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6711A - 支架及将箱体组装于支架而成的单元 - Google Patents

支架及将箱体组装于支架而成的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6711A
CN109076711A CN201780025877.8A CN201780025877A CN109076711A CN 109076711 A CN109076711 A CN 109076711A CN 201780025877 A CN201780025877 A CN 201780025877A CN 109076711 A CN109076711 A CN 109076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binet
bracket
base portion
thickness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58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6711B (zh
Inventor
茂吕和男
柴田靖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ell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alsonic Kans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904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92769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904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50923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lsonic Kansei Corp filed Critical Calsonic Kanse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076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6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6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6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9Electronic bo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利用支架(3)适当地支撑箱型的箱体(2)。一种支架(3),其将箱型的箱体(2)安装于车辆,且构成为,具备:与箱体(2)的背面(206)对置的板状的基部(30);从基部(30)向箱体(2)侧延伸,并且与在箱体(2)中相互对置的两个侧面(第一侧部201,第二侧部202)接触,夹住箱体(2)的把持部;在箱体(2)被把持部夹着的状态下,限制与箱体(2)的背面(206)正交的方向(箱体2与基部30的对置方向)上的箱体(2)的位置的限制部(333);以及从基部(30)突出且与箱体(2)的背面(206)抵接的突出部(36),突出部(36)按压通过位置限制部对位置进行了限制的箱体(2)的背面(206)。

Description

支架及将箱体组装于支架而成的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收纳电子设备的箱型的箱体进行支撑的支架、及将箱体组装于支架而成的单元。
背景技术
对电动车窗装置等车辆用装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具有安装有电子元件的基板和收纳该基板的箱型的箱体。该控制装置的箱体经由支架等固定于车体侧(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609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文献中,虽未特别提及,但在发动机启动时、车辆行驶时,发动机的振动、行驶引起的振动始终作用于固定在车体侧的支架。
因此,要求利用支架适当地支撑箱型的箱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支架,其将收纳电子设备的箱型的箱体安装于车辆,其构成为,具备:
基部,其与上述箱体的背面对置;
把持部,其从上述基部延伸,且与在上述箱体中相互对置的两个侧面接触,夹住上述箱体;
位置限制部,其在上述箱体被上述把持部夹着的状态下,限制与上述箱体的背面正交的方向上的上述箱体的位置;以及
突出部,其从上述基部突出,且与上述箱体的背面抵接,
上述突出部按压通过上述位置限制部对位置进行了限制的上述箱体的背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支架适当地支撑箱型的箱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单元的图。
图2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箱体的图。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支架的图。
图4是说明支架的对箱体的支撑的图。
图5是说明支架的支撑壁和连结部的图。
图6是说明箱体相对于支架的组装过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举例说明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用于由收纳电子设备的箱体2和支撑该箱体2的支架3构成的单元1的情况。
图1是说明单元1的图,(a)是表示组装箱体2和支架3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从箱体2侧观察组装箱体2和支架3而成的单元1的平面图。
此外,图1的(b)中,将支架3的隐藏于箱体2的背面侧的区域用假想线示出。
图2是说明箱体2的图,(a)是平面图,(b)是(a)的A-A剖视图,(c)是(a)的B-B剖视图,(d)是(a)的C-C向视图。
此外,以下,根据需要,以图1的(a)所示的对置方向、高度方向、宽度方向为基准说明箱体2和支架3的各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
[箱体2]
箱体2具有在内部可收纳基板等的箱型的主体部20,在该主体部20收纳有电子设备的基板等。该箱体2由例如聚碳酸酯等树脂构成。
实施方式中,作为收纳于主体部20的电子设备,假定以电动车窗装置等车载装备为控制对象的控制装置(BCM:Body Control Module)。
如图2的(a)所示,主体部20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侧部201及第二侧部202;以及将这些第一侧部201和第二侧部202的端部彼此连接的第三侧部203及第四侧部204。在平面视野中,主体部20形成矩形形状。
在平面视野中,就主体部20而言,在第一侧部201的宽度方向(图2(a)的左右方向)的一方侧设置有形成矩形形状的连结部21。
如图2的(b)、(c)所示,连结部21从主体部20的厚度方向(图2的(b)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向远离第一侧部201的方向呈直线状地伸出。在连结部2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跨越连结部21和第一侧部201地设置有加强用的肋210、210。
在连结部21的这些肋210、210之间的区域形成有螺栓B的插通孔21a,该插通孔21a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连结部21。
连结部21的宽度方向的一方的肋210位于主体部20的第三侧部203的延长上,一方的肋210相对于第三侧部203设置为齐平面。
在第一侧部201中,向与连结部21相同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22、22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W1地设置。这些突起部22、22在主体部20的靠另一方侧的面(以下,标记为背面206)的位置设定为预定高度Ha。
在将箱体2组装于支架3时,后述的支架3侧的卡合壁32从背面206侧越上突起部22、22。
如图2的(a)、(d)所示,突起部22、22由沿着主体部20的厚度方向的多个板状突起221(本实施方式中,三个板状突起221)构成。这些多个板状突起221在主体部20的宽度方向上以预定间隔Wa配置。
这样,通过将突起部22、22设为多个板状突起221,缩小了与越上突起部22、22的卡合壁32的接触面积。由此,降低了与卡合壁32的滑动阻力。
[支架3]
接着,说明支架3。
图3是说明支架3的图,(a)是平面图,(b)是(a)的A-A剖视图。
图4是说明支架3的对箱体2的支撑的图,(a)是图1的(b)的A-A剖视图,(b)是图1的(b)的B-B剖视图。
此外,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组装于支架3的箱体2的截面以遍及整个面添加剖面线的方式示出,且省略了箱体2的内部的图示。
图5是说明支架3的支撑壁33和安装部37的图,(a)是图1的(b)的D-D剖视图,(b)是图1的(b)的E-E剖视图,(c)是图5的(a)的A-A向视图,(d)是(c)的B-B剖视图。
支架3由金属制的板加工,由例如实施了镀敷的钢板构成。
如图3的(a)所示,支架3具有与箱体2对置配置的板状的基部30。
该基部30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侧缘301及第二侧缘302;以及与这些第一侧缘301及第二侧缘302正交的第三侧缘303及第四侧缘304,且在平面视野中,形成大致矩形形状。
在第一侧缘30,从第三侧缘303侧起,依次设置有支撑片31和卡合壁32。这些支撑片31和卡合壁32分别设置为向箱体2侧(图3的(a)的纸面跟前侧)伸出。
如图4的(a)所示,支撑片31通过使从基部30延伸的带状片在第一侧缘301的附近弯曲而形成。支撑片31具有相对于基部30大致正交的侧壁部310和相对于基部30大致平行的连结部311。
连结部311通过使带状片的比成为侧壁部310的区域靠前端侧向远离基部30(箱体2)的方向弯曲而形成。
连结部311中,在与上述的箱体2的连结部21的插通孔21a对置的位置形成有螺栓孔311a。
螺栓孔311a设置为将连结部311在厚度方向(图4的(a)的左右方向)上贯通。在该连结部311的基部30侧(图4的(a)的右侧)的面设置有以预定间隔包围螺栓孔311a的环状的凸起311b。该凸起311b与连结部311设置为一体。
如图4的(b)所示,卡合壁32通过使从基部30延伸的带状片向与支撑片31相同的侧弯曲而形成。卡合壁32在支架3的宽度方向上形成为预定宽度W5(参照图3的(a))。
在侧视视野中,卡合壁32设置于与上述的支撑片31的侧壁部310大致重合的位置。卡合壁32形成为该卡合壁32的前端32a到支撑片31的连结部311的长度为Lx(参照图4的(b))。
卡合壁32设置为在与组装于支架3的箱体2的第一侧部201之间隔开间隙Sa。这是为了在向支架3组装箱体2时,防止卡合壁32与箱体2的角部的干涉。
在此,在基部30,悬臂支撑卡合壁32。在箱体2组装于支架3的状态下,卡合壁32的前端32a侧(参照图4的(b)、图6的(d))越上箱体2的突起部22、22。
实施方式中,卡合壁32设置为,在向支架3组装箱体2时,能够避免与箱体2的第一侧部201的干涉。卡合壁32还设置为,能够最终越上第一侧部201的突起部22、22。
如图3所示,在基部30的第二侧缘302侧(图中,下侧)设置有支撑壁33。
该支撑壁33通过使第二侧缘302的从第四侧缘304侧延伸的板状部在离开第二侧缘302的位置弯曲而形成。
如图3的(b)所示,支撑壁33由位于基部30的延长上的连接部331、相对于基部30正交的侧壁部332、以及相对于基部30设置成大致平行的限制部333形成。相似剖视视野中,支撑壁33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状。
侧壁部332通过使从基部30延伸的板状部的前端侧向箱体2侧弯曲而形成。具体而言,侧壁部332通过使板状部的比成为连接部331的区域靠前端侧向箱体2侧弯曲而形成。
侧壁部332沿着箱体2的第二侧部202向远离连接部331的方向伸出。该侧壁部332的与箱体2的对置面在组装箱体2和支架3时,与箱体2的第二侧部202面接触。
限制部333通过使从基部30延伸的板状部的比成为侧壁部332的区域靠前端侧向卡合壁32侧即上方弯曲而形成。该限制部333设置为相对于支架3的基部30大致平行。
限制部333在支架3的高度方向(图3的上下方向)上以预定高度hx形成。限制部333在将箱体2组装于支架3时,抵接于箱体2的与基部30相反的侧的面(以下,标记为正面205)。
在该状态下,限制部333抵接于箱体2的正面205的下缘侧。
如图3所示,就基部30而言,在通过卡合壁3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并且相对于支架的第三侧缘303及第四侧缘304平行的线段L1上的区域设置有突出部36。该突出部36通过使基部30向箱体2侧凹陷而形成。
此外,也可以理解为,在连结支撑壁3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33a、33b(参照图3的(a))和上述的螺栓孔311a的三角形的区域内或其外周上设置有突出部36。
该突出部36的前端为在平面视野下形成圆形的抵接面361(参照图3的(b))。该抵接面361在基部30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具有预定面积,且相对于基部30形成为平行。
在突出部36的卡合壁32侧(图3的(a)的上侧)形成有大宽度肋305。该大宽度肋305通过使基部30向远离箱体2的方向凹陷而形成。
大宽度肋305在从向卡合壁32侧偏离突出部36的位置到基部30的第一侧缘301的附近的范围以预定宽度W2形成。在平面视野中,大宽度肋305沿着线段L1呈直线状延伸。
基部30通过该大宽度肋305提高了高度方向的刚性、相对于弯曲的强度。
在大宽度肋305的突出部36侧的端部连接有沿着与大宽度肋305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肋306的一端306a。在该肋306的支撑壁33侧(图3的(a)的下侧)也设置有沿着与大宽度肋305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肋307。
这些肋306、307通过使基部30向远离箱体2的方向凹陷而形成。肋306、307沿着与上述的线段L1正交的线段L2、L3分别呈直线状延伸。
这些肋306、307在基部30的高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在这些肋306、307之间,在通过线段L2、L3的中央的线段L4上具有上述的突出部36。
肋307的一端307a到达大宽度肋305的延长上,突出部36位于该肋307的一端307a侧的区域与大宽度肋305之间。
这些肋306、307遍及长度方向(图3的(a)的左右方向)的全长以等宽度W3形成。肋306、307的另一端306b、307b侧形成为到达从基部30的第三侧缘303向外方延伸的安装部37。
因此,基部30通过这些肋306、307提高了宽度方向的刚性、相对于弯曲的强度。
安装部37是为了将支架3固定于车体侧的支撑结构物(框架F)而设置。
如图5的(b)所示,安装部37具有以接触的状态固定于支撑结构物(框架F)的固定部38和连接该固定部38与基部30的连接部39。
另外,该安装部37也是通过使从基部30延伸的大宽度的板部弯曲而形成。在将安装部37以沿着该安装部37的伸出方向的截面切断的剖视视野中,固定部38设置为将通过基部30的厚度方向的中心的假想线Lm从箱体2所处的一方侧向至另一方侧横断。
连接部39由第一连接部391和第二连接部392构成。
在此,第一连接部391在基部30的厚度方向的一方侧(基部30的表面30a侧),相对于基部30配置成平行。
第二连接部392将第一连接部391与基部30连接。在剖视视野中,第二连接部392随着远离基部30而向接近箱体2的方向倾斜。
如图5的(b)、(d)所示,在固定部38设置有螺栓B的插通孔37a、37a。
固定部38中,插通孔37a、37a设置于基部30的厚度方向的比虚拟线Lm靠另一方侧(基部30的背面30b侧)的区域(参照图5的(b))。
这些插通孔37a、37a在高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且位于从基部30延伸至安装部37的肋306、307的延长上(参照图5的(c))。
固定部38中,在这些插通孔37a、37a之间设置有加强用的肋308,该肋308设置为从固定部38到达第一连接部391。
肋308通过使安装部37向与上述的肋306、307相反的侧(箱体2侧)凹陷而形成,该肋308位于高度方向(图5的(c)的上下方向)上的肋306、307的中间。
如图5的(d)所示,安装部37中,肋308和肋306、307位于基部30的厚度方向的一方侧(表面30a侧)和另一方侧(背面30b侧)。安装部37的刚性和强度通过这些肋306、307、308而提高。
另外,在螺栓B的插通孔37a、37a之间形成有肋308,因此,固定部38的插通孔37a、37a的附近区域的刚性和强度提高。此外,设置于固定部38的侧缘的卡定部375、376构成从箱体2引出的配线的钩搭部。
以下,对箱体2相对于上述结构的支架3的组装进行说明。
图6是说明箱体2相对于支架3的组装过程的图。
首先,在使箱体2相对于支架3的基部30倾斜的状态下,将主体部20的第二侧部202侧插入支架3的支撑壁33的连接部331与限制部333之间(参照图6的(a))。
接着,在使箱体2的正面205卡定于限制部333的状态下,使箱体2的第一侧部201侧向接近基部30的方向转动。随之,如图6(b)至同图(c)所示,箱体2的第一侧部201进入卡合壁32的下侧,卡合壁32越上第一侧部201的突起部22、22。
由此,成为箱体2被把持于卡合壁32与支撑壁33之间的状态。
此外,如上述,在向支架3组装箱体2的过程中,卡合壁32在越上突起部22、22前的期间不与箱体2的第一侧部201干涉。因此,箱体2的第一侧部201以与从基部30延伸的卡合壁32不接触的方式插入支撑片31的侧壁部310的下侧(参照图6的(b),黑箭头)。
另外,在箱体2被把持于卡合壁32与支撑壁33之间的状态下,从基部30突出的突出部36抵接于箱体2的背面206。
本实施方式中,在该状态下,以箱体2的连结部21和支架3的支撑片31的连结部311隔开间隙W对置的方式设定有突出部36从基部30的突出高度h1(参照图5的(a):h1,图6的(c):W)。
因此,在该状态下,若利用螺栓B和螺母N紧固连结部21和支撑片31,则突出部36通过抵接面361压接于箱体2的主体部20(参照图6的(d))。
另外,从突出部36作用于箱体2的压接力使箱体2的正面205压接于支撑壁33的限制部333(参照图5的(a),箭头)。
因此,箱体2与支架3的基部30的彼此的对置方向上的分离的方向的移动被紧固连结部21与支撑片31的螺栓B及螺母N和限制部333限制。
另外,在该状态下,支架3的突出部36面接触地压接于箱体2。因此,通过由这些压接力产生的摩擦,箱体2与支架3的宽度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中,构成为,
(1)一种支架3,其将收纳电子设备的箱型的箱体2安装于车辆,其中,
具备:
板状的基部30,其与箱体2的背面206对置;
把持部,其从基部30向箱体2侧延伸,并且与在箱体2中相互对置的两个侧面(第一侧部201,第二侧部202)接触,从而夹住箱体2;
限制部333(位置限制部),其在箱体2被把持部夹着的状态下,限制与箱体2的背面206正交的方向(箱体2与基部30的对置方向)上的箱体2的位置;以及
突出部36,其从基部30突出,且与箱体2的背面206抵接,
突出部36按压通过位置限制部对位置进行了限制的箱体2的背面206。
当这样构成时,与箱体2的背面206正交的方向的箱体2的位置被限制部333限制,因此,通过从突出部36作用于箱体2的按压力,也能够限制支架3的基部30与箱体2的相对移动。
由此,能够利用支架3适当地支撑箱型的箱体2。
支架3具有以下的结构。
(2)在突出部36的前端,以预定面积形成有相对于箱体2的背面206平行的抵接面361(平坦面)。
当这样构成时,能够较大地取得突出部36与箱体2的背面206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更适当地阻止支架3与箱体2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支架3具有以下的结构。
(3)把持部包括:支撑壁33,其支撑箱体2的两个侧面(第一侧部201,第二侧部202)中的一方的侧面即第二侧部202;以及卡合壁32,其支撑另一方的侧面即第一侧部201。
卡合壁32使前端32a侧抵接于箱体2的第一侧部201。
第一侧部201和第二侧部202是在之间夹着箱体2的主体的相互平行的侧面。
当这样构成时,通过把持部(卡合壁32和支撑壁33)的把持力,箱体2的第二侧部202压接于支架3的支撑壁33。由此,箱体2的第二侧部202与支撑壁33的相对移动被因压接而引起的摩擦力限制。由此,能够利用支架3适当地支撑箱型的箱体2。
支架3具有以下的结构。
(4)从箱体2与支架3的基部30的对置方向观察,突出部36位于通过卡合壁3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线段L1上的区域。
线段L1相对于支架的第三侧缘303及第四侧缘304平行。
当这样构成时,不会破坏从夹着线段L1而位于一方侧的卡合壁32的区域作用于箱体2的作用力与从位于另一方侧的卡合壁32的区域作用于箱体2的作用力的平衡,通过从突出部36作用于箱体2的按压力,能够限制基部30的宽度方向的箱体2的移动。
支架3具有以下的结构。
(5)在支撑壁33设置有限制部333,在组装箱体2和支架3时,限制部333与箱体2的第二侧部202侧的正面205面接触。
箱体2通过从抵接于该箱体2的突出部36作用的按压力而压接于限制部333。
当这样构成时,在箱体2与支架3的基部30的对置方向上,利用限制部333限制箱体2向离开基部30的方向的移动。
因此,能够适当地限制对置方向上的箱体2与支架3的相对移动,在支架3定位箱体2。
支架3具有以下的结构。
(6)突出部36通过使基部30向箱体2侧凹陷而形成。
基部30中,在突出部36的第一侧缘301侧(卡合壁32侧)形成有使基部30向远离箱体2的方向凹陷而形成的大宽度肋305(肋)。
大宽度肋305形成于从向卡合壁32侧偏离突出部36的位置到基部30的第一侧缘301的附近的范围。
当这样构成时,利用向基部30的厚度方向的一方侧突出的突出部36和向另一方侧突出的大宽度肋305,能够提高基部30的设置有大宽度肋305的区域的刚性和相对于弯曲的强度。
由此,在利用螺栓B和螺母N紧固箱体2的连结部21和支架3的支撑片31时,能够使基部30整体向接近箱体2的方向位移。
此时,即使在支架3的基部30的支撑片31侧作用使基部30接近箱体2的主体部20的方向的应力,基部30也不会由于作用的应力而大幅弯曲。
由此,能够使从基部30向箱体2侧突出的突出部36在抵接面361遍及整个面地压接于箱体2的主体部20。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支架3的箱体2的支撑。
本发明也能够特定为具有以下的结构的单元1。
(7)构成为,一种单元1,其为将箱体2组装于支架3而成,其中,
在箱体2的第一侧部201设置有突起部22、22,在将箱体2组装于支架3时,从基部30延伸的卡合壁32越上该突起部22、22。
当这样构成时,卡合壁32在越上突起部22、22时,在基部30的高度方向上微小地位移。由此,与卡合壁32的位移量相应的按压力从卡合壁32作用于箱体2的第一侧部201,第二侧部202以更大的力压接于支撑壁33。因此,支撑壁33对箱体2的支撑稳定性提高。
单元1具有以下的结构。
(8)突起部22、22由沿着箱体2与支架3的对置方向(箱体2的厚度方向)的多个板状突起221构成。
在突起部22、22的每一个中,板状突起221在主体部20的宽度方向上以预定间隔Wa排列。
当这样构成时,能够缩小与越上突起部22、22的卡合壁32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降低卡合壁32越上突起部22、22时的滑动阻力。
由此,卡合壁32难以被越上突起部22、22时的阻力阻碍,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箱体2向支架3的组装。
本发明也能够特定为具有以下的结构的支架3。
(9)构成为一种支架3,其为将收纳电子设备的箱型的箱体2安装于车辆的板状的支架3,其中,具有:
板状的基部30(保持部),其保持箱体2;以及
安装部37,其与接触地安装于车辆,
安装部37具有:
固定部38,其固定于车体侧的支撑结构物(框架F);以及
连接部39,其将基部30和固定部38连接,
连接部39具有:
槽状的肋308(加强部),其向支架3的基部30的厚度方向的一方凹陷;以及
槽状的肋306、307(加强肋),其向支架3的基部3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方凹陷。
当这样构成时,能够提高安装部37的刚性和强度,因此,能够防止安装部37的折弯,并且能够将支架3固定于车体侧的支撑结构物(框架F)。由此,能够加强至向车辆安装的部分的连接部39。
特别是在支架3的基部30中,安装部37从第三侧缘303向侧方伸出而设置,因此,能够适当地防止从基部30的第三侧缘303向侧方伸出的安装部37沿着第三侧缘303折弯。
支架3具有以下的结构。
(10)支架3中,箱体2被保持在基部30的厚度方向的一方侧(表面30a侧)。
肋308形成为向基部30的厚度方向的一方侧(表面30a)凹陷。
肋306、307形成为向基部3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方侧(背面30b侧)凹陷。
当这样构成时,能够避免肋306、307与箱体2的干涉,并且提高安装部37的相对于弯曲的刚性和强度。由此,能够将由基部30支撑的箱体2可靠地配置于期望的位置。
支架3具有以下的结构。
(11)肋306、307从基部30形成至连接部39。
肋308从固定部38设置至连接部39。
当这样构成时,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部39的刚性和相对于弯曲的强度,因此,能够确保安装部37整体的刚性和强度。
支架3具有以下的结构。
(12)安装部37以使固定部38的厚度方向的另一方侧的背面接触车体侧的支撑结构物(框架F)的状态紧固于车辆。
当这样构成时,能够将由基部30支撑的箱体2朝向车厢内侧设置,因此,能够确保从车厢内侧对箱体2的访问。
支架3具有以下的结构。
(13)肋306、307在支架3的高度方向上隔开间隔且相互平行地形成。
肋308相对于肋306、307平行地位于这些肋306、307之间。
当这样构成时,加强用的多个肋306、307、308设置于安装部37,因此,能够进一步确保安装部37的刚性和强度。
支架3具有以下的结构。
(14)在安装部37的固定部38,在支架3的高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螺栓B的插通孔37a。
肋308位于在高度方向上相邻的插通孔37a、37a之间。
当这样构成时,能够确保固定部38的刚性和强度,适当地防止固定部38因螺栓B的紧固压而变形。
支架3具有以下的结构。
(15)在支架3的基部30设置有沿着与肋306、307、308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大宽度肋305。
当这样构成时,支架3中,提高从基部30到安装部37的范围的刚性和强度,因此,在固定于车体侧的支架3的箱体2的支撑稳定性提高。
支架3具有以下的结构。
(16)在沿着安装部37的伸出方向的剖视视野中,连接部39包括:配置于基部30的厚度方向的箱体2侧(一方侧)的第一连接部391;以及将该第一连接部391和基部30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92。
在沿着安装部37的伸出方向的剖视视野中,连接着第一连接部391的固定部38(安装部)设置为将基部30从该基部30的厚度方向的一方侧的表面30a侧(箱体2侧)向另一方侧的背面30b侧横断的朝向。
当这样构成时,能够使第一连接部391和第二连接部392作为箱体2在宽度方向上大幅度地位移时的止动件发挥作用。另外,能够确保安装部37整体的刚性和强度。
支架3具有以下的结构。
(17)在沿着安装部37的伸出方向的剖视视野中,在固定部38中,在比通过基部30的厚度方向的中心的家想线Lm靠另一方侧(基部30的背面30b侧)的区域,在基部30的高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螺栓B的插通孔37a、37a。
当这样构成时,构成为,在沿着安装部37的伸出方向的剖视视野中,固定部38与车体侧的框架F的连结点为支架3的基部30的背面30b侧,且安装部37在框架F的外周环绕。由此,框架F的支架3的支撑稳定性提高。
支架3具有以下的结构。
(18)在支架3的基部30中,在沿高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的肋306、307之间,通过使基部30向与肋306、307相反的侧凹陷而形成突出部36。
当这样构成时,即使对基部30的高度方向的一方侧(第一侧缘301侧)和另一方侧(第二侧缘302侧)向沿基部30的厚度方向(箱体2与基部30的对置方向)位移的方向作用应力,也能够利用肋306、307和突出部36进一步确保能够对抗该应力的刚性和强度。
支架3具有以下的结构。
(19)在支架3的基部30,形成有通过使基部30向与突出部36相反的侧凹陷而形成的大宽度肋305。
在从箱体2与基部30的对置方向观察基部30的平面视野中,大宽度肋305和肋306、307以正交的朝向形成。
大宽度肋305和肋306、307通过使基部30向与突出部36相反的侧凹陷而形成。
在这样构成时,通过大宽度肋305、肋306、307、以及突出部36,能够提高基部30整体的刚性和强度。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通过使从侧壁部332弯曲的限制部333抵接于箱体2,从而限制与箱体2的背面正交的方向上的该箱体2的位置的情况。用于限制箱体2的位置的构造并非仅被限定于该方式。
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箱体2的与侧壁部332对置的侧面形成突起,进一步地,在侧壁部332形成供突起卡合的孔,将箱体2的突起插入侧壁部332的孔,从而限制箱体2的位置。
符号说明
1—单元,2—箱体,20—主体部,201—第一侧部,202—第二侧部,203—第三侧部,204—第四侧部,205—正面,206—背面,21—连结部,21a—插通孔,210—肋,22—突起部,221—板状突起,3—支架,30—基部,30a—表面,30b—背面,301—第一侧缘,302—第二侧缘,303—第三侧缘,304—第四侧缘,305—大宽度肋,306、307、308—肋,31—支撑片,310—侧壁部,311—连结部,311a—螺栓孔,311b—凸起,32—卡合壁,32a—前端,33—支撑壁,331—连接部,332—侧壁部,333—限制部,36—突出部,361—抵接面,37—安装部,37a—插通孔,38—固定部,39—连接部,391—第一连接部,392—第二连接部,B—螺栓,F—框架,N—螺母,Sa—间隙。

Claims (18)

1.一种支架,其将收纳电子设备的箱型的箱体安装于车辆,
该支架的特征在于,具备:
基部,其与上述箱体的背面对置;
把持部,其从上述基部延伸,且与在上述箱体中相互对置的两个侧面接触,夹住上述箱体;
位置限制部,其在上述箱体被上述把持部夹着的状态下,限制与上述箱体的背面正交的方向上的上述箱体的位置;以及
突出部,其从上述基部突出,且与上述箱体的背面抵接,
上述突出部按压通过上述位置限制部对位置进行了限制的上述箱体的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突出部的前端,以预定面积形成有相对于上述箱体的背面平行的平坦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持部由支撑上述两个侧面中的一方的侧面的支撑壁和支撑上述两个侧面中的另一方的侧面的卡合壁构成,
上述卡合壁使该卡合壁的前端侧压接于上述另一方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从与上述箱体的背面正交的方向观察,上述突出部位于通过上述卡合壁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线段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支撑壁,作为上述位置限制部设有在组装了上述箱体和上述支架的状态下,限制上述箱体的在远离上述基部的方向上的移动的限制部。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通过使上述基部向上述箱体侧凹陷而形成,
上述基部中,在上述突出部的上述卡合壁侧形成有通过使上述基部向与上述突出部相反的侧凹陷而形成的肋,上述肋设置于从向上述卡合壁侧偏离上述突出部的位置到上述卡合壁的附近的范围。
7.一种单元,其为在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组装上述箱体而成,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箱体的上述两个侧面中的另一方的侧面,沿上述两个侧面的对置方向突出地设有在将上述箱体组装于上述支架时供上述卡合壁越上的突起部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由沿着与上述箱体的背面正交的方向的多个板状突起构成,在上述突起部中,上述板状突起在沿着上述箱体的背面的方向上以预定间隔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部具有:
安装部,其接触地安装于上述车辆;以及
连接部,其从上述基部伸出并到达上述安装部,并且,
上述连接部具有:
槽状的加强部,其向上述支架的厚度方向的一方凹陷;
槽状的加强肋,其向上述支架的厚度方向的另一方凹陷。
10.一种支架,其为将收纳电子设备的箱型的箱体安装于车辆的板状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部,其保持上述箱体;
安装部,其接触地安装于上述车辆;以及
连接部,其从上述保持部伸出并到达上述安装部,
上述连接部具有:
槽状的加强部,其向上述支架的厚度方向的一方凹陷;
槽状的加强肋,其向上述支架的厚度方向的另一方凹陷。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架中,上述箱体被保持于上述基部的厚度方向的上述一方侧的表面,
上述加强肋向上述基部的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方侧的背面侧凹陷,
上述加强部向上述基部的厚度方向的上述一方侧的表面侧凹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肋从上述基部形成至上述连接部,
上述加强部从上述安装部形成至上述连接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装部以使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方侧的面接触于上述车辆的状态紧固于上述车辆。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肋形成有多个,
上述加强部位于上述加强肋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安装部设置有多个螺栓的贯通孔,上述加强部位于隔开间隔地相邻的贯通孔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肋和上述加强部相互平行地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部设置有沿与上述加强肋及上述加强部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肋。
18.根据权利要求9~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上述连接部的伸出方向的剖视视野中,上述连接部包括:配置于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基部的一方侧的第一连接部;以及将该第一连接部与上述基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在沿着上述连接部的伸出方向的剖视视野中,连接着上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述安装部设置为将上述基部从上述厚度方向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横断的朝向。
CN201780025877.8A 2016-04-28 2017-04-26 车载支架及将箱体组装于车载支架而成的单元 Active CN1090767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0429A JP6192769B1 (ja) 2016-04-28 2016-04-28 車載ブラケット、および車載ブラケットに筐体を組み付けたユニット
JP2016090430A JP6150923B1 (ja) 2016-04-28 2016-04-28 ブラケット
JP2016-090430 2016-04-28
JP2016-090429 2016-04-28
PCT/JP2017/016455 WO2017188289A1 (ja) 2016-04-28 2017-04-26 ブラケット、およびブラケットに筐体を組み付けた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6711A true CN109076711A (zh) 2018-12-21
CN109076711B CN109076711B (zh) 2021-02-02

Family

ID=60159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5877.8A Active CN109076711B (zh) 2016-04-28 2017-04-26 车载支架及将箱体组装于车载支架而成的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76711B (zh)
WO (1) WO201718828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83634A4 (en) * 2020-07-14 2024-04-10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MOUNTING BRACKET AND VEHIC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0283U (zh) * 1988-10-25 1990-05-02
JP2002291132A (ja) * 2001-03-26 2002-10-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箱の取付構造
JP2008137540A (ja) * 2006-12-04 2008-06-19 Toyota Motor Corp フェンダ支持部構造
CN203391864U (zh) * 2013-07-19 2014-01-15 李璐璐 箱型车辆的箱体支架总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35785B2 (en) * 2007-07-03 2010-06-15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Bracket for mounting radio or other instrument in automotive vehicle instrument panel
JP5464731B2 (ja) * 2009-06-17 2014-04-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の取付構造、および電気接続箱
JP6012547B2 (ja) * 2013-05-31 2016-10-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制御ユニット収納用のケー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0283U (zh) * 1988-10-25 1990-05-02
JP2002291132A (ja) * 2001-03-26 2002-10-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箱の取付構造
JP2008137540A (ja) * 2006-12-04 2008-06-19 Toyota Motor Corp フェンダ支持部構造
CN203391864U (zh) * 2013-07-19 2014-01-15 李璐璐 箱型车辆的箱体支架总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83634A4 (en) * 2020-07-14 2024-04-10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MOUNTING BRACKET AND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88289A1 (ja) 2017-11-02
CN109076711B (zh)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4214B2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automotive trim panels
US9742080B2 (en) Electric junction box
US9764651B2 (en)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US9472938B2 (en) Busbar coupling device assembly
US9963093B2 (en) Wire harness attachment structure and wiring unit
CN103311854B (zh) 电连接箱
US9894786B2 (en) Sheet metal housing for an electronic controlling unit
CN109076711A (zh) 支架及将箱体组装于支架而成的单元
JP6546491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固定構造
EP1544045A1 (en) Door module for a vehicle
JPH1086765A (ja) モールクリップ
JP2012125117A (ja) 電気接続箱
CN114763094A (zh) 车厢内照明装置的组装构造
KR101512615B1 (ko) 자동차용 박스
JP2018176804A (ja) ドアトリム
KR100506334B1 (ko) 자동차의 리어 셀프트림
JP6150923B1 (ja) ブラケット
JP6192769B1 (ja) 車載ブラケット、および車載ブラケットに筐体を組み付けたユニット
JP3692996B2 (ja) ハーネス保持構造
CN213354364U (zh) 车载摄像头支撑件及摄像头模组
CN211456604U (zh) 一种汽车线束固定装置及汽车
CN217048795U (zh) 汽车的机舱上边梁外板、机舱上边梁总成及汽车
JP2018052258A (ja) 車両の支柱構造
US10457215B2 (en) Vehicle mirror device
CN112829692A (zh) 电气元件通过板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