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10679A - 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10679A
CN109110679A CN201810263890.3A CN201810263890A CN109110679A CN 109110679 A CN109110679 A CN 109110679A CN 201810263890 A CN201810263890 A CN 201810263890A CN 109110679 A CN109110679 A CN 109110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
around chamber
slippage slot
sliding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638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来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26389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106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10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067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6Endless track vehicles with tracks without ground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17/00Safety devices, e.g. for limiting or indicating lifting force
    • B66F17/003Safety devices, e.g. for limiting or indicating lifting force for fork-lift tru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66F9/07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F9/07572Propulsion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66F9/07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F9/20Means for actuating or controlling masts, platforms, or forks
    • B66F9/22Hydraulic device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包括车身以及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车身上方的架体,所述架体左侧端面内设有槽口朝左且上下延展设置的第一滑移槽,所述第一滑移槽前后端壁中滑移安装有前后延展设置的滑移板,所述滑移板中设有第一螺形孔,所述第一螺形孔中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滑移槽上方的所述架体中设有第一转向腔,所述第一螺杆底部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滑移槽底壁中且顶部穿通所述第一滑移槽内顶壁且伸入所述第一转向腔中,所述第一转向腔中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底部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杆顶部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向轴。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泥煤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泥煤加工厂中常常依靠人力对泥煤进行搬运操作,其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现有中也有较多自动化泥煤装置,但其使用成本较高且操作过程极为复杂,难以满足现有所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装置的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包括车身以及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车身上方的架体,所述的架体顶部端面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有防尘板,所述架体左侧端面内设有槽口朝左且上下延展设置的第一滑移槽,所述第一滑移槽前后端壁中滑移安装有前后延展设置的滑移板,所述滑移板上设有助滑装置,所述滑移板中设有第一螺形孔,所述第一螺形孔中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滑移槽上方的所述架体中设有第一转向腔,所述第一螺杆底部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滑移槽底壁中且顶部穿通所述第一滑移槽内顶壁且伸入所述第一转向腔中,所述第一转向腔中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底部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杆顶部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腔右侧的所述架体中设有第二转向腔,所述第二转向腔与所述第一转向腔之间相互通联设置有通联槽,所述第二转向腔中可转动的设置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与所述第二同步轮之间传动配合连接有穿通所述通联槽的同步带,所述第二转向腔下方的所述架体设置有上下延展设置有第三转向腔,所述第三转向腔内顶壁转动安装有第一锥状轮,所述第一锥状轮顶部端面固定设有穿通所述第三转向腔内顶壁且伸入所述第二转向腔中并与所述第二同步轮底部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三转向腔左侧内壁中上下延展设置有第二滑移槽,所述第二滑移槽中滑移安装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中设有第二螺形孔,所述第二螺形孔中配合安装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顶部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滑移槽内顶壁中,且底部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滑移槽内底壁中的第一电转机动力连接,所述滑移块右侧端面内设有第二电转机,所述第二电转机的输出轴伸入所述第三转向腔中且右侧尾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状轮,所述车身顶部端面固定设有伸入所述第三转向腔中的第三转向轴,所述第三转向轴与所述第三转向腔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三转向轴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锥状轮相配合的第三锥状轮,所述第三转向腔右侧的所述架体设有警示组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警示组件包括上下延展设置与所述架体中且位于所述第三转向腔右侧的第三滑移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滑移槽内底壁中的第四转向腔,所述第四转向腔中转动配合安装有左侧端伸入所述第三转向腔中第四转向轴,所述第三转向腔中的所述第四转向轴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三锥状轮配合连接的第四锥状轮,所述第三滑移槽中滑移安装有滑移臂,所述第四转向腔中的所述第四转向轴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滑移臂底部端面顶压滑动配合连接的偏心轮,所述滑移臂顶部端面设有电联头,所述第三滑移槽内顶壁设有与所述电联头相配合的供电片,所述架体顶部端面右侧设有与所述电联头电联的闪光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滑移槽左右端壁中互称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中固定设有与所述滑移臂固定连接的导移块,所述限位槽内顶壁设有与所述导移块固定连接的弹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车身底部设置有步进装置,所述车身顶部端面设有环状槽,所述架体底部端设有多组伸入所述环状槽中且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一滚珠。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移板左侧端面底部前后互称设有叉杆,所述叉杆左侧端面设有斜形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助滑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滑移板右侧端面上的轴套,所述轴套右侧端面内呈上下方向设有多组第二滚珠,且每组所述第二滚珠均与所述第一滑移槽右侧内壁相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使用简便,通过架体左侧端面内设有槽口朝左且上下延展设置的第一滑移槽,第一滑移槽前后端壁中滑移安装有前后延展设置的滑移板,滑移板中设有第一螺形孔,第一螺形孔中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杆,第一滑移槽上方的架体中设有第一转向腔,第一螺杆底部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滑移槽底壁中且顶部穿通第一滑移槽内顶壁且伸入第一转向腔中,第一转向腔中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同步轮,第一同步轮底部固定设有与第一螺杆顶部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向轴,第一转向腔右侧的架体中设有第二转向腔,第二转向腔与第一转向腔之间相互通联设置有通联槽,第二转向腔中可转动的设置第二同步轮,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之间传动配合连接有穿通通联槽的同步带,第二转向腔下方的架体设置有上下延展设置有第三转向腔,第三转向腔内顶壁转动安装有第一锥状轮,第一锥状轮顶部端面固定设有穿通第三转向腔内顶壁且伸入第二转向腔中并与第二同步轮底部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向轴,第三转向腔左侧内壁中上下延展设置有第二滑移槽,第二滑移槽中滑移安装有滑移块,滑移块中设有第二螺形孔,第二螺形孔中配合安装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顶部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二滑移槽内顶壁中,且底部与固定设置于第二滑移槽内底壁中的第一电转机动力连接,滑移块右侧端面内设有第二电转机,第二电转机的输出轴伸入第三转向腔中且右侧尾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状轮,车身顶部端面固定设有伸入第三转向腔中的第三转向轴,第三转向轴与第三转向腔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第三转向腔中的第三转向轴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二锥状轮相配合的第三锥状轮,第三转向腔右侧的架体设有警示组件,从而实现自动装卸操作,可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同时具有提醒功能,可大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车身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包括车身40以及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车身40上方的架体10,所述的架体10顶部端面通过固定杆101固定连接有防尘板102,所述架体10左侧端面内设有槽口朝左且上下延展设置的第一滑移槽11,所述第一滑移槽11前后端壁中滑移安装有前后延展设置的滑移板12,所述滑移板12上设有助滑装置,所述滑移板12中设有第一螺形孔,所述第一螺形孔中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杆13,所述第一滑移槽11上方的所述架体10中设有第一转向腔16,所述第一螺杆13底部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滑移槽11底壁中且顶部穿通所述第一滑移槽11内顶壁且伸入所述第一转向腔16中,所述第一转向腔16中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同步轮17,所述第一同步轮17底部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杆13顶部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向轴161,所述第一转向腔16右侧的所述架体10中设有第二转向腔22,所述第二转向腔22与所述第一转向腔16之间相互通联设置有通联槽18,所述第二转向腔22中可转动的设置第二同步轮21,所述第一同步轮17与所述第二同步轮21之间传动配合连接有穿通所述通联槽18的同步带19,所述第二转向腔22下方的所述架体10设置有上下延展设置有第三转向腔24,所述第三转向腔24内顶壁转动安装有第一锥状轮31,所述第一锥状轮31顶部端面固定设有穿通所述第三转向腔24内顶壁且伸入所述第二转向腔22中并与所述第二同步轮21底部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向轴211,所述第三转向腔24左侧内壁中上下延展设置有第二滑移槽25,所述第二滑移槽25中滑移安装有滑移块26,所述滑移块26中设有第二螺形孔,所述第二螺形孔中配合安装有第二螺杆27,所述第二螺杆27顶部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滑移槽25内顶壁中,且底部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滑移槽25内底壁中的第一电转机28动力连接,所述滑移块26右侧端面内设有第二电转机29,所述第二电转机29的输出轴伸入所述第三转向腔24中且右侧尾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状轮30,所述车身40顶部端面固定设有伸入所述第三转向腔24中的第三转向轴42,所述第三转向轴42与所述第三转向腔24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向腔24中的所述第三转向轴42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锥状轮30相配合的第三锥状轮43,所述第三转向腔24右侧的所述架体10设有警示组件。
有益地,其中,所述警示组件包括上下延展设置与所述架体10中且位于所述第三转向腔24右侧的第三滑移槽36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滑移槽36内底壁中的第四转向腔32,所述第四转向腔32中转动配合安装有左侧端伸入所述第三转向腔24中第四转向轴33,所述第三转向腔24中的所述第四转向轴33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三锥状轮43配合连接的第四锥状轮34,所述第三滑移槽36中滑移安装有滑移臂37,所述第四转向腔32中的所述第四转向轴33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滑移臂37底部端面顶压滑动配合连接的偏心轮35,所述滑移臂37顶部端面设有电联头38,所述第三滑移槽36内顶壁设有与所述电联头38相配合的供电片39,所述架体10顶部端面右侧设有与所述电联头38电联的闪光灯23。
有益地,其中,所述第三滑移槽36左右端壁中互称设有限位槽50,所述限位槽50中固定设有与所述滑移臂37固定连接的导移块51,所述限位槽50内顶壁设有与所述导移块51固定连接的弹片52,所述弹片52用以将所述滑移臂37向下顶压而使所述电联头38与所述供电片39脱离连接。
有益地,其中,所述车身40底部设置有步进装置41,所述车身40顶部端面设有环状槽44,所述架体10底部端设有多组伸入所述环状槽44中且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一滚珠45。
有益地,其中,所述滑移板12左侧端面底部前后互称设有叉杆14,所述叉杆14左侧端面设有斜形面15。
有益地,其中,所述助滑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滑移板12右侧端面上的轴套60,所述轴套60右侧端面内呈上下方向设有多组第二滚珠,且每组所述第二滚珠均与所述第一滑移槽11右侧内壁相抵,从而可减少所述滑移板12上下滑动时的摩擦力,提高移动顺畅性。
本发明装置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滑移板12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一滑移槽11内底壁相抵,所述滑移块26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二滑移槽25内顶壁相抵,所述第二锥状轮30与所述第一锥状轮31相啮合,所述第三锥状轮43与所述第四锥状轮34相啮合,在所述弹片52的作用下所述滑移臂37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三滑移槽36内底壁相抵,且所述偏心轮35凸出部分远离所述滑移臂37底部端面,所述电联头38与所述供电片39脱离连接,所述闪光灯23处于非工作状态。
使用时,将所述叉杆14对准泥煤货架底部凹槽,然后利用所述步进装置41行进使所述叉杆14插入所述货架底部凹槽中,而后控制所述第二电转机29运行,所述第二电转机29运行后可带动所述第二锥状轮30、第一锥状轮31、第二同步轮21以及所述第一同步轮17转动,所述第一同步轮17转动后可通过所述第一转向轴161带动所述第一螺杆13转动而驱动所述滑移板12带动所述货物架向上滑动,当货物架上升至合适高度后控制所述第二电转机29停止运行,并同时驱动所述步进装置41行进至指定位置,位置到达后需要进行周向方位调节时,控制所述第一电转机28运行,使所述滑移块26向下滑动,当所述滑移块26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二滑移槽25内底壁相抵时,所述第二锥状轮30与所述第三锥状轮43相啮合,然后控制所述第二电转机29运行,所述第二电转机29运行后可通过所述第二锥状轮30与所述第三锥状轮43的配合而驱动所述架体10相对与所述车身40周向旋转,并同时可使所述第四锥状轮34相对于所述第三锥状轮43相对转动,由此可通过所述偏心轮35往复顶压所述滑移臂37而控制所述电联头38与所述供电片39间断式通断电操作,由此可控制所述闪光灯23持续闪烁而提醒周围人群相对远离,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方位调节后可通过所述第一电转机28、第二电转机29以及所述步进装置41的协同工作,从而可进行卸料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使用简便,通过架体左侧端面内设有槽口朝左且上下延展设置的第一滑移槽,第一滑移槽前后端壁中滑移安装有前后延展设置的滑移板,滑移板中设有第一螺形孔,第一螺形孔中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杆,第一滑移槽上方的架体中设有第一转向腔,第一螺杆底部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滑移槽底壁中且顶部穿通第一滑移槽内顶壁且伸入第一转向腔中,第一转向腔中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同步轮,第一同步轮底部固定设有与第一螺杆顶部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向轴,第一转向腔右侧的架体中设有第二转向腔,第二转向腔与第一转向腔之间相互通联设置有通联槽,第二转向腔中可转动的设置第二同步轮,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之间传动配合连接有穿通通联槽的同步带,第二转向腔下方的架体设置有上下延展设置有第三转向腔,第三转向腔内顶壁转动安装有第一锥状轮,第一锥状轮顶部端面固定设有穿通第三转向腔内顶壁且伸入第二转向腔中并与第二同步轮底部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向轴,第三转向腔左侧内壁中上下延展设置有第二滑移槽,第二滑移槽中滑移安装有滑移块,滑移块中设有第二螺形孔,第二螺形孔中配合安装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顶部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二滑移槽内顶壁中,且底部与固定设置于第二滑移槽内底壁中的第一电转机动力连接,滑移块右侧端面内设有第二电转机,第二电转机的输出轴伸入第三转向腔中且右侧尾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状轮,车身顶部端面固定设有伸入第三转向腔中的第三转向轴,第三转向轴与第三转向腔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第三转向腔中的第三转向轴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二锥状轮相配合的第三锥状轮,第三转向腔右侧的架体设有警示组件,从而实现自动装卸操作,可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同时具有提醒功能,可大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包括车身以及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车身上方的架体,所述的架体顶部端面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有防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左侧端面内设有槽口朝左且上下延展设置的第一滑移槽,所述第一滑移槽前后端壁中滑移安装有前后延展设置的滑移板,所述滑移板上设有助滑装置,所述滑移板中设有第一螺形孔,所述第一螺形孔中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滑移槽上方的所述架体中设有第一转向腔,所述第一螺杆底部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滑移槽底壁中且顶部穿通所述第一滑移槽内顶壁且伸入所述第一转向腔中,所述第一转向腔中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底部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杆顶部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腔右侧的所述架体中设有第二转向腔,所述第二转向腔与所述第一转向腔之间相互通联设置有通联槽,所述第二转向腔中可转动的设置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与所述第二同步轮之间传动配合连接有穿通所述通联槽的同步带,所述第二转向腔下方的所述架体设置有上下延展设置有第三转向腔,所述第三转向腔内顶壁转动安装有第一锥状轮,所述第一锥状轮顶部端面固定设有穿通所述第三转向腔内顶壁且伸入所述第二转向腔中并与所述第二同步轮底部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三转向腔左侧内壁中上下延展设置有第二滑移槽,所述第二滑移槽中滑移安装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中设有第二螺形孔,所述第二螺形孔中配合安装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顶部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滑移槽内顶壁中,且底部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滑移槽内底壁中的第一电转机动力连接,所述滑移块右侧端面内设有第二电转机,所述第二电转机的输出轴伸入所述第三转向腔中且右侧尾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状轮,所述车身顶部端面固定设有伸入所述第三转向腔中的第三转向轴,所述第三转向轴与所述第三转向腔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三转向轴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锥状轮相配合的第三锥状轮,所述第三转向腔右侧的所述架体设有警示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组件包括上下延展设置与所述架体中且位于所述第三转向腔右侧的第三滑移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滑移槽内底壁中的第四转向腔,所述第四转向腔中转动配合安装有左侧端伸入所述第三转向腔中第四转向轴,所述第三转向腔中的所述第四转向轴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三锥状轮配合连接的第四锥状轮,所述第三滑移槽中滑移安装有滑移臂,所述第四转向腔中的所述第四转向轴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滑移臂底部端面顶压滑动配合连接的偏心轮,所述滑移臂顶部端面设有电联头,所述第三滑移槽内顶壁设有与所述电联头相配合的供电片,所述架体顶部端面右侧设有与所述电联头电联的闪光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移槽左右端壁中互称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中固定设有与所述滑移臂固定连接的导移块,所述限位槽内顶壁设有与所述导移块固定连接的弹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底部设置有步进装置,所述车身顶部端面设有环状槽,所述架体底部端设有多组伸入所述环状槽中且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一滚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板左侧端面底部前后互称设有叉杆,所述叉杆左侧端面设有斜形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滑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滑移板右侧端面上的轴套,所述轴套右侧端面内呈上下方向设有多组第二滚珠,且每组所述第二滚珠均与所述第一滑移槽右侧内壁相抵。
CN201810263890.3A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 Withdrawn CN1091106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3890.3A CN109110679A (zh)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3890.3A CN109110679A (zh)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0679A true CN109110679A (zh) 2019-01-01

Family

ID=64822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63890.3A Withdrawn CN109110679A (zh)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1067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92161A (zh) 自动双向下料机
CN109110679A (zh) 一种改进型泥煤装置
CN108609543B (zh) 一种泥煤装置
CN108640036A (zh) 一种新型泥煤装置
CN205916641U (zh) 精益复合型传送系统
CN109132949A (zh) 一种改进型机车
CN108859907A (zh) 一种信箱装置
CN204209164U (zh) 一种三头专用阀门镗床
CN108394666A (zh) 一种搬运设备
CN209127911U (zh) 吊具自动锁紧装置
CN108394837A (zh) 一种机车
CN203599957U (zh) 主料道治具累积式排料机构
CN108609390A (zh) 一种用于信箱装置
CN108408655A (zh) 一种节省人力的搬运设备
CN108609384B (zh) 一种信箱搬运装置
CN201783735U (zh) 双枪同体自动换枪切割装置
CN104226841A (zh) 上下料机械手延长杆和端拾器的联动机构
CN212952681U (zh) 电动三轮车生产用输送装置
CN109346638A (zh) 一种新型动力电池组合装置
CN108405916A (zh) 一种新型合金材料装置
CN108557694A (zh) 一种新型信箱装置
CN109128590A (zh) 一种稳定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制作设备
CN116197426B (zh) 一种摩擦片的高效开孔装置
CN210575828U (zh) 调节灯丝位置的穿线机卤素灯泡定向装置
CN208377922U (zh) 一种数控承接堆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