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47055A - 增强现实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增强现实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47055A
CN109147055A CN201810879654.4A CN201810879654A CN109147055A CN 109147055 A CN109147055 A CN 109147055A CN 201810879654 A CN201810879654 A CN 201810879654A CN 109147055 A CN109147055 A CN 109147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rdinate
augmented reality
sea level
height above
above s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796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47055B (zh
Inventor
刘文军
吕庆春
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b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b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ba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b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796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47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47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7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47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7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006Mixed re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现实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增强现实场景中待坐标显示的目标物;将所述目标物的地理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并以约定的参照物,调整所述二维坐标的基准点;根据所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将所述二维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将所述三维坐标转换到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案,通过把真实世界中的物体的位置精确的转化为AR场景中的具体坐标,让真实物体在AR场景中精确呈现,使得AR体验更加友好和真实。

Description

增强现实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现实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App涉及到各行各业,用户通过这些App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特别是近期一些之前只能在特定设备上才能进行的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体验在智能手机的App里也逐渐被实现,这使得AR体验人群大幅度的增加。
虽然目前智能手机上已经有App实现了一些AR相关的功能,但是这些App里的AR功能大多数并不涉及把现实中真实的位置转换到AR场景中,这些功能其实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AR功能,剩下那些和现实场景结合紧密的功能很多也是没有进行严格的位置转换,当用户带着期待的心情去体验AR时却发现现实和AR并不匹配,极大的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强现实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应用程序实现的AR功能中显示位置与实际场景中的位置不匹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强现实显示方法,包括:
确定增强现实场景中待坐标显示的目标物;
将所述目标物的地理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并以约定的参照物,调整所述二维坐标的基准点;
根据所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将所述二维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
将所述三维坐标转换到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可选地,所述约定的参照物包括:所述应用程序所属终端设备。
可选地,所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包括:
按照设定的海拔高度设置规则,为所述目标物设定的海拔高度;
或者,以所述约定的参照物的海拔高度为海拔基准点确定出的所述目标物的实际海拔高度。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三维坐标转换到所述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包括:
按照三维坐标方向,设置增强现实坐标系的坐标方向;
将所述三维坐标设置到坐标方向调整后的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增强现实显示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增强现实场景中待坐标显示的目标物;
第一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物的地理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并以约定的参照物,调整所述二维坐标的基准点;
第二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将所述二维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
第三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三维坐标转换到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可选地,所述约定的参照物包括:所述应用程序所属终端设备。
可选地,所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包括:
按照设定的海拔高度设置规则,为所述目标物设定的海拔高度;
或者,以所述约定的参照物的海拔高度为海拔基准点确定出的所述目标物的实际海拔高度。
可选地,所述第三转换模块,具体用于按照三维坐标方向,设置增强现实坐标系的坐标方向,将所述三维坐标设置到坐标方向调整后的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设备,所述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通信总线;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增强现实显示程序,以实现如下方法步骤:
确定增强现实场景中待坐标显示的目标物;
将所述目标物的地理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并以约定的参照物,调整所述二维坐标的基准点;
根据所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将所述二维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
将所述三维坐标转换到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方法步骤:
确定增强现实场景中待坐标显示的目标物;
将所述目标物的地理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并以约定的参照物,调整所述二维坐标的基准点;
根据所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将所述二维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
将所述三维坐标转换到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案,通过把真实世界中的物体的位置精确的转化为AR场景中的具体坐标,让真实物体在AR场景中精确呈现,使得AR体验更加友好和真实。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现实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现实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现实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现实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坐标显示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现实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目前,为了把现实和AR场景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常做法如下:
首先,把用户周围一定范围内需要展示的现实坐标进行统计;
然后,把这些坐标随机均匀的分散到用户的周围,分散策略一般采取各方向均匀分配且坐标到用户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制定,而且还会随着用户的移动实时的统计用户周围的现实坐标并在AR场景中进行展示。
然而,这种做法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附近的坐标确实分散在自己的周围,但是可能会出现本应该在用户东边的坐标却在AR场景中出现在用户的西边且坐标到用户的距离也是随意设置而不是真实的,也就是没有做到严格意义上的现实平面坐标向AR坐标的转换,这样用户的体验是不好的。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强现实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更为具体的是在AR基础上实现的一种平面坐标向AR坐标转换的方案,该方案将通过将待显示物体的地理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再由平面坐标转换为3D坐标,进而实现将3D坐标匹配到AR坐标系中,从而让真实物体在AR场景中精确呈现,使得AR体验更加友好和真实。下面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过程进行更详尽的阐述。
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增强现实显示方法,本实施例所述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在智能终端(如手机)中的应用程序中。也就是说,当智能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具备AR功能时,可以利用本实施例所述方法,实现在AR中物体的坐标显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确定增强现实场景中待坐标显示的目标物;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启动应用程序的AR功能时,有对AR场景中特定物体进行坐标显示的需求,则根据需求确定出需要进行坐标显示的目标物。例如,在AR场景中搜索附近的人,则确定出需求为对附近的人的坐标位置进行显示。
步骤S102,将所述目标物的地理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并以约定的参照物,调整所述二维坐标的基准点;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通过应用程序所属智能终端内的地图软件开发工具包SDK的坐标转换方法,将目标物的地理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通过约定的参照物,调整二维坐标的基准点,具体包括:
将约定的参照物的坐标为坐标原点,并基于该坐标原点,调整各目标物的二维坐标值。
举例来说,设参照物的坐标为(x0,y0),第一目标物坐标为(x1,y1),第二目标物坐标为(x2,y2)。
当将参照物的坐标调整为二维坐标的基准点时,第一目标物坐标调整为(x1-x0,y1-y0),第二目标物坐标调整为(x2-x0,y2-y0)。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二维坐标基准点的调整,实现在该基准点视角下的坐标显示。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约定的参照物为应用程序所属终端设备。本实施例,通过将参照物设置为应用程序所述终端设备,方便用户以终端的视角对各目标物的坐标显示,显示的坐标更符合实际的用户需求。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根据需求灵活的选定参照物,本发明不对参照物的选取做唯一限定。
步骤S103,根据所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将所述二维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将二维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具体包括:将目标物的海拔高度作为高度变量,填充在二维坐标中。
示例性的,假定:第一目标物坐标为(x1,y1),第二目标物坐标为(x2,y2),第一目标物的海拔高度为h1,第二目标物的海拔高度为h2
则,将海拔高度作为z轴向量,填充在二维坐标中,填充结果为(x1,y1,h1)、(x2,y2,h2)。
步骤S104,将所述三维坐标转换到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维坐标的坐标方向与实际的地理方向的对应关系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增强现实坐标系的坐标方向则具有很多随机性。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将三维坐标在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从三维坐标到增强现实坐标的一种转换方案,具体如下:
步骤1,按照三维坐标方向,设置增强现实坐标系的坐标方向;即,将增强现实坐标系的坐标方向调整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步骤2,将所述三维坐标设置到坐标方向调整后的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经过步骤1的坐标方向调整,即可实现将目标物的三维坐标设置到调整后的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综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通过把真实世界中的物体的位置精确的转化为AR场景中的具体坐标,让真实物体在AR场景中精确呈现,使得AR体验更加友好和真实。
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增强现实显示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将着重阐述目标物海拔高度的确定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参见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确定增强现实场景中待坐标显示的目标物;
步骤S202,将所述目标物的地理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并以约定的参照物,调整所述二维坐标的基准点;
步骤S203,按照设定的海拔高度设置规则,为所述目标物设定海拔高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了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定海拔高度的设置规则,根据该设置规则设置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可以说,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海拔高度的随机设置方案。
示例性的,海拔高度设置规则为:以水平高度为基准,设置不同角度的海拔高度,即,设置不同层级的海拔高度。例如,设置的角度包括0°、30°、60°,则说明各目标的海拔高度要分散在水平高度、水平高度斜上方30°处、水平高度的斜上方60°处。
本实施例考虑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可能并不是用户具体关心的,所以,通过随机的设置海拔高度,对目标物分散在相应位置处,不仅满足了用户的观看需求,还由于无需进行海拔的具体计算极大的提高了处理效率。
步骤S204,根据所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将所述二维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
步骤S205,将所述三维坐标转换到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综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通过把真实世界中的物体的位置精确的转化为AR场景中的具体坐标,让真实物体在AR场景中精确呈现,使得AR体验更加友好和真实。并且,本实施例中,通过随机的设置海拔高度,对目标物分散在相应位置处,不仅满足了用户的观看需求,还极大的提高了处理效率。
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增强现实显示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将着重阐述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目标物海拔高度的确定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参见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确定增强现实场景中待坐标显示的目标物;
步骤S302,将所述目标物的地理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并以约定的参照物,调整所述二维坐标的基准点;
步骤S303,以所述约定的参照物的海拔高度为海拔基准点确定出的所述目标物的实际海拔高度;
相比于第二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目标物的实际海拔高度进行计算,确定出目标物的精准海拔高度,进一步提高了坐标的显示精度。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物的实际海拔高度可以通过地图SDK获得,设第一目标物的海拔高度为h1,第二目标物的海拔高度为h2。约定参照物的海拔高度为h0,则在AR场景中的第一目标物的海拔高度为(h1-h0),第二目标物的海拔高度为(h2-h0)。
步骤S304,根据所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将所述二维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
步骤S305,将所述三维坐标转换到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综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通过把真实世界中的物体的位置精确的转化为AR场景中的具体坐标,让真实物体在AR场景中精确呈现,使得AR体验更加友好和真实。并且,本实施例中,对目标物的实际海拔高度进行计算,确定出目标物的精准海拔高度,进一步提高了坐标的显示精度。
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增强现实显示方法,具体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确定目标物的经纬度;
步骤S402,通过地图SDK的相关方法把目标物的经纬度转换到平面直角坐标系当中。
步骤S403,确定一个参照物来确定初始位置。
步骤S404,确定好初始位置点后,把该位置的坐标定为(0,0),然后通过目标物位置的直角坐标和初始位置直角坐标的差值来确定目标物位置的2D坐标,这样就得到了基于初始位置的2D坐标。
步骤S405,把目标物位置的海拔高度加入2D坐标中,得到目标物的3D坐标。
步骤S406,设置AR坐标系的方向和地理朝向匹配。
具体的,通过上面直角坐标系相对于基准坐标取差值的方法获取到的3D坐标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朝向,为了把这些3D坐标真实的匹配到AR坐标系中,必须把AR坐标系也设置成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朝向。
步骤S407,将3D坐标转换到AR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具体的,通过上面的步骤已经把3D坐标(默认海拔为0)计算出来并把AR坐标系设置为和真实坐标系匹配,此时只需要把3D坐标系中的x、y、z轴对应到AR坐标系中的x、y、z轴,那么一个真实物体的3D坐标就转换到了AR坐标系中。
综上可知,本实施例所述方法,通过把经纬度转换为平面直角坐标,然后根据物体和基准位置直角坐标的差值计算3D坐标,最后再设置AR场景和现实场景匹配实现了平面坐标向AR坐标的转换。
在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增强现实显示方法,本实施例将结合一个具体应用示例,对本实施例所述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具体涉及如下内容:
本实施例所述方法在具有搜索附近人功能的App中,具体的应用流程技术细节如下:
步骤1,在App里搜索附近的人;
在500m范围内搜索附近的人,如果不足10人,则把搜索范围扩大到1000m,如还不足10人则取实际人数,如人数超过10人则根据方向打散策略在这些人里获取尽可能不同方向上的人。
步骤2,把附近的人的经纬度转换为直角坐标;
具体的,使用经纬度对应的地图SDK将经纬度转换为对应的直角坐标。
步骤3,按基准点取差值的方法获取附近的人的2D坐标;
步骤4,选取摄像机的坐标为基准参照物,规定其2D坐标为(0,0),然后通过其他物体的直角坐标和基准参照物的直角坐标的差值来计算出其他物体的2D坐标;
步骤5,加入海拔值把物体的2D坐标转换为3D坐标;
步骤6,初始化AR系统并设置其地理朝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根据所使用的AR系统类型调用对应的方法来设置AR系统的地理朝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也就是和真实世界所匹配。
步骤7,把3D坐标放置到AR坐标系中;
通过上面的步骤已经把物体的3D坐标计算出来并把AR坐标系设置为和真实地理位置匹配,此时只需要保持xyz三轴的对应把3D坐标放置到AR坐标系中,那么一个真实物体的经纬度就转换到了AR坐标系中。如图5所示,为应用本实施例所述方法进行坐标显示的示意图。
在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增强现实显示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
确定模块610,用于确定增强现实场景中待坐标显示的目标物;
第一转换模块620,用于将所述目标物的地理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并以约定的参照物,调整所述二维坐标的基准点;
第二转换模块63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将所述二维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
第三转换模块640,用于将所述三维坐标转换到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转换模块620通过应用程序所属智能终端内的地图软件开发工具包SDK的坐标转换方法,将目标物的地理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通过约定的参照物,调整二维坐标的基准点,具体包括:
将约定的参照物的坐标为坐标原点,并基于该坐标原点,调整各目标物的二维坐标值。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二维坐标基准点的调整,实现在该基准点视角下的坐标显示。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约定的参照物为应用程序所属终端设备。本实施例,通过将参照物设置为应用程序所述终端设备,方便用户以终端的视角对各目标物的坐标显示,显示的坐标更符合实际的用户需求。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根据需求灵活的选定参照物,本发明不对参照物的选取做唯一限定。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了两种海拔高度确定方式:
方式一,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定海拔高度的设置规则,根据该设置规则设置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可以说,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海拔高度的随机设置方案。本实施例考虑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可能并不是用户具体关心的,所以,通过随机的设置海拔高度,对目标物分散在相应位置处,不仅满足了用户的观看需求,还由于无需进行海拔的具体计算极大的提高了处理效率。
方式二,以所述约定的参照物的海拔高度为海拔基准点确定出的所述目标物的实际海拔高度;相比于方式一,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目标物的实际海拔高度进行计算,确定出目标物的精准海拔高度,进一步提高了坐标的显示精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维坐标的坐标方向与实际的地理方向的对应关系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增强现实坐标系的坐标方向则具有很多随机性。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将三维坐标在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从三维坐标到增强现实坐标的一种转换方案,具体如下:
按照三维坐标方向,设置增强现实坐标系的坐标方向;即,将增强现实坐标系的坐标方向调整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将所述三维坐标设置到坐标方向调整后的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通过对增强现实坐标系坐标方向调整,即可实现将目标物的三维坐标设置到调整后的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综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装置,通过把真实世界中的物体的位置精确的转化为AR场景中的具体坐标,让真实物体在AR场景中精确呈现,使得AR体验更加友好和真实。
在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设备,所述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通信总线;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增强现实显示程序,以实现如下方法步骤:
步骤1,确定增强现实场景中待坐标显示的目标物;
步骤2,将所述目标物的地理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并以约定的参照物,调整所述二维坐标的基准点;
步骤3,根据所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将所述二维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
步骤4,将所述三维坐标转换到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实施过程可参见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方法步骤:
步骤1,确定增强现实场景中待坐标显示的目标物;
步骤2,将所述目标物的地理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并以约定的参照物,调整所述二维坐标的基准点;
步骤3,根据所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将所述二维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
步骤4,将所述三维坐标转换到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实施过程可参见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增强现实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增强现实场景中待坐标显示的目标物;
将所述目标物的地理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并以约定的参照物,调整所述二维坐标的基准点;
根据所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将所述二维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
将所述三维坐标转换到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定的参照物包括:所述应用程序所属终端设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包括:
按照设定的海拔高度设置规则,为所述目标物设定的海拔高度;
或者,以所述约定的参照物的海拔高度为海拔基准点确定出的所述目标物的实际海拔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三维坐标转换到所述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包括:
按照三维坐标方向,设置增强现实坐标系的坐标方向;
将所述三维坐标设置到坐标方向调整后的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5.一种增强现实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增强现实场景中待坐标显示的目标物;
第一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物的地理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并以约定的参照物,调整所述二维坐标的基准点;
第二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将所述二维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
第三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三维坐标转换到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定的参照物包括:所述应用程序所属终端设备。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的海拔高度包括:
按照设定的海拔高度设置规则,为所述目标物设定的海拔高度;
或者,以所述约定的参照物的海拔高度为海拔基准点确定出的所述目标物的实际海拔高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换模块,具体用于按照三维坐标方向,设置增强现实坐标系的坐标方向,将所述三维坐标设置到坐标方向调整后的增强现实坐标系中进行显示。
9.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通信总线;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增强现实显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强现实显示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强现实显示方法的步骤。
CN201810879654.4A 2018-08-03 2018-08-03 增强现实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147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79654.4A CN109147055B (zh) 2018-08-03 2018-08-03 增强现实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79654.4A CN109147055B (zh) 2018-08-03 2018-08-03 增强现实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7055A true CN109147055A (zh) 2019-01-04
CN109147055B CN109147055B (zh) 2023-09-08

Family

ID=64791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79654.4A Active CN109147055B (zh) 2018-08-03 2018-08-03 增强现实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4705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4000A (zh) * 2011-06-15 2011-10-12 浙江大学 用于移动增强现实系统的目标物体混合注册方法及系统
CN103578141A (zh) * 2012-08-06 2014-02-12 北京图盟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地图系统的增强现实实现方法及装置
EP2706508A1 (en) * 2012-09-10 2014-03-12 BlackBerry Limited Reducing latency in an augmented-reality display
US20150049201A1 (en) * 2013-08-19 2015-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matic calibration of scene camera for optical see-through head mounted display
CN104427230A (zh) * 2013-08-28 2015-03-18 北京大学 增强现实的方法和增强现实的系统
CN105334525A (zh) * 2015-11-26 2016-02-17 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地理信息显示方法
CN106791784A (zh) * 2016-12-26 2017-05-31 深圳增强现实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实重合的增强现实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7197200A (zh) * 2017-05-22 2017-09-22 北斗羲和城市空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监控视频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64089A (zh) * 2017-08-10 2018-01-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三维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4000A (zh) * 2011-06-15 2011-10-12 浙江大学 用于移动增强现实系统的目标物体混合注册方法及系统
CN103578141A (zh) * 2012-08-06 2014-02-12 北京图盟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地图系统的增强现实实现方法及装置
EP2706508A1 (en) * 2012-09-10 2014-03-12 BlackBerry Limited Reducing latency in an augmented-reality display
US20150049201A1 (en) * 2013-08-19 2015-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matic calibration of scene camera for optical see-through head mounted display
CN104427230A (zh) * 2013-08-28 2015-03-18 北京大学 增强现实的方法和增强现实的系统
CN105334525A (zh) * 2015-11-26 2016-02-17 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地理信息显示方法
CN106791784A (zh) * 2016-12-26 2017-05-31 深圳增强现实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实重合的增强现实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7197200A (zh) * 2017-05-22 2017-09-22 北斗羲和城市空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监控视频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64089A (zh) * 2017-08-10 2018-01-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三维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俊等: "增强现实技术在移动GIS系统中的实现", 《安徽农业科学》 *
王俊等: "增强现实技术在移动GIS系统中的实现", 《安徽农业科学》, vol. 42, no. 9, 31 March 2014 (2014-03-31) *
赵春雷等: "农作物种植适宜性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赵春雷等: "农作物种植适宜性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vol. 32, no. 6, 31 December 2008 (2008-12-31), pages 2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7055B (zh) 2023-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36526B2 (ja) 電子マップに基づく位置検索方法及び装置
CN105556742B (zh) 天线工程参数的获取方法和设备及系统
CN109974717B (zh) 一种地图上目标点的重定位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302129A (zh) 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聊天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534789B (zh) 一种多路径定位坐标统一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6447774A (zh) 一种gps地图到三维地图的映射方法
CN110443877B (zh) 模型渲染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574931A (zh) 一种电子地图道路绘制方法及装置
CN103578141A (zh) 基于三维地图系统的增强现实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3900593A (zh) 交通导航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40256A (zh) 一种三维地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0276774A (zh) 物体的绘图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16792A (zh) 一种三维场景中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9724597A (zh) 一种基于函数迭代积分的惯性导航解算方法及系统
CN116086411A (zh) 数字地形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7167132A (zh) 基于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的室内定位系统
CN106294484A (zh) 一种更新电子地图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0082713A (zh) 定位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595658A (zh) 区域范围内的对象群组中的对象的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04539926B (zh) 距离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9308394A (zh) 一种三维水电预埋图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147055A (zh) 增强现实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539927B (zh) 距离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8470363A (zh) 一种基于地理参考点和三角剖分的手绘地图移动定位方法
CN110319830A (zh) 基于地磁数据的定位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