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0587A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0587A
CN109070587A CN201780025507.4A CN201780025507A CN109070587A CN 109070587 A CN109070587 A CN 109070587A CN 201780025507 A CN201780025507 A CN 201780025507A CN 109070587 A CN109070587 A CN 109070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jecting head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thin slice
opening
illumination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55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0587B (zh
Inventor
藤泽和利
麻和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070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0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0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0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irradiation means, e.g. radiation source attached to reciprocating print head assembly or shutter means provided on the radiation sour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14Conditioning of the outside of ink supply systems, e.g. inkjet collector cleaning, ink mist remov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41J2/185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11Pre-treatment or treatment during printing of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heating,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81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r waves, e.g. ultraviolet radiation, electron bea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抑制雾状的液体附着在对发光部进行覆盖的光透过性部件上的情况。印刷装置具备:喷出头;移动部,其使记录介质相对于喷出头于预定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支承部件,其在与喷出头相对置的位置处,对记录介质进行支承;发光部,其在与喷出头相比靠预定方向的下游侧处射出光;第一对置部,其于预定方向上被配置在喷出头与发光部之间;第二对置部,其于预定方向上被配置在喷出头的下游侧;光透过性部件,其于预定方向上被配置在第一对置部与第二对置部之间,并且相对于支承部件而覆盖发光部,在第一对置部的支承部件侧的端部与第二对置部的支承部件侧的端部之间所规定的开口与发光部之间设置有光透过性部件,从发光部射出的光在透过了光透过性部件之后,从开口被照射至记录介质上,从开口至光透过性部件为止的距离为预定方向上的开口宽度的40%以上。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从喷出头喷出会因光的照射而固化的液体,并且从照射部照射光,从而印刷图像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喷墨记录装置,所述喷墨记录装置通过从光照射装置向从记录头喷出的光固化性的油墨照射光,从而使油墨固化。此外,该光照射装置具有相对于记录介质而覆盖光源的光透过部件,从光源射出的光透射过光透过部件之后被照射在记录介质上。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889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如上所述的专利文献1,存在如下优点,即,能够防止在印刷装置(喷墨记录装置)内所产生的雾状的液体(油墨)附着在发光部(光源)上的情况。然而,专利文献1并不是对雾状的液体附着在光透过性部件(光透过部件)上的情况一定有效,有时会存在如下情况,即,当附着在光透过性部件之后受到光的照射而固化了的雾状的液体会妨碍光的前进,从而无法对记录介质照射充分的量的光。尤其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相对于喷出头(记录头)使记录介质进行相对移动的结构中,存在如下倾向,即,通过伴随着该移动所产生的气流而漂浮起来的雾状的液体易于附着在光透过性部件上。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雾状的液体附着在如下的光透过性部件上的技术,所述光透过性部件对射出使液体固化的光的发光部进行覆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且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装置具备:喷出头,其向记录介质喷出液体;移动部,其使记录介质相对于喷出头,于预定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支承部件,其被配置在与喷出头相对置的位置处,并且对记录介质进行支承;发光部,其被配置在与喷出头相比靠预定方向的下游侧,并且射出使液体固化的光;第一对置部,其于预定方向上被配置在喷出头与发光部之间;第二对置部,其于预定方向上被配置在喷出头的下游侧;光透过性部件,其于预定方向上被配置在第一对置部与第二对置部之间,并且相对于支承部件而覆盖发光部,在如下的开口与发光部之间设置有光透过性部件,所述开口被规定在,第一对置部的支承部件侧的端部与第二对置部的支承部件侧的端部之间,从发光部射出的光在透过了光透过性部件之后,从开口被照射至记录介质上,从开口至光透过性部件为止的距离为预定方向上的开口的宽度的40%以上。
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印刷装置的照射部中,在发光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对置部以及第二对置部,并且在这些对置部的记录介质侧的端部之间所规定的开口与发光部之间设置有光透过性部件。而且,因为从开口至光透过性部件为止的距离被设定为开口的宽度的40%以上,所以能够抑制从开口进入的雾状的液体到达光透过性部件的情况。如此,能够抑制雾状的液体附着在透光性部件上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设为,以预定方向上的第一对置部的宽度为预定方向上的开口的宽度以上的方式,来构成印刷装置。所涉及的结构能够使伴随记录介质相对于喷出头进行相对移动而产生的气流稳定,由此变得有利于抑制雾状的液体附着在光透过性部件上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设为,以预定方向上的第二对置部的宽度为预定方向上的开口的宽度以上的方式,来构成印刷装置。所涉及的结构能够使伴随记录介质相对于喷出头进行相对移动而产生的气流稳定,由此变得有利于抑制雾状的液体附着在光透过性部件上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设为,以具备如下抽吸部的方式来构成印刷装置,所述抽吸部对喷出头与第一对置部之间的空气进行抽吸。所涉及的结构能够通过抽吸部来对雾状的液体进行抽吸,由此变得有利于抑制雾状的液体附着在光透过性部件上的情况。
另外,上文所述的本发明的各方式所具有的多个构成要素并不一定全部为必要技术特征,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实现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对于所述多个构成要素中的一部分的构成要素适当地进行变更、删除、新的其它构成要素的替换,限定内容的一部分的删除。此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实现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将上文所述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和上文所述的本发明的其它方式中所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组合,以作为本发明的独立的一个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应用了本发明打印机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为将UV照射器的第一结构例和喷出头一起进行表示的图。
图3为表示开口宽度和引导部深度的比与光透过性平板上的油墨的附着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4为将UV照射器的第二结构例和喷出头一起进行表示的图。
图5为将UV照射器的第三结构例和喷出头一起进行表示的图。
图6为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其它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打印机的一个示例的主视图。另外,在图1以及以下的附图中,根据需要,为了明确装置各部分的配置关系,而示出了与打印机1的左右方向X,前后方向Y以及铅垂方向Z相对应的XYZ正交坐标系。
如图1所示那样,在打印机1中,两端被放卷轴20以及收卷轴40卷绕成辊状的一张薄片S(料片)沿着输送路径Pc而被架设,并且薄片S在向从放卷轴20朝向收卷轴40的输送方向Ds被输送的同时,接受图像记录。薄片S的种类大致区分为纸类和薄膜类。如果列举具体例的话,纸类中存在优质纸、高光纸、美术纸、涂层纸等,薄膜类中存在合成纸,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polypropylene:聚丙烯)等。大致而言,打印机1具备从放卷轴20放卷出薄片S的放卷部2(放卷区域)、在从放卷部2放卷出的薄片S上记录图像的处理部3(处理区域)、和将在处理部3中记录了图像的薄片S收卷在收卷轴40上的收卷部4(收卷区域),并且将于X方向上排列的这些功能部2、3、4收纳于壳体10中。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薄片S的两面中的记录有图像的面称为表面,另一方面,将其相反侧的面称为背面。
放卷部2具有,卷绕有薄片S的端部的放卷轴20、和对从放卷轴20拉出的薄片S进行绕挂的从动辊21。放卷轴20在使薄片S的表面朝向外侧的状态下,卷绕并支承薄片S的端部。并且,通过使放卷轴20在图1的纸面上顺时针旋转,从而使卷绕在放卷轴20上的薄片S经由从动辊21向处理部3放卷。而且,薄片S经由可相对于放卷轴20进行拆装的芯管(省略图示)而被卷绕在放卷轴20上。因此,在使用完放卷轴20的薄片S时,能够将卷绕有辊状的薄片S的新的芯管安装在放卷轴20上,从而更换放卷轴20的薄片S。
收卷部4将通过处理部3而形成有彩色图像的薄片S收卷在收卷轴40上。具体而言,收卷部4除了对薄片S的端部进行卷绕的收卷轴40之外,还具有如下的从动辊41,所述从动辊41在收卷轴40与处理部3的后驱动辊32之间,从背面侧对薄片S进行绕挂。收卷轴40在使薄片S的表面朝向外侧的状态下卷绕并支承薄片S的端部。即,当收卷轴40在图1的纸面中顺时针旋转时,从处理部3的后驱动辊32被输送过来的薄片S经由从动辊41而被收卷在收卷轴40上。而且,薄片S经由可相对于收卷轴40进行拆装的芯管(省略图示)而收卷在收卷轴40上。因此,在被收卷在收卷轴40上的薄片S装满时,能够连芯管一起将薄片S拆下。
处理部3是指,在由旋转滚筒30来支承从放卷部2放卷出的薄片S的同时,通过沿着旋转滚筒30的外周面而配置的处理单元PU来适当地进行处理,从而在薄片S上印刷图像的部件。在该处理部3中,在旋转滚筒30的两侧设置有前驱动辊31和后驱动辊32,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进行输送的薄片S被旋转滚筒30支承,从而接受图像的印刷。
前驱动辊31在外周面上具有通过喷镀而形成的多个微小突起,并且从背面侧对从放卷部2放卷出的薄片S进行绕挂。并且,通过使前驱动辊31在图1的纸面中顺时针旋转,从而向输送方向Ds的下游侧输送从放卷部2放卷出的薄片S。另外,相对于前驱动辊31设置有夹持辊31n。该夹持辊31n在向前驱动辊31侧被施力的状态下与薄片S的表面抵接,从而在与前驱动辊31之间夹着薄片S。由此,确保了前驱动辊31与薄片S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可靠地实施由前驱动辊31执行的薄片S的输送。
旋转滚筒30为,具有与Y方向平行的中心线的圆筒形状的滚筒,并且在其外周面上绕挂有薄片S。而且,旋转滚筒30具有通过其圆筒形状的中心线并于轴向上延伸的旋转轴300。旋转轴300通过省略图示的支承机构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从而使旋转滚筒30以旋转轴300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这种旋转滚筒30的外周面上,从背面侧绕挂有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1输送的薄片S。并且,旋转滚筒30在受到与薄片S之间的摩擦力而于薄片S的输送方向Ds上进行从动旋转的同时,从背面侧支承薄片S。而且,在处理部3中,在向旋转滚筒30的绕挂部的两侧设置有使薄片S折回的从动辊33、34。其中,从动辊33在前驱动辊31与旋转滚筒30之间对薄片S的表面进行绕挂,从而使薄片S折回。另一方面,从动辊34在旋转滚筒30与后驱动辊32之间对薄片S的表面进行绕挂,从而使薄片S折回。如上所述,通过相对于旋转滚筒30而分别在输送方向Ds的上下游侧使薄片S折回,从而能够确保向旋转滚筒30绕挂的薄片S的绕挂部较长。
后驱动辊32在外周面上具有通过喷镀而形成的多个微小突起,并从背面侧对从旋转滚筒30经由从动辊34输送过来的薄片S进行绕挂。并且,通过使后驱动辊32在图1的纸面中顺时针旋转,从而向收卷部4输送薄片S。另外,相对于后驱动辊32设置有夹持辊32n。该夹持辊32n在向后驱动辊32侧被施力的状态与薄片S的表面抵接,从而在与后驱动辊32之间夹着薄片S。由此,确保了后驱动辊对32与薄片S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可靠地实施由后驱动辊32执行的薄片S的输送。
如此,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进行输送的薄片S被支承在旋转滚筒30的外周面上。此外,在处理部3中,为了对被旋转滚筒30支承的薄片S的表面印刷彩色图像,从而设置有处理单元PU。该处理单位PU具备如下结构,即,由滑架51来支承喷出头36a至36f以及UV照射器37a至37e。
于输送方向Ds上依次排列的六个喷出头36a至36f,与白色、黄色、蓝绿色、品红色、黑色以及透明色(透明)相对应,并且以喷墨方式从喷嘴喷出相对应的颜色的油墨。即,在各喷出头36a至36f中,于Y方向上跨及薄片S的宽度而排列有多个喷嘴,并且各喷嘴喷出滴状的油墨即墨滴。
该六个喷出头36a至36f从旋转滚筒30的旋转轴300被配置成放射状,并且沿着旋转滚筒30的外周面而排列。并且,各喷出头36a至36f通过滑架51而相对于旋转滚筒30进行定位,并且以隔开少许间隙(压纸间隙)的方式而与旋转滚筒30对置。由此,各喷出头36a至36f以隔开预定的纸隙的方式,而与被绕挂在旋转滚筒30上的薄片S的表面对置。如此,通过在由滑架51来规定了纸隙的状态下,使各喷出头36a至36f喷出墨滴,从而使墨滴喷落在薄片S表面上的所期望的位置上,而在薄片S的表面上形成彩色图像。
而且,喷出白色的油墨的喷出头36a被用于,当在透明的薄片S上印刷图像的情况下,在薄片S上形成白色的背景。具体而言,喷出头36a以盖住成为图像形成的对象的区域的整个面的方式,喷出白色的油墨从而形成背景。并且,喷出黄色、蓝绿色、品红色以及黑色的油墨的喷出头36b至36e,以重叠于白色的背景上的方式形成彩色图像。此外,喷出头36f以重叠于彩色图像上的方式喷出透明色的油墨,从而用透明色的油墨来覆盖彩色图像。由此,给彩色图像带来光泽感或者亚光感等质感。
作为在喷出头36a至36f中所使用的油墨,使用了通过照射紫外线(光)从而固化的UV(ultraviolet:紫外线)油墨(光固化性油墨)。因此,为了使油墨固化并定影在薄片S上,在处理单元PU中设置有UV照射器37a至37e。另外,该油墨固化分别使用主固化和预固化而执行。在此,主固化是指,通过对油墨照射与预固化相比更强的照射强度的紫外线,从而使油墨固化至油墨的润湿扩展停止的程度的处理,预固化是指,通过对油墨照射较弱的照射强度的紫外线,从而使油墨固化至油墨的润湿扩展与未照射紫外线的情况相比充分变慢的程度的处理。
具体而言,在白色的喷出头36a与黄色的喷出头36b之间配置有主固化用的UV照射器37a。因此,通过喷出头36a而形成的白色的背景,在被重叠来自喷出头36b至36e的油墨之前,通过接受来自UV照射器37a的紫外线从而进行主固化。在黄色、蓝绿色、品红色以及黑色的喷出头36b至36e的各喷出头之间配置有预固化用的UV照射器37b至37d。因此,喷出头36b至36d分别喷出的油墨在被重叠来自输送方向Ds的下游侧的喷出头36c至36e的油墨之前,接受来自UV照射器37b至37d的紫外线从而进行预固化。由此,抑制了从喷出头36b至36e分别喷出的油墨相互混合、即产生混色的情况。在黑色的喷出头36e与透明色的喷出头36f之间配置有主固化用的UV照射器37e。因此,通过喷出头36b至36e而形成的彩色图像在被重叠来自喷出头36f的油墨之前,通过接受来自UV照射器37e的紫外线从而进行主固化。
此外,在处理部3中,相对于喷出头36f而在输送方向Ds的下游侧设置有主固化用的UV照射器37f。因此,通过喷出头36f而以重叠于彩色图像上的方式喷出的透明色的油墨,通过接受来自UV照射器37f的紫外线从而完全地进行固化。另外,UV照射器37f未搭载于滑架51上。
图2为与喷出头一起示意性地表示UV照射器的第一结构例的图。另外,在该图中,旋转滚筒的表面(外周面)用直线来近似地表示。此外,在该图中示出了旋转滚筒的表面的法线方向Dn(与输送方向Ds正交),并且该图为表示从与输送方向Ds以及法线方向Dn正交的方向(换言之,是薄片S的宽度方向)进行观察的主视图。另外,在下文中,不对喷出头36a至36f分别进行区分而适当地统称为喷出头36,并且不对UV照射器37a至37f分别进行区分而适当地统称为UV照射器37。
如该图中所示那样,UV照射器37具有,空出了与旋转滚筒30相对置的开口370的框体371、和被收纳于框体371的内部的发光部372。发光部372为UVLED(紫外线灯)、金属卤化物灯或水银灯等发光体,并且在薄片S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一个或者多个发光体被配置在与喷出头36的宽度相比较宽的范围内。框体371具有位于与发光部372相比靠输送方向Ds的上游侧的上游侧隔壁部371a、和位于与发光部372相比靠输送方向Ds的下游侧的下游侧隔壁部371b,并且这些隔壁部371a、371b分别相对于被旋转滚筒30支承的薄片S,以隔开少许间隙的方式而进行对置。上游侧隔壁部371a以及下游侧隔壁部371b在薄片S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与发光部372相比较长。如此,在上游侧隔壁部371a的旋转滚筒30侧(以后,称为薄片S侧)的端部、与下游侧隔壁部371b的薄片S侧的端部之间规定出开口370。另外,框体371具有连结这些隔壁部371a、371b的薄片S的相反侧的端部的顶部371c,并且被安装在顶部371c的内侧(与旋转滚筒30相对置的一侧的面)的发光部372隔着薄片S而从旋转滚筒30的相反侧面向开口370。
而且,UV照射器37具有于输送方向Ds上被安装在上游侧隔壁部371a与下游侧隔壁部371b之间的光透过性平板373。更具体而言,相对于以相互平行的方式而设置的上游侧隔壁部371a以及下游侧隔壁部371b的各内壁,垂直地安装有光透过性平板373。该光透过性平板373位于开口370与发光部372之间,从发光部372射出的光在透过了光透过性平板373之后,通过开口370并被照射在薄片S上。该光透过性平板373可以由能够使光透过性平板373透过所射出的光的各种材料,例如石英玻璃、碱石灰玻璃、丙烯酸树脂、氯乙烯树脂或有机硅树脂等构成。
在这种UV照射器37中,上游侧隔壁部371a以及下游侧隔壁部371b的各隔壁部中的与光透过性平板373相比靠薄片S侧的部分,作为对光的前进进行引导的引导部Ga、Gb而发挥功能。并且,通过如上所述那样使光透过性平板373从开口370向发光部372侧移位,从而形成由引导部Ga、Gb和光透过性平板373包围的空间E,由此能够抑制雾状的油墨附着在光透过性平板373上的情况。当详细说明时如下所述。
对应于向输送方向Ds的薄片S的输送,在UV照射器37与薄片S之间产生朝向输送方向Ds的气流。因此,喷出头36与UV照射器37之间的空气的一部分会伴有雾状的油墨而穿过引导部Ga与薄片S之间,从而欲进入空间E内。但是,由于该空气的进入而会使空间E的内压上升,所以产生从空间E挤出空气的气流,其结果为,产生从空间E出来并穿过引导部Gb与薄片S之间的气流。因此,在UV照射器37与薄片S之间,随着从UV照射器37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在输送方向Ds上前进,而产生稍稍进入空间E之后就从空间E流出的气流F。由此,能够抑制雾状的油墨进入空间E内的情况,进而抑制了雾状油墨附着在光透过性平板373上的情况。
而且,在UV照射器37中,引导部Ga、Gb的深度Dg,换言之空间E的深度Dg被设定为开口370的宽度W的40%以上。在此,引导部Ga、Gb的深度Dg例如能够作为通过开口370的中心的法线方向Dn上的、从引导部Ga、Gb的薄片S侧的端部至光透过性平板373为止的距离而求出。另外,在引导部Ga、Gb各自的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作为从引导部Ga、Gb各自的薄片S侧的端部中的更靠近光透过性平板373的一方的端部至光透过性平板373为止的距离而求出。此外,开口370的宽度W例如能够作为与通过开口370的中心的法线方向Dn正交的方向(在图2中,可近似于输送方向Ds)上的、开口370的宽度而求出。由此,如图3所示那样,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雾状的油墨附着在光透过性平板373上的情况。
图3为表示通过实验而求出引导部深度相对于开口宽度的比率、与油墨在透光性平板上的附着之间的关系的结果的图。即,在该图中示出了,在使引导部深度Dg相对于开口宽度W的比率(=W/Dg)发生变化的同时,目视确认了雾状的油墨在光透过性平板373上的附着的结果。另外,在该图的实验中,薄片S相对于喷出头36以及UV照射器37的相对速度为250mm/s,从而至少在该相对速度处于250mm/s以下的范围内时,可认为该实验结果成立。如实施例C、D、F所示那样,可判断为,如果引导部深度Dg相对于开口宽度W的比率为40%以上,则有效地抑制了雾状的油墨附着在光透过性平板373上的情况。
如在上文中进行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UV照射器37中,在发光部372的两侧设置有上游侧隔壁部371a以及下游侧隔壁部371b,并且在这些隔壁部371a、371b的薄片S侧的端部之间所规定的开口370与发光部372之间设置有光透过性平板373。而且,因为从开口370至光透过性平板373为止的距离(深度Dg)被设定为开口的宽度W的40%以上,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从开口370进入的雾状的油墨到达光透过性平板373的情况。如此,能够有效地抑制雾状的油墨附着在光透过性平板373上的情况。
图4为与喷出头一起示意性地表示UV照射器的第二结构例的图。图4中的标记与图2的标记相同。在下文中,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并且对于共同点标记相应的符号而适当地省略说明。但是,通过具备与上述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从而起到同样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在第二结构例所涉及的UV照射器37中,上游侧隔壁部371a的宽度Wa、即上游侧隔壁部371a中的与薄片S相对置的平面的宽度Wa为开口370的宽度W以上。在此,以与上文所述的开口370的宽度W的求取方法相同的方式,例如以与通过开口370的中心的法线方向Dn正交的方向为基准而求出上游侧隔壁部371a的宽度Wa。在所涉及的结构中,能够在输送方向Ds上将上游侧隔壁部371a与薄片S相对置的范围取得较长,从而能够使在输送方向Ds上通过上游侧隔壁部371a与薄片S之间的气流稳定。其结果为,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雾状的油墨附着在光透过性平板373上的情况。
图5为与喷出头一起示意性地表示UV照射器的第三结构例的图。图5中的标记与图4的标记相同。在下文中,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共同点标记相应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说明。但是,通过具备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从而起到同样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在第三结构例所涉及的UV照射器37中,除了上游侧隔壁部371a的宽度Wa以外,下游侧隔壁部371b的宽度Wb、即下游侧隔壁部371a中的、与薄片S相对置的平面的宽度Wb为开口370的宽度W以上。在此,以与上文所述的开口370的宽度W的求取方法相同的方式,例如以与通过开口370的中心的法线方向Dn正交的方向为基准而求出下游侧隔壁部371b的宽度Wb。在所涉及的结构中,能够在输送方向Ds上将下游侧隔壁部371b与薄片S相对置的范围取得较长,从而能够使在输送方向Ds上通过下游侧隔壁部371b与薄片S之间的气流稳定。其结果为,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雾状的油墨附着在光透过性平板373上的情况。
如上文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相当于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一个示例,喷出头36、36a至36f相当于本发明的“喷出头”的一个示例,旋转滚筒30相当于本发明的“支承部件”的一个示例,油墨相当于本发明的“液体”的一个示例,薄片S相当于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一个示例,放卷轴20、前驱动辊31、后驱动辊32以及收卷轴40协作而作为本发明的“移动部”的一个示例而发挥功能,输送方向Ds相当于本发明的“预定方向”的一个示例,UV照射器37、37a至37f相当于本发明的“照射部”的一个示例,发光部372相当于本发明的“发光部”的一个示例,上游侧隔壁部371a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对置部”的一个示例,下游侧隔壁部371b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对置部”的一个示例,光透过性平板373相当于本发明的“光透过性部件”的一个示例,开口370相当于本发明的“开口”的一个示例。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条件下,能够对于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因此,也可以以下述方式构成打印机1。另外,在下文中,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共同点标记相应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说明。但是,通过具备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从而起到同样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图6为示意性地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其它示例的主视图。在图6的打印机1中,为了抑制因为雾状的油墨而污染喷出头36a至36f或者UV照射器37a至37f等的情况,在处理部3中装备有捕集雾状的油墨的雾捕集单元CU。该雾捕集单元CU具有被配置在喷出头36a至36f各自的输送方向Ds的下游侧的雾抽吸部7。如此,在相邻的喷出头36与UV照射器37之间设置有雾抽吸部7。另外,UV照射器37具备上述的第一至第三结构例中的任意一个结构。各个雾抽吸部7被搭载于滑架51上,并具有相对于旋转滚筒30而开口的抽吸口72。该抽吸口72在Y方向上平行地延伸设置,并且在喷出头36a至36f中与排列有多个喷嘴的范围相比于Y方向上较长。
而且,雾捕集单元CU具有气液分离部8、和连接各雾抽吸部7和气液分离部8的挠性的抽吸软管74。并且,当气液分离部8产生负压时,产生如下气流,所述气流从雾抽吸部7的抽吸口72经由抽吸软管74而朝向气液分离部8,并且从在壳体10上空出的排气口12流出。因此,漂浮在喷出头36与UV照射器37之间的雾状的油墨与空气一起,从吸引口72被抽吸至气液分离部8。
如此,在图6所示的打印机1中,设置有雾抽吸部7(抽吸部),所述雾抽吸部7对喷出头36与UV照射器37的框体371之间的空气进行抽吸。因此,能够通过雾吸引部7来抽吸雾状的油墨,并且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雾状的油墨附着在UV照射器37的光透过性平板373上的情况。
此外,上游侧隔壁部371a和下游侧隔壁部371b被设置为构成UV照射器37的框体371的部件。但是,也可以由与UV照射器37的框体371不同的部件来构成上游侧隔壁部371a以及下游侧隔壁部371b。
此外,并不一定需要使所有UV照射器37具备上述的第一至第三结构例中的任意一个。即,在判断为是雾状的油墨附着在光透过性平板373上的情况不明显的UV照射器37的情况下,该UV照射器37不需要具备第一至第三结构例所示的结构。
此外,虽然在上文中没有特别提及,但是框体371在与输送方向Ds正交的方向上既可以打开,也可以关闭。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圆筒形状的旋转滚筒30来支承薄片S。但是,支承薄片S的部件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平板的表面来支承薄片S。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输送薄片S的打印机1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上述的第一至第三结构例等所示的结构应用于如下的打印机1中,所述打印机1在滑架上搭载有喷出头36以及UV照射器37,并且在对薄片S进行固定的同时,使喷出头36以及UV照射器37与滑架一起移动。
符号说明
1…打印机1;20…放卷轴;30…旋转滚筒;31…前驱动辊;32…后驱动辊;40…收卷轴;36、36a~36f:喷出头;37、37a~37f:UV照射器;370…开口;371…框体、371a…上游侧隔壁部;371b…下游侧隔壁部;371c…顶部;372…发光部;373…光透过性平板;Ga…引导部;Gb…引导部;Dg…引导部的深度;W…开口的宽度;E…空间;F…气流;S…薄片;Ds…输送方向;Dn…法线方法。

Claims (4)

1.一种印刷装置,其具备:
喷出头,其向记录介质喷出液体;
移动部,其使所述记录介质相对于所述喷出头于预定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支承部件,其被配置在与所述喷出头相对置的位置处,并且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支承;
发光部,其被配置在与所述喷出头相比靠所述预定方向的下游侧,并且射出使所述液体固化的光;
第一对置部,其于所述预定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喷出头与所述发光部之间;
第二对置部,其于所述预定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喷出头的下游侧;
光透过性部件,其于所述预定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第一对置部与所述第二对置部之间,并且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而覆盖所述发光部,
在如下的开口与所述发光部之间设置有所述光透过性部件,所述开口被规定在,所述第一对置部的所述支承部件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对置部的所述支承部件侧的端部之间,
从所述发光部射出的光在透过了所述光透过性部件之后,从所述开口被照射至所述记录介质上,
从所述开口至所述光透过性部件为止的距离为所述预定方向上的所述开口的宽度的40%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预定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对置部的宽度为,所述预定方向上的所述开口的宽度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预定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对置部的宽度为,所述预定方向上的所述开口的宽度以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具备抽吸部,所述抽吸部对所述喷出头与所述第一对置部之间的空气进行抽吸。
CN201780025507.4A 2016-04-27 2017-04-18 印刷装置 Active CN1090705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9069 2016-04-27
JP2016-089069 2016-04-27
PCT/JP2017/015631 WO2017188071A1 (ja) 2016-04-27 2017-04-18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0587A true CN109070587A (zh) 2018-12-21
CN109070587B CN109070587B (zh) 2021-03-23

Family

ID=60161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5507.4A Active CN109070587B (zh) 2016-04-27 2017-04-18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4277B2 (zh)
EP (1) EP3450173B1 (zh)
JP (1) JP6683251B2 (zh)
CN (1) CN109070587B (zh)
WO (1) WO20171880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07853B2 (ja) * 2018-02-26 2023-01-18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JP7476486B2 (ja) 2019-05-28 2024-05-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74484A1 (en) * 2006-09-27 2008-03-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2020481A (ja) * 2010-07-14 2012-02-02 Olympus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US20130050348A1 (en) * 2011-08-25 2013-02-28 Mikhail Fishkin Printhead support structure including thermal insulator
CN104070826A (zh) * 2013-03-28 2014-10-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JP2014184666A (ja) * 2013-03-25 2014-10-0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4188694A (ja) * 2013-03-26 2014-10-06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88919A (ja) 2002-12-13 2004-07-08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103852A (ja) * 2003-09-29 2005-04-21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034831A (ja) 2007-07-31 2009-02-19 Ushio Inc 光照射器及びこの光照射器を使用したプリン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74484A1 (en) * 2006-09-27 2008-03-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2020481A (ja) * 2010-07-14 2012-02-02 Olympus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US20130050348A1 (en) * 2011-08-25 2013-02-28 Mikhail Fishkin Printhead support structure including thermal insulator
JP2014184666A (ja) * 2013-03-25 2014-10-0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4188694A (ja) * 2013-03-26 2014-10-06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CN104070826A (zh) * 2013-03-28 2014-10-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83251B2 (ja) 2020-04-15
EP3450173B1 (en) 2022-05-11
WO2017188071A1 (ja) 2017-11-02
EP3450173A4 (en) 2020-01-01
EP3450173A1 (en) 2019-03-06
US10654277B2 (en) 2020-05-19
JPWO2017188071A1 (ja) 2019-04-04
US20190134985A1 (en) 2019-05-09
CN109070587B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03093B2 (en) Indirect inkjet printing system
US9827793B2 (en) Synchronous single/double-sided digital inkjet printer and winding method thereof
JP6825225B2 (ja) 印刷装置
JP20092742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HUE024577T2 (en) Digital printing of plastic containers
EP3230067B1 (en) Aerosol control in a printer
CN109070587A (zh) 印刷装置
JP2012166538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照射装置及び方法、塗布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US8628181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617390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およびミスト回収方法
CN103991292A (zh) 印刷装置
CN103587250A (zh) 用于抽吸打印油墨的方法以及针对于此的打印装置、打印头
JP6293151B2 (ja) 硬化性液の適用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行うための装置
CN104044343B (zh) 用于将离型剂可定址地施加到连续进给介质上的装置以及方法
CN103241012A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1067964A (ja)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方法
DE102014201050A1 (de) Verfahren und Gerät zum Drucken mit Magnettinten
JP575659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207736978U (zh) 一种用于丝印网打样的装置
US20200361209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7056683A (ja) 塗布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14237322A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204322736U (zh) 两桁架数码喷射导带式印花机
CN204322745U (zh) 单桁架多台喷射打印机
JP51262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