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43812B -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43812B
CN109143812B CN201810620729.7A CN201810620729A CN109143812B CN 109143812 B CN109143812 B CN 109143812B CN 201810620729 A CN201810620729 A CN 201810620729A CN 109143812 B CN109143812 B CN 1091438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element
optical element
side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207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43812A (zh
Inventor
大林诚
植村昂纪
饭岛成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143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3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43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3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03G15/04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by introducing an optical element in the optical path, e.g. a fil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4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 H04N1/0286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using an array of light sourc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arrays, e.g. an LED ba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variable magnification
    • G03G15/04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variable magnification and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7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detecting siz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origin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提供检测发光部件与光学部件之间的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其针对发光部件的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从构成该发光元件列的多个发光元件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发光元件并使其发光;传感器,其针对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调色剂的附着量;计算部(113),其求出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调色剂的附着量的分布,并计算求出的上述分布中,与规定的附着量对应的发光部件的短边方向的位置;以及判断部(114),其判断计算出的位置与基准时刻的发光部件的短边方向的基准位置的差分是否小于阈值。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感光体进行光写入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在采用了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安装将多个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排列为线状构成的发光部件的打印基板、和为了使从各LED输出的光成像在感光体表面而具备排列了多个棒透镜(rod lens)的光学部件的曝光装置(专利文献1)。
根据专利文献1,有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打印基板以及光学部件向长边方向伸缩,而在LED与棒透镜之间产生长边方向的位置偏移的情况。其结果,有时在感光体表面产生光量不均。为了修正该光量不均,预先按照LED保持透镜修正值,并根据透镜修正值,修正各LED的光量。具体而言,在长边方向例如配置7680个LED,并与LED的数目对应地,保持7680个透镜修正值。此时,在环境温度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每个LED的透镜修正值。另一方面,在环境温度超过规定的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根据环境温度,从每个LED的透镜修正值间隔剔除配置在规定的位置的一个或者两个透镜修正值进行使用。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8-155458号公报
这样,根据专利文献1,在LED与棒透镜之间产生了长边方向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通过根据环境温度,使用按照LED保持的透镜修正值,修正各LED的光量,来修正感光体表面的光量不均。
但是,专利文献1并未考虑LED与棒透镜之间的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虽然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与长边方向的位置偏移相比较小,但若在环境温度的变化的前后,产生感光体表面的光量不均,则与该光量不均相应地,形成图像的浓度产生变化等,而容易导致画质降低。对于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虽然也能够应用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法,但在专利文献1中,仅估计起因于环境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各部件的伸缩而产生的位置偏移。相对于长边方向的位置偏移,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相当小,所以若使用间隔剔除后的修正值,则应用与真正的修正值的误差较大,未反映实际的偏移量的修正值的可能性较高。
另外,通常,配置在短边方向的LED的数目很少。在专利文献1中,在长边方向配置一列LED,所以配置在短边方向的LED的数目为一个。因此,短边方向的透镜修正值的数目也很少。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在环境温度超过规定的温度范围的情况下,若从每个LED的透镜修正值间隔剔除一个或者两个透镜修正值,则也可能有未剩下透镜修正值本身的情况。
由此,不能说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修正方法一定有效。其结果,有不能够适当地修正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而在感光体表面上产生光量不均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上述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检测在发光部件与光学部件之间是否产生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的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图像形成装置,包含:感光体;长条的发光部件,其由多个发光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发光元件构成;光学部件,其在上述长边方向为长条状,配置在将从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照射的光聚光在上述感光体上的位置,且根据短边方向上的位置而具有不同的聚光率;选择单元,其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从构成该发光元件列的多个发光元件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发光元件并使其发光;获取单元,其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曝光量;计算单元,其求出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分布,并计算求出的上述分布中,与规定曝光量对应的短边方向的位置;以及判断单元,其判断计算出的上述位置与基准时刻的短边方向的基准位置的差分是否小于阈值。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要的构成的图。
图2是说明光写入部101的光写入动作的剖视图。
图3(a)是面板部106的示意俯视图。图3(b)是面板部106的A-A′线上的剖视图。图3(c)是面板部106的C-C′线上的剖视图。图3(d)是面板部106的示意仰视图。
图4示意地示出发光元件阵列107以及棒透镜阵列105的位置关系。
图5(a)示出形成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图5(b)示出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
图6是表示光写入部101以及控制部102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7是表示发光元件列编号与调色剂附着量的关系的图表。
图8示意地示出在之前使其发光的发光元件列和新选择的发光元件列。
图9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示意地示出发光元件阵列107中,应该使其发光的长边方向的多个发光元件。
图11(a)示出形成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图11(b)示出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
图12示出长边方向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的一个例子。
图13是表示长边方向的发光元件编号与调色剂附着量的关系的图表。
图14示意地示出发光元件阵列107中,应该使其发光的短边方向的多个发光元件。
图15(a)示出形成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图15(b)示出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
图16示出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的一个例子。
图17示出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的一个例子。
图18是表示发光元件列编号与调色剂附着量的关系的图表。
图19是表示变形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动作的流程图。接着到图20。
图20是表示变形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动作的流程图。从图19继续。
图21示意地示出发光元件阵列107中,应该使其发光的短边方向的多个发光元件。
图22(a)示出形成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图22(b)示出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
图23示出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的一个例子。
图24示出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的一个例子。
图25是表示发光元件列编号与调色剂附着量的关系的图。
图26是表示变形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动作的流程图。接着到图27。
图27是表示变形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动作的流程图。从图26继续。
图28是表示发光元件列编号与调色剂附着量的关系的图表。
图29是表示变形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说明。
1.1图像形成装置10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要的构成的图。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是所谓的串行彩色打印机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的成像部21Y、21M、21C以及21K在控制部102的控制之下,形成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各色的调色剂像。
例如,在成像部21K中,带电装置使感光鼓103的外周面均匀地带电。如后述那样,光写入部101具备沿着主扫描方向排列多列成格子状的发光元件,并根据控制部102生成的数字亮度信号使各发光元件发光。由此,对感光鼓103的外周面进行光写入,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向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供给调色剂,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显像化)。一次转印辊将调色剂像从感光鼓103静电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
同样地,成像部21Y、21M以及21C形成的Y、M、C各色的调色剂像以相互重合的方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通过一次转印形成的调色剂像通过向箭头A方向绕圈行驶的中间转印带31,输送到成像部21K与二次转印辊32之间与中间转印带31接近地设置的传感器(获取单元)35的位置。传感器35获取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这里,调色剂附着量是表示光写入部101的曝光量的一个指标。并且,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中间转印带31的绕圈行驶输送到二次转印辊32。与此配合地,从供纸盒33供给的记录纸S也被输送到二次转印辊32。
二次转印辊32将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静电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纸S上。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记录纸S在定影装置34将调色剂像热定影之后,排出到机外。
图像形成装置10切换打印模式和测试模式进行动作。在打印模式下,接受利用者的指示,进行利用者所希望的图像形成,并输出记录纸。另一方面,在测试模式下,检测后述的棒透镜阵列(光学部件)105与后述的发光元件阵列(发光部件)107之间的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
图像形成装置10定期地,例如一个月一次在利用者不进行图像形成的时间段,例如在夜间,从打印模式切换为测试模式,检测棒透镜阵列105与发光元件阵列107之间的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
1.2光写入部101
如图2所示,光写入部101以面板部106具备的发光元件阵列107射出的光束通过棒透镜阵列105聚光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的方式,在支架109收纳面板部106以及棒透镜阵列105。
(1)面板部106
图3(a)示出面板部106的示意俯视图,图3(b)示出面板部106的A-A′线上的剖视图,图3(c)示出面板部106的C-C′线上的剖视图,图3(d)示出面板部106的示意仰视图。此外,图3(a)的示意俯视图示出取下了后述的密封板181的状态。
如图3(a)~(c)所示,面板部106具备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基板180、密封板181以及驱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182等,TFT基板180通过层叠OLED层和TFT层而构成。
(a)TFT基板180的OLED层
如图3(d)所示,在TFT基板180的OLED层在副扫描方向以相同的间隔排列形成有构成发光元件阵列107的例如六列的发光元件列。另外,各发光元件列通过沿着主扫描方向以相同的间隔将多个发光元件排列为线状而形成。
各发光元件的直径例如分别为60μm。这些发光元件的形状、大小、材料等相同。
图3(d)示出发光元件阵列107中的多个发光元件列的主扫描方向的虚拟的中心线187。
作为一个例子,各发光元件是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由阴极、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层、阳极以及透明基板四层形成。阳极是氧化铟(ITO:Indium Tin Oxide)等的透明电极,阴极是由铝等构成的电极。通过对有机层进行通电而OLED发光,通过阳极和透明基板取出光。
如上述那样,虽然作为OLED的发光元件的形状、大小、材料等相同,但即使对多个OLED给予相同的驱动电流,也分别以固有的发光量进行发光。另外,随着累计发光时间的增加,各发光元件的发光量降低,换句话说,各发光元件劣化。因此,需要修正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量的偏差。
另外,如图3(c)所示,在TFT基板180中,格子状地配置了发光元件的面成为密封区域,并隔着隔离框体183安装密封板181。由此,密封区域为了不与外部空气接触而以封入了干燥氮气等的状态进行密封。此外,为了吸湿,也可以在密封区域内一并封入吸湿剂。另外,密封板181例如既可以是密封玻璃,也可以由玻璃以外的材料构成。
(b)TFT基板180的TFT层
在TFT基板180的TFT层形成有TFT电路。如图6所示,TFT电路包含与配置在发光元件阵列107的发光元件E1、E2、···、E6、E7、E8、···的数目相同数目的驱动电路D1、D2、···、D6、D7、D8、···。多个发光元件E1、E2、···、E6、E7、E8、···分别与多个驱动电路D1、D2、···、D6、D7、D8、···对应。
另外,TFT电路包含与发光元件阵列107的一列的发光元件列所包含的发光元件的数目相同数目的开关电路SW1、SW2、···。各开关电路与六个驱动电路以及六个发光元件对应。例如,开关电路SW1与六个驱动电路D1、D2、···、D6以及六个发光元件E1、E2、···、E6对应。各开关电路从驱动IC182接收对应的六个发光元件中应该使其发光的发光元件的选择的指示以及亮度信号。各开关电路对根据选择的指示示出的发光元件所对应的驱动电路输出接收的亮度信号。
这里,图6所示的各开关电路所对应的六个发光元件与图4所示的配置在发光元件阵列107的多个发光元件中在短边方向排成一列配置的六个发光元件对应。
各驱动电路分别生成与接受的亮度信号对应的驱动电流。将生成的驱动电流供给至多个发光元件中对应的发光元件。
各发光元件分别通过供给的驱动电流发光。
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束通过棒透镜阵列105,而聚光在图1所示的感光鼓103的外周面。
(2)棒透镜阵列105
图4是示意地表示从感光鼓103侧观察光写入部101的情况下的、发光元件阵列107以及棒透镜阵列105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的图。
棒透镜阵列105在主扫描方向为长条状,配置在将从发光元件阵列107照射的光聚光到感光鼓103上的位置,根据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而具有不同的聚光率。
如图4所示,棒透镜阵列105沿着主扫描方向(长边方向),将多个圆柱状的棒透镜(光学元件)S1、S2、S3、···、S11、S12、S13、···锯齿状地排列成两列。
第一列棒透镜S1、S2、S3、···以连接这些棒透镜的中心点而成的直线与主扫描方向一致的方式排列。另外,第二列棒透镜S11、S12、S13、···以连接这些棒透镜的中心点而成的直线与主扫描方向一致的方式排列。
这里,各棒透镜的中心点是指该棒透镜的圆形的一端面中,通过该棒透镜的中心轴的点。
第二列棒透镜S11以棒透镜S11的中心点存在于第一列棒透镜S1与S2的接点的向副扫描方向的延长上的方式排列。其结果,棒透镜S1与S2、棒透镜S1与S11、以及棒透镜S2与S11分别在大致一点接触。
另外,第一列棒透镜S2以棒透镜S2的中心点存在于第二列棒透镜S11与S12的接点的向副扫描方向的延长上的方式排列。其结果,棒透镜S11与S12、棒透镜S2与S11、以及棒透镜S2与S12分别在大致一点接触。
并且,对于其它的棒透镜,也与上述相同地进行配置。
以连接第一列多个棒透镜与第二列多个棒透镜的接触点的中心线171与发光元件阵列107的中心线187(图3(d))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棒透镜阵列105。
此外,第一列多个棒透镜与第二列多个棒透镜以在主扫描方向偏移各棒透镜的透镜直径D(口径)的1/2的方式排列。
各棒透镜具有通过折射率分布弯曲光线使光集中的作用。各棒透镜的透镜直径D比一个发光元件的直径大。另外,各棒透镜具有根据光束的射入位置而透过率不同的特性。因此,棒透镜阵列105根据短边方向上的位置,而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的聚光率不同。
(3)发光元件阵列与棒透镜阵列的位置关系
以图3(d)所示的发光元件阵列107的中心线187与图4所示的中心线171大致平行的方式决定发光元件阵列107与棒透镜阵列105的位置关系。
如图2所示,来自发光元件阵列107的各发光元件的光束透过棒透镜阵列105并被聚光,从而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形成光束点。
另外,如图4所示,在从感光鼓103侧观察光写入部101的情况下,在一个棒透镜的透镜直径内存在多个发光元件,一些发光元件横跨邻接的两个棒透镜存在。来自一个棒透镜的透镜直径内所存在的多个发光元件的光束分别射入到该棒透镜中不同的部分。
具体而言,在图4中,在棒透镜S11的透镜直径内存在多个发光元件L1、L2、L3以及L4,其中,发光元件L1也在棒透镜S1的透镜直径内存在剩余部分。另外,发光元件L4也在棒透镜S2的透镜直径内存在剩余部分。另外,来自存在于棒透镜S11的透镜直径内的发光元件L1、L2、L3以及L4的光束分别透过棒透镜S11中不同的部分,并被聚光,从而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形成光束点。
(4)驱动IC182
如图3(a)以及(c)所示,在TFT基板180的密封区域外安装驱动IC182。驱动IC182经由柔性线185与控制部102连接。
如图6所示,驱动IC182包含发光元件选择部(选择单元)116、发光定时调整部117以及其它的电路。
驱动IC182例如既可以由ROM、RAM以及处理器等构成,在ROM存储有控制用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根据计算机程序进行动作。也可以处理器根据控制用的计算机程序进行动作,从而发光元件选择部116以及发光定时调整部117实现其功能。
驱动IC182从控制部102接收当前的模式、当前的发光元件列编号、应该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数据。
(a)发光元件选择部116
发光元件选择部116从控制部102接收当前的模式以及当前的发光元件列编号。
(打印模式)
在接收的模式为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对全部的开关电路SW1、SW2、···输出选择配置在发光元件阵列107的六列发光元件列中,根据接收的当前的发光元件列编号识别出的一个发光元件列内的发光元件的指示。换句话说,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对全部的开关电路SW1、SW2、···的各个输出选择与各开关电路对应的六个发光元件中根据接收的当前的发光元件列编号识别出的一个发光元件列内的发光元件的指示。另外,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在对各开关电路输出了选择发光元件的指示时,在相同的时刻,对发光定时调整部117指示输出与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15的图像数据215对应的亮度信号。
(测试模式)
在接收的模式为测试模式的情况下,发光元件选择部116通过控制部102的控制,根据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15的图像数据215,对多个开关电路SW1、SW2、···的各个输出选择与各开关电路对应的六个发光元件中的一个发光元件的指示。另外,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在对各开关电路输出了选择发光元件的指示时,在相同的时刻,对发光定时调整部117指示输出与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15的图像数据215对应的亮度信号。
接下来,对针对配置在发光元件阵列107的六列发光元件列的各列,例如选择第一个~第二十个的二十个连续配置的发光元件的情况进行说明。这里,以经由发光元件各自的曝光、成像、一次转印的工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位置成为传感器35的检测范围内的方式,选择发光元件。另外,以在至少一个棒透镜的透镜直径D内存在发光元件的方式,决定应该选择的发光元件的个数。
总之,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对发光元件阵列107的每一列,选择属于该列的全部的发光元件中,照射光通过至少一个特定的棒透镜的多个发光元件。
作为一个例子,图4示出由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对各发光元件列选择的多个发光元件所构成的发光元件组241、242、243、···、246。
发光元件组241在从感光鼓103侧观察光写入部101的情况下,以完全包含棒透镜S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式存在。另外,发光元件组242以及243也相同。另外,发光元件组246也以完全包含棒透镜S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式存在。
这样,通过选择发光元件组,在通过这些发光元件的发光得到的多个曝光量(调色剂附着量),形成峰值,通过使用峰值的曝光量,能够检测相对于棒透镜阵列105的发光元件列的短边方向的相对的位置偏移。其结果,对于副扫描方向,能够检测棒透镜阵列105与发光元件阵列107的相对的位置偏移。
(b)发光定时调整部117
发光定时调整部117按照行从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15的图像数据215读出像素值(亮度信号)。另外,发光定时调整部117从发光元件选择部116接受输出亮度信号的指示。若接受了输出亮度信号的指示,则以接受的定时,对与亮度信号对应的开关电路输出该亮度信号。
(5)形成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
在测试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发光元件选择部116以及发光定时调整部117的控制,形成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如图5(a)所示。另外,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如图5(b)所示。
图5(a)所示,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251a、252a、253a以及254a。各调色剂像由排成一列的多个调色剂附着区域构成。调色剂像251a、252a、253a以及254a分别通过图4所示的发光元件组241、242、243、···的发光而形成。图4所示的发光元件组241、242、243、···依次发光,所以调色剂像251a、252a、253a以及254a依次形成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
另外,如图5(b)所示,在中间转印带31形成上调色剂像251b、252b、253b以及254b。这里,图5(b)所示的中间转印带31的面是与形成调色剂像的面相反侧的背面。各调色剂像是从感光鼓103转印来的,调色剂像251b、252b、253b以及254b分别与调色剂像251a、252a、253a以及254a对应。调色剂像251b、252b、253b以及254b依次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另外,范围35a表示传感器35的检测范围。在通过中间转印带31的绕圈行驶,而调色剂像251b、252b、253b以及254b分别到达范围35a内的情况下,传感器35检测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
1.3控制部102
图1所示的控制部102作为一个例子,由包含运算电路、控制电路以及半导体存储器等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构成,与图3所示的驱动IC182连接。
此外,控制部102也可以由ROM、RAM以及处理器等构成,在ROM存储有控制用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根据计算机程序进行动作。
控制部102控制图1所示的成像部21Y、21M、21C以及21K,使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各色的调色剂像形成。
另外,如图6所示,控制部102由数据存储部111、写入部112、计算部(计算单元)113、判断部(判断单元)114以及图像数据存储部115构成。
这里,数据存储部111以及图像数据存储部115例如由半导体存储器构成。另外,在ASIC中,写入部112、计算部113以及判断部114也可以分别由专用的运算电路以及控制电路构成。
此外,在控制部102由ROM、RAM以及处理器等构成的情况下,写入部112、计算部113以及判断部114也可以分别通过由处理器根据控制用的计算机程序进行动作,来实现其功能。
控制部102对驱动IC182输出当前的模式、当前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以及应该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数据。
(1)数据存储部111
如图6所示,数据存储部111存储上一次(基准时刻)的峰值位置(基准位置)201以及当前的发光元件列编号216以及当前的模式(未图示)。另外,数据存储部111具有用于存储这次的峰值位置202以及调色剂附着量表格211的区域。
上一次的峰值位置201示出在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测定中,决定为峰值位置的发光元件列的编号。此外,后述峰值位置。这里,调色剂附着量的测定决定为每隔规定的间隔,例如每隔一个月进行,该情况下,上一次是指一个月前的测定。
这次的峰值位置202示出在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测定中,决定为峰值位置的发光元件列的编号。
调色剂附着量表格211是用于存储在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测定中获取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数据表格。如图6所示,调色剂附着量表格211具有多个由发光元件列编号与调色剂附着量构成的组。各组与发光元件列对应。发光元件列编号是识别发光元件列的编号。调色剂附着量表示对该发光元件列进行测定得到的调色剂附着量。
当前的发光元件列编号216是识别在当前时刻,与棒透镜阵列105之间的相对位置最适当的发光元件列的编号。
当前的模式是打印模式以及测试模式的任意一个。
(2)图像数据存储部115
如图6作为一个例子所示的那样,图像数据存储部115存储图像数据215。图像数据215是表示利用者所希望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的数据,在打印模式中使用。另外,图像数据215是用于检测棒透镜阵列105与发光元件阵列107之间的位置偏移的测试用的图像,在测试模式中使用。
图像数据215是以两个灰度表现的图像数据。各像素的值是0或者1。通过图像数据215中的0与1的出现模式表现半色调。该情况下,通过对以多灰度表现的图像数据例如实施基于抖动法等的图像处理来生成图像数据215。
在测试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图像数据215,例如,形成图5(a)以及(b)所示那样的调色剂像。
(3)写入部112
写入部112在测试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动作。
写入部112从传感器35接收调色剂附着量,使发光元件列编号与接收的调色剂附着量成组,并写入调色剂附着量表格211。
写入部112将决定的峰值位置作为这次的峰值位置202写入数据存储部111。写入到数据存储部111的这次的峰值位置202在下次的测试模式时,作为上一次的峰值位置使用。
在峰值位置变更的情况下,写入部112将根据这次的峰值位置示出的发光元件列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作为当前的发光元件列编号216写入数据存储部111。
在图8的上段示出发光元件阵列107中,到上一次为止选择的发光元件列231。当前的发光元件列编号216在更新发光元件列编号216之前,识别发光元件列231。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图8的下段,示出在变更了峰值位置的情况下,变更后的发光元件列的发光元件列232。当前的发光元件列编号216在更新了发光元件列编号216之后,识别发光元件列232。以后,使用发光元件列232进行曝光。发光元件列232是在当前时刻,与棒透镜阵列105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偏移最少的适当的发光元件列。
(4)计算部113
计算部113在测试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动作。
计算部113选择存储于调色剂附着量表格211的调色剂附着量中最大的调色剂附着量。选择的最大的调色剂附着量是峰值(极大值)。另外,计算部113根据调色剂附着量表格211,决定与峰值对应的发光元件列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作为峰值位置。
在图7中,示出针对每个发光元件列,将由传感器35获取的调色剂附着量曲线化后的图表220。在该图中,横轴表示发光元件列编号,纵轴表示调色剂附着量。
作为一个例子,计算部113求出在图表220曲线化后的连接点221、222、···、226的曲线227。曲线227表示发光元件阵列107的短边方向上的调色剂附着量的分布。接下来,作为一个例子,计算部113选择由曲线227示出的调色剂附着量中,最大(峰值)的调色剂附着量。在图表220中,点224与最大的调色剂附着量对应。因此,例如选择点224。另外,点224与发光元件列编号“4”对应,所以发光元件列编号“4”决定为峰值位置。
这里,计算部113不仅计算“1”、“2”、“3”等整数值作为决定为峰值位置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例如也计算“4.11”、“4.12”、“4.13”等实数值。
(5)判断部114
判断部114在测试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动作。
判断部114从数据存储部111读出上一次的峰值位置201。接下来,判断部114计算这次的峰值位置202与上一次的峰值位置201的差分,并根据计算出的差分是否小于阈值,来判断这次的峰值位置202与上一次的峰值位置201是否一致。这里,阈值是以发光元件与在短边方向和该发光元件邻接的发光元件的距离为基准足够小的值。例如,阈值是发光元件与在短边方向和该发光元件邻接的发光元件的距离的1/100、1/200、1/300、1/500等。在计算出的差分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判断部114判断为这次的峰值位置202与上一次的峰值位置201一致。另一方面,在计算出的差分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部114判断为这次的峰值位置202与上一次的峰值位置201不一致。
在判断为这次的峰值位置202与上一次的峰值位置201不一致的情况下,判断部114检测计算出的差分,作为与上一次的发光元件阵列107和棒透镜阵列105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的发光元件阵列107和棒透镜阵列105之间的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
1.4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动作
使用图9所示的流程图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测试模式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将表示识别发光元件列的发光元件列编号的变量n设定为“1”作为初始值(步骤S101)。
接下来,发光元件选择部116选择作为发光元件列编号由变量n识别出的发光元件列中第一个~第二十个发光元件并使它们发光(步骤S102),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形成调色剂像,并将形成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步骤S103)。
传感器35获取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并对控制部102输出获取的调色剂附着量。写入部112从传感器35接收调色剂附着量,使表示发光元件列编号的变量n与接收的调色剂附着量成组,并写入调色剂附着量表格211(步骤S104)。
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对变量n加上“1”(步骤S105),并判断变量n是否与规定值m相等(步骤S106)。这里,规定值m是发光元件列的最大的列数。
在变量n不与规定值m相等的情况下(步骤S106:“否”),控制部102使控制返回到步骤S102,反复处理。
在变量n与规定值m相等的情况下(步骤S106:“是”),计算部113选择存储于调色剂附着量表格211的调色剂附着量中最大的调色剂附着量。选择的最大的调色剂附着量是峰值(步骤S107)。接下来,计算部113根据调色剂附着量表格211,决定与峰值对应的发光元件列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作为峰值位置(步骤S108)。
写入部112将决定出的峰值位置作为这次的峰值位置202,写入数据存储部111(步骤S109)。
判断部114从数据存储部111读出上一次的峰值位置201(步骤S110)。接下来,判断部114对这次的峰值位置202与上一次的峰值位置201进行比较(步骤S111)。
在这次的峰值位置202与上一次的峰值位置201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11:“≠”),控制部102将发光元件列从根据上一次的峰值位置201示出的发光元件列变更为根据这次的峰值位置202示出的发光元件列,写入部112将根据这次的峰值位置示出的发光元件列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作为当前的发光元件列编号216,写入数据存储部111(步骤S112)。在这次的峰值位置202与上一次的峰值位置201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11:“=”),不进行发光元件列的变更。
以上,图像形成装置10的测试模式的情况下的动作结束。
1.5总结
根据从发光元件阵列107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束通过棒透镜阵列105的短边方向上的哪个位置,而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的聚光率不同。因此,根据光束通过的棒透镜阵列105的短边方向上的位置,而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的曝光量变化。
因此,若使发光元件以一定的光量发光,则根据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的曝光量,明确发光元件的光束通过了棒透镜阵列105的短边方向上的哪个位置。换句话说,若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的曝光量为规定曝光量,则明确射出该光束的发光元件的、棒透镜阵列105的短边方向上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发光元件列的各个,使发光元件阵列107中在长边方向排列的多个发光元件分别以一定的光量发光,求出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的曝光量的分布,并求出该分布中与规定曝光量对应的位置。该位置与棒透镜阵列105的短边方向的位置对应。这里,规定曝光量是分布的峰值。
通过对这样求出的位置与基准位置进行比较,能够针对副扫描方向,检测棒透镜阵列105与发光元件阵列107的相对的位置偏移。
2变形例(1)
对作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控制部以及光写入部进行说明。
变形例(1)的控制部以及光写入部具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02以及光写入部101相似的构成。这里,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变形例(1)中,针对主扫描方向,检测棒透镜阵列105与发光元件阵列107的相对的位置偏移,其后,针对副扫描方向,检测棒透镜阵列105与发光元件阵列107的相对的位置偏移,并基于针对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双方检测出的位置偏移,变更发光元件阵列107中应该使其发光的发光元件列的选择。这里,变形例(1)中的副扫描方向的棒透镜阵列105与发光元件阵列107的相对的位置偏移的检测方法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方法不同。
2.1主扫描方向的位置偏移检测
(1)发光元件选择部116
在测试模式下,在检测主扫描方向的棒透镜阵列105与发光元件阵列107的相对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发光元件选择部116例如根据控制部102的控制,选择配置在发光元件阵列107的六列发光元件列中特定的一列发光元件列。接下来,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对各开关电路输出选择的指示,以针对该发光元件列,例如选择第十个~第二十九个的二十个发光元件。这里,以经由发光元件各自的曝光、成像、一次转印的工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位置成为传感器35的检测范围内的方式,选择发光元件。另外,以在至少一个棒透镜的透镜直径D内存在发光元件的方式,决定应该选择的发光元件的个数。
总之,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对发光元件阵列107的每一列,选择属于该列的全部的发光元件中,照射光通过至少一个特定的棒透镜的多个发光元件。
作为一个例子,图10示出由发光元件选择部116针对一个发光元件列选择的多个发光元件所构成的发光元件组301。
发光元件组301以至少在棒透镜S11的透镜直径D内存在发光元件的方式进行选择。
这样,通过选择发光元件组,在通过这些发光元件的发光得到的多个曝光量(调色剂附着量),形成峰值,通过使用峰值的曝光量,能够检测相对于棒透镜阵列105的发光元件列的长边方向的相对的位置偏移。其结果,对于主扫描方向,能够检测棒透镜阵列105与发光元件阵列107的相对的位置偏移。
(2)形成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
在测试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发光元件选择部116以及发光定时调整部117的控制,形成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如图11(a)所示。另外,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如图11(b)所示。
如图11(a)所示,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381a、382a、383a、···。各调色剂像由一个调色剂附着区域构成。调色剂像381a、382a、383a、···分别通过图10所示的发光元件组301的各个发光元件的发光而形成。图10所示的发光元件组301的各个发光元件按照配置的顺序发光,所以调色剂像381a、382a、383a、···依次形成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
另外,如图11(b)所示,在中间转印带31上形成调色剂像381b、382b、383b、···。这里,图11(b)所示的中间转印带31的面是与形成调色剂像的面相反侧的背面。各调色剂像是从感光鼓103转印来的,调色剂像381b、382b、383b、···分别与调色剂像381a、382a、383a、···对应。调色剂像381b、382b、383b、···依次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另外,范围35a示出传感器35的检测范围。在通过中间转印带31的绕圈行驶,而调色剂像381b、382b、383b、···分别到达范围35a内的情况下,传感器35检测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
(3)长边方向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11
作为一个例子,如图12所示,数据存储部111具备用于存储长边方向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11的区域。
长边方向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11是用于存储在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测定中获取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数据表格。如图12所示,长边方向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11具有多个由发光元件编号与调色剂附着量构成的组。各组与选择的发光元件对应。调色剂附着量表示对该发光元件进行测定得到的调色剂附着量。
(4)写入部112
写入部112从传感器35接收与选择的发光元件对应的调色剂附着量,使发光元件编号与接收的调色剂附着量成组,并写入长边方向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11。
(5)计算部113
计算部113选择存储于长边方向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11的调色剂附着量中,最大的调色剂附着量。选择的最大的调色剂附着量是峰值。另外,计算部113根据长边方向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11,决定识别与峰值对应的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编号,作为峰值位置。
在图13中,示出对每个发光元件,将由传感器35获取的调色剂附着量曲线化后的图表321。在该图中,横轴表示长边方向的发光元件编号,纵轴表示调色剂附着量。
作为一个例子,计算部113选择在图表321曲线化的点331、332、···、338所示出的调色剂附着量中,最大的调色剂附着量。因此,选择点334。另外,点334与发光元件编号“13”对应,所以将发光元件编号“13”决定为峰值位置。
2.2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偏移检测与修正
(1)发光元件选择部116
在测试模式下,在检测棒透镜阵列105与发光元件阵列107之间的副扫描方向的相对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发光元件选择部116例如根据控制部102的控制,对各开关电路输出选择的指示以选择配置在发光元件阵列107的多个发光元件中副扫描方向的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组。作为一个例子,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组分别包含六个发光元件。这里,以经由发光元件的各个的曝光、成像、一次转印的工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位置成为传感器35的检测范围内的方式选择发光元件。
这里,第一发光元件组选择为配置在与第一棒透镜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发光元件组。另外,第二发光元件组选择为配置在与和第一棒透镜邻接的第二棒透镜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发光元件组。
作为一个例子,图14示出由发光元件选择部116选择的由多个发光元件构成的发光元件组395、396。
发光元件组395配置在与棒透镜S11的光轴393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391上。另外,发光元件组396配置在与棒透镜S12的光轴394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392上。
这样,通过选择配置在与棒透镜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发光元件组,能够对至少一个棒透镜,检测与副扫描方向的发光元件列的相对的位置偏移。其结果,能够对副扫描方向,检测棒透镜阵列105与发光元件阵列107的相对的位置偏移。
(2)形成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
在测试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发光元件选择部116以及发光定时调整部117的控制,形成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如图15(a)所示。另外,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如图15(b)所示。
如图15(a)所示,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385a、386a、···。各调色剂像由两个调色剂附着区域构成。调色剂像385a、386a、···分别通过图14所示的发光元件组395、396的两个发光元件的发光而形成。图14所示的发光元件组395、396的各个发光元件的各两个按照发光元件的配置在短边方向的顺序进行发光,所以调色剂像385a、386a、···依次形成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
另外,如图15(b)所示,在中间转印带31上形成调色剂像385b、386b、···。这里,图15(b)所示的中间转印带31的面是与形成调色剂像的面相反侧的背面。各调色剂像是从感光鼓103转印来的,调色剂像385b、386b、···分别与调色剂像385a、386a、···对应。调色剂像385b、386b、···依次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另外,范围35a示出传感器35的检测范围。在通过中间转印带31的绕圈行驶,调色剂像385b、386b、···分别到达范围35a内的情况下,传感器35检测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
(3)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1以及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2
作为一个例子,如图16所示,数据存储部111存储上一次(基准时刻)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1。另外,作为一个例子,如图17所示,数据存储部111具备用于存储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2的区域。
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1是用于存储在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测定中获取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数据表格。如图16所示,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1具有多个由发光元件列编号和调色剂附着量构成的组。各组与发光元件列对应。发光元件列编号是识别发光元件列的识别编号。调色剂附着量表示对该发光元件列进行测定得到的调色剂附着量。
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2是用于存储在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测定中获取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数据表格。如图17所示,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2具有多个由发光元件列编号和调色剂附着量构成的组。各组与发光元件列对应。发光元件列编号是识别发光元件列的识别编号。调色剂附着量表示对该发光元件列进行测定得到的调色剂附着量。
(4)写入部112
写入部112从传感器35接收调色剂附着量,使发光元件列编号与接收的调色剂附着量成组,并写入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2。
(5)计算部113
计算部113选择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2所存储的调色剂附着量中一个调色剂附着量,并提取与选择的调色剂附着量对应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作为第一列编号。接下来,计算部113从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1提取与选择的调色剂附着量相同的调色剂附着量,并提取与提取的调色剂附着量对应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作为第二列编号。这里,计算部113不仅计算“1”、“2”、“3”等整数值作为与选择的调色剂附着量对应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例如也计算“4.11”、“4.12”、“4.13”等实数值。
在图18中,示出对每个发光元件列,将由传感器35获取的调色剂附着量曲线化后的图表351。在该图中,横轴示出发光元件列编号,纵轴示出调色剂附着量。
在图表351中,例如点361、362、363、364、···与存储于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1的调色剂附着量对应。另一方面,例如点371、372、373、374、···与存储于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2的调色剂附着量对应。
作为一个例子,如图表351所示,计算部113求出连接点371、372、373、374、···的曲线375。曲线375示出发光元件阵列107的短边方向上的调色剂附着量的分布。此外,计算部113在上一次的计算中,作为一个例子,如图表351所示,求出连接点361、362、363、364、···的曲线365。
作为一个例子,计算部113选择调色剂附着量370,并提取与选择的调色剂附着量370对应的点371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作为第一列编号“1”(位置)。接下来,计算部113提取与选择的调色剂附着量370相同的调色剂附着量所对应的点362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作为第二列编号“3”(基准位置)。点371上的调色剂附着量与点362上的调色剂附着量相同。点371与点362对应于不同的发光元件列编号,所以与点371对应的发光元件列编号和与点362对应的发光元件列编号相差差分Δd。
另外,计算部113求出第一列编号与第二列编号的差分Δd(Δd=第一列编号-第二列编号),接下来,对存储的上一次的发光元件列编号(换句话说,存储于数据存储部111的当前的发光元件列编号216)加上差分Δd,求出新的发光元件列编号。
(6)判断部114
判断部114根据第一列编号与第二列编号的差分是否小于阈值,来判断由计算部113提取的第一列编号与第二列编号是否一致。这里,阈值是以发光元件和与其在短边方向邻接的发光元件的距离为基准足够小的值。例如,阈值是发光元件和与其在短边方向邻接的发光元件的距离的1/100、1/200、1/300、1/500等。在计算出的差分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判断部114判断为第一列编号与第二列编号一致。另一方面,在计算出的差分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部114判断为第一列编号与第二列编号不一致。
判断部114在计算出的差分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判断为第一列编号与第二列编号不一致的情况下,检测计算出的差分作为与上一次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的发光元件阵列107与棒透镜阵列105之间的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
(7)写入部112
在通过判断部114判断为第一列编号与第二列编号不一致的情况下,写入部112将由计算部113求出的新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作为当前的发光元件列编号216,写入数据存储部111。
2.3变形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
使用图19以及图20所示的流程图对变形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测试模式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将表示识别特定的发光元件列的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编号的变量j例如设定为“1”作为初始值(步骤S131)。
接下来,发光元件选择部116选择作为发光元件编号由变量j识别的发光元件并使其发光(步骤S132),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形成调色剂像,并将形成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步骤S133)。
传感器35获取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并对控制部102输出获取的调色剂附着量。写入部112从传感器35接收调色剂附着量,使发光元件编号与接收的调色剂附着量成组,并写入长边方向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11(步骤S134)。
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对变量j加上“1”(步骤S135),并判断变量j是否与规定值i相等(步骤S136)。这里,规定值i是应该使其发光的发光元件的数目。
在变量j不与规定值i相等的情况下(步骤S136:“否”),控制部102使控制返回到步骤S132,并反复处理。
在变量j与规定值i相等的情况下(步骤S136:“是”),计算部113选择存储于长边方向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11的调色剂附着量中,最大的调色剂附着量,并将与选择的最大的调色剂附着量对应的发光元件编号决定为长边方向的峰值位置(步骤S137)。
接下来,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将表示识别发光元件列的发光元件列编号的变量n例如设定为“1”,作为初始值(步骤S141)。
接下来,发光元件选择部116选择作为发光元件列编号由变量n识别的发光元件列中,例如第十个和第二十个发光元件并使它们发光(步骤S142)。这里,第十个和第二十个发光元件对应于根据在步骤S137决定为长边方向的峰值位置的发光元件编号识别出的发光元件。接下来,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形成调色剂像,并将形成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步骤S143)。
传感器35获取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并对控制部102输出获取的调色剂附着量。写入部112从传感器35接收调色剂附着量,使发光元件列编号与接收的调色剂附着量成组,并写入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2(步骤S144)。
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对变量n加上“1”(步骤S145),并判断变量n是否与规定值m相等(步骤S146)。这里,规定值m是发光元件列的列数。
在变量n不与规定值m相等的情况下(步骤S146:“否”),控制部102使控制返回到步骤S142,并反复处理。
在变量n与规定值m相等的情况下(步骤S146:“是”),计算部113选择存储于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2的调色剂附着量中的一个调色剂附着量,并提取与选择的调色剂附着量对应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作为第一列编号(这次的位置)(步骤S147)。接下来,计算部113从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1提取与选择的调色剂附着量相同的调色剂附着量,并提取与提取的调色剂附着量对应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作为第二列编号(上一次的位置)(步骤S148)。
判断部114判断由计算部113提取的第一列编号(这次的位置)与第二列编号(上一次的位置)是否一致(步骤S149)。
在第一列编号与第二列编号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49:“≠”),计算部113求出第一列编号与第二列编号的差分Δd(Δd=第一列编号-第二列编号),并对存储的上一次的发光元件列编号加上差分Δd,求出新的发光元件列编号。控制部102将使其发光的发光元件列从根据上一次的发光元件列编号识别的发光元件列变更为根据新求出的发光元件列编号识别的发光元件列(步骤S150)。在第一列编号与第二列编号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49:“=”),不进行发光元件列的变更。
以上,变形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测试模式的情况下的动作结束。
2.4总结
在变形例(1)中,按照每个发光元件列,在发光元件阵列107中使一个或者多个发光元件分别以一定的光量发光,并求出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的曝光量的分布。此时,使配置在与棒透镜阵列105的至少一个棒透镜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发光元件发光。在求出的分布中,求出成为规定曝光量的棒透镜阵列105的短边方向上的位置。
对这样求出的位置与基准位置进行比较。这里,基准位置是在基准时刻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法求出的分布中,与规定曝光量对应的位置。根据该比较结果,能够对副扫描方向,检测棒透镜阵列105与发光元件阵列107的相对的位置偏移。
3变形例(2)
对作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控制部以及光写入部进行说明。
变形例(2)的控制部以及光写入部具有与变形例(1)的控制部以及光写入部相似的构成。这里,以与变形例(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变形例(2)中,与变形例(1)相同,针对主扫描方向,检测棒透镜阵列105与发光元件阵列107的相对的位置偏移,其后,针对副扫描方向,检测棒透镜阵列105与发光元件阵列107的相对的位置偏移,并基于检测出的位置偏移,变更发光元件阵列107中应该使其发光的发光元件列的选择。这里,变形例(2)中的副扫描方向的棒透镜阵列105与发光元件阵列107的相对的位置偏移的检测方法与变形例(1)的方法不同。
3.1副扫描方向的相对的位置偏移检测与修正
(1)发光元件选择部116
在测试模式下,在检测副扫描方向的相对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发光元件选择部116以从配置在发光元件阵列107的多个发光元件例如选择四个发光元件组的方式,对各开关电路输出选择的指示。这里,各发光元件组包含在副扫描方向配置为一列的例如六个发光元件。
这里,以经由发光元件的各个的曝光、成像、一次转印的工序,而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位置成为传感器35的检测范围内的方式,选择发光元件。
作为一个例子,图21示出由发光元件选择部116选择的四个发光元件组401、402、403以及404。
发光元件组401所包含的六个发光元件在与棒透镜S1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411上以一列存在。其它的发光元件组402、403以及404所包含的六个发光元件也分别在与棒透镜S11、S2、S12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412、413、414上以一列存在。
发光元件组401以及403分别存在于将多个棒透镜锯齿状地配置为两列的棒透镜阵列105中的一列的棒透镜S1以及S2的中心线411、413上,所以分类为第一类型。另一方面,发光元件组402以及404分别存在于另一列的棒透镜S11以及S12的中心线412、414上,所以分类为第二类型。通过类型编号识别各个类型。
此时,通过传感器35获取通过发光元件组401的第一个发光元件以及发光元件组403的第一个发光元件,也就是属于第一类型的发光元件组的第一个发光元件的曝光,而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
另外,通过传感器35获取通过发光元件组401的第二个发光元件以及发光元件组403的第二个发光元件,也就是属于第一类型的发光元件组的第二个发光元件的曝光,而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
对于发光元件组401的第三个以后的发光元件以及发光元件组403的第三个以后的发光元件,也就是属于第一类型的发光元件组的第三个以后的发光元件来说,也与上述相同。
并且,通过传感器35获取通过发光元件组402的第一个发光元件以及发光元件组404的第一个发光元件,也就是属于第二类型的发光元件组的第一个发光元件的曝光,而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
另外,通过传感器35获取通过发光元件组402的第二个发光元件以及发光元件组404的第二个发光元件,也就是属于第二类型的发光元件组的第二个发光元件的曝光,而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
对于发光元件组402的第三个以后的发光元件以及发光元件组404的第三个以后的发光元件,也就是属于第二类型的发光元件组的第三个以后的发光元件来说,也与上述相同。
(2)形成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
在测试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发光元件选择部116以及发光定时调整部117的控制,形成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如图22(a)所示。另外,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一个例子如图22(b)所示。
如图22(a)所示,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组481a、482a。各调色剂像组由六个调色剂像构成,各调色剂像由两个调色剂附着区域构成。
调色剂像组481a通过图21所示的发光元件组401、403的发光而形成。并且,详细而言,调色剂像组481a的第一个调色剂像483a(包含两个调色剂附着区域)通过发光元件组401、403中配置在短边方向的第一个的两个发光元件的发光而形成。调色剂像组481a的第二个调色剂像484a(包含两个调色剂附着区域)通过发光元件组401、403中配置在短边方向的第二个的两个发光元件的发光而形成。以下相同。
另外,调色剂像组482a通过图21所示的发光元件组402、404的发光而形成。并且,详细而言,调色剂像组482a的第一个调色剂像(包含两个调色剂附着区域的)通过发光元件组402、404中配置在短边方向的第一个的两个发光元件的发光而形成。调色剂像组482a的第二个调色剂像(包含两个调色剂附着区域)通过发光元件组402、404中配置在短边方向的第二个的两个发光元件的发光而形成。以下相同。
另外,如图22(b)所示,在中间转印带31上形成调色剂像组481b、482b。这里,图22(b)所示的中间转印带31的面是与形成调色剂像组的面相反侧的背面。各调色剂像组是从感光鼓103转印来的,调色剂像组481b、482b分别与调色剂像组481a、482a对应。调色剂像组481b、482b依次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另外,在调色剂像组481b内,按照调色剂像483b,484b,···的顺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调色剂像组482b也与调色剂像组481b相同。另外,范围35a示出传感器35的检测范围。在通过中间转印带31的绕圈行驶,调色剂像组481b内的调色剂像483b、484b、···、调色剂像组482b内的多个调色剂像分别到达范围35a内的情况下,传感器35检测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
(3)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21以及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31
作为一个例子,如图23所示,数据存储部111具备用于存储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21的区域。另外,作为一个例子,如图24所示,数据存储部111存储上一次(基准时刻)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31。
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21与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31具有相同的数据结构。
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21是用于存储在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测定中获取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数据表格。如图23所示,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21按照每个识别类型的类型编号,具有多个由发光元件列编号与调色剂附着量构成的组。各组与发光元件列对应。发光元件列编号是识别发光元件列的识别编号。调色剂附着量表示对该发光元件列进行测定得到的调色剂附着量。
在图23所示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21中,类型编号“1”、发光元件列编号“1”以及调色剂附着量“75”例如相当于通过图21所示的发光元件组401的第一个发光元件以及发光元件组403的第一个发光元件的曝光,而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
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31是用于存储在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测定中获取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数据表格。如图24所示,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31按照每个类型编号,具有多个由发光元件列编号和调色剂附着量构成的组。各组与发光元件列对应。发光元件列编号是识别发光元件列的识别编号。调色剂附着量表示对该发光元件列进行测定得到的调色剂附着量。
(4)写入部112
写入部112从传感器35接收调色剂附着量,并与类型编号一起,将发光元件列编号以及接收的调色剂附着量的组写入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21。
(5)计算部113
如图25所示,计算部113在横轴取短边方向的发光元件列编号,在纵轴取调色剂附着量,并使用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21,将相对于发光元件列编号的调色剂附着量虚拟地曲线化得到图表441。
点451、452、···、456分别与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21中类型编号“1”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以及调色剂附着量的多个组对应,点461、462、···、466分别与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21中类型编号“2”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以及调色剂附着量的多个组对应。
计算部113虚拟地求出连接点451、452、···、456得到的曲线(第一分布)457,并求出连接点461、462、···、466得到的曲线467(第二分布),求出曲线457与曲线467的交点471,并求出与交点471对应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位置)作为这次的交叉位置。换句话说,计算部113求出第一分布以及第二分布双方所包含的同一调色剂附着量所对应的发光元件列编号。
计算部113与上述相同,使用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31,求出作为上一次的交叉位置的发光元件列编号(基准位置)。
这里,作为由计算部113计算出的交叉位置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不仅是“1”、“2”、“3”等整数值,例如也有“4.11”、“4.12”、“4.13”等实数值的情况。
(6)判断部114
判断部114求出由计算部113提取的这次的交叉位置与上一次的交叉位置的差分,并根据求出的差分是否小于阈值,来判断这次的交叉位置与上一次的交叉位置是否一致。这里,阈值是以发光元件和与其在短边方向邻接的发光元件的距离为基准足够小的值。例如,阈值是发光元件和与其在短边方向邻接的发光元件的距离的1/100、1/200、1/300、1/500等。此时,在计算出的差分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判断部114判断为这次的交叉位置与上一次的交叉位置一致。在计算出的差分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部114判断为这次的交叉位置与上一次的交叉位置不一致。
判断部114在判断为计算出的差分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换句话说,这次的交叉位置与上一次的交叉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检测计算出的差分作为在与上一次的发光元件阵列107和棒透镜阵列105的位置关系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的发光元件阵列107和棒透镜阵列105之间的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
(6)写入部112
在通过判断部114判断为这次的交叉位置与上一次的交叉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写入部112使作为这次的交叉位置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为当前的发光元件列编号216,并写入数据存储部111。
3.2变形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
使用图26以及图27所示的流程图对变形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测试模式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决定长边方向的峰值位置(步骤S171)。该步骤的详细与图19的步骤S131~S137相同。
接下来,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将表示识别第一类型的发光元件组的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编号的变量n例如设定为“1”作为初始值(步骤S172)。
接下来,发光元件选择部116选择两个第一类型的发光元件组的发光元件中,根据变量n识别出的发光元件并使它们发光(步骤S173),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形成调色剂像,并将形成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步骤S174)。
传感器35获取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并对控制部102输出获取的调色剂附着量。写入部112从传感器35接收调色剂附着量,并与类型编号一起,将识别包含选择的两个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列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以及接收的调色剂附着量的组写入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21(步骤S175)。
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对变量n加上“1”(步骤S176),并判断变量n是否与规定值m相等(步骤S177)。这里,规定值m例如是发光元件阵列107所包含的发光元件列的数目“6”。
在变量n不与规定值m相等的情况下(步骤S177:“否”),控制部102使控制返回到步骤S173,并反复处理。
在变量n与规定值m相等的情况下(步骤S177:“是”),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将表示识别第二类型的发光元件组的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编号的变量n例如设定为“1”作为初始值(步骤S182)。
接下来,发光元件选择部116选择两个第二类型的发光元件组的发光元件中,根据变量n识别出的发光元件并使它们发光(步骤S183),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形成调色剂像,并将形成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步骤S184)。
传感器35获取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并对控制部102输出获取的调色剂附着量。写入部112从传感器35接收调色剂附着量,并与类型编号一起,将识别包含选择的两个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列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以及接收的调色剂附着量的组写入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21(步骤S185)。
发光元件选择部116对变量n加上“1”(步骤S186),并判断变量n是否与规定值m相等(步骤S187)。
在变量n不与规定值m相等的情况下(步骤S187:“否”),控制部102使控制返回到步骤S183,并反复处理。
在变量n与规定值m相等的情况下(步骤S187:“是”),计算部113读出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21(步骤S191),并使用读出的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21,求出这次的交叉位置(步骤S192)。
接下来,计算部113读出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31(步骤S193),并使用读出的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431,求出上一次的交叉位置(步骤S194)。
判断部114判断通过计算部113求出的这次的交叉位置与上一次的交叉位置是否一致(步骤S195)。
在通过判断部114,判断为这次的交叉位置与上一次的交叉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95:“≠”),控制部102将应该使其发光的发光元件列变更为根据作为这次的交叉位置的发光元件列编号识别出的发光元件列(步骤S196)。
在通过判断部114,判断为这次的交叉位置与上一次的交叉位置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95:“=”),不进行发光元件列的变更。
以上,变形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测试模式的情况下的动作结束。
3.3总结
在变形例(2)中,对于将多个棒透镜锯齿状地配置成两列形成的棒透镜阵列105的第一列以及第二列,分别对发光元件阵列107中的发光元件的每一列,使配置在与至少一个棒透镜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分别以一定的光量发光,并求出感光鼓103的外周面上的曝光量的第一以及第二分布。求出这样求出的第一分布以及第二分布交叉的短边方向的位置。
通过对这样求出的位置与基准位置进行比较,能够对副扫描方向,检测棒透镜阵列105与发光元件阵列107的相对的位置偏移。
4变形例(3)
对作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控制部以及光写入部进行说明。
变形例(3)的控制部以及光写入部具有与变形例(1)的控制部以及光写入部相似的构成。这里,以与变形例(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变形例(3)中,与变形例(1)相同,对副扫描方向,检测棒透镜阵列105与发光元件阵列107的相对的位置偏移。
图28示出对每个短边方向的发光元件列,将由传感器35获取的调色剂附着量曲线化后的图表501。在该图中,横轴表示短边方向的发光元件列编号,纵轴表示调色剂附着量。
在图表501中,例如点511、512、513、514、···与存储于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1(图16)的调色剂附着量对应。另一方面,例如,点521、522、523、524、···与存储于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2(图17)的调色剂附着量对应。
根据图表501,例如,在发光元件列编号“4”,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从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变化ΔL。
计算部113使用这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2以及上一次的调色剂附着量表格341,求出在特定的发光元件列编号例如发光元件列编号“4”,调色剂附着量的变化量ΔL。
控制部102将应该使其发光的发光元件的光量变更与由计算部113求出的变化量ΔL相当的量。
使用图29所示的流程图对变形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测试模式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变形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测试模式的情况下的动作与图19~图20所示的变形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测试模式的情况下的动作相同,以下,示出不同点。
如图29所示,在第一列编号与第二列编号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49:“≠”),控制部102将应该使其发光的发光元件的光量变更与由计算部113求出的变化量ΔL相当的量(步骤S150a)。
在对副扫描方向检测棒透镜阵列105与发光元件阵列107的相对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通过变更应该使其发光的发光元件的光量,能够修正位置偏移。
5其它的变形例
此外,虽然基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以下那样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
(1)在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在基板上形成六列发光元件阵列。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也可以在基板上形成两列~五列、七列以上的发光元件阵列。
(2)在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发光元件为OLED,但并不限定于此。发光元件也可以是LED。
(3)在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通过传感器35获取调色剂像的附着量,作为各发光元件的曝光量。
由传感器35获取的调色剂像的附着量也可以是形成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区域内的平均的附着量。
另外,传感器35也可以获取形成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附着量。
另外,也可以通过检测形成在感光鼓103的外周面的静电潜像,来估计并获取各发光元件的曝光量。
(4)也可以分别组合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
(5)本发明如上述那样,是图像形成装置,包含:感光体;长条的发光部件,其由多个发光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发光元件构成;光学部件,其在上述长边方向为长条状,配置在将从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照射的光聚光在上述感光体上的位置,且根据短边方向上的位置而具有不同的聚光率;选择单元,其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从构成该发光元件列的多个发光元件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发光元件并使其发光;获取单元,其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曝光量;计算单元,其求出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分布,并计算求出的上述分布中,与规定曝光量对应的短边方向的位置;以及判断单元,其判断计算出的上述位置与基准时刻的短边方向的基准位置的差分是否小于阈值。
这里,也可以上述判断单元在计算出的上述位置与上述基准位置的差分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检测上述差分作为与上述基准时刻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的上述发光部件与上述光学部件之间的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
这里,也可以上述光学部件由多个光学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光学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各光学元件列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光学元件构成,上述选择单元选择照射光通过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多个发光元件,上述规定曝光量表示上述分布中峰值的曝光量,上述基准位置与在根据上述基准时刻示出的过去的一个时刻,按照每个上述发光元件列,通过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获取的多个曝光量的分布中的峰值的曝光量对应,选择的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照射通过上述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光。
这里,也可以上述光学部件由多个光学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光学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各光学元件列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光学元件构成,上述选择单元针对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各个,选择配置在与该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上述基准位置与在根据上述基准时刻示出的过去的一个时刻,对每个上述发光元件列,选择配置在与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使选择的上述发光元件发光并获取曝光量时获取的多个曝光量的分布中的上述规定曝光量对应。
这里,也可以上述光学部件由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第二光学元件列构成,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各光学元件列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光学元件构成,全部的光学元件配置为锯齿状,上述选择单元针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分别对每个上述发光元件列,针对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各个选择配置在与该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光学元件,上述计算单元针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求出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第一分布,并针对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求出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第二分布,作为上述分布,并计算求出的上述第一分布与上述第二分布交叉的位置作为与上述规定曝光量对应的位置,上述基准位置是在作为上述基准时刻的过去的一个时刻,针对上述第一发光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发光元件列,选择配置在与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选择的上述发光元件发光并获取曝光量,并根据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获取的上述曝光量计算出的第三分布和第四分布交叉的位置。
这里,也可以上述选择单元还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中的一个发光元件列,选择属于该发光元件列的发光元件中,照射光通过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多个发光元件并使它们发光,上述获取单元还针对选择的多个发光元件的每一个获取曝光量,上述计算单元还求出获取的多个曝光量的分布,并使用求出的上述分布,确定配置在与上述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发光元件。
这里,也可以上述选择单元还在图像形成时,仅使距离计算出的上述位置最近的发光元件列发光。
这里,也可以上述选择单元还在图像形成时,使用检测出的上述位置偏移,决定应该使其发光的发光元件列的各发光元件的发光光量。
这里,也可以还具有通过选择的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在上述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并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像的成像单元,上述获取单元获取上述调色剂像的附着量,作为上述曝光量。
这里,也可以由上述获取单元获取的上述调色剂像的附着量是调色剂粒子附着的区域内的平均的附着量。
另外,本发明是具备:感光体;长条的发光部件,其由多个发光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发光元件构成;以及光学部件,其在上述长边方向为长条状,配置在使从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照射的光聚光在上述感光体上的位置,且根据短边方向上的位置而具有不同的聚光率的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控制方法,包含:选择步骤,其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从构成该发光元件列的多个发光元件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发光元件并使其发光;获取步骤,其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曝光量;计算步骤,其求出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分布,并计算求出的上述分布中,与规定曝光量对应的短边方向的位置;以及判断步骤,其判断计算出的上述位置与基准时刻的短边方向的基准位置的差分是否小于阈值。
这里,也可以上述判断步骤在计算出的上述位置与上述基准位置的差分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检测上述差分作为与上述基准时刻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的上述发光部件与上述光学部件之间的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
这里,也可以上述光学部件由多个光学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光学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各光学元件列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光学元件构成,上述选择步骤选择照射光通过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多个发光元件,上述规定曝光量表示上述分布中峰值的曝光量,上述基准位置与在根据上述基准时刻示出的过去的一个时刻,按照每个上述发光元件列,通过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获取的多个曝光量的分布中的峰值的曝光量对应,选择的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照射通过上述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光。
这里,也可以上述光学部件由多个光学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光学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各光学元件列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光学元件构成,上述选择步骤针对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各个,选择配置在与该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上述基准位置与在根据上述基准时刻示出的过去的一个时刻,对每个上述发光元件列,选择配置在与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使选择的上述发光元件发光并获取曝光量时获取的多个曝光量的分布中的上述规定曝光量对应。
这里,也可以上述光学部件由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第二光学元件列构成,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各光学元件列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光学元件构成,全部的光学元件配置为锯齿状,上述选择步骤针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分别对每个上述发光元件列,针对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各个选择配置在与该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光学元件,上述计算步骤针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求出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第一分布,并针对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求出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第二分布,作为上述分布,并计算求出的上述第一分布与上述第二分布交叉的位置作为与上述规定曝光量对应的位置,上述基准位置是在作为上述基准时刻的过去的一个时刻,针对上述第一发光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发光元件列,选择配置在与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选择的上述发光元件发光并获取曝光量,并根据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获取的上述曝光量计算出的第三分布和第四分布交叉的位置。
这里,也可以上述选择步骤还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中的一个发光元件列,选择属于该发光元件列的发光元件中照射光通过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多个发光元件并使它们发光,上述获取步骤还针对选择的多个发光元件的每一个,获取曝光量,上述计算步骤还求出获取的多个曝光量的分布,并使用求出的上述分布,确定配置在与上述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发光元件。
这里,也可以上述选择步骤还在图像形成时,仅使与计算出的上述位置最近的发光元件列发光。
这里,也可以上述选择步骤还在图像形成时,使用检测出的上述位置偏移,决定应该使其发光的发光元件列的各发光元件的发光光量。
这里,也可以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通过选择的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在上述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并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像的成像单元,上述获取步骤获取上述调色剂像的附着量,作为上述曝光量。
这里,也可以通过上述获取步骤获取的上述调色剂像的附着量是调色剂粒子附着的区域内的平均的附着量。
另外,本发明是记录具备:感光体;长条的发光部件,其由多个发光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发光元件构成;以及光学部件,其在上述长边方向为长条状,配置在使从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照射的光聚光在上述感光体上的位置,且根据短边方向上的位置而具有不同的聚光率的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控制用的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使作为计算机的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以下的步骤,即:选择步骤,其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从构成该发光元件列的多个发光元件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发光元件并使其发光;获取步骤,其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曝光量;计算步骤,其求出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分布,并计算求出的上述分布中,与规定曝光量对应的短边方向的位置;以及判断步骤,其判断计算出的上述位置与基准时刻的短边方向的基准位置的差分是否小于阈值。
这里,也可以上述判断步骤在计算出的上述位置与上述基准位置的差分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检测上述差分作为与上述基准时刻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的上述发光部件与上述光学部件之间的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
这里,也可以上述光学部件由多个光学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光学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各光学元件列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光学元件构成,上述选择步骤选择照射光通过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多个发光元件,上述规定曝光量表示上述分布中峰值的曝光量,上述基准位置与在根据上述基准时刻示出的过去的一个时刻,按照每个上述发光元件列,通过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获取的多个曝光量的分布中的峰值的曝光量对应,选择的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照射通过上述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光。
这里,也可以上述光学部件由多个光学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光学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各光学元件列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光学元件构成,上述选择步骤针对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各个,选择配置在与该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上述基准位置与在根据上述基准时刻示出的过去的一个时刻,对每个上述发光元件列,选择配置在与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使选择的上述发光元件发光并获取曝光量时获取的多个曝光量的分布中的上述规定曝光量对应。
这里,也可以上述光学部件由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第二光学元件列构成,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各光学元件列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光学元件构成,全部的光学元件配置为锯齿状,上述选择步骤针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分别对每个上述发光元件列,针对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各个选择配置在与该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光学元件,上述计算步骤针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求出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第一分布,并针对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求出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第二分布,作为上述分布,并计算求出的上述第一分布与上述第二分布交叉的位置作为与上述规定曝光量对应的位置,上述基准位置是在作为上述基准时刻的过去的一个时刻,针对上述第一发光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发光元件列,选择配置在与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选择的上述发光元件发光并获取曝光量,并根据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获取的上述曝光量计算出的第三分布和第四分布交叉的位置。
这里,也可以上述选择步骤还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中的一个发光元件列,选择属于该发光元件列的发光元件中照射光通过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多个发光元件并使它们发光,上述获取步骤还针对选择的多个发光元件的每一个,获取曝光量,上述计算步骤还求出获取的多个曝光量的分布,并使用求出的上述分布,确定配置在与上述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发光元件。
这里,也可以上述选择步骤还在图像形成时,仅使与计算出的上述位置最近的发光元件列发光。
这里,也可以上述选择步骤还在图像形成时,使用检测出的上述位置偏移,决定应该使其发光的发光元件列的各发光元件的发光光量。
这里,也可以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通过选择的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在上述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并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像的成像单元,上述获取步骤获取上述调色剂像的附着量,作为上述曝光量。
这里,也可以通过上述获取步骤获取的上述调色剂像的附着量是调色剂粒子附着的区域内的平均的附着量。
根据上述,起到能够检测在发光部件与光学部件之间是否产生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这样的优异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检测发光元件与光学元件的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作为对感光体进行光写入的图像形成装置有用。
附图标记说明
10…图像形成装置,31…中间转印带,101…光写入部,102…控制部,103…感光鼓,105…棒透镜阵列,106…面板部,107…发光元件阵列,111…数据存储部,112…写入部,113…计算部,114…判断部,115…图像数据存储部,116…发光元件选择部,117…发光定时调整部,180…TFT基板,182…驱动IC。

Claims (3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感光体;
长条的发光部件,其由多个发光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发光元件构成;
光学部件,其在上述长边方向为长条状,配置在使从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照射的光聚光在上述感光体上的位置,并根据短边方向上的位置而具有不同的聚光率;
选择单元,其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从构成该发光元件列的多个发光元件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发光元件并使其发光;
获取单元,其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曝光量;
计算单元,其求出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分布,并计算在求出的上述分布中,与规定曝光量对应的短边方向的位置;以及
判断单元,其判断计算出的上述位置与基准时刻的短边方向的基准位置的差分是否小于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单元在计算出的上述位置与上述基准位置的差分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检测上述差分作为与上述基准时刻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的上述发光部件与上述光学部件之间的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部件由多个光学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光学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各光学元件列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光学元件构成,
上述选择单元选择照射光通过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多个发光元件,
上述规定曝光量表示上述分布中峰值的曝光量,
上述基准位置与在根据上述基准时刻示出的过去的一个时刻,按照每个上述发光元件列,通过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获取的多个曝光量的分布中的峰值的曝光量对应,选择的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照射通过上述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部件由多个光学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光学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各光学元件列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光学元件构成,
上述选择单元针对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各个,选择配置在与该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
上述基准位置与在根据上述基准时刻示出的过去的一个时刻,对每个上述发光元件列,选择配置在与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使选择的上述发光元件发光并获取曝光量时获取的多个曝光量的分布中的上述规定曝光量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部件由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第二光学元件列构成,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各光学元件列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光学元件构成,全部的光学元件配置为锯齿状,
上述选择单元针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分别对每个上述发光元件列,针对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各个选择配置在与该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光学元件,
作为上述分布,上述计算单元针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求出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第一分布,并针对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求出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第二分布,并计算求出的上述第一分布与上述第二分布交叉的位置作为与上述规定曝光量对应的位置,
上述基准位置是在作为上述基准时刻的过去的一个时刻,针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选择配置在与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选择的上述发光元件发光并获取曝光量,并根据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获取的上述曝光量计算出的第三分布和第四分布交叉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择单元还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中的一个发光元件列,选择属于该发光元件列的发光元件中照射光通过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多个发光元件并使它们发光,
上述获取单元还针对选择的多个发光元件的每一个获取曝光量,
上述计算单元还求出获取的多个曝光量的分布,并使用求出的上述分布,确定配置在与上述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发光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择单元还在图像形成时,仅使距离计算出的上述位置最近的发光元件列发光。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择单元还在图像形成时,使用检测出的上述位置偏移,决定应该发光的发光元件列的各发光元件的发光光量。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通过选择的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在上述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并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像的成像单元,
上述获取单元获取上述调色剂像的附着量,作为上述曝光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获取单元获取的上述调色剂像的附着量是调色剂粒子附着的区域内的平均的附着量。
11.一种控制方法,是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控制方法,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长条的发光部件,其由多个发光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发光元件构成;以及光学部件,其在上述长边方向为长条状,配置在使从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照射的光聚光在上述感光体上的位置,且根据短边方向上的位置而具有不同的聚光率,上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
选择步骤,其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从构成该发光元件列的多个发光元件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发光元件并使其发光;
获取步骤,其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曝光量;
计算步骤,其求出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分布,并计算在求出的上述分布中与规定曝光量对应的短边方向的位置;以及
判断步骤,其判断计算出的上述位置与基准时刻的短边方向的基准位置的差分是否小于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判断步骤在计算出的上述位置与上述基准位置的差分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检测上述差分作为与上述基准时刻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的上述发光部件与上述光学部件之间的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者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光学部件由多个光学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光学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各光学元件列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光学元件构成,
上述选择步骤选择照射光通过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多个发光元件,
上述规定曝光量表示上述分布中峰值的曝光量,
上述基准位置与在根据上述基准时刻示出的过去的一个时刻,按照每个上述发光元件列,通过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获取的多个曝光量的分布中的峰值的曝光量对应,选择的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照射通过上述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光。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者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光学部件由多个光学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光学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各光学元件列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光学元件构成,
上述选择步骤针对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各个,选择配置在与该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
上述基准位置与在根据上述基准时刻示出的过去的一个时刻,对每个上述发光元件列,选择配置在与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使选择的上述发光元件发光并获取曝光量时获取的多个曝光量的分布中的上述规定曝光量对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者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光学部件由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第二光学元件列构成,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各光学元件列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光学元件构成,全部的光学元件配置为锯齿状,
上述选择步骤针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分别对每个上述发光元件列,针对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各个选择配置在与该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光学元件,
作为上述分布,上述计算步骤针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求出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第一分布,并针对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求出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第二分布,并计算求出的上述第一分布与上述第二分布交叉的位置作为与上述规定曝光量对应的位置,
上述基准位置是在作为上述基准时刻的过去的一个时刻,针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选择配置在与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选择的上述发光元件发光并获取曝光量,并根据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获取的上述曝光量计算出的第三分布和第四分布交叉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选择步骤还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中的一个发光元件列,选择属于该发光元件列的发光元件中照射光通过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多个发光元件并使它们发光,
上述获取步骤还针对选择的多个发光元件的每一个获取曝光量,
上述计算步骤还求出获取的多个曝光量的分布,并使用求出的上述分布,确定配置在与上述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发光元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1~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选择步骤还在图像形成时,仅使距离计算出的上述位置最近的发光元件列发光。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选择步骤还在图像形成时,使用检测出的上述位置偏移,决定应该发光的发光元件列的各发光元件的发光光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通过选择的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在上述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并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像的成像单元,
上述获取步骤获取上述调色剂像的附着量作为上述曝光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通过上述获取步骤获取的上述调色剂像的附着量是调色剂粒子附着的区域内的平均的附着量。
21.一种记录介质,是记录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控制用的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长条的发光部件,其由多个发光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发光元件构成;以及光学部件,其在上述长边方向为长条状,配置在使从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照射的光聚光在上述感光体上的位置,且根据短边方向上的位置而具有不同的聚光率,
上述计算机程序使作为计算机的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以下的步骤:
选择步骤,其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从构成该发光元件列的多个发光元件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发光元件并使其发光;
获取步骤,其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曝光量;
计算步骤,其求出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分布,并计算在求出的上述分布中与规定曝光量对应的短边方向的位置;以及
判断步骤,其判断计算出的上述位置与基准时刻的短边方向的基准位置的差分是否小于阈值。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步骤在计算出的上述位置与上述基准位置的差分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检测上述差分作为与上述基准时刻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的上述发光部件与上述光学部件之间的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移。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者22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部件由多个光学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光学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各光学元件列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光学元件构成,
上述选择步骤选择照射光通过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多个发光元件,
上述规定曝光量表示上述分布中峰值的曝光量,
上述基准位置与在根据上述基准时刻示出的过去的一个时刻,按照每个上述发光元件列,通过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获取的多个曝光量的分布中的峰值的曝光量对应,选择的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照射通过上述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光。
24.根据权利要求21或者22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部件由多个光学元件列构成,上述多个光学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各光学元件列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光学元件构成,
上述选择步骤针对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各个,选择配置在与该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
上述基准位置与在根据上述基准时刻示出的过去的一个时刻,对每个上述发光元件列,选择配置在与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使选择的上述发光元件发光并获取曝光量时获取的多个曝光量的分布中的上述规定曝光量对应。
25.根据权利要求21或者22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部件由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第二光学元件列构成,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配置在短边方向,各光学元件列由配置在长边方向的多个光学元件构成,全部的光学元件配置为锯齿状,
上述选择步骤针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分别对每个上述发光元件列,针对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各个选择配置在与该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光学元件,
作为上述分布,上述计算步骤针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求出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第一分布,并针对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求出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的各个获取的上述曝光量的第二分布,并计算求出的上述第一分布与上述第二分布交叉的位置作为与上述规定曝光量对应的位置,
上述基准位置是在作为上述基准时刻的过去的一个时刻,针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选择配置在与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一个发光元件,选择的上述发光元件发光并获取曝光量,并根据对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列以及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列获取的上述曝光量计算出的第三分布和第四分布交叉的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1~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择步骤还针对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列中的一个发光元件列,选择属于该发光元件列的发光元件中照射光通过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多个发光元件并使它们发光,
上述获取步骤还对选择的多个发光元件的每一个获取曝光量,
上述计算步骤还求出获取的多个曝光量的分布,并使用求出的上述分布,确定配置在与上述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并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的发光元件。
27.根据权利要求21~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择步骤还在图像形成时,仅使距离计算出的上述位置最近的发光元件列发光。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择步骤还在图像形成时,使用检测出的上述位置偏移,决定应该发光的发光元件列的各发光元件的发光光量。
29.根据权利要求21~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通过选择的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在上述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并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像的成像单元,
上述获取步骤获取上述调色剂像的附着量,作为上述曝光量。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获取步骤获取的上述调色剂像的附着量是调色剂粒子附着的区域内的平均的附着量。
CN201810620729.7A 2017-06-19 2018-06-15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Active CN1091438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9511A JP6874557B2 (ja) 2017-06-19 2017-06-19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19511 2017-06-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3812A CN109143812A (zh) 2019-01-04
CN109143812B true CN109143812B (zh) 2021-07-09

Family

ID=64657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20729.7A Active CN109143812B (zh) 2017-06-19 2018-06-15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9904B2 (zh)
JP (1) JP6874557B2 (zh)
CN (1) CN1091438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85389S1 (en) * 2017-09-04 2020-05-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mage sensor for scann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7071A (zh) * 2006-09-29 2008-05-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曝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085974A (ja) * 2008-09-05 2010-04-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927617A (zh) * 2009-06-26 2010-12-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打印头及其光量校正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30195A (zh) * 2009-06-24 2010-12-2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1526A (en) * 1998-02-10 2000-05-09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djustment method
JP3802352B2 (ja) * 2001-01-24 2006-07-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駆動用ic及び光プリントヘッド
JP2008155458A (ja) 2006-12-22 2008-07-10 Fuji Xerox Co Ltd 発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60786B2 (ja) * 2007-07-09 2012-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走査光学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JP2009139449A (ja) * 2007-12-04 2009-06-25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227986A (ja) * 2014-06-02 2015-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光走査装置の調整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6299449B2 (ja) * 2014-06-10 2018-03-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書込装置、および位置補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7071A (zh) * 2006-09-29 2008-05-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曝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085974A (ja) * 2008-09-05 2010-04-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930195A (zh) * 2009-06-24 2010-12-2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27617A (zh) * 2009-06-26 2010-12-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打印头及其光量校正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67693A1 (en) 2018-12-20
CN109143812A (zh) 2019-01-04
JP2019001118A (ja) 2019-01-10
JP6874557B2 (ja) 2021-05-19
US10389904B2 (en)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2127492A (ja) 光書き込みユニットおよび光書き込みユニットの検査装置
JP653659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記録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7417659B2 (en) Exposure device, LED print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exposure device and the LED print head
US7956883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driving circuit, driv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10176377A1 (en) Optical print hea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light amount correction method of optical print head
CN108363280A (zh) 光写入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9143812B (zh)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JP2008194949A (ja) 露光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9110399B2 (en) Optical wri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99837B2 (en) Exposure hea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11183721A (ja) 露光装置及びその駆動制御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602421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製造方法、プリントヘッドの光量調整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20040096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書き込みユニットの駆動方法
US8369727B2 (en) Exposure hea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exposure head
US831482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color registration error thereof
US7791630B2 (en) Method of adjusting an exposure device for an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and exposure device
JP588815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68912B2 (ja) 発光素子ヘッドの特性計測装置および発光素子ヘッドの光量補正方法
JP5866924B2 (ja) 発光素子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43492A (ja) 光書込み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76445B2 (ja) プリントヘッドの光量調整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200253022A1 (en) Optical writing device,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JP20072865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802416B1 (en) Print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50280695A1 (en) Exposure device, printing apparatus employing an exposure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 non-impact print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