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8451B - 一种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及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及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88451B
CN109088451B CN201810901283.5A CN201810901283A CN109088451B CN 109088451 B CN109088451 B CN 109088451B CN 201810901283 A CN201810901283 A CN 201810901283A CN 109088451 B CN109088451 B CN 1090884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sensor
control circuit
duty ratio
clamp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012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88451A (zh
Inventor
张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y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g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gy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g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012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8845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0630 priority patent/WO202002942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088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84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884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84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及夹持装置,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用于手机充电支架,具体如下:第一传感器获知第一物体移动状态,控制电路根据第一物体移动状态计算出移动速度并与设定速度范围对比,判定第一物体是否是要进行充电;如判断物体是要充电,控制电路控制夹持结构打开,否则夹持结构不动;当第二传感器获知到物体靠近到一定距离后,控制电路控制夹持结构开始夹紧直至夹持结构将电子产品夹紧。自动夹放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夹持结构。本发明通过第一传感器的多次检测,并计算手机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来判定使用者的放入意图,从而解决现有手机支架容易误操作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及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夹紧技术领域,涉及充电器的夹放,涉及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及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夹紧手机充电支架在正前方安装传感器,用于检测手机是否靠近,当检测到有手机靠近的时候,就动过电驱动内部结构驱动左右夹持片张开,然后等待一定的时间后,再次电驱动左右夹持片夹紧手机。
但用户需要取下手机的时候,需要用户触摸产品一侧的触摸开关,当内部电路检测到触摸开关被触发之后就通过电驱动左右夹持片张开,然后等待一定的时间后收拢左右夹持片,等待下一次手机的靠近。现有的自动夹紧手机充电支架还存在以下问题:
1、当前的设计只是检测了手机的距离,而不检测手机靠近的速度和运动方向,又由于有一些车内空间相对较小,容易将掠过产品前方的物体视为手机,而引发一次误操作。
2、当前的设计通过张开后定时夹紧的方式来夹持手机,如果设置定时时间过短,会让一些动作较慢的人来不及放好手机;但定时时间又不能设置过长,太长的定时时间会让一些有急事希望快速放置的人等待,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
3、当前的设计通过产品侧面的触摸开关来检测使用者的取走手机的动作,所以在类似天气干燥或者使用者戴有手套的情况下,使用者无法直接触发触摸开关的时候,使用者需要借助特殊动作(比如在触摸的手指上哈气增加湿度和取下手套)来取走手机。
鉴于此,本技术领域亟待出现一个能听有效减少误操作的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用于手机充电支架,具体如下:
第一传感器获知第一物体移动状态,控制电路根据第一物体移动状态计算出移动速度并与设定速度范围对比,判定第一物体是否是要进行充电;
如判断物体是要充电,控制电路控制夹持结构打开,否则夹持结构不动;
当第二传感器获知到物体靠近到一定距离后,控制电路控制夹持结构开始夹紧直至夹持结构将电子产品夹紧;
第二传感器获知到第二物体远离,控制电路开始给电子设备充电。
进一步的,通过占空比数值与发射端的发射周期计算出第一物体的移动速度,当移动速度在设定的接近速度范围值内时,判定使用者有将第一物体放入充电器的意图,控制电路控制打开夹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设定速度范围值为0.05-5m/s。
进一步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是使用占空比累加的方式来驱动发射端,并配合接收端的反馈,来检测前方第一物体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端的发射周期为1-100毫秒,占空比由1%逐渐增大到100%,当接收端接收到被前方第一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则记录下当前的占空比的数值,如此视为检测到一次前方第一物体的位置;通过检测得到的两至十次前方第一物体的位置,可得到一组相应的占空比数值,再通过判断该占空比数值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到第一物体是否是靠近充电器。
进一步的,所述占空比数值的变化情况,具体如:
占空比数值连续变小,则判断为第一物体在接近传感器移动;
占空比数值连续变大,则判断为第一物体在远离传感器移动;
占空比数值非直线变化,则判断为第一物体并非靠近或者远离传感器移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当电子设备处于充电状态时,第二传感器获知到有第二物体接近时,控制电路控制夹持结构打开,第一物体可以取走。
还公开了一种自动夹放的夹持装置,包括控制电路、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夹持结构;
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物体的移动状态并将物体移动信息传输给控制电路进行判断;
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感应第一物体是否到达夹紧位置,和是否有第二物体到达位置要取下第一物体;
所述夹紧结构,接收控制电路执行信息,执行打开或者夹紧动作;
所述控制电路,接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信息,根据信息判定是否要控制夹紧结构打开或者夹紧。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内置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第一传感器的多次检测,并计算手机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来判定使用者的放入意图,从而解决现有手机支架容易误操作的问题。
通过多个传感器来检测使用者的动作并判断使用意图,通过控制电路配合人的放入和取出的动作,以实现不需要等待时间也可以和使用者的动作协调的目的。
通过使用侧面第二传感器,使得使用者可以在干燥和戴手套的情况下不需要附加动作来取出手机。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的逻辑图;
图2为第一传感器电路示意图;
图3为第二传感器电路示意图;
附图4是手机支架夹紧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手机支架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6是手机支架夹持手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1-安装座、2-支撑板、201-滑动槽、3-夹持臂、4-第一传感器、5-柔性垫片、6-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主要是用于手机充电支架,这里车载手机支架举例,具体如下:
第一传感器4获知第一物体移动状态,控制电路根据第一物体移动状态计算出移动速度并与设定速度范围对比,判定第一物体是否是要进行充电;
如判断物体是要充电,控制电路控制夹持结构打开,否则夹持结构不动;
当第二传感器获知到物体靠近到一定距离后,控制电路控制夹持结构开始夹紧直至夹持结构将电子产品夹紧;
第二传感器获知到第二物体远离,控制电路开始给电子设备充电。
本发明通过第一传感器4的多次检测,并计算手机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来判定使用者的放入意图,从而解决现有手机支架容易误操作的问题。
这里的第一传感器4安装在手机支架与手机接触的面上,也就是说当使用者手持手机靠近手机支架时,第一传感器4并可获知,控制电路根据第一物体移动状态计算出移动速度并与设定速度范围对比,判定第一物体是否是要进行充电;而当判断手机是需要放入手机支架时,控制电路才控制夹持结构打开,有效的避免的现有手机支架容易误操作的问题。
这里的第一传感器4和第二传感器为红外线传感器。
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充电模块,当第一物体为需要充电的电子设备,如手机6,手机6夹持后控制电路开始给手机6充电。
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包括充电模块,只起到支架作用。
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结构为现有的手机支架夹持结构,详细的如:
参考附图4-6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支撑板2和夹持臂3,夹持臂3对称的设于支撑板2的两侧并可实现张开与夹紧,所述支撑板2固定于安装座1上。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设于支撑板2内部的驱动器,驱动器与夹持臂3相连接,带动夹持臂3张开与夹紧;所述两侧的夹持臂3分别连接一驱动器,且两驱动器均与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夹持臂3呈L形;所述支撑板2内部设有横向的滑动槽201,所述夹持臂3的一端插入支撑板2的滑动槽201内,且与滑动槽201滑动配合,所述两夹持臂3分别在驱动器的带动下可实现在滑动槽201内的滑动;所述夹持臂3的另一端用来夹持手机6。使用过程中,由控制单元控制两驱动器带动夹持臂3实现张开与夹紧。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为马达,所述夹持臂3通过链轮和链条与马达连接,所述配合方式已为公众所知再次不再赘述;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也可为气缸等可以提供驱动力的驱动组件,所述夹持臂3可与气缸的活塞杆直接连接,由活塞杆的运动带动夹持臂3运动。
进一步的,通过占空比数值与发射端的发射周期计算出第一物体的移动速度,当移动速度在设定的接近速度范围值内时,判定使用者有将第一物体放入充电器的意图,控制电路控制打开夹持结构。所述设定速度范围值为0.05-5m/s。
进一步的,第一传感器4和第二传感器是使用占空比累加的方式来驱动发射端,并配合接收端的反馈,来检测前方第一物体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端的发射周期为1-100毫秒,占空比由1%逐渐增大到100%,当接收端接收到被前方第一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则记录下当前的占空比的数值,如此视为检测到一次前方第一物体的位置;通过检测得到的两至十次前方第一物体的位置,可得到一组相应的占空比数值,再通过判断该占空比数值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到第一物体是否是靠近充电器。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附图1所示,红外线的发射端的发射周期为1-100毫秒,占空比由1%逐渐增大到100%,当接收端接收到被前方手机6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则记录下当前的占空比的数值,如此视为检测到一次前方手机6的位置;通过检测得到的四次前方手机6的位置,可得到一组相应的占空比数值,再通过判断该占空比数值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到手机6是否是靠近充电器。
进一步的,所述占空比数值的变化情况,具体如:
占空比数值连续变小,则判断为第一物体在接近传感器移动;
占空比数值连续变大,则判断为第一物体在远离传感器移动;
占空比数值非直线变化,则判断为第一物体并非靠近或者远离传感器移动。
也就是说通过四次对前方物体的位置的检测,得到一组包括四个占空比的数值。
一实施例中,该组数值是连续变小的,则认为手机6在逐渐靠近第一传感器4。
一实施例中,该组数值是逐渐变大的,则认为物体在逐渐远离第一传感器4。
一实施例中,该组数值的变化不止一个方向,则认为前方物体是并非靠近或者远离第一传感器4移动的,而可能是水平运动或者是其它动作。
参考附图1所示,进一步的,还包括当电子设备处于充电状态时,第二传感器获知到有第二物体接近时,控制电路控制夹持结构打开,第一物体可以取走。
通过多个传感器来检测使用者的动作并判断使用意图,通过控制电路配合人的放入和取出的动作,以实现不需要等待时间也可以和使用者的动作协调的目的。
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4-6所示,为配合夹持臂3上的第二传感器更好的确定人手的位置,所述支撑板2边缘也设有至少两感应人手的第二传感器;所述位于支撑板2上的第二传感器均匀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边缘设有四个第二传感器,一对位于支撑板2的上端边缘处,一对位于支撑板2的下端边缘处;所述支撑板2上的第二传感器与夹持臂3上的第二传感器均是用来感应使用者的手,且所述第二传感器之间配合对使用者的手进行定位,以便在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的手靠近,到达可以安全放置手机6的位置时,第二传感器会向控制单元发送信号,并由控制单元向驱动器发送指令,驱动器带动夹持臂3张开,以方便手机6放入支架,当手机6接触支撑板2时,第一传感器4感应到手机6并向控制单元反馈,由控制单元给驱动器一指令,驱动器带动夹持臂3夹紧手机6;当要取走手机6时,使用者的手靠近手机6,当到达拿手机6的安全位置时,第二传感器会再次向控制单元反馈信息,并由控制单元控制驱动器带动夹持臂3张开,使用者拿走手机6,此时第一传感器4感应到手机6被拿走,会再次向控制单元反馈信息,并由控制单元控制驱动器带动夹持臂3收回。
上述的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电连接外部电源,如连接汽车供电系统,而当汽车没有发动时,无法确定该控制电路,因此还可以电连接一个内置电源,当车无法供电时(比如汽车未发动时),通过产品内置电源供电,来达到使用者在没有发动汽车时也可以照常使用本产品的目的。
还公开了一种自动夹放的夹持装置,包括控制电路、第一传感器4、第二传感器和夹持结构;
所述第一传感器4,用于感应物体的移动状态并将物体移动信息传输给控制电路进行判断;
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感应第一物体是否到达夹紧位置,和是否有第二物体到达位置要取下第一物体;
所述夹紧结构,接收控制电路执行信息,执行打开或者夹紧动作;
所述控制电路,接收第一传感器4和第二传感器的信息,根据信息判定是否要控制夹紧结构打开或者夹紧。
控制电路电连接外部电源,如连接汽车供电系统,而当汽车没有发动时,无法确定该控制电路,因此还可以电连接一个内置电源,当车无法供电时(比如汽车未发动时),通过产品内置电源供电,来达到使用者在没有发动汽车时也可以照常使用本产品的目的。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锂电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用于手机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
第一传感器获知第一物体移动状态,控制电路根据第一物体移动状态计算出移动速度并与设定速度范围对比,判定第一物体是否是要进行充电;
如判断物体是要充电,控制电路控制夹持结构打开,否则夹持结构不动;
当第二传感器获知到物体靠近到一定距离后,控制电路控制夹持结构开始夹紧直至夹持结构将电子产品夹紧;
第二传感器获知到第二物体远离,控制电路开始给电子设备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占空比数值与发射端的发射周期计算出第一物体的移动速度,当移动速度在设定的接近速度范围值内时,判定使用者有将第一物体放入充电器的意图,控制电路控制打开夹持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速度范围值为0.05-5m/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是使用占空比累加的方式来驱动发射端,并配合接收端的反馈,来检测前方第一物体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的发射周期为1-100毫秒,占空比由1%逐渐增大到100%,当接收端接收到被前方第一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则记录下当前的占空比的数值,如此视为检测到一次前方第一物体的位置;通过检测得到的两至十次前方第一物体的位置,可得到一组相应的占空比数值,再通过判断该占空比数值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到第一物体是否是靠近充电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占空比数值的变化情况,具体如:
占空比数值连续变小,则判断为第一物体在接近传感器移动;
占空比数值连续变大,则判断为第一物体在远离传感器移动;
占空比数值非直线变化,则判断为第一物体并非靠近或者远离传感器移动。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电子设备处于充电状态时,第二传感器获知到有第二物体接近时,控制电路控制夹持结构打开,第一物体可以取走。
8.一种自动夹放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夹持结构;
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第一物体的移动状态并将物体移动信息传输给控制电路进行判断;
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感应第一物体是否到达夹紧位置,和是否有第二物体到达位置要取下第一物体;
所述夹持 结构,接收控制电路执行信息,执行打开或者夹紧动作;
所述控制电路,接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信息,根据信息判定是否要控制夹紧结构打开或者夹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夹放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内置电源。
CN201810901283.5A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及夹持装置 Active CN1090884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1283.5A CN109088451B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及夹持装置
PCT/CN2018/110630 WO2020029425A1 (zh) 2018-08-09 2018-10-17 一种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及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1283.5A CN109088451B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及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8451A CN109088451A (zh) 2018-12-25
CN109088451B true CN109088451B (zh) 2021-06-22

Family

ID=64833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01283.5A Active CN109088451B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及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88451B (zh)
WO (1) WO2020029425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856620U (zh) * 2017-04-12 2018-01-09 湖南金典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车载手机支架
CN207560092U (zh) * 2017-09-29 2018-06-29 深圳市科信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动支架
CN207588955U (zh) * 2017-12-02 2018-07-06 湖南金典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全自动手机支架
CN207625635U (zh) * 2017-12-29 2018-07-17 东莞市迪比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夹紧手机的无线充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81349A (ja) * 1992-01-06 1993-07-23 Canon Inc 接触帯電装置
CN103259918B (zh) * 2012-02-20 2016-03-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子终端的方法及一种电子终端
US20140228075A1 (en) * 2013-02-13 2014-08-14 Robert Baschnagel Functional Support System For Cellular Phone Or Related Devices
CN103401961B (zh) * 2013-07-23 2015-10-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点亮手机屏幕的方法和系统
CN103618832B (zh) * 2013-11-29 2016-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信息提示方法及终端
CN106648233B (zh) * 2016-12-16 2019-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690014A (zh) * 2017-09-29 2018-02-13 深圳市科信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动支架及其操作方法
CN107635041B (zh) * 2017-10-25 2023-11-24 中山市飞鱼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手机夹
CN107770337B (zh) * 2017-12-02 2023-11-03 湖南云契金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全自动手机支架及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856620U (zh) * 2017-04-12 2018-01-09 湖南金典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车载手机支架
CN207560092U (zh) * 2017-09-29 2018-06-29 深圳市科信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动支架
CN207588955U (zh) * 2017-12-02 2018-07-06 湖南金典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全自动手机支架
CN207625635U (zh) * 2017-12-29 2018-07-17 东莞市迪比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夹紧手机的无线充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29425A1 (zh) 2020-02-13
CN109088451A (zh) 2018-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7849B2 (en) Charging dock, electronic product, charging system and charging method
CN206856620U (zh) 一种全自动车载手机支架
CN108730705A (zh) 一种电动夹持支架和控制方法
CN106921852B (zh) 车载监控系统
CN109088451B (zh) 一种自动夹放的控制方法及夹持装置
CN201072784Y (zh) 一种电池工装夹具
CN212304885U (zh) 一种无线充电支架
CN212903108U (zh) 一种车辆底盘检测装置及车辆底盘自动检测结构
CN108725232A (zh) 自动对位充电设备的外设和自动对位的充电方法
CN208360074U (zh) 电动车载支架
KR102204245B1 (ko) 차량용 휴대폰 무선 충전기
CN218929416U (zh) 一种汽车后尾门开启系统
CN108900680A (zh) 非接触感应型手机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CN208316800U (zh) 自动化手机支架
CN108791104A (zh) 一种自动张开的车载支架
CN211457172U (zh) 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CN208656862U (zh) 非接触感应型手机支架
CN207902304U (zh) 一种电控手机支架
CN209120256U (zh) 一种自动感应手机支架
CN208855548U (zh) 一种自动插接接头的车载智能终端支架
CN105650505B (zh) 便携式悬挂行李箱灯及其使用方法
CN201039286Y (zh) 手机防盗系统
CN207782897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1406070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09184580U (zh) 一种车用感应式开关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