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96427A - 热回收结构 - Google Patents

热回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96427A
CN109296427A CN201810706896.3A CN201810706896A CN109296427A CN 109296427 A CN109296427 A CN 109296427A CN 201810706896 A CN201810706896 A CN 201810706896A CN 109296427 A CN109296427 A CN 1092964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ortion
heat exchange
actuator
exchange department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068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96427B (zh
Inventor
村田登志朗
市川幸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go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go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go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ang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96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96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96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964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5/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 F01N5/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the devices using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GHOT 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POSITIVE-DISPLACEMENT ENGINE PLANTS; USE OF WASTE HEAT OF COMBUSTION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G5/00Profiting from waste heat of combustion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G5/02Profiting from waste heat of exhaust gases
    • F02G5/04Profiting from waste heat of exhaust gase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waste heat from combustion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08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1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GHOT 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POSITIVE-DISPLACEMENT ENGINE PLANTS; USE OF WASTE HEAT OF COMBUSTION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G5/00Profiting from waste heat of combustion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G5/02Profiting from waste heat of exhaust g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240/00Combination or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different exhaust treating devices, or of at least one such device with an auxiliary device, not covered by indexing codes F01N2230/00 or F01N2250/00, one of the devices being
    • F01N2240/02Combination or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different exhaust treating devices, or of at least one such device with an auxiliary device, not covered by indexing codes F01N2230/00 or F01N2250/00, one of the devices being a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410/00By-passing, at least partially, exhaust from inlet to outlet of apparatus, to atmosphere or to other dev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10Fuel manifol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回收结构。热回收结构包括配管部、热交换部以及致动器。所述配管部倾斜为使得所述配管部的侧面面向斜下侧,并且构造为使得来自发动机的排气流通穿过所述配管部。所述热交换部构造为与所述配管部连通并且构造为执行在热介质与从所述配管部流入到所述热交换部中的所述排气之间的热交换,使得因此与所述热介质进行了热交换的所述排气流出所述配管部。所述致动器构造为运行选择阀,所述选择阀构造为在所述排气流通穿过所述配管部的状态与所述排气流通穿过所述热交换部的状态之间切换。

Description

热回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回收结构。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14-095362号(JP 2014-095362 A)公开了一种热回收系统,其包括:排气管部,排气被排放到所述排气管部中;热回收装置,其从所述排气管部分出并且设置在所述排气管部上方,以便执行排气与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交换;冷却管,通过所述冷却管冷却介质被引入到所述热回收装置中;以及致动器,其设置在所述排气管部的横向侧并且构造为驱动选择阀,所述选择阀使得用于引入到排气管部中的排气的通道在排气管部与热回收装置之间改变。在热回收系统中,冷却管设置在致动器与热回收装置之间。
发明内容
在JP 2014-095362A的热回收系统中,冷却管布置在致动器与热回收装置之间,使得致动器周围的气温被冷却介质降低,以便防止致动器受到由来自排气的辐射热引起的热损坏。然而,存在抑制致动器受到热损坏的改进空间。
考虑到以上事实,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回收结构,其能够抑制致动器受到热损坏。
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热回收结构,其包括配管部、热交换部以及致动器。所述配管部放置在设置在车辆地板上的地板通道的内部,所述地板通道在下侧开放。所述配管部倾斜为使得所述配管部的侧面面向斜下侧,并且所述配管部构造为使得来自发动机的排气流通穿过所述配管部。所述热交换部在所述地板通道的内部放置在所述配管部的上方,并且构造为与所述配管部连通。所述热交换部构造为执行在热介质与从所述配管部流入到所述热交换部中的所述排气之间的热交换,使得因此与所述热介质进行了热交换的所述排气流出所述配管部。所述致动器放置在所述地板通道的内部,以便面向所述配管部的所述侧面。所述致动器构造为运行选择阀,所述选择阀构造为在所述排气流通穿过所述配管部的状态与所述排气流通穿过所述热交换部的状态之间切换。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热回收结构中,热交换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放置在配管部上方。
注意到的是,配管部的“侧面”为当排气的流通方向沿着前后方向时放置在右侧或左侧(侧方侧)的表面。“热交换部放置在配管部上方的构造”包括热交换部的至少一部分放置在高于配管部的位置的构造。即,当热交换部的至少一部分放置在高于配管部的位置时,所述构造对应于“热交换部放置在配管部上方的构造”。“致动器面向侧面的构造”包括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放置在侧面面向的斜下侧(与侧面垂直的方向)的构造。即,当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放置在侧面面向的斜下侧(与侧面垂直的方向)时,所述构造对应于致动器面向侧面的构造。而且,权利要求书中的“侧面”与“包括上下方向(高度方向)的方向”为热回收结构的组成部分(配管部、热交换部以及致动器)放置在设置在车辆地板上的地板通道的内部的状态(即,它们设置在车辆中的状态)下的概念。
在根据上述构造的热回收结构中,当由致动器运行选择阀以引起排气流通穿过配管部的状态时,来自发动机的排气流通穿过配管部。当由致动器运行选择阀以便切换至排气流通穿过热交换部的状态时,排气从配管部流入到放置在配管部上方或至少部分地放置在配管部上方的热交换部中。在热交换部中,执行在热介质与从配管部流入热交换部中的排气之间的热交换,并且因此与热介质进行了热交换的排气流出配管部。
在此,由于地板通道的下侧是开放的,所以在车辆行驶时产生的行驶风容易从下侧进入地板通道的内部。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热回收结构中,配管部倾斜为使得侧面面向斜下侧。由此,相比于配管部的侧面面向横向侧(正好在侧面旁边)的构造,从下方进入地板通道的内部的行驶风容易撞击配管部的侧面。出于这个原因,侧面能够被因此从下方进入地板通道的内部的行驶风有效地冷却。因此,来自配管部的辐射热几乎不能够传递至致动器,由此使得能够抑制致动器受到热损坏。
而且,由于致动器放置为以便面向面向斜下侧的侧面,所以致动器放置在地板通道的内部的侧面的斜下侧。即,相比于配管部的侧面面向横向侧(正好在侧面旁边)并且致动器放置在面向侧面的位置的构造,致动器放置在地板通道的内部的较低的位置处。出于这个原因,从下方进入地板通道的内部的行驶风容易撞击致动器,使得致动器能够被有效地冷却。这使得能够抑制致动器受到热损坏。
而且,在热回收结构中,所述热交换部可以倾斜为使得放置在与所述配管部的所述侧面相同侧的侧面面向所述斜下侧。所述致动器可以放置为以便面向所述热交换部的所述侧面和所述配管部的所述侧面。
在上述构造的热回收结构中,相比于热交换部的侧面面向横向侧(正好在侧面旁边)的构造,从下方进入地板通道的内部的行驶风容易撞击热交换部的侧面。出于这个原因,侧面能够被因此从下方进入地板通道的内部的行驶风有效地冷却。因此,来自热交换部的辐射热几乎不能传递至致动器,由此使得能够抑制致动器受到热损坏。
而且,由于致动器放置为以便面向热交换部的侧面以及配管部的侧面,所以在地板通道的内部致动器放置在侧面的斜下侧。即,相比于热交换部的侧面与配管部的侧面面向横向侧(正好在它们旁边)并且致动器放置在面向侧面的位置的构造,致动器放置在地板通道的内部的较低的位置处。出于这个原因,从下方进入地板通道的内部的行驶风容易撞击致动器,使得致动器能够被有效地冷却。这使得能够抑制致动器受到热损坏。
而且,在热回收结构中,所述致动器的最底表面的高度可以等于或低于所述配管部的最底表面的高度。
注意到的是,“致动器的最底表面”表示致动器中的“最低位置处的表面”。“配管部的最底表面”表示配管部中的“最低位置处的表面”。“致动器的最底表面的高度等于或低于配管部的最底表面的高度的构造”包括“致动器的最底表面的高度与配管部的最底表面的高度相同的构造”以及“致动器的最底表面的高度低于配管部的最底表面的高度的构造”。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热回收结构中,致动器放置在等于或低于配管部的最底表面的高度的高度处。出于这个原因,相比于致动器的最底表面的高度高于配管部的最底表面的高度的构造,从下方进入地板通道的内部的行驶风容易撞击致动器的最底表面,使得致动器能够被有效地冷却。这使得能够抑制致动器受到热损坏。
而且,所述致动器的最底表面的高度可以高于所述配管部的最底表面的高度。即使在如上所述构造的热回收结构中,当致动器放置在比配管部相对低的位置处时,从下方进入地板通道的内部的行驶风也容易撞击致动器,使得致动器能够被有效地冷却。
而且,在热回收结构中,所述热交换部与所述配管部以倾斜的方式放置,使得所述热交换部与所述配管部的高度方向上的总长度比所述热交换部与所述配管部的沿着所述配管部的所述侧面的总长度短。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热回收结构中,相比于热交换部与配管部放置为使得配管部的侧面沿着上下方向放置的构造,热交换部与配管部的在高度方向上的总长短变短。出于这个原因,即使当地板通道的内部的沿着高度方向的空间小时,也能够将配管部和热交换部放置在其中。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的构造,所以本发明具有能够抑制致动器受到热损坏的出色效果。
附图说明
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益处以及技术和工业方面的重要性,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为示意性地图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热回收结构的整体结构的视图;
图2为示意性地图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热回收结构的侧截面图;
图3为示意性地图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热回收结构的前截面图;
图4为示意性地图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热回收结构的平面图;
图5为示意性地图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热回收结构中的致动器的平面图;以及
图6为由设置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热回收结构中的致动器运行的凸轮的运行图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在附图中适宜地示出的箭头“前”(FR)、箭头“右”(RH)以及箭头“上”(UP)分别指示前侧、右侧以及上侧。而且,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使用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为热回收结构10的组成部分设置车辆中的情况下的方向。因此,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使用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对应于应用有热回收结构10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而且,在接下来的描述中,排气的气体循环方向上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可以只被分别称作“上游侧”和“下游侧”。
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热回收结构10的构造。图1图示了热回收结构10。
热回收结构10为如下的结构:通过与后述的热交换部30中的冷却剂(热介质的示例)热交换来回收来自诸如汽车的车辆的发动机12的排气的热。在热回收结构10中回收的热,例如被用于促进发动机12的变暖等。
如图1所示,热回收结构10更具体地包括排气管13、热交换部30、选择阀18以及致动器19。
排气管13由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管组成。排气管13的前端连接至发动机12。由此,来自发动机12的排气从排气管13的前端流入到排气管13中,并且朝向后侧流通。在每个附图中,排气流通的气体流通方向被适宜地指示为箭头A。
排气管13包括用作管的一部分的筒状的配管部20。催化转换器14设置在排气管13中的配管部20的上游侧。催化转换器14具有如下的功能:从穿过催化转换器14的排气中移除特定的物质,以便净化排气。
配管部20被设置为筒状,使得多个分开的构件(例如,两个分开的构件)通过作为示例的焊接等接合。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配管部20包括第一构件61和第二构件62,所述第一构件61具有左侧壁63、底壁65以及右侧壁67,所述第二构件62具有上壁64。
第一构件61包括从左侧壁63的上端和右侧壁67的上端向上(朝向斜上左侧)延伸的接合部69。第二构件62包括从上壁64的左端和右端向上(朝向斜上左侧)延伸的接合部68。接合部68接合至接合部69,使得配管部20被设置为筒状。
上壁64还用作将热交换部30与配管部20隔开的壁。因此,上壁64为用于配管部20的上壁,并且还用作用于热交换部30的管状部32(稍后描述)的底壁。
注意到的是,作为一个示例,配管部20的外部形状设置为大体矩形的形状。而且,在配管部20中,排气朝向后侧流通。即,排气在图3中的纸平面上从深度侧向近侧流通。
热交换部30具有执行排气与冷却剂(热介质的示例)之间的热交换的功能。如图3和图4所示,热交换部30放置在配管部20的斜上左侧。更具体地,热交换部30包括放置在配管部20的斜上左侧的管状部32,以及放置在管状部32内部的热交换器34。
如图2所示,管状部32包括前壁71和后壁73。而且,如图3所示,管状部32包括左侧壁72、右侧壁74以及上壁75。作为示例,管状部32的外部形状设置为大体矩形的形状(参见图3)。
而且,如图2所示,管状部32包括入口32A和出口32B,排气经由所述入口32A流入到管状部32中,排气经由所述出口32B从管状部32的内部流出。管状部32的入口32A和出口32B分别与排气管13的配管部20的上游部22和下游部24连通。由此,管状部32并行地连接至配管部20,以便组成绕过配管部20的排气通道。
如图2所示,热交换器34放置在管状部32内部的气体流通方向的中间位置。热交换器34设置有气体通道(未示出),所述气体通道以贯通的方式沿前后方向设置,以便使排气穿过其而流通。
而且,通过使冷却剂在热交换器34的内部与发动机12之间流通的冷却剂流通通道16连接至热交换器34。由于由发动机12的动力驱动的水泵(未示出)的运行,如图1所示,冷却剂流通穿过冷却剂流通通道16(在图1中,冷却剂的流动由箭头B指示)。由此,热交换器34执行排气与冷却剂之间的热交换,使得冷却剂回收排气的热,以便将热用于促进发动机12的变暖等。
如图2所示,冷却剂流通通道16穿透管状部32的前壁71和后壁73。而且,冷却剂流通通道16被构造为使冷却剂经由致动器19(热致动器)在热交换器34的内部与发动机12之间流通。
注意到的是,例如,就在发动机12起动之后或者当通过关闭汽车的点火开关而使发动机12停止时,冷却剂不流通穿过冷却剂流通通道16。而且,例如,在热回收结构10被应用至混合动力汽车的情况下,当发动机12由于发动机12的间歇运行而停止时,冷却剂不流通穿过冷却剂流通通道16。
通过这样的构造,热交换部30执行冷却剂与从排气管13的配管部20经由入口32A流入其中的排气之间的热交换,并且因此进行了与冷却剂热交换的排气经由出口32B流出至配管部20(参见图2)。
如图2所示,配管部20的上游部22设置有选择阀18,所述选择阀18构造为在排气流通穿过排气管13的配管部20的状态以及排气流通穿过热交换部30(管状部32)的状态之间切换。选择阀18由配管部20支撑,以便在配管部20的通道被关闭的位置(由图2中的实线指示的位置)与配管部20与入口32A之间的部分被关闭的位置(由图2中的双点划线指示的位置)之间能够旋转(能够摆动)。
如图5所示,选择阀18的旋转轴18A的第一端穿透配管部20的左侧壁63,以便突出到配管部20外部。保持凸轮89的凸轮保持构件88被固定至旋转轴18A的第一端。凸轮89由致动器19可旋转地驱动。
而且,螺旋弹簧80设置在旋转轴18A的第一端的外周上,并且螺旋弹簧80容纳在附接至配管部20的左侧壁63的弹簧容纳壳体86中。螺旋弹簧80的第一端被固定至弹簧容纳壳体86,并且螺旋弹簧80的第二端被固定至凸轮保持构件88。
作为示例,螺旋弹簧80将选择阀18朝向配管部20的通道被关闭的位置(由图2中的实线指示的位置)偏置。因此,作为初始位置,选择阀18被放置在配管部20的通道被关闭的位置(由图2中的实线指示的位置)。
作为致动器19,使用依靠冷却剂的温度而驱动的热致动器。更具体地,作为示例,致动器19被如下地构造。
如图5所示,致动器19包括外壳91、筒状构件93、杆94以及螺旋弹簧90。致动器19被放置在冷却剂流通通道16的路径(更具体地,从发动机12至热交换器34的路径)的中间,并且冷却剂在外壳91内部流通。
外壳91被设置为筒状,所述筒状在其轴向第一端具有开口,并且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凸缘部91A设置在所述轴向第一端。热元件设置在外壳91内部,在所述热元件中容纳有诸如热蜡(thermowax)(未示出)的温感构件。
冷却剂从发动机12侧所流经的第一通道16A(流动管)与外壳91的轴向第二端连通(连接)。使冷却剂从外壳91流通至热交换部30(热交换器34)的第二通道16B(流动管)的第一端与外壳91的上部连通(连接)。第二通道16B(流动管)的第二端穿透管状部32的后壁73,以便与热交换器34连通(连接)。第一通道16A和第二通道16B用作冷却剂流通通道16的一部分。
筒状构件93被设置为在其轴向第一端具有开口的筒状,并且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凸缘部93A设置在所述轴向第一端。筒状构件93的开口端部与外壳91的开口端部连通。杆94与筒状构件93同轴地放置在筒状构件93内部,并且其前端穿透筒状构件93的轴向第二端。
用于按压凸轮89的按压部94A固定至杆94的前端。设置在外壳91内部的热元件与杆94的后端接触。螺旋弹簧90放置在杆94的外周,并且沿杆94容纳在筒状构件93中的方向(箭头C方向)偏置杆94。
在致动器19中,冷却剂在热元件周围流通,并且当冷却剂的温度达到提前设定的预定温度时,热元件的热蜡膨胀以按压杆94。由此,当固定至杆94的前端的按压部94A按压凸轮89并且旋转轴18A抵抗螺旋弹簧80的偏置力而旋转时,如由图6中的双点划线指示的,选择阀18向关闭配管部20与入口32A之间的部分的位置(由图2中的双点划线指示的位置)移动。由此,排气流通穿过排气管13的配管部20。
而且,当冷却剂的温度变得小于预定温度时,热元件的热蜡收缩,使得杆94被螺旋弹簧90偏置,以便沿如由图6中的实线指示的箭头C方向移动。由此,旋转轴18A由螺旋弹簧80的偏置力旋转,使得选择阀18向配管部20的通道被关闭的位置(由图2中的实线指示的位置)移动。
如上所述,当旋转轴18A由致动器19旋转时,选择阀18被运行。
注意到的是,如图5所示,致动器19附接至支架97,所述支架97设置在配管部20的左侧壁63中。更具体地,外壳91的凸缘部91A和筒状构件93的凸缘部93A通过紧固构件99紧固至支架97。而且,树脂材料被用于致动器19中的杆94的接纳部等。在图1、图2以及图4中,致动器19被示意性地图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管状部32、配管部20以及致动器19放置在设置在地板面板101(车辆地板的示例)中的地板通道102内部。地板通道102包括右侧壁113、左侧壁115以及上壁117,并且地板通道102的下侧开放。右侧壁113、左侧壁115以及上壁117沿前后方向延伸。更具体地,管状部32、配管部20以及致动器19放置在空间103中,所述空间103被地板通道102的右侧壁113、左侧壁115以及上壁117的内周表面102A围绕。
在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地板通道102内部,配管部20以倾斜的方式放置,使得左侧壁63的侧面63A(外表面)面向斜下左侧。
结果,配管部20的右侧壁67的侧面67A(外表面)面向地板通道102内部的斜上右侧。而且,配管部20的底壁65的底面65A(外表面)面向地板通道102内部的斜下右侧。而且,配管部20的上壁64的顶面64A(外表面)面向地板通道102内部的斜上左侧。
注意到的是,配管部20的“侧面”为放置在气体流通方向沿着前后方向时的右侧或左侧(横向侧)的表面。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描述的目的,配管部20的壁已经被描述为上壁64、左侧壁63、底壁65以及右侧壁67,但配管部20的壁的右、左、上和下并不限于此。例如,底壁65可以被看作侧壁,而底面65A可以被看作面向斜下侧的侧面。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热交换部30(管状部32)放置在配管部20的斜上左侧。管状部32以倾斜的方式放置,使得左侧壁72的侧面72A(外表面)面向地板通道102内部的斜下左侧。
结果,管状部32的右侧壁74的侧面74A(外表面)面向地板通道102内部的斜上右侧。而且,管状部32的上壁75的顶面75A(外表面)面向地板通道102内部的斜上左侧。
而且,热交换部30(管状部32)和配管部20以倾斜的方式放置,使得热交换部30(管状部32)与配管部20的高度方向上的总长度L1比热交换部30(管状部32)与配管部20的沿着配管部20的左侧壁63的侧面63A的总长度L2短。
致动器19放置在地板通道102内部,以便面向配管部20的左侧壁63的侧面63A以及管状部32的左侧壁72的侧面72A。注意到的是,“致动器19面向侧面的构造”包括致动器19的至少一部分放置在侧面面向的斜下侧(与侧面垂直的方向)的位置的构造。即,当致动器19的至少一部分放置在侧面面向的斜下侧(与侧面垂直的方向)的位置时,所述构造对应于致动器19面向侧面的构造。
而且,致动器19构造为使得最底表面19A的高度比配管部20的最底表面20A的高度降低。配管部20的最底表面20A为左侧壁63与底壁65之间的边界部的外表面。注意到的是,“致动器19的最底表面19A”表示致动器19中的“最低位置处的表面”。“配管部20的最底表面20A”表示配管部20中的“最低位置处的表面”。
致动器19放置在热交换部30(管状部32)下方。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致动器19放置在热交换部30(管状部32)下方的位置,以便在平面图中与其重叠。
下面将描述本实施例的效果。在热回收结构10中,当冷却剂的温度变得小于预定温度时,致动器19的热元件的热蜡收缩,使得杆94被螺旋弹簧90偏置,以便沿如由图6中的实线指示的箭头C方向移动。由此,旋转轴18A由螺旋弹簧80的偏置力旋转,使得选择阀18向配管部20的通道被关闭的位置(由图2中的实线指示的位置)移动。
结果,配管部20中的排气经由入口32A流入到热交换部30(管状部32)中。因此流入到热交换部30(管状部32)中的排气在热交换器34中与冷却剂进行热交换。由此,排气的热被回收。因此,与冷却剂进行了热交换的排气经由热交换部30的出口32B流出至配管部20。
在此,由于地板通道102的下侧是开放的,所以在车辆行驶时产生的行驶风容易从下方进入地板通道102内部。在热回收结构10中,如图3所示,配管部20以倾斜的方式放置,使得在地板通道102内部的左侧壁63的侧面63A(外表面)面向斜下左侧。
由此,相比于配管部20的侧面63A面向左侧(正好在侧面63A旁边)的构造,从下方进入地板通道102内部的行驶风容易撞击配管部20的侧面63A。由于这个原因,侧面63A能够被因此从下方进入地板通道102内部的行驶风有效地冷却。因此,来自配管部20的辐射热能够几乎不传递至致动器19,由此使得能够抑制致动器19受到热损坏。
而且,如图3所示,热交换部30(管状部32)以倾斜的方式放置,使得在地板通道102内部的左侧壁72的侧面72A(外表面)面向斜下左侧。
由于这个原因,相比于热交换部30的侧面72A面向左侧(正好在侧面72A的旁边)的构造,从下方进入地板通道102内部的行驶风容易撞击热交换部30的侧面72A。由于这个原因,侧面72A能够被因此从下方进入地板通道102内部的行驶风有效地冷却。因此,来自热交换部30的辐射热能够几乎不传递至致动器19,由此使得能够抑制致动器19受到热损坏。
而且,由于致动器19放置为以便面向面向斜下侧的侧面72A和侧面63A,所以致动器19在地板通道102内部放置在侧面72A和侧面63A的斜下侧。即,相比于侧面72A和侧面63A面向左侧(正好在它们旁边)并且致动器19放置在面向侧面72A和侧面63A的位置的构造,致动器19在地板通道102内部放置在相对更低的位置。由于这个原因,从下方进入地板通道102内部的行驶风容易撞击致动器19,使得致动器19能够被有效地冷却。这使得能够抑制致动器19受到热损坏。
而且,在热回收结构10中,致动器19的最底表面19A放置在比配管部20的最底表面20A的高度更低的位置。由于这个原因,相比于致动器19的最底表面19A的高度等于或高于配管部20的最底表面20A的高度的构造,从下方进入地板通道102内部的行驶风容易撞击致动器19的最底表面19A,使得致动器19被有效地冷却。这使得能够抑制致动器19受到热损坏。
因此,在热回收结构10中,致动器19在地板通道102内部放置在下方位置处。由此,热交换部30(管状部32)与致动器19之间的高度差大。由此,甚至当冷却剂在热交换部30(管状部32)中沸腾时,沸腾气体几乎不能够通过冷却剂流通通道16(第二通道16B)到达致动器19。这因此使得能够抑制致动器19受到热损坏。
因此,致动器19在地板通道102内部放置在下方位置处。因此,甚至当致动器19受到热损坏时,也能够通过从下侧接近致动器19来更换致动器19而容易地更换致动器19。
而且,在热回收结构10中,热交换部30(管状部32)和配管部20以倾斜的方式放置,使得热交换部30(管状部32)与配管部20的高度方向上的总长度L1比热交换部30(管状部32)与配管部20的沿着配管部20的左侧壁63的侧面63A的总长度L2短。
由于这个原因,相比于热交换部30与配管部20放置为使得配管部20的侧面63A沿着上下方向放置的构造,热交换部30与配管部20的高度方向上的总长度变短。由于这个原因,甚至当在地板通道102内部沿着高度方向的空间小时,也能够将配管部20与热交换部30放置在其中。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的各种变型例。在本实施例中,热交换部30(管状部32)放置在配管部20的斜上左侧。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并且热交换部30(管状部32)可以放置在配管部20上方。“热交换部30放置在配管部20上方的构造”包括热交换部30的至少一部分放置在高于配管部20的位置的构造。即,当热交换部30的至少一部分放置在高于配管部20的位置时,所述构造对应于“热交换部30放置在配管部20上方的构造”。
在本实施例中,配管部20的侧面63A和管状部32的侧面72A面向斜下左侧。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具有至少配管部20的侧面63A面向斜下侧的构造。
在本实施例中,致动器19放置在地板通道102内部,以便面向配管部20的左侧壁63的侧面63A和管状部32的左侧壁72的侧面72A。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致动器19应当放置为以便面向至少配管部20的左侧壁63的侧面63A。
在本实施例中,配管部20的侧面63A和管状部32的侧面72A面向斜下左侧,并且致动器19面向配管部20的侧面63A和管状部32的侧面72A。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至少配管部20的侧面67A和管状部32的侧面74A中的侧面67A可以面向斜下右侧,并且致动器19可以构造为放置为以便面向至少侧面67A和侧面74A中的侧面67A。
在本实施例中,热致动器被用作致动器19,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电磁阀、电动机等可以被用作致动器19。
在本实施例中,致动器19构造为使得最底表面19A的高度低于配管部20的最底表面20A的高度,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致动器19的最底表面19A的高度可以与配管部20的最底表面20A的高度相同。而且,致动器19的最底表面19A的高度可以高于配管部20的最底表面20A的高度。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冷却剂被用作热介质,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ATF流体、CTV流体等可以用作热介质,并且诸如用于热交换的液体或气体能够广泛地应用。
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例及其变型例,并且在不离开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做出各种变型、替换和改进。

Claims (6)

1.一种热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管部,其放置在设置在车辆地板上的地板通道的内部,所述地板通道在下侧开放,所述配管部倾斜为使得所述配管部的侧面面向斜下侧,并且所述配管部构造为使得来自发动机的排气流通穿过所述配管部;
热交换部,其在所述地板通道的内部放置在所述配管部的上方,并且构造为与所述配管部连通,所述热交换部构造为执行在热介质与从所述配管部流入到所述热交换部中的所述排气之间的热交换,使得因此与所述热介质进行了所述热交换的所述排气流出所述配管部;以及
致动器,其放置在所述地板通道的内部,以便面向所述配管部的所述侧面,所述致动器构造为运行选择阀,所述选择阀构造为在所述排气流通穿过所述配管部的状态与所述排气流通穿过所述热交换部的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部的至少一部分放置在所述配管部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部倾斜为使得在与所述配管部的所述侧面相同侧的侧面面向所述斜下侧;并且
所述致动器放置为以便面向所述热交换部的所述侧面和所述配管部的所述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的最底表面的高度等于或低于所述配管部的最底表面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的最底表面的高度高于所述配管部的最底表面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部与所述配管部以倾斜的方式放置,使得所述热交换部与所述配管部的高度方向上的总长度比所述热交换部与所述配管部的沿着所述配管部的所述侧面的总长度短。
CN201810706896.3A 2017-07-25 2018-07-02 热回收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2964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3371 2017-07-25
JP2017143371A JP6815947B2 (ja) 2017-07-25 2017-07-25 排熱回収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96427A true CN109296427A (zh) 2019-02-01
CN109296427B CN109296427B (zh) 2020-11-06

Family

ID=65137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0689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296427B (zh) 2017-07-25 2018-07-02 热回收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04494B2 (zh)
JP (1) JP6815947B2 (zh)
CN (1) CN1092964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98538B1 (ko) * 2018-10-22 2023-11-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배기 테일 트림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4433A (zh) * 2006-08-30 2008-03-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车身安装结构
CN102105661A (zh) * 2008-08-08 2011-06-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排气热回收系统
JP2012057573A (ja) * 2010-09-10 2012-03-22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排気熱回収装置
CN104487670A (zh) * 2012-07-20 2015-04-01 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排气热回收装置
CN104541031A (zh) * 2012-08-10 2015-04-22 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排气热回收装置
CN104948341A (zh) * 2014-03-25 2015-09-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排气热回收装置
JP2015203400A (ja) * 2014-04-16 2015-11-16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排気熱回収器
CN105189952A (zh) * 2013-03-01 2015-12-23 西班牙博格华纳排放系统公司 热回收设备
JP2016186254A (ja) * 2015-03-27 2016-10-27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排気熱回収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115682A (ja) * 2015-12-24 2017-06-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排気熱回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1789B2 (ja) * 2006-12-06 2009-06-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排気熱回収装置
KR101125004B1 (ko) * 2009-12-04 2012-03-27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냉각수 및 오일 통합 열교환형 배기열 회수장치
JP6034147B2 (ja) 2012-11-12 2016-11-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排熱回収装置
JP6245163B2 (ja) 2014-12-24 2017-12-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排熱回収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4433A (zh) * 2006-08-30 2008-03-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车身安装结构
CN102105661A (zh) * 2008-08-08 2011-06-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排气热回收系统
JP2012057573A (ja) * 2010-09-10 2012-03-22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排気熱回収装置
CN104487670A (zh) * 2012-07-20 2015-04-01 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排气热回收装置
CN104541031A (zh) * 2012-08-10 2015-04-22 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排气热回收装置
CN105189952A (zh) * 2013-03-01 2015-12-23 西班牙博格华纳排放系统公司 热回收设备
CN104948341A (zh) * 2014-03-25 2015-09-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排气热回收装置
JP2015203400A (ja) * 2014-04-16 2015-11-16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排気熱回収器
JP2016186254A (ja) * 2015-03-27 2016-10-27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排気熱回収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115682A (ja) * 2015-12-24 2017-06-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排気熱回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32599A1 (en) 2019-01-31
US10704494B2 (en) 2020-07-07
JP2019027280A (ja) 2019-02-21
JP6815947B2 (ja) 2021-01-20
CN109296427B (zh)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0689B (zh) 车用热交换器
US20150041229A1 (en) Front end arrangement with active radiator damper and active radiator control method
US10054026B2 (en) Exhaust heat recovery structure
CN106812622A (zh)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US20160250908A1 (en) Vehicle heating device
KR20150002744A (ko) 서모스탯 장치 및 냉각 시스템
CN100480079C (zh) 车辆空调系统和具有该车辆空调系统的汽车
CN109296427A (zh) 热回收结构
CN104791068B (zh) 具有选择器导向阀的液冷式内燃发动机和控制所述类型的内燃发动机的选择器导向阀的方法
US3153441A (en) He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unit
US10961953B2 (en) Continuously operating water recovery apparatus for a motor vehicle
US10982580B2 (en) Exhaust heat recovery structure
JP5517814B2 (ja) エンジン冷却系システム
CN110017207A (zh) 车辆控制系统
CN105992699A (zh) 具有内燃机和余热收集壳体的车辆、用于利用一部分由内燃机排出的热量的方法及固定式系统、尤其是中央供暖站
KR20010108767A (ko) 배기열 회수용 열교환기
JP2017008753A (ja)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冷却水制御装置及びこれに使用するサーモ弁装置
KR20200027424A (ko) 차량용 냉각기
JP6168408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3701927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214447B2 (ja) 触媒コンバータの冷却機構
JP2009121319A (ja)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7159733B2 (ja) 車両用の空調装置
JP4466257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水経路の分岐構造
RU2183753C2 (ru) Система охлажд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