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04345B - 轨道工程车 - Google Patents

轨道工程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04345B
CN109204345B CN201710526398.6A CN201710526398A CN109204345B CN 109204345 B CN109204345 B CN 109204345B CN 201710526398 A CN201710526398 A CN 201710526398A CN 109204345 B CN109204345 B CN 1092043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sub
horizontal wheel
guardrai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263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04345A (zh
Inventor
陈宝城
邹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263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043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04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4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04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43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5/00Other railway vehicles, e.g. scaffold cars; Adaptations of vehicles for use on rail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工程车,包括:车架;转向架,所述转向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电动动力总成,所述电动动力总成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所述电动动力总成包括:电动机和变速器;以及导电轨移动机构,所述导电轨移动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适于固定至所述轨道工程车的车身;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滑动配合,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导电轨的支撑件。根据本发明的轨道工程车,避免了人工搬抬导电轨,降低了作业难度,减少了工作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轨道工程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工程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导电轨固定在与车身相连的固定板上且使其位于轨道梁侧面与车辆安装平台之间,安装时通过人工将导电轨抬到需要安装的位置,而且在安装导电轨的过程中,其它待安装的导电轨横置于作业人员与安装导电轨道之间,导致作业操作空间有限,给员工操作带来困难,导致安装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轨道工程车,该轨道工程车避免了人工搬抬导电轨,降低了作业难度,减少了工作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轨道工程车,包括:车架;转向架,所述转向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电动动力总成,所述电动动力总成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所述电动动力总成包括:电动机和变速器;以及导电轨移动机构,所述导电轨移动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适于固定至所述轨道工程车的车身;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滑动配合,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导电轨的支撑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工程车,通过设置滑动配合的底座和安装板,可实现对导电轨的整体平移,使导电轨靠近安装面,从而降低了作业难度、减少了工作量,方便了对导电轨的安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上设有滑轨,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块的朝向所述滑轨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凹入部,所述滑块通过所述凹入部卡设至所述滑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轨的朝向所述滑块的一侧表面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块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滑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块与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轨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固定至所述安装板;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套设至所述支撑轴的外周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件的自由端沿着远离所述安装板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件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件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轨道工程车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自由端且可选择地止挡导电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位件为设在每个所述支撑件的自由端且可活动的止挡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轨道工程车还包括: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
底板;
第一护栏,所述第一护栏包括:第一子底板、第一横向子护栏和第一纵向子护栏,所述第一子底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在纵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一横向子护栏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底板在横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一纵向子护栏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底板在纵向上的一侧;
第二护栏,所述第二护栏包括:第二子底板、第二横向子护栏和第二纵向子护栏,所述第二子底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在纵向上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横向子护栏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底板在横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二纵向子护栏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底板在纵向上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底板、所述第一横向子护栏、所述第一纵向子护栏、所述第二子底板、所述第二横向子护栏和所述第二纵向子护栏均由边框和护网组成;其中
所述第一横向子护栏的边框厚度与所述第一纵向子护栏的边框厚度之和不大于所述第一子底板的边框厚度,所述第二横向子护栏的边框厚度与所述第二纵向子护栏的边框厚度之和不大于所述第二子底板的边框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轨道工程车还包括: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于锁止所述第一子底板、所述第一横向子护栏、所述第一纵向子护栏、所述第二子底板、所述第二横向子护栏或所述第二纵向子护栏以限制其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向架包括:转向架构架、走行轮、牵引机构、悬挂系统和水平轮组件,所述走行轮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转向架构架上,所述牵引机构、所述悬挂系统均与所述转向架构架相连,所述水平轮组件包括:水平轮支撑座、水平轮轴和弹性连接组件,所述水平轮支撑座与所述转向架构架相连,所述弹性连接组件沿横向连接在所述水平轮轴与所述水平轮支撑座之间,且所述弹性连接组件的长度可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
拉杆,所述拉杆与所述水平轮轴可枢转地连接;
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拉杆相连;
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水平轮支撑座相连,且与所述第一导向件沿横向滑动配合以使所述弹性连接组件的长度可调。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平轮组件在一个视角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平轮组件在另一个视角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平轮组件的轴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弹性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B处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水平轮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轨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轨移动机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导电轨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轨移动机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工程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导电轨移动机构600;
底座610;滑轨611;
安装板620;支撑件621;支撑轴622;转动轴承623;滑块624;定位件625;
车身700;固定板7001;导电轨800;安装面900;
转向架1000,
水平轮组件100,
水平轮支撑座10,底座11,支撑架12,支撑装配板13,长圆孔14,弹性连接组件20,拉杆21,弹性件22,第一导向件23,第二导向件24,气孔25,调节板26,调节螺母27,水平轮轴31,轮胎总成32。
转向架构架200,水平轮安装臂210,走行轮300,牵引机构400,
悬挂系统500,上连接座510,下连接座520,悬挂弹簧5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9-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工程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工程车可以包括车架、转向架、电动动力总成和导电轨移动机构。
其中,转向架设置在车架上,电动动力总成设置在车架上,且电动动力总成包括电动机和变速器。
导电轨移动机构600,导电轨移动机构600可以应用于工程车,例如轨道工程车。其中,工程车具有车身7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轨移动机构600,可以包括底座610和安装板620。
具体地,底座610适于固定至车身700。例如如图10所示,底座610水平放置并与车身700上的固定板7001螺栓连接。
安装板620设在底座610上,安装板620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导电轨800的支撑件621。也就是说,安装板620上可以设有一个用于放置导电轨800的支撑件621,安装板620上还可以设置多个用于放置导电轨800的支撑件62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可选地,当安装板620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导电轨800的支撑件621时,多个支撑件621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例如,如图1所示,安装板620上设有4个用于放置导电轨800的支撑件621,四个支撑件621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
具体地,安装板620与底座610滑动配合,由此,在利用导电轨移动机构600移动导电轨800的过程中,首先将导电轨800放置于支撑件621上,接着使得安装板620沿着底座610朝向靠近导电轨800的安装面900的位置处滑动,从而将导电轨800进行整体平移,使导电轨800靠近安装面900,这不但方便了操作工人的操作,降低了作业难度与工作量,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工程车,通过使得安装板620与底座610滑动配合,这样可实现对导电轨800的整体平移,使导电轨800靠近其安装面900,从而方便了操作工人的操作,降低了作业难度与工作量,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610上设有滑轨611,安装板620上设有与滑轨611滑动配合的滑块624。由此,通过滑块624与滑轨611的滑动配合,从而实现安装板620与底座610的滑动配合。
具体地,滑块624的朝向滑轨61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凹入部,滑块624通过凹入部卡设至滑轨611。例如,如图1所示,安装板620上设有两个滑块624,底座610上设有两个与滑块624一一对应的滑轨611,滑块624的朝向滑轨61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凹入部,滑块624通过凹入部卡设至滑轨611上。从而实现滑块624相对滑轨611的可滑动设置。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滑轨611的朝向滑块624的一侧表面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滑块624可滑动地配合在滑槽内,通过滑块624在滑槽内的滑动,从而实现安装板620与底座610的滑动配合。
可选地,滑块624与安装板62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实现滑块624与安装板620之间的固定连接。当然,滑块624与安装板620之间的固定方式不限于此,为了提高滑块624与安装板620之间的连接强度,滑块624与安装板620也可以一体成型。
可选地,滑轨611与底座61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实现滑轨611与底座610之间的固定连接。当然,滑轨611与底座610之间的固定方式不限于此,为了提高滑轨611与底座610之间的连接强度,滑轨611和底座610之间也可以一体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支撑件621包括:支撑轴622和转动轴承623。其中,支撑轴622固定至安装板620,转动轴承623套设至支撑轴622的外周壁上。由此,在将导电轨800支撑于转动轴承623上时,可沿着导电轨800的长度方向推动导电轨800,由于转动轴承623的转动可降低转动轴承623与导电轨800之间的摩擦力,这不但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而且还可降低对导电轨800的磨损。
可选地,支撑件621为支撑杆,支撑件621的自由端沿着远离安装板620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例如,支撑件621的延伸方向与安装板620之间的夹角为75°<α<90°。由此,可防止导电轨800沿着朝向远离安装板620的方向掉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轨道工程车还包括定位件625,定位件625设置在支撑件621的自由端且可选择地止挡导电轨800。当导电轨800位于支撑件621上处于等待安装的状态时,定位件625可以止挡导电轨800,避免导电轨800从支撑件621上滑落;当导电轨800需要从支撑件621上抬起以安装在轨道梁上时,此时定位件625可以不止挡导电轨800,以方便导电轨800离开支撑件621。
可选地,定位件625可以为止挡条,止挡条的一端设置在支撑件621的自由端,止挡条的另一端可选择地安装在上方的支撑件621上。当止挡条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支撑件621上时,位于支撑件621上的导电轨800就不能从止挡件21上滑落,止挡条可以起到止挡导电轨800的作用;当止挡条的另一端处于自由状态时,止挡件21的上导电轨800可以从支撑件621上滑落。
下面参考附图9-11对本发明几个实施例的导电轨移动机构6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下述描述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作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实施例1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轨移动机构600,包括底座610和安装板620。
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底座610固定至车身700,底座610水平放置并与车身700上的固定板7001螺栓连接,底座610的上表面上设有滑轨611,安装板620的底部设有与滑轨611滑动配合的滑块624,滑块624的朝向滑轨61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凹入部,滑块624通过凹入部卡设至所滑轨611。
滑轨611与底座61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滑块624与安装板620之间螺栓连接。
安装板620上设有4个用于放置导电轨800的支撑件621,四个支撑件621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支撑件621包括支撑轴622和转动轴承623,支撑轴622固定至安装板620,转动轴承623套设至支撑轴622的外周壁上,支撑件621的延伸方向与安装板620之间的夹角为75°<α<90°。
实施例2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轨移动机构600,包括底座610和安装板620。
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底座610固定至车身700,底座610水平放置并与车身700上的固定板7001螺栓连接,底座610的上表面上设有滑轨611,安装板620的底部设有与滑轨611滑动配合的滑块624,滑块624的朝向滑轨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凹入部,滑块通过凹入部卡设至所滑轨611。
滑轨611与底座610一体成型,滑块624与安装板620一体成型。
安装板620上设有4个用于放置导电轨800的支撑件621,四个支撑件621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支撑件621包括支撑轴622和转动轴承623,支撑轴622固定至安装板620,转动轴承623套设至支撑轴622的外周壁上,支撑件621的延伸方向与安装板620之间的夹角为75°<α<9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工程车,包括车身700和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导电轨移动机构600,多个上述的导电轨移动机构600沿车身7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由于导电轨800的长度较长,通过设置多个导电轨移动机构600可便于同一导电轨800分别支撑在不同的导电轨移动机构600上,以便于实现对导电轨800的可靠支撑。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工程车,通过设置上述的导电轨移动机构600,可实现对导电轨800的整体平移,使导电轨800靠近其安装面900,从而方便了操作工人的操作,降低了作业难度与工作量,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降低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工程车的其他构成例如车身700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向架1000。
如图7所示,转向架1000包括:转向架构架200、走行轮300、牵引机构400、悬挂系统500和水平轮组件100。
转向架构架200适于跨座在轨道上,牵引机构400与转向架构架200相连,且牵引机构400适于与车体相连,牵引机构400用于将转向架1000的牵引力传递给车体,牵引机构400可以为连杆式、牵引臂式等各种结构形式。
悬挂系统500连接在转向架构架200与车体之间,悬挂系统500可以起到减振缓冲效果,从而可以降低轨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颠簸感和行驶噪音。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悬挂系统500可以包括:上连接座510、下连接座520和悬挂弹簧530。其中,上连接座510适于与车体连接,比如上连接座510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与车体连接,上连接座510具有朝向下凸出的上导向柱,下连接座520与转向架构架200连接,比如下连接座520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与转向架构架200连接,下连接座520具有朝向上凸出的下导向柱,且下导向柱与上导向柱为分离式,悬挂弹簧530套设在上导向柱与下导向柱外,且悬挂弹簧530止抵在上连接座510与下连接座520之间。
在常态时,上导向柱与下导向柱沿竖向间隔开设置,在车体的竖向载荷达到一定值时,车体向下运动,悬挂弹簧530被压缩,上导向柱的下表面可以止抵下导向柱的上表面。由于下导向柱与上导向柱为分离式,悬挂弹簧530的水平变形不受限制,在车体做水平晃动时,可充分利用的弹簧的水平弹性力。
上导向柱和下导向柱可以均为圆台形,且上导向柱的下底可以与上连接座510相连,下导向柱的下底可以与下连接座520相连,上导向柱的根部可以与悬挂弹簧530过盈配合,上导向柱的自由端可以与悬挂弹簧530间隙配合,下导向柱的根部可以与悬挂弹簧530过盈配合,下导向柱的自由端可以与悬挂弹簧530间隙配合,上导向柱和下导向柱可以为弹性材料制成,比如橡胶,这样在上导向柱止抵下导向柱时,二者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以辅助增强减振性能。
悬挂系统500的分布方式有种,比如悬挂系统500可以为两个,两个悬挂系统500分别位于转向架构架200的前端和后端,或者分别位于转向架构架200的左侧和右侧,或者如图7所示,悬挂系统500可以为四个,四个悬挂系统500分别位于转向架构架200的四个角上。
走行轮300可枢转地安装在转向架构架200上,走行轮300在驱动装置(比如电动总成)的驱动下,沿轨道的行走表面(上表面)行驶,走行轮300的转动轴线与轨道的行走表面平行,走行轮300可以有多种分布方式。
水平轮组件100安装在转向架构架200上,水平轮组件100的轮表面与轨道的侧壁接触,水平轮组件100可以为多个,且具有多种分布方式。一方面,当轨道转向时,轨道两侧的水平轮组件100配合在轨道的侧表面,从而沿轨道形成被动转向,进而带动轨道车辆转向,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轨道车辆在行驶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轨道可以为单轨道梁式,走行轮30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走行轮300可以沿横向(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置,也可以沿纵向(轨道延伸方向)间隔开设置。
水平轮组件100可以夹持在轨道的两侧,若干水平轮组件100配合在轨道的一侧,另外若干水平轮组件100配合在轨道的另一侧,轨道两侧的水平轮组件100可以对称布置,轨道单侧的水平轮组件10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轨道单侧的水平轮组件100为多个的实施例中,这多个水平轮组件100可以沿纵向间隔开布置,也可以沿竖向间隔开布置。
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轨道单侧的水平轮组件100为三个,其中两个水平轮组件100沿纵向间隔开,另一个水平轮组件100与这两个沿竖向间隔开。这样上方的水平轮组件100在行驶时能起导向作用,下方的水平轮组件100距离车体较远,能起到稳定、防倾覆的作用。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轨道可以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走行轮300可以包括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分别可枢转地安装在转向架构架200上,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可以同轴并间隔设置,第一走行轮配合在第一轨道梁的上表面上,第二走行轮配合在第二轨道梁的上表面。
驱动装置安装在转向架构架200上,且驱动装置位于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之间,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由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转向架1000沿轨道行进,从而牵引车体行驶,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之间的间隙可以用于安装驱动装置,以节省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并利于重心分配,而且可以增大轮胎中心距,提高驱动装置对第一走行轮和第二走行轮驱动的均匀稳定性,从而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水平轮组件100包括若干第一水平轮组件和若干第二水平轮组件,其中“若干”包含一个和多个,若干第一水平轮组件可枢转地安装在转向架构架200上且适于配合在轨道的一侧,若干第二水平轮组件可枢转地安装在转向架构架200上且适于配合在轨道的另一侧。具体地,若干第一水平轮组件配合在第一轨道梁的侧表面上,若干第二水平轮组件配合在第二轨道梁的侧表面上。一方面,当轨道转向时,第一水平轮组件和第二水平轮组件配合在轨道的侧表面,从而沿轨道形成被动转向,进而带动轨道车辆转向,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轨道车辆在行驶时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水平轮组件为多个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并同轴设置,第二水平轮组件为多个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并同轴设置。这样可以提升整车的稳定性能,下方的水平轮组件100起到稳定的作用,减少轨道车辆在过弯或高速行驶时的倾覆风险。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水平轮组件为多个且分别沿上下方向和第一轨道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水平轮组件为多个且分别沿上下方向和第二轨道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即第一水平轮组件上下交错设置,第二水平轮组件上下交错设置,其中,第一水平轮组件可以位于第二水平轮组件上方,第一水平轮组件也可以位于第二水平轮组件下方。这样上方的水平轮组件100在向相应行驶时能起导向作用,下方的水平轮组件100距离车体较远,能起到稳定、防倾覆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若干第一水平轮组件配合在第一轨道梁的外侧表面上,若干第二水平轮组件配合在第二轨道梁的外侧表面上,即水平轮组件100均配合在轨道的外侧表面上。由此轨道两侧的水平轮组件100的中心距设计为可能的最大距离,能够提升系统的稳定性能,也有利于转向架1000及整车的重心分配。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若干第一水平轮组件配合在第一轨道梁的内侧表面上,若干第二水平轮组件配合在第二轨道梁的内侧表面上,即水平轮组件100均配合在轨道的内侧表面上。这样能够有效利用轨道内部的空间,提升整车空间利用率,且水平轮组件100与导电轨分别位于轨道梁两侧,能有效降低车体下部的空间,减少整车高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水平轮组件为多个且分别配合在第一轨道梁的外侧表面和内侧表面上,第二水平轮组件为多个且分别配合在第二轨道梁的外侧表面和内侧表面上,即轨道的外侧表面和内侧表面上均配合有水平轮组件100,水平轮组件100同时布置于内外两侧,内侧的水平轮组件100起到稳定、防倾覆的作用,能极大地提升轨道车辆的稳定性能与安全性能。
可选地,配合在第一轨道梁的内侧表面上的第一水平轮组件与配合在第二轨道梁的内侧表面上的第二水平轮组件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同一高度。可选地,配合在第一轨道梁的内侧表面上的第一水平轮组件与配合在第二轨道梁的内侧表面上的第二水平轮组件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轨道可以包括转向部和行车部,行车部连接在转向部的顶部且行车部上构造有凹部,行车部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底板连接在转向部的顶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在底板上且沿底板的横向(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即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沿轨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转向架构架200具有跨座在轨道上的轨道凹部,转向架构架200上设有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用于分别避让轨道的两侧壁。换言之,第一侧板伸入第一避让槽且第二侧板伸入第二避让槽。
走行轮300可枢转地安装在转向架构架200上且配合在底板的上表面上,走行轮300位于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之间,即走行轮300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且位于转向部的正上方。驱动装置安装在转向架构架200上,走行轮300由驱动装置驱动。
水平轮组件100包括若干第一水平轮组件和若干第二水平轮组件,其中“若干”包含一个和多个。
若干第一水平轮组件可枢转地安装在转向架构架200上且适于配合在轨道的一侧,若干第二水平轮组件可枢转地安装在转向架构架200上且适于配合在轨道的另一侧。具体地,若干第一水平轮组件可枢转地安装在转向架构架200上且配合在转向部的一侧表面上。若干第二水平轮组件可枢转地安装在转向架构架200上且配合在转向部的另一侧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若干第一水平轮组件和若干第二水平轮组件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同一高度。由此可以有利于轨道车辆整体转向性能的平衡,在前进与后退的过程中受力均匀,从而利于提升轨道车辆的过弯性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水平轮组件为多个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并同轴设置,第二水平轮组件为多个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并同轴设置。这样可以提升整车的稳定性能,下方的水平轮组件100起到稳定的作用,减少轨道车辆在过弯或高速行驶时的倾覆风险。
在本发明的又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水平轮组件为多个且分别沿上下方向和转向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水平轮组件为多个且分别沿上下方向和转向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即第一水平轮组件上下交错设置,第二水平轮组件上下交错设置,其中,第一水平轮组件可以位于第二水平轮组件上方,第一水平轮组件也可以位于第二水平轮组件下方。这样上方的水平轮组件100在相应行驶时能起导向作用,下方的水平轮组件100距离车体较远,能起到稳定、防倾覆的作用。
下面参照图1-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平轮组件10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水平轮组件100包括:水平轮支撑座10、水平轮轴31、轮胎总成32和弹性连接组件20。
参考图7所示,水平轮支撑座10与转向架构架200相连,比如转向架构架200可以具有从两侧向下延伸的水平轮安装臂210,水平轮支撑座10可以与水平轮安装臂210相连。
水平轮轴31沿横向间隙配合地支撑在水平轮支撑座10上,水平轮轴31支撑在水平轮支撑座10上,且水平轮轴31与水平轮支撑座10沿横向间隙配合,水平轮轴31的轴向为竖向。
轮胎总成32与水平轮轴31相连,比如轮胎总成32可以包括轮胎和轮毂,轮胎可以套设在轮毂外,轮毂用于支撑轮胎,轮胎可以为实心胎,当然,并轮胎并不限定为实心,也可以为空心充气型,轮毂可以通过法兰盘、圆锥滚子轴承、螺纹紧固件等方式与水平轮轴31可枢转地连接,轮胎可以沿轨道的侧壁被动滚动。
弹性连接组件20沿横向连接在水平轮轴31与水平轮支撑座10之间,且弹性连接组件20的长度可调。
可以理解的是,在将转向架1000安装到轨道上时,由于装配误差、轨道的施工误差、轨道的热胀冷缩等原因,轮胎与轨道的侧壁之间的压力可能无法达到较为适宜值,通过调节弹性连接组件20的长度,即可调整轮胎与轨道侧壁的压力,且弹性连接组件20可以使轮胎与轨道的侧壁始终贴合。这样可以方便地主动调节轮胎的胎面与轨道侧壁之间的压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向架1000,可以方便地主动调节水平轮组件100的横向位置,以使水平轮组件100与轨道的侧壁之间的压力值较为适宜,有助于优化转向架1000的行驶性能和转向性能。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水平轮组件100包括:水平轮支撑座10、水平轮轴31、轮胎总成32和弹性连接组件20。
水平轮支撑座10与转向架构架200相连,比如转向架构架200可以具有从两侧向下延伸的水平轮安装臂210,水平轮支撑座10可以与水平轮安装臂210相连。
水平轮轴31支撑在水平轮支撑座10上,且水平轮轴31与水平轮支撑座10沿横向间隙配合,水平轮轴31的轴向可以为竖向。
轮胎总成32与水平轮轴31相连,比如轮胎总成32可以包括轮胎和轮毂,轮胎可以套设在轮毂外,轮毂用于支撑轮胎,轮胎可以为实心胎,当然,并轮胎并不限定为实心,也可以为空心充气型,轮毂可以通过法兰盘、圆锥滚子轴承、螺纹紧固件等方式与水平轮轴31可枢转地连接,轮胎可以沿轨道的侧壁被动滚动。
弹性连接组件20沿横向弹性连接在水平轮轴31与水平轮支撑座10之间,弹性连接组件20对水平轮轴31的弹性力,使得轮胎可以压紧轨道的侧壁。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连接组件20对弹性连接组件20的压力与轨道侧壁对轮胎总成32的压力保持动态平衡,在轨道车辆转向时,位于弯道内侧和外侧的轮胎对轨道的压力不同。
由于水平轮轴31支撑在所述水平轮支撑座10上,且与所述水平轮支撑座10在横向上间隙配合,且弹性连接组件20沿横向弹性连接在水平轮轴31与水平轮支撑座10之间,位于弯道内侧的轮胎由于受到来自轨道的压力大,该侧的弹性连接组件20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以缩短,从而被动降低弯道内侧的轮胎的压力,位于弯道外侧的轮胎由于受到来自轨道的压力小,该侧的弹性连接组件20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以伸长,从而使该侧的轮胎可以一直稳固地夹持轨道,这样,过弯时的振动小,且转向架1000可以通过曲率较大的轨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平轮组件100,可以被动调节水平轮组件100与轨道之间的压力,轨道两侧的水平轮组件100可以一直以适宜的压力夹持轨道,可以增加转向架1000的弯道通过性和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向架1000,弯道通过性好,舒适性佳。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8所示,水平轮支撑座10可以设有长圆孔14,长圆孔14沿横向延伸,长圆孔14的长度方向沿横向,具体地,长圆孔14的轮廓包括两条平行的直线段和两个弧形段,两条直线段均沿横向延伸,每个弧形段的两端分别与这两个弧形段上位于同一方向的一端相连,两个弧形段的中部的连线的方向即为长圆孔14的长度方向,水平轮轴31贯穿长圆孔14。
在轨道车辆转向时,由于轨道对轮胎总成32的压力改变,水平轮轴31可以沿长圆孔14横向移动,且使弹性连接组件20发生弹性形变,长圆孔14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限制水平轮轴31的横向移动范围,长圆孔14还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使水平轮轴31沿长圆孔14的长度方向(横图8中的横向)移动,防止水平轮轴31沿纵向移动。
如图2-图4所示,水平轮支撑座10可以包括底座11和支撑架12,底座11适于与转向架1000的转向架构架200相连,具体地,底座11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与转向架1000的水平轮安装臂210固定连接,支撑架12与底座11相连,支撑架12可以与底座11形成为一体,支撑架12与底座11之前还可以设有加强筋,长圆孔14设在支撑架12上,底座11可以为法线为横向的平板,支撑架12可以为发现为竖向的平板。
具体地,如图8所示,水平轮支撑座10还可以包括:支撑装配板13,支撑装配板13与支撑架12相连,且支撑装配板13和支撑架12上均设有朝对方敞开的凹槽,凹槽组合成长圆孔14。比如,支撑装配板13与支撑架12的远离底座11的一端相连,支撑装配板13设有朝向支撑架12的凹槽,该凹槽可以为U形,支撑架12的远离底座11的一端设有凹槽,该凹槽也为U形,两个凹槽的敞开端相对设置,且共同组合成长圆孔14,支撑装配板13可以与支撑架12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在装配过程中,先将水平轮轴31伸入支撑架12上的凹槽,再安装支撑装配板13即可。
支撑架12可以为两个,两个支撑架12沿竖向间隔开设置,水平轮轴31的两端分别支撑在两个支撑架12上,轮胎总成32可以位于两个支撑架12之间,弹性连接组件20可以为两个,两个弹性连接组件20沿竖向间隔开设置,两个弹性连接组件20分别与水平轮轴31的两端相连。弹性连接组件20可以位于支撑架12的远离轮胎总成32的一侧,支撑架12上还可以设有空槽,空槽与弹性连接组件20正对设置,一方面是降低支撑架12的重量,还可以避让弹性连接组件20。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弹性连接组件20包括:拉杆21、弹性件22、第一导向件23和第二导向件24。
其中,拉杆21与水平轮轴31可枢转地连接,如图6所示,拉杆21的一端具有铰接孔,水平轮轴31的端部可以伸入铰接孔,并与拉杆21可枢转地连接,水平轮轴31依次穿过长圆孔14、铰接孔,并与螺母相连,以形成轴向限位,拉杆21支撑在支撑架12上。
弹性件22沿横向弹性连接在拉杆21与水平轮支撑座10之间,拉杆21的背离水平轮轴31的一端可以具有凸缘,弹性件22的一端可以止抵该凸缘。
第二导向件24与第一导向件23沿横向滑动配合,第一导向件23与拉杆21相连,第一导向件23与拉杆21的装配方式可以为可拆卸式的,比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拉杆21的背离水平轮轴31的一端可以设有盲孔,第一导向件23的靠近水平轮轴31的一端可以设有限位柱,限位柱插入盲孔,限位柱与第一导向件23的端部之间的阶梯面可以与拉杆21的端面止抵,限位柱与盲孔间隙配合,盲孔可以为阶梯孔,限位柱可以为阶梯柱。这样在部件损坏时,可以方便地拆卸并作替换。第二导向件24与水平轮支撑座10相连,弹性件22套设在第一导向件23和第二导向件24外。
轮胎总成32受到来自轨道的压力并通过拉杆21传递给弹性件22,并与弹性件22的弹性力形成平衡。
在轮胎总成32受到来自轨道的压力改变时,第一导向件23主动向第二导向件24滑动,使弹性件22发生形变,达到新的平衡。比如,在轮胎总成32受到来自轨道的压力变大时,第一导向件23主动向第二导向件24滑动,且弹性件22发生相对压缩,达到新的平衡,在轮胎总成32受到来自轨道的压力变小时,第一导向件23主动向背离第二导向件24的方向滑动,且弹性件22发生相对拉伸,达到新的平衡。
在测试时,若主动调节第二导向件24,可以调节弹性连接组件20的长度,该长度为转向架1000未安装到轨道上时的自然长度。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导向件23可以为导管,第二导向件24可以为导杆,导管套设在导杆外且与导杆滑动配合,导管可以设有气孔25,用于排出或吸入空气,防止导管内的气压干涉导杆与导管的相对滑动,气孔25可以开设在导管的侧壁,且位于导管的远离导杆的一端,这样气孔25不易被导杆堵塞。
如图5和图6所示,弹性件22可以为螺旋弹簧,螺旋弹簧套设在第一导向件23与第二导向件24外,且与第一导向件23及第二导向件24均间隙配合,这样,螺旋弹簧在自身径向上的稳定性好,且在自身轴向上的变形不受干涉,螺旋弹簧可以具有矩形截面。
如图1-图6所示,弹性连接组件20还可以包括:调节板26和调节螺母27。
其中,调节板26沿横向可移动地套设在第二导向件24外且可固定于移动路径上的多个位置处,调节板26可以套设在第二导向件24外,弹性件22沿横向弹性连接在拉杆21与调节板26之间,调节板26可选择性地沿横向移动,且调节板26可固定在移动后的位置处,主动移动调节板26的横向位置,即可以调节弹性件22的长度,从而调节弹性连接组件20的长度,进而改变轮胎总成32的胎面与轨道之间的压力。
调节板26的移动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在第二导向件24的外周设置多个沿轴向间隔开的卡环,将调节板26卡设到某一个卡环上,即可实现调节板26的位置调节。
下面详细描述一种利用丝杠结构来调节调节板26位置的结构。
如图6所示,第二导向件24可以具有螺纹段,调节螺母27与第二导向件24的螺纹段螺纹连接,且调节板26止抵调节螺母27,调节板26可以与第二导向件24间隙配合,调节螺母27和弹性件22分别止抵调节板26的两侧,通过转动调节螺母27,调节螺母27可沿螺纹段移动,从而驱动调节板26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若将调节螺母27朝远离拉杆21的方向转动,调节板26可以在弹性件22的弹力作用下朝远离拉杆21的方向移动,且始终止抵调节螺母27;若将调节螺母27朝靠近拉杆21的方向转动,调节板26可以在调节螺母27的压力作用下克服弹性件22的弹力朝靠近拉杆21的方向移动。这样,可以方便地主动调节水平轮组件100与轨道之间的压力。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转向架1000,转向架1000安装在车体的底部,转向架1000可移动地跨座在轨道上,车体与转向架1000相连且由转向架1000牵引沿轨道行驶,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可以为客运式,也可以为工程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系统,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和轨道车辆。轨道车辆的转向架1000可移动地跨座在轨道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轨道工程车,所述轨道工程车具有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转向架,所述转向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电动动力总成,所述电动动力总成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所述电动动力总成包括:电动机和变速器;以及
导电轨移动机构,所述导电轨移动机构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适于固定至所述车身;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滑动配合,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导电轨的支撑件;
所述支撑件包括:
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固定至所述安装板;
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套设至所述支撑轴的外周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滑轨,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的朝向所述滑轨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凹入部,所述滑块通过所述凹入部卡设至所述滑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的朝向所述滑块的一侧表面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块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与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滑轨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自由端沿着远离所述安装板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件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自由端且可选择地止挡导电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设在每个所述支撑件的自由端且可活动的止挡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
底板;
第一护栏,所述第一护栏包括:第一子底板、第一横向子护栏和第一纵向子护栏,所述第一子底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在纵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一横向子护栏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底板在横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一纵向子护栏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底板在纵向上的一侧;
第二护栏,所述第二护栏包括:第二子底板、第二横向子护栏和第二纵向子护栏,所述第二子底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在纵向上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横向子护栏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底板在横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二纵向子护栏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底板在纵向上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底板、所述第一横向子护栏、所述第一纵向子护栏、所述第二子底板、所述第二横向子护栏和所述第二纵向子护栏均由边框和护网组成;其中
所述第一横向子护栏的边框厚度与所述第一纵向子护栏的边框厚度之和不大于所述第一子底板的边框厚度,所述第二横向子护栏的边框厚度与所述第二纵向子护栏的边框厚度之和不大于所述第二子底板的边框厚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于锁止所述第一子底板、所述第一横向子护栏、所述第一纵向子护栏、所述第二子底板、所述第二横向子护栏或所述第二纵向子护栏以限制其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包括:转向架构架、走行轮、牵引机构、悬挂系统和水平轮组件,所述走行轮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转向架构架上,所述牵引机构、所述悬挂系统均与所述转向架构架相连,所述水平轮组件包括:水平轮支撑座、水平轮轴和弹性连接组件,所述水平轮支撑座与所述转向架构架相连,所述弹性连接组件沿横向连接在所述水平轮轴与所述水平轮支撑座之间,且所述弹性连接组件的长度可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
拉杆,所述拉杆与所述水平轮轴可枢转地连接;
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拉杆相连;
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水平轮支撑座相连,且与所述第一导向件沿横向滑动配合以使所述弹性连接组件的长度可调。
CN201710526398.6A 2017-06-30 2017-06-30 轨道工程车 Active CN1092043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26398.6A CN109204345B (zh) 2017-06-30 2017-06-30 轨道工程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26398.6A CN109204345B (zh) 2017-06-30 2017-06-30 轨道工程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4345A CN109204345A (zh) 2019-01-15
CN109204345B true CN109204345B (zh) 2021-04-20

Family

ID=64977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26398.6A Active CN109204345B (zh) 2017-06-30 2017-06-30 轨道工程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0434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0200A (zh) * 2008-04-29 2009-11-04 许恒梅 跨座式单轨车辆外伸式升降检修装置
CN201530332U (zh) * 2009-04-15 2010-07-21 北京鼎昌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复合型接触轨支架
CN101670995B (zh) * 2009-08-06 2012-06-06 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在磁浮式轨道巡检车上的升降维护操作平台
CN101624022B (zh) * 2009-08-06 2011-12-21 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常导电磁悬浮式轨道巡检车
CN202291058U (zh) * 2011-11-02 2012-07-04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钢基滑触线调直调平模具
CN203667818U (zh) * 2013-12-10 2014-06-25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行车滑触线施工用的吊笼
CN104563528B (zh) * 2014-12-22 2016-10-05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预制装配式建筑预制墙板快速就位装置及方法
CN104554323B (zh) * 2014-12-25 2017-04-05 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两对轮结构的跨座式单轨作业车
CN204738520U (zh) * 2015-04-17 2015-11-04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刚体滑触线安装移动平台
CN104891337B (zh) * 2015-04-22 2016-09-14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行车轻轨滑触线快速安装方法
CN105174152A (zh) * 2015-07-16 2015-12-23 郑州共赢铁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接触轨安装作业车
CN205319998U (zh) * 2015-11-27 2016-06-15 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安装支架
CN105463958B (zh) * 2015-12-31 2017-02-01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轨道梁接触轨槽道安装方法及其槽道定位模具
CN205327066U (zh) * 2016-01-29 2016-06-22 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中低速磁浮工程作业车
CN205917545U (zh) * 2016-08-23 2017-02-01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轨安装工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4345A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94865A (en) Amusement ride vehicle
WO2007140539A1 (en) Snow traction unit for vehicles
JP5428117B2 (ja) 可変レール・ゲージ用台車、及びレール・ゲージの変更ステーション
CN110155106B (zh) 防侧翻装置、转向架、轨道车辆以及轨道交通系统
EP0302873B1 (en) A device for moving a wheeled vehicle
CN209904753U (zh) 快装快卸式超薄型吊装轨道机器人及其行走装置
WO2018054017A1 (zh) 转向架构架、转向架总成以及轨道车辆
US20160201280A1 (en) Snow removal device, vehicle, and track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210122116U (zh) 转向架和单轨作业车
CN209904755U (zh) 吊装轨道机器人及其快装快卸式承重导向机构
CN109204366A (zh) 转向架的水平轮组件、转向架、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CN102490561B (zh) 一种便于调整汽车悬挂车轴轴距的装置
CN109204345B (zh) 轨道工程车
CN110155105B (zh) 防侧翻装置、转向架、轨道车辆以及轨道交通系统
CN110155107B (zh) 转向架和单轨作业车
CN109204364A (zh) 转向架、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JPWO2009060502A1 (ja) 車輪装置の接地条件制御装置
CN113232467B (zh) 车钩装卸辅助设备
CN113752848A (zh) 悬浮架、磁浮列车走行系统及磁浮列车
CN110435676B (zh) 直线电机驱动跨座式单轨车辆
CN209833620U (zh) 运输车
CN218466210U (zh) 道岔的走行机构、道岔的走行装置及道岔
CN112298224A (zh) 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
CN115123411B (zh) 轮履车底盘及轮履车
CN219619871U (zh) 一种储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