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5366A - 容器型电池 - Google Patents

容器型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5366A
CN109075366A CN201680084769.3A CN201680084769A CN109075366A CN 109075366 A CN109075366 A CN 109075366A CN 201680084769 A CN201680084769 A CN 201680084769A CN 109075366 A CN109075366 A CN 109075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ntainer
tank
pipeline
electroly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47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内淳夫
山名健司
本井见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075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53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8Regenerative fuel cells, e.g. redox flow batteries or secondary fuel cells
    • H01M8/184Regeneration by electrochemical means
    • H01M8/188Regeneration by electrochemical means by recharging of redox couples containing fluids; Redox flow typ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18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liquid-charged or electrolyte-charged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76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the electrolyte stream, e.g.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8Regenerative fuel cells, e.g. redox flow batteries or secondary 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电池包含:储存电解液的多个罐(2),所述电解液包含其化合价发生变化的离子;单体电池(1),所述单体电池(1)以引起所述电解液的氧化还原来进行充电或放电的方式构造;管道(3),所述管道(3)将所述多个罐与所述单体电池连接;以及泵(4),所述泵(4)以使所述电解液在所述多个罐与所述单体电池之间通过所述管道循环的方式构造。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电池包含容器(5),所述容器(5)容纳所述多个罐(2)、所述单体电池(1)、所述管道(3)和所述泵(4)。所述容器具有底面(51)、侧面(52)和顶面(53)。因此,本发明实施方案中的电池能够容易地安装并且能够减小其安装面积。

Description

容器型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器型电池,特别涉及容器型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背景技术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已广为人知。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通过电解液中离子的化合价变化而放电和充电的可再充电电池。传统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电站(plant)型的。
在电站型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中,储存电解液的罐和其中使电解液中的离子氧化-还原以使其充电或放电的单体电池以相互分开的方式布置(例如专利文献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378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电站型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需要例如在要安装电池的位置处组装罐和单体电池。因此,例如用于安装电站型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建造工作是复杂的。此外,因为例如电站型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罐和单体电池以相互分开的方式布置,所以安装的电池所占据的安装面积大。
鉴于现有技术的这些问题而完成了本发明。更具体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安装并且能够减小其安装面积的电池。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电池包含:储存电解液的多个罐,所述电解液包含其化合价发生变化的离子;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以引起所述电解液的氧化还原来进行充电或放电的方式构造;管道,所述管道将所述多个罐与所述单体电池连接;以及泵,所述泵以使所述电解液在所述多个罐与所述单体电池之间通过所述管道循环的方式构造。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电池包含容纳所述多个罐、单体电池、管道和泵的容器。所述容器具有底面、侧面和顶面。
有益效果
根据前述内容,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电池能够容易地安装,并且能够减小其安装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电池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电池的外视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的顶视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变体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的顶视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电池的顶视图。
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电池的罐的周边区域的横截面视图。
图8是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电池的顶视图。
图9是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电池的侧视图。
图10是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电池的罐的周边区域的横截面视图。
图11是根据第四实施方案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的顶视图。
图12是显示用于向根据第四实施方案的电池添加单体电池的管道的连接状态的顶视图。
图13是显示用于向根据第四实施方案的电池添加罐的管道的连接状态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将对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特征逐个进行描述。
(1)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电池包含:储存电解液的多个罐,所述电解液包含其化合价发生变化的离子;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以引起所述电解液的氧化还原来进行充电或放电的方式构造;管道,所述管道将所述多个罐与所述单体电池连接;以及泵,所述泵以使所述电解液在所述多个罐与所述单体电池之间通过所述管道循环的方式构造。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电池包含容纳所述多个罐、所述单体电池、所述管道和所述泵的容器。所述容器具有底面、侧面和顶面。
上述特征使得能够容易地安装并减少安装面积。
(2)关于(1),所述容器可以具有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并且所述多个罐可以以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式进行布置。
上述特征使得能够减少容器中整个空间中的死空间。换言之,上述特征使得能够进一步减小容器的尺寸或进一步增加罐的容量。
(3)根据(2)的电池可以包含以冷却所述电解液的方式构造的冷却器,并且所述多个罐可以沿长度方向布置在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单体电池之间。
上述特征使得管道的维护变得容易。
(4)根据(2)的电池可以包含以冷却所述电解液的方式构造的冷却器,并且所述冷却器可以沿长度方向布置在所述多个罐与所述单体电池之间。
上述特征使得单体电池和冷却器的维护变得容易。
(5)根据(2)的电池可以包含以冷却电解液的方式构造的冷却器,并且所述单体电池可以沿长度方向布置在所述多个罐与所述冷却器之间。
上述特征使得管道的维护变得容易。
(6)根据(1)~(5)的电池可以包含阀,所述阀包含阀入口和阀出口并且以防止气体从阀出口侧流向阀入口侧的方式构造,并且所述阀入口可以与所述多个罐中的至少一个罐的内部连通。
上述特征使得能够抑制由于例如温度升高而引起的罐内压力的升高。
(7)关于(6),所述阀的阀出口可以与所述容器的外部连通。
上述特征使得能够防止所述罐的破裂,并且防止从罐内部通过所述阀排出的气体填充容器内部。
(8)关于(6),所述容器可以具有使得容器的内部和外部相互连通的孔,并且所述电池可以包含通风部,所述通风部以通过所述孔产生从容器的内部朝向容器的外部的气流的方式构造。
上述特征使得能够防止罐的破裂,并且防止从罐内部通过阀排出的气体填充容器内部。
(9)根据(1)~(8)的电池还可以包含从管道分支并能连接到设置在所述容器的外部的附加罐的附加管道。
上述特征使得多个电池用单体电池相互连接。换言之,上述特征使得能够增加能够从电池产生的电力。
(10)根据(1)~(9)的电池还可以包含从管道分支并能连接到设置在所述容器的外部的附加单体电池的附加管道。
上述特征使得多个电池罐相互连接。换言之,上述特征使得能够提高能储存在电池中的电力的容量。
(11)关于(1)~(10),容器可以包含由侧面和顶面形成的盖,并且所述盖与底面是能分离的。
上述特征使得能够在安装位置进行维护。
(12)关于(1)~(11),容器可以包含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引导构件,所述高度方向是从底面到顶面的方向。
上述特征使得能够在将盖从容器移除的同时防止例如由于盖与例如容器内部的单体电池之间的接触而造成的单体电池的破裂。
(13)关于(1)~(12),所述多个罐可以与侧面和顶面中的至少一者隔开。
上述特征使得能够改善容器中的透气性。
(14)关于(1)~(13),容器的位于侧面并对应于单体电池的部分和容器的位于侧面并对应于泵的部分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是能打开和关闭的。
上述特征有利于单体电池和泵的维护。
下文中,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中,相同或相应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如下实施方案可以任选地至少部分地组合。
第一实施方案
下文中,对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构造的概况进行描述。
图1是显示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构造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包含单体电池1、罐2、管道3、泵4和容器5(参见图2)。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还可以包含冷却器6(参见图3)。将直流-交流(AC-DC)转换器7和控制面板8连接到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
单体电池1包含电极11。电极11包含正极11a和负极11b。对于正极11a和负极11b,例如使用碳毡。
单体电池1还包含隔膜12。隔膜12将单体电池1分成正极11a侧和负极11b侧。隔膜12是离子可透过膜,所述离子可透过膜不传递化合价发生变化的金属离子,但传递用于保持电解液电中性的离子。
电解液13储存在单体电池1中。电解液13包含正极电解液13a和负极电解液13b。正极电解液13a在单体电池1的正极11a侧循环。负极电解液13b在单体电池1的负极11b侧循环。
电解液13含有化合价变化的金属离子。正极电解液13a中含有的化合价变化的金属离子例如是四价钒离子(V4+)。负极电解液13b中含有的化合价变化的金属离子例如是三价钒离子(V3+)。
电解液13含有用于保持电解液电中性的离子。用于保持电解液13电中性的离子例如是氢离子(H+)。
罐2包含多个罐。例如,罐2包含正极罐2a和负极罐2b。正极罐2a储存正极电解液13a。负极罐2b储存负极电解液13b。优选地,正极罐2a和负极罐2b对电解液13具有耐腐蚀性。例如,将聚乙烯、橡胶等用于正极罐2a和负极罐2b。
管道3包含第一管道3a、第二管道3b和第三管道3c。第一管道3a将单体电池1连接到罐2a。第二管道3b将单体电池1连接到泵4。第三管道3c将罐2连接到泵4。优选地,管道3对电解液具有耐腐蚀性。例如,将聚乙烯等用于管道3。
泵4使电解液13通过管道3在单体电池1与罐2之间循环。例如泵4使电解液13依次循环通过单体电池1、第一管道3a、罐2、第三管道3c和第二管道3b。例如,将循环泵用作泵4。
提供冷却器6用于冷却电解液。冷却器6安装在第二管道3b上。设置冷却器6的位置不限于此。例如,冷却器6可以交替安装在第一管道3a或第三管道3c上。冷却器6是水冷却型或空气冷却型换热器。
图2是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外视图。如图2所示,容器5具有底面51、侧面52和顶面53。本文中将在后面对容器5的结构的细节进行描述。
将单体电池1、罐2、管道3、泵4和冷却器6容纳在容器5中。将单体电池1、罐2、管道3、泵4和冷却器6布置在底面51上。本文中将在后面对在底面51上的单体电池1、罐2、管道3、泵4和冷却器6的布置细节进行描述。
优选地,AC-DC转换器7和控制面板8设置在容器5的外部。AC-DC转换器7将源自发电设备P的交流电(AC)转换为直流电(DC),并将DC供应至单体电池。AC-DC转换器7将源自单体电池1的DC转换为AC,并将AC供应至负载L。控制面板8例如控制泵4和AC-DC转换器7。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内部布置进行描述。
图3是显示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内部布置的顶视图。如图3所示,底面51具有长边51a和短边51b。接下来,将与长边51a平行的方向称作长度方向,将与短边51b平行的方向称作宽度方向,并将与长边51a和短边51b垂直的方向称作高度方向。
将单体电池1、罐2、管道3、泵4和冷却器6布置在底面51上。优选地,正极罐2a和负极罐2b布置在宽度方向上。优选地,罐2以与侧面52和顶面53中的至少一者隔开的方式设置。
优选地,罐2沿长度方向设置在单体电池1与冷却器6之间。泵4设置在冷却器6的周边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管道3b在罐2与侧面52之间延伸。
单体电池1、罐2、泵4和冷却器6的布置不限于上述布置。图4是显示第一实施方案的变体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的顶视图。如图4(A)所示,冷却器6和泵4可以沿长度方向布置在单体电池1与罐2之间。或者,如图4(B)所示,单体电池1可沿长度方向布置在罐2与冷却器6之间。
图5是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如图5所示,引导构件51c可以安装在底面51上。引导构件51c以从底面51沿高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引导构件51c设置在底面51的四个角中的各个角处。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用容器5的结构进行描述。
如上所述,容器5具有底面51、侧面52和顶面53。侧面52和顶面53形成盖54。盖54连接到底面51。
盖54和底面51可以是能够相互分开的。盖54可以安装有提升环55。优选地,提升环55设置在顶面53的四个角中的各个角附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线插入通过提升环55,并用吊车等拉起来,以将盖54与底面51分开。
侧面52可以安装有门56。在门56上,侧面52是能打开和关闭的。优选地,门56设置在与容器5中的单体电池1、泵4和冷却器6中的至少一者相对应的位置处。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运行进行描述。
首先,描述充电操作。通过变电设备C和AC-DC转换器7将正电位从发电设备P供应至正极11a。因此,正极电解液13a中含有的四价钒离子在正极11a处经历氧化反应。即,正极电解液13a中含有的四价钒离子变为五价钒离子。
启动泵4以使含有高含量四价钒离子的正极电解液13a从正极罐2a通过管道3供应到单体电池1的正极11a。然后,重复类似的氧化反应。因此,正极电解液13a中含有的五价钒离子的比例提高。
通过AC-DC转换器7将负电位从发电设备P供应至负极11b。负电位使负极电解液13b中含有的三价钒离子在负电极11b处经历还原反应。即,负极电解液13b中含有的三价钒离子变为二价钒离子。
启动泵4以使含有高含量三价钒离子的负极电解液13b从负极罐2b通过管道3供应到单体电池1的负极11b。然后,重复类似的还原反应。因此,负极电解液13b中含有的二价钒离子的比例增加。
随着这种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正极电解液13a中的氢离子在单体电池1中从正极11a侧通过隔膜12移动到负极11b侧。由此,保持电解液的电中性。以这种方式,将电能储存在电解液13中。
接下来,描述放电操作。在单体电池1的正极11a侧,正极电解液13a中含有的五价钒离子通过还原变回四价钒离子。另一方面,在单体电池1的负极11b侧,负极电解液13b中含有的二价钒离子通过氧化变回三价钒离子。这种氧化-还原反应使得负极电解液13b中含有的氢离子在单体电池1中从负极11b侧通过隔膜12移动到正极11a侧。因此,在正极11a与负极11b之间产生电动势。这种电动势使电力通过变电设备C和AC-DC转换器7供应至负载L。
启动泵4以使得含有高含量五价钒离子的正极电解液13a和含有高含量二价钒离子的负极电解液13b通过管道3从罐2供应到单体电池1。然后,重复类似的反应。因此,保持将电力供应至负载L。
如上所述的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电解液的温度升高。通过冷却器6冷却电解液13来抑制电解液的这种温度升高。
接下来,将对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有益效果进行描述。
传统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具有例如相互分开布置的罐和单体电池。因此,对于传统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例如罐和单体电池必须在要安装电池的位置处进行组装。换言之,传统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安装工作是复杂的。
相反,对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将单体电池1、罐2、管道3和泵4容纳在容器5中。因此,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可以仅在工厂等中组装,之后运输到安装位置以在所述位置安装电池。即,能够容易地安装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
在传统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中,将例如罐2和单体电池1相互分开布置,导致大的安装面积。相反,对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将单体电池1、罐2、管道3和泵4容纳在容器5中,因此安装面积能够与容器5的尺寸基本相同。即,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能够在更小的面积中安装。从上述看出,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易于安装,并且其安装面积小。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通过在容器5中沿容器5的宽度方向布置多个罐诸如正极罐2a和负极罐2b,能够减少容器5内整个空间中的死空间。这种布置使得容器5的尺寸进一步减小。换言之,这种布置使得罐2的容量更大。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通过沿长度方向将罐2布置在单体电池1与冷却器6之间,便于管道3的维护。此外,在第一实施方案中,通过沿长度方向将冷却器6和泵4布置在单体电池1与罐2之间,便于冷却器6和泵4的维护。此外,在第一实施方案中,通过沿长度方向将单体电池1布置在槽2与冷却器6之间,便于管道3的维护。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如果盖54可与底面51分离,则通过用吊车等吊起盖54能够在安装位置容易地进行维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供引导构件51c,以在吊起盖54的同时防止由于盖54与例如单体电池1接触而造成的损坏。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设置在容器5中的单体电池1和泵4各自能够从位于容器5的侧面52上并且对应于单体电池1或泵4的能打开/关闭部分通达。因此,便于维护。
第二实施方案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结构进行描述。本文中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
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类似,第二实施方案中的电池包含:单体电池1、罐2、管道3、泵4、容器5和冷却器6。然而,第二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容器5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不同之处在于,容器5具有孔57。第二实施方案中的电池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前者电池还包含阀21。
图6是第二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顶视图。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容器5具有孔57。优选地,孔57形成在容器5的顶面53中。
图7是第二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罐2的周边区域的横截面视图。如图7所示,第二实施方案中的电池包含阀21。阀21是例如类似水密封阀的压力阀。阀21以使得气体从阀入口21a侧流向阀出口21b侧并防止气体从阀出口21b侧流向阀入口21a侧的方式构造。阀21因此具有阀入口21a和阀出口21b。阀入口21a与罐2的内部连通。阀入口21a可以与正极罐2a和负极罐2b中至少一者的内部连通。阀出口21b与孔57连通。因此,阀出口21b与容器5的外部连通。
阀21包含阀体21c、入口侧管道21d和出口侧管道21e。入口侧管道21d的一端形成阀入口21a。出口侧管道21e的一端形成阀出口21b。阀体21c含有液体。阀体21c中的液体例如是水。入口侧管道21d的另一端浸入阀体21c中的液体中。出口侧管道21e的另一端没有浸入阀体21c中的液体中。阀21以使得气体从阀入口21a侧流向阀出口21b侧并防止气体从阀出口21b侧流向阀入口21a侧的这种方式构造。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运行进行描述。
在第二实施方案的电池中,在罐2中储存电解液13并且也存在气体。罐2中的温度升高导致罐2中的气体膨胀。如上所述,阀21使得气体从阀入口21a侧流向阀出口21b侧。因此,在罐2中膨胀的气体流过阀21和孔57以排出到容器5的外部。
同时,如上所述,阀21防止气体从阀出口21b侧流向阀入口21a侧。因此,不允许不需要的气体从容器5的外部流入罐2中。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有益效果进行描述。
如果罐2没有安装阀21,则罐2中的温度升高导致罐2中的压力增加。因此,罐2可能破裂。
在第二实施方案的电池中,罐2安装有阀21。此外,阀21的阀出口21b与形成在容器5中的孔57连通。因此,随着罐2中的温度升高,罐2中的气体被排出到容器5的外部。因此,即使当罐2内的温度升高时,也抑制了罐2内的压力升高。结果,抑制了罐2的破裂。此外,在第二实施方案的电池中,因为阀出口21b与容器5的外部连通,所以能够防止罐2中的气体填充容器5的内部。
第三实施方案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结构进行描述。本文中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
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类似,第三实施方案中的电池包含:单体电池1、罐2、管道3、泵4、容器5和冷却器6。然而,第三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容器5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不同之处在于,容器5具有孔57和通风部58。此外,第三实施方案中的电池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电池还包含阀21。为了防止雨水等进入容器5的内部,可以在孔57上适当地设置防水盖等(未示出)。
图8是第三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顶视图。图9是第三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侧视图。如图8和9所示,第三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容器5具有孔57和通风部58。例如,通风部58是换气扇。优选地,孔57形成在容器5的顶面53中。优选地,通风部58设置在容器5的侧面52中。
图10是第三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罐2的周边区域的横截面视图。如图10所示,第三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罐2包含阀21。阀21的阀入口21a与正极罐2a和负极罐2b中至少一者的内部连通。然而,阀21的阀出口21b与第二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不同之处在于,阀出口21b不与孔57连通。与第二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类似,阀21可以是使得气体从阀入口21a侧流向阀出口21b侧并防止气体从阀出口21b侧流向阀入口21a侧的任意阀。优选地,阀21是类似水密封阀的压力阀。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运行进行描述。
在第三实施方案的电池中,在罐2中储存电解液13并且也存在气体。罐2中的温度升高导致罐2中的气体膨胀。如上所述,阀21使得气体从阀入口21a侧流向阀出口21b侧。因此,在罐2中膨胀的气体流过阀21以排出到容器5的外部。
在第三实施方案的电池中,容器5具有孔57和通风部58。因此,在容器5中,产生通过通风部58从孔57到容器5外部的气流。结果,从罐2内部通过阀21排出到容器5内部的气体被输送到容器5的外部。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有益效果进行描述。
如果罐2没有阀21,则罐2中的温度升高导致罐2中的压力升高。因此,罐2可能破裂。
在第三实施方案的电池中,罐2具有阀21。此外,容器5具有孔57和通风部58。因此,随着罐2中的温度升高,罐2中的气体被排出到容器5的内部,并且排出到容器5内部的气体通过通风部58排出到容器5的外部。因此,即使当罐2内的温度上升时,也抑制了罐2内的压力升高。结果,防止了罐2的破损,并且防止了从罐2排出的气体填充到容器5的内部。
第四实施方案
接下来,对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结构进行描述。本文中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
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类似,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包含:单体电池1、罐2、管道3、泵4、容器5和冷却器6。然而,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电池包含附加管道31。附加管道31使得将用于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电解液13供应到设置在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外部的附加单体电池14和/或附加罐22。
图11是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的顶视图。如图11所示,附加管道31包含例如第一附加管道31a、第二附加管道31b、第三附加管道31c和第四附加管道31d。
第一附加管道31a从第一管道3a朝向容器5的外部分支。具体地,第一附加管道31a的一端连接到第一管道3a,且第一附加管道31a的另一端连接到容器5的侧面52。
第二附加管道31b从第二管道3b朝向容器5的外部分支。具体地,第二附加管道31b的一端连接到第二管道3b,且第二附加管道31b的另一端连接到容器5的侧面52。
第三附加管道31c从第三管道3c朝向容器5的外部分支。具体地,第三附加管道31c的一端连接到第三管道3c,且第三附加管道31c的另一端连接到容器5的侧面52。
第四附加管道31d从罐2朝向容器5的外部延伸。具体地,第四附加管道31d的一端连接到罐2。第四附加管道31d的另一端连接到容器5的侧面52。
第一附加管道31a和第二附加管道31b形成用于附加单体电池的管道。第三附加管道31c和第四附加管道31d形成用于附加罐的管道。上述构造是附加管道31的示例,并且附加管道31不限于它们。
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包含阀32。阀32设置在第一附加管道31a、第二附加管道31b、第三附加管道31c和第四附加管道31d的另一端中的每一个处。阀32也设置在罐2与第三管道3c和第三附加管道31c的接合处之间。在管道3连接到附加管道31的接合处的先前位置和后续位置中的各个位置处,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可以具有类似于适当限定流动路径的止回阀的元件(未示出)。
接下来,对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运行进行描述。
首先,对仅使用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情况进行描述。在这种情况下,所有阀32都关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运行类似。
接下来,对除了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单体电池1之外还提供单体电池的情况进行描述。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第一附加管道31a和第二附加管道31b上的各个阀32是打开的。同时,设置在第三附加管道31c和第四附加管道31d上的各个阀32是关闭的。
图12是显示另外提供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用单体电池14的管道3的连接状态的顶视图。如图12所示,在第四实施方案的电池中,第一附加管道31a和第二附加管道31b的相应另一端连接到附加单体电池14。
当以这种方式进行连接时,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罐2中的电解液13被供应到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单体电池1和附加单体电池14两者中。
接下来,对除了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罐2之外还提供罐的情况进行描述。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第一附加管道31a和第二附加管道31b上的各个阀32是关闭的。同时,设置在罐2与第三管道3c和第三附加管道31c的接合处之间的阀32可以关闭,以使电解液13在罐2与附加罐22之间连续循环(见图13)。设置在第三附加管道31c和第四附加管道31d上的各个阀32是打开的。
图13是显示在除了第四实施方案的电池中的罐2之外还提供罐的情况下管道3的连接状态的顶视图。如图13所示,在第四实施方案的电池中,第三附加管道31c和第四附加管道31d的相应另一端连接到附加罐22。
当以这种方式进行连接时,第四实施方案中电池的罐2中的电解液13和附加罐22中的电解液13两者都被供应至单体电池1。
作为实例给出了管道和阀的上述构造以及连接它们的方式。管道和阀的构造以及连接它们的方式可以是使得能够提供附加单体电池1和/或附加罐2的那些。
下文中,对第四实施方案的有益效果进行描述。
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包含附加管道31。由此,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的电解液13被供应到附加单体电池14和/或附加罐22。因此,关于第四实施方案中的电池,得自电池的电力和/或电池的功率容量能够增加。
应该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实施方案在所有方面都是以说明的方式给出的,而不是作为限制。意图是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而不是由以上描述限定,并且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的含义和范围等同的所有变体和变化。
附图标记列表
1:单体电池;11:电极;11a:正极;11b:负极;12:隔膜;13:电解液;13a:正极电解液;13b:负极电解液;14:附加单体电池;2:罐;2a:正极罐;2b:负极罐;21:阀;21a:阀入口;21b:阀出口;21c:阀体;21d:入口侧管道;21e:出口侧管道;22:附加罐;3:管道;3a:第一管道;3b:第二管道;3c:第三管道;31:附加管道;31a:第一附加管道;31b:第二附加管道;31c:第三附加管道;31d:第四附加管道;32:阀;4:泵;5:容器;51:底面;51a:长边;51b:短边;51c:引导构件;52:侧面;53:顶面;54:盖;55:提升环;56:门;57:孔;58:通风部;6:冷却器;7:AC-DC转换器;8:控制面板;C:变电设备;L:负载;P:发电设备。

Claims (14)

1.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含:
储存电解液的多个罐,所述电解液包含其化合价发生变化的离子;
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以引起所述电解液的氧化还原来进行充电或放电的方式构造;
管道,所述管道将所述多个罐与所述单体电池连接;
泵,所述泵以使所述电解液在所述多个罐与所述单体电池之间通过所述管道循环的方式构造;以及
容器,所述容器具有底面、侧面和顶面,并容纳所述多个罐、所述单体电池、所述管道和所述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容器具有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并且
所述多个罐以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式进行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含以冷却所述电解液的方式构造的冷却器,其中
所述多个罐沿所述长度方向布置在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单体电池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含以冷却所述电解液的方式构造的冷却器,其中
所述冷却器沿所述长度方向布置在所述多个罐与所述单体电池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含以冷却所述电解液的方式构造的冷却器,其中
所述单体电池沿所述长度方向布置在所述多个罐与所述冷却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含阀,
所述阀包含阀入口和阀出口,并且以防止气体从所述阀出口侧流向所述阀入口侧的方式构造,其中
所述阀入口与所述多个罐中的至少一个罐的内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阀出口与所述容器的外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容器具有使得所述容器的内部和外部相互连通的孔,并且
所述电池包含通风部,所述通风部以通过所述孔产生从所述容器的内部朝向所述容器的外部的气流的方式构造。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还包含从所述管道分支并能连接到设置在所述容器的外部的附加罐的附加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还包含从所述管道分支并能连接到设置在所述容器的外部的附加单体电池的附加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容器包含由所述侧面和所述顶面形成的盖,并且
所述盖与所述底面是能分离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容器包含沿从所述底面到所述顶面的方向延伸的引导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多个罐与所述侧面和所述顶面中的至少一者隔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容器的位于所述侧面并对应于所述单体电池的部分和所述容器的位于所述侧面并对应于所述泵的部分中的至少一者是能打开和关闭的。
CN201680084769.3A 2016-04-21 2016-04-21 容器型电池 Pending CN1090753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2653 WO2017183158A1 (ja) 2016-04-21 2016-04-21 コンテナ型電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5366A true CN109075366A (zh) 2018-12-21

Family

ID=60117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4769.3A Pending CN109075366A (zh) 2016-04-21 2016-04-21 容器型电池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522209B2 (zh)
EP (1) EP3447834A4 (zh)
JP (1) JP6927200B2 (zh)
KR (1) KR20180123549A (zh)
CN (1) CN109075366A (zh)
AU (1) AU2016403177B2 (zh)
TW (1) TWI712205B (zh)
WO (1) WO20171831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57018B1 (ko) * 2018-02-28 2020-01-22 주식회사 에이치투 레독스 흐름 전지 모듈을 위한 컨테이너형 외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5488A (zh) * 2001-05-01 2004-10-06 ס�ѵ�����ҵ��ʽ���� 蓄电池及其运转方法
CN102315467A (zh) * 2011-08-19 2012-01-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液流电池储液罐的集成系统
CN102403519A (zh) * 2011-08-19 2012-04-0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液流电池的集成系统
CN203179966U (zh) * 2013-03-15 2013-09-04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电池用保温柜体
US20140106196A1 (en) * 2012-10-15 2014-04-17 Samsung Sdi Co., Ltd. Sealing case
CN203932163U (zh) * 2014-06-30 2014-11-05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电池布局结构
WO2014207923A1 (ja) * 2013-06-28 2014-12-31 日新電機 株式会社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CN104508880A (zh) * 2012-05-10 2015-04-08 伊莫基动力系统公司 钒液流电池
WO2015174283A1 (ja) * 2014-05-14 2015-11-1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9371A (en) 1976-05-10 1978-01-17 Gel, Inc. Energy conversion
JPS60167283A (ja) 1984-02-10 1985-08-30 Ebara Corp 電力ユニツト及び電力装置
JPH09103997A (ja) 1995-10-04 1997-04-22 Fujirebio Inc 検体容器の穿孔装置及びこの穿孔装置を用いた検体容器の処理方法
JP2001202938A (ja) 2000-01-21 2001-07-27 Tookado:Kk 電池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JP2002015762A (ja) * 2000-06-28 2002-01-1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US6986966B2 (en) * 2001-08-10 2006-01-17 Plurion Systems, Inc. Battery with bifunctional electrolyte
JP2005243326A (ja) 2004-02-25 2005-09-08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ハイブリッド電源システム
JP2009179354A (ja) 2008-01-31 2009-08-13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用トレイおよびこれに収納する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30011704A1 (en) 2008-07-07 2013-01-10 Enervault Corporation Redox Flow Battery System with Multiple Independent Stacks
WO2010042895A1 (en) 2008-10-10 2010-04-15 Deeya Energy Technologies, Inc. Thermal control of a flow cell battery
JP5524693B2 (ja) 2010-04-21 2014-06-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5439266B2 (ja) 2010-04-21 2014-03-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20120021303A1 (en) * 2010-07-21 2012-01-26 Steven Amendola Electrically rechargeable, metal-air battery systems and methods
JP5089829B2 (ja) 2010-12-13 2012-12-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発電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KR101294207B1 (ko) 2011-07-27 2013-08-07 주식회사 프로파워 연료 전지 하이브리드 파워 팩
JP2013037814A (ja) 2011-08-04 2013-02-2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電解液流通型電池
JP2014154358A (ja) * 2013-02-08 2014-08-25 Konica Minolta Inc 2次電池型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5916819B2 (ja) 2013-08-26 2016-05-11 一般社団法人新エネルギー支援機構 電力エネルギーの輸送システム
JP6195227B2 (ja) 2014-02-20 2017-09-1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システム
US10333159B2 (en) * 2014-07-07 2019-06-25 Unienergy Technologies, Llc Charge capacity management in redox flow battery string
JP6308366B2 (ja) * 2014-07-25 2018-04-1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解液循環型電池
US10532384B2 (en) * 2014-10-07 2020-01-14 Phinergy Ltd. Shutdown system for metal-air batter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20180166725A1 (en) * 2016-12-09 2018-06-14 Unienergy Technologies, Llc Using energy in electrolyte for black start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5488A (zh) * 2001-05-01 2004-10-06 ס�ѵ�����ҵ��ʽ���� 蓄电池及其运转方法
CN102315467A (zh) * 2011-08-19 2012-01-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液流电池储液罐的集成系统
CN102403519A (zh) * 2011-08-19 2012-04-0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液流电池的集成系统
CN104508880A (zh) * 2012-05-10 2015-04-08 伊莫基动力系统公司 钒液流电池
US20140106196A1 (en) * 2012-10-15 2014-04-17 Samsung Sdi Co., Ltd. Sealing case
CN203179966U (zh) * 2013-03-15 2013-09-04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电池用保温柜体
WO2014207923A1 (ja) * 2013-06-28 2014-12-31 日新電機 株式会社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WO2015174283A1 (ja) * 2014-05-14 2015-11-1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CN203932163U (zh) * 2014-06-30 2014-11-05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电池布局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6403177A1 (en) 2018-10-25
AU2016403177B2 (en) 2021-08-05
WO2017183158A1 (ja) 2017-10-26
JPWO2017183158A1 (ja) 2019-02-28
US20190140301A1 (en) 2019-05-09
EP3447834A1 (en) 2019-02-27
TWI712205B (zh) 2020-12-01
KR20180123549A (ko) 2018-11-16
JP6927200B2 (ja) 2021-08-25
EP3447834A4 (en) 2020-01-08
TW201739086A (zh) 2017-11-01
US11522209B2 (en)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3409B (zh) 用于感测和减少液流电池系统内的氢析出的系统和方法
US8632903B2 (en) Redox flow battery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8771857B2 (en) Redox flow battery
ES2388635T3 (es) Sistema de almacenamiento de batería de flujo redox inherentemente seguro
US20160006055A1 (en) Pump tub assembly for redox flow battery
AU2013266231A1 (en) Electrochemical balance in a vanadium flow battery
WO2014045337A9 (ja)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CN111937203A (zh) 液流电池系统
JP5484351B2 (ja) 水素発生装置
CN109075366A (zh) 容器型电池
EP3719905A1 (en) Redox flow battery
WO2019102544A1 (ja)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CN109638309A (zh) 一种气相逆流的无隔膜金属-含氧气体液流电池
JP2005243326A (ja) ハイブリッド電源システム
JP2009093942A (ja) 電力貯蔵システム
JP2021034358A (ja)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システム
EP4354561A1 (en) Redox flow battery
JP2016129100A (ja) 燃料電池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10036517B (zh)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JP2021024287A (ja) 空港及び車両
CN107579187A (zh) 一种防电解液渗透金属燃料电池
CN103779588A (zh)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JPS6316573A (ja) 電解液流通型電池の電解液タンク
KR20160115472A (ko) 레독스 플로우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