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1244B - 轮胎的修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轮胎的修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1244B
CN109311244B CN201780035257.2A CN201780035257A CN109311244B CN 109311244 B CN109311244 B CN 109311244B CN 201780035257 A CN201780035257 A CN 201780035257A CN 109311244 B CN109311244 B CN 1093112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repair
repairing
damaged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52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1244A (zh
Inventor
吉村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149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0646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149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0646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149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0646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311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1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1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1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3/00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 B29C73/04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using preformed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3/00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 B29C73/02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using liquid or paste-lik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3/00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 B29C73/04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using preformed elements
    • B29C73/10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using preformed elements using patches sealing on the surface of the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3/00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 B29C73/24Apparatu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9C73/30Apparatu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local pressing or local heating
    • B29C73/305Apparatu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local pressing or local hea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oroidal articles, e.g. ty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3/00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 B29C73/24Apparatu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9C73/30Apparatu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local pressing or local heating
    • B29C73/34Apparatu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local pressing or local heating for local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3/00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 B29C73/24Apparatu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9C73/26Apparatu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mechanical pretreatment
    • B29C2073/264Apparatu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mechanical pretreatment for cutting out or grooving the area to be repai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0/00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修补方法。在轮胎(1)的损伤部位的修补部位至少配置由未硫化橡胶构成的修补材(22、25),在该修补材(22、25)的表面分别配置加热衬垫(31、32),在配置有修补材(22、25)的轮胎周向的一部分的轮胎周向部位(1a),向轮胎(1)的内侧填入不同的尺寸的多个木片等填塞物部件(40、40s),利用带(45)从周围对轮胎周向部位(1a)进行紧固并加压,利用加热衬垫(31、32)对修补部位进行加热而使修补材(22、25)的未硫化橡胶硫化,由此修补轮胎。该修补方法与各种轮胎对应,在加压硫化时能够维持轮胎的形状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轮胎的修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损伤的轮胎的损伤部位进行修复的轮胎的修补方法。
背景技术
轮胎在行驶中有时因障碍物而受到损伤,在损伤大到必要以上的情况下,需要修补。
在胎面损伤的情况下,针对刮掉胎面的外周面而变平的台形轮胎,还有在外周面粘贴带图案的已硫化胎面部并硫化来制造所谓更生轮胎的修补方法。
尤其是,在工程车辆用的超大型的轮胎的情况下,更生轮胎的制造与乘用车用轮胎或卡车、公共汽车用轮胎相比具有劳力,除此之外,由于在矿山等的不好道路上行驶,除了胎面之外有时还损伤胎面以外的部分。
因此,尤其是在大型的工程车辆用的ORR轮胎(Off-The-Road Radial Tire) 等中,迫切希望仅对轮胎的损伤部位进行修补的方法,与之相应地,提出了如下方法:在轮胎的损伤部位配置由未硫化橡胶构成的修补贴片,并在该修补贴片贴上加热衬垫,在加压的状态下,利用加热衬垫加热硫化来进行修补(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还提出了如下修补方法:在向损伤部位填充了未硫化的橡胶之后,利用加压衬垫装置的加压衬垫和后备板夹住该部位加压加热来进行未硫化橡胶的硫化(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昭50-821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4、303、380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轮胎的修补方法是在轮胎的损伤部位配置由架设前的形状不稳定的状态的未硫化橡胶构成的修补贴片,并以覆盖修补贴片的方式在轮胎的内外表面配置加热衬垫,利用在轮胎的内侧膨胀的空气袋来向轮胎内表面按压内侧的加热衬垫,并利用在轮胎的外侧的周围膨胀的空气袋向轮胎外侧表面按压外侧的加热衬垫,在从轮胎的内外两侧加压的状态下,利用加热衬垫的加热来对修补贴片进行硫化,由此对损伤部位进行修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轮胎的修补方法中,按压配置于轮胎的内表面的加热衬垫的内侧的空气袋按压加热衬垫,并且必须克服来自轮胎的外侧的加压而从内侧支承轮胎来维持轮胎的形状。
因此,必须按照轮胎的种类准备适合于在加压硫化时能够维持轮胎的形状的轮胎的内表面形状的多个种类的空气袋,成本变高,需要对较多的空气袋进行管理的劳力和时间。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轮胎的修补方法中,在损伤部位的修补工序中,加热衬垫对修补贴片进行加热并对修补贴片的未硫化橡胶进行硫化,并且与修补贴片的周边的已硫化橡胶接合。因此,加热衬垫为了利用修补贴片对修补的部位及其周边进行加热,不仅配置于修补贴片的表面,还配置于修补贴片的周边的轮胎的表面。修补贴片是未硫化橡胶,但修补贴片的周边的轮胎是已硫化橡胶。因此,若利用加热衬垫对修补贴片及其周边一样地进行加热,则存在修补贴片的周边的已经硫化的橡胶成为过硫化的可能性。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修补方法中,加压衬垫由硅酮等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在与损伤部位的修补部抵接而被加压的情况下,沿修补部的形状变形,但后备板是金属制,需要在如修补部轮胎的肩部、侧壁部那样具有不同的曲面的部位准备与各个修补部的曲面一致的加压衬垫、后备板。
另一方面,尤其是在轮胎的胎面部损伤了的情况下,在对胎面部的陆部、槽部的形状进行修补并对该修补部实施加压硫化时,需要用于维持它们的形状的方法。虽然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2中未公开,但为了维持加压硫化时的胎面的陆部、槽部的形状,例如需要另外准备与胎面的图案一致的模具部件,需要按照对应的轮胎制造与胎面的图案一致模具部件的成本、对较多的模具部件进行管理并修理的劳力和时间。因此,这些都导致作业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方面而提出的方案,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的修补方法,其与各种轮胎对应地能够在加压硫化时维持轮胎的形状,且成本低。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的修补方法,去不需要与轮胎的形状一致的空气袋、装置,而且不需要与胎面的图案一致的模具部件,由此能够实现成本削减,提高作业效率。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的修补方法,其能够缩短修补材的未硫化橡胶的硫化时间,抑制修补材的周边的已硫化的橡胶的过硫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损伤的轮胎的损伤部位至少配置由未硫化橡胶构成修补材,在配置于轮胎的损伤部位的上述修补材的表面配置加热衬垫,在配置有上述修补材的沿轮胎周向划分出的轮胎周向部位的轮胎内侧,填入不同的尺寸的多个填塞物部件,从周围对上述轮胎周向部位进行紧固并加压,利用上述加热衬垫对包含上述损伤部位在内的修补部位进行加热,使上述修补材的未硫化橡胶硫化。
根据上述的轮胎的修补方法,在配置有修补材的沿轮胎周向划分出的轮胎周向部位的轮胎内侧填入不同的形状的多个填塞物部件,因此不论是哪种轮胎,都能够与其内表面形状一致地在轮胎内侧是当地填入填塞物部件,因而在加压硫化时能够容易地维持各种轮胎的各轮胎形状,能够是当地进行修补。另外,填入到轮胎内侧的填塞物部件能够再利用,因此能够实现成的削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修补材从轮胎内侧配置于到达上述损伤部位的轮胎内侧的部位,在该修补材的内侧配置有上述加热衬垫,填入到上述加热衬垫的附近的上述衬垫周边填塞物部件与其它填塞物部件相比,轮胎宽度方向截面的截面积较小。
通过这样,填塞物部件中的填入到设于轮胎内侧的加热衬垫的周边的衬垫周边填塞物部件与其它填塞物部件相比,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以包含轮胎旋转中心轴的平面剖切时的截面)的截面积较小,因此能够在覆盖轮胎的内周面的修补材的加热衬垫周边的不规则的形状的表面精细地配置多个截面积较小的衬垫周边填塞物部件来对加热衬垫均匀地施加压力,不会使修补材变形,能够进行适当的修补。
另外,衬垫周边填塞物部件以外的填塞物部件能够增大截面积,因此能够削减填入到轮胎的内侧的填塞物部件的个数,容易进行填入作业。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填塞物部件包括:与上述修补材对应并对上述修补材进行加压的中央填塞物部件;以及与上述修补材的外缘部的轮胎部分对应并对上述修补材的外缘部的轮胎部分进行加压的外周填塞物部件,上述外周填塞物部件具有比上述中央填塞物部件大的导热系数。
通过这样,与修补材的外缘部的轮胎部分对应地对该轮胎部分进行加压的外周填塞物部件相比与修补材对应地对该修补材进行加压的中央填塞物部件,导热系数较大,因此配置于轮胎的损伤部位的修补材利用导热系数小的中央填塞物部件加压,抑制散热并促进未硫化橡胶的硫化,另一方面,修补材的外周的轮胎部分利用导热系数大的外周填塞物部件加压,促进散热并抑制硫化。因此,能够使修补材的未硫化橡胶在短时间内硫化,将该修补材及其周边的已硫化橡胶相互接合,并且能够抑制修补材的周边的已硫化的橡胶的过硫化。
优选,上述填塞物部件呈棒状,以将与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垂直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姿势填入轮胎内侧。
通过这样,棒状的填塞物部件以将与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垂直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姿势填入到轮胎周向部位的轮胎内侧,因此能够遍及与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全长地对一根一根填塞物部件配置于损伤部位的修补材进行加压,因此,能够减少填入到轮胎内侧的填塞物部件的数量,容易进行填入作业。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填入有上述填塞物部件的上述轮胎周向部位,通过卷绕带来紧固上述轮胎,从而进行加压。
通过这样,在填入有填塞物部件的轮胎周向部位卷绕带进行紧固,因此能够利用带效率良好地紧固填入有填塞物部件的轮胎周向部位,该填塞物部件从内侧支承配置于损伤部位的修补材来维持轮胎的形状,从而能够对修补材及其周边简单地进行加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轮胎的损伤部位是胎面部,在熟石膏中至少混合水和非水溶性部件来准备流动状态的型材,用流动状态的上述型材填埋利用上述修补材修复了包含槽部在内的胎面形状的损伤部位的周边的上述胎面部的上述槽部,在上述型材固化以及干燥之后,在上述损伤部位的上述胎面部的表面配置上述加热衬垫,对上述损伤部位进行加压,利用上述加热衬垫对上述损伤部位进行加热,使上述未硫化橡胶硫化。
如上所述,利用至少由未硫化橡胶构成的修补材修复胎面部损伤了的轮胎的形状,在熟石膏中至少混合水和非水溶性部件得到流动状态的型材,用流动状态的型材填埋利用修补材修复的修复部的周边的胎面部的槽部,在型材固化以及干燥之后,对修复部进行加压并利用加热衬垫加热使其硫化,硫化时,不需要与轮胎的形状一致的空气袋、装置,并且即使不按照每个胎面的形状准备金属模具,也能够将修复部的未硫化橡胶的胎面部保持为所希望的形状。因此,能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并且实现成本削减。
并且,填埋槽部的型材是在熟石膏中至少混合水和非水溶性部件而成的材料,非水溶性部件以外的由熟石膏和水等构成的石膏浆(石膏泥浆)的比例能够由非水溶性部件降低,因此能够缩短至型材固化干燥的时间,能够缩短轮胎的修理所需要的时间而提高作业性,并且实现成的削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损伤部位是上述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
用上述型材填埋上述损伤部位的周边的上述槽部,并且用上述型材覆盖上述修补部位中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的修补部位侧面,在上述型材固化以及干燥之后,对上述修补部位进行加压以及加热而使上述未硫化橡胶硫化。
通过这样,即使在轮胎的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损伤而需要修理的情况下,利用修补材对轮胎宽度方向端部的肩部分的形状进行修补后,用型材填埋修补部的周围的槽部,并且用型材覆盖修补部中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的修补部侧面,在型材固化以及干燥之后,能够对修补部施加硫化以及加热,因此,即使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损伤,即使不按照轮胎的种类、胎面的形状准备金属模具,也能够保持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的修补部的形状并进行硫化以及加压修理,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性,并且进一步实现成本削减。
作为上述非水溶性部件,能够使用橡胶、木材、金属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使用橡胶、木材作为非水溶性部件,从而能够使用在修理作业中废弃的橡胶屑、廉价的木材,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并且,作为修补部及其周边所使用的型材的非水溶性部件使用金属,由此从加热衬垫向通过了型材的修补部及其周边的导热系数变高,能够使需要促进硫化的部位有效地硫化。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上述修补部位的上述胎面部的表面配置加热衬垫之后,在上述修补部位所存在的沿轮胎周向划分出的轮胎周向部位的轮胎的内侧填入上述填塞物部件,从周围对上述轮胎周向部位进行紧固并加压,利用上述加热衬垫对上述修补部位进行加热,使上述未硫化橡胶硫化。
通过这样,能够利用填塞物部件从轮胎内侧也对修补部进行加压,因此也不需要与轮胎的内侧抑制的形状的空气袋、装置,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进一步实现成本削减。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配置于轮胎的损伤部位的上述修补材的表面配置中央导热中介部件,在上述修补材的周缘部的轮胎表面配置周边导热中介部件,该周边导热中介部件的导热系数比上述中央导热中介部件的导热系数小在配置的上述中央导热中介部件以及上述周边导热中介部件的表面配置上述加热衬垫,对利用上述修补材修补的上述损伤部位及其周边进行加压,利用上述加热衬垫对上述损伤部位进行加热,使上述修补材的未硫化橡胶硫化。
在损伤的轮胎的损伤部位配置至少由未硫化橡胶构成的修补材,在配置于轮胎的损伤部位的修补材的表面配置中央导热中介部件,并且在修补材的周边的轮胎表面配置导热系数比中央导热中介部件小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在配置的上述中央导热中介部件以及上述周边导热中介部件的表面配置加热衬垫,对利用修补材修补的修补部位的周边进行加压,利用加热衬垫对修补部位进行加热而使修补材的未硫化橡胶硫化,由此配置于修补材的周边的轮胎表面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与配置于修补材的表面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相比,导热系数较小,修补材利用比导热系数更大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而效率良好地传递热并促进硫化,从而与周边的已硫化橡胶接合,另一方面,修补材的周边的轮胎部位利用导热系数更小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抑制热的传递且抑制硫化。
因此,能够缩短修补材的未硫化橡胶的硫化时间,并且能够抑制修补材的周边的已硫化的橡胶的过硫化。
优选,上述周边导热中介部件的厚度比上述中央导热中介部件的厚度厚。
由于周边导热中介部件比中央导热中介部件的厚度厚,因此在修补材的周边的轮胎部位,以更厚的状态配置有导热系数更小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从而以进一步抑制热的传递,进一步抑制硫化,可靠地防止修补材的周边的已硫化的橡胶的过硫化。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在轮胎的损伤部位至少配置由未硫化橡胶构成修补材,在配置于轮胎的损伤部位的上述修补材的周缘部的轮胎表面配置导热中介部件,在上述修补材的表面以及所配置的上述导热中介部件的表面配置加热衬垫,对利用上述修补材修补的修补部位的周边进行加压,利用上述加热衬垫对上述修补部位进行加热而使上述修补材的未硫化橡胶硫化。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配置于轮胎的损伤部位的修补材的周边的轮胎表面配置导热中介部件,在修补材的表面以及所配置的导热中介部件的表面配置加热衬垫,对利用修补材修补的修补部位的周边进行加压,并利用加热衬垫对修补部位进行加热,使修补材的未硫化橡胶硫化,因此配置于轮胎的损伤部位的修补材未配置导热中介部件,从而直接热传递来促进硫化,与修补材的周边的已硫化橡胶接合,另一方面,修补材的周边的轮胎部位经由导热中介部件抑制热的传递,从而抑制硫化。
因此,能够使修补材的未硫化橡胶在短时间内硫化,并且能够抑制修补材的周边的已硫化的橡胶的过硫化。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在配置有修补材的沿轮胎周向划分出的轮胎周向部位的轮胎内侧填入不同的形状的多个填塞物部件,因此对于各种轮胎而言,无论哪种轮胎,都能够与其内表面形状抑制地在轮胎内侧是适当地填入填塞物部件,因而在加压硫化时能够容易地维持轮胎的形状,并能够适当地进行修补。
填入到轮胎内侧的填塞物部件能够再利用,因此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在侧壁部受到损伤的工程车辆用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剖视图,该轮胎涉及本发明的轮胎修补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说明该工程车辆用轮胎的损伤部位的修补的最初工序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是说明下一工序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4(A)是内侧贴片部件的侧视图,(B)是其主视图。
图5是说明再下一工序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6是別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7是配置有修补材的工程车辆用轮胎的局部侧视图。
图8是该硫化工序时的工程车辆用轮胎的局部侧视图。
图9是硫化工序时的工程车辆用轮胎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硫化工序时的工程车辆用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剖视图。
图11是利用本发明的轮胎的修补方法实施了修理的代表性的轮胎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修理工序的说明图,是表示轮胎的损伤状态的图。
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修理工序的说明图,是表示拆除了比胎体帘布层靠外侧的胎面侧的损伤部后的状态的图。
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修理工序的说明图,是表示拆除了比胎体帘布层靠内侧的损伤部后的状态的图。
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修理工序的说明图,是表示从内侧向帘布层贴设未硫化的贴片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修理工序的说明图,是表示填充未硫化的胎面橡胶并修复了形状后的状态的图。
图18使第三实施方式的修理工序的说明图,是表示向轮胎的胎面部的槽部中的、修补部及其周边的槽部流入了型材后的状态的图。
图1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修理工序的说明图,是表示在轮胎的修补部及其周边的外侧和内侧配置电热衬垫,且在轮胎内部的轮胎修补部周边填入填塞物部件并带束紧固的状态的图。
图2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修理方法所使用的贴片部件的立体图。
图2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修理工序的说明图,是表示向胎面部的槽部中的、修补部及其周边的槽部流入了型材后的状态的图。
图22是表示在轮胎的修补部所存在的区域沿轮胎周向划分出的轮胎周向部位,是轮胎的下半分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图19的状态的轮胎的下半分的侧视图。
图2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与图19相同的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修理工序的说明图,是表示轮胎的损伤状态的图。
图2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修理工序的说明图,是表示整洁地拆除了损伤部后的状态的图。
图2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修理工序的说明图,是表示在整洁地拆除了的部位填充未硫化的胎面橡胶并修复了形状后的状态的图。
图2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修理工序的说明图,是表示用型材填埋胎面部的槽部中的修补部以其周边的槽部,并以覆盖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侧面的修补部的侧面的方式使型材堆积预定的厚度的状态的图。
图2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修理工序的说明图,是表示在轮胎的修补部及其周边安装电热衬垫,在轮胎的修补部周边的轮胎的内部填入填塞物部件,并用带束紧固的状态的图。
图3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修理工序的说明图,是表示用型材填埋胎面部的槽部中的修补部及其周边的槽部,并用型材覆盖修补后的肩部的侧面的状态的图。
图31是在侧壁部受到了损伤的工程车辆用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剖视图,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硫化工序时的工程车辆用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剖视图。
图3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与图31相同的图。
图33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与图31相同的图。
图34是第七实施方式中的硫化工序时的工程车辆用轮胎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基于图1至图9 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应用于大型的工程车辆用的工程车辆用轮胎(Off-The-Road RadialTire)1。
图1是在侧壁部受到了损伤的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轮胎宽度方向剖视图 (在包含轮胎旋转中心轴的平面剖切时的剖视图)。
工程车辆用轮胎1具有将金属线卷绕成环状而形成的左右一对钢丝圈2、 2,以在这些钢丝圈2、2分别卷绕两侧缘并使两侧缘间向轮胎径向外侧鼓出的方式,将胎体帘布层3形成圆环状。
在胎体帘布层3的内表面形成有耐空气透过性的内衬部4。
在胎体帘布层3的胎冠部的外周,以重叠多个的方式卷绕带束来形成带束层5,并形成为在其上覆盖胎面部6。
在胎体帘布层3的两侧部的外表面形成有侧壁部7。
以卷绕在钢丝圈2上并覆盖折回的胎体帘布层3的环状端部的方式设有胎圈部8,该胎圈部8的内侧与内衬部4连续,外侧与侧壁部7连续。
胎体帘布层3是由帘布层橡胶包覆多条帘布层帘线而成的帘线橡胶包覆层。
作为帘布层帘线,例如使用尼龙帘线、涤伦(商品名)帘线、或者绞合多条细钢丝而成的钢帘线等。
作为帘布层橡胶的原材料,使用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碳黑等。
作为内衬部4的原材料,使用气密性高的丁基系橡胶等。
带束层5的带束由带束用橡胶包覆带束帘线而形成为帯状。
如图1所示,工程车辆用轮胎1在侧壁部7受到损伤。
损伤部位10刮掉侧壁部7的一部分,切断内部的胎体帘布层3,内衬部4 的一部分缺损而贯通轮胎的侧壁。
根据附图对受到这样的损伤的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修补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以从轮胎外侧刮掉的方式去除侧壁部7的损伤部位 10的缺损部周边的橡胶直到胎体帘布层3露出而形成所需要形状的外侧修补凹部11,并且从轮胎内侧去除内衬部4的损伤部位10的缺损部周边的橡胶直到胎体帘布层3露出而形成所需要形状的内侧修补凹部12。
此外,胎体帘布层3的去除橡胶而露出方表面优选为了贴合修补材而设置适当的凹凸,因而通过抛光研磨进行精加工。
接着,参照图3,在内衬部4的内侧修补凹部12,从轮胎内侧向凹部内表面以及露出的胎体帘布层3粘贴作为修补材的内侧贴片部件22。
此外,也可以根据情况而用粘接剂等粘接内侧贴片部件22。
如图4(A)、(B)所示,内侧贴片部件22是在加强片23粘贴片状的内衬修补橡胶部件24而预先一体化的构件,处于未硫化状态,呈梯形形状,其中,加强片23是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多条加强帘线23a被橡胶包覆而成的帘线橡胶包覆片材。
在之前的工序中,内侧修补凹部12也可以削成与该内侧贴片部件22的形状一致的所需要的形状。
内侧贴片部件22的加强片23的包覆加强帘线23a的橡胶的原材料使用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碳黑等,特别优选与胎体帘布层3所使用的橡胶相同的原材料,但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原材料的橡胶。
另外,加强帘线23a是对中断的胎体帘布层3进行加强的帘线即可,也可以将搓捻的帘线以及单一的细丝、多条细丝拉齐的构件。
此外,加强帘线23a优选比胎体帘布层3的帘布层帘线细。
因为若是与胎体帘布层3的帘布层帘线相同的原材料且相同的直径,则加强帘线23a过于负担张力,端部容易分离。
内侧贴片部件22的内衬修补橡胶部件24优选与内衬部4相同,以气密性高的丁基系橡胶为原材料。
这样,内衬部4的缺损的内侧修补凹部12利用内侧贴片部件22完全填埋,其内侧表面利用内衬修补橡胶部件24确保耐空气透过性。
如图3所示,粘贴在侧壁部7的内衬部4的内侧修补凹部12的内侧贴片部件22的加强片23覆盖胎体帘布层3的缺损部及其周边。
内侧贴片部件22的加强片23的加强帘线23a与胎体帘布层3的帘布层帘线大致平行,以弥补胎体帘布层3的帘布层帘线的缺损部位的方式配置。
接着,参照图5,从轮胎外侧向外侧修补凹部11填充作为修补材的侧修补橡胶作为侧修补橡胶部25。
侧修补橡胶是未硫化橡胶,填埋外侧修补凹部11的空的凹部,形成侧修补橡胶部25。
侧修补橡胶部25优选为与侧壁部7相同的原材料,但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原材料。
这样,在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侧壁部7的损伤部位10以埋入方式配置作为未硫化的修补材的内侧贴片部件22以及侧修补橡胶部25(参照图5)。
此外,从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内侧配置内侧贴片部件22,并填充侧修补橡胶部25,但也可以根据损伤的程度,如图6所示,从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内侧配置内侧贴片部件22,并且还从外侧配置橡胶包覆加强帘线21a而成的作为的加强片的外侧贴片部件21,之后,填充侧修补橡胶部25。
如图7所示,在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侧面观察时,填充在侧壁部7的损伤部位10的侧修补橡胶部25露出。
图7中以散点花纹表示配置有该侧修补橡胶部25以及内侧贴片部件22 的修补材的沿轮胎周向划分出的轮胎周向部位1a。
接着,参照图9,在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轮胎周向部位1a的填充在损伤部位10的外侧修补凹部11的侧修补橡胶部25的表面以及侧修补橡胶部25的周边的轮胎外表面(侧壁部7的表面),配置外侧电热衬垫31,在粘贴在损伤部位10的内侧修补凹部12的内侧贴片部件22的表面以及内侧贴片部件22 的周边的轮胎内表面(内衬部4的表面),配置内侧电热衬垫32。
并且,参照图8以及图9,在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配置有修补材(内侧贴片部件22、侧修补橡胶部25)的轮胎周向部位1a及其周边的部位的轮胎内侧,填入木片40作为填塞物部件。木片40填入内侧电热衬垫32的内侧。
作为木片40,使用呈大致圆柱的棒状的构件。
外径不同的多个木片40填入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轮胎周向部位1a及其周边的部位的轮胎内侧。
呈棒状的木片40以将与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以包含轮胎旋转中心轴的平面剖切时的截面)垂直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姿势填入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内侧的内侧电热衬垫32的内侧。
图9是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轮胎宽度方向剖视图,示出了填入到轮胎内侧的木片40的横剖面。
如图9所示,填入的木片40中、填入内侧电热衬垫32的周边的衬垫周边木片40s与其它木片40相比,轮胎宽度方向截面的截面积较小。
因此,能够在轮胎的内周面的覆盖作为修补材的内侧贴片部件22的内侧电热衬垫32的周边的不规则的形状的表面,精细地配置多截面积小的衬垫周边木片40s。
如图9所示,在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轮胎周向部位1a的轮胎内侧,以从相互对置的胎圈部8、8之间的开口溢出的方式填入木片40,在溢出的木片40 上放置板状的按压部件41,另外,盖板42较大地覆盖配置于侧修补橡胶部25 的外侧电热衬垫31及其周围,该侧修补橡胶部25填充于损伤部位10的外侧修补凹部11。
接着,如图8以及图9所示,从按压部件41以及盖板42的外侧利用带 45卷绕并紧固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填入有木片40的轮胎周向部位1a及其周边的部位。
例如卷绕四条带45,各带45通过在紧固于带45的一端的带扣46中穿过带45的另一端而紧固并固定(参照图8)。
就通过四条带45的紧固填入到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轮胎内侧的木片40 而言,胎圈部8、8之间的木片40被按压部件41按压,依次向轮胎的内侧的木片40传递压力,从内侧膨胀的压力施加于轮胎内周面的内衬部4。
四条带45的紧固产生的压力从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外侧施加于轮胎外周面的胎面部6以及侧壁部7。
因此,填充到损伤部位10的外侧修补凹部11的侧修补橡胶部25经由外侧电热衬垫31被加压,粘贴在损伤部位10的内侧修补凹部12的内侧贴片部件22利用木片40经由内侧电热衬垫32被加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四条带束状的带45紧固修补部,但能够根据修补部的大小、位置来适当地变更带的条数、带的宽度,根据情况,也能够利用充分覆盖修补部的一条宽幅的带1来紧固。
接着,向外侧电热衬垫31和内侧电热衬垫32流动电流使其发热,由此对由未硫化橡胶构成的作为修补材的侧修补橡胶部25以及内侧贴片部件22进行加热使其硫化,与此同时,对侧修补橡胶部25以及内侧贴片部件22的修补材及其周边的已硫化橡胶进行接合。
这样,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损伤部位10的修补结束。
在以上详细说明的本发明的轮胎的修补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起到以下所记载的效果。
如图9所示,作为填塞物部件的木片40中的填入内侧电热衬垫32的周边的衬垫周边木片40s与其它木片40相比,以包含轮胎旋转中心轴的平面剖切时截面积较小,因此能够在轮胎的内周面的覆盖内侧贴片部件22的内侧电热衬垫32的周边的不规则的形状的表面,精细地配置多个截面积小的衬垫周边木片40s,来对内侧电热衬垫32均匀地施加压力,能够使内侧贴片部件22不变形地进行适当的修补。
另外,衬垫周边木片40s以外的木片40能够增大截面积,因此能够减少填入轮胎的内侧的木片40的个数,容易进行填入作业。
并且,填入轮胎的内侧的木片40能够再利用,因此能够实现成本的削减。
如图8以及图9所示,棒状的木片40使长度方向指向与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垂直的方向来填入轮胎内侧,因此能够对一条一条木片40配置于损伤部位 10的内侧贴片部件22遍及与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全长地加压,因此能够减少填入轮胎内侧的木片40的数量,容易进行填入作业。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填入有木片40的轮胎周向部位1a及其周边的部位卷绕带45并紧固。因此,能够利用外侧的带45效率良好地紧固填入有木片 40的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轮胎周向部位1a,该木片40从内侧支承配置于损伤部位10的作为修补材的内侧贴片部件22和侧修补橡胶部25来维持轮胎的形状,对修补材及其周边简单地加压。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木片作为填入于轮胎内侧的填塞物部件,但并不限于木片,如果是维持轮胎的形状的同时能够对埋入于损伤部位的修补材进行加压且不热变形的部件便能够使用。
此外,木片等的填塞物部件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不是大致圆形,例如也可以是椭圆或半圆、三边形或四边形等多边形以及组合多边形和圆弧而成的那样的形状。
接着,参照图10,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修补方法进行以下说明。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轮胎内侧的内侧电热衬垫32的内侧,填入木片40作为填塞物部件,但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根据填入的场所而使用导热系数不同的填塞物部件,除此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因此,填塞物部件以外的部件为相同部件并标注相同符号来表示。
本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填塞物部件是呈大致圆柱的棒状的木片50和导热系数比木片50大的铁制的圆柱状的铁棒51这两种。
参照图10,作为对经由内侧电热衬垫32与作为修补材的内侧贴片部件22 对应的内侧贴片部件22进行加压的中央填塞物部件使用木片50(在图10中为空白的圆形截面),作为对经由内侧电热衬垫32与内侧贴片部件22的外周的轮胎部分对应的内侧贴片部件22的外周的轮胎部分进行加压的外周填塞物部件使用铁棒51(在图10中为实施有散点花纹的圆形截面)。
修补工序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在向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轮胎内侧的内侧电热衬垫32的内侧填入填塞物部件的工序中,如图10所示,在经由内侧电热衬垫32与轮胎内侧中的内侧贴片部件22对应的部位分布截面积小的木片 50,在经由内侧电热衬垫32与内侧贴片部件22的外缘附近的轮胎部分对应的部位分布与截面积小的木片50同等程度小的截面积的铁棒51,在其它轮胎的内侧空间填入截面积大的木片50。
此外,由于填塞物部件以将与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垂直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姿势填入,因此在跨越内侧贴片部件22的外缘的位置,以在短尺寸的木片 50的两侧配置短尺寸的铁棒51的方式填入。
埋入到损伤部位10的修补凹部的作为修补材的内侧贴片部件22以及侧修补橡胶部25利用带45的对轮胎周向部位1a的紧固经由内侧电热衬垫32以及外侧电热衬垫31被加压。
并且,通过向外侧电热衬垫31和内侧电热衬垫32流动电流使其发热,从而对由未硫化橡胶构成的作为修补材的侧修补橡胶部25和内侧贴片部件22 进行加热使其硫化,与此同时,对修补材及其周边的已硫化橡胶进行接合。
在该加热硫化工序中,配置于轮胎的损伤部位10的修补材(内侧贴片部件22、侧修补橡胶部25)利用导热系数小的木片50经由内侧电热衬垫32被加压,通过抑制散热来促进修补材(内侧贴片部件22、侧修补橡胶部25)的未硫化橡胶的硫化,另一方面,沿修补材的外缘的轮胎部分利用导热系数大的铁棒51经由内侧电热衬垫32被加压,促进散热并抑制硫化。
因此,在短时间内使修补材(内侧贴片部件22、侧修补橡胶部25)的未硫化橡胶硫化,能够对该修补材及其周边的已硫化橡胶进行相互接合,并且抑制修补材的周边的已硫化橡胶的过硫化。
作为填入于轮胎的内侧的填塞物部件,并不限于木片以及铁棒,只要是维持轮胎的形状的同时能够对填入于损伤部位的修补材进行加压且不热变形的部件即可,能够使用该填塞物部件的导热系数不同的两种部件。
以上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是在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侧壁部7受到损伤的情况的修补方法,以下参照图11至图23对在轮胎1的胎面部受到损伤的情况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修补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部件相同或者均等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
图11是实施了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修补方法的代表性的轮胎,例如是工程车辆轮胎等超大型的子午线轮胎。图12表示该轮胎1的轮胎宽度方向剖视图。
轮胎1与图1所示的轮胎相同,具备:埋设有左右一对环状的钢丝圈2 的胎圈部8;呈圆环状地架设在一对胎圈部8间的胎体帘布层3;与上述胎体帘布层3的径向外侧相接的带束层5;与上述带束层5的外周面相接的胎面部 6、以及覆盖轮胎1的侧部分的侧壁部7。
为了加大与地面的摩擦来增大牵引力,在胎面部6形成有槽部6b,由该槽部6b包围、或者由该槽部6b和胎面部6的侧缘6c包围而成为轮胎外表面的区域成为陆部6a。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修补方法中,图13所示那样的胎面部6在损伤部位10受到切伤而损伤,损伤到达至轮胎1内部的胎体帘布层3以及带束层 5,对这些被切断的轮胎1进行修理。
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查找胎面部6的损伤部位10,使用未图示的开槽器等,拆除损伤部位10的周边的胎面橡胶以及内衬橡胶。此时,以不残留胎面部6以及内衬部68的损伤部位10的方式,一边注意比以损伤部位10为中心的呈放射状的预定范围大地仅残留胎体帘布层3,一边拆除胎面橡胶以及内衬橡胶并对表面进行精加工。
如图16所示,以覆盖胎体帘布层3的损伤部位10的整体的方式,在露出的胎体帘布层3的径向内侧粘贴作为修补材的贴片部件22。当将贴片部件22 粘贴在胎体帘布层3上时,也可以使用粘接剂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轮胎1 的径向内侧粘贴贴片部件22,但也可以根据损伤的程度,而在内侧和外侧这双方粘贴。
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修补方法中使用的贴片部件22是十字型的未硫化橡胶的层叠体,具备在内部配设有加强帘线的加强层叠体23、和一体地粘贴在该加强层叠体23的内衬修补橡胶部24。
加强层叠体23具备:两层下部层叠体22a、22b;以及重叠在下部层叠体 22b之上且比下部层叠体22a、22b小的十字型的两层上部层叠体22c、22d。这些层叠体22a、22b、22c、22d是平行地配设的加强帘线22a2、22b2、22c2、 22d2由未硫化橡胶部22a1、22b1、22c1、22d1覆盖而成的构件,加强帘线22a2、 22b2、22c2、22d2以俯视时分别相互成为直角的方式排列在重叠的层叠体内。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层叠体以及下部层叠体分别重叠两层,但重叠的层叠体的个数既可以是偶数也可以是奇数,并且在上部层叠体和下部层叠体重叠的张数也可以不同。
粘贴在加强层叠体23的下表面的内衬修补橡胶部24是由未硫化的内衬橡胶构成的片状的部件,形成为与加强层叠体23的最下表面相同的十字型,与加强层叠体23一体化而成为贴片部件22。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贴片部件22是层叠体,但也可以不是层叠体而是由一层构成的构件,另外,大小在上部层叠体和下部层叠体不同,但所有的层叠体也可以是相同的大小,层叠体的形状也可以不是十字而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形状。
如图17所示,在拆除胎面橡胶而露出的胎体帘布层3(参照图16)的外侧,一边用抹刀等压瘪加温而成为流动的状态的作为修补材的未硫化的修补胎面橡胶25,一边填充并填埋缺损的部位,按照轮胎1故障前的形状将缺损的胎面部6的陆部6a以及槽部6b的形状大致修复成与未使用状态的轮胎1的形状相同。修复所使用的新的胎面橡胶25既可以是与修复前的胎面橡胶相同的原材料的胎面橡胶、也可以是不同的原材料的胎面橡胶。如上所述,胎面部损伤的轮胎的损伤部位的形状利用作为修补材的未硫化的橡胶贴片部件22以及未硫化的修补胎面橡胶25来修复。
在对上述那样的利用未硫化橡胶修复的修补部64进行加压以及加热使其硫化时,准备用于保持修补部64的形状的型材61。准备型材61的作业即可以在上述的修补作业结束之后进行、也可以与上述修补作业同时进行。
型材61是以粉末状的熟石膏为基体材料混搅水而做成石膏浆(石膏泥浆),在该石膏浆中混入木材、橡胶屑、金属等非水溶性部件而得到的。熟石膏也称为硫酸钙、1/2水和物,若与水反应,则成为二水石膏(硫酸钙、二水和物)而固化。
在制造石膏浆时,添加到熟石膏中的水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定,能够根据所要求的流动性来选择。并且还能够根据需要添加提高粘接性的材料等各种添加剂。
非水溶性部件使用木材、橡胶屑、金属等,可以是粉状、粒状、或者比其更大,并且也可以形状不固定。由于在石膏浆中混合非水溶性部件,因此能够降低所必需的型材61内的石膏浆的比例,因此能够缩短型材61固化以及干燥的时间。
由于非水溶性部件相对于石膏浆的比例越大、则越能够缩短型材61固化以及干燥的时间,因此能够考虑至固化所希望的时间、和使未硫化橡胶硫化时所需要的固化后的型材61的强度来适当变更。另外,在非水溶性部件为粉状或者粒状等小的粒子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粉末状的熟石膏中混合非水溶性部件之后,与水混搅来得到型材61。
将这样得到的固化前的具有流动性的型材61如图18以及图21所示那样,以填埋修复了形状的修补部64的周边的槽部6b的方式流入,并形成为使型材 61的表面与陆部6a的表面大致成为同一面。
一边放置这样流入到槽部6b的具有流动性的型材61使其固化以及干燥,一边去除型材61内所含的剩余水分。由于在型材61中含有非水溶性部件,因此与未含非水溶性部件的型材61相比,能够减少流入到同一槽部6b的型材 61中的石膏浆的分量,因此能够缩短至型材61固化干燥的时间。
接着,在型材61固化干燥之后,如图19所示,以覆盖轮胎1的修补部 64的周边的方式,从而轮胎1的径向外侧和内侧这双方配置作为加热衬垫的外侧电热衬垫31以及内侧电热衬垫32。在轮胎1的外侧,沿胎面部6的由修补橡胶材25修复的修补部64及其附近的陆部6a的外表面、和填埋槽部6b的型材61的外表面配置有外侧电热衬垫31。在轮胎1的内侧,在内衬部68由未硫化的内侧贴片部件22修复的修补部64及其周边的内壁面配置有内侧电热衬垫32。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热衬垫31、32配置于轮胎1的外侧和内侧这双方,但也可以根据修补部64的状态、位置,而仅在内侧或者外侧的一方配置于电热衬垫。
在图19以及图23所示,在轮胎1的修补部64及其周边的内侧填入填塞物部件40,朝向轮胎1的中心方向重叠直至超过轮胎1的胎圈部8间的开口。该填塞物部件40至少填入上述修补部64所存在的轮胎在周向上划分出的轮胎周向部位1a的轮胎内侧。该轮胎周向部位1a在图22中以散点花纹示出,如上所述,将轮胎1中修补部64所存在的部分称为在轮胎周向上划分出的部位。
填塞物部件40是棒状的大致圆柱形状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木片,但除此以外也可以是金属制、耐热塑料制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填塞物部件40的截面形状是大致圆形,但填塞物部件40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不是圆形,例如也可以是椭圆形或半圆形、三边形或四边形等多边形、以及组合多边形和圆弧而成的形状等。在修补部64及其周边的内侧配置有电热衬垫32的情况下,以利用填塞物部件40按压电热衬垫32的方式填入。这样填入且从胎圈部8 间的开口隆起的填塞物部件40从上方由板状的按压部件41(图23)覆盖,另一方面,利用盖板42将配置于轮胎1的外侧的电热衬垫31覆盖至其周缘区域。
然后,从按压部件41以及盖板42的外侧卷绕作为紧固部件的长尺寸带束 45,以对修补部64给与预定压的方式,至少对轮胎周向部位1a所含的轮胎1 的填入有填塞物部件40的部分进行紧固,并在固定于带束45的一端的带扣 46中穿过带束45的另一端来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紧固部件,使用了四条带束45,但能够根据修补部64的大小、位置来是当地变更带束的条数、带束的宽度。另外,作为紧固部件,也可以不使用带束而是使用宽幅的带。
轮胎1的修补部64被加压至预定的压力之后,向电热衬垫31、32流动电流使其发热。电热衬垫31、32的温度控制为适合于使轮胎1的修理所使用的未硫化橡胶硫化的温度,修补部64被实施预定时间加压加热而硫化,修补部64与其周围的部分接合。
这样,在预定时间内对修补部64实施加压硫化之后,从轮胎1拆下紧固部件45、按压部件41,从轮胎1的内侧去除填塞物部件40,从修补部64拆下盖板42以及电热衬垫31、32。然后,将填埋到修补部64的周围的槽部6b 的型材61粉碎并从胎面部6拆下,轮胎1的修理作业结束。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修补方法是,至少利用由未硫化橡胶构成的作为修补材的胎面橡胶25以及贴片部件22修复如上述那样胎面部6损伤的轮胎1的损伤部位的形状,以粉末状的熟石膏为基体材料,在该熟石膏中至少混合水和非水溶性部件来准备流动状态的型材61,用流动状态的型材61填埋修补部64的周缘的胎面部6的槽部6b,在型材61固化以及干燥之后,在修补部64以及修补部64的周边配置电热衬垫31、32,对修补部64的周边进行加压,利用电热衬垫31、32对修补部64进行加热使未硫化橡胶硫化,硫化时,即使不按照轮胎的种类、胎面的形状准备金属模具,也能够将修补部64的未硫化的胎面橡胶25保持为预定的形状,能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并且能够实现成本削减。
并且,由于填埋胎面部6的槽部6b的型材61是在熟石膏中至少混合水和非水溶性部件而成的构件,因此非水溶性部件以外的由熟石膏和水等构成的石膏浆(石膏泥浆)的比例能够用非水溶性部件降低,因此,能够缩短至型材 61固化干燥的时间,能够使轮胎1的修理所需要的时间缩短而提高作业性,并且能够实现成本削减。
另外,作为非水溶性部件,能够使用橡胶、木材、金属中的至少一种以上,因此,能够使用在修理作业中废弃的橡胶屑、廉价的木材,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并且,作为修补部64所使用的型材61的非水溶性部件使用金属,由此从电热衬垫31、32向通过了型材61的修补部64的导热系数变高,能够使需要促进硫化的部位有效地硫化。
另外,在修补部64所存在的轮胎周向上划分出的轮胎周向部位1a的内侧配置电热衬垫31、32并填入填塞物部件40,从周围利用紧固部件45对摊入有填塞物部件40的轮胎的部分进行紧固并加压,利用配置于修补部64的内侧的电热衬垫32,与配置于轮胎1的修补部64的外侧的电热衬垫31一起,对修补部64进行加热,因此能够从轮胎1的外侧以及内侧对修补部64进行加热,从而能够使修补部64的未硫化橡胶充分硫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修补部64到达至胎体帘布层3以及带束层5的轮胎 1进行修补,但本发明的轮胎的修补方法中,既能够对损伤部未到达至胎体帘布层3、带束层5那样的损伤状态的轮胎进行修理,也能够对损伤部位较浅的不使用贴片部件22、填充未硫化的胎面橡胶25来修补形状的轮胎进行修理。
图24是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修补方法相关的与图19对应的图,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图19所示的方式中,填入轮胎1的修补部64 及其周边的内侧的填塞物部件40具有相同的形状以及尺寸,但在图24所示的变形例中,作为填入内侧电热衬垫32的内侧的填塞物部件的木片40由填入内侧电热衬垫32的周边的衬垫周边木片40s和其它木片40构成,衬垫周边木片 40s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的截面积比其它木片40小。因此,能够在轮胎的内周面的覆盖作为修补材的内侧贴片部件22的内侧电热衬垫32的周边的不规则的形状的表面,精细地配置多个截面积小的衬垫周边木片40s。
在本第三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作为经由内侧电热衬垫32向内侧贴片部件22的外周的轮胎部分施加按压力来对内侧贴片部件22的外周的轮胎部分进行加压的外周填塞物部件,也可以使用铁棒。
该情况下,填充有修补材(内侧贴片部件22、修补橡胶部25)的轮胎部分利用导热系数大的铁棒经由内侧电热衬垫32而被加压来促进散热,抑制修补材的周边的已硫化橡胶的硫化且抑制过硫化。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对损伤部位到达至胎体帘布层的轮胎进行了修补,但在本发明的轮胎的修补方法中,即使在损伤部位未到达至胎体帘布层或者带束层那样的损伤状态的轮胎的情况下,通过向修补凹部填充修补橡胶,也能够同样地进行轮胎的修理。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配置于贴片部件等修补橡胶部及其周边的表面的电热衬垫的外侧设置导热系数小的空气袋。该情况下,空气袋产生的加压进一步施加到修理部位的未硫化橡胶,空气袋的绝热效果也能够促进修理部位的未硫化橡胶的硫化。
此外,也可以在该空气袋的外侧设置用于保护的输送带那样的橡胶片等绝热件。
以下,基于图25至图30对第四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修补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修补方法中,如图25所示,对胎面部6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的附近受伤而胎面部6的陆部6a的一部分以及肩部63的一部分缺损的轮胎1进行修补。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轮胎1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轮胎1的损伤部位不同的损伤部位,但由于其它部分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如图26所示,查找轮胎1的胎面部6以及肩部63的损伤部位67(图25),使用开槽器等,以损伤部位67为中心呈放射状(圆弧状)地拆除损伤部位67 及其周边的胎面橡胶。此时,一边注意不残留胎面部6的损伤部位67一边拆除。
如图27以及图30所示,以填充缺损的部位的方式在轮胎1的胎面部6 以及肩部63侧堆积加温而成为流动的状态的作为修补材的未硫化的胎面橡胶 57,并且将缺损的胎面部6的陆部6a以及槽部6b的形状修复成为轮胎1故障前的形状且大致未使用状态的轮胎的形状。未硫化的胎面橡胶57既可以是与修复前的胎面橡胶相同的原材料的胎面橡胶、也可以是不同的原材料的胎面橡胶。
在如上述那样对利用未硫化的胎面橡胶57修复了形状的修复部58进行加压加热并硫化时,准备用于保持未硫化橡胶的形状的型材61。型材61可通过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作业得到。准备型材61的作业既可以在上述的修复作业结束之后进行、也可以与上述修复作业同时进行。
如图28以及图30所示,以填埋修复了形状的修复部58的周边的槽部6b 的方式,填充这样得到的固化之前的具有流动性的型材61。并且,以覆盖修复部58中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侧面的修复部侧面58a的方式,从轮胎的侧方向将型材61堆积成预定的厚度。覆盖该修复部侧面58a的型材61的轮胎径向的面61a形成为与胎面部6的胎面相连。如图30所示,修复了形状的修复部 58中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端的陆部6a由流入槽部6b的型材61和堆积于轮胎宽度方向侧面的型材61包围修复的陆部6a的胎面的周围,保持该陆部6a的形状。
放置这样填埋槽部6b并堆积在轮胎宽度方向外缘的具有流动性的型材 61,一边使型材61固化以及干燥,一边去除型材61内所含的剩余水分。
接着,在型材61固化干燥之后,如图29所示,以位于轮胎1的修复部 58及其周边的方式从轮胎1的外侧配置电热衬垫31。电热衬垫31沿胎面部6 的由修补材修复的修复部58及其附近的胎面部6、肩部63以及侧壁部7的外表面、填埋槽部6b的型材61、以及堆积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缘的型材61的外表面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轮胎的径向外侧配置电热衬垫31,但也可以根据修复部58的状态以及位置配置在内侧以及外侧这双方。
如图29所示,在轮胎1的修复部58及其周边的内侧填入填塞物部件40,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地,重叠在轮胎1的中心侧,直至超过轮胎1的胎圈部8 间的开口。填塞物部件40为棒状的大致圆柱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木片,但除此以外也可以是金属制、耐热塑料制等。在修复部58及其周边的内侧配置有电热衬垫的情况下,以按压该电热衬垫的方式填入填塞物部件40。这样填入且动胎圈部8间的开口隆起的填塞物部件40从上方由板状的按压部件41 覆盖,利用盖板42将配置于轮胎1的外侧的电热衬垫31覆盖至其周围。
然后,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地(参照图23),从按压部件41以及盖板42 的外侧卷绕紧固部件的长尺寸的带束45,以预定压紧固轮胎1的修复部58,在固定于带束45的一端的带扣46中穿过带束45的另一端来固定轮胎1的填入有填塞物部件40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紧固部件,使用四条带束 45,但能够根据修复部的大小、位置来适当变更带束的条数、带束的宽度。另外,作为紧固部件45,也可以不使用带束而是使用宽幅的带。
在轮胎1的修复部58以预定的压力被加压之后,向电热衬垫31流动电流使其发热。电热衬垫31的温度控制为适合于使轮胎的修理所使用的未硫化橡胶硫化的温度,修复部58被实施预定时间加压加热而硫化,修复部58与其周围的部分接合。
这样,在预定时间内对修复部58实施了加压硫化之后,从轮胎1拆下紧固部件45、按压部件41,从轮胎1的内侧取出填塞物部件40,从修复部58 拆下盖板42以及电热衬垫31。之后,将填埋到修复部58的周围的槽部6b的型材61以及覆盖修复部侧面58a的型材61粉碎并从胎面部6拆下,轮胎1的修理作业结束。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利用硫化前的胎面橡胶57修复肩部63的形状之后,利用型材填埋修复部58及其区域的槽部6b,并且利用流动状态的型材61覆盖修复部侧面58a,在型材61固化之后,使未硫化橡胶硫化,因此即使在轮胎1的胎面部6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的肩部63损伤而需要修理的情况下,即使不按照轮胎的种类、胎面部的形状准备金属模具、空气袋也能够修理,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性,并且进一步实现成本削减。
在以上的第三实施方式以及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配置于贴片部件 22等修补材以其区域的表面的电热衬垫31、32的外侧设置导热系数小的空气袋。空气袋产生的加压进一步施加到修理部位的未硫化橡胶,空气袋的绝热效果也能够促进修理部位的未硫化橡胶的硫化。
并且,也可以在该空气袋的外侧设置用于保护的橡胶片等绝热件,进一步提高绝热效果。
以下,参照图31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修补方法进行说明。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轮胎周向部位1a的填充于损伤部位10(参照图2)的外侧修补凹部11的侧修补橡胶部25的表面以及侧修补橡胶部25的周边的轮胎外表面(侧壁部7的表面),配置外侧导热中介部件71,在粘贴于损伤部位10的内侧修补凹部12(图2参照)的内侧贴片部件22的表面以及内侧贴片部件22的周缘的轮胎内表面(内衬部4的表面),配置内侧导热中介部件72。
外侧导热中介部件71由配置于侧修补橡胶部25的表面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71c、和配置于侧修补橡胶部25的周缘的轮胎表面(侧壁部7的表面)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71s构成,中央导热中介部件71c和周边导热中介部件71s 的导热系数不同。
外侧导热中介部件71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71c是将铁等金属片m(在31 图中用黑点●表示)填塞到布袋等而成的袋体,外侧导热中介部件71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71s是将木屑w(在图31中用空白○表示)填塞到布袋等而成的袋体。
因此,作为放入木屑w的袋体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71s与作为放入金属片m的袋体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71c相比,导热系数较小。
同样,内侧导热中介部件72由配置于内侧贴片部件22的表面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72c和配置于内侧贴片部件22的周缘的轮胎内表面(内衬部4的表面)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72s构成,中央导热中介部件72c和周边导热中介部件72s的导热系数不同。
内侧导热中介部件72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72c是将铁等金属片m(在图 31中用黑点●表示)填塞到布袋等而成的袋体,内侧导热中介部件72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72s是将木屑w(在图9中用空白○表示)填塞到布袋等而成袋体。
因此,作为放入木屑w的袋体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72s与作为放入金属片m的袋体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72c相比,导热系数较小。
如图31所示,在配置于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损伤部位的轮胎外表面的外侧导热中介部件71的表面配置外侧电热衬垫31,并且在配置于损伤部位的轮胎内表面的内侧导热中介部件72的表面配置内侧电热衬垫32。
并且,在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配置有修补材(内侧贴片部件22、侧修补橡胶部25)的轮胎周向部位1a及其附近的部位的轮胎内侧,填入木片40作为填塞物部件。木片40填入内侧电热衬垫32的内侧。
木片40使用呈大致圆柱的棒状的构件。外径不同的多个木片40填入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轮胎周向部位1a及其附近的部位的轮胎内侧。
呈棒状的木片40以将与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以包含轮胎旋转中心轴的平面剖切时的截面)垂直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姿势,填入工程车辆用轮胎1 内侧的内侧电热衬垫32的内侧。
图31是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轮胎宽度方向剖视图,填入到轮胎的内侧的木片40示出横剖面。
如图31所示,填入的木片40中、填入到内侧电热衬垫32的周边的衬垫周边木片40s与其它木片40相比,轮胎宽度方向截面的截面积较小。
因此,能够在轮胎的内周面的覆盖作为修补材的内侧贴片部件22的内侧导热中介部件72的表面所配置的内侧电热衬垫32的周边的不规则的形状的表面,精细地配置多个截面积小的衬垫周边木片40s。
此外,木片等的填塞物部件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不是大致圆形,例如也可以是椭圆或半圆、三边形或四边形等多边形以及组合多边形和圆弧而成的那样形状。
如图31所示,在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轮胎周向部位1a的轮胎内侧,以从相互对置的胎圈部8、8之间的开口溢出的方式填入木片40,在溢出的木片40 上放置板状的按压部件41,另外,盖板42宽阔地覆盖配置于外侧导热中介部件71的表面的外侧电热衬垫31及其周围,该外侧导热中介部件71覆盖填充于损伤部位10的外侧修补凹部11的侧修补橡胶部25。
接着,从按压部件41以及盖板42的外侧例如利用四条带45卷绕并紧固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填入有木片40的轮胎周向部位1a及其附近的部位。
卷绕四条带45,各带45用带扣46紧固两端部而连结(参照图8)。
通过四条带45的紧固,填入到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轮胎内侧的木片40 的胎圈部8、8之间的木片40由按压部件41按压,依次向轮胎的内侧的木片 40传递压力,从内侧膨胀的压力施加于轮胎内周面的内衬部4。
四条带45的紧固产生的压力从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外侧施加于轮胎外周面的胎面部6以及侧壁部7。
因此,填充到损伤部位10的外侧修补凹部11的侧修补橡胶部25经由外侧电热衬垫31以及外侧导热中介部件71被加压,粘贴在损伤部位10的内侧修补凹部12的内侧贴片部件22通过木片40并经由内侧电热衬垫32以及内侧导热中介部件72被加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四条带束状的带45紧固修补部,但能够根据修补部的大小、位置适当变更带的条数、带的宽度,根据情况,也能够用充分覆盖修补部的一条宽幅的带来紧固。
接着,通过向外侧电热衬垫31和内侧电热衬垫32流动电流使其发热,从而经由外侧导热中介部件71以及内侧导热中介部件72对由未硫化橡胶构成的作为修补材的侧修补橡胶部25以及内侧贴片部件22进行加热使其硫化,并且与修补材的周边的已硫化橡胶接合。
在该加热硫化工序中,配置于侧修补橡胶部25的外侧导热中介部件71 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71c以及配置于内侧贴片部件22的内侧导热中介部件72 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72c由于导热系数大、且效率良好地传递热并促进修补材的未硫化橡胶的硫化,因此能够缩短硫化时间。
另一方面,配置于侧修补橡胶部25的周边的轮胎表面(侧壁部7的表面) 的外侧导热中介部件71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71s以及配置于内侧贴片部件22 的周边的轮胎内表面(内衬部4的表面)的内侧导热中介部件72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72s的导热系数小,可抑制热传递,从而能够抑制修补材(侧修补橡胶部25、内侧贴片部件22)的周边的已硫化橡胶的过硫化。
在本第五实施方式中,外侧导热中介部件71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71c以及内侧导热中介部件72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72c是在布袋等填塞金属片m而成的袋体,但填塞到袋体的内部的物品并不限于金属片m,也可以是其它的导热系数比较大的小片,只要作为袋体能够自由地变形即可。
另一方面,外侧导热中介部件71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71s以及内侧导热中介部件72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72s是在布袋等填塞木屑w而成的袋体,但填塞于袋体的内部的物品并不限于木屑w,也可以是其它的导热系数比较小的小片,只要作为袋体能够自由地变形即可。
另外,填塞于袋体的部件并不限于一种,也可以是混合两种以上的物品,例如,周边导热中介部件71s、72s为填塞有木屑w的袋体,针对于此,中央导热中介部件71c、72c也可以作为填塞有在木屑w中混合金属片m的物品的袋体来使用。
并且,导热中介部件也可以不是在布袋等填塞小片而成的袋体,而是能够容易地变形的板部件,例如,也可以将中央导热中介部件设为铝板等金属板、将周边导热中介部件设为胶合板等木板。
接着,参照图32,对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轮胎的修补方法进行以下说明。
在本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使用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外侧导热中介部件 71和内侧导热中介部件72不同的外侧导热中介部件81和内侧导热中介部件 82,除此以外,该变形例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
因此,在图32中,外侧导热中介部件81和内侧导热中介部件82以外的部件为相同部件,标注相同符号来表示。
第五实施方式的本变形例中的外侧导热中介部件81的配置于侧修补橡胶部25的表面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81c是将金属片m(在图32中用黑点●表示) 填塞到布袋等而成的袋体,配置于侧修补橡胶部25的周边的轮胎表面(侧壁部7的表面)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81s是将木屑w(在图32中用空白○表示) 填塞到布袋等而成的袋体,但如图32所示,导热系数小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 81s与中央导热中介部件81c相比,加厚厚度,进一步抑制热的传递。
同样,内侧导热中介部件82的配置于内侧贴片部件22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82c是将金属片m(在图32中用黑点●表示)填塞到布袋等而成的袋体,配置于内侧贴片部件22的周边的轮胎内表面(内衬部4的表面)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82s是将木屑w(在图32中用空白○表示)填塞到布袋等而成的袋体,但如图32所示,导热系数小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82s与中央导热中介部件82c相比,加厚厚度,进一步抑制热的传递。
因此,配置于侧修补橡胶部25的外侧导热中介部件81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81c以及配置于内侧贴片部件22的内侧导热中介部件82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82c由于导热系数大而且厚度更薄,因此进一步效率良好传递热,由此,促进修补材(侧修补橡胶部25、内侧贴片部件22)的未硫化橡胶的硫化,从而能够缩短硫化时间。
另一方面,配置于侧修补橡胶部25的周边的轮胎表面(侧壁部7的表面) 的外侧导热中介部件81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81s以及配置于内侧贴片部件22 的周边的轮胎内表面(内衬部4的表面)的内侧导热中介部件82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82s由于导热系数小而且厚度更厚,因此进一步抑制热的传递,进一步抑制硫化,从而可靠地防止修补材的周边的已硫化的橡胶的过硫化。
此外,由于外侧导热中介部件81以及内侧导热中介部件82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81s、82s构成为越远离修补材则厚度越逐渐变厚,因此热的传递也越接近修补材则越变得良好,修补材及其周边的已硫化橡胶能够相互牢固地接合。
此外,导热中介部件也可以不是将小片填塞到布袋等而成的袋体,而是能够容易地变形的板部件,例如也可以将中央导热中介部件设为厚度较薄的铝板等金属板,将周边导热中介部件设为越远离修补材则厚度越逐渐变厚的胶合板等木板。
接着,参照图33,对第六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修补方法进行以下说明。
在本第六实施方式中,具备分别相当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外侧导热中介部件81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81s以及内侧导热中介部件82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82s的外侧导热中介部件91和内侧导热中介部件92,但不具备相当于中央导热中介部件81c、82c的导热中介部件,这方面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不同,除此以外与该变形例相同。
因此,在图33中,外侧导热中介部件91和内侧导热中介部件92以外的部件为相同部件并标注相同符号来表示。
即、本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外侧导热中介部件91配置于侧修补橡胶部25 的周边的轮胎表面(侧壁部7的表面),内侧导热中介部件92配置于内侧贴片部件22的周边的轮胎内表面(内衬部4的表面)。
外侧导热中介部件91和内侧导热中介部件92均为将木屑w(在图33中用空白○表示)填塞于布袋等而成的袋体,构成为越远离修补材则厚度越逐渐变厚。
另外,外侧导热中介部件91和内侧导热中介部件92也可以是导热系数较小的板部件,例如也可以是越远离修补材则厚度越逐渐变厚的木板。
因此,配置于外侧导热中介部件91的表面的外侧电热衬垫31的中央部直接与侧修补橡胶部25相接,配置于内侧导热中介部件92的表面的内侧电热衬垫32的中央部直接与内侧贴片部件22相接。
由于在侧修补橡胶部25以及内侧贴片部件22未配置导热中介部件,因此直接进行热传递,促进修补材(侧修补橡胶部25、内侧贴片部件22)的未硫化橡胶的硫化,因此能够缩短硫化时间。
另一方面,侧修补橡胶部25的周边的轮胎部分在与外侧电热衬垫31之间夹装有导热系数小的外侧导热中介部件91来抑制热传递,另外,内侧贴片部件22的周边的轮胎部位(内衬部4)在与内侧电热衬垫32之间夹装有导热系数小的内侧导热中介部件92来抑制热传递,因此能够抑制修补材(侧修补橡胶部25、内侧贴片部件22)的周边的已硫化的橡胶的过硫化。
并且,由于外侧导热中介部件91以及内侧导热中介部件92构成为越远离修补材则厚度越逐渐变厚,因此热的传递也越接近修补材则越变得良好,因此越接近修补材则越被加热,从而修补材及其周边的已硫化橡胶能够相互牢固地接合。
以上的第五、第六实施方式是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侧壁部7受到损伤的情况的修补方法,以下参照图34对胎面部受到损伤的情况的第七实施方式的修补方法进行说明。
此外,在本第七实施方式中,与第五、第六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部件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
本第七实施方式是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胎面部6受到切伤,并且胎面部6 的内侧的带束层5以及胎体帘布层3受到被切断的损伤的情况的修补方法。
首先,以从轮胎外侧刮掉的方式去除胎面部6的损伤部位10(参照图13) 的周边的橡胶直到胎体帘布层3露出,并且从轮胎内侧去除内衬部4(参照图 1)的损伤部位10的周边的橡胶直到胎体帘布层3露出。
接着,在胎体帘布层3露出的部分从内侧粘贴内侧贴片部件22,内侧贴片部件22覆盖胎体帘布层3的缺损部及其周边。
内侧贴片部件22是在橡胶包覆多条加强帘线而成的作为帘线橡胶包覆片材的加强片23粘贴片状的内衬修补橡胶部件24而预先一体化的构件。
由于轮胎损伤至带束层5,因此加强片23的帘线橡胶包覆片材是重叠指向一个方向来包覆平行地排列的加强帘线的橡胶片层而成的层叠体,重合的橡胶片层构成为埋设的加强帘线相互以直角交叉,以加强损伤的带束层5。该加强帘线也可以相互不以直角交叉。此外,也可以在粘贴了加强片23的基础上粘贴内衬修补橡胶部件24。
接着,在从轮胎外侧刮掉的直至胎体帘布层3露出的外侧修补凹部,以补充未硫化的软质橡胶的方式,利用将胎面部6的缺损的部位修复成缺损前的形状的修补橡胶部25形成原来的胎面图案。
并且,作为用于保持利用未硫化的软质橡胶修复的修补橡胶部25的形状的型材61,使用以粉末状的熟石膏为主剂混搅了水的石膏浆(石膏泥浆),使该型材61以填埋修补橡胶部25及其周边的胎面图案的槽部的方式流入,并使型材61的表面与陆部的表面大致成为同一面。
一边放置这样流入到槽部的具有流动性的型材61使其固化、干燥,一边去除型材61内所含的剩余水分。
如图34所示,在型材61固化干燥之后,在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胎面部6 的损伤部位的修补橡胶部25及其周边的胎面配置外侧导热中介部件101,并且在内侧贴片部件22的表面以及内侧贴片部件22的周边的轮胎内表面(内衬部4的表面)配置内侧导热中介部件102。
外侧导热中介部件101由配置于修补橡胶部25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101c 和配置于修补橡胶部25的周边的轮胎表面(胎面部6的表面)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101s构成,两者的导热系数不同。
外侧导热中介部件101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101c是将铁等金属片m(在图34中用黑点●表示)填塞到布袋等而成的袋体,外侧导热中介部件101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101s是将木屑w(在图34中用空白○表示)填塞到布袋等而成的袋体。
因此,作为放入有木屑w的袋体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101s与作为放入有金属片m的袋体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101c相比,导热系数较小。
同样,内侧导热中介部件102由配置于内侧贴片部件22的表面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102c和配置于内侧贴片部件22的周边的轮胎内表面(内衬部4的表面)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102s构成,导热系数不同。
内侧导热中介部件102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102c是将铁等金属片m(在图34中用黑点●表示)填塞到布袋等而成的袋体,内侧导热中介部件102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102s是将木屑w(在图34中用空白○表示)填塞到布袋等而成的袋体。
因此,作为放入有木屑w的袋体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102s与作为放入有金属片m的袋体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102c相比,导热系数较小。
接着,在配置于胎面部6的损伤部位的修补橡胶部25及其周边的胎面的外侧导热中介部件101的表面配置外侧电热衬垫31,并且在配置于损伤部位的轮胎内表面的内侧导热中介部件102的表面配置内侧电热衬垫32。
接着,与上述第五、第六实施方式相同地,在轮胎1的配置有修补材(内侧贴片部件22、修补橡胶部25)的沿轮胎周向划分出的轮胎周向部位1b及其周边的部位的轮胎内侧,填入木片40作为填塞物部件。
在填入的木片40中的、填入到内侧电热衬垫32的周边的衬垫周边木片 40s与其它木片40相比,截面积较小。
因此,能够在轮胎的内周面的覆盖作为修补材的内侧贴片部件22的内侧导热中介部件102上所配置的内侧电热衬垫32的周边的不规则的形状的表面,精细地配置多个截面积小的衬垫周边木片40s,来对内侧电热衬垫32均匀地施加压力。
与上述第五、第六实施方式相同地,在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轮胎周向部位 1b的轮胎内侧,虽然未图示,但以从相互对置的胎圈部8、8之间的开口溢出的方式填入木片40,与图31所示相同,在溢出的木片40上放置板状的按压部件41,另外,盖板42宽阔地覆盖配置于侧修补橡胶部25的外侧电热衬垫 31及其周围,该侧修补橡胶部25填充于损伤部位10的外侧修补凹部11。
接着,从按压部件41以及盖板42的外侧利用带45卷绕并紧固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填入有木片40的轮胎周向部位1b及其周边的部位。
并且,通过向外侧电热衬垫31和内侧电热衬垫32流动电流使其发热,从而经由导热中介部件101、102对由未硫化橡胶构成的作为修补材的修补橡胶部25、内侧贴片部件22进行加热使其硫化,与此同时,对修补材及其周边的已硫化橡胶进行相互接合。
在该加热硫化工序中,配置于胎面部6的损伤部位的修补橡胶部25的外侧导热中介部件101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101c以及配置于内侧贴片部件22的内侧导热中介部件102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102c由于导热系数大、效率良好地传递热并促进修补材的未硫化橡胶的硫化,因此能够缩短硫化时间。
另一方面,配置于修补橡胶部25的周边的轮胎表面(侧壁部7的表面) 的外侧导热中介部件101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101s以及配置于内侧贴片部件 22的周边的轮胎内表面(内衬部4的表面)的内侧导热中介部件102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102s的导热系数小,抑制热传递,从而能够抑制修补材的周边的已硫化的橡胶的过硫化。
在硫化结束后,拆下带45,揭下盖板42以及外侧电热衬垫31,拆下按压部件41,拆除轮胎的内侧的木片40,揭下内侧电热衬垫32之后,拆除填埋胎面图案的槽部而固化的型材61,由此,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损伤部位的修补作业结束。
即使在本第七实施方式中,导热系数小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101s、102s 与中央导热中介部件101c、102c相比,也可以加厚厚度。
导热系数大的中央导热中介部件101c、102c的厚度较薄,从而进一步效率良好地传递热,进一步促进修补材(修补橡胶部25、内侧贴片部件22)的未硫化橡胶的硫化,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硫化时间。
另外,由于导热系数小的周边导热中介部件101s、102s的厚度较厚,因此进一步抑制热的传递,可靠地防止修补材的周边的已硫化的橡胶的过硫化。
另外,即使在本第七实施方式中,导热中介部件也可以不是在布袋等填塞小片而成的袋体,而是能够容易地变形的板部件,例如,也可以将中央导热中介部件设为铝板等金属板,将周边导热中介部件设为胶合板等木板。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对损伤部位到达至胎体帘布层的轮胎进行了修理,但在本发明的轮胎的修补方法中,即使在损伤部位未到达至胎体帘布层或者带束层那样的损伤状态的轮胎的情况下,通过在修补凹部填充修补橡胶,也能够同样地进行轮胎的修理。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修补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包含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实施的修补方法。
例如,本发明的轮胎修补方法并不限于大型的工程车辆用轮胎,如果是充气轮胎则也能够应用于中小型的轮胎。
符号的说明
1—工程车辆用轮胎,1a、1b—轮胎周向部位,2—钢丝圈,3—胎体帘布层,4—内衬部,5—带束层,6—胎面部,7—侧壁部,8—胎圈部,10—损伤部位,11—外侧修补凹部,12—内侧修补凹部,21—外侧贴片部件,22—内侧贴片部件,23—加强片,23a—加强帘线,24—内衬修补橡胶部件,25—侧修补橡胶部,31—外侧电热衬垫,32—内侧电热衬垫,40—木片,40s—衬垫周边木片,41—按压部件,42—盖板,45—带,46—带扣,51—铁棒,57—胎面橡胶,58—修复部,60—修补橡胶部,61—型材,64—修补部,63—肩部,67 —损伤部位,68—内衬部,71、81、91、101—外侧导热中介部件,71c、81c、 101c—中央导热中介部件,71s、81s、101s—周边导热中介部件,72、82、92、 102—内侧导热中介部件,72c、82c、102c—中央导热中介部件,72s、82s、102s —周边导热中介部件。

Claims (11)

1.一种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损伤的轮胎的损伤部位至少配置由未硫化橡胶构成的修补材,
在配置于轮胎的损伤部位的上述修补材的表面配置加热衬垫,
在配置有上述修补材的沿轮胎周向划分出的轮胎周向部位的轮胎内侧,填入多个填塞物部件,该填塞物部件使长度方向指向与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垂直的方向来填入上述轮胎内侧,对上述损伤部位遍及与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全长地加压,
从周围对上述轮胎周向部位进行紧固并加压,
利用上述加热衬垫对包含上述损伤部位在内的修补部位进行加热,使上述修补材的未硫化橡胶硫化,
上述填塞物部件包括:与上述修补材对应并对上述修补材进行加压的中央填塞物部件;以及与上述修补材的外缘部的轮胎部分对应并对上述修补材的外缘部的轮胎部分进行加压的外周填塞物部件,
上述外周填塞物部件具有比上述中央填塞物部件大的导热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修补材从轮胎内侧配置于到达上述损伤部位的轮胎内侧的部位,在该修补材的内侧配置有上述加热衬垫,
填入到上述加热衬垫的附近的上述衬垫周边填塞物部件与其它填塞物部件相比,轮胎宽度方向截面的截面积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填塞物部件呈棒状,
该填塞物部件以将与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垂直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姿势填入轮胎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填入有上述填塞物部件的上述轮胎周向部位,通过卷绕带来紧固上述轮胎,从而进行加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
轮胎的损伤部位是胎面部,
在熟石膏中至少混合水和非水溶性部件来准备流动状态的型材,
用流动状态的上述型材填埋利用上述修补材修复了包含槽部在内的胎面形状的损伤部位的周边的上述胎面部的上述槽部,
在上述型材固化以及干燥之后,在上述损伤部位的上述胎面部的表面配置上述加热衬垫,对上述损伤部位进行加压,
利用上述加热衬垫对上述损伤部位进行加热,使上述未硫化橡胶硫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损伤部位是上述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
用上述型材填埋上述损伤部位的周边的上述槽部,并且用上述型材覆盖上述修补部位中的轮胎宽度方向侧面的修补部位侧面,
在上述型材固化以及干燥之后,对上述修补部位进行加压以及加热而使上述未硫化橡胶硫化。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非水溶性部件使用橡胶、木材、金属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修补部位的上述胎面部的表面配置加热衬垫之后,
在上述修补部位所存在的沿轮胎周向划分出的轮胎周向部位的轮胎的内侧填入上述填塞物部件,
从周围对上述轮胎周向部位进行紧固并加压,
利用上述加热衬垫对上述修补部位进行加热,使上述未硫化橡胶硫化。
9.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配置于轮胎的损伤部位的上述修补材的表面配置中央导热中介部件,
在上述修补材的周缘部的轮胎表面配置周边导热中介部件,该周边导热中介部件的导热系数比上述中央导热中介部件的导热系数小,
在配置的上述中央导热中介部件以及上述周边导热中介部件的表面配置上述加热衬垫,对利用上述修补材修补的上述损伤部位及其周边进行加压,
利用上述加热衬垫对上述损伤部位进行加热,使上述修补材的未硫化橡胶硫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周边导热中介部件的厚度比上述中央导热中介部件的厚度厚。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轮胎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轮胎的损伤部位至少配置由未硫化橡胶构成的修补材,
在配置于轮胎的损伤部位的上述修补材的周缘部的轮胎表面配置导热中介部件,
在上述修补材的表面以及所配置的上述导热中介部件的表面配置加热衬垫,
对利用上述修补材修补的修补部位的周边进行加压,
利用上述加热衬垫对上述修补部位进行加热而使上述修补材的未硫化橡胶硫化。
CN201780035257.2A 2016-06-09 2017-06-02 轮胎的修补方法 Active CN1093112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4988A JP6606468B2 (ja) 2016-06-09 2016-06-09 タイヤの補修方法
JP2016114986A JP6606466B2 (ja) 2016-06-09 2016-06-09 タイヤの補修方法
JP2016-114987 2016-06-09
JP2016-114988 2016-06-09
JP2016-114986 2016-06-09
JP2016114987A JP6606467B2 (ja) 2016-06-09 2016-06-09 タイヤの修理方法
PCT/JP2017/020681 WO2017213054A1 (ja) 2016-06-09 2017-06-02 タイヤの補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1244A CN109311244A (zh) 2019-02-05
CN109311244B true CN109311244B (zh) 2021-04-23

Family

ID=60577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5257.2A Active CN109311244B (zh) 2016-06-09 2017-06-02 轮胎的修补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84233B2 (zh)
EP (1) EP3470215B1 (zh)
CN (1) CN109311244B (zh)
WO (1) WO20172130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2513A (zh) * 2015-08-21 2015-11-04 金思思 一种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汤剂
DE102019122639A1 (de) * 2019-08-22 2021-02-25 Lufthansa Technik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Instandsetzung von strukturierten Oberfläch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18530A (en) * 1919-10-14 Betreading-mold
US1317124A (en) 1919-09-23 Vulcanizing device
US2063069A (en) * 1934-01-16 1936-12-08 Herbert K Wheelock Tire vulcanizing apparatus
US3327351A (en) 1964-10-30 1967-06-27 Vulcan Equipment Co Ltd Tire vulcanizing apparatus
FR2148372A1 (en) * 1971-08-10 1973-03-23 Duval Pierre Repair of large tyres - using simple frame and sling with heated pads
IT1018787B (it) 1973-08-01 1977-10-20 Nicholson A Procedimento ed apparecchio per la riparazione di pneumatici
US4303380A (en) 1980-03-14 1981-12-01 Lincoln Manufacturing Co. Tire repair device
US4978403A (en) 1989-08-29 1990-12-18 Myers Industry Tire repair method using solid mandrel halves
US5296173A (en) 1991-12-04 1994-03-22 Vulcan Vulcap Industries, Inc. Tire section repair unit and method
CN2306120Y (zh) * 1997-04-25 1999-02-03 刘志沂 温控电热柔体补胎机
JP2006272809A (ja) * 2005-03-30 2006-10-1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内面部修理方法
JP5262415B2 (ja) 2008-08-12 2013-08-1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修理方法及びタイヤ修理材
WO2012053226A1 (ja) * 2010-10-22 2012-04-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ラジアルタイヤの修理方法、修理済みラジアルタイヤおよびパッチラバー
JP5788684B2 (ja) 2011-02-07 2015-10-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への貼付部材の貼り付け方法およびタイヤの補修方法
RU2545363C1 (ru) 2011-02-17 2015-03-27 Бриджстоун Корпорейшн Резиновая заплата для ремонта радиальной шины, способ ремонта радиальной шины путем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резиновой заплаты и радиальная шина, отремонтированная с помощью резиновой заплат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84233B2 (en) 2021-08-10
EP3470215A4 (en) 2019-06-19
WO2017213054A1 (ja) 2017-12-14
EP3470215B1 (en) 2021-08-18
CN109311244A (zh) 2019-02-05
US20190193347A1 (en) 2019-06-27
EP3470215A1 (en) 2019-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8323889A (ja) タイヤの再生方法及びその再生タイヤ組立体
US4399854A (en) Tire repair patch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8277589B2 (en) Method of retreading a tire
US3143156A (en) Tire repair
US3925129A (en) Tire retreading system
CN109311244B (zh) 轮胎的修补方法
JP5225487B1 (ja) 台タイヤ及び台タイヤを備えたタイヤ
US4767480A (en) Cold recapping method for tires utilizing uncured rubber and sectioned mold
WO2003061992A1 (fr) Pneu et son procede de production
US8651152B2 (en) Tread band for retreaded tire
EP0953436A2 (en) Band element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same for a run flat banded tire
US11254165B2 (en) Precured tire tread with fabric reinforcing layer
JP6606466B2 (ja) タイヤの補修方法
JPH01110135A (ja) 予備加硫トレツドを設けた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法
JP3461051B2 (ja) 更生タイヤの製造装置
JP6606468B2 (ja) タイヤの補修方法
JP6606467B2 (ja) タイヤの修理方法
CN104903082B (zh) 制备翻新轮胎的方法和装置
CA1060614A (en) Method for treading tyres
JP6136131B2 (ja) 更生タイヤ
JP602469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9081299A (ja) 更生タイヤの製造工程における加硫方法
US20150290891A1 (en) Method of retreading a tire
JP2016049626A (ja) 更生タイ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更生タイヤ
JP2013215921A (ja) タイヤ製造方法及び円環状トレッ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