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3796A - 回射片 - Google Patents

回射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3796A
CN109073796A CN201780026032.0A CN201780026032A CN109073796A CN 109073796 A CN109073796 A CN 109073796A CN 201780026032 A CN201780026032 A CN 201780026032A CN 109073796 A CN109073796 A CN 109073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ro
layer
retroreflective
retroreflection sheet
reflectio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60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3796B (zh
Inventor
盐见敏明
蒋晨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YO
Original Assignee
TOKY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O filed Critical TOKYO
Publication of CN109073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3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3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37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2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 G02B5/124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plural reflecting elements forming part of a unitary plate or shee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9/00Arrangement of road signs or traffic signals; Arrangements for enforcing caution
    • E01F9/50Road surface markings; Kerbs or road edg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lerting road users
    • E01F9/506Road surface markings; Kerbs or road edg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lerting road u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road surface marking material, e.g. comprising additives for improving friction or reflectivity; Methods of forming, installing or applying markings in, on or to road surfaces
    • E01F9/524Refl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corporation in or application to road surface mark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射片,其具备:在一个面具有多个回射元件(24)的回射层(20);与回射层(20)的回射元件(24)侧的面相对设置,并且具有与回射元件(24)粘合的粘合部(42)的背面层(40);配置于回射元件(24)和背面层(40)之间的多个颗粒(30);和形成于回射元件(24)和多个颗粒(30)之间的空隙(32)。

Description

回射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射片。
背景技术
回射片具有能够使入射的光向光源侧反射的性质。回射片由于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可以用于在夜间或暗处照射光时容易看见印刷物等对象物等的目的。回射片可以用于例如交通标识、引导标识、车辆用号码牌、广告牌、交通分隔标识、视线引导标识等。
作为这样的回射片,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回射片,其具备:含有回射性要素的光透过层、和在形成光透过层的回射性要素的面侧的表面形成有小于回射性要素的多个凹陷的树脂背面层。该回射片中,在形成于树脂背面层的凹陷和回射性要素之间所形成的空隙封入低折射率气体。并且,利用该低折射率气体与回射性要素的折射率差,能够使从光透过层侧入射并到达回射性要素和空隙的界面的光向光透过层侧反射。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236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回射片由于没有使用金属蒸镀膜,因此,能够提高亮度。亮度优异的回射片能够在用于车辆用号码牌等的印刷物时使印刷部显眼。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回射片,如果折弯或施加凹凸加工从而在厚度方向施加压力,则有时形成于回射性要素和凹陷之间的空隙坍塌。如上所述地,空隙坍塌时,回射性降低。因此,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回射片在用于具有弯曲、凹凸的印刷物时,与用于平坦的物体时相比,有时回射性差。
为此,本发明想要提供一种即使在厚度方向施加压力时也可以抑制回射性的降低的回射片。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回射片其特征在于,具备:在一个面具有多个回射元件的回射层;与所述回射层的所述回射元件侧的面相对设置,并且具有与所述回射元件粘合的粘合部的背面层;配置于所述回射元件和所述背面层之间的多个颗粒;和形成于所述回射元件和所述多个颗粒之间的空隙。
上述回射片中,多个颗粒由回射元件和背面层夹持并固定。另外,在这些多个颗粒和回射元件之间形成空隙,在该空隙封入空气等的气体。并且,利用该气体与回射元件的折射率差,能够将从回射层侧入射的光在回射元件和空隙的界面向回射层侧反射。另外,上述回射片即使被施加厚度方向的压力,由于空隙被多个颗粒支撑,从而也能够抑制坍塌。因此,上述回射片即使在厚度方向被施加压力时也可以抑制回射性的降低。
另外,在上述回射片中,能够将所述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设定为所述回射元件的高度h以上。
通过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为回射元件的高度h以上,从而在回射元件和多个颗粒之间容易形成空隙,回射片的回射性变得容易提高。
另外,在上述回射片中,能够使所述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小于所述回射元件的高度h。
通过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小于回射元件的高度h,能够容易增大回射元件和背面层的粘合部的面积,回射元件和背面层的粘合强度变得容易提高。
另外,在上述回射片中,所述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和所述回射元件的高度h之比da/h优选为0.40以上1.25以下。
在本发明中,“平均粒径”是指如下所述操作而测得的值。首先,对于上述回射片的任意的10处的截面,使用显微镜(VHX-1000、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拍摄截面照片。接着,测定在所拍摄的10处的截面照片中所拍摄到的100个颗粒的粒径,将合计长度除以100算出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平均粒径。
通过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和回射元件的高度h之比da/h为0.40以上1.25以下,在回射元件和多个颗粒之间形成适当大小的空隙,从而回射片的回射性变得容易提高。另外,通过比da/h为0.40以上1.25以下,容易增大回射元件与背面层的粘合部的面积,从而回射元件与背面层的粘合强度变得容易提高。
另外,在上述回射片中,优选所述多个颗粒的数量np和形成于相互相邻的所述回射元件之间的谷部的数量nv之比np/nv为0.50以上5.00以下。
通过多个颗粒的数量np和形成于相互相邻的回射元件之间的谷部的数量nv之比np/nv为0.50以上5.00以下,从而在回射元件和多个颗粒之间形成适当大小的空隙,容易提高回射片的回射性。另外,通过比np/nv为0.50以上5.00以下,容易增大回射元件与背面层的粘合部的面积,容易提高回射元件与背面层的粘合强度。
另外,在上述回射片中,优选所述多个颗粒为球状。
通过多个颗粒为球状,容易在回射元件和多个颗粒之间形成适当大小的空隙,容易提高回射片的回射性。
另外,在上述回射片中,优选所述背面层包含颜料。
通过背面层包含规定的颜料,能够容易地根据回射片的用途提高回射片的亮度、彩色饱和度。
另外,在上述回射片中,优选所述背面层由粘接剂构成。
通过背面层由粘接剂构成,即使不另外设置粘接剂层也能够将回射片贴附于对象物,因此,能够使回射片的层结构变得简单,能够抑制回射片的生产成本的上升。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厚度方向施加压力时也能够抑制回射性的降低的回射片。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回射片的厚度方向截面的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回射片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3是表示反射性能和亮度相对于颗粒个数和谷部的数量之比np/nv的关系的图表。
图4是表示反射性能和亮度相对于平均粒径和元件的高度之比da/h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回射片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回射片的厚度方向截面的图。图2是将图1所示的回射片之中的II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此外,分别在图1和图2中,为了容易理解,各构成要素的大小被夸大等而没有正确显示。另外,分别在图1和图2中,对于相同的构成,仅赋予一个参照符号,省略重复的参照符号。
图1所示的回射片100具备表面保护层10、回射层20、多个颗粒30、背面层40、粘接剂层50和剥离层60。以下,对这些构成要素进行详细地说明。
表面保护层10是保护回射层20中在回射片100使用时成为观察者侧的面F1的层,并且是在回射片100使用时成为回射片100的最外侧的层。从使回射片100具备优异的回射性的观点考虑,表面保护层10优选为透明的树脂层。表面保护层10的总透光率例如为80%以上。作为构成这样的表面保护层10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丙烯酸类树脂、醇酸类树脂、氟类树脂、氯乙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从使表面保护层10具备耐候性、加工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丙烯酸类树脂、聚酯类树脂、氯乙烯类树脂。另外,考虑涂布适应性、着色时着色剂的分散性等时,优选为丙烯酸类树脂。此外,在表面保护层10中,能够在不显著损害透明性的范围内适当添加紫外线吸收及、光稳定剂、热稳定剂、增塑剂、交联剂、抗氧化剂、防霉剂、着色剂等各种添加剂。
回射层20包括板状的保持体部22和多个回射元件24。保持体部22的一个面F1被表面保护层10覆盖,在保持体部22的另一个面F2设置有多个回射元件24。多个回射元件24只要具有适于使入射的光回射的反射面,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以最密堆积状配置三棱锥等多面体状或所谓的角锥形状的回射元件24时,回射性优异,因此,优选。
从使回射片100具备优异的回射性的观点考虑,回射层20优选为透明的树脂层。作为构成回射层20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氟类树脂、聚酯类树脂、氯乙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丙烯酸酯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离聚物树脂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另外,从提高回射层20的透明性、耐候性等的观点考虑,优选回射层20由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氟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等构成。此外,在回射层20中,能够在不显著损害透明性的范围中适当添加紫外线吸收及、光稳定剂、热稳定剂、增塑剂、交联剂、抗氧化剂、防霉剂、着色剂等各种添加剂。
背面层40是与回射层20的回射元件24侧的面相对设置,并且具有与回射元件24粘合的粘合部42的层。另外,背面层40在粘合部42中与回射元件24粘合,并且在粘合部42以外的部位中在背面层40和回射元件24之间夹持颗粒30并将其固定。
作为构成这样的背面层40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氟类树脂、聚酯类树脂、氯乙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丙烯酸酯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离聚物树脂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另外,从提高背面层40的透明性、耐候性等的观点考虑,优选背面层40由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氟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等构成。此外,在背面层40中,能够适当添加紫外线吸收及、光稳定剂、热稳定剂、增塑剂、交联剂、抗氧化剂、防霉剂、着色剂等各种添加剂。
通过背面层40包含规定的颜料,能够容易地提高回射片100的亮度、彩色饱和度。例如,通过背面层40包含氧化钛等的白色颜料,能够提高回射片100的亮度。
另外,背面层40可以包含上述的氧化钛等的白色颜料以外的着色剂。作为这样的着色剂,例如,能够使用无机颜料、有机颜料、有机染料、珠光颜料等。在背面层40可以单独使用这些着色剂中的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作为氧化钛以外的上述无机颜料的例子,能够列举碳酸钙、硫酸钡、氧化锌、硫化锌、炭黑、镉红、钼红、群青、钴蓝、紫红漆、氧化铬、铁黑、镉黄、钛黄、镍钛黄、铬钛黄、铬黄、黄色氧化铁、铬橙、镉橙、金粉、银粉、铜粉、铝粉、青铜粉等。另外,作为上述有机颜料和有机染料的例子,能够列举蒽醌类、酞菁类、喹吖啶酮类、异吲哚啉酮类、二噁嗪类、喹酞酮类、醌亚胺(quinoneimine)类、苝类、芘酮类、偶氮类、喹啉类、次甲基类、靛蓝类、萘酚酰亚胺类等有机化合物。另外,作为上述珠光颜料的例子,能够列举氧化钛包覆云母,氯氧化铋、鱼鳞粉、碱式碳酸铅等。
在对现有的回射片实施着色时,向回射层添加着色剂,或者在回射层中光入射一侧的表面设置经过印刷或着色的层。这样的现有的回射片中,由于着色剂或印刷,光被散射或妨碍光向回射层的入射,妨碍光在回射层的反射,从而有时回射性降低。在使用红色、蓝色、绿色这样的深颜色的着色剂时,该趋势特别明显。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回射片100中,例如在使回射层20透明并且如上所述在背面层40添加着色剂时,与以往相比,妨碍光向回射层20的入射、光在回射层20的反射的要素减少,因此,能够抑制回射性的降低。
多个颗粒30配置于回射元件24和背面层40之间。通过将多个颗粒30配置于回射元件24和背面层40之间,从而多个颗粒30被回射元件24和背面层40夹持,并且位置被固定,在多个颗粒30和回射元件24之间形成空隙32。关于颗粒30的形状、大小、数量,只要设置有回射元件24与背面层40的粘合部42即可,只要在多个颗粒30和回射元件24之间形成空隙32,就没有特别地限定。
作为这样的颗粒30,例如能够使用玻璃珠。此外,从在回射元件24和背面层40之间使多个颗粒30均匀分散且容易配置的观点考虑,颗粒30优选为不易带电的玻璃珠。另外,作为能够用作颗粒30的玻璃珠以外的颗粒,能够使用包括滑石、氧化钛、碳酸钙、二氧化硅、硫酸钡、云母、硅灰石等的无机类颗粒,或包括丙烯酸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PPS(聚苯硫醚)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三聚氰胺类树脂、氟类树脂等的有机类颗粒。另外,颗粒30也可以被着色。通过使颗粒30着色,能够提高回射片100的亮度、彩色饱和度。
另外,作为颗粒30可以使用中空颗粒。“中空颗粒”是指在外壳的内部形成有空洞的颗粒。此外,该空洞内可以是真空,也可以填充有气体。
粘接剂层50是设置于背面层40的与回射层20侧相反侧,并且在使用回射片100时粘附于被粘附体的层。
作为构成粘接剂层50的材料,例如能够适当选自压敏型粘合剂、热敏型粘合剂、交联型粘合剂等。作为压敏型粘合剂,例如,可以列举将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壬酯等的丙烯酸酯与丙烯酸、乙酸乙烯酯等共聚而得到的聚丙烯酸酯压敏粘合剂、有机硅类树脂压敏粘合剂、橡胶类压敏粘合剂等。作为热敏型粘合剂,例如可以列举丙烯酸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等。从使粘接剂层50具备优异的耐候性和粘接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丙烯酸类树脂或有机硅类树脂。
通过粘接剂层50包含规定的颜料,能够容易地根据回射片100的用途来提高回射片100的亮度、彩色饱和度。例如,通过粘接剂层50包含氧化钛等的白色颜料,能够提高回射片100的亮度。
剥离层60是设置于粘接剂层50的与背面层40侧相反侧的层。通过在回射片100使用前使剥离层60覆盖粘接剂层50,可以抑制在粘接剂层50附着垃圾等,或者粘接剂层50附着于非有意的地方。另一方面,在使用回射片100时,剥离层60从粘接剂层50剥离。
这样的剥离层60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以聚酯膜、聚丙烯膜等构成。
以上所说明的回射片100如以下所例示那样进行制造。首先,准备依次层叠有剥离层60、粘接剂层50和背面层40的层叠片,在背面层40具有粘性的状态下,在该层叠片的背面层40侧的表面以大致均匀的方式涂满多个颗粒30。其后,使回射层20和背面层40重叠,粘合回射元件24和背面层40。表面保护层10可以在使回射层20和背面层40重叠之前形成,也可以在使回射层20和背面层40重叠之后形成。各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其中,回射片100的制造方法不限定于上述方法。也能够通过在回射层20的形成有回射元件24一侧的面涂满多个颗粒30之后,依次层叠背面层40、粘接剂层50和剥离层60来制造回射片100。此时,背面层40、粘接剂层50和剥离层60可以在使回射元件24和背面层40粘合之前层叠,也可以在使回射元件24和背面层40粘合之后依次层叠。另外,此时,表面保护层10可以在使回射层20和背面层40重叠之前形成,也可以在使回射层20和背面层40重叠之后形成。
以上所说明的回射片100中,多个颗粒30被回射元件24和背面层40夹持而位置被固定。另外,在这些多个颗粒30和回射元件24之间形成空隙32,在该空隙32封入空气等的气体。于是,利用该气体和回射元件24的折射率差,回射层20能够将从保持体部22侧入射的光在回射元件24和空隙32的界面IF反射,使入射的光回射。另外,回射片100中,由于利用由回射元件24和背面层40夹着的多个颗粒30形成空隙32,因此,即使施加厚度方向的压力,通过被多个颗粒30支撑,也能够抑制空隙32坍塌。因此,回射片100中,即使在厚度方向施加压力,回射性的降低也被抑制。
另外,回射片100中,利用多个颗粒30形成有助于回射的空隙32,因此,通过调整多个颗粒30的大小、形状、数量和分布,容易遍及回射片100的整体调整空隙32的大小、分布。因此,回射片100中,容易遍及回射片100的整体使回射性接近均匀,或容易调整回射片100的回射性的高度。
在此,在多个颗粒30的平均粒径da为回射元件24的高度h以上时,容易在回射元件24和多个颗粒30之间形成空隙32,容易提高回射片100的回射性。另一方面,在多个颗粒30的平均粒径da小于回射元件24的高度h时,容易增大回射元件24和背面层40的粘合部42的面积,容易提高回射元件24和背面层40的粘合强度。另外,在多个颗粒30的平均粒径da和回射元件24的高度h之比da/h为0.40以上1.25以下时,在回射元件24和多个颗粒30之间形成适当大小的空隙32而容易提高回射片100的回射性。与此同时,容易增大回射元件24和背面层40的粘合部42的面积,容易提高回射元件24和背面层40的粘合强度。
另外,在多个颗粒30的数量np与形成于相互相邻的回射元件24之间的谷部26的数量nv之比np/nv为0.50以上5.00以下时,在回射元件24和多个颗粒30之间形成适当大小的空隙32而容易提高回射片100的回射性。另外,通过比np/nv为0.50以上5.00以下,容易增大回射元件24和背面层40的粘合部42的面积,容易提高回射元件24和背面层40的粘合强度。从这些观点考虑,比np/nv更优选为0.50以上2.00以下。
另外,通过多个颗粒30为球状,容易在回射元件24和多个颗粒30之间形成适当大小的空隙32而容易提高回射片100的回射性。
另外,在颗粒30为如上所述的中空颗粒时,除了在回射元件24和多个颗粒30之间形成空隙32,颗粒30自身也具有折射率低于回射元件24的空洞。即,在回射元件24和背面层40之间,可以增大折射率低于回射元件24的空间的体积。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回射片100的回射性。
另外,从在回射元件24中更高效地进行回射的观点考虑,优选构成回射元件24的材料的折射率高于构成背面层40的材料的折射率。通过构成回射元件24的材料的折射率高于构成背面层40的材料的折射率,从而在粘合部42也能够使光反射。另外,从同样的观点考虑,优选构成多个颗粒30的材料的折射率高于构成背面层40的材料的折射率。通过构成多个颗粒30的材料的折射率高于构成背面层40的材料的折射率,能够使从回射元件24向多个颗粒30入射的光在多个颗粒30和背面层40的界面向回射层20侧反射。
以上,对本发明以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具备表面保护层1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表面保护层10不是必要的构成要素。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具备粘接剂层5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粘接剂层50不是必要的构成要素。例如,在背面层40由粘接剂构成时,即使不设置粘接剂层50也能够将回射片贴附于对象物,因此,能够使回射片的层结构变得简单,能够抑制回射片的生产成本的上升。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和比较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以下的实施例限定。
<回射片的制作>
各例所涉及的回射片如下所述操作来制作。
(实施例1)
准备在一个面具有高度80μm的三角角锥型的回射元件,并且另一个面被表面保护层(丙烯酸类树脂、厚度50μm)覆盖的回射层(聚碳酸酯类树脂、厚度200μm)。另外,准备依次层叠有剥离层(无轴向拉伸聚丙烯膜、厚度75μm)、粘接剂层(丙烯酸类树脂、厚度45μm)和背面层(丙烯酸类树脂、厚度80μm)的层叠片。在该层叠片的背面层侧的面上以大致成为均匀的方式涂满平均粒径30μm的球状玻璃珠后,使背面层和回射元件粘合,制作厚度420μm的回射片。此时,使得多个颗粒的数量np和形成于相互相邻的回射元件之间的谷部的数量nv之比np/nv为1.00,使得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和回射元件的高度h之比da/h为0.38。此外,使全部的层为无色透明。
(实施例2)
使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为35μm,使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和回射元件的高度h之比da/h为0.44,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回射片。
(实施例3)
使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为45μm,使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和回射元件的高度h之比da/h为0.56,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回射片。
(实施例4)
使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为60μm,使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和回射元件的高度h之比da/h为0.75,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回射片。
(实施例5)
使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为100μm,使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和回射元件的高度h之比da/h为1.25,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回射片。
(实施例6)
使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为110μm,使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和回射元件的高度h之比da/h为1.38,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回射片。
(实施例7)
除了使多个颗粒的数量np和形成于相互相邻的回射元件之间的谷部的数量nv之比np/nv为0.40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制作回射片。
(实施例8)
除了使多个颗粒的数量np和形成于相互相邻的回射元件之间的谷部的数量nv之比np/nv为0.50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制作回射片。
(实施例9)
除了使多个颗粒的数量np和形成于相互相邻的回射元件之间的谷部的数量nv之比np/nv为2.00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制作回射片。
(实施例10)
除了使多个颗粒的数量np和形成于相互相邻的回射元件之间的谷部的数量nv之比np/nv为2.10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制作回射片。
(实施例11)
除了使多个颗粒的数量np和形成于相互相邻的回射元件之间的谷部的数量nv之比np/nv为5.00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回射片。
(实施例12)
除了使用板状的滑石作为多个颗粒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制作回射片。
(实施例13)
除了在背面层含有白色颜料(平均粒径0.20μm的氧化钛颗粒)15重量%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制作回射片。
(比较例1)
除了不使用颗粒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回射片。即,比较例1的回射片中,回射层的回射元件和背面层整体密合。
<评价结果>
对于如上所述制得的各回射片,进行以下所说明的评价。在下述表1中表示各回射片的制作条件和评价结果。
[表1]
(亮度(Y值))
作为色相测定器,使用HunterLab公司制造的便携分光测色仪“MiniScan EZ(注册商标)”,评价回射片的亮度。将回射片切断成长100mm×宽100mm的大小,根据JIS Z 9117,对1片回射片测定5点,将这些测定值以XYZ表示体系表示,取Y值的平均值作为回射片的亮度。
由表1所示的结果可知,不具有空隙的比较例1的回射片中,透过的光较多,因此,亮度低,实施例1至实施例13的全部回射片与比较例1的回射片相比,亮度变高。此外,实施例13中,通过将背面层着色为白色,能够提高亮度。
(反射性能[%])
作为回射性能测定器,使用Gamma Scientific公司制造的“Model 920”,对回射片的反射性能进行评价。首先,不层叠其它层,仅准备切断成长100mm×宽100mm的大小的回射层,对于仅该回射层,根据JIS Z 9117,以观测角0.2度、入射角5度在5点测定回射系数。取这些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仅回射层的回射系数。即,仅回射层的回射系数是以回射层的回射元件侧的面为空气时的回射系数。接着,对切断成长100mm×宽100mm的大小的回射片,根据JIS Z 9117,以观测角0.2度、入射角5度,对1片回射片在5点测定回射系数。取这些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回射片的回射系数。然后,从测得的回射系数使用下述计算式,算出反射性能[%]。
反射性能[%]={(回射片的回射系数)/(仅回射层的回射系数)}×100
上述反射性能越大,则可以说回射性越优异。从表1可知,实施例1至实施例13的全部回射片与比较例1的回射片相比,反射性能变高。这可以认为是由于在回射元件和颗粒之间形成空隙,光在回射元件和空隙的界面发生了反射。
(层间密合性)
将回射片切断成长75mm×宽70mm的大小,贴附于JIS H 4000所规定的A5052P的铝板,由此得到试验片。接着,使用ATLAS公司制造的氙灯型促进耐候性试验机(Ci65A),以波长300~800nm,并将照射强度设定为550W/m2,将黑板温度设定为63℃,对上述试验片照射1000小时光。其后,通过目视确认试验片的外观。在外观没有发现异常的情况下将回射片的层间密合性记为○,在回射片端部发生剥离或发生翘曲的情况下将回射片的层间密合性记为△。
从表1可知,在多个颗粒的数量np和形成于相互相邻的回射元件之间的谷部的数量nv之比np/nv或者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和回射元件的高度h之比da/h较大时,有层间密合性稍差的趋势。
另外,从表1可知,多个颗粒的数量np和形成于相互相邻的回射元件之间的谷部的数量nv之比np/nv与亮度和反射性能相关。图3是基于实施例7至实施例10的评价结果表示反射性能和亮度相对于颗粒个数和谷部的数量之比np/nv的关系的图表。从表1和图3可知,通过多个颗粒的数量np和形成于相互相邻的回射元件之间的谷部的数量nv之比np/nv为0.50以上5.00以下左右,在回射元件和多个颗粒之间形成适当大小的空隙而容易提高反射性能,并且容易提高回射元件与背面层的粘合强度。
另外,从表1可知,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和回射元件的高度h之比da/h与亮度和反射性能相关。图4是基于实施例1至实施例6的评价结果表示反射性能和亮度相对于平均粒径和元件的高度之比da/h的关系的图表。由表1和图4可知,通过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和回射元件的高度h之比da/h为0.40以上1.25以下左右,在回射元件和多个颗粒之间形成适当大小的空隙而容易提高反射性能,并且容易提高回射元件与背面层的粘合强度。
符号的说明
10…表面保护层
20…回射层
24…回射元件
26…谷部
30…颗粒
32…空隙
40…背面层
42…粘合部
50…粘接剂层
60…剥离层
100…回射片

Claims (8)

1.一种回射片,其特征在于,
具备:
在一个面具有多个回射元件的回射层;
与所述回射层的所述回射元件侧的面相对设置,并且具有与所述回射元件粘合的粘合部的背面层;
配置于所述回射元件和所述背面层之间的多个颗粒;和
形成于所述回射元件和所述多个颗粒之间的空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射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为所述回射元件的高度h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射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小于所述回射元件的高度h。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回射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a和所述回射元件的高度h之比da/h为0.40以上1.25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回射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颗粒的数量np和形成于相互相邻的所述回射元件之间的谷部的数量nv之比np/nv为0.50以上5.00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回射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颗粒为球状。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回射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层包含颜料。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回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层由粘接剂构成。
CN201780026032.0A 2016-04-28 2017-04-25 回射片 Active CN1090737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1567 2016-04-28
JP2016-091567 2016-04-28
PCT/JP2017/016363 WO2017188243A1 (ja) 2016-04-28 2017-04-25 再帰反射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3796A true CN109073796A (zh) 2018-12-21
CN109073796B CN109073796B (zh) 2021-04-06

Family

ID=60160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6032.0A Active CN109073796B (zh) 2016-04-28 2017-04-25 回射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79222A1 (zh)
EP (1) EP3451030B1 (zh)
JP (1) JP6564133B2 (zh)
CN (1) CN109073796B (zh)
WO (1) WO20171882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3211B2 (ja) * 2017-10-12 2022-03-29 日本カーバイド工業株式会社 再帰反射シート
JP7043212B2 (ja) * 2017-10-12 2022-03-29 日本カーバイド工業株式会社 再帰反射シート及び再帰反射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14008492B (zh) * 2019-10-30 2024-07-26 纪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回归性反射片材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49962A (ja) * 2007-03-30 2008-10-16 Nippon Carbide Ind Co Inc 再帰反射シート
WO2012029921A1 (ja) * 2010-09-01 2012-03-08 株式会社Cdmコンサルティング 酷暑環境用農林資材として使用する方法
CN102902001A (zh) * 2012-09-17 2013-01-30 恩希爱(杭州)化工有限公司 微小玻璃球型逆反射片
CN102918430A (zh) * 2010-06-01 2013-02-06 3M创新有限公司 多层密封膜
WO2015137217A1 (ja) * 2014-03-14 2015-09-17 日本カーバイド工業株式会社 再帰反射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2562A (en) * 1993-02-05 1993-12-2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Cube-corner retroreflective articles
JP3123693B2 (ja) * 1993-06-11 2001-01-15 日本カーバイド工業株式会社 再帰反射性シート
DE69526243T2 (de) * 1994-09-16 2002-11-14 Minnesota Mining And Mfg. Co., Saint Paul Retroreflektierender artikel mit phenolhasz in chemischer verbindung mit einer aluminiumschich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49962A (ja) * 2007-03-30 2008-10-16 Nippon Carbide Ind Co Inc 再帰反射シート
CN102918430A (zh) * 2010-06-01 2013-02-06 3M创新有限公司 多层密封膜
WO2012029921A1 (ja) * 2010-09-01 2012-03-08 株式会社Cdmコンサルティング 酷暑環境用農林資材として使用する方法
CN102902001A (zh) * 2012-09-17 2013-01-30 恩希爱(杭州)化工有限公司 微小玻璃球型逆反射片
WO2015137217A1 (ja) * 2014-03-14 2015-09-17 日本カーバイド工業株式会社 再帰反射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64133B2 (ja) 2019-08-21
EP3451030A1 (en) 2019-03-06
WO2017188243A1 (ja) 2017-11-02
US20190079222A1 (en) 2019-03-14
EP3451030A4 (en) 2020-01-01
CN109073796B (zh) 2021-04-06
JPWO2017188243A1 (ja) 2018-12-13
EP3451030B1 (en) 2020-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2001B (zh) 微小玻璃球型逆反射片
JP5824494B2 (ja) 反射製品用プロセス
JP7477271B2 (ja) 加飾され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調製方法
CN109073796A (zh) 回射片
JP2010214292A5 (zh)
JP6152066B2 (ja) 光輝性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積層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6593068B2 (ja) チューブ容器用積層体、チューブ容器およびチューブ容器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208841985U (zh) 一种全息镭射防伪彩色镀铝双面复合食品包装材料
JP3881686B2 (ja) 色相可変型再帰性反射シート
CN212410896U (zh) 一种黑色微棱镜反光膜
JP7482988B2 (ja) 蛍光染料を含有する再帰反射フィルム
CN111201456B (zh) 回归反射片
WO2016063633A1 (ja) 再帰性反射性材料
JP6074252B2 (ja) 装飾シート
JP2005338799A5 (zh)
JPWO2019230954A1 (ja) 金属調加飾用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金属調加飾成形体
JP4198970B2 (ja) メタリックフィルム及びイメージ表示体
JP2020196535A (ja) 包装材、包装容器及び蓋体
JP5243014B2 (ja) マーキング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体
KR102527596B1 (ko) 열변색성 데코레이션 및 비산방지 필름, 적층체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2297046A (ja) 電子ディスプレイ用貼着フィルム
JP4003677B2 (ja) 高輝度化粧フィルム及び高輝度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
JP2020196533A (ja) 包装材、包装容器及び蓋体
JP2020196536A (ja) 包装材、包装容器及び蓋体
CN113703083A (zh) 一种黑色微棱镜反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