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1005B - 一种皮圈钳口延续握持加捻的环锭纺纱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皮圈钳口延续握持加捻的环锭纺纱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81005B CN109281005B CN201811090089.XA CN201811090089A CN109281005B CN 109281005 B CN109281005 B CN 109281005B CN 201811090089 A CN201811090089 A CN 201811090089A CN 109281005 B CN109281005 B CN 1092810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jaw
- pin
- leather collar
- spin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86—Aprons; Apron supports; Apron tensioning arrange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86—Aprons; Apron supports; Apron tensioning arrangements
- D01H5/88—Cradles; T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圈钳口延续握持加捻的环锭纺纱方法,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在普通环锭细纱机每个牵伸系统的前胶辊和前罗拉的前方分别增设前置上销、前置下销、前置弹簧销,前置上销上安装有前置隔距块,前置隔距块调节前置上销和前置下销的间距,前胶辊和前置上销上套装前置上皮圈,前罗拉、前置下销和前置弹簧销上套装前置下皮圈,前置上皮圈和前置下皮圈啮合形成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须条加捻成纱区全部在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中进行,成纱区纱条被握持长度和时间得到延续,加捻纱条表面毛羽受上皮圈和下皮圈的弹性双面延续压持,紧密缠绕在纱条主体上,进行光洁成纱。本发明操作方便,易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锭纺纱方法,特别是一种皮圈钳口延续握持加捻的环锭纺纱方法,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毛羽是衡量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纱线毛羽不仅影响机织、针织等后工序的生产效率,而且影响最终产品的外观质量,特别是高速无梭织机普遍应用的今天,减少纱线毛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纱线毛羽产生于环锭纺纱的细纱加工工序。普通环锭纺纱的细纱工序关键问题在于:前罗拉钳口将纤维须条压持呈扁平带状,在加捻扭转力作用下,扁平带状纤维须条内的纤维发生内外转移,当纤维某部位通过内外转移已经进入纱体,此时该纤维露出纱体的头端部分脱离前罗拉钳口握持作用后,无法再次进入或包缠在纱体主干上,于是形成毛羽;当纤维位于扁平带状纤维须条最边缘时,纤维与加捻须条主体之间的附着抱合作用力弱,纤维刚出前罗拉钳口,极易受到笛管的负压吸风抽吸作用而改变方向,脱离加捻的纱条主体,此时纤维完全脱离前罗拉钳口握持作用后,直接被笛管的负压吸走,形成落纤,降低纤维利用率和环锭纺纱品质。
针对环锭细纱工序毛羽和纱线品质差的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做过大量的研究。通常采用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常规方法优化普通环锭纺纱工艺,该方法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纱线毛羽,作用效果有限;另一种是采用新型纺纱技术或专用消除毛羽装置来消除毛羽,大幅改善环锭纺纱品质。新型环锭纺纱技术或专用消除毛羽装置是目前环锭纺纱技术研究的热点。目前新型环锭纺纱技术代表是紧密纺纱技术,如1984年12月18日公开的美国专利“Device for stretching, condensing and transporting a rove of fibersduring a spinning operation”,专利号US 4488397;2000年6月13日公开的美国专利“Device for condensing a drafted fiber strand”,专利号US 6073314;2000年7月4日公开的美国专利“Arrangement for condensing a drafted fiber strand”,专利号US6082089;2001年1月9日公开的美国专利“Transport belt for transporting a fiberstrand to be condensed”,专利号US 6170126B1;2001年7月24日公开的美国专利“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condensing a drafted fiber strand and method formaking yarn thereform”,专利号US 6263656B1;2001年8月14日公开的美国专利“Apparatus for condensing a drafted strand”,专利号US 6272834B1;2001年5月29日公开的美国专利“Condensing zone for a spinning machine”,专利号US 6237317B1。上述紧密纺纱技术专利公案的核心原理都是针环锭纺纱过程,聚集扁平带状纤维须条以消除纺纱三角区,增加边缘纤维与加捻须条主体间的附着抱合作用力,加强对纤维须条边缘纤维控制,有效降低纺纱过程纤维头端外露和逃逸,降低纱线毛羽和纤维丢失,抑制飞花产生。但紧密纺消除纺纱三角区,纱体内部纤维内外转移不够,内部纤维排列过于平直致密,导致纱线刚度太大、柔软度严重恶化;特别地,通过气流集聚的紧密纺纱技术,需要额外加装负压抽吸装备,能耗大幅增加,导致集聚纺纱技术的安装、运行和维护成本高,成为贵族式纺纱,违背了节能降耗、低碳生产的新原则。
目前使用的专用降低毛羽装置是采用气流喷射形式,安装在前罗拉和导纱钩之间,利用额外施加回转气流的作用使已形成的毛羽贴伏在纱线表面,如1979 年4月10日公开的美国专利“method and apparatus yarn treatment”,专利号US 4148179、1989年8月22日公开的美国专利“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difying spun textile yarn”,专利号US 5263311。这些专利主要差别在于由于气流喷射装置的不同导致纱线表面纤维受力方向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卷绕效果而导致纱线毛羽消除效果的不同。但是由于这些装置只能安装在加捻三角区后(因加捻三角区中的纤维基本成散纤维状,喷射的气流会导致纤维运动混乱而断头),其气流吹拂对象为纱线和纱线表面毛羽,吹拂两对象的受气流转动效果不同,实现将毛羽以简单贴伏及松弛缠绕的形式留在纱线表面,导致在后道工序(如络筒)加工中,机件摩擦抽拔纱线表层结构的纤维,松弛贴服和缠绕的毛羽重新显露出来,达不到真正消除毛羽的效果;而且这些专用降低毛羽装置无法解决扁平带状边缘纤维易于逃逸形成落纤和飞花的关键问题。
2007年07月11日公开的中国专利“一种改善纱线性能的熨烫纺纱方法”,专利申请号CN 200610166509.9;2009年6月30日公开的美国专利“Method and apparatus forproducing high quality yarn on a ring-spinning machine”,专利号US 7552580B2。这两项申请案共同提供了一种能够对纺纱三角区内纤维进行加热以改善成纱质量的熨烫纺纱方法。但该方法所涉及熨烫装置仅局限降低纤维模量以提高纤维易扭转、易弯曲性能,改善成纱光洁度,无法解决扁平带状边缘纤维易于逃逸形成落纤和飞花的关键问题。同样,熨烫装置仍旧带来额外耗能问题,而且对一些热敏感较差的纤维(如羊毛纤维)进行熨烫纺纱作用效果差,成纱品质得不到改善。特别地,上述方法所涉及的装置都采用在须条加捻成纱区额外加装熨烫装置,对成纱加捻过程中的须条表层纤维进行边加热柔化、边握持缠绕,以达到提高成纱表面的光洁度的目的;但是熨烫纺纱额外加装的装置,只能靠近或接近前罗拉钳口,不能全部覆盖囊括纺纱三角区在内的全部须条加捻成纱区,因此握持包缠须条纤维的有效区长度不够;熨烫纺纱额外加装的装置都为固定的部件,不能实现对处理段纱条的表面外露毛羽进行弹性双面压持包缠,产生了矛盾性技术难题:单一高温陶瓷工作面、或单一高温陶瓷工作面与集聚槽(或约束杆) 串联使用时,增加装置处理部位与纱条的接触紧度,能够增加纱条毛羽包缠紧度和耐磨性,但同时也增加了纺纱捻陷,阻止了捻度向前罗拉钳口段纱条的有效传递,导致纺纱断头率增高;降低装置处理部位与纱条的接触紧度,纺纱捻陷减小,纺纱断头率降低,但纱条毛羽的包缠紧度和耐磨性下降,纱线后续加工中表面毛羽反弹多,最终产生了“加热装置工作面重压纱高紧度包缠毛羽与轻压纱减少纱线断头”的矛盾性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圈钳口延续握持加捻的环锭纺纱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皮圈钳口延续握持加捻的环锭纺纱方法,采用在普通环锭细纱机每个牵伸系统的前胶辊和前罗拉的前方分别增设前置上销、前置下销、前置弹簧销,前置上销上安装有前置隔距块,前置隔距块调节前置上销和前置下销的间距,前胶辊和前置上销上套装有前置上皮圈,前罗拉、前置下销和前置弹簧销上套装有前置下皮圈,前胶辊上的前置上皮圈和前罗拉上的前置下皮圈啮合,前置上皮圈和前置下皮圈形成后端啮合、前端逐渐张开的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
纺纱时,粗纱经普通环锭细纱机牵伸系统牵伸,形成扁平带状的纤维须条,纤维须条从前罗拉后方进入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纤维须条主体受到前置式V 形皮圈钳口后端的啮合钳持,进行握持加捻成纱条主体,纤维须条边缘未被完全捻入纱体的纤维,脱离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啮合钳持以后,形成纱条毛羽,纱条毛羽受到前置式V形弹性钳口的前置上皮圈和前置下皮圈的延续握持,延续握持状态下的纱条毛羽紧密缠绕在旋转加捻的纱条主体上,纱条表面光洁度提高,表面光洁的纱条从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的前端输出,经导纱钩、钢领、钢丝圈,最终卷绕到纱管上。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皮圈钳口延续握持加捻的环锭纺纱方法,其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在普通环锭细纱机每个牵伸系统的前胶辊和前罗拉的前方分别增设前置上销、前置下销、前置弹簧销,前胶辊和前置上销上套装前置上皮圈,前罗拉、前置下销和前置弹簧销上套装前下皮圈,前置上皮圈和前置下皮圈啮合形成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与普通环锭细纱机的前罗拉钳口相比,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实现对囊括纺纱三角区在内的全部须条加捻成纱区进行全部覆盖,环锭成纱区内纱条被握持的长度和时间得到有效延续,有效解决了普通环锭纺纱前罗拉钳口对纱条毛羽无法握持、柔洁纺装置接触握持无法完全覆盖全部须条加捻成纱区的技术缺陷。须条在钳口握持加捻成为纱条后,纱条表面毛羽继续受到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的前置上皮圈和前置下皮圈的双面延续压持,双面延续压持下的毛羽紧密缠绕在旋转加捻的纱条主体上,纱条表面光洁度大幅提高,改变了“熨烫纺纱额外加装的装置都为固定的部件,不能实现对处理段纱条的表面外露毛羽进行弹性双面压持包缠”的技术方式。同时本发明起到延续握持的皮圈钳口呈前置V形,捻度沿纱条从V形开口端向V形闭口啮合端传递,捻度传递顺畅,改变了“距离罗拉钳口较远的柔洁纺装置与纱条紧密接触产生纺纱捻陷,阻碍捻度传递、纺纱断头增高”的技术方式,消除了“柔洁纺装置工作面重压纱高紧度包缠毛羽与轻压纱减少纱线断头”的矛盾性技术缺陷。本发明方法采用纯物理机械的皮圈钳口延续握持加捻方式,进行光洁成纱,不增加负压或加热装置,能耗低;本发明技术效果显著,操作方便,易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见附图。
一种皮圈钳口延续握持加捻的环锭纺纱方法,针对现有普通环锭纺纱前罗拉钳口对纱条毛羽无法握持、柔洁纺装置接触握持无法完全覆盖全部须条加捻成纱区的技术缺陷,固定的熨烫纺纱部件不能对处理段纱条毛羽进行双面压持包缠,熨烫接触纺纱装置与纱条紧密接触产生纺纱捻陷、阻碍捻度传递、纺纱断头增高等一系列技术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在普通环锭细纱机每个牵伸系统的前胶辊1 和前罗拉6的前方分别增设前置上销3、前置下销5、前置弹簧销,前置上销3 活动套装在前胶辊1的轴上,前置上销3上安装有前置隔距块7,前置隔距块7 调节前置上销3和前置下销5的间距,前胶辊1和前置上销3上套装有前置上皮圈2,前置下销5固定安装在细纱机罗拉座上,前置弹簧销通过连接杆安装在安装在普通环锭细纱机罗拉座上,前罗拉6、前置下销5和前置弹簧销上套装有前置下皮圈4,前胶辊1上的前置上皮圈2和前罗拉6上的前置下皮圈4啮合,前置上皮圈2和前置下皮圈4形成后端啮合、前端逐渐张开的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与普通环锭细纱机的前罗拉钳口相比,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实现对囊括纺纱三角区在内的全部须条加捻成纱区进行全部覆盖,环锭成纱区内纱条被握持的长度和时间得到有效延续,有效解决了普通环锭纺纱前罗拉钳口对纱条毛羽无法握持、柔洁纺装置接触握持无法完全覆盖全部须条加捻成纱区的技术缺陷;
纺纱时,粗纱经普通环锭细纱机牵伸系统牵伸,形成扁平带状的纤维须条,纤维须条从前罗拉6后方进入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捻度沿纱线能顺利传递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的啮合钳持处,纤维须条主体受到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啮合钳持,进行握持加捻成纱条主体,从而解决了熨烫接触纺纱装置与纱条紧密接触产生纺纱捻陷、阻碍捻度传递、纺纱断头增高等技术问题;纤维须条边缘未被完全捻入纱体的纤维,脱离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啮合钳持以后,形成纱条毛羽,纱条毛羽受到前置式V形弹性钳口的前置上皮圈2和前置下皮圈4的延续握持,延续握持状态下的纱条毛羽紧密缠绕在旋转加捻的纱条主体上,纱条表面光洁度提高,改变了“熨烫纺纱额外加装的装置都为固定的部件,不能实现对处理段纱条的表面外露毛羽进行弹性双面压持包缠”的技术方式;表面光洁的纱条从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的前端输出,经导纱钩、钢领、钢丝圈,最终卷绕到纱管上。
下面结合不同的环锭纺纱实践,对本发明的具体应用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在羊毛包芯复合纺纱过程中,改善环锭纺纱成纱品质。
在毛型环锭细纱机上的每个牵伸系统的前胶辊1和前罗拉6的前方分别增设前置上销3、前置下销5、前置弹簧销,前置上销3上安装有厚度规格为3.0毫米的前置隔距块7,前胶辊1和前置上销3上套装有前置上皮圈2,前罗拉6和前置下销5上套装有前置下皮圈4,前胶辊1上的前置上皮圈2和前罗拉6上的前置下皮圈4啮合,前置上皮圈2和前置下皮圈4啮合形成后端紧密压持、前端逐渐张开的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前端的V形开口端端口与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V形闭口啮合端之间的距离为38毫米,有效保证了纺纱加捻时的捻度沿羊毛纱条从V形开口端向V形闭口啮合端传递,捻度传递顺畅,改变了“距离罗拉钳口较远的柔洁纺装置与纱条紧密接触产生纺纱捻陷,阻碍捻度传递、纺纱断头增高”的技术方式,消除了“柔洁纺装置工作面重压纱高紧度包缠毛羽与轻压纱减少纱线断头”的矛盾性技术缺陷。纺纱时,每两根羊毛粗纱从同一个喇叭口喂入器进入毛型环锭细纱机的一个牵伸系统,经牵伸系统牵伸后,从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输出,从长丝卷装退绕的涤纶长丝经导丝装置从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输出,长丝位于左、右两根羊毛须条中间,并与前罗拉钳口输出的两根须条进行汇合加捻纺纱,包括纺纱三角区在内的环锭成纱区都位于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中,从而实现了环锭成纱区内纱条被握持的长度和时间得到有效延续,有效解决了普通环锭纺纱前罗拉钳口对纱条毛羽无法握持、柔洁纺装置接触握持无法完全覆盖全部须条加捻成纱区的技术缺陷。受到前置式V 形皮圈钳口后端的紧密压持的须条主体羊毛纤维,与长丝一起进行握持加捻成纱条主体,须条边缘未被完全捻入纱体的羊毛纤维,脱离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紧密压持以后,形成纱条毛羽,纱条毛羽受到前置式V形弹性钳口的前置上皮圈2和前置下皮圈4的延续握持,延续握持状态下的纱条毛羽紧密缠绕在旋转加捻的纱条主体上,进行光洁成纱,改变了“熨烫纺纱额外加装的装置都为固定的部件,不能实现对处理段纱条的表面外露毛羽进行弹性双面压持包缠”的技术方式。光洁纱条从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的前端输出,经导纱钩、钢领、钢丝圈,最终卷绕到纱管上。经实验测试对比得出:采用本发明所纺制的21公支羊毛复合纱管纱与对应的普通环锭纺羊毛复合纱相比,3毫米毛羽指数降低63.7%,纱线百米克重增加3.2%,纱线强力提高4.2%,提高了羊毛须条的复合成纱品质。
实施例2:在苎麻纤维的环锭纺纱过程中,改善苎麻单纱成形品质。
在长麻纺环锭细纱机上的每个牵伸系统的前胶辊1和前罗拉6的前方分别增设前置上销3、前置下销5、前置弹簧销,前置上销3上安装有厚度规格为3.5 毫米的前置隔距块7,前胶辊1和前置上销3上套装有、前置上皮圈2,前罗拉 6、前置下销5和前置弹簧销上套装有前置下皮圈4,受前胶辊1和前罗拉6之间啮合压持作用,前胶辊1上的前置上皮圈2和前罗拉6上的前置下皮圈4啮合,形成后端紧密压持、前端逐渐张开的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前端的V形开口端端口与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V形闭口啮合端之间的距离为40毫米,有效保证了纺纱加捻时的捻度沿苎麻纱条从V形开口端向V形闭口啮合端传递,捻度传递顺畅,改变了“距离罗拉钳口较远的柔洁纺装置与纱条紧密接触产生纺纱捻陷,阻碍捻度传递、纺纱断头增高”的技术方式,消除了“柔洁纺装置工作面重压纱高紧度包缠毛羽与轻压纱减少纱线断头”的矛盾性技术缺陷。纺纱时,每根苎麻粗纱从同一个喇叭口喂入器进入长麻纺环锭细纱机的每个牵伸系统,经牵伸系统牵伸后,进入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内进行加捻纺纱,包括纺纱三角区在内的环锭成纱区都位于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中,从而实现了环锭成纱区内纱条被握持的长度和时间得到有效延续,有效解决了普通长麻纺环锭纺纱前罗拉钳口对纱条毛羽无法握持、柔洁纺装置接触握持无法完全覆盖全部须条加捻成纱区的技术缺陷。受到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紧密啮合压持的须条主体苎麻纤维,握持加捻成纱条主体,须条边缘未被完全捻入纱体的苎麻纤维,脱离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紧密啮合压持以后,形成纱条毛羽,纱条毛羽受到前置式V形弹性钳口的前置上皮圈2和前置下皮圈4的延续握持,延续握持状态下的纱条毛羽紧密缠绕在旋转加捻的纱条主体上,进行光洁成纱,改变了“熨烫纺纱额外加装的装置都为固定的部件,不能实现对处理段纱条的表面外露毛羽进行弹性双面压持包缠”的技术方式。光洁纱条从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的前端输出,经导纱钩、钢领、钢丝圈,最终卷绕到纱管上。经实验测试对比得出:采用本发明所纺制的38公支苎麻管纱与对应的普通苎麻管纱相比,3 毫米毛羽指数降低55.2%,纱线百米克重增加2.0%,纱线强力提高4.3%,提高了苎麻成纱品质。
Claims (1)
1.一种皮圈钳口延续握持加捻的环锭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普通环锭细纱机每个牵伸系统的前胶辊(1)和前罗拉(6)的前方分别增设前置上销(3)、前置下销(5)、前置弹簧销,前置上销(3)上安装有前置隔距块(7),前置隔距块(7)调节前置上销(3)和前置下销(5)的间距,前胶辊(1)和前置上销(3)上套装有前置上皮圈(2),前罗拉(6)、前置下销(5)和前置弹簧销上套装有前置下皮圈(4),前胶辊(1)上的前置上皮圈(2)和前罗拉(6)上的前置下皮圈(4)啮合,前置上皮圈(2)和前置下皮圈(4)形成后端啮合、前端逐渐张开的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
纺纱时,粗纱经普通环锭细纱机牵伸系统牵伸,形成扁平带状的纤维须条,纤维须条从前罗拉(6)后方进入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纤维须条主体受到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啮合钳持,进行握持加捻成纱条主体,纤维须条边缘未被完全捻入纱体的纤维,脱离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啮合钳持以后,形成纱条毛羽,纱条毛羽受到前置式V形弹性钳口的前置上皮圈(2)和前置下皮圈(4)的延续握持,延续握持状态下的纱条毛羽紧密缠绕在旋转加捻的纱条主体上,纱条表面光洁度提高,表面光洁的纱条从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的前端输出,经导纱钩、钢领、钢丝圈,最终卷绕到纱管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90089.XA CN109281005B (zh) | 2018-09-18 | 2018-09-18 | 一种皮圈钳口延续握持加捻的环锭纺纱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90089.XA CN109281005B (zh) | 2018-09-18 | 2018-09-18 | 一种皮圈钳口延续握持加捻的环锭纺纱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81005A CN109281005A (zh) | 2019-01-29 |
CN109281005B true CN109281005B (zh) | 2021-04-16 |
Family
ID=65181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90089.XA Active CN109281005B (zh) | 2018-09-18 | 2018-09-18 | 一种皮圈钳口延续握持加捻的环锭纺纱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81005B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80833A (en) * | 1985-05-07 | 1987-07-21 | NPK "Textiling Maschinostroene" | Drawing apparatus |
JPH03294528A (ja) * | 1990-04-06 | 1991-12-25 | Unitika Ltd | 毛羽の少ない紡績糸の紡出方法 |
CN2564592Y (zh) * | 2002-09-12 | 2003-08-06 | 江苏宏源纺机股份有限公司第三纺织机械厂 | 一种纺纱装置 |
EP1127966B1 (de) * | 2000-02-24 | 2003-12-17 |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 Streckwerk für eine Spinnereimaschine |
CN1702209A (zh) * | 2004-05-28 | 2005-11-30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纺纱机械中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
CN101307515A (zh) * | 2008-07-09 | 2008-11-19 | 东台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 |
CN202297926U (zh) * | 2011-09-21 | 2012-07-04 | 邓州雪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细纱机高支纺纱平牵区 |
CN103225145A (zh) * | 2013-05-07 | 2013-07-31 | 浙江理工大学 | 气动式半紧密纺纱纤维集聚装置 |
CN103806145A (zh) * | 2014-02-22 | 2014-05-21 | 孔宪生 | 大握持力皮辊、大握持距纺纱装置及其方法 |
CN104018257A (zh) * | 2014-06-11 | 2014-09-03 | 浙江兰宝毛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环锭细纱大牵伸的低负压集合装置 |
-
2018
- 2018-09-18 CN CN201811090089.XA patent/CN1092810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80833A (en) * | 1985-05-07 | 1987-07-21 | NPK "Textiling Maschinostroene" | Drawing apparatus |
JPH03294528A (ja) * | 1990-04-06 | 1991-12-25 | Unitika Ltd | 毛羽の少ない紡績糸の紡出方法 |
EP1127966B1 (de) * | 2000-02-24 | 2003-12-17 |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 Streckwerk für eine Spinnereimaschine |
CN2564592Y (zh) * | 2002-09-12 | 2003-08-06 | 江苏宏源纺机股份有限公司第三纺织机械厂 | 一种纺纱装置 |
CN1702209A (zh) * | 2004-05-28 | 2005-11-30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纺纱机械中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
CN101307515A (zh) * | 2008-07-09 | 2008-11-19 | 东台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环锭细纱机的高倍牵伸装置 |
CN202297926U (zh) * | 2011-09-21 | 2012-07-04 | 邓州雪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细纱机高支纺纱平牵区 |
CN103225145A (zh) * | 2013-05-07 | 2013-07-31 | 浙江理工大学 | 气动式半紧密纺纱纤维集聚装置 |
CN103806145A (zh) * | 2014-02-22 | 2014-05-21 | 孔宪生 | 大握持力皮辊、大握持距纺纱装置及其方法 |
CN104018257A (zh) * | 2014-06-11 | 2014-09-03 | 浙江兰宝毛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环锭细纱大牵伸的低负压集合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81005A (zh) | 2019-0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87943B (zh) | 一种利用单锭雾化给湿装置减少毛羽的环锭纺纱机 | |
CN109735971B (zh) | 一种旋转锭涡流纺纱方法 | |
CN102965773B (zh) | 一种光洁纱线的纺纱装置及其用途 | |
CN104746188A (zh) | 一种负压引导捕捉式柔顺光洁纺纱装置 | |
US10753014B2 (en) | Half-slide matched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of ultra-smoothly reconstructing yarn hairy structure | |
CN102226303A (zh) | 一种柔洁纺纱方法 | |
US996380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neumatic guiding and capturing strand fibers on ring frame | |
CN103668628A (zh) | 一种集聚赛络菲尔弹力纱的加工方法 | |
CN103343408B (zh) | 转杯纺纱加捻工艺 | |
CN102634894A (zh) | 一种改善转杯纺纱成纱性能的方法 | |
CN103014944A (zh) | 一种分束助捻式涡流纺纱器 | |
CN102330235A (zh) | 短纤维束对称包覆刚性纤维长丝的纺纱方法及纺丝装置 | |
CN110565217B (zh) | 一种熔结式稳固耐磨纱的直接络筒握持纺纱方法 | |
CN105544024A (zh) | 一种张力盘式重集聚纺纱方法 | |
CN108950762B (zh) | 一种精确选择式去除纱条毛羽的纺纱方法 | |
CN207276846U (zh) | 一种包芯纱生产装置 | |
CN108893810B (zh) | 一种前置负压吸附式延续包缠毛羽的纺纱方法 | |
CN104213276A (zh) | 一种基于双棍搓动的环锭纺细纱毛羽缠贴装置及用途 | |
CN112695421A (zh) | 一种转杯包芯纱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 |
CN109281005B (zh) | 一种皮圈钳口延续握持加捻的环锭纺纱方法 | |
CN217869298U (zh) | 一种包芯包缠结构复合线的纺纱装置 | |
CN204509575U (zh) | 一种负压引导捕捉式柔顺光洁纺纱装置 | |
CN210974969U (zh) | 一种涡流纺包芯纱纺制装置 | |
CN104451981A (zh) | 一种具有改善重集聚纺纱包围弧长的重集聚纺纱方法 | |
CN101509162B (zh) | 细纱机的紧密纺纱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