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20156A - 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20156A
CN109120156A CN201710486347.5A CN201710486347A CN109120156A CN 109120156 A CN109120156 A CN 109120156A CN 201710486347 A CN201710486347 A CN 201710486347A CN 109120156 A CN109120156 A CN 109120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ost circuit
output
buck
bridge
iso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863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永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48634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201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20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201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02M3/3359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having a synchronous rectifier circuit or a synchronous freewheeling circui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67Converter structures employing plural converter units, other than for parallel operation of the units on a single load
    • H02M1/007Plural converter units in cascade

Abstract

本文公布了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包括:采用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开关管;整流管;第一电感;输出电容;其中,所述移相全桥变换单元的两个输出端中,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输出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所述开关管的另一端、以及所述整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移相全桥变换单元的输入端作为所述隔离BUCK‑BOOST电路的输入电压端,输出电容作为所述隔离BUCK‑BOOST电路的输出电压端。本申请能够适应宽输入电压范围且满足电气隔离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直流/直流变换器,如图1所示的BUCK-BOOST电路在较宽的输入电压范围内相比BUCK电路或者BOOST电路在整个输入电压范围内都能维持较高的效率。因此,图1所示的BUCK-BOOST电路在非隔离场合使用广泛。但是,对于有电气隔离要求的场合下,由于隔离的中间总线电源输入电压范围宽,因此,图1所示BUCK-BOOST电路并不适用。因此,需要一种适应宽输入电压范围且满足电气隔离要求的BUCK-BOOST电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能够适应宽输入电压范围且满足电气隔离要求。
本申请提供了:
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包括:
采用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
开关管;
整流管;
第一电感;
输出电容;
其中,所述移相全桥变换单元的两个输出端中,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输出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所述开关管的另一端、以及所述整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移相全桥变换单元的输入端作为所述隔离BUCK-BOOST电路的输入电压端,输出电容作为所述隔离BUCK-BOOST电路的输出电压端。
其中,所述移相全桥变换单元,包括:
超前桥臂;
滞后桥臂;
谐振电感;
隔离变压器;
输出整流电路;
其中,所述超前桥臂与所述滞后桥臂并联;所述隔离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中,一个输入端串联所述谐振电感并连接所述超前桥臂,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滞后桥臂,所述隔离变压器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整流电路。
其中,所述移相全桥变换单元,包括:
超前桥臂;
滞后桥臂;
谐振电感;
隔离变压器;
箝位电路;
输出整流电路;
其中,所述超前桥臂、所述箝位电路、以及所述滞后桥臂并联;所述隔离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中,一个输入端串联所述谐振电感并连接所述超前桥臂,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滞后桥臂,所述隔离变压器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整流电路。
其中,所述谐振电感为单绕组谐振电感或双绕组谐振电感。
其中,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箝位电路与所述谐振电感之间。
其中,所述隔离变压器为双绕组变压器或三绕组变压器。
其中,所述输出整流电路为全桥整流电路或全波整流电路。
其中,所述移相全桥变换单元,还包括:隔直电容;所述隔直电容连接在所述谐振电感与所述隔离变压器之间。
其中,所述超前桥臂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两个输入端中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谐振电感的一端,所述谐振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源极、以及所述第三开关管漏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滞后桥臂的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滞后桥臂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滞后桥臂包括:第二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两个输入端中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超前桥臂的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连接与所述超前桥臂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输出整流电路包括:第一同步整流管、第二同步整流管、第三同步整流管、第四同步整流管,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同步整流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同步整流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同步整流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同步整流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隔离变压器两个输出端中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四同步整流管的漏极,另一个输出端连接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三同步整流管的漏极。
其中,所述箝位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超前桥臂与所述滞后桥臂的一个连接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超前桥臂与所述滞后桥臂的另一个连接端。
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BUCK-BOOST电路,所述BUCK-BOOST电路包括:采用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开关管、整流管、第一电感;其中,所述移相全桥变换单元的两个输出端中,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所述开关管的另一端、以及所述整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隔离BUCK-BOOST电路的输出电压端;所述移相全桥变换单元的输入端作为所述隔离BUCK-BOOST电路的输入电压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输入电压和隔离变压器的匝比乘积大于输出电压时,所述整流管一直导通,所述BUCK-BOOST电路工作于降压模式;在输入电压和隔离变压器的匝比乘积小于以及等于输出电压时,所述开关管以及所述整流管互补导通,所述隔离BUCK-BOOST电路工作于升压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采用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代替BUCK开关单元构成隔离BUCK-BOOST电路,可适用于宽输入电压范围且满足电气隔离要求的场合。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相关技术中BUCK-BOOST电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BUCK-BOOST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隔离BUCK-BOOST电路降压模式下的主要波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隔离BUCK-BOOST电路升压模式下的主要波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包括:
采用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11;
开关管Q5;
整流管Q6;
电感L1;
输出电容C0;
其中,所述移相全桥变换单元11的两个输出端中,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另一个输出端与开关管Q5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输出电容C0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所述开关管Q5的另一端、以及所述整流管Q6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管Q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电容C0的另一端;所述移相全桥变换单元11的输入端作为所述隔离BUCK-BOOST电路的输入电压端Vin,输出电容作为所述隔离BUCK-BOOST电路的输出电压端Vout。
本实施例中,由采用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代替BUCK开关单元构成隔离BUCK-BOOST电路,可适用于宽输入电压范围且满足电气隔离要求的场合。
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采用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11,可以包括:一组包括开关管Q1和开关管Q3的超前桥臂111、一组包括开关管Q2和开关管Q4构成的滞后桥臂112、一个谐振电感Lr、一个隔直电容C1、隔离变压器T1以及包括同步整流管SR1、SR2、SR3、SR4构成的输出整流电路113。
其中,所述超前桥臂111中,开关管Q1的源极与所述开关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T1两个输入端中的一个输入端通过隔直电容C1连接谐振电感Lr的一端,谐振电感Lr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的源极、以及所述开关管Q3的漏极;开关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滞后桥臂112的一端,所述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滞后桥臂112的另一端。具体的,开关管Q1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2的漏极并作为输入电压端Vin的正极,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开关管Q4的源极并作为输入电压端Vin的负极。
其中,所述滞后桥臂112中,开关管Q2的源极与开关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T1两个输入端中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源极、以及所述开关管Q4的漏极;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超前桥臂111的一端,所述开关管Q4的源极连接与所述超前桥臂111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输出整流电路113中,同步整流管SR1的源极与同步整流管SR3的漏极连接,同步整流管SR2的源极与所述同步整流管SR4的漏极连接,所述同步整流管SR1的漏极与所述同步整流管SR2的漏极连接,同步整流管SR3的源极与同步整流管SR4的源极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T1两个输出端中的一个输出端连接同步整流管SR2的源极、以及同步整流管SR4的漏极,另一个输出端连接同步整流管SR1的源极、以及同步整流管SR3的漏极。
本实施例中,所述采用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11中隔离变压器T1可以为双绕组隔离变压器,也可以为三绕组隔离变压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采用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11中输出整流电路113可以为全桥整流电路,也可以为全波整流电路。
本实施例中,所述采用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11中可以取消隔直电容C1。
本实施例中,所述采用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11中谐振电感Lr可以是单绕组谐振电感,也可以是双绕组谐振电感。
本实施例中,图2所示BUCK-BOOST电路电路可工作于降压模式和升压模式。
在输入电压Vin和隔离变压器T1的匝比N(副边:原边)乘积大于输出电压Vout时,后级BOOST电路整流管Q6一直导通,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11和电感L1形成隔离BUCK电路。此时,隔离BUCK-BOOST电路工作于降压模式,降压模式工作时主要波形如图3所示。图3中,波形从上至下分别为Q1和Q3的驱动波形,Q2和Q4的驱动波形,Q5和Q6的驱动波形,iL1为电感L1的电流波形。其中,Q1和Q3的驱动信号互补;Q2和Q4的驱动信号互补;Q5无驱动信号,Q6一直有驱动信号。同步整流管SR1、SR2、SR3、SR4的驱动信号和开关管Q1、Q2、Q3、Q4相对应,在此不做描述。当Q6、Q1和Q4导通时,电感L1电流上升,上升斜率为(Vin*N-Vout)/L1;当Q6、Q3和Q4导通时,电感L1电流下降,下降斜率为-Vout/L1。当Q6、Q2和Q3导通时,电感L1电流上升,上升斜率为(Vin*N-Vout)/L1;当Q6、Q1和Q2导通时,电感L1电流下降,下降斜率为-Vout/L1。降压模式工作时,电感L1工作于BUCK模式。
在输入电压Vin和变压器的匝比N(副边:原边)乘积小于以及等于输出电压Vout时,后级BOOST电路开关管Q5以及整流管Q6互补导通,Q5、Q6、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11以及电感L1形成隔离BUCK-BOOST电路。此时,隔离BUCK-BOOST电路工作于升压模式,升压模式工作的主要波形如图4所示。图4中,波形从上至下分别为Q1和Q3的驱动波形,Q2和Q4的驱动波形,Q5和Q6的驱动波形,iL1为电感L1的电流波形。Q1和Q3的驱动信号互补;Q2和Q4的驱动信号互补;Q5和Q6的驱动信号互补。同步整流管SR1、SR2、SR3、SR4的驱动信号和开关管指Q1、Q2、Q3、Q4信号相对应,在此不做描述。当Q1、Q4和Q5导通时,电感L1电流上升,上升斜率为Vin*N/L1;Q1、Q4和Q6导通时,电感L1电流下降,下降斜率为(Vin*N-Vout)/L1;当Q3、Q4和Q6导通时,电感L1电流下降,下降斜率为-Vout/L1。当Q3、Q2和Q5导通时,电感L1电流上升,上升斜率为Vin*N/L1;Q3、Q2和Q6导通时,电感L1电流下降,下降斜率为(Vin*N-Vout)/L1;当Q1、Q2和Q6导通时,电感L1电流下降,下降斜率为-Vout/L1。升压模式工作时,电感L1工作于BUCK-BOOST模式。
综上可知,由采用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代替BUCK开关单元构成隔离BUCK-BOOST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适用于宽输入电压范围且满足电气隔离要求的场合。
上文所述开关管可以是二极管、MOS管、晶体三极管,三种开关器件的一种或多种,以组合形式构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晶体管(如JFET)的形式构成。
实际应用中,本申请优选实施例具体参数可以采用如下:Vin=36-75V;Vout=12V;变压器T1副边和原边匝比N=1/4;电感L1为1uH;Q1、Q2、Q3、Q4为100V的MOSFET,型号为FDMS86181;同步整流管SR1、SR2、SR3、SR4、Q5、Q6为25V的MOSFET,型号为BSC040N10NS5;谐振电感Lr为1.6uH;隔直电容C1为141uF;移相全桥变换单元的开关频率为100KHz;BOOST单元的开关频率为200KHz。
除了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还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下面对本申请的其他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该隔离BUCK-BOOST电路在图2所示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箝位电路114,箝位电路114主要起到抑制副边同步整流管SR1、SR2、SR3、SR4关断电压尖峰的作用。其中,超前桥臂111、箝位电路114、以及滞后桥臂112并联;所述隔离变压器T1的两个输入端中,一个输入端通过隔直电容C1串联谐振电感Lr并连接超前桥臂111,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滞后桥臂112,所述隔离变压器T1的两个输出端连接输出整流电路113。如图5所示,所述箝位电路可以包括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其中,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超前桥臂111与滞后桥臂112的一个连接端,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超前桥臂111与滞后桥臂112的另一个连接端。这里,D1、D2主要起到抑制副边同步整流管SR1、SR2、SR3、SR4关断电压尖峰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电路中采用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11也可以取消隔直电容C1。
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该隔离BUCK-BOOST电路在图2电路的基础上,将单绕组谐振电感Lr用一个双绕组谐振电感Lr代替,并增加了箝位电路114。双绕组谐振电感Lr和箝位电路114主要起到抑制副边同步整流管SR1、SR2、SR3、SR4关断电压尖峰的作用。这里,箝位电路114的结构可参照上文所述,不再赘述。这里,双绕组谐振电感Lr的四个端中,一侧的两端均连接在Q1源极、Q3漏极的连接点,另一侧的两端中一端通过隔直电容C1连接隔离变压器T1的一个输入端、另一端连接在箝位电路114中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电路中采用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11也可以取消隔直电容C1。
参见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该隔离BUCK-BOOST电路在图6的基础上增加了电阻R1,电阻R1连接在所述箝位电路114与双绕组谐振电感Lr之间。这里,箝位电路114的结构可参照上文所述,不再赘述。这里,双绕组谐振电感Lr的四个端中,一侧的两端均连接在Q1源极、Q3漏极的连接点,另一侧的两端中一端通过隔直电容C1连接隔离变压器T1的一个输入端、另一端通过电阻R1连接在箝位电路114中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电路中采用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11也可以取消隔直电容C1。
本文中,以上所述任意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中隔离变压器T1可以为副边有中心抽头的三绕组变压器并且输出整流方式为全波整流。
本文中,以上所述任意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中,均可以去掉隔直电容C1。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文中任意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输入电压Vin和隔离变压器T1的匝比(副边:原边)乘积大于输出电压时,后级BOOST电路整流管Q6一直导通,此时,采用变压器隔离T1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11和电感L1形成隔离BUCK电路,所述隔离BUCK-BOOST电路工作于降压模式;在输入电压Vin和隔离变压器T1的匝比(副边:原边)乘积小于以及等于输出电压时,后级BOOST电路开关管Q5以及整流管Q6互补导通,此时,Q5、Q6、移相全桥变换单元11以及电感L1形成隔离BUCK-BOOST电路,所述隔离BUCK-BOOST电路工作于升压模式。
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方法工作时各部分的波形如图3、图4所示,不再赘述。本申请的上述方法,可适用于宽输入电压范围且满足电气隔离要求的场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例如处理器)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通过集成电路来实现其相应功能,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例如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于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来实现其相应功能。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
开关管;
整流管;
第一电感;
输出电容;
其中,所述移相全桥变换单元的两个输出端中,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输出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所述开关管的另一端、以及所述整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移相全桥变换单元的输入端作为所述隔离BUCK-BOOST电路的输入电压端,输出电容作为所述隔离BUCK-BOOST电路的输出电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BUCK-BOOST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全桥变换单元,包括:
超前桥臂;
滞后桥臂;
谐振电感;
隔离变压器;
输出整流电路;
其中,所述超前桥臂与所述滞后桥臂并联;所述隔离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中,一个输入端串联所述谐振电感并连接所述超前桥臂,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滞后桥臂,所述隔离变压器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整流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BUCK-BOOST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全桥变换单元,包括:
超前桥臂;
滞后桥臂;
谐振电感;
隔离变压器;
箝位电路;
输出整流电路;
其中,所述超前桥臂、所述箝位电路、以及所述滞后桥臂并联;所述隔离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中,一个输入端串联所述谐振电感并连接所述超前桥臂,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滞后桥臂,所述隔离变压器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整流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隔离BUCK-BOOST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电感为单绕组谐振电感或双绕组谐振电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BUCK-BOOST电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箝位电路与所述谐振电感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隔离BUCK-BOOST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变压器为双绕组变压器或三绕组变压器。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隔离BUCK-BOOST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整流电路为全桥整流电路或全波整流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隔离BUCK-BOOST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相全桥变换单元,还包括:隔直电容;所述隔直电容连接在所述谐振电感与所述隔离变压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隔离BUCK-BOOST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前桥臂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
所述隔离变压器两个输入端中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谐振电感的一端,所述谐振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源极、以及所述第三开关管漏极;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滞后桥臂的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滞后桥臂的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隔离BUCK-BOOST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滞后桥臂包括:第二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
所述隔离变压器两个输入端中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超前桥臂的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连接与所述超前桥臂的另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隔离BUCK-BOOST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整流电路包括:第一同步整流管、第二同步整流管、第三同步整流管、第四同步整流管,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同步整流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同步整流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同步整流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同步整流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隔离变压器两个输出端中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同步整流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四同步整流管的漏极,另一个输出端连接第一同步整流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三同步整流管的漏极。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BUCK-BOOST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箝位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超前桥臂与所述滞后桥臂的一个连接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超前桥臂与所述滞后桥臂的另一个连接端。
13.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BUCK-BOOST电路,所述BUCK-BOOST电路包括:采用变压器隔离的移相全桥变换单元、开关管、整流管、第一电感;其中,所述移相全桥变换单元的两个输出端中,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所述开关管的另一端、以及所述整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隔离BUCK-BOOST电路的输出电压端;所述移相全桥变换单元的输入端作为所述隔离BUCK-BOOST电路的输入电压端;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输入电压和隔离变压器的匝比乘积大于输出电压时,所述整流管一直导通,所述BUCK-BOOST电路工作于降压模式;
在输入电压和隔离变压器的匝比乘积小于以及等于输出电压时,所述开关管以及所述整流管互补导通,所述隔离BUCK-BOOST电路工作于升压模式。
CN201710486347.5A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91201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86347.5A CN109120156A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86347.5A CN109120156A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20156A true CN109120156A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33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86347.5A Pending CN109120156A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2015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9823A (zh) * 2019-08-07 2019-11-08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直流降压电路、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50567A (zh) * 2020-11-12 2021-0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电源、电源提供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769205A (zh) * 2020-12-29 2021-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提供装置、充电方法及系统
WO2022142803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提供装置、充电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5509A (zh) * 2003-04-24 2003-11-12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带有箝位电路的软开关全桥移相电路及其箝位方法
CN1801591A (zh) * 2005-01-08 2006-07-12 艾默生网络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电感电压箝位全桥软开关电路
CN101841252A (zh) * 2010-05-11 2010-09-22 英伟力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能量解耦的光伏并网逆变器
CN101895199A (zh) * 2010-07-02 2010-11-24 华中科技大学 隔离型Buck-Boost直流变换器
CN102299632A (zh) * 2011-08-30 2011-12-2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Buck-Boost直流变换器
CN202178708U (zh) * 2011-07-29 2012-03-28 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相全桥原边钳位电路
CN204615655U (zh) * 2015-05-12 2015-09-02 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储能逆变器的双向直流变换电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5509A (zh) * 2003-04-24 2003-11-12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带有箝位电路的软开关全桥移相电路及其箝位方法
CN1801591A (zh) * 2005-01-08 2006-07-12 艾默生网络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电感电压箝位全桥软开关电路
CN101841252A (zh) * 2010-05-11 2010-09-22 英伟力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能量解耦的光伏并网逆变器
CN101895199A (zh) * 2010-07-02 2010-11-24 华中科技大学 隔离型Buck-Boost直流变换器
CN202178708U (zh) * 2011-07-29 2012-03-28 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相全桥原边钳位电路
CN102299632A (zh) * 2011-08-30 2011-12-2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Buck-Boost直流变换器
CN204615655U (zh) * 2015-05-12 2015-09-02 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储能逆变器的双向直流变换电路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9823A (zh) * 2019-08-07 2019-11-08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直流降压电路、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50567A (zh) * 2020-11-12 2021-0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电源、电源提供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2100196A1 (zh) * 2020-11-12 2022-05-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电源、电源提供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769205A (zh) * 2020-12-29 2021-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提供装置、充电方法及系统
WO2022142803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提供装置、充电方法及系统
WO2022142802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提供装置、充电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02678B2 (en) High power factor isolated buck-typ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onverter
CN103563232B (zh) 多相谐振转换器
CN104052293B (zh) 多相直流/直流转换器
EP2110937B1 (en) Insulation type ac-dc converter and led dc power suppl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396140B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05874701B (zh) 高频串联交流调压器
US20120044722A1 (en) Isolated switching converter
CN107994772A (zh) 一种dc-dc变换器
KR20070103578A (ko) 능동 클램프 전류원 푸쉬풀 직류-직류 컨버터
CN106533178B (zh) 隔离型开关电源和隔离型开关电源控制方法
CN103872919A (zh)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直流-直流变换系统
CN1937385A (zh) 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
CN105932880A (zh) 谐振转换器的基于磁化电流的控制
CN109120156A (zh) 一种隔离buck-boost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TWI513164B (zh) 返馳式主動箝位電源轉換器
US20170264205A1 (en) Bidirectional isolated multi-level dc-dc converter and method thereof
US20200106303A1 (en) Ac-ac converter
CN103795237A (zh) 无桥降压apfc电路
CN106981990A (zh) 单向隔离式多阶直流-直流电能转换装置及其方法
CN103647448B (zh) 集成降压-反激式高功率因数恒流电路及装置
Shin et al. Analysis of LLC resonant converter with current-doubler rectification circuit
CN203617902U (zh) 集成降压-反激式高功率因数恒流电路及装置
JP6507948B2 (ja) 昇降圧インバータ回路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0537320B (zh) 一个相断开或短路时操作基于矩阵转换器的整流器的装置和方法
JP6297565B2 (ja) 不平衡な二相dcグリッドのための整流器回路及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