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5876B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85876B
CN109285876B CN201710596233.6A CN201710596233A CN109285876B CN 109285876 B CN109285876 B CN 109285876B CN 201710596233 A CN201710596233 A CN 201710596233A CN 109285876 B CN109285876 B CN 1092858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layer
forming
substrate
f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962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85876A (zh
Inventor
王彦
张海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5962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858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85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5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85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58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78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with a gate at the side of the channel
    • H01L29/66795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with a gate at the side of the channel with a horizontal current flow in a vertical sidewall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FinFET, MuGF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657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5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having a channel with a horizontal current flow in a vertical sidewall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FinFET, MuGF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其中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在部分基底上形成至少一个抬高层和抬高层上的牺牲层;在抬高层和牺牲层侧壁形成侧墙,在相邻牺牲层侧壁的侧墙间形成第一开口;去除牺牲层,形成暴露出抬高层的第二开口;以侧墙为掩膜,去除第一开口底部的基底、以及第二开口底部抬高层和基底,形成双鳍部结构,所述双鳍部结构包括位于第二开口底部的第三开口、第三开口底部的连接部、以及位于第三开口和连接部两侧的鳍部,鳍部位于侧墙底部;形成双鳍部结构后,去除侧墙;去除侧墙后,形成横跨鳍部和第三开口的栅极结构,且栅极结构覆盖鳍部顶部以及第三开口的部分侧壁和底部表面。所形成的晶体管能够抑制短沟道效应。

Description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ion,ULSI)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精细。为了提高集成度,降低制造成本,半导体器件的关键尺寸不断变小,芯片单位面积内的半导体器件数量不断增加,在半导体器件关键尺寸减小的同时,半导体器件图形也不断地细微化。
对于MOS晶体管,当MOS晶体管的沟道长度L缩短到可与源和漏耗尽区宽度之和(Ws+Wd)相比拟时,器件的特性受到影响。这种因沟道长度缩短而发生的对器件特性的影响,即为短沟道效应(Short Channel Effects,SCE)。短沟道效应使得MOS晶体管的性能变化且工作复杂化。
然而,现有技术形成的晶体管的短沟道效应仍较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以抑制晶体管的短沟道效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在部分所述基底上形成至少一个抬高层以及位于抬高层上的牺牲层;在所述抬高层和牺牲层的侧壁形成侧墙,在相邻牺牲层侧壁的侧墙之间形成第一开口;去除所述牺牲层,形成暴露出抬高层的第二开口;以所述侧墙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一开口底部的基底、以及第二开口底部抬高层和基底,形成双鳍部结构,所述双鳍部结构包括位于第二开口底部的第三开口、第三开口底部的连接部、以及位于第三开口和连接部两侧的鳍部,所述鳍部位于侧墙底部;形成双鳍部结构之后,去除所述侧墙;去除所述侧墙之后,形成横跨鳍部和第三开口的栅极结构,且所述栅极结构覆盖所述鳍部顶部以及第三开口的部分侧壁和底部表面。
可选的,以所述侧墙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一开口底部的基底,在所述基底内形成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底部的基底表面低于所述第三开口底部的连接部表面。
可选的,所述抬高层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基底上形成抬高膜;在部分所述抬高膜上形成牺牲层,所述牺牲层暴露出部分抬高膜的顶部表面;以所述牺牲层为掩膜,去除牺牲层两侧的所述抬高膜,形成所述抬高层。
可选的,所述抬高膜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氧化硅、非晶硅或者多晶硅。
可选的,以所述牺牲层为掩膜,去除牺牲层两侧的所述抬高膜的工艺包括:干法刻蚀工艺。
可选的,当所述抬高膜的材料为氮化硅时,所述干法刻蚀工艺的参数包括:腔体压强5毫托~30毫托,刻蚀气体包括CF4和N2,其中,CF4的流量为20标准毫升/分钟~100标准毫升/分钟,N2的流量为30标准毫升/分钟~80标准毫升/分钟,功率为400瓦~1000瓦,偏置电压为100伏~500伏。
可选的,当所述抬高膜的材料为氮化硅时,以所述牺牲层为掩膜,去除牺牲层两侧的所述抬高膜的步骤包括:以所述牺牲层为掩膜,对所述抬高膜进行离子注入;所述离子注入之后,去除牺牲层两侧的抬高膜。
可选的,所述离子注入工艺的参数包括:注入离子为氢离子,注入剂量为1e15atom/cm3~3e105atom/cm3,注入能量为200电子伏~600电子伏。
可选的,所述离子注入工艺的参数包括:注入离子为氦离子,注入剂量为1e15atom/cm3~3e105atom/cm3,注入能量为200电子伏~600电子伏。
可选的,所述离子注入之后,去除牺牲层两侧的抬高膜的工艺包括:湿法刻蚀工艺;所述湿法刻蚀工艺的参数包括:刻蚀剂包括氢氟酸溶液,刻蚀剂的浓度为0.1%~1%,时间为30秒~100秒。
可选的,所述抬高层的厚度为:5纳米~20纳米。
可选的,沿垂直于抬高层侧壁的方向上,所述抬高层的尺寸为:5纳米~25纳米。
可选的,所述侧墙的厚度为:5纳米~30纳米。
可选的,以所述侧墙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一开口底部的基底、以及第二开口底部抬高层和基底的工艺包括:各向异性干法刻蚀工艺;所述各向异性干法刻蚀工艺的参数包括:腔体压强为5毫托~30毫托,刻蚀气体包括CF4和N2,其中,CF4的流量为20标准毫升/分钟~100标准毫升/分钟,N2的流量为30标准毫升/分钟~80标准毫升/分钟,功率为400瓦~1000瓦,偏置电压为100伏~500伏。
可选的,所述基底的材料包括绝缘体上硅,所述绝缘体上硅包括第一基底部、第一基底部上的绝缘层以及位于绝缘层上的第二基底部。
可选的,以所述侧墙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一开口底部的二基底部,直至暴露出所述绝缘层为止。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基底;位于基底上的双鳍部结构,所述双鳍部结构包括第三开口、位于第三开口底部的连接部、以及位于第三开口和连接部两侧的鳍部;横跨所述鳍部和第三开口的栅极结构,且所述栅极结构覆盖所述鳍部顶部以及第三开口的部分侧壁和底部表面。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的厚度为:5纳米~20纳米。
可选的,所述鳍部的高度为:40纳米~50纳米;沿垂直于鳍部的延伸方向上,鳍部的尺寸为:5纳米~30纳米。
可选的,所述第三开口沿垂直于鳍部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5纳米~25纳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中,在相邻牺牲层侧壁的侧墙之间形成第一开口,去除牺牲层,形成暴露出抬高层的第二开口。由于第二开口底部具有抬高层,因此,第二开口深度小于第一开口深度,则以侧墙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一开口底部的基底、以及第二开口底部抬高层和基底,有利于形成所述双鳍部结构。所述双鳍部结构包括位于第二开口底部的第三开口、第三开口底部的连接部、以及位于第三开口和连接部两侧的鳍部。形成所述双鳍部结构之后,形成横跨鳍部和第三开口的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不仅覆盖鳍部的顶部表面,还覆盖第三开口的侧壁和底部表面,且所述栅极结构为连续的,因此,所述栅极结构覆盖双鳍部结构的面积较大,使得栅极结构对沟道区的控制能力较强,有利于抑制晶体管的短沟道效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半导体结构中,所述栅极结构横跨所述鳍部和第三开口,且所述栅极结构覆盖所述鳍部顶部以及第三开口的部分侧壁和底部表面,使得栅极结构对沟道区的控制能力较强,因此,有利于抑制晶体管的短沟道效应。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平面MOS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至图13是本发明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一实施例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晶体管的短沟道效应较严重。
图1是一种平面MOS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平面基底100,所述平面基底100上具有隔离层101,所述隔离层101暴露出部分平面基底100的顶部表面;位于平面基底100和隔离层101上的栅极结构102,所述栅极结构102覆盖部分基底100的顶部表面;位于所述栅极结构102两侧的基底100内的源漏掺杂区103。
然而,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半导体结构性能较差,原因在于:
所述平面MOS晶体管结构中,所述栅极结构102覆盖部分基底100的顶部表面,因此,所述沟道区的沟道长度为沿源漏掺杂区103连线方向上,所述栅极结构102的尺寸。
然而,随着半导体器件集成度的提高,半导体器件的关键尺寸不断变小,相应的,栅极结构102的尺寸也不断减小,使得所述沟道长度也不断减小,使得源漏掺杂区103过于接近,因此,易发生短沟道效应,不利于提高MOS晶体管的性能。
一种降低短沟道效应的方法包括:增加沟道长度,具体请参考图2。
图2是一种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2,基底200,所述基底200上具有鳍部201,所述基底200上还具有隔离层202,所述隔离层202的顶部表面低于鳍部201的顶部表面,且覆盖部分鳍部201的部分侧壁;横跨所述鳍部201的栅极结构203,所述栅极结构203覆盖鳍部201的部分侧壁和顶部表面;位于栅极结构203两侧鳍部201内的源漏掺杂区204。
所述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结构中,所述栅极结构203覆盖鳍部201的部分侧壁和顶部表面,因此,所述栅极结构203不仅覆盖鳍部201的顶部表面,还覆盖鳍部201的部分侧壁,使得栅极结构203覆盖鳍部201的面积较大,使得栅极结构203对沟道区的控制能力较强,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短沟道效应。然而,随着半导体器件集成度的进一步提高,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改善短沟道效应的能力有限,使得晶体管的短沟道效应依然较严重,所述晶体管的性能较差。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抬高层和牺牲层的侧壁形成所述侧墙,在相邻牺牲层侧壁的侧墙之间形成第一开口;去除所述牺牲层,形成暴露出基底的第二开口;以所述侧墙为掩膜,刻蚀第二开口底部的所述抬高层和基底、以及所述第一开口底部的基底,形成所述双鳍部结构;形成横跨鳍部和第三开口的所述栅极结构。所述方法形成的晶体管能够抑制短沟道效应。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3至图13是本发明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一实施例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3,提供基底3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底300的材料为SOI(绝缘体上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基底的材料包括:锗、硅锗或者绝缘体上锗等半导体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底300包括第一基底部301、位于第一基底部301上的绝缘层302以及位于绝缘层302上的第二基底部303,所述第一基底部301为SOI的底部硅层,所述第二基底部303为SOI衬底的顶部硅层。所述第一基底部301的材料为硅,所述绝缘层302的材料为氧化硅,所述第二基底部303的材料为硅。所述第二基底部303用于后续形成双鳍部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底部的材料为单晶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碳化硅或者或Ⅲ-Ⅴ族元素的单晶化合物。
所述第二基底部303的厚度为:40纳米~50纳米。所述第二基底部303的厚度决定后续形成的双鳍部结构中鳍部的最大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底300上具有第一停止层304、位于第一停止层304上的第二停止层305以及位于第二停止层305上的抬高膜306,所述抬高膜306的材料与第二停止层305的材料不同,所述第二停止层305的材料与第一停止层304的材料不同。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基底上仅具有抬高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抬高膜306的材料为氮化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抬高膜的材料包括:氧化硅或者非晶硅或者多晶硅。
所述抬高膜306的形成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所述抬高膜306用于后续形成抬高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停止层305的材料为氧化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停止层305的材料包括:氮氧化硅,非晶硅或者多晶硅。
所述第二停止层305的形成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所述第二停止层305用于后续形成抬高层时对基底300的顶部表面进行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停止层304的材料包括:氮化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停止层304的材料包括:氧化硅。
所述第一停止层304的形成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所述第一停止层304用于后续形成抬高层时对基底300的顶部表面进行进一步的保护。
后续在部分所述抬高膜306上形成牺牲层,所述牺牲层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抬高膜306上形成牺牲膜;图形化所述牺牲膜,直至暴露出抬高膜306的顶部表面,形成牺牲层。具体请参考图4至图5。
请参考图4,在所述抬高层306上形成牺牲膜307。
所述牺牲膜307的材料包括:无定型碳、光刻胶或者底部抗反射层。
所述牺牲膜307的形成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或者旋涂工艺。
所述牺牲膜307用于后续形成牺牲层。
请参考图5,图形化所述牺牲膜307,直至暴露出抬高膜306的顶部表面,形成牺牲层308。
所述牺牲层308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牺牲膜307上形成掩膜层,所述掩膜层顶部暴露出部分牺牲膜307的顶部表面;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牺牲膜307,直至暴露出抬高膜306的顶部表面,形成牺牲层308。
所述掩膜层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所述掩膜层的形成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
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牺牲膜307的工艺包括:干法刻蚀工艺、湿法刻蚀工艺或者干法刻蚀工艺与湿法刻蚀工艺相结合的工艺。
所述牺牲层308用于定义后续双鳍部结构内的开口的位置和尺寸。
形成所述牺牲层308之后,形成所述抬高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抬高层的形成步骤包括:以所述牺牲层308为掩膜,对所述抬高膜306进行离子注入工艺;所述离子注入工艺之后,以所述牺牲层308为掩膜,去除牺牲层308两侧的抬高膜306,直至暴露出第二停止层305的顶部表面,形成抬高层。具体请参考图6至图7。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抬高层的形成步骤包括:以所述牺牲层为掩膜,刻蚀所述抬高膜,直至暴露出第二停止层的顶部表面,形成抬高层。刻蚀所述抬高膜的工艺包括:干法刻蚀工艺。当所述抬高膜的材料为氮化硅时,所述干法刻蚀工艺的参数包括:腔体压强为5毫托~30毫托,刻蚀气体包括CF4和N2,其中,CF4的流量为20标准毫升/分钟~100标准毫升/分钟,N2的流量为30标准毫升/分钟~80标准毫升/分钟,功率为400瓦~1000瓦,偏置电压为100伏~500伏。
请参考图6,对所述抬高膜306进行离子注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抬高膜306的材料为氮化硅,所述离子注入工艺的参数为:注入离子为氢离子,注入剂量为1e15atom/cm3~3e105atom/cm3,注入能量为200电子伏~600电子伏。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抬高膜的材料为氮化硅,所述离子注入工艺的参数为:注入离子为氦离子,注入剂量为1e15atom/cm3~3e105atom/cm3,注入能量为200电子伏~600电子伏。
所述离子注入之后,注入离子使得部分抬高膜306的密度减小,有利于后续去除被离子注入的抬高膜306,进而有利于形成位于牺牲层308下方的抬高层。
请参考图7,所述离子注入工艺之后,以所述牺牲层308为掩膜,去除牺牲层308两侧的抬高膜306(如图6所示),直至暴露出第二停止层305的顶部表面,在所述牺牲层308下方形成抬高层30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抬高膜306的材料为氮化硅,对所述抬高膜306进行离子注入之后,去除部分所述抬高膜306的工艺包括:湿法刻蚀工艺;所述湿法刻蚀工艺的参数包括:刻蚀剂包括氢氟酸溶液,刻蚀剂的浓度为0.1%~1%,时间为30秒~100秒。
所述抬高层309的厚度为:5纳米~20纳米。所述抬高层309的厚度决定后续形成的双鳍部结构内连接部的厚度。
选择所述抬高层309的厚度的意义在于:选择所述抬高层309的厚度的意义在于:若所述抬高层309的厚度小于5纳米,使得后续形成的双鳍部结构中的连接部的厚度过小,不利于提高半导体器件的饱和驱动电流;若所述抬高层309的厚度大于20纳米,使得后续形成的双鳍部结构中的连接部的厚度过大,使得后续形成的栅极结构的沟道区长度较小,使得晶体管的短沟道效应依然严重。
沿垂直于抬高层309侧壁的方向上,所述抬高层309的尺寸是由牺牲层308的尺寸所决定的。
所述抬高层309沿垂直于抬高层309侧壁方向上的尺寸为:5纳米~25纳米,所述抬高层309沿垂直于抬高层309侧壁方向上的尺寸决定后续形成的双鳍部结构内第三开口沿垂直于鳍部延伸方向上的尺寸。
选择所述抬高层309沿垂直于抬高层309侧壁的方向上的尺寸的意义在于:若所述抬高层309沿垂直于抬高层309侧壁方向上的尺寸小于5纳米,使得后续形成的双鳍部结构内的第三开口沿垂直于鳍部延伸方向上的尺寸过小,不利于后续在所述第三开口内形成栅极结构;若所述抬高层309沿垂直于抬高层309侧壁方向上的尺寸大于25纳米,使得后续形成的双鳍部结构内的第三开口沿垂直于双鳍部结构中的鳍部延伸方向上的尺寸过大,不利于提高晶体管的集成度。
形成所述抬高层309和牺牲层308之后,在所述抬高层309和牺牲层的侧壁形成侧墙,所述侧墙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基底300上、抬高层309侧壁、以及牺牲层308的侧壁和顶部表面形成侧墙膜;去除基底300和牺牲层308顶部表面的侧墙膜,形成侧墙。具体请参考图8至图9。
请参考图8,在所述基底300上、抬高层309侧壁、以及牺牲层308的侧壁和顶部表面形成侧墙膜310。
所述侧墙膜310的材料包括:氧化硅或者氮化硅。所述侧墙膜310的形成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
所述侧墙膜310的厚度为:5纳米~30纳米,所述侧墙膜310用于后续形成侧墙。
请参考图9,去除基底300和牺牲层308顶部表面的侧墙膜310(如图8所示),形成侧墙311,在相邻牺牲层308侧壁的侧墙311之间形成第一开口331。
去除基底300以及牺牲层308顶部表面的侧墙膜310的工艺包括:干法刻蚀工艺。
去除牺牲层308顶部表面的侧墙膜310,暴露出牺牲层308的顶部表面,有利于后续去除牺牲层308。
所述侧墙311的厚度为:5纳米~30纳米,选择所述侧墙311的厚度的意义在于:若所述侧墙311的厚度小于5纳米,使得后续形成的双鳍部结构的性能较差,不利于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若所述侧墙311的厚度大于30纳米,使得后续形成的双鳍部结构内第三开口沿垂直于侧墙311侧壁方向上的尺寸过小,不利于后续在所述第三开口内形成栅极结构。
第一开口331底部暴露出第二停止层305的表面,所述第一开口331底部低于抬高层309的顶部表面,有利于后续形成双鳍部结构。
请参考图10,形成所述侧墙311和第一开口331之后,去除所述牺牲层308(见图9),形成暴露出抬高层309的第二开口341。
去除所述牺牲层308的工艺包括:干法刻蚀工艺或者灰化工艺。
在本实施例中,去除所述牺牲层308,所述第二开口341底部暴露出第二停止层305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去除部分牺牲层,所述第二开口底部暴露出牺牲层。
由于所述第二开口341底部具有抬高层309,因此,所述第二开口341的深度小于第一开口331的深度,使得后续以第一开口331和第二开口341的侧壁侧墙311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二开口341底部抬高层309和第二基底部303、以及第一开口331底部的第二基底部303时,第一开口331暴露出绝缘层302时,第二开口341底部仍有部分第二基底部303,有利于后续形成双鳍部结构中的连接部。
请参考图11和12,图12为图11中区域1的立体图,图11为图12沿AA1的剖面图,以所述侧墙311为掩膜,刻蚀第二开口341底部抬高层309和第二基底部303、以及第一开口331底部的第二基底部303,直至暴露出绝缘层302,形成双鳍部结构312,所述双鳍部结构312包括位于第二开口341底部的第三开口371、第三开口371底部的连接部361、以及第三开口371和连接部361两侧的鳍部351,所述鳍部351位于侧墙311底部;形成所述双鳍部结构312之后,去除双鳍部结构312顶部表面的侧墙311、第一停止层304和第二停止层305,暴露出双鳍部结构312的顶部表面。
以所述侧墙311为掩膜,刻蚀第二开口341底部的抬高层309和第二基底部303、以及第一开口331底部的第二基底部303的工艺包括:干法刻蚀工艺;所述干法刻蚀工艺的参数包括:腔体压强为5毫托~30毫托,刻蚀气体包括CF4和N2,其中,CF4的流量为20标准毫升/分钟~100标准毫升/分钟,N2的流量为30标准毫升/分钟~80标准毫升/分钟,功率为400瓦~1000瓦,偏置电压为100伏~500伏。
由于第二开口341底部具有抬高层309,使得第二开口341的深度小于第一开口331的深度,则以侧墙311为掩膜,刻蚀第二开口341底部的抬高层310和第二基底部303、以及第一开口331底部的第二基底部303时,第一开口331底部的第二基底部303被刻蚀去除时,而第二开口341下方仍残留部分第二基底部303。所述第二开口341下方残留的部分第二基底部303用于形成双鳍部结构312中的连接部361,所述连接部361上第二基底部303被去除,有利于形成双鳍部结构312中的第三开口371。
以所述侧墙311为掩膜,刻蚀第二开口341底部的抬高层309和第二基底部303、以及第一开口331底部的第二基底部303时,由于所述侧墙311覆盖部分第二基底部303,使得侧墙311下方的第二基底部303不被刻蚀。所述侧墙309下方的第二基底部303用于形成双鳍部结构311中的鳍部351。
所述连接部361的厚度为:5纳米~20纳米。而所述连接部361的厚度是由所述抬高层309的厚度所决定。
选择所述连接部361的厚度的意义在于:若所述连接部361的厚度小于5纳米,不利于提高半导体器件的饱和驱动电流;若所述连接部361的厚度大于20纳米,使得所形成的晶体管的沟道长度仍较小,使得晶体管的短沟道效应仍较严重。
所述鳍部351的高度为:40纳米~50纳米。
选择所述鳍部351的高度的意义在于:若所述鳍部351的高度小于40纳米,使得晶体管的沟道长度仍较小,使得晶体管的短沟道效应依然较严重,不利于提高晶体管的性能;若所述鳍部351的高度大于50纳米,,使得工艺过程中易产生缺陷,且不利于后续介质层的填充。
以侧墙311为掩膜,刻蚀第一开口341底部的第二基底部303,直至暴露出绝缘层302,在所述第二基底部303内形成第四开口381。所述第四开口381底部的绝缘层302的顶部表面低于第三开口371底部的连接部361的表面。
去除所述双鳍部结构312顶部表面的侧墙311、第一停止层304和第二停止层305的工艺包括:干法刻蚀工艺、湿法刻蚀工艺或者干法刻蚀工艺与湿法刻蚀工艺相结合的工艺。
请参考图13,去除所述双鳍部结构312顶部表面的侧墙311、第一停止层304和第二停止层305之后,形成横跨所述鳍部351和第三开口371的栅极结构314,且所述栅极结构314覆盖鳍部351的顶部和第三开口371的部分侧壁和底部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图12是在图11基础上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栅极结构314包括:栅介质层(图中未标出)以及位于栅介质层上的栅极层(图中未标出)。所述栅介质层位于鳍部351部分侧壁和顶部表面、以及第三开口371侧壁和底部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栅介质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所述栅极层的材料为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栅介质层的材料为高K介质材料,所述高K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大于3.9,例如:HfO2、La2O3、HfSiON、HfAlO2、ZrO2、Al2O3或HfSiO4。所述栅极层的材料为金属,例如Al、Cu、Ag、Au、Ni、Ti、W、WN或WSi。
由于所述栅极结构314不仅覆盖所述鳍部351的顶部表面,还覆盖第三开口371的侧壁和底部表面,且所述栅极结构314为连续的,因此,所述栅极结构314覆盖双鳍部结构312的面积较大,使得栅极结构312对沟道区的控制能力较强,有利于抑制晶体管的短沟道效应。
形成所述栅极结构314之后,还包括:在所述栅极结构314两侧的双鳍部结构312内形成源漏掺杂区。
所述源漏掺杂区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栅极结构314两侧的双鳍部结构312内形成源漏开口;在所述源漏开口内形成外延层;对所述外延层掺入掺杂离子,形成源漏掺杂区。
所述外延层的材料和掺杂离子均与晶体管的类型相关,若所述晶体管为PMOS晶体管时,所述外延层的材料为:硅锗或者硅,所述掺杂离子为:P型离子,如:硼离子。若所述晶体管为NMOS晶体管时,所述外延层的材料为碳化硅或者硅,所述掺杂离子为:N型离子,如:磷离子、砷离子。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方法形成的半导体结构,请继续参考图13,包括:
基底300(见图10);
位于基底300上的双鳍部结构312,所述双鳍部结构312包括:第三开口371、位于第三开口371底部的连接部361、以及位于第三开口371和连接部361两侧的鳍部351;
横跨所述鳍部351的栅极结构314,所述栅极结构314覆盖所述鳍部351顶部以及第三开口371的部分侧壁和底部表面。
所述连接部361的厚度为:5纳米~20纳米。
所述鳍部351的高度为:40纳米~50纳米。
所述第三开口371沿垂直于鳍部351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5纳米~25纳米。
沿垂直于鳍部351的延伸方向上,鳍部351的尺寸为:5纳米~30纳米。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基底;
在部分所述基底上形成至少一个抬高层以及位于抬高层上的牺牲层;
在所述抬高层和牺牲层的侧壁形成侧墙,在相邻牺牲层侧壁的侧墙之间形成第一开口;
去除所述牺牲层,形成暴露出抬高层的第二开口;
以所述侧墙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一开口底部的基底、以及第二开口底部抬高层和基底,形成双鳍部结构,所述双鳍部结构包括位于第二开口底部的第三开口、第三开口底部的连接部、以及位于第三开口和连接部两侧的鳍部,所述鳍部位于侧墙底部;
形成双鳍部结构之后,去除所述侧墙;
去除所述侧墙之后,形成横跨鳍部和第三开口的栅极结构,且所述栅极结构覆盖所述鳍部顶部以及第三开口的部分侧壁和底部表面;
其中,所述抬高层的厚度决定所述第三开口底部的连接部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侧墙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一开口底部的基底,在所述基底内形成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底部的基底表面低于所述第三开口底部的连接部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抬高层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基底上形成抬高膜;在部分所述抬高膜上形成所述牺牲层,所述牺牲层暴露出部分抬高膜的顶部表面;以所述牺牲层为掩膜,去除牺牲层两侧的所述抬高膜,形成所述抬高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抬高膜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氧化硅、非晶硅或者多晶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牺牲层为掩膜,去除牺牲层两侧的所述抬高膜的工艺包括:干法刻蚀工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抬高膜的材料为氮化硅时,所述干法刻蚀工艺的参数包括:腔体压强为5毫托~30毫托,刻蚀气体包括CF4和N2,其中,CF4的流量为20标准毫升/分钟~100标准毫升/分钟,N2的流量为30标准毫升/分钟~80标准毫升/分钟,功率为400瓦~1000瓦,偏置电压为100伏~500伏。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抬高膜的材料为氮化硅时,以所述牺牲层为掩膜,去除牺牲层两侧的所述抬高膜的步骤包括:以所述牺牲层为掩膜,对所述抬高膜进行离子注入;所述离子注入之后,去除牺牲层两侧的抬高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注入工艺的参数包括:注入离子为氢离子,注入剂量为1e15atom/cm3~3e105atom/cm3,注入能量为200电子伏~600电子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注入工艺的参数包括:注入离子为氦离子,注入剂量为1e15atom/cm3~3e105atom/cm3,注入能量为200电子伏~600电子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注入之后,去除牺牲层两侧的抬高膜的工艺包括:湿法刻蚀工艺;所述湿法刻蚀工艺的参数包括:刻蚀剂包括氢氟酸溶液,刻蚀剂的浓度为0.1%~1%,时间为30秒~100秒。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抬高层的厚度为:5纳米~20纳米。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抬高层侧壁的方向上,所述抬高层的尺寸为:5纳米~25纳米。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的厚度为:5纳米~30纳米。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侧墙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一开口底部的基底、以及第二开口底部抬高层和基底的工艺包括:各向异性干法刻蚀工艺;所述各向异性干法刻蚀工艺的参数包括:腔体压强为5毫托~30毫托,刻蚀气体包括CF4和N2,其中,CF4的流量为20标准毫升/分钟~100标准毫升/分钟,N2的流量为30标准毫升/分钟~80标准毫升/分钟,功率为400瓦~1000瓦,偏置电压为100伏~500伏。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材料包括绝缘体上硅,所述绝缘体上硅包括第一基底部、第一基底部上的绝缘层以及位于绝缘层上的第二基底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侧墙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一开口底部的第二基底部,直至暴露出所述绝缘层为止。
CN201710596233.6A 2017-07-20 2017-07-20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Active CN1092858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6233.6A CN109285876B (zh) 2017-07-20 2017-07-20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6233.6A CN109285876B (zh) 2017-07-20 2017-07-20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5876A CN109285876A (zh) 2019-01-29
CN109285876B true CN109285876B (zh) 2021-08-06

Family

ID=65184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6233.6A Active CN109285876B (zh) 2017-07-20 2017-07-20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858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5889B (zh) * 2017-07-20 2021-07-13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2665B1 (en) * 2000-10-16 2003-05-13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Fabrication of a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with a recess in a semiconductor pillar in SOI technology
CN1988116A (zh) * 2005-12-20 2007-06-27 韩国科学技术院 制造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以及由此制造的晶体管结构
CN100382331C (zh) * 2003-12-10 2008-04-16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分段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66122A (zh) * 2004-09-23 2009-02-11 英特尔公司 U栅晶体管和制造方法
CN104701184A (zh) * 2015-03-20 2015-06-10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形成多鳍结构场发射晶体管的方法
CN109285889A (zh) * 2017-07-20 2019-01-2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92982B2 (en) * 2006-03-06 2011-02-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forming fine patterns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a double patterning proces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2665B1 (en) * 2000-10-16 2003-05-13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Fabrication of a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with a recess in a semiconductor pillar in SOI technology
CN100382331C (zh) * 2003-12-10 2008-04-16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分段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66122A (zh) * 2004-09-23 2009-02-11 英特尔公司 U栅晶体管和制造方法
CN1988116A (zh) * 2005-12-20 2007-06-27 韩国科学技术院 制造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以及由此制造的晶体管结构
CN104701184A (zh) * 2015-03-20 2015-06-10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形成多鳍结构场发射晶体管的方法
CN109285889A (zh) * 2017-07-20 2019-01-2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5876A (zh) 201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8862B2 (en) FinFET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10707132B2 (en) Method to recess cobalt for gate metal application
EP3306665A2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9660054B2 (en) Tunnel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TFET) with ultra shallow pockets formed by asymmetric ion implanta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10256243B2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11004752B2 (en) 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CN110571192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5280498A (zh)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CN107919324B (zh) 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CN110265301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3390637B (zh) FinFET及其制造方法
CN104517901A (zh) C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
CN109962014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8122760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0047741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0391285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9285876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9285888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9285811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8010846B (zh) 用于改善短沟道效应的方法以及半导体结构
CN110858544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07579108B (zh)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CN109285889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2713088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1490092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