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9736A - 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 - Google Patents

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89736A
CN109289736A CN201811259813.7A CN201811259813A CN109289736A CN 109289736 A CN109289736 A CN 109289736A CN 201811259813 A CN201811259813 A CN 201811259813A CN 109289736 A CN109289736 A CN 109289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kettle
later period
maintain
easy
spliced ey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598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俊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Qiang Mao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Qiang Mao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Qiang Mao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Qiang Mao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598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897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89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973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0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0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19/002Avoiding undesirable reactions or side-effects, e.g. avoiding explosions, or improving the yield by suppressing side-rea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53Details of the rea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53Details of the reactor
    • B01J19/0066Stirr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18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通过设置承载套件、反应釜装置、清洗装置及搅拌装置。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当需要对反应釜装置进行维护时,生产人员仅需用手握持第一握持块和第二握持块,将反应釜体往远离承载台体的方向移动,即可将反应釜装置从承载台体上脱离出来,对反应釜装置进行后期维护;当生产人员对反应釜装置维护好后,将反应釜装置穿设容置孔,第一引导柱插接于第一插接孔内,第二引导柱插接于第二插接孔内,即可将反应釜装置重新安装在承载台体上。上述过程不需借助辅助拆卸工具和额外的拆卸人员,拆卸效率高,便于后期对反应釜装置进行维护,节约了后期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反应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反应釜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反应釜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搅拌器有锚式、框式、桨式、涡轮式,刮板式,组合式,转动机构可采用摆线针轮减速机、无级变速减速机或变频调速等,可满足各种物料的特殊反应要求。密封装置可采用机械密封、填料密封等密封结构。加热、冷却可采用夹套、半管、盘管、米勒板等结构,加热方式有:蒸汽、电加热、导热油,以满足耐酸、耐高温、耐磨损、抗腐蚀等不同工作环境的工艺需要。而且可根据用户工艺要求进行设计、制造。
目前,在聚丙烯酸酯的生产需要用到反应釜作为生产原料的载体,生产人员设定好反应釜的各项反应参数,将放置在反应釜内的生产原料进行加工处理,最后产出聚丙烯酸酯。但由于反应釜作为化学反应的容器,反应釜的化学反应参数都是必须严格把控的,因此,不管是大型反应釜还是小型反应釜,生产人员都需要定期对反应釜进行维护以及检测,防止过多使用反应釜而损坏。但现有的生产车间中,企业一般会将反应釜固定在位置处生产聚丙烯酸酯,这就会造成倘若后期需要对反应釜进行维护,生产人员就必须借助辅助拆卸工具和额外的拆卸人员合力将反应釜拆卸下来对反应釜进行维护,导致后期维护非常不方便,生产人员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对反应釜进行拆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节省后期维护成本的以及维护成本较低的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包括:
承载套件,所述承载套件包括承载台体和支撑组件,所述承载台体上开设有容置孔、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体上;
反应釜装置,所述反应釜装置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体上,所述反应釜装置包括反应釜体、密封盖体、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所述密封盖体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体上,所述密封盖体上开设有多个清洗孔,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反应釜体穿设所述容置孔,并且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组件一一对应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内,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第一握持块、第一抵持块和第一引导柱,所述第一握持块和所述第一抵持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引导柱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持块上,所述第一引导柱的端部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内,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包括第二握持块、第二抵持块和第二引导柱,所述第二握持块和所述第二抵持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引导柱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持块上,所述第二引导柱的端部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孔内;
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体上,并且所述清洗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所述清洗孔连通;及
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置于所述密封盖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洗装置包括储水箱体、第一输送管道、电磁泵和第二输送管道,所述储水箱体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体上,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储水箱体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电磁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道的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所述清洗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握持块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握持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握持块和所述第一抵持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握持块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握持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握持块和所述第二抵持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和弹性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体上,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橡胶弹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孔为圆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均为圆孔。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通过设置承载套件、反应釜装置、清洗装置及搅拌装置。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当需要对反应釜装置进行维护时,生产人员仅需用手握持第一握持块和第二握持块,将反应釜体往远离承载台体的方向移动,即可将反应釜装置从承载台体上脱离出来,对反应釜装置进行后期维护;当生产人员对反应釜装置维护好后,将反应釜装置穿设容置孔,第一引导柱插接于第一插接孔内,第二引导柱插接于第二插接孔内,即可将反应釜装置重新安装在承载台体上。上述过程不需借助辅助拆卸工具和额外的拆卸人员,拆卸效率高,便于后期对反应釜装置进行维护,节约了后期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废料二次处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落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保护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保护组件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10包括承载套件100、反应釜装置200、清洗装置300及搅拌装置;承载套件100包括承载台体110和支撑组件120,承载台体110上开设有容置孔111、第一插接孔112和第二插接孔113,支撑组件120设置于承载台体110上;反应釜装置200设置于承载台体110上,反应釜装置200包括反应釜体210、密封盖体220、第一安装组件230和第二安装组件240,密封盖体220设置于反应釜体210上,密封盖体220上开设有多个清洗孔,第一安装组件230和第二安装组件240分别设置于反应釜体210的外侧壁上,反应釜体210穿设容置孔111,并且第一安装组件230和第二安装组件240一一对应插接于第一插接孔112和第二插接孔113内,第一安装组件230包括第一握持块231、第一抵持块232和第一引导柱233,第一握持块231和第一抵持块232分别设置于反应釜体210的外侧壁上,第一引导柱233设置于第一抵持块232上,第一引导柱233的端部插接于第一插接孔112内,第二安装组件240包括第二握持块241、第二抵持块242和第二引导柱243,第二握持块241和第二抵持块242分别设置于反应釜体210的外侧壁上,第二引导柱243设置于第二抵持块242上,第二引导柱243的端部插接于第二插接孔113内;清洗装置300设置于承载台体110上,并且清洗装置300的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清洗孔连通;搅拌装置设置于密封盖体220上。如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当需要对反应釜装置200进行维护时,生产人员仅需用手握持第一握持块231和第二握持块241,将反应釜体210往远离承载台体110的方向移动,即可将反应釜装置200从承载台体110上脱离出来,对反应釜装置200进行后期维护;当生产人员对反应釜装置维护好后,将反应釜装置200穿设容置孔111,第一引导柱233插接于第一插接孔112内,第二引导柱243插接于第二插接孔113内,即可将反应釜装置200重新安装在承载台体110上。上述过程不需借助辅助拆卸工具和额外的拆卸人员,拆卸效率高,便于后期对反应釜装置进行维护,节约了后期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清洗装置300包括储水箱体310、第一输送管道320、电磁泵330和第二输送管道340,储水箱体310设置于承载台体110上,第一输送管道320的输入端与储水箱体310的出水口连通,第一输送管道320的输出端与电磁泵330的输入端连通,电磁泵330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管道340的输入端连通,第二输送管道340的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清洗孔连通。如此,当需要对反应釜体210进行清洗时,启动清洗装置300,电磁泵330将储存在储水箱体310向密封盖体220输送,液体水依次从储水箱体310、第一输送管道320、电磁泵330和第二输送管道340向密封盖体220输送液体水,液体水最后从清洗孔中喷出,清洗反应釜体210内部。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握持块23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握持孔。如此,多个第一握持孔的开设可以便于生产人员握持第一握持块,提高生产人员搬运反应釜装置200。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握持块231和第一抵持块232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第一握持块231和第一抵持块232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提高两者的整体机械强度,延长第一握持块231和第一抵持块23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握持块241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握持孔。如此,多个第二握持孔的开设可以便于生产人员握持第二握持块241,提高生产人员搬运反应釜装置200。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握持块241和第二抵持块242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第二握持块241和第二抵持块242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提高两者的整体机械强度,延长第二握持块241和第二抵持块24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支撑组件120包括支撑架121和弹性件,支撑架121设置于承载台体110上,弹性件设置于支撑架110上。如此,支撑架110起到支撑的作用;弹性件起到缓冲的作用,延长支撑架110的使用寿命。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弹性件为橡胶弹性件。
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容置孔为圆孔。
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均为圆孔。
本发明的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通过设置承载套件、反应釜装置、清洗装置及搅拌装置。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当需要对反应釜装置进行维护时,生产人员仅需用手握持第一握持块和第二握持块,将反应釜体往远离承载台体的方向移动,即可将反应釜装置从承载台体上脱离出来,对反应釜装置进行后期维护;当生产人员对反应釜装置维护好后,将反应釜装置穿设容置孔,第一引导柱插接于第一插接孔内,第二引导柱插接于第二插接孔内,即可将反应釜装置重新安装在承载台体上。上述过程不需借助辅助拆卸工具和额外的拆卸人员,拆卸效率高,便于后期对反应釜装置进行维护,节约了后期维护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生产聚丙烯酸酯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得到纯度更加高的聚丙烯酸酯,会在反应釜体上设置搅拌装置,在设定好反应釜体的化学反应参数后,对位于反应釜体中的聚丙烯酸酯进行搅拌,使得生产原料可以在搅拌的过程下,生成出纯度更高的聚丙烯酸酯。在对于现有的搅拌装置,不管是聚丙烯酸酯还是生产原料,其粘合性都较强,在搅拌装置在搅拌的过程中,搅拌装置因为长期搅拌而逐渐降低机械强度,导致搅拌装置损坏,无法正常使用;此外,对于现有的搅拌装置,功能较为单一,搅拌装置仅能起到搅拌的作用,除此以外,并没有什么其他功能,但由于在生产聚丙烯酸酯的过程中,生产原料极容易在反应釜体的内侧壁上凝固,形成块状结构,导致一部分生产原料没有办法参与到化学反应中,导致聚丙烯酸酯的转化率低;再者,倘若后期生产人员需要对反应釜体的内部进行清洁,凝固的生产原料也不容易从反应釜体的内侧壁上处理掉,加大了后期生产人员对反应釜体的清洁难度。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搅拌装置的整体机械强度、增加搅拌装置的功能以及后期提高生产人员对反应釜体的清洁效率。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装置700包括搅拌驱动器710、搅拌套件720和废料处理套件730,所述搅拌驱动器710设置于所述密封盖体上,所述搅拌套件720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体内,并且所述搅拌套件720与所述搅拌驱动器710的驱动轴连接,所述搅拌套件720包括转动杆721和多个搅拌组件722,所述转动杆721与所述搅拌驱动器710的驱动轴连接,多个所述搅拌组件722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动杆721上,在一个所述搅拌组件722中,所述搅拌组件722包括安装杆7221、第一搅拌件7222和第二搅拌件7223,所述安装杆7221设置于所述转动杆721上,所述第一搅拌件7222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杆7221的第一端上,所述第一搅拌件7222包括第一转动部、多个第一搅拌叶72221和多个第一加强件72222,所述第一转动部的端部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杆7221的第一端上,多个所述第一搅拌叶7222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上,多个所述第一加强件7222一一对应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搅拌叶72221之间,所述第二搅拌件7223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杆7221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二搅拌件7223包括第二转动部、多个第二搅拌叶72231和多个第二加强件72232,所述第二转动部的端部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杆7221的第二端上,多个所述第二搅拌叶7223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部上,多个所述第二加强件72232一一对应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搅拌叶72231之间,所述废料处理套件730设置于所述转动杆721上,所述废料处理套件730包括多个刮除组件731,多个所述刮除组件731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动杆721上,在一个所述刮除组件731中,所述刮除组件731包括承载杆7311、第一刮除件7312和第二刮除件7313,所述承载杆7311设置于所述承载杆7311的第一端上开设有第一避位槽,所述承载杆7311的第二端上开设有第二避位槽,所述第一刮除件7312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避位槽内,所述第一刮除件7312包括第一旋转部和多个第一刮刀73121,所述第一旋转部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避位槽内,多个第一刮刀7312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上,所述第二刮除件7313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避位槽内,所述第二刮除件7313包括第二旋转部和多个第二刮刀73131,所述第二旋转部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避位槽内,多个所述第二刮刀7313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部上。
下面对搅拌装置700的具体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当需要对生产原料进行搅拌时,启动搅拌装置700,搅拌驱动器710输出驱动转动转动杆721,搅拌驱动器710带动转动杆721转动,随着转动杆721,设置在转动杆721上的搅拌套件720也跟随着转动,当第一搅拌件7222与生产原料发生物理接触时,多个第一搅拌叶72221会相对转动杆721转动,对生产原料完成搅拌操作,由于多个第一加强件72222一一对应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搅拌叶72221之间,亦即,每相邻两个第一搅拌叶72221之间就设置有一个第一加强件72222,并且相邻两个第一搅拌叶72221之间分别与第一加强件72222连接,第一加强件72222的设置可以提高第一搅拌件7222的整体机械强度,有效地防止了第一搅拌件7222在长期对生产原料进行搅拌的情况下,第一搅拌件7222的整体机械强度下降,导致第一搅拌件7222损坏;与此同时,在转动杆721的同时,多个刮除组件731相对转动杆721转动,当刮除组件731相对转动杆721转动时,设置在承载杆7311上第一旋转部上的多个第一刮刀7312与凝固在反应釜内侧壁上的生产原料发生物理接触,第一刮刀7312将凝固的生产原料从反应釜体的内侧壁上刮除下来,防止过多的生产原料凝固在反应釜的内侧壁上,导致聚丙烯酸酯的转化率偏低,能够减轻后期生产人员对反应釜体清洁负担,大大提高生产人员的清洁效率以及清洁质量。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搅拌件7223与第一搅拌件7222的工作原理一致,不再对第二搅拌件7223的具体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解释,参考第一搅拌件7222的工作原理即可;第二刮除件7313和第一刮除件7312的工作原理一致,不再对第二刮除件7313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解释,参考第二刮除件7313的工作原理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刮除件7312和第二刮除件7313对凝固在反应釜体内侧壁上的生产原料刮除后,块状生产原料还可能会因为再次粘附在反应釜体的内侧壁上。因此,为了防止刮除的块状生产原料再次粘附在反应釜体的内侧壁上,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装置700还包括废料二次处理组件740,所述废料二次处理组件740设置于所述转动杆721上,所述废料二次处理组件740包括落料盖体741和落料盘742,所述落料盖体741设置于所述转动杆721上,所述落料盖体741上开设有多个落料口7411,所述落料盘742设置于所述落料盖体741上,所述落料盘742内开设有多个引导槽7421,所述落料盘742内还开设有出料孔7422,各所述引导槽7421分别与所述出料孔连通。
下面对废料二次处理组件740的具体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当第一刮除件和第二刮除件对凝固在反应釜体内侧壁上的生产原料刮除后,块状的生产原料会从其中一个落料口7411落入至落料盘742中,进而落入某一个引导槽7421中,当需要对刮除废料进行排出时,启动反应釜体,反应釜体升高其内部温度,将落在引导槽7421中的块状生产原料加热融化,融化后的生产原料变成液体从引导槽7421慢慢流向出料孔,向外排出,进而将反应釜体内侧壁已经凝固的生产原料排出。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落料盖体741和所述落料盘742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可以增加废料二次处理组件740的整体机械强度,延长废料二次处理组件740的使用寿命。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反应釜为化学容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变化因素,例如,当反应釜因不可控因素发生爆炸时,在反应釜附近的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极容易受到威胁,炸裂的反应釜碎片极其容易伤害到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再者,反应釜虽然在加热时,需要上升到一定的温度,但同样也需要对反应釜进行适当散热,防止反应釜过高的温度而引发不可控的事故;再者,反应釜同样还需要对其进行防火、防静电以及防水处理,防止反应釜在较为恶劣的条件发生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请一并参阅图5、图6和图7,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还包括保护套800,所述保护套800套设于所述反应釜体上,所述保护套800包括套体810、磁吸体820、金属片和保护组件830,所述套体810套设于所述反应釜体上,所述套体810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磁吸体820设置于所述套体810的另一侧上,所述金属片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的底部,所述保护组件830设置于所述套体810内,所述保护组件830包括第一防火部831、隔离部832、第二防火部833、防水部834、缓冲部835、散热部836、第一导热部837、第二导热部838和防静电部839,所述第一防火部831、所述隔离部832、所述第二防火部833、所述防水部834、所述缓冲部835、所述散热部836、所述第一导热部837、所述第二导热部838和所述防静电部839依次堆叠设置,所述缓冲部835内设置有多个缓冲气囊8351,所述散热部836内开设有散热腔体8361和多个散热通孔8362,多个所述散热通孔8362均与所述散热腔体8361连通,所述散热腔体8361临近所述缓冲部835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上隔热层,所述散热腔体8361临近所述第一导热部837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下隔热层,并且所述下隔热层位于所述散热腔体8361临近所述第一导热部837的一侧壁的中部位置处,所述第一导热部837内开设有多个导热通孔8371,多个所述导热通孔8371均与所述散热腔体8361连通。
下面对保护套8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当生产人员将保护套800套设于反应釜上时,将磁吸体820对准容置槽,磁吸体820依靠磁吸力吸住金属片,进而将保护套800稳定套设于反应釜体上。上述安装方式简单,且随时可以对保护套800进行更换和拆卸。第一防火部831和第二防火部833均起到防火的作用,需要说明是,当反应釜体所处的环境发生火灾时,当火势蔓延至隔离部832时,隔离部832会受热融化,脱落且着火隔离部832会从第二防火部833脱落,阻碍火势进一步蔓延;防水部834起到防水的作用;缓冲部835起到缓冲作用,当反应釜体发生爆炸时,炸裂的反应釜体碎片会随着撞击到缓冲部835上,设置在缓冲部835内的多个缓冲气囊8351起到缓冲的作用,阻碍炸裂的反应釜体碎片的冲击力,减小对生产人员的伤害;当需要对反应釜体进行散热时,反应釜体的热量会从防静电部慢慢传导至第二导热部838和第一导热部837,需要说明的是,当热量传导至第一导热部837,热量会从导热通孔8371进入至散热腔体8361中,最终散热通孔8362排出,完成对反应釜的散热;防静电部839起到防静电的作用。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散热腔体8361临近所述缓冲部835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上隔热层,由于缓冲部835内设置有多个缓冲气囊8351,气囊在受热时易膨胀,为了杜绝上述情况的发生,所述散热腔体8361临近所述缓冲部835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上隔热层,热量会传导至缓冲部835中,防止多个缓冲气囊8351受热膨胀。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散热腔体8361临近所述第一导热部837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下隔热层,并且所述下隔热层位于所述散热腔体8361临近所述第一导热部837的一侧壁的中部位置处,当热量从导热通孔8371传导至散热部836,由于下隔热层位于所述散热腔体8361临近所述第一导热部837的一侧壁的中部位置处,热量会从左右两边慢慢向散热腔体8361的两边传导,由于散热通孔8362在侧边位置处,可以第一时间将侧边传导过来的热量排出,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套件,所述承载套件包括承载台体和支撑组件,所述承载台体上开设有容置孔、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体上;
反应釜装置,所述反应釜装置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体上,所述反应釜装置包括反应釜体、密封盖体、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所述密封盖体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体上,所述密封盖体上开设有多个清洗孔,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反应釜体穿设所述容置孔,并且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组件一一对应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内,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第一握持块、第一抵持块和第一引导柱,所述第一握持块和所述第一抵持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引导柱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持块上,所述第一引导柱的端部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内,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包括第二握持块、第二抵持块和第二引导柱,所述第二握持块和所述第二抵持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引导柱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持块上,所述第二引导柱的端部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孔内;
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体上,并且所述清洗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所述清洗孔连通;及
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置于所述密封盖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装置包括储水箱体、第一输送管道、电磁泵和第二输送管道,所述储水箱体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体上,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储水箱体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电磁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道的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所述清洗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持块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握持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持块和所述第一抵持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握持块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握持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握持块和所述第二抵持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和弹性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体上,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橡胶弹性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孔为圆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均为圆孔。
CN201811259813.7A 2018-10-26 2018-10-26 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 Withdrawn CN1092897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59813.7A CN109289736A (zh) 2018-10-26 2018-10-26 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59813.7A CN109289736A (zh) 2018-10-26 2018-10-26 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9736A true CN109289736A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57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59813.7A Withdrawn CN109289736A (zh) 2018-10-26 2018-10-26 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897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25592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快速混凝土搅拌机
CN108079848A (zh) 建筑油漆搅拌清洗装置
CN109289736A (zh) 后期易维护的反应釜
CN109289737A (zh) 具有清洗功能的反应釜
CN109289738A (zh) 反应釜设备
CN109331763A (zh) 具有预热功能的聚丙烯酸酯反应釜
CN201267425Y (zh) 婴儿食品加热及搅拌装置
CN112254541B (zh) 用于火力发电厂的余热回收设备及其余热回收方法
CN109331762A (zh) 具有自动上料功能的聚丙烯酸酯反应釜
CN208229732U (zh) 一种配酸釜
CN109482124A (zh) 可快速入料的反应釜
CN109331761A (zh) 具有自动下料功能的聚丙烯酸酯反应釜
CN206492559U (zh) 厨余处理装置
CN115382415A (zh) 一种用于快速固化环氧沥青材料的温拌设备
CN106040154B (zh) 多功能合成装置
CN105964209B (zh) 高效合成设备
CN210097488U (zh) 一种化工用搅拌釜
CN209576557U (zh) 一种双旋转涂料搅拌机
CN113578103A (zh) 一种涂料乳化机
CN207872055U (zh) 一种润滑油调和脉冲搅拌装置
CN207478592U (zh) 一种搪瓷反应釜
CN209074285U (zh) 液体搅拌器
CN211921547U (zh) 一种微生物发酵快速消泡装置
CN215233911U (zh) 一种水性墨搅拌装置
CN220294140U (zh) 一种化工产品出料用蒸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