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98109B - 一种道路标识材料及道路铺设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道路标识材料及道路铺设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98109B
CN109098109B CN201810745216.9A CN201810745216A CN109098109B CN 109098109 B CN109098109 B CN 109098109B CN 201810745216 A CN201810745216 A CN 201810745216A CN 109098109 B CN109098109 B CN 1090981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water
road
engineer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452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98109A (zh
Inventor
孙晓龙
覃潇
吕建兵
尹应梅
李善强
禹智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7th Bureau Group (Guangzhou) Constructio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7452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981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98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8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98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8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9/00Arrangement of road signs or traffic signals; Arrangements for enforcing caution
    • E01F9/50Road surface markings; Kerbs or road edg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lerting road users
    • E01F9/576Traffic l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50Sympathetic, colour changing or similar in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9/00Arrangement of road signs or traffic signals; Arrangements for enforcing caution
    • E01F9/50Road surface markings; Kerbs or road edg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lerting road users
    • E01F9/506Road surface markings; Kerbs or road edg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lerting road u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road surface marking material, e.g. comprising additives for improving friction or reflectivity; Methods of forming, installing or applying markings in, on or to road surfaces
    • E01F9/518Road surface markings; Kerbs or road edg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lerting road u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road surface marking material, e.g. comprising additives for improving friction or reflectivity; Methods of forming, installing or applying markings in, on or to road surfaces formed in situ, e.g. by painting, by casting into the road surface or by deforming the road surfa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9/00Arrangement of road signs or traffic signals; Arrangements for enforcing caution
    • E01F9/50Road surface markings; Kerbs or road edg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lerting road users
    • E01F9/576Traffic lines
    • E01F9/582Traffic lines illumin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 Road Repair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标识材料及道路铺设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道路标识材料,其原料包括:改性颗粒石油树脂、反光膜、水敏遮盖涂料和发光涂料;所述水敏遮盖涂料包括水敏油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道路铺设方法将上述原料按步骤铺设形成道路标识材料。在降雨时,该道路标识材料能够显示标识识别率和能见度较高的警示标识,从而对湿滑道路状况起到警示作用。而雨停后警示标识消失,不影响干燥路面的正常道路标线的识别;在夜间降雨时,该道路标识材料能够显示荧光警示标识,为雨季夜间行车提供警示作用,大大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同时,材料施工简单、成本低廉、耐久性良好,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出行提供了新的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道路标识材料及道路铺设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标识材料及道路铺设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作为我国公路网中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我国各重要的省市地区,承载着工业、农业等支柱性产业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气候分区,年降雨量往往高于北方地区,部分地区往往四季多雨。降雨情况不但会造成道路的湿滑,而且往往会影响驾驶员视线,降低驾驶员对于道路状况和车道位置的判断;同时路面雨水的累积还会遮盖路面车道标线及交通导向标线,降低道路标线对驾驶员的引导作用,这就容易引起驾驶员对于车道以及路面状况的判断失误,大大降低了道路行车的安全性,对于道路交通的平安出行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针对于这种情况,部分高速路段采用路旁设立的警示标志来提醒驾驶员雨天谨慎行车,该类解决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驾驶员往往无法第一时间关注到此类警示标识,无法起到合理的警示作用。
因此,现有的道路标识在雨天无法进行行车警示,且不能驾驶员提供合理的导向作用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标识材料及道路铺设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道路警示标识不能起到合理的警示作用,无法为驾驶员提供合理的导向作用,从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标识材料,所述道路标识材料的原料包括:改性颗粒石油树脂、反光膜、水敏遮盖涂料和发光涂料;
所述水敏遮盖涂料包括水敏油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改性颗粒石油树脂是石油裂解副产物的C5/C9馏份,在催化剂作用下,经前处理、聚合、蒸馏等工艺,除去苯、甲苯、二甲苯后得到重质芳烃和烯烃混合物,进而聚合生成的一种合成热塑性树脂,其分子量介于300-3000。该改性颗粒石油树脂具体为白色固体粉状材料。细度为100目。
水敏油墨是指一种遇水后通过其内部成分的分子排列变化而产生变色效应的油墨类材料。其吸湿后可由白色变为无色透明状态,其滴水扩散时间为0~5s,吸湿率为120%~16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水敏油墨的滴水扩散时间为3s,吸湿率为120%。
优选的,所述道路标识材料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0~20份,反光膜8~12份,水敏油墨为10~25份以及发光涂料2~3份。
优选的,所述反光膜为3M反光膜。
更优选的,所述反光膜为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和/或3430棱镜型工程级反光膜。
优选的,所述发光涂料为油性夜光漆。该油性夜光漆的余辉时间为180分钟~360分钟,抗冲击性为50kg/cm2~85kg/cm2。余辉时间越长,该方法显示警示标识的时间越长。而抗冲击性越强,可保证发光涂料在外部冲击作用下,仍可牢固附着于路面上不至于脱落。
优选的,所述水敏遮盖涂料还包括石材防护剂、流平剂、水性涂料分散剂、抗磨损添加剂和防滑颗粒。
优选的,所述水敏遮盖涂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水敏油墨10~25份、石材防护剂4~10份、流平剂0.02~0.06份、水性涂料分散剂1~3份、抗磨损添加剂2~6份和防滑颗粒3~6份。
优选的,所述流平剂为丙烯酸树脂和/或烷基改性聚硅氧烷。其中,丙烯酸树脂固含量应高于50%,烷基改性的聚硅氧烷的20℃折光率范围1.3~2.2。流平剂能促使水敏遮盖涂料在干燥成膜过程中形成一个平整、光滑、均匀的涂膜,能有效降低涂饰液表面张力,从而减少刷涂时产生斑点和斑痕的可能性,增加覆盖性使成膜更加均匀。
更优选的,所述水性涂料分散剂为AD-24型和/或AD-25型分散剂。水性涂料分散剂可增强不同组分在水敏遮盖涂料中的均匀分散,防止出现结团、离析等现象。
优选的,所述石材防护剂选自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有机矽烷氟防护剂和有机硅季铵盐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更优选的,所述石材防护剂为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和/或有机矽烷氟防护剂。其中,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和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是提高石材的防水、防污、耐酸碱、抗老化、抗冻融、抗生物侵蚀等功能,并可以提高石材使用寿命和装饰性能的效果的一种防护剂。
需要说明的是,当水与基层材料相接触时,水会与道路标线发生浸润效应,通过石材防护剂的滤过作用后,洁净无污物的浸润水会进入至反光膜内部,使反光膜在经过车轮摩擦污迹、灰尘污迹、油渍等污染后,仅在道路清洗后就可脱附污渍,提高了该方法的耐久性和图案的清晰度。
优选的,所述抗磨损添加剂选自纳米陶瓷材料分散体、白刚玉微粉和金刚砂微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滑颗粒选自二氧化硅、石英砂和陶瓷颗粒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更优选的,所述抗磨损添加剂为纳米陶瓷材料分散体。其中,纳米陶瓷材料分散体为通过向陶瓷中加入纳米级颗粒、晶须或晶片纤维,使晶粒、晶界及陶瓷之间的结合达到纳米水平,从而制备得到纳米级陶瓷分散体颗粒。
进一步优选,所述纳米陶瓷材料分散体为TK-S203水性耐磨耗助剂和/或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抗磨损添加剂可以增强反光膜在用作标识时的耐磨耗性能。
更优选的,所述防滑颗粒为二氧化硅。其中,所述二氧化硅的细度为1000目,纯度为99.9%。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防滑颗粒可以提高水敏遮盖涂料的抗滑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道路标识材料的道路铺设方法,所述道路铺设方法为: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反光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待粘结剂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反光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反光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石材防护剂、流平剂、水性涂料分散剂、抗磨损添加剂以及防滑颗粒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反光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开放交通。
更优选的,所述粘结剂为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优选,所述粘结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熔点为250-255℃,冲击强度为64.1J/m-128J/m,洛氏硬度为90-9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标识材料及道路铺设方法,该道路标识材料的原料包括改性颗粒石油树脂、反光膜、水敏遮盖涂料和发光涂料;其中,所述水敏遮盖涂料包括水敏油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道路铺设方法,将上述道路标识材料中的原料按步骤制成道路标识材料。当道路环境出现大幅度降水状况,降水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相接触,使水与道路标线发生浸润效应,通过水敏油墨中的亲水离子将浸润水分子吸附至其表面,当浸润水分子覆盖面积及浸润总量达到临界极限时,水敏油墨内部开始产生透射性转变效应,其由原白色遮盖性色泽逐渐转为高透射性透明状态,此时,反光膜会作为预警标识逐渐出现在道路标线位置。当降水停止,道路积水蒸发干燥后,水敏油墨与水分产生分离,此时,反光膜恢复白色标线形态,预警标识消失。
此外,在夜间降水的情况下,当车灯照射至道路标线时,将发光涂料涂抹在标识层材料上,发光涂料会吸收车灯照射时产生的光粒子,从而产生夜光效应,在夜间无光状态下仍然可显示反光膜,使其用作警示标识,从而实现了在日间及夜间降水状况下对于道路行车安全的警示作用,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道路铺设方法进而制得道路标识材料由于添加了发光涂料、水敏油墨和反光膜等原料,使得该道路标识材料无论在夜间还是日间,其透明化稳定时间、水敏反应时间和夜间荧光时间能够准确测定并能显示预警标识,从而起到雨天道路警示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标识材料及道路铺设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道路警示标识不能起到合理的警示作用,无法为驾驶员提供合理的导向作用,从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技术问题。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购自山东荣邦达新材料有限公司,TK-S203水性耐磨耗助剂和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购自合肥同科新材料有限公司,AD-24型和AD-25型分散剂购自广州昂迪化工有限公司,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购自浙江沸点化工有限公司,其他原料及试剂均可由市场购得。以下就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道路标识材料及道路铺设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流平剂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水敏油墨10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0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8份,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4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0份,油性夜光漆2份,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0.02份,AD-25型分散剂1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2份,二氧化硅3份。
实施例2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流平剂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15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2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10份,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5份,油性夜光漆2.5份,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0.03份,AD-25型分散剂2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4份,二氧化硅4份。
实施例3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流平剂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20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6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10份,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5份,油性夜光漆2.5份,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0.03份,AD-25型分散剂2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4份,二氧化硅4份。
实施例4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流平剂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23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8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11份,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8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5份,油性夜光漆2.8份,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0.04份,AD-25型分散剂2.5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5份,二氧化硅5份。
实施例5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流平剂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25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20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12份,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1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30份,油性夜光漆3份,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0.06份,AD-25型分散剂3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6份,二氧化硅6份。
实施例6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流平剂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10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0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8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4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0份,油性夜光漆2份,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0.02份,AD-25型分散剂1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2份,二氧化硅3份。
实施例7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15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4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9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1份,油性夜光漆2.5份,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0.025份,AD-25型分散剂1.5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3份,二氧化硅4份。
实施例8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20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0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10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5份,油性夜光漆2.5份,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0.03份,AD-25型分散剂2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4份,二氧化硅4份。
实施例9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23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8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11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8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5份,油性夜光漆2.8份,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0.04份,AD-25型分散剂2.5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5份,二氧化硅5份。
实施例10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25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20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12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1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30份,油性夜光漆3份,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0.06份,AD-25型分散剂3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6份,二氧化硅6份。
实施例11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丙烯酸树脂、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10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0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8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4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0份,油性夜光漆2份,丙烯酸树脂0.02份,AD-25型分散剂1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2份,二氧化硅3份。
实施例12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丙烯酸树脂、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15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4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9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1份,油性夜光漆2.5份,丙烯酸树脂0.025份,AD-25型分散剂1.5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3份,二氧化硅4份。
实施例13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丙烯酸树脂、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20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0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10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5份,油性夜光漆2.5份,丙烯酸树脂0.03份,AD-25型分散剂2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4份,二氧化硅4份。
实施例14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丙烯酸树脂、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23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8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11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8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5份,油性夜光漆2.8份,丙烯酸树脂0.04份,AD-25型分散剂2.5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5份,二氧化硅5份。
实施例15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丙烯酸树脂、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25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20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12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1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30份,油性夜光漆3份,丙烯酸树脂0.06份,AD-25型分散剂3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6份,二氧化硅6份。
实施例16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丙烯酸树脂、AD-24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10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0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8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4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0份,油性夜光漆2份,丙烯酸树脂0.02份,AD-24型分散剂1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2份,二氧化硅3份。
实施例17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丙烯酸树脂、AD-24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15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4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9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1份,油性夜光漆2.5份,丙烯酸树脂0.025份,AD-24型分散剂1.5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3份,二氧化硅4份。
实施例18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丙烯酸树脂、AD-24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20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0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10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5份,油性夜光漆2.5份,丙烯酸树脂0.03份,AD-24型分散剂2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4份,二氧化硅4份。
实施例19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丙烯酸树脂、AD-24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23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8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11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8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5份,油性夜光漆2.8份,丙烯酸树脂0.04份,AD-24型分散剂2.5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5份,二氧化硅5份。
实施例20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丙烯酸树脂、AD-24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25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20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12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1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30份,油性夜光漆3份,丙烯酸树脂0.06份,AD-24型分散剂3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6份,二氧化硅6份。
实施例21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丙烯酸树脂、AD-24型分散剂、TK-S203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10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0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8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4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0份,油性夜光漆2份,丙烯酸树脂0.02份,AD-24型分散剂1份,TK-S203水性耐磨耗助剂2份,二氧化硅3份。
实施例22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丙烯酸树脂、AD-24型分散剂、TK-S203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15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4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9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1份,油性夜光漆2.5份,丙烯酸树脂0.025份,AD-24型分散剂1.5份,TK-S203水性耐磨耗助剂3份,二氧化硅4份。
实施例23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丙烯酸树脂、AD-24型分散剂、TK-S203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20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0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10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5份,油性夜光漆2.5份,丙烯酸树脂0.03份,AD-24型分散剂2份,TK-S203水性耐磨耗助剂4份,二氧化硅4份。
实施例24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丙烯酸树脂、AD-24型分散剂、TK-S203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23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8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11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8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5份,油性夜光漆2.8份,丙烯酸树脂0.04份,AD-24型分散剂2.5份,TK-S203水性耐磨耗助剂5份,二氧化硅5份。
实施例25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有机矽烷氟防护剂、流平剂丙烯酸树脂、AD-24型分散剂、TK-S203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25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20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12份,有机矽烷氟防护剂1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30份,油性夜光漆3份,丙烯酸树脂0.06份,AD-24型分散剂3份,TK-S203水性耐磨耗助剂6份,二氧化硅6份。
对比例1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流平剂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上述混合物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0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10份,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5份,油性夜光漆2.5份,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0.03份,AD-25型分散剂2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4份,二氧化硅4份。
对比例2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流平剂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20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0份,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5份,油性夜光漆2.5份,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0.03份,AD-25型分散剂2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4份,二氧化硅4份。
对比例3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标识层材料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的表面,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流平剂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20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0份,3432工程型3M反光压敏胶膜10份,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5份,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0.03份,AD-25型分散剂2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4份,二氧化硅4份。
对比例4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表面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流平剂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敏油墨20份,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0份,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5份,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0.03份,AD-25型分散剂2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4份,二氧化硅4份。
对比例5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将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流平剂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AD-25型分散剂、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以及防滑颗粒二氧化硅混合并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膜表面,待其实干后可开放交通。
在本实施例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0份,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25份,R-8601烷基改性聚硅氧烷0.03份,AD-25型分散剂2份,TK-W201水性耐磨耗助剂4份,二氧化硅4份。
综上所述,实施例1~25及对比例1~5的性能测试数据如下表1-3所示。
表1实施例1-10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1724172940000221
表2实施例11-20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1724172940000222
Figure BDA0001724172940000231
表3实施例21-25及对比例1-5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1724172940000232
由表1~3中的性能测试结果可分析知,对比例1和对比例5由于缺少水敏油墨,使反光膜无法转为高透射性透明状态,导致无法测定其透明化稳定时间以及水敏反应时间。而对比例2由于其缺少反光膜,导致其在透明化后无警示标识显示。对比例3~5由于缺少发光涂料以及水敏油墨等材料,导致其无法通过夜光标识提醒雨季路滑状况。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夜间降雨状况下预警的道路标识材料的道路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铺设方法包括:
步骤1:将改性颗粒石油树脂作为基底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上进行铺筑;
步骤2:在粘结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均匀后涂刷于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并将反光膜粘结在改性颗粒石油树脂表面;
步骤3:待粘结剂完全干燥后,将水敏油墨涂刷在反光膜的表面,再将油性夜光漆涂刷于反光膜边缘形成预设图案,并用烘干装置进行干燥;
步骤4:将石材防护剂、流平剂、水性涂料分散剂、抗磨损添加剂以及防滑颗粒依次加入到水敏油墨中,采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采用滤网过滤,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均匀涂刷于反光膜表面,待水敏油墨实干后开放交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标识材料的道路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标识材料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改性颗粒石油树脂10~20份,反光膜8~12份,水敏油墨为10~25份以及发光涂料2~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标识材料的道路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膜为3M反光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道路标识材料的道路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标识材料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石材防护剂4~10份、流平剂0.02~0.06份、水性涂料分散剂1~3份、抗磨损添加剂2~6份和防滑颗粒3~6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道路标识材料的道路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平剂为丙烯酸树脂和/或烷基改性聚硅氧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道路标识材料的道路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材防护剂选自氟烷基聚有机硅氧烷石材防护剂、有机矽烷氟防护剂和有机硅季铵盐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道路标识材料的道路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磨损添加剂选自纳米陶瓷材料分散体、白刚玉微粉和金刚砂微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滑颗粒选自二氧化硅、石英砂和陶瓷颗粒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CN201810745216.9A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道路标识材料及道路铺设方法 Active CN1090981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45216.9A CN109098109B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道路标识材料及道路铺设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45216.9A CN109098109B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道路标识材料及道路铺设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98109A CN109098109A (zh) 2018-12-28
CN109098109B true CN109098109B (zh) 2021-07-06

Family

ID=64845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45216.9A Active CN109098109B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道路标识材料及道路铺设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981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2776A (zh) * 2019-05-27 2019-07-23 长安大学 具有水致变色与夜光功能的材料、道路标线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9907A (zh) * 2017-07-14 2017-12-12 衡水金湖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夜间持续自发光、强反光型道路标线及其制作方法
CN107503300A (zh) * 2017-08-31 2017-12-22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感湿变色技术的交通警示标线及其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1819B (zh) * 2014-05-19 2016-04-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湿致、温致变色道路交通警示标线及其施工方法
CN204125862U (zh) * 2014-08-08 2015-01-28 中咨华科交通建设技术有限公司 雨夜反光道路交通标线
CN204683269U (zh) * 2015-06-13 2015-10-07 义乌市佳洁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遇水变色地垫
CN204780719U (zh) * 2015-06-17 2015-11-18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自黏式遇水变色道路积水警示装置
CN107217581B (zh) * 2017-04-28 2019-08-23 长安大学 一种路面标志或标线的施工工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9907A (zh) * 2017-07-14 2017-12-12 衡水金湖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夜间持续自发光、强反光型道路标线及其制作方法
CN107503300A (zh) * 2017-08-31 2017-12-22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感湿变色技术的交通警示标线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98109A (zh) 2018-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32922B1 (ko) 도로표지용 융착식 도료 조성물
KR100740296B1 (ko) 노면표시용 열가소성 핫멜트 테이프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Xu et al. Performanc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cost analysis of marking materials in pavement engineering, the-state-of-art
KR20140001652A (ko) 고휘도 노면표시용 도료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인성이 향상된 노면표시선 시공방법
KR100690277B1 (ko) 노면 표시용 도료
KR101176043B1 (ko) 혼합 비드를 함유하는 도로의 차선용 액상 도료 조성물
KR101044311B1 (ko) 재귀반사성이 양호한 도로표지용 도료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9098109B (zh) 一种道路标识材料及道路铺设方法
KR101485488B1 (ko) 차선홈을 이용한 도로에서의 차선 설치 공법
CN102532968A (zh) 一种防滑道路斑马线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0858900B1 (ko) 용융형 도로표지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줄무늬형 기능성도로표지선의 시공 방법
KR101837148B1 (ko) 고휘도 발광안료를 이용한 노면표지용 융착식 플라스틱 도료 조성물
KR102005362B1 (ko) 도로표지용 도료조성물
KR101488816B1 (ko) 미끄럼 방지 기능과 시인성이 향상된 노면표시선용 도료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노면표시선 시공방법
KR101336035B1 (ko) 미끄럼방지용 도로포장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1218190A (zh) 一种反光涂料及其制造方法
KR100888704B1 (ko) 노면표시용 융착식 스프레이 도료
KR100919248B1 (ko) 포장도로상의 노면표지 구조체 시공방법
KR100725759B1 (ko) 미끄럼 방지용 저감재 조성물
KR102344795B1 (ko) 차선 그루빙 구조 및 그 시공 방법
KR20030075838A (ko) 포장도로의 도장공법
KR200427777Y1 (ko) 횡단보도를 포함한 노면 표시와 미끄럼 방지부를 시공하는장치
CN110408330B (zh) 一种全天候道路珠用胶黏剂
KR101226724B1 (ko) 도로면 속도제한표시에 사용되는 표시제 조성물과 이를 이용한 스텐실 시공방법
KR100298684B1 (ko) 기능성노면교통표시시공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8

Address after: Room 644, Room 406, No. 1 Yichuang Street, Huangpu District (Zhongxin Guangzhou Knowledge C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55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17th Bureau Group (Guangzhou)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729, Dongfeng East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6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