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91104A - 一种自动张开的车载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张开的车载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91104A CN108791104A CN201810631586.XA CN201810631586A CN108791104A CN 108791104 A CN108791104 A CN 108791104A CN 201810631586 A CN201810631586 A CN 201810631586A CN 108791104 A CN108791104 A CN 1087911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 arm
- vehicle
- mobile terminal
- driver
- mounted br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4 fractio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650 habit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698 laser cu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4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for non integrated articles
- B60R2011/005—Connection with the vehicle part
- B60R2011/0059—Connection with the vehicle part using clips, clamps, straps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4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for non integrated articles
- B60R2011/0064—Connection with the article
- B60R2011/0071—Connection with the article using latches, clips, clamps, strap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张开的车载支架,包括支撑座、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驱动机构,该第一夹臂和该第二夹臂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该支撑座内,该驱动机构包括驱使该第一夹臂和该第二夹臂移动的驱动器、用于控制驱动器工作的第一接触端及用于控制驱动器工作的第二接触端,该第一接触端安装在第一夹臂上,该第二接触端安装在第二夹臂上;当取出夹持在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上的移动终端时,该驱动器上的电路通过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共同与人体接触而导通,从而控制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张开。本发明的车载支架能自动松开移动终端,非常符合人为取出车载支架上移动终端的常规动作,可以给予用户更好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张开的车载支架。
背景技术
车载车载支架,可以用最舒适的方式来使用的、最简约、易用数码支架,注重用户体验、优秀的结构设计,根据人体工程学,人机的设计理念的参与,让使用者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现在市面的车载支架一般都是通过按键来驱动支架上的夹臂张开,从而取出电子设备,这样通常会造成多余的动作,不方便使用者拿出车载支架上的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车载支架一种自动张开的车载支架,能自动松开移动终端,能增强用户体验。
一种自动张开的车载支架,包括支撑座、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驱动机构,该第一夹臂和该第二夹臂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该支撑座内,该驱动机构包括驱使该第一夹臂和该第二夹臂移动的驱动器、用于控制驱动器工作的第一接触端及用于控制驱动器工作的第二接触端,该第一接触端安装在第一夹臂上,该第二接触端安装在第二夹臂上;当取出夹持在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上的移动终端时,该驱动器上的电路通过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共同与人体接触而导通,从而控制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张开。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夹臂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一夹持部,该第二夹臂上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的位置与第二夹持部的位置相对设置该第一接触端设置在第一夹持部在远离支撑座的一端上,该第二夹臂设置在第二夹持部在远离支撑座的一端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夹臂上设有与第一夹持部连接的第一齿条,该第二夹臂上设有与第二夹持部连接的第二齿条,该驱动器上设有齿轮,该齿轮与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啮合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驱动机构包括激光探头,该激光探头安装在该第一夹臂或第二夹臂上,该激光探头发出的激光射向第二夹臂或第一夹臂上,当移动终端放置在车载支架时,移动终端将激光探头发出的激光斩断,该激光探头将信号发送至驱动器,该驱动器驱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夹紧移动终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激光探头设置在第一夹持部在靠近支撑座的内侧上或第二夹持部在靠近支撑座的内侧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座内还设有为移动终端充电的发射线圈以及用于检测发射线圈与移动终端耦合度的检测模组,该检测模组、发射线圈及驱动器依次电连接,当检测模组与激光探头同时将信号发送至驱动器,该驱动器驱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夹紧移动终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储蓄电量的蓄电电容,该蓄电电容、激光探头、发射线圈、检测模组及驱动器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检测模组包括电子开关和用于控制电子开关导通的阻流电阻,该阻流电阻与该发射线圈,该电子开关、激光探头及驱动器依次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座还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内集成有振荡器和与振荡器电连接的放大器,该发射线圈安装在电路板的上方,且发射线圈与放大器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座包括前壳、后壳及支架板,该前壳与该后壳连接后形成有容置腔,该支架板和该电路板设置在该容置腔内,该支架板与该电路板连接,该支架板与该电路板之间设有滑槽,该第一夹臂和该第二夹臂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于该滑槽中。
本发明的车载支架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座内,驱动机构包括驱使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移动的驱动器,所述第一夹臂上设有第一接触端,所述第二夹臂上设有第二接触端,当用户单手取出夹持在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上的移动终端时,第一接触端通过人体与第二接触端通过人体导通,进而驱动驱动器工作,驱动器使得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张开。本发明的车载支架能自动松开移动终端,非常符合人为取出车载支架上移动终端的常规动作,可以给予用户更好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载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载支架一方向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载支架另一方向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载支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载支架的充电电路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电路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车载支架的充电电路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载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载支架一方向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载支架另一方向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载支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4,车载支架100包括支撑座10、固定座20、第一夹臂30、第二夹臂40和驱动机构。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载支架的充电电路图。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支撑座10包括前壳11、后壳12、支架板13、电路板14、加强板15和发射线圈18,电路板上集成有振荡器16及放大器17。前壳11连接在后壳12上,前壳11与后壳12之间形成容置腔101,支架板13、电路板14、加强板15和发射线圈18设置在容置腔101内。支架板13与电路板14连接,支架板13与电路板14之间设有滑槽102,第一夹臂30和第二夹臂40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于滑槽102中。加强板15设置于后壳12与支架板13之间,用以增加后壳12的结构强度。支架板13和加强板15上设有避让孔103,方便安装驱动机构。支撑座10的前壳11具有承载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显示面板等)的支撑面111,优选地,支撑面111例如为平面或弧面,但并不以此为限。后壳12的背面设有连接固定座20的卡槽104。
如图5所示,振荡器16的输入端与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振荡器16的输出端与放大器17的输入端连接;放大器17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发射线圈18的两个输入端对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振荡器16产生的交流电压信号经放大器17放大后发送至发射线圈18,发射线圈18产生的频率为近场通信频率的磁场,移动终端的接收线圈在发射线圈18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信号并且经移动终端的整流模块以及稳压模块的整流稳压作用后,转换成直流电流,该直流电流输出至电池对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振荡器16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晶振Y、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反相器U1以及第二反相器U2,其中:
晶振Y的第一端经第一电容C1接地,第二端经第二电容C2接地;第一反相器U1的输入端与晶振Y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反相器U1的输出端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电阻R1与晶振Y的第二端连接,另一路与第二反相器U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反相器U2的输出端与放大器1712连接;第二电阻R2一端与第一反相器U1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晶振Y的第二端连接。电源信号在晶振Y的作用下产生方波信号,串联的第一反相器U1和第二反相器U2对方波信号进行整形后形成较标准的方波信号。
进一步地,放大器17包括第三反相器U3、第四反相器U4、第五反相器U5、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可变电容以及MOS管Q1,其中:
第三反相器U3的输入端与振荡器16的第二反相器U2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MOS管Q1的栅极连接;第三反相器U3、第四反相器U4以及第五反相器U5并联;MOS管Q1的漏极经第三电阻R3与MOS管Q1的栅极连接,MOS管Q1的栅极经第四电阻R4接地,MOS管Q1的源极接地;第三电容C3一端、可变电容C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以及发射线圈18的第一输入端两两互联;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另一路与发射线圈18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可变电容C5的另一端与发射线圈18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五电阻C5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关于振荡器16和放大器17的作用请参照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固定座20的一端设有万向球头22,固定座20的另一端设有夹持组件23。固定座20的万向球头22连接于支撑座10的卡槽104,夹持组件23用于夹持汽车出气口的格栅。关于固定座20的结构请参照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夹臂30的一端沿着水平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座10的滑槽102内,第一夹臂30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一夹持部32,第一夹持部32位于支撑面111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臂30上设有第一齿条33,第一齿条33沿着第一夹臂30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二夹臂40与第一夹臂30相对设置,第二夹臂40的一端沿着水平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座10内,第二夹臂40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二夹持部42,第二夹持部42与第一夹持部32相对设置,第二夹持部42位于支撑面111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臂40上设有第二齿条43,第二齿条43沿着第二夹臂40的长度方向设置。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电路图,该电路图集成在电路板上。如图5和图6所示,驱动机构设置在支撑座10的容置腔101内,驱动机构用于驱使第一夹臂30和第二夹臂40移动夹持移动终端以及驱使第一夹臂30和第二夹臂40张开。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51、感应器53、第一接触端54、第二接触端55和蓄电电容56。驱动器51优选为电机,但并不以此为限。驱动器51的一端穿过支架板13和加强板15的避让孔103并固定在后壳12上,驱动器51的另一端设有驱动轴,驱动轴上设有与第一齿条33和第二齿条43啮合的齿轮52。感应器53连接在第一夹持部32或第二夹持部42上,且感应器53靠近支撑面111设置,只有当移动终端很靠近支撑面111时,才会触发感应器53。感应器53为激光探头,感应器53发出的激光射向第二夹持部42或第一夹持部32,且感应器53发出的激光束平行于支撑面111。第一接触端54及第二接触端55均采用触摸片,该触摸片优选为发光的金属材质,将第一接触端54设置在第一夹持部32的上端,第二接触端55设置在第二夹持部42的上端,能增加车载支架100的美观性,也可以间接增加第一夹持部32的强硬度,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MCU处理器,该MCU处理器优先为型号SN8P2711,第一接触端54及第二接触端55均与MCU处理器电连接,当第一接触端54及第二接触端55均与人体接触时,MCU处理器接收到第一接触端54及第二接触端55同时发送过来的信号后,MCU处理器控制驱动器上的电路导通,从而驱动驱动器运转,使得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张开。第一接触端54和第二接触端55可以为触摸开关,通过两个触摸开关进行连锁来驱动驱动器51工作,只不过这样会相应增加制作成本。蓄电电容56分别与驱动器51、第一接触端54、第二接触端55电连接。当汽车瞬间断电或车熄火后,蓄电电容56能为驱动器51提供短时间工作的电量,保证第一夹臂30和第二夹臂40能正常夹紧移动终端或张开,避免采用蓄电池进行蓄电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如汽车在太阳底下暴晒后,安装在车载支架上的蓄电池所带来安全隐患问题。
本发明的车载支架100能自动夹持移动终端,而且能自动松开移动终端,方便取出被夹持的移动终端,不会造成多余的动作。具体地,当将移动终端放置在支撑座10上,并阻断感应器53发出的激光时,驱动器51驱使第一夹臂30和第二夹臂40移动夹持移动终端;当使用者单手取出移动终端时,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均与人体接触,MCU处理器接收到第一接触端54及第二接触端55同时发送过来的信号后,MCU处理器控制驱动器上的电路导通,进而驱动驱动器运转,使得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张开,这一过程只是一个顺手操作,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也是使用者取出手机的一个习惯动作,这样可以避免在取出移动终端时,单独操作按键这一多余动作,可以给予使用者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第二实施例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车载支架的充电电路图。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电路图。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载支架100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车载支架100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支撑座10的局部结构不同。
具体地,支撑座10包括前壳11、后壳12、支架板13、电路板14、加强板15、发射线圈18和检测模组19,其中电路板上集成有振荡器16和放大器17。关于前壳11、后壳12、支架板13、电路板14、加强板15、发射线圈18的结构和功能请参照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如图8所示,检测模组包括电子开关和用于控制电子开关导通的阻流电阻,阻流电阻与发射线圈电连接,该电子开关、激光探头及驱动器依次电连接。检测模组19用于控制驱动器51启动,检测模组19能根据发射线圈18与移动终端的耦合度和感应器53的感应信号控制启动驱动器51。例如,当带有金属外壳或带有接收线圈的移动终端靠近车载支架100时,金属外壳或接收线圈会对支撑座10内发射线圈18的磁场进行干涉;此时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的磁场作用,或金属外壳对发射线圈的磁场干涉,称之为耦合;一般情况下耦合度越高,发射线圈回路的电流越小,换句话,当移动终端靠近支撑座10的支撑面111时,移动终端上的金属外壳对发射线圈的磁场进行干涉,或发射线圈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此时阻流电阻192工作,当阻流电阻192上的电流达到预设值时,阻流电阻192控制电子开关193导通,与此同时,只有移动终端完全放置在车载支架100后,才能将激光探头53发射出来的激光切断,这时激光探头53控制驱动器上的电路导通,驱动器工作并驱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夹紧移动终端,采用激光探头53与检测模组19连锁控制,而且将激光探头53设置在第一夹持部在靠近支撑座的内侧上或第二夹持部在靠近支撑座的内侧上,有利于将移动终端处于较佳的充电位置,避免了反复调整移动终端与车载支架100的相对位置;当带有非金属外壳以及不带接收线圈的移动终端靠近车载支架100时,移动终端设备对发射线圈18的磁场没有任何干扰作用,此时阻流电阻192的电流为预定的固定值,电子开关193能自动导通,当移动终端完全放置在车载支架100后,移动终端将激光探头53发射出来的激光切断,这时激光探头53控制驱动器上的电路导通驱动器51工作并驱使第一夹臂30和第二夹臂40移动夹持移动终端;此外,当使用者单手取出移动终端时,,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均与人体接触,MCU处理器接收到第一接触端54及第二接触端55同时发送过来的信号后,MCU处理器控制驱动器上的电路导通,进而驱动驱动器运转,使得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张开,该过程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也是使用者取出手机的一个习惯动作,这样可以避免在取出移动终端时,单独操作按键这一多余动作,可以给予使用者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如图7所示,放大器17包括第三反相器、第四反相器、第五反相器、第三电阻、第四电阻、MOS管、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可变电容以及第五电阻,其中:
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振荡器16的第二反相器U2连接,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与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三反相器、第四反相器以及第五反相器并联;MOS管的漏极经第三电阻与MOS管的栅极连接,MOS管的栅极经第四电阻接地,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电源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并联连接第四电容、可变电容、阻流电阻192,第三电容的一端分两路,一路与阻流电阻192连接,另一路与发射线圈18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与MOS管的漏极连接,另一路与发射线圈18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可变电容的另一端与发射线圈18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本发明的车载支架100的第一夹臂30和第二夹臂40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座10内,驱动机构包括驱使第一夹臂30和第二夹臂40移动的驱动器51和感应到移动终端后启动驱动器51的感应器53。本发明的车载支架100能自动夹持移动终端,能增强用户体验。
而且,支撑座10内设有为移动终端充电的发射线圈18以及根据发射线圈18与移动终端的耦合度和感应器53的感应信号控制启动驱动器51的检测模组19,检测模组19分别与发射线圈18、感应器53、驱动器51电连接。本发明的车载支架100能一次性夹紧移动终端,保证移动终端处于较佳的充电位置,避免了反复调整移动终端与车载支架100的相对位置。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张开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驱动机构,该第一夹臂和该第二夹臂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该支撑座内,该驱动机构包括驱使该第一夹臂和该第二夹臂移动的驱动器、用于控制驱动器工作的第一接触端及用于控制驱动器工作的第二接触端,该第一接触端安装在第一夹臂上,该第二接触端安装在第二夹臂上;当取出夹持在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上的移动终端时,该驱动器上的电路通过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共同与人体接触而导通,从而控制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张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臂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一夹持部,该第二夹臂上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该第一接触端设置在第一夹持部在远离支撑座的一端上,该第二夹臂设置在第二夹持部在远离支撑座的一端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臂上设有与第一夹持部连接的第一齿条,该第二夹臂上设有与第二夹持部连接的第二齿条,该驱动器上设有齿轮,该齿轮与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啮合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机构包括激光探头,该激光探头安装在该第一夹臂或第二夹臂上,该激光探头发出的激光射向第二夹臂或第一夹臂上,当移动终端放置在车载支架时,移动终端将激光探头发出的激光阻断,该激光探头将信号发送至驱动器,该驱动器驱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夹紧移动终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激光探头设置在第一夹持部在靠近支撑座的内侧上或第二夹持部在靠近支撑座的内侧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内还设有为移动终端充电的发射线圈以及用于检测发射线圈与移动终端耦合度的检测模组,该检测模组、发射线圈及驱动器依次电连接,当检测模组与激光探头同时将信号发送至驱动器,该驱动器驱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夹紧移动终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储蓄电量的蓄电电容,该蓄电电容、激光探头、发射线圈、检测模组及驱动器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检测模组包括电子开关和用于控制电子开关导通的阻流电阻,该阻流电阻与该发射线圈,该电子开关、激光探头及驱动器依次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还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内集成有振荡器和与振荡器电连接的放大器,该发射线圈安装在电路板的上方,且发射线圈与放大器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包括前壳、后壳及支架板,该前壳与该后壳连接后形成有容置腔,该支架板和该电路板设置在该容置腔内,该支架板与该电路板连接,该支架板与该电路板之间设有滑槽,该第一夹臂和该第二夹臂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于该滑槽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31586.XA CN108791104A (zh) | 2018-06-19 | 2018-06-19 | 一种自动张开的车载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31586.XA CN108791104A (zh) | 2018-06-19 | 2018-06-19 | 一种自动张开的车载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91104A true CN108791104A (zh) | 2018-11-13 |
Family
ID=64083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31586.XA Withdrawn CN108791104A (zh) | 2018-06-19 | 2018-06-19 | 一种自动张开的车载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791104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11601A (zh) * | 2019-07-30 | 2019-10-08 | 深圳市时商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 夹持机构断电定向释放电路装置以及具有该电路装置的支架和车载支架 |
WO2020114267A1 (zh) * | 2018-12-06 | 2020-06-11 |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固定移动终端的固定支架 |
-
2018
- 2018-06-19 CN CN201810631586.XA patent/CN108791104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14267A1 (zh) * | 2018-12-06 | 2020-06-11 |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固定移动终端的固定支架 |
CN110311601A (zh) * | 2019-07-30 | 2019-10-08 | 深圳市时商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 夹持机构断电定向释放电路装置以及具有该电路装置的支架和车载支架 |
CN110311601B (zh) * | 2019-07-30 | 2022-04-29 | 深圳市时商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 夹持机构断电定向释放电路装置以及具有该电路装置的支架和车载支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64289B (zh) | 一种电动夹持支架及其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 |
CN207782888U (zh) | 移动终端 | |
CN206856620U (zh) | 一种全自动车载手机支架 | |
CN208630493U (zh) | 一种自动夹持的车载支架 | |
US10978894B2 (en) | Clamping activation method for electric clamping device with wireless charging | |
CN107748075B (zh) | 整机mmi自动化测试设备 | |
CN108791104A (zh) | 一种自动张开的车载支架 | |
CN108783596A (zh) | 电池装置、电子烟及电子烟的控制方法 | |
CN107094368A (zh) | 手持云台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7570811U (zh) | 整机mmi自动化测试设备 | |
CN208630494U (zh) | 一种自动张开的车载支架 | |
CN209402565U (zh) | 一种自动感应支架 | |
CN207490237U (zh) | 一种多功能智能升降插座 | |
CN208789607U (zh) | 一种自动夹无线充车载支架 | |
CN210074345U (zh) | 车载交流输出插座 | |
CN108365662A (zh) |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 |
CN208656862U (zh) | 非接触感应型手机支架 | |
CN210831070U (zh) | 电动支架 | |
CN208849519U (zh) | 一种线圈磁感应车载无线充电器 | |
CN205942569U (zh) | 便携式指控单元控制装置 | |
CN213693239U (zh) | 一种线圈自动滑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 | |
CN217470438U (zh) | 电源控制盒 | |
CN112492075A (zh) | 电动手机支架 | |
CN210350837U (zh) | 一种新型无线充电器壳体结构 | |
CN214799559U (zh) | 触摸控制式夹持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