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3099B - 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83099B
CN109083099B CN201810985577.0A CN201810985577A CN109083099B CN 109083099 B CN109083099 B CN 109083099B CN 201810985577 A CN201810985577 A CN 201810985577A CN 109083099 B CN109083099 B CN 1090830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pipe
area
blowing
m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855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83099A (zh
Inventor
卜凡波
刘韬
胡科杰
郭素明
蒋贵响
江逸
蒋希文
张陆峰
叶顺波
李登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Shanghai Dred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Shanghai Dred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Shanghai Dred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Shanghai Dred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855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830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83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3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83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3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18Reclamation of land from water or marsh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用于浅堤区内的施工,浅堤区分为第一吹填区、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第一吹填区与第二吹填区之间设有蓄水湖;第三吹填区紧贴第二吹填区;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包括针对第一吹填区和蓄水湖的吹填泥施工阶段及针对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的吹填砂施工阶段;吹填泥施工阶段包括选用两艘绞吸挖泥船进行绞吸挖泥和吹填泥管线的铺设;吹填砂施工阶段包括依靠取砂船上安装的砂泵将砂水混合物吸起后排入运砂船中,并通过运砂船运至吹砂船旁,用吹砂船进行吹填砂施工;本发明保证第一岸管和第二岸管不受损坏,利用绞吸挖泥船和吹砂船对不同吹填区进行吹填泥和吹填砂施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对于浅堤区的利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人们在浅堤区的利用方面更加关注陆域形成的相关方法,通过对浅堤区进行陆域形成,能够有效提升陆地面积,可以形成后的陆域上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极大的发挥了空间资源,但是目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方法尚不完善,依然存在着许多的缺点:
1、传统挖土搬运造陆方式,成本大,工作效率低下;
2、通常一个造陆的项目,只采用填泥的方式或者填砂的方式,无法对不同的造陆区提供合适的方案;
3、管线布置时,岸管从水中到浅堤区时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它能保证第一岸管和第二岸管不受损坏,利用绞吸挖泥船和吹砂船对不同吹填区进行吹填泥和吹填砂施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用于浅堤区内的施工,浅堤区分为第一吹填区、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第一吹填区与第二吹填区之间设有蓄水湖;第三吹填区紧贴第二吹填区;
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包括针对第一吹填区和蓄水湖的吹填泥施工阶段及针对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的吹填砂施工阶段,其中,吹填泥施工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两艘绞吸挖泥船绞吸挖泥,每艘绞吸挖泥船的船艉部的设有主钢桩台车,主钢桩台车上设有主钢桩,用于固定船位,主钢桩对准挖槽中心线插入泥床,作为横移的摆动中心;船艏部设有绞刀架,绞刀架上设有绞刀,绞刀插在需要挖泥的泥床中,绞刀架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横移锚机,每个横移锚机抛设一只带有钢缆的横移锚,绞刀架左侧的横移锚机的抛设方向为向左抛设,绞刀架右侧的横移锚机的抛设方向为向右抛设,利用两个横移锚机交替收放钢缆,实现绞刀架左右摆动挖泥,绞刀连续不断的旋转切削,使土层分离并与水混合,绞吸挖泥船上还设有吸泥管、泥泵,吸泥管的一端与泥泵连接,混合后的泥水混合物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绞吸挖泥船上的吸泥管进入泥泵,经过泥泵充分混合形成泥浆;当该位置挖泥结束后,利用主钢桩台车顶推前移进行换桩,换桩时主钢桩前移的轨迹始终保持在挖槽中心线上,使绞刀的平面轨迹也始终保持平行前移,避免出现重复挖泥或漏挖现象,其绞刀平面轨迹呈月牙型;每艘绞吸挖泥船上连接有一套吹填泥管线;
(2)进行吹填泥管线的铺设,每套吹填泥管线一一对应地与一艘绞吸挖泥船的泥泵连接,每套吹填泥管线包括浮管、第一沉管、第一岸管和进塘管;
浮管按1节钢管1节橡胶管组装成段,钢管上设有浮体;浮管每隔100m抛设浮管锚加以固定,涨、落水锚间隔布设;浮管管线布置要呈流线型弯曲,留有多余长度;采用5吨浮管锚;
第一沉管入水铺设时,保持顺畅,杜绝出现弯折的情况,以降低管线摩阻消耗同时也降低第一沉管损坏的概率;
第一吹填区的外侧设有水陆管架;第一岸管从水陆管架上岸进入第一吹填区和蓄水湖后,沿岸线布置;
进塘管按1节钢管1节橡胶管组装成段;
每套吹填泥管线中的浮管的一端与绞吸挖泥船连接,第一沉管的一端与浮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岸管的一端与第一沉管的另一端连接,进塘管的一端与第一岸管的另一端相连;
(3)进行吹填泥,绞吸挖泥船的泥泵中的泥水混合物依次经过浮管、第一沉管、第一岸管和进塘管,最终运输到第一吹填区和蓄水湖;吹填泥施工中移动第一岸管和进塘管,保持吹填泥的均匀性;
吹填砂施工阶段包含以下步骤:
S1:依靠取砂船上安装的砂泵将砂水混合物吸起后排入运砂船中;
S2:通过运砂船运至吹砂船旁;
S3:用吹砂船进行吹填砂施工;吹砂船船舷的一侧安装有吸砂装置,吸砂船的另一侧铺设有排砂管线;吹砂船依靠吹砂船上的吸砂装置将运砂船中的砂水混合物吸入,再经吹砂船另一侧的排砂管线将砂水混合物输送到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
上述的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其中,进行吹填泥施工阶段时,第一吹填区的靠海侧设有三个第一排水口,用于吹填泥后的尾水排放。
上述的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其中,进行吹填砂施工阶段时,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的靠海侧设有第二排水口,用于吹填砂后的尾水排放。
上述的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其中,进行吹填砂施工阶段时,还需进行取砂船的选取,选用两艘800m3/h取砂船进行采砂。
上述的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其中,进行吹填砂施工阶段时,还需进行运砂船的选取,选用两艘3000m3自航驳船进行运砂,其机动性强,船速快。
上述的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其中,进行吹填砂施工阶段时,还需进行吹砂船的选取,选用两艘1000m3/h的吹砂船,每条吹砂船配备有两台砂泵,其总扬程为82m,单泵作业排距达到2.5km,双泵串联作业排距达到4.5km,当吹砂船在吹短距情况下,采取单泵作业,此时对另一台砂泵进行检修保养。
上述的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其中,进行吹填砂施工阶段时,两艘吹砂船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50m。
上述的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其中,进行吹填砂施工阶段时,排砂管线采用直径为500mm的高密度熟料管进行敷设,排砂管线包括第二沉管和第二岸管,第二沉管的一端与吹砂船连接,第二岸管的一端与第二沉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的靠海侧设有脚手架,第二岸管安装在脚手架上。
本发明的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利用绞吸挖泥船进行吹填泥,主钢桩台车、横移锚机的设置使绞吸挖泥船挖泥时能够定位准确;绞刀、横移锚机、吸泥管和泥泵之间的相互配合,大大提升挖泥效率;
2.吹填泥管线设置合理,浮管的流线型设置确保了在风浪条件下能够自由弯曲,避免了浮管的损坏,第一岸管通过水陆管架最终进入第一吹填区和蓄水湖,避免了第一岸管的损坏;
3.取砂船、运砂船和吹砂船之间的相互配合,提升了吹填砂效率,同时吹砂船上的两台砂泵的设置,有效提升了排距的范围,在进行短距离作业时,通过单泵作业,可以对另一台砂泵进行检修保养,大幅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运砂船选用两艘3000m3自航驳船进行运砂,机动性强,船速快,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4.本发明采用吹填泥施工和吹填砂施工相结合的施工方式,相比传统的挖土搬运的施工方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针对不同的吹填区选择吹填泥施工或吹填砂施工,提供合适的施工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中的吹填泥施工阶段中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用于浅堤区内的施工,浅堤区分为第一吹填区1、第二吹填区2和第三吹填区3;第一吹填区1与第二吹填区2之间设有蓄水湖4;第三吹填区3紧贴第二吹填区2;
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包括针对第一吹填区1和蓄水湖4的吹填泥施工阶段及针对第二吹填区2和第三吹填区3的吹填砂施工阶段,其中,吹填泥施工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两艘绞吸挖泥船5绞吸挖泥,第一吹填区1和蓄水湖4的外侧旁设有取泥区9,取泥区9设有泥床,泥床上设置有挖槽中心线,选用两艘绞吸挖泥船5在取泥区9进行绞吸挖泥,每艘绞吸挖泥船5的船艉部的设有主钢桩台车,主钢桩台车上设有主钢桩,用于固定船位,主钢桩对准挖槽中心线插入泥床,作为横移的摆动中心;船艏部设有绞刀架,绞刀架上设有绞刀,绞刀插在需要挖泥的泥床中,绞刀架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横移锚机,每个横移锚机抛设一只带有钢缆的横移锚,绞刀架左侧的横移锚机的抛设方向为向左抛设,绞刀架右侧的横移锚机的抛设方向为向右抛设,且两只横移锚的方向都偏向船艉,利用两个横移锚机交替收放钢缆,实现绞刀架左右摆动挖泥,绞刀连续不断的旋转切削,使土层分离并与水混合,绞吸挖泥船5上还设有吸泥管、泥泵,吸泥管的一端与泥泵连接,混合后的泥水混合物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绞吸挖泥船上的吸泥管进入泥泵,经过泥泵充分混合形成泥浆;当该位置挖泥结束后,利用主钢桩台车顶推前移进行换桩,换桩时主钢桩前移的轨迹始终保持在挖槽中心线上,使绞刀的平面轨迹也始终保持平行前移,避免出现重复挖泥或漏挖现象,其绞刀平面轨迹呈月牙型;每艘绞吸挖泥船上连接有一套吹填泥管线6;
(2)进行吹填泥管线6的铺设,每套吹填泥管线6一一对应地与一艘绞吸挖泥船5的泥泵连接,每套吹填泥管线6包括浮管、第一沉管、第一岸管和进塘管;
浮管按1节钢管1节橡胶管组装成段,钢管上设有浮体;浮管每隔100m抛设浮管锚加以固定,涨、落水锚间隔布设;浮管的管线布置要呈流线型弯曲,留有多余长度;采用5吨浮管锚;
第一沉管入水铺设时,保持顺畅,杜绝出现弯折的情况,以降低管线摩阻消耗同时也降低第一沉管损坏的概率;
第一吹填区1的外侧设有水陆管架;第一岸管从水陆管架上岸进入第一吹填区1和蓄水湖4后,沿岸线布置;进塘管按1节钢管1节橡胶管组装成段;
每套吹填泥管线6中的浮管的一端与绞吸挖泥船5的泥泵连接,第一沉管的一端与浮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岸管的一端与第一沉管的另一端连接,进塘管的一端与第一岸管的另一端相连;
(3)进行吹填泥,绞吸挖泥船5的泥泵中的泥水混合物依次经过浮管、第一沉管、第一岸管和进塘管,最终运输到第一吹填区1和蓄水湖4;吹填泥施工中移动第一岸管和进塘管,保持吹填泥的均匀性;
吹填砂施工阶段包含以下步骤:
S1:依靠取砂船上安装的砂泵将砂水混合物吸起后排入运砂船中;
S2:通过运砂船运至吹砂船旁;
S3:用吹砂船进行吹填砂施工;吹砂船船舷的一侧安装有吸砂装置,吸砂船的另一侧设有排砂管线;吹砂船依靠吹砂船上的吸砂装置将运砂船中的砂水混合物吸入,再经吹砂船另一侧的排砂管线将砂水混合物输送到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
排砂管线的铺设方法如下:排砂管线采用直径为500mm的高密度熟料管进行铺设,排砂管线包括第二沉管和第二岸管,第二沉管的一端与吹砂船连接,第二岸管的一端与第二沉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的靠海侧设有脚手架,第二岸管安装在脚手架上。
进行吹填泥施工阶段时,第一吹填区的靠海侧间隔设有三个第一排水口7,用于吹填泥后的尾水排放。
进行吹填砂施工阶段时,第二吹填区2和第三吹填区3的靠海侧设有各设有三个第二排水口8,用于吹填砂后的尾水排放。
进行吹填砂施工阶段时,取砂船选用两艘800m3/h取砂船进行采砂。
进行吹填砂施工阶段时,运砂船选用两艘3000m3自航驳船进行运砂,其机动性强,船速快。
进行吹填砂施工阶段时,吹砂船选用两艘1000m3/h的吹砂船,每条吹砂船配备有两台砂泵,其总扬程为82m,单泵作业排距达到2.5km,双泵串联作业排距达到4.5km,当吹砂船在吹短距情况下,采取单泵作业,此时对另一台砂泵进行检修保养。
进行吹填砂施工阶段时,两艘吹砂船之间的间距大于250m。
本发明采用吹填泥施工和吹填砂施工相结合的施工方式,相比传统的挖土搬运的施工方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针对不同的吹填区选择吹填泥施工或吹填砂施工,提供合适的施工方案;
在进行吹填泥施工阶段时,利用绞吸挖泥船进行吹填泥,主钢桩台车、横移锚机的设置使绞吸挖泥船挖泥时能够定位准确;绞刀、横移锚机、吸泥管和泥泵之间的相互配合,大大提升挖泥效率;同时吹填泥管线设置合理,浮管的流线型设置确保了在风浪条件下能够自由弯曲,避免了浮管的损坏,第一岸管通过水陆管架进入第一吹填区和蓄水湖,避免了第一岸管的损坏;
在进行吹填砂施工阶段时,取砂船、运砂船和吹砂船之间的相互配合,提升了吹填砂效率,同时吹砂船上的两台砂泵的设置,有效提升了排距的范围,在进行短距离作业时,通过单泵作业,可以对另一台砂泵进行检修保养,大幅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运砂船选用两艘3000m3自航驳船进行运砂,机动性强,船速快,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Claims (8)

1.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用于浅堤区内的施工,所述浅堤区分为第一吹填区、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所述第一吹填区与第二吹填区之间设有蓄水湖;所述第三吹填区紧贴所述第二吹填区;
所述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包括针对所述第一吹填区和蓄水湖的吹填泥施工阶段和针对所述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的吹填砂施工阶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填泥施工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两艘绞吸挖泥船绞吸挖泥,每艘绞吸挖泥船的船艉部的设有主钢桩台车,主钢桩台车上设有主钢桩,用于固定船位,主钢桩对准挖槽中心线插入泥床,作为横移的摆动中心;船艏部设有绞刀架,绞刀架上设有绞刀,绞刀插在需要挖泥的泥床中,绞刀架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横移锚机,每个横移锚机抛设一只带有钢缆的横移锚,绞刀架左侧的横移锚机的抛设方向为向左抛设,绞刀架右侧的横移锚机的抛设方向为向右抛设,利用两个横移锚机交替收放钢缆,实现绞刀架左右摆动挖泥,绞刀连续不断的旋转切削,使土层分离并与水混合,绞吸挖泥船上还设有吸泥管、泥泵,吸泥管的一端与泥泵连接,混合后的泥水混合物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绞吸挖泥船上的吸泥管进入泥泵,经过泥泵充分混合形成泥浆;当插有绞刀的需要挖泥的泥床位置挖泥结束后,利用主钢桩台车顶推前移进行换桩,换桩时主钢桩前移的轨迹始终保持在挖槽中心线上,使绞刀的平面轨迹也始终保持平行前移,避免出现重复挖泥或漏挖现象,其绞刀平面轨迹呈月牙型;每艘绞吸挖泥船上连接有一套吹填泥管线;
(2)进行所述吹填泥管线的铺设,每套所述吹填泥管线一一对应地与一艘绞吸挖泥船的泥泵连接,每套所述吹填泥管线包括浮管、第一沉管、第一岸管和进塘管;
浮管按1节钢管1节橡胶管组装成段,钢管上设有浮体;浮管每隔100m抛设浮管锚加以固定,涨、落水锚间隔布设;浮管管线布置要呈流线型弯曲,留有多余长度;采用5吨浮管锚;
第一沉管入水铺设时,保持顺畅,杜绝出现弯折的情况,以降低管线摩阻消耗同时也降低第一沉管损坏的概率;
第一吹填区的外侧设有水陆管架;第一岸管从水陆管架上岸进入第一吹填区和蓄水湖后,沿第一吹填区和蓄水湖的岸线布置;
进塘管按1节钢管1节橡胶管组装成段;
每套所述吹填泥管线中的浮管的一端与绞吸挖泥船连接,第一沉管的一端与浮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岸管的一端与第一沉管的另一端连接,进塘管的一端与第一岸管的另一端相连;
(3)进行吹填泥,绞吸挖泥船的泥泵中的泥水混合物依次经过浮管、第一沉管、第一岸管和进塘管,最终运输到所述第一吹填区和蓄水湖;吹填泥施工中移动第一岸管和进塘管,保持吹填泥的均匀性;
所述吹填砂施工阶段包含以下步骤:
S1:依靠取砂船上安装的砂泵将砂水混合物吸起后排入运砂船中;
S2:通过运砂船运至吹砂船旁;
S3:用吹砂船进行吹填砂施工;吹砂船船舷的一侧安装有吸砂装置,吸砂船的另一侧设有排砂管线;吹砂船依靠吹砂船上的吸砂装置将运砂船的砂水混合物吸入,再经吹砂船另一侧的排砂管线将砂水混合物输送到所述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吹填泥施工阶段时,第一吹填区的靠海侧设有三个第一排水口,用于吹填泥后的尾水排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吹填砂施工阶段时,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的靠海侧设有第二排水口,用于吹填砂后的尾水排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吹填砂施工阶段时,还需进行取砂船的选取,选用两艘800m3/h取砂船进行采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吹填砂施工阶段时,还需进行运砂船的选取,选用两艘3000m3自航驳船进行运砂,其机动性强,船速快。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吹填砂施工阶段时,还需进行吹砂船的选取,选用两艘1000m3/h的吹砂船,每条吹砂船配备有两台砂泵,其总扬程为82m,单泵作业排距达到2.5km,双泵串联作业排距达到4.5km,当吹砂船在吹短距情况下,采取单泵作业,此时对另一台砂泵进行检修保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吹填砂施工阶段时,两艘吹砂船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50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吹填砂施工阶段时,排砂管线采用直径为500mm的高密度熟料管进行敷设,排砂管线包括第二沉管和第二岸管,第二沉管的一端与吹砂船连接,第二岸管的一端与第二沉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的靠海侧设有脚手架,第二岸管安装在脚手架上。
CN201810985577.0A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 Active CN1090830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5577.0A CN109083099B (zh)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5577.0A CN109083099B (zh)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3099A CN109083099A (zh) 2018-12-25
CN109083099B true CN109083099B (zh) 2020-07-07

Family

ID=64794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85577.0A Active CN109083099B (zh)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830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9734A (zh) * 2019-08-09 2019-12-31 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一种吹填作业系统及吹填作业方法
CN112302041A (zh) * 2019-11-27 2021-02-02 海南发控智慧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入海口基岩型生态岛礁建设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2507C (zh) * 2004-11-08 2006-08-30 王逢旦 一种多功能填海造陆海上港口
CN101235635B (zh) * 2008-02-05 2010-09-08 北京光彩恒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吹填淤泥造地施工工艺及其装置
CN102650138B (zh) * 2012-04-28 2016-01-20 朱知富 一种利用空气吸排泵作为动力的吸泥/沙船
CN103882832A (zh) * 2014-04-02 2014-06-25 刘红静 多级填海造陆的方法及其填海造陆围埝结构
CN104846787B (zh) * 2015-04-01 2016-10-05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采用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浅海区域吹砂填海造陆施工方法
CN207314408U (zh) * 2017-10-17 2018-05-04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绞吸式吸泥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3099A (zh) 2018-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2195B (zh) 一种城市生态河道水下绞吸式清淤施工工法
CN204001012U (zh) 一种多功能清淤船
CN111733912B (zh) 一种多绞笼阶梯结构布置的水下挖沟机
CN201291991Y (zh) 一种用于海洋潮汐带的淤泥挖掘泵送船
CN109083099B (zh) 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
CN109137943B (zh) 一种围填海的土方填筑施工工艺
CN102418358A (zh) 动力定位射流喷冲式挖沟机
CN101173523A (zh) 一种自航式绞耙挖泥船及其使用方法
CN201082964Y (zh) 一种自航式绞耙挖泥船
CN104058070A (zh) 一种组合式挖泥船
CN202247995U (zh) 动力定位射流喷冲式挖沟机及其智能型挖沟设备
CN108532546B (zh) 一种海港港池、航道逆序开挖的方法
CN204728382U (zh) 一种船用铰吸头
CN111636502A (zh) 一种基于绞吸挖泥船的采砂施工工艺
CN102409711A (zh) 城市小河道清淤船
CN102191783A (zh) 一种通过挖泥船进行污泥清淤的装置
CN210887375U (zh) 一种内河吹泥船
CN104058071B (zh) 一种半潜式挖泥船
CN109537632B (zh) 一种海底隧道建设方法
CN112376641A (zh) 一种水库深水淤积物清理方法
CN106869216B (zh) 液压绞吸船开采软质岩石的施工工艺
RU2165121C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кладки кабелей и полиэтиленовых трубопроводов под водой ниже отметки дна водоем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2679245Y (zh) 管道穿越河流水下挖沟装置
CN205348226U (zh) 沉管隧道碎石基床清淤系统
CN212026387U (zh) 一种挖泥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5

Address after: 200002 No.13, Zhongshan East 1st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CCCC SHANGHAI DREDG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REDG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ddress before: 200002 No.13, Zhongshan East 1st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CCCC SHANGHAI DREDG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0

Address after: 200002 No.13, Zhongshan East 1st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CCCC SHANGHAI DREDG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02 No.13, Zhongshan East 1st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CCCC SHANGHAI DREDG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CCCC dredg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