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94655A -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94655A
CN109094655A CN201810680707.XA CN201810680707A CN109094655A CN 109094655 A CN109094655 A CN 109094655A CN 201810680707 A CN201810680707 A CN 201810680707A CN 109094655 A CN109094655 A CN 109094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direction
transfer beam
driver
main
ca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807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94655B (zh
Inventor
崔崇桢
管国朋
武帅京
李建平
司俊德
孙明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tong B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8070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946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94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4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94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4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及其车架。所述汽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架体,架体包括至少一个纵向传力单元,纵向传力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和至少一个前桥纵向传力梁,至少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对应的前桥纵向传力梁之间连接有中间传力梁。汽车发生高速碰撞时,碰撞力从驾驶纵向传力梁的前端传递到驾驶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再向后传递到前桥纵向传力梁上,再通过前桥纵向传力梁传递给前桥架体部分的其他处,前桥架体部分发生变形,吸收碰撞能量,降低汽车的加速度,减少驾驶员受到的惯性力伤害,同时减小驾驶室对应的驾驶室架体部分的变形,保证了驾驶员的生存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本申请为下述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2016年7月6日,原申请的申请号:201610526358.7,原申请的发明名称: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前碰撞是汽车事故中最常见的事故类型,汽车前碰撞容易给司机和乘客造成较大伤害,特别是位于最前侧的司机。为了保护汽车在前碰撞时司机和乘客的安全,通常在汽车的前部设置吸能装置。
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4527323 U,名称为一种车架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架,车辆包括车架,车架包括前纵梁(相对于驾驶室纵向传力梁)和中间纵梁(相当于前桥纵向传力梁),前纵梁和中间纵梁之间设有固定安装在前纵梁的后方的后吸能结构,汽车在发生前碰撞时,后吸能结构能吸收碰撞能量,降低车辆的加速度,减少对司机和乘客的伤害。但是,后吸能结构吸收的碰撞能量有限,汽车发生高速碰撞时,碰撞能量大,前纵梁将碰撞力传递给后吸能结构,后吸能结构会迅速发生轴向溃变,使得前纵梁迅速后移,这会容易给驾驶员造成加大的惯性力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以解决汽车在高度碰撞时驾驶员容易受到惯性力伤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
本发明中车架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架,包括架体,架体包括至少一个纵向传力单元,纵向传力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和至少一个前桥纵向传力梁,至少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对应的前桥纵向传力梁之间连接有中间传力梁。
纵向传力单元包括至少两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和至少两个前桥纵向传力梁,纵向传力单元中的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为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纵向传力单元中的一个前桥纵向传力梁为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的高度高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连接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之间的中间传力梁为第一中间传力梁。
纵向传力单元中高度低于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的一个前桥纵向传力为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的高度低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连接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之间的中间传力梁为第二中间传力梁,第一中间传力梁的前端部和第二中间传力梁的前端部均连接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并构成“人”字形传力结构。
纵向传力单元中高度低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为第二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第二驾驶室纵向传力梁与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的高度一致,第二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的前端部相对接。
纵向传力单元还包括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并列设置的且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三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第三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连接在一起。
架体包括至少两个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的纵向传力单元,各纵向传力单元的前端部均对应设有吸能器。
架体包括连接于纵向传力单元的前端的第一主横梁,第一主横梁上连接有驾驶员座椅后移结构,驾驶员座椅后移机构与纵向传力单元左右并列设置,驾驶员座椅后移结构包括连接于第一主横梁后端的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传力梁,主传力梁的后端连接有座椅后横梁,主传力梁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薄弱连接结构连接有辅助横梁,辅助横梁位于第一主横梁与座椅后横梁之间,驾驶员座椅后移结构还包括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于辅助横梁和座椅后横梁上的座椅安装梁。
架体还包括设于第一主横梁下侧的第二主横梁,第一主横梁和第二主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第一主横梁和第二主横梁的前端且对应于主传力梁的前端设有前承力件,第一主横梁的上端设有主竖梁,主竖梁对应于主传力梁的前端,主竖梁的上端设有上横梁,主竖梁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自上而下向前倾斜的斜撑,斜撑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上横梁和前承力件上。
架体还包括设于第一主横梁下侧的第二主横梁,第一主横梁和第二主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主传力梁的下侧设有转向器防护结构,转向器防护结构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之间设有用于安装转向器的安装结构,前下横梁上对应于两个下纵梁的前端的位置对应设有两个前竖梁,前竖梁的上端连接于第二主横梁的下端。
本发明中汽车的技术方案是:汽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架体,架体包括至少一个纵向传力单元,纵向传力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和至少一个前桥纵向传力梁,至少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对应的前桥纵向传力梁之间连接有中间传力梁。
纵向传力单元包括至少两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和至少两个前桥纵向传力梁,纵向传力单元中的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为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纵向传力单元中的一个前桥纵向传力梁为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的高度高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连接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之间的中间传力梁为第一中间传力梁。
纵向传力单元中高度低于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的一个前桥纵向传力为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的高度低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连接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之间的中间传力梁为第二中间传力梁,第一中间传力梁的前端部和第二中间传力梁的前端部均连接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并构成“人”字形传力结构。
纵向传力单元中高度低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为第二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第二驾驶室纵向传力梁与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的高度一致,第二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的前端部相对接。
纵向传力单元还包括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并列设置的且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三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第三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连接在一起。
架体包括至少两个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的纵向传力单元,各纵向传力单元的前端部均对应设有吸能器。
架体包括连接于纵向传力单元的前端的第一主横梁,第一主横梁上连接有驾驶员座椅后移结构,驾驶员座椅后移机构与纵向传力单元左右并列设置,驾驶员座椅后移结构包括连接于第一主横梁后端的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传力梁,主传力梁的后端连接有座椅后横梁,主传力梁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薄弱连接结构连接有辅助横梁,辅助横梁位于第一主横梁与座椅后横梁之间,驾驶员座椅后移结构还包括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于辅助横梁和座椅后横梁上的座椅安装梁。
架体还包括设于第一主横梁下侧的第二主横梁,第一主横梁和第二主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第一主横梁和第二主横梁的前端且对应于主传力梁的前端设有前承力件,第一主横梁的上端设有主竖梁,主竖梁对应于主传力梁的前端,主竖梁的上端设有上横梁,主竖梁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自上而下向前倾斜的斜撑,斜撑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上横梁和前承力件上。
架体还包括设于第一主横梁下侧的第二主横梁,第一主横梁和第二主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主传力梁的下侧设有转向器防护结构,转向器防护结构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之间设有用于安装转向器的安装结构,前下横梁上对应于两个下纵梁的前端的位置对应设有两个前竖梁,前竖梁的上端连接于第二主横梁的下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架体包括至少一个纵向传力单元,纵向传力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和至少一个前桥纵向传力梁,至少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对应的前桥纵向传力梁之间连接有中间传力梁,汽车发生高速碰撞时,碰撞力从驾驶纵向传力梁的前端传递到驾驶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再向后传递到前桥纵向传力梁上,再通过前桥纵向传力梁传递给前桥架体部分的其他处,前桥架体部分发生变形,吸收碰撞能量,降低汽车的加速度,减少驾驶员受到的惯性力伤害,同时减小驾驶室对应的驾驶室架体部分的变形,保证了驾驶员的生存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的实施例一中车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汽车的实施例一中吸能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汽车的实施例一中吸能器的横截面图;
图5为图4中的吸能器的侧视图;
图6为汽车的实施例一中车架的驾驶室架体部分的立体图;
图7为汽车的实施例一中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立体图;
图8为汽车的实施例一中驾驶员座椅后移结构的立体图;
图9为汽车的实施例一中转向器防护结构的立体图;
图10为汽车的实施例一中车架的前桥车架部分的示意图;
图11为汽车的实施例二中吸能器的横截面图;
图12为图11中吸能器的侧视图;
图13为汽车的实施例三中转向器防护结构的立体图;
图14为汽车的实施例四中转向器防护结构的立体图。
图中:1、吸能装置;2、驾驶室架体部分;3、前桥架体部分;4、防撞梁;5、吸能器;6、外筒体;7、加强肋板;8、塞焊孔;9、诱导孔;10、第一主横梁;11、第二主横梁;12、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3、第二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4、第三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5、第四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6、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17、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18、第一中间传力梁;19、第二中间传力梁;20、第三前桥纵向传力梁;21、第一前桥竖梁;22、第一竖梁;23、第二竖梁;24、第三横梁;25、第四横梁;27、第六横梁;28、第一上分段;29、第二上分段;30、第三上分段;31、第一下分段;32、第二下分段;33、第三下分段;40、主传力梁;41、座椅后横梁;42、穿孔;43、辅助横梁;44、座椅安装梁;45、辅助纵梁;46、前承力件;47、主竖梁;48、上横梁;49、斜撑;50、前下横梁;51、后下横梁;52、下纵梁;53、底板;54、前竖梁;55、后竖梁; 61、转向器;62、加强板;63、减重孔;64、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汽车的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中的汽车为客车,客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架体和设于架体前端的吸能装置1。
吸能装置1包括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防撞梁4和两个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吸能器5,吸能器5的前端面通过焊接固定于防撞梁4的后端面上。防撞梁4为带有肋板的钢制或了铝制薄壁腔体结构。吸能器5包括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外筒体6和设于外筒体内的加强肋板7,加强肋板7的数量有五个,外筒体6的截面为矩形,外筒体的筒壁上设有塞焊孔8,加强肋板7与外筒体6的筒壁通过塞焊固定,外筒体6与加强肋板构成横截面为双“目”字形的截面结构,外筒体6的每条棱边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用于辅助外筒体变形的诱导孔9。在客车发生碰撞时,吸能器5发生轴向溃缩变形,吸收客车碰撞能量。
架体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主横梁10和第二主横梁11,第一主横梁10和第二主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架体包括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的两个纵向传力单元,各纵向传力单元的前端均连接于第一主横梁和第二主横梁上,两个吸能器分别设于对应纵向传力单元的前端。纵向传力单元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2、第二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3,纵向传力单元还包括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2并列设置的且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三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4和与第二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3并列设置且处于同一高度的第四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5。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2、第二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3、第三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4和第四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5均为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2的前端部和第三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4的前端部均连接于第一主横梁10的后端,第二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3的前端部和第四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5的前端部均连接于第二主横梁11的后端。纵向传力单元还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16和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17。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16的高度高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2,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2的后端部与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16之间连接有第一中间传力梁18,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17的高度低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2,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2的后端部与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17之间连接有第二中间传力梁19,第一中间传力梁18和第二中间传力梁19的前端部均连接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并构成“人”字形传力结构。第一中间传力梁和第二中间传力梁均为中间传力梁。第二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3与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17的高度一致,第二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3的后端部与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17的前端部相对接。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16上侧设有第三前桥纵向传力梁20,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和第三前桥纵向传力梁均为前桥纵向传力梁。架体还包括第一前桥竖梁21,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16的前端部、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17的前端部和第三前桥纵向传力梁20的前端部连接于第一前桥竖梁21上,第一中间传力梁18和第二中间传力梁19的前端部连接于第一前桥竖梁21上,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2的后端部连接于第一前桥竖梁21上,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2的后端部通过第一前桥竖梁21实现与第一、第二中间传力梁的前端部的连接。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2与第二驾驶纵向传力梁13在上下方向相对应,第三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4与第四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5在上下方向相对应,第一主横梁10和第二主横梁11之间且对应于第一、第二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前端部之间连接有第一竖梁22,第一主横梁10和第二主横梁11之间且对应于第三、第四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前端部之间连接有第二竖梁23。第一主横梁10、第二主横梁11、第一竖梁22和第二竖梁23围成矩形结构。吸能器的后端面与矩形结构相对齐,吸能器5的后端面连接于第一主横梁10和第二主横梁上,吸能器的后端面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前端部相对应。
架体还包括与第一主横梁10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三横梁24、第四横梁25,第一主横梁10、第三横梁24和第四横梁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架体还包括与第二主横梁11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五横梁、第六横梁27,第二主横梁10、第五横梁和第六横梁27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第三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4包括沿前后方向分段设置的第一上分段28、第二上分段29和第三上分段30,第一上分段28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主横梁10、第三横梁24上,第二上分段29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三横梁24、第四横梁25上,第三分段的前端连接于第四横梁25上,第三上分段30的后端连接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2的后端。第四驾驶室纵向传力梁15包括沿前后方向分段设置的第一下分段31、第二下分段32和第三下分段33,第一下分段31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与第一主横梁10和第五横梁上,第二下分段32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五横梁和第六横梁27上,第三下分段33的前端连接于第六横梁27上。
第一主横梁10上连接有驾驶员座椅后移结构, 驾驶员座椅后移机构与纵向传力单元左右并列设置,驾驶员座椅后移结构包括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传力梁40,主传力梁40的前端焊接于第一主横梁10上,主传力梁40的后端焊接有座椅后横梁41,主传力梁40是矩形或U形板件,主传力梁40的前部开设有用于转向管柱穿过的穿孔42,穿孔为方形孔或圆形孔。主传力梁40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薄弱连接结构连接有辅助横梁43,薄弱连接结构为点焊连接结构,辅助横梁43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主横梁10与座椅后横梁41之间,辅助横梁43与座椅后横梁41之间焊接有座椅安装梁44。主传力梁40的左右两侧于第一主横梁10与辅助横梁43之间焊接有辅助纵梁45,保证主传力梁40的传力作用。第一主横梁10和第二主横梁11的前端且对应于主传力梁40的前端设有前承力件46,前承力件46为帽形结构,前承力件46焊接于帽形结构增大了受力面积,能够保证驾驶员座椅后移结构受到碰撞力时的稳定性。第一主横梁10上端设有主竖梁47,主竖梁47的上端焊接有用于安装转向管柱的上横梁48,主竖梁47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斜撑49,斜撑49自上而下向前倾斜,斜撑49的上、下两端分别焊接于上横梁48和前承力件46上,斜撑49有助于增加主竖梁47的抗弯能力,降低碰撞时上横梁48的后移量,从而降低转向管柱的后移量,保证驾驶员生存空间不被侵入太多。在客车发生碰撞时,帽型结构首先受到碰撞力,并通过第一主横梁10将碰撞力传递到主传力梁40上,辅助横梁43受到主传力梁40的剪切碰撞力后左右两端的点焊连接结构的焊缝最先发生断裂,同时座椅后横梁41受到主传力梁40的碰撞力会产生向后的弯曲变形,使座椅安装梁44和主传力梁40一起产生后移,增加驾驶员的生存空间。
主传力梁40的下侧设有转向器防护结构,转向器防护结构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前下横梁50和后下横梁51,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之间设有用于安装转向器的安装结构,安装结构包括连接于前下横梁50与后下横梁51之间的两个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下纵梁52和设于前下横梁50与后下横梁51的前端的用于安装转向器的底板53,前下横梁50和后下横梁51的间距与底板53的宽度相等,前下横梁50的上端沿左右方向间隔设有两个前竖梁54,两个前竖梁54的上、下两端分别焊接于第二主横梁11和前下横梁50上,后下横梁51的上端沿左右方向间隔设有两个后竖梁55,两个后竖梁55的下端焊接于后下横梁51上。转向器离地面的高度较低,客车与轿车发生碰撞时,前竖梁54可有效避免转向器受到轿车的直接碰撞,下纵梁52将碰撞力向后传递到后下横梁51等处,保证前竖梁54不发生弯曲变形、转向器不受撞击,降低转向器损坏导致转向失控的风险。
客车碰撞过程中驾驶室架体部分将碰撞力会向后传递,其中一部分碰撞通过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传递给第一中间传力梁、第二中间传力梁,第一中间力梁向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传递,第二中间传力梁向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传递,另一部分碰撞力通过第二驾驶室纵向传力梁传递给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
驾驶室纵向传力梁、驾驶员座椅后移结构、转向器防护结构等为架体的驾驶室架体部分2的组成部分。前桥纵向传力梁是架体的前桥架体部分3的组成部分。驾驶室架体部分构成刚性较高的刚性结构区,前桥架体部分构成变形结构区。吸能装置构成吸能结构区。客车发生低速碰撞事故,吸能装置吸收客车动能,降低车架结构破坏风险。在客车发生较高速碰撞事故时,吸能装置吸收部分的碰撞能量,通过驾驶室纵向传力梁将碰撞力向后传递到前桥架体部分,从而维持驾驶员生存空间。在前桥架体部分设计了“人”字形传力结构,与驾驶室纵向传力梁连通,在高速碰撞时将碰撞力向上、向下分散到前桥架体部分上,通过前桥架体部分变形吸收剩余碰撞能量,尽量减少驾驶室架体部分的变形,进一步保障驾驶员生存空间。吸能装置和前桥架体部分都会变形吸能,增加了碰撞变形空间,可以降低车体的加速度,减少乘员受到惯性力伤害。
本发明中汽车的实施例二如图11和12所示,吸能装置1包括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防撞梁4和两个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吸能器5。吸能器5包括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外筒体6和设于外筒体内的加强肋板7,加强肋板7的数量有三个,外筒体6的截面为矩形,外筒体的筒壁上设有塞焊孔8,加强肋板7与外筒体6的筒壁通过塞焊固定,外筒体6与加强肋板7构成横截面为“田”字形的截面结构。
本发明中汽车的实施例三如图13所示,转向器防护结构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前下横梁50和后下横梁51,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之间设有用于安装转向器的安装结构,安装结构包括连接于前下横梁50与后下横梁51之间的两个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下纵梁52和设于前下横梁50与后下横梁51的前端的用于安装转向器的底板53,两个下纵梁之间还设有加强板62,加强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于底板53的后端、后下横梁的前端,加强板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于对应侧的下纵梁上,加强板上设有减重孔63。
本发明中汽车的实施例四如图14所示,省去两个下纵梁,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之间连接有安装板64,安装板为槽钢,转向器设于安装板的前部,安装板上设有减重孔63。
本发明中汽车的其他实施例中,汽车还可为货车或轿车等。
本发明中汽车的其他实施例中,辅助横梁与主传力梁通过焊接相连接,在辅助横梁与主传力梁之间的焊缝处开孔或开槽以形成薄弱连接结构,使辅助横梁在受到剪力时容易与主传力梁之间发生断裂。
本发明中汽车的其他实施例中,辅助横梁与主传力梁一体冲压成型,在辅助横梁与主传力梁的连接处开孔或开槽以形成薄弱连接结构,,使辅助横梁在受到剪力时容易与主传力梁之间发生断裂。
本发明中汽车的其他实施例中,纵向传力单元的数量不限于一个,纵向传力单元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中汽车的其他实施例中,纵向传力单元中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数量根据需要设定,前桥纵向传力梁的数量根据需要设定,中间传力梁的数量也根据需要设定。
本发明中汽车的其他实施例中,前承力件也可为块状结构。
本发明中车架的实施例中,车架的结构与汽车的实施例中车架的结构相同,不再在此赘述。

Claims (9)

1.一种车架,包括架体,其特征在于:架体包括至少一个纵向传力单元,纵向传力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和至少一个前桥纵向传力梁,至少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对应的前桥纵向传力梁之间连接有中间传力梁,纵向传力单元包括至少两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和至少两个前桥纵向传力梁,纵向传力单元中的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为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纵向传力单元中的一个前桥纵向传力梁为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的高度高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连接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之间的中间传力梁为第一中间传力梁,第一中间传力梁由前向后斜向上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纵向传力单元中高度低于第一前桥纵向传力梁的一个前桥纵向传力梁为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的高度低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连接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之间的中间传力梁为第二中间传力梁,第一中间传力梁的前端部和第二中间传力梁的前端部均连接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并构成“人”字形传力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纵向传力单元中高度低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为第二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第二驾驶室纵向传力梁与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的高度一致,第二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第二前桥纵向传力梁的前端部相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纵向传力单元还包括与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并列设置的且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三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第一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第三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架体包括至少两个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的纵向传力单元,各纵向传力单元的前端部均对应设有吸能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架体包括连接于纵向传力单元的前端的第一主横梁,第一主横梁上连接有驾驶员座椅后移结构,驾驶员座椅后移结构与纵向传力单元左右并列设置,驾驶员座椅后移结构包括连接于第一主横梁后端的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传力梁,主传力梁的后端连接有座椅后横梁,主传力梁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薄弱连接结构连接有辅助横梁,辅助横梁位于第一主横梁与座椅后横梁之间,驾驶员座椅后移结构还包括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于辅助横梁和座椅后横梁上的座椅安装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架体还包括设于第一主横梁下侧的第二主横梁,第一主横梁和第二主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第一主横梁和第二主横梁的前端且对应于主传力梁的前端设有前承力件,第一主横梁的上端设有主竖梁,主竖梁对应于主传力梁的前端,主竖梁的上端设有上横梁,主竖梁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自上而下向前倾斜的斜撑,斜撑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上横梁和前承力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架体还包括设于第一主横梁下侧的第二主横梁,第一主横梁和第二主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主传力梁的下侧设有转向器防护结构,转向器防护结构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之间设有用于安装转向器的安装结构,前下横梁上对应于两个下纵梁的前端的位置对应设有两个前竖梁,前竖梁的上端连接于第二主横梁的下端。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架。
CN201810680707.XA 2016-07-06 2016-07-06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Active CN109094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80707.XA CN109094655B (zh) 2016-07-06 2016-07-06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80707.XA CN109094655B (zh) 2016-07-06 2016-07-06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CN201610526358.7A CN106005012B (zh) 2016-07-06 2016-07-06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26358.7A Division CN106005012B (zh) 2016-07-06 2016-07-06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94655A true CN109094655A (zh) 2018-12-28
CN109094655B CN109094655B (zh) 2019-12-13

Family

ID=5710656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80708.4A Active CN109094656B (zh) 2016-07-06 2016-07-06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CN201610526358.7A Active CN106005012B (zh) 2016-07-06 2016-07-06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CN201810680707.XA Active CN109094655B (zh) 2016-07-06 2016-07-06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80708.4A Active CN109094656B (zh) 2016-07-06 2016-07-06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CN201610526358.7A Active CN106005012B (zh) 2016-07-06 2016-07-06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909465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4656A (zh) * 2016-07-06 2018-12-28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6251B (zh) * 2018-03-30 2021-04-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前车架和客车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31513C (de) * 1950-09-02 1955-08-11 Carrozzeria S I C C A Soc A R Fahrgestell fuer Kraftfahrzeuge, das einen einheitlichen Traeger mit gleichfoermiger Widerstandsfaehigkeit bildet
CN204526875U (zh) * 2015-01-12 2015-08-05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平台及使用该驾驶平台的客车
CN204527323U (zh) * 2015-01-14 2015-08-05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架
CN204895605U (zh) * 2015-07-02 2015-12-23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前地板骨架及使用该骨架的客车
CN106005012B (zh) * 2016-07-06 2018-07-17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9071A (en) * 1997-09-02 2000-08-0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Hollow frame member of aluminum alloy for vehicle body frame
DE10155341B4 (de) * 2001-11-10 2009-09-17 Daimler Ag Rahmenförmiges, mit einer bandförmigen Abdeckung einseitig verschlossenes Tragelement eines Kraftfahrzeuges
CN203427884U (zh) * 2013-08-19 2014-02-1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电动汽车及其底盘结构
CN103640631B (zh) * 2013-12-19 2016-01-27 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全承载式电动公交客车的底架及具有其的电动公交客车
CN204124213U (zh) * 2014-09-24 2015-01-28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驾驶员保护结构
CN205075894U (zh) * 2015-10-20 2016-03-09 杭州伯坦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综合式车架
CN205890982U (zh) * 2016-07-06 2017-01-18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车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31513C (de) * 1950-09-02 1955-08-11 Carrozzeria S I C C A Soc A R Fahrgestell fuer Kraftfahrzeuge, das einen einheitlichen Traeger mit gleichfoermiger Widerstandsfaehigkeit bildet
CN204526875U (zh) * 2015-01-12 2015-08-05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平台及使用该驾驶平台的客车
CN204527323U (zh) * 2015-01-14 2015-08-05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架
CN204895605U (zh) * 2015-07-02 2015-12-23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前地板骨架及使用该骨架的客车
CN106005012B (zh) * 2016-07-06 2018-07-17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CN109094656A (zh) * 2016-07-06 2018-12-28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4656A (zh) * 2016-07-06 2018-12-28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CN109094656B (zh) * 2016-07-06 2019-12-13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5012B (zh) 2018-07-17
CN109094655B (zh) 2019-12-13
CN109094656B (zh) 2019-12-13
CN109094656A (zh) 2018-12-28
CN106005012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65250Y (zh) 汽车车身的下部框架结构
EP3181425B1 (en) Railway vehicle provided with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
CN203593053U (zh) 用于车辆的碰撞保护系统
CN107074296A (zh) 用于轿车的前厢的支撑装置
CN203345037U (zh) 一种汽车车身骨架结构
CN104527704A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头车排障装置
CN106314540A (zh) 一种整体车架结构
AU2014277110B2 (en) Rail vehicle with deformation zone
JP2004268694A (ja) 軌条車両
CN106005012B (zh)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CN106240642B (zh) 一种车架和具有该车架的车辆
CN106428227A (zh) 一种乘员舱形状保持装置及安装有该装置的汽车
CN205890982U (zh) 汽车及其车架
CN112078620B (zh) 一种轨道车辆前端结构
CN205554105U (zh) 一种复合结构的汽车吸能盒
CN210116367U (zh) 车门防撞支架和汽车
CN109895861B (zh) 车辆及其前围骨架
CN103407499A (zh) 应用于车辆内部的地板加强装置及车身结构
CN105711528A (zh) 一种降低车内乘员伤害的车辆前端耐撞装置
CN202716833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
CN212738285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08802052U (zh) 一种卡车及其正面碰撞加强结构
CN203318330U (zh) 一种客车前碰吸能机构
CN207644329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结构及汽车
CN206255089U (zh) 一种驾驶员安全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50061 Yudao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tong Bus Co., Ltd

Address before: 450061 Yudao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