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0508B - 导引导管和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导引导管和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0508B
CN109310508B CN201780035363.0A CN201780035363A CN109310508B CN 109310508 B CN109310508 B CN 109310508B CN 201780035363 A CN201780035363 A CN 201780035363A CN 109310508 B CN109310508 B CN 1093105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tube
proximal end
wire
bas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53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0508A (zh
Inventor
野田和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147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9795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147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721725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310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0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0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0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962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 A61F2/966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with relative longitudinal movement between outer sleeve and prosthesis, e.g. using a push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61M25/002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by the form of the lumen, e.g. cross-section, variable diam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68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shape, atraumatic tip, curved tip or tip structure
    • A61M25/007Side holes, e.g. their profiles or arrangements; Provisions to keep side holes unblock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61M25/0662Guide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50/00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50/0014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having different values of a given property or geometrical feature, e.g. mechanical property or material propert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the same prosthesis
    • A61F2250/0021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having different values of a given property or geometrical feature, e.g. mechanical property or material propert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the same prosthesis differing in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025/006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having a special surface topography or special surface properties, e.g. roughened or knurled surf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09Making of catheters or other medical or surgical tub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该导引导管(10)包括树脂制的管(11)、安装在所述管内的金属制的管道(16)、以及焊接于所述管道的外周面的金属制的操作线(17),所述管道具有:基端面(16e),其在所述管道的基端(16d)侧连接所述管道的外周面(16a)和所述管道的内周面(16b);以及最基端部(16f),其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在所述管道的轴向上比所述基端面的其他的部位靠基端侧的位置,在沿着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观察时,所述操作线焊接于所述管道的焊接区域(A1)处于与同所述最基端部邻接的所述外周面重合的位置,在沿着与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焊接区域的基端处于自所述最基端部向顶端(16c)侧离开的位置。

Description

导引导管和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引导管和输送系统。
本申请基于2016年6月8日在日本提出了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114710号和日本特愿2016-114711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具备能够与引导线组合使用的导引导管的医疗器具。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支架输送系统,该支架输送系统具备用于利用手动操作而使能够供引导线贯穿的管向近手侧移动的操作线。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支架输送系统中,通过使用操作线使贯穿于支架的管向近手侧移动,从而能够将支架留置在期望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248100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支架输送系统中,由于在管的基端固定有操作线,因此在利用手动操作而拉动操作线时管被拉动。若管和操作线分离,则存在无法适当地留置支架的可能性。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和操作线难以分离的导引导管。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导引导管,其中,该导引导管包括:管,其为树脂制,该管具有能够供引导线贯穿的内腔;管道,其为金属制,该管道在顶端和基端开口,并呈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筒状,该管道与所述管呈同轴状地安装在所述管内;以及操作线,其为金属制,该操作线具有顶端部,该顶端部焊接于所述管道的外周面中的比所述管道的基端靠顶端侧的区域,该操作线向所述管道的轴向基端侧延伸,所述管道具有:基端面,其在所述管道的基端侧连接所述管道的外周面和所述管道的内周面;以及最基端部,其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在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比所述基端面的其他的部位靠基端侧的位置,在沿着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观察时,所述操作线焊接于所述管道的焊接区域处于与所述管道的同所述最基端部邻接的所述外周面重合的位置,在沿着与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焊接区域的基端处于自所述管道的所述最基端部向顶端侧离开的位置。
也可以是,所述管道具有相反部,该相反部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在所述管道的径向上与所述最基端部相反的那一侧并且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最靠顶端侧的位置,也可以是,在沿着与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相反部在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焊接区域靠基端侧的位置。
也可以是,所述管道具有相反部,该相反部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在所述管道的径向上与所述最基端部相反的那一侧并且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最靠顶端侧的位置,也可以是,在沿着与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相反部在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焊接区域靠顶端侧且自所述管道的顶端向基端侧离开的位置。
也可以是,所述相反部和所述管道的外周面利用钝角或者曲面相连接。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导引导管,其中,该导引导管包括:管,其为树脂制,该管具有能够供引导线贯穿的内腔;管道,其为金属制,该管道在顶端和基端开口,并呈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筒状,该管道与所述管呈同轴状地安装在所述管内;操作线,其为金属制,该操作线具有顶端部,该顶端部焊接于所述管道的外周面中的比所述管道的基端靠顶端侧的区域,该操作线向所述管道的轴向基端侧延伸;以及保护构件,其为树脂制,该保护构件为了保护所述管的内周面而固定在所述管道的基端。
也可以是,所述管道的基端位于所述管内,所述保护构件以粘接着所述管道的基端和所述操作线的状态固化。
也可以是,所述管道的基端位于所述管内,所述保护构件以粘接着所述管道的基端和所述管的状态固化。
也可以是,所述管道的基端位于所述管内,所述保护构件配置在所述管道的基端面中的、在所述管道的径向上与配置有所述操作线的部位相反的那一侧。
也可以是,所述管道的基端位于所述管内,所述保护构件配置在所述管道的基端面的整周范围内。
也可以是,所述保护构件的杨式模量小于所述管道的杨式模量。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各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管和操作线难以分离的导引导管。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的输送系统的整体图。
图2是图1的输送系统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1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放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的管道附近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的从管道的基端朝向顶端观察到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的作用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的管道和操作线的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具备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的输送系统的整体图。
图10是图9的输送系统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沿着图9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着图9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3是放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的管道附近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的从管道的基端朝向顶端观察到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的作用的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的管道和操作线的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的输送系统的整体图。图2是图1的输送系统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1的B-B线的剖视图。图5是放大地表示导引导管的管道附近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从导引导管的管道的基端朝向顶端观察到的图。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10是用于将支架2留置在体内的输送系统1的一部分。支架2是由具有生物适应性的金属、树脂等形成的筒状构件。作为能够与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10一同使用的支架2的结构,也可以适当地选择能够使用于解除狭窄、排出液体等的公知的结构。
输送系统1包括导引导管10和推进导管20。
如图1和图2所示,导引导管10具有能够供引导线3贯穿的管11和用于使管11移动的牵引部15。
管11是具有能够供引导线3贯穿的内腔的树脂制的筒状构件。
管11柔软到在输送系统1的使用时管11接触到生物体组织时能够变形的程度。管11是具有在未施加外力的状态下成为直线状这样的恢复力的弹性构件。管11的内周面11b在管11的径向剖视时呈圆形。也可以是,管11具有位于输送系统1的顶端侧的细径部12和位于输送系统1的基端侧的粗径部13。
如图3所示,细径部12的外周面12a在管11的径向剖视时呈圆形。细径部12的外径小于支架2的内径。
如图4所示,粗径部13的外周面13a在管11的径向剖视时呈圆形。粗径部13的外径与支架2的内径大致相同或者在支架2能够相对于粗径部13滑动的范围内小于支架2的内径。管道16的外周面16a密合于粗径部13的内周面13b的一部分。
细径部12的外周面12a和粗径部13的外周面13a以管11的外径逐渐变化的方式利用平滑的曲面相连接(参照图2)。
本实施方式的管11例如由热塑性树脂管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局部地加热粗度恒定的热塑性树脂管,从而形成细径部12和粗径部13。
也可以通过将管道16压入到除热塑性树脂管之外的筒状的树脂构件而构成管道16和管11的连接结构。
如图2和图5所示,牵引部15是为了根据输送系统1的基端部分的操作而使管11移动而设置的。牵引部15贯穿到推进导管20的内部。
牵引部15具有管道16、操作线17及操作部19。
如图2、图4、图5及图6所示,管道16在顶端16c和基端16d形成有开口且呈筒状。管道16呈与管11同轴状且安装在管11内。管道16配置在粗径部13的基端部分。管道16的基端16d位于管11内。即,管道16被管11的粗径部13所覆盖。
管11的粗径部13中的、管道16所处的部分的管11的内周面11b密合于管道16的外周面16a。管11的粗径部13中的、管道16所处的部分的管11的内径稍大于粗径部13的其他部分的内径。还可以是,管11的粗径部13中的、管道16所处的部分的外径稍大于粗径部13的其他部分的外径。在管道16安装于管11的状态下,由管道16的内腔和管11的内腔构成的内腔的内径在配置有管道16的区域附近大致恒定。
管道16的外径大于管道16的顶端侧和基端侧处的管11的内径。管道16的内径与管11的内径大致相同。管道16的内径是能够将引导线3贯穿于管道16的程度的大小。
管道16具有基端面16e、最基端部16f及相反部16g。基端面16e在管道16的基端16d侧连接管道16的外周面16a和管道16的内周面16b。最基端部16f位于管道16的基端面16e中的、在管道16的轴向上比基端面16e的其他部位靠基端侧的位置。相反部16g位于基端面16e中的、在管道16的径向上与最基端部16f相反的那一侧,并且位于基端面16e中的最靠顶端侧的位置。
基端面16e由相对于管道16的中心轴线倾斜的平面构成。优选的是,基端面16e相对于管道16的中心轴线倾斜的倾斜角度大于等于45°且小于90°。
作为一个例子,基端面16e相对于管道16的中心轴线倾斜的倾斜角度为45°。相对于管道16的中心轴线倾斜的基端面16e中的、位于最靠顶端侧的部位(相反部16g)处于自管道16的顶端16c向基端侧离开的位置。在管道16的顶端16c附近呈完全的筒状的管道16的区域具有维持管11和管道16同轴的状态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管道16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全长中的顶端侧的一半以上呈完全的筒状。
相反部16g与管道16的外周面16a成钝角连接。换言之,在相反部16g中,管道16的外周面16a和管道16的基端面16e的两面角为钝角。也可以是,相反部16g和管道16的外周面16a利用不具有明确的边的曲面相连接。
管道16为金属制。管道16的材质若是考虑到操作线17的材质而能够利用焊接接合于操作线17的材质,则优选从公知的材质中适当地选择。例如,管道16的材质与操作线17的材质相同。作为具体的一个例子,不锈钢适合作为管道16的材质。也可以考虑到生物适应性来选择管道16的材质。
操作线17具有顶端部17a,该顶端部17a焊接于管道16的外周面16a中的、比管道16的基端16d靠顶端16c侧的区域。操作线17的顶端部17a具有仿效管道16的外周面16a的形状的连接面17c。在操作线17的顶端部17a形成的连接面17c与管道16的外周面16a接触。操作线17向管道16的轴向基端侧延伸。操作线17的基端部17b连接于操作部19。
操作线17为金属制。例如,操作线17的材质与管道16的材质相同。操作线17和管道16利用在管道16的轴向上互相分开的多个部位的焊接相接合。也可以是,管道16和操作线17在管道16的轴向上不间断地焊接。
操作线17和管道16利用电阻焊接相接合。也可以是,操作线17和管道16利用其他的焊接方法相接合。
在沿着管道16的中心轴线观察时,操作线17焊接于管道16的焊接区域A1处于与管道16的同最基端部16f邻接的外周面重合的位置。
管道16的基端16d未焊接于操作线17。在从与管道16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焊接区域A1的基端处于自管道16的最基端部16f向顶端侧离开的位置。例如,管道16的外周面16a中的最靠基端侧的焊接位置处于自管道16的基端16d向顶端侧离开0.5mm以上的位置。在从与管道16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管道16的相反部16g在管道16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位于比焊接区域A1靠基端侧的位置。
如图2所示,操作部19固定在操作线17的基端。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19是外径比操作线17的外径大的构件。能够通过操作人员向近手侧拉动操作部19而容易地向近手侧拉动操作线17。
推进导管20具有单腔管21、多腔管22及把持部23。
单腔管21是能够供导引导管10的管11的粗径部13插入的筒状构件。单腔管21具有挠性。单腔管21的顶端面是与单腔管21的中心线正交的平面。单腔管21的顶端面能够抵接于支架2的基端而支承支架2。单腔管21的壁厚的大小为支架2的内半径与外半径之差(支架2的壁厚)以上。单腔管21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单腔管21的长度是能够与导引导管10的管11的尺寸相对应地将导引导管10的管11的粗径部13完全容纳在单腔管21的内部的长度。
单腔管21的材质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多腔管22固定在单腔管21的基端部。多腔管22具有引导线管腔22a和操作线管腔22b。引导线管腔22a是为了供引导线3贯穿而设置的。操作线管腔22b是为了供导引导管10的操作线17贯穿而设置的。
引导线管腔22a在多腔管22的顶端开口,并且在比多腔管22的顶端靠基端侧的部位在多腔管22的侧面开口。
操作线管腔22b在多腔管22的顶端和基端开口。
把持部23连结于多腔管22的基端。把持部23既可以固定于多腔管22,也可以不固定于多腔管22。把持部23呈比多腔管22粗径的大致圆柱状。也可以在把持部23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防滑等的凹凸等。
在把持部23形成有与操作线管腔22b连通的贯通孔23a。形成于把持部23的贯通孔23a位于多腔管22的中心线的向基端侧引出的延长线上。
在形成于把持部23的贯通孔23a贯穿有导引导管10的操作线17。由此,导引导管10的操作线17和操作部19从形成于把持部23的贯通孔23a伸出。
对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10的作用进行说明。图7是用于说明导引导管的作用的图。
在自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系统1拆卸支架2并将支架2留置在期望的位置的情况下,输送系统1的操作人员在把持着把持部23的状态下向近手侧牵引操作部19。
如图2和图7所示,在操作人员为了使管11向近手侧移动而牵引操作部19时,管道16被操作线17向近手侧牵引。由于操作线17焊接于管道16的外周面16a,因此向近手侧牵引操作线17的力传递到管道16的外周面16a。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管道16的外周面16a和管11的内周面11b密合,因此在管道16被操作线17向近手侧牵引时管11也被向近手侧牵引。在管11的外周面11a配置有支架2,并且管11的基端11d附近部分插入到单腔管21内。因此,在管11和支架2之间产生的摩擦及在管11和单腔管21之间产生的摩擦成为使管11向近手侧移动时的阻力。操作人员为了使管11向近手侧移动,需要以至少超过该阻力的大小的力量向近手侧牵引操作部19。
参照图7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10的使用时的管道16的行动。
在能够供引导线3贯穿的导引导管10中,为了能够将引导线3贯穿到管道16的内部,管道16的内周面16b优选为截面圆形且是凹凸较少的形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管道16的外周面16a固定有操作线17。
由于操作线17固定于管道16的外周面16a,因此管道16在自管道16的中心轴线分开的位置与管11的中心轴线平行地被向基端侧牵引。若在管11的移动有阻力的状态下操作线17向近手侧牵引管道16,则产生欲使管道16向管道16的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移动的力。
若管道16欲向管道16的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移动,则配置在单腔管21内的管11成为被管道16和单腔管21夹持的状态。若欲使操作线17向近手侧移动的力变大,则欲使管道16的中心轴线倾斜的力也变大,因此管11被管道16和单腔管21以更强的力夹持。因此,若欲使操作线17向近手侧移动的力变大,则使管11向近手侧移动时的阻力也增大,需要以超过该阻力的大小的方式以更强的力牵引操作部19,由此存在阻力进一步增大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即使以被管道16和单腔管21夹持的管11断裂的程度的大小的力向近手侧拉动操作部19,也存在管11不移动的可能性。
即使在管11和单腔管21之间预先设定了充分的间隙的情况下,若在欲使管道16的中心轴线倾斜的力的作用下管道16以扩大管11的内径的方式压迫管11的内周面11b,则根据该压迫力的大小也存在管道16使管11断裂的可能性。
若管11断裂,则管道16和操作线17自管11分离,因此不能使管11进一步向近手侧移动。其结果,存在支架2的留置变得不完全、或者支架2不留置在适当的位置的可能性。
与牵引操作线17的力的大小相对应的管道16的中心轴线的斜率的大小受到操作线17和管道16之间的焊接区域A1的最靠基端侧的位置的影响。即,在焊接区域A1的最靠基端侧的位置处于管道16的基端16d时,管道16的中心轴线难以倾斜。相对于此,随着焊接区域A1的最靠基端侧的位置变为管道16的顶端16c侧,管道16的中心轴线易于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管道16的相反部16g的位置在管道16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位于比管道16的最基端部16f靠顶端侧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管道16的基端面16e是与管道16的中心轴线正交的平面的情况相比较,由操作线17牵引时的管道16的中心轴线的倾斜所引起的相反部16g的移动量较少。图7中双点划线和附图标记P1所示的结构表示在管道的基端面是与管道的中心轴线正交的平面的情况下、与本实施方式的相反部16g相对应的部位。
只要焊接管道16的基端16d和操作线17,就能够减少操作线17的牵引时的管道16的中心轴线的倾斜。但是,在焊接管道16的基端16d和操作线17的情况下,由于用于焊接的热量经由操作线17而扩散,因此存在管道16和操作线17不适当地接合的情况。例如,存在不能将管道16和操作线17加热到焊接所需要的温度而发生接合不良、或者因将管道16和操作线17加热到焊接所需要的温度而使管道16产生应变或者操作线17熔断的可能性。因此,焊接管道16的基端16d和操作线17的难易度较高。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管道16的基端16d和操作线17未焊接的状态下,由操作线17的牵引时的管道16的中心轴线的倾斜所引起的相反部16g的移动量较少。因此,在使管11向近手侧移动的过程中,使管11移动时所需要的力不会过度地变大,管11难以断裂。
通过操作人员向近手侧牵引操作部19,从而借助连接于操作部19的操作线17使管道16和管11向近手侧移动。操作人员以把持把持部23而单腔管21的顶端的位置不动的方式保持推进导管20。其结果,在维持支架2配置在留置预定位置的状态的同时将导引导管10的管11拉入到单腔管21的内部。
在导引导管10的管11安装的支架2抵接于单腔管21的顶端。因此,在导引导管10的管11被拉入到单腔管21内的过程中支架2不移动。因此,为了通过将导引导管10的管11拉入到单腔管21内从而从支架2拔出管11,使管11相对于支架2向近手侧移动。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系统1的导引导管10在牵引操作线17时管11难以断裂,因此在管11和操作线17之间的连接部位,管11和操作线17难以分离。
(第2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的管道和操作线的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管道16的相反部16g和焊接区域A1的基端之间的位置关系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不同。
在从与管道16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相反部16g在管道16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位于自焊接区域A1的基端向顶端侧离开且自管道16的顶端16c向基端侧离开的位置。
优选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10的管道16中的顶端侧的至少一部分是在圆周方向上不间断的完全的筒状。也可以是,管道16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全长中的、呈完全的筒状的区域的长度为管道16的全长的一半以上。
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1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牵引操作线17时管11难以断裂,因此在管11和操作线17之间的连接部位,管11和操作线17难以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牵引操作线17时的管道16的中心轴线的斜率小于第1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管道16的中心轴线的斜率,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管11和操作线17更加难以分离。
(第3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说明。图9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的输送系统的整体图。图10是图9的输送系统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11是沿着图9的C-C线的剖视图。图12是沿着图9的D-D线的剖视图。图13是放大地表示导引导管的管道附近的局部剖视图。图14是从导引导管的管道的基端朝向顶端观察到的图。
图9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210是用于将支架202留置在体内的输送系统201的一部分。支架202是由具有生物适应性的金属、树脂等形成的筒状构件。作为能够与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210一同使用的支架202的结构,也可以适当地选择能够使用于解除狭窄、排出液体等的公知的结构。
输送系统201包括导引导管210和推进导管220。
如图9和图10所示,导引导管210具有能够供引导线203贯穿的管211和用于使管211移动的牵引部215。
管211是具有能够供引导线203贯穿的内腔的树脂制的筒状构件。
管211柔软到在输送系统201的使用时管211接触到生物体组织时能够变形的程度。管211是具有在未施加外力的状态下成为直线状这样的恢复力的弹性构件。管211的内周面211b在管211的径向剖视时呈圆形。也可以是,管211具有位于输送系统201的顶端侧的细径部212和位于输送系统201的基端侧的粗径部213。
如图11所示,细径部212的外周面212a在管211的径向剖视时呈圆形。细径部212的外径小于支架202的内径。
如图12所示,粗径部213的外周面213a在管211的径向剖视时呈圆形。粗径部213的外径与支架202的内径大致相同、或者在支架202能够相对于粗径部213滑动的范围内小于支架202的内径。管道216的外周面216a密合于粗径部213的内周面213b的一部分。
细径部212的外周面212a和粗径部213的外周面213a以管211的外径逐渐变化的方式利用平滑的曲面相连接(参照图10)。
本实施方式的管211例如由热塑性树脂管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局部地加热粗度恒定的热塑性树脂管,从而形成细径部212和粗径部213。
也可以通过将管道216压入到除热塑性树脂管之外的筒状的树脂构件而构成管道216和管211的连接结构。
如图10和图13所示,牵引部215是为了根据输送系统201的基端部分的操作而使管211移动而设置的。牵引部215贯穿到推进导管220的内部。
牵引部215具有管道216、操作线217、保护构件218及操作部219。
如图10、图12、图13及图14所示,管道216在顶端216c和基端216d形成有开口且呈筒状。管道216呈管211与同轴状且安装在管211内。管道216配置在粗径部213的基端部分。管道216的基端216d位于管211内。管道216被管211的粗径部213所覆盖。
管211的粗径部213中的、管道216所处的部分的管211的内周面211b密合于管道216的外周面216a。管211的粗径部213中的、管道216所处的部分的管211的内径稍大于粗径部213的其他部分的内径。管211的粗径部213中的、管道216所处的部分的外径稍大于粗径部213的其他部分的外径。在管道216安装于管211的状态下,由管道216的内腔和管211的内腔构成的内腔的内径在配置有管道216的区域附近大致恒定。
管道216的外径大于管道216的顶端侧和基端侧处的管211的内径。管道216的内径与管211的内径大致相同。管道216的内径是能够将引导线203贯穿于管道216的程度的大小。管道216的基端面216e由与管道216的中心轴线正交的平面构成。
管道216为金属制。管道216的材质考虑到操作线217的材质,优选从公知的材质中适当地选择能够利用焊接接合于操作线217的材质。例如,管道216的材质与操作线217的材质相同。作为具体的一个例子,不锈钢适合作为管道216的材质。此外,也可以考虑到生物适应性来选择管道216的材质。
操作线217具有顶端部217a,该顶端部217a焊接于管道216的外周面216a中的、比管道216的基端216d靠顶端侧的区域。操作线217的顶端部217a具有仿效管道216的外周面216a的形状的连接面217c。在操作线217的顶端部217a形成的连接面217c与管道216的外周面216a接触。操作线217向管道216的轴向基端侧延伸。操作线217的基端部217b连接于操作部219。
操作线217为金属制。例如,操作线217的材质与管道216的材质相同。操作线217和管道216利用在管道216的轴向上互相分开的多个部位的焊接相接合。也可以是,管道216和操作线217在管道216的轴向上不间断地焊接。
操作线217和管道216利用电阻焊接相接合。也可以是,操作线217和管道216利用其他的焊接方法相接合。管道216的基端216d未焊接于操作线217。管道216的外周面216a中的最靠基端侧的焊接位置处于自管道216的基端216d向顶端侧离开0.5mm以上的位置。管道216的基端216d替代焊接而利用后述的保护构件218接合于操作线217。
保护构件218固定于管道216的基端216d。本实施方式的保护构件218为树脂制。本实施方式的保护构件218由固化的粘接剂形成。保护构件218在将管道216的基端216d和操作线217粘接的状态下固化。保护构件218的杨式模量小于管道216的杨式模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对操作线217进行的焊接和使用保护构件218进行的接合而将操作线217接合于管道216的外周面216a。
如图10所示,操作部219固定在操作线217的基端。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219是外径比操作线217的外径大的构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向近手侧拉动操作部219而容易地向近手侧拉动操作线217。
推进导管220具有单腔管221、多腔管222及把持部223。
单腔管221是能够供导引导管210的管211的粗径部213插入的筒状构件。单腔管221具有挠性。单腔管221的顶端面是与单腔管221的中心线正交的平面。单腔管221的顶端面能够抵接于支架202的基端而支承支架202。单腔管221的壁厚的大小为支架202的内半径与外半径之差(支架202的壁厚)以上。单腔管221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单腔管221的长度是能够与导引导管210的管211的尺寸相对应地将导引导管210的管211的粗径部213完全容纳在单腔管221的内部的长度。
单腔管221的材质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多腔管222固定在单腔管221的基端部。多腔管222具有引导线管腔222a和操作线管腔222b。引导线管腔222a是为了供引导线203贯穿而设置的。操作线管腔222b是为了供导引导管210的操作线217贯穿而设置的。
引导线管腔222a在多腔管222的顶端开口,并且在比多腔管222的顶端靠基端侧的部位在多腔管222的侧面开口。
操作线管腔222b在多腔管222的顶端和基端开口。
把持部223连结于多腔管222的基端。把持部223既可以固定于多腔管222,也可以不固定于多腔管222。把持部223呈比多腔管222粗径的大致圆柱状。也可以是,在把持部223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防滑等的凹凸等。
在把持部223形成有与操作线管腔222b连通的贯通孔223a。形成于把持部223的贯通孔223a位于多腔管222的中心线的向基端侧引出的延长线上。
在形成于把持部223的贯通孔223a贯穿有导引导管210的操作线217。由此,导引导管210的操作线217和操作部219从形成于把持部223的贯通孔223a伸出。
对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210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5是用于说明导引导管的作用的图。
在自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系统201拆卸支架202而将支架202留置在期望的位置的情况下,输送系统201的操作人员在把持着把持部223的状态下向近手侧牵引操作部219。
如图10和图15所示,在操作人员为了使管211向近手侧移动而牵引操作部219时,管道216被操作线217向近手侧牵引。由于操作线217焊接于管道216的外周面216a,因此向近手侧牵引操作线217的力传递到管道216的外周面216a。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管道216的外周面216a和管211的内周面211b密合,因此在管道216被操作线217向近手侧牵引时管211也被向近手侧牵引。在管211的外周面211a配置有支架202,并且管211的基端211d附近部分插入到单腔管221内。因此,在管211和支架202之间产生的摩擦及在管211和单腔管221之间产生的摩擦成为使管211向近手侧移动时的阻力。操作人员为了使管211向近手侧移动,需要以至少超过该阻力的大小的力量向近手侧牵引操作部219。
参照图15对具备保护构件218的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210和不具备保护构件218的导管的使用时的管道216的行动的差异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能够供引导线203贯穿的导引导管210中,为了能够将引导线203贯穿到管道216的内部,管道216的内周面216b优选为截面圆形且是凹凸较少的形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管道216的外周面216a固定有操作线217。
由于操作线217固定于管道216的外周面216a,因此管道216在自管道216的中心轴线分开的位置与管211的中心轴线平行地被向基端侧牵引。若在管211的移动有阻力的状态下操作线217向近手侧牵引管道216,则产生欲使管道216向管道216的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移动的力。
若管道216欲向管道216的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移动,则配置在单腔管221内的管211成为被管道216和单腔管221夹持的状态。若欲使操作线217向近手侧移动的力变大,则欲使管道216的中心轴线倾斜的力也变大,因此管211被管道216和单腔管221以更强的力夹持。因此,若欲使操作线217向近手侧移动的力变大,则使管211向近手侧移动时的阻力也增大,需要以超过该阻力的大小的方式以更强的力牵引操作部219,由此存在阻力进一步增大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即使以被管道216和单腔管221夹持的管211断裂的程度的大小的力向近手侧拉动操作部19,也存在管211不移动的可能性。
即使在管211和单腔管221之间预先设定了充分的间隙的情况下,若在欲使管道216的中心轴线倾斜的力的作用下管道216以扩大管211的内径的方式压迫管211的内周面211b,则根据该压迫力的大小也存在管道216使管211断裂的可能性。
若管211断裂,则管道216和操作线217自管211分离,因此不能使管211进一步向近手侧移动。其结果,存在支架202的留置变得不完全、或者支架202不留置在适当的位置的可能性。
与牵引操作线217的力的大小相对应的管道216的中心轴线的斜率的大小受到操作线217和管道216之间的接合区域的最靠基端侧的位置的影响。例如,在管道216未设置保护构件218的情况下,上述的接合区域的基端是焊接区域B1的基端。此外,在管道216设有保护构件218的情况下,上述的接合区域的基端是保护构件218的基端(即管道216的基端面216e的位置)。
在接合区域的最靠基端侧的位置处于管道216的基端216d时,管道216的中心轴线难以倾斜。相对于此,随着接合区域的最靠基端侧的位置成为管道216的顶端216c侧,管道216的中心轴线易于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金属制的操作线217固定于金属制的管道216的外周面216a,同时采用利用焊接区域B1的焊接进行的固定和使用保护构件218进行的固定。保护构件218在管道216的基端216d连接管道216的基端216d和操作线217。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管道216的基端216d和操作线217未连接的情况相比,操作线217被牵引时的管道216的中心轴线的斜率的大小较小。即,本实施方式的保护构件218通过将管道216的中心轴线的斜率抑制在最小限度而以管211不断裂的方式保护管211的内周面211b。
在替代使用保护构件218而焊接管道216的基端216d和操作线217的情况下,由于用于焊接的热量经由操作线217扩散,因此存在管道216和操作线217不适当地接合的情况。例如,存在不能将管道216和操作线217加热到焊接所需要的温度而发生接合不良、或者因将管道216和操作线217加热到焊接所需要的温度而使管道216产生应变或者操作线217熔断的可能性。因此,焊接管道216的基端216d和操作线217的难易度较高。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构件218由树脂形成,其连接管道216和操作线217。具体地讲,通过使树脂的流动体附着于管道216和操作线217并使该流动体固化,从而能够将操作线217固定于管道216的基端216d。因此,不存在发生由热量引起的管道216的应变、操作线217的熔断的可能性,管道216的基端216d和操作线217之间的接合较容易。也存在使用保护构件218进行的管道216和操作线217的接合的接合强度与利用焊接而接合管道216和操作线217的情况的接合强度相比较弱的情况。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比保护构件218靠顶端侧的区域管道216和操作线217焊接,因此整体能获得足够高的接合强度。
通过保护构件218接合管道216的基端216d和操作线217,从而牵引操作线217时的管道216的中心轴线的斜率成为最小限度,因此即使管道216的基端216d和操作线217不利用焊接而接合,管道216的基端216d和操作线217也不分开。因此,在使管211向近手侧移动的过程中,在使管211移动时所需要的力不会过度变大,管211难以断裂。
通过操作人员向近手侧牵引操作部219,从而借助连接于操作部219的操作线217使管道216和管211向近手侧移动。操作人员以把持把持部223而单腔管221的顶端的位置不动的方式保持推进导管220。其结果,在维持支架202配置在留置预定位置的状态的同时将导引导管210的管211拉入到单腔管221的内部。
在导引导管210的管211安装的支架202抵接于单腔管221的顶端。因此,在导引导管210的管211被拉入到单腔管221内的过程中支架202不移动。因此,为了通过将导引导管210的管211拉入到单腔管221内从而从支架202拔出管211,使管211相对于支架202向近手侧移动。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系统201的导引导管210在牵引操作线217时管211难以断裂,因此在管211和操作线217之间的连接部位,管211和操作线217难以分离。
(第4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的管道和操作线的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210A具备与第3实施方式所公开的保护构件218不同的保护构件218A。
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210A在保护构件218A以粘接着管道216的基端216d和管211的状态固化这一点上与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构件218A未接合管道216的基端216d和操作线217。保护构件218A配置在管道216的基端面216e中的、在管道216的径向上与配置有操作线217的部位相反的那一侧。保护构件218A的杨式模量小于管道216的杨式模量。
本实施方式的保护构件218A在导引导管210A的制造过程中,以固化前的流动体的状态涂敷于管道216的基端216d,并在流动体固化之前将管道216配置在管211内,从而使该保护构件218A粘接于管道216和管211这两者。
在本实施方式中,管道216和管211利用保护构件218A相粘接。因此,在操作线217被向近手侧牵引的情况下,管道216不会相对于管211移动,管道216和管211一体地向近手侧移动。因此,通过使本实施方式的保护构件218A接合管道216的基端216d和管211的内周面211b,从而能够将由管道216以管道216的基端216d咬入到管211的内周面211b的方式相对于管211移动引起的管211的断裂的可能性抑制得较低。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系统201的导引导管210A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在操作线217的牵引时管211难以断裂,因此在管211和操作线217之间的连接部位,管211和操作线217难以分离。
在管道216的基端216d配置的本实施方式的保护构件218A覆盖由管道216的外周面216a和管道216的基端面216e产生的角部。因此,能够防止角部直接接触管211的内周面211b的状况。并且,由于保护构件218A的杨式模量小于管道216的杨式模量,因此管道216借助保护构件218A按压管211的内周面211b的力小于没有保护构件218A而管道216按直接压管211的内周面211b的情况的力。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210A的保护构件218能够保护管211的内周面211b。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导引导管210A的另一个结构例,也可以是,导引导管210A同时具备第3实施方式所公开的保护构件218和第4实施方式所公开的保护构件218A。在该情况下,保护构件218、218A接合管道216的基端216d和管211的内周面211b,并且接合管道216的基端216d和操作线217。
还可以是,保护构件218、218A配置在管道216的基端面216e的整周范围内。在该情况下,由于管道216的基端面216e和操作线217利用保护构件218、218A相连接,因此能够获得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此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地组合而构成。本发明并不被前述的说明所限定,仅被添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所限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管和操作线难以分离的导引导管。
附图标记说明
1、201、输送系统;2、202、支架;3、203、引导线;10、210、210A、导引导管;11、211、管;11a、211a、管的外周面;11b、211b、管的内周面;11c、211c、管的顶端;11d、211d、管的基端;12、212、细径部;12a、212a、细径部的外周面;13、213、粗径部;13a、213a、粗径部的外周面;13b、213b、粗径部的内周面;15、215、牵引部;16、216、管道;16a、216a、管道的外周面;16b、216b、管道的内周面;16c、216c、管道的顶端;16d、216d、管道的基端;16e、216e、管道的基端面;16f、管道的最基端部;16g、管道的相反部;17、217、操作线;17a、217a、操作线的顶端部;17b、217b、操作线的基端部;17c、217c、操作线的连接面;218、218A、保护构件;19、219、操作部;20、220、推进导管;21、221、单腔管;22、222、多腔管;22a、222a、引导线管腔;22b、222b、操作线管腔;23、223、把持部;23a、223a、把持部的贯通孔;A1、B1、焊接区域。

Claims (10)

1.一种导引导管,其中,
该导引导管包括:
管,其为树脂制,该管具有能够供引导线贯穿的内腔;
管道,其为金属制,并呈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筒状,该管道与所述管呈同轴地安装在所述管内;以及
操作线,其为金属制,该操作线具有顶端部,该顶端部焊接于所述管道的外周面中的比所述管道的基端靠顶端侧的区域,该操作线向所述管道的轴向基端侧延伸,
所述管道具有:
基端面,其在所述管道的基端侧连接所述管道的外周面和所述管道的内周面;以及
最基端部,该最基端部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在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比所述基端面的其他的部位靠基端侧的位置,
所述操作线焊接于所述管道的焊接区域形成在所述管道的同所述最基端部邻接的所述外周面上,并且,所述焊接区域的基端在沿着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位于自所述管道的所述最基端部向顶端侧离开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引导管,其中,
所述管道具有相反部,该相反部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在所述管道的径向上与所述最基端部相反的那一侧并且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最靠顶端侧的位置,
所述相反部在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焊接区域靠基端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引导管,其中,
所述管道具有相反部,该相反部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在所述管道的径向上与所述最基端部相反的那一侧并且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最靠顶端侧的位置,
所述相反部在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焊接区域的基端靠顶端侧且自所述管道的顶端向基端侧离开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引导管,其中,
所述管道的所述基端面相对于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倾斜,所述管道具有相反部,该相反部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在所述管道的径向上与所述最基端部相反的那一侧并且位于所述管道的所述基端面中的最靠顶端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导引导管,其中,
所述相反部和所述管道的外周面利用钝角或者曲面相连接。
6.一种输送系统,其中,
该输送系统包括:
导引导管,其具备能够供引导线贯穿的管和用于使所述管移动的牵引部;以及
推进导管,其内部贯穿有所述牵引部,
所述牵引部包括:
管道,其为金属制,该管道与所述管呈同轴状地安装在所述管内;
操作线,其为金属制,该操作线具有顶端部,该顶端部焊接于所述管道的外周面中的比所述管道的基端靠顶端侧的区域,该操作线向所述管道的轴向基端侧延伸;以及
以及操作部,
所述管道具有:
基端面,其在所述管道的基端侧连接所述管道的外周面和所述管道的内周面;以及
最基端部,该最基端部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在所述管道的轴线方向上比所述基端面的其他的部位靠基端侧的位置,
所述操作线焊接于所述管道的焊接区域形成在所述管道的同所述最基端部邻接的所述外周面上,并且,所述焊接区域的基端在沿着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位于自所述管道的所述最基端部向顶端侧离开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系统,其中,
所述管道具有相反部,该相反部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在所述管道的径向上与所述最基端部相反的那一侧并且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最靠顶端侧的位置,
所述相反部在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向上位于比所述焊接区域靠基端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系统,其中,
所述管道具有相反部,该相反部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在所述管道的径向上与所述最基端部相反的那一侧并且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最靠顶端侧的位置,
所述相反部在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向上位于比所述焊接区域的基端靠顶端侧且自所述管道的顶端向基端侧离开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系统,其中,
所述管具有位于该输送系统的顶端侧的细径部和位于该输送系统的基端侧的粗径部,该输送系统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管的所述粗径部的外周面的支架,
所述推进导管具有单腔管、固定于所述单腔管的基端部的多腔管以及把持部,
所述多腔管具有供所述引导线贯穿的引导线管腔和供所述操作线贯穿的操作线管腔,所述引导线管腔在所述多腔管的顶端开口,并且在比所述多腔管的顶端靠基端侧的部位在所述多腔管的侧面开口,所述操作线管腔在所述多腔管的顶端和基端开口,
所述单腔管是供所述导引导管的所述管的所述粗径部插入的筒状构件,所述单腔管的顶端面是与所述单腔管的中心线正交的平面,所述单腔管的顶端面能够抵接于所述支架的基端而支承所述支架,所述单腔管的壁厚的大小为所述支架的内半径与外半径之差以上,所述单腔管的中心线方向上的所述单腔管的长度是能够与所述导引导管的所述管的尺寸相对应地将所述导引导管的所述管的所述粗径部完全容纳在所述单腔管的内部的长度,
所述操作线插入于所述多腔管的腔管之一,
所述支架的基端面抵接于所述单腔管的顶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系统,其中,
所述基端面相对于所述管道的中心轴线倾斜,
所述管道具有相反部,该相反部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在所述管道的径向上与所述最基端部相反的那一侧,并且位于所述基端面中的最靠顶端侧的位置。
CN201780035363.0A 2016-06-08 2017-06-06 导引导管和输送系统 Active CN1093105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4710 2016-06-08
JP2016114710A JP6697958B2 (ja) 2016-06-08 2016-06-08 ガイド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デリバリーシステム
JP2016114711A JP2017217252A (ja) 2016-06-08 2016-06-08 ガイドカテーテル
JP2016-114711 2016-06-08
PCT/JP2017/020979 WO2017213139A1 (ja) 2016-06-08 2017-06-06 ガイドカテーテ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0508A CN109310508A (zh) 2019-02-05
CN109310508B true CN109310508B (zh) 2021-09-24

Family

ID=60577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5363.0A Active CN109310508B (zh) 2016-06-08 2017-06-06 导引导管和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4846B2 (zh)
CN (1) CN109310508B (zh)
DE (1) DE112017002891B4 (zh)
WO (1) WO20172131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10205A1 (ja) * 2018-11-27 2020-06-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装置
WO2021210183A1 (ja) * 2020-04-17 2021-10-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6923A (en) * 1984-06-25 1986-05-06 Cordis Corporation Curving tip catheter
US4777955A (en) * 1987-11-02 1988-10-18 Cordis Corporation Left ventricle mapping probe
US5042707A (en) * 1990-10-16 1991-08-27 Taheri Syde A Intravascular stapl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US5231989A (en) * 1991-02-15 1993-08-03 Raychem Corporation Steerable cannula
JPH08187292A (ja) 1995-01-09 1996-07-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テーテル
US6248100B1 (en) * 1997-08-14 2001-06-19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Drainage catheter delivery system
US6544215B1 (en) * 1998-10-02 2003-04-08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Steerable device for introducing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aratus into the body
US7972323B1 (en) * 1998-10-02 2011-07-05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Steerable device for introducing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aratus into the body
US6976979B2 (en) * 2002-10-31 2005-12-20 Medtronic, Inc. Malleable cannula
JP5275791B2 (ja) 2005-04-20 2013-08-28 クック メディカ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エルエルシー 医療用装置のための内部継手
AU2006320732B2 (en) * 2005-11-30 2012-07-05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Over the endoscope introducer for stents
US8029461B2 (en) * 2008-01-11 2011-10-04 Joseph Michael Thielen Closable loop access guide catheter
JP6294669B2 (ja) * 2011-03-01 2018-03-14 エンドロジックス、インク 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WO2013133081A1 (ja) 2012-03-08 2013-09-12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システム
US9387106B2 (en) * 2013-02-28 2016-07-12 Medtronic Vascular, Inc. Medical device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9918863B2 (en) * 2013-11-13 2018-03-20 Covidien Lp Steerable gastric calibration tube
DE112015000997T5 (de) * 2014-03-26 2016-12-01 Olympus Corporation Stenteinbringungssystem und Endoskopsystem
JP2016093350A (ja) 2014-11-14 2016-05-2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68830B2 (ja) 2014-12-12 2019-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14769B2 (ja) 2014-12-12 2019-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376673B2 (en) * 2015-06-19 2019-08-13 Evalve, Inc. Catheter guiding system and methods
US10799677B2 (en) * 2016-03-21 2020-10-13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Multi-direction steerable handles for steering cathet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0508A (zh) 2019-02-05
US20190070030A1 (en) 2019-03-07
DE112017002891B4 (de) 2023-07-20
US11234846B2 (en) 2022-02-01
WO2017213139A1 (ja) 2017-12-14
DE112017002891T5 (de) 2019-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90693B1 (en) Swivel tip assembly and catheter using same
JP2933389B2 (ja) 遠位端側にガイドワイヤ用の管腔を有する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US20130237962A1 (en) Catheter assembly
US20030236492A1 (en) Catheter assembly with side wall exit lumen and method therefor
US9211389B2 (en) Offset soft tip with proposed tooling
US20110270229A1 (en) Catheter
CN109310508B (zh) 导引导管和输送系统
JPH07204280A (ja) カウンタボアを有する改良されたカテーテル結合装置及びその結合方法
US11812993B2 (en) Flexible torque cable for delivery of medical devices
JP2009519777A (ja) 均一直径の交換ジョイントを備えた迅速交換カテーテル
US20060116691A1 (en) Guide insertion device
EP3009108B1 (en) Stent placement device
WO2020039653A1 (ja) 医療用管状体搬送装置
CN113646028A (zh) 导管
JP2017217252A (ja) ガイドカテーテル
JP6697958B2 (ja) ガイド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デリバリーシステム
WO2020195719A1 (ja) 医療用管状体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78460B2 (ja) 医療用管状体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13418B2 (ja) カテーテル
CN113164273B (zh) 支架输送装置
CN113056243A (zh) 医疗用支架和支架输送装置
WO2021171849A1 (ja) 医療用シャフト、医療デバイスおよび医療用シャフトの製造方法
US11116651B2 (en) Vascular stent delivery system and tubing assembly thereof
WO2021250899A1 (ja) 管状部材の接続構造および内視鏡用処置具
JP2022059746A (ja) 医療用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