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32637A - 一种恩替卡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恩替卡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32637A
CN109232637A CN201811269850.6A CN201811269850A CN109232637A CN 109232637 A CN109232637 A CN 109232637A CN 201811269850 A CN201811269850 A CN 201811269850A CN 109232637 A CN109232637 A CN 109232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compound
solvent
preparation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698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32637B (zh
Inventor
刘向群
李强
陈宣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Bohaiwe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Bohaiwe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Bohaiwe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Bohaiwe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698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326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32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2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32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2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7/02Silicon compounds
    • C07F7/0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 C07F7/1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as well as one or more C—O—Si linkages
    • C07F7/1804Compounds having Si-O-C linkages
    • C07F7/1872Preparation; Treat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C07F7/20
    • C07F7/1892Preparation; Treat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C07F7/20 by reac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C07F7/1876 - C07F7/1888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合成恩体卡韦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及制备恩体卡韦的中间体。具体地,该方法以(+)‑科立内脂二醇((+)‑Coreylactone diol)为起始原料经过双羟基保护后,经过格氏反应,TMSCl脱羟基形成双键、经过氧化断裂后、羧酸酯化还原、TsCl(or MsCl)羟基取代后,碱性下生成恩替卡韦关键中间体。

Description

一种恩替卡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的涉及一种恩替卡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恩替卡韦(Entecavir)化学名称为:(1S,3R,4S)-9-[4-羟基-(3-羟甲基)-2-亚甲基环戊基]-6H-嘌呤-6-酮。分子式:C12H15O3N5,分子量:277.3,结构式如下所示:
Entecavir由美国Bristol-Myers squibb公司研制开发,2005年3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性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脱氧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具有极强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低血清病毒DNA水平的作用。同时该化合物选择性比较高,其细胞毒性是抗乙肝病毒活性的1/8000,可有效的治疗慢性乙肝而不干扰流感病毒和HIV病毒,使用安全,耐受性良好。
美国专利US5206244与1993年公布了恩替卡韦的制备及其作为HBV抑制剂的用途,该方法以环戊二烯为起始原料,经过多部合成得到恩替卡韦(参见流程1)。后续众多专利在此基础上进行该进。但此路线因逐步引进手性中心,光学杂质的控制较为困难。反应过程中柱层析步骤较多,收率较低。
流程1
综上所述,本领域需要开发一种采用新起始原料、无须逐步引进手性中心、生产成本低、过程高效、操作方便、光学杂质易控制,且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恩替卡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以及用于制备恩替卡韦新中间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采用新起始原料、无须逐步引进手性中心、生产成本低、过程高效、操作方便、光学杂质易控制,且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恩替卡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以及用于制备恩替卡韦新中间体。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式IX所示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使(+)-科立内脂二醇的双羟基被保护,从而形成式I化合物;
(2)使式I化合物与格氏试剂进行反应,从而形成式II化合物;
(3)在酸性条件下,使式II化合物进行脱羟基反应,从而形成式III化合物;
(4)使式III化合物的羟基被保护,从而形成式IV化合物;
(5)使式IV化合物进行氧化断裂,从而形成式V化合物;
(6)使式V化合物进行酯化还原反应,从而形成式VI化合物;以及
(7)使式VII化合物与羟基离去试剂反应后,在碱性下使羟基脱除,从而形成所述中间体;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苄基或取代苄基;和R3为硅烷基或四氢吡喃基。
在另一优选例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苄基、对甲氧基苄基。
在另一优选例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苄基。
在另一优选例中,R3为三甲基硅烷基、三乙基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硅烷即或叔丁基二苯基硅烷基。
在另一优选例中,R3为叔丁基二甲基硅基。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1)为在第一溶剂中,使(+)-科立内脂二醇与卤代芳烃或卤代的取代芳烃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I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2)为在第二溶剂中,在-20℃至回流温度下,使式I化合物与格氏试剂(如苯基格氏试剂)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II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3)为在第三溶剂中,在0℃至回流温度下,式II化合物与脱水剂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III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4)为在第四溶剂中,在第一缚酸剂的存在下,在0℃至回流温度下,式III化合物与羟基保护试剂进行反应,得到式IV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5)为在第五溶剂中,在-78℃至回流温度下,使式IV化合物与氧化试剂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V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6)包括步骤:
(6.1)在第六溶剂中,在0℃至回流温度下,在第二缚酸剂的存在下,使式V化合物与卤代烷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VI化合物;和
(6.2)在第六溶剂中,在0℃至回流温度下,使式VI化合物与还原试剂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VII化合物。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7)包括步骤:
(7.1)在第七溶剂中,在0℃至回流温度下,使式VII化合物与羟基离去试剂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VIII化合物;和
(7.2)在第七溶剂中,在碱性试剂存在下,在0℃至回流温度下,使式VIII化合物进行羟基脱除反应并形成双键,从而形成所述中间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溶剂和/或所述第三溶剂为非质子性溶剂;
且所述非质子性溶剂为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乙醚和/或甲苯。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四溶剂为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且所述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和/或DMSO。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1)中,所述卤代芳烃或卤代的取代芳烃为溴苄;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2)中,所述格氏试剂为苯基格氏试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3)中,所述脱水剂为三甲基氯硅烷、对甲苯磺酸、活性硅胶,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4)中,所述第一缚酸剂为咪唑;和/或,所述羟基保护试剂为三甲基氯硅烷、三乙基氯硅烷,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或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5)中,为所述氧化试剂为四氧化锇、N-甲基吗啉-N-氧化物、高碘酸钠、高锰酸钾、臭氧、过氧化氢,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6)中,(i)所述第二缚酸剂为碳酸钾、碳酸铯或其组合;(ii)所述卤代烷为碘甲烷、碘乙烷或其组合;和/或(iii)所述还原试剂为硼氢化钠、硼氢化钾或其组合进。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7)中,(i)羟基离去试剂为甲苯磺酰氯、甲烷磺酰氯,或其组合;和/或(ii)碱性试剂为DBU、NaH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2)中,式I化合物与格氏试剂的摩尔比为1:(2~10)。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3)中,式II化合物与脱水剂的摩尔比为1:(0.5~5)。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4)中,式III化合物与羟基保护试剂摩尔比为1:(1~5)。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5)中,式IV化合物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1~20)。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1)中,使(+)-科立内脂二醇与卤代芳烃或卤代的取代芳烃的摩尔比为1:(30~40)。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4)中,式III化合物与第一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2~6)。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6)中,(i)式V化合物、第二缚酸剂与卤代烷的摩尔比为1:(1-2):(0.8-1.6);和/或,(ii)式V化合物与还原剂的摩尔比为1:(0.8-1.6)。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7)中,(i)式VII化合物与羟基离去试剂的摩尔比为1:(1-3);和/或,(ii)式VII化合物与碱性试剂的摩尔比为1:(1-2)。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3)的反应时间为1~10小时;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4)的反应时间为1~10小时;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5)的反应时间为1~30小时;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6.1)的反应时间为1~10小时;和/或步骤(6.2)的反应时间为1~10小时;和/或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7.1)的反应时间为1~10小时;和/或步骤(7.2)的反应时间为1~10小时。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2)的反应温度为-20℃至10℃;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3)的反应温度为0℃至30℃;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4)的反应温度为0℃至30℃;和/或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7)的反应温度为0℃至30℃。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恩替卡韦的中间体,所述中间体如式IX所示
其中,
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苄基或取代苄基;R3为硅烷基或四氢吡喃基。
在另一优选例中,R1和R2为苄基。
在另一优选例中,R3为三甲基硅烷基、三乙基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硅烷即或叔丁基二苯基硅烷基。
在另一优选例中,R3为叔丁基二甲基硅基。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二方面所述的中间体的用途,用于制备恩替卡韦。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了一种用于制备恩替卡韦的新中间体,该中间体本身具有恩替卡韦所需的手性中心,使得采用该中间体制备恩替卡韦避免了传统制备方法需要逐步引进手性中心,而难以控制光学杂质,制备过程需多步柱层析,收率低的缺陷。此外,本发明还采用了一种制备前列腺素的起始原料时产生的副产物作为新中间体的制备的起始原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基于此完成了本发明。
起始原料:(+)-科立内脂二醇((+)-Coreylactone diol)
起始原料(+)-科立内脂二醇为前列腺素起始原料(-)-科立内脂二醇((-)-Coreylactone diol)拆分后的对映体,且该对映体无其他使用用途。利用对映体可降低成本,减少废弃物处理成本,保护环境。且(+)-科立内脂二醇作为起始原料使得起始原料中已存在产品需要的手性中心。而且原料本身的光学纯度很好,光学异构体极低。
式IX中间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恩替卡韦的中间体,所述中间体为如式IX所示的手性化合物:
其中,
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苄基或取代苄基;R3为硅烷基或四氢吡喃基。
优选地,所述取代苄基为苄基上一个或多个(如1、2或3个)H被选自下组的取代基所取代:卤素(如,F、Cl或Br)、C1-C4烷氧基(如甲氧基)或C1-C4烷基(如甲基、乙基)。
优选地,R1和R2为苄基。
优选地,所述硅烷基为C1-C6烷基硅烷基。
优选地,R3为三甲基硅烷基、三乙基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硅烷即或叔丁基二苯基硅烷基;更优选地,R3为叔丁基二甲基硅基(TBS)。
如式IX所示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合成恩替卡韦关键中间体(如式IX所示)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以提高恩替卡韦的手性纯度,降低光学杂质,提高合成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地,所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1):使(+)-Coreylactone diol的双羟基被保护,从而形成式I化合物
其中,R1,R2的定义如上所述
优选地,使(+)-Coreylactone diol与卤代芳烃或卤代的取代芳烃进行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
优选地,步骤(1)为:在第一溶剂(如DMF)中,在NaH的存在下,使(+)-Coreylactonediol与卤代芳烃或卤代的取代芳烃进行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取代芳烃为芳烃上一个或多个(如1、2或3个)H被选自下组的取代基所取代:卤素(如,F、Cl或Br)、C1-C4烷氧基(如甲氧基)或C1-C4烷基(如甲基、乙基)。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卤代芳烃为溴苄。
优选地,步骤(1)中,(+)-Coreylactone diol与卤代芳烃的摩尔比为1:(30~40)。
优选地,步骤(1)中,(+)-Coreylactone diol与NaH的摩尔比为1:(35~45)。
步骤(2):使式I化合物与格氏试剂进行反应,从而形成式II化合物
其中,R1和R2如前定义。
优选地,步骤(2)为在第二溶剂中,在-20℃至回流温度下,使式I化合物与格氏试剂(如苯基格氏试剂)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II化合物;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第二溶剂为非质子性溶剂(如无水乙醚)。
优选地,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20℃至10℃。
优选地,步骤(2)中,式I化合物与格氏试剂的摩尔比为1:(2~10);更优选地,摩尔比为1:2~5。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反应的反应时间为0.5-20小时。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格氏试剂是溴苯与镁屑所形成的格氏试剂。
步骤(3):在酸性条件下,使式II化合物进行脱羟基反应,从而形成式III化合物:
其中,R1和R2如前定义。
优选地,步骤(3)为:在第三溶剂中,在0℃至回流温度下,式II化合物与脱水剂进行反应(如反应1~10小时),从而得到式III化合物;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第三溶剂为非质子性溶剂;更优选地,为二氯甲烷。
优选地,步骤(3)中,反应温度为0℃至30℃。
优选地,步骤(3)中,式II化合物与脱水剂的摩尔比为1:(0.5~5);更优选地,摩尔比为1:0.5~2。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脱水试剂是三甲基氯硅烷、对甲苯磺酸、活性硅胶或其组合;更优选地,所述脱水剂为三甲基氯硅烷。
步骤(4):使式III化合物的羟基被保护,从而形成式IV化合物。
优选地,步骤(4)为在第四溶剂中,在第一缚酸剂的存在下,在0℃至回流温度下,式III化合物与羟基保护试剂进行反应,得到式IV化合物。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反应的反应时间为1~10小时。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第四溶剂为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优选地,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
优选地,步骤(4)中,反应温度为0℃至30℃。
优选地,步骤(4)中,式III化合物与羟基保护试剂摩尔比为1:(1~5);更优选地,摩尔比为1:1~3。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羟基保护试剂是三甲基氯硅烷、三乙基氯硅烷,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或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缚酸剂为咪唑。
优选地,步骤(4)中,式III化合物与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2~6)。
步骤(5):使式IV化合物进行氧化断裂反应,从而形成式V化合物:
优选地,步骤(5)为在第五溶剂中,在-78℃至回流温度下,使式IV化合物与氧化试剂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V化合物。
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第五溶剂为丙酮、水,或其组合。
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反应的反应时间为1-30小时。
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至回流温度。
优选地,步骤(5)中,式IV化合物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1~20);优选地,为1:(1~3)。
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氧化剂为四氧化锇、N-甲基吗啉-N-氧化物、高碘酸钠、高锰酸钾、臭氧、过氧化氢,或其组合。
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氧化剂为四氧化锇与高碘酸钠,或臭氧。
步骤(6):使式V化合物进行酯化还原反应反应,从而形成式VI化合物:
优选地,步骤(6)包括步骤:
(6.1)在第六溶剂中,在0℃至回流温度下,在缚酸剂的存在下,使式V化合物与卤代烷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VI化合物;和
(6.2)在第六溶剂中,在0℃至回流温度下,使式VI化合物与还原试剂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VII化合物。
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第六溶剂为甲醇、DMF,或其组合。
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卤代烷为碘甲烷、碘乙烷或其组合;更优选地,为碘甲烷。
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缚酸剂为碳酸钾、碳酸铯或其组合;更优选地,为碳酸铯。
优选地,步骤(6)中,式V化合物、缚酸剂与卤代烷的摩尔比为1:(1-2):(0.8-1.6)。
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还原剂为硼氢化钠、硼氢化钾或其组合。
优选地,步骤(6)中,式V化合物与还原剂的摩尔比为1:(0.8-1.6)。
优选地,步骤(6.2)为:在第六溶剂中,在0℃至回流温度下,在路易斯酸的存在下,使式VI化合物与还原试剂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VII化合物。
优选地,步骤(6.2)中,所述路易斯酸为CeCl3.7H2O。
优选地,步骤(6.2)中,式VI化合物与路易斯酸的摩尔比为1:(1-2)。
优选地,步骤(6.1)中,所述反应的反应时间为1-10小时。
优选地,步骤(6.2)中,所述反应的反应时间为1-10小时。
优选地,步骤(6.1)中,所述反应的反应温度为室温(如10-30℃)。
优选地,步骤(6.2)中,所述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5℃。
步骤(7):使式VIII化合物与羟基离去试剂反应后,在碱性下使羟基脱除,从而形成中间体(如式IX所示)
优选地,步骤(7)包括步骤:
(7.1)在第七溶剂中,在0℃至回流温度下(优选地,在0℃至30℃下),使式VII化合物与羟基离去试剂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VIII化合物;和
(7.2)在第七溶剂中,在碱性试剂存在下,在0℃至回流温度下,使式VIII化合物进行羟基脱除反应并形成双键,从而形成所述中间体。
优选地,步骤(7)中,所述第七溶剂为二氯甲烷。
优选地,步骤(7)中,所述羟基离去试剂为对甲苯磺酰氯、甲烷磺酰氯,或其组合;更优选地,为对甲苯磺酰氯。
优选地,步骤(7)中,式VII化合物与羟基离去试剂的摩尔比为1:(1-3)。
优选地,步骤(7)中,所述碱性试剂是DBU、NaH或其组合;更优选地为DBU。
优选地,步骤(7)中,式VII化合物与碱性试剂的摩尔比为1:(1-2)。
优选地,步骤(7.1)中,反应的反应时间为1-10小时。
优选地,步骤(7.2)中,反应的反应时间为1-10小时。
优选地,步骤(7.1)中,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10℃。
优选地,步骤(7.2)中,反应的反应温度为室温(10-30℃)。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包括:
(a)制备本发明的中间体的过程中无须逐步引进手性中心、光学杂质易控制适合工业化生产。
(b)制备本发明的中间体的起始原料为其他常用起始原料的副产物,因此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降低成本,减少废弃物处理成本并保护环境。
(c)使用本发明的中间体制备恩替卡韦无须逐步引进手性中心、生产成本低、过程高效、操作方便、光学杂质易控制,且适合工业化生产。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是重量百分比和重量份数。
实施例1
式I化合物的制备
将(+)-Coreylactone diol(172.0g,0.1mol)溶于DMF(1720.0ml),搅拌加入溴苄(599.0g,3.5mol),60%NaH(160.0g,4.0mol),室温反应至TLC检测反应完全。后处理。将反应液冲入冰水中,乙酸乙酯提取,有机层依次用1%盐酸溶液洗,水洗,饱和盐水洗,分层,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浓缩得油状物。油状物上硅胶柱,洗脱收集目标产物,减压浓缩得产物:252.0g(收率71.6%)。
实施例2
式II化合物的制备
氩气保护下,将镁条(36.0g,1.5mol)溶于无水乙醚(360.0ml)中,搅拌滴加少量溴苄的乙醚溶液,及两粒碘,光照引发后,滴加溴苄(236.0g,1.5mol)的乙醚溶液(1180.0ml),滴加控制温度保持微微沸腾,滴加完毕,继续在微沸状态下反应1小时后,降温至-10℃,滴加式I化合物(176.0g,0.5mol)的乙醚溶液(880.0ml),维持在-5-0℃至TLC检测反应完全。后处理:将反应液倾入饱和氯化铵溶液中,乙酸乙酯提取,有机层依次用水洗,饱和盐水洗,分层,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油状物:234.0g(收率92.1%)。
实施例3
式III化合物的制备
将式II化合物(102.0g,0.2mol)溶于二氯甲烷(2000.0ml),搅拌加入三甲基氯硅烷(10.9g,0.1mol),室温反应至TLC检测反应完全,加入无水硫酸镁,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硅胶柱层析,减压浓缩得产物:78.0g(收率79.6%)。
实施例4
式IV化合物的制备
将式III化合物(98.0g,0.2mol)溶于DMF(980.0ml)中,搅拌加入咪唑(54.4g,0.8mol),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60.3g,0.4mol),室温反应至TLC检测反应完全。后处理:将反应液冲入冰水中,乙酸乙酯提取,有机层依次用10%柠檬酸溶液洗,水洗,饱和盐水洗,分层,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浓缩得油状物:109.0g(收率90.2%)。
实施例5
式V化合物的制备
将式IV化合物(120.8g,0.2mol)溶于丙酮(1200.0ml),加入水(600.0ml),搅拌加入N-甲基吗啉-N-氧化物(25.8g,0.22mol),加入四氧化锇(2.55g,0.01mol),室温反应至TLC检测反应完全。减压浓缩去除有机溶剂,残留物乙酸乙酯提取,有机层水洗,分层,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浓缩得油状物。将油状物溶于叔丁醇(600.0ml)中,加入高碘酸钠(213.0g,1.0mol)和高锰酸钾(15.8g,0.1mol)的1200.0ml水溶液,搅拌用5%碳酸钾溶液调节PH=8-9,室温搅拌至TLC检测反应完全。后处理:反应液冲入冰水中,稀盐酸调节水溶液PH4-5,乙酸乙酯提取2次,合并有机层依次水洗,饱和盐水洗,分层,有机层无水硫酸镁,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油状物:61.0g(收率65.0%)。
实施例6
式V化合物的制备
将式IV化合物(120.8g,0.2mol)溶于乙酸乙酯(1200.0ml),搅拌降温至0℃,通臭氧30分钟后,加入30%过氧化氢水溶液和1.2N稀盐酸各600.0ml,搅拌至TLC检测反应完全。反应分层,有机层水洗,饱和盐水洗,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油状物,油状物溶于DMF(600.0ml)中,搅拌加入咪唑(54.4g,0.8mol),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60.3g,0.4mol),室温反应至TLC检测反应完全。后处理:将反应液冲入冰水中,乙酸乙酯提取,有机层依次用10%柠檬酸溶液洗,水洗,饱和盐水洗,分层,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浓缩得油状物:64.0g(收率68.0%)。
实施例7
式VII化合物的制备
将式V化合物(94.0g,0.2mol)溶于DMF(600.0ml)中,搅拌加入碳酸铯(97.8g,0.3mol),加入碘甲烷(34.0g,0.24mol),室温搅拌至反应完全,冲入冰水中,乙酸乙酯提取,有机层依次用稀盐酸溶液洗,水洗,饱和盐水洗,分层,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油状物,油状物溶于甲醇(600.0ml),加入CeCl3.7H2O(110.0g,0.3mol)降温至0度,分次加入硼氢化钾(13.0g,0.24mol),0-5度搅拌至TLC检测反应完全。后处理:将反应液用1N盐酸约56ml调PH=5,加入饱和碳酸氢钠1000ml和乙酸乙酯1500ml搅拌,有固体生成,加入少量硅藻土过滤,滤液分层,水层用乙酸乙酯100ml提取2次,合并有机层水洗,饱和盐水洗,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滤液减压浓缩得油状物64.0g(收率70.2%)。
实施例8
如式IX所示中间体的制备
将式VII化合物(91.2g,0.2mol)溶于二氯甲烷(900.0ml)中,搅拌降温至0度,加入三乙胺(60.8g,0.6mol),对甲苯磺酰氯(76.3g,0.4mol),反应至TLC检测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倾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搅拌15分钟后,水层二氯甲烷提取,合并有机层依次水洗,饱和盐水洗,有机层干燥,过滤,滤液转入反应瓶中,加入DBU(45.6g,0.3mol),室温搅拌至TLC检测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倾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中,分层,水层,二氯甲烷提取,合并有机层,依次用10%柠檬酸溶液洗,水洗,饱和盐水洗,分层,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浓缩得油状物。油状物上硅胶柱纯化,洗脱收集目标产物,减压浓缩得产物:62.0g(收率70.8%)。
实施例9
如式IX所示中间体的制备
将式VII化合物(91.2g,0.2mol)溶于二氯甲烷(900.0ml)中,搅拌降温至0度,加入三乙胺(60.8g,0.6mol),甲烷磺酰氯(45.9g,0.4mol),反应至TLC检测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倾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搅拌15分钟后,水层二氯甲烷提取,合并有机层依次水洗,饱和盐水洗,有机层干燥,过滤,滤液转入反应瓶中,加入DBU(45.6g,0.3mol),室温搅拌至TLC检测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倾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中,分层,水层,二氯甲烷提取,合并有机层,依次用10%柠檬酸溶液洗,水洗,饱和盐水洗,分层,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浓缩得油状物。油状物上硅胶柱纯化,洗脱收集目标产物,减压浓缩得产物:56.0g(收率64.0%)。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如式IX所示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使(+)-科立内脂二醇的双羟基被保护,从而形成式I化合物;
(2)使式I化合物与格氏试剂进行反应,从而形成式II化合物;
(3)在酸性条件下,使式II化合物进行脱羟基反应,从而形成式III化合物;
(4)使式III化合物的羟基被保护,从而形成式IV化合物;
(5)使式IV化合物进行氧化断裂,从而形成式V化合物;
(6)使式V化合物进行酯化还原反应,从而形成式VI化合物;以及
(7)使式VII化合物与羟基离去试剂反应后,在碱性下使羟基脱除,从而形成所述中间体;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苄基或取代苄基;和R3为硅烷基或四氢吡喃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a.步骤(1)为在第一溶剂中,使(+)-科立内脂二醇与卤代芳烃或卤代的取代芳烃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I化合物;
b.步骤(2)为在第二溶剂中,在-20℃至回流温度下,使式I化合物与格氏试剂(如苯基格氏试剂)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II化合物;
c.步骤(3)为在第三溶剂中,在0℃至回流温度下,式II化合物与脱水剂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III化合物;
d.步骤(4)为在第四溶剂中,在第一缚酸剂的存在下,在0℃至回流温度下,式III化合物与羟基保护试剂进行反应,得到式IV化合物;
e.步骤(5)为在第五溶剂中,在-78℃至回流温度下,使式IV化合物与氧化试剂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V化合物;
f.步骤(6)包括步骤:
(6.1)在第六溶剂中,在0℃至回流温度下,在第二缚酸剂的存在下,使式V化合物与卤代烷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VI化合物;和
(6.2)在第六溶剂中,在0℃至回流温度下,使式VI化合物与还原试剂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VII化合物;和/或
g.步骤(7)包括步骤:
(7.1)在第七溶剂中,在0℃至回流温度下,使式VII化合物与羟基离去试剂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VIII化合物;和
(7.2)在第七溶剂中,在碱性试剂存在下,在0℃至回流温度下,使式VIII化合物进行羟基脱除反应并形成双键,从而形成所述中间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溶剂和/或所述第三溶剂为非质子性溶剂;
且所述非质子性溶剂为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乙醚和/或甲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溶剂为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且所述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和/或DMSO。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a.步骤(1)中,所述卤代芳烃或卤代的取代芳烃为溴苄;
b.步骤(2)中,所述格氏试剂为苯基格氏试剂;
c.步骤(3)中,所述脱水剂为三甲基氯硅烷、对甲苯磺酸、活性硅胶,或其组合;
d.步骤(4)中,所述第一缚酸剂为咪唑;和/或,所述羟基保护试剂为三甲基氯硅烷、三乙基氯硅烷,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或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
e.步骤(5)中,所述氧化试剂为四氧化锇、N-甲基吗啉-N-氧化物、高碘酸钠、高锰酸钾、臭氧、过氧化氢,或其组合;
f.步骤(6)中,(i)所述第二缚酸剂为碳酸钾、碳酸铯或其组合;(ii)所述卤代烷为碘甲烷、碘乙烷或其组合;和/或(iii)所述还原试剂为硼氢化钠、硼氢化钾或其组合进;和/或
g.步骤(7)中,(i)羟基离去试剂为甲苯磺酰氯、甲烷磺酰氯,或其组合;和/或(ii)碱性试剂为DBU、NaH或其组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a.步骤(2)中,式I化合物与格氏试剂的摩尔比为1:(2~10);
b.步骤(3)中,式II化合物与脱水剂的摩尔比为1:(0.5~5);
c.步骤(4)中,式III化合物与羟基保护试剂摩尔比为1:(1~5);和/或
d.步骤(5)中,式IV化合物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1~20)。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a.步骤(3)的反应时间为1~10小时;
b.步骤(4)的反应时间为1~10小时;
c.步骤(5)的反应时间为1~30小时;
d.步骤(6.1)的反应时间为1~10小时;和/或步骤(6.2)的反应时间为1~10小时;和/或
e.步骤(7.1)的反应时间为1~10小时;和/或步骤(7.2)的反应时间为1~10小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a.步骤(2)的反应温度为-20℃至10℃;
b.步骤(3)的反应温度为0℃至30℃;
d.步骤(4)的反应温度为0℃至30℃;和/或
e.步骤(7)的反应温度为0℃至30℃。
9.一种用于制备恩替卡韦的中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如式IX所示
其中,
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苄基或取代苄基;R3为硅烷基或四氢吡喃基。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间体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恩替卡韦。
CN201811269850.6A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恩替卡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232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69850.6A CN109232637B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恩替卡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69850.6A CN109232637B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恩替卡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2637A true CN109232637A (zh) 2019-01-18
CN109232637B CN109232637B (zh) 2020-11-24

Family

ID=65079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69850.6A Active CN109232637B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恩替卡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326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5041A (zh) * 2020-12-25 2021-04-09 常州博海威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恩替卡韦的新制备方法以及中间体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52310A2 (en) * 2002-12-11 2004-06-24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Process and intermediates for synthesis entecavir
CN101565359A (zh) * 2004-06-04 2009-10-28 布里斯托尔-迈尔斯斯奎布公司 经由碳-硅氧化制备恩替卡韦及其新中间体的方法
US20100286089A1 (en) * 2004-06-04 2010-11-11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ntecavir and Novel Intermediates Thereof Via Carbon-Silicon Oxidation
US20110201809A1 (en) * 2010-02-16 2011-08-18 Scinopharm Taiwan,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Entecavir and its Intermediates
CN102264739A (zh) * 2008-12-26 2011-11-30 韩美控股株式会社 新的中间体和应用所述中间体制备恩替卡韦的方法
CN102924454A (zh) * 2012-11-13 2013-02-13 苏州市玮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恩替卡韦的合成方法
CN103304375A (zh) * 2012-03-12 2013-09-18 浙江奥翔药业有限公司 恩替卡韦的合成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WO2015051903A1 (en) * 2013-10-08 2015-04-16 Pharmathen S.A. A novel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hiral cyclopentanone intermediates
US20150174115A1 (en) * 2013-03-12 2015-06-25 Novira Therapeutics, Inc. Hepatitis b antiviral agents
WO2017176392A1 (en) * 2016-04-07 2017-10-12 University Of Georgi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Synthesis of 2'-fluoro-6'-methylene-carbocyclic adenosine (fmca) and 2'-fluoro-6'-methylene-carbocyclic guanosine (fmcg)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52310A2 (en) * 2002-12-11 2004-06-24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Process and intermediates for synthesis entecavir
CN101565359A (zh) * 2004-06-04 2009-10-28 布里斯托尔-迈尔斯斯奎布公司 经由碳-硅氧化制备恩替卡韦及其新中间体的方法
US20100286089A1 (en) * 2004-06-04 2010-11-11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ntecavir and Novel Intermediates Thereof Via Carbon-Silicon Oxidation
CN102264739A (zh) * 2008-12-26 2011-11-30 韩美控股株式会社 新的中间体和应用所述中间体制备恩替卡韦的方法
US20110201809A1 (en) * 2010-02-16 2011-08-18 Scinopharm Taiwan,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Entecavir and its Intermediates
CN102741254A (zh) * 2010-02-16 2012-10-17 台湾神隆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恩替卡韦及其中间物的方法
CN103304375A (zh) * 2012-03-12 2013-09-18 浙江奥翔药业有限公司 恩替卡韦的合成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24454A (zh) * 2012-11-13 2013-02-13 苏州市玮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恩替卡韦的合成方法
US20150174115A1 (en) * 2013-03-12 2015-06-25 Novira Therapeutics, Inc. Hepatitis b antiviral agents
WO2015051903A1 (en) * 2013-10-08 2015-04-16 Pharmathen S.A. A novel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hiral cyclopentanone intermediates
WO2017176392A1 (en) * 2016-04-07 2017-10-12 University Of Georgi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Synthesis of 2'-fluoro-6'-methylene-carbocyclic adenosine (fmca) and 2'-fluoro-6'-methylene-carbocyclic guanosine (fmcg)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ÖTVÖS 等: "THE FIRST STEREOSPECIFIC SYNTHESIS OF (+)-(lR,2S,4R)-4-AMINO-2-HYDROXY-1-CYCLOPENTANEMETHANOL AND (+)-CARBOCYCLIC THYMIDINE", 《TETRAHEDRON LETTERS》 *
LI WEI GUO 等: "A New Route for Synthesis of Entecavir",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
T. V. RAJANBABU: "From Carbohydrates to Carbocycles. 2. A Free Radical Route to Corey Lactone and Other Prostanoid Intermediates", 《J. ORG. CHEM.》 *
ZULEYKHA R. VALIULLINA 等: "A short synthesis of the carbocyclic core of Entecavir from Corey lactone", 《MENDELEEV COMMUN》 *
冉茂盛: "抗乙肝药物恩替卡韦中间体的合成",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5041A (zh) * 2020-12-25 2021-04-09 常州博海威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恩替卡韦的新制备方法以及中间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2637B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4739B (zh) 中间体和应用所述中间体制备恩替卡韦的方法
CN102630226A (zh) 恩替卡韦的合成方法及其中间体化合物
CN101568537A (zh) C-糖苷衍生物的制造方法及其合成中间体
JP2019069945A (ja) ベラプロストを作製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9232637A (zh) 一种恩替卡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JP2008037782A (ja) プロスタグランジン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CH619930A5 (zh)
KR100903311B1 (ko) 프로스타글란딘 유도체의 제조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출발물질
CN105254657A (zh) 金属催化不对称1,4-共轭加成反应产生前列腺素和前列腺素类似物
CN102212081B (zh) 一种用于他汀类药物合成的手性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JPH03115290A (ja) 1d―ミオイノシトール―1―リン酸の合成法
JP2546559B2 (ja) ジイソピノカンフェイルクロロボランのインシトゥー製造
JPH02275888A (ja) エノールシリルエーテ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KR101134021B1 (ko) 새로운 중간체를 이용하는 피타바스타틴 헤미칼슘의 신규한 제조방법
CN109293508A (zh) 一种恩替卡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5985370B (zh) 制备利马前列腺素的关键中间体及其应用
JP2007112788A (ja) オキセタン化合物
JP2940395B2 (ja) オキシグルタル酸エステル誘導体の製法
JP3858968B2 (ja) トリス(トリメチルシリル)シリルエチル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CN118063463A (zh) 一种恩替卡韦的制备方法
JP4225600B2 (ja) クロモン類の製造法
JPH02503920A (ja) 4‐フェニル‐2‐ピロリドン‐1‐酢酸の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JP2006206552A (ja) 立体選択的合成プロセスにおけるケイ素成分の回収方法
JPH08291136A (ja) 新規な光学活性スルフィド及びその製造法
GB2156340A (en) 1-Nor-2-hydroxymethyl-derivatives of carboprostacyclins and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