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3462B - 电动手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手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3462B
CN109313462B CN201780035337.8A CN201780035337A CN109313462B CN 109313462 B CN109313462 B CN 109313462B CN 201780035337 A CN201780035337 A CN 201780035337A CN 109313462 B CN109313462 B CN 1093134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lt detection
cam
detection switch
tilt
op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53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3462A (zh
Inventor
清水博明
贵田恭旭
平田洋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saki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asaki Ju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saki Jukogyo KK filed Critical Kawasaki Ju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09313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3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3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34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15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the position of a controlling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4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pivoting movement, e.g. leve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5/00Mea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returning the movements of parts of a control mechanism, e.g. locking controlling member
    • G05G5/06Mea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returning the movements of parts of a control mechanism, e.g. locking controlling member for holding members in one or a limited number of definite positions only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2505/00Mea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returning the movements of parts of a control mechanism, e.g. locking controlling me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电动手柄装置具备:具有安装于机械主体的基部的壳体;通过支持轴轴支持于壳体、在与支持轴的轴心交叉的面内摇动的凸轮;和固定于凸轮、与凸轮一体地在同一面内倾侧的操作手柄;在所述壳体上,在比基部靠近上方安装有操作手柄的倾侧检测开关;凸轮具有在操作手柄从中立位置倾侧时使倾侧检测开关的工作部动作的倾侧检测接合部。

Description

电动手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起重车辆这样的工程机械等中使用的电动手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起重车辆和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和工业机械等中,存在采用电动手柄装置用于操作指令输出的情况。电动手柄装置通过基于操作手柄的倾侧角度的输出值对动作部输出操作指令。在电动手柄装置中除操作手柄的倾侧角度信号外,还设置有检测操作手柄位于中立位置的倾侧检测开关。通过设置倾侧检测开关,以此以机械方式检测出操作手柄未倾斜的情况,从而达到防止误动作等目的。
作为涉及此类电动手柄装置的现有技术,有时会在起重机的操作手柄上安装两个凸轮,对于操作手柄的相反方向的旋转,各个凸轮在动作点使限位开关进行ON动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现有技术中,在操作手柄的旋转支点的下方配置有两个凸轮,在各个凸轮的下方分别配置有限位开关(倾侧检测开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7-138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两个倾侧检测开关位于比操作手柄的转动支点靠近下方设置的凸轮的下部。因此,难以进行安装倾侧检测开关使其与凸轮达到恰当的位置关系的调节作业。此外,倾侧检测开关位于电动手柄装置的下端部。因此,在将倾侧检测开关安装于电动手柄装置后,在安装至机械主体之前倾侧检测开关与其他结构体抵接的可能性高。而且,在安装至机械主体之前倾侧检测开关与其他结构体发生抵接的情况下,需要再次进行倾侧检测开关的位置调节作业。因此,制造时的调节、调节后的处理等需要时间和劳力。而且,倾侧检测开关位于电动手柄装置的下端部,因此存在电动手柄装置的尺寸恐怕会向下侧增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进行倾侧检测开关的安装以及调节,而且能够减小尺寸的电动手柄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具备:具有安装于机械主体的基部的壳体;通过支持轴轴支持于所述壳体、在与该支持轴的轴心交叉的面内摇动的凸轮;和固定于所述凸轮、与该凸轮一体地在同一面内倾侧的操作手柄;在所述壳体上,在比所述基部靠近上方安装有所述操作手柄的倾侧检测开关;所述凸轮具有当所述操作手柄从中立位置倾侧时使所述倾侧检测开关的工作部动作的倾侧检测接合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等文件中的“机械主体”包含起重车辆等机械上的操纵装置的机械主体等。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比壳体的基部靠近上方进行安装操作手柄的倾侧检测开关的作业,能够容易进行倾侧检测开关的安装。此外,倾侧检测开关的调节,也能够在比壳体的基部靠近上方容易地进行。而且,倾侧检测开关在比基部靠近上方安装于壳体,因此能够抑制电动手柄装置的尺寸向下侧增大。而且,当操作手柄从中立位置倾侧时,能够通过轴支持于壳体并与操作手柄一体地倾侧的凸轮的倾侧检测接合部直接使倾侧检测开关的工作部动作来进行检测。
而且,也可以是所述凸轮具有外周面和侧面;在所述侧面上形成有所述倾侧检测接合部;所述壳体在从所述凸轮沿所述支持轴的轴方向隔开的位置上具有支架;在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所述倾侧检测开关。
如此构成时,能够以通过形成于凸轮侧面的倾侧检测接合部使倾侧检测开关的工作部进行动作的形式将倾侧检测开关安装于支架。借助于此,在凸轮的侧面方向上能够容易进行倾侧检测开关的安装。在凸轮的侧面方向上也能容易进行倾侧检测开关的调节。
而且,也可以是所述凸轮具有外周面和侧面;在所述外周面上形成有所述倾侧检测接合部;所述壳体在从所述凸轮沿摇动方向隔开的位置上具有支架;在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所述倾侧检测开关。
如此构成时,能够以通过形成于凸轮外周面的倾侧检测接合部使倾侧检测开关的工作部动作的形式将倾侧检测开关安装于支架。借助于此,能够在凸轮的摇动方向上容易进行倾侧检测开关的安装。在凸轮的摇动方向上也能容易进行倾侧检测开关的调节。此外,能够减少凸轮的侧面方向上的部件结构。
而且,也可以是所述凸轮具备:检测所述操作手柄从中立位置向一方向倾侧的第一倾侧检测接合部;和检测向另一方向倾侧的第二倾侧检测接合部;所述倾侧检测开关具有:第一倾侧检测开关,所述第一倾侧检测开关具有当所述操作手柄从中立位置向一方向倾侧时由所述第一倾侧检测接合部进行动作的第一工作部;和第二倾侧检测开关,所述第二倾侧检测开关具有当所述操作手柄从中立位置向另一方向倾侧时由所述第二倾侧检测接合部进行动作的第二工作部。
如此构成时,能够通过第一倾侧检测开关的第一工作部检测操作手柄向一方向的倾侧,并且能够通过第二倾侧检测开关的第二工作部检测操作手柄向另一方向的倾侧。借助于此,能够根据检测到操作手柄的倾侧的倾侧检测开关检测出操作手柄的倾侧方向。因此,能够更恰当地检测出操作手柄的倾侧。
而且,也可以是所述凸轮在一处具备所述倾侧检测接合部;所述倾侧检测开关形成为在所述操作手柄从中立位置向一方向或另一方向中的任一方倾侧时,所述倾侧检测接合部都会使所述工作部动作的结构。
如此构成时,通过一个倾侧检测开关就能将操作手柄从中立位置向一方向或另一方向的倾侧都检测出来。因此,能够减少倾侧检测开关的结构,能够谋求电动手柄装置的易组装化和装置费用的减少。
而且,也可以是所述凸轮还具备当所述操作手柄倾侧至最大倾侧位置时使所述倾侧检测开关的所述工作部动作的最大倾侧接合部。
如此构成时,能够通过凸轮所具备的最大倾侧接合部使倾侧检测开关的工作部动作检测出操作手柄已倾侧至最大倾侧位置。此外,在比壳体的基部靠近上方的位置上也能容易进行检测最大倾侧位置的倾侧检测开关的安装及调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比基部靠近上方将操作手柄的倾侧检测开关安装于壳体,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倾侧检测开关的安装以及调节。而且,倾侧检测开在比基部靠近上方安装于壳体,因此能够抑制电动手柄装置的尺寸向下侧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形态的电动手柄装置的组装状态的后视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手柄装置的主视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电动手柄装置中倾侧检测开关的动作部分的图;(A)是操作手柄中立时的俯视图,(B)是操作手柄倾侧时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形态的电动手柄装置的主视立体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形态的电动手柄装置的主视立体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形态的电动手柄装置的主视立体图;
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电动手柄装置中倾侧检测开关的动作部分的图;(A)是操作手柄中立时的俯视图;(B)是操作手柄倾侧时的俯视图,(C)是检测出操作手柄的最大倾侧位置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以下实施形态中,以使操作手柄30从中立位置向左右方向倾侧的电动手柄装置1为例进行说明。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等书面文件中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概念与面向图1所示电动手柄装置1的状态下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概念相一致。
(电动手柄装置的结构)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形态的电动手柄装置的组装状态的后视剖视图。如图所示,该实施形态的电动手柄装置1具备具有安装于机械主体100(例如起重车辆的操纵机械、行驶装置等)的基部11的壳体10。壳体10中,通过支持轴21轴支持有凸轮20。支持轴21支持于设置在壳体10上的支持支架13。如后文所述,在该支持轴21部分设置有检测凸轮20的倾侧角度的电位计25(图2)。凸轮20如图所示从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半圆形,并且支持轴21通过该大致半圆形的大致中心。该凸轮20能以支持轴21为中心在与支持轴21的轴心(纸面正交方向)交叉的面内朝左右方向摇动。凸轮20具有外周面22和侧面24。具体而言,凸轮20从正面观察时为大致半圆形的大致半圆柱,具有:相对于支持轴21大致垂直的大致半圆形的侧面24;和沿着该侧面24的圆弧部分延伸的面向上方的外周面22。在凸轮20的上部固定有操作手柄30。在本实施形态中,操作手柄30设置于沿着凸轮20的摇动方向延伸的外周面22的中央。当操作手柄30位于中立位置时,凸轮20从正面观察时左右对称,操作手柄30从外周面22向铅垂方向上方延伸。通过倾侧操作手柄30,以此使凸轮20一体地在同一面内摇动。
另外,在壳体10的上部设置有止动件支架15,所述止动件支架15用于安装对凸轮20的位置进行机械固定的止动件40。止动件40在不使用电动手柄装置1时以及搬运时等使用。止动件支架15在规定位置上设置有开口孔16,所述开口孔16具有朝向凸轮20的支持轴21的轴心。在该开口孔16中固定有止动件40。止动件401通过拧入把持部41,以此使梢端的凸部42进入到凸轮20的外周面22上设置的孔部23,从而将凸轮20固定使其无法倾侧。图1示出凸轮20的固定状态,在该状态下无需进行后述的倾侧检测开关60对操作手柄30倾侧的检测。
另一方面,在凸轮20下方的上述壳体10上设置有使上述操作手柄30复位至中立位置的推杆50。在凸轮20的下表面,从支持轴21朝左右方向以等间隔设置有滚珠51。上述推杆50的上端面与该滚珠51的下端抵接。推杆50能沿着形成于壳体10的引导孔12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在推杆50的下端设置有杆支座52,在该杆支座52的下方设置有弹簧53。弹簧53配置在固定于壳体10下表面的弹簧盒54内部形成的筒状空间部55。
因此,凸轮20在沿左右方向离开支持轴21等距离的位置从下方被弹簧53向上方施力,并且通过该弹簧53的力使凸轮20相对支持轴21复位至中立状态。借助于此,固定于凸轮20的操作手柄30被复位至中立位置。
使操作手柄30复位至中立位置的结构以如下方式进行组装。弹簧53配置在固定于壳体10下表面的弹簧盒54内部形成的筒状空间部55。在该弹簧53的上部配置有杆支座52。另一方面,在引导孔12中插入有推杆50,通过杆支座52支撑推杆50的下端。在该状态下,弹簧盒54通过螺栓56固定于壳体10。之后,盖体57通过螺丝58安装于弹簧盒54的外侧,从而完成在壳体10下部的结构的安装。盖体57上通有电位计25与后述的倾侧检测开关60(图2)等的配线59。根据该结构,设置于壳体10下部的结构在弹簧盒54和盖体57的安装后就无需进行调节等。另外,在该图中,在凸轮20的上方安装有从操作手柄30的下部覆盖凸轮20部分的蛇腹状的罩体14。
而且,在比上述壳体10的基部靠近上方安装有检测与操作手柄30一体倾侧的凸轮20的倾侧的倾侧检测开关60(图2~图7)。以下,说明电动手柄装置1~4的实施形态。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仅图示设置于壳体10上方的结构。
(第一实施形态)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电动手柄装置1的主视立体图。另外,对于在上述图1中说明过的结构标以同一符号,并且省略其说明。如图所示,在壳体10上设置有支持上述凸轮20的支持轴21的支持支架13。在支持支架13的侧方设置有检测凸轮20的倾侧角度的电位计25。该电位计25检测与凸轮20形成一体的操作手柄30的倾侧角度,并且输出基于该倾侧角度的输出值。该输出值就是通过未图示的控制装置(例如由CPU、存储器等构成)对动作部进行的操作指令。
而且,在该实施形态的电动手柄装置1中,在上述支持支架13的上部安装有一个倾侧检测开关60。支持支架13从凸轮20沿支持轴21的轴方向隔开地设置。在凸轮20上,在设置有倾侧检测开关60的方向的侧面24上的一处设置有作为凹状槽的倾侧检测接合部26。该倾侧检测接合部26形成为从侧面24凹入的凹状部分27在凸轮20的半径方向上延伸的结构。具体而言,凹状部分27是相对侧面24位于凸轮20的前后方向(支持轴21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央侧且平行于侧面24的平面。在凹状部分27的左右方向两侧形成有各自连接侧面24与凹状部分27且作为相对侧面24以及凹状部分27倾斜的面的一对倾斜部分28。该实施形态的倾侧检测接合部26形成于从支持轴21向操作手柄30的轴方向延伸的线上。
上述倾侧检测开关60具有工作部61以及开关主体部63,并且工作部61设置于手臂部62(图3)的梢端,所述手臂部62从开关主体部63向侧面24在相对该侧面24倾斜的方向上延伸。而且,倾侧检测开关60以如下形式安装:在操作手柄30的中立位置,工作部61位于(抵接于)倾侧检测接合部26的凹状部分27(图3)。借助于此,如后文所述,无论凸轮20向左右任一方向倾侧,工作部61都会进行从倾侧检测接合部26的凹状部分27上升至凸轮20的侧面24且被压向开关主体部63方向的动作。而且,工作部61具有与凹状部分27抵接的滚轮64。通过使滚轮64与凹状部分27抵接,以此如图3所示当操作手柄30从中立位置倾侧时,滚轮64从倾侧检测接合部26的凹状部分27沿着倾斜部分28向凸轮20的侧面24顺滑地进行动作。
另外,在该实施形态中,在凸轮20的左右方向中心设置有凹状槽的倾侧检测接合部26,但是设置倾侧检测接合部26的位置不限于凸轮20的左右方向中心。而且,倾侧检测接合部26可以是“V”字槽等而非凹状槽。
(第一实施形态中的动作说明)
图3是示出上述电动手柄装置1中倾侧检测开关60的动作部分的图,(A)是操作手柄30中立时的俯视图,(B)是操作手柄30倾侧时的俯视图。如图3的(A)所示,当操作手柄30位于中立位置时,倾侧检测开关60的工作部61位于倾侧检测接合部26的凹状部分27。因此,通过倾侧检测开关60未检测出倾侧,从而判断操作手柄30位于中立位置。
而且,如图3的(B)所示,例如操作手柄30朝右方向倾侧从而凸轮20一体地倾侧时,倾侧检测开关60的工作部61从凹状部分27通过倾斜部分28上升至凸轮20的侧面24,并进行被压向开关主体部63方向的动作。借助于此,检测出操作手柄30的倾侧。又,当操作手柄30朝左方向倾侧时,倾侧检测开关60的工作部61也从凹状部分27通过倾斜部分28上升至凸轮20的侧面24,并进行被压向开关主体63方向的动作。借助于此,检测出操作手柄30的倾侧。
另外,操作手柄30是否倾侧的判定可以根据从上述倾侧检测接合部26的凹状部分开始直至被凸轮20的侧面24压向开关主体部63的方向为止的凸轮20的摇动角度进行设定。具体而言,直至判定出操作手柄30倾侧为止、即工作部61从凹状部分27上升至凸轮20的侧面24为止所需的凸轮20的摇动角度可以根据凹状部分27的大小进行设定。如果增大凹状部分27,则直至操作手柄30大幅度倾侧为止都无法检测到。如果减小凹状部分27,则即便操作手柄30小幅度倾侧也能检测到。
像这样,在第一实施形态的电动手柄装置1中,倾侧检测开关60的工作部61与一个倾侧检测接合部26抵接,以此无论凸轮20向左右任一方倾侧都能通过工作部61被压向开关主体部63方向的动作检测出操作手柄30的倾侧。在该实施形态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一个倾侧检测开关60检测出操作手柄30的左右方向的倾侧,因此能够使倾侧检测开关60的结构最小化,从而抑制装置费用。
(第二实施形态)
图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电动手柄装置2的正面立体图。第二实施形态是设置了多个(该实施形态中为两个)倾侧检测开关60R、60L的实施形态。另外,对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结构标以同一符号,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该实施形态中,在凸轮20的侧面24上设置有检测操作手柄30从中立位置朝右方向倾侧的第一倾侧检测接合部26R、和检测操作手柄30从中立位置朝左方向倾侧的第二倾侧检测接合部26L。倾侧检测接合部26R、26L每个都具有从凸轮20的侧面24凹入的凹状部分27R、27L。凹状部分27R、27L形成为与凸轮20侧面24之间的倾斜部分28R、28L(参照图3)从支持轴21的轴心向凸轮20的半径方向延伸的结构。具体而言,凹状部分27R、27L是相对侧面24位于凸轮20的前后方向(支持轴21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央侧且平行于侧面24的平面。在凹状部分27R的左侧形成有连接该凹状部分27R和侧面24且从支持轴21的轴心向凸轮20的半径方向延伸的倾斜部分28R。而且,在凹状部分27L的右侧形成有连接该凹状部分27L和侧面24且从支持轴21的轴心向凸轮20的半径方向延伸的倾斜部分28L。另外,本实施形态中,在凹状部分27R的右侧以及凹状部分27L的左侧中的任意一侧均未设置作为推压后述的第一工作部61R或第二工作部61L的部分的、凸轮20的侧面24。
另一方面,开关支架17R、17L从凸轮20沿支持轴21的轴方向隔开地设置于壳体10的上表面。第一开关支架17R设置于安装第一倾侧检测开关60R的位置。第二开关支架17L设置于安装第二倾侧检测开关60L的位置。这些开关支架17R、17L以相对支持轴21在左右方向上对置的形式设置。在第一开关支架17R上,以第一手臂部62R朝着与上述倾斜部分28R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形式安装有第一倾侧检测开关60R。在第二开关支架17L上,以第二手臂部62L朝着与上述倾斜部分28L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形式安装有第二倾侧检测开关60L。
而且,第一倾侧检测开关60R以第一工作部61R位于上述第一倾侧检测接合部26R的第一凹状部分27R的形式通过螺丝65安装于第一开关支架17R。第二倾侧检测开关60L以第二工作部61L位于上述第二倾侧检测接合部26L的第二凹状部分27L的形式通过螺丝65安装于第二开关支架17L。第一倾侧检测开关60R的第一工作部61R与第一凹状部分27R的位置关系以及第二倾侧检测开关60L的第二工作部61L与第二凹状部分27L的位置关系和上述图3所示的倾侧检测开关60的工作部61位于凹状部分27上的关系相同。
根据该实施形态的电动手柄装置2,当操作手柄30从中立位置朝右方向(一方向)倾侧时,第一倾侧检测开关60R的第一工作部61R从第一倾侧检测接合部26R的第一凹状部分27R上升至凸轮20的侧面24。借助于此,进行第一倾侧检测开关60R的第一工作部61R被压向第一开关主体部63R方向的动作,从而能检测出操作手柄30的倾侧。而且,当操作手柄30从中立位置朝左方向(另一方向)倾侧时,第二倾侧检测开关60L的第二工作部61L从第二倾侧检测接合部26L的第二凹状部分27L上升至凸轮20的侧面24。借助于此,进行第二倾侧检测开关60L的第二工作部61L被压向第二开关主体部63L方向的动作,从而能检测出操作手柄30的倾侧。
此外,在该实施形态中,在上述任何情况下,倾侧操作手柄30都会使一方倾侧检测开关60R(60L)的工作部61R(61L)被凸轮20的侧面24压向开关主体部63R(63L)的方向,而另一方倾侧检测开关60L(60R)的工作部61L(61R)则不会被压向开关主体部63L(63R)的方向。因此,根据该实施形态,能够通过倾侧检测开关60R、60L的任意一个工作部61R、61L是否已被推压来检测出操作手柄30是否正朝着任意方向倾侧。借助于此,能够检测出操作手柄30的倾侧及其倾侧方向。因此,能够更确切地检测出操作手柄30的倾侧。
另外,也可以是如该实施形态所示,通过设置多个倾侧检测开关60R、60L,以此将倾侧检测开关60R以及60L的一方如上述第一实施形态那样用于操作手柄30是否倾侧的检测中。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以使倾侧检测开关60L以及60R中的另一方检测出操作手柄30的最大倾侧位置(满行程:与后述的第四实施形态相同)的形式变更倾侧检测接合部26R或26L的位置。
(第三实施形态)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形态的电动手柄装置3的正面立体图。在该实施形态中,通过不在凸轮20的侧面24而在外周面22上设置倾侧检测接合部26R、26L以此检测操作手柄30的倾侧。另外,对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结构标以同一符号,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该第三实施形态中,在凸轮20外周面22的左右两处设置有倾侧检测接合部26R、26L。设置于右方向的第一倾侧检测接合部26R具有从凸轮20的外周面22向支持轴21凹入的第一凹状部分27R。设置于左方向的第二倾侧检测接合部26L具有从凸轮20的外周面22向支持轴21凹入的第二凹状部分27L。具体而言,凹状部分27R、27L是位于比外周面22靠近凸轮20的径方向内方(支持轴21的附近)的面。
另一方面,开关支架18R、18L从凸轮20沿摇动方向隔开地设置于壳体10。在设置于凸轮20的右方向的第一开关支架18R上安装有第一倾侧检测开关60R。在凸轮20上设置于左方向的第二开关支架18L上安装有第二倾侧检测开关60L。第一倾侧检测开关60R的第一工作部61R以位于上述第一倾侧检测接合部26R的凹状部分27R上的形式安装。第二倾侧检测开关60L的第二工作部61L以位于上述第二倾侧检测接合部26L的凹状部分27L上的形式安装。第一倾侧检测开关60R的第一工作部61R与第一凹状部分27R的位置关系以及第二倾侧检测开关60L的第二工作部61L与第二凹状部分27L的位置关系和上述图3所示的倾侧检测开关60的工作部61位于凹状部分27上的关系相同。
根据该实施形态的电动手柄装置3,当操作手柄30从中立位置向右方向(一方向)倾侧时,第一倾侧检测开关60R的第一工作部61R从第一倾侧检测接合部26R的第一凹状部分27R上升至凸轮20的外周面22。借助于此,进行第一倾侧检测开关60R的第一工作部61R被压向第一开关主体部63R方向的动作,从而能够检测出操作手柄30的倾侧。而且,当操作手柄30从中立位置向左方向(另一方向)倾侧时,第二倾侧检测开关60L的第二工作部61L从第二倾侧检测接合部26L的第二凹状部分27L上升至凸轮20的外周面22。借助于此,进行第二倾侧检测开关60L的第二工作部61L被压向第二开关主体部63L方向的动作,从而能够检测出操作手柄30的倾侧。
此外,在该实施形态中,也同样是在凸轮20的左右位置分别设置有倾侧检测开关60R、60L,因此能够通过检测到操作手柄30倾侧的倾侧检测开关60R或60L的位置来检测操作手柄30的倾侧方向。
(第四实施形态)
图6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形态的电动手柄装置4的正面立体图。该实施形态是使用上述第二实施形态的倾侧检测开关60R、60L检测操作手柄30的最大倾侧位置(满行程)的实施形态。另外,对与上述第二实施形态相同的结构标以同一符号,并且省略其说明。
如图所示,在该实施形态中,在上述凸轮20的侧面24上设置有具有以规定的角度范围展开的凹状部分27R、27L的倾侧检测接合部26R、26L。具体而言,凹状部分27R、27L是相对侧面24位于凸轮20的前后方向(支持轴21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央侧且平行于侧面24的平面。在凹状部分27R的凸轮20的中心侧(周方向中央侧)上形成有连接该凹状部分27R和侧面24且从支持轴21的轴心向凸轮20的半径方向延伸的倾斜部分28R,而且在凹状部分27L的凸轮20中心侧(周方向外方侧)形成有连接该凹状部分27L和侧面24且从支持轴21的轴心向凸轮20的半径方向延伸的倾斜部分28L。倾斜部分28R、28L设置于检测操作手柄30的倾侧的位置。而且,在凹状部分27R、27L的凸轮20的外侧(周方向外方侧)分别在检测操作手柄30的最大倾侧位置的位置上设置有最大倾侧接合部29R、29L。最大倾侧接合部29R是连接该凹状部分27R和侧面24且从支持轴21的轴心向凸轮20的半径方向延伸的倾斜部分,最大倾侧接合部29L是连接该凹状部分27L和侧面24且从支持轴21的轴心向凸轮20的半径方向延伸的倾斜部分。即,本实施形态中,凹状部分27R、27L分别被推压工作部61R、61L的部分即凸轮20的侧面24从凸轮20的周方向(摇动方向)两侧夹持。其他结构均与上述第二实施形态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根据该实施形态的电动手柄装置4,能够如下所述实现操作手柄30的倾侧检测和操作手柄30的最大倾侧位置检测。
(第四实施形态中的动作说明)
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电动手柄装置4中倾侧检测开关60R、60L的动作部分的图,(A)是操作手柄30中立时的俯视图,(B)是操作手柄30倾侧时的俯视图,(C)是检测出操作手柄30的最大倾侧位置时的俯视图。另外,倾侧检测开关60R、60L的开关主体部63R、63L与上述图3相同,因此在该图中省略记载。
如图7的(A)所示,当操作手柄30位于中立位置时,第一倾侧检测开关60R的工作部61R以及第二倾侧检测开关60L的工作部61L 均位于倾侧检测接合部26R、26L的凹状部分27R、27L。因此,未检测出操作手柄30的倾侧。
如图7的(B)所示,例如当操作手柄30向右方向倾侧且凸轮20一体地摇动的情况下,第一倾侧检测开关60R的第一工作部61R从第一凹状部分27R通过第一倾斜部分28R上升至凸轮20的侧面24,并进行被压向第一开关主体部63R方向的动作。借助于此,检测出操作手柄30向右方向的倾侧。在该状态下,第二倾侧检测开关60L的第二工作部61L位于倾侧检测接合部26L的凹状部分27L。
如图7的(C)所示,当操作手柄30从上述状态进一步向右方向倾侧时,通过第二倾侧检测接合部26L的第二最大倾侧接合部29L,使第二倾侧检测开关60L的第二工作部61L上升至凸轮20的侧面24,并进行被压向第二开关主体部63L方向的动作。借助于此,检测出操作手柄30已向右方向倾侧至最大倾侧位置(满行程)。
另外,当操作手柄30向左方向倾侧时,第二倾侧检测开关60L的第二工作部61L从第二凹状部分27L通过第二倾斜部分28L上升至凸轮20的侧面24,并进行被压向第二开关主体部63L方向的动作。借助于此,检测出操作手柄30向左方向的倾侧。而且,当操作手柄30进一步向左方向倾侧时,通过第一倾侧检测接合部26R的第一最大倾侧接合部29R,使第一倾侧检测开关60R的第一工作部61R上升至凸轮20的侧面24,并进行被压向第一开关主体部63R方向的动作。借助于此,检测出操作手柄30已向左方向倾侧至最大倾侧位置(满行程)。
像这样,根据第四实施形态的电动手柄装置4,通过设置于凸轮20的倾侧检测接合部26R、26L及最大倾侧接合部29R、29L和设置于壳体10的倾侧检测开关60R、60L,能够检测出操作手柄30的中立位置和操作手柄30的最大倾侧位置。
(其他实施形态)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以操作手柄30可以从中立位置向一方向或另一方向(左右两个方向)倾侧的电动手柄装置1~4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电动手柄装置也可以是操作手柄30能从中立位置仅向一方向倾侧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利用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第四实施形态中的任意一种结构。
(总结)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电动手柄装置1~4,将倾侧检测开关60配置在比壳体10的基部11靠近上部,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倾侧检测开关60的安装以及位置调节等。而且,还能容易进行倾侧检测开关60安装后的调节以及维护等。
此外,通过与操作手柄30一体地运动的凸轮20的动作来直接使倾侧检测开关60进行动作,因此可以进行恰当的倾侧检测。
此外,将倾侧检测开关60配置于电位计25的周边,因此能够使电动手柄装置1结构紧凑。而且,能够令用于使操作手柄30通过凸轮20复位至中立位置的推杆50的相关结构变得紧凑。借助于此,能够使电动手柄装置1结构紧凑从而谋求成本的降低。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操作手柄30朝左右方向倾侧的示例,但也可以适用于使操作手柄30从中立位置仅向左方向或右方向中的一方倾侧的电动手柄装置。此外,操作手柄30的倾侧方向也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还可以是朝前后方向或倾斜方向倾侧的结构。
而且,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设置有一个倾侧检测开关60的实施形态和设置有两个倾侧检测开关60R、60L的实施形态,然而倾侧检测开关60的个数并不受限。此外,倾侧检测开关60的结构也只是一个示例,只要是能通过设置于凸轮20的倾侧检测接合部26进行ON/OFF的开关即可。因此,倾侧检测开关60的个数、结构等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
此外,上述实施形态示出了一个示例,但只要是将倾侧检测开关60设置于壳体10的上部,并且将该倾侧检测开关60的工作部61以通过凸轮20的倾侧检测接合部26使其进行动作的形式安装,就能在不损害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改变结构,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
符号说明:
1~4 电动手柄装置;
10 壳体;
11 基部;
12 引导孔;
13 支持支架;
17 开关支架;
17R、18R 第一开关支架;
17L、18L 第二开关支架;
20 凸轮;
21 支持轴;
22 外周面;
24 侧面;
25 电位计;
26 倾侧检测接合部;
26R 第一倾侧检测接合部;
26L 第二倾侧检测接合部;
27 凹状部分;
27R 第一凹状部分;
27L 第二凹状部分;
28 倾斜部分;
28R 倾斜部分;
28L 倾斜部分;
29R 最大倾侧接合部;
29L 最大倾侧接合部;
30 操作手柄;
50 推杆;
53 弹簧;
54 弹簧盒;
60 倾侧检测开关;
60R 第一倾侧检测开关;
60L 第二倾侧检测开关;
61 工作部;
61R 第一工作部;
61L 第二工作部;
62 手臂部;
62R 第一手臂部;
62L 第二手臂部;
63 开关主体部;
63R 第一开关主体部;
63L 第二开关主体部。

Claims (6)

1.一种电动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具有安装于机械主体的基部的壳体;
通过支持轴轴支持于所述壳体、在与该支持轴的轴心交叉的面内摇动、具有沿摇动方向延伸的面向上方的外周面的凸轮;和
固定于所述凸轮的所述外周面、在中立位置时从所述外周面向铅垂方向上方延伸、与该凸轮一体地在同一面内倾侧的操作手柄;
在所述壳体上,在比所述基部靠近上方安装有所述操作手柄的倾侧检测开关,所述倾侧检测开关的工作部位于比所述支持轴靠近上方的位置;
所述凸轮具有当所述操作手柄从所述中立位置倾侧时使所述倾侧检测开关的所述工作部动作的倾侧检测接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具有所述外周面和侧面;
在所述外周面上形成有所述倾侧检测接合部;
所述壳体在从所述凸轮沿摇动方向隔开的位置上具有支架;
在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所述倾侧检测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具备检测所述操作手柄从中立位置向一方向倾侧的第一倾侧检测接合部、和检测向另一方向倾侧的第二倾侧检测接合部;
所述倾侧检测开关具备:第一倾侧检测开关,所述第一倾侧检测开关具有当所述操作手柄从中立位置向一方向倾侧时由所述第一倾侧检测接合部进行动作的第一工作部;和第二倾侧检测开关,所述第二倾侧检测开关具有当所述操作手柄从中立位置向另一方向倾侧时由所述第二倾侧检测接合部进行动作的第二工作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在一处具备所述倾侧检测接合部;
所述倾侧检测开关形成为在所述操作手柄从中立位置向一方向或另一方向中的任一方倾侧时,所述倾侧检测接合部都会使所述工作部动作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还具备当所述操作手柄倾侧至最大倾侧位置时,使所述倾侧检测开关的所述工作部动作的最大倾侧接合部。
6.一种电动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具有安装于机械主体的基部的壳体;
通过支持轴轴支持于所述壳体、在与该支持轴的轴心交叉的面内摇动的凸轮;和
固定于所述凸轮、与该凸轮一体地在同一面内倾侧的操作手柄;
在所述壳体上,在比所述基部靠近上方安装有所述操作手柄的倾侧检测开关;
所述凸轮具有当所述操作手柄从中立位置倾侧时使所述倾侧检测开关的工作部动作的倾侧检测接合部;
所述凸轮具有外周面和侧面;
在所述侧面上形成有所述倾侧检测接合部。
CN201780035337.8A 2016-06-15 2017-06-08 电动手柄装置 Active CN1093134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8479A JP6757187B2 (ja) 2016-06-15 2016-06-15 電気レバー装置
JP2016-118479 2016-06-15
PCT/JP2017/021387 WO2017217322A1 (ja) 2016-06-15 2017-06-08 電気レバ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3462A CN109313462A (zh) 2019-02-05
CN109313462B true CN109313462B (zh) 2020-06-26

Family

ID=60663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5337.8A Active CN109313462B (zh) 2016-06-15 2017-06-08 电动手柄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4784B2 (zh)
EP (1) EP3474113A4 (zh)
JP (1) JP6757187B2 (zh)
CN (1) CN109313462B (zh)
WO (1) WO20172173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2100000875A1 (it) * 2021-01-19 2022-07-19 Walvoil Spa Dispositivo di comando a leva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102272A (zh) * 1972-04-12 1973-12-22
US4524636A (en) * 1982-07-26 1985-06-25 Kabushiki Kaisha Universal Slot machine handle locking device
JPH03230209A (ja) * 1990-02-05 1991-10-14 Kobe Steel Ltd 電気式コントロールレバー装置
JPH0713890U (ja) * 1993-08-06 1995-03-10 小松メック株式会社 動作ポイント感応式作業機レバー
JP2007115826A (ja) * 2005-10-19 2007-05-10 Nintendo Co Ltd 入力装置
JP2009268682A (ja) * 2008-05-07 2009-11-19 Ryusyo Industrial Co Ltd 眼科検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10971A (en) * 1967-02-23 1968-11-12 Gen Motors Corp Double throw, snap acting electric switch
JPS5536897Y2 (zh) * 1975-08-19 1980-08-30
DE7541613U (de) * 1975-12-29 1978-02-16 Ellenberger & Poensgen Gmbh, 8503 Altdorf Schalter mit einem kippbaren Schalthebel
JPH0312176Y2 (zh) * 1986-08-04 1991-03-22
JPH0713890A (ja) * 1993-06-29 1995-01-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メール装置
DE10117597C1 (de) * 2001-04-07 2002-11-28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Wippschalter
US7380478B2 (en) * 2004-05-14 2008-06-03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Linear cam mechanical interlock
FR2881268B1 (fr) * 2005-01-26 2007-04-06 Bosch Rexroth D S I Soc Par Ac Dispositif de controle rotatif
FR2899995B1 (fr) * 2006-04-12 2008-07-04 Bosch Rexroth D S I Soc Par Ac Dispositif de controle rotatif pour une telecommande d'engin mobile, en particulier engin de travaux publics, engin agricole ou de manutention
DE102006037727A1 (de) * 2006-08-11 2008-02-21 Rheinmetall Defence Electronics Gmbh Joystick für ein Frachtladesystem
DE102009024950A1 (de) * 2009-06-11 2011-02-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Bedien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Betrieb
JP5238739B2 (ja) * 2010-02-26 2013-07-1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
CN201903801U (zh) * 2010-12-02 2011-07-20 西安金和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操纵杆
US9529378B2 (en) * 2014-11-21 2016-12-27 Dura Operating, Llc Vehicle shifter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102272A (zh) * 1972-04-12 1973-12-22
US4524636A (en) * 1982-07-26 1985-06-25 Kabushiki Kaisha Universal Slot machine handle locking device
JPH03230209A (ja) * 1990-02-05 1991-10-14 Kobe Steel Ltd 電気式コントロールレバー装置
JPH0713890U (ja) * 1993-08-06 1995-03-10 小松メック株式会社 動作ポイント感応式作業機レバー
JP2007115826A (ja) * 2005-10-19 2007-05-10 Nintendo Co Ltd 入力装置
JP2009268682A (ja) * 2008-05-07 2009-11-19 Ryusyo Industrial Co Ltd 眼科検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222457A (ja) 2017-12-21
CN109313462A (zh) 2019-02-05
US20190146544A1 (en) 2019-05-16
EP3474113A1 (en) 2019-04-24
JP6757187B2 (ja) 2020-09-16
US10444784B2 (en) 2019-10-15
WO2017217322A1 (ja) 2017-12-21
EP3474113A4 (en) 2020-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53966B1 (en) Steering column device
CN109313462B (zh) 电动手柄装置
KR20140005096A (ko) 핸들 장치
JP2013218596A (ja) 操作装置
CN210691142U (zh) 杆输入装置
JP2009217359A (ja) 車両用操作装置
US10703258B2 (e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lever mechanism, and contactless lever switch
US10626914B2 (en) Spherical bearing device and switch
JP6775182B2 (ja) レバー操作装置
US6397654B1 (en)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mechanical tasks on components by means of tool elements arranged on a, preferably C-shaped, tool holder
JP5942676B2 (ja) ミシン
JP6451553B2 (ja) 産業車両
KR20210021712A (ko) 조향 휠 회전 제한 장치
JP4810310B2 (ja) 車両用操作装置
JPH0613654Y2 (ja) 作業車輌におけるレバー装置
JP5648910B2 (ja) ステージ装置
KR101157769B1 (ko) 마우스 햅틱 장치
JP2005104429A (ja) コラムアシスト形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3171615A (ja) レバースイッチ装置
JP2017202806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20200059859A (ko) 차량용 스티어링 컬럼장치
JPH0424209Y2 (zh)
JP2017114227A (ja) 旋回方向指示装置
KR200221600Y1 (ko) 중장비의 조향핸들축 틸팅장치
JP2016034875A (ja) リーチ制御装置および当該装置を備えたリーチ式フォークリフ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