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92869B -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92869B
CN109192869B CN201810912844.1A CN201810912844A CN109192869B CN 109192869 B CN109192869 B CN 109192869B CN 201810912844 A CN201810912844 A CN 201810912844A CN 109192869 B CN109192869 B CN 109192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lectric layer
layer
electrode
group
sub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128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92869A (zh
Inventor
孙宏伟
李伟
吕祥
王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128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92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92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2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92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2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30/865Intermediate layers comprising a mixture of materials of the adjoining a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屏,该显示模组包括:第一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发光层;形成在所述发光层上的载流子注入层组;形成在所述载流子注入层组上的介质层组;形成所述介质层组上并嵌入所述介质层组中的第二电极。通过将第二电极嵌入所述介质层组中,增大了第二电极与介电层组之间的粘附力。当显示模组收到冲击时,由于增大了第二电极与介电层组之间的粘附力,第二电极与介电层组不会发生剥离,避免产生显示失效的现象。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也称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是一种新兴的平板显示装置,由于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功耗低、发光亮度高、体积轻薄、响应速度快,而且易于实现彩色显示和大屏幕显示、易于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制作完成后,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显示面板可靠性测试,通常采用落球实验测试屏幕的抗冲击性能,在该类测试方案及实际使用中,存在瞬间的冲击导致显示面板局部应力激增的现象,从而可能引起显示异常。
因此,当显示面板受到瞬间冲击时,其上所受应力急剧增大,易引发显示区域出现黑斑、亮斑、彩斑等显示不良。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显示面板受到撞击时易出现显示不良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第一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发光层;形成在所述发光层上的载流子注入层组;形成在所述载流子注入层组上的介质层组;形成所述介质层组上并嵌入所述介质层组中的第二电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层组包括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位于所述载流子注入层组朝向所述第二电极的表面上;所述第一介质层具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多个第一通孔通过所述第二电极的材料填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材料与所述载流子注入层组的顶层材料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层组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介质层朝向所述第二电极表面上的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介质层具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多个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中除所述多个第一通孔外的位置;所述多个第二通孔通过所述第二电极材料或所述载流子注入层组的顶层材料填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二电极材料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层组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介质层朝向所述第二电极表面上的第三介质层,所述第三介质层具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多个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二介质层中除所述多个第二通孔外的位置;所述多个第三通孔通过所述第二电极材料填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介质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相邻,所述载流子注入层组的顶层是电子注入层,所述第三介质层的材料与所述电子注入层的顶层材料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层组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第一介质层和至少一层第二介质层,至少一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嵌入对应的第二介质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层组的材料为单层石墨烯或多层石墨烯中任一种。
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模组。
上述显示模组及显示屏,通过载流子注入层组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设置介质层组,且介质层组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第一介质层和至少一层第二介质层,至少一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嵌入对应的第二介质层,该介质层组结构提高了显示模组的机械强度,降低显示模组中膜层剥离的几率,从而避免出现显示不良。进一步地,将第二电极嵌入所述介质层组中,增大了第二电极与介电层组之间的粘附力。当显示模组收到冲击时,由于增大了第二电极与介电层组之间的粘附力,第二电极与介电层组不会发生剥离,避免产生显示失效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面板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a至图2c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部分截面图;
图3a至图3b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部分截面图;
图4a至图4b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部分截面图;
图5a至图5b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部分截面图;
图6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形成于”、“设置于”、“位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发明。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制作完成后,通常会对显示面板进行可靠性测试。通常,会采用落球实验检测屏体可靠性。具体的实验条件为,使用重量为32.65g直径为20mm的钢球,将落球固定于夹具上,并从2~62.5CM的高度上落下,击中屏体表面。实验结果为屏体表面被击中的区域出现黑斑、亮斑、彩斑等不良。申请人分析得知,落球击中屏体的瞬间,屏体上的应力集中于落球的落点,粘附力较差的膜层之间容易发生剥离,进而导致显示失效。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可改善膜层间的粘附力,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本申请的显示模组可应用于硬屏(如LCD显示屏),也可以应用于柔性显示屏(如AMOLED柔性显示屏)。
首先结合图1简单说明显示模组的组成。
图1示出了显示面板的纵向剖面图。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10、驱动层120、平坦化层130、第一电极140、发光层150、第二电极160以及像素限定层170。驱动层120包括TFT(薄膜晶体管)120。发光层150划分为第一子像素181、第二子像素182和第三子像素183。第一电极140通过设于平坦化层130上的通孔与引线导电层125电连接。像素限定层170上与发光层150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当第一电极140被驱动层120驱动获得正电压时,发光层150位于第一电极140和第二电极160之间,发光层因激发产生可见光。根据电压的大小,光有不同的亮度。根据材料不同,例如第一子像素181可为红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182可为蓝色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133的材料可为绿色子像素,发射层发射红色光、绿色光或蓝色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a,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第一电极140;形成在第一电极140上的发光层150;形成在发光层150上的载流子注入层组200;形成在载流子注入层组200上的介质层组230;形成介质层组230上并嵌入介质层组230中的第二电极160。
其中,载流子可以是第一载流子或者第二载流子,则载流子注入层组200可以是注入第一载流子的层组或者注入第二载流子的层组。当载流子注入层组200时注入第二载流子的第二层组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还可以包括注入第一载流子的第一层组。具体地,请参见图2b,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形成在第一电极140上的第一层组210;形成在第一层组210上的发光层150;形成在发光层150上的第二层组220;形成在第二层组220上的介质层组230;形成介质层组230上并嵌入介质层组230中的第二电极160。
其中,第一层组210可以包括第一载流子注入层,还可以包括第一载流子传输层,也可以包括第二载流子阻挡层。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载流子是空穴,第二载流子是电子。当第一载流子是电子,第二载流子是空穴。发光层150指的是在驱动显示面板时电子与空穴复合形成激子从而产生光发射。第二层组220可以包括第二载流子注入层,还可以包括第二载流子传输层,也可以包括第一载流子阻挡层。这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的,这里不再赘述。
为了增加第二电极与第二层组之间的粘附力,在第二电极与第二层组层之间设置有介质层组230,并且第二电极160嵌入该介质层组230中。通过合理的选择介质层组230的材料以改善介质层组230与第二电极160及第二层组220之间粘附性,且介质层230的导电性良好。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机械强度,该介质层组230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第一介质层和至少一层第二介质层,且至少一层第二介质层与对应的第一介质层相互嵌入。
其中,介质层组230可以仅包括一层第一介质层和仅一层第二介质层,也可以同时包括多层第一介质层和多层第二介质层。可以理解的是,至少一层第一介质层与至少一层第二介质层可以是相互交错设置。示例性地,请参见图2c,介质层组230中包括两层的第一介质层和两层的第二介质层。第一介质层包括第一子层231和第三子层233,第二介质包括第二子层232和第二子层234。其中,介质层组230包括依次交错层叠的第一子层231、第二子层232、第三子层233和第二子层234。第一子层231嵌入第二子层232中,第二子层232嵌入第三子层233,第三子层233嵌入第二子层234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介质层中的第一子层231和第二子层233的材料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第二介质层中的第一子层232和第二子层234的材料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第一介质层与第二介质层的材料可以是不同的。
具体地,以第二载流子是电子为例进行说明,在基底上形成第一电极140,在第一电极140上形成第一层组210。第一电极140可以是使用导电金属材料或金属氧化物材料组成的反射电极、半透明电极或者透明电极,比如锂、镁、铝、铝锂合金等导电金属材料,比如氧化铟锡、氧化银锌、氧化铟等金属氧化物材料。第一层组中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可以通过蒸镀方法、旋转涂覆方法等方法形成。
在第一层组210上形成发光层150,发光层150在受到施加在其两侧的电压作用时,电子和空穴会被注入到该发光层中并且复合形成激子,该激子可以会辐射发出光线,并且发出光线的波长取决于制作发光层的材料。制作发光层的材料包括有机荧光发光材料或者有机磷光发光材料。在发光层150上形成第二层组220,第二层组220中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可以通过蒸镀方法、旋转涂覆方法等方法形成。在第二层组220上形成介质层组230,在介质层组230背向第一电极140的表面上形成第二电极160,第二电极160嵌入该介质层组230中。介质层组230的材料可以是石墨烯、碳纳米管膜、导电高分子。优选地,介质层组230的材料为单层石墨烯或多层石墨烯中任一种。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层组与第二电极之间设置介质层组,且介质层组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第一介质层和至少一层第二介质层,至少一层第一介质层嵌入对应的第二介质层,该介质层组结构提高了显示模组的机械强度,降低显示模组中膜层剥离的几率,从而避免出现显示不良。进一步地,将第二电极嵌入介质层组中,增大了第二电极与介电层组之间的粘附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介质层组包括第一介质层310,第一介质层310位于第二层组220朝向第二电极160的表面上。请参见图3a,第一介质层310具有多个第一通孔311。请参见图3b,第二电极材料填充多个第一通孔311。进一步地,第一介质层310的材料与第二层组220的顶层材料相同。
具体地,第二层组220的顶层可以是电子注入层,电子注入层优选是将迁移率高的材料,例如BCP(双相磷酸钙)、苯三唑类的材料与锂、镁、钙及铯等碱金属混合而成的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第一介质层310的材料与电子注入层的材料相同。通过使用相同的材料,可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应理解的是,第一介质层310的材料也可以与电子注入层的材料不同。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层组与第二电极之间设置第一介质层,由于第一介质层的材料与第二层组的顶层材料相同,则提高了第二层组与第一介质层的粘附性。而且第一介质层具有多个第一通孔,使用第二电极材料填充多个第一通孔311,增大了第一介质层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粘附力,减小第二电极与介电层组剥离的几率,从而避免产生显示失效的现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a,介质层组还包括形成在第一介质层310朝向第二电极160表面上的第二介质层410。第二介质层410具有多个第二通孔411,多个第二通孔411位于第一介质层310中除多个第一通孔311外的位置。进一步地,请参见图4b,第二电极材料或第二层组的顶层材料填充多个第二通孔411。进一步地,第二介质层的材料与第二电极材料相同。
具体地,介质层组包括第一介质层310和第二介质层410。第一介质层310位于第二层组210朝向第二电极160的表面上。第二介质层410位于第一介质层310朝向第二电极160的表面上。第二介质层410的材料填充第一介质层310中的多个第二通孔311。第二介质层410的材料与第二电极160的材料相同。第二电极可以是使用导电金属材料或金属氧化物材料组成的反射电极、半透明电极或者透明电极,比如锂、镁、铝、铝锂合金等导电金属材料,比如氧化铟锡、氧化银锌、氧化铟等金属氧化物材料。
当第二介质层410与第二电极160相邻时,为了降低成本和工艺复杂度,可以使用第二电极的材料填充第二介质层410中的多个第二通孔411。可以理解的是,填充第二介质层410中的多个第二通孔411的材料也可以与第二层组210的顶层材料相同。
本实施例中,介质层组包括层叠交错的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增大了介质层组的机械强度,从而提升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进一步地,第二介质层设有多个通孔,在多个通孔中填充第二电极材料或第二层组210的顶层材料,增加了第二介质层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粘附力,同时,第一介质层的材料与第二层组的顶层材料相同,两者之间的粘附性良好。从而减小第二电极与介电层组剥离的几率以及介电层组与第二层组的剥离几率,从而减小第二电极与介电层组剥离的几率,进而避免产生显示失效的现象。同时,第二介质层的材料与第二电极材料相同,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a,介质层组还包括形成在第二介质层410朝向第二电极160表面上的第三介质层510,第三介质层510具有多个第三通孔511,多个第三通孔511位于第二介质层410中除多个第二通孔411外的位置。请参见图5b,第二电极材料填充多个第三通孔511。
具体地,介质层组包括第一介质层310、第二介质层410和第三介质层510。第一介质层310位于第二层组210朝向第二电极160的表面上。第二介质层410位于第一介质层310朝向第二电极160的表面上。第三介质层510位于第二介质层410朝向第二电极160的表面上。第三介质层510的材料填充第二介质层410中的多个第二通孔411。第二介质层410的材料填充第一介质层310中的多个第一通孔311。第三介质层510具有多个第三通孔511,多个第三通孔511位于第二介质层410中除多个第二通孔411外的位置。第二电极140的材料填充第三介质层510中的多个第三通孔511。当第三介质层510与第二电极160相邻时,为了降低成本和工艺复杂度,可以使用第二电极材料填充第三介质层510中的多个第二通孔511。可以理解的是,填充第三介质层510中的多个第三通孔511的材料也可以与第二层组210的顶层材料相同。
本实施例中,介质层组包括层叠交错的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和第三介质层,增大了介质层组的机械强度,从而提升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进一步地,第三介质层设有多个通孔,在多个通孔中填充第二电极材料或第二层组的顶层材料,增加了第三介质层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粘附力,同时,第一介质层的材料与第二层组的顶层材料相同,两者之间的粘附性良好。同时,第一介质层的材料与第二层组的顶层材料相同,两者之间的粘附性良好。从而减小第二电极与介电层组剥离的几率以及介电层组与第二层组的剥离几率,进而避免产生显示失效的现象。第三介质层的材料与第二电极材料相同,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第三介质层510与第二电极160相邻,第三介质层510的材料与第二层组220的顶层材料相同。进一步地,第二层组200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也可以包括电子传输层。本实施例中,第二层组220的顶层是电子注入层。
具体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140、空穴注入层211、发光层150、电子注入层221、介质层组230、第二电极160。其中,介质层组230包括第一介质层310、第二介质层410和第三介质层510。第一介质层310具有多个第一通孔311。第二介质层410具有多个第二通孔411,多个第二通孔411位于第一介质层310中除多个第一通孔311外的位置。第三介质层510具有多个第三通孔511,多个第三通孔511位于第二介质层410中除多个第二通孔411外的位置。
第二电极140的材料填充第三介质层510中的多个第三通孔511。第三介质层510的材料填充第二介质层410中的多个第二通孔411。第二介质层410的材料填充第一介质层310中的多个第一通孔311。第一介质层310的材料与电子注入层221的材料相同,使得第一介质层310与电子注入层221的粘附性优良。电子注入层221优选是将迁移率高的材料,例如BCP(双相磷酸钙)、苯三唑类的材料与锂、镁、钙及铯等碱金属混合而成的层。第二介质层410的材料与第二电极160的材料相同。第二介质层410的材料可以导电金属材料或金属氧化物材料,比如锂、镁、铝、铝锂合金等导电金属材料,比如氧化铟锡、氧化银锌、氧化铟等金属氧化物材料。第三介质层510的材料与电子注入层221的材料也相同。
本实施例中,介质层组包括层叠交错的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和第三介质层,增大了介质层组的机械强度,从而提升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进一步地,第三介质层设有多个通孔,在多个通孔中填充第二电极材料,增加了第三介质层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粘附力。同时,第一介质层的材料与第二层组的顶层材料相同,两者之间的粘附性良好。从而减小第二电极与介电层组剥离的几率以及介电层组与电子注入层的剥离几率。从另一方面讲,第二介质层位于第一介质层与第三介质层之间,第二介质层的材料与第二电极的材料是相同的,当显示模组受到外力冲击,第二电极被破坏时,第二介质层可以用作第二电极避免产生显示失效的现象。同时,相邻的膜层之间的材料相同,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显示模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极;
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发光层;
形成在所述发光层上的载流子注入层组;
形成在所述载流子注入层组上的介质层组;
形成所述介质层组上并嵌入所述介质层组中的第二电极;
所述介质层组包括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位于所述载流子注入层组朝向所述第二电极的表面上;
所述第一介质层具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多个第一通孔通过所述第二电极的材料填充;
所述介质层组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介质层朝向所述第二电极表面上的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介质层具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多个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正投影不与所述第一通孔重合,所述多个第二通孔通过所述第二电极材料或所述载流子注入层组的顶层材料填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材料与所述载流子注入层组的顶层材料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二电极材料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包括第一子层和第三子层,所述第二介质层包括第二子层和第四子层;
其中,所述介质层组包括依次交错层叠的所述第一子层、所述第二子层、所述第三子层和所述第四子层;所述第一子层嵌入所述第二子层中,所述第二子层嵌入所述第三子层,所述第三子层嵌入第四子层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组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介质层朝向所述第二电极表面上的第三介质层,所述第三介质层具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多个第三通孔在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正投影不与所述第二通孔重合;
所述多个第三通孔通过所述第二电极材料填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介质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相邻,所述载流子注入层组的顶层是电子注入层,所述第三介质层的材料与所述电子注入层的顶层材料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组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第一介质层和至少一层第二介质层,且至少一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嵌入对应的第二介质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组的材料为单层石墨烯或多层石墨烯中任一种。
9.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1810912844.1A 2018-08-10 2018-08-10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Active CN109192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2844.1A CN109192869B (zh) 2018-08-10 2018-08-10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2844.1A CN109192869B (zh) 2018-08-10 2018-08-10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2869A CN109192869A (zh) 2019-01-11
CN109192869B true CN109192869B (zh) 2020-12-11

Family

ID=64921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12844.1A Active CN109192869B (zh) 2018-08-10 2018-08-10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928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9699A (zh) * 2020-12-11 2021-04-02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87697A (ja) * 2008-02-04 2009-08-20 Canon Inc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840089A (zh) * 2012-11-20 2014-06-04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
CN105633299A (zh) * 2011-12-28 2016-06-01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图像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CN108054288A (zh) * 2017-12-08 2018-05-18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87697A (ja) * 2008-02-04 2009-08-20 Canon Inc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633299A (zh) * 2011-12-28 2016-06-01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图像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CN103840089A (zh) * 2012-11-20 2014-06-04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
CN108054288A (zh) * 2017-12-08 2018-05-18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2869A (zh) 2019-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48304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751459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照明パネ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照明装置
US20050242712A1 (en) Multicolor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KR101512265B1 (ko) 유기발광장치
EP3024047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US7948160B2 (en) Optic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optical device
US10529781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US20070221910A1 (en) Intermediate Layer in Electroluminescent Arrangements and Electroluminescent Arrrangement
US9190624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KR100929167B1 (ko)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8622783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JP2011204373A (ja) 有機el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799844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element
CN109166980B (zh)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92869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CN110854165A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CN106449721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6057862B (zh) 一种高亮度oled显示器
US9728745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0110034A1 (ja) 有機el素子
KR20070050804A (ko) 오엘이디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4752457B2 (ja) 有機el素子
JP2012204037A (ja) 有機elパネル
JP2002170688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0965094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