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1180B - 电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1180B
CN109071180B CN201780021253.9A CN201780021253A CN109071180B CN 109071180 B CN109071180 B CN 109071180B CN 201780021253 A CN201780021253 A CN 201780021253A CN 109071180 B CN109071180 B CN 1090711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ty
car
elevator
state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12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1180A (zh
Inventor
埃雷娜·科尔托纳
弗兰基·施密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09071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1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1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1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22Operation of door or gate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6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 B66B1/40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and for correct levelling at landings
    • B66B1/42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and for correct levelling at landings separate from the main drive
    • B66B1/425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and for correct levelling at landings separate from the main drive adapted for multi-deck cars in a single car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 B66B11/0213Car frames for multi-deck cars
    • B66B11/022Car frames for multi-deck cars with changeable inter-deck distanc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主安全系统(51)和轿厢载体安全系统(62)的双层电梯设备,主安全系统(51)具有安全元件(57、58、59),这些安全元件的状态表现出电梯设备的状态,轿厢载体安全系统(62)具有安全元件(63、64),这些安全元件的状态表现出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调整装置的状态。此外,主安全系统(51)具有单个的轿厢安全元件(61),轿厢安全元件表现出轿厢载体安全系统(62)的状态。轿厢安全元件(61)还表明,两个电梯轿厢和相应的调整装置是正常运行还是在至少一个上述元件上存在主安全系统(51)必须对其做出响应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设备。
背景技术
WO2012/055747A1介绍了一种具有电梯轿厢载体的电梯设备,电梯轿厢载体可以容纳两个电梯轿厢。这种电梯设备被称为所谓的双层电梯设备。凭借调整装置可以改变两个轿厢之间的间距。
EP1090870B1介绍了一种具有用于电梯设备的安全电路的安全系统,其中,呈开关的形式的安全元件串联连接。当安全元件中的一个开路时,电梯设备的驱动机械被关断,并且这样将电梯设备送入安全状态中。在安全元件的串联电路的端部连接至少一个开关装置,开关装置根据安全元件的接通状态产生针对呈电梯控制器的形式的控制装置的信号。
发明内容
与之相对地,本发明的目的特别是在于,提出一种双层电梯设备,针对这种双层电梯设备,安全系统能够简单而且成本低廉地从仅具有一个电梯轿厢的电梯设备的安全系统得出。根据本发明,此目的通过具有如下特征的电梯设备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电梯轿厢载体,电梯轿厢载体可以按照控制装置的指示在针对电梯轿厢载体的行驶所设置的、呈所谓的电梯竖井的形式的行驶空间中行驶。第一和第二电梯轿厢可调整地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上,其中,两个上下相叠地布置的电梯轿厢之间的间距可以凭借调整装置调整。在这里,所有对于调整两个电梯轿厢的间距所需的元件都应该被概括地认为是调整装置。例如,具有马达、牵引机构和导轨的驱动单元属于这些元件。
电梯设备也可以具有多于一个的控制装置,例如主控制装置和安全控制装置,主控制装置负责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例如呼叫控制),在安全控制装置中,所有关于电梯设备安全的功能被集成。将功能分摊到两个所提到的控制装置上的方式此处不起作用,使得此后只谈及一个控制装置,由此,应当参照实际上仅一个的控制装置或多个现有控制装置中的一个。
电梯设备具有带安全元件的主安全系统,安全元件的状态表现出电梯设备的状态。主安全系统被设计成,当发现电梯的不安全状态时,采取措施,以便使电梯进入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例如可以是,竖井门未关闭以及电梯轿厢载体移动或电梯轿厢载体行驶超出所谓的限位开关,限位开关标记出允许的行驶空间的端部。此外可以根据电梯设备的其他已知状态识别出不安全状态,例如根据调整装置的驱动单元的状态来识别。驱动单元的状态可以理解成例如驱动单元的马达的温度或者驱动单元或马达的激活状态。提到的为了使电梯设备进入安全状态的措施可以例如在于,停用电梯设备的驱动机械单元并且立即停住电梯轿厢载体。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他的方法。
电梯设备还具有包括安全元件的轿厢载体安全系统,安全元件的状态表现出第一和第二电梯轿厢以及上述调整装置的状态。轿厢载体安全系统的安全元件可以设计成限位开关,限位开关表明了第一或第二电梯轿厢关于电梯轿厢载体的行驶行程的端部。
主安全系统具有单独的进而唯一的轿厢安全元件,轿厢安全元件反映了轿厢载体安全系统的状态。轿厢安全元件还表明,两个电梯轿厢以及附属的调整装置是否正常运行,或者在至少一个上述元件上是否存在主安全系统必须对其做出反应的问题。
因此,与仅具有一个电梯轿厢的电梯设备相比,对于主安全系统,仅须仅替换掉表示所述(仅一个)电梯轿厢的状态的安全元件。在主安全系统上的适配因此非常少而且因此成本低廉。而对于主安全系统无关紧要的是,电梯设备是仅具有一个轿厢的电梯设备还是所谓的双层电梯设备。主安全系统仅顾及到一个另外的安全元件,安全元件的状态是代表仅一个开关的状态还是代表两个电梯轿厢以及附属的调整装置的状态,这对于主安全系统无关紧要。
主安全系统和轿厢载体安全系统共同组成电梯系统的整个安全系统。
在本发明的构造方案中,控制装置被设置用于,在特殊模式下使电梯轿厢载体连同相对于其固定设置的电梯轿厢一起在所设置的行驶空间中移动。特殊模式特别是特征在于,仅当两个轿厢的其中一个或附属的调整装置存在问题时,才激活特殊模式,这种情况通过轿厢安全元件的状态显示。在此情况下,可以调整两个电梯轿厢之间的间距的正常模式不能再被执行,使得两个电梯轿厢相互间具有固定的间距。上述间距通常等于出现导致轿厢调整结束的问题时电梯轿厢的当时间距。在电梯轿厢载体停止之后,特殊模式特别是仅能够由为此训练过或得到授权的人员激活。在特殊模式下,例如,在电梯轿厢载体静止时位于两个轿厢中一个中的人员可以撤离。为此,电梯轿厢载体能够以如下方式移动,使得两个电梯轿厢中至少一个位于竖井门处,以便使得人员可以离开电梯轿厢。因为在特殊模式中位于电梯轿厢载体中的电梯轿厢不可能移动,所以会出现的情况是,不是两个轿厢都能同时定位在竖井门处。在此情况下,轿厢先后定位于竖井门处并且使电梯中的所有人员都可以出来。
所提到的特殊模式还可以用于,确保电梯设备的至少是受限制的运行。根据两个电梯轿厢位于电梯轿厢载体中处于哪个位置而定,可能不是所有楼层都可以到达,但是受限制的运行还是可行的。
在本发明的设计中,主安全系统的所有安全元件和轿厢安全元件被设计成开关并且串联接线。如果至少一个上述安全元件开路的话,就采取措施,使电梯设备进入安全状态。因此主安全系统被设计成所谓的传统的安全回路。当安全元件中的一个连同轿厢安全元件都开路的话,作为对此情况的反应,例如中断对电梯轿厢框架的驱动机械单元的供电并且由此立即停住电梯轿厢载体。在这种情况下,轿厢安全元件特别地被设计成所谓的常开开关,该开关在没有受到操控去占据闭合位置的情况下,是打开的。因此,轿厢安全元件必须通过轿厢载体安全系统主动闭合,以便实现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
这种传统的安全回路和它的元件自很久之前就被使用,并且由此一方面得到检验,另一方面可以在市场上大量有售。因此实现了稳定可靠的而且成本低廉的安全系统。
在本发明的设计中,轿厢安全元件可以被桥接。因此,即便当两个轿厢中的一个或调整装置通过轿厢载体安全系统识别出问题时,电梯设备仍然可以在上述的特殊模式中运行。为了桥接轿厢安全元件,例如能够由控制装置控制的开关相对于轿厢安全元件并联接线。上述开关在电梯的正常运行中是开路的。为了实现特殊模式,上述开关进而还有主安全系统被闭合。控制装置随后可以在主安全系统闭合时使电梯设备在特殊模式下运行。
在本发明的设计中,控制装置、主安全系统的安全元件和轿厢安全元件通过主总线系统连接。特别地,主总线系统被设计成串联总线系统,例如CAN总线系统(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系统)。控制装置根据主安全系统的安全元件和轿厢安全元件的状态采取措施,以便使电梯设备进入安全状态。总线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主安全系统的灵活的加装以及单个部件的特别是简单的进而成本低廉的布线。
在本发明的设计中,轿厢载体安全系统的安全元件和轿厢安全元件通过轿厢载体总线系统连接。轿厢载体安全系统的安全元件的状态得到评估,并且评估结果通过轿厢安全元件和主总线系统传输至控制装置。特别地,评估的结果可以内容如下,即:没有问题或者存在重大问题并且进而应当将电梯设备转换到安全状态。此外,可以在其间存在不同分级,针对不同分级,控制装置采取不同的措施应对。例如,控制装置还可以行驶到所有的乘客都可以下去的楼层并且随后电梯设备停车。同样可行的是,将所有乘客带到其希望的楼层,但是不再接受新的目标。同样可行的是,电梯轿厢载体还可以仅在行驶行程的特定分段上行驶。
特别地,轿厢载体总线系统也被设计成串联总线系统,例如CAN总线系统。总线系统的应用实现了轿厢载体安全系统的灵活的加装,并且特别是实现了单个元件的简单的进而成本低廉的布线。
在本发明的设计中,轿厢载体安全系统的安全元件的状态被轿厢安全元件评估,并且对轿厢安全元件的评估结果通过主总线系统传输到控制装置。因此轿厢安全系统一方面目的在于评估上述状态,并且还用作在主总线系统与轿厢载体总线系统之间的所谓的网关。轿厢安全元件实现了两个目的,这使得不需要设置另外的部件。因此,成本低廉地实现了轿厢载体安全系统及其与主安全系统的连接。
因此,轿厢安全元件也被设计成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完成了两个轿厢和调整装置的安全功能以及监测功能。轿厢安全元件还具备其他功能,例如承担对电梯轿厢的调整方案的操控。对此替代地,可以针对该功能设置其他的控制装置或者该功能由电梯设备的上面提到的控制装置实施。
同样可行的是,将两个上述安全系统(主安全系统、轿厢载体安全系统)中的一个设计成传统的安全系统,并且另一个设计成总线系统。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其他的优点、特征和细节根据对优选实施例的如下描述以及根据附图获得,在附图中,相同的或者功能相同的元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
图1以示意性的、简明的、立体图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
图2以第一实施方式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的控制系统,以及
图3以第二实施方式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的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具有至少一个电梯轿厢载体2的电梯设备1,电梯轿厢载体可以在为了电梯轿厢载体2的行驶所设置的行驶空间3中移动。例如,行驶空间3可以设置在建筑物的电梯竖井中。
电梯轿厢载体2通过滑轮4、5悬挂在牵引机构6上。此外,牵引机构6绕驱动机械单元8的驱动轮7引导。此处,驱动机械单元8被布置在电梯竖井中。与驱动轮7的瞬时转动方向相对应地,电梯轿厢载体2向上或向下行驶通过行驶空间3。
第一电梯轿厢10和第二轿厢11可调整地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2上。在此,第一电梯轿厢10布置在第二电梯轿厢11下方。电梯轿厢载体2具有下横梁12和上横梁13。此处,上横梁13位置固定地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2上。在上横梁13上固定有用于对驱动滚轮15加以驱动的驱动单元14。由此,驱动单元14连同具有驱动滚轮15通过第二电梯轿厢11固定在上横梁13上。
在上横梁13上还布置了具有第一滚轮17和第二滚轮18的第一滚轮结构16。此外,在上横梁13上布置了具有第一滚轮20和第二滚轮21的第二滚轮结构19。驱动单元14的驱动滚轮15位于第一滚轮结构16与第二滚轮结构19之间。
此外,在电梯轿厢载体2上布置有第一牵引机构22和第二牵引机构23。此处,第一牵引机构22的第一端部24在位于第一电梯轿厢10的底部26的区域内的固定部位25上与第一电梯轿厢10相连。此外,第一牵引机构22的第二端部27在位于第二电梯轿厢11的底部29的区域内的固定部位28上与第二电梯轿厢11相连。此处,第一牵引机构22一方面通过第一滚轮结构16的第一滚轮17引导。另一方面,第一牵引机构22通过第二滚轮结构19的第一滚轮20引导。在第一滚轮结构16的第一滚轮17与第二滚轮结构19的第一滚轮20之间,第一牵引机构22从上方引导通过驱动滚轮15。此外,第一牵引装置22沿着第一电梯轿厢10的第一纵向侧30以及沿着第二电梯轿厢11的第一纵向侧31不仅引导经过第一电梯轿厢10,还引导经过第二电梯轿厢11。第一电梯轿厢10还具有与第一纵向侧30相背的第二纵向侧32。此外,第二电梯轿厢11具有与第一纵向侧31相背的第二纵向侧33。第一牵引机构22沿第二电梯轿厢11的第二纵向侧33引导经过第二电梯轿厢11直至固定部位28。
第二牵引机构23的第一端部34在位于下部29的区域内的固定部位35上与第二电梯轿厢11相连。此外,第二牵引机构23的第二端部36在位于下部26的区域内的固定部位37上与第一电梯轿厢10相连。第二牵引机构23一方面引导通过第一滚轮结构16的第二滚轮18,另一方面引导通过第二滚轮结构19的第二滚轮21。在第一滚轮结构16的第二滚轮18与第二滚轮结构19的第二滚轮21之间,第二牵引机构23从下部围绕驱动滚轮15引导。此外,第二牵引机构一方面沿第二电梯轿厢11的第一纵向侧31引导经过第二电梯轿厢11。另一方面,第二牵引机构23沿第二电梯轿厢11的第二纵向侧33引导经过第二电梯轿厢11,并且沿第一电梯轿厢10的第二纵向侧32引导经过第一电梯轿厢10直至固定部位37。
第一电梯轿厢10和第二电梯轿厢11通过牵引机构22、23以有利的方式悬挂在电梯轿厢载体2上。此处,第一牵引机构22和第二牵引机构23反向地至少一次地围绕驱动滚轮15引导。当有通过驱动单元14操作驱动滚轮15时,第一牵引机构22和第二牵引机构23沿相反方向运行经过彼此。在此,第一滚轮结构16的第一滚轮17和第二滚轮18彼此反向旋转。另外,第二滚轮结构19的第一滚轮20和第二滚轮21在此也彼此反向旋转。
因此形成了调整装置40,调整装置用于对两个电梯轿厢10、11相对于电梯轿厢载体2调整以及彼此相对调整。调整装置40包括可由驱动单元14驱动的驱动滚轮15、具有第一滚轮17和第二滚轮18的第一滚轮结构16、具有第一滚轮20和第二滚轮21的第二滚轮结构19以及第一牵引机构22和第二牵引机构23。
第一电梯轿厢10具有离梯水平面45。另外,第二电梯轿厢11具有离梯水平面46。离梯平面45、46彼此间具有间距47。电梯轿厢10、11之间的间距47可以通过控制装置14和调整装置40被改变。此处,根据驱动滚轮15的转动方向,间距47在一定的边界内变大或变小。例如可以在建筑物内部改变楼层间距。特别地,与大厅相关的楼层间距可能比其他情况下规定的楼层间距更大。例如,电梯轿厢10、11之间的间距47可以从最小的间距47增长到3m。
为了将第二轿厢载体11相对于电梯轿厢载体2提升,驱动滚轮15被驱动单元14驱动。在该实施例中,为了提升第二电梯轿厢11,需要逆时针地对驱动滚轮15加以驱动。由此,第二牵引机构23的一方面位于第一滚轮结构16与固定部位35之间的部分缩短。在此,第二牵引机构23的另一方面位于第二滚轮结构19与固定部位37之间的部分相应延长。因为牵引机构22、23围绕驱动滚轮15反向引导,所以与第一牵引机构22相关的作用恰是相反的。也就是说,第一牵引机构22与第二牵引机构23相反地运行。因此,第一牵引机构22的一方面位于第一滚轮结构16与固定部位25之间的部分延长。相应地出现第一牵引机构22的另一方面位于第二滚轮结构19与固定部位28之间的部分相应缩短。
结果,第一电梯轿厢10从图1中所示的初始位置下降,与此同时,第二电梯轿厢11从图1中所示的初始位置上升。由此,第一电梯轿厢10与第二电梯轿厢11之间的间距47扩大。此外,第一电梯轿厢10的调整行程与第二电梯轿厢11的调整行程至少近似相同。此外两个电梯轿厢10、11沿相互相反的方向被调整。当间距47增大时,也就是,第一电梯轿厢10向下调整而第二电梯轿厢11向上调整。
反过来,当驱动滚轮15沿相反的方向(即沿顺时针)驱动时,发生的是第二电梯轿厢11的下降,同时第一电梯轿厢10被提升。由此,间距47可以再次被缩短。
因此,可以在一定的边界内借助于驱动单元14通过对驱动滚轮15的操作来实现间距47的变化。由此,实现了间距47与目标楼层的相应规定的楼层间距的匹配。
牵引机构22、23也可以分别完全围绕驱动滚轮15引导。特别是第一牵引机构22能够以至少360°围绕驱动滚轮15引导。相应地,第二牵引机构23能够以至少360°围绕驱动滚轮15引导。由此,可以在牵引机构22、23与驱动滚轮15之间实现良好的摩擦锁合。由此,能够防止牵引机构22、23与驱动滚轮15之间发生打滑。
驱动单元14可以通过蜗杆传动件对驱动滚轮15加以驱动。然后,驱动单元14通过蜗杆传动件与驱动滚轮15相连。由此,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实现牵引机构22、23的小幅运动。由此,可以实现轿厢10,11的、用于改变间距47的小的操作行程。特别地,具有驱动滚轮15的驱动单元14可以由此以如下方式设计,即在驱动单元14的正常旋转速度下,电梯轿厢10、11能够相对于电梯轿厢载体2进行调整运动。在此方式下,也可以通过调整装置40实现1∶1的调整,其中,出现小的磨损并且相对短的牵引机构22、23就足够。
因此,驱动单元14可以设计得相对较小并且具有优化的功率。由此与驱动单元14的功率相关联,可以在两个电梯轿厢10、11之间实现相对大的调整行程,特别是两米或更多米。
在有利的方式下,可以实现1∶1的悬挂,此悬挂被驱动单元14的小马达操作。例如,驱动单元14的功率处于2kw至5kw之间。由此,质量分别是2250KG的电梯轿厢10、11可以得到操作。由此获得了电梯设备1更大的应用范围。替代地,2∶1、3∶1或者更高的悬挂比可以被实现。
另外,可以设计另一调整装置41。另一调整装置41可以基本地相应于调整装置40被设计并且基本具有此前针对调整装置40所介绍的、用于调整电梯轿厢10、11之间间距47的相同工作原理。特别地,可以设置第三牵引机构42和第四牵引机构43以及在图1中未示出的、被电梯轿厢载体2遮挡的另外的驱动滚轮。牵引机构42,43与另外的驱动滚轮有效连接。在此,连接轴44可以将驱动单元14与另外的调整装置相连。此处,驱动单元14不仅可以用于对调整装置40的部件加以驱动,还可以用于对调整装置41的部件加以驱动。因此,可以通过驱动单元14一方面实现对调整装置40的第一牵引机构22和第二牵引机构23的操作,另一方面实现对另外的调整装置41的第三牵引机构42和第四牵引机构43的操作。
电梯设备的所介绍的机械的和与驱动相关的结构仅是针对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的机械的和与驱动相关的结构的示例。其他解决方案也是可行的,这些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实现电梯轿厢载体的移动,并且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两个电梯轿厢彼此间间距的变化,例如剪式驱动、比例缩放的调整、以蜗杆驱动装置或齿轮驱动装置、齿杆驱动装置为基础的调整、或液压调整装置。
根据图2,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的控制系统50具有控制装置52。在本示例中,控制装置52控制成套的、在图2中未示出的电梯设备。控制装置为此首先与变频器53在信号技术上相连,变频器对呈电动机形式的、用于在行驶空间内移动电梯轿厢载体2的驱动机械单元以已知的方式供电。此外存在与电梯设备其他部件的信号连接,这种信号连接对于电梯设备的控制是必需的。例如在图2中,仅示出在不同楼层上的两个控制面板55、56,通过控制面板可以呼叫电梯轿厢以及输入目标楼层。控制装置52可以与多个其他部件保持信号连接。
此外,控制装置50具有主安全系统51,主安全系统由控制装置52供电。主控制系统也可以具有单独的馈电装置。主安全系统在图2中被设计成传统的安全回路并且具有例如三个串联接线的安全元件57、58、59,安全元件被设计成所谓的安全开关。安全元件57、58、59的状态表现出电梯轿厢的状态,例如电梯门是打开的还是关闭的,或者限位开关是否已被超出。例如,如果限位开关被电梯轿厢载体超出的话,也就是说电梯轿厢载体已经离开为其规定的行驶空间,所附属的安全元件开路。由此电梯设备的非安全状态被发现并且采取措施,以便使电梯进入安全状态。措施特别在于,电动机54被切换为无电流状态。该操作以如下方式实现,即通过使相应安全元件开路,使在同样与安全元件57、58、59串联的第一调整件60上的电压降低。基于此,第一调整件60断开变频器53与电动机54之间的连接,以便立即停住电梯轿厢载体。真实的电梯设备的主安全系统具有多个用于监测电梯设备的其他元件的另外的安全开关。这些安全开关与示例示出的安全元件串联接线,以便主安全系统的工作方式与串联接线的安全元件的数量不相关。
在安全元件57、58、59与第一调整件之间串联接有轿厢安全元件61,轿厢安全元件被设计成能够由第二调整件65操控的开关。轿厢安全元件61描述了轿厢载体安全系统62的状态,轿厢载体安全系统62与主安全系统51类似地由控制装置52供给电压。轿厢载体安全系统62具有两个与第二调整件65串联接线的安全元件63、64,该安全元件被设计成所谓的安全开关。安全元件63、64的状态描述了第一和第二电梯轿厢以及用于为了调整它们所设置的调整装置的状态。例如,安全元件63描述了第一电梯轿厢所对应的限位开关的状态。当限位开关被第一电梯轿厢超出时,也就是说电梯轿厢离开了在电梯轿厢载体2内部为其设置的行驶空间时,限位开关开路。例如,安全元件64描述了用于调整电梯轿厢的驱动单元的状态。例如如果驱动单元的驱动机械的温度超过阈值时,安全元件64断开。通过打开至少一个安全元件63、64,使第二调整件65上的电压降低,并且作为结果,第二调整件65打开主安全系统51的轿厢安全元件61。通过主安全系统51中部件的串联接线,轿厢安全元件61的断开具有与安全元件57、58、59中一个安全元件的断开相同的作用,也就是说第一调整件60上的电压降低并且作为结果,变频器53与电动机54之间的连接被断开。
为了在电梯或与其相对应的调整装置出问题时使电梯设备在特殊模式下运行并且与此同时使电梯轿厢载体连同与相对于电梯轿厢载体固定设置的电梯轿厢一起移动,相对于轿厢安全元件61并联地布置有开关66,这个开关可以被控制装置52控制。在电梯设备的正常模式下,开关66开路,以便使轿厢安全元件61的开路如上所述导致电机54的停止工作。在轿厢安全元件61开路之后,为此被培训过并且得到授权的维修技工可以做如下检查:电梯轿厢载体连同和相对于电梯轿厢载体固定设置的电梯轿厢是否可以移动,即上述的特殊模式是否可行。为此,必须至少闭合主安全系统51的所有安全元件57、58、59。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维修技工可以通过控制装置52闭合开关66并且使轿厢安全元件61被桥接。由此,主安全系统再次被闭合并且电动机54可以再次由变频器53提供电能。同样可行的是,即用于桥接轿厢安全元件的开关可以由维修技工手动操作。
在图3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的控制系统150的第二实施例。图3中的控制系统150与图2中的控制系统50的区分基本在于,即主安全系统151和轿厢载体安全系统162不被设计成传统的安全回路,而是在分别应用串联的总线系统的情况下构成。因此仅探讨两个控制系统的区别。图3中相同作用的元件被设有相对于图2加100的附图标记。
控制装置152、主安全系统151的安全元件157、158、159、轿厢安全元件161和第一调整件160通过以串联CAN总线体统的形式主总线系统170连接。上述总线部件在主总线系统170上发送和/或接收消息。例如,安全元件157、158、159发送它的状态并且调整装置152接收此信息,对此评估并且必要时发送指示例如给第一调整件160。例如当安全元件157、158、159中的一个通知限位开关已被超出时,控制装置152发送指示至第一调整件160,立即断开变频器153与电动机154之间的连接。
轿厢安全元件161同样与同样设计成串联的CAN总线的轿厢载体总线系统171连接。因此,轿厢安全元件161作为主总线系统170与轿厢载体总线系统171之间的所谓的网关。额外地,轿厢安全系统162的安全元件163、164与轿厢载体总线系统171连接,安全元件将它们的状态发送至轿厢载体总线系统171。轿厢安全元件161评估此状态并且当发现电梯轿厢中的一个或相应的调整装置处于非安全状态时,通过主总线系统170发送相应的指示至调整装置152。然后,调整装置如上所述发送指示至第一调整件160,使得立即断开变频器153与电动机154之间的连接。
调整装置152根据主安全系统151的安全元件157、158、159和轿厢安全元件161的状态采取措施,目的是使电梯轿厢进入到安全状态。
只要由于主安全系统151的另外的安全元件157、158、159的状态,能够使电梯设备连同相对于电梯轿厢载体2固定设置的电梯轿厢10、11一起运行,则控制装置152可以为了实现上述特殊模式而发送指示到第一调整件160,以便再次建立变频器153与电动机154之间的连接。此外,在特殊模式下调整装置152监测主安全系统151的安全元件157、158、159的状态并且根据主安全系统151的安全元件157、158、159的状态在必要时采取措施,以便使电梯设备进入安全状态。
同样可行的是,主总线系统和轿厢载体总线系统被设计成统一的总线系统并且因此轿厢安全元件不设计成网关,而是设计成普通的总线部件。

Claims (9)

1.一种电梯设备,具有:
电梯轿厢载体(2),电梯轿厢载体能够按照控制装置(52,152)的要求在设置用于电梯轿厢载体(2)行驶的行驶空间(3)中移动,
第一电梯轿厢(10),第一电梯轿厢能够调整地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2)上,
第二电梯轿厢(11),第二电梯轿厢能够调整地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2)上,
调整装置(40),借助调整装置能够调整第一电梯轿厢(10)与第二电梯轿厢(11)之间的间距(47),
带有安全元件(57、58、59;157、158、159)的主安全系统(51、151),所述安全元件的状态表现出电梯设备(1)的状态并且安全元件设计用于,当发现电梯设备(1)的不安全状态时采取措施,以便使电梯进入安全状态,以及
带有安全元件(63、64;163、164)的轿厢载体安全系统(62、162),所述安全元件的状态表现出第一和第二电梯轿厢(10、11)以及上述调整装置(40)的状态,其中,主安全系统(51、151)具有单个的轿厢安全元件(61、161),轿厢安全元件表现出轿厢载体安全系统(62、162)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52、152)设计用于,在特殊模式下,使电梯轿厢载体(2)连同相对于电梯轿厢载体(2)固定设置的电梯轿厢(10、11)一起在所设置的行驶空间(3)中行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轿厢载体安全系统(62、162)的安全元件(63、64;163、164)表现出至少一个限位开关的状态和/或调整装置的驱动单元(14)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主安全系统的(51)的安全元件(57、58、59)和轿厢安全元件(61)被设计成开关并且串联接线,当上述安全元件(57、58、59、61)中的至少一个开路时,采取措施,以便使电梯设备(1)进入到安全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轿厢安全元件(61)能够被桥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轿厢载体安全系统(62)的安全元件(63、64)被设计成开关并且串联接线,当上述的安全元件(63、64)中的至少一个被开路时,轿厢安全元件(61)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152)、主安全系统(151)的安全元件(157、158、159)和轿厢安全元件(161)通过主总线系统(170)连接,并且控制装置(152)根据主安全系统(151)的安全元件(157、158、159)的状态和轿厢安全元件(161)的状态采取措施,以便使电梯设备进入安全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轿厢载体安全系统(162)的安全元件(163、164)和轿厢安全元件(161)通过轿厢载体总线系统(171)连接并且轿厢载体安全系统(162)的安全元件(163、164)的状态被评估,并且评估结果通过轿厢安全元件(161)和主总线系统(170)传输至控制装置(15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轿厢载体安全系统(162)的安全元件(163、164)的状态被轿厢安全元件(161)评估并且评估的结果通过主总线系统(170)传输至控制装置(152)。
CN201780021253.9A 2016-03-31 2017-03-28 电梯设备 Active CN1090711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163394 2016-03-31
EP16163394.6 2016-03-31
PCT/EP2017/057321 WO2017167758A1 (de) 2016-03-31 2017-03-28 Aufzuganl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1180A CN109071180A (zh) 2018-12-21
CN109071180B true CN109071180B (zh) 2020-10-16

Family

ID=55646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1253.9A Active CN109071180B (zh) 2016-03-31 2017-03-28 电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71180B (zh)
WO (1) WO2017167758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38189A (ja) * 2003-02-10 2004-08-26 Otis Elevator Co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US20130056309A1 (en) * 2011-09-06 2013-03-07 Cedes Ag Safety apparatus and elevator apparatus
CN103538987A (zh) * 2012-07-12 2014-01-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双层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90870B1 (de) 1999-10-08 2007-07-04 Inventio Ag Sicherheitskreis für eine Aufzugsanlage
EP2444352A1 (de) 2010-10-25 2012-04-25 Inventio AG Aufzuganlag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38189A (ja) * 2003-02-10 2004-08-26 Otis Elevator Co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530315A (zh) * 2003-02-10 2004-09-22 奥蒂斯电梯公司 双层电梯控制装置
US20130056309A1 (en) * 2011-09-06 2013-03-07 Cedes Ag Safety apparatus and elevator apparatus
CN103538987A (zh) * 2012-07-12 2014-01-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双层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1180A (zh) 2018-12-21
WO2017167758A1 (de) 2017-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6138B2 (en) Elevator arrangement
JP5010094B2 (ja) エレベータ設備およびエレベータ設備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
EP3403967B1 (en) A current cut-off arrangement of an elevator
AU2007285644B2 (en) Elevator system
EP3333110B1 (en) Elevator safety system, elevator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n elevator system
EP2229331B1 (en) Control strategy for operating two elevator cars in a single hoistway
EP2616376B1 (en) Elevator safety system and method
EP3365260B1 (en) Elevator with a safety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 safe working space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elevator shaft
EP2896587A1 (en) Safety arrangement of an elevator
KR20140035314A (ko) 엘리베이터 안전 회로
EP2763925B1 (en) Elevator brake control
CN110626917A (zh) 电梯系统
EP2674381B1 (en) Method for modernizing a hydraulic elevator
EP3434634B1 (en) Elevator safety device
CN106006317A (zh) 一种防止电梯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及方法
CN109071180B (zh) 电梯设备
US6481533B1 (en) Single inverter controller for elevator hoist and door motors
JP6471202B1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システム
JP425568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制御装置
CN110271924A (zh) 井道开关信号传输系统及电梯
KR101283643B1 (ko) 엘리베이터 구동 제어 장치
CN111689350B (zh) 智能电梯层门装置
CN111689353B (zh) 电梯层门装置
EP1154948B1 (en) Inverter controller for elevator hoist and door motors
KR100892747B1 (ko) 엘리베이터 구조 시스템을 포함한 엘리베이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614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