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3620U - 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3620U
CN209833620U CN201920499334.6U CN201920499334U CN209833620U CN 209833620 U CN209833620 U CN 209833620U CN 201920499334 U CN201920499334 U CN 201920499334U CN 209833620 U CN209833620 U CN 209833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wheel
guide
walking
d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993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俊江
杨福理
张进
盛莉莉
李红云
刁振宇
张国光
黎越
于洋
李勃燊
吴非帆
李含华
赵煜
刘二波
周奕昕
刘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993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33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3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36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输车。该运输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底部的行走部和导向部;车体上形成有用于放置检修设备的安装部;行走部包括可转动连接在车体上的行走轮,行走轮用于带动车体在钢轨的顶面上行走;导向部包括:驱动器以及分别设置在行走轮两侧的两个导向轮,两个导向轮可转动地连接在车体上,且两个导向轮分别用于沿钢轨的两个侧面行走;驱动器与导向轮连接,驱动器用于带动导向轮沿靠近或远离钢轨的方向运动,以使导向轮的轮面与钢轨的侧面接触或分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使得导向轮能够紧密贴合钢轨的侧面,起到导向及辅助支撑的作用,实现运输车在钢轨上行走,并将检修设备运至隧道内部,省时省力,提高了检修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在轨道上行走的运输车。
背景技术
在铁路修建过程中,为了缩减铺设距离和降低铺设难度,通常会在山岭的底部修建隧道,并将铁路轨道铺设在隧道内部。同时,隧道内还设置有通信设备,以方便轨道车辆经过隧道是能够保持通信。
现有技术中,由于隧道内部空间有限,且设置有铁轨,装设有检修设备的外部运输汽车很难开进隧道内部,因此,当隧道内部的通信设备出现故障时,需要人工将检修设备从隧道外部搬运至隧道内部。
但是,对于一些大型且较重的检修设备,人工搬运费时费力,检修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输车,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人工搬运检修设备检修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输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车体底部的行走部和导向部。
所述车体上形成有用于放置检修设备的安装部。
所述行走部包括可转动连接在所述车体上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用于带动所述车体在钢轨的顶面上行走。
所述导向部包括:驱动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行走轮两侧的两个导向轮,两个所述导向轮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车体上,且两个所述导向轮分别用于沿所述钢轨的两个侧面行走。
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导向轮连接,所述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导向轮沿靠近或远离所述钢轨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导向轮的轮面与所述钢轨的侧面接触或分离。
如上所述的运输车,其中,所述驱动器包括两个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壳体与所述车体连接,每个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与一个所述导向轮连接,所述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导向轮沿平行于所述行走轮轴线的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的运输车,其中,所述驱动器还包括两个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的壳体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与一个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驱动器沿平行于所述导向轮轴线的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的运输车,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沿平行于所述导向轮轴线的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的运输车,其中,所述导向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向部沿所述运输车的行驶方向排列。
如上所述的运输车,其中,所述行走轮的的轮面形成有用于与所述钢轨的顶面相配合的凹陷。
如上所述的运输车,其中,所述行走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行走部沿所述运输车的行驶方向排列。
如上所述的运输车,其中,所述安装部包括用于围设所述检修设备的侧壁,所述侧壁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所述侧壁上还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侧壁上的门体。
如上所述的运输车,其中,所述侧壁为网状侧壁。
如上所述的运输车,其中,所述车体上还形成有用于握持的扶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通过设置车体以及连接在车体底部的行走部和导向部;车体上形成有用于放置检修设备的安装部;行走部包括可转动连接在车体上的行走轮,行走轮用于带动车体在钢轨的顶面上行走;导向部包括:驱动器以及分别设置在行走轮两侧的两个导向轮,两个导向轮可转动地连接在车体上,且两个导向轮分别用于沿钢轨的两个侧面行走;驱动器与导向轮连接,驱动器用于带动导向轮沿靠近或远离钢轨的方向运动,以使导向轮的轮面与钢轨的侧面接触或分离,从而方便调节两个导向轮之间的距离,使得导向轮能够紧密贴合钢轨的侧面,起到导向及辅助支撑的作用,实现运输车在钢轨上行走,同时可以将检修设备运至隧道内部,省时省力,提高了检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运输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体;
110:安装部;
120:扶手;
200:行走部;
210:行走轮;
211:凹陷;
300:驱动器;
310:第一驱动器;
320:第二驱动器;
330:连接件;
400:导向部;
410: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运输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横向为图1中的左右方向,纵向或运输车的行驶方向为图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垂向图中为上下方向。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输车,包括:车体100以及设置在车体100底部的行走部200和导向部400。车体100上形成有用于放置检修设备的安装部110。行走部200包括可转动连接在车体100上的行走轮210,行走轮210用于带动车体100在钢轨的顶面上行走。导向部400包括:驱动器300以及分别设置在行走轮210两侧的两个导向轮410,两个导向轮410可转动地连接在车体100上,且两个导向轮410分别用于沿钢轨的两个侧面行走。驱动器300与导向轮410连接,驱动器300用于带动导向轮410沿靠近或远离钢轨的方向运动,以使导向轮410的轮面与钢轨的侧面接触或分离。
具体地,运输车可以利用铁路轨道运输货物,特别是运输检修设备。轨道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铁路轨道,其可以包括两条钢轨,以垂直于轨道延伸方向的平面为截面,每条钢轨的截面形状可以大致为“工”字形。运输车可以利用一条钢轨在轨道上行走。
作为运输车的主要结构,车体100可以为板状结构或箱体状结构,其上可以设置有安装部110,安装部110可以用于放置或固定检修设备,安转部11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车体100可以为平面板状结构,安装部110可以是垂直固定在车体100上的多个栏杆,多个栏杆可以为成一个放置检修设备的区域。又或者,车体100可以是箱体结构,安装部110可以为箱体内部的区域,检修设备可以放置在箱体内。
优选地,安装部110可以包括用于围设检修设备的侧壁,侧壁的底端固定在车体100上,侧壁上还形成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可转动连接在侧壁上的门体。侧壁可以围成沿垂向延伸的区域,门体可以铰接在侧壁上,通过打开门体,可以使得侧壁内部的区域与外部区域连通,从而方便将检修设备放入侧壁内部,或者将其从安装部110取出来。
进一步地,门体的一侧与侧壁铰接,门体的另一侧可以设置有与侧壁连接的安全销,安全销可伸缩地设置在门体上,侧壁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容纳安全销的销孔,从而固定门体和侧壁,避免检修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因为振动而撞击门体,并从车体100脱出。
另外,侧壁的材质也可以有多种,优选地,侧壁可以为网状侧壁,从而减轻运输车重量,方便使用。
行走部200作为车体100在轨道上行走的主要部件,其可以连接在车体100的底部,行走部200可以包括行走轮210,行走轮210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滚轮结构,行走轮210的转轴可以沿横向延伸,行走轮210的轮面可以与一条钢轨的顶面接触,从而使得车体100可以在行走轮210的旋转下沿纵向行驶。带动车体100在轨道的上方行驶。
车体100的底部除了设置有行走部200外,还设置有导向部400,导向部400包括:驱动器300以及两个导向轮410。两个导向轮410可以位于行走部200沿横向的两侧上,导向轮410也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滚轮结构,导向轮410的转轴可以沿垂向延伸,导向轮410的轮面可以抵靠在钢轨的两个侧面上,从而沿钢轨的侧面行走。对于截面大致为“工”字形的钢轨,钢轨可以包括轨顶、轨底和连接在轨顶和轨底之间的支撑柱,轨顶和轨底可以沿横向凸出于支撑柱的侧面,行走轮210可以在轨顶的上表面行走,而两个导向轮410可以沿着支撑柱的两个侧面行走。导向轮410可以起到导向和支撑的作用,从而辅助车体100维持平衡,同时避免行走轮210从轨顶上脱出。
驱动器300可以与两个导向轮410连接,驱动器300可以带动导向轮410向靠近钢轨的侧面靠近,从而使导向轮410与钢轨的侧面接触。驱动器300可以为电机或气缸等结构,驱动器300的输出端可以通过连杆机构与两个导向轮410连接,连杆机构可以包括第一杆体以及第二杆体;第一杆体的一端与驱动器30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杆体的另一端同时铰接在两个第二杆体的一端,每个第二杆体背离第一杆体的一端又铰接在导向轮410的转轴处,驱动器300可以输出沿纵向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两个导向轮410同时向内或向外运动。
由于轨顶沿横向凸出于支撑柱,因此,安装运输车时,需要将运输车倾斜到一定角度,使得两个导向轮410之间的间隔穿过轨顶,才能使得两个导向轮410与钢轨的侧面接触,操作不便。而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驱动器300,可以调节两个导向轮410之间的距离,无需倾斜运输车,可以方便安装运输车。
可以理解,两个导向轮410可以关于车体100的纵向中轴面对称设置,导向轮410的轴线所在的横向平面与行走轮210所在的横向平面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间距,从而可以辅助维持车体100的平衡。车体100也可以依靠工作人员从后方手扶车体100,从而避免车体100前后晃动。
运输检修设备时,可以先将通过驱动器300使得两个导向轮410之间的距离大于钢轨的横向距离,然后将行走轮210放置到钢轨的顶面,接着驱动器300带动导向轮410向靠近钢轨的方向移动,使得导向轮410的轮面与钢轨的侧面接触,然后将检修设备放入安装部110上,通过人工推动车体100,可以使得运输车在钢轨上移动,从而将检修设备运输到隧道里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车,通过设置车体以及连接在车体底部的行走部和导向部;车体上形成有用于放置检修设备的安装部;行走部包括可转动连接在车体上的行走轮,行走轮用于带动车体在钢轨的顶面上行走;导向部包括:驱动器以及分别设置在行走轮两侧的两个导向轮,两个导向轮可转动地连接在车体上,且两个导向轮分别用于沿钢轨的两个侧面行走;驱动器与导向轮连接,驱动器用于带动导向轮沿靠近或远离钢轨的方向运动,以使导向轮的轮面与钢轨的侧面接触或分离,从而方便调节两个导向轮之间的距离,使得导向轮能够紧密贴合钢轨的侧面,起到导向及辅助支撑的作用,实现运输车在钢轨上行走,同时可以将检修设备运至隧道内部,省时省力,提高了检修的工作效率。
优选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驱动器300包括两个第一驱动器310,第一驱动器310的壳体与车体100连接,每个第一驱动器310的输出端与一个导向轮410连接,驱动器300用于带动导向轮410沿平行于行走轮210轴线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第一驱动器310可以是直线电机,其可以包括壳体和输出端,输出端可以相对壳体沿横向运动。第一驱动器310的壳体可以连接在车体100上,例如其可以通过螺接或卡接等方式固定在车体100上。第一驱动器310的输出端可以与导向轮410的轮轴固定连接,例如导向轮410的轮轴可以固定在支架上,第一驱动器310的输出端可以与该支架固定连接,从而当第一驱动器310的输出端动作时可以带动导向轮410沿横向运动从而贴合到钢轨的侧面,该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进一步,驱动器300还包括两个第二驱动器320,第二驱动器320的壳体与车体100固定连接,每个第二驱动器320的输出端与一个第一驱动器310的壳体固定连接,第二驱动器320用于带动第一驱动器310沿平行于导向轮410轴线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第一驱动器310可以通过第二驱动器320与车体100连接,第二驱动器320也可以包括壳体和输出端,输出端可以相对可以沿垂向移动。第二驱动器320的壳体可以固定在车体100上,例如其可以通过螺接或卡接等方式与车体100固定连接。
第二驱动器320的输出端可以与第一驱动器310的壳体固定连接,第二驱动器320的输出端可以沿垂向移动,从而可以带动第一驱动器310以及导向轮410沿垂向相对车体100移动,当不使用导向轮410时,可以通过第二驱动器320将导向轮410缩回至靠近车体100的位置,从而缩小运输车的占地空间,方便收纳。
在此基础上,第二驱动器320的输出端还可以通过连接件330与第一驱动器310的壳体固定连接,连接件330沿平行于导向轮410轴线的方向延伸。连接件330可以为杆状结构,其一端可以与第二驱动器3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以与第一驱动器310的壳体固定连接,第二驱动器320的运动可以通过连接件330传递到第一驱动器310,从而方便安装第一驱动器310和第二驱动器320,并缩短第二驱动器320的输出端的可伸缩长度,降低第二驱动器320的体积和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导向部4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向部400沿运输车的行驶方向排列。
具体地,多个导向部400可以沿纵向间隔设置,每个导向部400都可以包括驱动器300和两个导向轮410,从而提高车体100的平稳性。
同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行走轮210的的轮面形成有用于与钢轨的顶面相配合的凹陷211。
具体地,凹陷211的形状可以与钢轨顶面的形状相贴合,从而防止行走轮210在行走过程中从钢轨上脱出。进一步地,行走轮210的轮面位于凹陷211两端的部分还可以朝向轨顶的侧面延伸,从而包覆钢轨的部分侧面,进一步限定钢轨与行走轮210的位置,避免行走轮210滑出钢轨。
优选地,行走部2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行走部200沿运输车的纵向排列,进一步提高运输车的纵向平衡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车体100上还形成有用于握持的扶手120,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推动车体100,使用快捷方便。另外,当安装部110为侧壁的情况下,扶手120还可以固定在侧壁上,其可以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以方便工作人员手扶推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车体底部的行走部和导向部;
所述车体上形成有用于放置检修设备的安装部;
所述行走部包括可转动连接在所述车体上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用于带动所述车体在钢轨的顶面上行走;
所述导向部包括:驱动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行走轮两侧的两个导向轮,两个所述导向轮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车体上,且两个所述导向轮分别用于沿所述钢轨的两个侧面行走;
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导向轮连接,所述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导向轮沿靠近或远离所述钢轨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导向轮的轮面与所述钢轨的侧面接触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包括两个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壳体与所述车体连接,每个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与一个所述导向轮连接,所述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导向轮沿平行于所述行走轮轴线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还包括两个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的壳体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与一个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驱动器沿平行于所述导向轮轴线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沿平行于所述导向轮轴线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向部沿所述运输车的行驶方向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的轮面形成有用于与所述钢轨的顶面相配合的凹陷。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行走部沿所述运输车的行驶方向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用于围设所述检修设备的侧壁,所述侧壁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所述侧壁上还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侧壁上的门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为网状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还形成有用于握持的扶手。
CN201920499334.6U 2019-04-11 2019-04-11 运输车 Active CN209833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99334.6U CN209833620U (zh) 2019-04-11 2019-04-11 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99334.6U CN209833620U (zh) 2019-04-11 2019-04-11 运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3620U true CN209833620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11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99334.6U Active CN209833620U (zh) 2019-04-11 2019-04-11 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336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2825A1 (zh) * 2021-12-09 2023-06-15 陈献忠 一种矿用牵引车的转弯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2825A1 (zh) * 2021-12-09 2023-06-15 陈献忠 一种矿用牵引车的转弯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118974B (fi) Kone ja laite raiteenrakennustöiden suorittamista varten
FI91730C (fi) Kääntötelitön ajoneuvo, erityisesti kiskoajoneuvo
US20060260503A1 (en) Articulated train rake and car for making up such a rake
CN210062977U (zh) 运输车
CN108910755B (zh) 一种多功能运输装卸车
JPS5948502A (ja) 軌道のバラスト填充、レベル調整及び通り整正を行なうための工具装置
US4794866A (en) Linear motor driven railway car
CN209833620U (zh) 运输车
TW200827216A (en) Bogie structure of railroad vehicle
JP5422476B2 (ja) シールドトンネル工事用運搬車両
CN107130480B (zh) 一种铁路道岔运输车
CN109972888B (zh) 一种模块化横移台车
ES2208865T3 (es) Maquina para tender una via.
JP5808587B2 (ja) 検測方法及び装置
CN112343612A (zh) 一种用于使盾构机台车沿盾构机轨道移动的台车车轮结构、轨道及台车
CN109532897B (zh) 一种组合式轨道平车
CN110748215A (zh) 悬挂列车出入库系统、悬挂列车移载装置和悬挂式车库
JP4834461B2 (ja) 軌陸式運搬装置
JPH09203235A (ja) 循環式駐車装置
CN110980086A (zh) Rgv升降系统
JPH0315588B2 (zh)
CN215475099U (zh) 一种磁浮车辆用作业平台车
CN107472270B (zh) 一种运输车
CN215398400U (zh) 一种装梁台车装置
CN216227765U (zh) 轨道交通铁路货车风缸机器人焊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