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39702A - 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 - Google Patents

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39702A
CN109139702A CN201811229088.9A CN201811229088A CN109139702A CN 109139702 A CN109139702 A CN 109139702A CN 201811229088 A CN201811229088 A CN 201811229088A CN 109139702 A CN109139702 A CN 109139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bearing
cylinder body
medium
rota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290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39702B (zh
Inventor
郑程遥
肖伟
袁又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NLAIJ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NLAIJ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NLAIJ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NLAIJ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290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397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39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9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39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9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02Parts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33/04Brasses; Bushes; Linings
    • F16C33/06Sliding surface mainly made of metal
    • F16C33/10Construction relative to lubrication
    • F16C33/1025Construction relative to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e.g. oil, as lubric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02Parts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33/04Brasses; Bushes; Linings
    • F16C33/06Sliding surface mainly made of metal
    • F16C33/10Construction relative to lubrication
    • F16C33/1025Construction relative to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e.g. oil, as lubricant
    • F16C33/1045Details of supply of the liquid to the be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ing With Elastic Sealing Lips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包括:缸体,缸体内限定有腔室,缸体上间隔开布置有多个压力油口和泄露回油口;转轴组件,转轴组件设在腔室内,转轴组件内限定有油路腔,转轴组件上设有多个转轴油孔和转轴芯孔,多个转轴芯孔分别与多个转轴油孔相对应,接力器设在转轴组件一端,接力器内限定有多个活塞腔;多个轴承组件,多个轴承组件设在转轴组件的外壁面上;多个密封件,多个密封件分别设在转轴组件和缸体之间。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采用轴承组件代替浮动瓦和瓦座,利用轴承组件对转轴组件进行径向定位以支撑转轴组件,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并从根本上避免了烧瓦事故。

Description

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
背景技术
受油器是转桨式水轮机与全调节水泵的特有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调速系统的压力油引入到转动着的接力器缸体内,驱动其活塞或缸体运动(分为活塞动或缸动),从而驱动操作杆系以及时有效的调整桨叶开度,使水轮机与水泵始终在较优的工况下稳定运行。
传统的受油器为有瓦受油器,在主轴与开启操作油管之间、开启操作油管内、关闭操作油管内、轮毂油管内都充满了压力油,靠浮动瓦及瓦座进行限位支撑和密封。由于油的压力高,流量大,存油体积大,而且浮动瓦间隙、浮动瓦座垂直度、操作油管中心及同心度的调整十分困难,加之操作油管较长,难免产生相关部件“憋劲”问题,加快了浮动瓦的磨损和使操作油管局部应力集中。于是导致传统受油器存在以下痛点问题:
(1)漏油量大,一般调速器油压装置每30分钟就要起动一次,消耗了较大的站用电。
(2)操作油管容易断裂。
(3)浮动瓦容易烧毁。
(4)安装维护困难,安装需要一个星期以上,即使中小型机组,维护一次也需要十分昂贵的维护费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采用轴承组件代替浮动瓦和瓦座,利用轴承组件对转轴组件进行径向定位以支撑转轴组件,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并从根本上避免了烧瓦事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用于将压力油输送至接力器中,所述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内限定有腔室,所述缸体上间隔开布置有多个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压力油口和泄露回油口;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设在所述腔室内且与所述缸体相连,所述转轴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出所述缸体,所述转轴组件内限定有油路腔,所述转轴组件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压力油口相对应的转轴油孔和转轴芯孔,多个所述转轴芯孔分别与多个所述转轴油孔相对应且分别与多个所述压力油口相配合以在所述油路腔内形成多个油路,所述接力器设在所述转轴组件的伸出所述缸体的一端上,所述接力器内限定有多个分别与所述油路相对应的活塞腔以使多个油路之间形成联动循环;多个轴承组件,多个所述轴承组件设在所述转轴组件的外壁面上且沿其轴向间隔开布置以由多个所述轴承组件对所述转轴组件进行径向定位;多个密封件,多个所述密封件分别设在所述转轴组件和所述缸体之间以封闭所述转轴组件和所述缸体之间的间隙,多个所述密封件沿所述转轴组件的轴向间隔开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形成为柱状,所述压力油口包括第一压力油口和第二压力油口,所述转轴油孔包括第一转轴油孔和第二转轴油孔,所述第一压力油口和所述第二压力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油孔和所述第二转轴油孔相对应以在所述油路腔内分别形成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接力器内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连通的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
进一步地,所述泄露回油口为两个,两个所述泄露回油口间隔开布置在所述缸体的上端的两侧,所述第一压力油口和所述第二压力油口间隔开布置在两个所述泄露回油口之间,两个所述泄露回油口与所述第一压力油口和所述第二压力油口分别通过软管与油箱相连通以导入或回收所述压力油。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设在所述腔室内且与所述缸体相连,所述转动轴内限定有所述油路腔,所述转动轴上间隔开布置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一转轴油孔和所述第二转轴油孔,所述油路腔内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油孔和第二转轴油孔相对应的第一转轴芯孔和第二转轴芯孔,所述第一压力油口、第一转轴油孔和第一转轴芯孔之间通过第一油管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一油路,第二压力油口、第二转轴油孔和第二转轴芯孔之间通过第二油管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二油路;第一转动套,所述第一转动套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一转动套与所述转动轴之间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密封部;第二转动套,所述第二转动套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套上,所述第二转动套与所述第一转动套之间沿所述第一转动套的轴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转动套与所述缸体之间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密封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油孔和所述第二转轴油孔分别沿所述转动轴的径向延伸以形成径向通道,所述第一转轴芯孔和所述第二转轴芯孔分别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延伸以形成轴向通道。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密封件分别形成为丁腈橡胶材料件或聚氨酯材料件。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密封部和多个所述第二密封部分别形成为丁腈橡胶材料件、聚氨酯材料件或空气间隙密封。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组件,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转动轴和所述第一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上,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轴承在所述转动轴的径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二转动套和所述缸体相连;第二轴承组件,所述第二轴承组件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间隔开布置,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包括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转动轴和所述第一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三轴承上,所述第三轴承与所述第四轴承在所述转动轴的径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四轴承与所述第二转动套和所述缸体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和所述第四轴承分别形成为滚珠向心轴承或推力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为两个,两个所述端盖分别设在所述缸体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缸体相连。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采用轴承组件代替浮动瓦和瓦座,利用轴承组件对转轴组件进行径向定位以支撑转轴组件,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并从根本上避免了烧瓦事故。该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整体结构紧凑,密封性好,漏油量少,便于安装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的一个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的另一个剖视图。
附图标记:
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
缸体10;第一压力油口11;第二压力油口12;泄露回油口13;
转轴组件20;转动轴21;第一环形槽211;第二环形槽212;第一转轴油孔213;第二转轴油孔214;第一转轴芯孔215;第二转轴芯孔216;第一油路217;第二油路218;第一转动套22;第二转动套23;
第一轴承31;第二轴承32;第三轴承33;第四轴承34;
密封件41;第一密封部42;第二密封部43;
端盖50;
接力器60;
软管70;
螺栓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发明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包括缸体10、转轴组件20、多个轴承组件和多个密封件41。
具体而言,缸体10内限定有腔室,缸体10上间隔开布置有多个与腔室连通的压力油口和泄露回油口13。转轴组件20设在腔室内且与缸体10相连,转轴组件20的至少一部分伸出缸体10,转轴组件20内限定有油路腔,转轴组件20上设有多个与压力油口相对应的转轴油孔和转轴芯孔,多个转轴芯孔分别与多个转轴油孔相对应且分别与多个压力油口相配合以在油路腔内形成多个油路。接力器60设在转轴组件20的伸出缸体10的一端上,接力器60内限定有多个分别与油路相对应的活塞腔以使多个油路之间形成联动循环。多个轴承组件设在转轴组件20的外壁面上且沿其轴向间隔开布置以由多个轴承组件对转轴组件20进行径向定位。多个密封件41分别设在转轴组件20和缸体10之间以封闭转轴组件20和缸体10之间的间隙,多个密封件41沿转轴组件20的轴向间隔开布置。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可以用于将压力油输送至接力器60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可以用于立式的水轮机发电机组或全调节水泵,也可以用于卧室的水轮机发电机组或调节水泵。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主要由缸体10、转轴组件20、多个轴承组件和多个密封件41组成。其中,缸体10内可以加工有腔室,缸体10上可以间隔开加工有多个压力油口和泄露回油口13,多个压力油口和泄露回油口13可以分别与腔室相连通。多个压力油口可以用于将压力油导入缸体10内或者将缸体10内的压力油回收至油箱中。泄露回油口13可以将缸体10内的多余的压力油回收至油箱中,避免多余压力油的泄漏。压力油作为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的操作介质可以采用2.5MPa-25MPa的高压油,优选地,压力油可以采用16MPa的高压油。
转轴组件20可以安装在腔室内,转轴组件20的一端可以与缸体10相连,转轴组件2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伸出缸体10,伸出缸体10的部分可以用于接力器60。转轴组件20内可以加工有油路腔,转轴组件20上可以加工有多个转轴油孔和转轴芯孔,多个转轴油孔可以分别与多个压力油口相对应,多个转轴芯孔可以分别与多个转轴油孔相对应,保证多个转轴油孔和多个转轴芯孔分别与多个压力油口相配合以在油路腔内形成多个油路。接力器60内可以加工有多个分别与多个油路相对应的活塞腔,多个油路可以和接力器60内的多个活塞腔之间形成联动循环,多个油路之间的联动关系的动作可靠性可以电磁阀闭锁控制。
多个轴承组件可以安装在转轴组件20的外壁面上,多个轴承组件可以沿转轴组件20的轴向间隔开布置,多个轴承组件可以对转轴组件20进行径向定位以支撑转轴组件20,通过采用轴承组件代替浮动瓦和瓦座,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并从根本上避免了烧瓦事故。多个密封件41可以分别安装在转轴组件20和缸体10之间,多个密封件41可以沿转轴组件20的轴向间隔开布置,多个密封件41可以封闭转轴组件20和缸体10之间的间隙,保证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工作时的整体密封性,减少漏油,节约生产成本。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密封性好,漏油量少,并且采用轴承组件代替浮动瓦和瓦座,利用轴承组件对转轴组件20进行径向定位以支撑转轴组件20,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并从根本上避免了烧瓦事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缸体10形成为柱状,压力油口包括第一压力油口11和第二压力油口12,转轴油孔包括第一转轴油孔213和第二转轴油孔214,第一压力油口11和第二压力油口12分别与第一转轴油孔213和第二转轴油孔214相对应以在油路腔内分别形成第一油路217和第二油路218,接力器60内分别形成有与第一油路217和第二油路218连通的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
也就是说,缸体10可以加工成柱状,压力油口主要由第一压力油口11和第二压力油口12组成,转轴油孔主要由第一转轴油孔213和第二转轴油孔214组成。其中,第一压力油口11可以和第一转轴油孔213相对应以在油路腔内形成第一油路217。第二压力油口12可以和第二转轴油孔214相对应以在油路腔内第二油路218。接力器60内可以分别加工有与第一油路217和第二油路218连通的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压力油可以从第一油路217的第一压力油口11进,然后从第二油路218的第二压力油口12出,或者压力油可以从第二油路218的第二压力油口12进,然后从第一油路217的第一压力油口11出。
以压力油从第一油路217的第一压力油口11导入进行说明,当压力油从第一油路217的第一压力油口11进时,首先,油箱中的压力油可以通过第一压力油口11导入第一油路217中,然后进入接力器60的第一活塞腔,并推动接力器60的活塞,使接力器60的第二活塞腔通过第二油路218经第二压力油口12回收至油箱中。同样的道理当压力油从第二油路218的第二压力油口12进时的原理与压力油从第一油路217的第一压力油口11进的原理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接力器60与转轴组件20相连并同步旋转,活塞位移可以通过传感器精确定位,并实现水轮机浆叶的角位移,保证水轮机始终在最优工况下工作。水轮机的具体工作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中不再详细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泄露回油口13为两个,两个泄露回油口13间隔开布置在缸体10的上端的两侧,第一压力油口11和第二压力油口12间隔开布置在两个泄露回油口13之间,两个泄露回油口13与第一压力油口11和第二压力油口12分别通过软管70与油箱相连通以导入或回收压力油。
换句话说,泄露回油口13可以加工有两个,两个泄露回油口13可以间隔开布置在缸体10的上端的两侧,第一压力油口11和第二压力油口12可以分别加工在两个泄露回油口13之间,两个泄露回油口13可以通过软管70与油箱相连以回收缸体10内多余的压力油。第一压力油口11和第二压力油口12也可以分别通过软管70与油箱相连以导入或回收压力油。两个泄露回油口13、第一压力油口11和第二压力油口12分别与多个软管70之间可以通过螺栓80进行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转轴组件20包括转动轴21、第一转动套22和第二转动套23。
具体地,转动轴21设在腔室内且与缸体10相连,转动轴21内限定有油路腔,转动轴21上间隔开布置有第一环形槽211和第二环形槽212,第一环形槽211和第二环形槽212上分别设有第一转轴油孔213和第二转轴油孔214。油路腔内分别设有与第一转轴油孔213和第二转轴油孔214相对应的第一转轴芯孔215和第二转轴芯孔216。第一压力油口11、第一转轴油孔213和第一转轴芯孔215之间通过第一油管相连以形成第一油路217。第二压力油口12、第二转轴油孔214和第二转轴芯孔216之间通过第二油管相连以形成第二油路218。第一转动套22套设在转动轴21上,第一转动套22与转动轴21之间沿转动轴21的轴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密封部42。第二转动套23套设在第一转动套22上,第二转动套23与第一转动套22之间沿第一转动套22的轴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密封部43,第二转动套23与缸体10之间间隔开设有多个密封件41。
也就是说,转轴组件20主要由转动轴21、第一转动套22和第二转动套23组成。其中,转动轴21安装在腔室内,并且转动轴21可以与缸体10相连。转动轴21内可以加工有油路腔,转动轴21上加工有间隔开布置的第一环形槽211和第二环形槽212,第一环形槽211和第二环形槽212上可以分别加工有第一转轴油孔213和第二转轴油孔214。油路腔内可以分别加工有第一转轴芯孔215和第二转轴芯孔216,第一转轴芯孔215和第二转轴芯孔216可以分别与第一转轴油孔213和第二转轴油孔214相对应。第一压力油口11、第一转轴油孔213和第一转轴芯孔215之间通过第一油管相连并形成第一油路217。第二压力油口12、第二转轴油孔214和第二转轴芯孔216之间通过第二油管相连并形成第二油路218。
第一转动套22可以套设在转动轴21上,第一转动套22与转动轴21之间可以安装有多个第一密封部42,多个第一密封部42可以沿转动轴21的轴向间隔开布置。第二转动套23可以套设在第一转动套22上,第二转动套23与第一转动套22之间可以安装有多个第二密封部43,多个第二密封部43可以沿第一转动套22的轴向间隔开布置,第二转动套23与缸体10之间可以间隔开有多个密封件41。通过在缸体10内安装密封件41、第一密封部42和第二密封部43可以有效提高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的密封性,保证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漏油量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转轴油孔213和第二转轴油孔214分别沿转动轴21的径向延伸以形成径向通道,第一转轴芯孔215和第二转轴芯孔216分别沿转动轴21的轴向延伸以形成轴向通道。
换句话说,第一转轴油孔213和第二转轴油孔214可以分别沿转动轴21的径向延伸,并且分别形成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上的径向通道,第一转轴芯孔215和第二转轴芯孔216分别沿转动轴21的轴向延伸,并且分别形成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上的轴向通道。压力油可以通过第一油管或第二油管的径向进油,然后到转动轴21的轴向出流,保证第一油管或第二油管转接距离短,使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小,存油量少,便于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个密封件41分别形成为丁腈橡胶材料件或聚氨酯材料件。多个第一密封部42和多个第二密封部43分别形成为丁腈橡胶材料件、聚氨酯材料件或空气间隙密封。
也就是说,密封件41、第一密封部42和第二密封部43可以采用同一密封介质,称为单介质密封,形成无瓦结构的单介质密封受油器,例如密封件41、第一密封部42和第二密封部43可以都采用丁腈橡胶材料或聚氨酯材料加工形成的密封介质。密封件41、第一密封部42和第二密封部43也可以根据第一转动套22和第二转动套23的功能不同,选用不同的密封介质,称为多介质密封,形成无瓦结构的多介质密封受油器,例如密封件41可以采用丁腈橡胶材料或聚氨酯材料加工形成的密封介质,第一密封部42和第二密封部43可以采用其他密封介质或其他类型的密封结构,比如第一密封部42和第二密封部43可以采用空气间隙密封。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式中,多个密封件41可以分别采用丁腈橡胶材料或聚氨酯材料加工形成,多个第一密封部42和多个第二密封部43可以分别形成为空气间隙密封,以此形成无瓦结构的多介质密封受油器。通过安装密封件41、第一密封部42和第二密封部43既可保证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正常工作时,能有效的工作,又能防止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发生故障时,第一转动套22和第二转动套23可能会被卡住,从而使第一转动套22和第二转动套23分别与转动轴21同步旋转。但由于密封件41可以为软材料,所以第二转动套23永远不会与缸体10“粘连”,从而缸体10始终保持静止,保证装配在缸体10上的固定油管也保持相对静止,避免“切割”固定油管事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个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31组件和第二轴承32组件。
具体地,第一轴承31组件包括第一轴承31和第二轴承32,转动轴21和第一转动套22设在第一轴承31上,第二轴承32与第一轴承31在转动轴21的径向上相对设置,第二轴承32与第二转动套23和缸体10相连。第二轴承32组件与第一轴承31组件间隔开布置,第二轴承32组件包括第三轴承33和第四轴承34,转动轴21和第一转动套22设在第三轴承33上,第三轴承33与第四轴承34在转动轴21的径向上相对设置,第四轴承34与第二转动套23和缸体10相连。
换句话说,多个轴承组件主要由第一轴承31组件和第二轴承32组件组成。其中,第一轴承31组件主要包括第一轴承31和第二轴承32,转动轴21和第一转动套22可以安装在第一轴承31上,第二轴承32与第一轴承31可以在转动轴21的径向上相对设置,第二轴承32可以与第二转动套23和缸体10相连。第二轴承32组件可以与第一轴承31组件间隔开布置,第二轴承32组件主要包括第三轴承33和第四轴承34,转动轴21和第一转动可以套设在第三轴承33上,第三轴承33与第四轴承34可以在转动轴21的径向上相对设置,第四轴承34可以与第二转动套23和缸体10相连。第一轴承31、第二轴承32、第三轴承33和第四轴承34可以相互配合,并对转轴组件20进行径向定位以支撑转轴组件20,通过采用轴承组件代替浮动瓦和瓦座,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并从根本上避免了烧瓦事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轴承31、第二轴承32、第三轴承33和第四轴承34分别形成为滚珠向心轴承或推力轴承。
也就是说,第一轴承31、第二轴承32、第三轴承33和第四轴承34可以分别采用滚珠向心轴承或推力轴承。滚珠向心轴承或推力轴承能够使转动轴21的转轴浮在介质中旋转,并且滚珠向心轴承或推力轴承性能稳定且可靠,能够很好地对转轴组件20进行径向定位以支撑转轴组件20,很好代替了浮动瓦和瓦座结构,从根本上避免了烧瓦事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还包括:端盖50,端盖50为两个,两个端盖50分别设在缸体10的相对两侧且与缸体10相连。
换句话说,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还可以包括端盖50,端盖50可以为两个,两个端盖50可以分别安装在缸体10的相对两侧并且与缸体10相连,端盖50可以保证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总而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采用轴承组件代替浮动瓦和瓦座,利用轴承组件对转轴组件20进行径向定位以支撑转轴组件20,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并从根本上避免了烧瓦事故。该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100整体结构紧凑,密封性好,漏油量少,便于安装和维护。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优选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或“优选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用于将压力油输送至接力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包括:
缸体,所述缸体内限定有腔室,所述缸体上间隔开布置有多个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压力油口和泄露回油口;
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设在所述腔室内且与所述缸体相连,所述转轴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出所述缸体,所述转轴组件内限定有油路腔,所述转轴组件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压力油口相对应的转轴油孔和转轴芯孔,多个所述转轴芯孔分别与多个所述转轴油孔相对应且分别与多个所述压力油口相配合以在所述油路腔内形成多个油路,所述接力器设在所述转轴组件的伸出所述缸体的一端上,所述接力器内限定有多个分别与所述油路相对应的活塞腔以使多个油路之间形成联动循环;
多个轴承组件,多个所述轴承组件设在所述转轴组件的外壁面上且沿其轴向间隔开布置以由多个所述轴承组件对所述转轴组件进行径向定位;
多个密封件,多个所述密封件分别设在所述转轴组件和所述缸体之间以封闭所述转轴组件和所述缸体之间的间隙,多个所述密封件沿所述转轴组件的轴向间隔开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形成为柱状,所述压力油口包括第一压力油口和第二压力油口,所述转轴油孔包括第一转轴油孔和第二转轴油孔,所述第一压力油口和所述第二压力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油孔和所述第二转轴油孔相对应以在所述油路腔内分别形成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接力器内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连通的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泄露回油口为两个,两个所述泄露回油口间隔开布置在所述缸体的上端的两侧,所述第一压力油口和所述第二压力油口间隔开布置在两个所述泄露回油口之间,两个所述泄露回油口与所述第一压力油口和所述第二压力油口分别通过软管与油箱相连通以导入或回收所述压力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包括:
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设在所述腔室内且与所述缸体相连,所述转动轴内限定有所述油路腔,所述转动轴上间隔开布置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一转轴油孔和所述第二转轴油孔,所述油路腔内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油孔和第二转轴油孔相对应的第一转轴芯孔和第二转轴芯孔,所述第一压力油口、第一转轴油孔和第一转轴芯孔之间通过第一油管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一油路,第二压力油口、第二转轴油孔和第二转轴芯孔之间通过第二油管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二油路;
第一转动套,所述第一转动套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一转动套与所述转动轴之间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密封部;
第二转动套,所述第二转动套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套上,所述第二转动套与所述第一转动套之间沿所述第一转动套的轴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转动套与所述缸体之间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密封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油孔和所述第二转轴油孔分别沿所述转动轴的径向延伸以形成径向通道,所述第一转轴芯孔和所述第二转轴芯孔分别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延伸以形成轴向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密封件分别形成为丁腈橡胶材料件或聚氨酯材料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密封部和多个所述第二密封部分别形成为丁腈橡胶材料件、聚氨酯材料件或空气间隙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轴承组件包括:
第一轴承组件,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转动轴和所述第一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上,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轴承在所述转动轴的径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二转动套和所述缸体相连;
第二轴承组件,所述第二轴承组件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间隔开布置,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包括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转动轴和所述第一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三轴承上,所述第三轴承与所述第四轴承在所述转动轴的径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四轴承与所述第二转动套和所述缸体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和所述第四轴承分别形成为滚珠向心轴承或推力轴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为两个,两个所述端盖分别设在所述缸体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缸体相连。
CN201811229088.9A 2018-10-22 2018-10-22 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 Active CN1091397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9088.9A CN109139702B (zh) 2018-10-22 2018-10-22 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9088.9A CN109139702B (zh) 2018-10-22 2018-10-22 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9702A true CN109139702A (zh) 2019-01-04
CN109139702B CN109139702B (zh) 2020-04-28

Family

ID=64808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29088.9A Active CN109139702B (zh) 2018-10-22 2018-10-22 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3970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9955A (ja) * 2001-05-11 2002-11-27 Nitto Seiko Co Ltd 動圧軸受けの軸構造
CN2921345Y (zh) * 2006-04-20 2007-07-11 四川日机密封件有限公司 用于水轮机的剖分式受油器装置
CN105909452A (zh) * 2016-06-01 2016-08-31 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受油器及设有该受油器的水轮机
CN106050521A (zh) * 2016-07-18 2016-10-26 湖南云箭科技有限公司 转桨式水轮机受油器及具有该受油器的转桨式水轮机
CN107504191A (zh) * 2017-10-13 2017-12-22 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 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9955A (ja) * 2001-05-11 2002-11-27 Nitto Seiko Co Ltd 動圧軸受けの軸構造
CN2921345Y (zh) * 2006-04-20 2007-07-11 四川日机密封件有限公司 用于水轮机的剖分式受油器装置
CN105909452A (zh) * 2016-06-01 2016-08-31 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受油器及设有该受油器的水轮机
CN106050521A (zh) * 2016-07-18 2016-10-26 湖南云箭科技有限公司 转桨式水轮机受油器及具有该受油器的转桨式水轮机
CN107504191A (zh) * 2017-10-13 2017-12-22 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 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9702B (zh) 202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68816U (zh) 一种高速离心式压缩机用磁性液体密封装置
CN209041569U (zh) 一种低温泵用组合密封装置
CN102062107A (zh) 一种长轴多级轴向流液下泵和输送光气方法
CN105909897B (zh) 一种自动补偿式高压回转接头
CN102216627A (zh) 用于液体静压或液体动压轴承的环,配备有这样的环的液动力机器和在轴体上安装这样的环的方法
CN106931262A (zh) 一种旋转供液装置
CN201866240U (zh) 一种组合式双端面机械密封
CN109139702A (zh) 无瓦结构单介质与多介质密封受油器
CN205533394U (zh) 一种潜水电泵
CN209083565U (zh) 排气侧内置氮气密封的螺杆真空泵
CN204984962U (zh) 一种耐磨式液下泵
CN208885678U (zh) 机器人运动关节专用叶片摆动式液压缸
CN103629357A (zh) 叶片式回转阀的密封机构
CN209100335U (zh) 无泄漏轴密封潜水泵
CN109236539A (zh) 一种液压操作的轮毂无油的转桨式水轮机结构
CN201875137U (zh) 一种集装式复合动密封结构
CN108716468A (zh) 一种高效密封给水泵
CN208442026U (zh) 一种单双吸混合型中开式离心泵
CN112177553A (zh) 双密封井口密封装置及方法
CN107355543A (zh) 一种外冲洗内置轴承集装式机械密封
CN2921345Y (zh) 用于水轮机的剖分式受油器装置
CN109617318B (zh) 潜水电机及潜水泵
CN204153147U (zh) 泵送防泄漏机械密封装置
CN209146027U (zh) 一种液压角振动台用的摆动液压马达
CN201991790U (zh) 长轴多级轴向流液下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eng Jisi

Inventor after: Zheng Chengyao

Inventor after: Xiao Wei

Inventor after: Yuan Youtian

Inventor before: Zheng Chengyao

Inventor before: Xiao Wei

Inventor before: Yuan Youti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