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6748B - 无线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46748B CN109246748B CN201811425397.3A CN201811425397A CN109246748B CN 109246748 B CN109246748 B CN 109246748B CN 201811425397 A CN201811425397 A CN 201811425397A CN 109246748 B CN109246748 B CN 10924674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o
- base station
- section
- wireless terminal
- wirel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7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无线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抑制无线测定的劣化。无线终端(1)的通信部(1a)在周期性的区间(T)内进行基站的无线测定(m)和寻呼信号(p)的监视。控制部(1b)对通信部(1a)进行控制,使得在区间(T)内以小于区间(T)的区间长度的一半的间隔进行无线测定(m)的过滤。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1月13日、申请号为:201280066696.7、发明名称为“无线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蜂窝式移动通信中,实现了从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向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发展。在 LTE中,规定了以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为基础的方式作为无线接入技术,可以进行下行峰值传输速率为100Mb/s以上、上行峰值传输速率为50Mb/s以上的高速无线分组通信。
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 目前为了实现更高速的通信,已经开始了以LTE为基础的LTE-A(LTE-Advanced:LTE-增强版)的研究。LTE-A的目标是下行峰值传输速率达到1Gb/s,上行峰值传输速率达到500Mb/s,目前正在进行关于无线接入方式和网络架构等各种新技术的研究 (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3)。另一方面,LTE-A是以LTE为基础的系统,因此维持向后兼容性也很重要。
在LTE或LTE-A中,规定了小区选择作为无线终端的空闲模式中的动作。具体而言,规定了小区选择(cell selection)和小区重选(cell reselection)(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4、5)。
在无线终端接通电源,并选择了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后实施小区选择。小区选择还被规定为无线终端不知道小区的信息而实施的小区选择(initial cell selection:初始小区选择)和移动站在知道小区的信息的基础上实施的小区选择(stored information cell selection:存储信息小区选择)。
在小区选择中,无线终端测定无线质量,选择无线质量好的小区作为服务小区,在网络上进行预占(camp on)。更具体而言,如果满足由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决定的小区选择基准“S”,则能够对该小区进行预占(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4)。无线终端通过在网络上进行预占能够呼入。为了进一步检测无线质量好的小区而实施小区重选,在检测到更好的无线质量后,对该小区进行预占。
为了检测更好的无线质量的小区,规定了空闲模式下的无线测定(measurement)(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在空闲模式中,要求取得无线终端的功耗和无线测定的精度的均衡。
例如,如果为了抑制功耗而降低无线测定(measurement)的频度,则无线测定的精度劣化,产生无法对适当的小区进行预占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为了提高无线测定的精度而提高无线测定的频度,则功耗会上升。考虑到这方面,规定了DRX (DiscontinuousReception:不连续接收)(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
存在通过由基站报知的报知信息来取得DRX的DRX循环值的情况,以及由作为上位层的NAS(Non 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面)设定DRX的DRX循环值的情况。无线终端至少在每次DRX时进行1次无线测定,对无线质量进行采样。然后,无线终端通过由DRX的函数规定的采样间隔对无线质量进行平均化,进行无线质量的测定值的计算。
此外,空闲模式的无线终端为了检测呼入,定期地对寻呼信号进行监视。与上述的无线测定的情况同样,无线终端如果降低监视寻呼信号的频度,则产生通信延迟,如果提高监视寻呼信号的频度,则功耗上升。因此,规定在DRX循环内实施1次寻呼信号的监视(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4)。
这样,无线终端通过在作为无线测定的循环的DRX循环内实施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能够实施考虑到功耗的小区选择和呼入检测。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R36.913 V9.0.0
非专利文献2:3GPP TR36.912 V9.3.0
非专利文献3:3GPP TS36.300 V10.4.0
非专利文献4:3GPP TS36.304 V10.2.0
非专利文献5:3GPP TS36.133 V10.3.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规定至少以每个DRX循环中1次的间隔进行是否实施无线测定和小区选择的判定。此外,在无线测定的测定值计算中,规定为将通过无线测定得到无线质量的样本值(具体而言,是RSRP和RSRQ的值)进行过滤,空出至少DRX的一半的间隔进行平均化(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
因此,如果为了抑制无线终端的功耗而增大DRX循环,则无线测定的采样间隔也变长,存在无线测定的精度劣化的问题点。
本方面正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无线测定的劣化的无线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终端。该无线终端具有:通信部,其在周期性的区间内进行所述基站的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以及控制部,其对所述通信部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区间内以小于所述区间的区间长度的一半的间隔进行所述无线测定的过滤。
发明的效果
根据公开的装置和方法,能够抑制无线测定的劣化。
通过与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例子而优选的实施方式的附图关联的以下说明,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图。
图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3是无线终端的功能框图。
图4是示出无线终端的硬件结构例的图。
图5是基站的功能框图。
图6是示出基站的硬件结构例的图。
图7是无线终端的第1时序图。
图8是无线终端的第2时序图。
图9是无线终端的流程图。
图10是基站的流程图。
图11是第3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时序图。
图12是说明DRX的屏蔽模式(mask pattern)的图。
图13是无线终端的流程图。
图14是基站的流程图。
图15是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时序图。
图16是无线终端的流程图。
图17是基站的流程图。
图18是第5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时序图。
图19是无线终端的流程图。
图20是基站的流程图。
图21是第6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时序图。
图22是说明NAS附着过程和NAS去附着过程的动作的图。
图23是无线终端的流程图。
图24是基站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图。如图1所示,无线终端1具有通信部 1a和控制部1b。图1中所示的箭头A1~A3表示由无线终端1进行的未图示的基站的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的定时。图1中的m表示进行由无线终端1进行的未图示的基站的无线测定的定时,p表示对寻呼信号进行监视的定时。
通信部1a在周期性的区间T的区间内间歇地进行未图示的基站的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
例如,图1中所示的T表示DRX。通信部1a在DRX的DRX循环内间歇地进行基站的无线测定(m)和寻呼信号(p)的监视。
控制部1b控制通信部1a,适当在区间T内以小于区间T的区间长度的一半的间隔进行无线测定。进而,也能够以小于区间T的区间长度的一半的间隔进行通过无线测定得到的无线质量的样本值(具体而言,为RSRP和RSRQ的值)的过滤。
例如,如箭头A1所示,控制部1b对通信部1a进行控制,使得以小于区间T的区间长度的一半的间隔进行无线测定。具体而言,控制部1b对通信部1a进行控制,使得以小于DRX循环的一半的间隔进行无线测定。
另外,箭头A2示出以往的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的定时的一例。如上所述,规定了至少以DRX循环的间隔来进行是否应该实施无线测定和小区选择的判定。这里,为了抑制无线终端1的功耗,如箭头A3所示,增大区间T的区间长度(DRX 循环)。
箭头A3示出以往的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的定时的另一例。为了不违反所述的规定,以DRX循环的一半(DRX循环/2)的间隔进行无线测定。并且,在无线测定的测定值计算中,将这些无线测定的样本值平均化并作为各小区的无线质量的测定结果。这样,通过实施无线测定和测定值的计算,即使区间T的区间长度(DRX 循环)变大,也能够维持无线测定的精度。但是,越延长DRX循环,以往的无线测定的间隔越长,无线测定的平均化间隔变长,无线测定的精度劣化。
与此相对,如上所述,控制部1b对通信部1a进行控制,使得以小于区间T的区间长度的一半的间隔进行无线测定。进而,也能够以小于区间长度的一半的间隔进行通过无线测定得到的无线质量的样本值(具体而言为RSRP和RSRQ的值)的过滤。由此,无线终端1能够抑制功耗,并且缩短无线测定的平均化间隔,能够抑制无线测定的劣化。
这样,无线终端1的通信部1a在周期性的区间T的区间内进行基站的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而且,控制部1b对通信部1a进行控制,使得在区间T内以小于区间T的区间长度的一半的间隔进行无线测定。由此,无线终端1即使为了抑制功耗而增大区间T的区间长度,也能够抑制无线测定的间隔延长,抑制无线测定的劣化。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图2中示出基站11和无线终端 12。基站11和无线终端12例如通过LTE-A或LTE的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
无线终端12例如内置于燃气表或电表的设备中。无线终端12例如将由燃气表或电表等设备检测到的异常或使用费用等信息发送到基站11。将发送到基站11的信息例如发送到燃气公司或电力公司。
上述的那样的设备具有与移动电话机等不同的通信特性。例如,设备不移动,此外,通信量较少。因此,可以认为设备大半为空闲模式,极少成为连接模式。
另外,在将设备设置于公寓的情况下,基站11例如也可以是家庭eNB(evolvedNode B:进化节点B)。此外,设备不限于内置于上述的仪表,也可以内置于传感器或对人的健康状态进行管理的健康仪表中。
图3是无线终端的功能框图。如图3所示,无线终端12具有通信部21和控制部 22。控制部22具有无线控制部22a、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以及应用层控制部22c。
通信部21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例如,通信部21进行与基站11之间收发的信号的BB(Base Band:基带)处理和RF(Radio Frequency:射频)处理。此外,通信部21通过控制部22的无线控制部22a的控制,使电源接通/断开。
无线控制部22a控制通信部21的BB处理和RF处理。此外,无线控制部22a进行通信部21的电源的接通/断开控制。
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进行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层和NAS层的控制。
应用层控制部22c进行应用层的控制。
另外,通信部21例如与图1的通信部1a对应。无线控制部22a和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例如与图1的控制部1b对应。
图4是示出无线终端的硬件结构例的图。如图4所示,无线终端12具有处理器 31、主存储器32、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33、存储器34、通信接口35、输入输出装置36、显示器37以及总线38。
处理器31经由总线38连接有主存储器32、ROM33、存储器34、通信接口35、输入输出装置36以及显示器37。无线终端12通过处理器31控制装置整体。处理器 31例如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
主存储器32中暂时存储在处理器31的各种处理中使用的数据和程序。ROM33 中存储有规定无线终端12的动作的协议等静态信息。例如,在ROM33中存储有用于由处理器31进行数据平面处理、控制平面处理或调度处理等的信息。在存储器34 中存储有在处理器31的各种处理中使用的数据和程序。通信接口35与基站11进行无线通信。例如,通信接口35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无线频率,并将其输出到未图示的天线。此外,通信接口35对通过未图示的天线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频率转换,将其转换成基带信号。
输入输出装置36例如是键、扬声器、和麦克风。例如,键受理用户输入的文字、数字。此外,扬声器例如将从基站11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换为声音而输出。此外,麦克风将用户的声音转换为电信号。显示器37例如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显示器37例如显示从基站11接收到的数据。
另外,图3的通信部21的功能例如通过通信接口35而实现。控制部22的功能例如通过处理器31而实现。
图5是基站的功能框图。如图5所示,基站11具有通信部41和控制部42。控制部42具有无线控制部42a和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
通信部41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例如,通信部41进行与无线终端12之间收发的信号的BB处理和RF处理。
无线控制部42a对通信部41的BB处理和RF处理进行控制。
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进行RRC层和NAS层的控制。
图6是示出基站的硬件结构例的图。如图6所示,基站11具有处理器51、主存储器52、ROM53、存储器54、通信接口55和总线56。
处理器51经由总线56连接有主存储器52、ROM53、存储器54和通信接口55。基站11通过处理器51控制装置整体。处理器51例如是CPU或DSP。
主存储器52中暂时存储在处理器51的各种处理中使用的数据和程序。ROM53 中存储有规定基站11的动作的协议等静态信息。例如,在ROM53中存储有用于由处理器51进行数据平面处理、控制平面处理或调度处理等的信息。存储器54中存储有在处理器51的各种处理中使用的数据和程序。通信接口55与无线终端12进行无线通信。例如,通信接口55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无线频率,并将其输出到未图示的天线。此外,通信接口55对通过未图示的天线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频率转换,将其转换成基带信号。此外,通信接口55与S-GW(Serving-GateWay:服务网关)等上位装置进行有线通信。
图7是无线终端的第1时序图。图7所示的m表示无线终端12的无线测定的定时。p表示无线终端12的寻呼信号的监视的定时。
在图7的例中,在检测应用层的事件的前后,m、p的定时不同。例如根据电表等的费用报告、异常报告产生事件。
无线终端12例如为了降低功耗而使用比通常的DRX循环长的长DRX循环。
这里,以往的无线测定的测定值是对至少具有‘DRX循环/2’的间隔的无线测定的样本进行平均化而计算的。因此,例如图1的箭头A3所示,无线测定的间隔延长,无线测定的测定精度劣化。
与此相对,无线终端12如以往那样,以至少DRX的间隔实施1次无线测定。因此,在某个DRX的区间内能够实施多次无线测定。但是,以‘长DRX循环/n’(n >2)的间隔对无线测定的样本值进行过滤,计算测定值。因此,无线终端12以图7 所示的‘X’的间隔进行无线测定。
另外,无线终端12例如对2个无线测定进行平均化,计算无线测定的测定值。例如,无线终端12在图7所示的事件发生前的长DRX循环中,在左侧的m和右侧的m这2个定时使用无线测定的样本值计算测定值。此外,无线终端12在事件发生后的长DRX循环中,在左数第1个m和第2个m使用无线测定的样本值计算测定值。此外,无线终端12在左数第3个m和第4个m使用无线测定的样本值计算测定值。
此外,在事件发生后,相比于事件发生前,在长DRX循环内的无线测定的次数增加。例如,在图7中,在事件发生前中,无线测定的次数是2次,但是在事件发生后成为4次。这是因为,通过使无线测定的次数增加、提高无线测定的评价精度,能够对适当的小区进行预占,将事件信息适当地通知给基站。另外,无线终端12在通过事件发生后的无线测定判断为无法与前次的小区连接的情况下,实施小区选择,尝试新的小区的检测。此外,无线终端12在发送了针对事件的UL数据后,返回事件发生前的动作。
图8是无线终端的第2时序图。图8的时序图与图7的时序图相比,事件发生后的无线测定的间隔缩短,成为间隔Y。即,图8相比于图7,无线测定的频度增大。由此,无线终端12的功耗相比于图7而上升,但是,由于在无线测定的测定值计算中对各样本进行平均化的间隔缩短,因此测定精度提高。
但是,在无线测定的测定值计算中,并不是平均化间隔越短越好。在平均化间隔过短的情况下,存在有仅评价无线传输状况好的瞬间的可能性和相反地仅评价无线传输状况差的瞬间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将各样本的间隔隔开一定间隔以上。例如在图 7中,无线测定的过滤的间隔设为‘X/2’,在图8中,无线测定的过滤的间隔设为‘Y/2’。
另外,无线终端12也可以在事件发生后返回到以往的无线测定间隔。例如,无线终端12也可以在事件发生后以‘DRX循环/2’的间隔进行无线测定。
针对决定无线测定的间隔的n的取得进行说明。例如通过报知信息从基站11通知n。
具体而言,无线终端12在接通电源后实施初始小区搜索,对无线质量好的小区(suitable cell:适合的小区)进行预占。此时,无线终端12实施NAS附着过程(NAS attachprocedure)。无线终端12在对小区进行预占时,从基站11取得该小区的报知信息,根据所取得的报知信息取得n。由此,无线终端12能够计算无线测定的间隔。
另外,如图8所示,在事件发生前后改变无线测定的间隔的情况下,也可以由无线终端12向基站11通知发生了事件,基站11将新的n通知给无线终端12。基站11 例如能够根据事件的类别(例如是否为紧急事件)来改变n。
此外,可以预先决定n,也可以根据设备ID来计算n。例如,设备ID由12位的值表示。无线终端12可以将自己设备ID除以例如4000等适当的值,将其余数作为 n。
此外,基站11能够将长DRX循环内的无线测定的次数也通过报知信息通知给无线终端12。此外,基站11在从无线终端12接收到事件通知时,能够通知长DRX循环内的无线测定的次数。
图9是无线终端的流程图。
[步骤S1]无线终端12被接通电源。
[步骤S2]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从基站11接收报知信息。即,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接收用于计算无线测定的间隔的‘n’。
[步骤S3]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实施NAS附着过程。
[步骤S4]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根据接收到的‘n’计算无线测定的间隔。无线控制部22a使通信部21接通(ON)/断开(OFF),使得以由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 计算出的间隔进行无线测定。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对测定出的无线测定进行平均化,并评价其质量。
另外,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例如在满足下式的定时进行寻呼的监视。
SFN mod T=(T div N)*(UE-ID mod N)
SFN是系统帧号。T是DRX循环(长DRX循环)。UE-ID是无线终端的ID。N 是由DRX循环决定的值。
[步骤S5]应用层控制部22c进行事件等待。
[步骤S6]应用层控制部22c判断是否发生了事件。应用层控制部22c在发生了事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应用层控制部22c在未发生事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
[步骤S7]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和无线控制部22a以新的设定进行无线测定,进行其质量的评价。例如,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如图8中说明的那样,以新的设定进行无线测定。另外,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也可以如图7所示进行无线测定。
图10是基站的流程图。
[步骤S11]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经由无线控制部42a向无线终端12通知报知信息。报知信息中包含有用于计算无线测定的间隔的‘n’。
[步骤S12]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实施NAS附着过程。
[步骤S13]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进行来自无线终端12的事件报告的等待。
[步骤S14]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无线终端12的事件报告。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在接收到来自无线终端12的事件报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 S15。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在未接收到来自无线终端12的事件报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3。
[步骤S15]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将新的‘n’通知给无线终端12。
这样,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和无线控制部22a对通信部21进行控制,使得在长DRX循环内,以小于长DRX循环的循环长度的一半的间隔进行无线测定的过滤。由此,无线终端12即使为了抑制功耗而设为长DRX循环,也能够抑制无线测定的间隔延长,能够抑制无线测定的精度的劣化。
此外,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和无线控制部22a在发生了事件之后,相比于事件之前,增加了在长DRX循环内的无线测定的次数。由此,无线终端12能够提高无线测定的质量。
此外,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和无线控制部22a在发生了事件之后,相比于事件之前缩小了无线测定的间隔。由此,无线终端12能够提高无线测定的质量。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第3实施方式。在第3实施方式中,针对以往的DRX 进行屏蔽(masking),设置不实施DRX的区间,周期性地进行DRX。虽然也可以在实施DRX的区间中实施以往的DRX,但是,为了提高无线测定的质量,也可以在 DRX循环内实施多次无线测定,以小于DRX循环的循环长度的一半的间隔进行无线测定的过滤。
另外,第3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与图2相同。无线终端12的模块与图3相同,但是,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的功能不同。无线终端12的硬件结构与图4相同。基站11的模块与图5相同,但是,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的功能不同。基站11的硬件结构与图6相同。
图11是第3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时序图。在图11中,相对于图7,长DRX 循环成为DRX循环。图11的其他部分与图7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无线终端12在事件发生前,在不进行无线测定的DRX循环中进行屏蔽,周期性地实施DRX(图11中的太线)。无线终端12在未进行屏蔽的DRX循环内进行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
无线终端12在未进行屏蔽的区间中,如图11所示,以‘DRX循环/n’(n>2) 的间隔进行无线测定。因此,无线终端12以图11所示的‘X’的间隔进行无线测定的过滤。
无线终端12在事件发生后不对DRX循环进行屏蔽。即,如图11所示,无线终端12在各DRX循环中进行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
图12是说明DRX的屏蔽模式的图。无线终端12的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与实施报知信息的变更确认的周期即BCCH(Broadcasting Control Channel:广播控制信道)修改周期(BCCH modification period)同步地解除DRX的屏蔽。
图12所示的两个箭头A11、A12表示BCCH修改周期。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 在图12所示的虚线A13、A14的定时解除DRX的屏蔽。例如,控制平面层控制部 22b对无线控制部22a进行控制,使得在虚线A13、A14的定时使通信部21接通(实施DRX)。
另外,图12所示的点划线表示DRX循环的解除屏蔽的期间(实施DRX的期间)。此外,图12中所示的四方形和带斜线的四方形表示从基站11向无线终端12通知的报知信息(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
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为了确认报知信息中是否存在变更,对SIB1(图12中的右上倾斜斜线的四方形)或寻呼信号进行监视。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为了对它们进行监视,使通信部21接通。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利用该定时,进行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另外,左上倾斜斜线的四方形表示变更了信息后的SIB。
解除屏蔽的期间例如可以通过报知信息来通知,也可以预先决定。此外,也可以根据无线终端12的设备ID来进行计算。此外,也可以在无线终端12的执行过程中(implementation)自由地实施。
在上述中,屏蔽模式与BCCH修改周期同步,下面对另外的屏蔽模式设定例进行说明。
例1:基站11通过报知信息报知屏蔽模式。例如,基站11通过报知信息报知在哪个DRX循环中进行DRX。无线终端12的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在接收到的报知信息中所包含的DRX循环中解除屏蔽,进行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例如可以通过报知信息报知屏蔽解除的期间,也可以预先决定屏蔽解除的期间。此外,也可以根据无线终端12的设备ID进行计算。
例2:通过寻呼信号通知屏蔽模式。例如,基站11在无线终端12进行预占后,通过寻呼信号通知DRX的屏蔽模式。
例3:无线终端12在进行预占时,在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中进行位置登记。位置登记在NAS层中进行,实施NAS附着过程。无线终端12通过在NAS附着过程中收发的NAS消息的NAS附着接受(NAS attach accept) 来接收屏蔽模式。
例4:在每对DRX进行N次屏蔽时,解除DRX的屏蔽。可以从基站11通过报知信息通知N,也可以在基站11和无线终端12中预先决定N。此外,也可以根据无线终端12的设备ID进行计算。
例5:根据作为无线终端的识别符的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y: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决定解除DRX的屏蔽的无线帧。例如,通过SFN模DRX循环(SFN mod DRX cycle)和func(IMSI)相等的无线帧来解除DRX的屏蔽。func()是适当的函数,例如,是根据IMSI而输出某些值的函数。
图13是无线终端的流程图。
[步骤S21]无线终端12被接通电源。
[步骤S22]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接收来自基站11的报知信息。
[步骤S23]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实施NAS附着过程。
[步骤S24]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通过实施NAS附着过程来接收DRX的屏蔽模式。另外,图13的流程图示出上述的例3的情况的处理例。
[步骤S25]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对无线控制部22a进行控制,使得以接收到的屏蔽模式实施DRX。无线控制部22a根据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的控制,使通信部21接通/断开,进行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对测定出的无线测定进行平均化,并评价其质量。
[步骤S26]应用层控制部22c进行事件等待。
[步骤S27]应用层控制部22c判断是否发生了事件。应用层控制部22c在发生了事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8。应用层控制部22c在未发生事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 S26。
[步骤S28]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解除全部屏蔽。例如,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 对无线控制部22a进行控制,使得如图11的事件发生后所示,在各DRX循环中实施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
图14是基站的流程图。
[步骤S31]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经由无线控制部42a向无线终端12通知报知信息。
[步骤S32]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实施NAS附着过程。
[步骤S33]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通过NAS附着过程发送DRX的屏蔽模式。另外,图14的流程图示出上述的例3的情况的处理例。
[步骤S34]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等待来自无线终端12的事件报告。
[步骤S35]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无线终端12的事件报告。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在接收到来自无线终端12的事件报告的情况下结束处理。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在未接收到来自无线终端12的事件报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 S34。
这样,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设置不实施DRX的区间,周期性地进行DRX。而且,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和无线控制部42a在周期性地进行的DRX的DRX循环内,以小于DRX循环的循环长度的一半的间隔进行无线测定的过滤。由此,无线终端12在为了抑制功耗而周期性地进行的DRX的DRX循环内,能够抑制无线测定的间隔延长,能够抑制无线测定的劣化。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第4实施方式。在第4实施方式中,基站指示接下来实施的DRX。
另外,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与图2相同。无线终端12的模块与图3相同,但是,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的功能不同。无线终端12的硬件结构与图4相同。基站11的模块与图5相同,但是,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的功能不同。基站11的硬件结构与图6相同。
图15是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时序图。图15相对于图11,通过寻呼信号指示接下来要实施的DRX。图15的其他部分与图11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无线终端12的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在对基站11的小区进行预占后,进行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基站11通过寻呼信号来指定无线终端12接下来可以在哪个 DRX中实施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在所指定的DRX中实施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
实施DRX的期间可以通过所述的寻呼信号指定,也可以通过报知信息通知。此外,也可以预先决定,还可以根据无线终端12的设备ID进行计算。进而,也可以在无线终端的执行过程中决定。例如,基站11通过报知信息指定DRX的开始,DRX 的期间设为无线终端12的执行过程。
另外,基站11也可以通过NAS来指定DRX的实施。例如,无线终端12在进行预占时,在MME中进行位置登记。位置登记在NAS层中进行,实施NAS附着过程。基站11通过在NAS附着过程中收发的NAS消息的NAS附着接受来指示接下来要实施的DRX。实施DRX的期间可以通过所述的NAS附着接受进行通知,也可以通过报知信息进行通知。此外,也可以预先决定,还可以根据无线终端12的设备ID决定。
图16是无线终端的流程图。
[步骤S41]无线终端12被接通电源。
[步骤S42]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接收来自基站11的报知信息。
[步骤S43]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实施NAS附着过程。
[步骤S44]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通过寻呼信号或NAS附着过程的实施,接收接下来要实施的DRX。
[步骤S45]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对无线控制部22a进行控制,以实施由基站 11(步骤S44)指定的DRX。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通过DRX进行无线测定,并进行其评价。
[步骤S46]应用层控制部22c进行事件等待。
[步骤S47]应用层控制部22c判断是否发生了事件。应用层控制部22c在发生了事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8。应用层控制部22c在未发生事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 S46。
[步骤S48]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实施全部DRX。例如,控制平面层控制部 22b对无线控制部22a进行控制,使得如图15的事件发生后所示,在各DRX循环中实施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
图17是基站的流程图。
[步骤S51]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经由无线控制部42a向无线终端12通知报知信息。
[步骤S52]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实施NAS附着过程。
[步骤S53]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通过寻呼信号或NAS附着过程的实施,发送接下来要实施的DRX。
[步骤S54]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等待来自无线终端12的事件报告。
[步骤S55]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无线终端12的事件报告。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在接收到来自无线终端12的事件报告的情况下,结束处理。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在未接收到来自无线终端12的事件报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4。
这样,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通过寻呼信号或NAS接收接下来要实施的DRX。然后,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和无线控制部42a在接下来要实施的DRX的DRX循环内,以小于DRX循环的循环长度的一半的间隔进行无线测定的过滤。由此,无线终端12能够抑制功耗,并且抑制无线测定的劣化。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第5实施方式。在第5实施方式中,设定2个DRX循环,进行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
另外,第5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与图2相同。无线终端12的模块与图3相同,但是,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的功能不同。无线终端12的硬件结构与图4相同。基站11的模块与图5相同,但是,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的功能不同。基站11的硬件结构与图6相同。
图18是第5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时序图。图18中示出短DRX循环和期间比短DRX循环长的长DRX循环。短DRX循环例如是以往的DRX循环,长DRX循环为了抑制无线终端12的功耗,相比于短DRX循环,循环较长。
无线终端12例如在规定期间实施短DRX循环的DRX,然后,在规定期间实施长DRX循环的DRX。然后,无线终端12重复这些动作。例如通过报知信息来通知实施短DRX循环的DRX和长DRX循环的DRX的期间。
如果只是延长DRX循环,则实施无线测定的间隔也会延长,因此,无线终端12 的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在长DRX循环中,如以往那样至少以DRX的间隔实施1 次无线测定。因此,在某个DRX的区间内能够实施多次无线测定。但是,以‘长DRX 循环/n’(n>2)的间隔进行无线测定。因此,无线终端12进行控制,使得如图18 所示,空出至少‘X’的间隔来进行无线测定的过滤。此外,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 在短DRX循环中虽然可以如以往那样实施无线测定,但是,为了提高计测精度,空出至少‘短DRX循环/2’的间隔来进行无线测定的过滤。
另外,无线终端12例如对2个无线测定进行平均化,计算无线测定的测定值。例如,无线终端12在图18所示的长DRX循环中,进行左侧的m和右侧的m这2 个样本值的过滤。
此外,已知如果只是延长DRX循环,则实施无线测定的间隔也会延长,因此,作为变形例还存在如下方法:在长DRX循环中完全不实施无线测定和寻呼的监视。
在上述中,通过报知信息通知实施短DRX循环的DRX和长DRX循环的DRX 的期间,下面对其他例子进行说明。
例1:基站11在无线终端12进行了预占后,通过寻呼信号通知实施DRX的期间。
例2:无线终端12在进行预占时,在MME中进行位置登记。位置登记在NAS 层中进行,实施NAS附着过程。无线终端12通过在NAS附着过程中收发的NAS消息的NAS附着接受(NAS attach accept)来接收实施DRX的期间。
例3: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在实施了N次短DRX循环的DRX后,实施M次长DRX循环的DRX。N、M的值也可以通过报知信息进行通知,也可以使用预先决定的值。此外,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也可以根据无线终端12的设备ID来计算N、 M的值。
例4: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与图12中说明的BCCH修改周期联动地,切换DRX 循环。例如,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按照N次修改边界(modification boundary)(图 12的虚线A13、A14)中的每一个修改边界,实施短DRX循环的DRX。实施短DRX 循环的DRX的期间例如可以通过报知信息进行通知,也可以使用预先决定的值。此外,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也可以根据无线终端12的设备ID来计算实施短DRX循环的DRX的期间。
例5: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通过SFN模DRX循环(SFN mod DRX cycle)和 func(IMSI)相等的无线帧来开始短DRX循环的DRX。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在连续的N个无线帧中,实施短DRX循环的DRX。例如可以通过报知信息通知N,也可以使用预先决定的值作为N。此外,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也可以根据无线终端12 的设备ID来计算N。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在结束短DRX循环的DRX后,实施长 DRX循环的DRX。
图19是无线终端的流程图。
[步骤S61]无线终端12被接通电源。
[步骤S62]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接收来自基站11的报知信息。
[步骤S63]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实施NAS附着过程。
[步骤S64]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例如通过NAS附着接受来取得实施短DRX 循环的DRX和长DRX循环的DRX的期间。另外,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也可以从报知信息中取得实施短DRX循环的DRX和长DRX循环的DRX的期间。
[步骤S65]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对无线控制部22a进行控制,使得以由基站 11(步骤S64)指定的短DRX循环和长DRX循环实施DRX。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 通过DRX进行无线测定,并进行其评价。
图20是基站的流程图。
[步骤S71]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经由无线控制部42a向无线终端12通知报知信息。
[步骤S72]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实施NAS附着过程。
[步骤S73]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例如通过报知信息或NAS附着过程的实施,来发送实施短DRX循环的DRX和长DRX循环的DRX的期间。
这样,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以短DRX循环和长DRX循环实施DRX。由此,无线终端12能够通过长DRX循环抑制功耗,并且通过短DRX循环提高无线测定的精度。
[第6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第6实施方式。在第6实施方式中,无线终端12的电源投入后,进行NAS附着过程和NAS去附着过程。然后,无线终端12接通通信部 21的电源。然后,无线终端12在应用层中检测到事件后,通过DRX进行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例如将事件的信息通过UL发送到基站11。
另外,第6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与图2相同。无线终端12的模块与图3相同,但是,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的功能不同。无线终端12的硬件结构与图4相同。基站11的模块与图5相同,但是,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的功能不同。基站11的硬件结构与图6相同。
图21是第6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时序图。图21的箭头A21示出NAS附着过程的实施,箭头A22示出NAS去附着过程的实施。无线终端12在接通电源后,进行小区搜索,如箭头A21所示,实施NAS附着过程并进行位置登记。然后,如箭头 A22所示,无线终端12实施NAS去附着过程,断开通信部21的电源。
无线终端12的应用层控制部22c在应用层中检测到发生的事件后,向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通知该情况。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对无线控制部22a进行控制,以接通通信部21。
如箭头A23所示,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实施NAS附着过程并进行位置登记。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以短DRX循环实施DRX,进行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
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将事件信息作为UL数据发送到基站11,如箭头A24所示,实施NAS去附着过程。然后,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断开通信部21的电源。
另外,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在之后通过应用层控制部22c检测到事件后,进行与上述同样的动作。
图22是对NAS附着过程和NAS去附着过程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步骤S81]无线终端12的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对基站11发送NAS附着请求。
[步骤S82]基站11的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将NAS附着接受发送到无线终端 12。
[步骤S83]无线终端12的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将NAS附着完成发送到基站 11。
[步骤S84]无线终端12的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对基站11发送NAS去附着请求。
[步骤S85]基站11的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将NAS去附着接受发送到无线终端12。
图23是无线终端的流程图。
[步骤S91]无线终端12被接通电源。
[步骤S92]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进行NAS附着过程和NAS去附着过程。例如,实施图21所示的箭头A21、A22。
[步骤S93]应用层控制部22c进行事件等待。
[步骤S94]应用层控制部22c判断是否发生了事件。应用层控制部22c在发生了事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5。应用层控制部22c在未发生事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 S93。
[步骤S95]无线控制部22a根据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的控制接通通信部21。
[步骤S96]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使DRX动作。
[步骤S97]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实施NAS附着过程。
[步骤S98]通信部21在UL中将事件信息发送到基站11。
[步骤S99]控制平面层控制部22b实施NAS去附着过程。
图24是基站的流程图。
[步骤S101]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实施NAS附着过程。
[步骤S102]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经由无线控制部42a和通信部41,与无线终端12进行通信。
[步骤S103]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实施NAS去附着过程。另外,上述处理在事件前和事件后相同。
这样,控制平面层控制部42b对无线控制部22a进行控制,使得与应用层控制部22c的事件检测联动地进行DRX。由此,无线终端12能够抑制事件发生前的功耗。
以上内容仅示出本发明的原理。进而,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进行大量的变形、变更,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所示并说明的准确的结构和应用例,将对应的所有变形例和均等物都视为处于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均等物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标号说明
1 无线终端
1a 通信部
1b 控制部。
Claims (6)
1.一种无线终端,其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该无线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
通信部,其进行所述基站的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以及
控制部,其能够控制所述通信部,使得通过NAS消息从所述基站接收关于第1区间的信息,在所述第1区间中不进行所述无线测定和所述监视,并且能够控制所述通信部,使得能够在与所述第1区间不同的第2区间中进行所述无线测定和所述监视,关于所述第1区间的信息是与所述第1区间的长度有关的信息,
为了将所述无线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到适当的基站,所述控制部进一步进行控制,使得能够结束所述第1区间,进行所述无线测定和所述监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第1区间之后设定所述第2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通过NAS消息的NAS附着接受来接收关于所述第1区间的信息,其中,所述NAS消息是通过NAS附着过程来收发的。
4.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具有无线终端和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该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终端具有:
通信部,其进行所述基站的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以及
控制部,其能够控制所述通信部,使得通过NAS消息从所述基站接收关于第1区间的信息,在所述第1区间中不进行所述无线测定和所述监视,并且能够控制所述通信部,使得在与所述第1区间不同的第2区间中进行所述无线测定和所述监视,关于所述第1区间的信息是与所述第1区间的长度有关的信息,
为了将所述无线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到适当的基站,所述控制部进一步进行控制,使得能够结束所述第1区间,进行所述无线测定和所述监视。
5.一种基站,其与无线终端进行无线通信,该基站的特征在于,
具有通信部,该通信部通过NAS消息将关于由所述无线终端设定的第1区间的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终端,关于所述第1区间的信息是与所述第1区间的长度有关的信息,
所述第1区间是所述无线终端控制通信以不进行所述基站的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的区间,与所述第1区间不同的第2区间是在所述无线终端中能够进行所述无线测定和所述监视的区间,并且,在所述第2区间中,能够在所述无线终端中进行所述无线测定和所述监视,使得将所述无线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到适当的基站。
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方法是无线终端以及与所述无线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终端根据通过NAS消息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信息来设定第1区间,所述无线终端对通信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第1区间中,不进行所述基站的无线测定和寻呼信号的监视,在与所述第1区间不同的第2区间中能够进行所述无线测定和所述监视,
为了将所述无线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到适当的基站,所述无线终端进一步进行控制,使得结束所述第1区间,进行所述无线测定和所述监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25397.3A CN109246748B (zh) | 2012-01-13 | 2012-01-13 | 无线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80066696.7A CN104041142B (zh) | 2012-01-13 | 2012-01-13 | 无线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PCT/JP2012/050540 WO2013105260A1 (ja) | 2012-01-13 | 2012-01-13 | 無線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201811425397.3A CN109246748B (zh) | 2012-01-13 | 2012-01-13 | 无线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66696.7A Division CN104041142B (zh) | 2012-01-13 | 2012-01-13 | 无线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46748A CN109246748A (zh) | 2019-01-18 |
CN109246748B true CN109246748B (zh) | 2022-09-06 |
Family
ID=4878123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25397.3A Active CN109246748B (zh) | 2012-01-13 | 2012-01-13 | 无线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201280066696.7A Active CN104041142B (zh) | 2012-01-13 | 2012-01-13 | 无线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66696.7A Active CN104041142B (zh) | 2012-01-13 | 2012-01-13 | 无线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9301187B2 (zh) |
EP (2) | EP2804427B1 (zh) |
JP (1) | JP5700141B2 (zh) |
KR (4) | KR101627443B1 (zh) |
CN (2) | CN109246748B (zh) |
BR (1) | BR112014016969B1 (zh) |
CA (1) | CA2862789C (zh) |
MX (3) | MX2014008533A (zh) |
RU (2) | RU2572612C1 (zh) |
WO (1) | WO201310526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514117A (en) * | 2013-05-13 | 2014-11-19 | Nec Corp |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277765B2 (en) * | 2016-09-29 | 2022-03-1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Adaptive media service |
EP3386250A1 (en) * | 2017-04-07 | 2018-10-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network node, a first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monitoring of an information signal in monitoring time periods of different time durations |
EP3682581A1 (en) | 2017-09-11 | 2020-07-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nhanced measurement filtering configurations for radio-link management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
KR102536028B1 (ko) | 2018-07-31 | 2023-05-26 |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 기지국, 이동국,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 방법 |
JP7412895B2 (ja) * | 2019-04-19 | 2024-01-1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944923A2 (en) * | 2007-01-15 | 2008-07-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uplink data by DRX-mode terminal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242654A (zh) * | 2008-03-12 | 2008-08-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节省移动终端电能的方法及设备 |
CN101584191A (zh) * | 2007-03-16 | 2009-11-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监测控制信道的方法 |
CN101730205A (zh) * | 2008-10-31 | 2010-06-0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更新ue寻呼drx周期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81612A (en) | 1995-03-10 | 1998-07-14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Radio terminal interfaces for voice and data telecommunica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ir operation |
FI107861B (fi) * | 1998-08-28 | 2001-10-15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Naapurisolumittaukset solun uudelleenvalintaa varten |
JP3588281B2 (ja) * | 1999-09-14 | 2004-11-10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セルサーチ制御方法、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局 |
US6823191B2 (en) | 2001-01-08 | 2004-11-23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paging m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7418239B2 (en) | 2002-02-13 | 2008-08-26 | Motorola Inc. | Reselection optimization in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therefor |
JPWO2007080627A1 (ja) * | 2006-01-10 | 2009-06-1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KR101424258B1 (ko) | 2006-08-23 | 2014-08-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과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
KR101233181B1 (ko) * | 2006-10-30 | 2013-0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랜덤 억세스 방법 |
ZA200903764B (en) * | 2006-12-20 | 2010-08-2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A method and arrangements for an event triggered DRX cycle adjustment |
US7957360B2 (en) * | 2007-01-09 | 2011-06-07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support of a long DRX in an LTE—active state in a wireless network |
MY151801A (en) * | 2007-01-30 | 2014-07-14 | Interdigital Tech Corp | Implicit drx cycle length adjustment control in lte_active mode |
KR101144826B1 (ko) | 2007-02-05 | 2012-05-11 |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기지국, 이동국 및 통신제어방법 |
US8601156B2 (en) | 2007-07-06 | 2013-1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peer discovery and/or paging in peer to pe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8521194B2 (en) | 2007-07-10 | 2013-08-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erforming paging in a wireless peer-to-peer network |
KR101382748B1 (ko) * | 2008-01-25 | 2014-04-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과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
KR101405950B1 (ko) * | 2007-10-02 | 2014-06-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단말의 이동성 지원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이동 통신 단말 |
US8451803B2 (en) * | 2007-10-05 | 2013-05-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easurement behavior of DRX mode UE |
US8121632B2 (en) * | 2008-02-04 | 2012-02-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uitable trigger mechanism to control new cell identification in UE when in DRX mode |
US8780732B2 (en) | 2008-03-18 | 2014-07-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network management by assistance from terminal using control-plane signaling between terminal and network |
HUE049903T2 (hu) * | 2008-04-25 | 2020-11-30 | Blackberry Ltd | Eljárás és rendszer nem-folytonos vétel vezérlésre vezeték nélküli hálózatban |
JP2010098581A (ja) | 2008-10-17 | 2010-04-30 | Sharp Corp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US8971933B2 (en) | 2008-11-18 | 2015-03-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RX cycle used for paging |
JP4620157B2 (ja) * | 2009-03-24 | 2011-01-2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EP2237469B1 (en) * | 2009-04-03 | 2018-10-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a received signal pow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446696B1 (en) * | 2009-06-26 | 2019-10-02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Communication in a mobile network implement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
JP5322305B2 (ja) * | 2009-11-19 | 2013-10-2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KR101714109B1 (ko) * | 2010-02-12 | 2017-03-08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기계형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664279B1 (ko) * | 2010-02-16 | 2016-10-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불연속 수신을 위한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EP2369890A1 (en) * | 2010-03-26 | 2011-09-2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nnection peak avoidance for machine-type-communication (MTC) devices |
EP2375828A1 (en) | 2010-04-06 | 2011-10-12 | Alcatel Lucent | Network node control for facilitating relocation |
JP5663965B2 (ja) | 2010-06-01 | 2015-02-0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リア品質情報収集方法 |
JP2012010202A (ja) | 2010-06-25 | 2012-01-12 | Sony Corp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
US8837313B2 (en) * | 2011-04-04 | 2014-09-16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terminal |
US9204392B2 (en) * | 2011-04-04 | 2015-12-01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terminal |
GB2493348A (en) * | 2011-07-29 | 2013-02-06 | Intellectual Ventures Holding 81 Llc |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with simplified handover |
BR112014002424A2 (pt) * | 2011-08-01 | 2017-02-21 | Intel Corp | método e sistema para controle de acesso de rede |
US8675581B2 (en) * | 2011-08-15 | 2014-03-18 | Mediatek Inc.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data rate for packet-switched (PS) data service |
US8964672B2 (en) * | 2011-11-04 | 2015-02-24 | Blackberry Limited | Pag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
EP2632205B1 (en) * | 2012-02-24 | 2018-08-22 | BlackBerry Limited | Monitoring neighbour cells |
US9407391B2 (en) * | 2012-05-11 | 2016-08-02 | Intel Corporation | User equipment power savings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
-
2012
- 2012-01-13 EP EP12864938.1A patent/EP2804427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1-13 KR KR1020147019012A patent/KR101627443B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1-13 CA CA2862789A patent/CA2862789C/en active Active
- 2012-01-13 JP JP2013553159A patent/JP5700141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1-13 CN CN201811425397.3A patent/CN109246748B/zh active Active
- 2012-01-13 MX MX2014008533A patent/MX2014008533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1-13 KR KR1020177028660A patent/KR10190733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1-13 EP EP20176873.6A patent/EP3737166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1-13 WO PCT/JP2012/050540 patent/WO201310526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1-13 KR KR1020167014293A patent/KR101658338B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1-13 BR BR112014016969-1A patent/BR112014016969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1-13 MX MX2016010869A patent/MX369240B/es unknown
- 2012-01-13 KR KR1020167024907A patent/KR10178804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1-13 RU RU2014132900/07A patent/RU2572612C1/ru active
- 2012-01-13 CN CN201280066696.7A patent/CN104041142B/zh active Active
- 2012-01-13 MX MX2015015084A patent/MX341472B/es unknown
-
2014
- 2014-07-02 US US14/322,434 patent/US9301187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2-02 US US15/013,434 patent/US10349292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6-28 RU RU2018123576A patent/RU2686845C1/ru active
-
2019
- 2019-05-22 US US16/419,626 patent/US10869208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1-10 US US17/094,610 patent/US1175841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944923A2 (en) * | 2007-01-15 | 2008-07-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uplink data by DRX-mode terminal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584191A (zh) * | 2007-03-16 | 2009-11-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监测控制信道的方法 |
CN101242654A (zh) * | 2008-03-12 | 2008-08-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节省移动终端电能的方法及设备 |
CN101730205A (zh) * | 2008-10-31 | 2010-06-0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更新ue寻呼drx周期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3GPP R2-063397 Views on DRX/DTX control in LTE;NTT DoCoMo, Inc.;《3GPP TSG RAN WG2 #56》;20061110;全文 * |
Anonymous.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 |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 |
Overall description ; Stage 2(Release 11).《3GPP TS 36.300 V11.0.0》.2011, *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00404581A1 (en) |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communication of an idle mode device having low mobility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758414B2 (en) | Radio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11109439B2 (en)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5582199B2 (ja) |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における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 |
JP6734548B2 (ja) | 無線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6399153B2 (ja) | 無線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6152904B2 (ja) | 無線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5896053B2 (ja) | 無線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RU2660813C1 (ru) | Радиотерминал, система радио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 |
RU2619776C1 (ru) | Радиотерминал, система радио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