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2885B - 快速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快速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2885B
CN109312885B CN201780037709.0A CN201780037709A CN109312885B CN 109312885 B CN109312885 B CN 109312885B CN 201780037709 A CN201780037709 A CN 201780037709A CN 109312885 B CN109312885 B CN 1093128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checker
connector body
window
femal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77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2885A (zh
Inventor
瑞克·皮皮
大卫·加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Original Assignee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filed Critical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9312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2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2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2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F16L37/084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 F16L37/08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by means of a split elastic 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F16L37/12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using hooks, pawls or other movable or insertable locking members
    • F16L37/14Joints secured by inserting between mating surfaces an element, e.g. a piece of wire, a pin, a chain
    • F16L37/142Joints secured by inserting between mating surfaces an element, e.g. a piece of wire, a pin, a chain where the securing element is inserted tangentially
    • F16L37/144Joints secured by inserting between mating surfaces an element, e.g. a piece of wire, a pin, a chain where the securing element is inserted tangentially the securing element being U-shap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F16L37/084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 F16L37/08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by means of a split elastic ring
    • F16L37/0885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by means of a split elastic ring with access to the split elastic ring from a radial or tangential opening in the coup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201/00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pipe couplings
    • F16L2201/10Indicators for correct cou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快速连接器组合(10)包括:连接的中空的母连接器主体(12)、构造成被接收在所述母连接器主体中的公端结构(14)、保持器(16)和检验器(18)。所述母连接器主体(12)的入口端(22)限定在所述入口端(22)的相对侧的一对窗口(40)。所述保持器(16)沿所述窗口(40)延伸并进入所述母连接器主体(12)的孔中。所述检验器(18)包括延伸到所述窗口(40)和孔中的腿(82)和脚(84)。所述窗口(40)限定斜边缘(120),并且通过所述公端结构的环形镦粗部迫使所述保持器(16)抵靠所述斜边缘(120)。所述保持器(16)向外扩展并在在所述镦粗部越过所述保持器(16)后弹回。所述检验器(18)的脚(84)包括斜面并且响应于通过所述镦粗部施加的力而向外展开。所述检验器(18)在所述腿(82)分开后可以被向下推动。

Description

快速连接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6月17日提交的美国序列号15/185,489,名称为“快速连接器”的权益,其整体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两个管的快速连接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低轮廓(low profile)和用于确认两个管之间的连接的检验器(verifier)的快速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用于连接一对管的连接器装置在本领域中广泛已知。管连接使用于各种应用中,包括在汽车应用中用于提供用于输送机动车辆中流体的连接。由于汽车组件的模块化特性,通常需要将起源自一个部件中、用于输送给另一个部件的流体通道连接。连接两个管的一些应用包括将一个管端拧到另一个管端。然而,由于通道或空间的限制或者由于用于保证充分连接的特殊工具的使用,这种连接可能难以实施。
快速连接器装置提供一种连接管的方式,其典型地快于螺纹连接或螺钉连接,并且可以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实施并确保在密封连接上的适当扭矩。一种类型的快速连接器装置包括母连接器主体,母连接器主体在其中容纳公端结构(male end form),以在母连接器主体和公端结构之间提供流体密封连接。
公端结构典型地包括公端结构,例如SAE J2044,其包括在端部形状外表面上的凸起的周向凸缘(bead)或镦粗部(upset)。母连接器主体包括在插入端处以容纳公端结构的腔。保持器容纳在母连接器主体内的腔中并且包括多个锁定梁,锁定梁在插入方向上限定漏斗形状。公端结构被插入母连接器主体中,使凸缘推过锁定梁,锁定梁可在腔内径向向外弯曲以允许凸缘被推入保持器中。在凸缘穿过锁定梁后,梁将向后弯曲,使得梁在凸缘的面向后方的周向表面与由母连接器主体所限定的面向前方的径向表面之间延伸。因此防止了公端结构从母连接器主体缩回。
然而,如果公端结构没有被推入保持器中足够远以使其越过保持器的梁,则这种类型的快速连接器可能会发生局部的、不完整的或不正确的连接。不完整的连接可能导致在连接器位置处泄漏,可能最终造成危险。因此,在连接完成之后,确认连接的适当性是有利的。
确认连接的适当性的一种方法是向后拉动公端结构。如果不能移动公端结构,则认为连接是正确的。然而这种方法并不可靠,因为它取决于足够的拉力,而拉力不足则可能导致连接适当的误导。此外,该方法不向其他用户发出该连接是适当的信号,因此,适当连接的检验最终可能需要重复进行,从而导致延误。
增加适当连接可能性的一种方法包括将保持器设计成具有相对大的纵向空间,在该纵向空间中接收公端结构的凸缘,以允许端部形状的更远行程。这种方法增加了适当连接的可能性,但也增加了组合的总长度。这种情况导致空间需求的增加和部件重量的增加。
另一种检验插入的方法是使用额外的独立检验工具。将检验工具插入到母连接器的端部并且将抵靠凸缘的后表面,只有当凸缘完全插入预定距离时,检验器的外部部分才接合母连接器主体的外部部分。但是,这种解决方案需要一个体积庞大的独立工具,并且独立工具必须留在原位以发出适当连接的信号。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没有足够的安装检验工具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快速连接器组合的透视图,包括母连接器主体、公端结构、保持器和检验器,示出了公端结构完全插入母连接器主体并由保持器保持,以及检验器处于已检验的位置;
图2是图1的组合的侧剖视图;
图3是第一O形圈和第二O形圈、间隔件和套管的侧视图,示出的第一O形圈和第二O形圈、间隔件和套管径向设置在图2中的母连接器主体和公端结构之间;
图4是母连接器主体的透视图,示出了由母连接器主体的入口端所限定的窗口和窗口的斜边缘;
图5是图1的组合的透视图,为清楚起见,移除了公端结构;
图6是公端结构的侧视图,示出了形成于公端结构的插入端上的环形镦粗部;
图7是线型保持器的透视图,示出了弯曲底部、支撑部、弯部、释放部和臂部;
图8是检验器的后侧透视图,示出了致动部、腿、脚、和脚的斜面;
图9是检验器的前侧透视图,示出了从脚向前延伸的凸片(tab),该凸片构造成与母连接器主体的入口部分的窗口的前凹口配合;
图10是组合的透视图,示出了保持器响应于通过公端结构的环形镦粗部施加在支撑部上的向前载荷的弯曲状态,其中支撑部沿着斜边缘行进而被迫向外,以允许镦粗部移动通过支撑部;
图11示出了在插入公端结构之前、处于第一状态的组合的透视图,并且还示出了在保持器允许镦粗部移动超过支撑部之后,保持器的保持状态;以及
图12是检验器和公端结构的前视图,示出了处于弯曲状态的检验器,其中检验器的脚和腿已经被镦粗部向外推动,并且脚的内尖端接触镦粗部的外表面,并进一步示出了检验器被向下移动至图1所示状态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2示出了快速连接器组合10的一个实施例,快速连接器组合10用于连接流体管线和其它管。如图1和2所示,组合10包括中空的母连接器主体12,管状的公端结构14,保持器16和检验器18。
组合10限定纵向轴线A(也称为流动轴线),还包括插入方向。出于讨论的目的,向前指的是插入方向,向后指的是与插入相反的方向。组合10还包括上下方向的z轴线Z,顶部和底部指的是z轴线的相反侧。组合10还限定横向的x轴线X。文中所涉及的轴向指的是沿纵向轴线A的运动方向。文中所涉及的径向指的是远离或朝向纵向轴线A的运动。顶部或上部指的是图中组合10的位于纵向轴线A之上的区域,并且底部或下部指的是图中位于轴线A之下的区域。上和下是根据上述的顶部/底部和上部/下部惯例来描述部件相对于彼此的位置的相对术语。前和后涉及沿纵向轴线A和插入方向的元件或运动。前指的是相对于后方元件在插入方向下游的元件。面向前的元件面向与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面向后的元件面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参考附图,组合的前部在左侧,组合的后部在右侧。上述方向信息旨在相对于彼此使用。可以理解,组合10的取向在安装或使用时可以处于各种不同的取向,使得顶部或上部部件可以在底部或下部部件下方。
母连接器主体12优选地是金属的并且具有大致管状形状,管状形状具有多个外径并且限定具有多个内径的内部孔20,该多种内径大体对应于母连接器主体12的多个外径,使得主体12具有大致恒定的材料厚度。母连接器主体12包括入口端部22和出口端部24。入口端部22限定入口开口23并且构造成当公端结构14插入入口端部22时接收公端结构14以完成组合10。出口端部24构造成连接到另外的流体管线以连接到另外的部件,或者它可以与将与公端结构14连接的部件一体形成。
母连接器主体12还包括设置在主体12中部的接收部分26。接收部分26的尺寸设计成当公端结构14完全插入母连接器主体12时,对应于公端结构14的端部的外径。
母连接器主体12还包括轴向设置在接收部分26和入口部分22之间的密封部分28。密封部分28的内径大于接收部分26的内径。因此,密封部分28的尺寸设计成在母连接器主体12和公端结构14之间形成环形空间30。
参考图2和3,在环形空间30内设置有第一O形圈32、间隔件34、第二O形圈36和套管38。O形圈32和36的尺寸设计成被接收在环形空间30内,并且当公端结构14插入母连接器主体12时环绕以及密封公端结构14,在O形圈32和36的位置处提供周向地围绕公端结构14与母连接器主体12之间的界面的密封接合。间隔件34用作间隔元件以使O形圈32和36在轴向上彼此分隔,以提供轴向冗余的密封连接。套管38用于将O形圈34和36保持在母连接器主体12内。
公端结构14通过其与入口端部22和相应的部件的接合而保持在母连接器本体12内。
参考图4,入口端22限定一对开口的窗口40,窗口延伸穿过入口端22的管状壁,从而提供入口端22的内部与入口端22的外部之间的连通。窗口40具有复杂的外轮廓,在入口端22的管状壁中限定各种边缘和表面,这将在下文中进一步描述。窗口40优选地为穿过入口端22的彼此的镜像并且设置在径向相对的侧面上,因此将仅详细描述一个窗口40,对于该一个窗口40的描述也适用于在入口端22的相对侧上的窗口40。
参考图5,保持器16弯曲成大致U形,使得保持器16的相对部分在窗口40内延伸并穿过入口端22内的孔22。检验器18也大致呈U形并且包括伸入到窗口40的部分。如在下文中进一步描述的,保持器16和检验器两者都可在窗口40内相对于入口端22移动,以容纳、保持和检验公端结构14的适当插入。
如图2和6所示,公端结构14优选地由金属制成,并且成形为中空的且刚性的管,该管被设计成根据需要承载各种流体。公端结构14包括插入端42,插入端42构造成被接收在母连接器主体12内。公端结构的相反端未示出,公端结构的相反端的尺寸和布置可以被设计成以本领域中的已知方式与各种另外的管或者导管连接以连接另外的部件,或者公端结构的相反端可以是另外的部件的组成部分。
插入端42包括邻近公端结构14的终端设置的密封部分44,密封部分44具有光滑的外表面以用于相对O形圈32和36密封,并且用于被接收在母连接器主体12的密封部分28和接收部分26中。
插入端42还包括凸起的周向凸缘或镦粗部46,其从插入端42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延伸并且设置在密封部分44的后方。镦粗部46优选地形成在插入端42上,作为均匀和整体结构的一部分以形成整体的和整体成形的结构。然而,在另一种方法中,镦粗部46可以是单独的环形件,其被结合、焊接或以其他方式连接到插入端42的外表面。镦粗部46、密封部分44以及插入端42的位于镦粗部46后方的部分可以统称为公端结构14的端部结构48。
镦粗部46具有大致环形的形状,并且限定面向径向的外表面49,该外表面49围绕整个端部结构48周向地延伸。镦粗部还限定环形向前表面50和环形向后表面52。当插入连接器主体12中时,向前表面50将面向套管38的设置在母连接器主体12内的向后表面,并且向前表面50也可以倚靠套管38。此外,如在图1中示出的及在下文中描述的,随着端部结构48完全且适当地插入到母连接器主体12中,向后表面52将会面对并且可以倚靠保持器16。
现在参考图5和7,保持器16具有大致U形形状并且部分沿着窗口40延伸,并且还延伸到母连接器壳体12的入口端22中。保持器16包括上端60和下端62,具有大致对称的形状,保持器16的相对的侧面彼此镜像。保持器16还包括一对大致直的支撑部64,保持器16的每个侧面上有一个支撑部64。支撑部64的底部通过弯曲底部66连接,该弯曲底部66沿外侧和环绕母连接器主体12的入口部分22的底部延伸。弯曲底部66具有面向母连接器主体12的凹形形状和背向母连接器主体12的凸形形状。
支撑部64从底部向上延伸穿过窗口40,使得它们进入窗口40的底部并从窗口40的顶部离开。保持器16的释放部67包括向内弯曲部68,该向内弯曲部从支撑部64的上端朝向彼此横向向内地并且还向上地延伸,并且设置在母主体部分的入口端22的外侧,使得它们大体在入口端22的外部弯曲之上延伸并且在连接器主体12之上。向内弯曲部68可以是直的(如图所示)或略微弯曲的。
在弯曲部68的内端,释放部67可以包括过渡部70,过渡部70向上延伸并远离母连接器主体12的入口端22的外表面。在过渡部70的上端,一对大致直的臂部横向向外地延伸并且终止于其外部终端74。臂部72构造成与检验器18连接,这将在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在不存在检验器的情况下,臂部72可以可选择地从线型保持器16中排除。过渡部70示出为弯曲的以连接弯曲部68和臂部72,但它们也可以是直的。释放部67的过渡部70限定在连接器主体12上方的、横向向内的彼此相邻的端部,且在向内端部之间限定横向空间。因此,在横向空间中,两个释放部67彼此之间没有间隔结构,这允许辅助工具或其他构件插入横向空间中,以容易地将释放部67分开。
线型保持器16由传统的线材制成,线材优选的具有圆形横截面。选择特定的线规(wire gauge)和材料使得保持器16是弹性的,其中保持器16可以响应于施加在其上的载荷而变弯和弯曲,以及保持器16响应于不再施加的载荷而回复到其标称形状(nominalshape)。因此,保持器16在暂时变形之后将“弹性恢复”,并且将在向保持器16传递载荷的部件上施加弹簧偏压或回复力。
参考图5、8和9,检验器18具有大致U形的形状并且包括上部致动部80,该上部致动部80横向穿过母连接器主体12的入口端22的顶部延伸。检验器18类似于保持器16和窗口40具有大致对称的形状。致动部80包括前壁部81,前壁部81从顶部向下延伸并且设置在保持器16的顶部的前方。该壁部81可以防止保持器16的顶部从壁部81的前侧沿着向后方向与外部部件接触。
检验器18包括从致动部80向下延伸的一对直腿82。腿82沿窗口40延伸,并且优选地设置在窗口40的外侧,使得它们不延伸到窗口40中。
检验器18还包括一对横向向内延伸的脚84,脚84从腿82的底部延伸进入并穿过窗口40进入母连接器主体12的入口端22的内部。脚84构造成在公端结构14的插入过程中与公端结构14的镦粗部46配合,并进一步构造成与窗口40的边缘配合以在公端结构14插入之前将检验器18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腿82包括在腿82和致动部84之间的界面处的增大的上部86。上部86限定一对槽88,槽88沿着上部86大致向上和向下延伸。槽88的尺寸和布置设计成接收保持器16的臂72的终端74,使得臂72将会延伸进入槽88。槽88允许保持器16的臂72相对于槽88移动,使得当检验器18行进时,检验器18可以相对于臂72向上移动和向下移动,同时在保持器16上施加限定量的力。
因此,由于保持器16的臂72与检验器18的槽88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检验器18和保持器16彼此连接。由于这种连接,保持器16的顶部在前后方向上的运动可以引起检验器18的相应运动,这将在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替代方法中,保持器16和检验器18可以彼此分离,使得保持器16的移动不会导致检验器18的相应移动。在该方法中,检验器18可以不包括槽88,并且保持器的臂72不会与检验器18相互作用,或者臂72可以从保持器16中排除。当保持器16弯曲和移动时,检验器18将不会移动。检验器18仍然可以相对于保持器16向上和向下移动,而不会对保持器16施加力。
在保持器16和检验器18分开的实施例中,保持器16和检验器18可以布置在与保持器16和检验器18连接的实施例中大体相同的位置,或者它们可以并排布置或轴向间隔布置,或者以其他方式彼此分开。
再来大体参考检验器18,检验器18的腿82还可以包括一对增大的下部89,下部89从腿82的底部向前延伸并且进一步向内延伸,类似于脚84。下部89和脚84沿着纵向轴线A间隔开,使得脚84可以延伸到窗口40中,并且增大部分在入口端22的前边缘的前方延伸。下部89通过接触入口端22的前边缘,抵抗施加给检验器18的向后力。
检验器18优选地选用坚硬但有可弯曲性的塑料材料制成,该塑料材料响应于施加在其上的载荷而具有弹性弯曲性,使得腿82可以响应于载荷而向外弯曲并且随着载荷减小而恢复到其标称形状。
再来参考图4和窗口40,每个窗口的形状限定母连接器主体12的入口端22的多个边缘和其他结构形状。这些边缘和形状与保持器16和检验器18配合,允许公端结构14被接收并保持在母连接器主体12内,并且用于检验公端结构的适当插入。将参考一个窗口40来描述窗口40的形状,相对的窗口具有关于入口端22镜像的相同形状。
窗口40包括下边缘102、上边缘104、前边缘106和后边缘108。为了清楚和定向的目的,后边缘108设置成更靠近在插入期间接收公端结构14的入口端的开口。后边缘108面向前方,前边缘106面向后方。
下边缘102限定后凹口(notch)110,后凹口110设置在下边缘102和后边缘108之间的相交处。如图5所示,后凹口110在保持器16的支撑部64和弯曲底部66的相交处接收并固定保持器16。
后边缘108包括向前延伸的突出件112,突出件112在后边缘108和上边缘104的相交处限定上凹部114,并且还在后边缘108和下边缘102的相交处限定下凹部116。如在下文中进一步描述的,当保持器16处于其标称位置时或者在保持器16弯曲之前或者在保持器16恢复其标称形状之后,上凹部114和下凹部116布置成与保持器16的支撑部64相配合。
前边缘106限定前凹口118,前凹口118向前延伸到入口端22的材料中并向后开口。前凹口118优选地位于低于窗口40中间点的窗口40的下半部分;然而,它还可以位于沿着窗口40的其他周向位置。如在下文中进一步描述的,前凹口118布置成与检验器18的脚84配合。
窗口40还限定斜边缘120,斜边缘120在前边缘106和上边缘104之间延伸。斜边缘120从前边缘106的顶部沿向上并向后方向朝向上边缘104延伸。相应地,斜边缘120也从上边缘104沿向下并向前方向朝向上边缘106延伸。
由于限定窗口40的母连接器主体12的入口端22的弯曲,窗口40相应地具有与入口端22的弯曲相对应的弯曲形状。因此,前边缘106和后边缘108也是弯曲的,并且斜边缘120也是弯曲的。
除了沿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之外,斜边缘120还根据入口端22的弯曲横向向内和横向向外地延伸。更具体地,斜边缘120从前边缘106的顶部向内朝着上边缘104的前部延伸,并且从上边缘104的前部向外朝着后前边缘106的顶部延伸。
参考图5和8,保持器16布置在其标称位置,其中支撑部64的顶部设置在窗口40的上凹部114处。当支撑部64沿向前方向被推动时,其将沿着上边缘104向斜边缘120滑动。当支撑部64接触斜边缘120的顶部时,支撑部64将沿着斜边缘120滑动。斜边缘120的形状将使得支撑部64沿着斜边缘120的轮廓向下、向前并向外方向滑动。相应地,如图10所示,支撑部64将向外弯曲,并且保持器16将相对于其标称状态或标称位置而处于打开状态或打开位置。
参考图11,检验器18布置在其安装位置或标称位置,使得致动部80与入口端22的顶部间隔开,其中保持器16的臂72设置在检验器18的槽88的底部。检验器的脚84将在窗口40的大约中间处向内延伸到窗口40中。
脚84包括与窗口40配合以将检验器18相对于窗口40保持在安装位置的适当位置的结构。更具体地,如图9所示,脚包括向前延伸的凸片122,凸片122的尺寸和布置设置成被接收在前边缘106的前凹口118(图4)中。因此,通过凸片122和前凹口118的相互作用,施加到检验器18的向下的力将被停止或抵消。凸片122可以包括楔形上表面123。
参考图8、9和12,检验器18布置成与公端结构18相配合,使得检验器18的脚84和腿82被迫向外,以响应于公端结构18完全且适当地插入母连接器主体12。更具体地,检验器18的脚84限定同时面向后和向内的斜面124。斜面124从脚84的后表面沿着向前并向内的方向朝着脚84的内尖端126延伸。
因此,在脚84的斜面124上的向前作用力将向前也向外推动脚84。然而,如图12所示,因为检验器18与窗口40的前边缘106接合,所以向前力将停止,导致检验器18的脚84和腿84向外移动。因此,公端结构14并且特别是镦粗部46在向前方向上朝着并顶着检验器18的插入,将会导致腿84被向外推动,以及内尖端126靠在镦粗部46的外表面49上。
检验器的内尖端126限定下部128和上部130。在安装和标称位置,下部128大致上下延伸,并且上部130远离下部128向外逐渐变细,使得弯曲点132限定在上部130和下部128的相交处。弯曲点132是当公端结构14已经插入并且向外推动检验器18的脚84和腿82时抵靠镦粗部46的外表面49的点。
当腿82和脚84被向外推动时,脚84的凸片122也向外移动并脱离与前凹口118的接合。相应地,检验器18能够相对于母连接器主体12的入口端22向下推动。如果公端结构14的镦粗部46未定位在检验器18的脚84和腿82之间,则凸片122保持与前凹口118接合,并且不能向下推动检验器18。
因此,检验器18具有多个位置或状态。在第一或安装位置/状态中(图11),检验器18的致动部80与入口端22间隔开,凸片122与前凹口118接合,并且保持器16的臂72定位在检验器18的槽88的底部。
在第二或弯曲位置/状态中(图12),致动部80仍然与入口端22间隔开,但是在通过镦粗部46对脚84的斜面124施加向前并向外的力之后,检验器18的脚84和腿82被向外推并弯曲,使得内尖端抵靠镦粗部46的外表面49。在这种状态下,检验器18的凸片122不与前凹口118接合。另外,内尖端126特别是弯曲点132处于抵靠镦粗部46的外表面49的位置。
在从第二或弯曲位置/状态,检验器18能够相对于第一和第二状态朝向入口端22向下移动。这可以通过向下按压致动部80来实现。
随着检验器18被向下推,保持器16的臂72将在槽88中滑动,并且槽88的上端将接近保持器16的臂72的终端74。另外,内尖端126和弯曲点132将沿镦粗部46的外表面49滑动。随着内尖端126和弯曲点132沿外表面49向下滑动,外表面49的弯曲将允许检验器的腿82偏置以向内移动脚84和腿82。当检验器18被完全按下时,检验器处于第三或检验状态,如图1和5所示。检验器18在第二或弯曲状态与第三或检验状态之间的位置可被称为过渡位置或状态。
在第三或检验位置/状态,保持器16的臂72的终端74位于靠近槽88的顶部。致动部80邻近母连接器主体12的入口端22的外表面。检验器的脚84设置在窗口40的底部,并且还位于镦粗部46的外侧横向跨度的下方。脚84的内尖端126的上部130将抵靠在镦粗部46的外表面49的下部(图1)。
只有当镦粗部46被定位并且保持径向定位在检验器18的脚84的内尖端126之间,以将内尖端向外推并使凸片122与前凹口118分离时,才能实现检验器18的第三或检验位置。因此,通过将检验器18定位在第三或检验位置,实现了将公端结构14适当且完全插入母连接器主体12中的视觉指示。此外,该视觉检验保持在适当位置,并向其他用户提供连接成功完成的信号。另外,检验器18保持在适当位置不会导致需要去除松散的检验零件,或者导致松散的检验零件可能在其他相邻部件或系统内丢失。
再次说回保持器16,保持器16在插入之前、插入期间和插入之后同样具有多个位置和状态,操作以允许插入公端结构14并且进一步允许公端结构14保持在母连接器主体12内。
在图11所示的第一或标称位置或状态中,保持器16的支撑部64的底部设置在窗口40的后凹口110内,支撑部645通过下凹部116延伸进入并穿过窗口40,支撑部64的中间位于突出件112的内侧。支撑部64的顶部延伸出上凹部114。因此,保持器16的支撑部64设置在母连接器主体12的入口端22处的孔20内。
支撑部64横向地彼此间隔开,使得公端结构14的插入端42可以在几乎没有阻力的情况下在支撑部64之间滑动,但是也使得镦粗部46的直径或宽度大于支撑部64之间的跨度。因此,将公端结构14插入母连接器主体12中将使得镦粗部46接近保持器的支撑部64,其中镦粗部的前表面50接触到支撑部64并施加向前的力。
参考图10,在保持器16的第二或弯曲状态,镦粗部46的前表面50在保持器16的支撑部64上施加向前的力。该施加给保持器16的向前的力将使保持器16向前移动。然而,保持器16和窗口40的相互作用将限制保持器16的底部向前移动。更具体地,支撑部64的底部通过后凹口110大体保持在轴向上的适当位置。因此,支撑部64将弯曲和/或保持器16将在窗口40内“摇动(rock)”,使得保持器的支撑部64的顶部将相对于底部轴向向前移动。
随着支撑部64的顶部响应于通过公端结构的镦粗部46施加的向前力而向前移动,支撑部64将抵靠斜边缘120并随着自身的向前移动而被向外推。当支撑部64接近斜边缘120的最外端时,支撑部64将充分展开,以允许镦粗部46越过支撑部64而向前移动。
支撑部64的向外运动使得臂72及其终端74也向外移动。臂72及其终端74的这种向外运动由检验器18的槽88允许,使得臂72可以从槽88被横向推出。
保持器64的顶部的向前移动使保持器相对于母连接器本体12“摇动”,由于检验器18和保持器的臂72的连接,同样可引起检验18“摇动”。当检验器18“摇动”时,凸片122的顶部边缘将基本保持与凹口118的顶部边缘接合,使检验器18围绕该界面摇摆。
一旦镦粗部46移动通过保持器16的支撑部64,由保持器16施加在支撑部64上的向前并向外的力将停止。此时,由于在弯曲的保持器16中形成的偏置,保持器16将远离其弯曲和打开状态移动。因此,保持器16将向其标称位置“快速恢复”(图11)。恢复到标称位置的过程将使支撑部64的顶部沿着斜边缘120向内并向后方向滑回,返回到与第一位置或状态相同的位置。
在镦粗部46设置在保持器16前方的情况下,保持器16处于保持或支撑位置。镦粗部46的后表面52面向保持器16,并且镦粗部46的宽度大于保持器16的支撑部64之间的跨度,使得在支撑部64没有分开的情况下,镦粗部46不能穿过保持器16而被拉回。
拉回或以其他方式在公端结构14上施加向后的力将使得镦粗部46的后表面52倚靠保持器16。不同于在向前方向上移动公端结构14,因为没有斜面,施加到保持器16上的向后的力将不会导致保持器16及其支撑部64向外移动。相反,保持器16的支撑部64将被压靠在后边缘108上,特别是上凹部114和下凹部116上。突出件112沿保持器16的外边缘延伸,以限制支撑部64响应于向后的力而弯曲的情况。
在保持器16处于支撑或保持位置时,公端结构14将被保持在适当位置,并且无论检验器18如何致动都将保留在适当位置。然而,一旦在越过保持器16之后,公端结构14处于适当位置时,检验器18可以如上所述地被致动,以检验及发出适当插入的信号。
可以在不使用复杂的工具的情况下,容易地实现公端结构14的移除。为了移除公端结构14,手动分开支撑部64以允许镦粗部46越过支撑部64。用户可以在保持器16的释放部67之间按压他们的手指或工具(例如螺丝刀),由此分开臂72和支撑部64。当支撑部64分开时,公端结构14在向后方向上缩回,并且镦粗部46将越过支撑部64。在移除公端结构14后,保持器16被释放并且保持器16将快速恢复到其标称形状和位置。释放部67轴向暴露在连接器主体12之上,并且该轴向暴露允许辅助工具沿与插入方向类似的方向插入,以接触释放部67并向外推动它们。
在移除公端结构14的情况下,检验器18可被向上朝其第一位置推回。凸片122将沿着入口端22的外表面滑动并且在前凹口118中重新定位。
因为母连接器主体12可以制成在纵向上比使用弯曲梁式保持圈的现有布置更短,所述上述组合10可用于低轮廓连接。通过使用U形保持器16,上述组合10包括在入口端内的在镦粗部46和保持器16之间的更短的接合距离。因为不需要容纳现有的梁式保持圈的长度,入口端22也可以减小。
作为示例,在一个实施例中,母连接器主体12的总长度约为47mm。母连接器主体12和公端结构14之间的密封接合的长度约为24mm。入口端22内的镦粗接合距离约为3.2mm。镦粗接合距离是镦粗部行进到连接器主体12中的距离,其在现有方法中通常超过6mm。在本方法中,该距离可以保持在6mm以下,优选地2.0-4.5mm,并且更优选地约3mm,一种设计约为3.2mm。应当理解,这些尺寸是示例性的,并且上述各种长度可以是所述组合的直径的函数。
因此,上述组合10通过公端结构14和母连接器主体12之间的连接,在两个管之间提供快速且容易的连接。组合10具有减小的轮廓并且可以装配到较小的空间中以及可以容纳其他低轮廓连接器。保持器16和检验器18结合以确保已经进行了适当的连接并向其他用户提供视觉信号,并且不会导致零件松动或需要单独的检验工具。
尽管已经根据具体实施例和应用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在不脱离本文中描述和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精神,不超出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该教导产生另外的实施例。因此,应理解,本申请中提供的附图和描述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5)

1.一种快速连接器组合,包括:
中空的连接器主体,其具有限定纵向流动轴线的内孔;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入口端,入口端具有用于接收沿向前插入方向轴向引入的公端结构的入口;
由所述入口端限定的一对窗口;
保持器,其由基座和从基座向上延伸的一对支撑部限定;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连接器主体下方,该对支撑部延伸穿过所述窗口,其中所述保持器具有标称形状并且是能够弯曲且具有弹性的,使得所述保持器被弯曲时偏向其标称形状;
其中,每个窗口均限定远离所述入口并位于保持器前方的所述连接器主体的斜边缘,使得所述保持器在插入方向上抵靠所述斜边缘的向前运动促使所述支撑部弯曲并向外张开;
其中,所述保持器包括一对释放部,所述释放部具有从所述支撑部的上端向内延伸的弯曲部,使得所述弯曲部彼此相邻,且在弯曲部的各个横向向内的端部之间没有横向间隔结构;
其中,所述保持器的支撑部响应于施加到所述释放部的横向向外的力而向外张开;
还包括:
检验器,连接到所述入口端并延伸到所述窗口中;
所述检验器包括:致动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入口端和窗口上方;
所述检验器包括一对腿,所述一对腿从所述致动部在所述入口端的各侧沿着所述窗口的一部分向下延伸;
所述检验器还包括一对脚,所述一对脚从对应的腿的底部向内延伸进入所述窗口;
其中,所述检验器可操作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所述检验器偏向所述第一位置;
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各个所述腿与由所述窗口限定的入口端的对应凹口接合,以阻止所述致动部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连接器主体移动;
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腿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横向向外弯曲并且脱离所述凹口,使得所述致动部能够朝向所述连接器主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包括从释放部横向向外延伸的一对臂部,并且其中,所述检验器限定在所述检验器的相对侧上的一对槽,所述臂部延伸到所述一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槽的结构使得所述检验器可相对于所述保持器的臂部朝向所述连接器主体向下移动,使得所述臂部响应于所述检验器的朝向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向下移动而在所述槽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臂部可相对于检验器和所述槽向外移动,使得所述臂部响应于施加到所述支撑部的向外力而横向滑过所述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限定从所述保持器向后设置的后边缘,并且所述后边缘包括向前突出的突出件,其中所述窗口还限定设置在所述突出件上方的上凹部和设置在所述突出件下方的下凹部,当所述保持器处于其标称位置时,所述保持器的支撑部从所述突出件横向向内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其特征在于,响应于与插入方向相反的载荷,所述保持器的支撑部由所述突出件限制其横向向外的移动,并且所述支撑部接触所述后边缘并延伸穿过所述上凹部和所述下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保持器处于其标称形状时,所述保持器的基座、支撑部和释放部沿着单个共同平面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其特征在于,响应于在向前插入方向上施加的抵靠所述保持器的预定载荷,所述保持器的支撑部沿着所述斜边缘弯曲和滑动,并且在插入方向上轴向向前地以及横向向外地移动;当向前载荷低于所述预定载荷时,所述支撑部沿着所述斜边缘向后并向内滑回。
9.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检验器的每个脚限定轴向向前延伸的凸片,并且当所述检验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每个所述凸片延伸到所述凹口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其特征在于,响应于由施加到所述脚和腿的向前力所引起的所述脚和腿的向外弯曲,每个所述凸片从所述凹口横向向外地滑动,使得所述检验器能够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脚限定面向轴向向后且横向向内的斜面,所述斜面设置在孔中,其中在向前插入方向上施加到所述斜面上的预定力使所述脚被横向向外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插入端和从所述插入端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镦粗部的公端结构,所述插入端的尺寸和布置设置成在所述保持器的所述支撑部之间滑动,所述环形镦粗部的尺寸和布置设置成在插入期间在插入方向上对所述支撑部施加向前力,并且尺寸和布置还设置成在插入期间在插入方向上对所述脚施加向前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的释放部位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上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的所述释放部轴向上暴露,使得在所述释放部之间的横向空间可通过辅助工具进入。
15.一种快速连接器组合,包括:
中空的母连接器主体,其具有限定纵向流动轴线的内孔;所述母连接器主体包括入口端,入口端具有用于接收沿向前插入方向轴向引入的公端结构的入口;
一对窗口,所述一对窗口由所述入口端限定并设置在所述入口端的相对横向侧;
保持器,其由基座和从基座向上延伸的一对间隔的支撑部限定;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母连接器主体下方,该对支撑部延伸穿过所述窗口,其中所述保持器具有标称形状并且是能够弯曲且具有弹性的,使得所述保持器被弯曲时偏向其标称形状;
检验器,连接到所述入口端;所述检验器包括:致动部,其设置在母连接器主体的入口端和窗口上方;所述检验器包括一对腿,所述一对腿从所述致动部在所述入口端的各侧向下延伸并延伸进入所述窗口;所述检验器包括从对应的腿的底部向内延伸并进入所述窗口的一对脚;
其中,所述检验器可操作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所述检验器偏向所述第一位置;
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致动部被限制向下朝向所述母连接器主体移动;
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腿和脚横向向外展开,所述检验器的致动部能够向下朝向所述母连接器主体移动;
其中,所述保持器和检验器彼此连接,并且所述保持器的移动引起所述检验器的相应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合,其中,所述保持器包括从所述支撑部横向向外延伸的臂部,所述臂部连接到所述检验器,其中,所述检验器的致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臂部向下朝向所述母连接器主体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合,其中,所述保持器和所述检验器彼此分离,并且所述保持器的移动不会引起所述检验器的相应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合,其中,每个所述脚包括凸片,每个所述窗口限定在所述入口端的前凹口;当所述检验器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凸片轴向延伸进入所述前凹口以当所述检验器腿不弯曲时限制所述检验器从第一位置向下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合,其中,每个所述脚包括面向轴向向后和横向向内的斜面,并且在插入方向上施加到所述斜面上的向前负荷导致所述脚和腿横向向外弯曲。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合,其中,只有当公端结构的环形镦粗部接触所述脚,所述检验器能够向下朝向所述母连接器主体移动,并迫使所述脚径向向外以使所述检验器转换到第二位置。
21.一种用于使用快速连接器连接两个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快速连接器,该快速连接器包括:
中空的母连接器主体,其具有限定纵向流动轴线的内孔;所述母连接器主体包括入口端,入口端具有用于接收沿向前插入方向轴向引入的公端结构的入口;
一对窗口,所述一对窗口由所述入口端限定并设置在所述入口端的相对横向侧;
保持器,其由基座和从基座的相对侧向上延伸的一对支撑部限定;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母连接器主体下方,该对支撑部延伸穿过所述窗口,其中所述保持器具有标称形状并且是能够弯曲且具有弹性的,使得所述保持器被弯曲时偏向其标称形状;
检验器,连接到所述入口端;所述检验器包括:致动部,其设置在所述母连接器主体的入口端和窗口上方;所述检验器包括一对腿,所述一对腿从所述致动部在所述入口端的各侧向下延伸并延伸进入所述窗口;所述检验器包括从对应的腿的底部向内延伸并进入所述窗口的一对脚;以及
具有插入端和从所述插入端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镦粗部的公端结构;
将公端结构的插入端在所述母连接器主体的入口端插入孔中,使得镦粗部与支撑部接合,并且在向前插入方向上对所述支撑部施加插入载荷;
其中,插入载荷迫使所述支撑部横向向外,使得所述支撑部弯曲并展开;
进一步插入所述公端结构的插入端,使得所述镦粗部越过所述保持器的支撑部,其中所述支撑部朝向彼此地移动到与所述镦粗部接合的位置,并且阻止所述公端结构往与插入方向相反的后方向上退回;
其中,该进一步插入导致所述镦粗部与所述检验器的脚接合,并且所述镦粗部在所述脚上产生横向向外的力,使所述脚和所述腿横向向外展开;以及
在横向向外展开所述脚和腿后,向下朝向所述母连接器主体移动所述检验器的致动部;
其中,所述保持器和检验器彼此连接,并且所述保持器的移动引起所述检验器的相应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所述脚和腿的向外展开,每个所述脚的内尖端抵靠所述镦粗部的外表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向下移动所述检验器时,所述内尖端沿着所述镦粗部的外表面滑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脚包括轴向向前延伸的凸片,其中,每个所述窗口在所述母连接器主体中限定凹口,其中,所述凸片接合所述凹口以限制所述检验器在所述脚和腿横向向外展开之前移动,并且其中,响应于所述腿和脚横向向外展开,所述凸片横向向外滑动并且与所述凹口脱离,使得所述检验器的致动部能够向下朝向所述母连接器主体移动。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对所述支撑部施加插入载荷时,使所述支撑部相对所述保持器的基座轴向向前移动。
CN201780037709.0A 2016-06-17 2017-06-19 快速连接器 Active CN1093128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185,489 2016-06-17
US15/185,489 US10550982B2 (en) 2016-06-17 2016-06-17 Quick connector
PCT/US2017/038144 WO2017219022A1 (en) 2016-06-17 2017-06-19 Quick connec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2885A CN109312885A (zh) 2019-02-05
CN109312885B true CN109312885B (zh) 2021-05-11

Family

ID=59254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7709.0A Active CN109312885B (zh) 2016-06-17 2017-06-19 快速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50982B2 (zh)
EP (2) EP3734134B1 (zh)
JP (1) JP6746723B2 (zh)
KR (1) KR102146782B1 (zh)
CN (1) CN109312885B (zh)
WO (1) WO20172190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9452B2 (ja) 2016-02-18 2021-03-10 ユーアール24 テクノロジー,エルエルシー 自動尿採取器−分析器
US11199281B2 (en) 2018-01-31 2021-12-14 A. Raymond Et Cie. Dual-latch quick connector
CA3099380C (en) * 2018-06-25 2023-08-08 Oetiker Ny, Inc. Connection verifier
FR3083290B1 (fr) * 2018-06-29 2021-12-24 Sogefi Air & Cooling Systeme de raccordement rapide et procede de realisation
JP6975186B2 (ja) * 2019-01-11 2021-12-01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ソケット装置
WO2021072030A1 (en) 2019-10-08 2021-04-15 Dayco Ip Holdings, Llc Quick connector with a replaceable restriction orifice
EP3879158B1 (de) * 2020-03-12 2024-02-28 TI Automotive (Fuldabrück) GmbH Schnellverbinder mit einem indikator
DE102020203433A1 (de) 2020-03-18 2021-09-23 Conti Tech Techno-Chemie Gmbh Fluidleitungskupplung
JP2021167618A (ja) * 2020-04-09 2021-10-21 株式会社東郷製作所 コネクタ
US11311405B2 (en) 2020-05-22 2022-04-26 Ur24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body fluids
AT523066B1 (de) * 2020-05-27 2021-05-15 Henn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 zum Verbinden von Leitungen für flüssige oder gasförmige Medien
USD969308S1 (en) * 2020-05-28 2022-11-08 Ur24Technology, Inc. Fluid collection apparatus
US20230243452A1 (en) * 2020-09-25 2023-08-03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Freeze resistant quick connect fitting
AT17372U1 (de) * 2021-01-20 2022-02-15 Henn Gmbh & Co Kg Gegensteckverbinder zum Verbinden von Bauteilen für flüssige oder gasförmige Medien, sowie eine Steckerbaugruppe und ein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derartigen Gegensteckverbinders
CN114374119B (zh) * 2022-01-18 2023-12-15 大连北方互感器集团有限公司 母端组件中拉耳的防松方法
AT525973B1 (de) 2022-07-26 2023-10-15 Henn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 zum Verbinden von Leitungen für flüssige oder gasförmige Medie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0614A (en) * 1989-05-05 1991-03-19 Huron Products Corporation Conduit quick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ramped housing with a hair pin retainer
CN1676982A (zh) * 2004-03-31 2005-10-05 Ti集团车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快速连接器的二级卡销/校验器
CN1795345A (zh) * 2003-05-27 2006-06-28 卡劳公司 快速连接端部装置
CN101014798A (zh) * 2004-05-25 2007-08-08 三樱工业株式会社 快速连接器
CN204664684U (zh) * 2014-05-22 2015-09-23 A·雷蒙德公司 管状接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891A (ja) * 1990-11-26 1993-02-09 Nitta Moore Co Ltd 管継手
US5775738A (en) 1992-09-21 1998-07-07 Propiretary Technology, Inc. Means of coupling of non-threaded connections
US5927761A (en) 1995-03-20 1999-07-27 Proprietary Technology, Inc. Means of coupling of non-threaded connections
US6086113A (en) 1998-06-23 2000-07-11 Proprietary Technology, Inc. Means of coupling of non-threaded connections
US6564775B1 (en) 1999-08-03 2003-05-20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uel delivery pipes
JP4171964B2 (ja) 2002-03-29 2008-10-29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WO2005018507A2 (en) 2003-07-18 2005-03-03 Ev3 Santa Rosa, Inc. Remotely activated mitral annuloplasty system and methods
JP4529658B2 (ja) 2003-11-28 2010-08-25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DE102004044917A1 (de) * 2004-09-14 2006-03-16 Fte Automotive Gmbh Lösbare Steckverbindung für Rohrleitungen od. dgl.
JP2006153270A (ja) 2004-11-05 2006-06-15 Tokai Rubber Ind Ltd コネクタ取り付け構造
US20060145475A1 (en) 2004-12-30 2006-07-06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Fluid quick connector with wire retainer
JP2006226421A (ja) 2005-02-18 2006-08-31 Tokai Rubber Ind Ltd コネクタ取り付け構造
US7438328B2 (en) 2005-03-25 2008-10-21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Quick connector
US7484774B2 (en) 2005-05-03 2009-02-03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Redundant latch/verifier for a quick connector
US8240716B2 (en) * 2008-08-07 2012-08-14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 LLC Quick connector coupling with pull tab verifier
KR102025623B1 (ko) 2010-05-04 2019-09-26 노마 유.에스. 홀딩 엘엘씨 퀵 커넥터 어셈블리
WO2013031272A1 (ja) 2011-08-29 2013-03-07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コネクタ
AT512397B1 (de) 2012-05-07 2013-08-15 Henn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ung zum Verbinden von Leitungen für unter Druck gesetzte Flüssigkeiten oder Gase
JP5497225B1 (ja) * 2013-04-16 2014-05-21 三桜工業株式会社 配管継手
JP6347438B2 (ja) * 2013-09-02 2018-06-27 株式会社ニチリン コネクタ
US10422459B2 (en) * 2015-01-14 2019-09-24 Norma U.S. Holding Llc Conduit connector with a primary and secondary latch
JP5885372B1 (ja) * 2015-10-02 2016-03-15 株式会社ニチリン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0614A (en) * 1989-05-05 1991-03-19 Huron Products Corporation Conduit quick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ramped housing with a hair pin retainer
CN1795345A (zh) * 2003-05-27 2006-06-28 卡劳公司 快速连接端部装置
CN1676982A (zh) * 2004-03-31 2005-10-05 Ti集团车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快速连接器的二级卡销/校验器
CN101014798A (zh) * 2004-05-25 2007-08-08 三樱工业株式会社 快速连接器
CN204664684U (zh) * 2014-05-22 2015-09-23 A·雷蒙德公司 管状接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2885A (zh) 2019-02-05
KR20190009410A (ko) 2019-01-28
JP6746723B2 (ja) 2020-08-26
US10550982B2 (en) 2020-02-04
JP2019518181A (ja) 2019-06-27
EP3734134B1 (en) 2022-08-24
EP3472504B1 (en) 2021-06-16
KR102146782B1 (ko) 2020-08-21
EP3472504A1 (en) 2019-04-24
WO2017219022A1 (en) 2017-12-21
US20170363237A1 (en) 2017-12-21
EP3734134A1 (en) 2020-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2885B (zh) 快速连接器
US7677608B2 (en) Quick connector
KR101153635B1 (ko) 신속 커넥터용 제2래치 및 검정기
JP5464940B2 (ja) プルタブ型リテーナを有するクイックコネクタ継手
JP4837458B2 (ja)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JP4354794B2 (ja) チェッカー付きコネクタ
EP1843074A1 (en) Hybrid quick connector
EP1559945B1 (en) False insertion protection top hat for fluid quick connectors
JP5345446B2 (ja) 高圧用途用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JP2006313013A (ja) 急速継手用の冗長ラッチ/確認機構
KR20060041657A (ko) 고압력 적용가능 급속 커넥터
BRPI0417484B1 (pt) acoplamento de conexão rápida
EP4137732A1 (en) Quick connector with verifier
EP1719944A2 (en) A quick connector
EP3309439B1 (en) Pipe fitting with inner and outer seals
JP2003185080A (ja) 流体クイックコネクタ用の電気的接触部材
CN111684191A (zh) 快速连接器
JP2007513371A (ja) 接続されるケーブルの端部セクションをブロックするための改良された手段を具備してなる光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ー要素
CN113811714B (zh) 快速连接器
KR200497939Y1 (ko) 검증기 기구를 갖는 퀵 커넥터
CN117108841A (zh) 免用工具连接的双侧连接器
JP2002295760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