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04548A - 立柱框架结构以及车身模块结构 - Google Patents

立柱框架结构以及车身模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04548A
CN109204548A CN201810652062.9A CN201810652062A CN109204548A CN 109204548 A CN109204548 A CN 109204548A CN 201810652062 A CN201810652062 A CN 201810652062A CN 109204548 A CN109204548 A CN 109204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lumn
post
engagement member
n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520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04548B (zh
Inventor
滝井俊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204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4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04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45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4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145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having a crossbeam incorporated there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6Fixed roo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1Cow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6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eadily releasable
    • B62D27/065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eadily releasable using screwth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08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light alloys, e.g. extrud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立柱框架结构以及车身模块结构。提供了一种立柱框架结构,包括:下部柱,其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接合构件,其接合到所述下部柱的上部,并且由压铸铝构成;以及上部柱,其接合到所述接合构件,并且在车辆向上方向和车辆向后方向上延伸。

Description

立柱框架结构以及车身模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立柱框架结构和车身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国家阶段公开第2005-537179号公开了一种车身结构,其中设置有前后车顶柱(立柱)的车顶模块被放置在并连接到设置有柱部的基座模块,这些柱部是柱下部。车顶模块的前后车顶柱通过相应的横梁彼此连接。各框架构件之间的连接通过粘合或焊接来实现。例如,在日本专利国家阶段公开第2005-537179号的车身结构的前柱中,从基座模块在车辆向上方向上延伸的柱部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梁均通过粘合或焊接接合到前车顶柱。
在上述的车身结构中,框架构件通过凸缘接合在一起。从确保联接刚度的角度来看,凸缘连接件有时是弱点。另外,担心如果联接刚度低,则碰撞中碰撞载荷有可能无法在各框架构件之间良好地分散。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柱框架结构和车身模块结构,其能够提高框架构件接合在一起时的联接刚度,并且能够在各框架构件之间分散碰撞中的碰撞载荷。
第一方案的立柱框架结构包括下部柱、接合构件和上部柱。下部柱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接合构件接合到所述下部柱的上部,并且由压铸铝构成。上部柱接合到所述接合构件,并且在车辆向上方向和车辆向后方向上延伸。
第一方案的立柱框架结构适用于由下部柱和上部柱构成的立柱,它们是框架构件。在所述立柱框架结构中,下部柱和上部柱均接合到压铸铝接合构件。应注意,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延伸的下部柱中,下部柱的上部构成接合到接合构件的部位。在车辆向上方向和车辆向后方向上延伸的上部柱中,上部柱的下部构成接合到接合构件的部位。应注意,构成接合部位的上部柱的下部可以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延伸。在第一方案的立柱框架结构中,下部柱和上部柱通过构成节点的接合构件而接合在一起。即,下部柱和上部柱各自沿着剪切方向接合到接合构件,因此能够提高联接刚度。由于提高了联接刚度,在碰撞中碰撞载荷可以在下部柱和上部柱之间分散。
在第二方案的立柱框架结构中,所述接合构件设置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延伸部,并且所述延伸部接合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车颈加强件的端部。
在第二方案的立柱框架结构中,除了下部柱和上部柱之外,构成框架构件的车颈加强件也接合到接合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车颈加强件中,车颈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构成接合到接合构件的部位。第二方案的立柱框架结构不仅能够提高下部柱和上部柱的联接刚度,而且还能够提高车颈加强件的联接刚度。此外,在碰撞中碰撞载荷也可以分散到车颈加强件中。
在第三方案的立柱框架结构中,在所述接合构件中,在所述下部柱被插入到下接合部中的状态下接合到所述下部柱的所述下接合部、在所述上部柱被插入上接合部的状态下接合到所述上部柱的所述上接合部、以及在所述车颈加强件被插入延伸部的状态下接合到所述车颈加强件的所述延伸部中的每一个,当沿着相应部分的相应插入方向观察时形成有U形截面轮廓。
在第三方案的立柱框架结构中,每个框架构件在所述框架构件插入到压铸铝接合构件中的状态下接合到所述压铸铝接合构件。各个框架构件所接合的部分当沿着插入方向观察时形成有U形截面轮廓。这里,“插入方向”是指框架构件与接合构件之间的接合部位的延伸方向。即,在下部柱的情况下为车辆竖直方向,在上部柱的情况下为车辆向上方向和车辆向后方向,或车辆竖直方向,而在车颈加强件的情况下为车辆宽度方向。第三方案的立柱框架结构使得每个框架构件能够穿过U形截面轮廓的开口部插入,并且能够沿着各个框架构件的插入方向插入。即,便于各框架构件组装到接合构件。而且,通过调节框架构件对接合构件的插入位置,可以调节各个框架构件的接合位置。即,该接合位置的调节比在使用凸缘将框架构件接合在一起的立柱框架结构中更容易。
第四方案的车身模块结构包括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的任一方案所述的立柱框架结构。所述车身模块结构包括作为构成车身的多个车身模块的车顶模块和车底模块,所述车顶模块包括上部柱,所述车底模块包括下部柱。所述车顶模块和车底模块使用螺栓紧固在一起以形成包括所述上部柱和所述下部柱的立柱。
第四方案的车身模块结构适用于由多个车身模块构成的车辆。车顶模块包括上部柱,而车底模块包括下部柱。在第四方案的车身模块结构中,通过将车身模块接合在一起,能够经由接合构件将上部柱和下部柱接合在一起。即,当车身模块接合在一起时形成立柱。第四方案的车身模块结构减少了车辆的制造工序数。而且,能够提高接合到接合构件的各框架构件的联接刚度,并且能够在碰撞中将碰撞载荷分散到各框架构件中。
本公开能够提高框架构件接合在一起时的联接刚度,并且还能够在碰撞中在各框架构件之间分散碰撞载荷。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和车辆后侧观察的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立柱框架结构的车颈部和前柱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立柱框架结构的车颈部的侧视截面图(沿着图1中的A-A截取的截面);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立柱框架结构的车颈部和前柱的俯视截面图(沿着图1中的B-B截取的截面);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立柱框架结构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5是根据比较例的立柱框架结构的车颈部和前柱的俯视截面图;和
图6是示出了在应用于车身模块结构的状态下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立柱框架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3对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立柱框架结构进行说明。在每个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向前方向,箭头UP表示车辆向上方向,并且箭头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车辆的前部以大致左右对称构造,因此仅示出和描述了车辆的右侧。
图1和图2示出了应用了立柱框架结构18的车辆10的车颈部16和前柱50。应注意,挡风玻璃20在图1中省略了图示。车辆10的车颈部设置在前柱50之间,这些立柱是在车颈部16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处的立柱。如图1和图2所示,车颈部16构成为包括支撑挡风玻璃20的车颈顶板22、以及接合到车颈顶板22的车辆下侧的车颈加强件30。将前车舱12与车厢14(参见图2)分隔开的前围板40接合到车颈加强件30的车辆下侧。前车舱12包括容置有内燃机的发动机室和容置有诸如电动车辆的电动机的驱动源的空间。车颈顶板22、车颈加强件30和前围板40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两端处连接到前柱50。
如图1所示,各前柱50构成为包括作为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延伸的构件的前下部柱(下部柱)54以及与前下部柱54的上部接合的接合构件60。前柱50还构成为包括接合到接合构件60的前上部柱(上部柱)52。应注意,前上部柱52在接合到接合构件60的部位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延伸,并且该前上部柱52支承挡风玻璃20的、该接合部位的车辆上侧的部分朝向车辆后方和车辆上方而延伸。前上部柱52和前下部柱54所接合的接合构件60是压铸铝构件。接合构件60包括供车颈加强件30插入的延伸部62、前上部柱52所插入的上接合部64以及前下部柱54所插入的下接合部66。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上接合部64和下接合部66形成为使得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彼此连续,并且接合构件60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开口。
前上部柱52是具有通过将外上部柱52A和内上部柱52B接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闭合截面结构的框架构件,外上部柱52A具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帽形截面轮廓,内上部柱52B具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帽形截面轮廓。在外上部柱52A的车辆前端处形成凸缘52A1(参见图3),在外上部柱52A的车辆后端处形成另一凸缘(附图中未示出)。在内上部柱52B的车辆前端处形成有凸缘52B1(参见图3),而在内上部柱52B的车辆后端处形成有另一个凸缘(附图中未示出)。凸缘52A1和凸缘52B1通过点焊接(参见焊接点W3)接合在一起,而外上部柱52A的另一凸缘和内上部柱52B的另一凸缘也通过点焊接接合在一起。以这种方式形成了具有闭合截面结构的前上部柱52。
图3是示出了从车辆上方观察到的前柱50的俯视截面图。前上部柱52沿着插入方向(车辆竖直方向)插入到设置在接合构件60的车辆上侧的上接合部64中,并且通过用多个螺栓56紧固而固定到接合构件60。上接合部64是从车辆上方观察具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U形截面轮廓的结构。前上部柱52的内上部柱52B的外壁面以抵接状态接合到上接合部64的内壁面。应注意,在前上部柱52插入到接合构件60的部位,外上部柱52A和内上部柱52B以如下方式接合在一起。即,凸缘52A1和凸缘52B1通过在前上部柱52的车辆前端处点焊接而接合在一起。在前上部柱52的车辆后端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板彼此重叠并且使用位于车辆后侧的螺栓56紧固在一起。
前下部柱54是具有通过将外下部柱54A和内下部柱54B接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闭合截面结构的框架构件(参见图1),外下部柱54A具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帽形截面轮廓,内下部柱54B具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帽形截面轮廓。在外下部柱54A和内下部柱54B的车辆前后方向两端处形成有凸缘。外下部柱54A的凸缘和内下部柱54B的凸缘通过点焊接而接合在一起,由此形成具有闭合截面结构的前下部柱54。前下部柱54沿着插入方向(车辆竖直方向)插入到设置于接合构件60的车辆下侧的下接合部66中,并且通过焊接固定至接合构件60。如图1所示,在由前下部柱54(内下部柱54B)的外壁面和接合构件60的端面形成的台阶部处形成电弧焊接部T1。从车辆下方观察,下接合部66是具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U形截面轮廓的结构。前下部柱54的内下部柱54B的外壁面以抵接状态接合到下接合部66的内壁面。
在前下部柱54插入到接合构件60中的部位处,外下部柱54A和内下部柱54B以下面的方式接合在一起。即,在前下部柱54的车辆前端处通过点焊接将凸缘接合在一起,并且在前下部柱54的车辆后端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板彼此重叠并且通过焊接等接合在一起。
接合构件60包括延伸部62,该延伸部62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并且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观看具有U形截面轮廓。更具体地,延伸部62包括车辆上侧、车辆前侧和车辆下侧的壁面,并且朝向车辆后侧开口(参见图2)。车颈加强件30沿着插入方向(车辆宽度方向)插入到设置在接合构件6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延伸部62中,并且固定到接合构件60。如图2和图3所示,在车颈加强件30的壁32的外壁面已经抵靠延伸部62的内壁面的状态下,通过焊接将车颈加强件30固定到延伸部62。相应地,在由壁32的外壁面和延伸部62的端面形成的台阶处形成电弧焊接部T2。注意,具有U形截面轮廓的延伸部62不限于如本示例性实施例那样具有朝向车辆后侧开口的轮廓。例如,延伸部62可以具有朝向车辆前侧、车辆上侧或车辆下侧中的任一个开口的轮廓。
如图1和图2所示,车颈顶板22是具有开口截面结构的构件,并沿着挡风玻璃20的下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车颈顶板22包括接合到车颈加强件30的下凸缘22A以及从下凸缘22A的车辆前端朝向挡风玻璃20(车辆上侧)延伸的立起部22B。车颈顶板22还包括从立起部22B的车辆上端朝向车辆前方延伸并且在车辆前端处朝向车辆向下方向弯曲的支架22C。支架22C形成为挡风玻璃20的支撑部。车颈顶板22还包括前凸缘22D,其从支架22C的车辆前端和车辆下端朝向车辆前方延伸。前凸缘22D形成了后述的接合到加强板24(参见图2)的部分。
如图2所示,车颈顶板22在支架22C的车辆上侧面处设置有固定部26和缓冲橡胶28。固定部26由诸如聚氨酯粘合剂的柔软且具有弹性的粘合剂构成,并且被设置在挡风玻璃20的周围。以上述方式,挡风玻璃20通过固定部26和缓冲橡胶28由车颈顶板22支承。
加强板2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处接合到车颈顶板22。加强板24构成为包括在车辆后部处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后凸缘24A以及在车辆前部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前凸缘24B。后凸缘24A与车颈顶板22的立起部22B抵接,并且后凸缘24A与立起部22B通过点焊接固定在一起(参见图2的焊接点W1)。前凸缘24B与车颈顶板22的前凸缘22D抵接,并且前凸缘24B和前凸缘22D通过点焊接固定在一起(参见图2中的焊接点W2)。
如图1和图2所示,车颈加强件30是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具有闭合截面结构的框架构件。车颈加强件30由挤压铝构件构成。车颈加强件3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接合到构成前柱50的接合构件60,车颈加强件30的车辆上侧接合到车颈顶板22,并且车颈加强件30的车辆下侧接合到前围板40。
车颈顶板22的下凸缘22A通过铆钉36固定到车颈加强件30的车辆上侧面。壁32和接合构件60的延伸部62以重叠状态在车颈加强件3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处接合在一起(参见图2)。相应地,车颈顶板22的下凸缘22A在延伸部62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与壁32的车辆上侧面抵接,并且在壁32和延伸部62彼此重叠的部分处与延伸部62的车辆上侧面抵接。即,在壁32和延伸部62彼此重叠的部分处,车颈顶板22与接合构件60一同接合到车颈加强件30。注意,用于将车颈加强件30和车颈顶板22接合在一起的方法不限于铆钉36。例如,可以应用采用螺栓或焊接的接合方法。
设置在前围板40的车辆上侧端处的上凸缘40A通过螺栓38固定至车颈加强件30的车辆下侧面。前围板40的上凸缘40A在延伸部62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与壁32的车辆下侧面抵接,并且在壁32与延伸部62彼此重叠的部分处与延伸部62的车辆下侧面抵接。即,在壁32和延伸部62彼此重叠的部分处,前围板40与接合构件60一起接合到车颈加强件30。注意,用于将车颈加强件30和前围板40接合在一起的方法并不限于螺栓38。例如,可以应用采用铆钉或焊接的接合方法。
各构件如上所述接合的车颈部16和前柱50在各个接合部处涂覆有密封剂S,由此防止了水等从前车舱12穿透到车厢14。
操作和有益效果
接下来,对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有益效果进行说明,同时描绘在与现有技术的比较例的比较。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立柱框架结构18中,构成铝压铸结构的节点的接合构件60设置在作为框架构件的车颈加强件30、前上部柱52和前下部柱54接合在一起的位置。即,车颈加强件30、前上部柱52和前下部柱54通过接合构件60彼此接合。
与此相反,在比较例中,车颈加强件、前上部柱、前下部柱通过凸缘接合。图5示出了比较例的立柱框架结构118。比较例的前柱150构成为包括构成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延伸的构件的前下部柱(在附图中未示出)以及通过点焊接而接合到前下部柱的前上部柱152。前柱150还构成为包括接合到前上部柱152的车颈加强件132。
前上部柱152是具有通过将外上部柱152A和大致板形的内上部柱152B接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闭合截面结构的框架构件,外上部柱152A具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帽形截面轮廓。在外上部柱152A的车辆前后方向两端处形成有凸缘152A1和152A2。在内上部柱152B的车辆前后方向两端处形成有凸缘152B1和152B2。凸缘152A1和凸缘152B1通过点焊接而接合在一起(参见焊接点W11),而凸缘152A2和凸缘152B2通过点焊接而接合在一起(参见焊接点W12),从而形成具有闭合截面结构的前上部柱152。
虽然未图示,但前下部柱是通过将外下部柱和大致板形的内下部柱接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闭合截面结构的框架构件,所述外下部柱具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帽形截面轮廓。
而且,在比较例中,车颈加强件132和前围板134接合在一起以形成具有闭合截面的闭合截面部130。车颈加强件13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形成有凸缘132A。凸缘132A通过点焊接(参见焊接点W13)而接合到内上部柱152B,由此将车颈加强件132固定到内上部柱152B。前围板13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形成有凸缘134A。凸缘134A通过点焊接(参见焊接点W12)而接合到凸缘152A2和凸缘152B2两者,由此将前围板134固定到前上部柱152。
与如上所述构造的现有技术的比较例相比,本示例性实施例呈现以下操作和有益效果。
在比较例的立柱框架结构118中,构成框架构件的前上部柱152和前下部柱(附图中未示出)通过点焊接直接接合在一起。在比较例中,从确保联接刚度的观点来看,点焊接部是弱点。
然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立柱框架结构18中,前上部柱52和前下部柱54通过构成节点的压铸铝接合构件60在车辆竖直方向上接合在一起。更具体地,前上部柱52和上接合部64以及前下部柱54和下接合部66各自以重叠状态接合在一起(所谓的剪切联接)。即,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前上部柱52和前下部柱54在剪切方向(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上接合到接合构件60,由此能够使联接刚度提高。
在比较例的立柱框架结构118中,构成框架构件的车颈加强件132通过凸缘132A接合到内上部柱152B。即,比较例采用使用凸缘的折边连接件,并且从在横向力作用于车辆宽度方向时确保联接刚度的观点来看,凸缘成为了弱点。
然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立柱框架结构18中,车颈加强件30的壁32和接合构件60的延伸部6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以重叠状态(称为剪切联接)接合在一起。即,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车颈加强件30在剪切方向(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竖直方向)上接合到接合构件60,由此能够提高联接刚度。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提高了框架构件之间的联接刚度,因此在车辆10的碰撞中碰撞载荷可以在构件之间分散。例如,在车辆10的正向碰撞中,如图4所示,碰撞载荷F0被输入到前柱50。当发生这种情况时,碰撞载荷F1(这是输入到车颈加强件30的碰撞载荷F0的一部分)、碰撞载荷F2(这是输入到前上部柱52的碰撞载荷F0的一部分)和碰撞载荷F3(这是输入到前下部柱54的碰撞载荷F0的一部分)各自被输入。即,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立柱框架结构18中,作用在前柱50上的载荷能够分散到各个框架构件。由此,能够在车辆10的碰撞中确保车厢14内的乘员空间。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立柱框架结构18中,接合位置容易调节。在比较例中,为了调整框架构件之间的接合位置,需要调节与凸缘抵接的位置。例如,如图5所示,当将车颈加强件132接合到内上部柱152B时,需要调节凸缘132A与内上部柱152B抵接的位置。这种调节会需要诸如焊接夹具之类的固定工具。另一方面,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沿着插入方向调节框架构件插入到接合构件60中的位置,可以容易地调整接合位置。例如,如图4所示,在车颈加强件30的情况下,通过调节车颈加强件30在车辆宽度方向(这是插入到延伸部62的方向)上的位置(参见箭头P1),能够调节车颈加强件30的接合位置。此外,在前上部柱52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前上部柱52在车辆竖直方向(这是插入到上接合部64的方向)上的位置(参见箭头P2),可以调节前上部柱52的接合位置。在前下部柱54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前下部柱54在车辆竖直方向(这是插入到下接合部66的方向)上的位置(参见箭头P3),能够调节前下部柱54的接合位置。
应注意,延伸部62是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观察到的具有朝向车辆后侧开口的U形截面轮廓的构成构件。相应地,车颈加强件30能够从车辆后方以及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插入,这是插入到延伸部62的方向。当实际将车颈加强件30接合到延伸部62时,工作人员从车辆后部将车颈加强件30插入,然后能够通过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移动车颈加强件30来调节位置(参见箭头P1)。另外,上接合部64是从车辆上侧观察到的具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U形截面轮廓的构成构件。相应地,能够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以及从车辆上侧插入前上部柱52,这是插入到上接合部64的方向。当实际将前上部柱52接合到上接合部64时,工作人员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将前上部柱52插入,然后通过使前上部柱52在车辆竖直方向上移动(参见箭头P2),能够调整位置。另外,下接合部66是从车辆下侧观察到的具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U形截面轮廓的构成构件。相应地,前下部柱54能够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以及从车辆下侧插入,这是插入到下接合部66的方向。当实际将前下部柱54接合到下接合部66时,工作人员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将前下部柱54插入,然后通过使前下部柱54在车辆竖直方向上移动(参见箭头P3),能够调整位置。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立柱框架结构18能够使框架构件从多个方向插入到接合构件60,由此便于组装。
车身模块结构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立柱框架结构18可以应用于包括多个车身模块的车身模块结构70。例如,可以应用于由地板模块、前部模块和后部模块形成的车底模块以及从上方接合到车底模块的车顶模块而构成的车身模块结构。图6示出了车身模块结构70的一个例子。车顶模块72通过预先将前上部柱52和车颈顶板22组装在一起而形成。通过预先将前下部柱54、车颈加强件30、前围板40和接合构件60组装在一起而形成车底模块74。在这样的构造中,车顶模块72和车底模块74通过多个螺栓56紧固在一起,并且如图6所示,前上部柱52和接合构件60接合在一起以形成前柱50。使用铆钉36将车颈顶板22固定到车颈加强件30以形成车颈部16。应注意,挡风玻璃20可以预先安装到车顶模块72,或者可以在车顶模块72和车底模块74已经接合在一起之后安装。
如上所述将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立柱框架结构18应用于车身模块结构70能够获得以下有利效果。即,车身模块结构70能够在各个车身模块接合在一起的同时形成前柱50和车颈部16。特别地,车辆(车身)10通过将接合构件60预先通过焊接固定到前上部柱52或前下部柱54,然后使用螺栓56将前上部柱52和前下部柱54中的另一个紧固到接合构件60而形成。由此,能够减少车辆的制造工序数。车身模块结构70还呈现了上述立柱框架结构18的有益效果。即,包括上部柱和下部柱的框架构件的联接刚度提高,并且碰撞中碰撞载荷可以分散到各个框架构件之间。
应注意,在上述的车身模块结构70中,车底模块74通过预先将前下部柱54和接合构件60焊接在一起而形成。然而,并不限于此,车顶模块72可以通过预先将接合构件60接合到前上部柱52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车颈加强件30被包括在车顶模块72中。
补充说明
应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车颈加强件30插入到接合构件60的延伸部62中。更具体地,车颈加强件30的外壁面和延伸部62的内壁面以抵接状态固定在一起。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实现为延伸部62插入到车颈加强件30中的构造,即,车颈加强件30的内壁面和延伸部62的外壁面以抵接状态固定在一起。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立柱框架结构18中,使用螺栓56将前上部柱52固定到接合构件60,并且通过焊接将前下部柱54固定到接合构件60。然而,对此没有限制,并且可以采用使用螺栓紧固、焊接、粘合等的方法作为用于将框架构件固定在一起的方法。
应注意,接合构件60也可以设置有隔壁(肋)以将接合构件60在车辆竖直方向中央部处分隔成上部和下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合构件60的刚度。

Claims (7)

1.一种立柱框架结构,包括:
下部柱,其沿车辆竖直方向延伸;
接合构件,其接合到所述下部柱的上部,并且由压铸铝构成;以及
上部柱,其接合到所述接合构件,并且在车辆向上方向和车辆向后方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框架结构,其中:
所述接合构件设置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延伸部;并且
所述延伸部接合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车颈加强件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框架结构,其中,在所述接合构件中,在所述下部柱被插入到下接合部中的状态下接合到所述下部柱的所述下接合部、在所述上部柱被插入上接合部的状态下接合到所述上部柱的所述上接合部、以及在所述车颈加强件被插入所述延伸部的状态下接合到所述车颈加强件的所述延伸部中的每一个,当沿着相应部分的相应插入方向观察时,形成有U形截面轮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柱框架结构,其中:
所述上接合部和所述下接合部形成为使得在所述车辆竖直方向上彼此连续,并且
所述上接合部和所述下接合部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立柱框架结构,还包括在由所述车颈加强件的壁和所述延伸部的端面形成的台阶处的焊接部。
6.一种车身模块结构,所述车身模块结构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立柱框架结构,
所述车身模块结构包括作为构成车身的多个车身模块的车顶模块和车底模块,所述车顶模块包括所述上部柱,所述车底模块包括所述下部柱;并且
所述车顶模块和所述车底模块使用螺栓紧固在一起以形成包括所述上部柱和所述下部柱的立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模块结构,其中,所述车身通过如下形成:
通过焊接将所述接合构件预先固定到所述上部柱和所述下部柱中的一个;以及
使用所述螺栓将所述接合构件紧固到所述上部柱和所述下部柱中的另一个。
CN201810652062.9A 2017-06-29 2018-06-22 立柱框架结构以及车身模块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2045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7818 2017-06-29
JP2017127818A JP6794942B2 (ja) 2017-06-29 2017-06-29 ピラー骨格構造及び車体モジュール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4548A true CN109204548A (zh) 2019-01-15
CN109204548B CN109204548B (zh) 2021-05-25

Family

ID=62837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5206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204548B (zh) 2017-06-29 2018-06-22 立柱框架结构以及车身模块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2572B2 (zh)
EP (1) EP3421332B1 (zh)
JP (1) JP6794942B2 (zh)
CN (1) CN1092045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16662B2 (ja) * 2017-06-26 2021-01-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JP6772975B2 (ja) * 2017-07-05 2020-10-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骨格構造
JP6947000B2 (ja) * 2017-12-19 2021-10-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KR20220119934A (ko) * 2021-02-22 2022-08-3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카울 크로스바 마운팅 구조
KR20220120258A (ko) * 2021-02-23 2022-08-3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카울 보강 구조
KR20230011648A (ko) * 2021-07-14 2023-01-2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기차 보강 구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537179A (ja) * 2002-08-27 2005-12-08 ダイムラークライスラー・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大型の部分モジュールからなる支持構造物を具備する自動車のボディ
CN101070079A (zh) * 2006-05-12 2007-11-1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EP2481569A1 (de) * 2011-01-31 2012-08-01 Benteler SGL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bauteil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Kraftfahrzeugbauteils
WO2015145891A1 (ja) * 2014-03-25 2015-10-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WO2016042858A1 (ja) * 2014-09-18 2016-03-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車体および自動車車体の製造方法
CN109109979A (zh) * 2017-06-26 2019-01-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及车身模块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46986A1 (de) * 1983-12-24 1985-07-18 Fleck, Andreas, 2000 Hamburg Wagenkasten
JPS6425967U (zh) * 1987-08-07 1989-02-14
JP2554130B2 (ja) * 1988-05-23 1996-11-13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ボデー構造
ES2057924T3 (es) * 1990-12-20 1994-10-16 Audi Ag Ensamblaje de largueros en una carroceria de vehiculo automovil.
JP2597013Y2 (ja) * 1992-03-27 1999-06-2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結合部構造
JP3341128B2 (ja) * 1993-09-16 2002-1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T字・y字形結合構造および接合方法
WO2012125995A1 (en) * 2011-03-17 2012-09-20 Zephyros, Inc. Bonding assembly
KR20170116256A (ko) * 2013-10-09 2017-10-18 신닛테츠스미킨 카부시키카이샤 자동차 차체용 구조 부재
US9193390B1 (en) * 2014-08-21 2015-11-24 Kobe Steel, Ltd. Front cowl member for vehicle
US9610981B1 (en) * 2016-01-12 2017-04-04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537179A (ja) * 2002-08-27 2005-12-08 ダイムラークライスラー・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大型の部分モジュールからなる支持構造物を具備する自動車のボディ
CN101070079A (zh) * 2006-05-12 2007-11-1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EP2481569A1 (de) * 2011-01-31 2012-08-01 Benteler SGL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bauteil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Kraftfahrzeugbauteils
WO2015145891A1 (ja) * 2014-03-25 2015-10-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WO2016042858A1 (ja) * 2014-09-18 2016-03-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車体および自動車車体の製造方法
CN109109979A (zh) * 2017-06-26 2019-01-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及车身模块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94942B2 (ja) 2020-12-02
US20190002032A1 (en) 2019-01-03
US10562572B2 (en) 2020-02-18
EP3421332B1 (en) 2020-08-05
EP3421332A1 (en) 2019-01-02
CN109204548B (zh) 2021-05-25
JP2019010924A (ja) 2019-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4548A (zh) 立柱框架结构以及车身模块结构
JP4567721B2 (ja) ダッシュパネルクロスメンバを有する自動車
US7871123B2 (en) A-pillar joint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KR960005856B1 (ko) 자동차의 차체 앞부분 구조 및 차체조립방법
US8814248B2 (en) Motor vehicle body with reinforcing structure
US10183700B2 (en) Vehicle lower part structure
US9604675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and vehicle body assembly method
WO2010001847A1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ピラー
US9248865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EP2514655A1 (en) Vehicle body panel joining structure
US20160236722A1 (en) Upp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US9359016B2 (en) Cabin for work vehicles
CN109204577A (zh) 车辆框架结构
CN109109979B (zh) 车辆前部结构及车身模块结构
US10538274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105882759A (zh) 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
CN103796908A (zh) 用于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09866591B (zh) 车辆后部构造
JP2019084886A (ja) 自動車用ピラー構造
JP3610927B2 (ja) 自動車の車体上部構造
CN107021138A (zh) 汽车的车身结构以及汽车的制造方法
JP2019182282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111824263A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08516015B (zh) 低速电动汽车c柱内板总成及其焊接工艺
JP2002347441A (ja) 自動車のドアヒンジ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