一端之间均通过一个连接机构实现力的选择性传递;所述第一蜗杆、第二蜗杆和第三蜗杆的中部均分别配合安装有涡轮,涡轮上固定有丝杠,丝杠上设置有所述移动机构。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位于第二蜗杆的一端与第一蜗杆的另一端之间的第一连接机构、以及位于第二蜗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蜗杆的一端之间的第二连接机构;
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固定于第一蜗杆的另一端的第一固定架和固定于第二蜗杆一端的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通过第二连接轴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轴上设置有位于第一蜗杆一侧的第二齿轮、以及位于第二蜗杆一侧的第一链轮,第二蜗杆上固定有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与第一链轮通过链条连接,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的外侧设置有靠近第一蜗杆一侧的第一圆环,第一圆环上设置有与第二齿轮相匹配的轮齿;
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套接于第二蜗杆的另一端的第三固定架和套接于第三蜗杆一端的第四固定架,第三固定架和第四固定架通过第三连接轴相连;所述第三连接轴上设置有位于第二蜗杆一侧的第四齿轮、以及位于第三蜗杆一侧的第三链轮,第三蜗杆上固定有第四链轮,第三链轮与第四链轮通过链条连接,第三蜗杆和第二蜗杆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五齿轮,第五齿轮的外侧设置有靠近第二蜗杆一侧的第二圆环,第二圆环上设置有与第四齿轮相匹配的轮齿。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配合安装在两根移动梁之间的移动框架,移动框架上滑动连接有平衡杆,平衡杆的中部固定有位移块,位移块与对应的丝杠螺纹连接;所述平衡杆两端均活动连接有在移动框架上移动的第三滑轮,移动框架上设置有与两个第三滑轮分别相对应的两个滑槽;所述平衡杆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下部套接在平衡杆外的挂钩,对应的两个挂钩的上端分别朝向移动框架的两端;每个挂钩的下端均与一个连接条的一端活动连接,对应的两个连接条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一个位移条上;平衡杆两端的移动框架内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位于移动框架两端的第一稳定槽,第一凹槽内还设置有两端配合安装于第一稳定槽内的第一移动槽,使第一移动槽可沿第一稳定槽做上下运动;所述位移条的一端设置于对应的第一移动槽内;所述第一移动槽的下端连接有第一支撑弹簧,第一移动槽的下端还设置有至少一根第一拉绳;所述连接条的一端位于第一移动槽上方的第一凹槽内。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挂钩的上端与挂钩的中部活动连接,且挂钩的上端设置有弹性锁定机构,弹性锁定机构包括位于挂钩上端的弧形锁钩,以及与弧形锁钩配合锁定用的弹性锁杆,弹性锁杆的一端与弧形锁钩相接触,弹性锁杆的另一端套接于挂钩内,且弹性锁杆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复位弹簧与挂钩相连,弹性锁杆的另一端与一根第二拉绳的一端相连,第二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复位弹簧和挂钩的上端后设置于移动框架外。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与第一凹槽相对的移动框架外侧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有位于移动框架两端的第二稳定槽,第二凹槽内还设置有两端配合安装于第二稳定槽内的第二移动槽,使第二移动槽可沿第二稳定槽做上下运动;第二移动槽设置有与每个挂钩分别相对应的拉杆,拉杆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三滑轮,第二拉绳穿过第二移动槽的开口后连接对应的拉杆的中部;所述第二移动槽的下端连接有用于向下拉动第二移动槽的第三拉绳;所述第二移动槽的下端的第一凹槽内还设置有第二支撑弹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可以利用火车进行货物的拉运,减少了运输的成本,集装箱可以利用滑动机构在装卸桥上移动,使得安装于集装箱上的货物更加方便转运到货车上,降低了利用火车运输并卸货时的成本;装卸桥设置为便于拆卸的上层平台、中部承重架和底层框架三部分,便于装卸桥的装卸,即便于装卸桥的前期安装和后期拆卸;竖直滑槽和滑块的配额限制中部承重架只可以沿着底层框架做上下运动,可以对上层平台进行升降,进而方便集装箱的转运,上层平台可以在中部承重架上移动,便于运输集装箱,整体方便实现集装箱的转运和对集装箱上货物的装卸,提高了装卸效率,减少了单独使用火车运输时的成本,又比现有的火车运输方式更加便捷,减少了投入,为客户节约时间和费用,减少了汽车运输造成的尾气排放等污染和对公路的破坏,提高了社会效应,适用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装卸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底层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中部承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上层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动力传动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图7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图7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挂钩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拉杆在第二移动槽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滑动机构安装于集装箱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转运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101-ㄇ形支架;102-移动轮;103-第一连接轴;201-大梁;202-第一横梁;203-立柱;204-竖直滑槽;205-底槽;206-第二滑轮;301-第二横梁;302-第一连接梁;303-滑块;304-开口槽;305-滚轴组;306-挡板;307-通孔;308-第一电机;309-第一齿轮;401-移动梁;402-第二连接梁;403-限位靠轨;404-齿条;501-第二电机;502-第一蜗杆;503-第二蜗杆;504-第三蜗杆;505-涡轮;506-丝杠;507-第一固定架;508-第二固定架;509-第二连接轴;511-链条;512-第三齿轮;513-第三固定架;514-第四固定架;515-第三连接轴;516-第四齿轮;517-第五齿轮;601-移动框架;602-平衡杆;603-位移块;604-第三滑轮;605-滑槽;606-挂钩;6061-弧形锁钩;6062-弹性锁杆;6063-复位弹簧;6064-第二拉绳;607-连接条;608-位移条;609-第一凹槽;610-第一稳定槽;611-第一移动槽;612-第一支撑弹簧;613-第一拉绳;701-第二凹槽;702-第二移动槽;703-拉杆;704-第三滑轮;705-第三拉绳;706-第二支撑弹簧;801-集装箱;802-推拉杆;803-气压缸;804-总沯;901-限位滑槽;902-限位滑轨;903-安装孔;904-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对本申请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其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
在一些例子中,由于一些实施方式属于现有或常规技术,因此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
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附图和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在合理情况下(不构成自相矛盾的情况下),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一:
如图1-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包括安装于货运列车两侧的装卸桥和安装于货运列车的集装箱上的滑动机构,滑动机构上设置有在装卸桥上滑行的移动轮102,方便集装箱借助滑动机构在装卸桥上移动;所述装卸桥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配合安装的上层平台、中部承重架和底层框架,底层框架上设置有竖直滑槽204,中部承重架的两侧固定有配合安装于竖直滑槽204内的滑块303,方便中部承重架的拆装,中部承重架的上端设置有便于上层平台移动的滚轴组,上层平台的下端配合设置于滚轴组上,便于借助滚轴组进行移动,以此实现在滚轴组上移动的接送集装箱,上层平台的上端安装有与移动轮相对应的滑轨,集装箱移动时即利用滑动机构的移动轮102在滑轨上移动;所述上层平台内设置有带动集装箱移动的移动机构,此处的移动机构也相当于动力机构,带动集装箱运动。
本发明可以利用火车进行货物的拉运,减少了运输的成本,集装箱可以利用滑动机构在装卸桥上移动,使得安装于集装箱上的货物更加方便转运到货车上,降低了利用火车运输并卸货时的成本;装卸桥设置为便于拆卸的上层平台、中部承重架和底层框架三部分,便于装卸桥的装卸,即便于装卸桥的前期安装和后期拆卸;竖直滑槽和滑块的配额限制中部承重架只可以沿着底层框架做上下运动,可以对上层平台进行升降,进而方便集装箱的转运,上层平台可以在中部承重架上移动,便于运输集装箱,整体方便实现集装箱的转运和对集装箱上货物的装卸,提高了装卸效率,减少了单独使用火车运输时的成本,又比现有的火车运输方式更加便捷,减少了投入,为客户节约时间和费用,减少了汽车运输造成的尾气排放等污染和对公路的破坏,提高了社会效应,适用于推广。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滑动机构包括ㄇ形支架101,ㄇ形支架101包括位于两端的两条腿和将两条腿连接起来的连接部,每条腿的两侧均安装有移动轮102,方便带动集装箱行走;所述连接部内设置有贯穿其两端的通孔,通孔内匹配的设置有第一连接轴103,第一连接轴103的两端均与集装箱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一连接轴103的两端是固定在集装箱801的底槽的梁上,在两条腿的中间设置一个推拉杆802,推拉杆经过移动轮102和连接部之间,然后将两条腿均分别通过连接杆连接推拉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推拉杆和腿相铰接,在利用固定在集装箱底部的现有的气压缸803(也可以为电缸等,不做具体限定)连接推拉杆,利用气压缸来带动推拉杆做运动,从而带动滑动机构升起或下降,支持集装箱利用滑动机构进行移动,滑动机构设置在集装箱底部的支撑梁中间,其滑动的方向和所安装的位置与装卸桥上的滑轨(即下文中描述到的移动梁401的上端)相对应,且均匀的分布在集装箱底部能使之受力均匀。具体可以在一个滑轨上设置几组滑动机构,然后把对应于一条滑轨上的几组滑动机构用一根推拉杆串联起来组成一组,用一个气压缸作为它们拉动的动力,两组之间装一总沯804(也是气压缸)用来对进来的高压气体进行气量平分。如集装箱较长时需要四组或六组滑动机构时就再加一总沯804,使之一分二,二分四,或者一分三,三分六等等,具体可以根据集装箱大小和上层平台的滑轨的位置等来进行限定,此处不做统一限定,本实施中为在集装箱的两侧均设置滑动机构,进而也设置两个气压缸,两个气压缸连接一个总沯804(也是一种气压缸),如刹车总沯,分沯,道理近似,用来平分各路的压力,集装箱外部如气车轮胎的打气口一样,在装卸桥上的安装对应的高压气体通过软管与总沯的进口对接,加压,使箱轮升起,当软管离开时自动关上,轮子保持原壮态,当需落下时,插入气针把气排出即可,如图12所述,图12中每个推拉杆上只给出了一个滑动机构,但实际中一个推拉杆上可以设置两个、三个等多个滑动机构,推拉杆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集装箱的变化而变化。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底层框架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根大梁201和相互平行的两根第一横梁202,两根大梁201和两根第一横梁202首尾相连组合成长方形框架,长方形框架四个角的上端均固定有一根立柱203,每根立柱203上均设置有开口朝向其对应的大梁方向的所述竖直滑槽204,且竖直滑槽204的开口从内向外逐渐变小,这样在滑块303安装于竖直滑槽204内时,可以防止滑块303意外脱离竖直滑槽204,保证了稳定性;所述底层框架的下端连接有底槽205,底槽205内设置有推动中部承重架做上下运动的液压缸,为了平衡,液压缸的数量可以设置4个;所述底槽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滑轮206,便于利用第二滑轮206带动底层框架移动,从而带动整个装卸桥移动,第二滑轮206采用现有的带有刹车装置的行走轮或万向轮即可,具体的位置和形状不做限定。具体的,底槽上可以设置电瓶、发动机、变速箱、液压泵、气压泵、发电机、油缸和差速器,电瓶起动发动机,作为发动机的启动电能,发动机的输出端与变速箱的输入端相连接,变速箱两边有助力口,打开助力口,一边连接有液压泵,一力连接有气压泵,因气压泵工作量不大,用它再把动力转给发电机,发电机发出的电再转给电瓶,作为持续供电使用;气压泵的气缸即高压气包,由它存的高压气用软管送到所需的集装箱上的总沯804上;油缸即液压油箱,用来供液压泵所需,变速箱的输出端用转动轴与差速器相连,用差速器带动第二滑轮206转动,带动装卸桥前进和后退。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中部承重架包括均与第一横梁202平行的四根第二横梁301及将四根第二横梁301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梁302,为了稳定,第一连接梁302可以设置至少两根,滑块303分别安装于四根第二横梁301中位于两侧的两根第二横梁301上;四根第二横梁301的上端均设置有开口槽304,每个开口槽304内均设置有滚轴组305;两侧的两根第二横梁301上均设置有位于滑块303一侧的挡板306,挡板306可以作为限位板使用,将上层平台限制在两个挡板306之间,可以避免上层平台脱离中部承重架,起到稳定的效果;第一连接梁302的下端与液压缸的上端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上层平台包括配合设置于滚轴组上的四根移动梁401及将四根移动梁401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连接梁402,每根移动梁401上均配合设置有所述滑轨(通常而言移动梁的上端即为与移动轮102相对应的滑轨),且四根移动梁401中位于中部的两根移动梁401的上端中部均凸设有限位靠轨403,用于限制移动轮102,使集装箱可以稳定的移动;四根移动梁401中位于两端的两根移动梁401的外侧均固定有齿条404,两个挡板306的中部均设置有通孔307,且两个挡板306的外侧均固定有带动上层平台移动的第一电机308,第一电机308的电机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309,第一齿轮309穿过通孔307后与对应的齿条404相啮合,第一电机308工作时带动第一齿轮309转动,第一齿轮309同过相啮合的齿条404带动上层平台移动。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上层平台的一侧设置有动力传动组,动力传动组包括第二电机501以及由第二电机带动的蜗杆组;所述蜗杆组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蜗杆502、第二蜗杆503和第三蜗杆504,第一蜗杆502、第二蜗杆503和第三蜗杆504同轴设置,第一蜗杆502的一端与第二电机501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第二蜗杆503的一端与第一蜗杆502的另一端之间、以及第二蜗杆503的另一端与第三蜗杆504的一端之间均通过一个连接机构实现力的选择性传递,即第一蜗杆502可以通过连接机构将力传递给第二蜗杆503,使得第一蜗杆502和第二蜗杆503同步转动,也可以使得第一蜗杆502和第二蜗杆503之间断开连接,第一蜗杆502单独转动,第二蜗杆503和第三蜗杆504之间力的选择性传递也相同;所述第一蜗杆501、第二蜗杆502和第三蜗杆503的中部均分别配合安装有涡轮505,涡轮505上固定有丝杠506,丝杠506上设置有所述移动机构,第一蜗杆502、第二蜗杆503或第三蜗杆504带动对应的涡轮505转动,涡轮505带动丝杠506转动,丝杠506带动移动机构移动。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位于第二蜗杆503的一端与第一蜗杆502的另一端之间的第一连接机构、以及位于第二蜗杆503的另一端与第三蜗杆504的一端之间的第二连接机构;
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固定于第一蜗杆502的另一端的第一固定架507和固定于第二蜗杆503一端的第二固定架508,第一固定架507和第二固定架508通过第二连接轴509相连,第一固定架507和第二固定架508均固定于上层平台上,与第一蜗杆502和第二蜗杆503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所述第二连接轴509上设置有位于第一蜗杆502一侧的第二齿轮510、以及位于第二蜗杆一侧的第一链轮,第二齿轮510与第二连接轴509固定连接,第二蜗杆503上固定有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与第一链轮通过链条511连接,第一蜗杆502和第二蜗杆503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三齿轮512,第三齿轮512的外侧设置有靠近第一蜗杆502一侧的第一圆环,第一圆环上设置有与第二齿轮510相匹配的轮齿,当需要第一蜗杆502和第二蜗杆503同步转动时,第一圆环上的轮齿与第二齿轮510相啮合,第一蜗杆502的力依次通过第三齿轮512、第二齿轮510、第一链轮、链条511和第二链轮将力传递给第二蜗杆503,当需要第一蜗杆502单独转动时,图6中的第三齿轮512向左移动,使第一圆环上的轮齿与第二齿轮510分离即可;
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套接于第二蜗杆503的另一端的第三固定架513和套接于第三蜗杆504一端的第四固定架514,第三固定架513和第四固定架514通过第三连接轴515相连,同上,第三固定架513和第四固定架514均固定于上层平台上,与第二蜗杆503和第三蜗杆504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所述第三连接轴515上设置有位于第二蜗杆503一侧的第四齿轮516、以及位于第三蜗杆504一侧的第三链轮,第三蜗杆504上固定有第四链轮,第三链轮与第四链轮通过链条511连接,第三蜗杆504和第二蜗杆503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五齿轮517,第五齿轮517的外侧设置有靠近第二蜗杆503一侧的第二圆环,第二圆环上设置有与第四齿轮516相匹配的轮齿,第二蜗杆503和第三蜗杆504之间力的传递与第一蜗杆502和第二蜗杆503之间力的传递类似,此处不做重复叙述。
优选的,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配合安装在两根移动梁401之间的移动框架601,移动框架601上滑动连接有平衡杆602,平衡杆602的中部固定有位移块603,位移块603与对应的丝杠506螺纹连接,在丝杠506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位移块603沿着丝杆506移动;所述平衡杆602两端均活动连接有在移动框架上移动的第三滑轮604,即第三滑轮604可以相对平衡杆602转动,第三滑轮604可以通过轴承与平衡杆602相连,即轴承的内圈与平衡杆602固定连接,轴承的外圈与第三滑轮604的内侧固定连接,这样就可以保证平衡杆602的平移和第三滑轮604的转动互不影响,移动框架上设置有与两个第三滑轮604分别相对应的两个滑槽605;所述平衡杆602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下部套接在平衡杆602外的挂钩606,对应的两个挂钩606的上端分别朝向移动框架601的两端;每个挂钩606的下端均与一个连接条607的一端活动连接,对应的两个连接条607(位于位移块603同一侧的两个连接条607)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一个位移条608上;平衡杆602两端的移动框架601内侧设置有第一凹槽609,第一凹槽609内设置有位于移动框架601两端的第一稳定槽610,第一凹槽609内还设置有两端配合安装于第一稳定槽610内的第一移动槽611,使第一移动槽611可沿第一稳定槽610做上下运动;所述位移条608的一端设置于对应的第一移动槽611内;所述第一移动槽611的下端连接有第一支撑弹簧612,第一移动槽611的下端还设置有至少一根第一拉绳613,优选的,第一支撑弹簧和第一拉绳613均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平衡杆602的两侧;所述连接条607的一端位于第一移动槽611上方的第一凹槽609内。
优选的,如图10所示,所述挂钩606的上端与挂钩606的中部活动连接,且挂钩606的上端设置有弹性锁定机构,弹性锁定机构包括位于挂钩606上端的弧形锁钩6061,以及与弧形锁钩6061配合锁定用的弹性锁杆6062,弹性锁杆6062的一端与弧形锁钩6061相接触,弹性锁杆6062的另一端套接于挂钩606内,且弹性锁杆6062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复位弹簧6063与挂钩606相连,弹性锁杆6062的另一端与一根第二拉绳6064的一端相连,第二拉绳6064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复位弹簧6063和挂钩606的上端后设置于移动框架601外。
优选的,如图7和图11所示,与第一凹槽609相对的移动框架601外侧设置有第二凹槽701,第二凹槽701内设置有位于移动框架601两端的第二稳定槽,第二凹槽701内还设置有两端配合安装于第二稳定槽内的第二移动槽702,使第二移动槽702可沿第二稳定槽做上下运动;第二移动槽702设置有与每个挂钩606分别相对应的拉杆703,拉杆703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三滑轮704,第二拉绳6064穿过第二移动槽702的开口后连接对应的拉杆703的中部;所述第二移动槽702的下端连接有用于向下拉动第二移动槽的第三拉绳705;所述第二移动槽702的下端的第一凹槽701内还设置有第二支撑弹簧706。第三滑轮704在转动的过程中拉杆703仍然保持平稳不转,具体拉杆703和第三滑轮704之间可以通过一个轴承来连接,轴承的内侧连接拉杆703的外端,轴承的外侧连接第三滑轮704,这样第三滑轮704在转动的过程就不会影响拉杆703的平稳移动。
为了使效率最大化,传统的货运方式也做一些相应的调整和改造。以下是采用本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以后的一种优选方式:
(1)把货物列车编成50-60节一组,固定下来不再分开,像客车一样有固定的路线、固定的发车时间、固定的停靠站及停靠时间,向公众公布货运到站时刻表,并在网上卖票,这样可以让客户根据自己的货源和到站时间选择车票,同时也选择符合自己货种的集装箱;
(2)货站不设站台,不设货场,也不设仓库,把货站也架上电线让列车进货站不再换车头,使需要停靠的列车从主线直开过来即可。中型货站设上下两条停车线(即双向铁轨,两条线),在停车线的外侧和两条停车线之间各修上装卸桥的轨道,根据通常货量的多少投放装卸桥的数量,80年代乡级车站的空间加以改进足可设一中型货站,这样的货站如组织24小时装卸100列左右的货物不难。
当需要在两条停车线上转运集装箱时,如图13所示,可以在两条停车线之间设置转运机构,具体的转运机构包括在移动梁401(图中只给出了移动梁401的下部,因上部的结构可能不同,所以图中不再绘制,具体在两条停车线上转运集装箱时,若移动梁401的长度不够,可以采用加长的移动梁401)的下部设置的限位滑槽901,然后在限位滑槽901内安装一个滑动连接于限位滑槽内的限位滑轨902,限位滑轨902的下端设置安装孔903,用一个支架904连接限位滑轨902,支架904的上端安装于安装孔903内,支架的下端设置配合安装于铁轨上的凹槽,在两个相邻的停车线各设置一套转运机构,两个移动梁401对应的接触在一起,这样设置于上层平台上的集装箱就可以在两条停车线上进行转运了。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Claims (5)

1.一种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货运列车两侧的装卸桥和安装于货运列车的集装箱上的滑动机构,滑动机构上设置有在装卸桥上滑行的移动轮;所述装卸桥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配合安装的上层平台、中部承重架和底层框架,底层框架上设置有竖直滑槽,中部承重架的两侧固定有配合安装于竖直滑槽内的滑块,中部承重架的上端设置有便于上层平台移动的滚轴组,上层平台的下端配合设置于滚轴组上,上层平台的上端安装有与移动轮相对应的滑轨;所述上层平台内设置有带动集装箱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ㄇ形支架,ㄇ形支架包括位于两端的两条腿和将两条腿连接起来的连接部,每条腿的两侧均安装有移动轮;所述连接部内设置有贯穿其两端的通孔,通孔内匹配的设置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的两端均与集装箱固定连接;所述底层框架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根大梁和相互平行的两根第一横梁,两根大梁和两根第一横梁首尾相连组合成长方形框架,长方形框架四个角的上端均固定有一根立柱,每根立柱上均设置有开口朝向其对应的大梁方向的所述竖直滑槽,且竖直滑槽的开口从内向外逐渐变小;所述底层框架的下端连接有底槽,底槽内设置有推动中部承重架做上下运动的液压缸;所述底槽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滑轮;所述中部承重架包括均与第一横梁平行的四根第二横梁及将四根第二横梁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梁,滑块分别安装于四根第二横梁中位于两侧的两根第二横梁上;四根第二横梁的上端均设置有开口槽,每个开口槽内均设置有滚轴组;两侧的两根第二横梁上均设置有位于滑块一侧的挡板;第一连接梁的下端与液压缸的上端相接触;所述上层平台包括配合设置于滚轴组上的四根移动梁及将四根移动梁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连接梁,每根移动梁上均配合设置有所述滑轨,且四根移动梁中位于中部的两根移动梁的上端中部均凸设有限位靠轨;四根移动梁中位于两端的两根移动梁的外侧均固定有齿条,两个挡板的中部均设置有通孔,且两个挡板的外侧均固定有带动上层平台移动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穿过通孔后与对应的齿条相啮合;所述上层平台的一侧设置有动力传动组,动力传动组包括第二电机以及由第二电机带动的蜗杆组;所述蜗杆组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蜗杆、第二蜗杆和第三蜗杆,第一蜗杆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第二蜗杆的一端与第一蜗杆的另一端之间、以及第二蜗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蜗杆的一端之间均通过一个连接机构实现力的选择性传递;所述第一蜗杆、第二蜗杆和第三蜗杆的中部均分别配合安装有涡轮,涡轮上固定有丝杠,丝杠上设置有所述移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位于第二蜗杆的一端与第一蜗杆的另一端之间的第一连接机构、以及位于第二蜗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蜗杆的一端之间的第二连接机构;
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固定于第一蜗杆的另一端的第一固定架和固定于第二蜗杆一端的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通过第二连接轴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轴上设置有位于第一蜗杆一侧的第二齿轮、以及位于第二蜗杆一侧的第一链轮,第二蜗杆上固定有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与第一链轮通过链条连接,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的外侧设置有靠近第一蜗杆一侧的第一圆环,第一圆环上设置有与第二齿轮相匹配的轮齿;
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套接于第二蜗杆的另一端的第三固定架和套接于第三蜗杆一端的第四固定架,第三固定架和第四固定架通过第三连接轴相连;所述第三连接轴上设置有位于第二蜗杆一侧的第四齿轮、以及位于第三蜗杆一侧的第三链轮,第三蜗杆上固定有第四链轮,第三链轮与第四链轮通过链条连接,第三蜗杆和第二蜗杆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五齿轮,第五齿轮的外侧设置有靠近第二蜗杆一侧的第二圆环,第二圆环上设置有与第四齿轮相匹配的轮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配合安装在两根移动梁之间的移动框架,移动框架上滑动连接有平衡杆,平衡杆的中部固定有位移块,位移块与对应的丝杠螺纹连接;所述平衡杆两端均活动连接有在移动框架上移动的第三滑轮,移动框架上设置有与两个第三滑轮分别相对应的两个滑槽;所述平衡杆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下部套接在平衡杆外的挂钩,对应的两个挂钩的上端分别朝向移动框架的两端;每个挂钩的下端均与一个连接条的一端活动连接,对应的两个连接条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一个位移条上;平衡杆两端的移动框架内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位于移动框架两端的第一稳定槽,第一凹槽内还设置有两端配合安装于第一稳定槽内的第一移动槽,使第一移动槽可沿第一稳定槽做上下运动;所述位移条的一端设置于对应的第一移动槽内;所述第一移动槽的下端连接有第一支撑弹簧,第一移动槽的下端还设置有至少一根第一拉绳;所述连接条的一端位于第一移动槽上方的第一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的上端与挂钩的中部活动连接,且挂钩的上端设置有弹性锁定机构,弹性锁定机构包括位于挂钩上端的弧形锁钩,以及与弧形锁钩配合锁定用的弹性锁杆,弹性锁杆的一端与弧形锁钩相接触,弹性锁杆的另一端套接于挂钩内,且弹性锁杆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复位弹簧与挂钩相连,弹性锁杆的另一端与一根第二拉绳的一端相连,第二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复位弹簧和挂钩的上端后设置于移动框架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与第一凹槽相对的移动框架外侧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有位于移动框架两端的第二稳定槽,第二凹槽内还设置有两端配合安装于第二稳定槽内的第二移动槽,使第二移动槽可沿第二稳定槽做上下运动;第二移动槽设置有与每个挂钩分别相对应的拉杆,拉杆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三滑轮,第二拉绳穿过第二移动槽的开口后连接对应的拉杆的中部;所述第二移动槽的下端连接有用于向下拉动第二移动槽的第三拉绳;所述第二移动槽的下端的第一凹槽内还设置有第二支撑弹簧。
CN201811573727.3A 2018-12-21 2018-12-21 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 Active CN1093682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73727.3A CN109368295B (zh) 2018-12-21 2018-12-21 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73727.3A CN109368295B (zh) 2018-12-21 2018-12-21 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68295A CN109368295A (zh) 2019-02-22
CN109368295B true CN109368295B (zh) 2024-03-19

Family

ID=65371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73727.3A Active CN109368295B (zh) 2018-12-21 2018-12-21 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682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7259B (zh) * 2022-08-16 2023-05-23 云南昆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装卸车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01880A1 (de) * 1998-01-20 1999-07-22 Volker H Rosenkranz Anlage zum Umsetzen der Frachtcontainer vom LKW auf die Bahn und umgekehrt
CN1252765A (zh) * 1997-03-06 2000-05-10 哈里·尼杰尤斯管理公司 用于转移集装箱的装卸站和集装箱车
CN107963572A (zh) * 2017-12-27 2018-04-27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侧取装置
CN207698809U (zh) * 2017-12-25 2018-08-07 广东兴发铝业(河南)有限公司 集装箱内物料搬运装置
CN209275695U (zh) * 2018-12-21 2019-08-20 秦宗石 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2765A (zh) * 1997-03-06 2000-05-10 哈里·尼杰尤斯管理公司 用于转移集装箱的装卸站和集装箱车
DE19801880A1 (de) * 1998-01-20 1999-07-22 Volker H Rosenkranz Anlage zum Umsetzen der Frachtcontainer vom LKW auf die Bahn und umgekehrt
CN207698809U (zh) * 2017-12-25 2018-08-07 广东兴发铝业(河南)有限公司 集装箱内物料搬运装置
CN107963572A (zh) * 2017-12-27 2018-04-27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侧取装置
CN209275695U (zh) * 2018-12-21 2019-08-20 秦宗石 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68295A (zh) 2019-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5459B (zh) 高效电动汽车换电站
CN101412491B (zh) 堆垛机货叉机构
CN209757064U (zh) 高效电动汽车换电站
CN202658933U (zh) 一种具有自动对中定位装置的梳型交换汽车搬运器
CN107973144B (zh) 一种物流运输装置
CN109368295B (zh) 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
CN204551149U (zh) 一种双轨道搬运移动车装置
CN206107398U (zh) 一种报废汽车拆解线
CN201485009U (zh) 一种组合式货物装卸滚动滑梯
CN206107399U (zh) 一种报废汽车拆解流水线
CN201545674U (zh) 四立柱轨道提升机
CN101049896B (zh) 换盘叉车
CN209275695U (zh) 货运列车快速装卸系统
CN205837011U (zh) 一种报废汽车拆解线
CN209038354U (zh) 一种货架系统的双柱堆垛机
CN105712101B (zh) 钢桶装车平台
CN105692029B (zh) 一种适用于瓦楞纸板生产的智能物流系统
CN108819828B (zh) 共享单车回收投放运输车
CN112938273A (zh) 一种低工位托盘移载机
CN2910886Y (zh) 手推搬运车
CN202765099U (zh) 重载液力升降运输车
CN207416835U (zh) 一种具有门式结构的物流运输车
CN201010483Y (zh) 倒立桅柱式升降机构
CN201068380Y (zh) 换盘叉车
CN115871612A (zh) 前置式换电设备和换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