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7663A - 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7663A
CN109077663A CN201811004383.4A CN201811004383A CN109077663A CN 109077663 A CN109077663 A CN 109077663A CN 201811004383 A CN201811004383 A CN 201811004383A CN 109077663 A CN109077663 A CN 1090776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additive
particle
nanoparticle
polyester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043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燕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ity Forest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ity Forest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ity Forest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ity Forest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0438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776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77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76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2Dry filters
    • A47L9/122Dry filters fl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其包括第一聚酯纤维层和第二聚酯纤维层,其中,所述第一聚酯纤维层和第二聚酯纤维层中的纤维丝分别呈单向排列;所述第一聚酯纤维层和第二聚酯纤维层中的聚酯纤维均为一种复合型聚酯纤维。

Description

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过滤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过滤材料在吸尘器中是一种十分常见但却非常重要的部件,但出于成本控制等因素,各个生产厂家不愿花大力气去开发更加优质高效的过滤材料,然而低成本的过滤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易发生堵塞,导致吸尘器排风不畅,造成电动机温度升高,从而严重影响电动机的寿命;或者,有些过滤片排风效果还行,但对灰尘的过滤效果不佳,造成细小粉尘在电动机的作用下,穿过过滤片排出吸尘器,从而对室内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体的呼吸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以解决上述提出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其包括第一聚酯纤维层和第二聚酯纤维层,其中,所述第一聚酯纤维层和第二聚酯纤维层中的纤维丝分别呈单向排列;所述第一聚酯纤维层和第二聚酯纤维层中的聚酯纤维均为一种复合型聚酯纤维。
优选地,所述第一聚酯纤维层中的纤维丝与第二聚酯纤维层中的纤维丝呈33~35°夹角。
优选地,所述复合型聚酯纤维是以聚酯切片、聚酯母粒A和聚酯母粒B熔融混纺制备得到的。
优选地,所述复合型聚酯纤维中,聚酯切片、聚酯母粒A和聚酯母粒B的质量占比分别为50-70%、15-20%、15-30%。
优选地,所述聚酯母粒A是将添加剂A与聚酯粉料混合、造粒得到的,其中,添加剂A的质量含量为33%;
添加剂A由贝壳粉、电气石纳米粒子、Mg-CuO纳米颗粒、V2O5纳米粒子、SiO2纳米粒子和Fe2O3纳米粒子组成;
所述聚酯母粒B是将添加剂B与聚酯粉料混合、造粒得到的,其中,添加剂B的质量含量为20%;
添加剂B由贝壳粉、Zn/In2O3复合纳米棒、ZrO2粒子和MnO2粒子组成。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调节聚酯纤维丝之间的角度来改进过滤片的风阻及过滤效果;通过在聚酯纤维中改善添加剂来改善除醛、抗菌等效果。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其包括第一聚酯纤维层和第二聚酯纤维层,其中,第一聚酯纤维层和第二聚酯纤维层中的纤维丝分别呈单向排列,即聚酯纤维层中的纤维丝平行排列,彼此不交错;并且第一聚酯纤维层中的纤维丝与第二聚酯纤维层中的纤维丝呈33~35°夹角。研究发现,两层纤维丝呈一定角度后,该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过滤片的风阻和过滤效果,虽然在现有技术中采用两层纤维丝相互垂直的方式更为常见,但从风阻和过滤效果综合性能来看,两层纤维丝夹角呈33~35°可使过滤片整体获得更低的风阻和更高的过滤效果。
所述第一聚酯纤维层和第二聚酯纤维层中的聚酯纤维均为一种复合型聚酯纤维,具体来讲,本公开的复合型聚酯纤维具有负离子、远红外、抗菌、防螨等功能,能够满足多种功能化的需要。一种负离子、远红外、抗菌防螨、除醛复合型聚酯纤维,通过添加复合添加剂,使得聚酯纤维的各功能的发挥取得平衡。该复合型聚酯纤维是以聚酯切片、聚酯母粒A和聚酯母粒B熔融混纺制备得到的。为了得到功能化的聚酯纤维,通常是在聚酯纤维制备过程中添加功能性粉料,以使得聚酯纤维具备相应的功能,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聚酯纤维功能性的发挥很大程度取决于功能性粉料,现有技术中,通常是简单将具有单一功能的粉料混合添加,没有设置缓冲剂,这样,对于功能的发挥不利。
通过将聚酯切片、聚酯母粒A和聚酯母粒B熔融混纺,并且,聚酯母粒A和聚酯母粒B中设置有缓冲剂,使得聚酯母粒A和聚酯母粒B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并产生意料不到的协同效果。所述复合型聚酯纤维中,聚酯切片、聚酯母粒A和聚酯母粒B的质量占比分别为50-70%、15-20%、15-30%;优选地,所述复合型聚酯纤维中,聚酯切片、聚酯母粒A和聚酯母粒B的质量占比分别为66%、18%、16%。
该聚酯母粒A是将添加剂A与聚酯粉料混合、造粒得到的,其中,添加剂A的质量含量为33%。添加剂A由贝壳粉、电气石纳米粒子、Mg-CuO纳米颗粒、V2O5纳米粒子、SiO2纳米粒子和Fe2O3纳米粒子组成。该聚酯母粒B是将添加剂B与聚酯粉料混合、造粒得到的,其中,添加剂B的质量含量为20%。添加剂B由贝壳粉、Zn/In2O3复合纳米棒、ZrO2粒子和MnO2粒子组成。
本实施方式中,将远红外和除醛性能结合,具体而言,该添加剂B是由远红外和除醛性能的粒子混合构成,其中贝壳粉作为缓冲剂,对于远红外和除醛性能的均衡发挥起到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其中,ZrO2粒子是一种具有远红外发射功能的无机粉料。对于除醛功能,常用贵金属催化剂Pt、TiO2等,本实施方案选择MnO2粒子与Zn/In2O3复合纳米棒结合作为除醛剂,其中,Zn/In2O3复合纳米棒的加入对于除醛性能的提高起到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加之采用贝壳粉作为缓冲剂,在保持远红外性能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添加剂B的除醛性能。
本实施方式中,将负离子和抗菌性能结合,具体而言,该添加剂A是由负离子和抗菌功能的粒子混合构成,其中贝壳粉作为缓冲剂,对于负离子和抗菌功能的均衡发挥起到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电气石是一种具有负离子功效的材料,氧化铜是一种无机纳米抗菌剂,本方案中,通过将镁与氧化铜结合,使得抗菌性得到显著提高,此外,V2O5纳米粒子、SiO2纳米粒子和Fe2O3纳米粒子与上述物质结合,对于负离子和抗菌功能的发挥起到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所述添加剂A中:
贝壳粉、电气石纳米粒子、Mg-CuO纳米颗粒、V2O5纳米粒子、SiO2纳米粒子和Fe2O3纳米粒子的质量比例为8:3:2:3:1:2。
所述添加剂B中:
贝壳粉、Zn/In2O3复合纳米棒、ZrO2粒子和MnO2粒子的质量比例为9:5:2:3。
具体的,所述添加剂A中,贝壳粉的粒径小于20μm(500目);电气石纳米粒子的粒径为20-50nm;Mg-CuO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0-200nm;V2O5纳米粒子、SiO2纳米粒子和Fe2O3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别为100nm、200nm和50nm;
具体的,所述添加剂B中,贝壳粉的粒径小于250μm(60目);Zn/In2O3复合纳米棒的粒径为400-500nm;ZrO2粒子和MnO2粒子的粒径分别为100nm和50nm;
具体的,作为抗菌剂,本方案中的Mg-CuO纳米颗粒制备过程为:称取0.01mol乙酸铜和0.01mol的乙酸镁,将乙酸铜和乙酸镁在搅拌情况下溶解在50ml的蒸馏水中,然后加入350ml乙醇,得到混合溶液A,超声处理1h,将28%的氨水注入混合溶液A,使混合溶液pH值为8.5,随后再次超声2h,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Mg-CuO纳米颗粒。
具体的,作为除醛剂,本方案中Zn/In2O3复合纳米棒的制备过程为:取40ml聚乙二醇和25ml乙二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0ml、0.15mol/L的In(NO3)3·5H2O水溶液,得到混合溶液B,磁力搅拌20min,将上述混合溶液B转移到聚四氟乙烯水热釜中,在200℃恒温保持50min,然后离心、洗涤、干燥得到In2O3前驱体,将该In2O3前驱体与等摩尔的锌纳米粒子混合,研磨均匀,在马弗炉中500℃干燥5h得到Zn/In2O3复合纳米棒。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一种负离子、远红外、抗菌防螨、除醛复合型聚酯纤维,该复合型聚酯纤维是以聚酯切片、聚酯母粒A和聚酯母粒B熔融混纺制备得到的。
所述复合型聚酯纤维中,聚酯切片、聚酯母粒A和聚酯母粒B的质量占比分别为50%、15%、30%。
该聚酯母粒A是将添加剂A与聚酯粉料混合、造粒得到的,其中,添加剂A由贝壳粉、电气石纳米粒子、Mg-CuO纳米颗粒、V2O5纳米粒子、SiO2纳米粒子和Fe2O3纳米粒子组成。
该聚酯母粒B是将添加剂B与聚酯粉料混合、造粒得到的,其中,添加剂B由贝壳粉、Zn/In2O3复合纳米棒、ZrO2粒子和MnO2粒子组成。
如下为本实施例复合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步骤1、制备Mg-CuO纳米颗粒
称取0.01mol乙酸铜和0.01mol的乙酸镁,将乙酸铜和乙酸镁在搅拌情况下溶解在50ml的蒸馏水中,然后加入350ml乙醇,得到混合溶液A,超声处理1h,将28%的氨水注入混合溶液A,使混合溶液pH值为8.5,随后再次超声2h,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Mg-CuO纳米颗粒;
步骤2、制备Zn/In2O3复合纳米棒
取40ml聚乙二醇和25ml乙二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0ml、0.15mol/L的In(NO3)3·5H2O水溶液,得到混合溶液B,磁力搅拌20min,将上述混合溶液B转移到聚四氟乙烯水热釜中,在200℃恒温保持50min,然后离心、洗涤、干燥得到In2O3前驱体,将该In2O3前驱体与等摩尔的锌纳米粒子混合,研磨均匀,在马弗炉中500℃干燥5h得到Zn/In2O3复合纳米棒;
步骤3、制备添加剂A
收集生蚝贝壳,清洗后,将其浸泡在质量分数8%的NaOH溶液中2h,然后取出,80℃干燥24h,将干燥的贝壳置于粉碎机中粉碎,过筛,行星式球磨机球磨10h,置于马弗炉中900℃煅烧2h,得到贝壳粉;
将Mg-CuO纳米颗粒置于100ml水溶液中,加入贝壳粉,于80℃恒温搅拌均匀,经离心干燥得到负载贝壳粉;
将负载贝壳粉与电气石纳米粒子、V2O5纳米粒子、SiO2纳米粒子和Fe2O3纳米粒子混合均匀,制备成浆料,通过球磨机研磨混合,然后600℃煅烧4h,得到添加剂A;
步骤4、制备添加剂B
采用添加剂A的制备方法制备添加剂B;
步骤5、制备聚酯母粒
将添加剂A、B分别加入到聚酯粉料中,采用双螺杆造粒工艺分别制得聚酯母粒A、聚酯母粒B;
步骤6、制备聚酯纤维
称取聚酯母粒A、聚酯母粒B与聚酯切片进行混合干燥;干燥在真空转鼓干燥机中进行,借助真空系统将水分随空气一起抽除,干燥温度为130℃;干燥后的原料在螺杆挤出机作用下熔融后的熔体经熔体泵送至均质除杂搅拌器中进行均一化除杂处理,熔体在均质除杂搅拌器的停留时间为30min~90min;均质除杂后的聚酯熔体经熔体泵送至二级过滤器,过滤后的熔体经设置在管道上的混合熔体后进入纺丝箱体,纺丝箱温度控制在250~280℃;将纺丝后的纤维进行牵伸加工,即得复合型聚酯纤维。
本实施例中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单丝纤度为1.5dtex,断裂强度为3.8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1%。
负离子性能:采用大气离子浓度相对标准测量装置进行检测,将本申请得到的聚酯纤维和普通聚酯纤维分别剪裁成10×10cm2大小,距离上述检测装置6.5cm2的吸风口2mm左右,测量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得到本申请的聚酯纤维负离子发射个数为4831个负离子/cm3,而普通聚酯纤维的负离子浓度基本为零,说明本申请的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负离子发射性能。
远红外性能:通过测定法向发射率来表征纤维的远红外辐射性能,检验结果表明其法向发射率为0.94,根据本领域关于远红外性能评标准,法向发射率大于等于0.8即可评定为远红外纺织品,本实施例中的复合纤维符合标准要求。
抗菌性能:按照国标GB/T 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对纤维进行抗菌测试,对照样采用100%纯棉织物,菌种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大肠杆菌8099,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试样灭菌方式为高压蒸汽121℃下灭菌15min,计算抑菌率公式为:Y=(WT-QT)/WT×100%,其中,Y为试样的抑菌率,WT为对照样18h震荡接触后烧瓶内活菌浓度的平均值,QT为试验样18h震荡接触后烧瓶内活菌浓度的平均值;本实施例的聚酯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的抑菌率达到99%,标准规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抑菌率≥70%,或对白色念珠菌的的抑菌率≥60%时,样品具有抗菌效果,从测试结果可以得出,本实施例中的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除醛性能:采用静态试验,测试本实施例得到的聚酯纤维对于甲醛浓度在200ppm时的除醛性能,本实施例的聚酯纤维与甲醛反应5h后甲醛的去除率为85.7%。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一种负离子、远红外、抗菌防螨、除醛复合型聚酯纤维,该复合型聚酯纤维是以聚酯切片、聚酯母粒A和聚酯母粒B熔融混纺制备得到的。
所述复合型聚酯纤维中,聚酯切片、聚酯母粒A和聚酯母粒B的质量占比分别为70%、15%、15%。
该聚酯母粒A是将添加剂A与聚酯粉料混合、造粒得到的,其中,添加剂A由贝壳粉、电气石纳米粒子、Mg-CuO纳米颗粒、V2O5纳米粒子、SiO2纳米粒子和Fe2O3纳米粒子组成。
该聚酯母粒B是将添加剂B与聚酯粉料混合、造粒得到的,其中,添加剂B由贝壳粉、Zn/In2O3复合纳米棒、ZrO2粒子和MnO2粒子组成。
如下为本实施例复合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步骤1、制备Mg-CuO纳米颗粒
称取0.01mol乙酸铜和0.01mol的乙酸镁,将乙酸铜和乙酸镁在搅拌情况下溶解在50ml的蒸馏水中,然后加入350ml乙醇,得到混合溶液A,超声处理1h,将28%的氨水注入混合溶液A,使混合溶液pH值为8.5,随后再次超声2h,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Mg-CuO纳米颗粒;
步骤2、制备Zn/In2O3复合纳米棒
取40ml聚乙二醇和25ml乙二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0ml、0.15mol/L的In(NO3)3·5H2O水溶液,得到混合溶液B,磁力搅拌20min,将上述混合溶液B转移到聚四氟乙烯水热釜中,在200℃恒温保持50min,然后离心、洗涤、干燥得到In2O3前驱体,将该In2O3前驱体与等摩尔的锌纳米粒子混合,研磨均匀,在马弗炉中500℃干燥5h得到Zn/In2O3复合纳米棒;
步骤3、制备添加剂A
收集生蚝贝壳,清洗后,将其浸泡在质量分数8%的NaOH溶液中2h,然后取出,80℃干燥24h,将干燥的贝壳置于粉碎机中粉碎,过筛,行星式球磨机球磨10h,置于马弗炉中900℃煅烧2h,得到贝壳粉;
将Mg-CuO纳米颗粒置于100ml水溶液中,加入贝壳粉,于80℃恒温搅拌均匀,经离心干燥得到负载贝壳粉;
将负载贝壳粉与电气石纳米粒子、V2O5纳米粒子、SiO2纳米粒子和Fe2O3纳米粒子混合均匀,制备成浆料,通过球磨机研磨混合,然后600℃煅烧4h,得到添加剂A;
步骤4、制备添加剂B
采用添加剂A的制备方法制备添加剂B;
步骤5、制备聚酯母粒
将添加剂A、B分别加入到聚酯粉料中,采用双螺杆造粒工艺分别制得聚酯母粒A、聚酯母粒B;
步骤6、制备聚酯纤维
称取聚酯母粒A、聚酯母粒B与聚酯切片进行混合干燥;干燥在真空转鼓干燥机中进行,借助真空系统将水分随空气一起抽除,干燥温度为130℃;干燥后的原料在螺杆挤出机作用下熔融后的熔体经熔体泵送至均质除杂搅拌器中进行均一化除杂处理,熔体在均质除杂搅拌器的停留时间为30min~90min;均质除杂后的聚酯熔体经熔体泵送至二级过滤器,过滤后的熔体经设置在管道上的混合熔体后进入纺丝箱体,纺丝箱温度控制在250~280℃;将纺丝后的纤维进行牵伸加工,即得复合型聚酯纤维。
本实施例中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单丝纤度为1.7dtex,断裂强度为3.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2%。
负离子性能:采用大气离子浓度相对标准测量装置进行检测,将本申请得到的聚酯纤维和普通聚酯纤维分别剪裁成10×10cm2大小,距离上述检测装置6.5cm2的吸风口2mm左右,测量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得到本申请的聚酯纤维负离子发射个数为4562个负离子/cm3,而普通聚酯纤维的负离子浓度基本为零,说明本申请的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负离子发射性能。
远红外性能:通过测定法向发射率来表征纤维的远红外辐射性能,检验结果表明其法向发射率为0.95,根据本领域关于远红外性能评标准,法向发射率大于等于0.8即可评定为远红外纺织品,本实施例中的复合纤维符合标准要求。
抗菌性能:按照国标GB/T 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对纤维进行抗菌测试,对照样采用100%纯棉织物,菌种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大肠杆菌8099,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试样灭菌方式为高压蒸汽121℃下灭菌15min,计算抑菌率公式为:Y=(WT-QT)/WT×100%,其中,Y为试样的抑菌率,WT为对照样18h震荡接触后烧瓶内活菌浓度的平均值,QT为试验样18h震荡接触后烧瓶内活菌浓度的平均值;本实施例的聚酯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的抑菌率达到99%,标准规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抑菌率≥70%,或对白色念珠菌的的抑菌率≥60%时,样品具有抗菌效果,从测试结果可以得出,本实施例中的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除醛性能:采用静态试验,测试本实施例得到的聚酯纤维对于甲醛浓度在200ppm时的除醛性能,本实施例的聚酯纤维与甲醛反应5h后甲醛的去除率为92.4%。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一种负离子、远红外、抗菌防螨、除醛复合型聚酯纤维,该复合型聚酯纤维是以聚酯切片、聚酯母粒A和聚酯母粒B熔融混纺制备得到的。
所述复合型聚酯纤维中,聚酯切片、聚酯母粒A和聚酯母粒B的质量占比分别为66%、18%、16%。
该聚酯母粒A是将添加剂A与聚酯粉料混合、造粒得到的,其中,添加剂A由贝壳粉、电气石纳米粒子、Mg-CuO纳米颗粒、V2O5纳米粒子、SiO2纳米粒子和Fe2O3纳米粒子组成。
该聚酯母粒B是将添加剂B与聚酯粉料混合、造粒得到的,其中,添加剂B由贝壳粉、Zn/In2O3复合纳米棒、ZrO2粒子和MnO2粒子组成。
如下为本实施例复合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步骤1、制备Mg-CuO纳米颗粒
称取0.01mol乙酸铜和0.01mol的乙酸镁,将乙酸铜和乙酸镁在搅拌情况下溶解在50ml的蒸馏水中,然后加入350ml乙醇,得到混合溶液A,超声处理1h,将28%的氨水注入混合溶液A,使混合溶液pH值为8.5,随后再次超声2h,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Mg-CuO纳米颗粒;
步骤2、制备Zn/In2O3复合纳米棒
取40ml聚乙二醇和25ml乙二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0ml、0.15mol/L的In(NO3)3·5H2O水溶液,得到混合溶液B,磁力搅拌20min,将上述混合溶液B转移到聚四氟乙烯水热釜中,在200℃恒温保持50min,然后离心、洗涤、干燥得到In2O3前驱体,将该In2O3前驱体与等摩尔的锌纳米粒子混合,研磨均匀,在马弗炉中500℃干燥5h得到Zn/In2O3复合纳米棒;
步骤3、制备添加剂A
收集生蚝贝壳,清洗后,将其浸泡在质量分数8%的NaOH溶液中2h,然后取出,80℃干燥24h,将干燥的贝壳置于粉碎机中粉碎,过筛,行星式球磨机球磨10h,置于马弗炉中900℃煅烧2h,得到贝壳粉;
将Mg-CuO纳米颗粒置于100ml水溶液中,加入贝壳粉,于80℃恒温搅拌均匀,经离心干燥得到负载贝壳粉;
将负载贝壳粉与电气石纳米粒子、V2O5纳米粒子、SiO2纳米粒子和Fe2O3纳米粒子混合均匀,制备成浆料,通过球磨机研磨混合,然后600℃煅烧4h,得到添加剂A;
步骤4、制备添加剂B
采用添加剂A的制备方法制备添加剂B;
步骤5、制备聚酯母粒
将添加剂A、B分别加入到聚酯粉料中,采用双螺杆造粒工艺分别制得聚酯母粒A、聚酯母粒B;
步骤6、制备聚酯纤维
称取聚酯母粒A、聚酯母粒B与聚酯切片进行混合干燥;干燥在真空转鼓干燥机中进行,借助真空系统将水分随空气一起抽除,干燥温度为130℃;干燥后的原料在螺杆挤出机作用下熔融后的熔体经熔体泵送至均质除杂搅拌器中进行均一化除杂处理,熔体在均质除杂搅拌器的停留时间为30min~90min;均质除杂后的聚酯熔体经熔体泵送至二级过滤器,过滤后的熔体经设置在管道上的混合熔体后进入纺丝箱体,纺丝箱温度控制在250~280℃;将纺丝后的纤维进行牵伸加工,即得复合型聚酯纤维。
本实施例中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单丝纤度为1.6dtex,断裂强度为3.8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5%。
负离子性能:采用大气离子浓度相对标准测量装置进行检测,将本申请得到的聚酯纤维和普通聚酯纤维分别剪裁成10×10cm2大小,距离上述检测装置6.5cm2的吸风口2mm左右,测量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得到本申请的聚酯纤维负离子发射个数为4891个负离子/cm3,而普通聚酯纤维的负离子浓度基本为零,说明本申请的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负离子发射性能。
远红外性能:通过测定法向发射率来表征纤维的远红外辐射性能,检验结果表明其法向发射率为0.95,根据本领域关于远红外性能评标准,法向发射率大于等于0.8即可评定为远红外纺织品,本实施例中的复合纤维符合标准要求。
抗菌性能:按照国标GB/T 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对纤维进行抗菌测试,对照样采用100%纯棉织物,菌种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大肠杆菌8099,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试样灭菌方式为高压蒸汽121℃下灭菌15min,计算抑菌率公式为:Y=(WT-QT)/WT×100%,其中,Y为试样的抑菌率,WT为对照样18h震荡接触后烧瓶内活菌浓度的平均值,QT为试验样18h震荡接触后烧瓶内活菌浓度的平均值;本实施例的聚酯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的抑菌率达到99%,标准规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抑菌率≥70%,或对白色念珠菌的的抑菌率≥60%时,样品具有抗菌效果,从测试结果可以得出,本实施例中的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除醛性能:采用静态试验,测试本实施例得到的聚酯纤维对于甲醛浓度在200ppm时的除醛性能,本实施例的聚酯纤维与甲醛反应5h后甲醛的去除率为94.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聚酯纤维层和第二聚酯纤维层,其中,所述第一聚酯纤维层和第二聚酯纤维层中的纤维丝分别呈单向排列;所述第一聚酯纤维层和第二聚酯纤维层中的聚酯纤维均为一种复合型聚酯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酯纤维层中的纤维丝与第二聚酯纤维层中的纤维丝呈33~35°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聚酯纤维是以聚酯切片、聚酯母粒A和聚酯母粒B熔融混纺制备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聚酯纤维中,聚酯切片、聚酯母粒A和聚酯母粒B的质量占比分别为50-70%、15-20%、15-3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酯母粒A是将添加剂A与聚酯粉料混合、造粒得到的,其中,添加剂A的质量含量为33%;
添加剂A由贝壳粉、电气石纳米粒子、Mg-CuO纳米颗粒、V2O5纳米粒子、SiO2纳米粒子和Fe2O3纳米粒子组成;
所述聚酯母粒B是将添加剂B与聚酯粉料混合、造粒得到的,其中,添加剂B的质量含量为20%;
添加剂B由贝壳粉、Zn/In2O3复合纳米棒、ZrO2粒子和MnO2粒子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A中:
贝壳粉、电气石纳米粒子、Mg-CuO纳米颗粒、V2O5纳米粒子、SiO2纳米粒子和Fe2O3纳米粒子的质量比例为8:3:2:3: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添加剂B中:
贝壳粉、Zn/In2O3复合纳米棒、ZrO2粒子和MnO2粒子的质量比例为9:5:2: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步骤1、制备Mg-CuO纳米颗粒
称取0.01mol乙酸铜和0.01mol的乙酸镁,将乙酸铜和乙酸镁在搅拌情况下溶解在50ml的蒸馏水中,然后加入350ml乙醇,得到混合溶液A,超声处理1h,将28%的氨水注入混合溶液A,使混合溶液pH值为8.5,随后再次超声2h,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Mg-CuO纳米颗粒;
步骤2、制备Zn/In2O3复合纳米棒
取40ml聚乙二醇和25ml乙二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0ml、0.15mol/L的In(NO3)3·5H2O水溶液,得到混合溶液B,磁力搅拌20min,将上述混合溶液B转移到聚四氟乙烯水热釜中,在200℃恒温保持50min,然后离心、洗涤、干燥得到In2O3前驱体,将该In2O3前驱体与等摩尔的锌纳米粒子混合,研磨均匀,在马弗炉中500℃干燥5h得到Zn/In2O3复合纳米棒;
步骤3、制备添加剂A
收集生蚝贝壳,清洗后,将其浸泡在质量分数8%的NaOH溶液中2h,然后取出,80℃干燥24h,将干燥的贝壳置于粉碎机中粉碎,过筛,行星式球磨机球磨10h,置于马弗炉中900℃煅烧2h,得到贝壳粉;
将Mg-CuO纳米颗粒置于100ml水溶液中,加入贝壳粉,于80℃恒温搅拌均匀,经离心干燥得到负载贝壳粉;
将负载贝壳粉与电气石纳米粒子、V2O5纳米粒子、SiO2纳米粒子和Fe2O3纳米粒子混合均匀,制备成浆料,通过球磨机研磨混合,然后600℃煅烧4h,得到添加剂A;
步骤4、制备添加剂B
采用添加剂A的制备方法制备添加剂B;
步骤5、制备聚酯母粒
将添加剂A、B分别加入到聚酯粉料中,采用双螺杆造粒工艺分别制得聚酯母粒A、聚酯母粒B;
步骤6、制备聚酯纤维
称取聚酯母粒A、聚酯母粒B与聚酯切片进行混合干燥;干燥在真空转鼓干燥机中进行,借助真空系统将水分随空气一起抽除,干燥温度为130℃;干燥后的原料在螺杆挤出机作用下熔融后的熔体经熔体泵送至均质除杂搅拌器中进行均一化除杂处理,熔体在均质除杂搅拌器的停留时间为30min~90min;均质除杂后的聚酯熔体经熔体泵送至二级过滤器,过滤后的熔体经设置在管道上的混合熔体后进入纺丝箱体,纺丝箱温度控制在250~280℃;将纺丝后的纤维进行牵伸加工,即得复合型聚酯纤维。
CN201811004383.4A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 Pending CN1090776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04383.4A CN109077663A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04383.4A CN109077663A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7663A true CN109077663A (zh) 2018-12-25

Family

ID=64840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04383.4A Pending CN109077663A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7766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9630A (zh) * 2002-06-12 2005-03-09 骆天荣 纳米无机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TW201116662A (en) * 2009-11-10 2011-05-16 Aba Nanotech Company Textile product having the functions of deodorizing, sterilization, and pH-adjustment
CN104939752A (zh) * 2015-06-19 2015-09-30 苏州佳亿达电器有限公司 吸尘器用过滤片
CN107083579A (zh) * 2017-06-07 2017-08-22 广州市中诚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负离子、远红外、抗菌防螨复合型聚酯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21078A (zh) * 2017-11-27 2018-06-29 嘉兴佳实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涤纶长丝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9630A (zh) * 2002-06-12 2005-03-09 骆天荣 纳米无机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TW201116662A (en) * 2009-11-10 2011-05-16 Aba Nanotech Company Textile product having the functions of deodorizing, sterilization, and pH-adjustment
CN104939752A (zh) * 2015-06-19 2015-09-30 苏州佳亿达电器有限公司 吸尘器用过滤片
CN107083579A (zh) * 2017-06-07 2017-08-22 广州市中诚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负离子、远红外、抗菌防螨复合型聚酯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21078A (zh) * 2017-11-27 2018-06-29 嘉兴佳实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涤纶长丝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9341B (zh) 一种复方抗病毒抗菌多功能pp,pe,pet无纺布及制备与应用
CN111534007B (zh) 一种复方抗病毒抗菌保健多功能纤维母粒及制备与应用
CN111534877B (zh) 一种中药复方抗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复合抗菌多功能纤维
JP4533460B2 (ja) 抗菌性人工毛髪及び人工毛髪用抗菌性コーティング剤
CN107326470B (zh) 一种抗菌持久改性聚酯纤维的加工方法
CN104047114A (zh) 纳米银抗菌熔喷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
CN112575448B (zh)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多孔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CN102644162A (zh) 一种基于纳米银单质抗菌剂的抗菌非纺织布的制备方法
CN103882543A (zh) 一种防螨抗菌热塑性高聚物熔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83181A (zh) 一种具有抗菌功效的石墨烯导电聚酯纤维
CN110629401A (zh) 一种抗菌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30119A (zh) 一种抗菌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2553709A (zh) 一种含艾草活性成分的es大生物纤维
CN106283241A (zh) 制备纳米银掺混天然纤维素纤维的方法
CN109023587A (zh) 一种多功能聚酯纤维
TWI632261B (zh) Method for preparing bamboo cellulose fiber with natural antibacterial, deodorizing and negative ion functions
JP5849378B2 (ja) 機能性レーヨン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295542A (zh) 负离子、远红外、抗菌防螨、除醛复合型聚酯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77663A (zh) 一种吸尘器用过滤片
KR102158145B1 (ko) 항균 섬유의 제조 방법
CN105316785B (zh) 一种艾蒿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9097906A (zh) 用于汽车的抗菌吸音棉
CN106237713A (zh) 一种加湿器用无机粉体协同抗菌改性混合纤维滤料
CN109049903A (zh) 一种抗静电耐弯折布料
JP4787406B2 (ja) 機能性成形物および機能性複合成形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