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6629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6629A
CN109716629A CN201780056850.5A CN201780056850A CN109716629A CN 109716629 A CN109716629 A CN 109716629A CN 201780056850 A CN201780056850 A CN 201780056850A CN 109716629 A CN109716629 A CN 109716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hing
hole
motor according
external circumferential
circumferential ri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68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6629B (zh
Inventor
小川幸祐
瀬口敬史
村上俊辅
新子刚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16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6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6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66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马达具有:电机构件,所述电机构件包含定子以及控制基板中的至少一个;转子,其与定子对置配置;导通件,其从所述电机构件朝向一侧延伸;机壳,其容纳所述电机构件;分隔壁,其与所述机壳一同容纳所述电机构件;以及衬套,其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外壁以及所述分隔壁中的至少一方的贯通孔内,对多个所述导通件进行保持,所述衬套是具有多个供所述导通件插入的贯插孔的弹性部件,在所述衬套的与所述贯通孔对置的外侧面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外周肋。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马达的机壳或分隔壁上设置有从内部引出线圈线等的贯通孔。在上述贯通孔内,为了防止线圈线等与机壳接触而设置有作为绝缘部件的衬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666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1526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230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3中,作为衬套的防脱结构,采用了在衬套的两端设置有凸缘的结构或者使用固定板和螺钉对设置于马达的贯通孔中的衬套进行固定的结构。但是,具有凸缘的衬套由于在安装时需要使凸缘大幅度地变形,因此作业变得繁杂。并且,在使用固定板的结构中,零件数以及作业工时增多,制造成本也上升。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衬套的安装作业性的马达。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马达具有:电机构件,所述电机构件包含定子以及控制基板中的至少一个;转子,其与定子对置配置;导通件,其从所述电机构件朝向一侧延伸;机壳,其容纳所述电机构件;分隔壁,其与所述机壳一同容纳所述电机构件;以及衬套,其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外壁以及所述分隔壁中的至少一方的贯通孔内,对多个所述导通件进行保持,所述衬套是具有多个供所述导通件插入的贯插孔的弹性部件,在所述衬套的与所述贯通孔对置的外侧面上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外周肋。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在马达中提高了保持导通件的衬套的安装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马达的立体图。
图3是马达的俯视图。
图4是放大示出衬套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I-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延伸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但是,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只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以及方向。并且,除特别注明外,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周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沿轴向延伸,除了包含严格地沿轴向延伸的情况以外,还包含沿相对于轴向以小于45°的范围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沿径向延伸,除了包含严格地沿径向即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以外,还包含沿相对于径向以小于45°的范围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剖视图。图2是马达10的立体图。图3是马达10的俯视图。图4是放大示出衬套的俯视图。图5是沿图4中的I-I线的剖视图。
马达10包括机壳20、转子30、定子40、轴承保持架(分隔壁)55、上侧轴承51、下侧轴承52、四个衬套75以及控制基板15。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基板15和定子40构成马达10的电机构件。马达10也可以是不包含作为电机构件的控制基板的结构。
机壳2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筒部21、位于筒部21的下端的底壁部23以及向上侧开口的开口部20a。在机壳20的内周面从下侧起依次固定有定子40和轴承保持架55。机壳20在内部容纳转子30。
筒部21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筒部21具有保持定子40的内周面20b和保持轴承保持架55的内周面20c。内周面20c的内径比内周面20b的内径大。机壳20的内径随着从开口部20a朝向里侧(底壁部23侧)而变小。
筒部21的形状并不限于圆筒状。筒部21的形状可在能够将定子40和轴承保持架55保持于内周面的范围内变更。筒部21的外形例如也可以设成箱形。
底壁部23配置于定子40的下侧。底壁部23具有保持下侧轴承52的筒状的轴承保持部23a和沿轴向贯通底壁部23的输出轴孔22。
转子30具有轴31。轴31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转子30与轴31一同绕中心轴线J旋转。轴31的下侧的端部通过输出轴孔22而向机壳20的下方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基板15位于上方侧,马达10的旋转运动向下方侧输出。但是,也可以是控制基板15位于下方侧且向上方侧输出马达10的旋转运动的结构。
上侧轴承51以及下侧轴承52将轴31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下侧轴承52在定子40的下侧被轴承保持部23a保持。上侧轴承51在定子40的上侧被轴承保持架55保持。
定子40位于转子30的径向外侧。定子40具有定子铁芯41、绝缘件42以及线圈43。绝缘件42安装于定子铁芯41的齿41a。线圈43由卷绕于绝缘件42的导线构成,并配置于各齿41a上。定子40的外周面固定于机壳20的内周面20b。
如图1至图3所示,定子40具有从多个线圈43延伸的六根线圈引出线91。线圈引出线91在定子40的上侧被引绕到径向外侧。线圈引出线91在定子40的外周部上朝轴向上侧弯折,并引出到轴承保持架55的上侧。然后,与位于轴承保持架55的上部的控制基板15连接。即,定子40与控制基板15在轴向上重叠。
另外,只要定子40与控制基板15连接,则线圈引出线91也可以在沿一个方向延伸之后弯折而与控制基板15连接。通过轴承保持架55的线圈引出线91是从马达10的电机构件延伸的导通件。作为导通件,并不限于线圈引出线91,例如也可以是从容纳于机壳20内的控制基板15延伸的配线或接线销。
另外,控制基板15可以容纳于机壳20内,也可以被ECU罩等其他壳体容纳。即使在控制基板15容纳于ECU罩等其他壳体内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机壳20和ECU罩容纳转子30、定子40以及控制基板15。
轴承保持架55呈大致圆板状,配置于定子40的上侧。轴承保持架55保持上侧轴承51。轴承保持架55固定于机壳20的内周面20c。轴承保持架55是划分机壳20的内部的分隔壁。作为分隔壁,只要是划分机壳20的内部的板构件,则不限于轴承保持架55。例如,分隔壁也可以是兼作汇流条保持架或散热器的板部件。并且,轴承保持架55等分隔壁只要是能够固定在机壳20的内周面上的形状,则无需限定于大致圆板状,也可以是大致四边形状等。并且,在具备ECU罩等其他壳体的情况下,分隔壁可以安装于ECU罩,也可以配置在ECU罩与机壳20之间。
如图1至图3所示,轴承保持架55具有:保持上侧轴承51的内侧筒部55a;以及使线圈引出线91沿轴向通过轴承保持架55的外周部的四个凹部55b。
凹部55b是在轴承保持架55的外周端向径向内侧凹陷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凹部55b在绕轴31的轴线的方向上以相隔180°的等间隔配置。另外,凹部55b并不限定于两个,也可以不等间隔地配置。
轴承保持架55的外周侧的端面在除了凹部55b以外的区域被固定于机壳20的内周面20c。被凹部55b和内周面20c包围的区域成为沿轴向贯通轴承保持架55的贯通孔60。在贯通孔60内各自插入有三根线圈引出线91。线圈引出线91被嵌入到贯通孔60内的衬套75保持。并且,俯视图中的贯通孔60的平面形状并不限于图示的形状,能够采用圆形、椭圆形、矩形以及多边形等各种形状。
如图4所示,在俯视观察时,衬套75具有沿马达10的大致周向延伸的形状。在衬套75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轴向)贯通的三个贯插孔75A、75B、75C。在衬套75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外周肋81~87。在图4以及图5中,在衬套75的三个贯插孔75A~75C中分别贯插有一根线圈引出线91a~91c。
衬套75是由橡胶或聚氨酯树脂等弹性体或塑料构成的弹性部件。衬套75可以是整体由具有橡胶弹性的材料构成的结构以及只有外周肋81~87由具有橡胶弹性的材料构成的结构中的任一个。
通过将衬套75设为弹性部件,能够使衬套75一边弹性变形一边以较小的力嵌入到贯通孔60内。由此,能够提高安装衬套75时的作业者的作业性。
衬套75也可以是由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的弹性部件。通过使用绝缘性的弹性部件,能够相对于金属制的机壳20或轴承保持架55可靠地使线圈引出线91绝缘。
衬套75具有在三个贯插孔75A~75C的排列方向上长的形状。衬套75的短边方向是与衬套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衬套75的短边方向与马达10的径向一致。具体而言,衬套75的形状可以考虑长方形或椭圆等。另外,衬套75的形状也可以是非长条形状的正方形或圆形。
衬套75的位于径向外侧的外侧面75a是沿机壳20的内周面20c的大致圆柱状的曲面。在外侧面75a上设置有三个外周肋81、82、83。衬套75在俯视观察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向长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突出部77a、77b。在一个突出部77a的突出方向的表面外侧面75c)上设置有外周肋84、85。在另一个突出部77b的突出方向的末端面(外侧面75d)上设置有外周肋86、87。
通过使衬套75在外侧面具有外周肋81~87,衬套75以至少外周肋81~87发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嵌入到贯通孔60内。由此,作为施加于衬套75的力的反作用力,朝向衬套75的外侧的弹力施加于贯通孔60的内侧面。即,成为衬套75持续按压贯通孔60的内侧面(内周面20c以及凹部55b)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使得衬套75不易从贯通孔60脱落。
外周肋81~87在衬套75的外侧面上沿一个方向(上下方向、轴向)延伸。外周肋81~87的上端到达衬套75的上表面。外周肋81~87的下端并未到达至衬套75的下表面,而是位于衬套75的外侧面上。
通过这样构成为将外周肋81~87只设置在衬套75的上下方向的一部分,能够将衬套75以较小的力嵌入到贯通孔60内。
外周肋81~87在衬套75的周向上分离配置。
若假设设置有环绕衬套75的外侧面一周的环状的凸部,则很难将衬套75挤入贯通孔60内。而且,由于衬套75即使在贯通孔60内也容易倾斜,因此有可能很难将衬套75配置在贯通孔60内的规定位置。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在相邻的外周肋81~87彼此之间存在间隙。因此,能够在衬套75与贯通孔60之间产生适当的摩擦力的状态下,将衬套75嵌入到贯通孔60内。因而,能够容易地将衬套75插入到贯通孔60内,还能够抑制衬套75在贯通孔60内的倾斜。
外周肋81~83、84、86和贯插孔75A~75C被配置成满足特定的位置关系。具体而言,举例说明贯插孔75C和外周肋83、86,贯插孔75C配置在直线L1上,该直线L1通过外周肋83且沿外周肋83从衬套75的外侧面75a突出的方向延伸。并且,贯插孔75C配置在直线L2上,该直线L2通过外周肋86且沿外周肋86从外侧面75d突出的方向延伸。外周肋81、84与贯插孔75A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外周肋82与贯插孔75B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同外周肋83、86与贯插孔75C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同。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因嵌入到贯通孔60内的衬套75的外周肋81、84的收缩而产生的弹力朝向贯插孔75A,因此保持于贯插孔75A内的线圈引出线91a更加被紧固。并且,由于因外周肋82的收缩而产生的弹力朝向贯插孔75B,因此保持于贯插孔75B内的线圈线91b更加被紧固。并且,由于因外周肋83、86的收缩而产生的弹力朝向贯插孔75C,因此保持于贯插孔75C内的线圈线91更加被紧固。基于以上情况,线圈引出线91a~91c牢固地被衬套75保持,因此线圈引出线91a~91c被保持为定位状态。并且,还能够抑制衬套75沿上下方向移动。
如图5所示,突出部77a、77b设置于衬套75的侧面上端部。轴承保持架55的凹部55b与衬套75对应地形成为在内周面具有阶梯差的形状。具体而言,凹部55b在控制基板15侧的内周面56与定子40侧的内周面57之间具有由朝向控制基板15侧的平坦面构成的台阶面(第一面)58。凹部55b中的被内周面56包围的控制基板15侧的区域的宽度比被内周面57包围的定子40侧的区域的宽度大,且大出的量为容纳突出部77a、77b的量。嵌入到贯通孔60内的衬套75在突出部77a、77b的下表面与台阶面58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突出部77a、77b与台阶面58抵接,衬套75和贯通孔60在上下方向上被定位。
在衬套75的三个贯插孔75A~75C中分别插入有一根线圈引出线91。贯插孔75A~75C具有:小径筒部(第一筒部)71,所述小径筒部71具有与线圈引出线91的粗细同等的内径;锥形筒部(第二筒部)72,所述锥形筒部72与小径筒部71连续,内径随着朝向下方而变大;以及大径筒部(第二筒部)73,所述大径筒部73与锥形筒部72连续,且具有均一的内径。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从下部侧的大径筒部73插入线圈引出线91a~91c,能够将线圈引出线91a~91c容易地插入到贯插孔75A~75C内。贯插孔75A~75C只要至少具有小径筒部71和大径筒部73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小径筒部71和大径筒部73之间为阶梯的结构。锥形筒部72可以是具有圆锥状的内周面的结构,也可以是剖视图中圆锥的母线为非直线而一部分弯曲的结构。
在贯插孔75A~75C各自的小径筒部71的内周面设置有四个内周肋88。内周肋88在贯插孔75A~75C各自中在内周面的周向上以相隔90°的等间隔配置。
通过在贯插孔75A~75C中设置内周肋88,线圈引出线91a~91c以被内周肋88按压的状态被保持。由此,能够抑制线圈引出线91a~91c向从衬套75脱出的方向移动。
由于在相邻的内周肋88彼此之间具有间隙,因此即使内周肋88的收缩范围较大且线圈引出线91a~91c的外径发生些许变化,也能够用同样的衬套75来保持。
由于内周肋88在周向上等间隔配置,因此内周肋88的弹力均等地作用于线圈引出线91a~91c,能够进一步抑制衬套75和线圈引出线91a~91c之间的相对移动。
衬套75在线圈引出线91a~91c被插入到贯插孔75A~75C内之后,嵌入到贯通孔60内。因此,由线圈引出线91a~91c扩张贯插孔75A~75C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和衬套75从贯通孔60的内侧面受到的压力会作用于线圈引出线91a~91c。由此,能够抑制线圈引出线向从衬套75脱出的方向移动。
外周肋81~87设置于设置有小径筒部71的上下方向的范围内。由此,在作为保持线圈引出线91a~91c的部位的小径筒部71处,使弹力作用于线圈引出线91a~91c,从而能够牢固地保持线圈引出线91a~91c。通过只在需要的范围内设置外周肋81~87,能够抑制在将衬套75嵌入到贯通孔60内时外周肋81~87成为阻力,能够将衬套75顺利地嵌入到贯通孔60内。
在衬套75中,马达10的径向内侧的外侧面75b是不具有外周肋的外侧面。衬套75的外侧面75b在径向上与轴31的中心轴线J相对。外侧面75b包含沿与马达10的径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平坦面。凹部55b的面向径向外侧的内周面也包含平坦面,凹部55b的平坦面与外侧面75b的平坦面对置且接触。由此,衬套75在径向上相对于轴31被高精度地定位。其结果是,关于被衬套75保持的线圈引出线91a~91c,也能够高精度地引出到轴承保持架55的上表面侧,能够提高与控制基板15或连接器等的连接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贯通孔60由机壳20的内周面20c和轴承保持架55的凹部55b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贯通孔可以只设置于分隔壁(轴承保持架55),也可以只设置于机壳20的外壁。另外,外壁是指机壳20的筒部21或底壁部23。
关于各部件的细节部分的形状,也可以与在本申请的各附图所示的形状不同。并且,也可以在不发生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
标号说明
10:马达;15:控制基板;20:机壳;20a:开口部;21:筒部;30:转子;40:定子;55:轴承保持架(分隔壁);55b:凹部;58:台阶面(第一面);60:贯通孔;71:小径筒部(第一筒部);72:锥形筒部(第二筒部);73:大径筒部(第二筒部);75:衬套;75A;75B;75C:贯插孔;77a;77b:突出部;81~86:外周肋;88:内周肋;L1;L2:直线。

Claims (14)

1.一种马达,其具有:
电机构件,其包含定子以及控制基板中的至少一个;
转子,其与定子对置配置;
导通件,其从所述电机构件朝向一侧延伸;
机壳,其容纳所述电机构件;
分隔壁,其与所述机壳一同容纳所述电机构件;以及
衬套,其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外壁以及所述分隔壁中的至少一方的贯通孔内,对多个所述导通件进行保持,
所述衬套是具有多个供所述导通件插入的贯插孔的弹性部件,在所述衬套的与所述贯通孔对置的外侧面上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外周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外周肋向所述一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俯视观察时,所述衬套的所述贯插孔配置于所述外周肋从所述衬套的外侧面突出的方向的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俯视观察时,所述衬套具有在多个所述贯插孔的排列方向上长的形状,
所述外周肋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贯插孔位于所述衬套的长度方向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俯视观察时,所述衬套具有在多个所述贯插孔的排列方向上长的形状,
所述外周肋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贯插孔位于所述衬套的短边方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衬套具有与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对置的多个侧面,
至少一个所述侧面是不具有所述外周肋的面,
与不具有所述外周肋的侧面相反的一侧的侧面是具有所述外周肋的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贯插孔具备:具有均一的内径的第一筒部;以及从所述第一筒部延伸且内径比所述第一筒部的内径大的第二筒部,
所述外周肋与所述第一筒部对置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衬套在所述贯插孔的内侧面具有内周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衬套具有多个所述内周肋,
多个所述内周肋在所述贯插孔的内侧面的周向上等间隔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贯插孔具备:具有均一的内径的第一筒部;以及从所述第一筒部延伸且内径比所述第一筒部的内径大的第二筒部,
所述内周肋与所述第一筒部对置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定子与所述控制基板在轴向上重叠配置,并利用所述导通件经所述贯通孔而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衬套在所述外侧面的一部分具有向所述外侧面的外侧突出的突出部,
在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的一部分设有所述贯通孔的面向控制基板侧的第一面,
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突出部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衬套在所述突出部的表面上具有所述外周肋。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机壳是容纳所述定子以及所述转子的筒状部件,所述分隔壁以覆盖所述定子以及所述转子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开口部,
所述贯通孔由凹部和所述机壳的内侧面构成,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分隔壁的外周端并沿径向凹陷。
CN201780056850.5A 2016-09-30 2017-09-29 马达 Active CN1097166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3884 2016-09-30
JP2016-193884 2016-09-30
PCT/JP2017/035368 WO2018062446A1 (ja) 2016-09-30 2017-09-29 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6629A true CN109716629A (zh) 2019-05-03
CN109716629B CN109716629B (zh) 2021-03-09

Family

ID=61759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6850.5A Active CN109716629B (zh) 2016-09-30 2017-09-29 马达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40452B2 (zh)
CN (1) CN109716629B (zh)
WO (1) WO20180624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54149A (ja) * 2018-09-27 2020-04-0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20089224A (ja) * 2018-11-30 2020-06-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ホイール
JP7435158B2 (ja) * 2020-03-27 2024-02-21 ニデックパワートレイ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ポンプ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1152U (zh) * 1990-06-15 1992-02-21
JPH09266651A (ja) * 1996-03-27 1997-10-07 Hitachi Ltd モータ
JP2001145297A (ja) * 1999-11-15 2001-05-25 Hitachi Taga Eng Co Ltd モートル
JP2010001882A (ja) * 2008-05-23 2010-01-07 Toyota Industries Corp 電動コンプレッサ
JP2010105492A (ja) * 2008-10-29 2010-05-13 Aisin Aw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CN103812276A (zh) * 2012-11-05 2014-05-21 株式会社电装 旋转电机
CN104242526A (zh) * 2013-06-07 2014-12-2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盘片驱动装置用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CN104821680A (zh) * 2014-01-31 2015-08-05 株式会社电装 驱动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1152U (zh) * 1990-06-15 1992-02-21
JPH09266651A (ja) * 1996-03-27 1997-10-07 Hitachi Ltd モータ
JP2001145297A (ja) * 1999-11-15 2001-05-25 Hitachi Taga Eng Co Ltd モートル
JP2010001882A (ja) * 2008-05-23 2010-01-07 Toyota Industries Corp 電動コンプレッサ
JP2010105492A (ja) * 2008-10-29 2010-05-13 Aisin Aw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CN103812276A (zh) * 2012-11-05 2014-05-21 株式会社电装 旋转电机
CN104242526A (zh) * 2013-06-07 2014-12-2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盘片驱动装置用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CN104821680A (zh) * 2014-01-31 2015-08-05 株式会社电装 驱动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062446A1 (ja) 2019-07-18
CN109716629B (zh) 2021-03-09
JP7040452B2 (ja) 2022-03-23
WO2018062446A1 (ja)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79732B2 (en) Insulating motor housing
CN108039787B (zh) 定子单元以及马达
KR102026491B1 (ko) 회전식 잠금 커넥터
CN103066738B (zh) 用于电机的壳体部件
US20200244141A1 (en) Motor
US20140014390A1 (en) Buss bar assembly having axially stacked buss bar plates
CN109716629A (zh) 马达
US9989062B2 (en) Fan motor lead wire protection member
US20170025916A1 (en) Motor
EP3203613A2 (en) Motor
JP6121053B2 (ja) 車両用制御装置
CN113196621B (zh) 电机
CN106505754B (zh) 定子、无刷马达以及定子制造方法
KR20160139350A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CN112567601A (zh) 马达、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马达的制造方法、汇流条单元以及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
JPWO2019102643A1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CN109643926A (zh) 绕组固定结构体和电动机
CN104184261A (zh) 旋转电机
CN107800217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US11355994B2 (en) Motor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CN110611389A (zh) 电子换向电机
JP5781239B2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971047B (zh) 马达
CN112425045B (zh) 电机
CN112236925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以及旋转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