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44039U - 养菌架 - Google Patents

养菌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44039U
CN208144039U CN201820674627.9U CN201820674627U CN208144039U CN 208144039 U CN208144039 U CN 208144039U CN 201820674627 U CN201820674627 U CN 201820674627U CN 208144039 U CN208144039 U CN 208144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b girder
girder
frame
layer frame
bacter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7462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涛
王永军
芦怀国
尹刚
董永福
尹浩宇
芦彦瑞
赵彦
孟宇
石振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Silver Bio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Silver Bio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Silver Bio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Silver Bio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7462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44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44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440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菌架,涉及菌类养殖设备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养菌架包括:支撑层架和多层载物层架,多层载物层架由上至下依次间隔相对设置,支撑层架相对设置于最底层载物层架的下方;载物层架包括第一承重矩形边框,第一承重矩形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梁、第二侧梁、第三侧梁及第四侧梁,第一侧梁、第二侧梁、第三侧梁及第四侧梁均采用30mm*30mm*3mm的角铁;支撑层架包括第二承重矩形边框,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侧梁、第六侧梁、第七侧梁及第八侧梁,第五侧梁、第六侧梁、第七侧梁及第八侧梁均采用50mm*50mm*3mm的角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养菌架解决了底层层架以上的其他层架材料浪费或叉车搬运养菌架时底层层架易发生变形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养菌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菌类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养菌架。
背景技术
传统养菌架的层架采用两根平行相对设置的主横梁,在两根主横梁之间并排连接有多根辅助梁,且主横梁两端超出辅助梁,主横梁的端部与竖直主梁连接。每层层架的主横梁均采用相同型号的角铁,每层层架的辅助梁均采用相同型号的角铁。
由于主横梁两端均超出辅助梁,且主横梁通过端部与竖直主梁连接,各层层架在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由于底层层架和其他层层架承重要求不同,以上层架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底层层架以上的其他层架材料浪费,或者,使用叉车搬运养菌架时,底层层架易发生变形。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菌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各层层架易发生变形,以及,底层层架以上的其他层架材料浪费或者叉车搬运养菌架时底层层架易发生变形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养菌架包括:支撑层架和多层载物层架,多层所述载物层架由上至下依次间隔相对设置,所述支撑层架相对设置于最底层所述载物层架的下方;
所述载物层架包括第一承重矩形边框,所述第一承重矩形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梁、第二侧梁、第三侧梁及第四侧梁,所述第一侧梁、所述第二侧梁、所述第三侧梁及所述第四侧梁均采用30mm*30mm*3mm的角铁;
所述第一承重矩形边框内连接有第一辅助载物结构;
所述支撑层架包括第二承重矩形边框,所述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侧梁、第六侧梁、第七侧梁及第八侧梁,所述第五侧梁、所述第六侧梁、所述第七侧梁及所述第八侧梁均采用50mm*50mm*3mm的角铁;
所述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内连接有第二辅助载物结构;
所述第一侧梁与所述第五侧梁对齐设置,所述第二侧梁与所述第六侧梁对齐设置,所述第三侧梁与所述第七侧梁对齐设置,所述第四侧梁与所述第八侧梁对齐设置;
所述养菌架还包括竖直主梁,所述竖直主梁分别与所述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及各层所述第一承重矩形边框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第一辅助载物结构包括多条第一辅助载物梁,多条所述第一辅助载物梁并排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梁和所述第三侧梁之间;
所述第二辅助载物结构包括第二辅助载物梁,多条所述第二辅助载物梁并排连接于所述第五侧梁和所述第七侧梁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第一辅助载物梁和所述第二辅助载物梁均为扁铁,所述扁铁水平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第一辅助载物梁宽为30mm;
所述第二辅助载物梁的宽为30mm。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竖直主梁与所述第一承重矩形边框和所述第二承重矩形边框的拐角处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竖直主梁顶端高于最上层所述载物层架240mm;
所述支撑层架高于所述竖直主梁底端140mm。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第六侧梁两端的所述竖直主梁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顶部凸轨;
所述第六侧梁两端的所述竖直主梁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底部卡接槽;
所述第一底部卡接槽用于与另一个所述养菌架的第一顶部凸轨配合;
所述第八侧梁两端的所述竖直主梁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顶部凸轨;
所述第八侧梁两端的所述竖直主梁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底部卡接槽;
所述第二底部卡接槽用于与另一个所述养菌架的第二顶部凸轨配合。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竖直主梁为50mm*50mm*3mm的角铁。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第二侧梁和所述第四侧梁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主梁;
所述第六侧梁和所述第八侧梁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主梁。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养菌架表面设置有镀锌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养菌架包括:支撑层架和多层载物层架,多层载物层架由上至下依次间隔相对设置,支撑层架相对设置于最底层载物层架的下方;载物层架包括第一承重矩形边框,第一承重矩形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梁、第二侧梁、第三侧梁及第四侧梁,第一侧梁、第二侧梁、第三侧梁及第四侧梁均采用30mm*30mm*3mm的角铁;第一承重矩形边框内连接有第一辅助载物结构;支撑层架包括第二承重矩形边框,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侧梁、第六侧梁、第七侧梁及第八侧梁,第五侧梁、第六侧梁、第七侧梁及第八侧梁均采用50mm*50mm*3mm的角铁;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内连接有第二辅助载物结构;第一侧梁与第五侧梁对齐设置,第二侧梁与第六侧梁对齐设置,第三侧梁与第七侧梁对齐设置,第四侧梁与第八侧梁对齐设置;养菌架还包括竖直主梁,竖直主梁分别与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及各层第一承重矩形边框连接;由于载物层架包括第一承重矩形边框,支撑层架包括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即第一承重矩形边框和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均为封闭式结构,载物层架比现有的养菌架的层架更加稳定,不易发生变形,便于养菌架叠放;由于在使用叉车搬运养菌架时,支撑层架需要承载整个养菌架的重量及各层载物层架的重量,而载物层架只需要承载其上菌包的重量,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侧梁、第二侧梁、第三侧梁及第四侧梁均采用30mm*30mm*3mm的角铁,第五侧梁、第六侧梁、第七侧梁及第八侧梁均采用50mm*50mm*3mm的角铁,实现载物层架和支撑层架的强度合理差异化,既能保证支撑层架不易变形,又能确保各层载物层架不浪费材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养菌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养菌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养菌架中的载物层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养菌架中的支撑层架的俯视图。
图标:100-支撑层架;101-第五侧梁;102-第六侧梁;103-第七侧梁;104-第八侧梁;105-第二辅助载物梁;106-第二加强主梁;200-载物层架;201-第一侧梁;202-第二侧梁;203-第三侧梁;204-第四侧梁;205-第一辅助载物梁;206-第一加强主梁;300-竖直主梁;401-第一顶部凸轨;402-第二顶部凸轨;501-第一底部卡接槽;502-第二底部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和图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养菌架包括:支撑层架100和多层载物层架200,多层载物层架200由上至下依次间隔相对设置,支撑层架100相对设置于最底层载物层架200的下方;
请参考图3:
载物层架200包括第一承重矩形边框,第一承重矩形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梁201、第二侧梁202、第三侧梁203及第四侧梁204,第一侧梁201、第二侧梁202、第三侧梁203及第四侧梁204均采用30mm*30mm*3mm的角铁,与现有技术中第一侧梁201、第二侧梁202、第三侧梁203及第四侧梁204均采用40mm*40mm*3mm的情况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侧梁201、第二侧梁202、第三侧梁203及第四侧梁204使得每一层载物层架200的载物空间增加,提高了养菌架空间利用率;
第一承重矩形边框内连接有第一辅助载物结构,第一辅助载物结构用于承载放置于载物层架200上的菌包,第一辅助载物结构可以是碳纤维层、镀锌金属网或扁铁等;
请参考图4:
支撑层架100包括第二承重矩形边框,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侧梁101、第六侧梁102、第七侧梁103及第八侧梁104,第五侧梁101、第六侧梁102、第七侧梁103及第八侧梁104均采用50mm*50mm*3mm的角铁,当采用叉车搬运养菌架时,支撑层架100需要比载物层架200承担更大的载荷,与现有技术中第五侧梁101、第六侧梁102、第七侧梁103及第八侧梁104均采用40mm*40mm*3mm的角铁的情况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层架100的强度增加,有效保障养菌架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养菌架,根据载物层架200和支撑层架100的载荷承载需求需求不同,第一侧梁201、第二侧梁202、第三侧梁203及第四侧梁204均采用30mm*30mm*3mm的角铁,第五侧梁101、第六侧梁102、第七侧梁103及第八侧梁104均采用50mm*50mm*3mm的角铁,既能保证搬运养菌架时,支撑层架100足够稳定,又能确保载物层架200不浪费材料,同时减轻整个养菌架的重量;
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内连接有第二辅助载物结构,第二辅助载物结构用于承载放置于支撑层架100上的菌包,第二辅助载物结构可以是碳纤维层、镀锌金属网或扁铁等;
第一侧梁201与第五侧梁101对齐设置,第二侧梁202与第六侧梁102对齐设置,第三侧梁203与第七侧梁103对齐设置,第四侧梁204与第八侧梁104对齐设置;
养菌架还包括竖直主梁300,竖直主梁300分别与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及各层第一承重矩形边框连接。
具体地,第一辅助载物结构包括多条第一辅助载物梁205,多条第一辅助载物梁205并排连接于第一侧梁201和第三侧梁203之间;
第二辅助载物结构包括第二辅助载物梁105,多条第二辅助载物梁105并排连接于第五侧梁101和第七侧梁103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辅助载物梁205和第二辅助载物梁105均为扁铁,扁铁水平设置;
与现有技术中第一辅助载物梁205和第二辅助载物梁105均采用角铁的情况相比,有利于简化养菌架结构,同时减轻养菌架重量,节约材料,经济性好;
具体地,第一辅助载物梁205宽为30mm;
第二辅助载物梁105的宽为30mm。
具体地,竖直主梁300与第一承重矩形边框和第二承重矩形边框的拐角处连接。
进一步地,竖直主梁300顶端延伸至最上层载物层架200以上240mm;
支撑层架100高于竖直主梁300底端14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养菌架的重心降低,提高了养菌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六侧梁102两端的竖直主梁300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顶部凸轨401;
第六侧梁102两端的竖直主梁300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底部卡接槽501;
第一底部卡接槽501用于与另一个养菌架的第一顶部凸轨401配合;
第八侧梁104两端的竖直主梁300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顶部凸轨402;
第八侧梁104两端的竖直主梁300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底部卡接槽502;
第二底部卡接槽502用于与另一个养菌架的第二顶部凸轨402配合;以便于叠放养菌架。
具体地,竖直主梁300为50mm*50mm*3mm的角铁。
进一步地,第二侧梁202和第四侧梁204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主梁206;
第六侧梁102和第八侧梁104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主梁106,进一步提升支撑层架100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第一加强主梁206为30mm*30mm*3mm的角铁;第二加强主梁106为50mm*50mm*3mm的角铁。
进一步地,养菌架表面采用镀锌工艺处理,即养菌架表面设置有镀锌层。以避免养菌架生锈,影响菌包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养菌架包括:支撑层架100和多层载物层架200,多层载物层架200由上至下依次间隔相对设置,支撑层架100相对设置于最底层载物层架200的下方;载物层架200包括第一承重矩形边框,第一承重矩形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梁201、第二侧梁202、第三侧梁203及第四侧梁204,第一侧梁201、第二侧梁202、第三侧梁203及第四侧梁204均采用30mm*30mm*3mm的角铁;第一承重矩形边框内连接有第一辅助载物结构;支撑层架100包括第二承重矩形边框,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侧梁101、第六侧梁102、第七侧梁103及第八侧梁104,第五侧梁101、第六侧梁102、第七侧梁103及第八侧梁104均采用50mm*50mm*3mm的角铁;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内连接有第二辅助载物结构;第一侧梁201与第五侧梁101对齐设置,第二侧梁202与第六侧梁102对齐设置,第三侧梁203与第七侧梁103对齐设置,第四侧梁204与第八侧梁104对齐设置;养菌架还包括竖直主梁300,竖直主梁300分别与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及各层第一承重矩形边框连接;由于载物层架200包括第一承重矩形边框,支撑层架100包括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即第一承重矩形边框和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均为封闭式结构,载物层架200比现有的养菌架的层架更加稳定,不易发生变形,便于养菌架叠放;由于在使用叉车搬运养菌架时,支撑层架100需要承载整个养菌架的重量及各层载物层架200的重量,而载物层架200只需要承载其上菌包的重量,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侧梁201、第二侧梁202、第三侧梁203及第四侧梁204均采用30mm*30mm*3mm的角铁,第五侧梁101、第六侧梁102、第七侧梁103及第八侧梁104均采用50mm*50mm*3mm的角铁,实现载物层架200和支撑层架100的强度合理差异化,既能保证支撑层架100不易变形,又能确保各层载物层架200不浪费材料。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养菌架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或变更。本实用新型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和变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养菌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层架和多层载物层架,多层所述载物层架由上至下依次间隔相对设置,所述支撑层架相对设置于最底层所述载物层架的下方;
所述载物层架包括第一承重矩形边框,所述第一承重矩形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梁、第二侧梁、第三侧梁及第四侧梁,所述第一侧梁、所述第二侧梁、所述第三侧梁及所述第四侧梁均采用30mm*30mm*3mm的角铁;
所述第一承重矩形边框内连接有第一辅助载物结构;
所述支撑层架包括第二承重矩形边框,所述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侧梁、第六侧梁、第七侧梁及第八侧梁,所述第五侧梁、所述第六侧梁、所述第七侧梁及所述第八侧梁均采用50mm*50mm*3mm的角铁;
所述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内连接有第二辅助载物结构;
所述第一侧梁与所述第五侧梁对齐设置,所述第二侧梁与所述第六侧梁对齐设置,所述第三侧梁与所述第七侧梁对齐设置,所述第四侧梁与所述第八侧梁对齐设置;
所述养菌架还包括竖直主梁,所述竖直主梁分别与所述第二承重矩形边框及各层所述第一承重矩形边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载物结构包括多条第一辅助载物梁,多条所述第一辅助载物梁并排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梁和所述第三侧梁之间;
所述第二辅助载物结构包括第二辅助载物梁,多条所述第二辅助载物梁并排连接于所述第五侧梁和所述第七侧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养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载物梁和所述第二辅助载物梁均为扁铁,所述扁铁水平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载物梁宽为30mm;
所述第二辅助载物梁的宽为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主梁与所述第一承重矩形边框和所述第二承重矩形边框的拐角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主梁顶端高于最上层所述载物层架240mm;
所述支撑层架高于所述竖直主梁底端14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养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侧梁两端的所述竖直主梁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顶部凸轨;
所述第六侧梁两端的所述竖直主梁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底部卡接槽;
所述第一底部卡接槽用于与另一个所述养菌架的第一顶部凸轨配合;
所述第八侧梁两端的所述竖直主梁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顶部凸轨;
所述第八侧梁两端的所述竖直主梁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底部卡接槽;
所述第二底部卡接槽用于与另一个所述养菌架的第二顶部凸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主梁为50mm*50mm*3mm的角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梁和所述第四侧梁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主梁;
所述第六侧梁和所述第八侧梁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主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养菌架表面设置有镀锌层。
CN201820674627.9U 2018-05-07 2018-05-07 养菌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44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74627.9U CN208144039U (zh) 2018-05-07 2018-05-07 养菌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74627.9U CN208144039U (zh) 2018-05-07 2018-05-07 养菌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44039U true CN208144039U (zh) 2018-11-27

Family

ID=64389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7462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44039U (zh) 2018-05-07 2018-05-07 养菌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440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9465A (zh) * 2019-11-26 2020-04-07 中方县锦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菌包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9465A (zh) * 2019-11-26 2020-04-07 中方县锦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菌包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44039U (zh) 养菌架
CN105460774B (zh) 一种陆地模块吊装用吊排
CN104649111A (zh) 一种重载货梯加固型轿架
CN103058045B (zh) 大型吊车试车吊架
CN207155760U (zh) 可拆卸式钢筋存放架
CN201372163Y (zh) 贝雷桁架组合门式起重机
CN209701171U (zh) 一种凸轮专用工装
CN201382809Y (zh) 带加固框架的汽车衡秤台
CN202400496U (zh) 集装箱底部结构以及具有该底部结构的集装箱
CN202743792U (zh) 集装箱底架及底架上的鹅颈槽结构
CN213011602U (zh) 一种用于设备安装转运的龙门工装
CN201678207U (zh) 压缩天然气罐式集装箱框架
CN211338496U (zh) 一种贝雷桁架组合式吊具
CN203366905U (zh) 磁性元件组及其磁性元件
CN208361703U (zh) 箍紧吊篮
CN208376896U (zh) 车厢底板、车厢及运输车辆
CN206530874U (zh) 焊接绝热气瓶框架结构
CN208361616U (zh) 一种40m铝合金船舶运输与吊装用工装
CN202500142U (zh) K形重型钢围檩
CN209427241U (zh) 一种利于减少底部磨损的托盘
CN216918338U (zh) 起重机行车梁加固支架
CN209583391U (zh) 一种盘管吊装装置
CN216712167U (zh) 一种双零铝箔退火专用复式料架
CN202704803U (zh) 一种吊具及用于吊装轨道车辆的主变流柜的吊具
CN218434601U (zh) 一种海上升压站吊臂搁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