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96449A - 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96449A
CN109096449A CN201810838274.6A CN201810838274A CN109096449A CN 109096449 A CN109096449 A CN 109096449A CN 201810838274 A CN201810838274 A CN 201810838274A CN 109096449 A CN109096449 A CN 109096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liquid
added
adaptability
added dropwise
init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382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咏梅
刘昭洋
吴伟
王龙飞
刘旭飞
董树强
姚晓鹏
叶子
刘翠芬
康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8382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964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96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64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83/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 C08F283/06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on to unsaturated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16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 C04B24/16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mprising sulfonate or sulfate groups
    • C04B24/16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mprising sulfonate or sulfate group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4B24/16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mprising sulfonate or sulfate group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polyether side cha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8Polymerisation using regulators, e.g. chain terminating agents, e.g. telome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03/00Function or property of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2103/30Water reducers, plasticisers, air-entrainers, flow improvers
    • C04B2103/308Slump-loss preventing ag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混凝土保坍剂是以聚醚类大单体、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为共聚单体,以引发剂、链转移剂作为分子调节剂来进行共聚反应制备而成,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聚醚大单体∶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60~120)∶(2~10)∶(1~12):(0.5~4)∶(0.5~3)∶(95~125);稀释水的用量满足反应结束、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它对混凝土中温度、碱含量不敏感,解决了混凝土中保坍剂对温度、碱含量敏感的问题。

Description

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保坍剂,具体是一种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属于建筑材料化学添加剂技术领域。本发明还涉及所述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羧酸减水剂作为一种绿色对环境友好的混凝土化学外加剂,因为其优异的减水性能逐渐被行业广泛使用。传统的聚羧酸减水剂通常都能达到很好的分散效果或减水性能,但是其在对混凝土长时间工作性能保持上具有局限性。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使用了缓凝剂与减水剂进行复配,但是这样带来了凝结时间和早期强度的问题。为了更好解决混凝土的工作保持性问题,国内外学者研究和开发了保坍剂。
但是,目前市面上大量销售的保坍剂主要是通过加入酯类单体,通过后期水解缓慢释放来达到保持混凝土具有较长时间工作性能的要求。由于酯的水解程度主要受温度及碱含量的影响,在高温及碱含量极高的条件下,保坍剂的保坍性能急剧下降,提高保坍剂用量,混凝土含气量增加,强度受到极大的影响,表现出对材料具有高度敏感性,产品应用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发明人检索到以下相关专利文献:CN105949404A公开了一种释放可控型聚羧酸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质量份数将不饱和聚氧乙烯醚单体144-180份,去离子水144-180份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至溶解,期间加热升温至45-60℃保温;2)按质量份数将链转移剂1.0-2.0份和引发剂0.5-1.5份溶于30-6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液;3)按质量份数将不饱和酸2-20份,不饱和酯20-30份溶于10-2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液;4)待步骤1)完成后,同时向三口烧瓶中滴加A、B液,其滴加时间分别为180-210min、150-180min,继续反应60-80min后结束,加入去离子水稀释至理论固含为40%即得成品。CN107325236A公开了一种非泥土敏感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减水剂是以4-羟丁基乙烯基醚大单体、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酯类小单体为共聚单体,以引发剂、链转移剂作为分子调节剂来进行共聚反应而制成的,各组分的质量之比为:4-羟丁基乙烯基醚: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酯类小单体:引发剂:链转移剂:去离子水=(24~120):(4~8):(6~10):(10~20):(0.8~1.5):(0.4~2):(70~120)。
以上这些技术对于如何使保坍剂对混凝土中温度、碱含量不敏感,并未给出具体的指导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它对混凝土中温度、碱含量不敏感,以解决混凝土中保坍剂对温度、碱含量敏感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还要提供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其技术方案在于它是以聚醚类大单体、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为共聚单体,以引发剂、链转移剂作为分子调节剂来进行共聚反应制备而成,各组分的质量配比(质量份数,重量份数)为:聚醚大单体∶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60~120)∶(2~10)∶(1~12):(0.5~4)∶(0.5~3)∶(95~125);稀释水的用量满足反应结束、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
上述聚醚类大单体为烯丙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烯丙醇聚乙二醇单甲醚、异戊烯醇聚乙二醇单甲醚、4-羟丁基乙烯基醚中的一种;不饱和磺酸盐为乙烯基磺酸钠、烯丙基磺酸钠、对苯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组合,混合物);不饱和羧酸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顺丁烯二酸、富马酸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组合,混合物);链转移剂为巯基乙醇、巯基乙酸、巯基丙酸、甲基丙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组合,混合物)。
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质量配比将聚醚类大单体和40~7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反应釜可以为500ml的三口烧瓶)内,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升温,同时将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溶于30~35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料液;将不饱和羧酸及不饱和磺酸盐加入20~25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料液;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50℃~70℃时,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滴加A料液的时间为180~210分钟,滴加B料液的时间为150~180分钟,这两种料液滴加完毕后保温1~2.5小时,反应结束,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理论)固含量为40%,即得到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方案可以是,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过氧化苯甲酰、抗坏血酸、水溶性4,4'-偶氮双(4-氰基戊酸钠)中的一种或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组合,混合物)。上述的聚醚类大单体的重均分子量最好为800~4000。上述的引发剂最好分两次添加,配置A料液时引发剂的加入量为其总质量的10%~15%;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50℃~70℃时,再加入剩余的引发剂,而后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是由下述组分及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聚醚大单体∶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72∶8.92∶11.54∶0.6∶1∶95;稀释水的用量满足反应结束、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上述聚醚类大单体为烯丙基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醚类大单体的重均分子量为1200;不饱和磺酸盐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不饱和羧酸为丙烯酸;链转移剂为巯基乙醇;引发剂为抗坏血酸。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质量配比将聚醚类大单体和4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内,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升温,同时将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溶于35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料液;将不饱和羧酸及不饱和磺酸盐加入2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料液;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70℃时,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滴加A料液的时间为180分钟,滴加B料液的时间为150分钟,这两种料液滴加完毕后保温2.5小时,反应结束,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即得到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是由下述组分及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聚醚大单体∶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96∶4.14∶4.32:∶2.4∶2∶115;稀释水的用量满足反应结束、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上述聚醚类大单体为异戊烯醇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醚类大单体的重均分子量为2400;不饱和磺酸盐为对苯乙烯磺酸钠;不饱和羧酸为丙烯酸;链转移剂为甲基丙烯磺酸钠;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质量配比将聚醚类大单体和6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内,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升温,同时将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溶于35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料液;将不饱和羧酸及不饱和磺酸盐加入2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料液;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60℃时,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滴加A料液的时间为180分钟,滴加B料液的时间为150分钟,这两种料液滴加完毕后保温1.5小时,反应结束,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即得到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是由下述组分及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聚醚大单体∶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120∶2.23∶6.68∶3.5∶3∶125;稀释水的用量满足反应结束、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上述聚醚类大单体为4-羟丁基乙烯基醚;不饱和磺酸盐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不饱和羧酸为5份富马酸、1.68份甲基丙烯酸两种原料的组合;链转移剂为甲基丙烯磺酸钠;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质量配比将聚醚类大单体和7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内,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升温,同时将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溶于35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料液;将富马酸、甲基丙烯酸及不饱和磺酸盐加入2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料液;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60℃时,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滴加A料液的时间为180分钟,滴加B料液的时间为150分钟,这两种料液滴加完毕后保温2小时,反应结束,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即得到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是由下述组分及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聚醚大单体∶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90∶10∶8.26∶0.5∶2∶110;稀释水的用量满足反应结束、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上述聚醚类大单体为甲基烯丙醇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醚类大单体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不饱和磺酸盐为乙烯基磺酸钠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两种原料的组合;乙烯基磺酸钠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之比为1:1.5;不饱和羧酸为5.76份丙烯酸、2.5份富马酸两种原料的组合;链转移剂为巯基乙酸;引发剂为0.9份过氧化氢、0.9份过硫酸铵、0.2份抗坏血酸三种原料的组合。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质量配比将聚醚类大单体和6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内,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升温,同时将链转移剂和0.2份引发剂即0.2份抗坏血酸溶于3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料液;将不饱和羧酸及乙烯基磺酸钠、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加入2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料液;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50℃时,向釜底分别加入0.9份过氧化氢、0.9份过硫酸铵,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滴加A料液的时间为180分钟,滴加B料液的时间为150分钟,这两种料液滴加完毕后保温1小时,反应结束,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即得到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是由下述组分及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聚醚大单体即4-羟丁基乙烯基醚∶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100∶8∶6∶2∶1.5∶100;稀释水的用量满足反应结束、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不饱和磺酸盐为对苯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两种原料的组合,为对苯乙烯磺酸钠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之比为1:0.5;对苯乙烯磺酸钠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之比为1:1.5;不饱和羧酸为甲基丙烯酸;链转移剂为巯基丙酸;引发剂为4,4'-偶氮双(4-氰基戊酸钠)。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质量配比将4-羟丁基乙烯基醚和45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内,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升温,同时将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溶于35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料液;将不饱和羧酸及对苯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加入2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料液;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60℃时,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滴加A料液的时间为180分钟,滴加B料液的时间为150分钟,这两种料液滴加完毕后保温2小时,反应结束,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即得到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
本发明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达到了良好的性能效果,其性能指标参见本说明书后面的表2、表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高适应性,它对混凝土中温度、碱含量不敏感,解决了混凝土中保坍剂对温度、碱含量敏感的问题。而且本发明的制造成本低,与已有相关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制造成本降低了2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法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各实施例。
实施例1:本发明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是由下述组分及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聚醚大单体∶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72∶8.92∶11.54∶0.6∶1∶95;稀释水的用量满足反应结束、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上述聚醚类大单体为烯丙基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醚类大单体的重均分子量为1200;不饱和磺酸盐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不饱和羧酸为丙烯酸;链转移剂为巯基乙醇;引发剂为抗坏血酸。
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质量配比将聚醚类大单体和4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反应釜可以为500ml的三口烧瓶)内,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升温,同时将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溶于35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料液;将不饱和羧酸及不饱和磺酸盐加入2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料液;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70℃时,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滴加A料液的时间为180分钟,滴加B料液的时间为150分钟,这两种料液滴加完毕后保温2.5小时,反应结束,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理论)固含量为40%,即得到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
实施例2:本发明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是由下述组分及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聚醚大单体∶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96∶4.14∶4.32:∶2.4∶2∶115;稀释水的用量满足反应结束、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上述聚醚类大单体为异戊烯醇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醚类大单体的重均分子量为2400;不饱和磺酸盐为对苯乙烯磺酸钠;不饱和羧酸为丙烯酸;链转移剂为甲基丙烯磺酸钠;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质量配比将聚醚类大单体和6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反应釜可以为500ml的三口烧瓶)内,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升温,同时将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溶于35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料液;将不饱和羧酸及不饱和磺酸盐加入2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料液;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60℃时,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滴加A料液的时间为180分钟,滴加B料液的时间为150分钟,这两种料液滴加完毕后保温1.5小时,反应结束,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理论)固含量为40%,即得到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
实施例3:本发明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是由下述组分及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聚醚大单体∶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120∶2.23∶6.68∶3.5∶3∶125;稀释水的用量满足反应结束、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上述聚醚类大单体为4-羟丁基乙烯基醚;不饱和磺酸盐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不饱和羧酸为5份富马酸、1.68份甲基丙烯酸两种原料的组合(组合物,混合物);链转移剂为甲基丙烯磺酸钠;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质量配比将聚醚类大单体和7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反应釜可以为500ml的三口烧瓶)内,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升温,同时将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溶于35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料液;将富马酸、甲基丙烯酸及不饱和磺酸盐加入2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料液;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60℃时,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滴加A料液的时间为180分钟,滴加B料液的时间为150分钟,这两种料液滴加完毕后保温2小时,反应结束,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理论)固含量为40%,即得到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
实施例4:本发明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是由下述组分及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聚醚大单体∶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90∶10∶8.26∶0.5∶2∶110;稀释水的用量满足反应结束、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上述聚醚类大单体为甲基烯丙醇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醚类大单体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不饱和磺酸盐为乙烯基磺酸钠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两种原料的组合;乙烯基磺酸钠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之比为1:1.5;不饱和羧酸为5.76份丙烯酸、2.5份富马酸两种原料的组合;链转移剂为巯基乙酸;引发剂为0.9份过氧化氢、0.9份过硫酸铵、0.2份抗坏血酸三种原料的组合。
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质量配比将聚醚类大单体和6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反应釜可以为500ml的三口烧瓶)内,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升温,同时将链转移剂和0.2份引发剂即0.2份抗坏血酸溶于3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料液;将不饱和羧酸及乙烯基磺酸钠、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加入2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料液;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50℃时,向釜底分别加入0.9份过氧化氢、0.9份过硫酸铵,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滴加A料液的时间为180分钟,滴加B料液的时间为150分钟,这两种料液滴加完毕后保温1小时,反应结束,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理论)固含量为40%,即得到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
实施例5:本发明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是由下述组分及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聚醚大单体即4-羟丁基乙烯基醚∶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100∶8∶6∶2∶1.5∶100;稀释水的用量满足反应结束、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不饱和磺酸盐为对苯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两种原料的组合,为对苯乙烯磺酸钠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之比为1:0.5;对苯乙烯磺酸钠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之比为1:1.5;不饱和羧酸为甲基丙烯酸;链转移剂为巯基丙酸;引发剂为4,4'-偶氮双(4-氰基戊酸钠)。
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质量配比将4-羟丁基乙烯基醚和45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反应釜可以为500ml的三口烧瓶)内,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升温,同时将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溶于35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料液;将不饱和羧酸及对苯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加入2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料液;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60℃时,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滴加A料液的时间为180分钟,滴加B料液的时间为150分钟,这两种料液滴加完毕后保温2小时,反应结束,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理论)固含量为40%,即得到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
以下为本发明的性能测试:
按照GB/T8077-2012《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水胶比为0.29,0.16%的折固掺量(质量百分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水泥净浆流动度及经时损失试验。水泥为峨胜牌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试验结果如表1。
表1:不同种类保坍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净浆流动度及经时损失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对比样的净浆表现受温度影响很大,温度达到40℃时初始分散能力较强导致后期保持性很差,主要由于对比样中引入酯类小单体,温度高时加上水泥浆的强碱性条件水解很快,导致初始显示出一定的减水分散性能,后期保持性能减弱方案1、2、3、4(即实施例1~4,实施例5的数据与实施例4相近似)没有引入酯类单体,使整个产品受温度影响较小,使得保坍剂在夏冬季节都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几种方案由于工艺不同,初始表现出不同的分散性能,后期保持性能也各有差异,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达到最佳的复配效果。
按照GB/T8077-2012《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水胶比为0.29,0.16%的折固掺量,对不同水泥进行水泥净浆流动度及经时损失试验。选择上述方案2和对比样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如表2。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相同掺量条件下,对比样对不同水泥初始分散性差异很大,后期净浆涨幅差异明显,可能主要在于不同厂家的水泥矿物相、碱含量差异导致,方案2在三种水泥应用中,初始分散和后期涨幅差异不明显,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与背景技术中CN105949404A所公开的(一种释放可控型聚羧酸保坍剂的制备方法)技术相比,与背景技术中CN107325236A所公开的(一种非泥土敏感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配比和组分与其不同,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同。本发明能用于解决混凝土中保坍剂对温度、碱含量敏感的问题,而CN105949404A、CN107325236A无法达到这一要求。
本发明的产品与CN107325236A中产品相比,由于两种产品的初始电荷密度差异很大,导致CN107325236A产品初始就具有很高的减水分散性能,几乎没有保坍性能,属于减水类型产品,两种产品功能性不同;与CN105949404A中产品相比,由于CN105949404A中产品引入酯类,对温度敏感,在高温尤其40℃以上的环境中,CN105949404A中的产品由于酯类的快速水解,导致产品初始电荷密度大幅提高,初始分数性增强,后期保持性能极具下降,本发明能够很好地弥补以前问题,同时大幅降低了原料成本,具有可观的经济性、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高适应性,它对混凝土中温度、碱含量不敏感,解决了混凝土中保坍剂对温度、碱含量敏感的问题。而且本发明的制造成本低,与已有相关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制造成本降低了25%以上。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其特征在于它是以聚醚类大单体、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为共聚单体,以引发剂、链转移剂作为分子调节剂来进行共聚反应制备而成,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聚醚大单体∶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60~120)∶(2~10)∶(1~12):(0.5~4)∶(0.5~3)∶(95~125);稀释水的用量满足反应结束、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
上述聚醚类大单体为烯丙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烯丙醇聚乙二醇单甲醚、异戊烯醇聚乙二醇单甲醚、4-羟丁基乙烯基醚中的一种;不饱和磺酸盐为乙烯基磺酸钠、烯丙基磺酸钠、对苯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不饱和羧酸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顺丁烯二酸、富马酸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链转移剂为巯基乙醇、巯基乙酸、巯基丙酸、甲基丙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
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质量配比将聚醚类大单体和40~7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内,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升温,同时将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溶于30~35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料液;将不饱和羧酸及不饱和磺酸盐加入20~25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料液;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50℃~70℃时,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滴加A料液的时间为180~210分钟,滴加B料液的时间为150~180分钟,这两种料液滴加完毕后保温1~2.5小时,反应结束,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即得到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过氧化苯甲酰、抗坏血酸、4,4'-偶氮双(4-氰基戊酸钠)中的一种或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聚醚类大单体的重均分子量为800~4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组分及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聚醚大单体∶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72∶8.92∶11.54∶0.6∶1∶95;稀释水的用量满足反应结束、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上述聚醚类大单体为烯丙基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醚类大单体的重均分子量为1200;不饱和磺酸盐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不饱和羧酸为丙烯酸;链转移剂为巯基乙醇;引发剂为抗坏血酸;
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质量配比将聚醚类大单体和4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内,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升温,同时将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溶于35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料液;将不饱和羧酸及不饱和磺酸盐加入2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料液;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70℃时,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滴加A料液的时间为180分钟,滴加B料液的时间为150分钟,这两种料液滴加完毕后保温2.5小时,反应结束,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即得到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组分及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聚醚大单体∶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96∶4.14∶4.32:∶2.4∶2∶115;稀释水的用量满足反应结束、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上述聚醚类大单体为异戊烯醇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醚类大单体的重均分子量为2400;不饱和磺酸盐为对苯乙烯磺酸钠;不饱和羧酸为丙烯酸;链转移剂为甲基丙烯磺酸钠;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质量配比将聚醚类大单体和6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内,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升温,同时将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溶于35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料液;将不饱和羧酸及不饱和磺酸盐加入2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料液;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60℃时,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滴加A料液的时间为180分钟,滴加B料液的时间为150分钟,这两种料液滴加完毕后保温1.5小时,反应结束,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即得到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组分及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聚醚大单体∶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120∶2.23∶6.68∶3.5∶3∶125;稀释水的用量满足反应结束、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上述聚醚类大单体为4-羟丁基乙烯基醚;不饱和磺酸盐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不饱和羧酸为5份富马酸、1.68份甲基丙烯酸两种原料的组合;链转移剂为甲基丙烯磺酸钠;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质量配比将聚醚类大单体和7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内,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升温,同时将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溶于35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料液;将富马酸、甲基丙烯酸及不饱和磺酸盐加入2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料液;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60℃时,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滴加A料液的时间为180分钟,滴加B料液的时间为150分钟,这两种料液滴加完毕后保温2小时,反应结束,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即得到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组分及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聚醚大单体∶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90∶10∶8.26∶0.5∶2∶110;稀释水的用量满足反应结束、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上述聚醚类大单体为甲基烯丙醇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醚类大单体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不饱和磺酸盐为乙烯基磺酸钠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两种原料的组合;乙烯基磺酸钠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之比为1:1.5;不饱和羧酸为5.76份丙烯酸、2.5份富马酸两种原料的组合;链转移剂为巯基乙酸;引发剂为0.9份过氧化氢、0.9份过硫酸铵、0.2份抗坏血酸三种原料的组合;
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质量配比将聚醚类大单体和6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内,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升温,同时将链转移剂和0.2份引发剂即0.2份抗坏血酸溶于3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料液;将不饱和羧酸及乙烯基磺酸钠、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加入2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料液;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50℃时,向釜底分别加入0.9份过氧化氢、0.9份过硫酸铵,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滴加A料液的时间为180分钟,滴加B料液的时间为150分钟,这两种料液滴加完毕后保温1小时,反应结束,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即得到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组分及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聚醚大单体即4-羟丁基乙烯基醚∶不饱和磺酸盐∶不饱和羧酸∶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100∶8∶6∶2∶1.5∶100;稀释水的用量满足反应结束、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不饱和磺酸盐为对苯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两种原料的组合,为对苯乙烯磺酸钠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之比为1:0.5;对苯乙烯磺酸钠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之比为1:1.5;不饱和羧酸为甲基丙烯酸;链转移剂为巯基丙酸;引发剂为4,4'-偶氮双(4-氰基戊酸钠);
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质量配比将4-羟丁基乙烯基醚和45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内,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升温,同时将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溶于35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料液;将不饱和羧酸及对苯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加入20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料液;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60℃时,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滴加A料液的时间为180分钟,滴加B料液的时间为150分钟,这两种料液滴加完毕后保温2小时,反应结束,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即得到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质量配比将聚醚类大单体和40~7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内,加热并开动搅拌器升温,同时将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溶于30~35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A料液;将不饱和羧酸及不饱和磺酸盐加入20~25份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B料液;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50℃~70℃时,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滴加A料液的时间为180~210分钟,滴加B料液的时间为150~180分钟,这两种料液滴加完毕后保温1~2.5小时,反应结束,在所得的产物中加入稀释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0%,即得到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引发剂分两次添加,配置A料液时引发剂的加入量为其总质量的10%~15%;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50℃~70℃时,再加入剩余的引发剂,而后同时滴加A料液、B料液。
CN201810838274.6A 2018-07-27 2018-07-27 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90964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38274.6A CN109096449A (zh) 2018-07-27 2018-07-27 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38274.6A CN109096449A (zh) 2018-07-27 2018-07-27 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96449A true CN109096449A (zh) 2018-12-28

Family

ID=64847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38274.6A Pending CN109096449A (zh) 2018-07-27 2018-07-27 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9644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0385A (zh) * 2019-04-23 2019-07-05 刘翠芬 一种超保坍混凝土用减水剂
CN112898502A (zh) * 2021-02-01 2021-06-04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抗渗型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21438A (zh) * 2021-05-29 2021-08-31 石家庄市长安育才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富浆型混凝土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8114A (zh) * 2010-08-30 2010-12-29 大连建科北方化学有限公司 高减水高保坍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无热源制法
CN104973816A (zh) * 2015-06-25 2015-10-14 贵州省瓮安新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泌水率低的聚羧酸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8114A (zh) * 2010-08-30 2010-12-29 大连建科北方化学有限公司 高减水高保坍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无热源制法
CN104973816A (zh) * 2015-06-25 2015-10-14 贵州省瓮安新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泌水率低的聚羧酸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芳等: "聚醚侧链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建筑材料》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0385A (zh) * 2019-04-23 2019-07-05 刘翠芬 一种超保坍混凝土用减水剂
CN112898502A (zh) * 2021-02-01 2021-06-04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抗渗型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21438A (zh) * 2021-05-29 2021-08-31 石家庄市长安育才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富浆型混凝土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0687B (zh) 一种抗泥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6256B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33091B (zh) 一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9705282A (zh) 一种新型聚醚合成超高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4140503A (zh) 一种高减水高保坍型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的常温合成方法
CN103693883B (zh) 一种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96449A (zh) 具有高适应性的混凝土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79561B (zh) 一种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降粘型聚羧酸系减水剂
CN105461866B (zh) 一种降粘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25236A (zh) 一种非泥土敏感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96031B (zh) 一种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7683B (zh) 一种降低高标号混凝土粘度的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52243B (zh) 一种以酒石酸作链转移剂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6253B (zh) 一种预制构件专用早强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49965A (zh) 一种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9455971A (zh) 一种粉状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7935443A (zh) 一种改性混凝土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49199B (zh)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稳态聚羧酸超塑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93215A (zh) 一种三元嵌段大单体接枝共聚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43289B (zh) 一种混凝土早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59742B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6243288A (zh) 一种混凝土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56993A (zh) 一种绿色环保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合成方法
CN101905960A (zh) 一种双长支链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6008847A (zh) 一种保坍型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