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27105A - 连接器和具有连接器的马达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具有连接器的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27105A
CN109327105A CN201810842386.9A CN201810842386A CN109327105A CN 109327105 A CN109327105 A CN 109327105A CN 201810842386 A CN201810842386 A CN 201810842386A CN 109327105 A CN109327105 A CN 1093271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lead
terminal
incorporating section
maintain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423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27105B (zh
Inventor
冈田忠士
出口裕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327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7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27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71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连接器和具有连接器的马达,连接器对多根引线以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状态进行保持,连接器具有:多个端子,它们安装于多根引线各自的前端部;端子收纳部,其将安装于引线的端子与引线的前端部的一部分一同收纳;引线保持部,其和端子收纳部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相邻,并从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的两侧夹着多根引线而进行保持;连结部,其将端子收纳部和引线保持部连结。端子具有从端子收纳部的端面向外部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从与引线保持部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端面和第三方向上的两端面中的任意一面突出,连结部的被与第二方向垂直的面剖开的截面的面积小于端子收纳部和引线保持部各自的被与第二方向垂直的面剖开的截面的面积。

Description

连接器和具有连接器的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和安装于马达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许公开平成06-86495中公开了现有的电动机。在该电动机中,将与基板水平地安装的直接连接型的压接连接器安装于树脂模具内的马达控制基板,将马达的引线从树脂模具的引出口部引出到马达外部。通过利用压接连接器将引线连接器化,作业性提高。
在专利文献1中,连接器壳体与引出口部是分体部件,它们的位置分开。因此,部件数量增加,并且需要另行确定连接器壳体和引出口部各自的位置,作业繁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简单并且可靠地将多根引线安装于布线板的连接器。
本发明的例示的连接器在多根引线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状态下对多根引线进行保持,该连接器具有:多个端子,它们安装于多根引线各自的前端部;端子收纳部,其将安装于引线的端子与引线的前端部的一部分一同收纳起来;引线保持部,其和端子收纳部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相邻,并且从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的两侧夹着多根引线而对多根引线进行保持;以及连结部,其将端子收纳部和引线保持部在第二方向上连结起来,端子具有从端子收纳部的相同的端面向外部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从与引线保持部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端面和第三方向上的两端面中的任意一面突出,连结部的被与第二方向垂直的面剖开的截面的面积小于端子收纳部和引线保持部各自的被与第二方向垂直的面剖开的截面的面积。
根据例示的本发明的连接器,能够简单并且可靠地将多根引线安装于布线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例的被包含中心轴线在内的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3是将图2所示的马达的罩部件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7是图4所示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从下方观察图4所示的连接器的第一部件时的立体图。
图9是连结部弯曲的状态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连接器和外壳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将连接器安装于外壳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将连接器安装于外壳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以截面来显示本发明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使图14所示的连接器的端子收纳部旋转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将图14所示的连接器的端子收纳部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放大了第一臂部731的前端部的侧视图。
图18是从布线板侧观察安装于布线板的连接器时的图。
图19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其他例子的俯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另一其他例子的俯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另一其他例子的俯视图。
图22是将图21所示的连接器的端子收纳部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例的被包含中心轴线在内的面剖开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马达的立体图。图3是将图2所示的马达的罩部件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中心轴线Ax延伸的方向(即,在图1中为左右方向)设为轴向。并且,将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即,在图1中为上下方向)设为径向。而且,将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的圆的切线方向设为周向。并且,在马达A的轴向上,将轴1突出的一侧设为“输出侧”,将相反侧设为“输出相反侧”。
并且,在安装于马达A的连接器7中,将引线70的排列方向设为“第一方向Dr1”。在连接器7中,将与引线70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Dr2”。而且,将与“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垂直的方向设为“第三方向Dr3”。而且,以后述的图6所示的连接器7为基准,将左侧设为第二方向Dr2的前端侧。并且,以图6所示的连接器7为基准,将上方设为第三方向Dr3的上侧,将下方设为第三方向Dr3的下侧。另外,“第二方向Dr2的前端侧”、“第三方向Dr3的上侧”以及“第三方向Dr3的下侧”的记载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设定的,并不表示实际的使用状况中的“前端侧”、“上侧”、“下侧”。
(第一实施方式)
<1.马达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具有轴1、转子2、定子3、外壳4、罩部件5、布线板6以及连接器7。转子2和定子3收纳于外壳4内。马达A是转子2配置于定子3的径向内侧的所谓的内转子型DC无刷马达。
<1.1轴的结构>
轴1呈圆柱状。轴1沿着中心轴线Ax、沿着轴向配置。如图1所示,轴1贯通了在罩部件5上设置的后述的贯通孔510。轴1被第一轴承Br1和第二轴承Br2支承为能够旋转。在轴1的从罩部件5突出到外部的部分安装有叶轮、齿轮等借助马达A而旋转的被旋转体(未图示)。
第一轴承Br1和第二轴承Br2是球轴承。而且,轴1固定于第一轴承Br1和第二轴承Br2的内圈。作为固定方法,例如举出了粘接插入和压入等,但不限于此。第一轴承Br1的外圈固定于罩部件5。并且,第二轴承Br2经由第二轴承保持部421而固定于外壳4。另外,第一轴承Br1和第二轴承Br2不限于球轴承。
<1.2转子的结构>
转子2固定于轴1。转子2与轴1一同绕着中心轴线Ax旋转。转子2是使用在磁铁中混配有磁性体粉的树脂而成型出的,与轴1固定为一体。在该情况下,在磁铁中沿周向交替地磁化出N极和S极。
另外,也可以代替使用树脂来一体地成型,而采用将多个磁铁经由转子铁芯而配置于轴1的外侧的构造。在该情况下,多个磁铁以N极的磁极面与S极的磁极面交替地排列的方式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并且,也可以代替多个磁铁而使用单个的环状的磁铁。在该情况下,只要在磁铁中沿周向交替地磁化出N极和S极即可。
<1.3定子的结构>
定子3具有定子铁芯31、绝缘体32以及线圈33。定子铁芯31具有导电性。定子铁芯31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311和齿部312。铁芯背部311呈沿轴向延伸的环状。齿部312从铁芯背部311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定子铁芯31具有多个齿部312。多个齿部312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
定子铁芯31可以采用将电磁钢板层叠而成的构造,也可以是通过烧结粉体或铸造等而形成的单个部件。并且,定子铁芯31也可以采用能够分割为包含一个齿部312在内的分割铁芯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将带状的部件卷起而形成的结构。定子3的径向中央沿轴向贯通,在贯通部分中配置有转子2。
绝缘体32覆盖定子31。绝缘体32是树脂的成型体。绝缘体32覆盖整个齿部312。将导线卷绕于被绝缘体32覆盖的齿部312而形成了线圈33。利用绝缘体32使定子铁芯31与线圈33绝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体32采用树脂的成型体,但不限于此。能够广泛地采用能够使定子铁芯31与线圈33绝缘的结构。
线圈33配置于定子铁芯31的各个齿部312。而且,定子3所具备的多个线圈33根据电流提供的时机而分为三个系统(以下,设为三相)。将该三相分别设为U相、V相、W相。即,定子1具有各自数量相同的U相线圈、V相线圈以及W相线圈。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各相的线圈统称为线圈33进行说明。
<1.4外壳和罩部件的结构>
外壳4是在内部树脂密封有定子铁芯31的树脂的模制成型体。即,外壳4将定子3密封。而且,外壳4具有定子密封部41、外壳底板部42以及外壳筒部43。定子密封部41通过树脂的模制成型而在内部将定子3密封。定子密封部41呈圆环状。外壳底板部42从定子密封部41的内表面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在外壳底板部42的中央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在贯通孔中固定有对第二轴承Br2进行保持的第二轴承保持部421。
这里,在模制成型外壳4时,对第二轴承保持部421进行嵌件成型。由此,第二轴承保持部421被固定于外壳4。第二轴承保持部421的固定不限于嵌件成型,例如也可以采用压入、粘接等。第二轴承保持部421向轴向输出相反侧突出。
外壳筒部43是从定子密封部41的径向外缘向轴向输出侧延伸的、截面为圆形的筒体。在外壳筒部43的轴向上,外壁部44从外壳筒部43的输出侧的端部向轴向的输出侧突出。在外壳4中,转子2可旋转地配置于定子密封部41的径向内侧。并且,在外壳筒部43的径向内侧配置有布线板6。布线板6与中心轴线Ax垂直地配置。
外壁部44与外壳筒部43由同一部件一体地形成。在外壁部44的轴向输出侧的端部形成有周向上的一部分被切掉而成的切口部441。换言之,切口部441从外壳4的内部贯通到外部。在切口部441中固定有连接器7。后面描述切口部441和连接器7与切口部441的固定的详细内容。即,外壳4在轴向输出侧具有开口。
在切口部441的径向内侧形成有径向台阶部442,该径向台阶部442在径向上具有轴向的高度不同的台阶。径向台阶部442与连接器7的后述的第二保持台阶部726嵌合。后面描述详细内容,但通过径向台阶部442与第二保持台阶部726嵌合,抑制了连接器7的径向上的移动。并且,在切口部441的周向的两个内表面上形成有在周向上错开的周向台阶部443。周向台阶部443与连接器7的后述的第一保持台阶部725嵌合。后面描述详细内容,但通过第一保持台阶部725与周向台阶部443嵌合,抑制了连接器7的径向上的移动。另外,在能够可靠地保持连接器7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径向台阶部442或周向台阶部443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
如图3所示,在定子密封部41的轴向输出侧的面上配置有支承布线板6的支承凸部45。支承凸部45与定子密封部41一体成型。另外,也可以是,支承凸部45由与定子密封部41分体的部件形成,并且通过粘接、螺钉固定等固定方法而固定在一起。并且,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构造:支承凸部45与绝缘体32一体成型,并从定子密封部41露出。
支承凸部45向轴向输出侧突出。支承凸部45具有第一凸部451和第二凸部452。第一凸部451从定子密封部41的轴向输出侧的面向轴向输出侧突出。另外,在支承凸部45中,第一凸部451呈圆柱状,但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支承基板的结构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四棱柱、三棱柱等截面为多边形的柱体或椭圆柱等。
第二凸部452从第一凸部451的突出方向的端面、即轴向输出侧的端面向轴向输出侧突出。在使用与轴向垂直的面来剖开第一凸部451和第二凸部452时,第一凸部451和第二凸部452的截面积不同。第一凸部451和第二凸部452分别呈圆柱状。另外,优选为第二凸部452的轴向的投影面收敛于第一凸部451的轴向的投影面内的形状。换言之,第二凸部452只要是轴向的投影面收敛于第一凸部451的轴向的投影面内的形状,则也可以是与第一凸部451不同的截面形状。
而且,如图3所示,在布线板6上形成有后述的贯通部60。第二凸部452沿轴向将贯通部60贯通。并且,第一凸部451与布线板6的轴向输出相反侧的面的一部分在轴向上接触。即,第二凸部452贯通了贯通部60,并且与贯通部60的内表面接触。并且,布线板6的径向的端面也与外壳4的外壳筒部43的内表面接触。即,布线板6被第二凸部452在与中心轴线Ax垂直的方向、即沿着定子密封部41的轴向输出侧的面的方向上定位。
并且,第一凸部451与布线板6的轴向输出相反侧的面接触。由此,布线板6在轴向上被第一凸部451支承。布线板6在被支承凸部45支承的状态下被固定。布线板6的固定能够举出嵌合、粘接、熔接等。另外,如图3所示,外壳4在定子密封部41具有两个支承凸部45,但不限于此。配置能够精度良好地对布线板6进行定位和支承的个数的支承凸部45。
罩部件5将外壳4的轴向输出侧封堵。罩部件5是金属制的。罩部件5具有平板部51、罩檐部52以及罩凸部53。平板部51在径向上扩展。并且,在平板部51的中央部形成有向轴向输出侧延伸的筒形状的第一轴承保持部511。第一轴承保持部511固定有第一轴承Br1的外圈。并且,在第一轴承保持部511的中央部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510。贯通孔510供轴1贯通。
罩檐部52从平板部51的径向外缘向轴向输出相反侧延伸。罩檐部52呈截面圆形状的筒形。在将罩部件5安装于外壳4时,罩檐部52的径向的内表面与外壁部44的径向外表面接触。另外,通过罩檐部52的内表面与外壁部44的外表面接触,罩部件5相对于外壳4被定位并被固定,并且平板部51将轴向输出侧的开口封堵。
罩凸部53形成于平板部51的比罩檐部5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罩凸部53在轴向上向与罩檐部52相同的方向突出。罩凸部53沿着罩檐部52。即,罩凸部53呈圆环状。在外壳4和罩部件5各自的轴向的外侧安装有防振橡胶54。防振橡胶54在将马达A安装于实际设备时与实际设备的安装器具接触。由此,防振橡胶54吸收马达A的振动,抑制振动向实际设备传输。
<1.5布线板的结构>
布线板6在表面上具有印刷布线(未图示)。而且,在布线板6上安装有电阻、电容器、开关元件等电子部件。电子部件利用印刷布线进行电连接,从而构成电路。布线板6具有供电子部件的端子或引线8等插入的通孔61。安装于通孔61中的端子等通过焊接而与印刷布线电连接。布线板6配置于外壳4的外壳筒部43所包围的部分。配置于外壳4的内部的布线板6与中心轴线Ax垂直。
如图3所示,布线板6具有沿厚度方向、即轴向贯通的贯通部60。贯通部60是设置于布线板6的外缘的切口。贯通部60供支承凸部45的第二凸部452贯通,并且具有与第二凸部452的外表面接触的形状的内表面。另外,布线板6在外缘部具有贯通部60,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设置于布线板6的中央部分的孔。
<1.6连接器的结构>
连接器7在多根引线70和安装于各引线70的前端部的端子74并列的状态下对它们进行保持。而且,连接器7安装在设成于外壁部44的切口部441中。由此,多个端子74的突出部741分别插入于布线板6的相对应的通孔61中。在多根引线70中例如布线有提供马达A的驱动用的电流的电力线、接地线、IC用电力线、从实际设备输入的速度指令信号和输出给实际设备侧的转速信号的信号线等。连接器7对五根引线70进行保持。另外,引线70的数量是一例,既存在比其多的数量的情况也存在比其少的数量的情况。
对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连接器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连接器的俯视图。图6是图4所示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7是图4所示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从下方观察图4所示的连接器的第一部件时的立体图。图9是连结部弯曲的状态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如图4、图5所示,连接器7具有端子收纳部71、引线保持部72、连结部73以及端子74。端子收纳部71对安装于引线70的前端部的端子74进行收纳。此时,端子收纳部71收纳端子74和引线70的前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引线保持部72配置为与端子收纳部71在第二方向Dr2上相邻。而且,连结部73将端子收纳部71与引线保持部72在第二方向Dr2上连结起来。
<1.6.1端子的结构>
如图6所示,在各引线70的前端部连接有端子74。端子74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例如是金属制的。端子74在引线70的前端部的被去除了绝缘包覆层的部分与该引线70的内部的导线接触。而且,端子74与形成于布线板6的印刷布线(未图示)接触并被固定。由此,将引线70与印刷布线导通。
端子74具有端子基部740和突出部741。端子基部740在引线70的前端部分与引线70的内部的导线接触。在端子74中,端子基部740沿着引线70延伸。而且,端子基部740在内部收纳引线70。详细而言,对端子基部740施加力使其变形以对引线70进行保持。即,端子74通过所谓的压接而固定于引线70的前端部。由此,端子基部740与引线70电连接。另外,端子基部740与引线70的导线只要电连接即可,固定方法不限于压接。例如,也可以使用焊接等固定方法。
突出部741沿与端子基部740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在端子74中,端子基部740和突出部741由同一部件形成。即,在端子74中,通过与引线70的前端部的导线接触并连接,引线70的导线与突出部741成为电导通状态。
在端子基部740的与突出部741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具有倒刺部742。倒刺部742是将端子基部740弯折而形成的。而且,在端子74安装于端子收纳部71的后述的端子收纳凹部711内时,倒刺部742插入于端子收纳部71的后述的倒刺孔714中。由此,抑制了端子基部740的移动。
<1.6.2端子收纳部的结构>
端子收纳部71对安装于引线70的前端部的端子74进行收纳。端子收纳部71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例如树脂形成。如图4、图5、图6所示,端子收纳部71呈长方体形状。端子收纳部71具有端子收纳凹部711、缝712、插入空间713以及倒刺孔714。
端子收纳凹部711是沿第二方向Dr2延伸的凹部。端子收纳凹部711在端子收纳部71的在第二方向Dr2上与引线保持部72对置的面上具有开口710。端子收纳部71具有多个(这里为五个)端子收纳凹部711。多个端子收纳凹部711在第一方向Dr1上排列配置。通过端子收纳部71收纳端子74,端子74和安装有端子74的引线70的前端部在第一方向Dr1上排列。
另外,在图5中,右端的端子收纳凹部711和与其左邻的端子收纳凹部711之间的第一方向Dr1上的间隔大于和其他相邻的端子收纳凹部711彼此之间的第一方向Dr1上的间隔。在图5中,在右端的端子收纳凹部711内收纳有与流动有比其他引线70大的电流的电源线的引线70的前端连接的端子74。由此,增大电源线与其他线的间隔,防止了短路。
如图6、图8所示,缝712是从端子收纳凹部711的内部向端子收纳部71的第三方向Dr3侧的面贯通的开口。而且,缝712到达在第二方向Dr2上形成有开口710的面。即,缝712配置于端子收纳部71的第三方向Dr3侧的面的一方。缝712在第二方向Dr2上与引线保持部72对置地延伸。在将与引线70的前端部连接的端子74安装于端子收纳凹部711内时,缝12供突出部741向外部突出。
插入空间713配置于端子收纳凹部711的前端侧。在将端子74的端子基部740安装于端子收纳凹部711内时,端子基部740的第二方向Dr2的前端插入于插入空间713中。由此,端子基部740稳定并且可靠地收纳于端子收纳凹部711内。另外,如图5、图6等所示,插入空间713从端子收纳凹部711在第二方向Dr2上贯通至与开口710相反的一侧的面。然而,不限于此,插入空间713也可以不到达与开口710相反的一侧的面。并且,插入空间713呈使端子收纳凹部711向第二方向Dr2的前端侧延伸而成的形状,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插入空间713的被与第二方向Dr2垂直的面剖开而得的截面与端子收纳凹部711的被与第二方向Dr2垂直的面剖开而得的截面为不同的面积。这样,在将端子基部740的前端插入于插入空间713中时,端子74更牢固地被保持。
倒刺孔714是从端子收纳凹部711的内部向端子收纳部71的在第三方向Dr2上与缝712相反的一侧的面贯通的孔。倒刺孔714与端子基部740所具备的倒刺部742接触。由此,抑制端子74向第二方向Dr2的开口710侧移动而脱落。另外,倒刺部742能够进行弹性变形,通过使倒刺部742向倒刺孔714外移动,能够使端子74向第二方向Dr2的开口710侧移动。
如图8所示,端子收纳部71在安装于引线70的前端部的端子74在第一方向Dr1上排列的状态下对该端子74进行收纳。此时,所有端子74的突出部741从端子收纳部71的第三方向Dr3的端面的一侧向外部突出。并且,引线70从端子收纳凹部711的开口710被引出到外部。
<1.6.3引线保持部的结构>
引线保持部72对从端子收纳部71的开口710被引出到外部的多根(这里为五根)引线70进行保持。如图7所示,引线保持部72具有第一保持部721和第二保持部722。第一保持部721和第二保持部722在从端子收纳部71引出的多根引线70在第一方向Dr1上排列的状态下对多根引线70进行保持。
如图6、图7所示,第一保持部721和第二保持部722在第三方向Dr3上夹着在第一方向Dr1上排列的多根引线70而对该引线70进行保持。如图6、图7所示,第一保持部721从第三方向Dr3的上侧并且第二保持部722从第三方向Dr3的下侧夹着引线70。
第一保持部721具有保持凸部723、槽724、第一保持台阶部725、引线引导部727、固定销728以及伸出部720。
保持凸部723向第三方向Dr3的上方突出。第一方向Dr1的两端向第二方向Dr2的端子收纳部71侧弯曲。保持凸部723呈在周向上切割圆筒而得到的形状。在保持凸部723的第二方向Dr2上,端子收纳部71侧的面是与外壁部44的径向内表面相同的曲率半径。即,在将连接器7安装于外壳4的切口部441时,端子收纳部71侧的面与外壁部44的径向内表面位于一个面上。另外,保持凸部723只要是能够与外壳4的外壁部44和罩部件5的罩檐部52接触的形状即可,不限于在周向上切割圆筒而得到的形状。
槽724形成于保持凸部723的第二方向Dr2上的与端子收纳部71相反的一侧。槽724沿着保持凸部723形成。槽724呈在周向上切割圆环状的槽而得到的形状。槽724的在第二方向Dr2上对置的内表面的一方与保持凸部723的外表面一致。在将连接器7安装于外壳4的切口部441时,在槽724的在第二方向Dr2上对置的面中的一个面上,保持凸部723的作为外表面的面与外壁部44的径向外表面位于一个面上。在将连接器7安装于外壳4的切口部441之后安装罩部件5。此时,罩部件5的罩檐部52插入于槽724中。
第一保持台阶部725配置于保持凸部723的第一方向Dr1的两端。第一保持台阶部725是保持凸部723的第二方向Dr2的端子收纳部71侧向第一方向D1方向内侧凹陷的台阶。第一保持台阶部725与外壳4的切口部441的周向台阶部443嵌合。由此,抑制了在连接器7安装于切口部441时连接器7、尤其是第一保持部721在径向上移动。另外,第一保持台阶部725是第二方向Dr2的端子收纳部71侧向第一方向D1方向内侧凹陷而成的,但不限于此。能够广泛地采用与周向台阶部443嵌合的形状。
引线引导部727具有多个。引线引导部727从第一保持部721的第三方向Dr3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多个引线引导部727在第一方向Dr1上排列配置。多个引线引导部727在相邻的间隙部分对引线70进行保持。通过使用引线引导部727,抑制了在使用引线保持部72的第一保持部721和第二保持部722从第三方向Dr3夹着多根引线70时引线70重叠。由此,通过使用引线保持部72进行保持,能够抑制引线70被压扁或包覆层剥离,从而防止断路和短路。
固定销728从第一保持部721的第三方向Dr3上的下表面向第三方向Dr3下方突出。而且,固定销728插入于设置在第二保持部722的固定凹部729中。由此,第一保持部721和第二保持部722被定位并且被固定。
第二保持部722安装于第一保持部721的第三方向Dr3上的下表面。在第二保持部722的第三方向Dr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二保持台阶部726。第二保持台阶部726是从第三方向Dr3的下表面朝向第三方向Dr3的上侧凹陷的凹部。在将连接器7安装于切口部441时,第二保持台阶部726与切口部441所具备的径向台阶部442嵌合。由此,抑制了连接器7、尤其是第二保持部722的径向上的移动。
如图4、图5、图6等所示,在保持凸部723的第二方向Dr2的端子收纳部71侧的端面上具有向端子收纳部71侧伸出的伸出部720。伸出部720的与端子收纳部71对置的面呈沿着第一方向Dr1的平面状。通过设置伸出部720,能够使第一保持部721的第二方向Dr2上的长度为一定以上的长度。由此,引线保持部72能够稳定地保持引线70。另外,在能够充分确保第一保持部721的第二方向Dr2的长度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伸出部720。
多根引线7在第三方向Dr3上被第一保持部721和第二保持部722夹着。由此,引线保持部72在引线70在第一方向Dr1上排列的状态下对该引线70进行保持,该引线70在前端部安装有端子74并且该引线70的前端部的一部分与端子74一同收纳于端子收纳部71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7中,从端子收纳部71引出的引线70分别与第二方向Dr2平行地布线,被引线保持部72保持。然而,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从端子收纳部71到达引线保持部72的范围内,朝向第一方向Dr1倾斜地布线。并且,在电力线以外的布线的情况下,对于无需担心噪声等的布线,也可以交叉地布线。
<1.6.4连结部的结构>
连结部73将伸出部720和端子收纳部71的在第二方向Dr2上对置的面彼此连结起来。连结部73通过与端子收纳部71和第一保持部721一体成型而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7中,端子收纳部71和第一保持部721经由连结部73而连结起来。这是因端子收纳部71的形成有缝712的面、即端子74的突出部741突出的面是端子收纳部71的第三方向Dr3的下表面而引起的。在突出部741从端子收纳部71的第三方向Dr3的下表面突出的情况下,通过将端子收纳部71与第一保持部721连结起来,容易地将端子74从开口710收纳于端子收纳凹部711内。即,端子收纳部71与第一保持部721和第二保持部722中的、使得在连结时能够容易地收纳端子74的一方连结。例如,能够举出如下方法:根据端子74的突出部741的朝向来决定。在该情况下,端子收纳部71与从第三方向Dr3夹着引线70的第一保持部721和第二保持部722中的、隔着引线70而与突出部741相反的一侧连结。由此,不容易妨碍保持凸部723等,容易地将端子74收纳于端子收纳部71内。
在连接器7中,端子收纳部71和引线保持部72通过两个连结部73而连结。即,两个连结部73在第一方向Dr1上隔着间隔而配置。从图5和图6可知,连结部73呈长方体形状。而且,连结部73的被与第二方向Dr2垂直的面剖开的截面的长方形的长边沿着第一方向Dr1。并且,连结部73的被与第二方向Dr2垂直的面剖开的截面的长方形的短边沿着第三方向Dr3。并且,两个连结部73各自的第一方向Dr1外侧的端部架设于端子收纳部71的第一方向Dr1上的两端。
将图5所示的右侧的连结部73的第一方向Dr1的宽度设为w31。将图5所示的左侧的连结部73的第一方向Dr1的宽度设为w32。并且,将端子收纳部71的第一方向Dr1上的宽度设为w1。而且,将伸出部720的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设为w2。
连结部73各自的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w31和w32小于端子收纳部71的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w1和伸出部720的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w2。并且,两个连结部73的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w31和w32之和、即w31+w32小于端子收纳部71的第一方向Dr上的长度w1和伸出部720的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w2。
并且,如图6所示,将连结部73的第三方向Dr3上的宽度设为t3。并且,将端子收纳部71的第三方向Dr3上的宽度设为t1。而且,将伸出部720的第三方向Dr3上的长度设为t2。
连结部73的第三方向Dr3上的长度t3小于端子收纳部71的第三方向Dr3上的长度t1和伸出部720的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t2。
连结部73的被与第二方向Dr2垂直的面剖开的截面积的总和小于端子收纳部71的被与第二方向Dr2垂直的面剖开的截面积。连结部73的被与第二方向Dr2垂直的面剖开的截面积的总和小于伸出部720的被与第二方向Dr2垂直的面剖开的截面积。
根据以上的内容,在连接器7中,连结部73的刚性比端子收纳部71和引线保持部72的刚性低、即柔软。因此,在过大的力作用于连接器7的情况下,在端子收纳部71和引线保持部72变形之前连结部73进行变形。由此,过大的力不容易作用于端子收纳部71和引线保持部72。其结果为,能够减小作用于固定有突出部741的布线板6和引线70的应力。
如图5、图6所示,连结部73的第三方向Dr3上的长度t3小于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的总和w31+w32。因此,在连接器7中,在图9所示那样的、使引线保持部72相对于端子收纳部71向上弯曲的力矩产生作用时,容易进行变形。由此,保护端子收纳部71和引线保持部72的效果增强。
<1.7连接器向外壳的安装>
图10是示出连接器和外壳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将连接器安装于外壳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将连接器安装于外壳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10、图11所示,连接器7在安装于外壳4之前在端子收纳部71内收纳有端子74和安装有端子74的引线70的前端部的一部分。而且,将从端子收纳部71的开口710突出的引线70汇集并由引线保持部72进行保持,从而形成了连接器7。像以上那样,连接器7在端子收纳部内收纳端子74,并且通过引线保持部72对引线70进行保持。然后,将连接器7安装于外壳4。
如图10所示,连接器7配置于与外壁部44的切口部441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此时,端子74的突出部741与外壳4对置。支承凸部45从外壳4的定子密封部41的轴向输出侧的面突出。布线板6的贯通部60被支承并且被固定。此时,布线板6的通孔61配置在与各端子74的突出部741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即,布线板6的通孔61形成在与端子74的突出部741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即,在布线板6中,多个通孔61排列配置,这里在与径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配置。
另外,如图11所示,多个突出部741中的一个突出部741与其他突出部741远离配置。即,突出部741彼此的间隔中的一个间隔大于其他突出部741彼此的间隔。而且,通孔61形成在也与远离的突出部741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即,在布线板6中,形成为一个通孔61与其他通孔61远离。而且,在布线板6的通孔61的间隔大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62。通过形成贯通孔62,使得沿面距离变大,防止了短路等。
而且,将连接器7移动至周向台阶部443与第一保持台阶部725彼此嵌合的位置。而且,在第一保持台阶部725与周向台阶部443嵌合的状态下,将连接器7向轴向输出相反侧移动。另外,也可以是,在周向台阶部443与第一保持台阶部725嵌合的状态时,连接器7能够稍微移动。这样,当使连接器7在轴向上移动时,各端子74的突出部741能够容易地插入于各通孔61中。而且,在突出部741插入到通孔61中之后,径向台阶部442与第二保持台阶部726嵌合。由此,连接器7精确地被定位。此时,周向台阶部443和第一保持台阶部725也可以在无游隙的状态下接触。这样,水、灰尘、尘埃等不容易从周向台阶部443与第一保持台阶部725的间隙进入。将各端子74的突出部741与形成在布线板6上的印刷布线焊接起来。
而且,这之后,将罩部件5安装于外壁部44的轴向输出侧。罩部件5的罩檐部52的径向内表面与外壁部44的径向外表面在径向上接触。如图12所示,在罩部件5中,罩檐部52嵌入连接器7的第一保持部721的槽724中。另外,此时,罩檐部52的径向内表面和保持凸部723的与端子收纳部71相反的一侧的面接触。并且,罩部件5的罩凸部53与外壁部44的径向内表面接触。此时,罩部件5的罩凸部53和保持凸部723的与端子收纳部71对置的面接触。
根据以上的内容,罩部件5与外壳4的外壁部44一同对连接器7的保持凸部723和槽724进行保持。根据以上的内容,在连接器7的轴向输出相反侧,径向台阶部442与第二保持台阶部726嵌合。并且,在连接器7的周向两端,周向台阶部443与第一保持台阶部725嵌合。而且,在连接器7的轴向输出侧,槽724与罩部件5的罩檐部52嵌合,罩檐部52和罩凸部53与保持凸部723接触。像以上那样,连接器7被外壳4牢固地固定。
并且,在安装罩部件5时,存在向外壁部44压入或轻轻压入罩檐部52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外壁部44被压入罩部件5的罩檐部52。此时,对连接器7的与罩部件5接触的部分、即引线保持部72赋予轴向的力。例如,当切口部441和连接器7具有由于制造上的偏差引起的误差时,有时由于来自罩部件5的力使引线保持部72相对于端子收纳部71在第三方向Dr3上移动(例如,参照图9)。在连接器7中,连结部73的刚性比端子收纳部71和引线保持部72的刚性低。因此,即使在像上述那样的力产生作用的情况下,由于作用于引线保持部72的力而使连结部73变形,力不容易传递到端子收纳部71。由此,能够抑制端子74的突出部741与布线板6的连接变得不充分、或布线板6变形。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中,通过将连接器7安装于外壳4,能够将从连接器7突出的端子74的突出部741插入到布线板6的对应的通孔61中。即,能够经由连接器7将引线70简单地安装于布线板6,能够简化在制造上不需要的工序。
<变形例>
另外,端子收纳部71中的突出部741突出的面是第三方向Dr3的面(在图6、图8中,为下侧的面),但不限于此。
端子收纳部71中的突出部741突出的面是由将连接器7安装于外壳4的切口部441时的布线板6与连接器7的位置关系决定的。例如,在布线板6以相对于定子密封部41的轴向输出侧的面立起的状态配置的情况下,突出部741可以从端子收纳部71的第二方向Dr2上的与引线保持部72相反的一侧的面、即前端侧的面突出。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端子74的突出部741也是向端子基部740延伸的方向的前端侧突出的形状。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将端子74收纳于端子收纳凹部711内时,突出部不容易成为障碍,也能够省略缝712。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马达A中,将布线板6配置于在轴向输出侧具有开口的外壳4的内部。然后,通过将连接器7安装于外壳4而将引线70安装于布线板6,利用罩部件5将开口封堵。
另一方面,具有向配置有布线板6的空间内填充树脂、即对布线板6进行树脂模制的类型的马达。本发明的连接器也能够用于对布线板6进行树脂模制的类型的马达。以下,参照附图对具有本发明的连接器的马达进行说明。图13是以截面来显示本发明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2.马达>
图13所示的马达B除了外壳4b、连接器7B不同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A相同。因此,对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相同的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马达B在轴向输出相反侧配置有布线板6。在马达B的外壳4b中,对定子3、布线板6以及连接器7B进行树脂模制。
<2.1外壳>
在对外壳4b进行模制时,将定子3、布线板6、轴承收纳部421配置于树脂成型模具(未图示)内。连接器7B以安装于布线板6的状态配置于树脂成型模具内。通过将连接器7B安装于布线板6,多个突出部741插入于布线板6的对应的通孔61中。然后,使树脂流入树脂成型模具中而进行模制。
<2.2连接器>
在马达B中,在使用连接器7B的情况下,引线保持部72b与树脂成型模具接触。因此,关于引线保持部72b,能够省略保持凸部723、槽724、第一保持台阶部725以及第二保持台阶部726等与外壳或罩部件嵌合的部分。即,在马达B中,引线保持部72b只要是能够与树脂成型模具接触的形状即可,例如可以是长方体状。
在对外壳4b进行模制的情况下,引线保持部72b被模具按压。此时,有时由于制造误差等而导致对引线保持部72b赋予轴向的力。并且,有时由于树脂膨胀或收缩也会对引线保持部72b赋予轴向的力。有时由于这些力而导致引线保持部72b相对于端子收纳部71沿轴向、即第三方向Dr3移动或倾斜(例如,参照图9)。在连接器7B中,连结部73的刚性比端子收纳部71和引线保持部72b的刚性低。因此,即使是上述那样的力产生作用的情况下,由于作用于引线保持部72的力而使连结部73变形,从而力不容易传递到端子收纳部71。由此,能够抑制端子74的突出部741与布线板6的连接变得不充分或布线板6变形。
像以上那样,即使是使用马达B的情况,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连接器7B,也能够减少将引线70向布线板6布线的布线作业的工序。在连接器7B中,连结部7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7同样地沿第一方向Dr1隔开间隙而配置。这样,通过在连结部73之间形成间隙,树脂容易绕入,模制的效果提高。
这之外的特征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其他例子进行说明。图14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使图14所示的连接器的端子收纳部旋转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将图14所示的连接器的端子收纳部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14~图16中,省略了引线和端子的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7C具有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安装于模制马达B的结构。因此,引线保持部72c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7的引线保持部不同。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7C中,连结部73c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连接器7不同。这之外的方面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7相同的结构。因此,对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相同的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连接器7C具有端子收纳部71、引线保持部72c以及连结部73c。端子周凹部71具有与连接器7的端子收纳部71相同的结构。引线保持部72c具有能够在第三方向Dr3上分离的第一保持部721c和第二保持部722c。
第一保持部721c在第三方向Dr3的下表面上具有能够供引线插入的开口。而且,第二保持部722c在第三方向Dr3上与第一保持部721c夹着引线而配置于相反侧。
第一保持部721c和第二保持部722c在第三方向Dr3上夹着引线而对引线进行保持。并且,在将第一保持部721c和第二保持部722c组合起来时,成为长方体形状。通过使引线保持部72c呈长方体形状,在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马达B进行成型时等,能够使引线保持部72c容易地与树脂成型模具接触。
连接器7C的连结部73c具有第一臂部731、连接部732、凸部733以及凹部734。第一臂部731从第二保持部722c的与端子保持部71对置的面沿着第二方向Dr2突出。第一臂部731在沿第一方向Dr1分开的位置配置有两个。即,连结部73c具有在第一方向Dr1上分开的一对第一臂部731。在一对第一臂部731的第一方向Dr1上的间隙中配置有端子收纳部71。
一对第一臂部731在沿第一方向Dr1对置的内表面上具有以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的第一轴线Sp1为中心的圆柱状的凹部734。圆柱状的凹部734彼此向第一方向Dr1的相反侧凹陷。
连接部732是端子收纳部71的第一方向Dr1上的两端面。连接部732与一对第一臂部731分别对置。而且,从连接部732沿着第一方向Dr1配置有向外侧突出的凸部733。在端子收纳部71的第一方向Dr1上的两端具有一对连接部732。而且,一对连接部732分别具有向第一方向Dr1的外侧突出的一对凸部733。
凸部733能够插入到凹部734内。而且,将从一对连接部732突出的一对凸部733分别插入于一对第一臂部731各自具备的一对凹部734内。由此,端子收纳部71能够相对于引线保持部72绕着第一轴线Sp1旋转,即端子收纳部71的朝向能够相对于引线保持部72倾斜。
这样,通过借助连结部73c使端子收纳部71的朝向相对于引线保持部72c倾斜,即使由于树脂成型模具的按压、树脂膨胀或收缩而导致引线保持部72c对布线板6施加力,端子收纳部71的朝向也借助连结部73c而倾斜。由此,不容易产生由端子收纳部71与引线布线部72c的位置偏移引起的应力、变形等。由此,能够抑制端子74的突出部741与布线板6的连接变得不充分或布线板6变形。并且,即使是存在制造误差或组装误差的情况,由于能够使端子收纳部71或引线保持部72c移动并进行安装,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
这之外的特征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变形例1)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7中,由第一臂部731对端子收纳部71进行保持。因此,第一臂部731与布线板6有可能发生干涉。因此,第一臂部731也可以具有图17所示的形状。图17是放大了第一臂部731的前端部的侧视图。第一臂部731的前端面730呈以第一轴线Sp1为中心的圆弧状。前端面730的曲率半径小于从第一轴线Sp1到突出部突出的面的长度。这样,在端子收纳部71与布线板6接触的状态下,即使引线保持部72c的角度发生改变,第一臂部731也不容易与布线板6发生干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臂部731形成有凹部734,在连接部732形成有凸部733,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形成第一臂部731的凸部73,并且在连接部732形成凹部734。
(变形例2)
图18是从布线板侧观察安装于布线板的连接器时的图。也可以如图18所示,在布线板6的与第一臂部731重叠的部分具有基板切口部63。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第一臂部731与布线板6发生干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安装于使用树脂来覆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连接器的马达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安装在被第一实施方式所示出的罩部件罩住的马达中的连接器。
(第四实施方式)
图19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其他例子的俯视图。图19所示的连接器7D的连结部73d具有一个第一臂部731。而且,作为连接部,具有端子收纳部71所具备的在第二方向Dr2上凹陷的切口735。另外,连接器7D是除了第一臂部731为一个、连接部为切口735之外与图14等所示的连接器7C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与连接器7C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相同的部分的详细说明。
而且,在切口735的沿第一方向Dr1对置的面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Dr1凹陷的凹部734。并且,在第一臂部731的第一方向Dr1上的两端部具有沿第一方向Dr1突出的凸部733。而且,通过将第一臂部731配置于切口735内并且将凸部733插入于凹部734内,端子收纳部71能够相对于引线保持部72d绕着第一轴线Sp1旋转。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臂部731是一个,因此在模制时树脂不容易滞留。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树脂模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连接器安装于模制马达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安装在被罩部件罩住的马达中的连接器。
这之外的特征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另一其他例子进行说明。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另一其他例子的俯视图。图20所示的连接器7E具有除了连结部73e不同之外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7C相同的结构。因此,在连接器7E中,对与连接器7C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相同的部分的详细说明。
连结部73e具有一对第二臂部736、连接部737、凸部733以及凹部734。一对第二臂部736从端子收纳部71的第一方向Dr1上的两端部朝向第二方向Dr2的引线保持部72c延伸。而且,在一对第二臂部736的沿第一方向Dr1对置的内表面上分别具有向第一方向Dr1凹陷的凹部734。并且,连接部737是引线保持部72c的第一方向Dr1上的两端部,连结部73e具有一对连接部737。而且,连接部737具有沿第一方向Dr1突出的凸部733。
将第二臂部736配置于引线保持部72c的第一方向Dr1上的两端面的外侧。而且,通过将凸部733插入凹部734中,包含第二臂部736在内的端子收纳部71能够相对于引线保持部72c旋转。
由此,即使由于模制的模具按压、树脂膨胀或收缩导致引线保持部72c对布线板6施加力,端子收纳部71也借助连结部73e而倾斜。由此,不容易产生由端子收纳部71与引线布线部72c的位置偏移引起的应力、变形等。由此,能够抑制端子74的突出部741与布线板6的连接变得不充分或布线板6变形。
(变形例)
第二臂部736也可以是一个。在该情况下,连接部可以是形成于引线保持部72c的切口。通过这样构成,模制树脂不容易滞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第二实施方式所示那样的连接器安装于被树脂覆盖的马达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安装在被罩部件罩住的马达中的连接器。
这之外的特征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第六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另一其他例子进行说明。图21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另一其他例子的俯视图。图22是将图21所示的连接器的端子收纳部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1所示的连接器7F具有除了连结部73f的结构不同之外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7C相同的结构。因此,在连接器7F中,对与连接器7C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相同的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21所示,连接器7F具有一对第一臂部731f、连接部732、凸部733以及凹槽734f。连接部732和凸部733是与连接器7C相同的结构。一对第一臂部731f在沿第一方向Dr1对置的面上具有沿第三方向Dr3延伸并且到达第三方向Dr3的下表面的凹槽734f。
连接器7F在一对第一臂部731f之间配置有端子收纳部71。此时,端子收纳部71的第一方向Dr1上的两端的连接部732的凸部733插入于凹槽734f内。而且,端子收纳部71借助与第一臂部731f的摩擦而被保持。
在连接器7F中,在朝向第三方向Dr3的下方的力作用于端子收纳部71的情况、或相反朝向的力作用于引线保持部72c的情况下,第一臂部731f与连接部732分离。即,端子收纳部71与引线保持部72c分离。并且,由于凸部733插入于凹槽734f内,因此端子收纳部71也能够以凸部73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通过使用这样的连接器7F,在具有多种方向成分的力作用于连接器7F的情况下,引线保持部72c与端子收纳部71分离。由此,不容易产生由端子收纳部71与引线布线部72c的位置偏移引起的应力、变形等。由此,能够抑制端子74的突出部741与布线板6的连接变得不充分或布线板6变形。
这之外的特征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则实施方式能够实施各种变形。
本发明的连接器(7)在多根引线(70)沿第一方向(Dr1)排列的状态下对多根引线(70)进行保持。而且,连接器(7)具有端子(74)、端子收纳部(71)、引线保持部(72)以及连结部(73)。端子(74)安装于多根引线(70)各自的前端部。端子收纳部(71)将安装于引线(70)的端子(74)与引线(70)的前端部的一部分一同收纳起来。引线保持部(72、721、722)与端子收纳部(71)在与第一方向(Dr1)交叉的第二方向(Dr2)上相邻,并且从与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交叉的第三方向(Dr3)的两侧夹着多根引线(70)的全部而对该引线(70)进行保持。连结部(73)将端子收纳部(71)和引线保持部(72c)连结起来。多个端子(74)具有从端子收纳部(71)的相同的端面向外部突出的突出部(741)。突出部(741)从与引线保持部(72)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端面和第三方向(Dr3)上的两端面中的任意一面突出。是如下的连接器:连结部(73)的被与第二方向(Dr2)垂直的面剖开而得的截面的面积小于端子收纳部(71)和引线保持部(72)各自的被与第二方向(Dr9)垂直的面剖开而得的截面的面积。
由此,例如,在将连接器(7)安装于布线板(6)时,即使在布线板(6)与连接器(7)形成了角度的情况下,由于连结部(73)的强度比端子收纳部(71)和引线保持部(72)的强度低,因此连结部(73)进行变形。由此,不会使端子(74)、端子收纳部(71)、引线保持部(72)以及布线板(6)产生应力、或者能够减小所产生的应力。
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7)中,连结部(73)的第三方向(Dr3)上的长度小于端子收纳部(71)和引线保持部(72)各自的第三方向(Dr3)上的长度。通过这样构成,在安装连接器(7)时,容易沿着第一方向(Dr1)弯曲。因此,通过缩短连结部(73)的第三方向(Dr3)上的长度,连结部(73)容易由于沿着第一方向(Dr1)的方向上的弯曲力矩而进行变形,能够有效地减小其他部分的应力。
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7)中,连结部(73)的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小于端子收纳部(71)和引线保持部(72)各自的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这样,通过缩短连结部(73)的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也能够使连结部(73)的强度比端子收纳部(71)和引线保持部(72)的强度低。因此,连结部(73)进行变形,从而能够减小其他部分的应力。
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7)中,具有多个连结部(73)。而且,连结部(73)的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的总和小于端子收纳部(71)和引线保持部(72)各自的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通过这样形成,通过在连结部(73)之间的部分形成开口,在进行树脂模制时树脂容易流入,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模制成型。
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7)中,端子收纳部(71)、引线保持部(72)以及连结部(73)是一体成型体。这样,能够减少组装工序数。
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7)中,引线保持部(72)能够分离为第一保持部件(721)和第二保持部件(722)。第一保持部件(721)和第二保持部件(722)中的任意一方与端子收纳部(71)和连结部(73)是一体成型体。由于引线保持部(72)能够分离,因此能够容易地对引线(70)进行保持。
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7)中,突出部(741)从端子收纳部(71)的第三方向(Dr3)上的端面向外部突出。连结部(73)与第一保持部件(721)和第二保持部件(722)中的夹着引线(70)而配置于突出部(741)的相反侧的一方为一体成型体。这样,突出部(741)不会成为阻碍,易于将端子(74)收纳于端子收纳部(71)内。
本发明的马达(A)具有转子(2)、定子(3)、外壳(4b)、布线板(6)以及连接器(7)。转子(2)绕着中心轴线Ax旋转。定子(3)与转子(2)在径向上对置。外壳(4b)收纳转子(2)和定子(3)。布线板(6)配置于外壳(4b)的内部。布线板(6)具有能够供端子(74)的突出部(741)插入的多个通孔(61)。连接器(7)的突出部(741)分别插入于多个通孔(6)中。连接器(7)的引线保持部(72)固定于外壳(4)。连接器(7)的引线保持部(72)的第二方向(Dr2)上的与端子收纳部(71)相反一侧的端部露出到外壳(4)的外部。
在本发明的马达(B)中,突出部(741)与布线板(6)的布线电连接。外壳(4b)的内部的至少配置有布线板(6)的区域被树脂填充。
在本发明的马达(A)中,外壳(4)具有呈至少轴向一方开口的筒形状的外壁部(44),该外壁部(44)从轴向的端部的外缘沿轴向延伸,外壁部(44)的一部分具有从内部向外部贯通外壳(4)的切口部(441),引线保持部(72c)插入于切口部(441)中而被固定。
在本发明的马达(A)中,外壳(4)是树脂制的,树脂外壳(4)具有至少覆盖定子(3)的轴向端部的外壳端面。在外壳端面上配置有布线板(6)。外壁部(44)从外壳(4)的径向端部沿轴向延伸。
在本发明的马达(A)中,外壳(4)具有与外壁部(44)的轴向端部接触而覆盖外壳(4)的内部的罩部件(5)。罩部件(5)具有平板部(51)和从平板部(51)的外缘沿轴向延伸的罩檐部(52)。罩部件(5)的罩檐部(52)与外壁44的外表面接触。引线保持部(72)具有供罩檐部(52)插入的槽(734)。
在本发明的马达(A)中,罩部件(5)在平板部(51)的比罩檐部(5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具有向与罩檐部(52)相同的方向突出并且沿着罩檐部(52)的罩凸部(53)。引线保持部(72)的与端子收纳部(71)对置的面是能够与罩凸部(53)接触的曲面。

Claims (13)

1.一种连接器,其在多根引线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状态下对多根所述引线进行保持,该连接器具有:
多个端子,它们安装于多根所述引线各自的前端部;
端子收纳部,其将安装于所述引线的所述端子与所述引线的前端部的一部分一同收纳起来;以及
引线保持部,其和所述端子收纳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相邻,并且从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的两侧夹着多根所述引线而对多根所述引线进行保持,
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还具有将所述端子收纳部和所述引线保持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连结起来的连结部,
所述端子具有从所述端子收纳部的端面向外部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从与所述引线保持部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端面和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端面中的任意一面突出,
所述连结部的被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面剖开而得的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端子收纳部和所述引线保持部各自的被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面剖开而得的截面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端子收纳部和所述引线保持部各自的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端子收纳部和所述引线保持部各自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具有多个,
所述连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的总和小于所述端子收纳部和所述引线保持部各自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收纳部、所述引线保持部以及所述连结部是一体成型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保持部能够分离为第一保持部件和第二保持部件,
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中的任意一方与所述端子收纳部和所述连结部是一体成型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从所述端子收纳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上的端面向外部突出,
所述连结部与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中的夹着所述引线而配置于所述突出部的相反侧的一方为一体成型体。
8.一种马达,该马达具有:
转子,其绕着中心轴线旋转;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
外壳,其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以及
布线板,其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
该马达的特征在于,
该马达还具有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所述布线板具有能够供所述端子的所述突出部插入的多个通孔,
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突出部分别插入于所述多个通孔中,
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引线保持部固定于所述外壳,
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引线保持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与所述端子收纳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露出到所述外壳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布线板的布线电连接,
所述外壳的内部的至少配置有所述布线板的区域被树脂填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呈至少轴向一方开口的筒形状的外壁部,该外壁部在轴向上延伸,
所述外壁部的一部分具有从内部向外部贯通外壳的切口部,
所述引线保持部插入于所述切口部中而被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是树脂制的,
所述外壳具有至少覆盖所述定子的轴向端部的外壳端面,
在所述外壳端面上配置有所述布线板,
所述外壁部从所述外壳的径向端部沿轴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还具有与所述外壁部的轴向端部接触而覆盖所述外壳的内部的罩部件,
所述罩部件具有:
平板部,其在径向上扩展;以及
罩檐部,其从所述平板部的外缘沿轴向延伸,
所述罩部件的罩檐部与所述外壁部的外表面接触,
所述引线保持部具有供所述罩檐部插入的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件在所述平板部的比所述罩檐部靠内侧的位置具有罩凸部,该罩凸部向与所述罩檐部相同的方向突出并且沿着所述罩檐部,
所述引线保持部的与所述端子收纳部对置的面是能够与所述罩凸部接触的曲面,并且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突出的伸出部,
所述连结部与所述伸出部连结。
CN201810842386.9A 2017-07-31 2018-07-27 连接器和具有连接器的马达 Active CN1093271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8421A JP2019030142A (ja) 2017-07-31 2017-07-31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JP2017-148421 2017-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27105A true CN109327105A (zh) 2019-02-12
CN109327105B CN109327105B (zh) 2022-08-09

Family

ID=65264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42386.9A Active CN109327105B (zh) 2017-07-31 2018-07-27 连接器和具有连接器的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30142A (zh)
CN (1) CN10932710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6839A (en) * 1994-12-07 1998-10-0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CN101106303A (zh) * 2006-07-14 2008-01-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01471591A (zh) * 2007-12-25 2009-07-01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线圈装置的引线引出结构
CN102207073A (zh) * 2010-03-30 2011-10-0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电动压缩机
US20110254393A1 (en) * 2010-04-16 2011-10-20 Denso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device
CN105490440A (zh) * 2016-01-28 2016-04-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出线夹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6839A (en) * 1994-12-07 1998-10-0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CN101106303A (zh) * 2006-07-14 2008-01-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01471591A (zh) * 2007-12-25 2009-07-01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线圈装置的引线引出结构
CN102207073A (zh) * 2010-03-30 2011-10-0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电动压缩机
US20110254393A1 (en) * 2010-04-16 2011-10-20 Denso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device
CN105490440A (zh) * 2016-01-28 2016-04-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出线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30142A (ja) 2019-02-21
CN109327105B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39787B (zh) 定子单元以及马达
CN101926075A (zh) 马达
US10763723B2 (en) Motor
CN108781019B (zh) 电机和用于制造电机的方法
US8089183B2 (en) Lead frame connector
EP2963742A1 (en) Rotary connector
CN209358320U (zh) 定子、马达和送风机
BR102015007149B1 (pt) Motor elétrico
CN108123569A (zh) 电动马达和包括这种类型的电动马达的散热器风扇模块
CN110313115A (zh) 马达
CN109326914A (zh) 连接器和具有连接器的马达
JP5896333B2 (ja) モータ
US20220224209A1 (en) Electric motor with injection moulded stator
CN109792182A (zh) 马达
JPWO2005124969A1 (ja) 電動機固定子
JP2019030143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CN109327105A (zh) 连接器和具有连接器的马达
CN109716629A (zh) 马达
CN110277840A (zh) 马达
JP2021057999A (ja)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CN108886295A (zh) 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US20220247141A1 (en) Electric motor with connecting element for a winding of a stator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at least two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s
KR101113531B1 (ko) 코일 접속부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모터
CN104716782B (zh) 马达
CN216872992U (zh) 马达及电动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