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10643A - 翻身平台 - Google Patents

翻身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10643A
CN109110643A CN201811243171.1A CN201811243171A CN109110643A CN 109110643 A CN109110643 A CN 109110643A CN 201811243171 A CN201811243171 A CN 201811243171A CN 109110643 A CN109110643 A CN 109110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stretching
thin plate
platform body
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431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小凯
蒋林勇
邵丹
徐占勇
张海甬
陈小雨
冯敏超
李宁
钟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4317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106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10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06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04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 B66C13/08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for depositing loads in desired attitudes or 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翻身平台,其包括平台本体,平台本体用于固定薄板分段,翻身平台还包括:若干伸出梁,若干伸出梁分别沿薄板分段的宽度方向设置于平台本体的左右两侧,每一伸出梁的一端均固接于平台本体,每一伸出梁的另一端均沿薄板分段的宽度方向朝远离平台本体的方向延伸,伸出梁远离平台本体的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用于与起吊设备连接。该翻身平台通过在平台本体沿所固定的薄板分段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连接有供起吊设备的吊索连接的伸出梁,使翻身平台在起吊设备的操控下能够沿着薄板分段的宽度方向进行翻转,从而有效降低了在翻转过程中所要占据的高度空间,使翻身平台在净空高度较低的场地上也能够实现翻转,降低了翻身平台的使用限制。

Description

翻身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身平台。
背景技术
薄板分段为邮轮船体的主要组成部件之一,为降低邮轮的空船重量,薄板分段大量采用5mm左右的薄板制造而成,同时,邮轮的薄板分段大都为大尺寸片状分段,整体结构较弱。因此,薄板分段在进行翻身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
为避免薄板分段在翻身中变形,所采用的手段是将薄板分段固定在一个翻身平台上,再将该翻身平台的两端连接于两个起吊设备上,并通过这两个起吊设备对翻身平台两端的提拉,使薄板分段随着翻身平台一起被翻转,其中,翻身平台的具体结构和用法可参见公开号为201710474854.7的中国发明专利。
其中,翻身平台通过多根沿着薄板分段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主梁与薄板分段保持连接,以在薄板分段固定在翻身平台上时保持牢固,避免在翻身过程中出现变形。同时,为保证翻身平台与两个起吊设备之间的连接牢固程度,与起吊设备的吊索相连的连接端通常就设置在主梁的两端。因此,翻身平台需沿着薄板分段的长度方向进行翻转,从而占据了大量的高度空间,并对薄板分段翻身的场地净空高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导致翻身平台的使用限制大,难以被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通过翻身平台翻转薄板分段时,需要翻身场地具备较高的净空高度,导致翻身平台的使用限制大,而难以被推广使用的缺陷,提供一种翻身平台。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翻身平台,其包括平台本体,所述平台本体用于固定薄板分段,所述翻身平台还包括:
若干伸出梁,若干所述伸出梁分别沿所述薄板分段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左右两侧,每一所述伸出梁的一端均固接于所述平台本体,每一所述伸出梁的另一端均沿所述薄板分段的宽度方向朝远离所述平台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伸出梁远离所述平台本体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起吊设备连接。
该翻身平台通过在平台本体沿所固定的薄板分段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连接有供起吊设备的吊索连接的伸出梁,使翻身平台在起吊设备的操控下能够沿着薄板分段的宽度方向进行翻转,从而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沿薄板分段的长度方向翻转,有效降低了在翻转过程中所要占据的高度空间,使翻身平台在净空高度较低的场地上也能够实现翻转,降低了翻身平台的使用限制,以便于推广使用。
较佳地,所述翻身平台包括两对所述伸出梁,每对所述伸出梁均包括两根所述伸出梁,两根所述伸出梁沿所述薄板分段的长度方向分布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前后两端,两对所述伸出梁分别沿所述薄板分段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左右两侧。
该种布局方式可使平台本体位于薄板分段的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两根伸出梁,且这两根伸出梁位于平台本体的前后两端,以使翻身平台通过伸出梁连接于起吊设备时,通过多点连接使翻身平台在悬空状态下保持平衡和稳定,以便于起吊设备对翻身平台的操控,降低薄板分段的翻身难度。
较佳地,所述平台本体包括:
两根主梁,两根所述主梁平行并列设置并沿所述薄板分段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伸出梁固接于所述主梁;
两根横梁,两根所述横梁均位于两根所述主梁之间,其中一根所述横梁沿所述薄板分段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两根所述主梁的一端,另一根所述横梁沿所述薄板分段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两根所述主梁的另一端,两根所述横梁的两端均分别固接于两根所述主梁。
上述结构通过梁结构构成平台本体,使平台本体保证轻量化特性的同时还能具备较强的结构。
较佳地,每根所述伸出梁固接于所述主梁的一端均贯穿所述主梁,并连接于邻近所述伸出梁的所述横梁,以使伸出梁除与主梁连接以外,还能够与横梁相连,提高了伸出梁与平台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以保证起吊设备与伸出梁连接时整个翻身平台的结构保持稳定。
较佳地,所述横梁与连接于所述横梁的所述伸出梁一体成型,以进一步提高伸出梁与平台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较佳地,所述翻身平台还包括桁架,所述桁架固接于两根所述主梁的外侧,并连接于所述伸出梁,以进一步加固伸出梁与主梁之间的连接关系。
较佳地,所述平台本体还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位于两根所述横梁之间,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两根所述主梁。
通过在平台本体内设置加强梁,以进一步提高两根主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两根主梁与薄板分段相连接时,整个平台本体的结构稳定性。
较佳地,两对所述伸出梁对称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左右两侧,以在两个起吊设备分别与位于平台本体两侧的两对伸出梁连接时,使得平台本体的左右两侧保持平衡,避免在翻身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衡而产生晃动。
较佳地,所述连接端为吊环,以便于快速地与起吊设备的吊钩相连,提高翻身平台的使用效率并降低使用难度。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该翻身平台通过在平台本体沿着薄板分段的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连接有供起吊设备的吊索连接的伸出梁,使翻身平台在起吊设备的操控下能够沿着薄板分段的宽度方向进行翻转,从而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沿薄板分段的长度方向翻转,有效降低了在翻转过程中所要占据的高度空间,使翻身平台在净空高度较低的场地上也能够实现翻转,降低了翻身平台的使用限制,以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翻身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翻身平台的使用状态示意图1。
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翻身平台的使用状态示意图2。
附图标记说明:
翻身平台1
平台本体11
主梁111
横梁112
加强梁113
伸出梁12,连接端121
桁架13
薄板分段2,长度方向A,宽度方向B
吊钩31,吊索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翻身平台1,其包括有平台本体11以及若干伸出梁12。其中,平台本体11用于固定薄板分段2,而若干的伸出梁12分别沿着薄板分段2的宽度方向B设置在平台本体11的左右两侧,每一根伸出梁1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平台本体11上,而另一端则沿着该薄板分段2的宽度方向B朝远离于平台本体11的方向延伸,该伸出梁12远离平台本体11的一端为连接端121,该连接端121用于与起吊设备连接,以使翻身平台1通过起吊设备的牵引提拉实现翻身的功能。
该翻身平台1通过在平台本体11沿着薄板分段2的宽度方向B的左右两侧连接有供起吊设备的吊索32连接的伸出梁12,使翻身平台1在起吊设备的操控下能够沿着薄板分段2的宽度方向B进行翻转,从而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沿薄板分段2的长度方向A翻转,有效降低了在翻转过程中所要占据的高度空间,使翻身平台1在净空高度较低的场地上也能够实现翻转,降低了翻身平台1的使用限制,以便于推广使用。
其中,翻身平台1如何与薄板分段2相固定,以及翻身平台1如何在起吊设备的操控下实现翻身的功能均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翻身平台1包括有两对伸出梁12,每对伸出梁12均包括有两根伸出梁12,这两根伸出梁12沿着薄板分段2的长度方向A分布在平台本体11的前后两端,而两对伸出梁12则沿着薄板分段2的宽度方向B设置在平台本体11的左右两侧。该种布局方式可使平台本体11位于薄板分段2的宽度方向B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两根伸出梁12,且这两根伸出梁12位于平台本体11的前后两端,以使翻身平台1通过伸出梁12连接于起吊设备时,通过多点连接使翻身平台1在悬空状态下保持平衡和稳定,以便于起吊设备对翻身平台1的操控,降低薄板分段2的翻身难度。
该平台本体11可包括有两根主梁111和两根横梁112。两根主梁111平行并列设置并沿着薄板分段2的长度方向A延伸,伸出梁12固定连接在主梁111上,而两根横梁112均位于两根主梁111之间,其中一根横梁112沿着薄板分段2的长度方向A设置在两根主梁111的一端,而另一根横梁112沿薄板分段2的长度方向A设置在两根主梁111的另一端,这两根横梁112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主梁111上。上述结构通过梁结构构成平台本体11,使平台本体11保证轻量化特性的同时还能具备较强的结构,使平台本体11在固定薄板分段2并翻身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每根伸出梁12固定连接于主梁111的一端均贯穿该主梁111,并连接在邻近于该伸出梁12的横梁112上,以使伸出梁12除与主梁111连接以外,还能够与横梁112相连,提高了伸出梁12与平台本体11之间的连接强度,以保证起吊设备与伸出梁12连接时整个翻身平台1的结构保持稳定。其中,横梁112与连接在该横梁112上的伸出梁12为一体成型,以进一步提高伸出梁12与平台本体11之间的连接强度。
此外,该翻身平台1还包括有桁架13,桁架13固定连接在两根主梁111的外侧,并与伸出梁12相连,以进一步加固伸出梁12与主梁111之间的连接关系。
该平台本体11还包括有加强梁113,加强梁113位于两根横梁112之间,加强梁1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主梁111上。通过在平台本体11内设置加强梁113,以进一步提高两根主梁111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两根主梁111与薄板分段2相连接时,整个平台本体11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两对伸出梁12以相互对称的方式设置在平台本体11的左右两侧,以在两个起吊设备分别与位于平台本体11两侧的两对伸出梁12连接时,使得平台本体11的左右两侧保持平衡,避免在翻身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衡而产生晃动。
如图3所示,该伸出梁12的连接端121可以为吊环,以便于快速地在翻身平台1翻身过程中与起吊设备的吊索32末端的吊钩31连接或断开,从而提高了翻身平台1的使用效率并降低使用难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翻身平台,其包括平台本体,所述平台本体用于固定薄板分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平台还包括:
若干伸出梁,若干所述伸出梁分别沿所述薄板分段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左右两侧,每一所述伸出梁的一端均固接于所述平台本体,每一所述伸出梁的另一端均沿所述薄板分段的宽度方向朝远离所述平台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伸出梁远离所述平台本体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起吊设备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平台包括两对所述伸出梁,每对所述伸出梁均包括两根所述伸出梁,两根所述伸出梁沿所述薄板分段的长度方向分布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前后两端,两对所述伸出梁分别沿所述薄板分段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左右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身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本体包括:
两根主梁,两根所述主梁平行并列设置并沿所述薄板分段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伸出梁固接于所述主梁;
两根横梁,两根所述横梁均位于两根所述主梁之间,其中一根所述横梁沿所述薄板分段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两根所述主梁的一端,另一根所述横梁沿所述薄板分段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两根所述主梁的另一端,两根所述横梁的两端均分别固接于两根所述主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身平台,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伸出梁固接于所述主梁的一端均贯穿所述主梁,并连接于邻近所述伸出梁的所述横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身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与连接于所述横梁的所述伸出梁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身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平台还包括桁架,所述桁架固接于两根所述主梁的外侧,并连接于所述伸出梁。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身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本体还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位于两根所述横梁之间,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两根所述主梁。
8.如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翻身平台,其特征在于,两对所述伸出梁对称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左右两侧。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翻身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为吊环。
CN201811243171.1A 2018-10-24 2018-10-24 翻身平台 Pending CN1091106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3171.1A CN109110643A (zh) 2018-10-24 2018-10-24 翻身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3171.1A CN109110643A (zh) 2018-10-24 2018-10-24 翻身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0643A true CN109110643A (zh) 2019-01-01

Family

ID=64854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43171.1A Pending CN109110643A (zh) 2018-10-24 2018-10-24 翻身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1064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0057A (zh) * 2019-07-10 2019-11-29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片状分段的吊装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98437Y (zh) * 2008-01-07 2009-02-25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脱硫吊渣器
CN204549811U (zh) * 2015-01-15 2015-08-12 大冶市宏泰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吊具
CN105839947A (zh) * 2016-04-06 2016-08-10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矩形型钢结构基座的吊装房及吊装方法
CN206014243U (zh) * 2016-08-31 2017-03-15 广东科耀净化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彩钢板吊装架
CN206266077U (zh) * 2016-09-23 2017-06-20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吊具系统
CN206842841U (zh) * 2017-06-01 2018-01-05 浙江陆博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箱体机组框架平衡杆吊装结构
CN108238542A (zh) * 2018-01-27 2018-07-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大型设备组装的精确吊装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7827684U (zh) * 2017-10-25 2018-09-0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托盘搬运工装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98437Y (zh) * 2008-01-07 2009-02-25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脱硫吊渣器
CN204549811U (zh) * 2015-01-15 2015-08-12 大冶市宏泰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吊具
CN105839947A (zh) * 2016-04-06 2016-08-10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矩形型钢结构基座的吊装房及吊装方法
CN206014243U (zh) * 2016-08-31 2017-03-15 广东科耀净化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彩钢板吊装架
CN206266077U (zh) * 2016-09-23 2017-06-20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吊具系统
CN206842841U (zh) * 2017-06-01 2018-01-05 浙江陆博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箱体机组框架平衡杆吊装结构
CN207827684U (zh) * 2017-10-25 2018-09-0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托盘搬运工装
CN108238542A (zh) * 2018-01-27 2018-07-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大型设备组装的精确吊装系统及工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0057A (zh) * 2019-07-10 2019-11-29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片状分段的吊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9161A (zh) 一种起重机多主弦杆臂架
CN109110643A (zh) 翻身平台
CN106946154B (zh) 岸桥柔性立柱
CN102491193B (zh) 起重机的超起装置和全地面起重机
US11753843B2 (en) Valve tower reinforcing structure and reinforcing method
CN202337655U (zh) 起重机的超起装置和全地面起重机
CN206060035U (zh) 一种放线滑车挂架
CN204341387U (zh) 浮空器
CN105818942B (zh) 一种具有伸缩功能的雷达桅信号灯的工作方法
CN110241727A (zh) 一种索塔结构及桥梁
CN203806948U (zh) 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设备起吊工具
CN203006701U (zh) 一种可以从四个方向旋转调整角度的起吊装置
CN106702888B (zh) 一种带副弦的拱梁组合结构
CN204341384U (zh) 浮空器
CN112319692B (zh) 一种船舶上保证上层建筑结构连续的布置方法
CN208144039U (zh) 养菌架
CN210561686U (zh) 墩体支架
CN206885275U (zh) 一种船舶甲板支撑结构
CN104973127B (zh) 一种越野指挥军车轻量化后支架
CN206289860U (zh) 一种铝合金主梁结构
CN208916595U (zh) 一种钢筋笼的吊点钢筋结构
CN210822472U (zh) 一种侧围后部结构、侧围及汽车
CN204778259U (zh) 矩形管无支撑桁架
CN213477834U (zh) 一种特高压输电转角塔的地线横担
CN109019330A (zh) 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及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